能力验证检测原始记录
能力验证检测原始记录(精选6篇)
能力验证检测原始记录 第1篇
№14
塔式起重机
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检测
原始记录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站
检测部
****年**月**日
说
明
1、本报告适用于建筑塔式起重机,其他形式的塔式起重机的特殊检验项目,可在“其他”栏或另附加附页列出。
2、露天工作的起重机,检验时环境湿度应在-25℃—+40℃之间;风力不大于5级。
3、检验用仪器、量具和工具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其改组和精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在国家计量部门校准的有效期内。
4、检验人员应具备检验资格,上机检验前,作业环境所需要的检验员自身安全防护用品应装束整齐。检验前必须先断起重机动力电源,试车时送电。
5、判废的起重机,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一律拆除。判临时停止使用的起重机事后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6、用钢笔填写,字迹工整。
7、本报告书一式二份,由检验单位和被检单位分存。保存期为三年。
8、本报告书无检验员和审核负责人签章无效。
9、报告收实测栏应填写检测数据或特殊情况的说明。
检查检测原始记录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使用单位
所在工地
安装高度
制造厂名
生产许可证号
产品编号
出厂日期
安装单位
项目负责人
检
测
结
果
检测人员:
****年**月**日
复
核
意
见
检测人员:
****年**月**日
审
核
结
论
主任:
****年**月**日
检测结论评定说明
一、检测项目中带“△”者为保证项,保证项不允许出现不合格。
在检测过程中,凡发现有“△”项不合格,必须立即停止使用。整改后,经我站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二、其他为一般项,当一般项出现6项时,也必须立即停止使用。
整改后,经我站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序号
检验
项目
检
验
内
容
与
要
求
类别
检测
结果
结论
标志
成套
性
1、产品标牌、生产许可证。
2、操作指示标志、警示标志、性能参数总表。
3、产品合格证或大修出厂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电气原理图、线路
图、基础安装图、附着装置安装图、平衡重、压重图。
基础
4、基础与设计一致。
5、基础周围有排水设施,有围护设施,基础的地耐力满足承载要求,混
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
外观
检查
6、金属结构件:无扭曲、弯曲、变形、腐蚀。
7、油漆:涂刷均匀、无漏涂,满足防腐要求。
8、锚固点以上塔身自由高度不超过说明书规定(规定:m)
架体
9、塔身上不能附着或连接其它架体等结构。
△
10、塔机附墙
距离、附墙间距符合说明书规定(单位:m)
11、锚固在建筑物上的结构及锚拉杆强度足够连接可靠。框架位置正确。
12、在最高锚固点以下塔身轴心线对支承面垂直度偏差不超过相应高度
2/1000。自由高度垂直度误差不大于4/1000。(单位:m)
△
起升
机构
13、在所有工况下运行时,应保证启动、制动平稳。
14、吊重在空中停止后,重复慢速起升时,不允许吊重有瞬时下滑现象。
△
钢
丝
绳
15、钢丝绳无弯折、压肩、扭结、散开现象。
16、钢丝绳端固定符合标准进行对照、作出判断。
△
17、根据钢丝绳报废标准进行对照、作出判断。
电
气
装
置
18、超过50m,在塔顶和臂架头部装置防撞红色灯。
△
19、超过30m,在塔机顶部和臂架头部装置防撞红色灯。
20、有迅速切断电源的紧急开关,并有醒目颜色。
21、电气系统应有漏电保护装置。
△
22、司机室应有照明设施,照明电路电压不大于220V,并单独控制。设置绝缘橡胶板、灭火器。
安
全
装
置
23、吊钩高度限位器(2倍率≥1m,4倍率≥0.7m)。
△
24、回转限位器。
△
25、吊钩防脱棘爪有效。
26、起重量限制器动作正常。
△
27、力矩限制器。
△
28、小车缓冲器有效。
△
29、小车断绳保护装置正常。
△
30、塔机与架空线路有无防护措施及装置。
△
31、多塔作业有无防碰撞措施及装置。
△
技
术
管
理
32、操作人员(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吊装工持证上岗。
33、高层指挥应配置对讲机或旗语指挥。
34、拆装队伍应有拆装资质证,检查其有无拆装方案。
35、安装完毕有无验收资料及负责人签字。
36、始用新机是否省厅备案产品。
经检测,该样机保证项有
项不合格。
一般项有
项不合格。
检测人:
能力验证检测原始记录 第2篇
浅谈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
摘要:详细介绍了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的依据、作用和意义,以及实验室能力验证的一般程序,并结合自身参加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总结了提高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的几个关键环节.作 者:古丽米娜 沙吾列 作者单位:新疆塔城地区产品质量与计量检测所,新疆,塔城,834700期 刊:计量与测试技术 Journal:METROLOGY & MEASUREMENT TECHNIQUE年,卷(期):,37(3)分类号:X3关键词:实验室 能力验证 关键 环节
能力验证检测原始记录 第3篇
关键词:水泥强度,检测能力,验证
1 引言
为确保本检测中心水泥强度检测能力符合要求, 我中心定期进行水泥强度检测能力验证。现将本中心2015 年8 月开始的水泥强度检测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的情况归纳如下, 全部试验总共分为3 部分, 首先介绍“水泥强度检测能力验证”部分。然后, 再依次介绍为查找水泥检测中问题根源进行的另外两部分 (标准砂、抗压夹具对水泥检测强度的影响) 比对试验。
试验依据: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ISO法) ;
检测能力是否满意评判依据:
CNⅠS—GL02 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附C 3 . 按专业标准方法规定评定。
即, 当水泥标准试样 (或分割样) 检测结果与标准值 (或权威检测机构测值) 差的绝对值不大于《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附件6 试验允许误差, 结果判为满意。反之, 判不满意。
《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工业与信息化部颁布2011年1月1日实施)
附件6试验允许误差表。
比对试验抗压强度允许误差值:不同实验室之间误差应≤±7.0%;
同一实验室内误差≤±5.0%。
2 两个试验室对同一水泥样品强度检测比对
首先在本中心Ⅰ、Ⅱ两个水泥试验室之间开展水泥强度检测比对。水泥试样为P.0 52.5R, 分为两份由Ⅰ试验室和Ⅱ试验室利用现有设备分别检测, 结果如下表1
注:Ⅱ试验室抗压夹具是新购, 标准砂也是新采购的。
比对试验表明:Ⅰ试验室对P.0 52.5R水泥检测的强度明显高于Ⅱ试验室检测的强度值;两者间的误差大于《规程》允许误差范围 (≤±7.0) 2 倍以上, 结果不满意。
3 与权威水泥检测机构——市水泥质量检测中心进行强度检测比对
为弄清楚本中心Ⅰ试验室与Ⅱ试验室水泥强度检测出现巨大误差原因?到底是哪个试验室的水泥强度检测能力不满意?我们将3 种水泥 (P.C 32.5R、P.0 42.5R、P.0 52.5R) 样各分为3 份, 分别由市水泥质量检测中心、本检测中心Ⅰ试验室、Ⅱ试验室进行强度检测比对。其测试结果见下表2 。
从表2 中3 个水泥样品比对试验结果可知:
1) Ⅰ试验室与Ⅱ试验室检测的水泥强度存在显著差异, Ⅰ试验室明显高于Ⅱ试验室;
2) Ⅰ试验室3 种水泥强度检测结果与市水泥质检中心的误差小于允许误差 (≤±7%) 。故Ⅰ试验室检测能力是满意的;
3) Ⅱ试验室3 种水泥试样检测结果均比市水泥质量检测中心低7~10MPa. 误差均超出允许误差 (≤±7%) 的范围, 其中P.0 52.5R水泥, 12#试验结果强度不合格, 故Ⅱ试验室检测能力不满意。
4) 该对比试验初步表明:新标准砂、新夹具是否是水泥检测强度偏低导致不合格的重要因素需进一步验证。
4 采用水泥标准试样进行强度检测比对
为验证本中心两试验室的水泥强度检测能力, 我们用某大型水泥企业提供的“专门用于水泥强度检测能力验证的水泥标准试样” (编号 “LRM71”) 再次进行了比对试验, 试验分两步进行;
4.1 由本中心Ⅰ试验室、Ⅱ试验室分别对水泥标准试样进行强度检测, 结果见下表3
结果再次证明:Ⅰ试验室的水泥强度检测能力是满意的。Ⅱ试验室水泥强度检测能力不满意。
4.2 用水泥标准试样验证试验人员的检测能力
该比对试验由Ⅱ试验室试验员和Ⅰ试验室试验员都在Ⅰ试验室内进行水泥强度检测, 试验设备和条件相同, 只是试验操作人员不同, 时间有先后。检测结果见下表4。
结果表明:Ⅰ试验室与Ⅱ试验室的试验人员的水泥强度检测能力都是满意的。
5.结语
根据以上系列比对试验可知:
1) 本中心试验人员的水泥强度检测能力是满意的;
2) Ⅰ试验室的水泥强度检测能力是满意的。Ⅱ试验室的水泥强度检测能力不满意;
3) Ⅱ试验室的水泥强度检测能力不满意的原因:可能是试验环境和条件发生改变。 (Ⅱ试验室的试验员在Ⅰ试验室检测水泥标准试样的强度结果是满意的, 说明Ⅱ室的试验员的水泥强度检测能力是满意。)
4) 标准砂、抗压抗折夹具是否是水泥检测强度偏低导致不合格的重要因素需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CNⅠS—GL02《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2006年6月
浅谈种子检测原始记录的编制 第4篇
一、检测原始记录的组成
种子检测原始记录主要由扦样、样品接收、样品流转、仪器设备使用等项组成。
二、检测原始记录的表式和内容
检测原始记录的表式包括记录的名称;受控编号;样品编号;检测校核;审核的时间、人员;相关信息内容。相关信息是检测原始记录的主体部分,不同类别的检测原始记录。其内容也有较大的差别,一般包括样品的基本信息,检测环境和食品设备情况,检测相关情况和数据三大部分。
1.样品的基本信息包含受检(委托)单位的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名称、数量、生产地点、生产年限或批号、扦样或送样的时间、检测的性质或任务的来源、检测项目等内容。
2.检测环境和仪器情况包括检测的温度、湿度和照明;食品设备的名称、型号、校准值和使用前后情况。
3.检测相关情况和数据包括检测日期、检测方法、检测依据、判定依据、样品检测前后状况、检测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处理;从量器、仪表上直接读取的数值或打印记录、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中的中间值、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因操作失误需作废的原因等内容。
三、检测原始记录的编写方式
检测原始记录由直接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依据相关的标准和方式进行编号,编写时可根据种子检测工作需要,将检测原始记录编制专用基用型、辅助型二种格式。
1.专用型记录
专用型记录是检测原始记录的主体,编制时以可设计单项目和多项目上两种。作物种子检测机构在一般情况下均使用单项目的检测原始记录。
2.辅助型记录
辅助型记录是指检测原始记录中某一信息不便容纳,需另行列出的记录。如标准溶液的配制(或稀释)记录等到。
四、编写检测记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检测原始记录的受控编号应置于记录的右上角这个醒目位置,主要功能是便于使用和管理。
2.为保证检测人员能规范、准确地填写检测原始记录,应尽可能编制成专用型记录;检测过程中必须填写的信息和数据应编制于相应的记录中。编制的同进,应考虑检测工作的作业流程及对应的检测方法、步骤保持一致;用于填写检测信息和数据的空格的大小适宜,并应留有更正错误记录的余地。
3.生产商的相关信息不应出现于检测任务单上、样品流转单和检测记录中,以免影响检测工作的公正性。
能力验证检测原始记录 第5篇
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2009】总局令第121号)》,汽车安全检测站间应开展比对测试。由雅安市机动车检测站发起并参加,内江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自贡市机动车辆及驾驶员安全技术检测站参加的2012年站间比对,于2012年2月14日至2012年2月17日在上述三站开展,现已圆满结束。并由我站编制完成《雅安市机动车检测站、内江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自贡市机动车辆及驾驶员安全技术检测站2012年站间比对评价报告》。
本次比对试验的试验现场环境、试验过程符合要求,由比对小组监督其全过程,试验数据真实有效。
比对样车在三站的检测结论一致(合格);比对的技术指标:车速表、左前照灯发光强度、一轴制动率、轴重,与参考标准比对相对误差、五次试验重复性误差、Z比分值在三站全部满意(技术指标侧滑:由于测试次数不够,不作为比对项目,其评价指标仅作参考)。
在我站与内江站开展的人员比对中,其比对的五个技术指标:侧滑、车速表、左前照灯发光强度、一轴制动率、轴重,全部满意。
需要指出的是,这次参加比对的机构有汽车安全检测站,也有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这次比对的结果说明不同行业系统的汽车检测站在汽车检测和执行国家标准上是一致的。
检测数据分析(内江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
项目比对(内江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
人员比对(内江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
能力验证检测原始记录 第6篇
作为向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实验室, 其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的准确性, 随着社会各方对数据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能力验证作为判定实验室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越发受到认可机构的重视。实验室积极参与能力验证活动, 能够维持自身较高的技术水平, 增加持续出具数据的信心, 赢得客户信任。
我国能力验证工作起步较晚, 无论在思想观念方面, 还是在技术能力方面, 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 如何有效利用这一技术手段来切实提高我国实验室技术和管理水平, 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能力验证的定义和类型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CNCA) 2006年第9号公告《实验室能力验证实施办法》指出: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指定检测数据的比对, 确定实验室从事特定测试活动的技术能力。
常见的能力验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实验室间量值比对、实验室间检测对比、分割样品检测对比、定性对比、已知值对比、部分过程对比。无论是参考样品的测量、判定某项特定检测能力的实验室间对比, 或是其他类型的能力验证活动, 都是以判定实验室技术能力为根本出发点。
2 参加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的必要性
(1) 能力验证是证明实验室技术能力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依据。在能力验证相关项目上获得满意的结果, 能够证明实验室的技术能力, 提高信誉与知名度, 加强客户对实验室可持续出具可靠的检测和校准结果能力的信任。
(2) 能力验证活动中实验室通过对日常相关的检测方法、质控手段、报告的检测结果进行复核和验证, 是实现实验室质量保证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措施, 同时也丰富了检测人员的经验, 提高了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通过参加能力验证过程及对最终结果的分析, 实验室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制定相关的补救措施, 更好地促进实验室能力建设。
(3) 实验室能力验证作为对实验室能力水平和管理状况进行客观考核的一种方法, 是对实验室资质认定有效性的后续监督检查手段。通过开展能力验证, 可以监控实验室的运行状态、发现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有效提高检测能力,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确保检测质量, 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工作。
3 能力验证在提升实验室能力水平中的运用
(1) 能力验证是扩大实验室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参加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并获得满意的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 可以充分证明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增强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获得社会认可, 从而提高实验室影响力。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近年来在一些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上及时有效地组织实施的一些能力验证活动, 社会效益显著, 极大地树立了相关实验室的权威检测地位, 巩固了社会各界对检测实验室严把质量安全关的信心。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 为确保奥运食品安全, 防止出现食源性兴奋剂问题, 认监委配合奥组委紧急开展了“动物源性食品兴奋剂残留检测”能力验证, 并最终向奥组委推荐了58家具备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在2008年发生的奶粉“三聚氰胺”污染事件中, 认监委及时组织了“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能力验证, 近800家实验室参加了考核, 对通过能力验证考核具备乳品中三聚氰胺检测能力的460家实验室向社会予以公布, 对稳定市场消费者信心、防止不合格乳品流向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
(2) 能力验证是提高实验室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能力验证活动作为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在方案设计、前期对样品及方法的研究、样品传递设计、数据统计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认真准备, 因此, 经常参加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 通过大量的实际工作, 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予以改进。能力验证结果出来后, 通过对能力验证结果的分析研究, 可以找出自身与其他实验室之间的差距, 特别是对于未通过能力验证的结果, 对其认真分析总结, 可以找出实验室管理和技术上的不足, 努力改进予以提高, 以达到满意的能力验证结果。通过这样经常性的能力验证活动, 就可以实现对测试结果的经常性验证, 从而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持续提高实验室能力与水平。
(3) 能力验证是提高实验室检测人员技术能力的有效手段
实验室通过参加能力验证活动, 检测技术人员参与了能力验证活动的组织、设计、实施、总结等各个过程, 技术水平得以锻炼和提高。
实验室人员的能力和经验是保证能力验证获得满意结果的首要条件。虽然检测仪器越来越先进, 但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水平仍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验证是提高和检查人员技术能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能力验证, 实验室不仅锻炼、考核了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而且检测人员也能够拓展知识面, 发现自己检测技术上的错误或不足, 能够学会归纳总结导致结果出现偏离的原因, 这些原因的分析与总结对于提高、规范、积累检测技术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同时也给检测人员一次规范检测方法、提升业务水平的机会, 为实验室的持续发展和能力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4) 能力验证是保障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实验室可以通过利用能力验证这个外部质量保证工作, 识别与同行机构间的差异, 补充其内部质量控制手段, 为自身的持续改进和质量管理提供信息。作为对实验室能力水平和管理水平进行客观考核的一种方法, 实验室通过开展能力验证活动, 可以监控实验室运行状态, 发现实验室存在的质量问题, 提出改进和纠正措施, 从而保证实验室检测质量。
4 做好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的方法与途径
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发送统一制作的测试样品给各个实验室进行实际测试, 再将实验室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各个实验室结果的一致性来判定实验室对于特定项目的检测能力。参加实验室能力验证的每个实验室均应精心组织, 力求满意结果, 实现实验室能力验证的目的与目标。
(1) 统一思想认识
从管理者到普通技术人员均首先要正确认识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工作。当遇到困难时, 应及时统一思想认识, 让大家认识到参加能力验证活动是增加实验室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使大家把精力放到查找问题和整改上。
(2) 明确岗位职责, 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根据实验室能力验证项目的具体情况, 梳理工作环节和工作任务, 明确岗位职责, 使所有人员均能各司其职, 形成有机整体。根据岗位工作需要, 可起草相关作业指导书, 使各岗位人员明确该干什么和如何干, 例如, 检测人员应认真检查样品接收状态, 做好标识和样品准备, 防止样品混淆;检查仪器设备状态, 进行必要核查。严格按规定的检测方法实施检测, 对有环境条件要求的应在适宜条件下进行检测, 做好检测记录, 正确处理数据和报出检测结果。
(3) 认真分析结果
实验室应在了解检测样品的来源和特征、所用检测方法、统计模式、重复次数、被测次数、执行方式等能力验证的组织机构用于评价参加者能力的准则等信息后, 认真分析能力验证结果, 包括能力验证项目结果统计分析及能力的评定、技术分析和技术建议等。对有问题的结果更应重点关注, 采取逐一排除法, 进行原因分析和试验, 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确定改进措施。
5 在今后能力验证活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我国能力验证工作起步较晚, 能力验证活动应用于实验室能力建设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如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的积极性不高, 部分实验室机构的检测数据偏离较大等。为进一步做好和完善能力验证工作,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对能力验证活动本质的认识有待提高。参加者 (实验室) 对能力验证的认识还不够正确, 一些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仅仅是出于资质认定和认可的需要, 而不是出于提高自身检测水平的需要, 很多实验室管理者过分看重能力验证结果, 并把结果作为对检测人员的奖惩依据, 而不重视查找实验室自身存在的缺点, 这就违背了能力验证活动的宗旨。
(2) 参加能力验证的实验室应正确认识能力验证的目的和作用, 正确对待检验结果, 独立完成检测数据, 杜绝与其他参与者串通,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不断提升自身检测水平, 积极主动参与各类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
能力验证在实验室能力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室通过能力验证可以更科学客观地评估自己的检测水平, 发现在实验室内不容易发现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加强在人员、检测方法、仪器设备、设施环境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品采购以及标准物质等方面的管理, 同时要及时总结能力验证活动的得失, 对不满意结果要求认真落实纠正整改措施事项, 保证检测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以适应新时期下实验室能力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摘要:能力验证作为国际通行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其在确定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提升实验室水平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实验室自身、实验室认可机构等评定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关键依据。研究对能力验证活动进行了详细分析, 把能力验证活动与实验室能力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达到提升检测实验室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实验室,能力验证,提升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能力验证指南[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1.
[2]陈萍.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的组织和管理[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08, (6) :37-39.
能力验证检测原始记录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