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精选6篇)
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所有标本都来自我院2009年1月~2011年8月的患者, 共185份。
1.2 方法
(1) 采样与阳性判定标准:留取清洁中段尿进行定量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 (2) 鉴定与药敏试验:鉴定使用美国德灵的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试验物品培养基与药敏纸片:均为温州康泰公司产品。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7853。
2 结果
2.1 致病菌构成比
185份标本共培养出致病菌188株。致病菌构成比占前10位。见表1。
2.2 致病菌对14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
185份标本中, 检出肠杆菌致病菌111株, 葡萄球菌48株。见表2。
3 讨论
3.1 检出的致病菌及其构成比
185份培养阳性标本, 培养出188株致病菌, 有3份为由2种致病菌引起的混合性感染。在致病菌构成方面, 以肠杆菌科致病菌居多, 共111株, 阳性率为59.0%, 远低于刘娟等[1]73.40%和曾成林等[2]75.59%的报道;葡萄球菌属次之, 共48株, 阳性率为25.5%。两者合计约占84.5%左右。引起尿路感染比较常见的肠球菌, 本次试验仅分离出3.2%。
3.2 致病菌的药敏结果
通过试验研究可知, 亚胺培南是对于肠杆菌科致病菌敏感度最高的细菌, 敏感率达98%,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次之, 敏感率为96.5%, 研究结果与唐勇等[3]认为亚胺培南对于此类致病菌的敏感度达100%的报道接近。对于肠杆菌科病菌, 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 敏感率分别为32.1%和25.5%。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属敏感度为10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次之, 敏感率为71.5%。本研究耐药性最高的是复方新诺明, 敏感率仅为26.5%。
综上所述, 对尿路感染患者的致病菌主要为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属;治疗用抗生素, 应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因为亚胺培南非常昂贵, 容易造成患者的经济负担, 万古霉素虽有较高的敏感性, 但副作用较大, 一般少用。临床医生应关注尿液培养分离菌的变迁及药物敏感性的情况, 合理选择与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刘娟, 白春艳, 孙宏侠.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及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28 (24) :2491-2492.
[2]曾成林, 杨湛斐.尿路感染患者尿培养及药敏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7) :503-504.
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第2篇
关键词:尿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泌尿系感染
尿路感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 是大量微生物在尿道生长繁殖而引起的炎性病变, 近
年来, 泌尿系统感染越来越多, 尤以尿路感染为多见, 在妇女及儿童更为常见。为了解本地区尿路感染的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 指导临床的合理用药, 我们对我院736份株细菌的结果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全部标本均为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嘱患者清洗外阴部后, 留取中段尿1h内送检。
1.2 方法
平板接种法使用血琼脂平板, 球菌菌落计数>104、杆菌菌落计数>105判定尿培养阳性。严格按照细菌操作规程和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利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自动稀释法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药敏试验分析。
1.3 仪器与试剂
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和配套试剂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药敏试验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7956, 大肠埃希菌ATCC279958, 由卫生部临检中心供应[1]。
2 结果
2.1 在培养的736份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234株, 阳性率31.
8%。其中阳性球菌88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1株为最多, 表皮葡萄球菌27株次之。阴性杆菌137株, 大肠埃希菌84株为最多。白色念株菌9株。具体分布和主要致病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见表1和表2。
3 讨论
尿路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 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居第二位, 而其感染率高达2.73%, 在所有因感染死亡中, 尿路感染致死者居第三位, 说明尿路感染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严重的威胁之一[2]。通过对我院234株尿路感染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引起尿路感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占58.5%, 其中大肠埃希菌占革兰阴性杆菌的61.3%, 占所有阳性菌的35.9%。肺炎克雷伯和铜绿假单胞菌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占第二和第三位。革兰阳性球菌在尿路感染中占第二位,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白色念珠菌在尿路感染中仅占3.9%, 比以前各类报道为低。链球菌属所占比例为2.6%也较低。在两种主要致病菌药敏试验中, 大肠埃希菌主要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亚胺培南、阿莫西林/棒酸、庆大霉素、氨芐青霉素/舒巴坦、阿米卡星、氨芐青霉素等敏感率较高, 其次为头孢唑林、苯唑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吡肟、头孢西丁等[3]。其余药物敏感性很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对万古霉素、磷霉素、替考啦宁、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等敏感性比较高, 其次为呋喃妥因、头孢西丁、利福平、头孢唑林、氨芐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等。其余药物敏感性比较低。从上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 尿液标本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各菌耐药率较高[4], 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为避免滥用抗生素, 临床用药前对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用药, 对临床治愈和预后观察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剑荣, 袁利群.658例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9) :805-808.
[2]朱芳, 阳福桂.泌尿系感染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 2009, 4 (3) :99-101.
[3]吴意, 蔡小慧.2658例尿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5 (11) :1189.
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第3篇
资料与方法
标本来源:住院与门诊各科室所送检的标本包括血、尿、便、痰、分泌物、引流物、穿刺液、胸腹水等。
材料与试剂:山东产的全自动血培养仪、山东产的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以及配套鉴定与药敏试验卡。
方法:细菌采集、分离均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细菌的分离和培养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1]
统计学处理:用WHONET 5.4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结果
主要细菌种类及构成比, 见表1。
主要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率, 见表2。
主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 见表3。
讨论
本次检测2 949份标本, 分离出细菌987株细菌, 其中革兰阴性菌741株 (75.1%) , 革兰阳性菌检出246株 (24.9%) , 由此可见我院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是革兰阴性菌所致, 与文献报道一致[2]。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 (20%) , 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 (9%) , 肺炎克雷伯菌 (8%) , 变形杆菌 (5%) , 鲍曼不动杆菌 (4%) ,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4%) , 产气肠杆菌 (3%) 。
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10%) , 肺炎链球菌 (5%) , 表皮葡萄球菌 (4%) , 腐生葡萄球菌 (3%) , 粪肠球菌 (2%) 。
药敏试验显示, 临床上对革兰阴性菌常用的十几种抗生素耐药相当严重, 大部分耐药率>50%, 对大肠埃希菌敏感的抗生素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和呋喃妥因, 敏感率分别为93.3%、90.7%、85.5%和71.5%。而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 敏感率分别为82.4%、86.5%和56%。与国内报道不一致, 且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远高于报道[3]。可能与长期大量使用亚胺培南, 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增高有关。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 是因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产生钝化酶、碳青霉烯酶等。对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的抗生素有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 敏感率分别为93.3%、93.3%、90.7%、92.0%、82.7%、81.3%。对变形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只有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敏感率分别为90.1%和100%。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的抗生素有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 敏感率分别为83.3%和79.6%。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敏感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和阿米卡星, 敏感率分别为100%、100%、100%、85.7%和78.6%。对产气肠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有呋喃妥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 敏感率分别为100%、100%、100%、87.5%、87.5%。
在革兰阳性菌中,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抗生素有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和利福平, 敏感率分别为100%、88.9%和70.4%。对肺炎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有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利福平、万古霉素、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 敏感率分别为100%、100%、100%、95%、95%、90.0%和80%。对表皮葡萄球菌敏感的抗生素有万古霉素和阿米卡星, 敏感率分别为100%和88.3%。对腐生葡萄球菌敏感的抗生素有万古霉素和阿米卡星, 敏感率分别为100%和85.2%。对粪肠球菌敏感的抗生素有青霉素、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和四环素, 敏感率分别为90.2%、100%、84.6%、97.2%、89.4%、81%和91.9%。
目前全球耐药菌株的增长和扩散使临床用药面临严峻考验, 因此, 应加强医院院内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的鉴定及药敏检测, 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动态监测抗生素耐药情况不仅对患者积极治疗至关重要, 而且明确了本院获得性感染细菌分布与耐药状况, 对遏制抗生素的使用, 防止抗生素的滥用,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注:“-”表示未检测。
注:“-”表示未检测。
摘要:目的:分析2013年本院细菌培养结果与药敏试验结果。方法:分析2013年度微生物室对我院各科送检的2 949份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2 949份标本中, 分离出细菌987株, 其中革兰阴性菌741株 (75.1%) , 革兰阳性菌检出246株 (24.9%) 。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 (20%) , 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10%) 。常见菌耐药严重。结论:应加强医院院内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的鉴定及药敏检测, 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防止抗生素的滥用。
关键词:细菌培养,药敏实验,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761-762.
[2] 文细毛, 人难, 徐秀华, 等.全国医院感染病原菌分析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4) :241-244.
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60例晚期肺癌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94例, 女性患者66例, 年龄39~63岁, 平均年龄 (42±4.6) 岁;病程3个月~6年, 平均病程 (19.4±3.1) 月;入院时间19~130 d, 平均入院时间 (47±3.5) d。其中并发基础疾病3种以内, 其中57慢性阻塞性肺病, 44例高血压, 33例冠心病, 20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和6例糖尿病。160例患者中, 单独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43例, 单独接受放疗治疗的患者47例, 同时接受放化疗治疗的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肺部感染特征。
1.2 仪器选用
由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生产的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 型号:VITEK 2 COMPACT。
1.3 肺部感染判断标准
临床症状:放化疗后出现发热、咳嗽并带有浓痰、呼吸道疾病病症加重、肺部听诊干湿性啰音、胸闷气短;血常规中, 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总和升高;胸片X线或胸部CT可见明显片状、斑状肺部病灶阴影。排除肺结核、肺栓塞、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肺水肿、肺不张等[3]。
1.4 肺部感染细菌采集办法
患者晨起后, 清水和生理盐水漱口后咳痰, 搜集痰液至无菌容器中, 并尽快送往化验室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通过电子支气管镜的肺泡灌洗, 从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搜集标本。
1.5 药敏试验方法
标本经实验室检测合格后, 接种至普通用或者特殊的细菌培养仪中进行培养, 对培养呈阳性且为优势菌种着, 对其进行分离和生化鉴定。采用K-B制片扩散法将菌株分离, 并进行药敏试验, 针对部分菌种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该细菌的MIC (最小抑菌浓度) , 严格遵照NCCLS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的规定进行抗菌药物的选择、实验操作、实验质量的控制和结果的判定[4]。
2 结果
2.1 肺部感染细菌培养结果
患者痰液标本中的细菌培养结果显示, 共分离出病原菌总数242株, 其中真菌98株, 细菌144株。细菌中G-杆菌99株占首位, G-杆菌类型中的鲍曼氏不动杆菌36株、铜绿假单胞菌20株、肺炎克雷伯菌11株、奈瑟菌属1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株以及大肠埃希氏菌10株。G+菌类共45株,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屎肠球菌9株、凝固酶阴性葡萄杆菌8株以及其他菌种7株。真菌类分布情况为:白色念珠菌42株、热带念珠菌21株、光滑念珠菌10株、丝状念珠菌5株、近平滑念珠菌5株、克柔念珠菌3株及其他菌类2株。见表1。
2.2 药敏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室对几种主要的细菌和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 其中不同的细菌和真菌对待不同的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革兰氏阴性菌中鲍曼氏不动杆菌对实验室所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几乎都超过50%, 但对头孢他啶不具有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性为100%, 对环丙沙星、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的耐药性均超过50%, 对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性相对较小。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为100%, 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唑林的耐药性超过50%, 但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他唑巴坦的抗药性却<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都较强, 在抗菌实验过程中, 联合多种抗菌药物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的形成, 临床用药可借鉴。真菌的抗药性试验中, 白色念珠菌对实验室所使用的抗真菌药物均不具有耐药性;热带念珠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不具有耐药性, 但对伊曲康唑有80%的抗药性;光滑念珠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 但未发现对伏立康唑耐药的光滑念珠菌。见表2和表3。
3 讨论
目前, 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人群不断增加, 究其原因主要与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放化疗手术对骨髓功能的抑制、手术治疗、糖皮质激素、气管插管、免疫抑制治疗以及抗生素的广泛运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晚期肺癌患者的反复放化疗, 在抑制了癌细胞扩散的同时对骨髓的基本造血功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而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总数下降, 于是患者变成易感人群;再加上治疗过程中, 多种抗生素大量应用, 使得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对同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抗菌效果不理想, 于是需要加大抗生素用药的种类, 2~8类抗生素联合进行持续性地治疗, 使得患者最终发展成为真菌感染。由于我国各大医院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的现象, 导致各地区的药敏性实验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 对癌症晚期患者来说, 大量使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以及各种医疗器械对患者的侵入性增多, 使得院内交叉真菌感染成了医院高发的感染性疾病, 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5]。
结合诱发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和晚期肺癌患者易受感染的特点, 应提前做好预防感染的工作, 按时对晚期肺癌患者的病房进行消毒, 保持空气流通, 必要时使用无菌空气层流床或者层流病房, 并单独隔离高危易感患者, 减少其家属的探望时间, 从而减少院内的交叉感染。对医护人员需做好防感染训练, 加强患者防感染意识、提高医疗和护理的水平以及质量。在治疗时应谨防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 根据其感染性、耐药性强、致死率高等特点, 结合药物敏感性实验的结果选择效果最为明显的抗菌药物;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与真菌中的白色念珠菌均是感染中致病率较高的细菌, 根据其药敏试验反映情况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是治疗感染的终极手段。因此各大地区医院需完善抗生素使用规则, 严禁发生抗渗素滥用的现象。在患者进行放化疗后, 及时考虑患者骨髓功能是否受抑制, 若有一只现象的发生, 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拯救患者骨髓造血的能力, 谨防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减少带来的严重感染。针对肺部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根据其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结合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效果最佳的抗生素。要不断完善药敏性实验, 加强实验室药敏性测试的能力, 减少晚期癌症患者肺部高度感染事件的发生[6]。综上, 对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 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及时确定其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在感染早期就使用正确的抗生素, 是降低感染致死率的重要手段。
结合该实验研究结果来看, 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 其中主要的致病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和真菌, 而革兰氏阴性菌中, 又以鲍曼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见多;真菌中的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对这几种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进行药敏度实验并结合各地[参考文献]发现, 不同的病原菌其药敏性实验在不同的地区所反映出来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这是由于我国普遍存在的抗生素滥用现象有关, 因此不断改善和完备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致病病原菌的鉴别和药敏性实验的更新, 并对患者施以最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以及合理有效地加大抗生素使用的管理, 同时加强晚期肺癌患者的感染防治工作, 能够有效降低晚期癌症患者的感染致死率, 减少了患者的身心和经济负担, 从根本上遏制了抗生素滥用现象,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并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曾代华, 万连群, 赵豫川, 等.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细菌培养结果与药敏实验研究[J].医学信息, 2014 (17) :452-453.
[2]竺顺斌, 杜开齐.老年晚期肺癌化疗前后肺部感染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变化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8) :1946-1947.
[3]李崇阳, 段忠玉, 杨榆青, 等.晚期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5 (5) :64-67.
[4]李咏松.晚期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8) :286-287.
[5]秦茵茵, 吴国锋, 欧阳铭, 等.晚期肺癌患者拟诊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 2012, 34 (12) :1801-1803.
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留置尿管的患者48例, 其中男27例, 女21例, 年龄42~87岁, 平均年龄 (68.32±8.61) 岁。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成两组, 2012年1月~2013年12月26例为常规组, 2014年1月~2015年9月22例为改良组。疾病种类:脑出血13例, 脑梗塞7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 肺源性心脏病10例。导尿管平均留置时间 (18.10±6.24) 天。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尿管保留时间、更换尿管次数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是根据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制定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人员培训膀胱冲洗、尿样采集、会阴护理、储尿袋的更换等操作均由经培训合格后专人操作。所有操作前后均应认真洗手, 戴无菌手套,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2.2两组均使用一次性无菌导尿管 (三腔硅胶) , 16~18Fr。
1.2.3膀胱冲洗方法先排空膀胱, 关闭储尿袋开关, 用碘伏消毒导尿管冲洗腔, 将输液器乳头与冲洗腔连接。常规组给予NS250ml+庆大霉素16万u膀胱冲洗, 15~20 min内输完, 保留30min。改良组先给予NS150 ml膀胱冲洗, 10~15 min内输完, 稍停片刻, 打开引流管引流冲洗液, 再将庆大霉素16万u以加药的方法加入剩下的NS100ml中, 5 min内输完, 保留30 min。两组均每天一次。
1.2.4会阴护理两组患者均给予0.5%碘伏消毒尿道口及尿管近端4~5 cm处, 2次/d, 每天更换储尿袋1次。注意储尿袋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每次消毒前用温水对会阴部进行擦洗, 如有污染应及时清洗, 保持会阴部清洁, 干燥。
1.3观察指标尿细菌培养结果。尿样采集:两组患者分别在膀胱冲洗后第3、6、10天从导尿管中留取中段尿作尿细菌培养。留尿前必须夹管4 h以上, 均在膀胱冲洗前留取, 在无菌操作下分离尿管与尿袋, 留取尿管中的中段尿, 并及时送检。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JMTJFX简明统计分析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细菌培养结果比较, 见表1。
3讨论
3.1膀胱冲洗的原理与目的膀胱冲洗[4]是利用导尿管, 将溶液灌入到膀胱内, 再用虹吸原理将灌入的液体引流出来的方法。膀胱冲洗的目的:一是清洁膀胱;二是严重血尿时防止膀胱内血块形成;三是长期留置导尿管者, 通过冲洗、稀释尿液以达到防止感染和维持尿液通畅的目的。
例 (%)
3.2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与导尿管保留时间有直接关系据报道[5], 由留置导尿管导致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可达40%。留置导尿管伴随性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与导尿管保留时间有直接关系, 置管时间越长, 感染发生率越高[6]。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 尿管留置1天, 感染发生率为1%;留置2天, 感染发生率为5%;>14天, 感染率为100%[7]。
3.3两种不同膀胱冲洗的比较膀胱是储尿的囊状器官, 伸缩性大, 其大小、形状、位置和壁的厚度, 随尿液充盈程度而变化, 细菌极易藏在这些皱襞里。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 膀胱的生理适应性对排尿功能有重大影响:正常成年人当膀胱内尿量达到100~150 ml时, 开始有膀胱充盈的感觉[8]。本实验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 泌尿系统解剖屏障和生理功能下降。改良组在不违背医嘱的情况下, 先给予NS150 ml膀胱冲洗, 皱襞被打开, 对膀胱内的沉淀物、细菌、白细胞等有形成分进行冲洗。再给予NS100 ml+庆大霉素16万u滴入膀胱, 并保留30min, 让药液停留在皱襞中, 充分发挥药效, 避免了膀胱过度充盈而损伤膀胱和引起逆行感染。常规组将250 ml药液全部一次滴入膀胱, 将药液稀释, 又因为老年人储尿能力较差, 尿道括约肌松弛, 冲洗液可由膀胱经尿管与尿道之间的腔隙自尿道口溢出, 刘秋玲[9]等认为, 细菌主要通过导尿管外尿道周围黏膜鞘即腔外途径进入膀胱, 因而更易导致尿道口的细菌经腔外途径进入膀胱, 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4小结
综上所述, 膀胱冲洗是预防和控制泌尿系感染的措施之一。改良式膀胱冲洗能有效减少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护理中还应注意, 进行膀胱冲洗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保持引流系统的高度密闭性, 加强会阴部的护理, 同时要加强健康宣教, 嘱患者多饮水, 尽量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 并不断修正与完善技术, 才能使各项措施既安全又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胡美玉.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8) :645-647.
[2]程秀玲, 程栎妍.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168-170.
[3]王伟, 张庆桥.导尿引发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和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5) :16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审湖南医科大学主编,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手册[M].第二版,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46-147.
[5]Nicolle E, Bradley S.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symptomatie bacteriuria in adults[J].Clin Infect Dis, 2005, 40 (3) :643-654.
[6]叶钦清.留置气囊导尿管并发症及防治[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 (10) :62-64.
[7]钟秀玲, 李小瑛, 罗艳霞.医院泌尿系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 2002, 9 (1) :8-9.
[8]吕式嫒.护理学基础[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0:127-128.
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 1 2例中男9 8例, 女2 1 4例;年龄25~83岁。其中胆囊结石、胆总管继发结石154例 (49.4%) , 肝内外胆管结石92例 (2 9.5%) , 单纯胆总管结石4 5例 (1 4.4%) , 隐性胆道探查2 1例 (6.7%) 。
1.2 检测方法
切开胆总管之前穿刺抽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采用含14种常用抗生素的鉴定药敏组合板 (Microscan公司生产) 。药敏板药物包括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钠、头孢唑林钠、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万古霉素。
2 结果
2.1 细菌培养结果
312例中胆汁细菌培养呈阳性206例 (66.0%) 。206例中革兰阳性菌30例 (14.6%) , 其中肠球菌属20例, 葡萄球菌属10例;革兰阴性菌176例 (85.4%) , 其中大肠埃希菌51例, 肠杆菌属36例, 克雷伯菌属23例, 奈瑟菌16例, 变形杆菌13例, 假单胞菌9例, 其他细菌28例。
2.2 药敏试验结果
头孢他啶2 7 6例 (8 8.5%) 、头孢曲松钠247例 (79.2%) , 阿米卡星223例 (71.5%) , 万古霉素201例 (64.5%) , 环丙沙星166例 (53.2%) , 庆大霉素150例 (48.1%) , 哌拉西林钠147例 (47.1%) , 诺氟沙星129例 (41.3%) , 头孢唑林钠84例 (26.9%) , 氯霉素73例 (23.4%) , 氨苄西林41例 (13.1%) , 红霉素36例 (1 1.5%) , 林可霉素30例 (9.6%) , 青霉素2 6例 (8.3%) 。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胆汁是无菌的。胆道的长期梗阻或短期梗阻, 使胆汁淤积, 继发了细菌感染而导致胆道感染[1]。实验发现单纯胆道细菌感染不发生胆管炎, 单纯胆道梗阻仅发生非感染性炎症[2]。国外有研究发现胆汁培养阳性率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
目前, 胆道感染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 胆道外科感染的细菌种类繁多, 菌群分布复杂, 不同地区菌群分布、所占比例不同, 并随时间变迁而不同。 (2) 革兰阴性菌在胆道感染中仍占主导地位, 本文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肠杆菌属等条件致病菌多见, 证实了胆道感染多来自内源性感染。 (3) 厌氧菌引起的感染仍占重要地位。临床上一般依据以下特点判定有无厌氧菌感染: (1) 常见于胆肠吻合术后; (2) 胆汁中出现气泡或臭味; (3) 感染症状严重; (4) 青霉素、氨基苷类或头孢类药物不能控制的慢性复发性感染。 (4)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血培养的阳性率逐渐降低。
抗生素治疗是胆道外科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但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不仅延误病情, 还会增加二重感染的机会。在无胆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时, 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考虑可能引起胆道感染的致病菌种类, 选择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本文资料显示, 胆道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敏感性最高, 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钠。其次是氨基苷类抗生素, 如阿米卡星。 (2) 选择在肝脏内分布多且在胆汁中药物浓度高的抗生素, 如氨基苷类抗生素。重症的胆道感染如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在治疗时应选择胆汁内浓度高于血清中浓度的药物, 如头孢类抗生素。同时, 还可以与对厌氧菌有效的甲硝唑、替硝唑联合应用。 (3) 尽可能选择对肝脏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待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 依据结果来调整抗生素的使用。长时间使用抗生素还需注意其毒副作用。还要注意的是, 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同时, 及时有效地进行外科胆道引流, 可以提高抗生素在胆汁中的浓度和治疗效果, 也是治疗胆道外科感染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石美鑫.实用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027.
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