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女大学生村官创业记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女大学生村官创业记(精选5篇)

女大学生村官创业记 第1篇

心系百姓生活

他被县委组织部分配到了齐街乡北街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刚上任时, 他发现北街的主要街道路面特别狭窄, 不但给来往行人造成了不便, 也极大的影响了村里的经济发展。于是他向村委会提议拓宽路面, 村委会也早就有过这个想法, 双方一拍既合, 决定修建一条设有路灯、绿化带和排水设施的高标准道路。但是工作中却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道路两边近360平方米的建筑需要拆除、六家商户门前硬化路右需要铲平、16根电线杆需要南移5米以外、20多棵树需要拔掉等等。有的人建议不管三七二十一要把那些障碍物统统硬性拆除。刘德锋不同意, “我们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 不是让我们强迫老百姓的。不能用那种粗暴的手段解决问题”。刘德锋和支部一班人走家串户把情况向群众说清楚。经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他们用诚心感动了几家拆迁户, 没用多长时间就把阻碍道路畅通的十几家影响施工的房屋拆除。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 一条宽阔的水泥路终于修成了。如今, 宽广整洁的街道给北街村的村民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光说房屋租赁。原来一间房屋的租金不过四五百元, 现在都在一千元以上。群众们都感激的对他说:“刘村官, 修成这条路有你很大的功劳啊, 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你的!”

村里有一个八十岁的孤寡老太太, 一人艰难度日。刘德锋自从得知了她的情况以后, 就经常到她家里帮助她提水、打扫卫生, 还用自己的工资给她买面买菜, 把老人感动得热泪滚滚。她握着刘德蜂的手说:“还是共产党的干部好啊!”

一个姓闫的单身老汉, 曾经在六十年代当过兵, 98年他五十多岁还去山西打工, 由于劳动强度大, 他积劳成疾, 老板看他身上榨不出油水来, 便一脚把他踢开。年老体弱的他没有本钱, 只能用铁锹一下一下的翻, 刘德锋看了心里泛起一阵酸楚, 他二话没说, 脱掉外衣, 拿起铁锨就帮老人干了起来。杂草和刺棘把他的胳膊腿划得一道道血印, 手上磨出了血泡, 汗水也模糊了他的眼睛。刘德锋一点也不在乎, 他一股作气的干了两天, 然后又用耙子平整好, 种上了麦子。老汉感动得除了流泪还是流泪。

蔬菜交易市场助村民致富

刘德锋经常考虑一个问题:他们这些大学生村官到村里总是仅仅忙于一些事务性的工作, 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怎样发挥自己的潜能, 为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呢?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查研究, 刘德锋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成立一个蔬菜交易市场。

刘德锋说, 成立蔬菜交易市场的目的, 一是本地的十几个村子里有4000座蔬菜大棚, 发展蔬菜的市场经营非常有必要。二是由于本地没有污染性企业和厂矿, 加上土地肥沃, 适宜种植蔬菜, 群众也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三是蔬菜的品质好, 受到客户的欢迎。但本地的蔬菜大棚种植处于一种无序的松散状态。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 一旦出现病虫害问题, 就束手无策, 给菜农造成很大的损失。四是本地的蔬菜品种过于老化, 不适宜储存, 急需一个民间团体来引导和帮助农民替换品种。而其他的蔬菜市场由于各方面的管理混乱, 使农民们不能及时的把蔬菜售出, 即使售出后也会因拥堵几个小时都回不了家。五是一些市场上的不法商贩欺行霸市, 在磅秤上耍手脚欺骗群众, 使群众有苦不敢言。总是吃不少的亏, 辛辛苦苦也所取得的劳动成果被他们那些人巧取豪夺。“我们是为了服务群众, 方便群众, 是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塑料大棚蔬菜的生长, 是以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使人民群众得到最好的服务, 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劳动成果。”

齐街乡的乡政府一直积极支持12位村官的工作, 知道了他们的想法后, 非常赞同, 在许多方面都给予了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经过刘德锋几个人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 他们的大学生蔬菜批发市场终于开业了。这个消息, 在附近的蔬菜大棚专业户之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大学生蔬菜交易市场完全按照全新的经营理念来进行, 真正以诚信为根本, 真心实意的为广大菜农服务, 他们的一系列经营办法, 都给菜农带来方便和利益。

帮助菜农记账、算账、复核;当他们有疑问时, 不辞辛苦的帮助他们重新过磅;及时给种植户打电话, 告诉他们今日蔬菜的行情, 让其做到心中有数, 避免上当受骗;用短信给种植户提示可能会出现的病虫害以及防治的方法;给他们发放关于如何种植的常识信息, 提供天气预报信息, 以抵御可能会突然出现的自然灾害。

万事开头难, 在最初的日子里, 由于他们几个人都是初次涉及商海, 整天忙前又忙后, 中午饭吃到下午三四点, 晚饭吃到夜里十点, 有时候甚至吃到凌晨两点, 收菜、卸菜、安排货车司机的食宿等等, 夜里总是很少有睡觉的时间, 很多时候都是只睡两三个小时。有一天晚上, 一下子来了好几个司机, 被子不够用, 刘德锋便把自己睡觉的被子让给了他们, 自己躺在光板床上打了一个盹儿。早上五点起来又投入了新的工作。在最初开业的十多天里, 他的体重一下瘦了十六斤。当他抽空回到家里看望儿子时, 往日最喜欢他的儿子竟然用一双怯生生的大眼睛望着他, 不让他抱。

不过, 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 他们几个人努力的结果就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因为其服务周到、做事公道、诚信经营、待人诚恳, 许多卖菜的群众宁可价格稍微低一些, 宁肯多等一会儿, 也要把菜卖给他们。一些拉菜的客户在与他们打过一次交道后, 对他们的管理方式和热情的服务态度赞不绝口。夸他们为人真诚、实在、厚道, 服务态度一流, 以后就是多出一点钱也要到他们这里拉货。

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 刘德锋几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就更有信心了, 他们构想了一个更新更有发展远景的规划。他们准备承包一个塑料大棚, 在引进优良品种时, 要在自己的大棚里做一个试点, 让群众们能直接看到实际的实验成果, 这样更迅速的推广新的优良品种, 达到能使农民尽快的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 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种植, 减少菜农的损失, 增加和推广科学技术和科技含量。他们已经和省农科院的专家取得了联系, 准备在他们的具体指导下, 发展经济效益高的蔬菜品种, 把今后的销售目标瞄向国际市场。

刘德锋说, 这样做虽然很辛苦, 但他们做得非常开心。他们这样做既能带动周围的蔬菜种植走向科学化、规模化、理性化, 把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伟大理论和农村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使人民群众能真正的得到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同时, 他们这些大学生们也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不但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还能为新农村的建设发挥自己更大的作用。

“我们在搞好蔬菜市场经营的同时, 也正在想办法把村里的工作做得更好, 这些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 是相辅相成的。”北街村村委会已经研究决定, 准备在北街村搞土地整合, 把农民群众从土地上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该做生意的做生意、该养殖的养殖, 该打工的打工, 让大家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他们还根据群众的要求建立一个居民居住区和一个经济开发区, 用新的发展方式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女大学生村官创业记 第2篇

近日从许昌市妇联获悉,为了拓宽大学生的创业就业之路,把女大学生村官培育成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许昌市妇联结合女大学生村官特点,通过“四个纳入”,建立女大学生村官创业成才帮扶服务体系,为女大学生村官创业创造有利条件。

建立女大学生村官信息档案,把女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市“女性人才库”。今年10月底前,许昌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将以乡镇为单位,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女大学生村官开展全面调查,掌握其任职情况、专业特长、培训需求、创业意愿等,并建立信息档案,纳入“女性人才库”,实行分级管理、动态服务。

开展女大学生村官技能培训,把女大学生村官纳入“3112巾帼创业帮扶计划”。许昌市妇联结合当地农村产业特色和女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巾帼科技培训大讲堂等渠道,发挥巾帼创业导师团、女企业家协会的作用,采取举办创业培训班、创业报告会等形式,在女大学生村官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引导和实用技术、创业技能、法律政策等培训,确保每年对有创业意愿的女大学生村官轮训一次。

协调女大学生村官创业资金,把女大学生村官纳入“巾帼创业贷款”服务体系。经过创业培训并有创业意向的女大学生村官可直接向乡镇妇联主席提出贷款申请,由乡镇妇联主席初步审核后,对符合条件的.优先向同级信用联社推荐,协调每人最高5万元的“巾帼创业贷款”,并全程提供具体服务。

女大学生的快乐“布偶”创业记 第3篇

童年折纸竞迷恋上手工制作

11日下午,在解放西路百货大楼二楼一临过道的档口,记者找到了小周的布偶饰品店,尽管没在店面,只是一个靠墙的货架,但摆在玻璃架上可爱俏皮的手工布偶,还是让人驻足。就在记者一一端详品味这些充满灵气的作品时,小周抱着一只大布熊出现在了记者面前。

迷恋上手工艺品制作,小周竟是因为童年折纸时找到的乐趣。小周告诉记者,在上小学四年级时,一次上手工制作课时。自己动手折出的青蛙小船没想竟是全班最好的,因此得到老师的表扬。而这之后,自己的手工作品也屡屡代表班级,在全校获奖。高中时,她用家中零碎布块经一番拼剪缝制出的第一个小布娃娃,尽管看上去有些丑陋,但就是这一次动手让她从此痴迷上布偶手工制作。

上门订做激发“手上”商机

上大学后,随着家里堆放的“杰作”越来越多,小周将自己的手工布偶放在妈妈开的水果铺里卖,没想到顾客见了都爱不释手,临时货竟成为抢手货,有时比妈妈的水果销得还快。

2005年,读大三的小周带着自己设计的布偶“漂亮母鸡”飞到北京参加全国手工艺制作大赛,一举夺得“中华艺术新秀选拔大赛”二等奖。

随着小周的布偶作品小有名气,有人专门到她妈妈店里拿钱要求订做,尤其是青年情侣结婚的日子,她的情侣布偶更是热得烫手,她还应客人要求在布偶上绣上吉祥的话语和心上人的名字,以此来传递爱的祝福。这些客户的主动上门订货,让小周看到了布偶制作的无限商机。

快乐女孩让布偶为生活添彩

去年6月,旅游英语毕业的小周,在海口本可找到不错的工作,但她放弃了这一想法,因为再也没有比设计制作布偶更让她着迷的了。

一向独立的小周没向父母伸手要钱开拓自己的布偶市场,她首先在明珠广场旁的大英天桥上摆卖自己的作品,每次带上的30多个布偶一个晚上就卖出二十多个。靠在街头摆地摊,小周几个月下来积攒了了五六千元。4月9日,小周用这些钱在解放西路的百货大楼,专门开起了自己的布偶饰品店,并请了一个小妹来帮忙。生意好的时候,小周一周曾创收900多元。

既当老板又是主创人员,小周每制作一件作品都要求精益求精,对于自己不满意的作品,她都会拆掉重做,绝不让一件“逊色”作品出现在顾客面前。谈到今后的创业,一脸阳光的小周相信自己的心灵之作布偶,定会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

女大学生村官创业记 第4篇

见到曾青珍, 你也许会在心里嘀咕:这个朴实中带着几分羞涩、微笑中透着几分坚强, 却是在村里一干就干了四个年头的女村支书吗?然而, 就是这个兼具美丽与刚强的80后女孩, 毅然放弃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扎根农村, 汲取农村土壤中丰富的“养分”, 在赣南苏区这片红土地上挥洒汗水, 演绎着平凡而又厚实的青春。

铿锵玫瑰显本色

俗话说:“上面千根线, 下面一针穿”, 讲的就是基层工作的繁杂与琐碎, 大到村级建设, 经济发展, 小到婆媳关系, 邻里纠纷。无论事情大小对百姓来说都是大事, 都要认真对待解决, 工作难度大, 有时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误解和责难。自她担任村书记后, 她很注重与班子成员搞好关系, 主动与两委成员沟通交流, 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 为了能够迅速进入岗位角色, 她主动向老党员、老村干部们虚心请教, 坚持深入农户调查走访, 做好走访记录, 很快便掌握了全村村情, 找出了村发展规划路径。

绚烂杜鹃笑春风

2012年6月28日是一个让900多万赣南人民高兴的日子,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若干意见》, 给仍居住在土坯房里的农户带来了福音, 在南康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和浮石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首次在罗坳村伏潭埠开展土坯房集中建设改造试点。

要建房, 先拆旧。刚开始, 村民们都不愿拆除老房, 因为谁也没有把握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谁也不愿离开祖祖辈辈居住过的老房子, 所以很多村民始终举棋不定。为推进危旧土坯房改造, 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土坯房改造中来, 她带领村干部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在重点宣传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的同时, 还就村庄规划、土坯房改造实施时间、道路硬化、户型选择、房屋装饰、环境整治等事项进行了研究, 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 没有样板, 终究只是纸上谈兵, 光说不做可不行, 群众信不过。

为了得到村民的信任, 她特意找到了伏潭埠的一户姓邓的村民, 邓大爷建房愿望迫切, 加上地理位置特别好, 更有示范带动作用, 一直以来, 他就想像城里人一样, 盼着能住上“洋房”, 但由于家里条件不宽裕, 祖祖辈辈都仍居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几间土坯房里。曾青珍一次次的上门向他及家人详细讲解土坯房改造的政策及政府补助情况, 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 邓大爷最终同意了拆除老房, 但是问题又来了, 农村建房有个习俗, 为图个吉利风水, 要选个好日子, 他找人算了算日子, 说当年不适合建房, 得来年。眼看工作没点起色, 她心里很着急, 并下定决心, 一定要说服邓大爷。后来, 她又一次次的上门劝说, 并找了很多建房新户型, 给他讲了很多农村建房案例, 没有化不了的冰, 在她的诚心和努力下, 最终打动了他们一家人, 也打消了他的思想顾虑。不多久, 他就率先带动拆除旧房。如今邓大爷已住进了“洋房”, 他曾感慨的说:“中央出台的政策好, 也要我们的基层干部落实得好, 以前建这么漂亮的房子想都不敢想, 现在这么快就住进了新房, 圆了我的新房梦”。看到邓家的房子建的这么漂亮, 有些村民也心动了, 后来, 越来越多的村民跟着“大部队”统一进行了土坯房拆旧建新改造。

为了能让村民在年前搬进新房过年, 曾青珍连续一两个月每天都在那里蹲点, 白天督促施工进度, 晚上就到村民家做工作。如今, 伏潭埠80余户农户已经告别了土坯房, 按照赣南客家民居风格装饰搬进了新房。从连片的破旧矮小土坯房变成了统一规划、整洁有序的新社区。沐浴着党的和煦阳光, 伏潭埠人民永远不忘党恩, 特建了座“感恩亭”, 寓意苏区人民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曾青珍的皮肤黑了, 但她说她这心里却暖了。

“这样的书记是会做事的书记, 我们都支持她。”村民何圣明这样说。

葵花向阳心向党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为了当好这个“火车头”, 曾青珍认真处理好班子内部矛盾, 不循私, 不贪权, 作风正派。认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会议等60多次, 发展党员4人, 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人, 建立了党员联户带动工作机制, 建立了“126”工作机制, 把伏潭埠打造成新型村落社区。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为了更好地为群众办事, 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她又积极筹划成立了伏潭埠社区服务中心, 建立了“一会六站”工作机制和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为更好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还专门设立了“群众说事室”, 安排“三送”干部、村干部轮流到“说事室”值班, 用心倾听民声, 让“说事室”成为“社情民意集装箱”, 用情办理民事, 让“说事室”成为“民事办理站”, 用理化解纷争, 让“说事室”成为“矛盾调处室”。 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罗坳村屡屡获得先进荣誉称号, 曾青珍也先后被评为“江西省优秀大学生村官”、“赣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赣州市十佳女村官”等荣誉称号。

现在全国有20多万扎根基层的大学生村官, 我只是其中最平凡的一个,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大学生村官、一名基层村书记, 我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立足自身岗位, 服务群众, 带头致富, 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才能对的起党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谈到梦想, 曾青珍朴实的话语里透着股韧劲儿。

青春是怎样的一朵花,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但惟有通过努力才能让青春之花绽放的更加炫丽。现在的曾青珍黑了很多、瘦了很多, 但她就像向日葵一样, 在执着追求梦想的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不断前行。

女村官的“归巢创业”路 第5篇

在青川县大鲵养殖业界,李婷婷是一个名人。这个连续6年的女大学生村官,用她的聪明、勤奋和不懈努力,不仅取得了大鲵生态养殖成功,还帮助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为当代大学生村官树起了价值标杆。

惜别讲台,回乡做村官踏上创业路

7月大学毕业后,李婷婷被广东省惠州市一所外国语学校聘为英语教师。一年之后,因为教学成绩优异,李婷婷成为这所学校的教坛新秀,她想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然而,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改变了李婷婷的人生轨迹。带着对家乡亲人的牵挂,李婷婷忍痛辞职,放弃了自己钟爱的教师职业,风尘仆仆地赶回已被夷为平地的故土。看到家乡人民不屈不挠地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她毅然选择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整天与乡村干部一起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地奋战在灾后重建第一线。

,随着住房等基础设施加快,地震灾区把发展产业助农增收作为新的工作重心。李婷婷所在的青川县曲河乡天然水质好、气温适宜,养殖大鲵条件优越,她便萌生带头创业养殖大鲵的想法。李婷婷的想法得到了乡领导的赞同,乡领导主动找她谈话,鼓励她一定实现奋斗目标,并带动群众一起发展。为让李婷婷有较为宽松的时间养殖大鲵,乡上安排其他同事分担她的一部分工作。

养殖大鲵,倔强姑娘跟自己下赌注

李婷婷总是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加强学习。工作之余在网上查阅有关大鲵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技术,还专门订购了相关书籍学习。在海宁援建指挥部举办“大鲵特种养殖培训班”时,李婷婷更是认真听、认真记,主动向专家教授面对面讨教;恰好省级大鲵养殖龙头企业青川金河大鲵养殖公司就在曲河乡,李婷婷更是隔三差五跑到那里去实地学习。渐渐地,李婷婷对大鲵养殖知识技术有了底气。

204月,曲河乡政府争取海宁援建资金40万元支持大鲵养殖业,对每条大鲵补助240元,每口池子每平方补助100元。有了这么好的政策,李婷婷立即“下注”投产:她把昔日打工积攒下的3万元钱拿出来,在自家一间空房内修建了8个养殖池,引进鱼苗90尾。

幼苗的饲养是小心且很繁琐的过程,李婷婷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换池水,再观察鱼苗是否有生病迹象,如有不良症状,马上对进其行隔离治疗。下午,就在水流清澈的河里捉一些水虫,回家进行消毒后投放到鱼池。

3月的一天早上,李婷婷发现大鲵身上出现了血滴状的红色小颗粒,这让她吓了一跳,于是马上给鱼用药。2个小时过去了,这些症状还没消失,她想这下完了。但她不甘心,继续一步一步进行治疗。终于,当天下午3点时,红色颗粒消失了,大鲵又在水里快活地游动着,李婷婷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定。

弯弯山路,带领乡亲踩出平坦大道

20,李婷婷的大鲵已经增至190尾,真正成为曲河乡第一个大鲵养殖示范户。,李婷婷大鲵养殖实收总收入20多万元,实现纯收入15余万元,目前存池大鲵420余尾,她成为曲河乡名副其实的大鲵养殖能人、屈指可数的富裕户了。

但是,“一人富,不算富”。回想起创业之初乡领导的嘱托,想到家乡父老增收致富的渴望,李婷婷决定付诸行动,帮助周边群众共同发展大鲵养殖业。李廷树便是她帮助的第一个村民。李婷婷当起了他的养殖顾问,细心地讲解大鲵养殖要领、手把手地指导他技术。20,在李婷婷的.帮助下,李廷树购进了100尾大鲵苗开始养殖大鲵,今年发展到280尾,预计年底实现收入8万余元。

6年来,和李婷婷同批次的数十名大学生村官纷纷通过考试,或成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成为公务员,端起了让人羡慕的“铁饭碗”。对此,李婷婷说:“每个人选择的道路和成功的路径不尽相同,我为我曾经的战友们完成心愿感到高兴,同时为我的选择无怨无悔。为了父老乡亲们的小康梦想,我愿在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上燃烧我的青春,我相信我和乡亲们的梦想一定会成功。”

女大学生村官创业记

女大学生村官创业记(精选5篇)女大学生村官创业记 第1篇心系百姓生活他被县委组织部分配到了齐街乡北街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刚上任时,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