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尿液检测临床意义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尿液检测临床意义(精选8篇)

尿液检测临床意义 第1篇

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 尿液的组成和性状可反映机体的代谢状况, 并受机体各系统工作状态的影响。因此, 尿液检测 (urine examination) 不仅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 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1]。尿液检查包括了尿常规、中段尿培养、尿三杯检验、阿迪氏计数、尿蛋白定量等项目。

1收集和保存

尿液的正确收集和保存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十分重要, 所以临床上要重视正确收集和保存方法。尿液一般分为首次尿、随机尿、24 h尿、清洁中段尿。首次尿标本应为早晨第一次中段尿, 其浓缩宜做蛋白质, 细菌和细胞及管型的检查;随机尿为门诊、急诊患者的临时检测, 餐后2 h留尿, 对病理性糖尿、蛋白尿检测较敏感;24 h尿标本按检查项目不同, 加入不同的防腐剂如冷藏法不得超过8 h, 无定形尿酸盐和尿酸盐沉淀, 甲苯宜做化学检查等;清洁中段尿用0.1%新洁尔灭消毒外阴和尿道口, 留取中段尿于消毒容器中, 用于尿细菌培养等检验。容器方面要使用清洁一次性有盖尿标本容器, 改变目前敞开无盖的尿杯。容器上应贴有患者姓名、验联号 (或条码) 及注明标本留取时间的标签。尿标本留取后 (至少30 ml) , 应及时送检, 以免细菌繁殖及有形成分破坏。凡留尿超过2 h、未注明留尿时间及尿量不够的标本检验科应拒收, 并告知患者重新按正确的方法留取标本, 以免影响化验结果。

2临床意义

2.1 尿量

尿量正常范围:成人 1.0~2.0L/ 24 h;7~12岁 0.5~1.5 L/ 24 h;1~6岁 0.3~1.0 L/ 24 h。临床上尿量或尿次数增多或减少都属不正常。尿量增多一般24 h多于2.5 L即为多尿, 见于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神经性多尿、肾移植早期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尚未恢复时。尿量减少<0.4 L/ 24 h为尿少, 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肾移植患者出现排斥反应时、脱水、血液浓缩等, 而24 h尿量少于0.1L为无尿, 如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2.2 尿液外观

2.2.1 血尿

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为血尿。由于出血量的不同可呈淡红色去雾状、淡洗肉水样或鲜血样, 甚至混有凝血块。每升尿内含血量超过1 ml即可出现淡红色, 称肉眼血尿。肉眼血尿主要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结核、肾肿瘤、肾或泌尿系结石以及某些菌株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等。洗肉水样外观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血尿还可由出血性疾病引起的, 见于血友病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2.2 血红蛋白尿

正常尿液隐血试验为阴性, 溶血性贫血等疾病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时, 血红蛋白超过肝珠蛋白的结合能力时, 游离的血红蛋白就从肾小球滤出, 形成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尿。在酸性尿中血红蛋白可氧化成为正铁血红蛋白而呈棕色, 如含量甚多则呈棕黑色酱油样外观。血红蛋白尿与血尿不同, 离心沉淀后前者上清液仍为红色;血尿时离心后上清透明, 镜检时不见红细胞或偶见溶解红细胞之碎屑, 隐血试验强阳性。

2.2.3 胆红素尿

为尿中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所致外观呈深黄色, 振荡后泡沫亦呈黄色。若在空气中久置可因胆红素被氧化为胆绿素而使尿液外观呈棕绿色。常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2.2.4 乳糜尿

因淋巴循环受阻, 从肠道吸收的乳糜液未能经淋巴管引流入血而逆流进入肾, 致使肾盂、输尿管处的淋巴管破裂, 淋巴液进入尿液中所致外观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乳糜尿多见于丝虫病, 少数可由结核、肿瘤、腹部创伤或者手术引起。乳糜尿液离心沉淀后外观不变, 沉渣中可见少量红细胞和淋巴细胞, 丝虫病偶可于沉渣中查出微生丝蚴。

2.2.5 脓尿

尿液中含大量白细胞而使外观呈不同程度的黄白色混浊或含脓丝状悬浮物。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及前列腺炎、精囊炎。脓尿蛋白定性常为阳性, 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

2.3 气味

正常尿液的气味来自于尿液内的挥发性酸。尿液放置时间过长可能会因尿素分解而出现氨臭气味。新鲜排出的尿液有氨气味, 可能为慢性膀胱炎或慢性尿潴留造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 尿液气味可呈苹果味。

2.4 酸碱反应

pH代表尿的酸碱度, 正常尿液呈酸性, pH值为4.5~8.0, 平均为6.5。pH值与饮食有关。吃动物蛋白多时, 尿液常呈酸性, 数值较低;吃蔬菜、水果多时, 尿液常呈碱性, 数值较高。临床上持续性酸性尿可见于高蛋白饮食、酸中毒、发热或脱水时, 持续性碱性尿可见于碱中毒或尿路感染。

2.5 尿液比重

尿比重数值与饮水量、出汗量及饮食有关,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脏的浓缩功能。正常情况下, 成人数值介于1.015~1.025, 一般大于1.020, 婴幼儿偏低。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或心力衰竭升高, 慢性肾炎、肾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 (少尿、多尿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或尿崩症时降低。当肾功能损害较严重时, 固定在1.010左右。

3讨论

尿液检测是检验科最常见的检查项目, 因取材方便且参考价值高, 很多疾病可通过尿液的初步检验早期发现, 特别是在肾脏、泌尿系、感染性、循环系统等疾病进行预防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类风湿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第2篇

常见的RF有I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Ig型F被认为是RF的主要类型,也是临床免疫检验中常规方法所测定的类型。

检测方法一般有胶乳凝集试验、双抗原夹心ELISA法、速率散射比浊法

临床应用

RF在RA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很高,可达79.6%,是RA患者血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高滴度RF阳性支持对早期RA的诊断,在RA患者,RF的滴度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呈正相关,即随症状加重而效价升高。但RF不是仅在RA患者中出现,在SLE、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部分老年人中RF的阳性率可达28.9%~50%。因而RF对RA患者并不具有严格特异性,RF阳性不能作为诊断RA的惟一标准。尽管在多种疾病中可有RF阳性,但滴均较低(<40IU/ml),随着RF滴度增加,RF对RA的诊断特异性增高。

IgM型RF:在RA患者血清中IgM型RF效价>80IU/ml并伴有严重关节功能障碍时,通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IgG型RF:在RA患者血清或滑膜液中IgG型RF的出现与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的症状密切相关,此类RF常伴随高滴度的IgM型RF在同一RA患者血清或滑膜液中出现。在正常人及非RA患者中很难检测出IgG型RF.IgG型RF在关节软骨表面的沉积可激活补体引起关节的炎性损伤,因此滑膜液中检测出IgG型RF比血清中检出IgM型RF更具病理意义。

IgA型RF:约有10%的RA患者血清或滑膜液中可检出IgA型RF,IgA型RF是RA临床活动的一项指标,该IgA型RF阳性与患者关节炎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骨质破坏有显著的相关性。

IgE型RF:在关节液、胸水中高于同一病人的血清水平。

尿液检测临床意义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首次发病在我院住院的39例HSP患儿作为观察对象, 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HSP诊断标准[1], 其中男21例, 女18例, 男∶女比例为1.1 7∶1;年龄3~13岁, 平均 (7.3±3.0) 岁。

1.2 方法

于发病后第1、2、3、4周留取H S P患儿的尿液做肾功能检测, 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U m a l b、R B P, 两点法检测N A G, 同时每周检测2次尿常规。

1.3 判断标准

R B P正常参考值0~0.7 m g/L, N A G正常参考值0~24.4U/L, Umalb正常参考值0~20mg/L。R B P、N A G、U m a l b值超过正常高限为异常。尿常规检测红细胞超过3个/H P和 (或) 尿蛋白+以上为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9例HSP患儿连续4周尿液肾功能检测结果

由表1可见, HSP患儿发病后第2周Umalb水平高于第1周,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4周Umalb水平明显超过第1、2周,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3、4周Umalb水平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 A G、R B P分别在发病第3、4周有较大幅度增高, 但与各时间点同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注:1、2、3分别为第2、3、4周各指标与第1周比较, 4、5分别为第3、4周各指标与第2周比较, 6为第4周各指标与第3周比较;表1中部分数据质量较差

2.2 3 9例HSP患儿4周内Umalb、RBP、NAG总检出异常情况

39例患儿中, RBP异常6例 (15.4%) , NAG异常10例 (25.6%) , Umalb异常22例 (56.4%) 。Umalb异常率明显高于R B P异常率、N A G异常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14.26、7.63, P<0.01) ;NAG异常率高于RBP异常率,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26, P>0.05) 。注:对同一病例连续4周尿液肾功能Umalb、NAG、RBP检测出现1次或1次以上的异常, 均记为1例, 而不予重复统计。

2.3 39例H S P患儿不同时点尿液肾功能异常率与尿常规异常率比较

由表2可见, 第2、3、4周患儿尿液肾功能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尿常规异常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周患儿尿液肾功能异常率高于尿常规异常率,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肾脏是否受累是影响HSP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决定了临床疗效。随着研究的深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 各种肾脏早期损伤的新指标不断应用于临床。Umalb是一种分子量为6.9万, 带负电荷的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蛋白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 只有肾小球滤过膜损伤时, 才造成尿U m a l b排出增多。尿液中的白蛋白增多, 预示肾小球功能不全, 持续的U m a l b尿表明肾脏疾病有加重的危险[2]。有文献报道, Umalb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有重要意义[3]。尿微量蛋白指标综合检测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降低肾损伤程度的可靠依据[4]。NAG在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含量最高, 分子量14万, 不能通过正常的肾小球滤过膜。此酶在尿中稳定, 是反映肾小管实质细胞损害的一个指标。因此, 肾小管损伤时尿中NAG增多, 对肾损伤的早期发现和病程观察是一项有效指标。RBP是一种小分子蛋白, 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 随后几乎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 进而分解, 肾小管功能损伤时尿中排出增多。

本文结果显示, 第2、3、4周患儿尿液肾功能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尿常规异常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观察尿液肾功能异常情况有利于早期发现肾损害;第1周患儿尿液肾功能异常率高于尿常规异常率,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考虑可能与患儿发病第1周肾损害不明显有关。患儿发病后第2周Umalb水平高于第1周, 第3、4周Umalb水平明显超过第1、2周, 第3、4周Umalb水平接近。提示过敏性紫癜肾小球损害在发病第1周Umalb水平不明显, 但在第2周后Umalb水平逐步增高, 尤在第3、4周U m a l b水平明显增高。本文结果亦显示, N A G、R B P分别在第3、4周有较大幅度增高, 但与各时间点同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4周尿液肾功能检测中U m a l b、R B P、N A G总检出异常率比较, U m a l b异常率明显高于R B P异常率、N A G异常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HSP患儿发病连续4周内进行观察, 发现肾小球及肾小管损害存在不平衡性, 其中对肾小球的损害要大于对肾小管的损害。可能由于HSP早期肾损害尚未明显累及肾小管, 直至疾病进展期及后期, 肾损害逐步加重, 尿N A G排量明显增多[5]。

综上所述, 尿液肾功能检测异常比尿常规异常出现要早, 临床上应尽早动态检测尿液U m a l b、R B P、N A G, 可作为肾脏损伤早期诊断指标, 联合动态检测有利于观察HSP患儿肾损害情况。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不同时期尿液肾功能情况, 探讨其肾损害的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U m a l b) 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 B P) , 两点法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N A G) , 观察患儿三指标总检出异常情况、尿液肾功能异常率与尿常规异常率。结果 患儿发病后第2周Umalb水平高于第1周,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4周Umalb水平明显超过第1、2周,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3、4周Umalb水平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 A G、R B P分别在第3、4周有较大幅度增高, 但与各时间点同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 m a l b异常率明显高于R B P异常率和N A G异常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2、3、4周患儿尿液肾功能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尿常规异常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液肾功能异常比尿常规异常出现要早, 临床上应尽早动态检测尿液U m a l b、R B P、N A G并作为肾脏损伤早期诊断指标, 联合动态检测有利于观察H S P患儿肾损害情况。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过敏性紫癜,肾损害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 吴瑞萍, 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上册) [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676.

[2]张蔓莉, 江毅, 王箴.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和尿微量蛋白测定对过敏性紫癜肾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 2008, 3 (24) :9.

[3]邢芳会, 王永岐.尿液微量蛋白联合测定筛查早期肾损害[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 5 (16) :1006.

[4]施文强.尿微量蛋白测定在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伤的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8) :1755.

尿液微量清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探讨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中主要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之间收治的60例各种肾病患者 (观察组) 和同期的60例健康对象 (对照组) 。观察组男性患者30例, 女性患者30例, 患者的年龄为45~78岁, 平均年龄为 (62.4±2.3) 岁。高血压肾病患者20例, 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对照组男性30名, 女性30名, 年龄为42~77岁, 平均年龄为 (63.4±2.2) 岁。两组对象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的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的对象均在早晨空腹取尿液5mL, 并进行离心处理, 取上层清液, 并将其置入18-25℃进行保存备用。然后, 采取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日立公司生产) 尿微量清蛋白试剂盒 (芬兰Orion诊断公司提供) , 采取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 并严格的进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1]。阳性:在过去的3~6个月中3份标本至少有2份为阳性, 则为微量清蛋白尿[2]。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 (χ—±s) 进行表示, 并采取t进行检验, P<0.05, 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阳性率

通过对两组的阳性率对比分析, 观察组的患者尿液微量清蛋白阳性率为58.3% (35/60) ;对照组的患者尿液微量清蛋白阳性率为3.3% (2/60) ;观察组的患者尿液微量清蛋白阳性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尿液微量清蛋白阳性率, 两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 (P<0.05) , 统计学有意义。

2.2 尿液微量清蛋白含量比较

通过两组的尿液微量清蛋白的测定对比分析, 观察组的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含量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尿微量清蛋白含量, 两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 (P<0.05) , 统计学有意义。具体的数据分析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清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比较多的一种蛋白质, 在正常的情况下, 每升的蛋白尿中清蛋白含量不会超过20.0mg。而尿微量清蛋白的排出量主要受到人的体位和运动以及血压与蛋白的摄入量等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3]。而肾病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的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目前, 临床上主要以控制患者的病情为主。对于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患者在治疗中经常采取尿素氮和肌酐以及尿蛋白等指标进行检测, 但是对于早期的患者一般难以诊断, 从而使得患者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随着人们对该病的不断研究, 微量清蛋白尿能够显示早期肾病的病变情况, 能够通过测定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含量进行判断, 而且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本组的资料显示, 观察组的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含量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尿微量清蛋白含量, 两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 (P<0.05) , 统计学有意义。由此发现, 临床中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与尿液微量清蛋白之间存在着较高的关系。因此, 临床中通过检测尿液微量清蛋白的含量情况, 能够有效的诊断早期肾脏疾病, 从而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肾损伤情况发生。因此, 临床中对于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定期的进行检测尿液中的微量清蛋白含量, 从而能够有效的发现肾病的情况发生。因此, 临床中积极的进行早期诊断与预防是有效的防治高血压肾病和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能够有效的避免微量蛋白尿阶段而造成对患者肾脏的损伤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 临床中对于测定液中微量清蛋白含量能够有效的诊断早期高血压或者糖尿病肾病的情况, 并从而减少肾脏的损害, 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尿液微量清蛋白测定在各类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之间收治的60例各种肾病患者 (观察组) 和同期的60例健康对象 (对照组) 尿液微量清蛋白含量情况。结果 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 观察组的患者尿液微量清蛋白阳性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尿液微量清蛋白阳性率 (P<0.05) , 统计学有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含量为 (89.6±34.35) mg/L, 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尿微量清蛋白的 (9.66±4.32) mg/L情况, 两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 (P<0.05) , 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临床中测定尿液微量清蛋白含量在各种肾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临床中应加强对肾病患者尿液微量清蛋白的测定。

关键词:尿液微量清蛋白,各种肾病,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曾平原.高血压及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尿液中微量清蛋白检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14 (9) :812-813.

[2]李茜.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 2012, 14 (16) :752-753.

尿液检测临床意义 第5篇

关键词:儿童,尿液分析,尿沉渣,检测

目前尿液分析有多种方法,传统的方法步骤多,速度相对较慢,对于大量样本的分析没有优势。尿液干式化学分析又称为干化学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的方法,但因为其受到受试带质量、操作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主要用于尿液分析的过筛手段。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主要观察细胞、管型、结晶等成分。流式细胞术是自动化分析尿沉渣的方法。本文采用3种方法对500份儿童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其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入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患儿尿液标本500例。所有尿液均为晨起中段尿,尿液收集符合标准。

1.2 检测方法

1.2.1 仪器

UF-100全自动尿流式分析仪、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及相关的试剂。尿沉渣镜检采用Olympus显微镜。

1.2.2 操作方法

与晨起采集中段尿后,分为3份。1份进行干式化学法检测。1份进行流式细胞学检测,流式细胞学检测的尿样送兰溪市人民医院采用UF-100全自动尿流式分析仪进行检测,诊断标准为红细胞每微升超过25个,白细胞每微升超过25个为阳性。1份离心后进行尿沉渣镜检,每高倍镜下红细胞超过3个为阳性,白细胞超过5个为阳性。

1.3 研究方法

统计三种方法红细胞、白细胞阳性的例数,并计算流式细胞数与尿沉渣镜检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

2 结果

2.1 三种方法检测结果

干化学法红细胞阳性例数335,白细胞阳性例数38例;流式细胞法红细胞阳性例数252例,白细胞阳性例数87例;尿沉渣镜检红细胞阳性例数244例,白细胞阳性例数78例。见表1。

2.2 流式细胞术与尿沉渣镜检的符合率比较

见表2。流式细胞术与尿沉渣镜检比较,红细胞的阳性符合率为96.3%,阴性符合率为90.7%,白细胞的阳性符合率为80.0%,阴性符合率为97.0%。

3 讨论

尿液检查是临床的常规检查,是反映患儿身体状况的重要依据。尿常规的检查主要包括尿液的物理性状观察、尿化学的分析、尿沉渣检测。目前尿液的检测方法较多,传统的方法步骤繁琐,效率较低,不适合大样本的检测。

尿干式化学分析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但是干化学法尿液标本必须要求新鲜、尿蛋白对结果的影响较大、对病理性特别是系统观察的患者效果不佳。干化学法进行红细胞的检测,具有过氧物化酶的物质可以导致假阳性的出现,在本文中,尿沉渣镜检结果红细胞阳性的例数为244例,而干化学法为337例,明显高于镜检。而有些幼稚白细胞不表现酯酶,可导致假阴性的出现,本文尿沉渣镜检白细胞阳性例数79例,干化学法38例。主要是因为干化学检测白细胞是通过白细胞酯酶,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后白细胞酯酶失活,因此导致阴性结果。因此干式化学法主要用于筛检,不能替代镜检。

而传统的镜检方法具有费事费力、可重复操作性差、不同的检验人员结果差异较大、难以标准化、实验室间的结果不具有可比性等缺点。影响镜检的结果的因素也较多,比如标本混合不当、离心速度和时间不同、尿沉渣重悬的液量不同、镜检一滴沉渣的液量不同等。

全自动流尿流式分析仪是一种新技术,具有简化工作流程、无需人工干预、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定量数据、标准化检测、可检测红细胞形态、初步判定急慢性炎症、提供临床扩展参数等优点。UF-100一次检测分析几万个沉渣,相当于50个高倍视野。有研究显示,UF-100对血尿来源的敏感性达到了100%,特异性达到了92.54%[1]。UF-100对尿路感染的诊断率与镜检比较,符合率达到96.2%[2]。UF-100用于尿路感染的诊断,具有以下优点,可以定量计数白细胞,优于镜检方法;根据白细胞数目可以判断病情是急性还是慢性;可以检测细菌数。本文的结果显示,对红细胞的检测,流式细胞术与尿沉渣镜检的阳性符合率高达96.3%,阴性符合率也高达90.7%。对白细胞的检测,流式细胞术与尿沉渣镜检的阳性符合率为88%。

综上所述,干化学法作为尿检的初筛,不能替代尿沉渣检查,而流式细胞术具有快速、标准化、可重复操作等优点,虽然与镜检的符合率很高,但是仍然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的情况,因此对于干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结果阳性的标本,需要进行进一步镜检。

参考文献

[1]Toru H,Kazuo K.Detection of glomerular and non-glomerular redblood cell by auromated urinary sediment analyzer[J].Jpn J Nephrol,1995,37(1):35-43.

尿液检测临床意义 第6篇

1 葡萄糖

1.1 反应原理

采用酶法测试, 用两种酶, 分别是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主要反应过程:D-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作用下, 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及新生态的氧, 新生态的氧使还原态指示剂变成氧化态指示剂。现阶段所有试剂都是采用酶法, 因为酶法比较与以前的各种方法具有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反应所需时间短等最大的优越性。不同型号的试纸所选用的指示剂不同。

1.2 临床意义

(1) 生理性糖尿为一过性糖尿, 是暂时性的, 排除生理因素后恢复正常主要有三种:a.饮食性糖尿。b.应激性糖尿。c.妊娠中后期多可是糖尿。 (2) 病理性糖尿也可分为三种:a.真性糖尿。b.肾性糖尿。c.其他尿糖, 如生长激素过多 (肢端肥大症) 。

1.3 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1) 因为尿糖分析试纸的后一步反应, 当尿液中含有比色素反应能力高强的物质时, 可是测试结果偏低基本出现假阳性。 (2) 抗生素对斑氏定糖法糖定性, 糖定量测定结果都有一定的影响, 而对干化学法的测定无影响。尿液存放时间过长也能使尿糖被细菌分解是浓度下降。 (3) 试剂带采用的酶促反应, 测定的结果和温度及时间有关, 因此应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内测定。

2 胆红素, 尿胆原

2.1 胆红素反应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 重氮盐作用与胆红素的中央, 使其断开并与重氮盐偶合形成2分子的偶氮胆红素, 从而产生颜色变化。

2.2 尿胆原反应原理:

尿胆原分析试纸的反应原理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尿胆原在酸性条件下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醛化反应。另一种是重氮盐法, 即尿胆原在酸性条件下, 与重氮盐偶联生成紫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2.3 临床意义

胆红素的检测对肝胆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尿胆原更加灵敏的反映肝功能。有助于诊断黄疸。在败血病, 蚕豆病, 异型输血等情况下, 使红细胞大量破坏, 产生溶血性黄疸。此时虽然胆红素大量增加, 但大部分是间接胆红素, 因此, 尿中的胆红素还是阴性。可以敏感的反映肝细胞功能, 临床经验表明, 在病毒性肝炎早期未出现黄疸前, 尿中的胆素原族就已经明显增加。与胆红素结合可以为诊断黄疸的类型提供依据。

2.4 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1) 标本必须新鲜, 以免胆红素被氧化成胆绿素, 强烈的阳光会加速反应, 放置时间长可使尿胆原氧化成尿胆素。 (2) 尿液中含有高浓度的维生素C或亚硝酸盐时, 会抑制重氮偶合反应, 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当病人接受大量氯丙嗪治疗或尿中含有盐酸苯偶氮吡啶的代谢产物时, 可成假阴性。 (3) 由于分析试纸无尿胆原阴性梯度。因此, 分析试纸不能用来检测尿胆原的减少或消失。

3 潜血 (BLD)

3.1 反应原理

尿液潜血分析试纸的反应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的假过氧化物酶活性催化分解过氧化物, 产生新生态的氢, 氧化指示剂, 是指示剂显色, 从显色的强度可以深知尿液中血的浓度。

3.2 临床意义

(1) 尿液中混有0.1%以上的血液时, 尿里肉眼血尿的特征, 血量在此一下尿只能用潜血反映或尿沉渣镜检才能证明.血尿常见于尿路炎症结核, 肿瘤, 有血细胞时则表示炎症, 蛋白阳性, 尿沉渣中有肾上皮细胞, 管型等时应考虑肾炎。 (2) 血红蛋白尿鉴于发作性血红蛋白尿症还鉴于各种中毒, 感染, 链球菌败血症, 疟疾 (黑水热) , 灼伤, 溶血性输血反应等情况。

3.3 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1) 成年女性的经血常可引起测试结果出现假阳性, 因此应采取必要的采尿措施以减少污染。 (2) 分析试纸不仅可以测试红细胞, 还可测试血红蛋白, 因此, 当血红蛋白破裂时, 可引起试纸测试结果与镜检结果的不一致, 应加以区别。 (3) 尿液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 肌红蛋白和菌尿, 可引起假阳性;尿液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时, 可以抑制后一步反映的进行, 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出现假阴性因此, 测试时应使用具有抗维生素C干扰能力的分析试纸。

4 酸碱度 (PH)

4.1 反应原理

PH试纸的应用非常广泛的PH的反应原理是基于PH指示剂法, 目前一般的尿液PH分析纸中含有甲基红[PH4.2 (红) ~6.2 (黄) ], 溴甲酚绿[PH3.6 (黄) -5.4 (绿) ], 溴百里香酚蓝[PH6.7 (黄) ~7.5 (蓝) ], 这些混合的酸碱指示剂适量配合可以反映尿液PH4.5~9.0的变异范围。

4.2 临床意义

正常尿液量弱酸性, 约为6.0因食物的不同PH的变化范围为4.5~8.0.PH测定结果的判断比其他实验结果的判断要难一些, 因为尿液PH的波动幅度大而快, 而正常的尿和病人的尿的PH没有明显区别, 所以PH单独使用的意义不大.但与其他临床资料配合起来分析, 则可成为重要的资料。

4.3 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

(1) 检测时尿标本必须新鲜, 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液成分可导致尿液PH改变。大多数情况下, 细菌分解尿素产生氨, 使尿液呈碱性, 少数情况下细菌也可分解尿液成分产生酸性物质, 使尿液PH偏酸。 (2) 当肾脏分泌的尿液含有过多的碳酸氢盐和碳酸缓冲对时, 放置时间过长, 使尿液中的二氧化碳自然扩散到空气中使尿液PH增高。 (3) 在测定过程中, 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将试纸带浸泡尿液标本中, 浸泡时间过长, 尿PH呈减低趋势。

5 白细胞

5.1 反应原理

尿液中的白细胞测定的反应原理是利用中性粒细胞内酯酶催化水解吲哚酚酯水解, 产生游离酸, 游离酸氧化偶合或与试纸中的重氮盐偶合而显色。

5.2 临床意义

在各种尿路炎症情况下, 尿液中都可能出现白细胞.白细胞的干化学检查可以和别的检查项目一起, 可以对尿液进行过筛检查。

5.3 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尿液检测临床意义 第7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1月期间住院的CKD患者90例,所有患者除外肿瘤、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患。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34~71岁、平均37.93岁,有高血压42例、水肿18例,24 h尿蛋白1.55±0.68 g。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35~71岁、平均51.73岁,均为药物相关性慢性小管间质疾病患者,24 h尿蛋白0.13±0.23 g。与实验组年龄、性别大致匹配的健康人为对照组30例,男7例,女23例,年龄35~62岁、平均50.07岁。

1.2 实验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留清晨空腹第一次中段尿5 mL置于-20 ℃冰箱内保存备用。均测尿MMP-2、MMP-9的水平和活性,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值。

1.2.1 尿液MMP-2、MMP-9测定采用ELISA法

试剂盒由北京百和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由专人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操作程序:加入100 μL标准品、200 μL尿液于相应反应板孔中。轻轻混匀30 s,封住板孔,37 ℃温育60 min。洗板,每孔加入100 μL 1×Biotin。轻轻混匀30 s,封住板孔,37 ℃温育60 min。再洗板,每孔加入100 μL 1×HRP。轻轻混匀30 s,封住板孔,37 ℃温育30 min。再洗板,每孔加入100 μL TMB显色液,轻轻混匀10 s,37 ℃暗处温育15±10 min。每孔加入100 μL终止液,轻轻混匀30 s,30 min内在450 nm处读OD值。以OD值为纵坐标,以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尿液样品的OD值可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单位为ng/mL。

1.2.2 尿液MMP-2、MMP-9活性的测定

采用明胶酶谱法(zymography)检测,常规方法制备10 %分离胶、4 %浓缩胶,在分离胶中加入明胶储存液至终浓度为1 %。取尿液用样品缓冲液(4×, 0.15 mol/L Tris, pH 6.8,4 % SDS,20 %甘油,0.5 %溴酚兰)处理,加样后于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25 mmol/L Tris,0.25 mol/L甘氨酸,pH 8.3,0.1 % SDS)中电泳8 h,恒定电压100 V。小心将胶取下,移入100 mL酶谱复性缓冲液(2.5 % TritonX-100,50 mmol/L Tris,pH 7.5,5 mmol/L CaCl2,1 μmol/L ZnCl2)中低速振荡30 min,共2次。用蒸馏水漂洗数次后,放入底物缓冲液(1 % TritonX-100,50 mmol/L Tris,pH 7.5,5 mmol/L CaCl2, 1 μmol/L ZnCl2,0.02 % NaN3)中于37 ℃孵育36 h。用0.35 %考马斯亮蓝R-250(内含50 %甲醇,20 %冰乙酸)染色40 min后,脱色(含25 %甲醇,10 %冰乙酸)至负染带透明清晰为止,并摄片保存。分析条带大小并测定灰度,计算相对量的变化。

1.2.3 血肌酐、尿蛋白检测

血肌酐检测采用碱性苦味酸法,尿蛋白检测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的统计与假设检验均采用 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假设检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参数比较

CKD患者的血肌酐、尿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而eGF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CTIN组患者少有蛋白尿,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CGN组患者,见表1。

2.2 尿MMP-2、MMP-9的水平

CTIN患者的尿MMP-2、MMP-9明显高于CGN患者及正常对照(P<0.01),见图1。

2.3 尿MMP-2、MMP-9的活性

CTIN患者的尿MMP-2、MMP-9的活性明显高于CGN患者及正常对照(P<0.01),与ELISA所测蛋白水平一致,见图2。

2.4 CGN患者尿MMPs的水平与血肌酐、尿蛋白的相关性

尿MMP-2的水平与血肌酐(r=0.508,P=0.001)、尿蛋白(r=0.429,P=0.001)正相关,而尿MMP-9的水平与血肌酐(r=-0.361,P=0.005)呈负相关,与尿蛋白(r=-0.090,P=0.492)无相关性。

2.5 CTIN患者尿MMPs的水平与血肌酐的相关性

尿MMP-2的水平与血肌酐(r=0.406,P=0.026)正相关,而尿MMP-9的水平与血肌酐(r=0.501,P=0.005)呈正相关。

2.6 CKD患者不同分期尿MMPs比较

根据eGFR进一步把CGN及CTIN患者分为CKDⅢ期、Ⅳ期。结果显示,CGN组CKD Ⅳ期尿MMP-2水平明显高于CKD Ⅲ期,而CKD Ⅳ期尿MMP-9的水平明显低于CKD Ⅲ期,见图3。CTIN组CKD Ⅳ期尿MMP-2 、MMP-9水平明显高于CKD Ⅲ期,见图4。

3 讨论

MMPs在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虽然ECM的重塑是引起CKD患者病理变化的主要因素。但有关CKD患者尿液MMP-2、MMP-9的研究甚少[5]。因为MMPs在细胞中合成后迅速释放到基质中,很快扩散到血液中,促进胶原的降解。大量研究证实,在不同疾病中,血中的MMP-2、MMP-9水平升高[6]。尿中MMPs的来源机制不清,目前鲜有报道在糖尿病肾病中尿液中MMP-2、MMP-9水平升高。而在CKD 患者中尿液MMP-2、MMP-9的变化还不清楚。所以,我们研究尿液 MMP-2、MMP-9在CKD患者的变化来探讨MMP-2、MMP-9在CKD的进展中的意义。

在肾小球,上皮细胞分泌MMP-2、MMP-9,而系膜细胞只分泌MMP-2。MMP-2、MMP-9在肾小球的表达改变或活性的变化将直接造成ECM的变化,可能导致肾小球硬化,进一步发展为肾衰。Kyoichi等[7]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IA)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2-DN)尿MMP-9的水平,发现较正常人增高。认为MMP-9可作为DN的早期诊断指标,且在DN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中可能起作用。Diamant等[8]报道,在1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尿MMP-2、MMP-9明显高于正常人及无肾脏损害的糖尿病患者,提示明胶酶可能是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CTIN患者尿MMP-9、MMP-2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和CGN患者,提示检测尿MMP-9、MMP-2可能对CTIN的辅助诊断有提示作用。CTIN患者尿MMP-9、MMP-2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和CGN患者,可能与TGF-β1抑制MMPs的表达和活化有关[9]。在CGN患者中,大量TGF-β1抑制金属基质蛋白酶(MMP)的合成,使ECM降解减少从而导致ECM积聚。也提示慢性肾小球疾病对肾小管损伤的机制与CTIN可能不完全相同。推测在肾小球TGF-β1分泌增多抑制了MMP-9、MMP-2的表达和活化,使ECM降解减少,促进间质纤维化的进展。在肾小管间质,是各种原因先使ECM合成增加,反馈性地使MMP-9、MMP-2的表达和活化增加。尿MMP-9、MMP-2与eGFR呈负相关,提示MMP-9、MMP-2在CTIN的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并有可能辅助肾功能评估其预后。确定的临床意义和与纤维化形成的机理还需进行大量临床病例研究证实。在CTIN患者尿液MMP-9、 MMP-2高于CGN患者,提示在CTIN患者尿液MMP-9、 MMP-2在肾小管间质大量产生,促进小管间质纤维化并从尿中大量排出。

总之,尿MMP-2、MMP-9与血肌酐的相关性及在CGN患者与CTIN患者的不同变化,可能在临床辅助诊断CKD患者有意义,机理还不清楚,需进一步研究,MMPs在CKD中的作用可能在评价肾脏病的病理机制提供早期监测并进行有效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尿MMP-2、MMP-9的水平和活性变化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及明胶酶谱法检测90例CKD患者尿明胶酶(MMP-2、MMP-9)的水平,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glomerulonephritis,CGN)60例,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chronic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CTIN)30例,同时与实验组年龄、性别大致匹配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分析CKD患者尿明胶酶与血肌酐、尿蛋白的相关性。结果:CGN患者Scr与尿液MMP-2正相关(r=0.508,P<0.01),与尿液MMP-9负相关(r=-0.361,P<0.01)。CGN患者尿蛋白与尿液MMP-2正相关(r=0.429,P<0.01),与尿液MMP-9无相关性(r=-0.090,P=0.492)。CTIN患者Scr与尿液MMP-2正相关(r=0.547,P<0.01),与尿液MMP-9正相关(r=0.570,P<0.01)。CTIN患者尿蛋白与尿液MMP-2、MMP-9均无相关性。CGN组与CTIN组比较,CTIN组尿液MMP-2、MMP-9显著高于CGN组。结论:CKD患者尿液MMP-9、MMP-2均升高,可能参与了CKD的发生及进展过程,CTIN组尿液MMP-9、MMP-2显著高于CGN组,可能在临床辅助诊断上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尿液,明胶酶,血肌酐,慢性肾脏病

参考文献

[1]Lelongt B,Legallicier B,Piedagnel R,et al.Do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2 and MMP-9(gelatinases)play arole in renal development,physiology and glomerular disease[J].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2001,10(1):7-12.

[2] Tanney DC,Feng L,Pollock AS,et al.Regulated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and TIMP in nephrogenesis[J].Dev Dyn,1998,213:121-129.

[3] Ebihara I,Nakamura T,Shimada N,et al.Increased plasma metalloproteinase-9 concentrations precede development of micro-albuminuria in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Am J Kidney Dis,1998,32:544-550.

[4]Akiyima K,Shikata K,Sugimoto H,et al.Changes in serumconcentration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tissue inhibitorsof metalloproteinases and typeⅣcollagen in patients with va-rious types of glomerulonephritis[J].Res Commun MolPathol Pharmacol,1997,95:115-118.

[5] Chou FP,Chu SC,Cheng MC,et al.Effect of hemodialysis on the plasma level of typeⅣcollagenases and their inhibitors[J].Clin Biochem,2002,35:383-388.

[6]Yang SF,Chu SC,Chiang IC,et al.Excessiv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in the plasma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Clin Chim Acta,2005,352:209-215.

[7]Tashiro K,Koyanagi I,Ohara I,et al.Levels of urinary 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and renal injuri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J].J Clin LabAnal,2004,18(3):206-210.

[8]Diamant M,Hanemaaijer R,Verheijen JH,et al.Elevatedmatrix-metalloproteinase-2 and-9 in urine,but not inserum,are markers of type 1 diabetic nephropathy[J].Dia-bet Med,2001,18(5):423-426.

尿液检测临床意义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将其作为实验组, 同时选取55例正常人将其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男性患者33例, 女性患者22例, 年龄在31~56岁, 平均年龄在 (43±3.2) 岁, 尿蛋白阳性组32例, 尿蛋白阴性组23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 女性患者26例, 年龄在33~55岁, 平均年龄在 (45±2.1) 岁。对实验组55例患者研究前均确诊为糖尿病肾病, 并确保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没有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方法: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尿液检测。方法:对全部患者均采取清晨第一次的晨尿中, 中段的部分尿液留取尿标本并及时送检验科检验, 对于患者蛋白定性试验的检测则采用尿液分析仪来完成;本研究中选用的仪器为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关于尿液微量白蛋白 (m Alb) 和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 的检测可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 上海北加生化试剂有限公司提供本研究中所需的全部试剂, 并且严格遵循操作标准进行操作。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尿液微量白蛋白 (m Alb) 和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 水平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

1.4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 用 (±s) 表示计量资料, 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用t检验比较组间,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体内的尿液微量白蛋白 (m Alb) 和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 情况:实验组患者的尿液微量白蛋白 (m Alb) 水平和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人, 差别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 见表1。

2.2实验组蛋白阴性与阳性患者尿液微量白蛋白 (m Alb) 和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 情况:阳性患者的尿液微量白蛋白 (m Alb) 水平与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 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 统计学有意义 (P<0.05) , 见表2。

3讨论

常见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便是糖尿病肾病, 肾小动脉硬化、肾动脉硬化等不同原因引起的肾小球病变性的硬化, 过度损伤肾小球的滤过膜, 因此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2]。

本研究中,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液微量白蛋白 (m Alb) 水平 (73.4±17.5) mg/L和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 水平 (3.12±0.97) 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人, 统计学有意义 (P<0.05) 。该结果是因为在人的机体中, 尿液微量白蛋白 (m Alb) 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微血管病变患病初期的明显变化指标, 其作用是由于本身为一种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 在患者的机体发生病变时, 肾小球的重吸收功能遭到破坏, 导致白蛋白不能被正常吸收, 因而使尿液中的白蛋白水平高于正常, 并且升高的程度与肾小球的损伤程度呈现正相关的趋势[3,4]。

与此同时,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 蛋白阳性患者的尿液微量白蛋白 (m Alb) 水平 (84.4±20.4) mg/L与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 水平 (3.01±0.83) mg/L明显高于蛋白阴性患者, 统计学有意义 (P<0.05) 。这是由于血液中转运视黄醇类物质所需的载体蛋白是由视黄醇结合蛋白来担任的, 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是否完好可由该指标来反映[5,6,7]。与糖尿病病程关系密切的相关指标为患者的尿液蛋白阳性, 并且其病程与尿蛋白的阳性率呈现正相关的趋势, 尿液微量白蛋白 (m Alb) 和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 检测时表现为高度特异性, 能够应用于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检测与诊断, 提高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效率, 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8]。

综上所述, 尿液微量白蛋白 (m Alb) 和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 对糖尿病肾病的检测存在及其重大的临床意义, 指导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检查, 安全可靠, 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柴杰, 吕凌波, 李海燕, 等.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 17 (6) :1034-1036.

[2]Nielsen SE, Sugaya T, Hovind P.Urinary liver-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predicts progression to nephropathy in type l diabetic patients[J].Diabetes Care, 2010, 33 (6) :1320.

[3]姚立腾, 王锦驹.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检测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 31 (5) :440.

[4]刘红, 邢淑清, 赵红娟, 等.尿N-乙酰-13-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微量蛋白、尿α-微球蛋白、尿β-微量球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 (4) :161.

[5]邱慧.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与尿液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刊, 2013, 48 (5) :37.

[6]马勇, 许吉斌.血清Cys-C、β2-MG、RBP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 31 (2) :135-136.

[7]廖群, 陈芳华.尿蛋白、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电泳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 15 (11) :1944-1945.

尿液检测临床意义

尿液检测临床意义(精选8篇)尿液检测临床意义 第1篇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 尿液...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