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美国东部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美国东部范文(精选3篇)

美国东部 第1篇

1高位嫁接

根据黑核桃用途,一般制材主要为胶合板面材,而胶合板长度为3.50m。因此树冠整形应该在3.50m以上进行,即3.50m~4.0m之间。通过技术手段促进在3.60m以上萌发新枝,以下部位萌发的新枝,要及时疏除。而后要根据萌发生长方位、角度,选择3枝~5枝新条,准备嫁接,其余疏除。

嫁接方法为枝接和芽接,主要针对2.0a~30a生的树。此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形成层接触面积大,愈合容易,成活率较高(95%以上),接后生长快、结果早。但嫁接工序繁杂,需认真操作,按程序进行。

1枝接

1.1接穗的采集、贮藏

接穗剪取生长健壮、丰产、品质优良的成年母株树冠外围中、上部的发育枝、长果枝及带有2.0a生枝段的中果枝,接穗要粗壮光滑,芽体饱满,髓心小,无病虫害。枝接接穗采集时间为顶芽萌发前20d~30d,采集后放于0℃~5℃的地窖里或阴凉处,用湿沙(相对湿度70%)埋藏。嫁接前将接穗取出后剪段(剪留长度20cm左右),剪段后用清水浸泡,使接穗充分吸水,或嫁接前2.0d~3.0d将接穗放在常温下,使其萌动离皮。

1.2嫁接

1嫁接时间。核桃嫁接多在萌芽展叶期(顶芽长出3.0cm)进行。

2锯砧木。锯砧前先在主干的下方锯3道螺旋形锯口放水,深达主干的木质部。大树品种改良,可在主干、主枝或侧枝处锯断,并用利刀削平锯口。然后在砧木平滑的一侧插接穗处,用利刀轻轻削去老粗皮,露出嫩皮,削面长度距锯口略长于接穗削面长度,宽1.0cm~3.0cm。如砧木细,可适当薄一些。在削皮的上方截面处,用利刀削一与接穗相融合的月牙形凹面。

3削接穗。先将枝条基部无用部分剪去,在枝条下端斜削一刀,应削去接穗粗度的2/3,上厚下薄,削面呈5.0cm~7.0cmcm长的马耳形斜面。接穗削面的下刀口一开始就向下凹,并超过髓心,呈马耳形向下斜削,然后在枝条削面以上选2个~3个饱满芽,在最上一芽上方约0.50cm处剪断。接穗长度约10cm。

4插接穗。接穗削好后,捏开接穗马耳形尖端皮层,使其皮、木分离,将接穗木质部插入砧木的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露白0.50cm~1.0cmcm,接穗皮部敷在砧木嫩皮上,最后用塑料绳缠绑插皮部位的接穗。为确保当年砧木截面伤口全部愈合,应根据主干的粗度确定插穗数量,以2个~4个插穗为宜。而后将接穗用麻绳(水里泡湿)或塑料绳,由下到上或由上到下一绳压一绳地绑扎牢固。

5保湿处理。嫁接完成后,要在截面上放双层浸湿的报纸(湿报纸的大小与砧木截面相同),而后套双层报纸筒。报纸筒粗度比砧木稍粗,报纸的高度以上部超出接穗2.0cm~3.0cm,以下以包严削皮面为宜。包后用塑料布将报纸筒下端缠绑于砧木上,再用半干的细沙土填满报纸筒,边填边震动,埋土高出接穗1.0cm~2.0cm,然后在报纸筒外套1个直径稍大于报纸筒的塑料膜袋,用塑料膜袋将报纸筒套严,再用塑料布缠绑整个塑料袋。塑料袋顶端离覆土3.0cm~5.0cm,再把塑料袋下端用塑料布绑于砧木上。

1.3接后管理

1放风。接后10d~20d检查成活率,芽体萌动后将报纸顶出一个包,接芽新枝露出土面,这时应在芽的上方捅破塑料袋和报纸放风。不能过早放风,以防梢抽干死亡;也不能太晚,否则新梢黄化或弯曲,影响生长。孔的大小初期似黄豆大小,放风口应由小变大,新梢自然从孔中钻出。最后用刀将塑料布顶端割开放风,于下午16:00后割开。

2摘心、抹芽。当新梢长至20cm~30cm时,进行摘心促生分枝。将接口松绑1次,当砧木上萌生出新芽时,立即将芽抹掉,集中营养供嫁接枝生长,一般10d左右抹1次芽。

3立支柱。新梢长至30cm~50cm时,在砧木上绑一木棍,把新梢绑于木棍上,以防新梢被风吹折。8月下旬以后,如接穗生长牢固,可将缠绑物去除。

2大方块芽接

2.1接穗的采集、贮藏

在嫁接前,从当年生健壮发育枝上选取芽体饱满、达到半木质化的枝条剪取。接穗采下后要立即摘去复叶,保留1.0cm左右的叶柄,以减少水分蒸发。如果采集数量较大或采后不能立即嫁接,则应将接穗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并用湿沙埋接穗1/2左右,随时喷水以防干燥。从外地采集接穗时,必须用湿润木屑或苔藓保湿。接穗要随采随嫁接,在嫁接过程中,接穗要用湿布包严,避免在阳光下暴晒。

2.2嫁接

1嫁接时间。应根据核桃枝芽成熟程度来决定,一般在6月上旬到6月中下旬进行,能早则早,可使接芽有充分时间生长,黑柄难以形成,不仅嫁接成活率、木质化程度高,而且有利于安全越冬。过晚接芽生长时间短,新梢木质化程度低,越冬困难。在山西,核桃树一般8月中旬即停止生长,嫁接过晚,接芽萌发后生长时间只有25d~30d,新梢生长纤细,难以抵抗不良因素的影响。

2嫁接方法。传统核桃芽接刀具为单刀,选取芽体发育充实的枝条,留下少许叶柄,横切木质部,宽度在接穗的1/3~1/2,切下一个长、宽各1.5cm~3.0cm的方块芽片,砧木上取下一块与芽片大小相同的砧皮,将芽片贴补在砧木接口处,用0.004mm~0.007mm厚的塑料薄膜将芽接口包扎紧密。由于高位嫁接,在处理上必须引起注意。一是嫁接4个~5个枝,接芽8个~10个。一般留3个侧枝和1个~2个主枝,每个枝条在两侧嫁接两个芽。二是嫁接枝上方留4个~6个1.0a生脱落枝,维护该嫁接树正常的蒸腾、呼吸,利于树体平衡,促进接芽成活。待接芽萌发后,可在接口以上2.0cm~3.0cm处剪掉上方蒸腾枝。

2.3接后管理

高位嫁接的树一般在4.0a生以上,具备了庞大根系和繁茂的枝叶,在管理上要采取前促后控方法。嫁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肥水管理,促进接芽及早萌发。正常情况下,黑核桃高位嫁接核桃因通风透光,不容易形成黑柄,接芽15d~20d即可萌发。待接芽新梢生长到40cm~50cm进行摘心,促进枝条木质化。这一时期,常规管理必须进行。

1剪砧。嫁接后接口以上留3片~5片复叶,剪去砧木,使接芽居于顶端优势的地位,得到更多的营养和水分,促进嫁接伤口的愈合与芽梢的生长发育。

2检查。嫁接15d~20d后,将嫁接的苗木进行一次彻底检查。没有成活的要重新接。

3去掉绑带。嫁接成活后,为防止发生绞缢现象,当接芽新梢长到20cm~25cm时,及时去掉绑带。用锋利小刀在接口背面竖划2刀~4刀绑带。同时从接芽上方2.0cm处剪砧。

4除萌孽。为保障嫁接新梢集中养分和水分,促进苗木健壮生长,对砧木上萌发出的根孽和新梢,要及早抹除。

5摘心与绑梢。核桃叶片大而且重,遇到大风极易从嫁接口处将新梢刮断,造成劳而无功。对此,一是要采取摘心,控制生长高度;二是要在树干上部两侧旁边绑木棍或竹竿,将萌发的新梢绑缚在木棍或竹竿上,注意不要绑得太紧,2道~3道即可。

6肥、水管理。要保证苗木正常生长,就必须加强肥、水管理,保持足够的水分供应,一旦发现干旱要立即浇水。同时要及时施肥,嫁接20d发现成活后立即追肥,亩施尿素50kg,促其快速生长。秋后要停止施肥、浇水,促使其尽快木质化,有利于安全越冬。

7越冬保护。黑核桃高位嫁接核桃后,由于疏除了较多的树冠枝梢,树体内积累较多的营养,嫁接后有效促进接芽萌发、生长。树冠恢复较快,要进行不断摘心。否则,因枝条生长快,出现风折或角度加大使枝条朝下倾斜。同时,高位嫁接树,第一年生长过快木质化程度低,越冬要用报纸将枝条包扎好。

3嫁接效果

3.1黑核桃高位插皮舌接成活生长情况

2011年利用核桃中林1号、3号、6号;香玲、辽核1号和强特勒6个品种在黑核桃上进行高位插皮舌接,嫁接成活生长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利用不同核桃品种在黑核桃上进行高位插皮舌接核桃,成活率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嫁接成活率在95%~100%之间。中林1号、6号和强特勒嫁接成活率100%,香玲嫁接成活率95%,辽核1号和中林3号嫁接成活率90%。

3.2黑核桃高位芽接成活生长情况

2012年利用核桃中林1号、3号、6号,香玲和辽核1号5个品种在黑核桃上进行高位芽接,嫁接成活生长情况见表2。

由表2可知,利用不同核桃品种在黑核桃上进行高位芽接核桃,成活率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嫁接成活率在87%~95%之间。中林3号和中林6号嫁接成活率95%,辽核1号嫁接成活率94%,香玲嫁接成活率89%,中林1号嫁接成活率87%。

3.3黑核桃高位嫁接核桃后二者之间愈合情况

通过对嫁接部位的调查,二者之间伤口愈合平而光滑,这表明二者之间亲和力较好。

4黑核桃改接核桃后,对黑核桃和核桃生长的研究

4.1黑核桃改接核桃后,对核桃当年生长量的影响

黑核桃高位插皮舌接核桃后,经调查不同核桃品种当年生长量之间有差异,当年生长量最大的为强特勒1.86m,最小的为香玲1.35m,其余品种生长量介于二者之间(见表1);黑核桃高位芽接核桃后,不同核桃品种当年生长量在0.89m~1.20m之间,2013年当年生长量在1.32m~1.58m之间。

4.2黑核桃改接核桃后,对核桃冠幅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黑核桃经整形萌发的新枝,采取高位芽接后,不同核桃品种通过两年的生长不论东西还是南北冠幅都在2.50m左右,说明黑核桃改接核桃后,树冠成型快。

4.3黑核桃改接核桃后,对黑核桃胸径生长的影响

为实施黑核桃材果兼用,达到预期效果。2011年项目实施前对3.0hm2 试验林作了每木调查,平均胸径9.0cm。2012年对所有参试的黑核桃树进行每木调查,平均胸径9.0cm,2013年平均胸径10.90cm(见表3)。从胸径生长的情况分析,2012年胸径生长量比较小,主要是当年对参试树全部实施了截冠,树叶减少,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2012年嫁接后,随着树冠的恢复,光合效率提高,2013年参试树平均胸径净增长1.0cm,材积每公顷增长0.25m3,净效益7.50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4.4黑核桃改接核桃后,对核桃花、果实的研究

2011年采用插皮舌接在黑核桃上嫁接的不同核桃品种,2012年嫁接的全部枝条出现花蕾,为保证萌发足够数量枝条将花蕾疏除。2013年限果长冠,枝条萌发量较大,长度1.40m~1.75m,初步形成树冠。2014年6月又对嫁接后的树生长、结果进行调查,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冠幅东西比2013年平均增长62.20cm,南北平均增长29.60cm。胸径生长比2013年平均增长1.10cm。挂果:嫁接后第三年平均株挂果实85.40粒,折合约0.90kg。萌发枝条数量明显增加,平均每株数52.20条,为下年结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5结论

5.1整形及树体结构的研究

对生长8.0a生的美国东部黑核桃,在高4.0m的位置上截干,而后锯大枝、留小枝,促进新枝萌发。待新枝萌发长到2.0cm以上进行二次整形,根据培养结果树冠需要,按方位留存4个~5个培养枝,剩余的全部疏除。培养枝超过30cm的必须摘心,以防风折。

5.2嫁接方法采用插皮舌接(枝接)和大方块芽接

插皮舌接适用于2.0a~30a生黑核桃、核桃树的嫁接和老树改劣换优的嫁接,其主要优点是形成层接触面积大,愈合容易,成活率95%以上,接后生长快、结果早。但嫁接工序繁杂,需认真操作,按程序进行。大方块芽接优点:一是省工、省事,嫁接材料利用率高,成活效果好;二是树冠成型快,损伤率底。

5.3嫁接成活率和亲和力的研究

利用不同核桃品种在进行高位插皮接,成活率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嫁接成活率95%~100%之间。中林1号、6号和强特勒嫁接成活率100%,香玲嫁接成活率95%,辽核1号和中林3号嫁接成活率90%。

利用不同核桃品种在黑核桃上进行高位芽接核桃,成活率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嫁接成活率在87%~95%之间。中林3号、6号嫁接成活率95%,辽核1号嫁接成活率94%,香玲嫁接成活率89%,中林1号嫁接成活率87%。通过对嫁接部位的调查,二者之间伤口愈合平而光滑,这表明二者之间亲和力较好。

5.4改接以后对黑核桃和核桃生长的研究

黑核桃高位插皮舌接以后,不同核桃品种当年生长量之间有差异,最大的为强特勒1.86m,最小的为香玲1.35m,其余品种生长量介于二者之间(见表1);黑核桃高位芽接核桃后,不同核桃品种当年生长量在0.89m ~1.20m之间 ,2013年当年生 长量在1.32m~1.58m之间。黑核桃经整形萌发的新枝,高位芽接以后,不同核桃品种通过三年的生长冠幅都在2.50m左右,说明黑核桃改接核桃后树冠成型快。

为实施黑核桃材果兼用,达到预期效果,2011年项目实施前对3.0hm2试验林作了每木调查,平均胸径9.0cm。2012年对所有参试的黑核桃树进行每木调查,平均胸径9.70cm,2013年平均胸径10.90cm。从胸径生长的情况分析,2012年胸径生长量比较小,主要是当年对参试树全部实施了截冠,树叶减少,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2012年嫁接后,随着树冠的恢复,光合效率 提高 ,2013年参试树 平均胸径 净增长1.20cm,材积亩增长37.50m3,净效益7.50万元。

5.5黑核桃改接核桃后,对核桃花、果实的研究

美国东部 第2篇

美国东部创伤外科学会发布创伤病人营养支持的实践治疗指南

在严重受伤病人的治疗中,营养支持虽然经常被忽视,但仍然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过去20~30年中,对与饥饿、应激和脓毒症相关的代谢改变的了解已经不断深入,与此同时,对创伤病人使用营养支持的时间、构成和途径的重要性进行了大量评价。虽然现有一些证据支持当前的营养支持方式,但创伤外科医师不能因此推论,成功应用于实验动物甚至是非创伤性危重病人的干预措施也可在创伤性危重病人中取得相同效果。

以美国卡罗来纳医学中心外科Jacobs为首的东部创伤外科学会(EAST)实践指南委员会,在检索了从1973年至2001年有关创伤和烧伤病人营养支持的文献后,在2001年制定了本指南。该指南的全文发表在2004年9月出版的J Trauma(2004,57∶660)上。

本指南依次阐述了创伤病人营养支持的下列特殊问题:

A.营养支持途径(全胃肠外营养或全胃肠内营养);

B.营养支持时间(早期或晚期);

C.营养支持部位(胃或空肠);

D.主要营养素配方(多少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是多少?);

E.营养支持的监测(采用什么检查方法?监测频率是多少?);

F.营养支持类型(标准营养支持或强化营养支持)。

指南建议根据参考文献的质量分为3类:

Ⅰ类:前瞻性、随机分组临床研究;

Ⅱ类:前瞻性、非比较性临床研究或根据可靠数据进行的回顾性分析;

Ⅲ类:回顾性病例分析或数据库评价。

指南委员会广泛、全面和真实地评价了相关文献。但由于大量数据不完整或相互矛盾,Ⅰ类证据数量很少,因此很多指南不能做出强有力的Ⅰ级或Ⅱ级建议。临床医师在给受伤病人提供营养支持时,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最佳判断。

为了集成指南的主要建议,使之成为一套有关创伤病人营养支持的分步处理方法,指南委员会总结了一个营养支持治疗的流程图(图1)。该流程图并未纳入所有建议,也不能区分建议的级别水平(Ⅰ级、Ⅱ级和Ⅲ级),但的确提供了一个安全、合理和得到文献支持的营养支持方法。

一、营养支持途径

建议 A.Ⅰ级

腹部钝器伤或穿透伤的病人,如果可行,必须经肠道给予营养支持,因为该营养支持方式的脓毒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道外营养支持者。

B.Ⅱ级

严重头部受伤的病人必须首选早期肠道内营养支持,因为该营养支持方式的转归与肠道外营养支持者相似,而与其相关的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道外营养支持者。如果早期肠道内营养支持不可行或不能被耐受,则必须实行肠道外营养支持。

C.Ⅲ级

1.在严重受伤的病人中,如果在第7天不能成功进行肠道内营养支持,则必须开始行肠道外营养(TPN)。

2.在受伤后第7天不能耐受其肠道内营养支持目标比率50%以上的病人,必须给予实行TPN,但在病人能耐受50%以上肠道内营养支持时,则必须停止TPN。

小结

虽然证据不够丰富,但学术数据支持,腹部钝器伤和穿透伤的病人在采用肠道内营养支持时,脓毒症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将低于胃肠外营养支持时。外科医师必须了解这些严重受伤病人采用肠道内营养支持的益处。治疗头部创伤病人的外科医师必须权衡采用不同营养支持途径的益处与危险,因为严重头部损伤的病人无论是采用肠道内营养支持还是肠道外营养支持,其转归都相似。根据营养不良和饥饿研究确定的结果,严重损伤病人的高代谢状态要求病人在创伤后第7天达到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目标。此时尚不能耐受肠道内营养支持目标比率50%以上的病人必须实行TPN。

二、早期或延期使用

肠道内营养支持

建议

A.Ⅰ级

在严重钝器伤/穿透伤的创伤病人中,在住院后24小时内开始肠道内营养支持与住院后72小时内开始肠道内营养支持相比,前者的病人转归并不优于后者。

B.Ⅱ级

1.在烧伤病人中,在住院后要尽可能早地开始胃内营养支持,因为延期肠道内营养支持(>18小时)可使胃轻瘫发生率升高和需要静脉内营养。

2.在受伤后48小时内不能耐受胃内营养支持的严重头部创伤病人必须改为幽门后营养支持,如果可行并对病人安全,则最好为Treitz韧带后营养支持。

C.Ⅲ级

1.不完全复苏的病人不能实行直接小肠内营养支持,因为病人具有胃肠道不耐受和可能发生肠道坏死的危险。

2.在因腹部钝器伤和穿透伤而接受剖腹术的严重受伤病人中,应该建立直接小肠通道(通过鼻空肠饲管、胃空肠饲管或喂养用空肠造口术),并在休克复苏后尽可能早地开始肠道喂养。

小结

对于发生了躯体和腹部严重钝器伤和穿透伤以及严重头部受伤而接受胃肠道营养支持的病人,直接小肠通道是获得成功营养支持的必要条件。大多数头部损伤病人由于胃轻瘫的关系,其胃内营养支持可能最早要在伤后大约3天或4天获得成功。这部分有小肠通道的病人能耐受小肠内营养支持。对于有腹部穿透伤和钝器伤及建立了小肠通道的病人,大多数病人在完成复苏并取得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可以实行肠道内营养支持。腹部创伤指数(ATI)评分较高的病人,特别是ATI>40分者,达到肠道内营养支持目标比率的增加速度要减慢一些。另外,胃肠道损伤部位低于通道所在部位者可能要减慢管饲的增加速度,但不是直接小肠内营养支持的禁忌证。严重烧伤病人在复苏期间要尽可能早地实行胃内营养支持,以预防或尽量减轻胃轻瘫,如果推迟胃内营养支持时间,特别是如果推迟到18小时以后,则胃轻瘫的发生率可能升高。所有病人在受伤后不久,最好在获得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完成复苏后,实行全胃肠外营养。

三、肠道营养支持的部位:

胃还是空肠

建议

A.Ⅰ级

没有建议。

B.Ⅱ级

对于病情危重的受伤病人,肠道内营养支持不因缺乏幽门后通道而被推迟。由于早期胃内营养支持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其临床转归与经十二指肠营养支持的病人相同,并且胃通道可以比十二指肠通道更迅速和容易建立,因此胃内营养支持似乎是值得最初首先尝试的营养支持方式。

C.Ⅲ级

由于胃潴留或胃食管反流而发生误吸危险高的病人必须接受进入空肠的肠道内营养支持。

小结

严重受伤的病人显然需要营养支持,尤其是那些在受伤后数天内不能恢复经口摄入营养的病人。

肠道内营养支持比肠道外营养支持更符合生理状态并且更便宜。目前尚不清楚是胃内营养支持还是空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可取,但必须对所有病人都保持谨慎,以确保营养支持都能被耐受,并避免发生误吸。中度至重度脑外伤的病人显示有胃排空延迟和下食道括约肌功能障碍。这些异常可能限制了损伤后最初2周对病人进行热量和蛋白质的营养补充。鼻空肠营养支持与胃内营养支持相比,前者可以较早成功实现营养目标,后者因大量胃内残留而受限。

四、创伤病人能量和

代谢底物需要的评估

建议

A.Ⅰ级

没有建议。

B.Ⅱ级

1.中度至重度受伤

的病人必须接受根据Harris-Benedict方程计算为每天每公斤体重25~30 kcal或120%~140%预计基础能量消耗(BEE)的总热量。

2.在严重头部受伤

的病人中,非药理性瘫痪者必须接受大约为每天每公斤体重30

体重25 kcal(大约MREE的100%)的总热量。

3.在脊髓损伤后的最初2周内,四肢瘫痪者必须接受每天每公斤体重20~22 kcal总热量的营养支持(根据Harris-Benedict方程计算的结果,为预计BEE的55%~90%),截瘫者必须接受每天每公斤体重22~24 kcal总热量的营养支持(根据Harris-Benedict方程计算的结果,为预计BEE 的80%~90%)。

4.烧伤面积超过全身体表面积(TBSA)50%的病人,不能接受肠道内营养支持之外的TPN补充来达到根据Curreri公式计算的热量需要,因为这种情况与死亡率较高和T细胞功能畸变相关。

5.每周1次或2次采用热量计进行能量消耗测定,可能有助于避免严重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过度或不足。

6.需要对烧伤创面进行频繁清创的烧伤病人必须在术中持续实行肠道营养支持,因为这种营养支持方式很安全,并可以更成功地达到有关热量和蛋白质的目标。

7.大多数受伤病人需要大约每天每公斤体重1.25 g的蛋白质,而严重烧伤病人需要每天每公斤体重2 g的蛋白质。

8.对于烧伤病人,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能超过每公斤体重5 mg/min(大约为每天每公斤体重25 kcal),非烧伤性创伤病人可能需要更少。超过这个范围可能使病人容易发生与过度营养支持相关的代谢性并发症。

9.必须认真监测静脉滴注脂质或脂肪的摄入量,并将其维持在总热量的30%以下。烧伤病人或创伤病人在受伤急性期零摄入脂肪或尽量减少摄入脂肪,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对感染的易感性,并缩短住院时间。

C.Ⅲ级

烧伤面积小于TBSA20%~30%的病人需要补充的热卡量不超过非烧伤病人需要的热卡量。

小结

有许多公式可以计算每例病人的能量需要。其中许多公式可以准确计算,但许多公式并不能准确计算,并可能导致营养支持过度及随之发生并发症。最好记住,这些公式只最适合计算病人最初的能量需要,病人的能量需要在整个病程中以及康复过程中都不断变化。连续评估营养支持是否合适对避免营养支持过度或不足至关重要。

五、创伤病人的营养支持监测

这部分内容阐述的是下列几个问题:

1.哪些营养监测检查最能反映创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是否合适?

2.创伤病人应该多长时间进行一次营养监测?

3.是否有证据支持,根据营养监测的结果对营养支持进行调整能改善病人的转归?

建议

A.Ⅰ级

无建议。

B.Ⅱ级

1.在头部受伤的病人中,以及有多发伤的创伤病人中,血清前白蛋白是营养支持是否足够的最可靠血清学指标。尚无充分研究证据可资提出测定该营养指标的频率。

2.白蛋白水平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很差,不能被用来确定营养支持是否充分。

C.Ⅲ级

连续测定急性期反应物(如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α1糖蛋白)以及成分蛋白(例如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的血清学水平,可能提高后者作为营养监测工具的价值。

总结

可以进行营养支持疗效的连续监测,虽然尚无证据表明这种做法可以改善临床转归。氮平衡测定,如果正确进行的话,可能是当前能获得的评估营养支持是否充分的最佳手段,并且是所有其他监测方法都要与之进行比较的标准手段。但是,标本收集和数学计算的难度可能引起显著高估氮平衡,对烧伤病人尤其如此。在创伤和烧伤病人中,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连续测定似乎与氮平衡测定的相关性非常好,虽然目前尚无证据可资建议多长时间进行一次监测(表1)。

六、标准营养支持或

强化营养支持

建议

A.Ⅰ级

无建议。

B.Ⅱ级

无建议。

C.Ⅲ级

在严重受伤(ISS>20,ATI>25)的创伤病人中,采用经过“足够”剂量精氨酸和谷氨酰胺强化的肠道营养配方似乎可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脓毒症并发症。获得这种效果所需要的精氨酸和谷氨酰胺的精确剂量和治疗持续时间尚未确定。目前尚不清楚进一步补充ω-3脂肪酸、核苷和微量元素是否能获得额外益处。

小结

当前存在的有关严重受伤病人中增强肠道内配方的医学文献,都存在病人定义不一致、例数少、接受无可比性的营养配方和使用时间不相同的问题。临床转归指标也都没有确切定义。在没有完成方法学改进的更大规模研究之前,只能做出一个有关严重受伤病人(ISS>20,ATI>25)使用经过增加精氨酸和/或谷氨酰胺增强的肠道营养配方的相对较弱建议。根据当前的文献,尚不能提出有关严重烧伤病人使用强化肠道内营养配方的建议。

表1 6种血清蛋白对营养监测合适性的比较

半衰期 体池大小 水平升高因素 水平下降因素

白蛋白 20天 大 脱水、胰岛素、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水肿、肝硬化、合成代谢性类固醇 肾功能衰竭、烧伤、水中毒

前白蛋白 2天 小 肾功能衰竭(轻微影响)肝硬化、肝炎、炎症、应激

转铁蛋白 8~10天 中 铁缺乏、慢性失血、妊娠、肾功能衰竭、肝硬化、癌症、雌激素、肝炎 氨基糖甙类,四环素

视黄醇结合蛋白 12~24小时 非常小 肾功能衰竭 肝硬化、应激、维生素A和

锌缺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生长调节素C 2~4小时 微小 生长激素,再次喂饲 蛋白质缺乏

美国东部 第3篇

1 特征特性

美国甜玉米黄金一号为早熟品种,生育期为105~110d,种子发芽势好、健苗率80%以上、丰产、稳产性好。株高180~200cm,穗位高50~60cm,穗长19~21cm,穗粗15cm,籽粒纵向排列15~16行,穗粒数500粒左右,其穗具有穗头完全着粒、籽粒饱满、外观好、色泽优、成品率高、糖分含量高(糖度达5°)等特征,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适宜鲜食和加工。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田块选择

美国超甜玉米黄金一号属大水大肥作物,耐肥性强,一般选择土层深厚、田块土质疏松肥沃、灌溉方便的砂壤土田块为宜,前茬作物以油菜或蔬菜为最佳,田块周围没有大树等高大遮阳物。甜玉米可与矮棵豆类作物间作套种,长势较好。

2.2 精细整地和配方施肥

播前对播种地块进行土壤养分化验,根据测土化验结果,结合播前深翻,在施入农家肥45~60m3hm-2的基础上,配施尿素112.5~150.0kghm-2、磷酸二铵202.5~262.5kghm-2,并用41%玉农思乳油地面喷施1 500ghm-2封杀害草,打碎土块,精细整地。

2.3 种子处理

将精选好的种子晾晒4~6h,用清水浸种2~3h,捞出控水,打破种子休眠。

2.4 适时播种

该地区春玉米播种一般不进行育苗,而是以直接播种为主,黄金一号玉米的播期以3月初为宜,播前进行细耙开沟整墒覆膜,具体方法是:按1m开墒,沟宽20cm,墒面宽80cm,墒面进行覆膜,实行先盖膜后破膜种植的方法,需90cm宽农用薄膜75kghm-2,在墒面上进行播种,播种规格为(80+40)/2cm20cm点播,播深4~5cm,每穴放2粒种子,播量64 500株hm-2左右,播后四周压实封严。播后立即浇透底水,促进种子萌发。

2.5 田间管理

2.5.1 苗期管理

一般播种后10d左右要进行放苗,15~20d进行定植,每穴拔除1个弱苗,只保留1个壮苗,若出现死苗的应及时补苗,保证基本苗数是获得高产的基础。

2.5.2 肥水管理

甜玉米需肥量大,生育期短,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要及时、足量追肥。一般苗期用尿素150kghm-2、过磷酸钙600kghm-2,施于株侧10cm处,结合轻培土;间苗定植12~15d,用尿素75kghm-2(或碳酸铵150kghm-2)、氯化钾75kghm-2,对水浇施;小喇叭口期(叶片数约达8~9叶)此时已进入拔节期,应结合多培土,用尿素150kghm-2、过磷酸钙150kghm-2,施在株与株中间;大喇叭口期,用尿素150kghm-2、氯化钾75kghm-2,雷力海肥60kghm-2,兑水浇施;这一时期,叶面喷施普罗丹(高钾型)600倍液3~4次促进植株生长和孕穗分化。在授粉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15kghm-2,兑水1 500kghm-2,叶面喷施。水分以土壤保持湿润为宜,前期宜浇不宜灌,中后期如干旱可灌水,灌后即排。

2.5.3 除蘖定苞

黄金一号甜玉米分蘖力极强,及时剥除无效分蘖,减少营养消耗,每株留一苞,留基座第一苞为宜。

2.5.4 人工辅助授粉

开花期9∶00~11∶00时,采用摇株或用绳子拉株摇动植株利于传粉,达到授粉目的。人工辅助授粉要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不然会适得其反。

2.6 病虫害防治

根据种植情况,甜玉米常发病虫害有玉米螟、蚜虫、赤斑病和纹枯病等。(1)玉米螟:用5%抑太保1 050~1 350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750~1 200mLhm-2兑水全田喷雾,上午喷雾为宜。(2)蚜虫和菜青虫:用绿浪(生物农药)800~1 000倍液全田喷雾,(抽天花50%左右)每10d喷1次。(3)地下害虫:可用呋喃丹或益舒宝22.5~30.0kghm-2进行防治。(4)赤斑病、纹枯病:可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悬浮剂700~8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防治1次或2次,重点喷施穗部。

2.7 适时采收

美国东部范文

美国东部范文(精选3篇)美国东部 第1篇1高位嫁接根据黑核桃用途,一般制材主要为胶合板面材,而胶合板长度为3.50m。因此树冠整形应该在3.50...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