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香花槐的散文
描写香花槐的散文(精选3篇)
描写香花槐的散文 第1篇
关于描写香花槐的散文
关于描写香花槐的散文
出了京城,在去八达岭长城的旅中,发现公路两侧的山坡上长着形似槐树,却开着红色的槐花。生长在江淮腹地的我不敢相信,世上竟有红槐花?好奇心的驱动,让我产生了想要探个究竟的冲动,可惜身不由己。只得打开手机搜索,世上真的有红槐花。在惊叹造物主无比神奇的同时,更为自己孤陋寡闻感到羞赧。
零距离接触红槐花是在承德避暑山庄。浓密的羽状树叶与我常见的刺槐无啥差别,只是缀满了一串串盛开的槐花却不是白色的,而是淡红紫色的,在微风下轻轻地摇弋,色泽娇艳,馥郁典雅,沁人心扉,赏心悦目。
笑靥含羞,娉婷袅娜的红槐花,使我的思维处于亢奋状态,突发奇想:如果在中盐红四方承租的土地里种上成片的红槐花,再辅以老槐树为牵线保媒,促成《天仙配》的千古佳话,打造一个安徽的红槐花主题公园,既与红四方之名交辉相应恰到好处,又将美好愿望与爱情追求相融合充满温馨而浪漫;不仅与合肥“大湖名城”建设相呼应,填补了安徽没有红槐花的空白,还打造了美轮美奂红槐花人文景观,传播了地方色彩浓郁、细腻动人的黄梅戏文化,为六千万江淮人民创造人间仙境,让红四方知名度如日中天,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
但这不过是奇想而已,好似天方夜谭。可是红四方确实能够把奇想变成现实,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只要他们愿意去做。
通过查阅资料方才得知红槐花中文名叫香花槐,又名富贵树,竟然是舶来物种,老家在西班牙,1960年朝鲜率先引进,是农艺师李永珍、金昌龙才从朝鲜引进到我国吉林省集安市榆林镇,到中国落户还不到。
香花槐作为稀有的`绿叶香花树种,具有树形优美、芳香鲜艳而又有很强抗风沙能力,和对铅蒸汽的吸收和粉尘吸附能力强,对环境保护与空气净化的功能显著等优点,享有21世纪黄金树之美誉,为园林绿化首推速生观赏树种。北京筹办奥运会时,为绿化美化北京,经来自全国各地的林业专家集体研究甄选,香花槐成为入选北京建设绿色奥运的主要树种之一。
不仅是北京奥运对香花槐情有独钟,到了,香花槐得到了北京、上海、南京、沈阳、大连、石家庄、济南、昆明、苏州、无锡、杭州众多城市的青睐,将其用于景观,绿化和美化行道、公园、小区、庭院、旅游点、河边等处。绿叶衬托着红花,山、水、林、田、路、桥,起到装点路景,观光助兴的作用,得到市民好评和钟爱。
中国人对槐花感情深厚,因为槐花曾让许多人得以保命。苏东坡的槐花诗赞曰:“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苏轼在这里所提及琼花即槐花,琼花是白色的,当东坡先生看到这红色的槐花,一定会惊讶得流连忘返,赋诗不及。
中国有民谚曰:“门前一棵槐,不挣自己来”。是说槐树随遇而安,极易成活。香花槐也具备这样的优点,是营造速生丰产林的优良树种。随便插个枝条,便能成活,一年生苗高达七尺,第二年高丈余,形成1.5米的树冠,并大量开花,第三年进入盛花期,一次栽植,多年受益。同时香花槐树是优良的蜜源植物。
香花槐全株树形自然开张,树态苍劲挺拔叶繁枝茂,且花色艳丽花量多,芳香浓郁花期长,集绿化、香化、美化于一身,是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观赏性俱佳的优良树种。
祝愿红四方能够成为香花槐的安徽引进人。
描写香花槐的散文 第2篇
香花槐[Robinia pseudoacacia (WTBZ) cv.Idaho]属碟形花豆科落叶乔木, 为刺槐的变种。树干通直, 树高5~8 m;1年有2次盛花期, 花量多, 花朵大, 花形美。5月为其第1次盛花期, 花期约20 d, 78月为第2次盛花期, 花期40 d。其根系发达, 分蘖力强, 有较强的抗逆性, 耐寒性优于刺槐, 可以在荒山、荒滩地上栽植[1]。
2 香花槐的实用价值
2.1 应用价值
香花槐是近几年由国外引进的美化、绿化城市园林理想的名贵香花树种, 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将起到巨大作用。无论在绿化观赏、造林固沙, 还是改善生态环境, 都以其独有的特性, 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与潜力。
2.2 经济价值
香花槐的树叶是优质的牲畜饲料;种根作为繁殖材料, 经济价值很高;树干通直, 结构紧密, 材质较坚硬, 富弹性, 耐水湿, 可供建筑、车辆、农具、枕木、矿柱、家具等使用;花朵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兼具, 还是优质的蜜源[2]。
2.3 生态环境价值
一是香花槐是森林公园绿化的主栽品种之一。二是香花槐能吸收铅蒸汽和吸附粉尘, 可净化空气。三是用于荒山荒坡的绿化, 防止水土流失。四是利用其抗旱、耐寒、速生、根系发达的特点, 造林固沙, 防止沙漠化, 改善生态环境。
2.4 造林及绿化价值
香花槐树形苍劲, 姿态优美, 花量多, 花期长, 花色艳丽, 芳香浓郁, 集绿化、香化、美化于一身, 为稀有的香花树种。其一年生苗高达2.0~2.5 m, 二年生苗高3.0~4.0 m, 可形成1.5 m的树冠, 第3年即可进入盛花期, 可广泛应用于园林及道路绿化, 或用于点缀草坪, 园林置景。既可行植, 又可群植、孤栽, 绿化效果绝佳。
2.5 道路绿化及观赏价值
一是香花槐开花次数多, 时间长, 树形美, 可装点路景、观光。二是香花槐属高大乔木, 又是速生花树, 可美化道路。三是栽植成活率高, 一次栽植, 多年受益, 减少绿化成本。四是香花槐的香气能提神醒脑, 消除疲劳, 促进神经亢奋。
3 埋根扦插育苗技术
3.1 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土层深厚、排灌水条件良好、地下水位较低、无病虫害的砂壤土, 清除杂草, 平整地面。秋季结合耕地施入农家肥30.0~37.5 t/hm2, 并灌足冬水, 翌年4月中下旬浅翻深松, 施二铵120 kg/hm2, 翻耙, 起垄, 垄高15~20 cm, 垄距70~80 cm[3]。
3.2 挖根
分别选用一至二年生香花槐主、侧根0.5~1.5 cm。有2种挖根方法: (1) 将树连根挖出, 留长15~20 cm的根, 其余的全部剪下贮藏, 随挖随贮藏。用筛净的细沙与种根混均, 选择背风、避光的地方埋藏, 并将湿度控制在60%左右。 (2) 树体萌动前, 绕根茎挖深30 cm、宽100 cm的环沟, 在距植株30 cm处挖断根部, 剪根量要少于侧根的1/2, 将粗度超过4mm的侧根切断, 挖出, 要避免损伤根皮。第1年秋季树木落叶或第2年春季树体萌动前进行, 扦插前沙藏或埋土, 以防脱水。挖根后每株施充分的肥料并及时覆土、浇水。
3.3 埋根扦插
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 取出贮藏根, 将根剪成长5~7cm的段, 用50 mg/kg ABT2号生根粉浸枝条2~4 h, 或用40~50 mg/L吲哚丁酸溶液浸泡12~24 h。扦插时用开沟器顺垄面正中开沟, 将断根相距10~15 cm、顶端朝同一方向平放沟内, 覆土4 cm, 踩实。扦插后立即灌透水, 芽出土前保持土壤的湿度。香花槐繁殖快, 当年埋根苗第2年利用根插法可繁殖苗木50~60株。
3.4 移栽
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移栽。移栽时挖穴、施足底肥, 苗栽好后填土, 压实, 栽后及时浇透水, 以后保持湿润。视干旱情况浇水3次左右, 确保成活。由于香花槐生命力强, 栽植成活率高, 移栽苗木勿需带土或进行药剂处理, 栽植成活率就可达95%以上。为使苗木生长健壮, 苗木移栽后, 从地面平茬, 将地上干枝剪掉, 从基部重新留一壮芽。平茬后, 香花槐不仅成活率高, 且树形好, 生长快[4]。
3.5 抚育管理
由于香花槐自然生长树冠开张, 树形优美, 勿需修剪。要及时除草, 注意防治病虫害, 做到治早、治小、治了, 适时适量浇水, 及时抹芽、追肥, 确保苗木生长不受影响。栽植当年树高可达2~3 m, 主、侧根长2 m, 一般栽后第2年开花。
参考文献
[1]马德滋, 刘惠兰, 胡福秀.宁夏植物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7.
[2]冯春玲.香花槐育苗技术[J].山西林业, 2003 (6) :45-46.
[3]香花槐埋根繁育技术[J].湖南林业, 2005 (5) :14-15.
读孙新华散文诗集《结香花》 第3篇
关键词:孙新华 散文诗 美
手中的这本小书,装帧朴素而淡雅,隐隐地透着一种书卷的清香。它有一个诗意的名字——《结香花》,似乎暗示了作者的某种创作旨趣。书中的篇什皆是用散文诗的文体创作而成。细读《结香花》中一篇篇短小精悍的篇目后发现,作者不论身处美妙的世界还是世俗的生活,不论留守在熟悉的故乡还是远游在陌生的他乡,不论对外在世界的观察还是对内在世界的观照,始终孜孜不倦地追寻和发现着“美”的身影。而在这种对“美”的发现和书写中,作者似乎也幻化成了她笔下的那些花儿,在绽放中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全书被编为四辑,分别是“临街西窗”、“记忆之外”、“暗香盈袖”和“向东向西”。而以对美的对象的表现而言,全书在表层上大体表现了花之美、远方的景物之美和其它的万物之美。对花之美的表现占据了本书相当的篇幅,在每一辑里都有或多或少的内容,可以说是作者最为倾心,也最为用力的。对此下文将有进一步论述,暂不多言。对远方的景物之美的表现主要集中于“向东向西”一辑里。在这里作者跳出了熟悉的生活领域,走进了外面的世界,探访名山胜水,感悟世界和人生,发现了种种别样的精彩。读万卷书然后行万里路,一般人往往从足下的行程中收获的是人生的经验和智慧,但作者却偏爱于以一个作家的身份,用一双审美的眼睛对那些名胜古迹加以审美的观照,给人以美的享受。对其它的万物之美的表现主要集中于“记忆之外”一辑里。在这里作者将自己寻美的眼睛投向大千世界,努力去发现和表现那些美的对象。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事物的热爱应该是人的天性之一种,但生活中的我们更多的时候似乎被蒙蔽了双眼,对美采取了无视甚至曲解的态度,转而热衷于对丑的发掘和津津乐道。这样一种审美观的错乱导致的结果是,社会的正能量往往被负能量所取代,人性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赞赏孙新华的散文诗中所蕴含的这种审美的追求,在那些看似无关痛痒的文字中其实渗透了文学终极的信仰,回应了时代的精神吁求。可以说,孙新华是一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的作家。不仅发现美,沉醉其间,而且给以美的传达,于是就有了眼前的这本美文集。
大自然的美景中,花儿绝对是其主力的构成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美的最好写照。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作者对花儿情有独钟,要花费那么多的篇幅和笔墨去吟唱一首首关于花的颂歌。甚至本书就是以花来命名的。书中提到的花儿名目繁多,大概有百十来种,真是一个花的世界,让人目不暇接,有很多都是不常见的。花的美首先在其外形,那些美的颜色、美的花瓣、美的花蕊和美的形态,在一片片绿树或绿叶的映衬之下是最先吸引眼球的。作者在写花时虽然往往对其外形着墨不多,但却能以寥寥数笔捕捉住其特点,给人以鲜明印象。当然,作者对花的喜爱绝非只是迷恋它们美丽的外形,如果仅止于此她还不能算是一个高级的赏花者。事实上,与外形相比,作者更倾心的却是那些内在的东西,比如花的特质、气质、性格和精神之类。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在作者眼中,似乎每一朵花儿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物性存在,而是一种有着自己鲜活的生命和独特的灵魂的对象。对于这样的对象,作者的姿态不是居高临下,而几乎是一种平视甚至仰视的态度。她说:“在我的眼中,在我的心底,他们不仅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我的挚友们啊。”[1]她的赏花也不是简单的欣赏,而是把它们“都当做一个个独具个性的生命在读,与他们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2]。在这样的对话中,她读出了许多的感悟,如:“大丽花是一种大气的花……欣赏大丽花,我明白了,什么是‘大美’!”[3]“万里春光中那楚楚动人、生龙活虎的龙吐珠,给我们自信、乐观、豁达、向上的力量。”[4]但获得这些感悟似乎还不是最终的目的,作者往往要更进一步,用这些从花儿那里获得的感悟来反思自己,最终完成种种精神和人格的建设。哲学家们认为,自我的形成往往需要借助于外在的他者才能加以建构。可以说,在作者这里,那些花儿往往充当了她建构自我的他者。如此看来,她的赏花就不是一个普通的视觉消费行为,而几乎可说是一项关乎自身灵魂的重大工程。比如对大丽花的欣赏让她发出这样的感慨:“我爱大丽花,我爱大美!我向往大丽花那至高至美的人生境界。”[5]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笔者注意到,书中提到的花儿丰富多彩,各式各样,但它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绽放。绽放是花最美丽的时刻,让作者一次次为之倾倒。都说女人如花,当作者写下这一页页关于花的篇章时,不由让人觉得,她的创作追求就好比那些绽放的花儿,那里有对美的追求,那里有一种生命的境界。
在阅读《结香花》中的文字时,除了被书中所描绘的那些美的对象所吸引,我还被一个并未居于前台但又时时存在的形象所打动,这就是体现于一篇篇文章中的作者的自我形象。对于散文诗来说,一个有魅力的作者形象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作品的一种主要的风格标志和价值构成。这种形象看似隐而不现,但又时时借助行文的各种手段暴露自己。本书中的作者形象可以说是一个“唯美主义者”,这一命名并不包含一般而言的贬义,而是表明她对美有着固执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不仅热爱外在世界中各种各样的美,而且热爱人的内在世界的美。其实,这二者是统一的。因为被现实世界的美所打动,所以以此作为内心世界建设的参照;因为着力塑造美好的自我,所以眷恋于现实世界中的那些“客观对应物”。这样一种内外统一的唯美是求的作者形象渗透在本书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然而又顽强地感染着读者,让你在不知不觉之间已被引入了一种精神的至境,获得了一次次灵魂的升华。这是散文诗可能具有的某种最好的审美效果。
美文缺少不了美的艺术。本书在艺术技巧上的特色也很显著。首先让人折服的是作品的语言功力。精炼而富于诗意是其语言的最大特点。面对大自然的美景,作者往往寥寥几笔点染,便能渲染出一种诗情画意,让你贴近她所描绘的对象,感受到她彼时彼刻的心绪,这是非长久的艺术锤炼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意象的营造也是本书的一大特点。这在本书中特别表现在对花儿的描绘。因为作者往往不仅写出了花之形,更表现了花之神,而且形与神有机地契合,故而书中的很多花儿实际上可以被当作意象来看待。成功的意象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另外,在刻画意象时作者常常用到拟人的手法,这也使得那些意象在“物理”和“人情”之间具有一种相通性,增强了艺术表现的效果。
任何创作都是“在路上”的。要想创作出更加优秀甚至堪称经典的散文诗作品,她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思想性的加强我以为是最为迫切的任务。本书中的作品基本上是以美感取胜的,思想性则显得较为薄弱。其实真正强烈的美感要以思想为其内里,否则难免欠缺一种硬度和力量。这当然不是说只要在作品中多一些直接的、精辟的议论就万事大吉。思想当然可以明白地说出来,如果确实精彩的话也不失好的效果。也可以含而不露,但必须真实地存在。陶渊明说过: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或许无需辨也无需言,但,至少它得真实地拥有。另外,作品时代感的欠缺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作者曾在《诗意地栖居》一文中写道:“我的房间没有电视机,我的房间没有电脑”[6],如果这是作者真实的生活状态,那笔者实在不敢苟同。因为很难想象在这个已经全球化的世界里,这样的生活状态如何去了解我们今天的时代、国家和社会,又如何创作出充满时代感的作品,解决时代的精神问题。事实上,时代感的缺失造成的弊端已在她的作品中露出端倪,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文学价值。
读罢全书,掩卷沉思,更觉着这个书名的贴切。绽放美丽的花儿,集结一片花香,这是个漂亮的比喻,它的本体是这本书。
参考文献
[1][2][3][4][5][6]孙新华:《结香花》,河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91页;第185页;第84页;第102页;第84页;第194页。
描写香花槐的散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