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秋天的美文
美文欣赏:秋天的美文(精选6篇)
美文欣赏:秋天的美文 第1篇
茫茫大野始入秋一半欢喜一半忧。芦花如雪亮人眼小草才黄惹人愁。题记
(一)
声嘶力竭的蝉声在秋光里荡漾夏天鼓着勇气散发着她最后的热情。风荡一湖清波轻舟摇摇摇动着激情的渔歌摇醉了丰硕的八月。
腼腆的秋阳躲在薄薄的云里朦胧的倩影动人心扉。
洁白的芦花象红颜鹤发的女子随风而舞拉开秋的幕布张扬着秋的妩媚与浪漫。鹤唱鸥鸣鸭声阵阵开始了秋的新歌秋的写意。
漫不经心的风吹过湖的每个角落岸边金黄的葵花摇曳着独特的风姿灿烂的笑着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曾经的故事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羡慕葵花的爱情无论是风还是雨一心向着太阳忠贞不渝永不叛离
(二)
残荷在风中婆娑一如低声的`哭泣。孤独的叶子失去了往日的荣华那朵嫣红那缕幽香已成为美丽的记忆。
穿行在林间的小路上偶尔听到了叶落的声音宛若轻轻的叹息。树下的紫薇花容憔悴路边黯然失色的小草摇一片枯黄草丛里时而有微弱的虫声响起犹如夏的挽歌。
莺声已老再也唱不出扣人心弦的婉转之歌。只有奔放的阳光执着地穿过叶隙温和地抚慰着我以及我的一颗彷徨的心灵象儿时母亲温馨的怀抱。于是我感到幸福而且安详
看花开花落叶绿叶黄云舒云卷雁来雁去心中总是流淌着淡淡的忧伤挥之不去。人生几度春与秋几度悲与喜在生命的旷野中变幻莫测朝晴暮雨梦幻般来来去去一如海市蜃楼美丽但却虚无。
我知道只有我心中那颗太阳是真实的她慷慨地为我的人生苦旅绽放着明媚的光芒。
(三)
走过那座日日走过的小桥桥下潺潺的流水如泣如诉在迷惘的鸭声里纷扬着几许凄凉。风儿戏亵着柳丝嘲弄着蝉的呐喊在秋的渐行渐近的脚步声中狂欢。蝶儿在凋零的花叶间舞蹈着舞步零乱双翅已失去光彩
走在山间蜿蜒的小路上秋声开始弥漫犹如呜咽的洞箫。山亭犹在泉声依旧却不见婀娜的花影不闻妩媚的莺声。瞑目回想着春天的事情春天的风景恍若隔世。于是那一个个难以忘怀的故事裹挟着唐风宋韵一幕幕在心屏回放弥漫了秋光
伫立在亭中任指间的香烟在亭间缭绕恍惚看见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含笑走来笑声在山间荡漾。
松花江畔那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唱起豪放的歌。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位才华横溢的女子荡漾着甜甜的笑意满脸春风。渤海岸边的那两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拥着大海的雪浪银涛一路长吟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白云悠悠晴川历历思念成一泓盈盈秋水。我留恋那花开的日子叶绿的日子草长莺飞的日子。于是我的诗在淙淙的流水声中跳跃飞扬经久不息
美文欣赏:秋天的美文 第2篇
亲爱的小朋友,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欢乐!这里老师向你推荐几篇描写秋天的文章,让我们再次感受秋天的美丽吧!
(一)枫树林给大地铺上了红色的地毯,秋风一吹,枫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这丰收的景象。看,那菊花,它们开得多么热烈!多么旺盛!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风,披着寒霜,争妍斗艳,喷芳吐香,开得到处都是,简直成了一个锦簇的世界
(二)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扬树叶和鲜艳的枫叶飘落下来,好象是几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虽然寒霜降临,可青松爷爷还穿着碧绿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的叶子全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还挂在指头,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红通通的海棠把树枝都压弯了。
(三)秋天的景色
在我的眼里,秋天是幅美丽的自然图画。
山上的枫叶被秋风染成了红色,夹在绿色山林中,好象是一幅油画,正如《山行》里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在植物园里,金灿灿的桂花开了,香味扑鼻而来,还有美丽的白菊,鲜艳的一串红等,放眼望去到处是秋天的景色。当然西湖的景色就更美了,像西湖里的荷花和睡莲,在秋风中静静地开放,秋风吹过,好象在向游客们点头微笑和致意。湖里的水鸟,正贴着湖面自由自在地飞翔,好象在做游戏,尽情享受这美丽的秋天。
我爱秋天,更爱我的美丽家园。
(四)美丽的秋天
秋天到了,秋风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走来。山野上的枫树林,是不是喝了过量的酒,脸红得都快超过太阳了;河对岸有几对小天鹅侧着脑袋,正在欣赏自己的影子。小天鹅侧着脑袋的那个样子,就像汉语拼音“e”字。
花园里,菊花开了,有红的,有绿的,有紫的……啊!五颜六色的菊花真美!微风吹来,香气袭人!还有顽皮的“小猴子”、威风的“飞龙”、雄壮的“大公鸡”……它们也来凑热闹了。啊!原来,是人们正在办菊展呢!
田野里,一群小鸟正在开演唱会呢!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唱:“秋天到,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果园里,苹果树上结着又大又红的苹果,咬上一口,那酸酸甜甜的苹果,保证你要吃一棵树的苹果还不够!梨树上结了灯笼似的大梨子,一阵风吹来,梨树上的梨子散发出迷人的香味!石榴树上,一个个的大石榴饱满地裂开“笑口”,那些粒粒儿就像红玛瑙,啊!秋天真美妙啊!我爱秋天!
(五)我爱秋天
秋天到了,一阵风吹过,路边的大树上便掉下来第一片叶子,它代表着秋天来到了。
秋天的天空是蓝色的。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南飞,大雁的声音叽叽喳喳的,好像在说:“亲有的伙伴们,我一定会回来的!”秋天的田野是黄色的。稻子成熟了,谷子成熟的,小麦也熟了。
秋天的水果是五颜六色。有红彤彤的石榴、那粒粒儿就像红玛瑙,晶莹透亮!还有那一串患葡萄,紫莹莹,鲜嫩嫩!像是倒挂的串串宝石!还有黄澄澄的梨儿,就像一个个大大的葫芦。农民伯伯天天看呀,乐呀,就像小朋友们成功了一样欢喜!
秋天有清香的味道。那是一团团桂花散发出的清香。
秋天是五彩斑澜的。看一看,那田野的水果有这些颜色:“红、黄、蓝、绿、青、橙、紫。”像一道道彩虹的颜色。
“秋天的怀念”系列美文品读 第3篇
文一:
秋
厌倦了夏日的烦闷燥热, 便渴望着有份清新来解脱羁绊的心灵。
清晨, 推门向户外放眼:那林中的小路早已覆上一条长长的白地毯。那么晶莹, 那么纯洁, 使人不忍落脚原来是晨霜。哦, 秋天!
秋的天使正穿着薄如蝉翼的秋雾凉衫缓缓走来。
最先看见秋的, 是秋风。
秋风带着些许凉意, 吹去了夏的闷热, 拂走了夏的躁动。秋风是红色的, 秋风掠过, 苹果红了, 霜林醉了;秋风是金色的, 秋风起处, 谷穗儿熟了, 树叶黄了;秋风是无色的, 秋风扫过, 山的线条明了, 水的轮廓现了。
最先拥抱秋的, 是秋叶。秋叶无风自落。嗅到秋的气息, 树叶迫不及待地释放出积蓄了一生的热情, 没有流连, 走的潇潇洒洒;风乍起, 秋叶像一群黄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它经历了春的萌发, 夏的茁壮, 此刻落下来, 与泥土融为一体, 让人不由想篡改龚自珍的名句:“落叶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最易让人触动情思的是, 秋雨。绵绵的秋雨像一位心事重重的姑娘在倾吐自己的心事。只是, 姑娘的心呦, 怎好赤裸裸于是, 梧桐树上、芭蕉叶上、残荷尖上, 一叶叶, 一声声, 秋雨默默地抛洒情思万缕。这万千情思, 落在地上, 滴在心上, 心中便结起千千结, 真个无边丝雨细如愁。最深地陶醉于秋的, 是我。虽没有竹杖芒鞋, 却同样一蓑烟雨的我独立寒秋:听秋风, 看秋叶, 赏秋雨。一任淡淡轻愁却上心头。心上搁了个秋, 我欲不愁, 天容我不只是呀, 这轻愁却也太轻了, 轻到竟有一丝笑意, 不经意绽放在我吟香的嘴角。一声轻叹!回眸, 好舒服呀, 顿时就醉了。
云淡了, 天晴了。
蓝天, 白云, 黄色的树林, 惬意的我, 好一幅秋景图!天凉好个秋!
赏读提示:
读了这篇怀念秋的散文, 就犹如如沐春风拂面吹, 如坐轻舟泛中流之感。这篇散文没有了秋之肃杀之气, 有的则是秋景的美丽和秋情的温柔。给人一种清新扑面之感。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首先就点出本文的灵魂“厌倦了夏日的烦闷燥热, 便渴望着有份清新来解脱羁绊的心灵。”怎样来解决于是作者把我们带入了迷人的秋天中。作者笔下的秋霜、秋风、秋叶、秋雨是那样的美丽, 读着读着, 我们也不觉动了情, 深深地陷入了陶醉之中。
人文思考:
1.本文大量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秋, 请你找出文中最好的一句, 对它的好处作一点简要的赏析。
2.“落叶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作者篡改龚自珍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而成的, 请你对原句做一下分析。并说说作者这样化用的好处。
3.作者对秋雨的感受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文二
秋 天 的 怀 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以后, 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 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 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 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 她又悄悄地进来, 眼圈红红的, 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 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 可自从我瘫痪以后, 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 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喊着, “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忍住哭, 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 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 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 母亲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 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 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 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 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 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地一会儿坐下, 一会儿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 烦不烦!几步路, 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 坐在我身边, 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 咱们就去仿膳’, 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 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有回来。
邻居把她抬上车时, 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 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 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 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 白色的花高洁,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泼泼洒洒, 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 要好好儿活
赏读提示:
本文既感情深沉、描写细腻, 读来让人感动不已;又悬念迭起, 一波三折, 充满趣味, 实在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佳作。本文在写作上有如下明显特点, 同学们要认真揣摩、潜心领悟, 读以致用, 争取自己也能写出如此高水平的作文来。
一是成功的细节描写。本文之所以如此感人, 除了文章本身的内容之外, 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出色的细节描写。如, 对“我”的绝望时的心理、动作、语言的描写, 活画出了“我”的矛盾、烦恼的心理, 读了让人充满同情, 催人泪下。作者对母亲的描写也很细腻。如母亲“悄悄地躲出去”、“眼圈红红的忍住哭”, 表现母亲对儿子的体贴和心灵深处的苦痛。“她高兴地一会儿坐下, 一会儿站起来”, 这时的母亲像孩子一样, 更充分地表现了对儿子生活信念转变后的喜悦。“她忽然不说了”更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细心入微的关爱。
二是悬念迭起, 尺水兴波。本文虽短但写得却悬念迭起, 尺水兴波, 引人入胜。“我” 双腿瘫痪, 读者读了之后本以为母亲要借陪我去北海看花为由对我开导一番, 让我认识到人生的道理。可哪想得这时母亲已患肝病、继而“她出去了, 就没有再回来”。这样的结尾既出人意料, 可细想又在情理之中, 这样起伏多变, 大起大落, 使文章形成动人心弦的活力, 读后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人文思考:
4.“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 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为什么“总是这么说”
5.“黄色的花淡雅, 白色的花高洁,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作者为什么作了这一番景色描写有什么含义
6.全文以“情”字贯穿全文。读完此文, 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
参考答案:
1.示例:秋的天使正穿着薄如蝉翼的秋雾凉衫缓缓走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形象地写出了秋和秋雾的特点, 让人回味无穷。
2.作者借花落归根, 化为春泥, 抒发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文章中则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对秋叶的赞美之情。
3.是最触动情思的。因为秋雨像心事重重的姑娘在倾吐自己的心事, 让人无限联想。
4.因为这时的母亲已经知道自己病重, 将不久于人世, 想在有生之年, 陪儿子度过最美好的生活, 圆了儿子的梦。从中可以看出深深的母爱。
5.作者对景物作了一番描写, 这实际是寓着作者的深情的, 这表明作者已从自己的不幸境遇中解脱了出来, 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来重新面对生活。这美好的景物其实也是作者对美好明天的向往。
欣赏美文的三种方法 第4篇
一、奇思妙想的语言品位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眷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这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的开头两段。活泼清新又口语化的语言。读起来是那么地叫人舒畅。我们欣赏一篇佳作,常常先被它优美的语言所打动。选人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名家名篇。如果我们在品味这些大师的杰作时,多留意他们生动传神的语言,对我们学好这些名篇并进而欣赏其他文学作品都是十分有益的。
那么怎样才能深刻品味一篇文章的语言呢?或者说从哪些角度来品尝?尽管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不尽相同,但人们对美的事物的追求是相同的。这些相同点一般有:就人物而言,有外貌描写的语句(如朱自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就抓住了特征——肥胖)、语言描写的语句(如鲁迅小说《故乡》中对闺土和杨二嫂的语言描写反映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动作描写的语句(如施耐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对“三拳”的描写扣人心弦)、心理描写的语句(如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老大臣和皇帝的心理描写反映出他们虚伪自私的内心世界)、细节描写的语句(这个描写穿插于以上几种描写的过程中,一般从不惹人注意的小的方面或侧面人手,因此要格外留意。如冰心的散文《小橘灯》中有一句对小姑娘妈妈躺在床上的情态描写——“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闭着眼”说明病人浑身无力,没有精神:而“平躺着”则说明病情十分严重,只有当病情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病人才会这样躺着。这说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就事件来讲,注重对事件的展示过程。精彩的场面描写语言、起烘托作用的环境描写语言(这两种描写中有时也含有细节描写)。情景交融的抒情和议论语言等。只有对以上这些语言进行一番深刻的品味,才能真正把握人物和事件的本质或特征,真正读懂文章。
二、新颖独特的谋篇布局
任何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个好的结构。如何开头,如何展开,如何过渡,如何照应,如何收尾,都有一定的讲究。好的文章应该是这些部分的有机结合,从而浑然天成。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平时同学们在作文时。总是为上述这些问题而头痛,尤其是开头更是让一些写作能力较弱的同学感到棘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选人中学教材的文章。为我们如何开头树立了良好的典范。这些开头有的开门见山(如吴晗的《谈骨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的既开门见山。又引人入胜(如张洁的《挖荠菜》——“我对荠菜,有着一特特殊的感情……”);有的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如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开头引用名言——“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有的以环境描写,引出故事(如王愿坚的小说《七根火柴》——“天亮的时候,雨停了”);有的运用倒序手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如何为的《第二次考试》一“声乐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等等。阅读完一篇文章,应该对它的谋篇布局大体上有个了解,并就其新颖独特之处予以吸取和借鉴,以便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同时,这种在宏观方面把握文章的方法,也有利于同学们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发人深省的思想内容
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思想内容,也就是主题思想。它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所以每上一篇文章,老师总让同学们归纳中心思想。遗憾的是,不少同学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对主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或者虽能说出一点。但又不能切中要害。究其原因。有的是对课文内容没有透彻把握。有的是对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缺乏了解。因此,归纳中心思想前,除了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外,对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应有所了解是必要的。因为任何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写成的。选人中学教材的典范文章,一般在正文下方都有作者简介,必须认真阅读。才能根据课文内容准确地归纳出中心思想。此外。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留意作者为了突出中心思想,选用了哪些典型的富有表现力的材料,这些材料有的同学们在写作时经过改造加工也可运用。同时。想想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也能表现作者的思想。
需要说明的是,不少文质兼美的作品。其思想内容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做人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谓文以载道。所以,我们还必须把那些至今对我们的生活和做人有价值的思想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尽量使我们在成长的人生之路上少走弯路。这也是我们阅读的最主要目的。例如,读了吴晗的《谈骨气》一文,我们就应该做到像古人那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读了培根的《论求知》一文后。就应该知道知识的作用以及求知的方法,等等。
描绘秋天景色的美文:陶醉秋天 第5篇
但是,最令我陶醉的还是家乡的秋天。、
早晨,萧瑟的秋风吹过我的衣襟,一场绵绵小雨后,风中带着清晰的泥土气息和熟透了的水果香味,随着瓜果飘香的味道来到家乡果园,瞧!那只苹果正躲在树叶后,可真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再看那一串串挂满枝丫的葡萄,紫的那么晶莹,绿的那么光亮,像一颗颗闪耀的宝石,挨挨挤挤,密密麻麻。地面浮起白蒙蒙的雾气,慢慢升到半空中,把小池塘笼罩起来,远远望去,小池塘在雾中若隐若现。
午后,一缕阳光照在书房的桌子上,我急忙跑到楼后,秋天真是金色的世界,金黄色的树叶在空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金蝴蝶。田野里,庄稼成熟了,高粱穗儿有的已经弯下腰来,那些红的、黑的、黄的高粱籽,亮晶晶的,鼓溜溜的,真叫人喜爱!葵花盘中果实成熟了,沉甸甸的花盘把葵花压弯了腰,远远望去,我的眼前呈现出一望无际的白色,像是白云飘落田野。我立刻跑过去,原来是淘气的棉花桃焦急地咧开了大嘴,争先恐后地吐出自己雪白的棉花,迎接人们来采摘。你看,不管男女老少都腰系竹篓,摘得多欢哪!姑娘和小伙们嘴上哼着丰收小调,两手穿梭似的摘个不停,一朵朵棉花纷纷落竹篓里。一切都那么灿烂和耀眼。
傍晚是一天中最凉爽的时候了,年老的、年轻的、年少的都换上了厚衣裳,小孩子们玩着捉迷藏,田野里,枫树上到处是他们的欢声笑语,老人们坐在树阴下聊聊天,吹吹风,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都各做各的一份事。到了夜晚,孩子们伴随着树的“沙沙”声安然入睡。
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秋景图。听,那是秋的声音,看那是秋的脚印。秋,已经不知不觉得向我们靠近
有关秋天景色的美文欣赏:秋韵 第6篇
路仍旧是那条路,曾经留下我们无以计数的脚步,一切依旧……唯有不同的是先前的绿丛,遇见了一抹不经意的黄。路旁的小野花儿高傲绽放,只是色彩淡了些,从草丛中星星点点地探出头来,和秋撞了个满怀。放眼瞭望,山脉连绵起伏,高耸入云,层峦叠翠。此到,你眼中的远山恰似天然形成的一道绿色屏障,让你不禁屏住呼吸,去聆听它的心跳、去嗅出它的味道、去感受它的魅力、去轻抚它的柔美、用热唇去感受它的温度。这一到,唯一的念想是揽它入怀,与之紧紧依偎……
一声下车,惊醒了我的思绪。我们提着备好的礼品来到了预约地。木质结构的房屋,院坝很干净,房屋木板已退去它的本色,岁月给它增添了一些抹不去的淡黑色,略显陈旧,有些倾斜。这陈旧见证了岁月对它的洗礼、见证了无数个风雨夜、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但它们对主人的忠心日月可鉴,尽管它们已弱不禁风,却仍用它柔弱的身躯为主人撑起了一座坚实的堡垒,它永不言弃……陷入沉思中的我被一声“姐,快看!”惊醒,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仰望,眼前的一幕让人惊叹,我不忍啧啧称赞。在屋顶的下面搭了几根木条,木条上挂着全是金灿灿的成熟的玉米棒,个头儿挺大,颗粒饱满,一顺儿朝下,一层压一层,一个紧挨着一个,有序整齐,层层叠叠,没有重复,密不可透,没有间隙,看得我瞠目结舌。这么高的房架上,完成得如此完美,无可挑剔,这是年过七旬老人的佳作。
陈旧的木质结构青瓦房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妻,他们本应是安享晚年,过上品茶、聊天、健身等悠闲的生活,但他们没有这个福气,平日里生活还要种种菜、养养家禽、做些农活等来维持生计。皮肤粗糙黝黑,手上布满了老茧,头发略显凌乱,额头的皱纹是岁月蹉跎的写照。老夫妻见我们的到来,甚是热情。他们蹒跚步履又赐座,又拿出备好的仅有的两瓶矿泉水,双手递到我们的面前,让我们赶快喝下。老夫妻乐观地告诉我们,他和老伴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几十年,素来不觉苦和累,就是有点苦和累也是生活。谈笑的话语中,我看到了老人脸上洋溢着的幸福。苦,他们不言;累,他们不弃。他们守望相依、相濡以沫在这片自己挚爱的热土上生活了大半辈子,用汗水浇灌自己的幸福,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奇迹。
这房檐上的玉米棒就是他们的杰作!颗颗玉米,颗颗汗水,颗颗收成,也是颗颗情,颗颗爱……汗水是他们的墨,双手是他们的笔,他们挥洒出的是对大山的热爱,对土地的眷顾,描绘出生活的美好蓝图,这怎能不令人折服感叹!他们用双肩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和责任,在这大山上世代相承。看着这惊人的杰作和他们憨实的笑脸,我克制不住心中的激动,要在玉米棒下留下自己的身影,赶紧让同行妹妹记录下了这美好的瞬间,这美好的心情。坐在玉米棒下,我心潮奔涌,任情涤荡,任爱播洒……这金黄的玉米预示着喜悦,预示着秋的收获,预示着火红的情,预示着勤劳和智慧。一切的一切都化作了秋的身躯,黑土化作了他们的血液在这片土地上奔涌流淌。他们与大山共存,与黑土为伴,生生不息……
美文欣赏:秋天的美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