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精选10篇)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第1篇
关键词:门体分流性脑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
肝性脑病(肝昏迷)是肝脏疾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门体分流性脑病在肝性脑病中占了绝大多数,它强调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支循环存在,导致带有大量未被肝脏解毒和清除的肠道毒性代谢产物的门静脉血绕过肝脏经侧支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至脑部,是肝性脑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我们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探讨门体分流性脑病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状态,总结其特征,为临床研究提供影像学的证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仪器和方法
仪器采用德国产SIMENSG60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Hz。患者平卧位,规定条件下,同一个人操作。取样位置在门静脉主干距离门静脉左右分支处1~2cm。取样容积接近血管内径,声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控制在60度以内。观察指标:平均血流速度、血管内径、血流量.
1.2 研究对象(分组)
1.2.1 实验组(A组)
为经过临床、超声、胃镜、实验室检查和脑电图等证实的门体分流性脑病患者29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7例,表现为有严重的肝病及广泛门体侧支循环,精神紊乱、扑翼样震颤、昏睡或昏迷,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氨增高,出现两侧对称的高波幅6波或θ慢波
1.2.2 对照组(B组)
为经过临床、超声、胃镜、实验室检查等证实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32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6例,临床无肝性脑病症状,血氨正常,脑电图无异常发现。
两组之间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下列情况不纳入分析资料:近期(1个月)内发生消化道大出血;应用β受体阻断剂或其他降低门静脉和肝动脉压力药物者;有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者;曾做过食管胃底静脉硬化剂注射或套扎治疗者。
1.3 观测项目
比较两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速及门静脉血流量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比较显示:门静脉内径在门体分流性脑病患者虽然较对照组患者较低,但二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门体分流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较对照组下降,且统计学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t=0.847 P>0.05;**t=2.835 P<0.05;***t=3.342P<0.05
3 讨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危害患者健康的常见疾病,而门体分流性脑病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预后极差。国内外学者目前多采用Child-Pug分级评估肝功能状态,这一方法却未包括门静脉高压症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之一的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国外有学者提出根据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病情程度的分期,如Warren根据自由门静脉压、肝侧门脉闭塞压、最大灌注压和肝静脉契压等指标分为三期:Ⅰ期,门静脉为向肝血流,血流量接近正常,经门体侧支循环分流量较少;Ⅱ期,门静脉向肝血流明显减少,大量门静脉血经门脉侧支旁路分流;Ⅲ期,门静脉出现离肝血流,经门体侧支旁路直接进入体循环。因其指标过多,方法过于复杂,临床运用少。门静脉血流速度为肝内外门静脉系统压力梯度的反映,理论上比单纯测量门静脉压力本身更能说明门静脉高压状态,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了上述观点[1]。简单无创、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已经成为目前研究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最常用方法[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门体分流性脑病患者的门静脉主干内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显示有显著性差异。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表明[3,4],肝功能分级与门静脉流速有关,门静脉高压症肝功能损害越明显,门静脉流速越低。在内脏高动力循环状态下,门静脉流速的进行性减低提示了肝实质病变程度的加重和门静脉血流阻力的增加。动态监测门静脉血流速度可作为无创性评价肝功能和门静脉高压程度较敏感的指标。门静脉血流量仅在肝硬化晚期才明显减少,提示门静脉向肝灌注量减少,肝功能损害趋于加重,反映了门静脉高压的加剧及侧支分流量的增加。肝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依赖门静脉系统高血流量向肝灌注以维持其功能,一旦血流量大幅度减少甚至呈自发性离肝血流时,则易发生门体分流性脑病,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多普勒超声监测有助于评价肝硬化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已有研究[5]表明,在门静脉高压早、中期运用药物干预,降低门静脉阻力,可缓解内脏高动力循环,以降低门静脉压力,对延缓肝功能损害和降低门体分流性脑病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孙衍庆.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6-112.
[2]Pinto HC,Abrantes A,Esteves AV,et al.Long-term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irrbosis liver and upper gas- trointestinal bleeding[J].Am J Castroenterol,1989,84(5): 1239-1293.
[3]Ljubicic N,Duvnjak M,Rotkvic l,et al.Influence of the degree of liver failure on portal blood flow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bosisi[J].Scand J Castroenterol,1990,25(4): 395-400.
[4]许洪伟,朱菊人,孙成刚,等.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研究的临床价值[J].中华肝病杂志,2000,8(1):55-55.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第2篇
【关键词】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血流动力学;WAT实验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part of the he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women Wushu athletes who has a certain fixed number of years of movement in relatively quiet condition; Whether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hemodynamic index of different training level of women Wushu athletes in relatively quiet state, immediately after Wingate test load; Through Wingate experiment, it explores the anaerobic capacity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training level subjec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1) in the WAT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female Wushu athletes of the maximum output power (PP) and the average output power (MP) values were grea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hich reflects the experimental female Wushu athletes’ ability of anaerobic metabolism of the body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long-term system of Wushu training,. (2) in the relatively quiet state, hemodynamic parameter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omen Wushu athlete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with a slower heart rate, arterial terminal impedance value is high. The more effective circulating blood volume, high coronary ischemia threshold, blood vessels, regulating index is high, which show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ystem after a long time of Wushu athletes after special training,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index of adaptive change, at the same time is also partly reflects the excellent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3) after WAT load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emodynamic index is of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Key words】female Wushu athletes; anaerobic metabolism ability; blood flow dynamics; WAT experiment
引言
武术运动极具鲜明的项目特点,它有其独特的运动方式。长期从事该项目运动,对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将产生显著影响;机体在长期运动刺激下,也会产生一些独具项目特点的适应性变化,这一点对长期从事武术专项系统训练的运动员来说,体现得更为明显。而心血管系统是人体的“主机”,它与人体运动能力关系密切,是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当今武术训练、比赛水平的逐步提高,对运动员的心血管机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1〕。
竞技武术作为竞技运动的组成部分,具有激烈的竞争性、高度的技艺性等发展特征。近年来对武术套路的研究已经表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不含太极类)是一项以无氧糖酵解供能为主导,有氧代谢也参与供能的运动。这从另一面提示,优秀的套路运动员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具备较高的无氧耐力水平应是必备条件之一〔2〕。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试图探讨从事武术专项系统训练具有一定运动年限的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相对安静状态下其机体的部分血流动力学指标特征;相对安静状态、Wingate实验负荷后即刻,不同训练水平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机体部分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否存在差异;通过Wingate 实验,探讨不同训练水平受试者的无氧能力差异。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实验组受试者为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套路队女队和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武术套路队部分女子套路运动员及武术专项班运动员,以上运动员运动级别均达一级以上;对照组运动员为女子武术套路二级运动员。
两组运动员身体健康,均无心血管病史,实验当天及实验前后三日不在月经期。受试者有参加类似运动实验的经历,对自行车功率计运动较熟悉。
两组受试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及其在运动领域中的研究状况,尤其是武术领域中血流动力流变学的研究论文。
1.2.2专家咨询法
咨询了血流动力学、运动生理学及武术领域的相关研究专家。
1.2.3实验法
1.2.3.1主要仪器
CF-II型心血管功能检测仪;MONARK 818-E型自行车功率仪(瑞典产);水银柱血压计、身高体重计、秒表等。以上仪器测试前均经过严格检查及校正。
1.2.3.2测试程序
考虑到食物、饮水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规定受试者测试前1小时禁止饮食。
受试者到达指定测试点后,测试身高、体重,同时计算负荷。
休息15分钟,受试者取坐姿,姿势固定,采集受试者相对安静状态下的脉搏图,用听诊法测量左臂血压,连同姓名、年龄、身高、体重等数据输入测试软件,在此期间,要求受试者全身放松,心情平静。
WAT实验:实验过程中用两台自行车功率计,一台供受试者做准备活动用,另一台做正式实验用。受试者在自行车功率计上骑车2~4分钟,使心率达150~160次/分钟。然后休息3~5分钟。随后开始正式实验:发出口令后,受试者尽力快骑,同时阻力递增,以便在2~4秒钟内达到规定负荷。随即开始计算骑圈,并持续做30秒钟最快速度蹬骑,每隔5秒钟记录骑速和心率。用下肢蹬骑,规定负荷定为0.09。运动完即刻,先采集受试者合格脉搏,再测血压。
合格脉图、血压数据采集均由第二军医大学专职医生操作,其他数据由实验协作人员采集。
1.2.4数理统计法
所有数据均用SAS统计软件处理,统计后数据以X±Sd的形式输出。以P<0.05作为显著性水平。*(P<0.05)表示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数据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表示数据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2实验结果
2.1各组受试者在WAT实验0.09负荷时的最大功率(PP)、平均功率(MP)和疲劳指数(FI)
从表2看出,两组运动员的输出功率在最大功率(PP)和平均功率(MP)两个指标上,均表现为实验组的输出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和高度显著性(P<0.001)差异。疲劳指数(FI)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2.2WAT实验各时间段输出功率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各时间段的输出功率都大于对照组,其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3WAT实验前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如表4所示,相对安静状态下,反映心排状态的四个参数(每搏血量、每搏指数、心率、心脏指数)中,每搏血量、每搏指数值组间相差不大,心率值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二者差值达12.58Beats/min,心脏指数对照组高于实验组,二者均值差为0.59 l.min-1.m2,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心肌收缩力值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反映心脏前负荷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舒末容量,两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反映心脏后负荷的五个指标(左室射血阻抗、动脉特性阻抗、动脉终端阻抗、总血管阻抗、平均收缩压),实验组值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动脉终端阻抗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运动员循环血容量(循环血容量、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各个指标值均大于对照组,其中有效循环血容量前者显著大于后者(P<0.05);反映冠脉功能的参数中,心肌耗氧量差异不大,而实验组的冠脉缺血阈值却非常明显地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的血管调节指数大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4 WAT实验完成即刻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负荷后即刻,反映心排状态、心肌收缩力、前负荷、后负荷、循环血容量、冠脉功能、循环调节的所有参数,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从表5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每搏血量和每搏指数,前者的值都大于后者,心率和心脏指数小于对照组,两者心率差值达18.1Beats/min;心肌收缩力的两个参数值都大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两组都有所下降,但实验组的终值大于对照组,心舒末容量也是前者稍稍大于后者;反映心脏后负荷的几个参数值都有所下降,但终值仍是实验组大于对照组;血容量下降,实验组的值大于对照组;心肌耗氧量和冠脉缺血阈值两者相差不大;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管调节指数都有所下降,实验组的值大于对照组。
3分析与讨论
3.1女子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长拳、南拳类)的无氧代谢能力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第3篇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肝硬化,血流动力学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疾病, 它的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多种有关, 在病理改变上主要是以肝纤维化和肝细胞再生造成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 由于门静脉压力长期升高, 在血流量和血流速度上有明显的改变, 并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1]。本文研究彩色多普勒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监测情况, 现将报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有研究对象48例。其中研究组的患者来自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 男22例, 女26例, 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法对这48例患者进行分级, A级16人, B级17人, C级15人。对照组的48例, 男25例, 女23例, 均无既往肝病史和肝病体征, 肝功能和血清学检测正常。
1.2 检查方法
检查采用东芝-680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两组患者在检查前均空腹12h。检查时检查者取静息状体下仰卧位。探头频率为3.5MHz, 在第一肝门处显示门静脉主干长轴, 在距离其分叉处1~2cm处测量门静脉 (Pv) 的血管内径 (D) , 用脉冲多普勒在血管中取样, 样线与血流夹角≤60°频谱分析获得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 (Vmean) , 应用公式计算每分钟的血流量Q=π (D/2) 2×V×60, 每位患者测量3次, 结果取平均值。
1.3 统计方法
实验结果应用采用SPSSl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用进行数据统计, 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
2 结果
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比较, 门静脉血管内径明显增宽, 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增多 (表1) , 不同Child-Pugh的分级的患者在血管内径, 血流速度上也有差异, 随病情的加重血管内径增宽, 血流速度减慢, 但是在血流量上改变不明显。正常对照组和A级患者血流方向为正常的红色向肝方向, 在B级和C级肝硬化患者检查时可见有蓝色的血液逆肝流现象。
注:P<0.05, 研究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引起肝硬化原因很多, 我国以病毒性肝炎为主, 欧美国家以慢性酒精中毒多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广泛的损伤, 发生变性坏死, 肝小叶纤维支架坍塌, 残存的肝细胞不沿原来支架排列再生, 形成不规则结节状的肝细胞团, 各种细胞因子促进纤维化的产生形成纤维间隔。增生的纤维组织使汇管区-汇管区或汇管区-肝小叶中央静脉之间纤维间隔相互连接, 包绕再生结节或将残留肝小叶重新分割, 改建成为假小叶, 成为肝硬化典型形态。早期的肝纤维化是可逆的, 到后期假小叶形成是是不可逆的。肝脏弥漫性纤维化, 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是肝硬化的特征。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 病程发展缓慢, 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门静脉阻力增加主要存在于微循环内, 肝小叶内纤维组织增生造成肝纤维化及肝细胞再生对肝窦及肝静脉压迫导致门静脉阻力增高, 这一改变是门静脉高压的起始动因。根据导致门静脉血流阻力上升的部位可将门脉高压分为窦前性、窦性和窦后性三大类, 其中以窦性最常见。肝硬化时肝功能减退及各种血管因子失调形成高动力循环状态, 内脏充血导致门静脉血流量增加, 从而使门静脉压力进一步增加。门静脉压力的不断增高使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变, 血流速度减慢, 血管内径不断增加, 甚至出现肝逆流。门静脉系统与腔静脉之间存在许多交通支, 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这些交通支开放, 造成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 腹壁静脉曲张, 痔静脉扩张。侧支循环开放不仅可以引起消化道出血, 而且血液不经肝脏解毒直接进入体循环是参与肝性脑病的重要因素。同时门脉高压可造成脾大和腹水等改变。不同程度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肝实质的受损程度[2,3,4,5]。
本文研究表明肝硬化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门静脉的内径增宽, 血流速度减慢。并且Child-Pugh分级的不同级别组间进行比较门静脉内径随病情加重而明显增宽, 说明门静脉内径随着肝脏损害程度的不断加重也逐渐增宽。门静脉的血流速度随肝脏损害程度的不断增强而不断减弱, 门静脉血流速度的不断降低说明门静脉压力在不断增高, 肝脏实质的损害在进行性加重。因此门静脉的内径和血流速度可以是反应和提示门脉高压的敏感指标, 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对判断肝脏功能具有重要价值。随门脉高压进展, 血液不能有足够动力克服高压而出现血液逆流, 实验应用彩色多普勒在B级和C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液可见蓝色的肝逆流现象。因此应用彩色多普勒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进行监测, 能够很好的了解肝硬化的进展情况, 在临床上可作为肝硬化诊断、指导用药和评价预后的依据, 是检查肝硬化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罗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超声检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7, 9 (5) :304-305.
[2]江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改变的评价[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7, 9 (1) :l0-11.
[3]赖江琼, 刘国安, 李旭红.超声测定慢性乙肝及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的意义[J].人民军医, 2005, 48 (8) :449-450.
[4]张海, 张青萍.双功能多普勒超声对门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1994, 3 (1) :14-15.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第4篇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2型糖尿病;血流动力学;肾穿刺活检
【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53-02
1 临床资料
于2010年09月10日~2012年02月26日在我医院共收集糖尿病肾病患者共87例,8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做肾脏穿刺活检;同期收集对照组45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按多采用Mogensen的建议,分为五期:Ⅰ期是肾脏功能的代偿期;Ⅱ期肾脏已有病理改变,但临床检查尚不能发现异常;Ⅲ期为早期肾病期,以尿蛋白轻度增高(20~200ug/min)为特征,此期肾病在有效干预治疗后可完全逆转;Ⅳ期为临床肾病期,表现为持续进行性蛋白尿(>200ug/min),已难于完全逆转;Ⅴ期为糖尿病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以肌酐升高为特征性改变。对照组均无糖尿病及心、肺、肾、血管等疾病。
2 仪器与方法
2.1 仪器:美国ATL公司HDI 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先做二维超声检查,患者取侧卧位,探头置于腋中线与肋缘交界处做冠状切面,显示肾脏轮廓并测量其经过肾门的肾长径、前后径和左右径,然后计算肾脏体积,公式为:π/6×长径×前后径×左右径。同时排除肾脏囊肿、肾积水等病变。(2)然后改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肾血管床血流灌注情况,进行血流分级。(3)将取样容积置于距离肾门1 cm处检测主肾动脉(MRA),在肾窦区寻找段动脉(SRA),在肾椎体间寻找叶间动脉(IRA)。用频谱多普勒分别获取MRA、SRA、IRA的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嘱患者屏住呼吸或等待呼吸间隙测多普勒血流频谱,当频谱轮廓显示清晰时,冻结图像,自动显示频谱血流参数,分别记录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每一处测3次,取平均值,最后各个参数均取双侧肾的平均值。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各组肾脏动脉(MRA、SRA、IRA)血流分布情况比较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对照组MRA、SRA及IRA均显示清楚,肾脏各动脉(MRA、SRA、IRA)的彩色血流信号均可显示连续的血流信号。而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各动脉(MRA、SRA、IRA)的彩色血流信号显示较差,尤其是IRA的彩色血流信号显示更差,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增加IRA的彩色血流信号也越差,有的糖尿病神患者IRA彩色血流信号无法显示。
4.2 肾脏各级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MRA、SRA、IRA的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显示:(1)A组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RI、P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及C组与对照组及A组相比,RI、P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4.3 以Mogensen的建议为标准彩色多普勒检测与肾穿刺活检对糖尿病肾病分期的比较 研究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与肾穿刺活检对Ⅲ、Ⅳ、Ⅴ期糖尿肾病的诊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26,p =0.309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Ⅰ期、Ⅱ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与肾穿刺活检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88,p =0.012 <0.05)。
5 讨论
糖尿病肾病最终的发展结局导致肾功能损害,病情不可逆转,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反映糖尿病肾病功能损害程度、状态与肾功能不全的判定方面存在一定的价值[3],阻力指数与肾功能损害程度成正相关[2]。利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获取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能准确的反映肾血管损害造成的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研究显示B组及C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说明随着DN的进展RI和PI逐渐增加;尿微量蛋白较低(<20ug/min)时,对RI和PI的影响不明显。[4]。
正常情况下显示肾脏的彩色血流丰富,分布均匀,色彩明亮,各级血管充填完整;还可以显示自MRA、SRA、IRA、弓状动脉(ARA)直到肾表面皮质内小叶间动脉,呈连续性树枝状彩色血流,为肾血管树充满型。研究发现随着DN的病情进展,肾脏血流灌注减少,血流分级增加,RI和PI增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具有无创性,对观察肾血流动力学方面有独到的优越性,对早期DN患者能做到早发现,以指导临床医师对DN给予及时的治疗,减缓肾功能的恶化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卓贵,刘立静。糖尿病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J]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6(11):868-869.
[2] Brkljacic B, Mrzljak V, DrinkVic I, et al. Renal vascular resistance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Duplex Doppler US evaluation [J]. Radiology, 1994, 192:549.
[3] 方军初,陈明,刘志达,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多普勒超声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3(8):49-50.
[4] Milovanceva-PopovskaM, Dzikova S.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value of interregnal resistive index (RI) [J]. Priloz,i 2007, 28(1): 69-79.
[5] 过新民,宋粤生,马文斌,等.2型糖尿病患者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分析[J].广东医学,2009,30(6):913-916.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第5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12例2007年4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4~62岁,平均49岁。肝静脉闭塞型布加氏综合征3例,其中1例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乙肝后肝硬化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肝细小静脉闭塞综合征1例。Child's B级8例,Child's C级4例。
1.2 方法
使用Esaote MayLab 9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A125探头,频率2.0~5.0MHz。术前超声检查评估最佳穿刺路径,在超声引导下直接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矢状部成功后,根据下腔静脉走形调整穿刺针角度,再向后上方穿刺,经肝脏尾叶进入肝后段的下腔静脉[2]。在门静脉左支与肝后段下腔静脉间建立通路后,行球囊扩张术,继而在两者间置入“自膨式”支架。支架置入前及置入术后1个月均行门静脉造影检查。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分别行超声检查随访。二维超声观察肝脏大小、形态;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管内径及内部回声;支架位置及内部、周围声像。彩色频谱多普勒观察门静脉系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取样容积根据血管内径调整,校正声速与血流方向夹角应<60°。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所有测量数值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对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血流速度及门静脉系血管内径测量值间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二维超声显示,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支架周围均有肝实质包绕固定,未见明显渗液,管腔内未见血栓形成,见图1。术后1周,门静脉系各分、属支内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门静脉主干、右支、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内径较术前变细(P<0.05),门脉左支内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脾脏横截面积较术前缩小(P<0.05):术前为(56.47±14.27)cm2,术后6个月为(46.91±8.49)cm2。
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超声显示,患者术后1周支架内血流通过顺畅,均为高速离肝血流信号。术前4例门静脉主干血流方向为离肝。2例为双向者术后均显示为入肝血流信号;门静脉系各分、属支内血流充盈良好,门静脉系血流速度均较术前增高(P<0.01);术后1个月门静脉造影结果为支架在位,造影剂充盈良好,门静脉主干压力较术前减低(P<0.01),见表2。
术后30d超声随访,支架内壁轻微增厚1例,与造影结果一致;1例为支架矢状部段内见彩色血流,余分流段内未见血流信号充填,见图2,而随后门静脉血管造影复查为造影剂通过支架顺畅,肝内门静脉分支充盈满意,见图3。
注:与术前比较,*P<0.05。
注:与术前比较,#P<0.01。MPV:门静脉主干;LPV:门静脉左支;RPV:门静脉右支;SV:脾静脉;SMV:肠系膜上静脉。
3 讨论
12例分流道均位于门静脉左支与肝后段下腔静脉间。之所以选择门静脉左支,是因为一方面肝硬化患者肝脏左叶多代偿性增大,位置更为固定,且与肝后段下腔静脉间距离短、夹角小、符合正常肝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分布,利于预防分流道再狭窄[5];另一方面,门静脉左支血流量仅占主干的20%~25%,故选择门脉左支行门腔静脉分流即可降低部分门静脉压力,又保障了其右支对肝脏的血流灌注,有利于保护肝脏功能[6]。相比较CT、DSA等其他影像学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辐照、实时性、显示图像灵活性的优点,是目前DIPS术引导穿刺的首选方法。
二维超声随访显示,术后6个月门静脉主干、右支、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管径较术前缩小,而门静脉左支内径无明显变化。门静脉右支的管径缩小可能是因分流道建立后门静脉右支血流减少所致,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管内径变窄、脾脏横截面积较术前缩小,说明了门静静脉高压症在一定程度得到了缓解,这与血管造影门脉测压结果一致。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DIPS术前、后门静脉系血流动力学的监测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6个月分流道血流较术后1周有减慢,一方面可能是术后早期支架周围部分肝组织受压缺血坏死,组胺等炎症介质释放入血,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开放,血流量增多引起的;另一方面可能是分流通道建立初期,门静脉系压力骤降,侧支循环内血液改经门静脉系回心所致。随着支架周围毛细血管扩张作用的减低、纤维结缔组织的形成及各回流通道管径及压力趋于平衡,分流道内血流速度及血流量逐渐稳定。术前4例门静脉主干血流方向为离肝、2例为双向者术后均显示为入肝血流信号,故以门静脉血流方向的演变来间接评价分流道功能有一定价值[7]。
1例超声随访为支架矢状部段内见彩色血流,余分流段内未见血流信号充填,而随后门静脉血管造影复查为造影剂通过支架顺畅,肝内门静脉分支充盈满意。这说明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DIPS术后监测也存在其不准确性,狭窄或闭塞的假阳性诊断可能与分流道位置过深及多普勒显像的角度依赖有关,因支架置入后会有一定的曲度,当血流方向与声速接近90°时,可显示为血流信号的缺失。对于超声血流显示不满意时,可尝试超声微泡造影以提高其对血流检测的敏感性,必要时还可行血管造影进一步检查[8]。
门静脉CT血管成像检查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又一项无创的检查方法,其缺点是费用较高,辐射较大,且不能显示血流速度、方向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造影作为评判分流道功能及门静脉系通畅情况的“金标准”毋庸置疑,但其属有创性检查。超声评价分流道功能以其无创、价廉、无辐射,以及直接显示分流道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等重要指标的优势,更能为临床医生及患者所接受,血管造影是作为超声评价分流道功能的有力补充。
本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DIPS术通过分流门静脉系血流入下腔静脉可以明显缓解门静脉高压[9]。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DIPS术中的引导穿刺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其在术后不仅可观察门静脉系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还可评定分流道功能,且无创无辐照、结果相对准确,是目前DIPS术后监测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Petersen BD,Clark TW.Direct intrahepatic portocaval shunt[J].Tech Vasc Interv Radiol,2008,11(4):230-234.
[2]Hoppe H,Wang SL,Petersen BD.Intravascular US-guideddirect intrahepatic portocavalshunt with an expandedpolytetrafluoroethylene-covered stent-graft[J].Radiology,2008,246(1):306-314.
[3]颜志平.经皮穿刺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5,2(5):325-328.
[4]Luo JJ,Yan ZP,Zhou KR,et al.Direct intrahepatic portacavalshunt:an experimental study[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3,9(2):324-328.
[5]Yu SP,Chu GL,Yang JY,et al.Direct intrahepatic portocavalshunt through transhepatic puncture via retrohepaticinferior vena cava:applied anatomical study[J].Surg RadiolAnat,2009,31(5):325-329.
[6]褚建国,孙晓丽,黄鹤,等.经皮经肝门腔静脉分流术血流动力学与支架构型关系的临床研究[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6,22(3):134-137.
[7]邓旦,廖明松,李树森,等.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后肝内门脉分支血流方向改变的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9):679-681.
[8]Petersen BD,Binkert C.Intravascular ultrasound-guided directintrahepatic portacaval shunt:midterm follow-up[J].J VascInterv Radiol,2004,15(9):927-938.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门诊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90例, 均符合2002年中华肝病学会修订的肝硬化诊断标准;胃镜检查伴有食管 (胃底) 静脉曲张, B超检查门静脉内径 (DPV) ≥14mm;脾肿大, 无或有少量腹水;近期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普萘洛尔、硝苯砒啶及利尿药者经协商后同意停药观察1周以上, 各项指标稳定后再进行观察;基础心率≥60次/min、血压≥90/60mm Hg。排除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恶性肿瘤、糖尿病、支气管哮喘、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脾切除术或断流术后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按入院顺序分为氯沙坦组 (A组) 、普萘洛尔组 (B组) 、常规治疗组 (C组) , 各30例。A组男18例, 女12例;年龄 (45±22) 岁;乙肝后肝硬化25例 (83.3%) , 酒精性肝硬化5例 (16.7%)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0例 (33.3%) , B级14例 (46.7%) , C级6例 (20.0%) 。B组男16例, 女14例;年龄 (43±18) 岁, 乙肝后肝硬化23例 (76.7%) , 酒精性肝硬化7例 (23.3%) ;肝功能A级10例 (33.3%) , B级15例 (50.0%) , C级5例 (16.6%) 。C组男17例, 女13例;年龄 (43±20) 岁, 乙肝后肝硬化24例 (80.0%) , 酒精性肝硬化6例 (20.0%) ;肝功能A级8例 (26.6%) , B级16例 (53.3%) , C级6例 (2 0.0%) 。三组一般资料接近。
1.2 治疗方法
三组均予对症治疗。A组氯沙坦 (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50mg/片) 每日1片口服, B组普萘洛尔 (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0mg/片) 每日2~12片口服, C组天晴甘平 (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50mg/片) 每日9片口服;护肝降酶治疗。三组均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使用东芝140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探头频率为3.75MHz) , 次晨空腹测门静脉内径 (DPV) 、脾静脉内径 (DSV) 、门静脉血流速度 (VPV) , 脾静脉血流速度 (VSV) 。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总胆红素 (TBIL) 、白蛋白 (ALB) 、尿素氮 (BUN) 、肌酐 (Cr) 、透明质酸 (HA) 、层黏蛋白 (LN) 及Ⅲ型前胶原 (PCⅢ)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6.0软件,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变化 (表1)
B组消化道大出血、大量腹水各1例;C组消化道大出血2例, 感染性休克、死亡各1例;实际观察A组30例, B组28例, C组26例。治疗前三组DPV、DSV、VPV、VSV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VPV三组间两两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除DSV值B组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 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小于A、B两组, DPV、DSV与其他两组比较, VPV与A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注:*为A、B两组治疗后比较, #为A、C两组治疗后比较, &为B、C两组治疗后比较
注:*为A、B两组治疗后比较, #为A、C两组治疗后比较, &为B、C两组治疗后比较;P均<0.05
2.2 肝纤维化指标变化 (表2)
治疗前三组H A、LN、PCⅢ接近, 除A、B两组H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 (未做两组治疗后比较) , 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另外两组 (A、B两组HA除外)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三项指标均略高于B组, 除H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 余两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 肝肾功能变化 (表3)
三组间ALT、TBIL、ALB、B UN、C r接近,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破裂血是门脉高压的主要特征性表现, 早期预防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普萘洛尔降低门脉高压的同时, 致肝有效血流灌注减少, 影响血氨代谢, 诱发肝性脑病[1];肝血流量减少, 也不利于肝内纤维组织的吸收, 最终导致肝纤维化的加重[2]。
肝脏中存在独立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 , 能调节肝内血管阻力, 它的激活与门脉高压有关。活化的RAS表达AngⅡ, AngⅡ与其受体结合致肝窦收缩及肝窦内皮细胞增殖, 加重门脉高压, 同时还能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 加重肝纤维化[3]。氯沙坦既能降低门脉压力又能抑制肝纤维化, 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预防出血具有可行性。
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检测逐渐引起人们重视, 国内文献资料认为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增宽、流速降低, 流量增大, 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直接影响到肝功能的分级及预后。本文结果显示, 氯沙坦组和普萘洛尔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各组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两组治疗后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小, 门静脉血流速度、脾静脉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增快。氯沙坦组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Ⅲ型前胶原与普萘洛尔组比较明显下降, 氯沙坦组治疗后ALT、TBIL、ALB、BUN、Cr与普萘洛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氯沙坦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时降低门静脉压力疗效同普萘洛尔相当, 而改善肝纤维化作用优于普萘洛尔。该药可作为普萘洛尔的一个替代药物使用, 对于肝硬化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对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氯沙坦与普萘洛尔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效果。方法 9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三组, 每组30例。A组予氯沙坦口服;B组予普萘洛尔口服;C组予天晴甘美普通护肝降酶治疗。三组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观察肝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内径 (DPV) 、脾静脉内径 (DSV) 、门静脉血流速度 (VPV) 、脾静脉血流速度 (VSV) , 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清透明质酸 (HA) 、层黏蛋白 (LN) 、Ⅲ型前胶原肽 (PCⅢ) 。结果 治疗后VPV、ALT、TBIL、ALB、BUN、Cr三组间两两比较, A、B两组DSV、VSV比较, B、C两组LN、PCⅢ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SV值B组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C组DPV、DSV高于其他两组, C组HA高于B组, A组LN、PCⅢ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沙坦降低门脉压力作用与普萘洛尔接近, 但是前者能显著改善肝纤维化指标, 且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氯沙坦,普萘洛尔
参考文献
[1]段仲壁, 薛辉.心得安是预防门脉高压出血的理想药物吗?[J].临床肝胆病杂志, 1998, 14 (3) :147.
[2]张玲燕, 邵建国.肝硬化门脉高压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南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 32 (4) :292.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第7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3年17月间妇科肿瘤术后患者156例, 88例为开腹手术术后患者 (恶性67例, 良性21例) , 68例为腹腔镜术后患者 (恶性46例, 良性22例) 。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血栓组31例, 经临床及超声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 年龄48~72岁, 平均年龄53.2岁;对照组125例, 年龄49~78岁, 平均年龄55.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仪器
采用GE公司Vvi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5~12 MHz宽频线阵探头, 滤波放置低档, 血流-声束夹角<60°。
1.3 方法
⑴首先患者选择仰卧位, 充分暴露检查部位, 自上而下依次扫查双侧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及胫前静脉。然后俯卧位扫查腘静脉、腓静脉及胫后静脉。在检查过程中, 纵切与横切交替进行, 并对以上静脉的形态、结构、内部回声、彩色血流及多普勒频谱进行记录, 并辅以Valsalva试验、压力试验和远端肢体挤压试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不满意时, 辅以能量多普勒显示血流。⑵股静脉流速测定:将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距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口的近心段1 cm处股静脉中央, 并调整速度标尺及取样容积角度至最佳, 嘱患者平静呼吸时取血流频谱, 连续动态观察3~5个呼吸周期, 测量该处最大血流速度, 测量3次, 取其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 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术式DVT发生情况
156例患者中, 88例为开腹手术术后患者, 68例为腹腔镜术后患者。开腹手术中发现血栓患者19例, 腹腔镜手术中发现血栓患者14例, 比较开腹手术后与腹腔镜术后患者血栓发生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5, P=0.32, P>0.05) , 见表1。
2.2 血栓组患者双下肢DVT发生情况
血栓组31例均为周围型 (小腿深静脉血栓) , 其中左下肢血栓者21例, 右下肢血栓者10例, 双下肢均发生血栓者5例, 左下肢血栓发生率 (13.5%) 明显高于右下肢 (6.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3;P=0.025, P<0.05) 。
2.3 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
将两组患者根据其股静脉最大流速值分为>12 cm/s组和<12 cm/s组, 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表明, 血栓组中平静呼吸时股静脉最大流速<12 cm/s的共43条 (43/62, 69.4%) , 而对照组患者共62条 (62/250, 24.8%) ,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17;P=0.005, P<0.01) 。
3 讨论
近年来, 血栓疾病的发生率在国内外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静脉血栓可发生于任何静脉, 而临床以DVT为多见[2]。国外大量研究证实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颇高, 金毕等[3]发现病因明确的DVT中, 妇产科原因为发病的首位因素。目前, 下肢静脉造影是公认的诊断深静脉血栓的金标准, 但此方法是有创检查, 严重者可使血栓加重, 部分患者有因注射造影剂而出现变态反应的风险, 因此, 在临床应用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迅速显示下肢静脉的解剖结构, 又可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 对诊断下肢DVT的准确率已经得到公认。国内有研究发现, 超声诊断近端下肢静脉血栓敏感度可达到97%, 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有较高的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 与国外学者[5,6]报道较相符。因此, 在大多数这样的患者诊断中, 超声已经成为诊断DVT的首选方法[7]。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的患者是并发DVT的高危人群[8], 西方国家报道妇科良性疾病术后DVT的发生率在6.2%~29.1%, 恶性肿瘤术后DVT发生率可高达19.6%~37.9%[9]。本组资料31例血栓患者中, 有25例患者是恶性肿瘤术后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 可能与恶性肿瘤患者除存在DVT易感因素外, 由于肿瘤组织裂解产物使血小板数量增多、凝血因子含量增加而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另外, 恶性妇科肿瘤患者盆腔血管增生, 迂曲明显, 且常存在盆腔巨大肿块和增大淋巴结压迫盆腔血管情况, 因此围手术期更易发生DVT。本研究对血栓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超声诊断结果分析, 证实了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组患者其下肢深静脉内径扩张、血流速度减低, 静脉内血流处于淤滞状态。
根据Virchow提出的静脉血栓形成三大基本因素: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及血流缓慢, DVT的病因为静脉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内膜的损伤, 前两者为主要原因。术后发生DVT的病因是综合性的, 除手术创伤使血液呈高凝状态、麻醉致血流减缓、血液淤滞外, 肥胖、输库存血、血液黏稠度改变及术后早期下肢活动少均为发病的高危因素, 妇科疾病手术的患者多为中老年, 偏肥胖, 麻醉后周围血管扩张, 手术后卧床, 血流淤滞, 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条件;另外,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范围大, 使血管壁及其周围支持组织受损, 引起局部血小板粘附、聚集, 纤维蛋白及红细胞沉积,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这些因素使患者术后更易并发DVT;手术后卧床, 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 导致血流滞缓, 尤其是腓肠肌静脉窦内的血流是依靠肌肉收缩而向心回流的, 所以大多数深静脉血栓始发于腓肠肌静脉丛[10]。因此, 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前应注意部分人存在DVT的危险因素, 加强识别、预防DVT和肺栓塞的意识, 对存在多种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及恶性肿瘤患者应检测其血凝状态, 异常者手术前后应给予低分子肝素作预防性抗凝治疗, 降低下肢DVT和PTE的发生率。
2001年Feng等[11]研究表明, 开腹手术后与腹腔镜术后患者血栓发生率相近, 本研究中妇科腹腔镜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为20.6%, 而开腹手术为21.6%, 均为术后2~7天获得诊断。说明腹腔镜手术诱发DVT发生的危险性与开腹手术相近, 与文献报道[12]均相符。另外, 本研究表明静脉血栓形成易发生在左侧下肢, 主要是由于下腔静脉与左髂静脉成钝角, 与右髂静脉成锐角;左髂总动脉走行于左髂静脉前面, 使之受压;部分人左髂静脉与股静脉交界处有先天性狭窄和膜状结构。所以, 左下肢静脉回流较右下肢缓慢, 易发生血栓但不易发生肺栓塞。而右下肢一旦发生血栓, 肺栓塞的机会多于左下肢[11]。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彩色多普勒在临床的应用, 超声检查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下肢静脉血栓的部位及其范围程度, 而且能够测量静脉血管血流动力学, 能够使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更准确、快捷而方便。它不仅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并且能避免静脉造影不必要的有创性、价格昂贵、不宜重复等缺点, 能够为临床提供明确诊断[4]。因此, 多普勒超声无创无痛, 简便易行, 结果可靠, 是下肢静脉血栓诊断及疗效观察的最佳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栓形成原因。方法 对常规妇科肿瘤术后的156例患者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 观察下肢深静脉二维图像、彩色血流情况及双侧股静脉流速。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者31例 (血栓组) , 未发现血栓者125例 (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 血栓组患者发病前平静呼吸时的股静脉最大血流速度明显减低 (P<0.05) ;平静呼吸时股静脉最大流速<12 cm/s的患者与>12 cm/s的患者相比, 其血栓发生率明显增高 (P<0.01)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地判断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血流动力学变化,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男16例, 女14例, 年龄38~86岁, 平均年龄 (59.83±9.25) 岁;对照组男15例, 女15例, 年龄35~84岁, 平均年龄 (58.44±9.67) 岁。两组患者年龄与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芬太尼注射麻醉;观察组应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 具体如下:①术前, 给予患者肌内注射0.1 g巴比妥钠 (国药集团新疆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65020331) 。②给予患者静脉注射0.1 mg/kg咪唑安定 (江苏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1071) 。③注射剂量为2μg/kg的芬太尼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42022076) , 待患者意识丧失以后, 进行气管插管, 以辅助呼吸。④最后给予静脉注射75μg/kg的丙泊酚 (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0281)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OAAS评分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HR、SBP、DBP) 。患者术后意识状态用OAAS评分:5分:完全清醒;4分:较为清醒, 稍有反应迟钝;3分:反应迟钝、语言模糊;2分:反应不清醒, 对言语没有反应;1分:昏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睁眼以及拔管时间的比较
术后观察组自主呼吸时间为 (5.82±0.96) min, 睁眼时间为 (7.34±1.13) min, 拔管时间为 (9.28±0.74) min, 对照组自主呼吸时间为 (14.27±1.67) min, 睁眼时间为 (17.51±1.02) min, 拔管时间为 (19.37±2.07) min, 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OAAS评分的比较
术后观察组OAAS评分为 (4.86±0.37) 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2.69±0.51)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的HR为 (70.24±4.31) 次/min、SBP为 (114.39±8.73) mm Hg (1 mm Hg=0.133 k Pa) 、DPB为 (71.28±4.81) mm Hg,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82.47±3.86) 次/min、 (137.48±12.43) mm Hg以及 (87.48±7.38) mm H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甲状腺手术是临床中治疗甲状腺疾病最常用的外科手术方式。由于甲状腺靠近人体内部比较重要的血管和器官, 手术过程中会改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从而产生比较严重的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3,4]。于此同时, 甲状腺手术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气管的插、拔管等非常具有刺激性伤害的操作, 会导致患者的应激反应更加明显。因此, 术中的麻醉措施就显得极为关键。芬太尼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 具有镇痛效果明显、药效迅速、安全可靠等特点, 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5]。丙泊酚是一种新型的静脉注射麻醉药, 与芬太尼具有相互补充的协同作用, 二者的联合使用可以有效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提高静脉麻醉镇痛效果, 临床疗效非常明显。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睁眼以及拔管时间比对照组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 提高患者苏醒质量, 这是由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 消除迅速, 且术中静脉输注不会造成麻醉积蓄, 分散较快;观察组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可以提高意识状态;观察组HR、SBP以及DPB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能有效降低术中应激反应, 降低患者能量代谢, 利于对血流动力学进行调控, 且利于患者康复。但临床使用中芬太尼术后疼痛较为敏感, 可给予术中镇痛, 以减轻消除术后疼痛。
综上所述, 对甲状腺手术患者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镇痛效果完善, 可以有效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临床麻醉方式,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注射麻醉, 观察组应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警觉-镇静评分 (OAAS评分) 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自主呼吸、睁眼以及拔管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OA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心率 (HR) 、收缩压 (SBP) 以及舒张压 (DPB) 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镇痛效果明显, 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 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血流动力学
参考文献
[1]李英杰.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8 (21) :59-60.
[2]马臻杰, 李钊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期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 (7) :1831-1832.
[3]杨洸, 向凯.静脉泵注异丙酚及芬太尼间断推注麻醉对甲状腺切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 15 (11) :1437-1439.
[4]王键, 王以亮, 周珩, 等.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脑膜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SI00B的影响.临床军医杂志, 2015, 43 (9) :892-895.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第9篇
【摘要】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4例后循环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予低分子肝素钙和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监测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100.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87.5% P< 0. 05(χ2=4.267),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液黏度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减慢,经颅多普勒( TCD)观察到治疗组在治疗后平均流速(V m ) 、血管搏动指数(PI)有显著改善( P< 0. 01) 。结论: 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循环;法舒地尔;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
The Influence of Fasudil on Hemorrheology and Hemodynamics in the Treatment of Transcient Ischemia Attack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Hu Wuhui1 ,Ding ling2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fasudil in the treatment of transcient ischemia attack(TIA)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hemorrheology and hemodynamics. Methods: 64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T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2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o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and fasudil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Clinical monitoring of patients after the circulation of hemorheology and hemodynamic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100.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7.5% P<0. 05 (χ2 = 4.267), and the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blood viscosity,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and transcranial Doppler (TCD) was observe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verage velocity (V m), vascular pulsatility index (PI)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 01)Conclusion: Fasudil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TIA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ndices of hemorrheology and hemodynamics.
【Key words】 Transcient ischemia attack, Posterior circulation; Fasudil; hemorrheology;
后循环(即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病,是后循环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控制其发作是预防和推迟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法舒地尔(川威)是一种新型蛋白激酶(Rho激酶)的抑制剂,能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流,抑制自由基的形成,保护脑组织。本试验观察法舒地尔治疗后循环TI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及对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4例后循环TIA患者,以突发性眩晕、肢体活动不利、头痛、复视、构音不清、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为主要症状,诊断参照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1]。并经头颅CT排除相应的颅内病变、脑出血及癫痫等相似疾病,除外良性位置性眩晕、Meniere病和前庭神经元炎等眼、耳疾病,对有严重肝、肾、心脏功能障碍者不予入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治疗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2~78岁,平均(59.6±7.3)岁;对照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43~77岁,平均(57.3±8.1)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腹部皮下注射,2次/d,连用10d;治疗组: 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腹部皮下注射,2次/d,连用10d,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商品名:川威,天津红日集团生产)30mg稀释于100ml生理盐水,30min内静脉滴入,2次/d,连用10d。其他辅助治疗相同,不用其他扩血管药物及脑代谢赋活剂等。
1.3 观察项目 :①血液流变学测定:所有患者给药前及治疗后第10 d均空腹留取静脉血液标本,用肝素抗凝,采用 SA - 6000全自动血流变学检测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②血流动力学测定:采用西德DWL公司生产的MDT-7双通道TCD-T型机、采用2MHz探头,由专人操作测定,观察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流速(Vm)和脉动指数(PI)的变化。
1.4 疗效评定:症状完全停止发作,为显效;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和(或)发作时间明显缩短,为有效;症状无变化或发生脑梗死为无效。以显效和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87.5% P<0. 05 (χ2 = 4.267) ,结果见表 1。
2.2 血液流变学测定:和对照组比较,法舒地尔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血液黏度,减慢红细胞沉降率,对红细胞压积无明显作用, (P<0.05),见表2。
2.3 血流动力学测定:治疗组在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 TCD 各参数均有显著改善( P< 0. 01) ,见表3。
2.4 不良反应:治疗组颜面潮红3例,轻微头痛1例,头晕2例,减慢输液速度后上述症状自行缓解,未中断治疗。
3讨论
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血流动力学低灌注[1]。既往认为 TIA 是一种良性发作,然而目前研究发现, 在因 TIA 到急诊室就诊的患者中 25 %在90 d内发生不良事件;且 10 %为脑卒中,且绝大多数为致死性或致残性脑卒中[2 ,3 ]。因此发生 TIA后应尽快开始治疗, 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研究报道[4],TIA 组病人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及红细胞压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均有升高。血液高凝状态的存在、血浆粘度的增高其红细胞聚集性的增高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机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已增高的血液粘稠度对预防TIA进一步进展为完全性脑梗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发现,TIA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均升高,提示血液处于浓、黏、凝、聚状态。
TCD通过测定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方向、频宽、音频等能直接获得颅内动脉的血流动态信息,可确定颅内动脉痉挛、狭窄,了解动脉硬化程度。潘勇等[5]对76例椎-基底动脉TIA患者进行TCD检查,发现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占90.79%,提示了椎 -基底动脉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本研究发现。TIA患者血液流速减慢,PI增高,提示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
法舒地尔属于Rho激酶抑制剂,抑制平滑肌收缩的最终阶段肌球蛋白轻链的磷酸化,有效舒张粥样硬化斑块狭窄部位 ,并降低内皮细胞的张力,改善脑组织微循环,不产生和加重脑内盗血[6,7]。其作用机制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8]:①抑制炎细胞的迁徙和浸润,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②增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 eNOS)的表达,促进一氧化氮 (NO)生成。③法舒地尔对缺血区神经元有直接的保护作用。④法舒地尔可以改善缺血区的微循环功能。⑤Rho激酶可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参与内皮细胞的收缩,并参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凝血酶、溶血磷脂酸诱导的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改变。本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7.5%,法舒地尔能显著降低全血黏稠度、血浆黏稠度、红细胞沉降率,改善血液流变学,本组TCD研究显示加用法舒地尔治疗后,能明显降低血管阻力,提高病变血管的血流速度,从而改善和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
综上所述,法舒地尔能改善TIA患者的高黏状态,较好地扩张血管,从而保护脑组织,是治疗后循环TIA对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 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 2006,45(9):786~787
[2]Johnston SC.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 N Engl J Med,2002,347(21):1687~1692
[3]Warburton E. Stroke management[J]. Clin Evid, 2003,9:206~220
[4]许永成, 沈岳飞, 苏承华. 80例TIA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分析[J]. 蛇志, 1999,11(2):21~22
[5]潘勇, 孙燕嫦. 后循环系统TIA的TCD特征[J]. 河北医学, 2008, 14(1):66~7
[6]Somlyo A P, Somlyo AV. Ca2+sensitivity of smooth muscle and nonmuscle myosinⅡ:Modulated by G proteins, kinases, and myosin phosphatase[J]. Physiol Rev,2003,83(4):1325~1328
[7]Wettschureck N, Offemanns S. Rho/Rho-kinase mediated signaling in 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J]. J Mol Med,2002;80(10):629~638
[8]郭枫, 麻亚晶. 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学及血液流变学临床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7):1706~1707
作者单位:413400湖南省桃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肝胆外科接收的98例行择期肝叶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 (n=49) 和LCVP组 (n=49)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均排除术前服用影响植物神经系统药物和使用血液制品的患者, 合并有贫血、糖尿病、高血压、凝血功能异常、心肺功能异常患者。对照组男性31例, 女性18例;肝脏恶性肿瘤25例, 肝血管瘤24例;平均年龄 (46.7±15.2) 岁;平均手术时间 (198.6±56.1) min。观察组男性29例, 女性20例;肝脏恶性肿瘤27例, 肝血管瘤22例;平均年龄 (47.4±14.8) 岁;平均手术时间 (203.9±52.7) min。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室后, 均选择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依次静推咪唑安定0.04 m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1 mg/kg和爱可松0.5 mg/kg。麻醉诱导后行机械控制通气, 并间断静注丙泊酚、瑞芬太尼, 吸入异氟醚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患者术中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氏液5~10 m L/kg, 整个手术过程中维持CVP在6~12 cm H2O。LCVP组患者在肝实质离断过程中, 运用体位、药物、限制输液等方法维持CVP在0~5 cm H2O;创面止血完成前将CVP升至>5 cm H2O;关腹前使CVP恢复到6~12 cm H2O[4,5]。
1.3 观察指标检测方法
分别于麻醉诱导前 (T0) 、开始肝切时 (T1) 、肝切完成时 (T2) 、术毕 (T3) , 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心率 (heart rate, HR) 、右心房压 (right atrial pressure, RAP) 、平均肺动脉压 (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MPAP) 、肺动脉楔压 (pulmonary wedge pressure, PCWP) 、心输出量 (cardiac output, CO) 变化。在不同时间点, 采集所有患者挠动脉血3~5 m L, 肝素抗凝, 4℃3000 r/min离心,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PT) 、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IB) 、凝血速率 (Clot rate, CR) 及血小板功能 (platelet functions, PF) 。
注:与T0相比, a.P<0.05, b.P<0.01;与对照组相比, c.P<0.05, d.P<0.01。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 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
组内比较, 两组患者MAP、MPAP、PCWP、PCWP值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而后于T3时出现反射性的升高。HR、RAP呈现逐渐升高趋势, 而后于T3时出现反射性的降低。组间比较, T1~T3时, 对照组HR、RAP显著高于LCVP组 (P<0.05) , MAP、MPAP、PCWP、PCWP显著低于LCVP组 (P<0.05) 。LCVP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见表1。
2.2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改变
组内比较, 两组患者PT、FIB、CR、PF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而后于T3时出现反射性的升高。组间比较, T1、T2时, LCVP组PT、CR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T3时LCVP组PF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注:与T0相比, a.P<0.05, b.P<0.01;与对照组相比, c.P<0.05, d.P<0.01。
3 讨论
对于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 由于高龄、麻醉药物使用、手术持续时间较长及低心排出量等因素, 容易导致钙代谢、血管活性物质等的异常, 进而诱发围手术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6], 因此, 围术期肾功能保护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 CLCVP由于可以显著地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常被用于辅助肝叶切除术, 保护肾功能, 但是有文献报道, 其采用的限制液体输入、麻醉药物等措施会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并对凝血功能产生影响[7]。
在手术过程中, 肝内血管尤其是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均可能受到损伤而致出血, 均会导致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 如MAP、MPAP等的降低, HR、RAP的升高, 而手术完成时两组患者均适当补充了术前禁食所欠缺的生理需要量, 进而出现血流动力学指标或者凝血指标的回升 (或者回落) , 与文献报道相一致[8]。该研究结果显示, LCVP组HR、RAP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MAP、MPAP等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且其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考虑是由于采用麻醉药物、小剂量的硝酸甘油, 使得血管平滑肌松弛、阻力血管及容量血管扩张, 进一步证实了控制性降低中心静脉压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而且低剂量硝酸甘油在改善心脏功能的同时, 并不会对小动脉、心率和动脉血压产生较大影响。此外, LCVP组PT、CR在肝切完成之前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并且其PF在手术完成时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表明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改善肝叶切除手术中患者凝血功能有正向意义, 考虑是由于CLCVP可以显著地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避免了凝血因子的消耗及血小板功能的破坏。有文献报道[9,10], 不同水平CLCVP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失血量的影响不同, 其中3 cm H2O可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减少术中失血量, 并且当局麻药用于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麻醉时, 对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大, 同时, 有文献报道[11,12], CLCVP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肝肾功能均有较大影响, 因此, 对CLCVP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对于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 CLCVP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对凝血功能有正向意义,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 (CLCVP) 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肝胆外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98例行择期肝叶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 (n=49) 和LCVP组 (n=49) 。对照组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维持CVP在612 cm H2O;LCVP组患者在肝实质离断过程中, 运用控制输液等方法维持CVP在05 cm H2O。分别于麻醉诱导前 (T0) 、开始肝切时 (T1) 、肝切完成时 (T2) 、术毕 (T3) , 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右心房压 (RAP) 、平均肺动脉压 (MPAP) 、肺动脉楔压 (PCWP) 、心输出量 (CO) 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 (PT) 、纤维蛋白原 (FIB) 等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MAP、MPAP、PCWP、PCWP值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而后于T3时出现反射性的升高;HR、RAP呈现逐渐升高趋势, 而后于T3时出现反射性的降低。组间比较, T1T3时, 对照组HR、RAP显著高于LCVP组 (P<0.05) , MAP、MPAP、PCWP、PCWP显著低于LCVP组 (P<0.05) 。LCVP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组内比较, 两组患者PT、FIB、CR、PF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而后于T3时出现反射性的升高。组间比较, T1、T2时, LCVP组PT、CR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T3时LCVP组PF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对于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 CLCVP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对凝血功能有正向意义,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肝叶切除术,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
参考文献
[1]朱琼芳, 张翠梅, 陈慕瑶, 等.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应用于肝癌肝叶切除术围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9) :33-35.
[2]余健, 印红梅, 张军, 等.低中心静脉压对肝叶切除患者失血和肝肾功能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18 (4) :334-337.
[3]吕文平, 董家鸿, 黄志强, 等.肝切除手术相关因素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7, 32 (7) :691-693.
[4]祁军安, 江奎, 朱海林, 等.可控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0, 22 (4) :298-302.
[5]焦丰, 陈华敏, 吴文鴶, 等.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 (LVCP) 在肝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3, 33 (1) :72-73
[6]陈小非, 郭建荣.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的应用进展[A].杭州: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2009.
[7]谢海辉, 黄德辉, 张曙, 等.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 29 (9) :876-878.
[8]F eng ZY, Xu X, Zhu SM, et al.Effects of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during preanhepatic phase on blood loss and liver and renal function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J].World J Surg, 2010, 34 (8) :1864-1873.
[9]龙奕, 王永胜, 刘际童.不同水平低中心静脉压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失血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3, 31 (5) :516-518.
[10]Weil AB.Anesthesia for patients with renal/hepatic disease[J].Topics in Companion Animal Medicine, 2010, 25 (2) :87-91.
[11]何文政, 林成新, 蒋宗滨, 等.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用于肝叶切除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5, 21 (6) :392-394.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