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系统范文
目录系统范文(精选11篇)
目录系统 第1篇
目前, Domino系统 (IBM公司开发的群组工作软件平台) 是国内外办公信息系统所普遍采用的开发和应用平台, Novell系统 (Novell公司开发的目录管理系统) 是国际上大型企业所普遍采用的目录系统。
本项目在业界率先解决了Novell系统与Domino系统间用户密码修改不能立即生效的问题, 探索出了2个平台间用户密码同步的最优方案, 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在业界具有极高的典型示范作用和极大的推广价值。
国家电网公司推广的SG186工程中的目录系统使用的是Novell系统, 该目录系统现已成为世界上包含单位及用户最多的目录系统。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自主开发的办公邮件系统、国家电网公司统一推广的协同办公系统都采用了Domino平台。本项目以上述目录系统与Domino系统的用户密码同步为例, 通过对Domino系统用户密码管理、身份认证管理、用户身份注册、静态密码与动态密码相结合等技术的研究, 结合Domino非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开发了Domino系统用户注册数据库、Domino系统用户登录数据库、Novell目录系统与Domino系统的接口数据库, 并对Domino系统用户密码修改接口、Domino系统用户存储表单等设计进行了修改。有效解决了用户在国家电网公司一体化平台中修改密码不能立即登录Domino系统的问题, 同时还摆脱了传统Novell目录系统与Domino系统接口的束缚, 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办公效率。
1 项目背景
作为各业务系统的基础支持平台, 国家电网公司 (以下简称国网公司) 一体化平台中的目录系统保存了企业各业务系统所有用户的用户名、密码等信息, 实现国网公司门户系统与各业务系统间的单点登录。
国网公司一体化平台典型设计中有2种目录系统与业务系统的用户密码同步方案。第1种方案是:用户在目录系统中修改密码时, 同步修改其他各业务系统中该用户的密码;第2种方案是:各业务系统中的用户密码为静态密码, 不随目录中用户密码的更改而变动。
为防止门户系统出现故障而用户又忘记之前业务系统的密码, 导致用户无法单独登录业务系统,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选择了第1种用户密码同步方案。但Novell目录系统在与Domino数据库系统进行用户密码同步时, 出现了目录系统修改用户密码后需要等待10 min用户才可以登录Domino系统的问题。
根据国网公司安全规定, 企业员工90天内必须更改一次登录密码, 而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用户日常办公中最常使用的办公邮件系统和协同办公系统都是基于Domino系统进行开发的。所以, Novell目录系统与Domino系统间用户密码修改不能立即生效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的办公效率。
为提高公司员工的办公效率, 探索Domino数据库系统用户密码即时生效的解决方法, 实现用户在目录系统中修改密码后可立即登录Domino系统,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信息通信中心进行了该课题的研究。
2 技术路线
2.1 总体思路
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解决用户在目录系统中修改密码, 需要等待Domino系统密码生效后才能登录Domino系统的问题, 所以关键是要实现Domino系统中用户修改密码后, 新密码立即生效的问题。
Domino系统的用户身份认证方法封装在系统平台底层中, 无法进行修改。虽然IBM公司提供了Domino系统用户信息刷新的命令, 但该命令必须在Domino系统的控制台手动输入, 不能使用程序后台输入, 并且如果连续进行刷新操作, 刷新的成功率不会高于30%。
Novell目录系统提供的与Domino数据库系统的成型接口也无法解决该问题, 且该接口存在同步数据格式、内容比较固定, 不宜修改等问题。
在经过充分研究、论证后,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信息通信中心的开发人员认为, 在不改变Domino系统身份认证方法的情况下, 增加一道新的身份认证功能, 通过双层认证、动静态密码结合的方式, 能够最好地解决该问题。
要增加该身份认证功能, 就必须对Domino系统的用户信息存储、用户登录、用户注册、用户密码修改、与目录系统的密码同步接口等程序进行相应改造。
2.2 技术方案
1) Domino系统用户信息。改造后的Domino系统用户信息中使用HTTPPASSWORD (域名, 该域为Domino系统保留域, 专供系统登录验证使用) 、OAPASS-WORD (自定义域名) 、MLPASS-WORD (自定义域名) 3个域存放用户密码信息。
HTTPPASSWORD域中存放通过Domino系统自带的哈希算法加密后的用户静态密码。OA-PASSWORD域中存放通过自定义算法加密后的用户静态密码。
静态密码为16位数字、字母的组合 (静态密码为目录系统创建用户时随机生成) 。静态密码不随用户修改目录系统密码而改动, 用户不知道个人的静态密码。
MLPASSWORD域中存放通过自定义算法加密后的用户动态密码。
动态密码是目录系统中保存的用户密码。该密码随用户修改密码而更改, 即用户登录国网门户系统时使用的密码。
2) Domino系统用户身份认证。改造后的Domino系统在原有的用户身份认证前, 增加了一层认证。该认证的功能如下:根据输入的用户名获得该用户的动态密码和静态密码。将用户输入的密码与获得的动态密码进行比对。如果一致, 使用获得的静态密码替换用户输入的密码。然后, 将用户名和密码提交Domino系统进行用户身份认证。
改造后的效果为:当用户通过Domino系统的登录界面登录时, 新增的这一层认证会将用户输入的密码更换为静态密码, 然后提交Domino系统认证。当用户通过门户系统登录Domino系统时, 目录系统使用用户全名及静态密码填表方式登录Domino系统, 新增加的这一层认证不会修改用户的密码, 直接提交Domino系统认证。所以, 用户可以通过目录系统单点登录Domino系统, 也可以单独登录Domino系统。
具体实现方法:在Domino系统的登录数据库domcfg.nsf (Domino Web服务器配置, Domino自带数据库) 的系统登录表单 ($$LoginUserForm, Domino自带表单) 的页面提交前执行事件 (onSubmit事件, 网页提交事件) 中增加用户登录验证程序。
判断登录页面中用户及密码是否空, 如果不为空, 使用代理判断输入的密码是否与动态密码一致并获得用户的静态密码 (因为需要跨数据库到通信录names.nsf数据库中判断用户输入的密码是与保存的动态密码一致, 并获得用户的静态密码, 所以使用Domino代理) 。如果返回值不为错误标识, 使用返回的静态密码替换页面中的密码。
程序脚本如图1所示。
“UserGetPass”代理主要功能如下:根据输入的用户名到通信录names.nsf数据库中查找用户文档。如果不能找到, 则返回错误标识;如果找到, 将用户文档中的动态密码反加密, 与输入的密码进行比较。如果相同, 返回静态密码;如果不同, 返回错误标识。
主要程序脚本如图2所示。
3) Domino系统与目录系统的接口数据库。
Novell目录系统提供的与Domino数据库系统的成型接口为直接修改Domino系统的通信录names.nsf。该接口存在同步数据格式、内容比较固定, 实现功能较少且不宜修改等问题。而且该接口无法在注册Domino系统用户及修改Domino系统用户密码时实现动态密码与静态密码的结合。所以, 山东电力信息通信中心开发了Domino系统的用户管理接口数据库 (mlnames.nsf, 自建数据库) 。Novell目录系统仅需要将用户信息变更的请求写入该接口数据库, 在Domino系统中的所有增、删、改等操作都由接口数据库完成。
注:SDPassc () 方法为山东电力自编写的密码加密算法。
该用户管理接口接收的操作分8个类型, 分别为: (1) 人员注册。人员注册时使用门户登录名 (目录CN值) 作为SHORTNAME (域名, 该域为Domino系统保留域) 及邮箱数据库名称。新用户就已存在动态密码和静态密码。 (2) 人员信息修改。该操作为修改人员信息中除密码外的所有信息。 (3) 修改密码。用户通过目录系统修改密码时仅修改用户的动态密码, 而不修改Domino系统真实密码域中保存的静态密码。 (4) 移动部门。该操作实现用户的部门变更。在移动时保留用户的邮件。 (5) 邮箱转交。该操作实现用户名变更, 同时保留用户之前的邮件。 (如果不保留邮件采取人员删除加人员注册的方法) 。 (6) 人员删除。删除用户信息及用户邮箱。 (7) 人员停用。保留人员信息, 去除用户动态密码、静态密码及排序值, 实现隐藏和停用账号。 (8) 人员启用。恢复停用的账号。需要为人员重新输入动态密码、静态密码及排序值。
该用户管理接口数据库也同时摆脱了传统Domino系统自带注册机制的束缚, 实现了在用户注册时就对自建域信息进行写入的功能。
另外, 山东电力信息通信中心将Domino系统的用户管理接口数据库创建在一台单独的Domino系统上, 这样既可以避免批量进行用户信息修改时影响生产环境Domino系统的性能, 又可以实现一个接口对应多个Domino数据库系统。
3 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本项目的研究成果, 有效解决了用户在国网一体化平台中修改密码后需要等待10 min才可以登录Domino系统的问题, 同时解决了Domino系统修改用户密码后不能立即生效的问题, 从而有效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办公效率。
本项目中自主开发的Domino系统用户管理数据库, 摆脱了传统Domino系统自带注册机制的束缚, 从而使用户信息的定义更加灵活, 管理更加方便。开发的Novell目录系统与Domino数据库系统的接口, 使用户信息同步方式更加灵活, 满足动态密码、静态密码及各种自定义信息同步的需求。
本项目中开发的Domino系统用户身份管理、系统登录接口等数据库, 以及Domino数据库系统用户密码立即生效的身份认证方法, 可以应用在其他基于Domino系统平台开发的信息系统中, 有效提高了信息系统的性能。
4 结语
为提高公司员工的办公效率, 探索Domino数据库系统用户密码即时生效的解决方案, 实现用户在目录系统中修改密码后可以立即登录Domino系统,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信息通信中心进行了该方面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信息通信中心发现, Novell目录系统与Domino数据库系统之间的接口开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国网一体化平台的Novell目录系统使用UTF8 (UNICODE的一种变长字符编码又称万国码) 字符集, 而Domino系统都禁用UTF8字符集。所以, Novell目录系统与Domino数据库系统之间在传递加密后的特殊符号时会出现乱码的情况。因此, 建议在创建Domino系统用户静态密码时仅使用数字和字母的组合。
2) 为保证Novell目录系统单点登录Domino数据库系统的成功率, 建议Novell目录系统中存放Domino系统用户的全名 (Fullname中第一个值) 。在Novell目录系统单点登录Domino系统时使用用户全名填表登录。
目录系统 第2篇
本操作需要用户对DedeCMS系统有较高的了解,如果您感觉自己不太掌握,可以考虑选择官方安全相关服务。点击查看
1.将data目录转移到非Web目录
我们这里举例“D:dedecmsv57”为我们系统的根目录,我们需要将目录下的data文件夹(如图1)迁移要上一级目录(非Web目录),简单的办法直接剪切或者拷贝即可,
我们移动上一级目录中,注意观察文件路径。
2.修改DEDEDATA目录的配置常量
找到系统目录下/include/common.inc.php文件,修改DEDEDATA常量为你的系统目录。
3.配置tplcache缓存文件目录
进入系统后台,在配置中修改tplcache目录为你想对目录。
好了,这样我们就将data目录顺利迁移出去了。企业门户与目录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第3篇
企业门户是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一体化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门户做为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展现层,与平台中其他专题有着密切的关联关系。同时,在国家电网公司全网建设的统一目录、身份管理、认证系统,作为企业级一体化信息平台的组成部分,对八大业务应用及其他业务应用提供用户认证、账号供应、单点登录等基础支撑服务。企业门户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一体化信息平台是八大核心业务应用的关键支撑”。
1 企业门户定义
企业门户是业务应用集成展现和操作的支撑平台,为业务应用提供内容展现、发布、管理以及与用户交互的统一平台。
企业门户的建设不涉及业务应用接入内容的具体需求,而是为可接入的业务应用提供一个强大的框架平台,并负责对接入方提出如何接入门户的开发或改造要求,形成接入的规范,对接入业务提供统一的展现环境和展现风格的参考标准。
2 企业门户建设目标
2.1 管理目标
通过企业门户三级级联实现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到网省公司的门户及各业务应用的级联访问,实时查看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交互率。通过目录服务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规范用户管理流程,实现用户唯一的账号源管理。
2.2 功能目标
提高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通过企业门户信息及关键指标信息的定制及门户展现内容订阅功能,实现用户个性化的信息展现,为公司各级单位,不同岗位用户提供符合各自需求的信息。实现业务应用单点登录,基于目录服务的统一身份、认证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且唯一的认证通道,用户只需登录企业门户便可实现带身份访问具有权限的业务应用及网省公司应用。
统一待办库实现待办工作集中展现、处理,遵循典型设计的待办事宜接入,为用户提供统一的工作推送,改变用户登录不同系统处理待办工作现状,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协同工作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提供即时通信、个人日历、搜索等服务,提升公司员工协同工作的能力。即时通信为员工提供即时消息及文件传送服务。搜索服务实现公司内部网站信息及业务应用信息的统一搜索。
2.3 数据目标
整合内外网站、各级单位网站数据,通过门户对网站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维护。目录服务实现用户数据的统一管理,统一用户属性,实现用户编码在各级单位的统一。
2.4 技术目标
提供统一兼容的待办接口,企业门户的主要功能即是完成不同业务应用的信息集成,其中待办工作是集成内容的重要部分。由于业务应用采用不同技术,由不同厂商开发完成,因此,企业门户提供的待办工作接口一定要满足不同应用的技术需求。
提供统一标准的用户接口,基于目录服务的统一用户管理,对已经部署投运的业务应用采用用户映射的方式,实现用户的统一管理,对未来系统通过身份同步实现统一的管理,因此需要制定统一的同步策略及标准,以适应不同系统的要求。基于虚拟门户技术,实现网省公司下级单位门户的建立。下级单位虚拟门户基于一套集中共享的软硬件环境,为用户提供统一且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实现用户分级的授权管理。
3 企业门户体系架构
3.1 架构设计原则、方法
1)先进性:企业门户的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需要考虑业务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必须在架构设计、选用技术和参考标准等方面体现技术的先进性。
2)整体性:企业门户作为一体化信息平台与用户交互的界面,是一体化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考虑与平台中其他专题的高度集成,通过企业门户能够使各专题作为一个整体为用户提供服务。
3)平台性:企业门户是企业信息统一的展现、发布和管理的基础性平台,并作为个人工作平台为用户提供业务信息获取和处理的统一入口。
4)统一性和个性化:企业门户是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应在全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内具有统一的建设规范,遵循统一的界面风格和VI设计原则。为更加充分发挥企业门户渠道、桥梁的作用,在统一的规范下允许针对不同的信息访问者类型提供不同的信息展现内容和展现风格。
5)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企业门户自身应采用开放的技术标准,便于逐步完善内部应用的建设。同时,与其他系统的连接也应该采用开放的标准或协议,以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6)一体化、企业级:利用虚拟门户、多级企业门户的部署方式实现企业门户的纵向集成,保证信息的充分融合和畅通,构建一体化企业级企业门户。
3.2 总体架构
企业门户总体架构从“内部”和“外部”2部分来描述。
1)“内部”企业门户的功能及应用:企业门户总体上分为企业门户框架平台和企业门户应用。企业门户内部架构指企业门户内部需要建设的功能及应用,包括框架平台基础功能、基本应用和专业应用。
2)“外部”与外部接入专题的关系:需要接入企业门户进行业务处理和展现的其他相关专题(包括一体化平台中其他专题及业务应用等)的接入。
企业门户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3.3 应用架构
企业门户应用架构是以门户的最终用户视角出发,自顶向下地分析展示在用户面前的应用模块,并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剖析实现相关应用模块的具体功能组件。
企业门户的应用架构如图2所示。
1)客户层:即国家电网公司各级门户面向的对象,主要包含总部用户、网省用户、地市用户、其他用户(合作伙伴、供应商、临时用户等)。
2)应用层:即从用户的角度考虑,各级用户为客户提供的实际应用。
国家电网公司门户的应用层可以概括为以下4种应用:(1)信息聚集的获取窗口:国家电网公司各级领导与员工通过信息门户这个单一的窗口,能够得到所需要的、来自于各个源头的(网站系统、各业务系统、OA系统、邮件系统等)各级信息(总部、网、省、地市)和各类信息(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综合管理);(2)协同工作的支持环境:国家电网公司各级领导与员工能够通过信息门户这个工作环境,通过应用集成、门户级联的技术,实现跨业务和跨级别(总部、网、省、地市)的工作协同;(3)集成工作的支持桌面:国家电网公司各级领导与员工能够在门户平台上获得必需的、完整的工作组件(如国家电网公司各大应用系统的操作接口、统一待办信息入口、即时通信的交互工具、个人日历、公告板等)的支持;(4)多渠道的信息交互平台:国家电网公司各级领导与员工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与门户交互,从而进一步实现与后台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与直接操作。
3)功能层:为满足国家电网公司门户的应用需求而需要在底层实现的功能支持组件,如统一认证、目录服务、身份管理、待办事宜、业务接入等。
4)服务层:为满足国家电网公司门户与各业务应用实现业务流程集成、数据集成提供服务支撑。
3.4 数据架构
企业门户本身是一个信息的聚集体,所以门户数据源呈现出多样化。
具体而言,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1)门户自带数据源,包括门户自带的数据库和自带的内容管理系统等;(2)其他文档系统,包括文档管理系统、E-mail系统、OA系统等;(3)其他数据存储系统,包括总部和网省的数据中心、其他应用系统数据库等;(4)其他信息源,包括其他网站、除自身之外的国家电网公司其他级别的门户、以及由国网服务总线提供的Web服务等。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门户数据架构设计如图3所示。
3.5 集成架构
企业门户系统作为信息汇集展现中心,涉及到对企业内部各业务应用系统、各种信息数据的集成。企业门户集成架构设计如图4所示。
4 系统功能设计
4.1 企业门户框架平台
业务应用存储的数据及处理的业务流程是企业门户提供信息展现和处理的基础,企业门户中处理和展现的核心内容是业务应用的业务接入内容,所以企业门户必须为业务应用的接入提供“强壮”的支撑平台。
企业门户是企业信息集成和展现的平台。评价企业门户的重要的标准之一,是展现业务应用信息的丰富程度。企业门户框架平台主要包含以下基础功能。
1)单点登录:用户只需要登录到企业门户,就能在企业门户和通过企业门户集成的各业务应用之间带身份漫游,无需再次登录和重复认证身份。
2)个性化定制:个性化的定制主要有2种技术实现方案。一是根据角色设置访问基础门户资源(包括桌面、书籍、页面和portlet)的权限来实现个性化;二是利用门户工具提供的个性化引擎实现个性化。这2种个性化的方法都需要使用用户配置文件属性。首先必须定义需要捕获哪些属性。然后必须为每个用户定义属性值。组(group)的使用简化了用户配置文件信息的维护。
通过将值分配给配置文件的属性(已分配给组),该组中的所有用户都将在他们的个人配置文件中继承这些值。通过更改组的配置文件值,可以更方便地为许多用户维护配置文件值。
3)多渠道接入:主要指支持业务人员、维护人员的Intranet访问、支持持卡人、机构用户Internet访问、领导通过手机访问业务运营指标。
4)Portlet框架:对Portlet的生成、修改、删除、共享及对Portlet属性的管理。
5)虚拟门户:在一个实体企业门户上部署的、能够使企业内分散的用户团体创建自己的子企业门户站点以满足自身需求的、具有如下特征的非实体建设的企业门户。特征包括:针对各自的用户群体,有自己的访问地址和域名,有自己特定的一组页面及页面层次结构、独立的授权机制,有自己的可匿名访问的页面、登录和注册页及代表自己风格的外观模板,可由各自的管理员独立管理。
6)企业门户的管理:主要包括企业权威源管理、分级管理、审计服务、工作流管理。企业权威源管理提供用户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及对当前登录用户维护自身在系统中的身份信息,以及查看自身的单点登录情况、系统权限等;分级管理是对系统分级管理控制,并将管理系统的权限下放到电厂管理员进行分级管理;审计服务是为用户提供运行监控的功能,包括用户访问日志监控、用户业务操作日志监控、用户访问统计(日访问统计、月访问统计)等;工作流管理提供了对账号的流程管理,统一用户管理中需要对原有的工作流进行完善,以便可以满足流程可灵活配置需求。
4.2 企业门户应用
4.2.1 基本应用
基本应用包括内容管理和搜索2个最基本的应用。简单的内容管理与搜索系统可直接由企业门户建设方自行开发,复杂的内容管理与搜索系统需要由专门的厂家提供专用软件与企业门户集成,甚至可以作为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在企业门户设计方案中,内容管理特指针对Web内容的管理。
1)Web内容管理:Web内容管理特指企业门户作为一个信息发布的后台信息内容管理,用于控制前台的信息展示,以及对于企业门户整体内容的后台管理,包括多来源的内容在统一框架内集成创建、审批和发布。
2)搜索:搜索是企业门户为用户提供统一界面,对内实现企业内部不同格式数据的搜索,对外实现外部网站内容的搜索,并进行可限定检索范围、检索性能、可按级别分配权限的搜索服务。
4.2.2 专业应用
企业门户框架由框架平台基础功能和基本应用构成,电力企业的企业门户还需要处理和展现电力企业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所以需要基于业务应用的接入内容构建专业应用。专业应用主要包括待办事宜、业务接入、商业智能(BI)集成。
1)待办事宜:企业门户的待办事宜是用户处理所有个人事宜的统一入口,是基于应用集成从后台各业务应用中抽取的待办事项的浏览、审阅与签转。严格来说,企业门户的待办事宜是对应用集成接入的规范要求。企业门户提供与多个业务应用交互的统一的待办事宜平台,所以待办事宜是一个针对各业务应用通用的、特殊的企业门户应用。各网省公司在建设和完善应用集成(特别是流程集成平台)之前,必须考虑通过与各业务应用直接交互获取待办事宜的解决方案。本文涉及的待办事宜,即是针对企业门户直接通过与各业务应用信息交互获取并处理待办事项的解决方案。
2)业务接入:企业门户的业务接入应用是指对业务应用的业务处理的接入规范和要求,是企业门户内容建设的主体部分。
3)BI展现集成:企业门户的关键指标展现是对数据仓库与辅助分析专题中BI工具展现接入的规范要求。数据仓库与辅助分析专题中,已经建立了关键指标体系,并采用专业工具开发了业务数据的多种形式的展现。
4.3 统一授权中心
经过SG186工程的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已基本实现对企业门户与业务应用的用户账号、登录权限的集中管理,但应用的内部权限并没有集中管理,而是必须在应用中进行二次授权操作。同时,业务应用的权限管理机制也没有规范,虽然大部分应用都采用基于角色的授权方式,但同一用户在不同应用中角色的定义都不相同,权限分配与回收管理的流程也存在差异,无法对用户在不同业务应用中的权限进行集中监控和审计。
在智能电网和SG-ERP建设阶段,可以进一步提升一体化平台目录服务的建设价值。在SG186目录服务的基础上,可以对企业范围内各种受控资源的访问权限进行统一建模,在目录中建立统一的企业标准角色库,将各种受控资源的内部权限角色映射到企业标准角色库中,建立企业的授权中心。
4.4 CA认证
CA认证(Certificate Authori-ty)也称为电子商务认证中心,是负责发放和管理数字证书的权威机构,并作为电子商务交易中受信任的第三方,承担公钥体系中公钥的合法性检验的责任。CA中心为每个使用公开密钥的用户发放一个数字证书,数字证书的作用是证明证书中列出的用户合法拥有证书中列出的公开密钥。CA机构的数字签名使得攻击者不能伪造和篡改证书。
在SET交易中,CA不仅对持卡人、商户发放证书,还要对获款的银行、网关发放证书。为保证用户之间在网上传递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不仅需要对用户的身份真实性进行验证,也需要有一个具有权威性、公正性、唯一性的机构,负责向电子商务的各个主体颁发并管理符合国内、国际安全电子交易协议标准的电子商务安全证,并负责管理所有参与网上交易的个体所需的数字证书,因此CA认证是安全电子交易的核心环节。
4.5 两级级联
基于一体化平台目录服务的身份同步机制,建立标准规范的目录组织机构、用户对象模型,制定全网统一的目录组织机构、用户唯一标识扩展属性,建立总部规范的全网同步交换目录结构模型,统一设计开发可配置的同步驱动模板。
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建立各网省公司目录组织机构、用户对象统一的唯一标识属性,对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目录中全公司组织机构、用户对象命名进行规范,完成各网省公司目录向总部目录的用户数据反向同步,实现目录用户数据的全公司系统内上下双向同步。完成各网省公司目录向总部目录的组织机构数据同步,实现总部目录的全公司系统内组织机构管理视图。优化国家电网公司总部与各网省公司目录同步的系统架构,确保目录同步的性能及稳定,为今后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全网大集中部署业务应用的账号供应、身份同步、目录分级管理奠定基础。
5 结语
国家电网公司通过企业门户和目录服务系统的实施,完成了全公司各级单位业务应用的统一认证,实现了待办工作的统一提醒,对数据中心关键指标进行了统一的集成展现,目前,企业门户已经成为各级单位统一的协同工作平台。通过目录服务实现用户的统一管理,优化用户管理流程,提高用户认证安全性。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所设计并实施的“二级部署,三层应用”的企业门户及目录服务系统,为国家电网公司各级员工提供了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及安全的认证中心。国家电网公司将继续开展深化应用工作,完善门户功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并加快实施目录反向级联的支撑功能,为国家电网公司一级部署业务应用提供账号供应与认证支撑。
先进交通运输系统-大纲目录 第4篇
第3章 先进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
3.1 概述
3.2 先进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信息技术
3.2.1 采集技术
3.2.2 传输技术
3.2.3 处理技术
3.3 先进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车联网技术
3.3.1 车联网概念
3.3.2 车联网发展背景
3.3.3 车联网的三层体系结构
3.3.4 车联网的新技术及作用
3.3.4.1 车辆状态的信息感知功能
3.3.4.2 泛在通信功能
3.3.4.3 汽车网络车牌功能
3.4 先进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主动安全技术
3.4.1 主动安全概念
3.4.2 主动安全发展趋势
3.4.3 主动安全技术
3.4.3.1 驾驶员视认特性
3.4.3.2 车辆底盘电子综合控制装置
3.4.3.3 信息传递技术
3.4.3.4 最新主动安全技术介绍
3.5 基于先进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甩挂运输技术
3.5.1 甩挂运输概念
3.5.2 甩挂运输的发展背景
3.5.3 甩挂运输实现关键技术
3.5.3.1 甩挂作业量预测技术
3.5.3.2 场站选址方法
3.5.3.3 牵引车与挂车协调配置方法
3.5.3.4 线路计划及运输组织方案
3.5.3.5 甩挂运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3.5.4 镇江兴港国际物流公司甩挂运输运营示范
3.5.4.1 示范运营背景
3.5.4.2 示范运营目标
3.5.4.3 实施方案
3.5.4.4 投资估算
3.5.4.5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Chapter 3 advanced road transport system
3.1 Overview
3.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advanced road transport system
3.2.1 Acquisition Technology
3.2.2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3.2.3 Treatment Technology
3.3 Car networking technology for advanced road transport system
3.3.1 networking concept car
3.3.2 Background vehicle networking development
3.3.3 The three layer system structure of the car networking
3.3.4 The role of new technology and networked car
3.3.4.1 Information-aware state of the vehicle
3.3.4.2 Ubiquitous communication
3.3.4.3 Automotive network license plate features
3.4 Active safety technology for Advanced road transport system
3.4.1 Active Safety concept
3.4.2 Active safety trends
3.4.3 Active Safety Technology
3.4.3.1 driver visibility characteristics
3.4.3.2 Vehicle Chassis electronic integrated control device
3.4.3.3 information transfer technology
3.4.3.4 introduces the latest active safety technologies
3.5 Jilt hang transport technology based on advanced road transport system
3.5.1 Jilt hang transport technology concept
3.5.2 Development background Jilt hang transport
3.5.3 Jilt hang transport key technologies
3.5.3.1 rejection linked to the amount of work prediction
3.5.3.2 station siting methods
3.5.3.3 tractor and trailer configuration coordination
3.5.3.4 route planning and transport organization scheme
3.5.3.5 Jilt hang transport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3.5.4 Operators demonstration for Zhenjiang XingGong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ompany Jilt hang transport
3.5.4.1 Demonstration background
3.5.4.2 Demonstration goal
3.5.4.3 embodiments
3.5.4.4 Investment Estimation
快速整理资料目录 第5篇
自动生成文章目录
无论是Microsoft Word还是WPS文字,都提供了文章目录自动生成功能,利用该功能,我们可以在瞬间完成目录的生成操作,并且可以通过Crtl与点击鼠标左键直接跳转至该目录指向的章节。由于Microsoft Word和WPS的操作类似,下面以Word 2010为例,讲述操作方法。
假设文章中的标题格式为:
第一节……大标题(一级)
1.1……小标题(二级)
1.1.1……小标题下的小标题(三级)
……
第N节……大标题(一级)
n.1……小标题(二级)
n.1.1……小标题下的小标题(三级)
指定各级标题,如果你在编辑文档各级标题时,并没有按照样式来设置这些标题,而是使用了普通的正文方式,那么,在使用Word自动生成标题前,就得要为其指定各级标题。按下Ctrl键不放同时配合鼠标左键,选中文章中的所有一级标题,在Word主界面中,切换到“开始”标签,在“样式”工具栏中,点击“标题1”,文章中的所有一级标题即被设置成标题样式。用同样的方法,设置二级标题与三级标题。
自动生成目录,定位光标到文章第一页的首行第一个字符左侧(目录应在文章的前面),在Word主界面中切换到“引用”标签。在“目录”工具栏中,单击“目录”下方的下拉箭头,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插入目录”命令,打开“目录”对话框。切换到“目录”标签,单击“确定”按钮(如图1),文档目录即可自动生成。
资料目录快速生成
假设我们平时将所有资料都保存在“F:文档”目录中,而该目录中同时又包含若干文件夹、子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下,可能包含若干个文件(如音频、视频文件、可执行程序、文档、图片等等所有类型)。想将其中所有的文件以树形目录的形式清晰地罗列,方便提供给好友查看,或将生成的资料目录打印出来保存以便日后查找,似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那么,怎样在几秒钟的时间内获得详尽的树形目录呢?其实很简单。
打开记事本,在其中输入以下语句(如图2):
TREE /F >树形目录自动获取.txt
目录系统 第6篇
现有基于对象文件系统的客户端一般都是在Linux下实现, 对于Windows下的应用通过架设Samba服务器来实现, 不能够充分发挥对象存储的优势。开发Windows下的对象存储系统客户端能够使存储系统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目录管理模块主要处理与目录有关的请求, 如打开一个目录等。当系统调用ReadDirectoryChangesW、FindNextVolumeMountPoint等函数时, 该模块被调用。该模块通过调用基于客户端的元数据管理模块, 读取对应的元数据信息, 用于本地的目录显示等。
本文在HIFS驱动程序的结构和HIFS的总体框架的基础上, 结合目录管理处理流程, 进行目录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1 目录管理处理流程
目录管理模块的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当文件系统驱动有目录显示的请求时, 它将生成对应的IRP, 由驱动程序入口函数调用对应的目录管理模块。目录管理模块收到对应的IRP时, 先进行目录请求类型的分析, 接着从IRP提取相应目录名和缓冲区首地址。目录名用于对应元数据的查找, 缓冲区用于进行目录下文件/目录的信息存放, 用来显示对应的文件/目录。根据提取的目录名, 调用元数据管理模块, 找到对应目录下的元数据信息。如果是对应目录的第一次IRP请求时, 找不到对应的元数据时说明不存在该目录, 返回STATUS_NO_SUCH_FILE。若不为对应目录的第一次IRP请求时, 说明在以前已有相应的IRP处理, 该目录下没有更多的元数据, 返回STATUS_NO_MORE_FILES。如果是对应目录第一次元数据IRP请求, 文件系统会要求返回此目录下的第一个元数据并存放到对应的缓存, 此后返回STATUS_SUCCESS。当缓冲区满或者对应的目录下的文件/目录的属性都已被存放在IRP缓存中时, 返回STATUS_SUCCESS。
从目录管理的处理流程可以看出, 对于某目录显示, 如果成功的话, 至少需要3次IRP操作。收到第一个IRP后, 把对应目录下的第一个文件/数据的属性填充到IRP的缓存中, 并返回STATUS_SUCCESS;收到对二个IRP时, 把对应目录下的除第一个外其它的文件/数据的属性填充到IRP的缓存中, 并返回STATUS_SUCCESS;收到第三个IRP时, 直接返回STA-TUS_NO_MORE_FILES。
2 目录管理相关的IRP类型
对应于目录管理的IRP目录请求类型主要有:FILE_DI-RECTORY_INFORMATION、FILE_FULL_DIR_INFORMATION、FILE_ID_FULL_DIR_INFORMATION、FILE_BOTH_DIR_INA F-ORMTION、FILE_NAMES_INFORMA-TION4种类型。
FILE_DIRECTORY_INFORMATION类型请求用于显示最一般的目录请求, 显示对应目录下的文件等的文件名等属性。相应的缓存填充:NextEntryOffset、Filelndex、CreationTime、LastAccessTime、LastWriteTime、ChangeTime、AllocationSize、File Att ributes、FileNameLength、FileName。NextEntryOffset表示下一个文件的FILE_DIRECTORY_INFORMATION信息在缓存中存放的位置对于当前FILE_DIRECTORY_INFORMATION信息存放位置的偏移;Filelndex表示本文件对应的元数据在目录中的索引;CreationTime、LastAccessTime、LastWriteTime、ChangeTime分别表示对应的文件/目录被创建的时间, 最后被访问时间, 最后被写的时间和被修改的时间;AllocationSize表示文件对应的分配存储空间大小;FileAttributes用来标识对应的元数据是文件还是目录, 是否为只读等;FileNameLength表示文件名的长度;FileName为文件名, 采用宽字符串。
FILE_FULL_DIR_INFORMATION类型请求与FILE_DI-RECTORY_INFORMATION相类似, 但它在前者的基础上它包含了附加属性的长度EaSize, 对于大部分的三方通讯的文件系统, 值设为0。FILE_BOTH_DIR_INFORMATION请求类型是FILE_FULL_DIR_INFORMATION的一个超集。该类型请求能够显示短名字格式的文件, 如采用8.3格式的文件名的文件。FILE_NAMES_INFORMA TION类型要求使用最小的信息。只包含下一个文件的FILE_NAMES_INFORMA TION信息的偏移, 文件对应的元数据在目录中的索引、文件名、文件名长度。
3 目录管理的实现
根据目录管理的处理流程和目录管理模块IRP请求的类型进行目录管理的设计与实现。下面主要介绍目录管理功能模块和目录管理模块下的主要函数Directory_Control的算法流程。
(1) 功能介绍。处理一个Directory_Control类的IRP, 填充IRP相对应的BUFFER以所要求的目录文件信息。
(2) 输入参数。Device_Object, Irp分别表示对应的驱动程序和输入的IRP指针。
(3) 输出参数。返回值:NTSTATUS, STATUS_NO_MORE_FILES表示目录下没有更多的ENTRY;STATUS_NO_SUCH_FI LE表示没有此文件/目录;STATUS_SUCCESS返回成功。
(4) 上层接口函数:DriverEntry。
(5) 下层接口函数, 算法流程:
4 结束语
目录管理是操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根据目录管理的处理流程和目录管理模块IRP请求的类型, 就Windows下基于对象存储系统的HIFS目录管理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F.SCHMIDT.SCSI总线和IDE接口:协议、应用和编程 (第2版) [M].精英科技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1.
[2]张江陵, 冯丹.海量信息存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的目录服务设计 第7篇
1 目录服务需求分析
目录服务功能必须能够完成系统中所有硬件服务器、软件服务安装和配置的信息保存,并提供接口实现信息的查询和修改;实现客户端的配置,可以进行对权限的设置和保存,提供查询和管理接口,视频文件的目录管理服务及信息维护接口。目录服务功能实现了终端在线 / 下线状态的维护。在客户端登录时,提供终端信息,根据终端的云台类型,产生云台控制命令,备份终端的配置信息[2]。在管理平台登录时,目录服务提供备份的终端配置信息,同时接收管理平台的控制命令, 直接操作数据库。
目录服务器的模块程序设定为自启动方式,服务器启动后打开特定端口号监听级连服务器的注册,目录服务器接收级连服务器发送过来的验证信息,根据权限配置文件和其它基础数据,对级连服务注册进行验证,将验证结果根据协议文件中的定义返回给级连服务器。如果同一级连服务器的验证多次不通过并且发送的数据为垃圾数据则将此级连服务器加入黑名单,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在接收此服务器的接入。
目录服务器接收由级连服务器成功注册后发送过来的被控端注册信息。按协议格式解析后,对被控端的注册信息进行验证。保存被控端信息,如果没有通过则关闭连接,无论成功与否根据协议规定按返回指定信息给级连服务器。
当主控端进行请求连接时先将被控端的用户名、密码发送到目录服务器进行验证,如果验证没有通过则关系连接[3]。根据主控端发送到目录服务器的要查询的被控端的计算机名称。查找被控端所在级连服务器, 如果查找成功与否按协议文件指定的格式返回信息给级连服务器。
根据协议文件规定的格式,级连服务器定时向目录服务器发送心跳信息维护级连服务器与目录服务器的连接。目录服务器忽略此信息[4]。目录服务器每收到一次数据(心跳信息除外)例:级连服务器的注册,对级连服务器注册的验证结果,都要写入日志文件,日志文件为一天一个文件。目录内容淘汰采用两种方法,即动态内容按约定超时周期淘汰,静态内容长期保留。
目录服务器采用UDP通讯方式向外部提供服务; 目录服务之间互相访问,提供目录冗余,以免形成回路。服务服务器采用网卡“MAC地址”编码;客户端计算机采用“MAC地址:端口号”唯一编码;运行在服务器上的服务程序,采用“MAC地址.服务编码.端口号”形式编码;访问用户采用字符串编码;企业组织的层级采用ASCII方式编码;摄像头采用内部物理地址编码; 所有逻辑节点、物理节点统一编码后存储到本地配置数据库文件中。
2 目录服务实现设计
目录服务器位于系统的顶层,负责注册、认证、路由功能,如图1所示。目录服务器负责响应级联服务器的请求,包括级联服务器的注册,认证,主控端认证,被控端的注册,认证和选择路由功能[5]。级联服务器位于主 / 被控端和目录服务器之间,主控端是发起控制的客户端,通过级联服务器通信,被控端是响应控制的客户端,通过级联服务器通信。
2.1 目录服务器的系统结构
目录服务器的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控制模块主要负责系统的初始化和其他模块的创建和管理。命令处理模块解析请求包,根据请求的结果生成请求返回协议包。监听级联服务器注册模块负责验证级联服务器注册。主控端验证模块负责验证主控端的合法性。被控端注册验证与路由模块负责验证被控端的注册和选 择路由功能。日志模块负责将运行的信息记录到日志文件中。数据库交互模块负责读取数据库提供的xml文件,解析出用户的信息供逻辑层使用,将数据写入xml文件。如图3所示,目录服务器主要的功能是监听级联服务器的注册,然后处理级联服务器的请求,在服务的过程中将记录写入日志中并生成html。
2.2 整体序列图设计
2.2.1 控制模块序列
合法的级联服务器列表文件、合法的被控端列表文件和合法的主空端列表文件是由数据库定期生成, 更新时间是DatabaseUpdate, 文件的结构和数量结合数据库讨论决定。
控制模块序列图,如图4所示。
读取配置信息,采用xml格式
2.2.2 用户数据更新序列
启动用户数据更新线程,定时更新用户数据,若更新成功,通知控制模块更新数据。控制模块通知服务对象数据更新,控制模块通知更新线程,更新完成,如图5所示。
2.2.3 目录服务接口设计
目录项目也通过逻辑数据总线发送或接收,但目录服务消息块的内容具有自己的特色。该接口包括订阅目录服务、发送目录消息、接收目录消息等功能。消息的要素应包括:目录信息、来源IP:Port、来源设备编码、目的IP:Port、目的设备编码、设备目录项、服务器目录项、视频摄像设备目录项等、目录项数据。
2.3 目录服务程序设计
目录服务程序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CUdp- Socket类 ,UDP收发数操 作的一个 基类。(2) CMarkupMSXML类,用于XML文件的解析和构成。在客户端和管理平台登录的过程中,成功验证完用户名密码后,目录服务会向客户端、管理平台发送终端的信息。这些信息用XML格式的文件来组织[6]。是由该类来构造的。(3)CRdUdpSocket类,是CUdpSocket的派生类。实现CUdpSocket类的虚函数OnDataRecvedFrom。在CRdUdpSocket类中,只需要将函数指针Handle- DataRecvedFrom指向具体的功能函数即可。通过接收UDP数据总线上的命令、信息完成相应的功能。向UDP总线发送数据。(4)CDatabase类,结合SQL语句完成对SQL SERVER EXPRESS 2005数据库的操作[7]。
目录服务程序的主要结构和函数中WinServices. cpp文件中的 _tmain( )是程序的开始。应用程序中实现三个函数,用于启动、停止、暂停应用程序,它们是:
extern void Catalog_StartAll( );--〉服务的启动函数
extern void Catalog_StopAll( );--〉服务的停止函数
extern void Catalog_RunFly( );--〉应用(在控制台中)立刻运行函数,类似于Catalog_StartAll( )
Catalog_StartAll( )启动服务程序,通过调用Sys- temRun( ) 连接DLL文件、连接数据库、启动UDP命令总线的数据侦听及处理(ReceiveFromBroadPort ( )函数)。调用SetTimer( ) 启动一个1秒钟的定时器,用户监测UDP的接入服务,TCP接入服务是否离线[8]。
ReceiveFromBroadPort( )函数,用于对UDP总线数据的处理。当程序启动后,所有数据库的操作都是在此函数中完成。根据UDP总线数据不同的命令字,作出相应的处理。
系统管理服务功能具体实现如下:
3 结语
目录系统 第8篇
读书治学,如何入门?清朝史学家王鸣盛在其名著《十七史商榷》中开宗明义地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然此事非苦学精究,质之良师,未易明也。”他又说:“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其意为:掌握了目录和目录学知识,就能心知肚明,避免迷航与徒劳,循目录途径去探求祖国的丰富文化遗产,有事半功倍之效。因此,目录学是读书治学的入门向导,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是科学研究的指南。
1 典册华章,交相辉映,治学精神,千古流芳
目录之学,在我国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汉成帝派陈农收集图书,建立皇家藏书机构,并指定刘向等人校勘整理。刘向继承和发展了前人校书和编制目录的经验,校定文字,按内容分类编目,编写了《别录》,刘向去世后,他的儿子刘歆继续这项工作,编成了《七略》。这两部目录内容基本相同,一详一略,分门别类地系统地反映了我国西周至西汉末年图书的状况。《七略》系将全部校定本分成六艺、诸子、诗赋、数术、兵书、方技六略,每略又分若干种,略有大序,种有小序,分别说明大小类目的意义,称之为辑略,冠于六略之首。《别录》和《七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为我国图书目录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是世界最早的目录学论著。
自此以后,历朝历代又相继出现多种撰著和著名的目录学家。
荀勖泰始十年领秘书监,与中书令张华等依刘向《别录》整理宫内藏书。他们用了大约6年时间,对10万余卷图书进行整理复校,以黄绢抄写,青白丝绸包裹,仿魏秘书郎郑默所编的宫廷藏书目录《中经》(又称《魏中经簿》),编成《中经新簿》(又称《晋中经簿》,已失传)。
荀勖在刘歆《七略》分类法基础上,将图书类分为甲、乙、丙、丁,已突破了《七略》的文献分类格局,勾画出四部分类法的雏形。后有李充将这四部分类法改名为:经、子、史、集,至唐人编撰《隋书经籍志》才正式确定“经、史、子、集”的名称和顺序。自此,四部分类法一直被后人延用一千多年,直至西学广泛传入中国后的19世纪才出现新的图书分类体系。
北宋时我国正式使用“目录学”这个名词。北宋王尧臣等编《崇文总目》,南宋晃公武撰《郡斋读韦志》,南宋尤袤撰《遂初堂书目》,南宋陈振孙撰《直斋书录解题》,是宋代四大书目。
宋代著名学者郑樵著的《通志校雠略》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理论著作。它在编制书目、图书著录分类和内容提要等方面提出了理论性的见解,为目录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郑樵在《校雠略》中总结了他编志书的经验,补前人之不足,详辨得失。他认为以前国家收集图书不得其法,提出即类以求、旁类以求、因地以求、因家以求、求之公、求之私、因人以求、因代以求的“求书八法”,目的是要使官府藏书尽可能完备,天下无亡书(失传之书)。他以为不论求书、校书还是修书,要想收到显著成效,提高质量,就应该选贤任能,并使校雠之官能“久其任”,即把它作为终生事业。
明朝杨士奇等人编有《文渊阁书目》,后来张宣又编了《内阁书目》,可供查考明朝的藏书情况。
清纪昀主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图书目录。
清代学者、目录学家章学诚的《校雠通义》,是继郑樵《通志·校雠略》之后又一部目录学重要理论著作。章学诚提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思想,和互著别裁的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代目录学家、藏书家姚振宗一生钻研目录学,所成专著,有惊人之量。单就《二十五史补编》所收关于史志目录的补作、校正、考证三类全部撰著统计,姚振宗一人撰者五种,约180多万言,而其他二十四人,合计撰著二十七种,约150多万言,一人的工作量超过了二十多人的工作总量。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
近代著名目录学家余嘉锡(1884—1955),他一生读书涉猎极广,终生勤学不辍,知识渊博。自称“史、子两部,宋以前书未见者少;元明以后,亦颇涉猎”。他治学的主要方面就是继承乾嘉文献考据学的传统,以目录学为治学角度,重视掌握目录以求博通群书。余嘉锡从16岁就开始目录学研究,17岁开始考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撰写出80万字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24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一书博大精深。余嘉锡用50余年的时间,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490种古籍进行考辨。这些古籍跨越经、史、子、集各个部类,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错误加以纠正,对其疏漏加以补充。考证人物的姓名字号、时代籍贯及生平事迹等,必参考正史、别传及墓志碑铭;对于历史事实,必弄清其来龙去脉,比较各家的异同,将其放在广阔的背景之下,条分缕析,多方考证;对于书籍,必明确其体例,广泛引用历代官修、私修书目及历代正史中的艺文志、经籍志,或明辨其主旨,或考查其版本源流,对清人的藏书志、古籍题跋集,更是信手拈来,为其所用。综观全书,取材广博,考证精确,方法多样,新见迭出,实事求是,绝无空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虽是专门针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而作,实则对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学、哲学、文献学及学术史的研究,均作出了巨大贡献。从1900年到1952年作者写成此书,用时53年,被誉为“一部从微观角度研究我国古籍的巨著”,实为毕生精力所萃。
《目录学发微》是余嘉锡在目录学领域的主要著作,也是他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授目录学课程的讲义。书中广泛利用中国历代学者在目录学方面的论著,对目录学的意义、功用和源流,对目录的体例和类似的沿革,都作了精辟论述。是近代目录学书籍中创作较早而又极有系统,极有创见的一本书。其中对目录书籍发展的源流、各书体制的得失利病都有详细精辟的论述。后人评价:因为有了这套讲义,才促生了中华教育的圣地;因为有了这套讲义,才规范了中华学子的心路;因为有了这套讲义,才强化了中华学术的骨骼;因为有了这套讲义,才延续了中华文化的血脉!
20世纪20~40年代又出现一批目录学专著,如郑鹤声的《中国史部目录学》等。
王重民是我国古文献学家、目录学家、版本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敦煌学家。1934年被派往国外,先后在法、英、德、意、美等国著名图书馆,刻意搜求流散于国外的珍贵文献。他一生从事文史方面许多学科的研究,著述颇丰,共有专著、论文160余部(篇)。其主要成就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研究和传授目录学。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和中文系主讲《普通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版本学》、《中国古典目录学》等课程。著有《普通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论丛》、《〈校雠通义〉通解》等。他多年研究中国目录学史的成果六部分收在《论丛》一书中。二是编著和主编大批目录索引。他编著的《中国善本书提要》、《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国学论文索引》初编等和他主编的《国学论文索引》续编、三编,以及《文学论文索引》初编、续编等,都是研究文史的主要参考工具书。三是搜集、研究和介绍流散于国外的中国珍贵文献。他把1934~1945年在国外搜集到的大量中国珍贵文献加以整理,并对敦煌文献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著有《敦煌古籍叙录》、《敦煌遗书论文集》等,编有《敦煌曲子词集》、《敦煌变文集》、《太平天国官书》等。在他所著的《图书与图书馆论丛》一书中,也收有国外访书记多篇。四是校辑整理文化遗产。经他收集、校勘、整理出版的有《徐光启集》、《孙渊如外集》、《越缦堂文集》等。对年轻一代来说,王重民先生不仅是涉猎多学科的一位学术奇才。而且还是治学做人的光辉榜样。
2 蜚声海内,驰誉域外,承前启后,开拓创新
现代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彭斐章,一直执教目录学课程,主持编写了《目录学概论》及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目录学资料汇编》、《目录学研究资料汇辑》,主编了广播电视大学、成人自修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教材《目录学》,还编写了面向广大图书馆工作者的《图书馆专业基本科目复习纲要》目录学部分等等。他曾先后赴前苏联、西德、美国、保加利亚等国访问、考察、讲学、交流学术,赢得了一致好评。他能及时吸取国外目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大胆借鉴国外目录学研究中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到目前为止,他已发表目录学研究论文50余篇;著、译、编目录学专著与教科书10余种。其中获奖者5种,他主编的《目录学概论》及参加编写的《中文工具书使用法》还获得了国家教委高校教材一等奖。
七十年代末他率先提出的要培养学生书目情报意识的设想已成为现实。他在《目录学》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书目情报服务现已形成系统理论并开始付诸书目情报工作实践。目录学的学科性质属于社会科学的提法也已基本成为目录学界的共识。
为了寻求文献目录学的突破,彭斐章教授指出:“如何科学地解决数字时代信息资源的生产、聚集、组织、传播、开发和利用等方式方法的问题,是21世纪我国目录学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可以说,目录学研究正进入数字时代。”
3 结语
目录系统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来源
本文28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和31个省的医保目录来源于全国各省政府办公厅、卫生厅、药品集中交易监管平台等相关官方机构及网站。按照药品通用名称统计, 28个省增补药物目录共有974个中成药品种;31个省医保目录共有2683个中成药品种, 其中甲类品种247个, 乙类品种2499个。基本医疗保障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部分。本文收集的医保目录包括了各省这3种保险所能报销的所有目录药品。各省2011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官方网站。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EXCEL和SPSS18.0对研究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对比各省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和医保目录中成药品种数量, 再以药品通用名为单位, 将各省的两类目录分别合并成两个全国性的药品目录, 研究各省两个目录的中成药药品数量、结构、品种差异。
2 研究结果
2.1 两类目录的中成药品种数量差异较大
全国28个省的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平均品种数为73种, 31个省医保目录平均品种数为1111种。这种数量差异主要由于:第一, 两个目录的适用范围不同, 基本药物目录适用于全体国民, 基层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使用, 公立医院也要求按比例配备使用;医保目录只适用于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和医保定点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的对象和范围较广, 医保目录使用的对象和范围相对较小。第二, 两个目录的制订依据不同, 基本药物目录主要考虑药品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以及多发疾病类型和基本用药水平;医保目录在考虑用药安全和疗效的同时, 重点要根据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来考虑药品的价格和品种等。第三, 两个目录的作用和使命不同, 各省基本药物增补目录主要用于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通过调整医生用药来引导药品市场的发展, 保证广大群众用上价廉、安全、效果好的药品, 保障基本用药需求;而医保目录的主要作用是确定医疗保险支付药品费用的范围, 保障参保人员的利益, 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参保人员药品费用的依据[1]。但医疗保险基金需要保持一定的收支平衡。因此, 基本药物目录选取的药品大都为普通疾病较常用到的低价药品, 以满足各省基层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用药最低要求。我国目前实行的基本药物采购政策原则之一是量价挂钩, 通过提高购买量换取较低价格, 以此减轻群众的药品费用负担。医保目录只针对参保人员, 目录作为一种报销目录, 有保险费用作为资金支持, 目录品种范围较广泛, 品种较多, 以此吸引群众投保。两个目录的不同决定了医保目录的品种数多于基本药物增补目录, 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品种数不能过多。
本文将医保目录中成药品种数、基本药物增补目录中成药品种数及医保甲类目录中成药品种数、基本药物增补目录中成药品种数两个值作为衡量医保目录中成药品种数与基本药物增补目录中成药品种数量差异以及医保甲类目录中成药品种数与基本药物增补目录中成药品种数量差异的指标。我们发现医保目录中成药品种的平均数是基本药物增补目录中成药品种平均数的15倍。医保目录包含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 两者互为替代品关系。虽然200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治疗性药品全部纳入医保目录甲类部分, 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2]。但各地政策实施情况不一样, 而且医保目录内仍有三分之二的甲类非基本药物, 这可能促使公众选择医保目录中其他同类可报销的药品, 对基本药物产生替代效应, 不利于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由于各省发展现状、用药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各省的医保目录中成药品种数与基本药物增补目录中成药品种数之比差异也较大。在各省医保目录品种数与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品种数之比中, 天津市最小, 西藏最大, 这是由于西藏基本药物增补目录中大部分是藏药, 中成药较少。见表1。
对比各省增补药物目录与医保甲类目录中成药品种数量, 医保甲类目录品种平均数是基本药物增补药物目录的2.5倍, 各省情况各有不同, 但差异不大。说明除了特殊个别省外, 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品种数多的省份, 同时医保目录甲类药品数会相对应较多。
注:PEML:基本药物增补目录 (Provincial Essential Medicine Supplemen-tary List) NDRL:医保目录 (National Drug Reimbursement List)
2.2 经济发展水平与基药中成药品种数相关性大, 与医保目录中成药品种数相关性较小
从3大区域平均分布来看, 同一个目录中、西部地区品种数差异不明显, 但东部地区的两大目录中成药品种数大于中、西部地区。东部、中部、西部省份医保目录品种数与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品种数之比依次递增。见表2。将各省的基本药物增补目录中成药品种数、医保目录中成药品种数、医保甲类目录中成药品种数几个数据分别与各省2011的地区生产总值进行相关性分析, 发现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品种数与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性显著, Pearson相关系数为0.376, P值为0.049, 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对于地区财政的依赖性较强。中央财政2013年安排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82亿元, 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63亿元[3]。各地根据当地财政状况再进行补助, 财政补助额与基本药物的使用数量相挂钩, 因此各省在制定当地的增补药物目录时要考虑地区的财政收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发达, 财政在医疗卫生领域的预算较高, 基本药物目录数量也较多。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发达, 情况与之相反。各省医保目录品种数量地区差异不大, 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也不大。这是由于医保报销的费用主要来源于医保保费, 总体对当地财政的压力不大。虽然统计结果显示医保目录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不大, 但理论上医保目录品种数量的选定应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因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 当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对应较高, 可用于医疗用药方面的支出也较高, 对低价的基本药物使用较少, 医保内的非基本药物对于该地区的居民作用更大。但如果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少, 由于费用支出问题, 群众更愿意使用价格较低的药物, 对医保目录内高价品种需求相对应降低。
2.3 各省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和医保目录中成药部分结构差异不大
从中成药治疗类别上看, 各省两大目录结构基本没有差异 (见表3) 。首先是内科用药都占两个目录药品的绝大比重, 这与中药和内科关系相对紧密有关;其次是妇科用药、骨伤科用药、外科用药。在其他药品种类当中, 医保目录的药品比基本药物增补药物目录的品种多许多, 这是由于基本药物增补目录中的药品为了满足大部分社会公众的基本卫生保健需要, 多为群众普遍用药。医保目录要保障参保人员的用药需求, 药品种类会较为丰富。
在内科用药中按药品功能分类, 各省的两大目录结构有一定差异, 但差异不大。祛瘀剂, 清热剂, 扶正剂, 化痰、止咳、平喘剂是两个目录药品数量前4位的品种。医保目录中各种功能的药品数量约为基本药物增补药物目录的1~4倍, 其中化浊降脂剂和祛暑剂较为特别, 医保目录中的化浊降脂剂较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多, 而基本药物增补目录中祛暑剂较医保目录多。见表4。
2.4 各省的基本药物增补目录中成药单独增补品种数较多, 医保目录品种重叠率较高
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单个省的目录品种数较少, 但联合目录的品种数却不少, 说明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各省的个性化差异大, 目录品种重叠率较低, 重叠品种数较少。中成药品种被纳入地区基本药物增补目录的品种数随着省份数的增加而减小, 有20个以上省份增补的品种只有2个 (占品种总数0.20%) ;10个以上省份增补的品种有13个 (占1.32%) ;5个以上省份增补的品种有87个 (占8.86%) ;2个以上省份选择的品种有368个 (占37.47%) 。总共有614个品种是各省独家增补, 占总增补药品的62.53%[4]。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的参与单位包括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9个部门。基本药物增补药物目录品种重叠率低、单独增补品种多是由于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气候、道地药材、多发疾病和群众用药习惯不同, 卫生部门往往选择部分具有地域特色的药品进入目录。对各地基本药物增补目录进行详细研究发现, 各地区偏好将本地药企的药品纳入基本药物增补目录, 在制定目录时向当地产品倾斜。这或许是出于运输成本的考虑, 但当中不免暴露当地卫生部保护本地中成药产业发展的企图。这种药品市场的保护行为将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及我国药品产业的调整和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各省医保目录相似度较高, 品种重叠率较高, 重叠品种数也较多, 但品种单独纳入率也较高。被所有省份纳入医保目录的品种有447个 (占医保目录品种总数16.66%) , 被20个以上省份纳入医保目录的品种有1002个 (占37.35%) ;被10~19个省份纳入医保目录的品种有72个 (只占2.68%) ;被2~9个省份纳入医保目录的品种有822个 (占30.64%) ;有784个品种是各省特有的医保目录品种 (占29.22%) 。医保目录的主管部门主要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其中农村合作医疗仍属卫生部门负责。医保目录中的中成药品种数量较大, 各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对于药品遴选的要求大体一致, 主要考虑药品的普遍使用、安全可靠、临床常见、价格适中, 因此各省医保目录选择的药品种类较一致, 品种重叠率较高。各省还会根据当地的特殊用药需求增加具有地区特色的当地企业的制药, 但地方产业保护行为不明显。
2.5 各省医保目录未包含所有的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品种
江西、青海、四川、上海、贵州等省份已经把省增补药物目录纳入省医保目录中, 但仍有部分省份的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品种并未如国家基本药物一般被强制规定纳入医保目录的报销范围。在974种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品种和2683种医保目录品种中, 有941个品种两目录均包含, 有33个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品种未纳入医保目录, 占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品种数的3.5%。药品包括:克咳、安胎丸、跌打丸、安尔眠胶囊、平喘抗炎胶囊、十八味诃子利尿丸、竹叶椒片、乳通散结胶囊 (片) 、骨刺片、胃乃安胶囊、心血宝胶囊、止咳川贝枇杷露、壮腰补肾丸 (片) 、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抗拴保心片、前列康片、经血宁胶囊、木竭胶囊、肝胆双清颗粒、芩暴红止咳片、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银黄清肺胶囊、婴儿健脾口服液、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消痣灵注射液、参苓健脾胃颗粒、田七花叶颗粒、香果健消片、新复方大青叶片、珍熊胆丸、板蓝清热颗粒、参脉注射液。现阶段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即群众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使用的是基本药物, 若不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目录, 会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造成影响, 影响到基本药物目录的可持续性。而且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医疗设施设置不齐全, 许多群众不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 将基本药物增补目录纳入各省的医保目录, 适当提高基本药物增补目录药品的报销比例, 可以刺激群众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 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
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内药品未纳入医保目录的原因应该归结于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和医保目录的主管部门不相同, 两个目录的制定部门沟通不足, 工作衔接不到位。随着基本药物政策的推广和政府对基本药物的使用越来越关注, 基本药物的市场将越来越大。首先, 卫生部门制定基本药物目录相当于控制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用药,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部分用药市场, 而掌管大部分药品报销财政大权的是人保部。一个控制市场, 一个控制财政, 两个部门在药品市场中的利益分配存在矛盾。其次, 基本药物目录以保证全国人民的基本用药需求为首要任务, 实质上是保障穷人看病的目录。而医保目录保障的人群是医保的参保人, 而没兼顾到实际保障百姓基本用药的基本药物, 如城镇职工基本保险保障的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国企员工,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保障的是已缴纳医保费用的城镇居民和农民。而且在工作实施过程中人保部过分追求基金的平衡安全, 实际上造成了群众看病实际保险比例低等问题。两个部门在药品遴选、生产、定价、流通、使用和报销等环节存在两套不同的模式, 又各自代表不同的利益方, 制定目录的立场和角度存在分歧。两个部门在利益划分上相互争夺, 在责任承担上又相互推诱, 进而影响了两个目录有效衔接[5]。两大目录应当相辅相成, 共同发挥作用, 以解决我国群众的基本用药和药品费用问题。
3 相关建议
3.1 医保甲类目录包含所有基药目录的既定政策应该贯彻执行, 适度拉开基药目录和非基药目录的报销比例
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在应用过程中相互关联, 相互衔接, 两大目录有很大部分药品品种相重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各省增补药物目录是各省基层医疗机构必须配备的药品, 再加上医保目录药品与非医保目录药品是一种替代品关系, 增补药物目录应当如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一般被各省纳入各省的医保目录中, 以保障增补药物目录药品的优先使用。因此, 建议医保甲类目录包含所有的基药目录的既定政策应该贯彻执行, 在医保目录内划分出基本药物, 适度拉开基药品种和一般医保目录品种的报销比例差距, 减小目录内非基本药物品种对基本药物品种的替代作用。全国制定统一的医保目录并设定参考的药品报销比例后, 目录到达各级省政府进行调整。各省卫生部门可在国家目录的规定和基准上, 根据各省的财政状况和居民可分配收入情况调整目录内品种和各类药品的报销比例。如经济较发达地区可适当增加目录内的品种数量, 减小目录内基本药物的比例, 适当提高各类药品的报销比例, 以分担当地居民的看病负担;对于经济发展欠发达、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少的地区建议适当加大目录内基本药物品种数比例。基本药物品种价格相对非基本药物较低, 提高目录内基本药物比例, 减少普通报销药品比例能够适当减轻政府用于医疗卫生领域投入的财政压力。医保目录的等级可以再进行细分, 将目录划分为3个级别, 适当拉大3个级别药品的报销比例差距, 以此区分国家基本药物、各省基本药物和普通报销药品3类药的使用地位, 并且达到鼓励群众到基层首诊就医, 推动基本药物使用, 促进科学、合理、经济地使用目录药品的作用, 有利于我国基本药物政策和医保政策的合理科学运行。
3.2 将药品目录的制定和报销环节工作分部门开展, 同时协调各方利益
各省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和医保目录主管部门不相同, 部门职能划分不明确, 责任和利益互相交叉。建议实行决策、执行、监管分离。将药品目录的制定工作交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共同承担, 而人保部则负责药品报销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如此分工避免了两大目录各自为政, 衔接不到位的问题, 也使各部门的职能更明确, 更便于管理和利益的分配[6]。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管理工作应当由卫生部门转为人保部负责, 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同管理, 减少管理人员, 降低管理成本, 也能实现三大保险基金的合理分配。卫生、社保两部门, 应尽可能抛开部门利益, 放下“管、办”之争, 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首要任务。
医保目录内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的品种和数量、各类型药品的报销比例等都涉及到许多利益攸关方, 包括患者、医疗机构、药企、卫生部、人保部等。药品目录的制定过程实质上是各方利益的权衡过程, 药品目录的遴选和制定建议邀请患者、各级医疗机构、药企、卫生部、人保部的代表以及各方专家开展听证会, 充分考虑各方利益。
3.3 加强财政的转移支付, 保障我国各地区的用药公平性
我国东部地区目录药品数量多、药品报销比例大, 中、西部地区目录药品数量少、药品报销比例少。针对地区性目录和用药的不公平性, 政府应当加强转移支付, 增加财政对中、西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 为中西部地区目录的制定建立强大的资金后盾, 以缩小我国各地区的目录和用药差异, 确保人民看病用药的公平性。
3.4 避免各地卫生部门在遴选基本药物品种时对本土中成药产业保护行为
基本药物对药品市场的结构和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基本药物品种的遴选尤为重要。在各省目录的制定过程中, 保护本地中成药产业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到目录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平性, 还会阻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我国中成药产业的发展。我们要深刻意识到各省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和医保目录对中成药市场的指导作用, 善于利用该特点开展中成药产业的区域分工和合作, 优胜劣汰我国的药品制造企业, 优化和调整中成药的产业环境, 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机会, 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摘要:文章收集了我国28个省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和31个省医保目录, 对比它们在中成药部分的药品数量、结构、品种差异。方法:采用EXCEL和SPSS18.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结论:两个目录品种数量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与两个目录的药品数量具有相关性;各省基本药物增补目录中成药单独增补品种数较多, 医保目录品种重叠率较高;医保目录未包含所有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品种。建议:医保甲类目录包含所有的基药目录的既定政策应贯彻执行, 适度拉开基药和非基药的报销比例;将目录的制定和报销工作分部门开展, 协调各方利益;加强财政转移支付, 保障各地区的用药公平性;避免各地卫生部门在制定基本药物目录时对本土中成药产业的保护行为。
关键词: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医保目录,中成药,区域差异
参考文献
[1]张震巍, 沈爱宗.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与《基本药物目录》之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 2004, 5:317-318
[2]人民网.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发布基本药物今日起全额报销[EB/OL].http://news.fznews.com.cn, 2009-12-01.
[3]新华网.中央财政提前下达2013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贴资金82医院[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07/c_113631279.htm.
[4]李建国, 曾元儿.我国各省基本药物增补目录中成药品种差异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2, 8:772-774
[5]范学礼.《基本药物目录》与《医保目录》并行下的衔接性研究[M].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2011.
文章目录 自动建立 第10篇
下面以微软Word 2003为例,WPS 2005中的操作与此相似。
一、划分标题等级
文章目录是根据文档中不同级别的标题生成的,所以要先浏览一下文档,看看它有多少级标题需要显示在目录中,并弄清每一个标题所属的级别。
二、设置标题样式
1.弄清了标题级别,就可以对其样式进行设置了。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标题的设置情况,可以从“视图”菜单中选择以“文档结构图”的方式来查看。
2.一般来说,不需要把文章的主标题编进目录,所以可以把章节的标题作为第一级标题(也就是“标题1”)来看待。把光标移到某个第一级标题上,在“格式”工具栏中单击“样式”下拉按钮,选择“标题1”,这个标题就被设置好了。
3.然后让光标继续保持在这一标题上,双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格式刷”,使光标变成小刷子形状,依次在同一级别的其他标题上单击,使它们都变成同一样式。
对其他级别的标题也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设置,效果如图。
三、生成文章目录
1.在文章主标题下插入“目录”二字,设好字体、字号,回车,光标定位在“目录”下的一行。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引用→索引和目录”。
2.切换到“目录”选项卡,根据前面划分的结果选择要显示的标题级别,一般为3到4级。其他设置均取默认值。可以在“打印预览”下大致预览一下效果。
3.确定后在文章主标题和正文之间就会生成一个一目了然的目录。
四、更新文章目录
如果对文章内容和格式等进行了修改和调整,标题和页码等都可能发生变化,目录也应该跟着改变。这也不需要手工来更改,在目录上单击右键,选择“更新域”,弹出“更新目录”对话框,选择“更新整个目录”,确定,目录更新完成。
目录系统 第11篇
新技术推广应用是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关键环节, 是以科技创新支撑公司和电网发展的重要体现。近日,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国家电网公司新技术目录 (2014版) 》和《国家电网公司重点推广新技术目录 (2014版) 》, 明确了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总体要求。据悉, 《国家电网公司新技术目录 (2014版) 》收录了公司系统内、外先进适用的新技术, 用以指导公司未来5年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方向, 引导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研制和产业化。2014版新技术目录是在2009版基础上, 根据能源电力科技发展最新成果, 围绕公司和电网发展需求, 对原目录领域框架和技术内容进行了优化、补充, 共包括15类技术领域, 236项新技术。该目录明确了各项新技术的技术原理或技术路线、作用与效益、应用现状或研发趋势、应用条件及其应用目标原则和注意事项。《国家电网公司重点推广新技术目录 (2014版) 》则明确了近2年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及其应用规模、实施进度和责任主体。该目录在2011版重点推广目录基础上, 按照"先进成熟、普遍适用、影响重大"的原则, 通过对2014版新技术目录进行全面总结提炼, 补充修订完成。在领域框架方面, 共包括13个技术领域, 47项推广应用类新技术和20项示范应用类新技术。
【摘自中电新闻网】
目录系统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