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回忆我的小学老师
美文欣赏:回忆我的小学老师(精选5篇)
美文欣赏:回忆我的小学老师 第1篇
回忆老师系列文章写到小学阶段无疑是难度最大的了,因为时间过得太久了,大多数都难以记忆。我小学的主要回忆是靠妈妈帮我记忆的,妈妈是我们当时四年级的班主任。
中国目前小学的设置在城市是以社区和居委会为单位,在农村则是是以自然村或者大队以基础的,在城市是以小区为建制的。我们南县小学当时的主要成分是由四个村子一起构成的,有南县村、六姓庄、雷家庄、穆家庄等几个村子的小孩子在这里上小学。之所以叫南县小学是因为南县村是周围较大的村子,我们三个庄都比较小,只有一条街,所以就以大村子来命名。
我们家里从妈妈、小姨到表哥、表姐有好几个的中、小学老师,妈妈曾经也想要我当老师,可是未能如愿我大学还是选择了商业,选择了经济管理作为我的专业方向。不过我心中一直是有一个老师的情节的,前几年每逢教师节都会写文章来专门怀念。这次写的《纪念我的老师》系列文章也是早就有这个计划,只是工作一直太忙,没有时间动笔而已。我也有计划等到人过中年之后有机会的话去当大学老师或者是去边远的山区当老师,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职业生涯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
国庆节回家的时候见到了几个小学的老师,感觉很多年不见,他(她)都老了很多,有的当年带我们的时候都还是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和姑娘。还听妈妈说有一位老师叫张文忠的已经去世了,顿时心中非常伤心,是得了癌症。现在一晃就是二十年过去了。小学阶段除了妈妈,对我影响最大的由成校长、王俊哲,杨晓歌三位老师。
成校长不能够直呼其名,因为小学时期一直是我们学校的校长,所以很尊敬他。因为是校长他不带主课,主要是带我们副课。他带过我们很多课程,包括音乐。记得小学的时候学《国歌》、《小二郎》、《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歌曲都是他谈风琴教我们唱得,有段时间在妈妈的办公室放着,我参考谱子竟然也弹回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普。他还每学期会组织我们去县城的电影院看电影《闪闪的红星》《离开雷锋的日子》《鸦片战争》等这样的爱国教育影片都是那个时候看的,回来之后会要求我们写观后感,然后交给语文老师批阅。
他还教我们手工,小时候教我们叠飞机、千纸鹤等都是那个时候学习的。他还教我们画画,每个星期会画一幅图画让我们临摹,可惜我好像没有画画的细胞,总是感觉画得不够好。到了大学之后我才慢慢喜欢上了美学,认真的研究了《美的历程》《美学散步》等经典书籍,到后来做工作的时候美学对人的帮助特别大,尤其是要做需要创意的工作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美学的学习。到了大城市工作的同学们,有空可以去听听音乐会、歌剧或者看场芭蕾舞剧、话剧等等,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会让你得到不一样的生命和情感体验。
王俊哲老师是我们的数学老师。王老师长的非常棱角分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帅了,他在我们镇长教书也是赫赫有名的,因为和妈妈是同事的缘故,加上我和他女儿王文娟是一个班的,所以就非常的熟悉。我们几个村子离得又非常的近,所以经常都有往来。这次听妈妈说,王文娟还嫁到我们村子里当媳妇了,我那天看到她的小孩子,挺可爱的。毕业十年的时候我们小学同学聚会,我那时还在上大四,考研的状态,她们有讲过可惜我根本没有留意这些事情,大部分小学的女同学应该就是在那两年结婚的。王老师讲课非常的有条理,能够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给我们讲解题目的答案,让我们从小树立了举一反三的思考特征。
杨晓歌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之一。之所以对她印象深刻是因为她教我们的时候刚刚师范毕业,非常的年轻且充满活力。那个时候我学习好,她经常提问我。加上和妈妈是同事的缘故,经常来我们家聊天。后来嫁给了我们县城一个公务员,这次回家听说生了两个儿子已经都高一高二了,非常的优秀,都在重点中学。杨晓歌老师是那种看上去就非常智慧的女人,她能够讲讲课的内容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接轨,语文教的非常的好。杨老师讲课常常提问,能够用实际生活和故事通话引发我们小朋友的兴趣,普通话的发音标准,在家乡话盛行的地方无疑对于启发我们的标准发音是有好处的。
我的家乡普集镇,因为是在一个小镇上,所以小学老师都是当地的居民或者农民,他们虽然学历不高,基本上都是大专毕业较多,那个时候偶尔才有年轻的本科生到我们哪里教学。小学教过我们课程的总共有二十几位老师,在此不能一一列举,心中常常的怀念和感激。他(她)们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方法。他们对我们的影响身教是要胜于言传的。我们现在都已经走向社会,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事情发生,但是老师在童年时期教给的道理一直深刻的印在每个人的心底,将会影响我们终生!
美文欣赏:回忆我的小学老师 第2篇
我老家在河北一个偏僻的农村,村里有一所小学,就在我家对面不远的地方。我父亲也是一个老师,就在临近的村教学,因此我对老师从来没有太大的陌生感。我家里人比较多,同龄的也不少,所以上小学时也是结伴去的。30年前的村里学校,或许是50年前建的,除了7间房子,几乎什么也没有。教室内外,都是土地。窗户上没有玻璃,冬天就钉上塑料布。教室里除了黑板和课桌,就很难找到别的东西了。学校只有两班,也只有两个老师,学生基本上都是本村的,也就二三十人的样子。我上学时的那个班,原来有20多个学生,毕业时也就只有18个学生了。
那时农村实际计划生育还没多久,很多家庭的孩子还比较多,五六个孩子是很正常的,七八个孩子的也不少。我们村那时比较贫穷,很多家长对孩子上学也没报太大的期望,觉得上几年学就可以了。那时学生上学的压力并不大,当然父母还是希望我好好学习,不过对我的学习过问也不多。家里孩子多,父亲有些顾不上,母亲又没什么文化,学习自然就成自己的事了。在这种情况下,碰到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就是件幸运的事了。
我的小学老师姓黄,他比父亲的年龄还要大一些,那时至少也有40岁的样子。他是我们南边一个村的,离我们村3华里,平时总是骑自行车上下班。那时两个村之间还是土路,碰到下雨天,老师就不过来了,我们也就不用去学校了。那时在我们村小学,只能上到四年级,也只有语文、数学两门课。当时,学校里的考试并不多,乡里倒是经常组织抽考。我那时经常被抽中,老师带着两三个同学去考试,成绩还算是不错的。因此,黄老师教我们也比较认真,我们班有几个同学,成绩特别好。和周边村的同学相比,我们真是要幸运得多。
我家离学校比较近,父亲和黄老师关系也比较好,因此,黄老师常到我们家里来。我上初中的时候,成绩已经大不如前了,也不知以后自己会怎么样。黄老师问我打算考什么学时,我看表哥技校毕业后在火车站上班,就说准备上技校。黄老师说考技校有什么出息呢,应该上高中,以后上大学。我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能上大学,那时一直在村里上学,也根本想不了那么多。我们毕业后,黄老师在我们村又教了四五年,就调回他们村了,以后和黄老师便很少见面了。
我上初中、高中时,成绩均不如意,也没有想去看望黄老师。等我上了军校时,回家少一些,也没顾上看黄老师。又过了几年,父亲身体越来越差,我在部队连父亲都顾不上,别的更是无暇于顾。有一次,听母亲说,黄老师病了,我就想去看一下。母亲说他已经不认识人,我也就只好作罢。前,父亲去逝了,黄老师大约也是那时去逝的。子欲养而亲不待,让我心痛不已。而直到黄老师去逝,也没能去看望他,同样让人抱憾终身。
回忆我的老师 第3篇
刘小芳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小学低年级时,她教了我三年的语文课。她那时三十多岁的样子,短发,很是亲切和蔼。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件事:一天傍晚,她和教我们数学的蒋老师到我们家家访,当时我出去玩了,不在家。当我跑回来,猛然看到刘老师和蒋老师坐在沙发上和爸爸妈妈谈话,我很激动,也很紧张。刘老师一边把我揽在怀里,一边对我的爸爸妈妈说我是个好孩子,很听话。我当时就有种很自豪的感觉。还有一次,学校里开运动会,全校学生都要按班级排队入场。刘老师把我们班排成四路纵队,我个子矮,就排在最前边。那时没有统一的校服,我们都穿着白色的确良上衣和蓝色的布裤子,这在当时可算是我们最好的礼服了。刘老师看着服装有些单调,就从家里采了四朵碗口那么大的大丽花,把花别在我们第一排的四个同学的胸前。那鲜红的四朵花便成为运动会开幕式上的一道风景。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事情仍然像昨天发生的一样清晰。
吴老师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他是外县人,白净的脸,身材高瘦。他说话细声软语,总也发不起火来。这样,调皮的男生便有些肆无忌惮,常常搞些恶作剧。吴老师总是很耐心地跟他们谈话,但效果并不好。我们几个班干部有时恨不得让老师揍他们一顿,但吴老师从来没有。即使有时他生气到脸涨得通红,也不见他动那几个捣蛋鬼一个指头。“长大了就好了。”他总是这样替他们解围。毕业多年,我忙这忙那的,几乎没有和吴老师联系过。直到前年深秋的一天,偶尔遇到初中时的一个老同学,她说吴老师病了,生了很重的病,住在市里医院的特护病房。刹那间,我感到很内疚,于是想办法联系了所有能联系到的初中同学,约好一起去探望吴老师。
那是一个下雨的午后,我们20多个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一起来到老师的病房。担心老师太激动,我们提前给他的儿子打过了电话,好让老师有个心理准备。尽管如此,当我们进去的时候,老师还是激动得讲不出话来。他在纸板上写道:谢谢同学们!我拉着他的手说:“同学们都很想念您。”同样的感受也写在曾经让他耗费了更多心血的学生们已显沧桑的脸上。吴老师望着我们,眼里闪着泪光。
几个月后,吴老师病逝了。人到中年,虽然我已经看淡了生生死死,但脑海里留下的却永远是老师们年轻的形象,记忆中的老师们仿佛应该永远年轻。人到中年,当我们真正能明白什么是宽容和理解的时候,也就逐渐读懂了老师的恩情。
另一位常让我想念的是在县党校求学时的数学老师孙香。县党校是县里最先兼办初中补习班的学校,那里强手如林,我的成绩在班里只能算是中等,感觉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便有些自卑。孙老师讲课很有条理,每当讲完一道题,他就看看坐在前排的我,问一句:“听懂了吗?”我点点头,心里很感激他。他教代数的那个学期,我的数学成绩提高得很快。他同时教几个班,有很多学生。他并不一定知道每个学生的名字,但他尊重每个学生。这在那些背负着强大的升学压力的学生心里,是一种多么温暖的感觉啊。
岁月匆匆,我自己也做了整整19年的老师了。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我越来越感受到教师职业所带来的责任感、充实感和幸福感。在这个过程中,我常常会想起求学时代的那些敬爱的老师,常拿自己和他们对照。放在人海里,他们是平凡的人,但在我的心里,他们永远是最伟大的人!他们是我的榜样!
回忆我的小学老师的作文800字 第4篇
与她初见在一个楼梯口。
“老师好。”我扬起一个微笑,微微弯腰。只是学生的惯性,所以我一直未抬头,心中只想着早些送作业给老师,可不能耽误了上课。
“ 嗯。”老师大概是听到了,但却只是淡淡的应了一声。突然间,一抹淡白飘过,不一样唉。一抬头,只见那位老师一头乌黑的短发,干净又利落。眼神平静让人看不出她的情绪,却又给人一种暗波涌动之感。一袭白衣,雪白雪白,给人以清冷感,妆也是极淡的,可淡妆之下又有着怎样的严厉呢?算了,还是不要耗费时间了。
回到教室,讲台上,一个白色水杯,一串钥匙,两本书,工工整整的被摆在讲台上,一个人白衣白衫,亭亭地站在讲台下,静静地看着班里的同学。
“新老师超有气质的!超漂亮!”同桌摇着我的手,抬眼望去,零碎的记忆在脑中拼凑起来。果然是她,5厘米的高跟鞋踩在讲台上,轻轻一声,全班就安静了下来。
“各位同学早上好,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英语老师。昨晚我布置了听录音作业,没有签字的同学请起立。”声音不大,轻轻谈谈地。还好签了,吓了我一跳,起立的同学占了大半,可老师却像是早就预料到的样子,也不生气,好像她就是一个没有情绪波动的人。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这个单元标题是什么?请3号同学回答。”好险,与我的学号擦肩而过。那位同学双腿微微颤抖,微微垂着头,不说话。看这样子,大概是没有预习吧。老师脸上依旧没有波澜,只是微微摆手,示意让她坐下。不应该在此时给同学们一个下马威吗?真是奇怪啊。
她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串英语。“同学们,记得要记笔记。”声音不大,却有千钧力量一般。她在黑板上写字几乎没有声音,同学们的窃窃私语变得异常刺耳。我刚想回头说一句安静,他们像是清楚我心中所想,瞬间就安静了下来,我原以为是老师盯着他们看,谁知道,老师一直在翻书,丝毫没有动静,气质很静,让人不由得安静下来。
记完笔记后,老师继续上课。“请4号同学与17号同学念一遍课文。”我与17号流利地读完了课文以后,正期待着老师表扬,老师却只是淡淡的一声:“请坐。”
接下来,那淡淡的目光飘过来,冷意从心底升起。“这两位同学差别十分明显,4号同学明显生疏一些,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听录、模仿,这就是你们学习的过程。”她的眼神飘过我,继而扫视全班。我低下头,没错,我没有跟读,只是潦潦草草听了一遍。老师还是听出来了。
良久。我站在老师的办公室门口,手中微微出汗,使劲眨了眨眼睛,再三确认我是在老师办公室门口。轻轻敲了敲门:“报告。”走到老师的座位边:“老师,对不起,我没有认真对待作业,我”
她轻拍我的肩膀,打断了我,我整个人微微地颤抖了下。“其实,你要说什么,我是知道的。”我的脸“唰”的一下就红了。“这句话,你更应该对自己说,不是吗?”她的声音很轻,仿佛只有我们两个人能听到。“嗯,我明白了,谢谢您。”她轻轻地笑:“我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去感谢你自己吧,感谢你自己的心吧,感谢你的勇气让你到了办公室,得到了这一次特别的感受。”说完之后,她认真地看着我,重重地点了点头。
多么独特的一次师生谈话!
她就如她的白裙、白色水杯一样,那份纯净就这样飘进我的眼眸,沁入我们的心中,让我久久无法忘怀。
作者|李海昕
回忆石应琳老师情感美文 第5篇
1979年我在福州五中(现在称格致中学)初中部读书,石应琳先生是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那时的她大约二十七、八岁,夏天喜欢穿素净的衬衫,天冷了便是修身的毛衣。黑或灰的长裤总熨得笔直,垂耳的秀发更是梳理得整整齐齐。站在讲台上习惯微微昂着头,挺着胸,显得格外的优雅自信。给我们朗读课文时常常会很投入,自我陶醉间笑出一口白牙。那声音和模样,都是当年初中部的女老师里最美丽的。
或许正因如此,印象中当时同年段一位蛮精神的男老师,时常在我们上自习课时,在外候着她,仿佛还引起我们班男生的愤慨。但这场**不到一个学期就过去。一切似乎都没有变化。
初二学年开始,随着《三国演义》等历史题材的小人书的流行,我上课渐渐地不安份起来。课堂上,老师们讲的已吸引不了我的注意力。让我牵挂的是书包里那精彩丰呈的历史故事。不幸的是,一次数学课时,被抓了个现行,想来老师早已是忍无可忍,当场就把我的书撕了个粉碎。我按捺不住,分辨了几句,这下惹祸了,盛怒之下的老先生,当场喝令我离开了课堂。从此,我彻底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每逢数学课,我就翻过学校的后墙,上于山去研究钟爱的历史。望见操场热闹起来时,又匆忙下山奔回教室。这样的局面僵持了一个多月。直到一天语文课下课后,我还未曾起身,就被石老师揪住了耳朵,直接把我从第三排拎到了第一排,重新给我安排了坐位。且一直陪我到下一节数学课开始了才离开,期间也没有重语批评过我什么。对峙就这样被她以冷处理的方式化解了。这件事我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都感动不已。
作为中学班主任,石老师是相当严厉的,教学之外,她还担负着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为此班上哪些个调皮捣蛋的男生,没少挨她揪红过耳朵。我们都认为这个老师很厉害,怕她。但她教课、改作业实在是认真极了,所以包括被处罚得哭了个死去活来的同学,也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而我恰是她班上最不本份的学生之一。
上课看杂书的恶习还未改正,我又迷上了集邮,这两项雅兴,占据了我大量的课堂时间和精力。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课任老师怨声载道。我也认为自己是不可救药的。但石老师并没有放弃,为了鼓励我,她常把我写得较好的一些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上讲解,并让我上台交流写作体会。为防患未然,还在我这个重点帮扶对象周围布下了几个长舌的眼线,以致我的任何风吹草动,尽在她的掌握之中。
在学校被堵得透不过气,我只能跳到外线去作战,趁着中午放学的那几寸光阴,逮着机会,便溜到东街口新华书店或邮电大楼外侧的小邮市,倒腾起小买卖,说穿了也就是以书换书,以邮易邮罢了。当然也少不了挣上几块小钱。这是很有乐趣的。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就被同是集邮爱好者的同学给出卖了。
这事可犯了天下之大不违,那轰炸式的批评,只差在墙上给我刷大字报了。据说,石老师当时想给我个警告处分,但因我年龄太小而幸免。我母亲一气之下,将我呕心呖血收藏的小人书和邮票全部交给学校,从此下落不明。这却是最令我伤心的。
但从这一次起,石老师算是认清我了。她亲自披挂上阵,对我是严防死守。每天放学,我都得留在班上做完当天的语文作业,再送去她的宿舍。那时间她必是在屋里看日文书的,许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她当年一直在为东渡日本在做着准备。每次我总隔着门帘,胆怯地唤过几声老师,便照例在门口的小饭桌前坐下,一会儿她便会端着一杯水出来,给我批改作业,对发现的问题,都特别加以解释。直至我预习并背诵好下一课的重点。才敲敲我的脑袋,放我回家。临走,校园已是星光点点,一片寂静。在那段时光,我这个不安本份的学生,居然成了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
由于时常留校反省的缘故,我和她当面对坐的时候很多。我埋头赶作业,她则低头改卷子。实在坐不住了,抬头张望间,便能看到到她乌黑的头发,和光洁的额头。特别是她那一幅专注的神情,让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敬慕。有时她的眼光正和我的相接,便立刻板起脸向我一瞪,顺手拿起桌上的书,做势要敲打我。我则心慌地低下头,手里麻木地写着,心里却乱了半天,既担心,又难过,自己莫名其妙。
说句实话,三年的初中生活,课堂上我并没有学到多少的知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课堂之外,石应琳老师给我奠定了良好的语文基础,和文言文阅读欣赏能力。并以其专注、勤勉的职业精神影响了我一生的职业生涯。
美文欣赏:回忆我的小学老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