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学会珍惜
劳动节学会珍惜(精选4篇)
劳动节学会珍惜 第1篇
一、班主任工作中的生命化德育
(一)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同学、尊重弱者
当前的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 在“421家庭”里, 家长的过分溺爱让他们产生“唯我独尊”的想法, 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对的。在一些家庭中, 有时候孩子做错了事, 家长也会找出各种理由为孩子辩解。这些都会让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尊重, 不知道什么样的做法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因此, 作为班主任, 我们要抓住机会, 让学生明确尊重的价值和意义, 进而让正确的思想指导学生以后的生活。
【案例一】一次, 笔者在食堂偶然听年级组长提起别班有个男孩子, 门门功课的作业都不做, 成绩年级倒数, 体形臃肿, 饭量很大。因为成绩不好以及夸张的体形常常成为班上其他同学开涮的对象, 在班里也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刚开始是习惯不太好的同学欺负他, 比如下课后会把他的书包扔到一楼花丛中, 他也没还手, 自己捡回来后当事情没发生过;渐渐地, 连成绩优异的同学也欺负他。有一次吃午餐时, 坐在他身边的同学竟然把盘中的笋干一起扔向他, 沉淀已久的怒火终于爆发了, 他与带头的同学打起架来, 而带头的同学是班级的副班长。教育无小事, 我们要抓住身边的每一个细节对学生进行教育。正巧那周周一晨会的主题是“尊重别人”, 笔者赶紧把晨会的演讲稿要来打印了一份, 在课堂上把这篇稿件重新读给本班学生听。读的时候, 笔者重复了几位名人的经典话语, 和学生一起朗读叔本华的“要尊重每一个人, 无论他是何等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一样的性灵”, 但丁的“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 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对人不尊敬的人, 首先就是对自己不尊重”。之后, 笔者又引导学生对这些话进行思考, 并发表自己的认识, 使学生在自主发表看法中明确:每一个生命的孕育都隐含了自然界最神秘的生命密码, 生命是独具特质的, 因此生命是生而平等的, 我们要学会尊重弱者, 学会宽容, 学会和谐相处。
(二) 教育学生面对挫折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
近几年, 常有学生自杀的事件发生, 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都有。学生自杀的原因主要有: (1) 被歧视, 一些学生因为受不了同学的歧视和嘲笑, 心理问题得不到排解最终选择自杀; (2) 考试成绩不理想, 这里不单单指中考、高考的失利, 还包括平时考试的不理想, 一些学生因为担心家长的责骂、老师的不屑而选择自杀; (3) 为感情自杀, 这种情况相对在大学比较多。从这些现象中, 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一些学生不能正确看待生命的价值, 不能正确理解生命的唯一性。所以, 作为班主任, 我们要认识到学生这方面的不足,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案例二】班里有一个女生, 是英语课代表, 英语成绩出众, 总成绩在年级排150名左右, 为人落落大方, 工作主动, 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在学生中威信也很高。一次, 在年级的英语月考中, 周围的外班同学 (学校的月考是打乱班级排座位的) 向她问答案, 她碍于这个同学是她小学同学的情面, 她就用手势语告诉对方答案。最终东窗事发, 德育处决定对两个人进行处分, 并在年级大会上宣布。她后悔莫及, 在教室里不停抹眼泪, 回家后嚎啕大哭, 家长也束手无策, 她父亲给笔者打电话, 希望考虑到女儿的心理承受能力, 怕女儿一时想不开寻短见, 请班主任能到德育处为孩子求求情, 给孩子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对这件事, 笔者很震惊, 平日里品行兼优的学生在大型考试中竟然做出不理性的事情, 从情感角度我挺为难的, 十五六岁的孩子是会感情用事的, 在同学的友情和考试公正性的天平上她选择了前者。作为班主任, 笔者也不希望有这样没面子的事情发生, 可是转念一想, 从公正公平的角度看, 考试来不得半点虚假, 学校也希望其他同学引以为戒。于是, 笔者打电话与家长沟通, 希望家长在安慰孩子的同时配合学校的处理决定, 客观理性对待这件事,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在一定程度上, 坏事也许会变成好事。家长也同意了笔者的看法。同时, 笔者又安排个别班干部安慰她, 希望她承受住压力。最后, 笔者上了一节题为“爱惜生命”的主题班会课, 在班会课上笔者给学生读了一篇叶倾城的散文《岁月背后的回忆》。文中讲了两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因为贪玩而忘记参加集会, 老师便用让两个孩子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喊自己的名字一百遍的方式来惩罚她们的贪玩。在全班此起彼伏的哄笑声中, 两个孩子完成了“任务”, 而其中一个孩子 (岳湘) 因不堪忍受大家的嘲笑回家后自杀了, 另一个女孩也就是作者在文中写道:“如果, 岳湘会知道, 曾经的奇耻大辱, 经过十年的光阴, 只不过是岁月背后的记忆, 那么, 她还会死吗?”文章读完后, 笔者让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一致认为岳湘在遭遇挫折后, 造成行为上的失控, 最终香消玉殒, 这样的做法是不妥的。笔者趁机教育学生:“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 遇到挫折时, 咬咬牙挺过去后, 明天依然美好,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正如文中作者所说的‘曾经的奇耻大辱, 经过十年的光阴, 只不过是岁月背后的记忆’。”这时, 笔者偷偷看了那个学生一眼, 发现她的头抬起来了, 她的眼神似乎在告诉笔者“老师请看我的行动吧”。到了期末统考, 从来没考到年级前100名的她竟然考了70几名。
“教育的目的是应该让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 人文关怀应该是教育的基点。正因为对生命的关怀成为盲点, 正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席”, 所以一些孩子不懂得尊重、爱惜自己的生命。教育必须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必须是对生命的浇灌和养护, 必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命带来的自由、快乐和幸福。
二、学科教学中的生命化德育渗透
学科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 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化德育。作为一个语文教师,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发挥语文教材的价值, 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 也获得道德水平的提高。
(一) 教育学生学会尊重老师
笔者任教班级的学生基础较差, 素质不高, 其家长的素质也不高, 个别学生经常出口成“脏”, 甚至对老师也在背后直呼其名破口大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便。作为语文教师, 笔者常常在语文课上结合教材, 教育学生要尊重老师。
【案例三】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 笔者带领学生反复齐读第一段。文中提到“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 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笔者趁机对学生说:“宋濂作为一代伟人对老师如此尊重, 甚至要察言观色。作为中学生, 我们是不是应该向他学习呢?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 古代儿女见父母要行父子之礼, 学生见老师要行师生之礼, 同学相见也要行同学之礼。”同时, 笔者给学生讲以前教过的韩国学生对老师敬重的细节:他们相当尊重老师, 无论课上还是课下见到老师都是恭恭敬敬的, 老远就打招呼, 就连递交试卷都是双手呈送的。
为了让学生对尊重老师有正确的认识, 真正懂得尊重的意义, 笔者还在班会课上多次教育学生要尊重老师, 保证课堂纪律, 并让学生明白:纪律保证了受益者是学生自己, 因为老师可以把教学进度完成, 教学质量肯定能提高。同时, 笔者与学生一起拟了尊重老师的倡议书: (1) 迟到时进教室要喊报告; (2) 课堂上遵守纪律, 不讲话, 不插嘴; (3) 交试卷时双手呈送; (4) 进到老师办公室不大声喧哗, 老师辅导后要说谢谢, 问问题遇到老师睡觉时尽量不要干扰老师休息; (5) 背后不恶意评论老师, 不给老师起绰号。
一种品德不是靠宣传就可以形成的, 它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学生本身的内化与认同并不断付诸行动。渐渐地, 笔者发现, 学生双手呈交试卷的多起来了, 主动与老师打招呼的多起来了, 进到办公室安不大声喧哗的也多起来了, 任课老师都表扬学生素质高, 有礼貌, 师生感情越来越融洽, 教学质量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二) 带领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生命化德育要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 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 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要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 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 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 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之中。对此, 教师可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魅力, 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
【案例四】在教学《斑羚飞渡》时, 笔者采取的是先学后教的模式。首先, 引导学生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的: (1) 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接着, 笔者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学。然后, 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了以下问题: (1) 斑羚陷入了怎样的绝境? (2) 老斑羚是怎样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生存道路的? (3) 在飞渡前后, 文章多次描写彩虹, 有什么作用?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会善待动物、善待生命。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 更是陶冶情操、提升道德感的场所。
【案例五】在教学《再塑生命》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笔者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文本,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莎利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举例说明) ? (2) 莎利文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抽象事物的? (3) 莎利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 海伦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样, 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学习, 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海伦对生命的态度, 最终让学生明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 我们都不要放弃生命, 都要勇敢地去面对, 去与命运抗衡, 从而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美丽。
懂得珍惜,学会感恩 第2篇
人的一生,無论成败,都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比如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悔、配偶的关爱、朋友的帮助、老板的知遇,同事的支持,大自然的恩赐、时代的赋予。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度过一个个难关,一步步走向成功,创造并享受着美好生活。
生命是相互依存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处处享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恩赐”。
在企业之中,我们所获得的和所享受到的一切,正是老板的领导和同事共同努力创造、奉献的“恩赐”。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懂得珍惜。珍惜我们有幸同在一个企业工作是一种缘分,珍惜这种缘分,就是一种感恩的行为。有的人会为陌路人的点滴之恩而感激不尽,可是却常常对朝夕相处的老板和同事的种种恩惠视而不见。在企业里,不少年轻的员工常常满腹牢骚,抱怨这,抱怨那,总觉得在为别人工作,别人欠他的很多,把跟老板和同事的关系看成是一种纯粹的交换关系,甚至有的把老板看成“敌人”,把老板合情合理的要求认为太苛刻。这是很不应该的,这是缺乏感恩之心的表现。人只有心存感恩,才会朝气蓬勃,豁达睿智,好运常在,远离烦恼。人只有心存感恩,才会带着从容而喜悦的心情去工作,才会把对企业、老板、同事的感恩之心化为工作的动力,回报这个企业和老板。人只有心存感恩,才会与人和谐相处“待人如己”,凡事多为他人着想,凡事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才会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并感动周围的人,推动整个工作环境的改善。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优秀品质,是一种道德情操。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
感恩是一份美好感情,是一种健康心态,是一种良知,是一种动力。人有了感恩之情,生命就会得到滋润,人常怀感恩之心,人就会变得更谦和,更高尚。因此,人就会善于原谅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人生也就会更加充实而快乐。
让我们学会感恩吧!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师长的教侮、感恩亲友的关爱、感恩老板给予平台和机会,感恩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感恩大自然的恩赐,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花草之芬芳,感恩苦难逆境,感恩自己的对手,正是他们存在才铸就了自己成功。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湛蓝的天空,新鲜的空气,灿烂的阳光,美好的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懂得珍惜呢?
学会感恩,学会珍惜主题班会设计 第3篇
蒋艳明
一、活动背景: 教育专家曹华这样说道:“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对父母的爱熟视无睹,对师长、集体不懂得感恩。由此我们组织这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教育活动,题目《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希望学生能够以此为契机,心存感恩,学会懂得感恩父母,感恩他人,回报社会。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从小就要爱父母,用自己真诚、热情的爱心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2、通过激情导入、故事感召、现场采访、师生互动、真情回馈等几个环节,学会从小心存感恩,用爱心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3、让学生懂得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是做人起码的修养和道德准则。
三、活动准备
1、搜集感恩故事,收集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的案例;
2、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感恩的心》;
四、活动形式:
激情导入、故事感召、现场采访、师生互动、真情回馈
五、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点燃情感
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间最美的情感。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亲情,心存感恩,学会感恩。
(二)、欣赏故事,情感共鸣
由三名学生分角色讲述《苹果树和小男孩》的故事,并显示插图。
(听后让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产生感恩的愿望。)
故事里默默奉献一切的苹果树就相当于我们的父母,而一味索取的小男孩会不会是我们自己的影子呢?
(三)、情景再现,学会感恩
1、回忆一下:你在家里最经常对父母说的话是什么? 父母经常对你说的话是什么?
2、亲情小测试。
你们对父母是否有一颗感恩的心呢?(现场测试)
出示三个问题:你每年过生日,父母都为你做了什么?你知道父母的生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吗?父母过生日,你为父母做了什么?
通过刚才的亲情小测试,你有什么感想?
3、情境再现:(观察一组图片,体会情感)
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请讲一讲:父母为你们做的令你最感动或者最难忘的一件事。
父母并不能每时每刻都在做令儿女特别感动的事情,有的同学甚至没有过这种经验,但他们平凡的工作足以令人感动。请同学们讲一讲父母平凡而辛勤工作: 父母做什么工作? 什么时候上下班?工作时间长吗? 你觉得你的父母辛苦吗?
4、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我们应当如何感恩父母,此时,你最想为父母做什么?
①了解父母各个方面;②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当面顶撞父母,不和父母发脾气;③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四)、演唱歌曲,加深情感
全班学生一起用手语演唱《感恩的心》。
(五)、教师总结,情感升华
师总结: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应该感恩的人太多了,除了我们的父母还有教我们知识的老师,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以及赐予我们万物的大自然等等。让我们心存感恩,用自己的行动,感恩父母,老师、社会,感恩所有关心爱护和帮助过我们的人,让世界更加和谐、美好。
(六)、拓展延伸,真情回馈
1、回家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珍惜劳动果实,共享劳动财富 第4篇
对,就是劳动!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劳动可以成就美好的生活,让我们变得快乐!人的衣、食、住、行都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只有劳动,才会有财富。而我们在劳动中完成一件事,才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劳动是一把成功的金钥匙,会开启成功的大门,让我们走向成功之路!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却不懂得劳动,还会随随便便破坏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们生活中的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他们每天都是起早贪黑,不怕脏、不怕累,默默无闻地打扫着我们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有的人随手到处乱扔垃圾,他们扫不到的地方,都是用手去捡的,他们的身上和手随时都是脏兮兮的。但他们从来不厌烦,总是任劳任怨,无私的奉献。所以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还要保护环境!可有的人却是这样“尊重”他们——乱扔垃圾、纸屑、随地吐痰,破坏他们的劳动成果,这是多么可耻的行为啊!我为这些人的行为而感到羞耻!作为小学生,我们应当从小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果实的好习惯。
劳动是一盏明灯,在成功的路上照亮我前行的方向;劳动是一个火把,让我在黑暗的时候看到光明,看到希望!
劳动节学会珍惜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