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吡罗昔康注射液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吡罗昔康注射液(精选4篇)

吡罗昔康注射液 第1篇

关键词:美洛昔康注射液,美洛昔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

美洛昔康 (meloxicam) 是一种新型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 选择性地抑制环氧化酶Ⅱ (COX-2) , 从而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其具有良好的消炎、镇痛和解热作用, 且对胃肠道和肾脏不良反应较其他NSAIDs明显减低, 尤其能降低胃、肠穿孔、溃疡和出血的发生率;临床上主要用于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性骨关节炎和肌肉骨骼疾患 (包括腱鞘炎、肩周炎、扭伤及各种劳损和腰痛) 在许多国家已用Meloxicam代替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疼痛性骨关节炎等[1]。其结构名称为2-甲基-4-羟基-N- (5-甲基-2-噻唑基) -2H-1, 2-苯并噻嗪-3-甲酰胺-1, 1-二氧化物[2]。目前, 用于美洛昔康含量测定的方法与技术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3]、电化学方法[4]、高效液相色谱法[5~7]。依据该注射剂的特点, 通过对各种试验条件的优化,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捷、准确、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的测定美洛昔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1 仪器与试药

Dionex U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 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 (5μm, 250mm×4.6mm) 。美洛昔康注射液:上海纽威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批号:20111201) ;美洛昔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 (批号:1110201) ;甲醇和异丙醇为色谱纯;水为注射用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试验方法与结果

2.1 紫外检测波长的选择

精密称取美洛昔康适量, 加稀释剂稀释配制成0.4mg/ml的美洛昔康溶液, 测定其在200~400nm范围内的紫外吸收光谱, 选择美洛昔康的紫外检测波长。

2.2 色谱条件和系统适用性

流动相为0.2%磷酸氢二铵溶液 (取磷酸氢二铵2g, 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1 000ml, 用磷酸调节p H值至7.5) ∶甲醇异丙醇混合溶液 (87∶13) =60∶40, 检测波长为350nm, 柱温30℃, 流速为0.5ml/min, 进样量为20ul。理论板数按美洛昔康计算不少于2 000, 杂质B与美洛昔康的分离度≥3。

2.3 溶液配制

2.3.1 稀释剂:

取0.02mol/L磷酸氢二钠 (取十二水磷酸氢二钠7.16g, 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1 000ml, 用磷酸调节p H值至8.3) 650ml, 加甲醇异丙醇混合溶液 (87∶13) 350ml, 混匀, 即得。

2.3.2 对照品溶液配制:

精密称取美洛昔康对照品适量置50ml量瓶中, 加稀释剂溶解并定容至刻度, 摇匀, 配制成浓度为0.4mg/ml的对照品溶液。

2.3.3 供试品溶液配制:

精密量取1mg/ml的美洛昔康注射液20~50ml, 加稀释剂溶解并定容至刻度, 摇匀, 配制成浓度为0.4mg/ml的供试品溶液。

2.4 线性

取适量美洛昔康标准品置量瓶中, 用稀释剂溶解并定容至刻度, 制成3.0mg/ml的溶液作为贮备液。分别精密量取贮备液适量, 用稀释剂溶解定容至刻度, 制成线性浓度为0.2、0.3、0.4、0.5、0.6mg/ml的溶液。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记录色谱图。以峰面积为纵坐标, 浓度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 得回归方程 (n=5) 为y=1985.6x+16.649 (R2=0.9999) 。结果表明, 样品浓度在0.2~0.6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见图1。

2.5 精密度试验 (重复性)

按2.2项配制对照品溶液, 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连续进样6次以测得主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 结果RSD为0.29%, 说明该系统精密度较好。见表1。

2.6 稳定性测定按2.

2配制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 分别于25℃放置0、2、4、6、8、12h时, 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记录色谱图, 以测得主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计算, 其中对照品的RSD为0.38%, 供试品的RSD为0.12%, 考察结果显示在12h内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稳定。见表2。

2.7 回收率实验

按2.3配制3个不同浓度的美洛昔康, 平行3份, 以主成分测得的浓度与配制浓度的比值为回收率计算相对标准偏差。3个浓度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99.59%, RSD为0.44%, 测定结果符合要求。见表3。

2.8 定量限

取2.2浓度为0.4mg/ml的对照品溶液, 逐级稀释成一系列浓度的溶液, 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记录色谱图, 计算信噪比, 当浓度为0.4μg/ml时, 其S/N≈10, 最小定量限为4ng。

2.9 耐用性

按2.2配制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 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分别采用下列条件测定, 记录色谱图,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样品的含量, 计算不同方法测得的含量的平均值和RSD。结果显示平均含量为97.72%, RSD为0.02%, 耐用性良好。见表4、表5。

3 讨论

许多文献报道美洛昔康样品和对照品直接用甲醇溶解, 但由于美洛昔康难溶于甲醇, 溶解的样品易析出, 导致美洛昔康主峰峰形分散拖尾, 对称性差, 而且造成基线不稳定, 波动大。为了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王海为等[7]人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美洛昔康注射液美洛昔康含量》一文中采取先加N, N-二甲基酰胺超声溶解, 再用甲醇适量溶解, 最后用流动相稀释进样。采用N, N-二甲基甲酰胺助溶虽可以改善峰形和解决基线波动, 但由于重复进样易损坏高效液相色谱仪及色谱柱, 从而使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和柱效降低, 影响使用寿命。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摸索和条件优化, 采用0.02mol/L磷酸氢二钠 (取十二水磷酸氢二钠7.16g, 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用磷酸调节p H值至8.3) 与甲醇异丙醇的混合溶液为稀释剂, 结果显示其对美洛昔康溶解性能良好, 得到的峰信号强度比以N, 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信号强, 纯度高, 色谱峰峰形对称, 基线平稳;对仪器及色谱柱无污染和损坏, 延长使用寿命。建立的美洛昔康注射液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准确、重现性好、灵敏度高。

参考文献

[1] 薛洪源, 侯艳宁, 杨汉煜, 等.美洛昔康注射液人体的药动学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8, 24 (1) :48-51.

[2] 贾宝秀, 曹明亮, 李珂, 等.HPLC法测定美洛昔康胶囊的含量[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6, 27 (2) :97-98.

[3] 戈升荣, 安富荣, 曹惠明.美洛昔康片溶出度考察及其体内外相关性[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4, 24 (10) :687-689.

[4] 黄鹤, 高红艳, 曾泳淮.美洛昔康的单扫示波极谱法[J].分析化学, 2000, 28 (12) :1501-1503.

[5] Nalini KS, Madhusmita S, Podilapu SR, et al.Validation of assay indicating method development of meloxicam in bulk and some of its tablet dosage forms by RP-HPLC[J].Spring Plus, 2014, 3:95.

[6] Tomuta I, Iovanov R, Vonica AL, et al.High-Throughput NIR-Chemometric Method for Meloxicam Assay from Powder Blends for Tableting[J].Sci Pharm, 2011, 79:885-898.

吡罗昔康注射液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药品: (1) 注射用头孢匹胺 (生产厂家:广东博州药业集团;生产批号:H20054055;规格:1.0克/支) 。 (2) 注射用氯诺昔康 (生产厂家:哈尔滨三联药业公司;生产批号:H20057160;规格:0.8克/支) 。 (3) 氯化钠注射液 (生产厂家:四川科伦药业公司;生产批号:H20056626) 。 (4) 头孢匹胺对照品与氯诺昔康对照品均为中国药品生产所研制。实验器材:DIONEX ULTIMATE 3000德国戴安生产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1.2 方法:

随机选择药房中的4支注射用头孢匹胺, 4支注射用氯诺昔康。选择二极管阵列方式扫描200~400 nm中的药品波长。结合图谱显示, 氯诺昔康在382 nm、头孢匹胺在274 nm处其波长吸收值最高, 并设为检测波长。

随机选择药物样品中的一份实验标本, 充分混合等体积的氯诺昔康与头孢匹胺。与此同时, 充分混合等体积的氯诺昔康对照品与头孢匹胺对照品。结果显示在250×4.6×5的色谱下, 氯诺昔康可保留11.6 min, 头孢匹胺可保留6.2 min。且两种物质的分离度均超过1.5。接下来, 通过二极管阵列方式进行纯度检测。随机选择1支样本作为绘制曲线标本, 按照15∶82比例将乙腈与磷酸二氢钾配合制作成流动相。通过滴定方式, 配置0.5 g/L头孢匹胺与0.2 g/L氯诺昔康, 分别取5份溶液 (0.5 m L、1 m L、2 m L、3 m L、4 m L、5 m L) 放置于五个容量瓶中。使用流动相进行溶液稀释, 充分摇匀, 制备不同浓度溶液, 并在相同色谱下观察。将0.9%氯化钠分别与头孢匹胺、氯诺昔康充分混合, 配制一支100 m L的溶液标本。将0.9%氯化钠与头孢匹胺混合, 制作成一支与标本溶液浓度相同的头孢匹胺溶液;将0.9%氯化钠与氯诺昔康混合, 制作成一支与标本溶液浓度相同的氯诺昔康溶液。在相同温室条件下 (20℃) , 将上述三支溶液静置8 h, 分析、比较三种溶液的性状以及药品成分。

1.3 统计学方法:

选择直线相关检验与回归检验方式进行溶液配伍稳定性比较, r (0, 1) 具有正相关性,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头孢匹胺色谱纯度检测为单一性纯峰, 氯诺昔康色谱纯度检测为单一性纯峰, 匹配度超过99.9%, 标准曲线结果分析, 在20~250 mg/L范围中, 头孢匹胺线性关系良好;在10~100 mg/L范围中, 氯诺昔康线性关系良好。在8 h内, 头孢匹胺溶液与配伍溶液p H值、头孢匹胺含量均具有正相关性;在8 h内, 氯诺昔康溶液与配伍溶液p H值、氯诺昔康含量均具有正相关性;与此同时, 8 h后未发生颜色、性状等变化。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头孢匹胺属于半合成类型抗菌药物, 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 抗菌谱广、活性强且稳定性好, 其不仅对常规菌群具有较强抑制作用, 而且对于不动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也具有抗菌作用[5,6]。在临床治疗中, 注射用头孢匹胺与氯诺昔康配伍非常普遍, 一般在氯化钠溶液中进行互相配伍[7,8]。通过本文研究证实, 在室温条件下将配伍溶液静置8 h, 未见有沉淀、气泡出现, 颜色为明黄色, 且p H值没有出现显著变化。但是, 8 h静置过程中头孢匹胺含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提示配伍溶液需尽早使用。

综上所述, 在室温条件下, 注射用头孢匹胺与氯诺昔康的配伍溶液稳定性良好, 未出现性状、颜色、p H值的显著变化, 鉴于配伍溶液中头孢匹胺含量的下降, 应尽早使用配伍溶液。

摘要:目的 进一步探究注射用头孢匹胺与氯诺昔康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将配伍成功的注射用头孢匹胺与氯诺昔康制备溶液、头孢匹胺溶液、氯诺昔康溶液分别于相同室温下静置8 h, 观察不同时间段内溶液颜色、性状、成分比例。结果 头孢匹胺色谱纯度检测为单一性纯峰, 氯诺昔康色谱纯度检测为单一性纯峰, 匹配度超过99.9%在8 h内, 头孢匹胺溶液与配伍溶液p H值、头孢匹胺含量均具有正相关性;在8 h内, 氯诺昔康溶液与配伍溶液p H值、氯诺昔康含量均具有正相关性;与此同时, 8 h后未发生颜色、性状等变化。结论 在室温条件下, 注射用头孢匹胺与氯诺昔康的配伍溶液稳定性良好。

关键词:注射用头孢匹胺,氯诺昔康,配伍,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陈富超, 李鹏, 方宝霞, 等.注射用氯诺昔康与氟哌利多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J].中国医药, 2011, 6 (3) :335-336.

[2]朱雪松, 郑芳, 李志浩, 等.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考察[J].安徽医药, 2010, 14 (12) :1391-1392.

[3]郝文耀, 庆格乐, 刘海涛, 等.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J].中国药业, 2007, 16 (10) :26-27.

[4]杨晓斌, 钱燕宁, 陆文汉.氯诺昔康围术期镇痛对患者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的影响[J].安徽医药, 2006, 10 (3) :180-181.

[5]时晓亚, 方宝霞, 陈富超, 等.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考察注射用头孢唑啉钠与注射用氯诺昔康的配伍稳定性[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2, 29 (3) :182-184.

[6]方宝霞, 陈富超, 朱军, 等.注射用头孢匹胺与注射用氯诺昔康配伍的稳定性研究[J].安徽医药, 2012, 16 (2) :160-162.

[7]李志.注射用头孢匹胺与注射用氯诺昔康配伍稳定性的分析[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3, 11 (2) :538.

吡罗昔康口崩片处方和工艺研究 第3篇

吡罗昔康为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1],临床使用效果较好,其剂型有注射液,片剂及胶囊,静注给药比口服给药起效更快,但也给患者带来痛苦,使用也不方便,所以临床上也常采用口服给药,而普通片剂或胶囊在口服给药时需要饮水吞服,吡罗昔康口腔崩解片将药片放入口腔内,无需喝水,药片在很短的时间内(10~30 s)迅速崩解,该剂型特别适合老人、儿童或吞咽困难的患者以及某些特殊卧床体位难以变动的病人用药,由于口崩片的特性,使药物吸收面积增大,它较普通固体口服制剂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且服用极为方便,还可减少对胃的刺激[2,3]。

1仪器与试药

ZRS8型智能溶出测定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UV240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单冲式压片机(上海市旺群药化机械有限公司);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电子仪器有限公司);GZX9146MBE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吡罗昔康对照品(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批号100177199802);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上海昌为医药辅料技术有限公司)、微晶纤维素(浙江湖州展望化学药业有限公司);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浙江湖州展望化学药业有限公司);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上海国药集团化学公司);枸橼酸(上海国药集团化学公司),甘露醇、蔗糖(青岛胶南明月海藻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硬脂酸镁(天津市化学三厂);羟丙甲纤维素(广州市人民化工厂),阿司帕坦(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香精(芬美意香料公司);乳糖(法国罗盖特公司);吡罗昔康口崩片(自制,批号20100601、20100602、20100603)。

2方法与结果

2.1酸与唾液分泌的关系

人的口腔中如遇酸性食物,其唾液分泌量增加,因此我们在设计口崩片时,考虑加入适量酸味剂,增加口腔中唾液的分泌,帮助药片的崩解以及药物吞咽。可以通过唾液收集实验来证明酸与口腔唾液的分泌关系。

唾液收集实验:选择一些常用的辅料如甘露醇、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或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等辅料,按一定的比例及工艺要求压制成口崩片片基(片子内不含药物,仅为辅料),该口崩片片基有两种:一种含枸椽酸为片基1(T1),一种不含枸椽酸为片基2(T2),其它成份均相同,制备工艺也相同。将T1与T2进行唾液分泌量对比试验。方法为:试验者均早晨空腹参加试验,试验前每人均漱口,10分钟后,试验者坐位姿势,收集5 min唾液,收集时不能将唾液咽下,全部张口,轻度伸舌,让唾液自然经漏斗流入刻度试管,5 min后,将口腔内的唾液全部吐入试管(但不能将痰吐入),收集完毕,将试管垂直插入试管架,置4℃冰箱存放24 h自然沉淀及消除泡沫,按刻度记录唾液量,并以精密试纸测定唾液的pH值。试验时先用T2片基(不含枸椽酸)进行试验,结束后间隔0.5 h再进行T1片基(含枸椽酸)试验,试验1(T2)结束后,口渴者可喝少量水,但在试验前15 min内禁止饮水。片基放入口腔舌下并用舌压住片子开始计时5 min,试验结果见表1。

(试验人数:10人,男女各半,年龄22-38岁)

从试验结果显示,T1试验的唾液量大于T2试验。在试验过程,当T1放入受试者口腔舌下后,受试者立即感觉到口腔内唾液迅速增加,但2 min后,恢复正常。这表明含枸椽酸的片基有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的作用。当片基崩解溶散从口腔流出后,唾液分泌又恢复至正常。口腔中唾液分泌量增加,有助于口崩片在口腔内的快速崩解。

2.2崩解时限测定及口感评价

方法1取2片片基放入10 m L加塞试管中,加入37℃±1℃的水10 m L稍加振摇,观察各自崩解情况,记录崩解时间。

方法2取片基1片置2号筛网中,用滴管吸取37℃±1℃水,距片子1~2 cm高度,缓缓滴在片基上,观察片子全部通过2号筛的时间。

方法3取片基1片放置检查人员口腔中,记录片子在口腔中崩解溶化的时间,并感觉片子的口感。

2.3吲达帕胺口崩片的制备

制备口崩片时,还需要注意口味、砂砾感等问题,常用乳糖、甘露醇、蔗糖或甜味剂阿斯巴坦等,为填充剂或矫味剂,但这些水溶性填充剂量过大,会影响崩解。这就要求进行用量的筛选试验,来确定处方中填充剂、崩解剂、甜味剂最佳用量。为此,我们选择一些常用的填充剂、崩解剂、甜味剂[46](见表2),按不同的处方比例混合后直接压制成空白口崩片基,进行可压性、崩解时限、口感等对比试验,从中筛选较佳组合。试验结果见表3(口腔崩解时间、口感由试验者将口崩片基放入口腔中进行测试)。

(处方量以1 000片计,重量:g)

从表3的口崩片片基处方中辅料筛选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处方10”为最佳组合,无论是从片剂的可压性,或是崩解时间以及口感都较符合口崩片的要求。表明“处方10”设计合理。

2.4制备工艺

我们初步采用“湿法制粒工艺”制备口崩片剂,方法为:将吡罗昔康、枸椽酸溶解在适量的60%乙醇中,将该溶液用于湿润剂,对除香精和硬脂酸镁以外的其它辅料混合粉进行制颗粒,颗度为20目,将湿颗粒置60℃烘箱内鼓风干燥4 h;取干燥后的颗粒进行中间品检测。将香精和硬脂酸镁与干燥后的颗粒混合均匀,整粒,压片。该法制备的口崩片,由于吡罗昔康溶于湿润剂中再进行制软材、制粒,因此分布均匀,含量和含量均匀度良好,崩解迅速。湿法制粒工艺制备的口崩片剂的可压性很好,但在口腔中略有砂砾感,这可能是因为颗粒崩解稍慢的缘故。

为此,我们采取粉末压片法压片工艺:将处方中吡罗昔康溶于适量的60%乙醇中,取处方中甘露醇,用该乙醇溶液作为湿润剂制软材,用20目筛制粒,60℃鼓风干燥4 h,将干燥后颗粒粉碎,过80目筛备用。按处方称取已过80目筛的其它辅料。将全部粉末充分混合均匀进行中间体检测后压片(φ5.5 mm圆形冲模,片重约为80 mg,片剂硬度2.0kg/m2)。该法制备的口崩片无砂砾感,崩解时间优于湿法制粒工艺的口崩片,片剂的可压性以及药物的含量均匀度均良好。

2.5溶出度测定

2.5.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吡罗昔康对照品10 mg,精密称定,置100 m L量瓶中,加1 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做为对照品贮备液。精密量取贮备液5 m L置50 m 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2.5.2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吡罗昔康对照品贮备液1,2,4,6,8,10 m,l分置50 m L量瓶中,用盐酸溶液(91 000)稀释至刻度,摇匀,在335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A)对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A=0.017 2C+0.241 7,r=0.999 9结果表明,吡罗昔康在2~20μg/m L范围内,吸收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5.3精密度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于335 nm处重复测定6次吸光度,求得RSD为1.05%,说明本方法精密度良好。

2.5.4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1、2、4、6、8 h测定吸光度,求得RSD为1.12%,说明供试液在8 h内稳定。

2.5.5回收率实验

精密称取吡罗昔康对照品适量,按处方比例加入辅料,用盐酸溶液(91 000)配制成质量浓度为测定浓度(10μg/m L)80%、100%、120%的溶液,过滤。在335 nm波长处测定滤液吸光度,计算低、中、高浓度的回收率。结果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98.8%、99.2%,RSD分别为1.03%、0.98%、1.15%,表明本方法正确可行。

2.5.6溶出度测定[7]

参考《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第二法,取吡罗昔康口腔崩解片6片,以900 m L盐酸溶液(91 000)溶液为溶出介质,转速75 r/min,分别于3、5、10、15、20、30,40 min取样10 m L(同时补充同温度10 m L介质),过滤,精密量取取续滤液3 m L置10 m L量瓶中,加溶出介质稀释至刻度,摇匀,在335 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每片的溶出量。

2.6口腔崩解片与普通片的比较

取三批自制的口崩片与市售普通片计算累积溶出量,并绘制溶出度曲线,见图1。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种介质中3 min时口腔崩解片的溶出超过80%,而普通片不到40%;10 min时口崩片中吡罗昔康基本释放完全,而普通片释放约70%,说明口崩片的溶出速度及程度均大于普通片,符合口崩片的剂型特点。

3 讨论

(1) 在处方中添加适量酸味剂促进唾液分泌有助于口崩片的快速崩解,选择恰当的崩解剂和黏合剂的组合,使我们设计的口崩片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克服了冷冻干燥法、升华法制备口崩片的不足之处。

(2) 处方及工艺对口腔崩解片的崩解速度影响极大,常用方法为冷冻干燥法、固态溶解法、喷雾干燥法、湿法制粒压片法等。本实验首先采用湿法制粒工艺发现口腔崩解片在口腔内崩解成细小的颗粒,不能完全溶解为分子态,使服药者产生沙砾感。而改用粉末压片法制备的口崩片无砂砾感,可压性好。

摘要:制备了吡罗昔康口腔崩解片,并评价其质量。采用直接粉末压片法制备口腔崩片解,以片剂可压性、崩解时限、口感为指标。在先进行预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最佳处方的筛选,并对其溶出度进行检测。结果采用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的吡罗昔康口崩片口感良好,与市售普通片比较,口腔崩解片具有明显速释效果。说明吡罗昔康口腔崩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可行、产品质量可控。

关键词:吡罗昔康,口腔崩解片,处方工艺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4

[2]柯学,王小琼,平其能.口腔崩解片及其制备技术进展.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1):801—805

[3]邱宇虹,邹凤玉,于晶,等.口腔崩解片研究现状.中国现代中药,2006;8(2):31

[4]陆军,黄晶晶.盐酸托烷司琼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华西药学杂志,2010;25(6):668—671

[5]刘杰,李剑芳,袁贤林.盐酸昂丹司琼口腔崩解片的制备以及崩解时间影响因素的考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3—5

[6]赵楠,汤真,王艳萍.单硝酸异山梨醋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及药剂学研究.药学实践杂志,2007;25(2):94—97

吡罗昔康注射液 第4篇

吡罗昔康是一种来自于烯醇酸的新型非甾体类抗炎药。它在人体内的半衰期是50h,使用后达到药物浓度的高峰时间是3~5h,已经广泛使用于口腔科、髋关节置换,以及矫形外科手术之中[4,5]。本文研究探索吡罗昔康联合吗啡类药物在术后镇痛的效果,是一次前瞻性研究。这次试验通过双盲法对比研究来评价吡罗昔康速溶胶囊的效果,吡罗昔康胶囊由干粉法制成。当患者口服吡罗昔康后,药物溶解进唾沫,在口腔粘膜内被患者吸收。这样对于一些术后禁食或者有吞咽困难的患者,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服用药物。对照组服用的是一种外观类似无作用的空白胶囊,所有的患者都签过临床试验同意书。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64名行椎间盘切除术或者椎板切除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到两组中,吡罗昔康组32人(A组)和空白对照组32人(B组),患者的入选标准是年纪18周岁以上,患有椎管狭窄或者是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一般情况可,能和医务人员正常交流。排除标准有疼痛感觉障碍,有消化性溃疡史,有严重的心、肾、肝,或者是有服用镇痛药病史。

1.2 治疗措施

一般于术后12h内开始使用药物。术后当天24h内,患者予首剂(舌下给药),2片,吡罗昔康胶囊或者是空白安慰剂,48h后,再于1片,根据患者需要,吗啡6~12h给一次,以减轻疼痛。

1.3 观察指标

术后疼痛分组按照视觉模拟评分(VAS)标准: (1) 0分:无痛; (2) 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 (3) 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 (4) 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由医护人员进行评价,在术后72h内,每6h进行一次。临床一般资料还包括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情况和吗啡用量。参加试验人员均对患者所服药物(对照组或者试验组)不知情。

1.4 试验结果

由SPSS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有意义。

2 结果

2.1有3个患者因为不能耐受药物被排除, 其余对照组31人和试验组30人, 完成了研究, 两组患在临床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的差异 (表1)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 失血量和切口长度上面也没有明显差别。

2.2在表2可以看中, 试验组在镇痛作用上明显好于对照组, 术后2d的VAS评分, P<0.05, 但在手术3d后, 两组患者差别不显著, P>0.05。

2.3 我们还发现服用吡罗昔康后,患者在使用吗啡的剂量上小于对照组患者,而且两组差别显著(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表示P<0.01

3 讨论

通常认为术后镇痛药物,应当俱有镇痛时间快,不良反应小,可以抑制疼痛和肌肉的炎性反应特点。外科手术造成大量组织破坏时可以产生的前列腺素,引起强烈的炎性反应,痛觉感受器活跃。而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产生抗炎、解热、镇痛作用,俱有镇痛效果强,而不良反应小的特点[6]。

本试验说明,吡罗昔康联合吗啡类制剂减轻脊椎手术术后疼痛的有效性,特别是在术后2d内效果最为显著。在术后6h,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别不大,而在术后12~48h内,我们发现两组VAS评分差别最显著,这是主要是因为患者术后刚苏醒,麻药作用尚存在。术后3d,试验组得分仍然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同时使用吡罗昔康和联合镇痛药可以增加镇痛效果,在本试验中,还可以观察到吡罗昔康组可以减少吗啡类制剂的用量。Rosenow等比较了氯诺昔康和吗啡类药物在椎间盘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后,也证实的氯诺昔康可以减轻椎间盘切除术所引起中度疼痛。McGlew试验了吲哚美辛在颈椎融合术的作用后也得出相同的结论。说明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术后镇痛中有良好表现。

我们在临床也发现,目前术后镇痛主要通过硬膜外途径给药[7],一般费用较高,而如果使用吡罗昔康则可以明显降底医疗费用,不良反应较小,使用方便,口服即溶,不需要服水,在3~5h内即可达到最佳浓度,半衷期更是长达50h。

但是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 (1) 非甾体抗炎药物对血液凝固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是因为非甾体抗炎药物影响血小板凝集,关于非甾体抗炎药物引起术后出血,目前无肯定的依据,从现在研究来看,试验组在服用了吡罗昔康后出血量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2) 最近已经有研究表明,非甾体抗炎药物对脊椎溶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干扰人类或者动物的脊柱融合术。因此对于行脊柱溶合术的患者这类药物需要慎用[8]。 (3) 非甾体抗炎药物还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贫血、肝肾功能紊乱,这些虽然较少见,但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9]。

4 结论

在普通的脊柱手术术后使用舌下服用吡罗昔康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吗啡类制剂的用量和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少,可以作用早期术后辅助性镇痛药物,同时在使有过程中应防止它的副作用[10]。

摘要:目的 观察吡罗昔康用于脊柱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64名行椎间盘切除术或者椎板切除术后的患者自愿参加本试验, 他们按随机数字法分到两组中, 吡罗昔康组32人 (A组) 和空白对照组32人 (B组) 。于术后12h内开始使用药物。术后当天24h内, 患者予首剂 (舌下给药) , 2片, 吡罗昔康胶囊或者是空白安慰剂, 48h后, 再予1片, 根据患者需要, 吗啡612h给一次, 以减轻疼痛。医护人员每6h一次, 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按照视觉模拟评分 (VAS) 标准, 进行打分。结果 试验组在镇痛作用上明显好于对照组, 术后2d的VAS评分P, <0.05, 吗啡用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吡罗昔康用于脊柱术后给药途径方便, 镇痛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吡罗昔康,脊椎手术,术后镇痛

参考文献

[1]KeithHB, RonaldLD, 胡有谷, 主译.脊柱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419-1429.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修订吡罗昔康全身给药制剂说明书[S].中国执业药师, 2009, 4 (1) :45-45.

[3]李肃伟.镇痛泵用于脊柱手术后镇痛效果评价[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0, 20 (3) :69-70.

[4]曾小峰, 董怡, 艾脉兴.氯诺昔康治疗脊柱关节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 2001, 10 (10) :766-768.

[5]修飞.吡罗昔康、吗啡和维拉帕米超前镇痛在大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6, 27 (1) :25-26.

[6]肖礼祖, 蒋劲, 熊东林, 等.低含量罗呱卡因复合芬太尼自控镇痛用于急性腰腿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 (32) :4362.

[7]安刚, 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304-308.

[8]Glassman SD, Rose SM, Dimar JR, et al.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administration on spinal fusion[J].Spine, 1998, 23 (7) :834-838.

[9]Laurence EM.Do the pharmacodynamics of the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suggest a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J].Drugs, 1992, 44 (Suppl 5) :1-13.

吡罗昔康注射液

吡罗昔康注射液(精选4篇)吡罗昔康注射液 第1篇关键词:美洛昔康注射液,美洛昔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美洛昔康 (meloxicam) 是一种新型非...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