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证明书格式及
离职证明书格式及(精选7篇)
离职证明书格式及 第1篇
某某自20xx年12月1日入职我公司担任某某部门某某岗位,至2xx-x年12月12日因个人原因申请离职,在此2年间无不良表现,工作良好期间曾被授予“某某”称号(荣誉)经公司慎重考虑准予离职,已办理交接手续。
因未签订相关保密协议,遵从择业自由。
特此证明
公司盖章
日期:年月日
离职证明书格式及 第2篇
兹证明,员工_____________,男,身份号码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_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入职我公司担任______________部__________一职,至_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因_____________原因申请离职,在此_____________年间工作良好无不良表现。
经公司慎重思考准予离职,已办理交接手续。_____________因未签订相关保密协议,遵从择业自由。
特此证明。
签名: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公司(盖章)
离职证明书格式及 第3篇
为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 我国颁布了汽车行驶记录仪国家标准GB/T19056-2003 (以下简称国标) , 在国标发布前后, 还发布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 促使记录仪的生产、应用和管理走向了标准化、法制化[1,2,3]。但是, 由于国内记录仪的数据格式存在巨大差异, 使得不同记录仪的行车数据难以集成, 难以实现统一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本文将探讨数据格式问题的由来, 解决此问题的基本思想, 并具体描述了基于格式说明书的解决思路及交互式格式说明书输入策略。
1. 汽车行驶记录仪的数据格式问题
关于行车数据的内容, 国标中规定有:行驶状态数据 (至少1分钟一条) 、事故疑点数据 (至少0.2秒一条) 、行驶里程、驾驶员身份等[1]。行车数据采用的格式, 国标在附录A.3有说明。问题主要在于附录A的地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汽车行驶记录仪产品) "中, 没有提及国标附录A或具体的数据格式[2]。
同时, 附录A.3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
(1) 内容有些遗漏, 如在A.3中一共规定了事故疑点、实时数据、特征系数等共10类输出数据的数据格式, 但对于每一类数据究竟是以单独文件存储, 还是以某种顺序存入同一个文件, 或者采取其它结合方式, 却没有规定。
(2) 对于外延无规定, 只指明了应该有哪些数据, 却未规定不应该加入额外的数据。这样, 各厂家均有发挥的空间, 也导致格式混乱。
2. 基于格式说明书的兼容策略
2.1 概述
记录仪数据格式的差异很大, 以FT103 (以下简称FT) 和IBB-3 (以下简称IBB) 的一般行驶状态数据为例:
图1给出了两种记录仪的数据格式。方格中的名称为项目名, 项目名上的数字为项目长度, 如FT的"时间"项目长度为4个字节。两个图中都有省略号, 但含义不同:FT图中有一些与GPS相关的数据, 在图中省略;而IBB图中的省略号则表示一种重复, 即数据块尾部是连续的"数据项"项目。两种数据格式的主要差异在于:FT的基本数据块长度为32字节, 每一数据块只提供一个时间点的数据 (后称独立时间模式) ;IBB的基本数据块是变长的, 其尾部"数据项"的重复次数可变 (总长由前面的"数据段长"指定) , 每一个数据块提供一个时间段的数据 (后称唯一时间模式) 。实现两个数据的兼容, 不能简单地构建项目之间的映射, 而必然涉及数据段中数据的处理, 须进行必要的插值或抽样操作。
为了实现数据兼容, 最直接的方法就由各个厂商提供独立的入库程序, 把行车数据加入不同的数据表或相同的数据表。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如加入同一数据表, 则一段数据由多个不同来源的软件操作, 不够安全, 维护时也要涉及多家厂商;如加入不同数据表, 一个常用的查询与统计操作即要牵涉众多数据表, 管理系统的开发难度将大大增加, 日常的数据库管理工作量也很大。
另一种解决方法就是:实现一个基本通用的软件, 该软件可以对数据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完成数据兼容。本文采用这一策略, 基于此思路的行车数据输入系统见图2, 图中虚线内部内容为格式说明书, 它包括结构信息和关键信息, 格式说明书和数据文件一起作为入库程序的输入。对于新的数据, 只要能提供格式说明, 就可以统一处理。本思路的难点在于格式说明的输入和基于说明书的数据转换。一种格式说明输入方式是提供一个模板, 厂家按照模板编辑出自己的说明书, 但由于要说明的信息很多, 手工编辑方式很易出错。另一种输入方式是交互式输入, 如著名形式语言学习软件JFLAP的策略, 直接给出相应的文法 (或图形化的FA表示) , 但JFLAP对语义信息的描述比较难。本文采取了一种表格形式的解决策略, 提示用户通过填表, 提供所需的词法、语法和语义信息。
2.2 格式说明书
格式说明书是对数据格式的说明, 它应说明基本数据块的构成及各成分的解释方法, 这部分信息可称为结构信息;同时, 还要指明速度、时间等信息的位置及解释方式, 这部分信息称为关键信息。
(1) 结构信息
每个基本数据块都可以表示成树形结构 (即语法信息) , 另外, 为了分解各个项目, 必须给出它们的长度, 编码方式等附加信息 (即词法信息) 。
结构信息的输入过程分两个阶段:先确定树形结构, 再添加附加信息。免费的树形结构编辑工具很多, 我们选用了TreeEditor。接下来说明附加信息, 可得到结构信息文件, 该文件的每一行定义了一个项目, 格式为:
项目名#长度#重复#编码#可省略#左高#边界#备注#
如FT之"时间"项目, 它的结构信息为"dtime#4#1#1#0#0###"。含义是:项目名为", dtime" (说明书中的项目名包括项目的层次信息, 最左边存在一个", ", 说明该项目层次为第二级) ;项目长度为4;重复类型为1 (只出现一次) ;编码类型为1 (BCD码) ;可省略类型为0 (不可省略) ;左高类型为0 (右边为高位, 左边为低位) ;边界为空 (项目后不存在固定边界) ;备注为空 (未给出备注信息)
对照结构信息, 就能把数据文件正确地分解成一个个小项目.
(2) 关键信息
基于结构信息, 通常可获取各个项目, 但项目的含义却未定义。同时, 对于一种复杂的情形:一个项目的长度由另一个项目的值决定 (如IBB的尾部"数据项"长度由前面的"数据段长"项目值决定) , 必须指明这种项目对应关系。这些信息可称之为关键信息, 它关系到行车数据的正确解释。
图3给出了关键信息的录入窗口。关键信息实际上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将数据文件中的各个数据项与需要入库的基本行车信息, 如司机号, 时间和速度等对应。另外是一些针对性的补充信息。以时间信息为例, 至少存在两种不同的提供方式:唯一时间模式与独立时间模式。对于唯一时间模式, 需要给出速度数据的推理方向及时间间隔, 若时间为某日的8点, 对于唯一模式, 如设定推理方向为正向, 时间间隔为2秒, 则速度数据的第一条为8点的数据, 第二条为8点0分2秒的速度;若推理方向改为反向, 则速度数据的第二条应为7点59分58秒的数据。时间还存在至少两种不同的提供方法, 一种是位移式的:并不保存具体的时间, 而是该时间相对于某时刻点 (如2000年1月1日) 的位移, 这就需要把参照的时刻输入, 另一种是实际时间, 则不需要设置这个参照点。已开发的系统支持这三种时间提供方法, 如有新的方法, 则需要升级关键信息输入与数据分拣模块。
3.3数据输入程序
数据输入程序基于结构信息来分解行车数据, 并参照关键信息, 来进行加工, 并入库。对于一般行车状态, 国标只规定了最低的采样间隔 (每分钟一条) , 各类记录仪采样间隔不同 (如FT的采样间隔不定, 而IBB则是1秒) , 输入程序要考虑到这一点, 可采用插值解决。
基于格式说明书的数据处理流程:
1.读入格式说明书 (结构信息、关键信息)
2.查结构信息, 判断当前识别之项目
a.当前项目为非终结项目, 读当前项目之第一个子项目
b.当前项目为终结项目
(1) 当前项目非关键信息, 跳过指定长度的数据。
(2) 当前项目系关键信息,
(i) 为司机号, 将司机号加入数据库。
(ii) 为数据段长度, 将长度读出。
(iii) 为时间或速度数据, 如为唯一时间模式, 推算出当前时间点, 将速度数据写入当前时间点, 如为独立时间模式, 将速度写入给定时间点。
3.如当前数据段处理完毕, 则根据具体情况对数据进行必要的插值或抽样操作。
5.goto 2
4. 如识别完结构信息中最后一个项目, 将当前项目指向结构中的第一个项目。
6. 数据文件读完或无法识别, 结束。
因为输入程序是通用的, 它的处理过程较难优化。处理时, 只能一个个项目依次处理, 很难一次性跳过多个项目, 效率较低, 以IBB为例, 使用基于格式说明书的策略比专门软件所花时间要长一倍。另外, 由于数据格式差异巨大, 对于部分格式特殊的数据文件, 有可能需要针对性地修改输入程序相应的部分。由于语义的形式化难度很大, 本策略也可能不适用于个别具体的行车数据格式。未来的工作将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
4.结束语
行车数据共享问题, 影响着生产企业的良性竞争及运输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提出基于格式说明书来描述行车数据, 在说明书的指导下, 一个通用的输入程序来对数据进行分拣, 它可以较好地解决数据格式的兼容问题。有利于企业选择使用多种不同的记录仪, 利于职能部门建立一个大型的行车档案。本策略已用于同盛唐运输安全管理系统, 能够正常兼容来自FT103、IBB-3等不同记录仪的数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056-2003《汽车行驶记录仪》, 2003
[2].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汽车行驶记录仪产品) , CNCA-02C-066, 2005
[3].张明明, 陈天翼, 樊晶光等.我国汽车行驶记录仪应用现状及对策建议.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6 (4) , 91-95
初级员工的离职及对策 第4篇
关键词:初级员工 离职 对策 自我价值
人才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中消研公司在经过调查后,发现了一般员工有三个离职高峰期,其中之一是在职两年后的升迁危机,这对企业来讲是较大的忧虑。员工在企业工作两年后,职业成熟度已经较高,对企业未来的生产与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他们的离开无疑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美国《财富》杂志曾研究发现:一个员工离职以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而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本文讲的初级员工指的是在企业工作两年后的员工。那么初级员工为什么要离开,企业又该如何留住他们呢?
一、初级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剖析
1、企业因素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需要员工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现在的初级员工更多地忠诚于自己的专业技能而非所在的企业,特别是知识型的员工,他们不断追求自身对知识的探索,追求事业的发展。当两者的目标不能通过有效的管理组织协调一致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跳槽的想法。如果企业领导管理不善,没有对初级员工职业进一步发展的计划和行动,让员工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感觉到职业生涯在企业内似乎已走到了尽头。初级员工缺乏教育培训和事业发展的机会,他们的个人目标和思想得不到充分的尊重、信任和认可等等,都是造成初级员工跳槽的企业因素。
2、 初级员工的个人因素
员工在企业工作2年以后,随着职业成熟度逐渐提高,对企业的整体状况和运行情况已经比较熟悉,工作适应程度也逐渐成熟。这个时候的职业工作目标更倾向于自己在企业的价值创造是否能够得到认同,需求层次上升到马斯洛需求模型的最高层--自我价值的实现,即对充分发挥个人才能潜力、增强竞争力和成为一名出色人才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他们需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渴望不断地获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因此他们希望到更多的优秀企业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流动实现自身的增值。
二、初级员工离职的对策
初级员工渴望追求个人价值的提高和认同,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1.成功标准的多元化
针对员工不同的价值衡量特点和自我实现需求特点,企业要设计成功衡量的渠道,塑造成功标准多元化的企业文化,让员工了解成功价值的体现不仅仅体现在职位升迁,更重要的是绩效成果的体现,诸如工作本身带来的成就感,企业员工工作尊重感和重视感等。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推广“目标管理”、“质量管理小组”等方法,组织职工的参与管理、提倡职工的自我控制,注重使下属在为企业工作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从而进一步激励下属工作的积极性,进而留住员工。
2.拓展团队项目
为了寻求价值的认同,还可以考虑员工的部分工作项目化,由不同岗位的员工为了共同完成某一个项目而跨越部门的限制,共同组成项目团队。这种组合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价值认同感,使其意识到企业对他的重视。
3、实行承诺管理与群体管理
承诺管理是指让雇员自愿地选择、承诺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然后管理者授予其相应的权力,雇员则需对他们的工作负完全责任。通过承诺管理,让员工感觉到企业对他们的信任。群体管理指的是整个企业从董事会自上而下建立各种专门管理小组,群策群力,共同管理企业,让员工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4、制定多样化的培训体系
培训是提高员工自身价值的途径,员工个人价值追求程度的认同可以通过专业技能、管理能力、综合素质等与自身价值密切相关的多样化培训来体现。培训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员工在本职工作上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可以改善员工知识技能结构,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拓展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广度。企业应建立一整套面向未来的培训计划,应使每个初级员工每年至少有一次本岗位的培训学习机会,迎合他们知识更新的学习发展需求。如,可以组织他们到相关的重点、新颖的项目参观学习;增加公司内部同岗位的与员工技术交流和学习机会。
5、帮助初级员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物质需求是人类较低层次的需求,而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职业发展是激励、留住员工的有效方法,是自我实现需求的范畴,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协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将要发展的方向,树立长远发展目标,从而有助于降低初级员工的流失率。比如可以设计出员工职业发展的三个方向:管理上、业务上、技术上,让员工明白这三方面如果要发展,应该怎么去努力,怎样一步步前进,来满足不同岗位员工的成就动机,让他们获得来自职业的满足。同时提供给他们相关信息,协助他们更准确地评价自己的特性和价值观,使他们准确定位,发现自己”心目中的职业生涯路径。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原理与方法[M].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何敏.人员稳定 一波三折——透析员工离职三大高峰期[J],企业管理,2006(4)
离职证明格式与 第5篇
因未签订相关保密协议,遵从择业自由。
特此证明。
公司名称(加盖公章)
07月31日
离职证明单格式 第6篇
兹有***(姓名)同志于****年**月**日至****年**月**日期间在我司担任***职务,在职期间,工作努力,无不良工作表现,离职证明的格式。
现因*****原因申请离职,并已正式办理离职等相关手续。
以后其一切相关事宜均与我司无关。
特此证明
******有限公司(盖章)
离职证明格式与 第7篇
因未签订相关保密协议,遵从择业自由。
特此证明。
公司名称(加盖公章)
07月31日
离职证明书格式及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