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良性前列腺综合征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良性前列腺综合征(精选10篇)

良性前列腺综合征 第1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来该院体检和男科门诊就诊的230例BPH患者, 根据诊断标准, 分单纯BPH者112例, BPH合并MS者118例。年龄55~80岁, 平均年龄72.8岁。

1.2 方法

1.2.1 检查内容

按照统一标准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 (Kg/m2) ;清晨空腹测量血压、空腹抽血查血生化: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空腹血糖 (FP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经直肠彩超测量前列腺体积PV (PV=前列腺纵径X横径X前后径) ;进行前列腺症状指数IPSS评分评估下尿路症状 (LUTS) 程度, 询问LUTS出现的时间及是否有急性尿潴留病史。

1.2.2 入选标准

根据2009年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BPH诊断指南具有LUTS, ①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 ≥8分;②最大尿流率 (Qmax) 15 m L/s;③B超检查前列腺体积 (PV) >20 m L。MS诊断标准: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提出的中国人的工作定义即CDS标准:具备以下5项组分中的3项或3项以上者:①超重和 (或) 肥胖BMI≥25.0 Kg/m2;②高血糖:FPG≥6.1 mmol/L (110mg/dl) 和 (或) 2h PG≥7.8 mmol/L (140 mg/d L) , 和 (或) 已确诊糖尿病并治疗者;③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 舒张压≥90 mm Hg, 和 (或) 已确诊高血压并治疗者;④空腹血TG≥1.7 mmol/L (110mg/dl) ;⑤空腹血HDL_C<0.9 mmol/L (35mg/d L) (男) , <1.0女) 。

1.2.3 排除标准

尿路感染、尿道狭窄, 前列腺癌、急性前列腺炎, 膀胱颈挛缩、膀胱肿瘤、神经源性膀胱、膀胱结石及其他膀胱疾病影响正常排尿功能者,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近3个月服用降脂、降糖药和规律服用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等药物者。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统计结果以 (±s) 表示, 进行t检验和r检验。

2 结果

2.1 BPH合并MS组与单纯BPH组临床资料比较

两者患者BMI、腰围、FPG、DBP、TG、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SBP、T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BPH合并MS组PV、PSA、LUTS出现时间、IPSS评分及尿潴留发生率均高于单纯BPH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3 相关性分析

118例BPH合并MS患者, PV与FPG、TG呈正相关 (r=0.30, 0.46, P<0.01) , IPSS评分与FPG、TG亦呈正相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0.38, 0.22, P<0.01) 。

3 讨论

近年研究发现[1], BPH与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等代谢因素有关, 提出MS可能是BPH发生的危险因素, 其继发的LUTS与MS有关, 并获得了流行病学证据的支持。有研究表明[2,3], 肥胖患者BPH的风险是正常体质量者的3~5倍, 伴MS的BPH患者与单纯BPH患者比较, 无论是PV还是IPSS都有显著差异[2,3]。PV与BMI呈正相关, 究其原因, 是与男性肥胖者体内雌/雄激素比例失调有关, 另外, 是与肥胖患者存在的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有关[4]。高血糖直接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后修复减慢, 胶原组织血中暴露时间过长, 利于粘附和聚集血小板, 使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产生减少, 活性降低, 易于发生和发展动脉粥样硬化, 而动脉粥样硬化可通过减少盆腔血流, 导致前列腺缺血, 基质细胞增殖, 从而促进前列腺增生。有研究表明, PV增长较快的BPH患者具有高的2型糖尿病发生率。Parsons等[5]研究了FPG浓度、糖尿病及前列腺增生的关系, 结果表明PV和糖尿病有正相关性。高血压与BPH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最显著的特点是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在两者发病原因上的相关性。研究证实长期的高血压状态可促进前列腺组织的血管新生, 因此能促进PV增大。

该研究资料亦显示BPH合并MS组PV、PSA、LUTS出现时间、IPSS评分及尿潴留发生率均高于单纯BPH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8例BPH合并MS患者, PV、IPSS均与FBG、TG呈正相关。

综上所述, MS各组分在BPH的起病及病程进展过程中, 可能通过多种机制起到促进作用, 从而导致临床上的相关性。通过保持理想的体重、积极防治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综合措施或许能有效减少和延缓BPH的发生和发展。

摘要:目的 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与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根据诊断标准将230例BPH患者分为BPH合并MS组118例, 单纯BPH组112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 计算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 (Kg/m2) ;清晨空腹测量血压、空腹抽血查: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空腹血糖 (FP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经直肠彩超测量前列腺体积PV (PV=前列腺纵径X横径X前后径) ;进行前列腺症状指数IPSS评分评估下尿路症状 (LUTS) 程度, 询问LUTS出现的时间及是否有急性尿潴留病史。结果 BPH合并MS组PV、PSA、LUTS出现时间、IPSS评分及尿潴留发生率均高于单纯BPH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V与FBG、TG呈正相关 (r=0.30, 0.46, P<0.01) , IPSS评分与FBG、TG亦呈正相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0.38, 0.22, P<0.01) 。结论 MS与BPH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代谢综合征,相关性

参考文献

[1]周洁等.良性前列腺增生与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探讨[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2012, 6 (4) :316-318.

[2]Parsons Jk.CarterHB, PartinAW et al.Metablit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benign prostate heperplasia Jclin[J].Endoerinol Metab, 2006, 9 (7) , 2562-2568.

[3]Parsons Jk.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s and male lower urinanry tractsymptoms:epidemiology and factors[J].Curr Bladder Dystunct Rep, 20105 (4) :212-218.

[4]苗莉, 陈哲.代谢综合征对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影响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 (10) :1446-1447.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 第2篇

【摘要】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疾病之一,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是一种采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有临床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其主要药物是5α- 还原酶抑制、α- 受体阻滞剂、植物制剂和中药,结合有关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用的三类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物。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 药物治疗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简称是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多发生于50岁以后的老年男性,有资料表明,在60岁男性,组织学检查有50%可见前列腺增生性改变,80岁时,这种改变可高达83%[1]。BPH患者前列腺的增大主要由间质和腺体成分增生,并以机械性梗阻、动力性梗阻及继发性膀胱功能障碍三种方式导致患者产生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梗阻症状(如排尿踌躇、尿线变细、尿分叉或中断)及排尿后症状(如尿不尽感)等一系列下尿路症状,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不同的影响,药物治疗的目的就是消除或者缓解症状,适应于刺激期和代偿早期的患者。

BPH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良性疾病,目前BPH治疗领域没有明确的针对BPH病因的治疗药物,如果患者确诊BPH并出现下尿路症状,生活质量受到影响,但没有手术治疗的绝对指征就可以采用药物治疗。BPH患者药物治疗没有绝对指征,常用的药物都是对症治疗,短期目标是缓解患者的下尿路症状,长期目标是延缓疾病的临床进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减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同时保持患者较高的生活质量是BPH药物治疗的总体目标[2]。笔者结合有关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用的三类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物。

1 5α-还原酶抑制剂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老龄和有功能的睾丸其发病的基础,睾酮在前列腺内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双氢睾酮(DHT),DHT与BPH的发生密切相关,能导致尿路梗阻和尿路刺激等一系列症状。5α-还原酶抑制剂可以阻止睾酮转化为DHT,降低血清及前列腺组织内DHT含量,抑制前列腺增生,使前列腺体积缩小,从而缓解膀胱流出道梗阻的机械因素,减轻下尿路症状。人体内5α-还原酶分为Ⅰ和Ⅱ型,其中Ⅱ型5α- 还原酶在前列腺增生中起主要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非那雄胺是一种Ⅱ型5a-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DHT的产生,使前列腺上皮萎缩,缩小前列腺体积,有效治疗BPH引起的下尿路梗阻症状,延缓疾病进程及减少尿储留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手术干预机会[3]。非那雄胺的优势在于长程疗效,其长期疗效已得到证实,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显示使用非那雄胺获得最大疗效至少需6个月,连续应用6年疗效持续定,长期应用非那雄胺能维持疗效,尿潴留和前列腺源血尿的發生率明显降低;停用2周,双氢睾酮恢复基础水平;停药3 个月,前列腺可恢复到治疗前的体积,症状复发[4],故非那雄胺单一用药常用于前列腺体积较大(>40ml)但症状不太严重的患者。报道指出保列治(非那雄胺商品名)连续应用3年后可显著缩小前列腺体积,能使BPH患者前列腺总体积平均减小29%~36%[5],从而改善膀胱出口梗阻,增加尿流率,有效降低了急性尿潴留发生率及手术概率[6,7]。另外非那雄胺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的活性,使血管形成减少,明显降低了尿道下前列腺组织的微血管密度[8],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血尿或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后出血有效方法,即使对正在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也有较好疗效。

长期服用非那雄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勃起功能障碍、射精异常、性欲低下和其他,如男性乳房女性化、乳腺痛等。

2 α受体阻滞剂

BPH的主要症状为排尿困难,除增生腺体对膀胱颈、后尿道的机械性梗阻外,前列腺部位及膀胱颈平滑肌张力增高亦是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交感肾上腺素神经被认为是决定尿路平滑肌紧张性的主要因素,原因在于膀胱颈部、前列腺被膜和基质平滑肌主要分布α1受体[9],α1受体受体阻滞剂能有效地松弛膀胱颈及前列腺平滑肌而不影响逼尿肌功能,从而缓解前列腺增生症的梗阻症状。临床常用α1受体阻滞剂有特拉唑嗪、多沙唑嗪、阿夫唑嗪等和高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荼哌地尔等。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是最常用的药物,因疗效好,见效快,很多病人用药几周即有治疗效果,国际已公认为治疗BPH的首选药物。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已在开放扩展的临床试验中证实,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耐受性良好,在老年患者中使用是安全的[10],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1]。

特拉唑嗪是一种长效选择性α1受体阻滞药,其研究报告也最多,杜广辉等开展了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显示[12]盐酸特拉唑嗪能有效改善中国人群BPH患者症状,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依从性。盐酸坦索罗辛是前列腺高选择性a1A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是治疗BPH最具潜力的药物[10],它对a1A、a1B、a1D 受体亲和性之比为38∶1∶10,能有效松弛前列腺、尿道和膀胱颈部平滑肌,降低膀胱出口梗阻,而不影响膀胱逼尿肌的收缩[13]。

α受体阻滞剂在治疗BPH的下尿路症状方面的疗效相近,由于其对a1B受体选择性高低而决定了其发生副作用的危险程度,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尽量选用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老年BPH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用α1受体阻滞剂时应注意血压的变化,由于α1受体阻滞药并非高血压的首选药物,而且加用α1受体阻滞药会打乱原有的治疗方案,会造成高血压反跳或低血压。目前发现α1受体阻滞剂能够通过减少血小板凝聚和保护内皮细胞功能,降低BPH 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14]。α受体阻滞药的疗效与剂量有关,存在个体差异,应予适当调整,首次剂量宜小,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以达到最大疗效。

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不良反应主要有: 低血压, 胃肠道反应( 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 有时可致心律失常。

3 植物制剂和中药

3.1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植物花粉和提取物被用于BPH 的治疗,有效的缓解症状,并且具有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BPH治疗,用于减轻BPH患者LUTS。利用植物药及花粉制剂治疗BPH己成为一种趋势,尤其在欧洲,植物药制剂在同类药物市场中占有率高达80%[15]。植物藥中含有的环氧肟酸、多胺、氨基酸、多糖和锌等多种功能因子,可有效改善BPH症状。临床常用的有天然花粉提取物的舍尼通, 前列康以及固醇脂提取物如伯泌松。

3.1.1舍尼通原料来自瑞典,含有从裸麦花粉的特殊提取物中获得的活性成分(水溶性活性成分阿魏酰γ-丁二胺类P5和脂溶性活性成分植物甾酸类EA10), 本身无毒,临床上没有明显副作用药理。实验证实舍尼通可以通过增加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力、松弛尿道平滑肌、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诱发的膀胱肌肉收缩等作用机制,从而减轻BPH所致的下尿路症状,并且通过抑制环氧合酶及脂氧合酶从而抑制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合成,具有抑制前列腺炎性反应作用[16]。

3.1.2前列康(普乐安片)菜花粉制剂,由油菜花粉直接入药,花粉中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主要药效成分有脂肪酸、多酚、黄酮类、甾体以及含氮化合物,能减轻尿道黏膜和组织水肿、缩小前列腺体积[17]从而缓解BPH所致的下尿路症状。

3.1.3伯泌松是从锯叶棕中提取的n-乙烷类固醇,通过其对性激素、5α一还原酶的影响而抑制前列腺的增生,而且还有抑制生长因子的功能,无论对前列腺增生还是逼尿肌的功能恢复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对BPH疗效及耐受性良好[18]。

3.2中药的复方制剂比植物药的单味提取物更复杂,针对BPH的复杂机制,采取多途径多手段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改善症状、病因治疗尽可能全面的作用。古医书上将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典型症状称之为癃闭、淋症。《素问》中便有记载:“闭者小便不通, 癃者小便不利” ,中药复方制剂治疗BPH的基本原则是补肾益气、活血化瘀法[19]。中医辩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标本兼治,其毒副作用少见,长期服用安全,病人耐受性高,临床应用亦很普遍。临床常用中医方剂有济生肾气汤、补中益气汤、膈下逐瘀汤等,中成药有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逍遥丸、补中益气丸、桂枝茯苓丸等, 根据不同症型选用不同药物。

由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药物治疗的长期性、方法的多样性,为了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联合治疗是目前BPH药物治疗上的一种新模式。临床医生必须依据循证医学的理念,结合专业经验、成本- 效益比值和患者意愿制定最佳临床决策,同时在药物治疗期间要及时随访,严密观察治疗效果。随着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病理的进一步研究,我们期待研制出自基因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阻止前列腺增生的药物。

参考文献

[1]陈孝平 外科学(第2版)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25.

[2]那彦群 孙光 中国泌尿外科痰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3一115.

[3]AggarwaI S, Thareja S, Verma A, et aI. An overview on 5aI-pha-reductase inhibitors [J]. Steroids,2010,75(2) :109.

[4]马腾骧 现代泌尿外科学[M]. 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2000 :856-881.

[5]何凤霞 萧月兴 陈莎 保列治的临床综合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2,16(4): 512

[6]McConnell JD , R Bruskewitz, P Walsh The Effect of Finasteride on the Risk of Acute Urinary Retention and the Need for Surgical Treatment among Men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8; 338:557-563

[7]Stoner E Three-year safety and efficacy data on the use of finaste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J] Urology 1994(4) 284-294

[8]赵旭旻,周利群 保列治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在治疗患者中前列腺出血减少的可能机理[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11):792.

[9]曾甫清 α1受体与下尿路症状[J].医学新知杂志,2005,15(1):7-9.

[10]Wein.A.j.等原著;郭应禄,周利群主译 Campbell-Walsh Urology(9th edition) [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919-2931

[11]靳风烁,梁培禾,张克勤. 前列腺疾病诊疗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66

[12]杜广辉 齐隽 宋健 等. 盐酸特拉唑嗪治疗中国人群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31(5): 343.

[13]郑军,邓晓洪,欧平,等.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BPH 的长期疗效观察[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9,24(3):239-240.

[14]宋鲁杰.α1受体阻滞剂个体化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J] 中国社区医师2011,27(24):15

[15]杨艳玲,等. 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 世界临床药物2011,32(5):295-298

[16]石涛 高艳 郭永连 张大虎 陈怀波 舍尼通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59例疗效观察[J] 浙江临床医学 2011,13(6):683.

[17]刘树硕,刘飞,王如伟,等 前列康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草药,2009,40(12):1945—1947.

[18]李浩勇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N] 医药导报 2011,30(1):41-45

良性前列腺综合征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上述患者均经B超诊断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2]。患者临床表现为尿频,排尿不畅,少数患者出现尿潴留与尿失禁症状[2]。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排尿不畅,前列腺恶性肿瘤者,其他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病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干预组年龄60~82(72.35±10.13)岁;病程0.5~5(2.18±1.69)年。对照组年龄62~81(71.89±10.38)岁;病程0.5~5(2.17±1.39)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等比较差异无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药物治疗,口服非那雄胺片(生产厂家: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70163)或盐酸酚苄明片(生产厂家:河南省新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41020802)治疗,依据患者病情实际需要单一用药或两种药物联用[2]。干预组患者入院后应用综合评估量表(CARE)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药物选择到心理干预等方面全方位治疗[3]。治疗药物同对照组患者,通过对患者的综合评估,有针对性的对其心理进行教育与疏导,改善与缓解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导致的抑郁与焦虑不良情绪。

1.3 临床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情况[3]。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治疗后SDS及SAS评分降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3 讨论

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针对老年疾病患者的康复医疗服务越来越受到关注,将在未来一个时期内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方法。老年综合评估(CGA)把老年患者的社会属性带入到医疗评估体系中,通过对老年患者疾病、机体功能、心理状态、经济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考量,有别于医学评估[4]。

有报道指出[2],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频与排尿不畅临床症状长期得不到改善产生抑郁焦虑情绪,上述不良情绪可导致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增高盆底与尿道外括约肌交感神经兴奋度,使得尿频与排尿不畅症状加重,重者出现尿潴留及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有学者研究结果提示[5],CGA的合理使用,有助于老年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通过药物治疗、心理康复治疗、人文关怀等措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患病治疗期间的抑郁焦虑情绪发生几率,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老年综合评估并给予干预治疗,干预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综合评估干预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依据老年综合评估结果给予综合干预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改善情况。干预组患者治疗后SDS及SAS评分降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综合评估干预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综合评估,干预,良性前列腺增生,抑郁,焦虑

参考文献

[1]戴娇,胡红飞,吴清.基于老年综合评估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2):893-895,906.

[2]李洁,邹继红,任利群.老年综合评估干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1):921-923.

[3]屈海宏,陈长香,徐爱茹,等.根据老年综合评估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3(2):209-212.

[4]罗昌春,邓宝凤,李海芳,等.老年综合评估的应用与研究现状[J].实用老年医学,2015,29(2):160-162.

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前列腺肥大综述 第4篇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肥大;中西医结合;三焦理论;治疗经验

【中图分类号】R697+.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072-02

良性前列腺肥大(BPH)简称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50岁以上男性中的发病率可达70%[1],其临床症状以尿频,排尿困难,排尿迟缓、断续,尿流细而无力,射程短,终末滴沥为主。随着增生的进展,尿路的梗阻不断加重,出现小便不通,膀胱残余尿量增多,膀胱尿潴留,逼尿肌功能受损,输尿管积水,最终影响到肾盂而出现肾盂积水,甚至肾衰竭。

根据患者“排尿困难,小便量少甚则小便不通”的症状,该病属中医“癃闭”、“小便不利”的范畴。其中早期以小便不畅为主症时称之为“癃”,晚期以小便闭塞,点滴不出为主症时称之为“闭”。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因至今不完全清楚,西医认为年龄和雄激素是两个重要因素[2],所以在治疗上主要以内分泌治疗为主,即运用a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坦索罗辛)和5a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但是这类药物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尿道平滑肌收缩和双氢睾酮的产生来改善患者症状,需长期甚至终生服药。但长期应用非那雄胺、坦索罗辛后会出现机体消瘦、贫血、骨质疏松、脱发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相关临床研究的不断完善,非那雄胺、坦索罗辛等药物长期应用的副作用逐渐被临床医生重视。

山东省中医院针灸科殷颖教授在多年临床治疗中,总结出了一整套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理论和疗法,临床应用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1 填精益肾为本

殷颖教授治疗BPH的理论主要是基于中医的肾。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焉,肾精充盛是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3]。肾的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藏精、主水、主纳气”,其中与BPH密切相关的是肾的藏精和主水两项生理功能。《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这里的“泻”有两层意思:一是理解为“输布”,即肾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肾精充盛,才可以化生肾气,输布于心、肺、脾、肝之中,化生为宗气,维持机体气机正常运行;二是理解为“排泄”,肾者主水,水液的代谢有赖于肾气的推动,只有肾气充盛,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治疗上善用补益肾气、填精益髓的中药,如:人参、山药、刺五加、鹿茸、紫河车、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菟丝子、沙苑子、冬虫夏草等。这类药物能补益肾精,可增强全身之气的化生,是治疗BPH的基础用药,通常用作君药或臣药,用量宜偏大,可以文火久煎。对于老年病人,尤其是合并多种其他内科疾病,如脑梗塞、心肌梗死,长期卧床、鼻饲饮食者,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给药的治疗模式,亦可收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2 疏肝健脾为辅

治疗肾的同时要配合肝脾的养护。肝的生理功能包括“疏泄、藏血”两方面,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作为人体水液代谢的枢纽,脾气受肾气所充,将饮食中的重浊之品下输膀胱,排出体外,维持人体气机运行条达。肝主人体一身气机的疏泄,配合脾气和肾气的升降,促进水液的代谢和输布滋润。因此治疗上常配合理、活血功效的中药,如:陈皮、青皮、枳实、旋覆花、木香、沉香、柿蒂、大腹皮等,这类药物常用作佐使药。

3 局部活血化瘀

中医没有前列腺的概念,但是中医所讲的膀胱在一定程度上包括前列腺。按照三焦理论,膀胱属下焦,《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中提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将下焦比喻为排泄废物的沟渠,为了让身体代谢后的重浊质稠之物排泄出去,“沟渠”的通畅十分必要,中医没有现代泌尿外科常用的先进设备来扩充尿道、电切前列腺,而是通过外治疗法,将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进行配伍,水煎外洗局部[4],使局部气血运行通畅,气行则血行,则原本瘀滞的重浊质稠之物可代谢而出。殷颖教授参考《傅青主男科》、《千金要方》、《外科正宗》等古籍,并根据自己的临床用药经验,自拟“癃闭洗剂”,整方如下:

川牛膝15g,丹参30g,炒白术15g,熟地30g,当归15g,狗脊15g,茯苓15g,盐补骨脂15g,陈皮6g,淫羊藿15g,红花12g,鸡血藤15g,槲寄生30g,续断15g。上方水煎服后,外洗局部或坐浴15~30分钟,期间适当添加热水保持温度40℃左右为宜。

4 针灸调节巩固

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治疗方式,有着非常好的临床疗效和简便易行的操作特点。BPH主要责之肾、肝、脾、膀胱,故针灸治疗以针刺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和募穴为主,配合下合穴和局部阿是穴。故临床上常用针刺穴位为:肾俞、京门、肝俞、期门、脾俞、章门、膀胱俞、中级、足三里、委中。针刺方法多选用补法,有条件的可用电针,留针15~20分钟。

5 西药强效治标

a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和5a还原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a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通过松弛尿道前列腺附近的平滑肌来改善排尿症状,而5a还原酶抑制剂则是通过抑制双氢睾酮的产生来抑制前列腺的增生[5],临床上通常将两类药物合用,强化治疗效果。膀胱逼尿肌过度活跃也可以出现类似BPH的症状,如尿频、尿急等,这时一定要明确病因,有条件的医院一定要做尿流动力学检查,明确是膀胱还是前列腺的病变,提倡针对性用药。如果是膀胱逼尿肌的病变,可用M受体阻滞剂加以治疗,能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6 配合提肛保健

“提肛”是提肛运动的简称,就是有规律的肛门收缩和放松,属于保健操的一种,有坐位和仰卧位两种方式。提肛运动可以明显改善肛周的血液循环,增强肛周肌肉的收缩力[6],临床上推荐以60次为一组,每次做3组,期间休息2~3分钟为宜。因为该方法实施简单方便,在治疗期间可告知患者,能显著改善尿频、尿急等症状。

7 典型病例

患者刘某,男,64岁,2015年9月4日初诊。患者10年前因劳累后出现夜间尿急症状,无尿频、排尿困难、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未服药治疗,7天后缓解。此后每遇劳累出现尿急症状,渐进性加重,偶有排尿困难,夜间起夜次数增多,最多时达6次,于当地医院行泌尿系彩超示:前列腺肥大。开始服用哈乐(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安斯泰来制药,国药准字H20000681)、保列治(非那雄胺片、默沙东: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10485)治疗,效果不理想。近1月来患者应酬饭局较多,尿急症状加重,伴尿频、排尿困难,偶有头晕,否认晕厥及黑矇症状。纳可,眠差,大便质稀,1日1行。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既往患者体健,吸烟史30年,饮酒史40年,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患者为缓解病情,入住我病区。查体:血压147/78mmHg,心率80次/分。肛门指诊示:外括约肌正常,前列腺沟变浅,无结节,无压痛,退指无血痕。外院泌尿系彩超示:前列腺肥大。西医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医诊断:癃闭(肾气不足证)。治益补益肝肾,活血消肿。处方:①哈乐,1粒,1次/d,口服;保列治,1粒,1次/d,口服。②中药:川牛膝15g,丹参30g,炒白术15g,熟地30g,当归15g,狗脊15g,茯苓15g,补骨脂15g,陈皮6g,淫羊藿15g,红花12g,鸡血藤15g,桑寄生30g。水煎200ml,早晚温服。③晚上睡前做提肛运动2组,12次/组。治疗2周后,患者夜间起夜次数明显减少,尿急症状略改善,无排尿困难,查体血压132/80mmHg,心率77次/分,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嘱原方将熟地改为20g,加续断15g,车前子12g,小蓟12g。水煎200ml,早晚温服。配合针刺足三里、委中、三阴交、合谷,艾灸中极、肾俞、关元。每天艾灸或留针15分钟。余治疗不变。治疗1周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尿急、尿频症状改善,无排尿困难,无头晕不适,嘱出院并行院外治疗。处方:上方继服,水煎200ml,早晚温服;院外继续针灸治疗;逐渐停用哈乐、保列治等西药;院外坚持睡前提肛运动,可适当增加次数及频率;定期门诊复查。出院后4个月回访,症状未复发。

8 小结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多以尿频、尿急,甚至出现排尿中断、尿流变细、射程缩短,最终小便闭塞为主,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虽然缓解了患者的前列腺症状,但是长期服用副作用明显。殷颖教授在多年临床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的中西医结合治疗BPH方案,不仅能将西药的副作用降到最低,且长期治疗疗效显著,病人在家也可以自己进行保健治疗,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顾方六.第三国际BPH咨询委员会国际协调委员会的推荐意见[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17(6):313.

[2] 于普林,郑宏,苏鸿学,等.中国六城市老年人前列腺增生患病率及相关因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4):276-278.

[3] 赵建业,何清湖.肾虚血瘀为前列腺增生的基本病机[J].新中医,2011,(02):8-9.

[4] 马伟琳.慢性前列腺炎中药内服外洗观察[J].四川中医,2003,21(11):46-48.

[5] 李春艳.慢性前列腺炎发病因素及防治[J].长春大学学报,1999,9(2):31-33.

[6] 童寅,朱颖心,童晓明,等.中药坐浴结合提肛运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1,(09):40-41.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现状 第5篇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BPH患者最早使用的治疗方法, 不少患者通过药物治疗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1.1 植物药制剂

主要药物有舍尼通 (prostat) 和伯泌松 (permixon) , 这类药物国内、外应用广泛, 但至今仍认为可改善症状, 不能改变前列腺增生腺体的大小, 只能对症治疗。此类药物使用比较安全并可长期服用。

1.2 抗雄激素制剂

主要药物有佛他胺 (flutanmide) 和康士得 (casodex, 比卡鲁胺片) , 临床有一定疗效, 也有报道称可使前列腺缩小, 但副作用太大, 特别是心血管合并症及性功能减退等不能广泛使用, 而康士得主要是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

1.3 α-受体阻滞剂

通过阻断前列腺及膀胱颈部α-受体, 使前列腺平滑肌松弛, 从而减少排尿阻力, 对缓解排尿困难起效快。目前临床常用的有: (1) 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哌唑嗪 (prazosin) 和阿夫唑嗪 (alfuzosin, 商品名桑塔) ; (2) 选择性长效α1-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 (terazosin, 商品名高特灵) ; (3) 长效选择性α1A受体亚型阻滞剂, 坦索罗辛 (tamsulosin, 商品名哈乐) , 多沙唑嗪控释片 (可多华) 。酚苄明类药物 (如竹林胺) 因不良反应较大, 现已很少使用。

1.4 5α还原酶抑制剂

临床上使用的非那雄胺 (finasteride, 商品名为保列治) 为5α还原酶Ⅱ抑制剂, 主要作用是在前列腺内阻止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 抑制前列腺增生, 通过缩小前列腺体积而发挥疗效, 对性欲和性生活影响较小, 停药后症状易复发, 需长期服药[2]。

2 手术治疗

包括开放性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BPH是在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 梗阻症状 (排尿困难) 进行性加重, 反复出现急性尿潴留, 继发结石、疝、痔、感染、肾功能损害以及严重影响日常正常生活的情况下采用的, 原则上要求年龄在65岁以上。现在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 TURP) 为主流的微创手术为患者免除了无数痛苦, 广为应用, 基本取代了开放性手术;但是前列腺开放性手术仍在发挥作用, 特别是当TURP等腔内手术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或出现前列腺包膜及膀胱穿孔时, 开放性手术依然是最好的后援手术。

2.1 微创手术治疗

2.1.1 TURP

1932年Mc Carthy研制出第一支现代经尿道电切镜, 奠定了现代TURP的基础。随着设备的不断改进和更新及操作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完善, TURP在腔镜泌尿外科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近、远期疗效相当满意, 目前已经作为BPH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因为对患者手术打击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现在已是治疗BPH的首选术式。目前国内很多基层医院都可以开展TURP, 在很多大医院TURP已作为常规手术, 但仍有文献报道TURP死亡率为0.2%~1.5%[3], 因此TURP同样会存在着风险, 主要表现在: (1) 因术中出血难控制而停止手术或被迫改为开放手术; (2) 前列腺包膜穿孔而改行开放手术; (3) 可出现最高危的TURP综合征, 严重者可致死亡。为了避免术中膀胱冲洗液吸收过多所致的前列腺电切综合征以及出血等并发症, 一般要求手术切割时间控制在60 min, 电切时冲洗压力不要过高, 维持在6~8 k Pa。由于手术时间的限制, 有学者建议对于特别大的前列腺宜采用开放手术或其他TURP替代手术[4]。另外, Agrawal等[5]研究表明, 前列腺半切除对于条件不允许的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术后短期随访与常规切除效果比较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2.1.2 经尿道微波热疗 (transurethral microwave thermotherapy, TUMT)

TUMT是经微波发生器产生微波, 造成前列腺组织破坏及腺体的坏死, 从而减轻症状, 并在增生组织内转化为热能而达到治疗作用。由于前列腺组织的坏死、萎缩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 TUMT的效果需要术后几个月内才能慢慢显现。随着第三代微波软件 (Prostasoft 3.5) 的应用, 使得TUMT可以达到温度消融的程度, 使前列腺组织空洞化, 进一步提高疗效[6]。TUMT可以得到类似TURP的长期效果, 良好的疗效使其成为无法耐受开放手术患者的最佳选择[7], 但相对于TURP, 其只能使梗阻症状减轻, 5年再治疗率高达10%, 而后者仅4.3%需要再次治疗[8]。

2.1.3 经尿道细针消融 (transurethral needle ablation, TUNA)

通过膀胱镜直视下将针状电极刺入增生组织内, 加温至80℃, 经过5~7 min作用使该处增生组织凝固、坏死, 继而吸收及纤维化, 使前列腺缩小达到治疗目的。其优点是尿道黏膜几乎无损伤, 操作简单, 时间短, 可以在局部麻醉下于门诊完成[9]。有膀胱结石, 可同时进行碎石, 但腺体增生较大时可能疗效不佳。TUNA术后并发症少, 常见并发症为血尿、尿痛、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等, 对性功能几乎没有影响, 也不会出现逆行射精。其1年的随访效果与TURP相似, 且可持续达5年之久[10], 但进一步的长期随访效果还不明确。由于TUNA不适用于较大前列腺 (>70 g) , 且术后无法进行病理检查, 又需要特殊设备, 因此, TUNA只在国内为数不多的医院开展。一般认为, TUNA适用于不能接受外科手术的高危患者, 或对术后性功能有顾虑的患者[11]。

2.2 开放性手术

2.2.1 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

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也称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 是经耻骨上切开膀胱, 在包膜内将前列腺腺瘤切除。该术式最大的特点是简单、安全、有效, 可同时处理膀胱内病变, 如结石、憩室、肿瘤等。本手术是传统的经典手术, 随着各种腔内技术和药物治疗BPH的广泛开展和应用, 此类手术已大幅度减少。

2.2.2 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

是经膀胱外耻骨后间隙切开前列腺包膜, 剥离并切除增生腺体。本术式的特点是在直视条件下完成整个手术, 能够很精准地处理腺窝的出血点, 膀胱不受损伤。其缺点是: (1) 局部引流相对较差, 一旦有尿液外渗易发生周围炎; (2) 有膀胱憩室和 (或) 较大结石及以突入膀胱为主的中叶增生者难以处理; (3) 若损伤santorini静脉丛可引发难以控制的出血, 有一定的危险性。至今部分医院仍采用本术式。

2.2.3 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亦称为Madigan前列腺手术, 是经耻骨后尿道外将增生的前列腺腺体摘除, 本术式保留前列腺段尿道和膀胱颈, 保存了尿道的完整性。优点是保留了完整的膀胱和尿道, 保持了生理排尿, 术后无须冲洗, 留置尿道管时间短, 恢复快, 还能保持性功能协调, 能够明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2]。缺点是不适用于纤维增生型或局部有粘连倾向及中叶增生突入膀胱3 cm以上的患者。

3 激光治疗

激光具有光热学特点, 治疗BPH利用其光热特性, 可使被照射的组织凝固、坏死和汽化, 解除局部梗阻, 达到治疗的目的。激光治疗的方式很多, 以绿激光和钬激光为发展主向的治疗效果逐步得到认可, 目前只在有条件的医院应用。

3.1 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

目前应用于前列腺治疗的是大功率KTP激光, 波长为532 nm, 工作峰值功率可达到240 W, 平均仅为80 W。由于该激光位于光谱中可见光的绿色区, 故称为“绿激光”。由于绿激光的穿透深度仅为800 pm, 在汽化过程中产生的凝固带较薄, 为1~2 mm, 且止血效果良好, 手术视野清晰。绿激光治疗BPH具有术中出血少、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留置导尿时间短等优点, 近期疗效满意, 远期疗效与TURP相仿, 甚至优于后者, 因此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技术[13], 然而, 设备的昂贵阻碍了它的应用。

3.2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

钬激光是一种固态脉冲激光, 易被水吸收, 其波长为2 140 nm, 易被组织中的水吸收并引起组织快速汽化, 组织穿透深度仅为0.4 mm, 热作用深度为0.5~1.0 mm。钬激光对浅表组织的切割和分离效果好, 止血作用好, 本法治疗时间短, 不影响组织块病理检查结果[14], 可切除重80~100 g及以上的前列腺。

应用钬激光切除前列腺组织可分为三个阶段。 (1) 钬激光前列腺消融术:它通过一根侧射纤维传导激光的热量使前列腺组织汽化[15]; (2) 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它是把前列腺中叶和侧叶切割成小块, 使之从外科包膜上脱落, 并从膀胱中冲出, 以切除前列腺组织; (3)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通过激光在内镜下与类似开放性手术剥离前列腺的方法, 将前列腺中叶和侧叶从外科包膜中完全剜除, 被剜除的前列腺组织再通过特殊的组织粉碎器粉碎后冲出。

综上所述, 目前认为BPH的治疗首先是采用药物治疗, 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 才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多采用以TURP为首选的微创手术, 在TURP、激光等各种微创治疗无法同时解决伴有合并症的BPH时, 可以考虑创伤较大的开放性手术。

摘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 严重影响着老年男性的身心健康。本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治疗进行了综述, 以便更好地了解BPH的治疗现状, 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案, 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痛苦。

良性前列腺综合征 第6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年龄63~82岁, 平均72.5岁; 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线细、夜尿次数增多。经B型超声、直肠指检、尿动力学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检测, 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嘱患者吃粗纤维、易消化食物;忌饮酒及辛辣食物;多饮水, 勤排尿, 保持大便通畅。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各种手术的必要性, 详细告知治疗方案, 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对术前留置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的患者, 应保持引流通畅[1]。长期留置导尿者, 每日膀胱冲洗1~2次。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 术前需行尿道扩张, 要求尿道能通过24F尿道探子。做好心、肝、肾功能检查, 了解患者全身情况, 及时治疗, 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

2.2 术后护理

2.2.1 施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 术后立即将耻骨上膀胱造瘘管、尿道内气囊导尿管, 连接于密闭式冲洗装置。气囊导尿管固定于大腿内侧, 稍加牵引, 根据需要做间断或持续的膀胱冲洗, 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观察术后出血及拔管, 是术后护理的重点。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手术野出血可随尿液引出, 应注意观察引流的尿量及尿液颜色变化:①一般术后48 h为血尿, 以后血尿应由深变浅, 渐至正常。若出血较多, 应检查气囊导尿管的囊内充液情况。一般术后气囊内应保留充水30~50 ml, 以压迫前列腺窝, 达到止血作用;②按医嘱在冲洗液内加入止血药物, 注入后应夹管半小时左右, 或用低温生理盐水冲洗, 亦可全身应用止血剂[2];③如无异常情况, 气囊导尿管一般在术后10 d左右拔除, 拔管前2~3 d将囊内充液逐步放出, 无异常后拔除;④术后1周内, 禁止做肛门肛管排气或灌肠, 以免挤压前列腺窝引起出血;⑤如有便秘时, 可口服缓泻剂;⑥耻骨上膀胱造瘘管一般在术后2周左右拔除, 应防止扭曲、阻塞, 保持引流通畅;⑦预防感染, 定时清洁尿道外口分泌物, 并应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

2.2.2 施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或气化术患者的护理 病情观察和尿管的护理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护理。观察有无TUR综合征:TUR-P术中通常用冲洗液1万~3万ml, 大量的冲洗液被吸收可使患者血容量急剧增加, 形成稀释性低钠血症, 患者可在术后几小时内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抽搐、昏迷等。严重者可出现肺水肿、脑水肿、心力衰竭。术后注意病情观察、控制输液速度并应用利尿剂。

2.2.3 膀胱痉挛 因导尿管气囊压在内括约肌上, 患者常有尿意感。护理时应注意保持导尿管的通畅, 遵医嘱给予抗痉挛药物, 告诉患者勿做排尿动作。一般24~48 h后, 膀胱痉挛的次数会减少。

2.2.4 拔尿管后初期, 括约肌功能还很弱, 可导致尿失禁或尿滴沥。患者可通过训练Kegel运动 (骨盆腔括约肌运动) 增强括约肌功能。12个月后可改善[3]。如果那时仍不能达到自制排尿, 患者应去自制排尿医疗中心;通过各种方法包括生物反馈法可以达到确实的效果。患者可运用阴茎夹, 安全套导尿管或小便失禁防护器以避免尿滴沥的尴尬。

2.2.5 观察患者有无术后感染的表现。若存在外部伤口, 应观察该区域有无红、热、肿和脓性分泌物。避免直肠操作, 如直肠测体温和灌肠 (除非插入完全光滑的莨菪制剂和阿片栓剂) 。

2.2.6 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 如长时间站或坐和用力排便。

3 讨论

解释各引流管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嘱患者出院后多饮水、勤排尿, 忌烟酒、辛辣等不良刺激。加强营养, 活动适度, 避免感冒。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肌舒缩活动, 以加快正常排尿功能的恢复。指导永久性膀胱造瘘的患者学会造瘘管的家庭护理。注意排尿情况, 定期门诊随访。

摘要: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与体会。方法 选取1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手术只切除外科包膜以内的增生部分。结果 观察1d或2d患者排尿明显通畅, 尿线明显增粗后出院。结论 患者恢复正常排尿形态;患者主诉疼痛减轻或消失;患者未发生并发症, 若发生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曹伟新,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74-478.

[2]赵继琴, 徐丽晶.前列腺切除术后出血的护理.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2) :249-250.

良性前列腺综合征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4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具有典型的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表现, 且符合以下纳入标准。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22例, 年龄41岁~61岁, 平均年龄 (57±2.3) 岁, 病程1年~3年, 平均病程 (2.5±0.2) 年;治疗组23例, 年龄45岁~62岁, 平均年龄 (53±3.1) 岁, 病程1年~3年, 平均病程 (2.2±0.35) 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临床表现:尿频、排尿次数增加、夜尿频繁, 尿急不能忍尿, 排尿不完全, 开始排尿时间延迟, 排尿中断尿流细弱, 尿痛, 尿失禁尿潴留, 血尿。直肠指诊:前列腺增大, 中间沟消失或隆起。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轻度升高。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残尿量增多。尿流率检查:尿液排出速度下降, 尿流率降低。

1.3 排除标准

排除伴患有与前列腺增生相似的疾病, 如感染, 前列腺癌, 尿道狭窄, 神经性紊乱、肝、肾功能不全者;有前列腺手术史;有酒精中毒或药物滥用史。

1.4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行血尿便常规, 肝肾功能, 腹部、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常规检测, 明确诊断, 所有患者均给予维持水、电解质, 保护胃黏膜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非那雄胺5 mg/次, 1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安慰剂5 mg/次, 1次/d。6个月为1个疗程。

1.5 观测指标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 、最大尿流率 (QMAX) 、前列腺体积 (V) 、剩余尿量 (Ru) 。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注:t、P为2组组内比较检验值, t1、P1为2组治疗后比较检验值。

3 讨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简称前列腺增生, 俗称前列腺肥大, 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随着老年男性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腺体, 深居于男性骨盆内, 主要的功能是分泌稀薄奶样的前列腺液, 构成精液的一部分, 前列腺体积在40岁以后开始加速增长[2]。前列腺解剖学上分为外周区、中央区和移行区, 增生主要发生在前列腺的移行区。目前公认该病的发生与老龄和有功能的睾丸有关, 也有学者认为该病发病原因与体内的激素有关, 人体内的雄激素包括睾酮和双氢睾酮两种形式, 前列腺中含的雄激素主要是双氢睾酮, 而前列腺内含有丰富的5α还原酶, 可以将从血液进入的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 雄激素下降, 雌/雄激素比值上升, 睾丸内非雄激素类物质的作用是前列腺增生发病的一个原因。除此之外, 生长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细胞内分泌等方式作用于前列腺也可引起前列腺的增生。雄激素和生长因子通过抑制细胞的凋亡使前列腺腺体内细胞凋亡减少, 造成前列腺腺体内的细胞增殖与凋亡动态平衡紊乱。

前列腺增生的病理主要表现为前列腺段尿道弯曲、伸长, 尿道受压变窄, 其精阜也随着增生的腺体向下移至接近外括约肌处。由于排尿受阻, 膀胱收缩力的加强, 久之逼尿肌增厚, 膀胱壁出现小梁, 严重时形成假性憩室。当膀胱收缩失代偿时, 残余尿逐渐增加, 发生膀胱、输尿管逆流, 可以产生肾积水及肾功能的损害。

前列腺增生可分为三度, Ⅰ度肥大为鸽蛋大, 患者出现排尿困难, 尿频, 夜尿增多, 排尿无力, 还没有残余尿的产生;Ⅱ度肥大时前列腺大小为鸡蛋大小, 患者开始出现残余尿, 因易合并发生慢性细菌性膀胱炎;Ⅲ度肥大的前列腺为鹅蛋大小, 因为长期的排尿无力, 引起膀胱排空功能减退发生尿潴留、肾功能损害。

前列腺增生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观察等待、药物、手术等方法。非那雄胺是合成的4-氮甾体激素化合物, 因其分子结构与睾酮的分子结构相似, 是Ⅱ型5α-还原酶抑制剂, 所以能够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 使得体内的双氢睾酮含量降低, 因此在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治疗剂量的非那雄胺也可以使前列腺组织内双氢睾酮的水平显著降低, 而且降低程度与血清中双氢睾酮的降低水平相关。非那雄胺经胃肠道吸收, 其生物利用度达到80%, 可通过血脑屏障但是不在精液中积蓄。非那雄胺对机体的其他激素没有影响, 长期服用不会产生内分泌方面的副作用。

本文观察结果也显示出患者口服非那雄胺后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剩余尿量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无不良反应, 且该药服用方便, 患者依从性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尹国君, 文志清.良性前列腺增生症TURP加药物治疗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23) :3115.

良性前列腺综合征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2006年在北京市第六医院泌尿外科门诊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口服药物治疗的192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3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5~69岁11人(32%),70~79岁17人(50%),80~89岁5人(15%),>90岁1人(3%)。

1.2 方法

记录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名称、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表现、处理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

α-受体阻滞剂30人:盐酸特拉唑嗪24人(70.59%),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6人(17.65%);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4人(11.76%)。α-受体阻滞剂与5α-还原酶抑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138,P<0.01)。

2.2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时间

≤3 d的有24人,其中α-受体阻滞剂22人(盐酸特拉唑嗪17人、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5人),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2人,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78,P<0.01)。>3 d的有10人,其中α-受体阻滞剂8人(盐酸特拉唑嗪7人、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1人),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2人。在服用盐酸特拉唑嗪的患者中,有2人在分别连续服用8个月后和52个月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2.3 剂量与方法

盐酸特拉唑嗪服用方法:睡前,1 mg/d,2 d后2 mg/d,并长期服用;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服用方法:4 mg/d,长期服用;非那雄胺服用方法:5 mg/d,长期服用。所有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均联合用药治疗,服用一种α-受体阻滞剂+非那雄胺。服用盐酸特拉唑嗪1 mg出现不良反应的3人,服用2 mg出现不良反应的21人。服用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4 mg出现不良反应的6人。服用非那雄胺5 mg出现不良反应的4人。

2.4 用药途径:

口服。

2.5 不良反应表现

盐酸特拉唑嗪不良反应表现为:眩晕15人次,低血压4人次,视觉模糊、眼部不适3人次,嗜睡3人次,心悸2人次,双下肢水肿2人次,口干1人次,胸前区烧灼感1人次,鼻塞、鼻出血2人次,恶心2人次,全身不适、呕吐1人次,双膝关节肿胀1人次,失眠1人次;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不良反应表现为:低血压1人次,眩晕3人次,双眼睑、下肢水肿1人次,反酸1人次,恶心1人次,呼吸困难1人次,鼻塞1人次。非那雄胺不良反应表现为:皮疹1人次,全身瘙痒2人次,射精困难1人次。

2.6 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在出现不良反应后,立即停服药,33人症状在3 d内消失,1人在1周后症状消失,34人均无严重后果发生。

3 讨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患者常见疾病之一,大多数患者用药物治疗就可以改善症状。目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主要有3大类: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α-受体阻滞剂,如盐酸特拉唑嗪、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等;植物制剂,如普适泰等。临床上常用的是5α-还原酶抑制剂和α-受体阻滞剂,单独或联合应用。

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颈口、后尿道梗阻的因素有机械性和动力学两种,前者是增生的前列腺直接压迫引起膀胱颈口、后尿道梗阻,后者是增生的前列腺、前列腺包膜及前列腺尿道部黏膜中的平滑肌含有丰富的受体,前列腺肌细胞可通过受体刺激平滑肌收缩、张力增加,引起膀胱出口梗阻[1,2]。α-受体阻滞剂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最常用的药物,通过阻滞分布在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表面的肾上腺素受体,松弛平滑肌,达到缓解膀胱出口动力性梗阻的作用[3]。由于α-受体阻滞剂在作用于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表面α-受体的同时,还作用于外周血管的α-受体,使血管扩张,减低周围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所以α-受体阻滞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无力、心悸、恶心、外周水肿、眩晕、嗜睡、鼻充血/鼻炎和视觉模糊等。其中盐酸特拉唑嗪口服吸收完全、迅速,给药后1 h血药浓度达高峰。所以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易出现首剂效应,在首次服药几日内,可出现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等。α-受体阻滞剂中的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采用特殊的控释技术,药物浓度24 h内均匀释放,使其血浆峰浓度降低,达峰时间延长[4],这样就降低了服用α-受体阻滞剂容易出现的首剂效应发生率。

本组报告的30例α-受体阻滞剂不良反应中,在服药后1~3 d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2例,均为首次服。但是,有2例分别在连续服用8个月和52个月盐酸特拉唑嗪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为眩晕,停药后,症状均消失。这种长期服药后出现的眩晕,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另外在α-受体阻滞剂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中,以眩晕症状最多,有18人次,其次低血压5人次。

非那雄胺为5α-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体内睾酮向双氢睾酮的转变,进而降低前列腺内双氢睾酮的含量,达到缩小前列腺体积、改善排尿困难的治疗目的[3]。非那雄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勃起功能障碍、性欲低下、射精困难、乳房增生、乳房疼痛、皮疹、瘙痒等。

药物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其症状消失率很高。本组报告的34例患者,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症状在3 d内消失的有33例,1周后消失的1例,34例均未造成机体损害。

在泌尿外科门诊,以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状就诊老年男性患者最多。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需同时应用α-受体阻滞剂(如盐酸特拉唑嗪或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和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本研究发现α-受体阻滞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首剂效应发生率较5α-还原酶抑制剂高,其中盐酸特拉唑嗪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5α-还原酶抑制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老年人由于药动学的改变,各种器官功能及代偿功能等逐渐减退,机体耐受性降低,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生变化。老年人对降压药的耐受性差,压力感受器反应障碍,故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进而可导致晕厥、昏迷、衰竭或骨折[5,6]。各科门诊医生及社区医生在给老年人用盐酸特拉唑嗪时,应从1 mg用起,嘱睡前服用,并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初诊患者应给予不超过2周的药量。在患者复诊时,应仔细询问用药过程中是否出现某些异常症状。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如果患者同时服用其他降压药物,应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调整其他降压药物的剂量。

参考文献

[1]杨明根.α1-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高血压研究进展[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7,13(9):833.

[2]蔡志康.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的处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5):378.

[3]张祥华.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M].//那彦群.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0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0-192.

[4]马志方,王东文,马腾骧,等.多沙唑嗪控释片和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对照研究[J].天津医药,2005,33(1):23.

[5]梁晓丽,谭玲.卫生部北京医院2003年100例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5,8(4):299.

良性前列腺综合征 第9篇

摘 要 通过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探讨其临床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156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尿动力学测定观察和记录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VR)的变化、IPS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5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Qmax、IPSS、PVR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是一种理想的方法,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前列腺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临床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068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又称为高危BPH,合并心、肺、脑、肝、肾等各个脏器疾病1。良性前列腺增生多见于老年人,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多因尿路梗阻出现尿线细尿无力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有患上癌症的可能。该疾病主要发生在前列腺内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只需将电切镜从尿道内插入,直达到前列腺部位即可进行切割。现对2006年10月~2012年1月156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0月~2012年1月156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3~84岁,平均69.7±12.3岁。其中合并冠心病28例,高血压73例,脑梗死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3例。全部患者均出现排尿费力,尿频,夜尿增多等症状。所有患者经腹部前列腺B超监测得前列腺体积46.5±23.3ml。常规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并对PSA高者(>10ng/ml)进行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非前列腺癌。术前最大尿流率6.7±2.3ml/秒,IPSS评分24.7±4.5分。PVR 65.76±6.43ml。

方法:麻醉方式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和尿道黏膜麻醉,手术取结石位,常规消毒并。在监视器直视下经尿道镜检,观察膀胱、前列腺、后尿道及输尿管口的解剖关系。其中电凝功率100W,电切功率200W,手术中持续低压冲洗,压力50~60cmH2O。若前列腺增生以中叶为主,先行5~7点切除。切除深度以达到前列腺外科包膜为宜,切出标志沟,然后沿着标志沟切除前列腺两侧叶和中叶、最终细心切除前列腺残余组织。伴有膀胱结石者,先做经尿道腔内碎石后再进行前列腺手术。在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失血情况,及时作出处理。观察和记录患者的最大尿流率(Qmax)、IPSS评分、PVR和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指标:对上述病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进行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max及PVR。比较术前术后差异。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 果

临床观察与指标:全部患者手术时间30~170分钟,平均时间100±12.3分钟,在手术过程中出血30~300ml,平均150.6±5.3分钟。术中与术后未出现电切综合征。其中56例拔管后有轻度血尿;5例拔除尿管后不能排尿;24例出现暂时性尿失禁;2例出现迟发性血尿;3例于术后5小时内继发活动性出血;2例有显著的压力性尿失禁。住院时间10~15天,平均12.5±3.5天。术后5~10天后拔除导管,患者排尿基本畅通,但多伴有短暂的尿路刺激症。

手术前后IPSS、QOL、Qmax、PVR的变化:于手术后1个月测定IPSS、QOL、Qmax、PVR各指标,与手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

讨 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排尿障碍性疾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另外还有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激光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病理学实质是细胞增多,主要表现为两组症状,一类是因增生前列腺阻塞尿路产生的梗阻性症状;另一类是膀胱刺激症2。随着社会人口的不断老龄化,良性前列腺增生已成为我国泌尿科外科最常见的疾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并发症中,包括有胸闷、烦躁、血压先升后降,甚至呼吸停止,另外术后3个月内要保持大便畅通,避免过度活动,防止继发性感染出血。

良性前列腺综合征 第10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 206例, 年龄55~89岁, 平均72.6岁, 病程平均5.7年, 前列腺重量为19~111g, 残余尿量50~1 200ml, 平均186ml, 954例行尿动力学检查, 最大尿流率 (QMAX) 1.6~9.38 ml /s, 平均5.6ml/s, 并排除神经源性膀胱。IPSS评分22~34分, 平均为27分, 生活质量评分4.1~5.8分, 术前高血压212例, 心电图异常142例, 糖尿病96例, 肺部感染72例, 肾功能异常63例, 所有病人均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其中8例中转作膀胱切开, 3例为汽化电切术开展初期, 前列腺包膜损伤灌注液进入腹腔发生电切综合征, 5例术中出量较大不能经过电切镜止血而开放行前列腺摘除术。1例死亡, 原因为前列腺包膜穿孔致直肠, 大量灌注液进入腹腔和直肠, 水中毒。余患者术中均平稳, 手术时间60~180min, 平均匀120min, 术后用生理盐水作膀胱持续冲洗12~24h, 术后5~7d拔出尿管。

1.2 结果

除上述9例外, 所有患者术中均平稳。尿管拔出后排尿通畅, 23例拔管后排尿不畅, 再次留置尿管1~2d后拔出尿管后排尿通畅。近期出血 (术后1周) 21例, 经延长膀胱冲洗、清除血凝块、气囊尿管的适度牵引压迫及全身止血后出血停止。远期出血 (术后3周以上) 82例, 经口服止血药、抗菌素、大量饮水后出血停止。52例术后尿道狭窄 (回我院治疗患者) 。其中尿道外口狭窄8例, 后尿道狭窄34例, 前道狭窄4例, 膀胱颈口狭窄4例, 全尿道狭窄2例。尿道外口狭窄的8例患者术前已有狭窄, 术中均行尿道外口切开。2例全尿道狭窄者, 全尿道可触及条索状变硬的海绵体, 口服强的松片5mg , bid , 两周后排尿正常。除膀胱颈口狭窄4例行膀胱颈“V”形切开Ⅱ期手术外, 其他均行尿道扩张而治愈。18例出现轻度尿失禁, 均为术后初期, 经行提肛肌缎练后恢复正常, 1例永久性尿失禁。膀胱刺激征175例, 经口服抗菌素、多饮水、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症状消失。

2讨论

TUVP术被认为是外科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 具有切割速度快、切面光滑、易于精细操作、对组织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性较高等优点。TUVP术能有效解除前列腺增生所致的膀胱出口梗阻, 提高尿流率, 降低IPSS评分, 避免因前列腺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 从而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1 20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有如下体会。

2.1 围手术期的处理

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常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炎、肺气肿。入院时应进行详细体检、化验、仔细评估心、肺、肝及肾功能。由于心血管疾患并发症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约占60%[1], 其中以高血压最为多见, 且与病程成正比。因此, 对高血压患者, 术前应将血压控制在150/100mmHg (1mmHg=0.133kPa) 以下, 术前用药可不用阿托品, 以避免造成阿托品对术中血压的影响。心功肺能不全者, 请内科会诊治疗调整, 对有心肌梗死病史或脑溢血、脑梗死病史者, 至少于发病后半年以上才可考虑手术。有糖尿病患者, 术前应将空腹血糖控制在9mmol/L以下。对梗阻性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者, 可先行导尿引流或膀胱造瘘, 待肾功能改善或接近正常后手术为宜, 同时应予以抗感染治疗。

2.2 术中并发症的防治

TUVP术中需用非电解质液冲洗以保持术野清晰, 术中发生电切综合征 (TURS) 是TUVP中最严重的并发症, 可致死亡。因此, TUVP中积极防治TURS对手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手术过程中非电解质液的吸收导致稀释性低钠是TURS发生的根本原因, 严重程度随血钠的下降而增高, Fastenmeier认为, 当血清钠较术前降低14~20mmoI/L时, 即提示有大量的液体吸收, 必需引起警惕。Cetinkaya等研究表明, TUVP和TURP一样, 冲洗液的吸收量与手术时间成正比, 只是吸收比TURP明显减少。另外, 熟练的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是预防TURS发生的一项有效措施。我院发生的一例死亡病例为TUVP开展初期手术操作不熟练, 切割过深, 前列腺包膜穿孔, 对TURS认识不足, 抢救措施欠积极所致。TURS的发生还与创面的出血密切相关, 因此, 术中有效地控制出血是减少冲洗液吸收的有效手段, 边切割边止血, 可减少术中出血。如术中出现包膜穿孔、静脉窦开放, 因出血部位在包膜外, 此时电凝血效果差, 反复电凝会使出血部位扩大, 同时冲洗液吸收的速度加大, 即使静脉滴注高浓度钠溶液已难以防止血钠浓度的下降, 此时应果断中止手术才能防止TURS的发生。当发生TURS时更应立即终止手术, 留置气囊导管牵拉压迫止血, 改用生理盐水冲洗。静脉滴注3%氯化钠, 同时予以西地兰等强心药物, 血压下降时应给升压药物治疗, 心率明显减慢者应给予阿托品、肾上腺素等治疗, 并保持气道的通畅, 注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予以对症处理处理。因此, TUVP中防治TURS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3 术中及术后出血的防治

术中出血的原因包括: (1) 术前留置尿管时间过长导致膀胱及尿道的感染, 留置时间与感染程度成正比, 极易造成术中的出血。 (2) 操作不熟练术中止血不彻底, 前列腺包膜穿孔或过分的切除中叶导致膀胱三角区的损伤。 (3) 术前高血压未能控制到理想水平, 术中血压高者;术后近期出血的原因包括: (1) 术中止血不彻底、腺体残存。 (2) 冲洗中尿管阻塞, 膀胱过度充盈, 压力增加, 痉挛频繁, 使创面继发出血。 (3) 不稳定膀胱、前列腺窝内感染、焦痂脱落[2]。远期出血则多为前列腺创面未能愈合, 加上炎症, 创面焦痂脱落所致, 另外性交、体力劳动、骑车等也可导致。所以预防应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三方面着手: (1) 术前准备应充分, 将血压、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凝血功能异常应查明原因并予以纠正;应用抗凝剂患者, 术前1周应停用[3];如术前已留置有尿管者应用抗菌素作膀胱冲洗, 全身抗感染治疗。 (2) 术中规范操作, 保持视野清晰、解剖清楚, 切除腺体要完整, 切割面要光滑, 止血要彻底。手术结束前应完全清除前列腺碎块, 将冲洗液调整为低压状态再次查看切割面并彻底止血。 (3) 术后除保持冲洗管路通畅, 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外, 对有膀胱痉挛者可适当应用解痉镇痛药物对症处理。做好病人术后及出院后指导工作, 如:多饮水、摄入清淡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早期剧烈活动等。

2.4 术后尿道狭窄的防治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多发生在术后1~3个月, 平均时间为1.5个月。原因常见有如下: (1) 患者尿道外口本身较为狭小, 而电切镜鞘较粗, 勉强的进镜可致尿道外口的撕裂。 (2) 术中操作不当:包括镜鞘强行插入尿道或术中反复推拉镜鞘[4];电切损伤膀胱颈;电流强度过大;切除范围过于广泛, 尖部组织残留、毛糙等。 (3) 尿管材质不佳刺激尿道粘膜, 尿管过粗影响尿道分泌物的排泄, 尿管留置时间过长。 (4) 尿道外口护理不当。 (5) 术前术后尿道感染控制不彻底。因此尿道狭窄的防治, 重点在于术中及术后的预防, 如术中尿道外口有狭窄的应行尿道外口切开整形缝合;进镜最好利用利多卡因胶浆充分润滑以避免镜鞘筛网挫伤尿道粘膜;汽化切割中应尽量避免在膀胱颈及前列腺尖部广泛的高电流和过长时间的切割和电凝, 刨面要平整, 特别是前列腺尖部;术后尿管应用优质合适的尿管, 笔者用F22尿管, 以利于尿道分泌物的引流, 避免尿道的感染, 及时清洁尿道外口的分泌物;留置尿管时间以5~6d为好, 尿道外口滴用氯霉素液, 全身必要的抗感染。另外, 进行宣传教育, 出院后应避免作长时间的骑车等压迫尿道的运动。如发生尿道狭窄只要作到定期尿道扩张大部分患者都可通过门诊治疗而治愈。全尿道狭窄患者除尿道扩张外可口服强的松片5mg, bid, 2周, 排尿可恢复正常。

通过TUVP对1 20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 笔者认为TUVP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只要作好术前的充分准备, 术中熟练、准确、规范的操作, 术后正确护理, 就可以降低手术风险, 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程建华.老年围手术期处理 (M) .贵州:科技出版社, 1997.215-219.

[2]邓金平.前列腺切除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和处理 (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2, 17 (6) :298.

[3]何志新, 温天奋, 彭晓东, 等.经尿道前列腺切除 (TUPP) 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和处理 (J)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2004, 11 (4) :611.

良性前列腺综合征

良性前列腺综合征(精选10篇)良性前列腺综合征 第1篇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来该院体检和男科门诊就诊的230例BPH患者, 根据诊断...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