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障碍范文
表达障碍范文(精选6篇)
表达障碍 第1篇
我们知道,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由心理、生理、知识、能力、表达技巧等多种因素构成的。而在高中阶段, 心理素质的培养又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实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与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相辅相成的。我们的学生很多都有这样的心理:说话谁不会?只要不是哑巴, 这有什么好训练的, 况且高考时又没有口语考试。而更多的人则由于缺乏说话训练, 存在自卑心理, 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话。他们没有站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的勇气, 怕说不好, 被人笑话, 遭人讽刺。
针对以上情况, 我们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 引导学生从社会的现状去认识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其次, 我们也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克服以上不良心理状态的办法。例如在说话前先拟好腹稿, 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说话时语速放慢, 对较复杂的问题要分出主次轻重, 言之有序;在说话时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思路上, 淡化听众的反应等等。
排除思想障碍后, 我们就要在课堂或课外创设良好的说话氛围, 尽量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 激发说话的兴趣和热情。
在课堂上, 要注重师生的互动。把传统教学的“一言堂”模式改进为“群言堂”。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说, 要允许学生提出或指正问题, 进行内容的补充或辩解等。在学生说话后要有鼓励性的评价, 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 也要给予表扬, 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而针对学生表达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也不要急于指出, 以免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 而应当在适当的时候提出改进的意见或纠正的方法。这样, 既能保护学生练习说话的兴趣, 又能达到指导提高的目的。
同时, 我们还可以根据国际国内新近发生的大事或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 从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之间寻找一个话题, 在课堂上与学生开展讨论。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学生非常熟悉或感兴趣的, 因此, 在涉及此类问题的讨论时, 心理素质好的学生会滔滔不绝, 心理素质不太好的学生也不至于因为紧张出现“记忆空白”。这样, 因势利导,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 触动学生说话的兴奋点, 使学生有内容可说, 逐渐从不愿说到争着说。训练中还要不断变换形式, 以竞争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可指名说、串说、小组选代表说、自由争议等, 增强他们的表达欲和争辩意识。这样就可以将长期的、严格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转化为学生自觉自愿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表达活动, 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获得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可以由课堂向课外进行引申。以此全方位的进行, 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当然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口头表达的难度。我曾经在班级进行过这样的一些表达训练, 都取得了成功。
每天上课前的3分钟是学生进行演讲的时间。全班学生轮流进行演讲。演讲的内容可大可小, 不拘一格。可以是国际国内的新闻大事, 也可以是发生在宿舍、班上、学校、家庭的小事。但要求有一个主题, 演讲者要针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进行宣传鼓动性的说话。为准备演讲, 学生们个个是“大事小事, 事事关心”, 没有做“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个性, 具有较高的综合价值。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具备了在公众场合说话的良好心理素质。
另外, 每学期在我所教学的班级, 我还会仿照每年华人大学生辩论赛的形式在班上组织一场辩论赛。学生们争相表述自己的观点, 自由辩论, 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逾越心理障碍敢于开口表达 第2篇
一、培养交际能力, 学会口语表达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 由于它陌生的特殊语音, 会使小学生感到它与母语的巨大差异, 在运用时, 便会产生疏离感和交流障碍。在教学时, 让学生加入动作和表情, 在说说、动动、做做的氛围中学习, 这往往会使他们抛开胆怯心理, 大胆交往。
例如, 在教学may I have……?时, 我就请两位同学配合, Hello!我让学生挥手说。I’m……我让学生用手指指自己, 然后用手伸开询问对方:What’s your name?另一学生也用手指着自己说:I’m……另一个同学说,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对方说, I have two books.另一个同学接着说, May I have one book, please?最后学生说Thank you.这些生动的体态语引起了学生交往的兴趣, 学生积极性很高, 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连平时不爱张嘴的学生也踊跃和同学去练习。只需几个动作, 学生一下子就进入状态, 这样多种感官协调, 学生学到的不仅是对话, 而且学到了初步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构建训练模式, 引导口语表达
小学英语教学是基础性教学, 学生所学的词汇、句型、功能项目都很有限, 其语言输出的范围也就只局限于其学习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能设计出多样化的口语训练模式, 如Free talk、Pairwork、Groupwork等等, 让小学生用英语口头表达,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有梯度的口语训练, 让更多的学生拥有更多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在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时, 对每位学生付出的每一次努力、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让学生在坚持的训练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鼓励他们勇于挑战, 敢于标新立异。在坚持不懈的训练中为学生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口语表达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证明, 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学习认识活动的巨大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 才会去钻研, 去创造, 才会达到乐此不疲, 废寝忘食的地步。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应始终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好每一节, 特别是第一节英语课。流利的英语, 优美的手势。学生听得全神贯注, 人人投来羡慕的目光, 不少学生会心理想, “我们的英语老师多棒啊!如果我也能讲流利的英语该多好啊!”第一节课的英语教学能唤起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强烈欲望, 为他们学好英语奠定了基础, 开了个好头。
四、设计提问方式, 训练口语表达
如教学PEP Book 4 Unit 3 B Let’s learn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会用句型:The______is/are______.来描述什么衣物是什么颜色、大小、长短等。教师利用一女孩的图片先提问:What is she wearing?来引入教学。学生回答:She is wearing a blue T—shirt.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新句型:The______is______.学生根据自己前面的回答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容易理解并输出。或利用对比进行选择提问引导:如Is her skirt short or long? (教师同时配以手势辅助解释词意, 帮助部分后进生理解。)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用整句回答:Her skirt is short/long.由于教师前面还引导学生复习过一些颜色的单词, 学生在这里就会生成这样的句子:Her skirt is short and green.可见其引导对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有效作用。
五、利用有声器材, 提高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 录音机是教师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 老师可以每堂课设置一定量的听力训练, 学生边听磁带边纠正自己的发音, 而且同时可以进行跟读、对比、录音, 对所遇到的困难能够及进的解决。学生的听力发展了, 他们才具备较好的模仿能力, 才能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提供有利的保障, 才能不断提升英语表达的能力。课后教师亦可以布置有声作业, 让学生有“苦”于开口变为“乐”于开口,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害羞心理, 达到让学生主动的自我表现而非被动的说是对英语教师的一个极大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应多激励学生, 允许学生犯错, 不要在学生讲话时打断他们, 帮他们纠正错误。
表达障碍 第3篇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 英语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面向全体学生, 渗透心理教育, 重视学生的人格发展。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学生随着年级的增加, 他们的表现欲却在降低。这严重地影响了英语课堂中的交际活动。如何消除学生的表达心理障碍, 增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进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成为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表达心理障碍的类型归因
学生表达心理障碍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心理渠道受到某种阻碍, 从而使其表现欲受到抑制, 并使这种内隐的心理意向不能及时转化为外显的行为方式, 或者是表现欲受到强烈的、长期的压抑而使表现行为变形。在一个班集体中, 具有表达心理障碍的学生,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 要面子型。这类学生害怕自己表达不佳, 有损自己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形象, 降低自我价值。因此, 他们宁可选择沉默, 也不愿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 越来越看重自己的荣誉、自尊心及虚荣心, 越来越看重自己的面子, 生怕自己因说错话而暴露自己的缺点。长此以往, 就形成了表达心理障碍。
第二种, 自卑型。这类学生胆子小, 缺乏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心, 害怕在别人面前表现自我, 有一种表达焦虑心理。这种自卑型的学生处世悲观消极, 面对挑战往往显得退缩、畏怯和被动, 不敢尝试新事物, 凡事具有依赖性, 犹豫不决。
第三种, 知识缺乏型。这类学生学习兴趣低, 英语基础差, 没有具备英语口头表达所需的语言知识。由于对一些英语知识的不理解, 即使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 也难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所以就造成了表达心理障碍。
第四种, 孤芳自赏型。这类学生误认为表现就是出风头, 不谦虚, 懒于回答, 等着老师点名。他们往往缺乏自我表现的正确观念, 没有树立自觉参与意识和角色意识, 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懒得举手发言, 他们即使知道答案, 也不愿意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心理障碍主要是同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有关。
三、消除学生表达心理障碍的对策
笔者认为, 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应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努力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的机会, 激励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开口说英语。此外,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表达心理障碍的不同类型和特点, 因材施教, 从根本上消除导致障碍的直接和间接原因, 从而使学生走出困境,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1. 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机是推动、引导、维持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是激励和指引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 学习能产生动机, 而动机又推动学习, 二者相互关联。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有两种:
第一, 目标激励法。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 面向全体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 使学生通过努力并达到目标,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以提高学生表现欲。在单词教学中, 笔者要求尖子生掌握词汇表中所有的单词, 包括音标、词义等, 而要求学困生只掌握黑体部分重要单词。对课文的教学, 笔者要求尖子背全文, 而要求学困生只背重点段落。这样, 教师检查听写和背诵时, 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达到目标。达到目标的次数越多, 学习成就感就越强, 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日益加强。
第二, 榜样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的专业知识、优雅的言谈举止、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以及良好的文化素质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而激发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
2. 学习情感的培养
教师和学生感情融洽是教学成功的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 及时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 并对此加以肯定和鼓励。教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应给予热情的鼓励。教师亲切的目光、友善的态度能够成为学生努力汲取知识之泉的动力。如果教师对学生冷冰冰, 甚至态度粗暴, 经常批评、惩罚学生, 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继而敌视教师。因此, 教师应以自己满腔的热情去唤醒学生的注意, 振奋学习的精神, 达到感情上的共鸣, 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要诀。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 才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同时, 教师对学生应该多鼓励, 少批评。学生受到挫折时更需要教师的安慰和鼓励, 在学生受挫折的时候, 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可使学生重拾信心, 振作精神, 而批评和责备则只会挫伤学生的信心。
4. 兴趣的培养
通过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和对学习活动的兴趣, 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很大的发展。同时, 教师应设法寓教于乐,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 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宽松的氛围中得到培养, 从而消除焦虑心理。
5.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 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 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也是克服心理障碍的重要环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 培养学生积极大胆开口说英语的习惯。坚持每节课让值日生用英语报告, 用英语复述故事、自制录音带等, 勇于参加实践活动。
第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坚持让学生每天进行早读和晚读, 让学生定时模仿录音跟读。
第三,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习惯。用英语表演课本剧, 用英语讲笑话, 自编小故事, 开英语晚会等。
6. 教师要讲究授课的艺术
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遵循英语教学原则, 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增进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以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 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在进行高密度、快速度的训练中, 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被全面激活的状态。
第一, 创设语境。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进行教学, 使学生在上课时长久地保持新鲜感, 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样, 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为学生交际创造了语境, 能增强语言交际的真实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 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第二, 连锁问答法。在复习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话题, 让学生围绕此话题互相问答。这样, 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 又巩固了学生的语言知识。
第三, 快速反应法。上课时, 教师可经常变换话题对学生提问,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敏捷性以及语言的随机应变能力。做这种练习时, 问题突如其来, 学生可以如实回答, 也可以做一定的想象和假设。
第四, “答记者问”法。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在适当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由一位学生站在讲台上充当被采访者, 接受记者 (台下学生) 的采访, 并用英语回答“记者们”的问题。
四、结语
实践证明, 只要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设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交际环境, 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开口说英语, 就能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激起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真正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好英语, 运用好英语语言。
参考文献
班华, 陈家麟, 郭亨杰.初中心理教育指导[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林崇德.英语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
陆天池, 黄辛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3.
表达障碍 第4篇
一、教学中阻碍口语训练的不利因素
1.高考分值设计。
很多高校在录取时仅凭学生的高考分数做决定, 有些地方的口语考试只是参考而已。各省的口语测试标准不统一, 有些地方的口语测试就是考官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有的地方的是让学生读一段话。这样便导致学生对口语测试不够重视, 这种测试方式是造成学生不重视口语的直接原因。
2.师生不够重视。
高考对口语的测试方式使师生对口语学习无法重视起来, 导致师生对英语学习目标理解得不够全面, 只追求在高考中取得高分。造成的结果是教师在备课中忽略对口语教学的安排, 只侧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掌握, 一切教学内容都以高考中怎样取得高分作为最终目标, 在无形中使学生失去口语训练的机会。
3.缺乏语言环境。
英语这种语言我们只在英语课堂中使用, 学生几乎没有花时间在课外利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学生在生活中没有用英语交流的习惯, 用英语与外国人对话当然更是没有, 一切只靠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操练。而在课堂上也只是读课文或背诵课文, 这样只重视语言的输入不重视语言的输出, 造成了语言学习形式的单一。
二、强化口语教学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
1.以交际能力为突破口,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功能是相互的, 在学习英语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开始。没有经过英语思维专门训练过的人, 往往把听到的译成汉语后储存在大脑中。这样, 大脑的潜意识就会寻求母语的表达方式, 从而易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东西方文化与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别, 如果用母语的表达方式, 就会出现很多错误。例如:中国人往往出于礼貌, 总是让客人先进门或先上车等, 如果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 就会说成:“You go first.”或者是:“Go first, please.”正确的英语表达是:“After you.”还有分别时的“慢走”, 如果用母语的思维表达, 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送别的人面带微笑并给出再见的手势, 说道:“Go slowly.”“Walk slowly.”“Rides lowly.”这样的说法必须加以纠正, 否则就会闹出笑话。因此, 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接受语言信息与输出语言信息, 从而进行正确的表达。只有进行正确的思维过程与表达过程,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2.创设良好口语教学情境, 挖掘运用语言材料。
口语能力受环境因素的制约, 学生不可能在完全的英语环境中学习。因此, 教师应该创设能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情境, 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英语知识进行口语交际。例如:在以“National heroes”为交际内容时, 就可利用History makers, Sports stars与Superhero等几篇短文。教师不妨把文中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视频作为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虽然这些内容涉及的范围不同, 但可以有机地融为一体。因为这些内容是他们熟悉, 所以学生的兴趣很高。情境中首先介绍了杨利伟与神舟五号的情况, 接着出示了有关的英语词汇;最后用英语介绍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宇宙飞船经过太空的过程。在教学“To introduce my familiar persons”这一内容时 , 利用一张全家福制作多媒体课件, 顺利地引入father, mo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brother, sister, aunt, cousin等家庭成员的名称 , 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些常用的名称;在练习句型“Who is that?Who are they? ”时, 就要求学生用自己家的照片进行练习, 然后运用这些词汇与句型进行对话训练, 彼此了解各自家人的情况。这样, 不仅练习了口语表达, 还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了解。
3.促进概念系统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 个体的语言输出能力的核心是语言概念系统的形成。开展语言思维的训练, 对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不妨利用词块进行训练, 当学生用英语交流不顺利时, 其原因一定是因为词汇的缺乏。所谓词块教学, 就是按照口语交际的话题与语用功能开展的分类训练。首先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中的词块, 然后把词块放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 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输出。例如:能表达出“喜爱”一词的词块是:I like..., I enjoy..., My favourite hobbies are ..., My interests are..., 除此之外 , 还有I’m fond of..., Iprefer...等结构。当学生掌握了基本句式后, 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开展不同内容的训练, 如以饮食、游戏、体育、音乐、服饰等常见的话题进行口语训练, 在交流中做到运用自如。课堂教学中的训练时间毕竟很少, 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促进概念系统的形成, 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反复的口语表达。这样就能逐步发展英语思维。语言思维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不断成熟、内化, 从而促进概念系统的形成。同时, 口语输出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总之,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口语训练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我们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应付高考的需要, 更是为了让学生适应将来的工作与生活服务。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不同情况, 采用因地制宜的、适合学生具体情况的策略, 这样, 学生的口语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摘要:高考英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掌握一定的口语训练技巧, 才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本文结合教学中阻碍口语训练的不利因素, 找出相应的训练对策,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口语教学,表达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郭红霞.高中英语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J].新课程, 2012 (11) .
[2]周欣.高中英语多媒体CAI课件中情境设计方法[J].科教导刊, 2010 (3) .
表达障碍 第5篇
一、解决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心理障碍
说话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主动积极表达的过程。英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如何调动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学生开口并大胆地说英语。
很多学生在进行英语口语交流时都比较拘谨, 害怕某个单词发音不准让人耻笑, 或者因为某个发音重复多遍仍然不甚标准, 便产生畏难情绪, 由此害怕, 甚至讨厌英语的口语交流。有的学生觉得词汇量太少, 不能准确表达想法。这些心理障碍非常不利于学生个人英语口语能力的进步。因此, 英语口语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帮助学生去除心理障碍, 鼓足勇气, 大胆实践。教师一般不要中途打断或纠正学生的口语操练, 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对一些小错误, 教师可在学生表达结束之后有选择地进行纠正。至于典型错误, 教师可做一些笔录, 在学生结束口语操练后委婉地提醒或重新训练, 以免学生再犯同样的错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言辞一定要诚恳, 亲切, 语气要温和委婉, 切忌言语激烈, 举止粗暴。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口语活动时, 要多采用“Good”“Very good”或“Excellent”等激励性的话语, 少用或不用“bad”之类打击学生积极性的词语。
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
(一) 听后反应
要让学生说, 首先得让他们听。“听先于说”是口语训练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在给学生提供需要模仿的模式之前, 就指望他们能发出母语中没有的音, 或者说出合乎外语重音、节奏和语调自然的句子是不可能的。因此, 为了达到准确和流利, 第一步就是先听。听, 看上去是一种被动的技能, 其实不然。因为口语语言的理解意味着说和听都必须参与。任何谈话中的说话者, 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必须始终保证说的话能被理解, 即能被别人听懂。因此, 听是应首先发展的第一技能。此训练可以用作课前热身, 也可以用来检查词汇短语。如要检查学过的ceiling这个单词或smile from ear to ear这一短语, 教师可对学生发出“Look at the ceiling!”或“Smile from ear to ear!”这样的指令, 也可以逐步过渡到由学生发出这样的指令。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指令:Now, express your thanks to your classmates;Introduce yourself to someone else;等等。这样就把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与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融为一体了。
这种活动除了可以安排在上课之前外, 也可以安排在两个教学环节之间, 以调节学生的情绪。
(二)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class/ friend...
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环境。“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class/friend...”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主动运用所学的句型进行实际操练, 从而有效地引导他们根据这些句型进行英语交际, 并轻松自然地投入, 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三) Act a dialogue
英语教学的每个单元几乎都有情境对话的内容, 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表演机会, 让他们体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乐趣。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生活实际, 给学生编写更多的情境对话、小品等, 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到提高。
(四) Make sentences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当我们在学习一个新的词组或句型时, 在给出例句后,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造句。学生只要真正理解了例句的含义, 都会积极参与其中, 造出的句子有时会让教师感到惊喜。这样做, 不仅能使学生轻松有效地学会新词组、新句型, 而且还能为口语能力的形成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 Text retelling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改编、复述课文也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可允许学生事先进行适当准备, 也可以写成书面材料, 因为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是密切相关的, 只要学生在口头复述时不看书面提纲或内容即可。为了让全体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教师最好先给学生一个示范, 以便让学生模仿。模仿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步骤。如“The man upstairs”一文, 笔者是这样给学生示范的:
A man lived in a tall building in the city of Moscow.He liked living there very much.Because it was very quiet and he could see the park from his window.There was only one problem:the men upstairs.
The man who lived upstairs came back late every night.After he came back, he took off his shoes and threw them on the floor.Bang!One shoe.Bang!The other one.It made the man downstairs very difficult to sleep.
在示范的时候, 笔者还配上了相应的肢体语言, 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 拓展学生的思维。
(六) Debate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 给一个适合的topic, 让学生展开讨论。如:
Is it good or bad to read in bed?
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Li Lida?
展开这样的讨论,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 坚持值日生报告制度
坚持值日生报告制度可以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开口机会。具体做法是:每次上课前由值日生用英语报告。开始练习时, 可用最简单的日常用语, 以后逐渐加深。可让值日生提前准备, 写在笔记本上。教师提前批阅、修改, 尽量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值日汇报的内容中去。无论是谈论天气、家庭, 还是谈论学校、班集体, 都是训练听说能力的好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要求学生从看着材料讲述转变为不看材料讲述。尽管一开始, 报告的学生在课前要花较多时间进行准备, 包括查阅资料、要教师帮助指导、书写成文和背诵等, 但准备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复习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即使有的学生报告像背书, 但毕竟是帮他开了口。
(八) 自由会话
自由会话能力培养, 应从问答对话开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有交际意义的问题, 如:What book have you been reading these days?Did you watch the TV/play football match, etc.last night?How do you like it?然后, 过渡到学生之间互相问答提问。开始阶段, 教师可以提示问答内容并提供词语、句型等。
(九) 扮演角色
教师可把表演带进课堂, 经常在课堂上把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剧, 让学生表演。要尽量让学生把所学内容, 按设定的情境结构演出来, 做到声情结合。在具体操作时, 教师要注意以下四点: (1) 要让学生模仿与课文相关的原声带中的语音、语调; (2) 教师领读时, 声音、语调要有感情色彩, 要把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3) 随着情节的发展, 表演时要有逼真的表情和贴切的动作; (4) 要做些头饰之类的简单道具, 尽量使学生在表演时有真实感。
(十) 大力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表达障碍 第6篇
关键词:癫痫/中医药疗法,@愈痫灵颗粒/治疗应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大鼠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脑部疾病, 抗癫痫药作为癫痫治疗的主要手段, 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广受关注。愈痫灵颗粒 (Yuxianling Granules, YXLG) 为导师长期临床应用治疗癫痫 (Epileptic) 的经验方, 临床疗效满意。研究[1,2,3]表明YXLG具有抗癫痫与改善认知障碍的作用, 但其机制不甚清楚。本研究应用戊四氮 (pentyeneterazole, PTZ) 诱导大鼠癫痫发作, 以常规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与对认知障碍有改善作用的新一代抗癫痫药拉莫三嗪为对照, 采用随机对照和单药干预的方法, 应用开场实验、跳台实验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探讨愈痫灵颗粒抗癫痫作用机制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SD健康大鼠150只, 雌雄各半, 清洁级, 体重 (170±10) g, 由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实验动物部提供, 合格证号:SCXK (湘) 2006-0002。
1.2 药物与试剂
愈痫灵颗粒 (由川芎、丹皮、地龙、红花、石菖蒲、冰片等13味中药组成) 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制备, 每克颗粒剂含生药4g;丙戊酸钠片 (VPA) :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070521;拉莫三嗪片:三金集团湖南三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批号:080304。戊四氮 (PTZ) :美国Alfa Aesar公司产品;BDNF (35928.11) : sc-58511, Santa Cruz Biotechnology, INC;其余皆为国产分析纯, 所有用水均为双蒸水。
1.3 主要仪器
DMLB2型双目显微镜:德国LEICA;北航公司MIAS医学图象分析系统。跳台仪在小鼠跳台仪基础上改进自制, 开场实验箱参照文献[4]方法改进自制。
2实验方法
2.1 造模方法及评定标准
以生理盐水新鲜配制浓度为1.75%PTZ溶液, 每天上午8:30准时给予35mg/kg腹腔注射, 诱发SD大鼠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并在注射PTZ后1小时内观察动物异常行为表现、发作级别和程度, 连续观察28天, 参照Fathollahi[5]标准, 依据惊厥程度将行为表现分为6级。凡连续5天惊厥程度达到Ⅳ级以上者, 停药1周, 再以相同剂量PTZ复燃。惊厥程度达到Ⅳ级以上者, 视为造模成功大鼠。正常组予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
2.2 分组与给药
大鼠先按体重分层, 再随机抽取10只设为正常组 (简称Normal组) , 余皆PTZ造模。从造模成功鼠中随机取80只作为实验动物, 再随机分为癫痫模型组 (简称Model组) 、愈痫灵干预组 (简称YXLG组) 、丙戊酸钠干预组 (简称VPA组) 、拉莫三嗪干预组 (简称LTG组) , 每组20只。均采用灌胃法给药, 以60kg体重成人为标准, 参照剂量-体表面积换算方法[6]计算大鼠给药量, 药物浓度按大鼠1ml/100g灌胃容量用蒸馏水配制, YXLG组8.1×10-2g/100g, VPA干预组1.22×10-2g/100g, LTG组1.01×10-3g/100g, 正常组、模型组每天给予同等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 连续处理28天。
2.3 检测指标及方法
2.3.1 开场实验
本实验用于评估大鼠对新环境的行为反应, 测试大鼠的运动能力和学习探索空间的能力。参见文献[4]方法, 记录大鼠在60秒内越格数 (格) 、连续2~3次、每次间隔20秒 (休息时移出开场实验盒) 。干预结束后进行测试, 连续2天, 第一天越格数记为学习成绩, 第二天越格数记为记忆成绩。
2.3.2 跳台试验
又称为一次性被动回避性反射法。参见文献[3]方法。
2.3.3 BDNF表达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显微镜 (德国LEICA公司) 和M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采集图像, 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相邻视野, 以切片背景的灰度值作背底校正, 对每张切片海马区BDNF免疫反应产物进行灰度测定。
2.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计量资料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者多组样本均数间比较用F检验, 两两之间比较用q检验, 否则用秩和检验 (Kruskal -Wallis H检验) 。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采用双侧检验。
3结果
3.1 开场实验结果
见表1。
与正常组比较#P<0.05, ##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P<0.01;与VPA组比较*P<0.05, **P<0.01
3.2 跳台实验结果
见表2。
因数据不呈正态分布, 用秩和检验;与正常组比较#P<0.05, ##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P<0.01;与VPA组比较*P<0.05, **P<0.01 (下同)
3.3 各组大鼠海马BDNF表达的测定结果
见表3。
4讨论
PTZ是一种γ-氨基丁酸 (GABA) 受体拮抗剂, 无神经毒性作用, 其本身不破坏脑组织结构, 对大鼠的记忆、视力和运动能力无明显影响, 常被作为一种化学致痫剂应用于癫痫动物模型的制备。因此, 本实验采用PTZ点燃方法制作的慢性癫痫模型作为研究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理想模型。
癫痫发作是导致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7]。癫痫患者及动物可以出现记忆力、计算力和思维能力等的下降, 且发病率较高。本实验亦证实PTZ诱导癫痫发作后, 癫痫模型组大鼠学习能力受损, 随时间延长其记忆能力明显降低, 提示癫痫发作可以损害认知功能。王维平等报道[8]癫病所致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可能与海马BDNF的表达减少有关。亦有报道[9]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降低。
BDNF是神经营养素家族中的一员, 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的存活、维持和促进生长发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 近年的研究还发现, BDNF与调节突触功能和可塑性有关, 在学习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10]。BDNF系统通过联结Fyn等参与促进突触识别和学习记忆功能的级联反应过程[11]。研究显示BDNF主要通过与酪氨酸激酶家族 (Trks) 受体TrkB结合来发挥其生物学效应。TrkB属于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 是BDNF的特异性受体。BDNF与靶细胞膜上TrkB受体结合, 促进TrkB同源二聚体的形成, 激活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 导致该受体发生细胞内区域的酪氨酸残基的自身磷酸化, 继而激活下游一系列酪氨酸的磷酸化过程, 参与促进学习记忆功能机制[12]。BDNF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海马和大脑皮层胆碱能神经递质的传递, 还能调制海马的突触传递, 易化LTP, 同时BDNF促进海马内N-甲基-D-门冬氨酸 (N-methyl-D-adpartate, NMDA) 受体2B (NR2B) 亚基的磷酸化, 增强海马长时程增强 (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 以及通过增强局部蛋白质的合成作用来调节海马部位的突触易化和突触传递[13]。在空间记忆形成中, BDNF/TrkB信号途径与NMDA受体密切相关。本实验证明愈痫灵颗粒能降低BDNF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与平均光密度, 表明愈痫灵颗粒能提高BDNF的表达, 促进神经损伤的修复;有研究显示[14]神经元内BDNF含量增多, 有利于脑缺血后受损神经元的修复, Eberhardt等[15]发现BDNF和TrkB能通过上调HNK-1的表达从而促进神经损伤修复后的功能重建。
表达障碍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