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人教版(精选18篇)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人教版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和《日照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还未到手),注意研究与生物会考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特点,以取得一定的课外知识量,从而适应会考题基础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2、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3、注重复习方法的指导,有效地提高复习水平,有效提高教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
四册教材,将生物置于生物圈的大背景中,突出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重视生物技术,关注健康的生活。《生物课程标准》提出10个一级主题,在整个学科中的分量是有差别的。有关考试的10个主题中,科学探究、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三个主题内容合占50%左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的生活七个主题内容合占50%左右。科学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贯彻始终。
三、学情分析:
1、学习态度分化严重,部分学生逆反心理较强,大部分学生对会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家长配合不够。
2、基础较差,遗忘严重,对知识缺乏系统的掌握。
3、时间紧迫,复习难度较大。
四、复习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加强交流,探索适应本校校情、本班学情特色的复习模式。
2、重视教材,用好教材,根据教材内容,有效组织复习。
3、重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核心知识。
4、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知识的梳理,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5、重视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实验与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资料分析等方面的技能。
6、重视教材中重要插图的识记和理解
7、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解释或解决生产、生活或社会实际(包括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
8、用好教辅资料《优加学案》。复习中采取“一节一练一结”、“节节重备课”、“一本一考一结”的措施,及时点评,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
9、培养学生掌握积极有效的复习方法、解题方法和技巧,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等。
10、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应互相理解,有效沟通,创造愉悦的课堂气氛,促进身心和智能的发展。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人教版 第2篇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3.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 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5.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2)切断传播途径:如照紫外线,在教室喷洒消毒液。(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 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抗原进入体内促进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体对抗原的反应具有特异性,一定的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犹如钥匙与锁的关系)。
4.免疫的功能:(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身稳定)(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防御保护)(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免疫监视)
6. 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7. 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或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人教版 第3篇
一、对教学方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 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说教法、讨论法、情境法和案例法等。教学方法是一种形式, 也是一种工具, 教学内容才是根本, 在课堂上,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任何教学方法都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而单独实施。没有取得实际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只能是“花架子”, 没有指导意义。
二、多种教法例析
《隐私和隐私权》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中第一框题的内容, 通过前面的课程, 学生已经了解到了人格尊严权中的几项具体权利, 如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等。这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隐私权, 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利, 体会到人格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 为下一节课《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做好铺垫。在《隐私和隐私权》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教法。
1. 讨论法。
针对学生在隐私方面的模糊认识, 设置相关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因为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有话可说, 所以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 提高了自身的隐私意识, 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认识关于隐私权的新现象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中, 高科技的发展对个人隐私的泄露产生了什么隐患, 有什么新现象。
2. 问题法。
在每个教学环节中, 都设计相关问题, 问题一环扣一环, 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 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境法。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讲述保护隐私的必要性时, 创设一个侵害个人隐私的情境:同学小A的父母离婚了, 小A觉得很自卑, 和自己的好友小B进行倾诉。小B知道后, 不仅没有安慰小A, 反而还在同学中大肆宣扬小A父母离婚的事实, 使得小A更加自卑, 不敢上学。让学生根据这个情境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 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情感需要,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归纳说明。
4. 体验法。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隐私权受到侵害时的感受, 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电子邮件和个人日记被家长打开看, QQ聊天记录也曾被查看等经历。通过体验教学, 学生体会到了“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道理, 从而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5. 案例法。
例如可以举这样一个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一对夫妻带着自己一周岁的宝宝去影楼拍周岁纪念照, 影楼觉得宝宝的照片很可爱, 就把宝宝的照片作为影楼的成功力作向其他客人宣传。让学生分析这个事件当中涉及的隐私权知识。通过分析, 让学生在冲突中明辨是非, 增强隐私权意识。
三、多种学法例析
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视学生学的方法。在课堂上,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 使学生会学、善学、喜欢学, 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隐私和隐私权》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以下几种学法。
1. 合作学习法。
在突破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时, 笔者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补,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并形成正确的观点。
2. 探究学习法。
结合教学设计中列举的影楼侵权案、电子邮件风波、父母离婚事件等, 让学生探究和分析其行为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 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得以提高。
四、总结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 第4篇
本单元谈论的话题是“Fun places”,其功能项目是“Talk about past experiences”,通过对比、使用现在完成时态、一般过去时态谈论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 Section A的内容是在复习巩固一般过去时用法的基础上学习使用Have you ever been to…这个句式表述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能够就简单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并且已经接触了多种时态,学习使用现在完成时态表达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难度不是很大。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师生间的闲聊、动画片欣赏、创设情境等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设计思路
通过情境导入提出Have you ever been to…? 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口语交际,学习使用新的词汇和短语,来训练和强化现在完成时态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 …?的答语形式,,最终达到使用该句型描述过去的某个经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现在完成时态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 ……?及答语形式Yes,… have/ No, … haven’t;通过情景设置、两人一组对话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会谈论过去曾经到过的地方。
2、能力目标
通过情境导入来引导学生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提出Have you ever……?的问题,继而引出一些新的词汇和句型,然后通过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情感目标
以学生的某种经历为依托,培养学生热爱家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重点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Yes, I have. /No, I have n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學会使用该句型与其他人谈论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并能对该地的风景、娱乐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描述。
2. 熟练运用现在完成时态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描述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并能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教学流程
Step 1 Warming-up
1. Make conversations with som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past events.
T: Tom,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S1:I played basketball.
T:(writing the words on the board) Tom played basketball yesterday. (to another student) Mary, 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
S2:I went to the zoo.
T:(writing on the board) Mary went the zoo last Sunday.
2. Make a short conversations in pairs. (两人一组进行以上的对话练习)
( 设计意图:用闲聊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课堂,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容易接受。 同时以简单的对话方式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过渡自然。小组对话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过去发生事情的表述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Step 2 Leading in
1. Learn the new sentence “ Have you ever been to …?” with some pictures. ( 长城、北京、红峪上庄) T: I went to the Great Wall last week.
I have 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Yes, I have. / No, I haven’t.
2. Practice in pairs by using some pictures.
提示句型:
A: Have you ever been to …?
B: Yes, I have. (No, I haven’t)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Yes, I have./ No, I haven’t.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学生用已学过的单词操练新句型,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小组对话练习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重点句型提示能帮助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Step3 Learning new words
1.Watch a short play (Disney 动画片)
2. Learn the new words by some pictures. Using some Disney Character to talk about the amusement park.
3. Practice in pairs (Ask some students to practice in pairs)
4. Talk about 1a
(设计意图:使用Disney动画片《猫和老鼠》引出“游乐园”这一话题,通过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们参与口语活动的热情,简单的两人一组的对话降低了口语练习的难度,使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都能具有成就感)
Step 4 Listening
1. 1b Listen. Have these students ever been to these places?
2. Read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loudly.
3. Talk about the places that Claudia and Sarah have ever been to.
(设计意图:谈论听力材料中的人物曾经的经历又将听力内容进一步升华,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学生不但要听懂听力材料,而且还要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在此项活动中,学生的听力、口语、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Step 5 Groupwork
Talk about your unforgettable place that you have ever been in groups.
(温馨提示:Have you ever been to …? When did you go there? How did you go there ?Have you taken any photos there? Bring some of your photos here and write a short composition to introduce the place you have ever been to.)
(设计意图:谈论自己曾经到过的难忘的地方,对于部分学生来将有一定的难度,以小组活动的方式来完成,做到人人参与,共同进步)
Step 6 Homework
1. Make a survey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家乡知多少》,谈谈对自己家乡的认识,比如:曾经到过哪些旅游景点,什么时间、怎么去的那里?你对家乡旅游景点的看法?都做了什么?等等)
Where have you ever been?
When did you go there ?
How did you go there ?
What did you do there ?
How do you like it ?
做完调查之后,让学生来做汇报。
(提示句型:Report : ***has ever been to … .
He / She went there ***.
He /She went there by ***.
He /She ***. He /She thinks it’s ***.)
2. Write your unforgettable place that you have ever been .
(温馨提示:Have you ever been to …? When did you go there? How did you go there ?Have you taken any photos there? Bring some of your photos here and write a short composition to introduce the place you have ever been to.)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复习题 第5篇
1、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
3、打退了当时世界最强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 。
4、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历史事件是 。
5、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历史事件是
6、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事件是
7、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 和 。
8、“”结束的标志是
9、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事件是
10、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事件是
11、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历史事件是
12、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的事件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文复习 第6篇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评析】
①至④句形象描绘了苦闷彷徨的情形:金杯玉盘,佳肴美酒,身为酒鬼却无法下咽,坐立不安这。⑤⑥“渡黄河”“登太行”比喻努力实现自己的大抱负大目标,可是却四面碰壁,道路不通,令人沮丧。⑦⑧两句,精神又昂扬起来:当年姜太公、伊尹不是先苦后甜终成大业么?⑨句写面对现实,不由得痛苦而消沉。不过,诗人最后并没丧失信心。⑩—⑾句充满了自信与对理想不屈的追求:终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全诗感情激越,几伏几起。
【练习】
1.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过黄河却看见冰雪堵塞了大河,准备登上太行又见莽莽的风雪弥漫高山。用比喻的手法,将“冰塞川”“雪满山”喻为自己遇到的重重阻力。照应题目“行路难”,抒写了诗人在长安经历仕途**的体验和事与愿违的痛苦心情。
2.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姜太公碧溪垂钓,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此句把实现政治理想比喻为“长**浪”,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精神。
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2分)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5.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2分)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7篇
京剧:是清代乾隆年间形成于北京的一个戏曲剧种,是中国最大的剧种。其音乐基础是徽调和汉调。以皮黄腔为主,兼有昆腔、吹腔、高拨子、南梆子以及众多的丝弦曲牌和锣鼓经。皮黄腔包括西皮、二黄、
反西皮、反二黄。主要板式有导板、回龙、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以及二六、流水、快板等。,京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前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
《海岛冰轮初转腾》选自传统京剧《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梅兰芳演唱。
梅兰芳:京剧大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代表剧目《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选自传统京剧《空城计》,马连良演唱。 马连良:京剧大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马派”。代表剧目《空城计》等。
《儿行千里母担忧》选自传统京剧《三家店》,唱段采用西皮流水板式,是1/4节拍的形式,有板无眼,中快速节奏。
住头:是锣鼓点的一种,通常用于:1、唱段的终止;2、念白的段落或加强语气;3、配合台上的小动作。
《游园惊梦》选自昆曲《牡丹亭》(原名《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昆曲:原名“昆腔”,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昆曲艺术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智斗》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
《打虎上山》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是杨子荣奉命乔装打入座山雕大本营威虎山途中抒发豪情壮志的一段唱腔。 传统京剧的伴奏分为文场和武场。
文场乐器: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等。
武场乐器:板鼓、大鼓、小鼓、铙钹等。
四击头:是锣鼓经的一种节奏型名称,一般在京剧表演中用于伴衬亮相。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选自《铡美案》
《猛听得金鼓响》选自《穆桂英挂帅》
《这一封书信来的巧》选自《定军山》
《趁夜晚出奇兵》选自《奇袭白虎团》
《猛志在胸催解缆》选自《文成公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例题探讨 第8篇
【例题1】:△ABC中,高AD和BE相交于H, 且BC=AH, 求∠BAC的度数?
【分析】:由七年级学习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可知,三角形的高有三种可能,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钝角三角形的两条高在三角形外,直角三角形的两条高恰好是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所以例题的作图显然排除直角三角形的可能性,作图时应该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当∠BAC为锐角时(如图1)可证△AHE≌△BCE,得AE=BE, ∵∠BEA=90°, ∴∠BAC=45°;当∠BAC为钝角时(如图2)同样可证△AHE≌△BCE,得AE=BE, ∵∠BEA=90°, ∴∠BAE=45°, ∴∠BAC=135°。同学们,从这个例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解下面练习时就得注意这个问题。
【相关练习】:(1)△ABC中,高AD和BE相交于H, 若∠BAC=45°,讨论BC与AH的数量关系。
(2)△ABC中,高AD和BE相交于H, 若∠BAC=135°,讨论BC与AH的数量关系。
【例题2】:(八年级上册P27第11题)已知:△ABC中﹙如图3﹚,AD是△ABC的角平分线,试说明S△AB-D∶S△ACD=AB∶AC
【分析】:求S△ABD∶S△ACD有多种途径,但我们观察到可能以AB、AC为边,所以过D作DE⊥AC, DF⊥AB, 垂足为E、F﹙见图3﹚, 由角平分线性质,可知DE=DF, ∴S△ABD∶S△ACD=﹙DF×AB×?﹚∶﹙DE×AC×?﹚=AB∶AC.
在这个例题中,必须由角平分线的性质想到常用的辅助线,过角平分线上的点作角的两边上的垂线段;同时比较面积关系时,常用等底或等高的思想。下面解决相关练习时同学们着重体会辅助线的思想。类比角平分线,中线常用的辅助线是将中线延长一倍,即倍长中线,在练习6中,同学们要体会一下哦!
【相关练习】: (3) △ABC中,AD是△ABC的角平分线,AB=6, AC=4,求BD∶CD
(4) △ABC中, AD是△ABC的中线, 试说明S△ABD=S△ACD
【例题3】:(八年级上册P42探究活动)如图4,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
【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这类问题利用的道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具体要求就是将题目中涉及到的线段利用对称变换“接”成一条线段。例题中先假设在L上有一点P,连接PA, PB, 发现PA+PB的和是一条折线,不是线段,所以下一步将点A轴对称变换到L的下侧点A′,此时连接A′PB, 就“接”成一条线段,泵站P找到了。
【相关练习】:(5)∠AOB=30°, P是∠AOB内的任意一点,OP=8, 在OA与OB上分别找到点M和N, 使得△PMN的周长最小,并且求出△PMN的周长。
【例题4】:A城有肥料200吨,B城有肥料300吨,现要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乡。从A城运往C、D两乡的费用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城运往C、D两乡的费用为每吨15元和24元:现C乡需要肥料240吨,D乡需要肥料260吨,怎样调运总运费最少?
【分析】:我们可以按照书中的方法画出线性规划图,按照书中的例题设A城运往C乡的吨数为x吨,则运往D乡的吨数为 (200-x) 吨,B城运往C乡为 (240-x) 吨,B城运往D乡为[260- (200-x) ]吨,写出总运费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0x+25 (200-x) +15 (240-x) +24 (60+x) 。关键是向同学们介绍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如何得到的: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知道,运往各乡的肥料不能是负数,列出不等式组
解得。后面的解题略。在解决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时,必须全面分析变量与函数的实际意义,列出不等式组,求出解集。
【相关练习】: (6) 从A, B两水库向甲,乙两地调水,其中甲地需水15万吨,乙地需水13万吨,A, B两水库各可调出水14万吨,从A地到甲地50千米,到乙地30千米:从B地到甲地60千米,到乙地45千米。设计一个调运方案使水的调运量 (单位:万吨×千米) 最小。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人教版 第9篇
一、案例设问本末倒置,思维混乱
教材第6页案例:小寒的父母嫌她是个女孩,出生后不久就将她遗弃街头。一位好心的老奶奶把她抱回家抚养,生活很清苦。小寒六岁时,因没有正式户口不能就近报名入学。问: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这个案例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参考答案是:小寒的父母将她遗弃街头,致使她的权利失去了家庭的保障,丧失了被父母抚养的权利。幸亏得到好心人的收养,才使她被抚养的权利得以继续(小寒的权利得到了来自他人的保障)。但她由于没有户口,却又导致她不能享受到就近入学的权利(小寒的权利没有得到学校、社会的保障)。由于失去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保障,所以,小寒的一部分权利没能实现。
首先,教材编撰者呈现这个案例的本意是让师生关注小寒已享受的权利和未享受的权利。可是师生应关注的重点是小寒的权利应该怎样得到学校和社会的保障。小寒申请户籍登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其实小寒是可以申请办理户籍登记的。根据我国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1999年4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修正案),小寒与好心的奶奶形成了事实收养关系。小寒是查找不到父母、捡拾证明不齐全的弃婴(儿),有关小寒户口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由收养人提出申请,经村(居)委会确认,街道、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审核并出具证明,经收养人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询问登记后,到县级民政局申请办理收养登记。当事人到户籍所在地的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后,凭收养公证书到公安机关办理户籍登记。
其次,参考答案和198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总则中的第四条和第五条规定相违背,同时违背了1992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中的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总则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也就是说,小寒不管有没有户口都应该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政府和学校也有义务必须保障小寒受教育的权利,否则,政府和学校将承担法律责任。
再次,教师如果仅仅按照参考答案引导学生学习的话,大家会觉得小寒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孩子,学校和社会还不对她的权利进行保障,学生就会对学校和社会丧失信心。
这样的案例呈现出来,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根本无法达到案例证明理论的效果。
二、主题相同案例多次呈现
教材61页案例:小丽是八年级学生,开个体饭馆的爸爸缺人手,非让小丽退学到饭馆帮忙不可,并且对学校老师振振有辞地说:“孩子上不上学,是我家的私事,别人管不着”。
教材62页案例:爸爸对小梅说:“从明天开始你就不要上学了,你早晚要出嫁,我供你上学就是赔钱!”小梅对爸爸说:“我要上学”。
教材64页案例:一家乡镇企业以每月460元的薪金招聘合同工。一名初中生的家长未征得儿子小刚的同意,便为儿子签订了应聘书。小刚知道后坚决反对。他对父母说:“工资再高我也不干,您不能让我中途辍学,我要完成学业。”家长见儿子不从,便以家中无钱再供其上学相威胁。为了履行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小刚写了一封信,送给镇教育主管部门。镇教办的同志会同当地司法人员,找这个家长谈话。在他们的劝说下,家长撤回了为小刚签订的应聘书。小刚回到学校,更加努力地学习。
这三个案例实际上是一个主题,都是家长为了一己私利,阻止子女继续接受教育。为什么不能把内容整合一下,用一个案例说明三个问题?这一册教材只有区区115页,却用了三个主题类型相同的案例,大大浪费了教材资源。
三、案例陈旧
本教材因为第一版是2008年出版的,所以选择案例发生的时间多是2006年之前的,这些案例距今已经过去七八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选用七八年前的事件作为案例,远离学生现今的社会生活,体现不出案例的时鲜性特点,学生容易对书中案例提出质疑,既增加了学生对教材理解的难度,又增加了教师分析案例的难度,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比如教材第8页案例:高二女生田甜寒假期间参加了勤工俭学活动,获得320元收入。教材64页案例:一家乡镇企业以每月460元的薪金招聘合同工。这样的案例与学生了解的现实社会中的月收入相差甚远。
四、案例场景设置不严谨
教材105页案例:江明的爸爸自筹资金开了一家平价药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一位常来买药的老大爷高兴地说:“这家药店不仅价格便宜,而且特别注意为顾客着想,我每次来买药,店员都根据我的情况建议我买合适的药。”一位年轻的妈妈说:“有一次孩子半夜咳嗽得厉害,家里又没有其他人,情急之下我给这家药店打了一个电话,店里的一名员工二话没说就给我送来了止咳的药,真是令人感动!”一位员工听了这些话后,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当时,自己因一时疏忽收了一张50元的假币,江明的爸爸得知后说:“不小心收了假币,要吸取教训。但千万不能让假币再流向市场,这次的损失由我承担。”在你看来,这家平价药店生意越来越红火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用书的参考答案是:江明的爸爸开了家平价药店,价格公道招来回头客,送药上门感动病人心;设身处地为顾客提建议,收了假币自担损失不骗人;店内员工干劲足,生意做得很红火,邻里街坊很和睦,经济效益也不错。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这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是场景设置不严谨。案例本意是表扬江明的爸爸,可是由于案例设置的场景不严谨,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为药店销售的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的药品处方权限于医院的在职医师、社会办医性质医疗机构的在职医师。患者凭借医师开写的处方,在医师、护士、药师或其它专业人员监督指导下方可购买、使用药品。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或其它专业人员开写处方的药品,患者可以自行购买的是非处方药。在这一案例中没有说明店员为患者配的药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为患者配药是人命关天的事,如果店员为患者配的是处方药,患者使用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店员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10篇
王洛宾:著名音乐家,有“西部歌王”之称,代表作品有《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等。
《大漠之夜》混声合唱,邵永强作词,尚德义作曲。
《玛依拉》哈萨克族民歌。
哈萨克族民歌:哈萨克族人民酷爱唱歌,谚语中有“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之说。哈萨克族民歌具有典型的游牧民族奔放热情的音乐风格,包括牧歌、颂歌、情歌、婚礼歌等音乐体裁。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小提琴独奏,陈刚作曲。
《牧歌》蒙古族民歌。
蒙古族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类型。长调民歌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有独特的装饰音。短调民歌节拍律动鲜明、结构句法清晰。,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万马奔腾》马头琴独奏。
马头琴: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族一种内容丰富、体裁多样、风格独特的大型古典音乐,有十二套之多,所以又称为十二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是其中的第八套。20中国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重要知识点 第11篇
第21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1、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方式有: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
3、出芽生殖的有:酵母菌、水螅等;营养生殖的有:马铃薯、景天等;分裂生殖的有:细菌,蓝菌,变形虫,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孢子生殖的有:根霉、青霉等。
4、植物的无性生殖
⑴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
⑵营养生殖:植物依靠营养器官进行的无性生殖。
⑶营养生殖的优点:①能够保持植物亲本的优良性状,②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
⑷常用的营养生殖方法:嫁接、扦插和压条。
嫁接的定义: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有芽的枝条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的方法。
用于嫁接的芽或枝条叫做接穗,被嫁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
接穗的条件: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砧木的条件:根系发达,茎秆粗壮。
提高嫁接成活率的方法是要将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的在一起,这样两部分形成层分裂产生的细胞才能生长愈合在一起。
生活中枝接的方法的植物有柑、橘;芽接的有桃、苹果、山楂等;压条的有石榴;扦插的有月季,杨、柳等。
5、植物的组织培养
(1)植物组织培养: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2)植物组织培养在培养基中的组织块被诱导形成愈伤组织,从而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个体。
(3)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
(a)在短时间内产生大批植物;(b)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
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
1.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般是指由亲代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传粉:植物开花后,雄蕊花药中的花粉通过不同途径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⑴自花传粉:同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雌蕊
⑵异花传粉:一朵花的雄蕊的花粉传给另一朵花的雌蕊
3.受精
⑴受精卵:当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胚珠后,末端破裂,精子释放出来,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
⑵受精: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12篇
◆ 最好是事先饿饲一段时间,在菜青虫有较高食欲时做这项探究。可以将滤纸和菜叶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使菜青虫离滤纸和菜叶同样距离(距离不要太远)。放开菜青虫,看看它会取食什么东西。
◆◆对照实验要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做:这样才能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
7、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人教版 第13篇
“玄宗时宰相姚崇令人灭蝗, “仅一个州, 就消灭蝗虫14万石。 (1) ”页下注“ (1) 石 (dàn) , 市制容量单位。1石为10斗。”[1]14
笔者按:此条错误有二:其一, 称谓之误。“市制”虽是指我国创造和长期习惯使用的度量衡制度, 但在古代度量衡制度并不能称为市制。“只是到1928年时, 才开始称为市制 (市用制的简称) 。全国解放后, 正式把我国传统的度量衡制度称为市制。”[2]99“1959年6月国务院规定以公制作为我国基本计量制度。同时仍保留市制。”[3]792市制的标准量制是1石为10斗, 1斗为10000毫升。就唐代而言, 虽然“斛”、“石”可以互换使用, 但其标准量制是“斛”而非“石”, “实际用‘石’作为容积单位自宋始”[4]284, 唐代的标准量制是1斛为10斗。由于斛石可以互用, 故也可说是1石为10斗。此似与教科书所言相同, 但事实上, 唐制大斗1斗等于6000毫升, 小斗1斗等于2000毫升。与市制相差甚远, 故称唐时的石是“市制容量单位。1石为10斗”是不正确的。其二, 读音之误。石作为容量单位, 在唐代读为shí, 而非dàn。《说文》:“石, 山石也。”段注:“或借为硕大字, 或借为禾石字, 禾石, 百二十斤也。”读音皆为石声, 而石声为“常只切。”[5]448故“石”在汉代作为重量单位, 读为石头的石。唐宋时的字典《玉篇》:“石, 市亦切。又厚也, 斛也。”[6]411《广韵》:“石, 常只切”[7]518, 皆读为shí。石音发生变化出现在宋代。据梁方仲称:“北宋时四川的成都府及梓州两路已出现了‘擔’这一权衡单位的名称。不过, 当时这些地区仍以石 (量制) 作为米谷的计算单位, 只有一些‘杂色’的税物才以擔 (衡制) 来计算。自清初以来, 在很多省区, 民间已通俗称衡百斤为一擔 (担) , 而量一石亦称作一擔。擔、石二名从此往往通用。”[8]526因此秦似称“石在北方话中有dàn的一读, 是晚近的事。”[9]375
2.《中国历史》 (下) :
“唐玄宗时期, 有个状元出身的考官叫李昂, 以公正刚直著称。科举考试前, 他对应试者说:‘文章的好坏, 是可以衡量的。如托人情, 一律不录取。’李昂的舅舅与应试的李权私交很深, 舅舅找到李昂为李权说情, 李昂大为不满, 表示要让李权当众出丑。考试结束, 李昂将李权文章中的不通之处, 摘出来贴在墙上, 让众人品评。李权不仅没有考中, 还丢了颜面。”[1]17
笔者按:此条错误有二。其一, 李昂虽是进士第一名及第, 如下文所证, 当时官方并没有状元的称呼。故称李昂状元出身不妥。其二, 向李昂为李权说情的人不是李昂的舅舅, 而是他的妻父。考此典出自《唐摭言》, 向李昂举荐李权的人, 史书称是李昂的“外舅”, 所谓:“既而昂外舅常与进士李权邻居相善, 乃举权于昂”云云[10]11。按《尔雅》云:“妻之父, 为外舅;妻之母, 为外姑。”[11]2593《说文解字》所谓:“舅, 母之兄弟为舅。妻之父为外舅。从男臼声。”[5]699据此, 为李权说情的人是李昂的妻父而非舅舅。
3.《中国历史》 (下) :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 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扩建学舍, 增加学员。贞观年间, 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 录取极严, 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有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 仍未中进士。进士科中第一名的, 称为状元。”[1]18
笔者按:此条问题有二:其一, “贞观年间, 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 录取极严, 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此论不确。因为贞观年间并非每年都开科取士, 如贞观“二年米贵不举贡”、贞观“十六年不贡举”[12]276。每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也不在千人以上, 所谓“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 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 不由进士者, 终不为美, 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10]4虽有千余人之说, 但这是包括了明经等科考生在内的。如宋人王珪所谓:“唐自贞观讫开元, 文章最盛, 较艺者岁千余人, 而所收无几。咸亨、上元增其数, 亦不及百人。”[13]3614其二, 所谓:“进士科中第一名的, 称为状元。”值得商榷。
首先, 对进士第一名的称呼, 唐代并非状元一个, 还有状头、榜元、榜首之称。因应举者皆须向有关方面呈交填有证明其身份内容的家状, 故称居首者为状头或状元。如卢储《催妆》诗:“昔年将去玉京游, 第一仙人许状头。”[14]4153孙棨称乾符中, “孙龙光为状元”颇惑于名妓郑举举[15]28。因应举者省试合格后, 放榜于尚书省, 夺魁者名居前列, 故名“榜元”、“榜首”。如范摅称李肱于文宗元年, “以榜元及第。”[16]15另外在唐代, 制科第一人亦可以称状元, 如唐宣宗大中五年莫宣卿中制科第一, 柳珪遂有《送莫仲节状元归省诗》。
其次, 唐太宗时, 进士第一名尚无“状元”之类的称呼, 随着科举文化的发展, 中唐以后, “进士登第名噪一时, 获第一者更为士林所重。所谓‘榜元’、‘榜首’、‘状头’、‘状元’之类的称号, 就在这时开始出现。”[17]而此前科名高低并不受人重视。如李诚开元三年进士第一, 其《墓志》称“开元三年举进士, 十年兴茂才, 十七年举文学, 皆射策取甲科。”[18]卷11李琚开元二十二年及第第一名, 其《墓志》论及此事时, 也不过是说:“遂以乡贡进士及第”而已[19]1619。柳宗元为杨凝、魏弘简等进士第一名所写的墓志中, 都没有用状元称号, 如他为杨凝写的《墓碣》称其“君既举进士, 以校书郎为书记”[20]212。为魏弘简所作的《墓志》称其“由进士策贤良, 连居科首”[20]223。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练习题 第14篇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5篇
1、动物的行为是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2、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或者说由骨骼和肌肉(或骨骼肌)组成。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起动力作用。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3、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肌肉组织)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肌腱(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有受神经刺激后收缩的特性。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活动的。
4、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双手自然下垂(直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直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5、如图是人体的关节模式图,请填出其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1是关节头;2是关节囊;3是关节腔;4是关节窝;5是关节软骨。
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结缔组织)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牢固性)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灵活性)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关节炎:是关节囊产生病变导致。
6、运动的产生过程: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7、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完成日期: 签字: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动物的行为按表现不同可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是指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小鸟喂鱼、蚂蚁筑巢等。
3、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调取白蚁。
4、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5、动物学习行为意义: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就越强
第三节 社会行为
1、社会行为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2、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3、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如:蜜蜂跳舞—动作 黑长尾猴—声音蚂蚁—气味 蝶蛾类昆虫—性外激素(气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复习 第16篇
---“爱国拥军”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最可爱的人》。
捧起一把泥土,我说,这是我的祖国;掬起一朵浪花,我说,这是我的祖国;翻开发黄的《四库全书》,我说,这是我的祖国;弹一曲悠扬的《高山流水》,我说,这是我的祖国!抚摸胸前的红领巾,我说,这是我的祖国。
妈妈告诉我,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老师告诉我,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啊,祖国,你的繁荣经过了怎样的沧桑,你的昌盛是多少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热血中有你----小英雄,你们就是最可爱的人!
照片中这位十岁的孩子,被俘时已是一位陆军上等兵!他无奈地离开了课堂,走上了枪林弹雨的战场。日军右手抚摸小战士的头,左手却紧握杀人的钢刀,我们的小英雄冷峻坚决,毫不畏惧,完全是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这张名为《最小的抗俘》的照片,打动了不知多少中国人的心!
而这张《中国小汉子》照片中的孩子,年龄也不会超过十三四岁吧。他孤零零的站在阳光下,在血雨腥风中立正,怒视着对面凶狠残暴的日军,保持军人标准的站姿,眼露坚定沉着的神情。你这位中国小壮士,震撼了不知多少中国人的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17篇
1、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的枢纽。
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状,(皇宫)居于城市中心,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
3、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下游入海口的东、西两侧,其中位于东侧的是(香港),西侧的是(澳门)。
4、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和(旅游)中心。
5、香港人多低少,而且(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有限。“上天”-建筑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6、澳门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7、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它也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8、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此外台湾岛还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的美誉。
9、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 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其中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10、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这里是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素有(歌舞之乡、瓜果之乡)的美称。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1、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北有(阿尔泰山脉),中有(天山山脉),南有(昆仑)山脉,雄伟的天山南北分别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12、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新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他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13、新疆(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人们利用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发展了特色鲜明(灌溉)农业。(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
14、在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天然气占全国陆地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人教版 第18篇
关键词:探究,情境,案例
一、探究活动的设问指向出现不明确
例如, 在讲解“知耻与自尊”的关系时, 新教材引入“耻辱戒指”的故事, 教材P 5探究活动中, “耻辱的事情应该尽快忘记还是牢牢记住?”从教材的设计意图看是要强调牢记耻辱以催人奋进, 但“应该尽快忘记还是牢牢记住”应根据具体的人和事而定。一般来说, 由于自身的过错造成的耻辱才有牢记的价值, 而对于自身没有过错的耻辱, 如果能将它忘记则是人生的一大智慧。也就是说:设问目标指向应明确, 否则会产生误导。建议改为:“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耻辱应该尽快忘记还是牢牢记住?”又如, 在讲解“自尊者豁达”时, 教材P13探究活动2的三个材料及其设问各自独立, 在逻辑上属于并列关系, 第三个设问“……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应该是针对第三个材料的设问, 而不是三个材料的综合设问。
二、情境材料的选用出现不严谨
例如, 在导入“走向自立人生”时, P33第三课的引言:“后来, 猎人外出再没有回来, 笼子里的小狮子被活活饿死了。那只当年跑出去的小狮子……它顺利地活了下来。”看不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还是一则寓言。从描述事件使用的口吻看, 应该是真实故事, 仔细推敲却发现是个虚构的、漏洞百出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有谁在观察记录?有何事实依据和科学依据?——想当然而已。它要告诉学生的道理是浅显易懂的, 在德育的导向性问题上不会有异议, 但在科学性上很值得商榷, 做为教材是不应该出现科学性错误的。如果改为:“有这样一则寓言……”, 是否更加严谨?
三、案例材料的取材不够科学
例如, 在讲解“扬长避短, 自强的捷径”时, P55探究活动1中讲道, 被誉为童话大王的郑渊洁, 小时侯数学常常不及格。数学学不好, 他就在写作方面发展自己, 走上了童话创作的道路。郑渊洁的个案的确是扬长避短的成功案例, 但他的成功道路并不能用于指导现在的中学生, 甚至可能对普通教育阶段的学生产生误导, 如果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回避开自己不喜欢或读不好的学科, 其总体学习成绩自然会大大受到影响。准确地说:扬长避短只适合在选择自己的职业、专业等人生方向上, 不适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指导。小学时候的郑渊洁已经将写作做为职业发展方向, 事实证明他的避短是成功的。但由于不适合作为当前应试教育的成功案例, 所以建议换作其他案例。
四、专题内容的设计出现不全面
例如, 在讲解“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时,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 但我发现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基本是“事后挫折教育”。教材只强调“人生难免有挫折”, 并没有告诉学生许多挫折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比如平时不认真学习必然遭受考试失败挫折, 醉驾早晚会家破人亡;有许多挫折虽然不能避免却可以将损失和伤害减少到最低, 如各种自然灾害的预警;还有许多挫折是无法甚至是不可能战胜的, 如某些疾病。挫折的预防教育与事后应对教育都是必要的, 挫折的预防教育应优先于事后教育。
五、知识重点的行文表述上出现不明确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人教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