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引文索引范文
科学引文索引范文(精选5篇)
科学引文索引 第1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简称《学报》)创刊于1951年,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中国医科大学主办的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2009年前为双月刊,现为月刊。早在1989年CSCD创建之初,《学报》刊登的文献被CSCD收录156篇,随着《学报》刊文量的增加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报》2011年被CSCD收录的文献已达358篇。本文通过对2001~2011年间CSCD收录的《学报》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学报》的刊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变化发展,为研究及编辑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利用ISI Web of Knowledge检索平台中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SM”作为检索数据库,在基本检索界面的“出版物名称”检索框里输入“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时间跨度选择为:2001~2011年,下载检索出的所有文献,下载字段包括作者、标题、地址、被引频次、学科类别、基金资助信息等。将所有数据导入EXCEL表格后进行统计。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输入刊名=“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年代限定为2001~2011年,检索这11年间《学报》的发文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收录刊文量
2001~2011年间《学报》共刊文3,311篇,其中被CSCD收录3,252篇,占总刊文量的98.22%,这11年间《学报》刊文和CSCD收录《学报》刊文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可看出2001~2011年间《学报》刊文量逐年上升,2001年刊文210篇,2011年刊文增长到358篇。在此期间,CSCD收录《学报》刊文率都维持在较高水平,除2008年的收录刊文率稍低(90.1%)外,其他10年的收录刊文率都维持在96%以上,甚至有5年的收录刊文率达到了100%。
2.2 学科类别
Web of Science会对SCIE及CSCD中收录的文献按其学科属性进行分类,我们统计了2001~2011年间CSCD收录《学报》刊文的学科类别(如有多个学科分类,则只统计第一个分类),结果见表2。
11年间CSCD收录《学报》刊文涉及28个学科,其中一般内科文献量最多,为1196篇,其次为肿瘤学670篇、外科学484篇、口腔科学143篇、药理学和药剂学125篇。
2.3 CSCD收录《学报》刊文中被引次数较多的文献
11年间CSCD收录的《学报》刊文被引用次数总体来说不高,被引次数大于等于5次的文献共有25篇,其中被引次数最多的是2002年都健发表的文章,被引用11次,其次是2006年关海霞发表的文献,被引用10次,其余大部分文献被引5次,详见表3。
2.4 CSCD收录的《学报》刊文的基金资助项目的统计
CSCD收录《学报》有基金资助的刊文1397篇,占CSCD收录《学报》刊文总量的42.96%,其中国家级基金495篇,部省级基金448篇,厅局级及其他基金454篇,分别占11年间CSCD收录《学报》总刊文量的15.22%、13.77%和13.96%。
2.5 CSCD收录的《学报》刊文第一作者单位
对CSCD收录的这3252篇文献的第一作者所属单位进行统计,结果,我校附属一院在《学报》发文被CSCD收录最多,1237篇(38.04%),其次是附属盛京医院776篇(23.86%)、校部地区577篇(17.74%)、口腔医院136篇(4.18%),附属四院80篇(2.46%),校外其他单位446篇(13.72%)。
3 结语
3.1《学报》的刊文质量
《学报》是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CSCD等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11年间,CSCD收录《学报》刊文的数量逐年增加,其收录刊文率为98.2%,其中有5年的收录刊文率达到100%,说明《学报》刊文质量较高。随着《学报》文章质量、英文摘要质量、基金论文数量等的提高,其国内外的影响力会进一步提高。
3.2《学报》刊文的学科
《学报》涉及的学科范围广,除了医学相关学科还涉及计算机科学、图书馆学、哲学、动物学、人类学等学科,其中刊文最多的3个学科分别是内科学、肿瘤学、外科学,三者之和占11年间总刊文量的72.27%,说明《学报》刊文主要侧重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其他学科所占的比例较小。
3.3 CSCD中《学报》刊文的被引次数
《学报》刊文被CSCD引用次数总体来说不高,被引次数最多为11次,被引5次以上(含5次)的文章也只有25篇,这其中有很多方面原因,其一、《学报》的宣传力度不够,其二、《学报》刊文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三、作者引用文献可能存在标注不规范,少标、漏标、错标等现象时有发生。相信随着《学报》办刊质量的不断提高及其宣传力度的加大,加上其他学术期刊参考文献标注的不断规范,其被引次数会逐步提高。
3.4《学报》刊文质量较高
期刊刊载基金论文数量的多少反映了期刊质量及该期刊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1年间《学报》刊文中,国家级基金资助比例为15.22%,远远高于孙丽莉报道的几十所普通高校学报国家级基金资助论文比例的平均数7.38%[1],说明《学报》刊文质量较高。
3.5《学报》刊文作者群以本校为主
从CSCD收录的《学报》刊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可以看出,《学报》刊文以校部地区及附属医院为主,其他单位的发文只占很少一部分。《学报》应该加大宣传,吸收更多高质量的校内外文章,以提高《学报》的知名度及其在医学科研领域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科学引文索引 第2篇
1概述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高校中存在着师生对高质量、高相关科研信息需求极大, 而图书馆提供的科研信息价值不高、与本机构相关性低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 科研工作者对高质量、高相关科研信息有着极大需求。如, 学者在其科研工作中经常需要面对选题、投稿期刊选择、合作伙伴选择、基金申请等一系列的科研决策, 他们往往依靠其在长期科研工作中积累的个人经验来进行相关决策, 此时他们需要更多客观、深入、系统的科研信息作为参考;又如, 科研单位的决策层在分配有限科研资源、制定科研相关政策时, 往往也需要单位整体的、各学科的、全国或全世界的各类科研信息来提供决策依据。而在现实中, 科研决策者却经常面临高质量、高相关的科研信息匮乏的困境。因此, 如何为科研工作者们提供更多其需要的客观、系统科研信息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 大学图书馆购买了很多具有引文索引功能的数据库, 如WEB OF SCIENCE、CSSCI、CNKI等, 图书馆能基于这些数据库挖掘出许多重要的、跟学校师生科研工作密切相关的科研信息以提供给师生。目前, 已经有大量基于引文索引数据库和文献计量方法进行机构科研评价、科研信息发现的工作在进行, 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也有很多。本文根据已有相关研究和作者工作中的实践, 对基于引文索引数据库的科研信息发现的方法和模式进行探讨。
2 现有科研信息发现模式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研究, 我们发现, 目前基于引文索引数据库的科研信息发现模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数据来源单一。目前已有的科研评估或者科研信息发现模式所利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引文索引数据库, 如WOS、CSSCI等, 而忽略了机构本身数据的导入。虽然引文索引数据库中包含了本机构发文作者的姓名、甚至所在院系等信息, 但远远不够具体和丰富;而本机构数据的缺乏则会直接导致此后分析的深入度和相关度不够。
(2) 分析内容的深度和相关度不足。目前已有科研信息发现模式对所做的各类分析相对而言还停留在较浅层面, 对机构科研情况分析的深入性和相关性还不足。这种不足一方面是因为数据来源单一, 另一方面是因为根据数据所计算的指标体系不够丰富和合理。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 目前的科研信息发现模式所得出的主要结果数据多为机构的发文量、引文量, 合作的国家地区、机构、学者, 主要发文期刊、优势学科等可直接通过数据库的分析功能获取的科研信息;这些结果对学校科研决策层、科研一线的师生有一定的作用, 但还远远不够。
(3) 注重机构科研评价, 而忽视学科情报信息的发现。目前已有的基于引文数据库的科研信息发现模式存在着重评价、轻信息, 重机构、轻学科, 重管理、轻研究的特点。重评价、轻信息:虽然对机构科研状况的评价反映了机构的很多科研信息, 但科研评价信息只是科研信息的一部分, 如当前的研究热点、学界主要的研究人员, 本机构主要研究方向的新动向等非评价性信息也是科研信息的一部分。重机构、轻学科:目前已有的科研信息发现模式, 更多以科研评价报告的形式出现, 其目的多是为科研决策层提供参考信息, 而较少对直接进行科研工作的师生具有科研指导意义的学科信息的分析。
3 实践中对已有科研信息发现模式的改进和创新
针对已有科研信息发现模式存在的问题, 作者结合具体工作实践, 对科研信息发现模式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改进和创新, 使得基于引文数据库的科研信息发现模式能够更广泛更深入的发现与所在机构更为相关的科研信息, 从而更好地为本机构的科研工作服务。
(1) 将机构内部相关数据与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数据相结合。针对已有科研信息发现模式数据来源单一的缺点, 我们在进行科研信息发现时引入了机构内部的相关数据。如, 我们引入学校师生的一些个人身份信息数据:教师还是学生、本土学者还是海归学者、年龄段划分、院系等。此外, 还可根据数据库中信息计算出更多衍生字段, 如本机构每个文献记录, 其合作者是国内还是海外, 是否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等。我们在工作中发现, 加入大量所分析机构的内部数据对于提高分析质量、提升分析深度有重要作用
(2) 增加有用的分析指标。目前已有的分析模式中给出的信息, 一方面是直接基于数据库分析功能给出的信息, 另一方面是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计算指标, 但作者发现这些指标还远远不够, 且存在不具有机构内和机构间可比性等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发现, 在数据库基础数据和导入校内数据的基础上, 根据学校师生各层次的科研信息需求, 可计算更多相关的、有价值的指标, 从更多方面揭示机构科研实力、学科科研状况。如:我们计算我校科研成果历年在影响因子前25%、前50%期刊上的发文率并做时间趋势图, 从而揭示我校科研成果质量及发展变化情况;又如, 我们计算了与国外学者合作发文率, 从而揭示我校学者在科研工作中与外界交流合作程度;我们还计算了跨学科发文率、SSCI成果数在WOS成果数中占比及横向对比情况、我校海归学者贡献度等更为深入和详细的指标。这些指标能够更清楚的揭示机构科研工作的更多方面、为决策层提供更多科研信息。
(3) 在揭示、评估学科实力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对机构各层次未来科研工作引导的信息。针对目前已有的科研分析报告中重评价轻信息、重机构轻学科、重管理轻研究的情况, 我们在做科研信息发现时, 在对机构历史和当前科研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注重挖掘、发现那些能够对师生科学研究有引导、指向作用的学科信息。比如:通过对近期文献主题进行分析, 定期发现并发布研究热点;通过机构内各院系中文文献关键词的聚类发现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再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该主题国际上研究现状、研究前沿进行分析并提交学院;等等。
4 基于引文索引数据库的科研信息发现模式
在文献研究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 我校完成并在以后工作中逐步完善《西南财经大学科研成果分析报告》, 定期发布向学校师生提供客观、全面、深入、相关的科研信息, 以助力我校科研。现将我校完成科研成果分析报告、进行科研信息挖掘的过程概述如下:
(1) 数据字段设置和导入。首先设置好分析工作所需字段, 一方面来自于引文索引数据库, 如:发文作者、发文期刊等基础数据, 合作者是否国外、本机构作者是否第一或通讯作者;另一方面来自于本机构的内部信息, 如本机构发文学者年龄段、职称、本土或海归等个人身份识别信息。其次, 在将字段设置完毕之后, 从引文数据库和本机构相关数据库中导入每一记录的各字段内容, 存放在EXCEL表格中。
(2) 分析模块及具体指标设置。整个分析报告分析成果数量分析、成果质量分析、科研合作状况分析、学者分析、学科分析等五个板块, 每个板块下再根据情况设置细分板块和具体指标。
(3) 计算指标, 完成分析数据、图表。基于存放在EXCEL表格中的数据和指标设置情况, 通过筛选、计数、计算等得出相应指标值, 完成相应表格, 为了更直观的表示结果信息, 可以适当加入图形。
(4) 对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指标、图表结果, 结合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
(5) 发放报告, 搜集反馈意见。向学校、院系领导层及各院系师生提供报告, 并搜集反馈意见, 在以后的报告中改善分析模式, 从而构成循环。
5 总结
科学引文索引 第3篇
《软件导刊》已入选《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来源期刊(2014年)。科学引文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简称SCD)是涵盖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农林科学、医学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全部非保密学科的大型引文数据库,由《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独立研发。SCD主要作为《中国大学评价》、《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源期刊数据库,用于评价中国普通本科高校和以创新为主科研机构的群体创新能力。同时,被广泛应用于其它领域。
科学引文索引 第4篇
近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2015-2016年度来源期刊正式发布,《南方水产科学》首次入选CSCD核心库,这是继其2013年首次入选CSCD扩展库后的又一次跨越。
CSCD创建于1989年,其来源期刊每两年遴选一次,现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被誉为中国的“SCI”,已在我国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课题查新、基金资助、项目评估、成果申报、人才选拔以及文献计量与评价研究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2015-2016年度CSCD共收录来源期刊1200种,其中核心库872种,扩展库328种。
《南方水产科学》自2005年创刊以来,凭借着严谨务实的学风和办刊原则,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稳步上升,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好评,先后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和CSCD来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文摘(自然科学版)(CSA)、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动物学记录》(ZR)、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
在期刊编委及审稿专家长期不懈的努力、全体编辑人员脚踏实地的奉献,以及广大作者的信任和支持下,《南方水产科学》已成为了颇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今后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办刊质量和品位,扩大学术影响力,将其打造成我国水产领域的精品学术期刊。
科学引文索引 第5篇
1 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www.cnki.net。选择儿科学领域2000~2002年刊出, 截止至2007年3月15日被引次数达20次以上的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处理数据。
2 结果
纳入研究的文献有126条, 其中, 2000年58条, 2001年43条, 2002年25条。按被引次数排序, 前20位的文献中, 有关疾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的文献被引次数 (103~400次) 远高于其他文献 (54~84次) 。
纳入文献按研究类型统计见表1。表1表明, 综合探讨和临床报道类文献量较大。
纳入文献按选题统计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 儿科学领域选题的热点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其他新生儿疾病, 肺炎、哮喘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早产儿研究,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及其他肾病, 胃功能障碍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川崎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其他危重症研究。
纳入文献按来源地区统计见表3。表3表明, 文献主要来源于北京、上海、辽宁和广东。
纳入文献按作者单位统计见表4。表4表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是高被引文献主要来源单位。
纳入文献按来源期刊统计见表5。表5表明,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华儿科杂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临床儿科杂志》是高被引文献主要来源期刊。
据可查资料统计, 纳入文献作者中职称为正高74人, 副高28人, 中级5人;男性66人, 女性43人。表明职称高者其论文被引用机会多。
有2条文献纳入的作者有6人, 有3条文献纳入的作者有3人, 有6条文献纳入的作者有1人, 其余作者均为1条文献纳入。有2条以上文献纳入的作者中, 除2名非专家作者外, 其余均为资深专家。这2名非专家作者纳入文献数分别为3和2, 选题均为热点, 其中一名为博士生。
3 讨论
3.1 高被引文献的规律
有关疾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的文献被引次数远高于其他文献;综合探讨和临床报道类文献量较大;选题为当前研究热点的文献被引用多;文献来源集中于北京、上海、辽宁和广东这些儿科技术力量雄厚的地区和单位;其作者职称较高。
据《中国核心期刊目录总览》2004年版,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华儿科杂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临床儿科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均为核心期刊。在本研究中, 纳入文献数排前四位的均为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集中了大部分高被引文献。但《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仅有3篇文献纳入。因此不能简单地以高影响力论文或核心期刊论文来评价论文和期刊的质量[1]。
3.2 提高论文影响力的策略
关键是要注重选题策划。关注和把握当前学科的研究热点、焦点, 学科研究的前沿, 结合作者群资源特点, 积极约稿;对反映研究热点和学科研究前沿的稿件从速从优发表。本研究结果显示, 因为选题为热点, 有2名非专家作者纳入文献数分别达3条和2条。
有实力或有雄厚办刊资金的期刊可向有影响力的专家约稿。名家有敏锐的视觉, 更能捕捉研究热点, 掌握科学研究的前沿。本研究结果显示, 有2条以上文献纳入的作者中, 除2名作者外, 其余均为资深专家。故向名家约优质稿件是直接提升论文影响力的有效措施。随着期刊论文影响力的上升, 期刊总体影响力必然上升, 这是争创核心期刊的必经之路。
摘要:目的:分析高被引文献的规律, 探讨提高刊出论文影响力的策略。方法:选择儿科学领域2000~2002年刊出, 截止至2007年3月15日被引次数达20次以上的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处理数据。结果:纳入研究的文献126条中, 有关疾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的文献被引次数远高于其他文献;综合探讨和临床报道类文献量较大;选题为当前研究热点的文献被引用多;文献来源集中于北京、上海、辽宁和广东这些儿科技术力量雄厚的地区和单位;其作者职称较高;核心期刊集中了大部分高被引文献。结论:注重选题策划, 选题抓住学科热点和前沿, 向有影响力的专家约优质稿件, 是提高论文影响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儿科学,文献,引用,作者
参考文献
科学引文索引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