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结构和题型
考试结构和题型(精选4篇)
考试结构和题型 第1篇
关键词:高考,多元概化分析,语文,概化系数
一、问题的提出
高考作为国内重要的大规模考试之一,其试卷的命题、实施、评卷、分数标准和统计分析等内部因素构成的科学性,以及试卷如何较为全面、精确地考察不同考生的学科能力,保证考试的公平性,一直是心理与教育测量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传统测量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简称CTT)对试题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参数的分析严重依赖于参加考试的学生,其分析结果往往只能评价此次考试,不能对试卷内容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推广,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1]。另外,CTT无法从宏观方面评价试卷质量,不能保证试卷的结构合理、各类题型比例设置恰当。而避免上述缺陷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元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 Theory,MGT)分析试卷[2],为促进各类考试的科学化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如:胡谊等人用MGT分析高考历史试卷,结果发现主观题和客观题之间的得分相关较大,测量信度好;两组试题实际方差贡献比例与命题赋分比例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进一步改进[3]。汪顺玉等人分析了CET-6 数据,发现总体信度较高,但各部分相差较大,词汇和语法最高,而阅读理解则最低[4]。孙莉等人则分析了语文模考试卷的内容设置,发现试卷总体信度处于中等水平,精度较高;而现代文、古代诗文和语言文字等各方面对全域总分方差分量比例与初始命题赋分比例一致,内容设置较合理;而提高各因子样本数量的两倍,可提高到较为理想的测验信度[5]。关丹丹等人分析了课标后高考数学试卷,发现数学考试的总体测量精度较好,达到了选拔性考试的要求;解答题的测量精度较高,三种题型的实际贡献与所占分值比例基本持平[6]。张敏强等人分析了英语测验中阅读理解的精确性,发现增加阅读篇数或题目数量,以及两者的相互补偿均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7]。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拟用MGT分析高考语文模考试卷的题型结构,包括区分考生语文能力的测量信度,估计出题型结构上各因子的测量精度及对测验总分所作的实际贡献,并通过分析各因子对总分方差贡献的比例及其在试卷分值上所占比率的比较,判断试卷结构设置是否合理。最后,通过各题型中题目数量的变化来探讨它对试卷信度的影响,旨在为改进测验的质量提供一定的实证依据和理论建议。
二、方法
1.数据来源
以X市高考前一次模考为例,鉴于各高级中学有关成绩的保密性,采取方便整群抽样的原则,以X校为例,共获取语文成绩654 份。
2.试卷分析
试卷为2014 年高考前的一次模考语文卷。题型结构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主、客观题,二是阅读题和表达题,其结构完全依照高考的大纲要求设置。题型见表1,数字为原试卷题号,括号里为该大题的小题,11 与12 题为二选一的选做题,故统一分析。
3.概化设计及统计处理
鉴于试卷题型结构的不同分类,故将其分别进行多元概化分析。其中,概化设计均选用多元pxi的随机测量模式,以学生(p)为测量目标,项目(i)为测量侧面,p和i假定完全随机,且有交叉关系。以原始数据为基础,在IBMSPSS22.0 中进行整理及数据格式转换,拟在m GENOVA中进行基于题型二因子的多元概化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1.G研究
结果发现,在I类题型上被试效应在客观题上的方差分量为0.01690,而在主观题上的方差分量仅为0.06887,表明主观题的影响较大,而客观题上的影响则较小。两因子间的协方差分量为0.02624,远低于一般标准0.08,表明本次语文考试中,考生在主观题和客观题的得分顺序并不一致,即本次试卷中,主、客观题在预测考生的语文能力方面区分度并不理想,不适合用来作选拔考试。典型相关系数为0.76909,处于高相关水平。项目效应的方差分量在客观题上为1.17630, 而在主观题上为171.18987,表明考生在客观题上的误差相对较小,但在主观题上误差则非常大。另外,被试与项目交互效应的方差分量均较小。就II类题型来说,被试在阅读题的方差分量为0.04415,而在表达题上的方差分量为0.04764,分量数值差异相对较小,表明阅读题和表达题的影响相差无几。两因子间的协方差分量为0.02466,这与I类题型分类一样,表明考生在阅读题和表达题的得分顺序并不一致。两者典型相关系数为0.53764,处于中等相关水平。项目效应的方差分量在客观题上为2.02049,而在主观题上为294.64651,表明考生在阅读题上的误差相对较小,但在表达题上误差则非常大。
2.D研究
结果显示(表2):在I类题型上,主观题和客观题的全域方差分量均较小,但主观题的分量大于客观题。主、客观题的概化系数分别为0.44 和0.08773,前者的概化系数达到了中等水平,但后者则非常低,表明本次考试中,单凭客观题的分数来衡量考生水平是很不可信的,这与该因子的题目数量较少、总体分值较低都有关系。在II类题型结构上,阅读题和表达题的全域方差分量亦都较小,两者相差不大。两者的概化系数分别为0.34093、0.16963,两者都不高。
3.各题型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依据题目所占分值计算权系数,结果显示(表3):各类题型分值的贡献比例与它们对全域方差的贡献比例很不一致。I类题型中,主观题的方差贡献很大,占了90.09%,远高于其所占的分值比例78.67%;而客观题仅占9.91%,远低于其分值比例。主观题对总分的作用比较大,而客观题对总分的影响较小,表明客观题和主观题在题量和分值设置上有待进一步改善。在II类题型中,阅读题和表达题对全域方差的贡献比例与它们所占的分值比例基本处于持平状态,表明阅读题和表达题无论在题量和分值的设置方面均合理。
4.各题型因子题目数量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为了研究改善测验的方法,可通过改变各题型的题目数量来观察测量信度的变化特点,限于篇幅和便于讨论,每类题型仅考虑3 次每次增加5 个题目的变化。
注:I类题型中,n1为客观题,n2为主观题;II类题型中,n1为阅读题,n2为表达题。
结果显示(表4):当各题型题目数量为1 时,其概化系数,即测量信度分别为0.07161 和0.04663,这对于高考这类大规模的考试肯定不予以接受。但是,无论是I类题型还是II类题型,增加各题型的题目数量均能提高测验的信度,表中2 倍和3 倍模式给予了体现,这与传统测验理论中通过增加测验的项目数量提高信度是相一致的。不过,无论哪类题型,单一增加客观题或者阅读题的题目数量,其测验信度与原来的信度相比提高都不大。如果增加主观题或者表达题的题目数量,其信度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多元概化理论分析了高考语文模考试卷的题型结构,得出了以下结论:(1)本次语文模考测验的测验信度较低,这对于选拔性的能力测验来说是无法接受的。(2)客观题对测验总分的贡献远低于它所占的分值,而主观题则相反,即主、客观题型在题目数量和分值的设置上不尽完善;而阅读题和表达题的题目数量和分值设置则相对合理。(3) 增加各题型的题目数量可提高测验的信度,但增加主观题和表达题可以使总分的测验信度提高得更快。
参考文献
[1]漆书青.现代测量理论在考试中的应用[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杨志明,张雷.测评的概化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胡谊,顾春梅.高考历史试卷的多元概化理论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5).
[4]汪顺玉,席仲恩.复杂结构语言试卷信度的多元概化理论分析——以CET-6数据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6).
[5]孙荪,余嘉元.高考模考语文试题的多元概化理论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5(2).
[6]关丹丹,任子朝.应用概化理论评价课标后高考数学试卷[J].数学通报,2009,74(11).
考试结构和题型 第2篇
结构和题型示例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建立系统论的科学家是。A:贝塔朗菲 B:维纳 C:申农
D:普里戈金
2、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____,制定本法。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3、中学德育中的说服教育法要求不包括()A:强制性 B:明确目的性
C:知识性、趣味性 D:注意时机
4、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是()A:《大教学论》 B:《理想国》 C:《学记》 D:《论语》
5、在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A:讲读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谈话法 E:阅读指导法
6、提出顿悟说的是心理学家。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苛勒
E:重视个别差异
7、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可称为____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B: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C:远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E: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8、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__。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
9、下列不属德育原则的是____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0、由于学前儿童的生长和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他们对____的依赖性更大。A:物质环境 B:精神环境 C:教育环境 D:社区环境
11、教师不应该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应该随意私拆、毁弃或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个规定是要求教师要保护__ A.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B.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C.学生的名誉权 D.学生的隐私权
12、在多个选择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试题称为单选题,至少有一个但也可以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的称为多选题。对于一道严格的单选试题来说,作为答案的选项一定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正确性;第二,唯一性。所谓正确性是指,答案是对问题的正确回答;所谓唯一性是指,不存在其他选项是对问题的正确回答。因此。如果对同一道单选试题。我们感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都满足正确性,那么一定是遇到了干扰项.即似乎成立但实际上不成立的选项。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I.一道严格的单选试题的选项。如果满足正确性。则一定满足唯一性Ⅱ.一道严格的多选试题的选项。如果满足正确性。则一定不满足唯一性Ⅲ.一道不严格的单选试题,至少存在一个选项,满足正确性,但不满足唯一性 A:仅仅I B:仅仅Ⅱ C:仅仅Ⅲ D:仅仅I和Ⅲ
13、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__。A.环境对个体发展有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 B.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 C.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 D.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E.环境对人的发展没有影响
14、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科技进步 B:生产发展水平C:政治需要 D:产业革命
15、根据强化的性质可以将其分成()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16、试图将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是学习策略中的__ A.检查 B.提问 C.监控 D.矫正
17、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____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18、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__。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19、下列不是朱自清散文作品的是。A:《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B:《绿》 C:《正义》 D:《风景谈》
20、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信息贮存的方式具有__ A.暂时性 B.深刻性 C.概括性 D.形象性
21、个体努力克服障碍,力求又快又好解决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是__ A.学习需要 B.学习兴趣 C.成就动机 D.自我效能感
22、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____ 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戴斯
23、当Exce1工作簿中既有工作表又有图表时,执行【保存文件】命令则____ A:只保存工作表文件 B:只保存图形文件
C:将工作表和图表一起保存 D:分别保存工作表和图表
2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践锻炼法
25、探究训练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探究,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__ A.收集信息资料 B.选择问题情景 C.分析解释问题 D.解释形成概念
26、个别教师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__。A.公正评价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27、儿童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在____ A:2~3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二、多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核心是。A:反思能力 B:思考能力 C:自学能力 D:教学能力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A:理论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 D:边缘性学科
3、健康的概念是指__。A.身体健康 B.生理上无残疾 C.心理健康 D.身心健康
4、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包括()A:促进发展功能 B:满足需求的功能 C:诊断功能
D:指导社会规范功能 E:矫正功能
5、微格教学的课堂教学时间一般为____ A:3~5分钟 B:5~20分钟 C:5~10分钟 D:10~30分钟 E:30一50分钟
6、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在教育活动中被称作是__。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C.社会因素 D.家庭因素 7、20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以为核心的物理学革命,加上其后的宇宙大爆炸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板块构造理论、计算机科学,这六大科学理论的突破,共同确立了现代科学体系的基本结构。A:相对论光学 B:相对论电磁学 C:光学电磁学
D:相对论量子力学
8、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A:初中一年级 B:初中二年级 C:初中三年级 D:高中一年级
9、我国学者依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知识的学习
B.技巧和熟练的学习C.情感的学习
D.以思维为主的智力的学习E.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10、在对某乡镇情况研究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如下的信息(1)富裕的张村的村民都非常勤劳;(2)相对贫困的李村也有村民非常勤劳。由此可见____ A:非常勤劳但不是李村的人一定是张村的村民。B:非常勤劳但不是张村的人一定是李村的村民 C:非常勤劳的人有些不是张村的村民
D:该乡镇非常勤劳的人不是张村的就是李村的村民
11、塞万提斯的代表作是。A:《堂吉诃德》 B:《地狱》 C:《炼狱》 D:《天堂》
12、以下不属于学校法律关系基本特征的是__。A.学校与学生 B.学校与家长 C.学校与教师 D.学校与政府
13、不属于幼儿高级情感发展的是____ A:责任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美感
14、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这表明儿童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16、以为标志,学前教育理论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由笼统的认识到建立起独立的范畴与体系,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A:福禄贝尔 B:杜威
C:裴斯泰洛奇 D:夸美纽斯
17、”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__。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8、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
A:直接近景性动机 B:直接远景性动机 C:直接近期性动机 D:间接近景性动机 E:间接远景性动机
1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20、”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存l9世纪初的____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21、下列有关素质教育说法错误的中。A:素质教育以促进知识深刻内化为目标
B:素质教育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
C:素质教育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 D: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22、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等要素。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3、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__。A.成熟 B.环境 C.遗传素质 D.教育
24、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____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25、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__。A.行动对抗 B.认知失调 C.拉帮结伙 D.情感冲突 E.认知协调
26、个别教师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__。A.公正评价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考试结构和题型 第3篇
一、简单的替换
这类考试题型非常简单,基本上都是把文章中的某个词组替换成另外的词组,或者把中文词组替换成英文字符。如:将正文一、二两段中的“红萝卜”全部改为“胡萝卜”;将文章中的“康柏”两个字全部改成“KANGBO”(不包括引号)。对于这类题目,学生基本都会用Word的“查找和替换”功能来解答,不仅题目做得快,而且得分较高。
二、文本的格式替换
文本的格式替换题型,由于题目要求没有出现明确的“查找和替换”的字眼。如,把正文中所有“云南大理”一词用红色显示;把整篇文章中所有“荷塘”一词改成隶书、粗体,并加上着重号。很多学生看到这些题目要求,就认为是对文本进行格式设置,因而采用一边读文章查找题目所要求格式设置的文本,一边对找到的文本做格式修改的方式进行,不仅浪费了操作时间,而且会因为查找不仔细漏掉某些操作而丢失分数。其实,对于做格式修改或者特殊字符替换的题型同样可以用“查找和替换”功能来完成。方法是在Word窗口,单击“编辑”“替换”菜单命令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选择“替换”选项卡;在“查找内容”文本框内输入题目要求中所要查找的文本,若只修改文本的格式,在“替换为”文本框内单击鼠标左键,把光标定位在这里,再选择对话框的“高级”铵钮,选择“格式”“字体”,在打开的“替换字体”对话框中,根据题目要求设置相应的文本格式,可以找到一个文本替换一次,也可以选择“全部替换”来对整篇文章进行替换,但需要注意不能替换题目要求的文本。用“查找和替换”功能来做文本的格式替换,不仅速度快,而且不会出现因查找遗漏而少做了某些操作丢分的情况。需要做格式修改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颜色、下划线、着重号替换。
(1)把正文中所有“胡萝卜”一词用红色显示。
(2)将文章中的“太阳”两个字全部设置成红色。
(3)将正文中前三段“树叶”替换为红色加蓝色下划线(单实线)的“树叶”。
(4)把第二段中的“它”字全部改为“他”,并加上字体颜色(蓝色)。
2. 字体、字型、字号、效果替换。
(1)将“红衣裳”三个字(不包括引号)设置为粗体三号字。
(2)将全文中所有“自然”二字加上红色双下划线,并设置成空心。
(3)将正文(包括标题)中所有的“蝴蝶”设为上标。
(4)将文章中的所有API改成隶书2号空心。
3. 位置提升与下降。
位置提升与下降同样可以用“查找和替换”功能来解答,也是在Word窗口,单击“编辑”“替换”菜单命令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选“高级”“格式”“字体”。在打开的“替换字体”对话框中,选择“字符间距”选项卡,再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字符位置的升降。如:把第二段中的“竞争”两个字的字符位置降低10磅,字号设置为六号。先在“查找和替换”对话框中选择“替换”选项卡;在“查找内容”文本框内输入题目要求中所要查找的“竞争”(不包括引号),在“替换为”文本框内单击鼠标左键,把光标定位在这里,再选择对话框的“高级”铵钮,选择“格式”“字体”,在打开的“替换字体”对话框中选择字号是六号,再选择“字符间距”选项卡,在位置后面选择降低,在磅值后面输入10磅,替换的格式就设置好了。在第二段找到一个“竞争”替换一次,直到第二段的所有“竞争”替换完为止。
4. 特殊字符替换。
在模拟试题中还没有出现过如空格键、回车键、制表键等特殊字符替换的问题,若考试的时候出现了这类题目,不属于超纲题。同样是考查“查找和替换”的功能,只要在“查找和替换”对话框中选择特殊字符就能把题目做出来了。在平时训练时留意涉及到的知识点,到考试的时候就能应答自如了。
三、删除文章中的文本
考试的时候经常出现像删除文章中所有的“湿度”一词、删除新的第二段中的“一株”一词等的题目,题目要求没有提到“查找和替换”,但是仍然可以用“查找和替换”功能来解答。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在“查找内容”文本框内输入题目要求中所要查找的文本,在“替换为”文本框内什么也不用操作,只要选择替换,就能把找到的文本一个一个地删除掉,若选择全部替换,就把文章中所有需要删除的文本全部删除掉了。
四、结语
在平时学习或者做模拟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善于总结涉及到“查找和替换”功能的考试题型,通过训练熟练掌握这类考题的技巧,就能又快又准确的完成操作,顺利通过一级B等级考试。
参考文献
[1]张洪明.云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一级) 习题及模拟试题[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9.8.
[2]彭喜艳.事半功倍——巧用Word中的查找与替换[J].科技信息, 2009, 1.
考试结构和题型 第4篇
1 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的历史回顾
经建设部、人事部批准,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试点考试在江苏省、湖北省和重庆市举行,在总结试点考试经验的基础上,9月1日建设部、人事部联合颁布了《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为我国全面实施注册结构工程师工作提供了依据,同时正式确立了在我国实施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制度,这标志着我国勘察设计行业在体制改革并逐步与国际接轨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根据《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大纲》也于199月15日正式颁布实施,同年12月20日、21日举行了首届全国范围内的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截止到,一共举行了8届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
依据年颁布的考试大纲,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上午段试卷由6道作业题组成,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业题1道,钢结构作业题1道,砌体结构与木结构作业题1道,地基与基础作业题1道,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作业题1道,桥梁结构作业题1道,考生可从上述6个专业的作业题中任选4个专业的作业题进行考试;下午段试卷则由64道单选题组成,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题8道,钢结构试题8道,砌体结构与木结构试题8道,地基与基础试题8道,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试题8道,桥梁结构试题8道,考生可从上述6个专业的8道单选题中任选4个专业的单选题进行作答,而设计概念的8道试题及建筑经济与设计业务管理8道试题则为考生必答题,上、下午考试时间均为4小时。1997年颁布的考试大纲实施了4年时间。
2 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改革后的题型简介
全国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结构)在认真总结前4届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了英国和美国注册结构工程师考题设计的长处,并结合我国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的具体情况,对1997年颁布的《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新大纲于209月1日颁布实施。举行了大纲修订后即题型改革后的首次考试,到20为止已举行了4届考试。
题型改革后的新试卷由过去的6个专业任选4个专业的作业题和单选题,改为6个专业全选全做的主观题客观化的选择题,新试卷上、下午段分别由40道选择题构成,上、下午共计80题,每题1分,试卷满分80分,上、下午考试时间仍分别为4小时。6个专业的题量分配如下(一级专业考试):钢筋混凝土结构15道试题,钢结构14道试题,砌体结构与木结构14道试题,地基与基础14道试题,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15道试题,桥梁结构8道试题。考生在作答时,须在试卷上每道试题所给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同时还须在试卷上写出每道试题的主要作答过程,并将答案选项所对应的字母用2B铅笔填涂在计算机计分答题卡上。考试评分采取计算机读卡与专家人工复评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对全国计算机读卡成绩的统计分析,经全国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结构)确定本年度的合格分数线后,再由评分专家对读卡成绩达到合格分数线的考生试卷进行人工复评,未达到复评标准的试卷其读卡成绩无效;对读卡成绩未达到合格分数线的考生试卷不进行人工复评,
这种评分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考试阅卷的工作效率。
3 改革后的考题设计特点
选择题通常是作业题中的一部分,一组连锁的选择题综合在一起就能构成一道作业题。连锁型的选择题就是在作业题的基础上选择若干个关键步骤编制成一组试题,为了避免在一组考题中各选择题之间所使用的数据相互株连,所以在考题设计中,各选择题之间往往只在计算步骤上相互衔接,而每一道题的一些控制参数通常另作专门规定。
作业题答案的特征是完全不知道,需要考生作答求解。而选择题的特征是答案已给出在4个答案选项中,4个答案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其余3个选项是错误答案。错误答案的设计特点是似是而非、以假乱真,如果考生在作答过程中用错公式、找错了系数或漏掉相关步骤,得出的则是一个错误答案,而这个错误答案也存在于4个答案选项之中。
选择题命题方式的基本特点就是命题范围十分宽广,这与作业题的命题范围相对比较集中是不同的,这就是两种命题方式最主要的区别。新型考题所涉及的知识面大约是过去旧题型的2至3倍,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按照新的考试大纲要求全面复习,了解和掌握一些新技术、新知识以及相关的新规范。选择题命题的优点就在于消除了考试中“机遇”的因素,考生无法猜题、押题,从而保证了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成绩的公正性,使之更能正确和有效地评价考生的真实水平。
年在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中首次推出了施工图审校类试题,该类考题的出现有利于客观评价在工程设计一线工程师的实际设计能力,有利于使工作年限相对较长、担任结构负责人的工程师取得较为合理、更符合其真实水平的考试成绩,有利于指导年轻工程师在更高的层次上学习掌握提高设计质量的能力,有利于改变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搬硬套规范规定完成试题作答的情况。施工图审校类试题的推出适应了当前勘察设计行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设计人员队伍整体技术水平的实际情况,也是对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题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4 题型改革的深远意义
随着我国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基本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建筑市场越来越大,这些因素促使了结构工程师队伍的迅速发展。长期繁重的设计任务使众多的结构工程师疲于奔命、忙于应付出图,特别是计算机设计软件的普及替代了结构工程师进行结构计算(手算),客观上造成了他们在技术上进一步提高的机会和动力,在所发生的建筑工程事故中,涉及设计问题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因为结构工程师设计错误造成的。我们应该看到,结构工程师肩负着结构安危的重担,其所设计的工程直接影响着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正是由于这一职业的特殊要求,我国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考试标准不低于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现行标准,同时又充分考虑到我国目前的国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优胜劣汰的法则对于每一位结构工程师都是适用的。
主观题客观化的题型改革以及评分方式的改革得到了业界专家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为广大考生所接受。题型改革这一举措从长远看可以提高我国结构设计人员的素质,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结构设计质量,并促进大学教育评估和建立专业学位的进程,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改革的成功经验目前已推广到勘察设计行业其他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中去。
考试结构和题型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