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写《绝句》范文
扩写《绝句》范文(精选14篇)
扩写《绝句》 第1篇
《夏日绝句》扩写
在北宋时期,朝廷遭到了金兵的侵略,却不思恢复,依然过着奢靡的生活,而百姓们却苦不堪言。这一切都被李清照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果不其然,不久后,两个皇帝都先后被掳走,百姓们陷入了无限的恐慌中,可是,他们也只能够独自唉声叹气,希望朝廷能够重整军队,将侵略者赶跑。李清照与她的丈夫赵明诚一向对朝廷苟且偷安的可耻行为感到反对,见此景象,他们两人也却只能掩面叹息。
这时,朝廷爆发了叛乱,当官的赵明诚居然从城墙上放下一根绳子沿着墙偷偷地逃跑了。李清照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向正义凛然的`丈夫竟然会做出这种背叛朝廷的事情!她的心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失望得整天目中暗淡无光。
于是,当她路过乌江时,她想到了那位大英雄项羽!是啊,项羽当初被刘邦打得落花流水,带领区区几十兵马来到了乌江岸边。他的下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找来了一条小船,劝项羽渡过乌江。可是,他还有什么脸面去见江东父老呢?于是,他拔刀自刎,虽然失去了生命,却留下了一段佳话!她想着自己的处境与那爱国的项羽,不禁吟诵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扩写《绝句》 第2篇
清晨,杜甫推开窗,望着外面他惊呆了!门前柳树在河边梳理着头发,仿佛在和杜甫道着你好。翠绿柳树上,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莺在树上吟唱着。它们时而高歌,时而浅唱,在这片清新春意中传递着鸟的语言。
杜甫抬头一看,只见一行白鹭排着队飞上天空。它们飞得越来越远,越来越高,直到空中只留下几声鸟鸣。它们向着太阳飞去,朝去朵飞去,朝蓝天飞去。杜甫看到了远方山上的积雪,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杜甫再看门前的小河,呀!这不是东吴来的船吗?杜甫心中忐忑我的家乡肯定解放了!我年迈的父母亲还好吗?我的儿女幸福吗?我的妻子好吗?杜甫激动之后,立刻有淡淡的乡愁涌上心头,杜甫回到房间,立刻提笔写下了《绝句》这首诗。
扩写《绝句》 第3篇
一、借助词串,融化诗中“词”
1. 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些词语宝宝,瞧,他们来了。出示词串:
2. 听老师范读,听清字音。
3. 小朋友,你也来读一读,能读准确吗?(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音,读词连读不拖音。)
4. 老师提醒:要注意“燕子”“鸳鸯”第二个字都是轻声。(提示后生齐读,指名读,再齐读。)
5. 小朋友,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生自读词语,师出示相应画面。)
6. 再读读这些词,你发现这
些词都和什么有关?(和春天有关。)这些词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春天。这些词是一幅画,这些词也化成了一首诗。出示:《绝句》(迟日江山丽)。
【设计意图:借助这些源于《绝句》的词串导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感受画面等形式,让学生做到会读、理解,把这些词融化在孩子的心里,同时也为后面理解诗意做了铺垫。】
二、以读为本,融化诗中“句”
1.【出示《绝句》(迟日江山丽)】听老师范读,请小朋友看字听音,听清字音,听清停顿。
2. 出示古诗节奏划分。(边画边讲解:因为古诗的朗读不同于课文的朗读,特殊的结构、文体使它有了特殊的读法,那就是诗的韵律和节奏。)
3. 学生根据老师的划分一句一句齐读。
4. 你来试着读一读,要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自读,同桌之间相互读。)
5. 老师看看哪位小朋友最勇敢,站起来大声地读一读,要读准字音,读好节奏。(指名读)
6. 谁来说一说他读得怎么样?从读准字音、读好节奏两方面来评价。
7. 我们再请几位小朋友读一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指名读———评价———纠正字音,指导读好节奏。)
8. 刚才几位小朋友读得都很好,不但读准了字音,也读好了节奏。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首诗。【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以读为本的目的是落实“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读,读正确,读出节奏韵律,感受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三、启发想象,融化诗中“意”
1. 这首诗里有许多春天的画面,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 每人找到自己喜欢的诗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和同桌相互说一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3. 哪位小朋友愿意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诗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4. 还有谁也喜欢这句诗?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补充说)
5. 你还喜欢哪一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补充说。)
6. 根据学生说的情况进行总结、补充。
我最喜欢“迟日江山丽”,(出示诗句和图画)我仿佛看到了初春的太阳把温暖的阳光洒满了大地。太阳映照下的江山是多么秀丽啊!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我最喜欢“春风花草香”,(出示诗句和图画)我仿佛看到了青草宝宝换上了嫩绿的新衣,鲜花妹妹有的淡红、粉红,有的大红、火红,我仿佛闻到了温暖的春风挟带着百花和芳草的清香,一股股扑鼻而来。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我最喜欢“泥融飞燕子”,(出示诗句和图画)我仿佛看到了阳光下,大地暖暖的,解冻的泥土又湿又软,归来的小燕子开心极了,叽叽啾啾筑窝搭巢。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我最喜欢“沙暖睡鸳鸯”,(出示诗句和图画)我仿佛看到了阳光下,河畔的沙土特别暖和,美丽的鸳鸯们被暖和的沙土包围着,渐渐睡着了。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7. 这么多景物融合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能试着吟诵吗?(配乐诵读,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对于古诗内容,教师切不可逐字逐句讲解,而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诗意,领悟诗的意境美。这么优美的诗,我没有逐句评析,而是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走进诗的意境中,让学生根据两个问题自主学习之后再逐句说感受,主要目的是为二年级学生的表达提供语言范式。】
四、书写指导,融化诗中“字”
1. 这首诗是千古名诗,很多人都喜欢这首诗,所以历代书法家都以它为内容写了作品。(出示书法作品)
2. 请大家欣赏这两幅书法作品,自己试着读一读。
3. 谁愿意把这两幅书法作品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4. 第一幅书法作品里出现了几个繁体字,能读准字音真是太了不起了。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幅书法作品。
6.“燕”“睡”这两个字在田字格里分别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师巡视,提醒书写笔顺和写字姿势。)
7. 出示写好“燕”“睡”两个字的小口诀,请学生对照口诀看看这两个字是否写好了。
8.(出示一位学生写的字)哪位小朋友说说他的字写得怎么样?(引导学生结合口诀进行评价)
9. 现在你就是小小书法家,把“燕”“睡”这两个字放到古诗中,你还能写好吗?
谢眺绝句对唐人绝句的影响 第4篇
【关键词】谢眺 唐代诗歌 古典诗词 绝句
谢眺的绝句诗共有16首,数量不多,可是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他的绝句大都遣词自然、音调和谐、感情含蓄,收到了小中见大、尺幅千里的艺术效果。这些绝句对唐代的绝句影响很大,在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如严羽称“谢眺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沧浪诗话》)。赵师秀言“玄晖诗变有唐风”(《秋夜偶成》),陈祚明云“玄晖去晋渐远,启唐欲近。”吴淇伯《六朝选诗定论》卷一五:“遂开唐人一代之先”,“为古诗与唐诗中间一大关键”的代表人物,方东树“玄晖别具一副笔墨,开齐梁而冠乎齐梁,不第独步齐梁,直是独步千古。盖前乎此,后乎此,未有若此者也。本传以‘清丽’称之。休文以‘奇响’推之。太白称其‘清发’‘惊人’。”所谓“全篇似唐人”,“有唐风”既是指用词、结构方面,也是指意境方面。唐代诗人之于谢眺,李白最为服膺。受其影响的还有王维、李商隐等。
谢眺绝句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他继承了南朝民歌中常见的五言四句小诗的形式,在内涵上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使之成为一种文人诗的新体裁。这首小诗富有奇趣,言短韵长,耐人咀嚼。诗开头写景的两句,就酝酿着一种情绪氛围,然后才写出长夜缝衣之人,结尾一句点醒怨情。诗体虽短小,却曲折有致,韵味悠长,描写宫女长思君而又不见君的哀怨,形神俱佳,俨然唐人绝句。诗题为小谢新创,这种五言四句的短诗,当时称为“短句诗”,也就是“古绝句”,而句意的发展与唐以后的五言绝句的所谓“起承转合”完全相符,故沈德潜云:“竟是唐人绝句,在唐人中为最上者。”。尤其起首二句系“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亦与近体五绝相同。《玉阶怨》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感情的注入十分细微。其中“飞复息”三字很妙,看来似乎只是把“飞”和“息”这样两个动与静对立的动词通过“复”这个调整韵律的助词联系起来,实际上萤虫反复不止的时飞时息情景正与女性绵绵无尽的思慕之情合拍,末句“思君此何极”所表现得泛荡无已的哀情与第二句呼应,增加了感情的振幅。所以陈祚明激称:“此首竟是唐绝,其情亦深。”徐继畲也说:“但而弥深。此及下金谷聚同王主簿有所思二首,在唐人五绝皆上乘。”整首诗前景后情,景中含情,故言情只需末句,便点醒诗题,开盛唐宫怨诗以景言情、含蓄蕴藉风气之先河,李白著名的宫怨诗《玉阶怨》也从此诗翻新而出。“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取境亦同于小谢,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三谓此诗:“虚实迭用以为章法,太白之所得与玄晖者,亦惟此许有法可步故也。”
另外一首《同王主簿有所思》也是佳作:“佳期期未归。望望下鸣机。徘徊东陌上。月出行人稀。”诗拟汉乐府旧题,写闺妇怀人之怨,以五言新体出之,即景含情,意在言外,诗境、写法均为唐人所本。沈德潜评此诗“即景含情,怨在情外”(《古诗源》),可谓切中肯綮。另外,此诗已具有鲜明的格律化倾向。从声律结构形式分析,它属于“对式”绝句,即第一联与第二联各自成“对”,但相互不“粘”。这是“永明体”诗的一种特殊形式,反映了五言诗从古体向律体过渡的痕迹。女主人公这种急切盼归之情,正是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夜雨寄北》)诗句之所本,两者意境也酷似。
《王孙游》也是小谢的名作,“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虽分作两截,但意脉贯通。“上二句写春景,以见急当归也。下二从不归兜转一笔,醒出即归已晚,而不归之感愈深,真乃意新笔曲。”这首小诗以翻新出奇见胜,在方寸之间显出构思才情。小谢这种警绝的构思,在唐人中引起了普遍的回响,其明显的例子就是王维《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故徐继畲云:“含情深婉,宣城五言绝句,置之唐人中,可与王右丞供奉鼎峙。”
《铜雀悲》:“落日高城上。余光入繐帷。寂寂深松晚。宁知琴瑟悲。”此为谢眺创始之作,短小有味,颇能见赏于人,王夫之称其曰“浑成”,对后人影响颇巨。后人评价这首短制特别的价值在于开辟了咏史诗的新天地,似非过誉。唐人大量的遇地而吟的咏史诗,很少不带有山水描写,便是对小谢之成功的宏亮回响,犹如一颗石子投入湖中,悠然掀起不尽的涟漪。取境多效法小谢,用词亦有模仿,值得注意的是,都融入写景,踵武之迹,显而易见,特别是小谢把它置入黄昏的审美时空,也引起了追模者的注意。
由此可见,小谢的绝句虽然为“古绝句”,但还有许多新变的因素,包括铸造意境和章法的新变,惟其如此,才更出色的加速唐人近体转型的过程,小谢在古绝句向近体绝句转型的进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也是被唐人奉为经典的原因,也是谢眺对唐人绝句影响的一个方面。
扩写《绝句》 第5篇
绝句
作者:吕岩朝代:唐体裁:七绝 捉得金晶固命基,日魂东畔月华西。
于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
莫怪瑶池消息稀,只缘尘事隔天机。
若人寻得水中火,有一黄童上太微。
混元海底隐生伦,内有黄童玉帝名。
白虎神符潜姹女,灵元镇在七元君。
三亩丹田无种种,种时须藉赤龙耕。
曾将此种教人种,不解铅池道不生。
闪灼虎龙神剑飞,好凭身事莫相违。
传时须在乾坤力,便透三清入紫微。
不用梯媒向外求,还丹只在体中收。
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
饮酒须教一百杯,东浮西泛自梯媒。
日精自与月华合,有个明珠走上来。
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神道不欺贫。
有人问我修行法,只种心田养此身。
时人若拟去瀛洲,先过巍巍十八楼。
自有电雷声震动,一池金水向东流。
瓶子如金玉子黄,上升下降续神光。
三元一会经年净,这个天中日月长。
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
有人问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日月轮。
我自忘心神自悦,跨水穿云来相谒。
不问黄芽肘后方,妙道通微怎生说。
肘传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
鹤观古坛松影里,悄无人迹户长扃。
独上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
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天下都游半日功,不须跨凤与乘龙。
偶因博戏飞神剑,摧却终南第一峰。
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倒葫芦掉却琴,倒行直上卧牛岑。
水飞石上迸如雪,立地看天坐地吟。
吾家本住在天齐,零落白云锁石梯。
来往八千消半日,依前归路不曾迷。
莲峰道士高且洁,不下莲宫经岁月。
星辰夜礼玉簪寒,龙虎晓开金鼎热。
东山东畔忽相逢,握手丁宁语似钟。
剑术已成君把去,有蛟龙处斩蛟龙。
朝泛苍梧暮却还,洞中日月我为天。
匣中宝剑时时吼,不遇同人誓不传。
偎岩拍手葫芦舞,过岭穿云拄杖飞。
来往八千须半日,金州南畔有松扉。
养得儿形似我形,我身枯悴子光精。
生生世世常如此,争似留神养自身。
精养灵根气养神,此真之外更无真。
神仙不肯分明说,迷了千千万万人。
不事王侯不种田,日高犹自抱琴眠。
扩写《绝句》 第6篇
绝句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山遮水隔重重堠,雨练风柔处处花。
扩写《绝句》 第7篇
绝句,绝句吴公,绝句的意思,绝句赏析 -诗词大全
绝句作者:吴公 朝代:唐 体裁:五绝 去国投兹土,编茅隐旧踪。年年秋水上,独对数株松。
扩写《绝句》 第8篇
绝句
作者:喻凫朝代:唐体裁:七绝 银地无尘金菊开,紫梨红枣堕莓苔。
扩写《绝句》 第9篇
绝句,绝句赵孟,绝句的意思,绝句赏析 -诗词大全
绝句作者:赵孟 朝代:元 体裁:七言绝句 溪头月色白如沙,近水楼台一万家。
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
扩写《绝句》 第10篇
绝句
作者:张守中朝代:唐体裁:句 薄命苏秦频去国,多情潘岳旋兴悲。
扩写《绝句》 第11篇
绝句,绝句童翰卿,绝句的意思,绝句赏析 -诗词大全
绝句作者:童翰卿 朝代:唐 体裁:五绝 大朴逐物尽,哀我天地功。争得荣辱心,洒然归西风。
扩写《绝句》 第12篇
绝句,绝句伊梦昌,绝句的意思,绝句赏析 -诗词大全
绝句作者:伊梦昌 朝代:唐 体裁:句 惟有松杉空弄月,更无云鹤暗迷人。
露凝金盏滴残酒,檀点佳人喷异香。
扩写《绝句》 第13篇
春游绝句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一百五日春郊行,三十六溪春水生。
扩写《绝句》 第14篇
杜陵绝句,杜陵绝句李白,杜陵绝句的意思,杜陵绝句赏析 -诗词大全
杜陵绝句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绝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扩写《绝句》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