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安全演讲稿
矿工安全演讲稿(精选9篇)
矿工安全演讲稿 第1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矿工们:
你们好!
今天,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是“安全”。
安全,普普通通的两个字,简简单单的一个词。却包含了多少丰富的内涵;承载了亲人多少深厚的情感。
幸福.平安.这是我们每个家庭永远的渴望,更是每一个矿井不懈的追求。
安全相伴,幸福美满;幸福+来自安全,安全源于意识。
所以,今天.我来演讲的主题是:提高安全意识.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宝贵的。因为,它只有一次。
做为我们煤矿工人,确保出入平安是我们亲人和家人的共同期盼,也是你我共同的追求。
大家都知道煤矿是高危行业,提高安全认识;确保我们宝贵而又脆弱的生命。都需要我们一工作中点滴的细致.细节的认真。培养.提高安全意识.认识,使我们真正的从思想上认识.重视安全,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安全.是一种意识。它需要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谨慎;思想的麻痹.松懈,是事故的隐患。你要知道:事故隐患存在于安全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决容不的我们半点的麻痹。行动上的蛮干.粗放.放任自由.忽视安全的行为,必是引发事故的导火线.酿造悲剧的始发点。
一个人的不安全,就是一个家庭的不幸福;一个人的不安全,就是全矿井的悲哀.回顾一次次惨痛的安全事故,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一次事故就是一个放纵思想的过程。一次事故就是一个安全意识淡漠的必然结果。听,那一声声撕裂心肺的哀哭声。你可感知:“提高安全意识.注重安全”它并不只是一个词句,一句空洞的话。“安全为天.预防第一的方针”是多少血的现实写就而成的警句,是多少刻骨铭心的哀痛事例铸造就而成的警语。
俗话说的好:祸患在警惕中远离你,悲剧在麻痹中亲近你。
有人说,知识面改变命运。我要说;意识改变人生,不要让一时的麻痹,铸成一生的伤残;不要让一时的麻痹,酿成亲人一世的哀痛。
可见一切事故的根源出现在我们思想上,安全意识的不足,淡薄。
范文网【】
如何完善安全行为和意识的结合,这需要我们扎实我们个人的业务水平.操作技能.提高安全意识.素质。学好规程制度,认真落实安全制度,掌握科学规范的运作体系,要命使我们的学习不仅仅只是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安全意识习惯的养成。
所以,矿工们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理念我,那就是不断的提高安全意识.个人素质和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杜绝违章蛮干。阻止身边的安全隐患,时时刻刻想着家人不忘记安全,最大限度的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工作,不留隐患。爱岗敬业,为他人做好榜样,督促制止他人的不安全行为。为矿井的安全稳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矿工兄弟们,让我们共同珍重我们自己的生命,关爱我们的家庭吧!关注我们身边的安全,为家人的牵挂多一份安慰。为矿井的安全发展为大统矿业的繁荣昌盛以安全奠定稳实的基础。
谢谢大家!
矿工安全演讲稿 第2篇
人都说妇女半边天,这句话运用到我们矿嫂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还记得你弟一次下井时,我的心一直是七上八下的,生怕你出什么事。经常从报纸、电视上听说的各种矿难事故,总觉得下井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终于等到你上井了,我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我很急切的问你第次下井时什么感觉时,你至是微笑着告诉我说:“傻样儿,看把你吓的,现在的矿井并不像以前那样了,各种安全措施是很齐全的,领导们也很重视工人们的安全的,放心吧,不会有什么事儿的。”但是我从你的脸上可以看出那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吃饭时,你那狼吞虎咽的样子,更加让我肯定了这一点。第二天,和你一块下井的同事见到我,开玩笑对我说:“你老公昨天是第一次下井吧,一路上歇了好几次呢,哈哈”后来我知道你下的是我们新区的风井,25度的坡,是很不好下的,可你却告诉我不用担心。你一向都是这样,有什么事从来都不告诉我。
现在我们到了煤矿上上班,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安全隐患。从你进煤矿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以后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不让你操心,绝不让你有后顾之忧。
还记得有一天晚上你洗脚的时候,我发现你的左腿上有一大片青紫色的伤,当我问你是怎么弄的时候,你告诉我说,走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我要出去给你买红花油,你却说:“没关系,这一点儿小伤,过几天就好了,再说了这么晚了你一个出去我不放心”第二天,同事问我:“小黄,你老公没事儿吧,昨天我和他一起下井时,顶板处突然有一块石头落下正好砸在了他的左腿上”这时,我心里一阵酸,你总是这样,为了不让我担心,自己受点儿小伤从来都不告诉我。我劝你过两天再下井,可你却说,自己才刚到煤矿时间不久,业务方面还不是很熟悉,必须多下井,这点儿小伤根本不碍事儿。
我知道你是个有责任心的人,工作上的事儿绝不含糊,只要工作起来就不管不顾,这些我都知道,可是你知道吗,我关心的是你的身体,牵挂的是你的安全啊,每次下井前我都要告诉你注意安全,而你却常常笑称我是:“唠叨的小老太婆“人们都说平安是福。平平安安是我们共同的祈求啊。每当矿上发生安全事故时,我的第一意识就是通报给你,让你防范于未然。虽然现在你下井时我已经不那么紧张了,但每次你下井我都要等你上来,尤其是你晚上下井打钻时,一呆就是一个晚上,而我却一个晚上都无法入睡。
前一段时间,为了上下班方便,我们买了一辆车,我对你的担心又多了一分,每次你一个开车出门时,我那颗悬着的心直到你安全到家才能放下。现在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我总是告诉你开车一定要多留神,上班迟一点没有关系,安全第一啊。喝酒可千万不要开车啊。
作为你的妻子,我不期望你能干多大的事儿,当多大的领导,我期盼你每天传递给我的都是平安的`消息。要知道你是我们家里的支柱啊。我不希望什么花前月下,只希望你平平安安的,希望公司平平安安的。而我能做的就是时刻为你敲响安全的警钟,提醒你时刻把安全牢记在心。同事们开玩笑说:“你们家的小黄可真是唠叨呀“你却笑着回答:“家里还是有个唠叨的小老太婆好啊”,我知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此,我要提醒所有的矿友们,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因为你们的平安不仅是自己的平安更是家庭的平安,是企业的幸福啊。请时刻不要忘记家里有一个唠叨的小老太婆在盼着你们平安归来。同时,也呼吁我们在座的矿嫂们为他们做好后备支持,为他们撑起那另一半天,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此预祝在座的女同胞们节日快乐,你们辛苦了!
矿工安全演讲稿 第3篇
一、综合分析职工的个性特征, 是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
通过对矿工的个性特征分析, 总体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一是活泼型, 表现为反应灵敏、适应性强、精力充沛;二是冷静型, 表现为头脑清醒、善于思考、工作细致、行动准确;三是急躁型, 表现为反应快、胆大、遇事求成心切、工作草率;四是轻浮型, 表现为喜欢轻举妄动、顾此失彼、工作上常表现为忙乱;五是迟钝型, 表现为反应迟缓、判断能力差、动作呆板, 智能较低的人属于此种类型。从煤矿发生的事故分析, 活泼型和冷静型人员的事故发生概率较低, 占年事故发生率的7.2%以下, 可称为安全型, 后三种特别是轻浮型, 事故发生概率较高, 占年事故发生率的26%以上, 可称为非安全型。
非安全型人之所以事故发生率较高, 与其存在的不安全个性心理有着很大的关系,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骄傲自大, 争强好胜。表现为个人工作能力不强, 但自信心过强, 图虚荣、不计后果, 善于在众人面前争强好胜, 蛮干冒险作业。
2) 思想分散, 情绪易于波动, 思想烦躁, 精力不集中。工作时经常顾此失彼, 手忙脚乱, 常导致不安全后果。
3) 学习操作能力差, 遇险惊慌。面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 正常思维活动受到抑制或出现紊乱, 束手无策, 惊慌失措, 甚至茫然无措。
4) 盲目自信, 思想麻痹。特别是个别青年工人和有经验的老工人, 对规程、制度“不在乎”, 把同事提醒当成“耳旁风”, 把安监人员的检查督促视为“找麻烦”, 盲目自信, 自以为自己什么都行, 绝对安全, 我行我素。
5) 大意侥幸。认为对作业环境和条件变化能够掌握, 干活不按程序, 缩减步骤, 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 出事不一定伤人”, 经常抱着这种心理干活。
6) 凑合懒惰。认为“三大规程”及矿、单位制定的制度、规定过细, 都按规定制度办事, 既费事又不出活, 怕麻烦, 图省事, 省力气, 抢工图快, 凑凑合合干活, 放任违章操作, 使本来可以消除的隐患或可以避免的事故滋生、扩大、蔓延, 造成严重的后果。
7) 习惯性。凭经验办事, 认为所从事的工作形式单一, 天天如此, 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 凭经验办事, 凭想像, 随心所欲, 自由度大, 干事根本不去想是否违反规程, 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煤矿职工的个性性格和心理特征是多种多样的, 其行为特征和思维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做好煤矿安全教育工作, 必须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些因素的产生、发展和表现, 针对每个人的实际情况, 进行有所侧重和持续不断的教育、引导, 自觉、全面地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改造自我、超越自我, 进而适应环境, 实现安全生产。
二、准确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
煤矿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煤矿职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大都承担着养家糊口的家庭责任, 还要与人交往, 与人共事, 邻里相处, 如果哪一点处理不好, 协调不当, 都有可能引起职工心态失衡, 情绪反常, 最终反映到能否安全生产上来。因此, 必须潜心研究、悉心了解、精心把握每名职工的思想行为脉搏。为此, 建立和实行了班组班分析、区队日分析、专业旬分析和矿月分析安全动态分析制度, 坚持对职工思想状况、家庭环境、现场行为表现进行分析, 准确把握职工思想和行为脉搏, 及时开展“三个五” (五必知、五必访、五必谈) 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五必知”, 即:区队党支部成员知职工的心态, 知职工心中疑难苦闷, 知职工社会活动, 知职工家庭情况, 知职工兴趣爱好;“五必访”, 即:在职工有病时区队党支部成员做到进家入户进行必访, 职工家庭有天灾人祸必访, 职工家庭出现纠纷必访, 职工家庭出现经济困难必访, 出现工伤必访;“五必谈”, 即:职工缺勤必谈, 工作效率不高必谈, 出现质量问题必谈, 出现“三违”必谈, 职工之间思想发生波动、不团结必谈。为增强安全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构建了立体交叉式安全教育体系, 矿与16个基层单位签订了安全教育责任书;支部书记与支部委员, 支部委员与所分管班组的党员和班组长, 党员与职工, 层层签订了安全教育责任书, 形成下级对上级逐级负责制;建立“四级安全保证体系”: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全矿、全矿保集团。运用氛围熏陶、典型示范、理论培训、一岗双责、换位思考等方法, 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教育工作, 先后有21名因“严违”受到处分的职工被评为了先进工作者,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及时补牢安全管理的“短板”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 组成木桶的每一块木板, 如果有一块木板短了、坏了, 就会影响整个木桶的容量。把职工比作是组成木桶的一块木板, 如果有一个职工由于个人因素出了问题, 造成事故, 那么, 就会给这个单位的整体安全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木桶理论”运用到安全教育管理上, 就必须把安全薄弱人物作为教育重点。根据这个原理, 把排查出的15种安全薄弱人物作为“短板”, 确定为教育重点:一是初来乍到的新工人;二是变换工种的改行人;三是体力较弱或身患疾病、力不从心, 精神不佳的“疲倦人”;四是干事急于求成、手忙脚乱的急性人;五是习惯于按老习惯干活、盲目效仿老做法, 习惯性违章作业的固执人;六是不按程序, 缩减步骤, 总认为紧紧手就过去, 不会出什么事, 心存侥幸的麻痹人;七是图省点事、省点力气, 凑凑合合的懒惰人;八是冒冒失失、冒险作业、冒险蛮干, 不遵守操作规程的莽撞人;九是不求精细, 只求大概、可以、差不多、郎里郎当的马虎人;十是受了批评或处罚, 不是接受教训, 反认为与自己过不去, 发泄在工作上不负责任的斗气人;十一是反应迟钝、嗅觉不灵敏、行动缓慢、不顾忌前后的危险人;十二是性格内向、遇事想不开、处理不了, 畏难发愁, 心烦意乱的忧愁人;十三是对事、对工作不放在心上, 安全教育前听后忘, 满不在乎的粗心人;十四是家中遇有红喜白事, 大喜大悲, 精神变幻无常的异常人;十五是认为工作时间长、有经验、爱出风头、善于自我表现, 走“捷径”巧路、图省事、少出力、投机取巧的“逞能人”。以此为重点, 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实行“三包三到”。“三包”:矿领导包区队、副职包班组、党员包个人;“三到”:到工作地点、到住所、到个人。实行重点区队、薄弱时段、薄弱人物重点监控。采取包质量、保安全;包遵章、保守纪;包学习、保正规操作的办法, 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教育工作。二是强化安全警觉教育。采取“职工说案例说事故”座谈会、“严违职工专座”的形式, 让职工讲述本单位和自己的违章经历, 提高职工的安全警觉;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月、举办《事故案例》展览等活动, 给职工安全警示, 时刻保持高度的自主警觉。三是强化安全警戒管理。把安全薄弱时段作为安全警戒管理的重点时段, 专业实行“双包五联”, 专职安监人员实行重点时令重点抓, 重点时段重点盯, 不留安全管理空档。组织群监配合专监人员, 加大对薄弱时段的岗位巡查的力度, 确保薄弱时间的安全工作。四是对“三违”职工进行安全学习教育关、班组检查关、党支部成员谈心教育关、区队与家庭共同帮教关的“四关”帮教。通过采用多种教育形式, 补牢安全管理上的“短板”。鄂庄煤矿安全生产二十周年的实践证明, 消除职工思想根源上安全隐患, 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根本所在。
四、真正强化安全行为的自觉养成
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是职工, 因为设备要靠职工去操作, 制度要靠职工去遵守, 安全措施要靠职工去实施, 事故隐患要靠职工去排除。职工的安全意识, 决定了其安全行为。只有把行为养成作为落脚点, 才能使职工的个人行为统一到安全行为的规范上来。在教育渗透为先导、行为养成为落脚点、制度管理为纽带的前提下, 坚持“严细管理, 惩防并举”的原则, 严责任、严制度、严措施、严奖惩, 以“闭环管理”狠抓落实, 强化职工安全行为的自觉养成。结合本矿实际, 总结提炼出了以“打造一个安全愿景、一个安全核心和五个四的安全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文化体系。根据安全文化理念内容, 编写印发了《鄂庄煤矿职工安全行为规范手册》, 明确提出职工须做到的安全行为规范。同时坚持运用“两个载体”渗透于员工心灵深处, 由理性理解升华为行为意识。一是以班组安全会、区务会和广播、电视、简报为载体, 开展文化理念和践行安全行为的专题教育。二是以安全文化长廊为载体, 通过视觉冲击进行理念渗透, 促进行为养成。为此在井上下各类公共场所制作了安全文化理念宣传牌板, 拍摄制作了安全生产电视专题片进行滚动播出, 营造一个视听交融、强势导入的宣传氛围, 增强安全教育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以此促进安全行为的自觉养成, 进而实现人的本质安全。
五、不断开辟安全教育的新阵地
煤矿安全生产的实践告诉我们:实现安全生产, 极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通过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 警钟长鸣, 常抓不懈的安全教育, 使职工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因此, 要根据各个时期的安全形势, 不失时机地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月月不断、季季相连, 使安全宣传教育一环扣一环, 形成安全宣传教育连锁, 产生连锁反映。按照“超前防范抓教育, 关口前移抓培训, 亲情帮教到个人, 温馨提醒嘱咐到家庭”的四项原则, 采取普遍教育与针对性教育相结合、行为监控与思想预防相结合、教育与开展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开展了“学规程、查隐患、反违章”、党员安全责任区、党员身边无事故、“青年安全示范岗”、“关爱生命, 关注安全”安全演讲等主体活动, 组织了“家队共建保安全”、“家属心愿”安全文艺演出, 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 使安全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到具体行为之中。为此, 矿先后下发1500份《致全矿职工家属的一封信》和《安全知识摘要》;组织2000多名职工家属观看了安全警示教育展览;组织500多职工家属参加了“夫妻互学互帮”安全有奖问答活动;组织了4场次的“做安全事, 当安全人”进区队、进社区安全文艺演出, 使安全宣传教育的内容入耳、入脑、入心, 融入到职工的日常行为之中, 保证了矿井安全工作的平稳健康发展。
职工的思想、行为是不断变化的, 只有认真分析和深入探讨职工的个性性格特点, 因势利导, 多管齐下, 对症下药, 切实增强安全教育工作的创新性、适应性, 才能帮助职工自觉克服各种不良心理状态, 修正个性缺陷, 为实现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企业组织机构代码:86954371-4
摘要:性格与安全生产工作有着内在紧密的联系, 培养职工良好的个性性格, 对安全生产工作起着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鄂庄煤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矿工安全的心理保镖 第4篇
在安全生产的管理中,煤炭企业应切实由“事后追查为主”转变为“事前预防为主”,并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合理地引入和运用心理学这个手段来更好地为煤矿安全化管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煤矿发生事故,除了环境和设备诱发的因素外,更多的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要克服人为事故的发生,就必须要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培养矿工良好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形成强烈的“没有安全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的安全意识,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以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是人,而作为个体的人又有许多心理活动。因此,只有在煤矿安全上适时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可抓住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人及其心理因素,才能使安全工作做到有预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人性化的运行。
据《工人日报》报道,目前,针对煤矿工人心理问题和情感问题突出的矛盾,重煤集团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和社区帮教室,为矿工排忧解难。据了解,重煤集团打通一矿开设心理咨询室已近半年,每周三矿领导轮流接受矿工咨询,目前自愿来咨询的矿工已达1 000人次以上,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上百人。
而济宁矿业集团运河煤矿在这方面虽然没有直接开设矿工心理咨询室,但却巧建“职工之家”,对矿工进行了“层层渗透”、“悄悄抚慰”,也起到了良好的心理疏导作用。笔者在济矿集团运河煤矿综掘工区了解到,综掘工区“职工之家”积极发挥“小议会”作用,打造“民主之家”;发挥“小擂台”作用,打造“安全之家”;发挥“小后勤”作用,打造“温馨之家”;发挥“小课堂”作用,打造“学习之家”;发挥“小家园”作用,打造“富裕之家”。特别是“温馨之家”,还特意实施了“七必访七必到制度”:即职工伤病必访必到,职工家里有红、白、大事必访必到,职工邻里纠纷必访必到,职工受到奖惩必访必到,职工过年过节必访必到,职工有情绪必访必到,职工遇特殊困难必访必到。该矿尽可能多地关注矿工的心理问题,真心实意地为矿工解压释负,坦荡无私地与他们沟通心灵。因为矿工在工作之余也常常会涉及到为人处事、家庭困扰、邻里不和等问题,这些又恰恰会给矿工的心理带来压力和反感,如果矿工把这些坏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在实际操作时就极易出现差错,就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威胁和隐患。
笔者通过对济矿集团运河煤矿、落陵煤矿、阳城煤矿等几十个班组的调查发现,有少部分新矿工的安全心理素质较差,对安全的动机激励认识不一致,这就需要我们对这小部分矿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心理培训和矫正。
实践证明,在紧张、危险、潮暗的工作环境中,心理素质强就会激发斗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临危不惧,矿工的技术素质就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并能更快更好地处理险情,确保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因此,我们要对矿工开展好安全心理培训。从心理过程、特征和状态看,矿工们普遍存在侥幸、麻痹心理,这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各级安全管理者有必要引导矿工的个性去适应和服从安全工作目标,在安全管理上应发挥人的个性。而安全动机是推动矿工进行安全生产的一种内部动因,推动员工积极注意安全,让安全精力达到高度集中,使之成为一种定向力量。
矿工魂演讲稿 第5篇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矿山魂》
多少次,我希望编一只歌,题目叫《矿山魂》;多少次,我想写一首诗,题目叫《矿山魂》;我多少次登台演讲,希望讲一讲《矿山魂》,因为那令我刻骨铭心的井架、天轮,都无声地塑造着矿山魂,塑造着那些矿山的主人,李大钊曾经说过:“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地牺牲中,矿工魂演讲稿。”矿工也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们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自然也应该拥有美好的一切。然而,当开采光和热和重任落在了他们的肩头,他们义无反顾地在深深的地层中贡献着青春,贡献着爱!
慈林山煤矿存的9号煤薄煤层平均厚度为1.35米,我们矿工在不足1.35米的薄煤层中摸爬滚打!1.35米,同志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实在称不上“高度”的高度,它还不及这话筒架高度,上面是岩石,下面也是岩石,就在岩石的夹缝中,我们的矿工在那里佝偻着身子,一镐我镐地开采着煤炭,演讲稿《矿工魂演讲稿》。没有花香鸟语,更难享受阳光普照,大自然甚至剥夺了我们站直身体歇一下的权力。我们的膝盖上、胳膊肘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倘若是到井下参观爬上一趟,我们或许可以忍受,但我们的矿工却是一天、一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在这狭小空间里开采着成千上万吨的煤炭!我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我们矿工用自己坚强的脊背,托起祖国大地,用那勤劳的双手扣动着地球的心脏
如果说,《矿工魂》筑成的是一座高山,那它除了具有岩石一样坚强的秉性,还有一座开遍鲜花的高山,有血,有肉,有闪耀着奉献者光辉的灵魂!对!正是这光辉的灵魂才使我矿职工在工作当中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每当我走进迂回曲折的井巷,犹如远古的回声震撼山谷。开拓的炮声唤醒沉睡的乌龙,沉淀的精华是远古补天遗落的宝石
朋友们,当您想写一首诗,想唱一支歌,请别忘了那高高的井架,那飞旋的天轮,那百米深处的一片赤心,那蓝天下的巍巍矿山魂!那就是我们可爱的——煤矿工人
碎矿工安全操作规程 第6篇
一、碎矿作业前,必须对碎矿设备的电气、机构部分进行认真检查,重点看设备机械部分润滑是否正常,有无漏油现象,电气部分联锁装置、灯光、信号、仪表、开关按钮是否齐全正常,防护措施是否完善,各部联接螺栓是否松动,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后方可启动设备。
二、碎矿工必须按工序及设备的启动顺序,根据启停信号启停设备,不得违反操作程序启停设备。
三、启动碎矿设备应在空载情况下进行,不得负载启动或者是超负荷启动,启动碎矿设备前,应首先启动通风防尘设备,以减少车间粉尘危害。
四、设备启动后,应首先观察设备各部运转情况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响,确认正常后,方能启动电耙投料生产,投料时应均匀。给矿口排出的矿石如果超过规定块度,应调整好排矿口。
五、设备运转过程中,不得将手伸入设备内捞取大块矿石或其它杂物,操作人员不得在设备运转过程中擅离职守或是做与本工作无关的其他事情。
六、除正常检修设备外,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设备的各类保护装置、电气安全联锁装置。不得将所用工具或其它物品随意乱扔乱放。
七、设备运转过程中,应定时检查设备传动部分轴承、电动机
等温度是否超标,设备有无异常声响,发现问题应采取措施处理。
八、停机前,必须将破碎腔内(含进料溜子上)的矿石全部处理干净方能停车,严禁将矿石留在破碎腔内或者进料溜子上。
安全是矿工的生命 第7篇
一段远方的叮嘱萦绕耳畔:“孩子,我没什么事情!就是看到最近山西王家岭矿发生透水事故了,所以啊!希望你多注意安全,家里的事情你不要担心,我和你妈会照顾好自己的!”电话里父亲的最后一句话总是那样永恒的不变,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关爱,带着天下父母亲最真诚、最质朴的祝福,也寄予着对儿子最大的希望……。
是啊!生命自从呱呱坠地开始,“他”就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对于真正懂得生命真谛的人莫过于我们的父母。我来到矿山工作后,慢慢的知道了矿山工人每天都在想什么,思考什么!他们想的不是要挣多少钱,要当多大的官,想的是头顶上的安全!我也开始懂得了安全对于生命的真谛。“安全”不是生命的主宰,也不是生活或工作的全部,安全只是人们幸福生活的保护伞,绿色生命的一条通道。
大家都知道,就在今年的3月末连续发生了三起矿山安全事故!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山西王家岭矿透水事故!这起事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看到被困井下的兄弟一个一个的被救出来,我们的心也跟着激动起来!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起起矿山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个人的违章,不注意安全;或者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领导干部的轻视安全、蔑视安全造成的!一组组令人惊愕的数据就是一个个未走到尽头而倒下的生命!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血的教训,更是人们心灵上难以抚平的伤痛!
安全是矿工的天,安全是矿工的生命!命没了又何谈生产、天塌了又何谈发展!作为青年一代的矿工!80后的矿工!我们是祖国矿山的开拓者、建设者,我们更是祖国未来的顶梁柱,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思想观念,由过去的“要我安全”的思想转变为“我要安全”的思想!09年在我们北铀公司青龙铀矿发生的一次处理采场顶板安全的场景,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种思想的转变!那是09年4月下旬的一个下午,我们技术组的电话突然响起,我突然一种不详的预感浮现在我的脑海,可能是出事了!因为,往常在这个时间段井下是不可能给我们打电话的!接到电话后得知:310-5#采场的充填工作遇到了安全问题,需要技术组的技术人员到现场处理解决!于是,李尚英副总工程师带着我马上赶赴采矿工区,换好衣服马不停蹄的乘坐罐笼来到了井下310-5#采场。当时,铲运机停在采场入口处,铲运机司机呆坐在铲运机上,面无表情!“发生什么事情了,怎么停止了充填工作”李总问道。“我们不敢进入采场进行充填,刚刚我们在采场内都能清晰的听到矿体上盘断裂的声音,我们害怕发生冒顶事故,所以我们就停了下来”铲运机司机回答道。听了这些话,我跟着李总进入了310-5#采场内。310-5#采场是09年新开的采场,矿体赋存条件好,矿体非常连续,而且矿体内的构造也非常的少。可是,在回采的过程中矿体的上盘提前暴露,与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有一定出入,而且采场内的空顶高度较大,矿体上盘的岩石出现了断裂和下沉的迹象。采场的工人看到矿体上盘的岩石悬在头顶,可想而知他们停下了充填工作也是合情合理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总仔细观察矿体和上盘岩石的情况,接着李总说“现在是处理采场危险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继续充填工作,充填工作是处理现在危险的唯一途径。只有通过充填将矿体上盘岩石支撑住,才能防止矿体上盘的继续下沉。现在采场还不是最危险的时刻,我们必须争分夺秒的继续充填工作,我在这里指挥,现在马上开始充填”。李总走到铲运机司机身旁仔细交代了如何充填、如何施工。可能是有李总这位采矿的老专家在,铲运机司机也在心理上也有了依靠,有了自信。铲运机司机麻利的操作着铲运机,首先利用铲运机将采场内大块废石运至矿体上盘岩石下部,起到支撑作用,然后用较细的充填料充填至矿体上盘岩石的下部,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将矿体上盘的下部充填密实。在李总的指挥下,在采场工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5个小时的奋战采场顶板存在的危险一点一点的被化解。
通过参与这次采场危险的处理工作,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我们北铀公司的工人慢慢的在转变着保护自己的安全思想观念!这样的转变与我们平时所作的安全教育工作分不开,与我们在安全上的大力投入分不开!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加强安全知识的学习,从细节上抓安全、管安全!将先进的危机管理方法融入到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中,让我们的每一名矿山工人都能严格的按章办事,杜绝三违行为的发生!在我们的矿山营造出人人重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良好氛围。我们就一定能保持我们矿山安全生产良好的态势,就一定能为企业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也必将为我们公司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锦上添花!
拥有安全,矿山才能长治久安!拥有安全,矿工才能笑容满面!拥有安全,我们才能在和谐的蓝天下共同建设我们北铀的美好明天!拥有安全,海枯石烂、地老天荒之时天空依然蔚蓝!
青龙铀矿生产技术组 陈国军
矿工安全演讲稿 第8篇
1研究方法
研究时个体变量选取了5个, 分别为有无事故经历、年龄、工龄、文化程度和职务等。关于安全认识调查时, 笔者采用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管理研究所设计的安全认识测量量表 (SCSS) , 该量表为5李克特格式, 每个问题答案都有侧重正面和侧重反面两种看法, 赋予的分值越高 (最高5分) 就表明越具有积极的看法, 相对的就越低 (最低1分) 。在该试验中, 主要测量了员工关于36个安全相关问题的认识 (见表1) 。
试验选取的调研对象为某矿一线生产区队及安全管理部门员工, 采取员工代表集中作答, 统一回收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80份, 回收137份, 有效率为0.76。据统计, 试验样本员工的平均年龄为35.3岁, 其中<30岁的共有41人;30~40, 69人;>40, 27人。职务在副队长及以上的31人;班组长39人;普通员工67人。工龄<5年的共有27人;5~10, 62人;>10, 48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共46人;高中或中专52人;大专及以上39人。另外试验样本中共有18人曾经有过事故 (可记录伤害) 的经历。
2.1不同职务对遵章状况和安全业绩的认识对比
在回收的问卷中有少量内容没有全部完成, 笔者对这些少量缺失选项采用了均值替代, 即用每个变量的均值替代该变量的缺失值, 这种处理方法在安全态度研究文献中经常用到[3]。数据处理时笔者将班组长及以下人员合并为员工组, 将副队长及以上人员合并为管理层, 对比结果如图1所示, 管理人员认为员工的安全行为没有员工对自身安全行为的感觉高;员工认为所在组织的安全业绩也没有管理人员所认为的那样良好。进一步方差分析可知, 不同职务关于遵章状况的认识为F=1.459, Sig.=0.232, 不同职务关于安全业绩的认识为F=0.235, Sig.=0.630, 可以看出不过这两点结论均没有得到统计上的支持。
2.2工伤经历对GSCI影响
笔者对有无工伤经历员工的GSCI进行了验证, 可以看出无工伤经历的员工安全氛围指数 (77.82) 要比有工伤经历的员工的GSCI (70.96) 高 (见图2) 。进一步方差分析可知, 示F检验概率Sig.=0.042<0.05, 有无工伤经历的员工的安全认识达到显著差异, 没有工伤经历的员工比有过工伤经历的员工在安全问题认识要高。
2.3年龄、工龄、文化程度和职务对GSCI影响
分别对年龄、工龄、文化程度和职务的与总体安全认识指数 (GSCI) 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如下:
(1) 不同年龄的员工的安全认识差异有显著不同, 其中年龄比较大, 工龄比较长的员工对安全的看法要比其他员工看法显得积极一些。试验中具体统计结果为:年龄>40, GSCI=83.65;年龄30~40, GSCI=74.92;年龄<30, GSCI=74.60。相应的方差检验结果为F=3.170, Sig.=0.048<0.050。
(2) 不同工龄的员工的安全认识差异有显著不同, 工龄越长总体安全认识水平越高, 并且这个结论得到统计上的支持。试验中具体统计结果为:工龄>10年, GSCI=80.64;工龄5~10, GSCI=73.81;工龄<5, GSCI=70.10。方差检验结果为F=3.693, Sig.=0.017<0.050。
(3) 不同文化程度的员工的安全认识差异没有得到统计上的支持。数据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 总体的安全认识水平也越高。试验中具体统计结果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GSCI=75.30;高中文化程度, GSCI=76.5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GSCI=79.16。方差检验结果F=0.745, Sig.=0.566>0.050, 所以这些差异没有达到显著程度。
(4) 不同职务的员工的安全认识差异没有得到统计上的支持。数据结果显示副队长以上的管理人员在安全问题上的认识比班组长积极, 班组长的认识要比员工积极。试验中具体统计结果为:副队长以上, GSCI=80.84;班组长, GSCI=75.83;员工, GSCI=73.20。F=2.845, Sig.=0.067>0.050, 所以这些差异没有达到显著程度。
2.4讨论
不同职务的员工对遵章状况和组织安全业绩的看法不相同, 统计结果表明管理人员认为员工的安全行为没有员工对自身安全行为的认识高;普通员工认为所在组织的安全业绩也没有管理人员所以为的那样良好。文献[4]对安全行为和安全业绩的测量和笔者所用方法一样, 在某钢铁企业试验, 得出的结论也和笔者相同, 他的结论得到了统计上的支持, 认为随着组织安全氛围的改善, 管理层和员工对安全行为的认识逐渐提高并趋于一致。而笔者关于职务与安全行为和安全业绩的关系没有得到统计上的支持, 原因可能是所试验矿井安全认识较好, 管理层和员工对遵章状况 (3.96vs3.89) 和单位的安全业绩 (4.17vs4.26) 的认识趋同。
不同部门员工的总体安全认识水平有显著的差异。为了解煤矿不同部门之间安全氛围的差异, 笔者采用指数GSCI对安全氛围状况进行了分析, 试验部门员工的总体安全氛围指数为75.84, 安检部门员工的总体安全认识水平要比两个试验区队员工高, 针对各具体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 达到显著差异的分别为:安检部门在安全投入、应急响应、发现和纠正隐患能力、稳定的队伍等问题上得分最高, 生产部门在工作纪律、信息与交流、日常管理、设备设施质量、员工参与程度上认识较高。笔者认为造成部门间总体安全认识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 可能是安检部门和生产部门不同的管理方式和工作内容。该矿井不同年龄和工龄的员工对安全问题看法有显著不同, 其中年龄比较大, 工龄比较长的员工的安全认识要比其他员工高 (显著差异) , 这些结论与相似研究文献是一致的[5,6,7]。
煤矿无工伤经历的员工的GSCI要比有工伤经历员工的高;文化程度越高员工的GSCI相对越高;职务越高员工的GSCI相对越高。不过这3项之间的对比没有达到显著差异, 如果存在显著差异的话, 笔者认为没达到显著程度的最大可能原因是由于样本数量的局限。因为文献[8]认为无工伤经历员工的GSCI、和对管理重视和培训、风险预期、环境条件、社会支持、时间管理和个人防护等认识均显著高于有工伤经历的员工, 文献[9]也有类似的结论。
3结论
(1) 管理层认为员工遵章行为没有普通员工自认为的好, 而普通员工对组织安全业绩的看法没有管理层以为的那样良好, 不过结果没有得到统计意义上的支持。
(2) 不同部门、年龄、工龄和具有不同工伤经历员工对安全相关问题的总体看法不同, 并得到统计意义上的支持。其中安检部门员工的总体安全认识水平比生产区队高 (Sig.=0.006) , 年龄越大、工龄越长员工的总体安全认识水平也越高, 没有工伤经历比有过工伤经历的员对安全相关问题的看法更积极。
(3) 文化程度越高、职务越高的员工对安全问题的看法也越积极, 但这种安全认识水平上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程度。
参考文献
[1] J. M. Stewart. Managing for World Class Safety[M]. New York:OHN WILEY & SONS.INC, 2001
[2]James O.Wright.Evaluation of workplace safety perform-ance:a case study of an auditing process[D].Iowa:Iowa state university, 2003
[3]Dong-ChulSeo, MohammadR.Torabi, EarlH.Blair, Nan-cyT.Ellis.Across-validation of safety climate scale using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tic approach[J].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2004, (35) :427~445
[4]Gregory E.Prussia, Karen A.Brown, P.Geoff Willis.Mental models of safety:do managers and employees see eye to eye-[J].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2003, (34) :143~156
[5]M.D.Cooper, R.A.Phillips.Exploratory analysis of the safety climate and safety behavior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2004, (35) :497~512
[6] David M. DeJoy, Bryan S. Schaffer, Mark G. Wilson, Robert J. Vandenberg, Marcus M. Butts. Creating safer workplaces:assessing the determinants and role of safety climate[J].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2004, (35) :81~90
[7] Marion Gillen, Davis Baltz, Margy Gassel, Luz Kirsch, Diane Vaccaro. Perceived safety climate, job demands, and coworker support among union and nonunion injured construction workers[J].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2002, (33) :33~51
[8]Carla Jean Alvarado.Safety climate in a university physi-cal plan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elf-reported injury[D].Wisconsin: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2003
矿工心理问题易酿成安全事故 第9篇
今年4月28日,黄在工作过程中,因精神恍惚,被挡车栏挂伤,造成右臂骨折,右大腿骨折,至今在西南医院住院。
事故发生后,安全部门开始了一系列的事故追查,根据安全堆积的每条每款一追查,却没有人考虑到违章人违章时的心理状态。在矿难频发的今天,矿工的心理问题,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当这些备受压抑的矿工忍受着精神上的煎熬进入矿井时,可能就给事故埋下导火索。
生命在懵懵懂懂中黯然消逝
“我也晓得下井可能出事,但也没办法,一家人吃饭穿衣上学还得靠我,只能下井,就看老天保佑了。”黄世柄说。煤矿职工的心理问题不仅来自对矿难的恐惧,还有因高危险行业带来的家庭问题、婚姻危机等。
2002年7月29日,重煤集团金鸡岩运销部职工杨成义,即将下班时,横跨铁路时被火车拦腰碾断,惨死车轮下。后据了解,出事前的几天中,杨成义与家人发生纠纷,存在着心理忧患,神思恍惚,酿成惨剧。
2004年6月,一李姓采煤工,从业多年,对各种信号熟稔于胸,可当天在井下行至斜坡巷时,对方工友已发出开车信号,可李不知何故,未钻进躲身洞,继续行走。刹那间,飞车撞断了他两根肋骨。事后,李后悔不已。他说,当时自己心事重重,与妻子离婚两月,心情烦乱,不能集中注意力,工作时精神恍惚,没想到竟出了事。
矿工因情感、心理障碍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不胜枚举。綦江县某矿井下磨盘工老张,结婚多年,可妻子在外地打工,去年儿子要填报高考志愿,必须他去。他一直琢磨着这事,为了早点下班,井下挂矿车时,违章操作,致钢丝绳断裂,车滑落时将他两根手指压断。
2004年,重庆某煤矿一矿工,因离婚情绪低落。上班时精力不集中,对方工友叫他停车,他反而听错,将皮带开启,霎时间,随着一声惨叫,矿工身体被卷进了割煤机,年轻的生命走到尽头。
矿工的心理问题,让煤矿管理者犯难,他们不知如何去开导矿工,改变现状。矿工的心理问题,威胁着矿山的安全生产。他们急求“灵丹妙药”。矿工们也急切盼望有人多与他们谈心,解开心中的“疙瘩”。
矿工心结已成煤炭行业新问题
诸多案例显示,在矿山安全事故中,职工出现违章行为,多与其情绪状态有关。他们一旦在婚姻、情感上遭遇挫折,缺乏家庭温暖,心头形成阴影,在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下工作,很可能酿成事故。
“矿工情绪化,易酿成安全事故,必须引起煤矿警惕!”重煤集团打通一矿分管安全的副矿长毛友兴大声疾呼。毛介绍说,情绪化问题主要集中在离婚矿工、两地分居矿工身上。该矿现有2700多名职工,离婚和两地分居矿工至少有600人,过去,该矿发生的一些零星事故、违章作业事件,多为职工情绪化所致。
毛友兴在矿工谈话中了解到,许多矿工远离家庭,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有的甚至出现婚变,儿女无人照料,导致家庭名存实亡。感情脆弱的矿工,常借酒浇愁,并沾染上赌博、逛夜总会等恶习。通宵达旦的“酣战”,身体疲惫不堪,精力差,上班无精打采,易违章,出事故。分析事故原因,很多情况,并非矿工不具备安全知识,而是一种情绪干扰。
该矿党委书记向永东的观点与毛友兴不谋而合,他表示,矿工心理压力大,成为煤炭行业又一新问题。煤矿属高危行业,为职工解压,与他们沟通心理问题,是目前必须抓紧的头等大事。“职工心里有了结,必须解开,疏通不了,对安全生产势必造成威胁。”
解开矿工心结迫在眉睫
“矿工的情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的张进辅教授说,现在煤矿工人有很多是单身,或者夫妻长久不在一起,情感会出现各种变化,有的对生活、工作失去信心,幸福感下降,有的人甚至想寻死,情绪带到工作上,思想受情感支配,能力受情感影响,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张教授提醒,煤矿属高危行业,目前,矿工的心理问题尚未受到足够重视,这是很危险的。矿山领导、各级工会、团委等组织,应共同关注矿工心理问题,增设心理咨询师、咨询员,企业也应该多培训心理咨询人才,为矿工解开心结。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已有部分煤矿开始将解开矿工心结提上议事日程。今年,重煤集团打通一矿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和社区帮教室,每周三矿领导轮流接受矿工咨询,目前自愿来咨询的矿工已达1000人次以上,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上百人。
同时,该矿还在家属区开设了家属帮教室。负责帮教的李盛玉,已年满70岁,40多年前,丈夫不幸在井下因公死亡,她带着感情现身说法,给矿工心灵带来很大震撼。
相关链接
安全事故死亡九成以上是农民工
矿工安全演讲稿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