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性范文
可吸收性范文(精选10篇)
可吸收性 第1篇
关键词:可吸收性胶原止血海绵,机械强度,抗原性,生物活性
在生物材料研究领域,寻找理想的生物材料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焦点,这样的生物材料要求具有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可塑性和稳定性,从而满足各种医疗上的要求,包括止血海绵(hemostatic spoges),人造心瓣膜和血管的涂膜(coatings of heart valves and vascular grafts),人造骨和人造皮肤的结构材料(structural conponents for bone and skin grafts),除面部皱纹(wrinkle repair),修补括约肌(spincter correction),角膜手术后的保护膜(comeal shields),以及伤口愈合敷料。几十年的研究发现胶原蛋白完全满足以上的要求,是一种很理想的生物材料。
1 现状
可吸收性胶原止血海绵在美国已有产品上市,临床应用效果很好,目前已在包括脑外科手术、肝和脾脏创伤止血、肾脏手术止血、胃溃疡出血、牙科手术止血、泌尿外科手术止血及皮肤创伤等领域广泛使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胶原相关医用材料消费国,其目前以胶原为材料的医用器具的市场销售,1997年销售总额为3亿美元左右,且每年有10%左右的增长,分别由Davol,Datsxcope,Intagra,Braun,Ethicon Ine Calcitek等公司生产,以及Astra,J&Jprofessional,Innocol等公司经销,与此同时,载有细胞生长因子或细胞因子重组基因表达载体的胶原止血棉的研究已在探索之中。在美国主要的竞争产品是氧化纤维素和明胶止血海棉。现有的以胶原为材料的医疗器具所用的胶原纤维有两种:(1)酶化学法提纯的胶原分子重组而成,所得产品纯度很高,但生产工艺相当复杂,成本很高,同时,由于缺乏分子间的交联而使这类产品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不尽人意。(2)用化学法处理胶原纤维制成,虽然机械强度较好,但由于纯度较差且胶原分子的非螺旋部分没有去除,使它的免疫反应较强,因而其应用受到限制。利用本技术生产的可吸收性胶原止血棉是利用天然胶原纤维良好的止血功能及可靠的纤维机械强度,经过特殊的工艺进行结构修饰,去除胶原分子C端和N端的非螺旋部分,去除其原有的抗原作用而制成的可吸收性止血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是一种很理想的止血生物材料。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主要是氧化纤维素和明胶止血片,同时也有以甲壳素和海藻类为原料的产品,技术水平低,临床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以胶原纤维为材料的产品尚未见上市。
2 机制和特性
2.1 胶原蛋白机制
胶原分子含有特殊的氨基酸序列,这一序列可以和血小板表面的lntegrin(α2β1)(细胞外基质受体)结合,而激活血小板凝结的一系列细胞内反应,但是单个胶原分子所给的信号不足以诱发生理学上的止血功能,这样的止血现象只有血小板同时和多个胶原分子作用才能发生,在胶原纤维中,胶原分子非常有序地排列,从而给血小板提供了最多的结合机会,诱导凝血机制的系列反应发生,经过特殊工艺制备的胶原纤维可制成棉球、棉布或棉带,以满足临床上的各种需要。
2.2 胶原蛋白特性
2.2.1 机械强度
胶原蛋白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结构蛋白质,已有19种胶原蛋白被确认,在生物材料方面具有应用价值的是Ⅰ、Ⅱ和Ⅲ型胶原,Ⅰ和Ⅲ型胶原存在于皮肤筋腱和骨骼中,而Ⅱ型胶原存在于软骨中,其共同的特征是含有由三条蛋白链构成的三股螺旋结构,细胞合成的前胶原(PRO COLLAGEN)在细胞外被转化为成熟的胶原分子,胶原分子进一步组装成胶原纤维,在胶原纤维中,胶原分子非螺旋的羰基和氨基末端的赖氨酸和羟赖氨酸被氧化后会和另一个分子的赖氨酸、羟赖氨酸发生缩合反应,形成分子间的共价结合,经过一系列的缩水和重排,这一分子间的交联转化为更加稳定的键合,从而使胶原纤维具有非常强的机械强度。胶原蛋白纤维可以从组织中直接提取,也可以利用提纯的胶原分子合成。
2.2.2 稳定性
由于脯氨酸的羟基化和胶原链的特殊氨基酸序列,胶原蛋白的三股螺旋结构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而且对一般的蛋白水解酶具有耐抗性,当胶原分子形成胶原纤维后,它的热稳定性和对蛋白水解酶的耐抗性得到进一步增强。胶原变性后会使它对蛋白质水解酶变得敏感,这些特性增加了胶原的应用范围。
2.2.3 抗原性
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中甘氨酸占1/3以上,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也占相当的比例,它的氨基酸序列为Gly-x-y的重复,脯氨酸经常出现在x位置上,而羟脯氨酸经常出现在y位置上,这样的简单氨基酸序列使胶原的抗原性非常低,这一特性使胶原制作的生物材料的组织反应非常低而能为人体所相容。
2.2.4 生物活性
除了维持各种组织的机械强度,胶原还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它通过其RGD氨基酸序列和细胞表面的细胞外基质受体(INTEGRIN)结合,所传递的信号保证了组织细胞的生存、生长和分化。胶原纤维和血小板的细胞外基质受体作用可以引起纤维蛋白(Fibrin)凝结,这使胶原纤维可以用于止血。
3 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在符合GMP标准的实验室和车间中进行,环境洁净度控制在1万级,操作温度在4~8℃范围内。生产工艺流程与环境区域划分见图1。
重点应注意防止细菌污染,匀浆程度,仔细去除非胶原蛋白和胶原的非螺旋部分及蛋白多肽和其他组织细胞成分等。
4 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控制如下:
4.1 原料
新鲜牛跟腱,取后即用或速冻(-20℃)保存,避免染菌。
4.2 前处理
剔除黏膜等附着组织,以75%乙醇除菌除脂,不得将杂质带入下一步。
4.3 冷冻、切片
将干净牛跟腱冻好,用切片机切成薄片(1 mm厚)。
4.4 匀浆
10 g牛跟腱(实验室中制作前期样品所用量)中加200 ml去离子水,用切碎机(实验室中少量样品使用切碎机,批量生产时改用胶磨机、匀浆机),打碎、匀浆、保持4℃,每次匀浆30 min至组织悬浮,不见组织片为止,放入冰柜冷却(4℃)。
4.5 提纯、酶化
加入50 ml 5 mol/L Na Cl溶液、7.5 ml HAc溶液及2.5 ml10 mg/ml胃蛋白酶溶液,最终浓度为1 mol/L Na Cl溶液、0.5 mol/L HAc溶液、0.1 mg/ml胃蛋白酶溶液,4℃消化两夜。
4.6 成纤维
将上述样品离心(5 000 r/min)30 min,去除上清液,沉淀中加入300 ml去离子水,匀浆,然后用1 mol/L Na OH调溶液p H至7.0左右,4℃下放置过夜。离心(5 000 r/min)30 min,去除上清液,沉淀中加入300 ml 10 mmol/L HCl溶液,摇荡,然后4℃下放置过夜。匀浆,加1/10体积的0.2 mol/L Na2HPO4调节p H至7.2,4℃下过夜。
4.7 冷冻、干燥
将“4.6”项下样品离心(5 000 r/min)30 min,去除上清液,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加入200 ml去离子水,充分匀浆,置于模具内,在-50℃下速冻,于冷冻干燥机中干燥,干燥时间28 h,冻干曲线为-45~5℃20 h,-5~0℃4 h,0~20℃4 h。20℃保温4 h。
4.8 分装
用切割机制成规定规格,包装用双层铝膜(PP)包装密封。
4.9 灭菌
用放射性钴γ射线照射,根据不同规格厚度确定照射时间和强度灭菌。
5 质量控制指标
参照美国市场上已有产品的质量控制指标和该产品本身的特点,至少应满足一下指标,(1)残留胃蛋白酶的含量应低于0.005%;(2)细菌内毒素应低于0.005 U/mg;(3)氨基酸组成分析,可以酪氨酸的含量作为判定产品的指标之一,应低于5 AA/1 000 AAA;(4)组织反应:应鉴定急性和慢性炎症反应;(5)无菌检测按卫生部标准;(6)电子显微镜测定胶原纤维的结构完整性。
6 国内市场分析
根据目前初步调查,我国每年仅脑外科手术就达60万例次,且能作脑外科手术的医院多数在较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这些消费者能轻易接受到使用新型胶原止血棉,由于市场调查工作困难,对市场需求的预测暂以每年需60万人份的止血棉计,本产品占据1/3市场,显然,实际市场需求远远大于此数目。
美国目前用于制造止血棉的胶原约100 kg,平均每人份胶原止血棉售价为65美元,假定我国定价为每人份200元人民币,按分享1/3的市场,我们需生产20 kg胶原制成20万人份止血棉,年销售额4 000万元,扣除税金280万,成本1 141万,所得税387万等项,年净利润约为2 192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7 结论
本技术原料来源方便,供应量充足,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经济效益显著,适合于大规模生产,产品具有领先性,可达到国际最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产业化目标,可极大地促进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尤其有利于传统工业的改造。
本项目无有害物质排放,对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危害。
参考文献
[1]永井裕,藤本大三郎.胶原蛋白实验方法[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2.
[2]岛野紘一.如何认识胶原蛋白[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6.
[3]LIU Y.Techno-handbook of raw and processed materials daily of chemicals[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陶蔚孙,李惟,姜涌明.蛋白质的分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Huong-Lee DT,Cheang,Nimni ME.Biochemical changes and cytotoxicity assciatecl with the degradatien of poty meric glutaraldehyde and derived crosslinks[J].Biomed Mat Res,1990,141185-1201.
[5]De Vlies,Middelkoop JR,Mekkes RP,et al.Dermal regeneration in native non-cross-linked collagen spenges with different extracellunar matrix molecules[J].Woud Reg,1994,2:37-47.
[6]Grinnell FS.Nakagawa.The collagen recognitien Sequence for fibroblasts depends on collagen toporaphy[J].Exp Cell Res,1989,182(2):888-892.
可吸收性 第2篇
【摘要】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手足部骨折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钢板螺钉治疗;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手足部骨折;可吸收螺钉;自身增强可吸收棒
【中图分类号】R68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085-01
为进一步研究手足部骨折治疗方法,笔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手足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68±42)岁,手部骨折11例,足部6例,开放性2例,闭合性1例,心率86次/min,血压≤140/90mmHg;观察组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367±38)岁,手部骨折8例,足部7例,开放性4例,闭合性1例,心率85次/min,血压≤140/90mmH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手足部骨折;指骨结构连续性或部分断裂;存在不同程度局部肿胀、疼痛感和运动障碍。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钢板螺钉治疗,骨折复位后,根据钢板的大小剥离骨膜,将钢板置于骨面,向骨折端靠拢,拧紧骨折固定器,于钢板两端各钻一个骨孔,测量骨直径,选择适当螺钉,顺钻孔方向拧入并固定;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螺钉(全螺纹螺钉TS-5555-50,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学有限公司)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27mm,武汉视康科技有限公司)治疗,臂丛神经麻醉(手部骨折)或腰麻(足部骨折),常规手法切开复位骨折部位,清除淤血和碎骨片等,使用复位巾夹固定骨折部位,根据患者骨折实际情况选取合适可吸收螺钉(35mm和45mm)、钻头(27mm和35mm)规格,采用钻头顺骨折线垂直扩髓钻孔,在固定深度钉入螺钉,保持骨折端稳定,根据骨骼大小选取适当自身增强可吸收棒,长度需长于钻孔3~5mm,电锯截断过长部分;将自身增强可吸收棒压入钻孔内,助进器均匀敲入(钻头需适当倾斜);包扎切口,将患肢抬高,抗生素处理,避免感染,当引流量<8ml/h,拔除引流管;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
14疗效判定参照有关文献[1]拟定。痊愈:经X线影像学检查骨折部位愈合正常,自觉无疼痛;显效:经X线影像学检查骨折部位大部分愈合,自觉疼痛减轻;有效:经X线影像学检查骨折部位基本愈合,自觉有疼痛感;无效:经X线影像学检查骨折部位无愈合,自觉疼痛感强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手足部骨折包括手部骨折、足部骨折以及开放性骨折等,多是由于交通事故和机械损伤,妨碍患者正常行动。临床中多采用钢板螺钉固定治疗手足部骨折,但是治疗过程容易引发失误,治疗总有效率低,且固定治疗会使得患者患肢部位复位有偏差,手术难度大,后期还需进行二次手术将固定物取出[2],极易出现感染现象,并发症发生率高。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能够与生物组织相容,在组织内自行进行降解,人体内部排异反应小[3];同时吸收棒置入人体之后,可根据人体组织变化而变化,在人体内部能够逐渐降解,无需进行二次手术将其取出,避免患者二次手术损伤,与钢板螺钉治疗相比,具有患者痛苦少、医疗费用低和生物相容性强等优势,用于治疗手足部骨折疗效确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显荣,周华标,邱鹏.探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的手术疗效[J].健康大视野.2013,21(05):717.
[2]茅渊.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44例[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32):42-43.
[3]聂亚林.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8):238-239.
可吸收性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120例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女性患者106例,男性14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不限男女。随机分成A组:应用可吸收性止血纱布置于甲状腺术后创面并放置颈前引流;B组:创面不放置任何止血材料放置颈前引流管;C组:应用可吸收性止血纱布置于甲状腺术后创面不放置颈前引流的。所有患者术前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均正常。在颈丛麻醉加监护下实施手术,均为甲状腺首次手术。术后病理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73例,甲状腺瘤34例,桥本甲状腺炎5例,甲状腺癌8例。三组间年龄、体重指数、甲状腺肿块大小、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等比较无明显差别。
1.2 手术方法
颈前低弧形皮纹切口。切开皮肤、皮下、颈阔肌、游离皮瓣,于经白线切开,分离颈前带状肌。于甲状腺真假被膜间暴露甲状腺。术式因病而定,A组我们在手术中甲状腺标本取出并进行创面缝扎和电凝严格止血后,用纱布吸干创面渗血根据创面大小将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剪成2块分别贴敷在手术的创面。B组术中进行创面缝扎和电凝严格止血后未用可吸收性止血纱布而直接缝合。A组及B组术后均于甲状腺创面置硅胶管一条接无菌袋,以便观察创面引流量。C组我们在手术中甲状腺标本取出并进行创面缝扎和电凝严格止血后,用纱布吸干创面渗血根据创面大小将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剪成2块分别贴敷在手术的创面,术后进行3~5个月的随访。各组可吸收性止血纱布放置于术区,纱布压迫30s。薇乔线缝合颈白线、颈阔肌、皮下,皮肤做皮内缝合。术区加压包扎3d。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止血效果
三组均未用止血药物。A、B组分别记录术后12h及24h颈部引流量(表1)。
(A组与B组比较,P<0.05)
2.2 随访
C组患者术后进行3~5个月的随访。采取局部检查和彩超检查,均未发现有排斥反应、感染、血肿等情况。患者切口美观程度优于放置引流组。
3 讨论
手术中止血是所有外科手术的关键,也是影响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甲状腺手术后切口内出血是一种少见的但十分危急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3%~1%,是引起甲状腺术后窒息的常见原因[2]。卢少毅等报道1559例甲状腺手术中发生术后切口内出血15例,发生率0.96%[3]。甲状腺疾病为常见病、多发于女性,约80%需手术治疗。手术为颈部显露部位,手术的美观效果是患者关心的重要问题。
可吸收性止血纱布是用氧化一羧甲基纤维素钠制成的可吸收性织物,与明胶海绵、止血纱布及生物蛋白胶比较,有独特的优势[4]。可吸收性止血纱布水解后激活凝血因子,聚集血小板同时形成凝胶状物质,堵塞血管来加速凝血过程。所以可吸收性止血纱布既能激活内源性凝血因子,又能促进血小板和红细胞的聚集达到止血的作用。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可在植入位置被吸收,组织反应小,最后大部分通过循环系统排出体外,安全可靠而无毒副作用[5]。Silverstein等提出理想的局部止血材料应具备以下止血特点:有明显的止血效果;组织反应轻;无抗原性;在体内可被降解;消毒方便容易;价格低廉;与组织结构相似;为适应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出血需要,能够任意裁剪[6]。有研究报道甲状腺手术应用可吸收性止血纱布,术后无1例发生切口内出血,无感染、排斥反应、硬结等不良反应发生[7,8]。还有报道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在甲状腺手术中及术后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减少了术后切口渗血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切口美观,值得推广[9,10]。我们通过使用可吸收性止血纱布的方法达到了止血效果好、美观及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
通过甲状腺手术中运用泰绫我们观察到:A组较B组颈前引流量明显减少,更有甚者无明显引流物。C组患者进行3~5个月的随访,采取局部检查和彩超检查,均未发现有排斥反应、感染、血肿等情况。患者切口美观程度优于放置引流组。A组引流是否为引流管刺激而引发渗出,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因此我们推断泰陵可能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减少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时间或避免放置引流管起到积极地作用泰绫放置创面而不放置颈前引流,在确切止血的同时,可达到更加美容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商品名:泰绫)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止血及术区不放置引流保证美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40例。A组:应用可吸收性止血纱布置于甲状腺术后创面并放置颈前引流;B组:创面不放置任何止血材料放置颈前引流管;C组:应用可吸收性止血纱布置于甲状腺术后创面不放置颈前引流。A组、B组分别于术后12h以及24h观察引流管的引流量。C组进行3~5个月的随访。结果:A组术后颈部引流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5)。C组采取局部检查和彩超检查,均未发现有排斥反应、感染、血肿等情况。患者切口美观程度优于A、B组。结论: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在甲状腺术中具有安全、有效的止血作用,尤其对甲状腺手术患者避免放置引流管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可吸收性止血纱布,甲状腺手术,术后止血,引流
参考文献
[1]王深明.甲状腺外科的进展与热点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3):174~180
[2]郑泽霖,耿小平,张德恒.甲状腺甲状旁腺外科学[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81~382
[3]卢少毅,房林,李喆,等.甲状腺术后出血临床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0):666~667
[4]Achneck H E,Sileshi B,Jamiolkowski R M,et a1.A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opical hemostatic agents:efficacy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use[J].Ann Surg,2010;251(2):2l7~228
[5]徐冠杰,宋翠萍.可溶性止血纱布治疗鼻衄[J].北京医学,1985;7(1):13
[6]Silverstein ME,Chvqpil M.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experiences with collagen fleece as a homeostatic agent[J]T rauma,1981;21(5):388
[7]张华.甲状腺手术应用泰绫150例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207
[8]严林,甘宇,龚家权,等.甲状腺手术中应用可吸收性止血绫7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224
[9]林道浙,徐定银,陈积贤.泰绫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2010;4(2):60~61
可吸收性 第4篇
番茄可吸收肠内多余脂肪有助减肥吗?
如果多吃番茄,少吃高热量的食品,确实有减肥的作用。番茄的能量很低,每100克仅含19千卡,而女士常吃的减肥食品——苹果所含的热量为每100克76千卡。一个番茄(约200克)的能量仅等于1/8碗米饭。如此低的热量,使它成为减肥者当仁不让的首选。
蘑菇——饱腹
多吃蘑菇易产生饱腹感
有助保持身材吗?
研究人员介绍,蘑菇富含膳食纤维,其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还比普通蔬菜多很多,因此,吃蘑菇能和牛肉一样有很强的饱腹感。多吃蘑菇不仅能够让人减肥、保持苗条的身材,还可以预防便秘、肠癌、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疾病。
中医——豆浆
看中医前宜喝豆浆吗?
如果您准备去看中医,那么建议您当天早上别喝牛奶豆浆。这是因为,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望诊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舌象直接关系到寒、热、虚、实辨证,而牛奶、豆浆容易使舌苔变白腻,使医生误认为有痰证。
脚心——活血
常搓脚心
可益智安神活血通络吗?
如果能坚持每天搓脚心1次~2次,持之以恒,可起到补脑益肾、益智安神、活血通络的功效,还可防治健忘、失眠、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胀、便秘和心、肝、脾、胆等脏器病症。
贫嘴——心理健康
女性适当贫嘴有利心理健康吗?
贫嘴的本质是一种分享与打探。女性爱贫嘴,是因为相对男性,女性的角色偏“弱”,也较易没有安全感,而爱说话、爱打听是对他人的人际关系及事物真相的一种了解,对隐秘信息掌握得越多,内心越有优越感。良性的贫嘴可娱人娱己,了解外部信息,润滑人际关系。但要注意贫嘴不能对他人造成恶意中伤或人身攻击。
姿势——身体
姿势好,身体才好吗?
好姿势带来的最直观好处,就是让你更有气质:笔挺站立,你会显得更苗条、高挑;姿势还会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肩膀挺直坐着的人,看上去放松而且充满自信,瘫坐在椅子上的人看起来懒散、冷淡、有距离感。好姿势可以提升骨骼健康,好姿势还能让内脏“松口气”。
黑眼圈——熬夜
黑眼圈只与熬夜有关吗?
如果说黑眼圈,仅偶尔光顾,很可能只是熬夜、失眠,或喝过量咖啡等因素造成。但是,如果连续或长期存在,就有可能是你的月经不调引起的,女子经期前后气血不畅,是很容易形成黑眼圈。当然,过敏性鼻炎等病患,或眼部卸妆不彻底造成色素沉淀,平常缺乏体育锻炼,使血液循环不良等,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因素,会使人不知不觉地产生熊猫眼。
起床——头晕
起床感觉头晕是颈椎出问题了吗?
如果,你是办公室OL一族,清早起床头晕,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长期用电脑,你的颈椎出了问题。颈椎疾病会压迫椎动脉,影响脑供血。如果平时饮水与运动量不足,血黏度较高,也容易造成大脑供血、供氧不足。
微波炉——辐射
微波炉工作时应远离吗?
大家都会担心微波炉泄露造成辐射。检测时紧挨门边,检测到的数据为5~10微瓦/平方厘米。当仪器距门10厘米时,检测到的数据是1~2微瓦/平方厘米。高频电器的国家标准都是40微瓦/平方厘米。微波炉的最大的检测结果仅为国家标准的1/8到1/4之间。微波炉辐射只有在工作时才会泄露,因此,在微波炉工作时远离它就会免受其害了。
高压电塔——咖啡
高压电塔危害等同咖啡吗?
咸菜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多吃,咖啡对人体有害还是有益更是没有定论。世界卫生组织就把它们列为对健康有害的“嫌疑类”,而高压电塔的磁场危害也位列其中。检测到的数据显示,高压电塔的磁场强度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可以忽略不计。
脚掌——高跟鞋
久穿高跟鞋不会伤脚吗?
走路、站立或按压时,拇趾关节和脚掌疼痛,但没有红肿,可能是足底肌群损伤,可以每晚用热水泡脚;脚掌疼的同时,第三或第四脚趾也出现疼痛,可能是长期穿高跟鞋惹的祸。建议高跟鞋与平跟鞋换着穿,如果必须穿,最好要选宽头、厚鞋底的鞋;如是没有原因的脚掌疼痛,同时有口渴、尿频、容易饿、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就要考虑是否患有糖尿病了。
泡澡——瘙痒
皮肤瘙痒与泡澡无关吗?
秋冬季节,人的皮肤也变得干燥,患皮肤瘙痒症的病人开始增多。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有关专家表示,这是由于很多患者仍然延续夏季频繁泡澡的习惯,皮肤角质层完整性遭到人为破坏导致的。“正确的泡澡方法应根据季节气候及个人的皮肤状况随时调整。”
晒太阳——喝参汤
冬日晒太阳,胜似喝参汤吗?
冬季万物萧条,人们易感沉闷、压抑,有些朋友会有失眠、胸闷、烦躁等不适症状。这个季节,阳光可以缓解人们压抑的情绪,可使皮肤充血,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全身新陈代谢,改善神经功能,增强肌体抗病能力。
温和——剧烈
快慢交替的运动更好吗?
对中青年人来说,快慢交替、有氧无氧配合的运动可是最好的。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有心脏剧跳、呼吸紧促的体验,才有轻松透亮的感受。如此,在运动结束之后仍然保持高代谢状态,不仅有效改善心肺功能,还有利于减肥。当然,心脏功能已经衰弱的人不宜如此尝试,仍需循序渐进。
饮酒——洗澡
饮酒后宜洗澡吗?
人饮酒后体内贮存的葡萄糖在洗澡时会被体力活动消耗掉,引起血糖含量减少,体温急剧下降,而酒精抑制了肝脏正常的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贮存的恢复,以致危及生命,引起死亡。
办公桌——窗户
办公桌对着窗户有利健康吗?
办公桌对着窗户,能享受到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然而,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紧靠着窗户办公,尤其是面对着窗户,容易让人变老,长此以往可能会让皮肤显老10岁。这项由英国科学家进行的研究发现,面朝着窗户工作,皮肤受损的风险是其他人的3倍。研究者指出,超过90%的皮肤老化状况,都是紫外线照射过程中造成的。他提醒面对窗户工作的人要做好皮肤防护工作,可以背对窗户或者用厚窗帘遮挡等。
寄生虫——减肥
寄生虫减肥法有利健康吗?
可能出现营养不良,消化道隐性出血而致贫血。胆道蛔虫病易引起嗜酸性胃肠炎和腹膜炎,出现腹痛、腹泻、腹水等症状,更加严重的是太多的成虫集结在肠里会扭成团,引起肠梗阻。
医生建言:寄生虫减肥法对身体造成的危害“铁证如山”,而且寄生虫吃下去后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打”出来,实在是“百害无一利”,万万不可尝试!
火锅——冰啤
吃火锅喝冰啤有利于健康吗?
吃火锅喝冰啤这样固然很爽,但是牙齿却在加速老化。口腔医学委员会主任谭颖徽称,这种饮食方式会导致口腔疾病。边吃火锅边喝冰啤或碳酸饮料,对牙齿及牙龈的刺激很大,长此以往,加速了牙齿的老化。。
适宜——不适宜
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有新规吗?
前不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了保健食品标签新规定的征求意见稿,当中规定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均不得标注明示或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且“不适宜人群”的字体应略大于“适宜人群”字体。
多动症——车祸
多动症者更易出车祸吗?
加拿大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者出严重车祸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两倍。研究发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者不仅作为司机易发生车祸,而且作为行人也容易引起车祸。研究人员对在2002年到2009年间的严重车祸进行了调查,发现许多车祸肇事者同这种疾病有关。
咖啡因——危害
饮料里的咖啡因会危害健康吗?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一些能量饮料咖啡因含量高,可能与饮料中其他成分发生反应,危害健康。约翰·希金斯和同事在《梅奥诊所学报》发表研究报告说,不少能量饮料不标注咖啡因含量,可能导致饮用者过度摄取;而咖啡因可能与能量饮料中的其他成分,如牛磺酸、维生素或矿物质发生反应,这对心率、血压甚至人的精神状态可能都有影响。
手机——焦虑症
“赖”上手机易得焦虑症吗?
心理医生杨青表示,无论是没事摸手机,还是间歇性产生“幻听”,这些人都一定程度上患了手机焦虑症,全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反复并持续地伴有焦虑、恐惧、担忧、不安等症状和植物神经紊乱的精神障碍。
40岁——ED
40岁以上男性ED病患
占40.2%吗?
ED是勃起功能障碍的简称,俗称“阳痿”。据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王晓峰教授介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近期在北京、广州、重庆三个城市40岁〜70岁男性中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我国门诊ED患者年龄群集中在30岁〜50岁之间,40岁以上男性ED发病率竟高达40.2%,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加湿器——肺炎
加湿器使用不当易致肺炎吗?
可吸收性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男性26例, 女性5例, 年龄14~56岁, 平均32岁, 左侧12例, 右侧19例。车祸伤18例, 摔伤12例, 运动伤1例, 受伤就诊时间为1~28d, 按北京积水潭骨科教程台阶征分度[2], I°0~5mm;Ⅱ°5~10mm;Ⅲ°>10mm, 其中Ⅱ°9例, Ⅲ°22例。
1.2 膝关节检查
早期膝关节因肿痛肌腱牵拉等原因导致后抽屉试验假阳性, X线检查是最直观可靠的, 可以判断骨块的大小及移位情况。如有怀凝可作CT扫描或MRI检查, 急性期MRI诊断后交叉韧带损伤准确率100%, 本组病例屈膝抽屉试验 (+) 27例, 后沉征 (+) 22例, 全部病例均于膝关节正侧位片发现胫骨隆突后棘撕脱性骨折块, 对于无移位借助MRI诊断的病例, 我们均采用保守治疗, 不在本组病例之内。
1.3 手术方法
腰麻下, 取病人侧卧位、患肢在上置于健膝的前方, 充气止血带, 行月国窝“S”形切口, 长约5cm, 将半腱肌及神经血管束向内侧牵开, 腓肠肌外侧头向外侧牵开, 显露关节囊的后面, 切开部分关节囊, 吸净积血, 显露胫骨平台后方撕脱骨折块, 清除断端软组织后, 将骨折块复位, 按可吸收螺钉固定操作程序, 用1枚 (如骨折块较大可用2枚) 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 如果骨折块太小, 可带部分韧带一起钻孔固定。然后将膝关节屈曲90°, 胫骨平台施加前抽屉应力, 再从股骨髁上钻入3.5mm的克氏针, 穿关节面, 直达胫骨上端骨皮质, 将膝关节固定, 术后石膏夹板外固定。4周后拔出克氏针及解除石膏外固定, 进行膝关节主动活动, 6周即可扶拐逐渐负重行走。
2 结果
本组31例, 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4~48个月, 术后X线片均提示复位良好 (图1, 图2) , 1.5~5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 后抽屉试验阴性, 后沉征阴性, 患膝均稳定, 关节屈伸功能良好, 按膝关节Lysholm评分标准[3]:总分100分, 优 (95~100分) , 活动正常;良 (85~94分) , 体育活动后有不适症状;可 (65~84分) , 日常活动有不适症状;差 (65分以下) , 活动受限。优20例, 良9例, 可2例, 优良率达90.6%。所有病例均无血管神经损伤, 无骨块移位, 无关节感染, 无膝关节挛缩畸形并发症。
3 讨论
3.1 手术适应证
后交叉韧带单纯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由于韧带的牵拉使骨块呈分离状态, 断面不接触, 胫骨平台因重力和肌腱的牵拉向后滑, 故出现后沉征 (+) 和膝关节后直向不稳定, 膝关节长期不稳定容易导致半月板磨损和加速膝关节退变。由于后交叉韧带止点有撕脱性骨折块, 交叉韧带体部一般均保持完整, 骨折块愈合后, 均能保持交叉韧带原有的功能。近年来更多的学者主张尽早手术对骨折块解剖复位内固定治疗。经过临床实践笔者认为: (1) 骨折块移位>3mm; (2) 后抽屉试验后直向移位较健侧>5mm; (3) 骨折块呈粉碎性或向前棘翻转; (4) 活动膝关节有失稳症状, 符合以上任何一项依据均为手术适应证。
3.2 内固定物的选择
以往撕脱的骨折块采用螺钉、克氏针以及钢丝固定, 但均应行2次手术取出, 容易加重月国窝瘢痕挛缩, 损伤神经血管等风险。近年来多数学者赞同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最为理想, 因为胫骨撕脱性骨折块无需负重, 可吸收螺钉早期是骨皮质强度的20倍, 故可吸松螺钉的固定强度足以抵抗韧带对骨块的牵拉, 而且可吸螺钉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 对组织无刺激性, 12~18个月全部降解吸收, 无需再次手术, 为病人节省经济和减少痛苦。
3.3 膝关节体位的辅助固定
术后单纯采用管型石膏屈膝30°外固定存在以下缺点: (1) 在伤膝肿胀消退后, 石膏外固定不合套, 胫骨平台容易下沉, 导致骨折块容易松动移位。 (2) 换药时需解开石膏, 由于膝关节会摆动容易造成膝关节不稳定。 (3) 患者后期功能锻炼时因疼痛而不敢屈膝锻炼, 导致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为了克服以上缺点, 笔者发现病人在屈曲90°时抽屉试验阳性最明显, 证明在这个体位胫骨平台最容易向后滑动导致膝关节后直向不稳定, 而且病人作屈膝功能锻炼非常艰难, 可是因重力作用, 病人卧床作伸直膝关节锻炼容易得多, 故让患膝作屈曲90°体位, 用1枚3.5mm的克氏针从股骨髁上穿入关节腔, 再进入胫骨平台达胫骨近端骨皮质, 将胫骨平台固定防止其后沉移位, 再辅以石膏夹板固定, 4周后拔出克氏针, 解除石膏, 让病人作屈伸运动, 2~3周病人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3.4 术中注意事项
(1) 术中见关节内有碎骨屑无法固定时应给予摘除, 防止关节鼠的出现。 (2) 骨块周围骨痂及疤痕组织应仔细刮除, 应保留连接有韧带的骨块。 (3) 复位时将关节屈曲, 骨块应达到解剖复位。 (4) 可吸收螺钉钻孔要按照严格操作程序, 钻孔方向不要顺着骨髓腔的方向, 最好斜向骨皮质的方向, 增加固定的牢固程度。
3.5 术后注意事项
(1) 由于克氏针尾外露, 换药时用络合碘擦涂针尾, 防止克氏针感染。 (2) 月国窝处给予垫枕。 (3) 4周后拔出克氏针, 解除石膏夹板, 指导病人主动作屈伸功能锻炼, 动作循序渐进。 (4) 6周后扶拐逐渐负重行走。
参考文献
[1]Deehan DJ, Pinczewski LA.Arthroscopic reattachment of an avul-sion fracture of the tibial insertion of th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J].Arthroscopy, 2001, 17 (4) :422.
[2]田伟.积水潭骨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232.
可吸收性 第6篇
关键词: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填塞材料,可吸收性止血绫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对于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治疗更多的开始采用鼻内镜治疗,使鼻科学进入了微创的时代,但鼻内镜术后的鼻腔出血问题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以往无论是鼻出血、鼻腔传统手术还是鼻内镜手术,术后基本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但填塞物在患者鼻腔中存留时的不适感及抽取过程对患者所产生的痛苦,一直是难以完全避免的。随着各类填塞材料的研发,新型止血材料的出现更是促进了诊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可吸收性止血绫的使用,使术者对术后填塞物有了更多的选择。笔者随机将凡士林纱条和可吸收性止血绫用于96例功能性鼻内镜术后患者。笔者通过记录术后患者头痛情况、填塞物存留时鼻腔渗血情况及取出填塞物后鼻出血程度的观察,对可吸收性止血绫与凡士林纱条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耳鼻喉科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96例,其中男65例,女31例;年龄19~66岁,平均(43.5±14.2)岁。将96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凡士林纱条组和可吸收性止血绫组,凡士林纱条组48例,其中男32例,女16例,可吸收性止血绫组48例,其中男33例,女1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变类型和范围、凝血相关因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根据病情在全麻下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包括鼻甲部分切除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鼻中隔成形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实施手术。术后按上述材料填塞鼻腔。可吸收性止血绫组患者术后先予以可吸收性止血绫(65 cm×40 cm)填塞中鼻道及术腔,再予以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凡士林纱条组患者术后予以凡士林纱条折叠式填塞。
1.3 效果评价及观测指标
1.3.1 术后患者不适的评估
不适感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评价,基本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上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端表示患者无疼痛,“10”分端表示疼痛患者难以忍受,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使患者标出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位置,从而对患者不适程度进行评估。
1.3.2 术后24 h内鼻腔渗血量和分泌物情况
填塞完毕后,笔者用棉片(4.5 cm×1.5 cm)蘸取鼻腔渗血,每个棉片湿润后浸透血液约1.5 mL[2],根据棉片数量来评估患者鼻腔渗血情况,将<20 mL为少量,记为(+);将>20~40 mL为中量,记为(++);>40 mL为大量,记为(+++)[3]。
1.3.3 术后48 h记录出血情况
笔者根据出血情况分为三个等级,即无出血:取出填塞物后无任何出血或微量渗血,无需处理;少量出血:取出填塞物时少量出血(<5 m L),用棉片覆盖后很快停止;出血:取出填塞物时明显出血(>5 m L),需重新填塞止血处理[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填塞期不适感比较
在填塞期,凡士林纱条组有43例(89.58%)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包括头痛、鼻腔胀痛,而可吸收性止血绫组有18例(37.50%)出现同样症状;凡士林纱条组患者不适程度病例数多于可吸收性止血绫组,其VAS评分分别为(7.5±2.5)、(3.2±1.9)分。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鼻腔渗血情况
可吸收性止血绫组术后渗血较少,表现为血性分泌物,未见大量渗血,24 h内渗血量在20 mL以下者占72.93%;凡士林纱条组术后渗血较多,渗血量在40 m L以上者占68.7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H=52.21,P<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48 h鼻腔出血情况
凡士林纱条组再出血发生率较高(37.50%),多需要辅助止血,而可吸收性止血绫组患者鼻腔较少出血(12.50%),或少量出血可以自止,不需要用棉片或止血海绵再次止血,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注:与凡士林纱条组比较,χ2=9.25,*P<0.01
3 讨论
对于鼻腔、鼻窦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功能性鼻内镜的出现为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5],以尽可能的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解剖结构以及生理功能为前提;在清除不可逆病变的基础上,以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功能并纠正解剖畸形为目的,而鼻腔、鼻窦术后填塞方法、填塞物的选择则逐渐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6]。有研究表明手术部位和填塞材料是影响手术后出血的关键因素[7],对于手术部位而言,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出血较多,而相同手术部位,填塞材料的选择则决定了术后出血的多少。传统的填塞材料多为凡士林纱条或碘仿纱条,它取材经济方便,依靠紧密的机械性填塞来止血,其止血效果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但不足之处是当填塞过紧时,填塞物会压迫鼻腔侧壁及鼻黏膜,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鼻腔胀痛、反射性头痛、溢泪等症状,而填塞不紧密时,术后鼻腔则渗血较多,并且取出时对伤口引起再损伤和再出血,出血量较大,部分病例往往需要再行止血,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而传统的高分子膨胀海绵,依赖吸水后的膨胀作用,压迫创面止血,止血原理单一,术后48 h止血率仅为33.7%[8],并且在取出时造成鼻腔压力突然减小,创面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脱落,极易造成二次出血,虽然较之凡士林纱条有很大改进,但填塞后患者鼻腔胀痛、头痛的症状仍然明显,抽取过程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目前临床上也有使用藻酸钙纤维止血的报道,藻酸钙纤维是一种由柔软的海藻提取物与酸钙纤维所合成的,其原理是能很好的贴附于创口表面,顺应性好,与创面接触后,纤维中的钙离子会与创面血清中的钙离子交换,与创面接触的纤维逐渐溶解,并变成凝胶状,保护创面并止血,填塞时仅有轻微疼痛或无痛,抽取时疼痛亦极其轻微。国内有研究表明,藻酸钙纤维较之膨胀海绵止血效果理想,患者不适感明显改善[9]。
可吸收止血绫是目前外科常用的一种止血材料,其富含再生纤维素,无任何药物附着,通过启动物理、化学和生理三方面止血功能来发挥止血作用,除可用于一般止血外,对于某些特殊部位的出血以及渗血的创面都可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可吸收性止血绫的主要成分为水溶性纤维素钠盐,其止血作用分固相吸附、溶胀凝胶、溶解激活三个阶段[10]。它可以吸附红细胞,黏附血小板,水解后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加速纤维蛋白间交连,同时形成凝胶状物质,堵塞血管,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11]。使用吸收性止血绫安全无不良反应,具有止血迅速、可靠、易溶解和组织相容性高等特点[3]。同时还具有抑制细菌生长、防止伤口感染的作用,逐渐被临床医生所认可。
本研究中,凡士林纱条组有4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包括头痛、鼻腔胀痛,而可吸收性止血绫组仅有18例出现同样症状;凡士林纱条组患者不适程度病例数明显多于可吸收性止血绫组。可见可吸收性止血绫能够明显缓解填塞过程中产生的不适感,减轻患者痛苦。在减轻患者不适感的同时,也可大大降低患者填塞过程中鼻腔渗血情况,并且凡士林纱条组再出血发生率较高(37.5%),多需要辅助止血,而可吸收性止血绫组患者鼻腔较少出血(12.5%),或少量出血可以自止,不需要用棉片或止血海绵再次止血。
可吸收性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24例,女11例;年龄24~45岁。左侧22例,右侧13例。致伤原因:12例为重物砸伤,17例为车祸所致,6例为摔伤。损伤情况:35例均为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均从胫骨起点撕脱。手术时间:受伤后1 d者29例,2 d、3 d、4 d者各2例。采用膝后内倒“L”型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至2年,均无明显自觉症状,活动正常,抽屉试验阴性。
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后,重复抽屉试验,膝旋转试验,膝内、外翻试验,进一步排除半月板和内、外侧副韧带以及前交叉韧带损伤,证实后交叉韧带损伤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27例患者均采用后内侧入路,患者取仰卧位,屈膝60°,切口上部起于股骨内髁最高点顺皮纹斜向后内侧半弧形延长,切口长约6~8 cm。从腓肠肌内侧缘进入,将腓肠肌内侧头连同腘血管、神经一并牵向外侧,显露后关节囊,纵行切开关节囊显露胫骨平台后方撕脱之骨块,用手指找到撕脱之骨块和松弛的后交叉韧带,了解骨块的大小、厚薄以及骨块撕脱的位置。将骨块复位后先钻入1枚细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后,空心钻头钻孔,丝锥攻丝后,视骨折块大小拧入直径3.5 mm或4.5 mm,长度为35~45 mm的可吸收螺钉1~2枚。冲洗后,放置皮片引流,缝合关节囊,逐层关闭切口。术后采用长腿石膏固定膝关节于屈曲30°位,6周后去除石膏,逐渐开始功能锻炼,8周后扶拐下地行走。
2 结果
进行6个月至2年随访,根据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进行评价。膝关节功能主观标准评价满意率为90%。术前后交叉韧带后抽屉试验阳性,术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X线检查均为解剖复位骨性愈合,无移位,客观标准评价满意率为100%。
3 讨论
3.1 可吸收螺钉的生物学特点
国产可吸收螺钉的材料是聚-DL-乳酸(PDLLA),PDLLA是一种全部非结晶的聚合物,组织相容性好,可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被人体完全吸收,对骨组织生长无不良影响。PDLLA可吸收螺钉的弯曲强度大于130 MPa,约是松质骨强度的20~30倍,伸拉强度为48 MPa。植入体内2 h后开始发生径向膨胀,纵向收缩,产生自动加压作用,使固定更牢。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时,由于韧带外周滑膜、血管、神经多保持完整,骨块复位内固定后,血供恢复好,组织修复快,韧带本身并无损伤,待骨折愈合后,即可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一般来说,手术治疗选取的内固定物大致可有粗线、钢丝、金属螺钉、可吸收螺钉等,均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可吸收螺钉植入后1~2年才会逐步失去其生物强度,2~4年后会逐步吸收,可以保加牢固,足以有效的维持骨折块的稳定。PDLLA内植物的初始强度可以保持3个月不变,随后聚合物的强度逐渐下降,至6个月左右才完全丧失其强度。在此期间内可完全满足松质骨骨折的愈合要求。随着聚合物的降解,应力逐渐转移到愈合的骨折面上,有利于骨折愈合,骨密度增加,减少和消除了应力遮挡效应,防止骨质疏松[2]。
3.2 以往手术治疗常采用膝后“S”切口或膝后外侧直切口[3]。
前者需显露腘窝部血管、神经,切口较长,操作繁琐,有损伤血管、神经的可能;后者为纵贯关节的垂直切口,纵形切口瘢痕较长,对膝关节活动会有一定影响,尤其对于瘢痕体质的患者更为明显[4,5]。采用膝后内倒“L”型切口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切口小,利于手指找到撕脱骨块,了解骨块大小及骨折位置情况;(2)位置浅,操作简单、直接,比膝后侧入路要省1~1.5 h;(3)解剖清晰,不干扰血管、神经,故无血管、神经损伤之虑;(4)损伤小,符合微创外科操作;(5)因顺皮纹切口,切口愈合后无明显瘢痕;(6)组织分离少,不易粘连,术后关节功能良好。
3.3
本组观察结果表明,应用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带胫骨骨片的交叉韧带损伤,稳定可靠,使用方便,术后不会影响患者CT及MRI检查。可吸收螺钉较金属内固定物而言,价格较高,但是与二次手术所带来经济和生理上双重的负担相比较,可吸收螺钉有明显的优势,且无金属刺激、腐蚀作用;无菌包装,使用方便;在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中,可吸收螺钉值得推广。膝后内倒“L”小切口降低了手术副损伤的发生概率。本组病例的骨折块均是韧带附着处,术后均辅以长腿石膏夹外固定4~6周,早期功能锻炼,全部病例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王亦璁.膝关节外科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69.
[2]荣国威,王承武.骨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21.
[3]陈敏,白龙,马灿泽,等.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撕脱骨折.实用骨科杂志,2004,10(4):373.
[4]杨永兴,张卫平,刘长安,等.影响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疗效的原因分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0):792.
可吸收性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82例手足部骨折患者, 其中男52例, 女30例;年龄20岁~57岁, 平均年龄 (38.51±1.13) 岁;骨折部位:手部骨折46例, 足部骨折36例;开放性骨折19例, 闭合性骨折63例;骨折原因:交通伤54例, 挫伤20例, 机械损伤8例。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为41例。2组患者之间基本资料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性 (P>0.05) , 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钢板螺钉进行治疗, 治疗组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进行治疗, 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医护人员依据患者具体病情为其实施相应治疗措施, 手部骨折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麻醉, 足部骨折患者采用腰麻。待麻醉成功后, 常规切开复位骨折, 用钻头同患者骨折线垂直的方向扩髓, 尽量稳定骨折端, 依据患者骨骼大小为其选取合适的自身增强可吸收棒, 自身增强可吸收棒应长于钻孔3 mm~5 mm, 若其过长时, 不应使用剪刀等易导致开裂的器具, 应通过电刀或是电锯将其截断[1]。将其压入钻好的孔内并伸入助进器, 之后均匀敲入钻孔内, 用可吸收螺钉顺利完成可吸收棒固定工作。手术完成后, 用棉垫及压力绷带对患者切口进行包扎, 适当抬高患肢, 并采用常规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 避免出现感染现象。当每小时引流量低于8 m L时, 拔除引流管,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禁止过早下床运动, 避免出现功能障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88%, 感染发生率为2.4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 感染发生率为19.51%。2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手足部骨折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 医护人员应为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 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钢板螺钉在治疗手足部骨折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较多失误, 进而影响患者手术成功率。并且在采用该种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感染现象, 延长康复时间, 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在治疗手足部骨折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 其均为同生物组织相容的器械, 在组织内可自行降解, 最终降解成水及二氧化碳, 有效降低对患者产生的影响, 提高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 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对手足部骨折疾病具有显著效果, 本次研究中采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 其并发症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与采用钢板螺钉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 (P<0.05) 。因此, 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82例手足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 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88%, 感染发生率为2.4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 感染发生率为19.51%,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在治疗手足部骨折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 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足部骨折,可吸收螺钉,自身增强可吸收棒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茅渊.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44例[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 34 (32) :42-43.
[2]李水胜.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J].蛇志, 2006, 18 (3) :177.
可吸收线在门急诊清创术中的应用 第9篇
【关键词】 清创术;使用效果;缝合线;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78-02
清创术临床又称局部创口缝合手术,为临床最常见手术之一[1]。临床上,门诊急诊手术室需要处理各种类型的创口外伤,如:急性意外外伤、慢性不愈合创口、手术创面等。在外科手术多年经验总结中得出创口的处理工作优良能对手术创口愈合与术后并发症起到重要决定性作用。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发展,创口缝合中对于缝合线的应用方面有了一些研究。传统缝合线多为创面红肿与愈合不良等缺陷。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受到临床推广及认可[2]。现为研究可吸收在门诊急诊清创术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2013年5月~2013年12月内我院收治的100例急诊清创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研究后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诊清创患者10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年龄在18~58岁之间,平均(32.5±6.23)岁,其中男26例,女24例。对照组年龄在20~60岁之间,平均(40.42±6.20)岁,其中男20例,女3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外伤诊断,无合并其他疾。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不同缝合线缝合创口,本次研究上报院方批准后施行。排除其他合并症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差异及发病时间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所选病例都随机化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50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应用常规不可吸收缝合线:在清创术实施前对创面深度与面积进行评估,观察创面皮缘的整齐性,应用消毒剂对创面进行冲洗消毒,除去表面污渍与血迹。清创前对皮缘部位进行修剪,在距离皮缘2~3mm处使用不可吸收缝线进行表皮缝合后用无菌敷料包扎创面。所有患者创口均按照传统外科缝合步骤进行,告知患者术后一周可返院进行拆线,临床常规给予口服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3]。
1.2.2观察组应用可吸收缝合线:缝合方式及手术操作与对照组无差异,缝合线换用南通华利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0-5号可吸收线华利康根据创面深度及面积大小进行连续皮下缝合操作。华利康部穿透全部皮下全层,缝线全埋于皮下后进行敷料包扎。术后知道患者口服广谱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两组患者均在术后7d对创口进行愈合评估[4]。
1.3疗效判定:两组患者在不同缝合线下,在术后7d对创口进行愈合情况评估。显效:创口愈合较好,无红肿及其他并发症;有效:创口愈合一般轻微红肿,无并发症;无效:创口排异反应、伤口愈合缓慢。
1.4 数据统计方法:采用数据处理统计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P<0.05为统计标准,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都得到改善,使用可吸收线的观察组急诊清创患者总有效率为92%;使用非可吸收缝合线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术后愈合效果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外科清创手术中医用可吸收缝合线为一种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能被人体通过水解方式吸收。分为羊肠线、普通肠线、铬制肠线、化学合成线(PGA、PGLA、PLA)及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这几大类型。在临床手术后患者创面愈合期间比不可吸收线更具有一定的弹性、通用性、可吸收性、无菌性、易操作性、及降低组织排异反应。可有效减少感染、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拆线的麻烦。可吸收线作为高效生物材料制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它主要用于普通外科和整形外科等需要内缝合的手术中。它既能為机体提供暂时的支架或屏障,又能通过降解吸收而避免体内的排异反应、非感染性炎症及其他一些不良影响,同时降低了二次手术的可能,因而在医学及动物医学上,它与其它手术缝合线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可吸收型植入材料。近几年通过其他院内手术研究表明,可吸收线也是存在问题的,如:缝合线会与手术环境、患者健康情况、疾病类型及其他因素影响出现排异反应与窗口愈合时间延长。根据临床使用及数据分析情况来看,对于缝合线本身因素、手术操作规范因素、患者健康因素都是影响可吸收线愈合效果的原因,故临床评价存在一定差异[5]。
本文根据研究我院100例急诊清创患者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显著高于对照组70%,P<0.05 综上所述,对于常规清创手术中,可吸收缝合线在术后预防感染,减少排异反应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白刚,徐文刚,张良等.可吸收线缝合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48-49.
[2] 刘祥璐,蒋秋华,何春明等.可吸收合成线在帽状键膜缝合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0):70-71,100.
[3] 卫同林,师玲,席红卫等.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法在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2):168-169.
[4] 张良美.护理干预对减轻清创缝合术中患者疼痛、焦虑抑郁情绪及应激反应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9-11.
可吸收钉治疗内踝骨折的体会 第10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8例,其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18~60岁,平均36岁,闭合性骨折35例,开放性骨折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 h~8 d,平均4.5 d。致伤原因:扭伤24例,车祸伤10例,重物砸伤2例,高处坠落伤2例。
1.2手术方法
取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取内踝短弧形切口,显露出骨折断端及关节腔,清理嵌入骨折端的软组织及关节腔内的血肿和碎骨屑,复位骨折块,以布巾钳临时固定。内踝尖端电钻钻孔,攻丝,埋头器扩孔,然后分别拧入2枚可吸收钉,缝合切口,术后石膏托外固定。6周后去除石膏,鼓励患者不负重渐进性踝关节功能锻炼,根据复查X片骨折愈合情况,10~12周可负重行走。
1.3疗效评定标准
优:骨折解剖复位,踝关节行走无明显疼痛和肿胀,屈伸活动正常;良:骨折基本复位,行走偶尔有轻微疼痛和肿胀,踝关节屈伸稍受限;差:骨折有移位,行走时疼痛肿胀明显,屈伸受限。
2结果
38例中35例获得随访,时间为1个月~1年,优24例,良10例,差1例,优良率97.14%。差1例为患者自行提前负重行走,至骨折移位造成。手术切口I期愈合,无感染及无菌性炎症反应,未见骨缺血性坏死及术后螺钉退出及断钉现象,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12周。
3讨论
3.1金属材料治疗内踝骨折传统的方法需采用螺钉或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等作为内固定。存在应力遮挡、骨质疏松、金属反应、腐蚀破坏等缺点,并干扰X线、CT成像,无法进行MRI检查,而且常需二次手术,对关节干扰大,术后功能恢复缓慢。可吸收钉其弹性模量与骨相似,局部产生微小活动,利于骨折愈合。随着植人物的降解及强度的减弱,应力逐步转移到愈合的骨组织上,有利于骨密度的增加,防止骨质疏松。可吸收钉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随着强度的逐渐降低,应力也逐渐向骨折端转移,避免了应力遮挡;而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减少了固定物对骨的异物刺激反应,有利于骨折愈合。无需二次手术取出,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是一种治疗关节内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3.2可吸收螺钉使用中的体会及注意事项:踝关节骨折的解剖复位是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基本要求,内踝骨折会造成距骨在踝穴位置的改变,距骨向外侧移位1 mm,胫距接触面下降达42%,向外侧移位2 mm,胫距接触面下降达65%[1]。内踝不能解剖复位,远期将出现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故术中一定要复位良好。适应证的选择[2,3]:凡是内踝骨折仅用螺丝钉固定即可达到目的,这类骨折均适合采用可吸收钉。可吸收钉与普通螺丝钉有较多相同之处,但不同之处需引起注意,如强度、螺纹深度、加压时取的力度等。在拧入可吸收钉时钉体可产生一个回旋力,如强行加压,可引起钉体断裂,故术中应用力适当。可吸收钉降解产物可导致局部炎症反应[4],如术中可吸收钉尾包埋过浅,术后局部摩擦易出现局部感染,故术中应使用埋头器扩孔将钉尾埋于骨内。可吸收钉属于半坚强内固定,其强度不及金属螺钉,因此术后必须要有可靠的外固定,且外固定时间也应相对延长。
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手术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理想,且能使患者免除了二次手术之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世绂.1临床骨科解剖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914-915.
[2]李淳德,马忠泰,兰常德,等.可吸收钉及固定棒(SR-PGA,PL-LA)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中华骨科杂志,1995,15(1):755.
[3]李行诰,王继东,窦以宝,等.应用可吸收螺钉与内固定棒治疗松质骨骨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6(3):218.
可吸收性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