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教学设计
《军神》教学设计(精选8篇)
《军神》教学设计 第1篇
《军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军神》这篇课文写了刘伯承眼部受伤后,坚持不用麻醉药,进行手术的事。课文侧重描写了刘伯承手术中的表现,以及沃克医生“术前——术中——术后”的神态变化,充分展现出刘伯承的“军神”形象。教学中,应挖掘出文章本身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和情绪体验。组织学生对文中的语感点进行重锤敲击,在读中思考,读中想象,读中领悟,从而深化对人物的认识,促进语感的形成。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织学生探究课文,体验课文,在探究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3、理解沃克医生的一番话,体会军神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
4、初步感受课文写作方法的独特。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悬念
1、师讲述刘伯承眼睛受伤的故事。
2、简介刘伯承生平,设置悬念。
知道这位年轻的军官是谁吗? 他就是刘伯承,刘伯承一生70多年从事军事工作,指挥了很多著名的战役,为我们国家的解放和后来的国防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很多人的尊敬,爱戴,连他的敌人都对于他敬佩不已。曾经有位德国医生,惊叹地称他为军神。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设计意图:由刘伯承眼部受伤的故事导入,铺设课文情感基调。再由德国医生对刘伯承的称呼,引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读熟课文,理解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请打开课文,边读边思考,努力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师组织学生复述,引导学生整体掌握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学生初接触课文时,应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接触课文语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而对课文的复述不仅提高了读的效率,还锻炼了学生运用课文语言表述的能力。](3)逐段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先指定一名同学朗读,再让这名同学推荐另一名同学,并说出推荐理由。以此类推。
读中相机突出有关生字的教学,对一些词语的理解进行适当点拨,并指导读好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字词掌握扎实,与课文朗读得正确流利,是课文开讲的前提。]
三、认真细读,潜心会文
1、引导学生质疑,激发阅读期待。
读了课文,大家心中最大的疑问是什么?(引导学生提出“人怎么会是神”的问题。)沃克医生惊叹地称刘伯承为军神,人怎么会是神呢?答案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请大家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将有关词句勾画出来。
2、组织学生交流。重锤敲击下面两段话。
可那位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底下的垫单。手术结束,一条崭新的垫单竟被抓破了。
(1)读读这段话,好好感受感受。
(2)刘伯承动手术的过程我们看不到,但我们可以想象出来。大家再用心读读这两个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试着想象当时的情景。
(生认真读文后交流,引导学生体味“紧紧”“崭新”“抓破”等词。)(3)(师动情地)是呀,手术在紧张地进行着,手术刀在不停地挥舞着,躺在手术台上的刘伯承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垫单,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大家再细细地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用心研究这个问题。
(4)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把目光对准他的双手。那会是一双怎样的手呢?(生交流)
(5)疼痛如潮水一样汹涌而来,他坚持着,抵挡着,如一个坚固的堤坝,决不屈服。那么,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是一种什么精神在鼓舞着他呢?让我们怀着对刘伯承的无限敬佩,齐读这段话。
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1)自己读读,然后联系上文想一想,沃克医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这番话的?
(2)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刘伯承在漫长的手术中,仍忍受着巨痛,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使心灵再度受到震撼。
(3)(师引读)手术刀在不停地割着,而刘伯承一声不吭,默默数着刀数,一下又一下……手术结束了,他竟然笑着说出手术的刀数。面对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沃克医生惊呆了,他不禁失声喊道(生齐读此段话。)
读着,读着,我们被刘伯承坚强的毅力感染了,这坚强的毅力就像什么?(一块钢板)
一般人能不能做到这一点?一般的军人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只有什么才能做到?(神)这实际上是对刘伯承的(称赞)。
(3)是呀,他不是普通的军人,而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让我们怀着对军神的无限敬佩,齐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言文字的习得总是离不开情感的伴随,而良好语感的培养则需要一个值得诵读品味的语感点。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后,重点抓住这两个语感点,引导学生反复接触感受,品味想象,然后再借助形象咀嚼语言,领悟语言,生发情感,从语言的桥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刘伯承的心里。使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共鸣。]
3、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
(1)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沃克先生的态度随着事情的发展在不断变化,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请大家再次读文思考。组织学生交流,体会沃克医生神态变化的原因。
(2)读读课文,看能不能在表达对刘伯承这种敬佩感情的同时把沃克先生态度的转变过程读出来?(生有感情地读课文)(3)分角色朗读课文,看能不能把沃克先生这种由冷到敬的态度变化和刘伯承这种坚定刚强的意志读出来。(生分角色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沃克医生神态的变化,令学生更真切地领悟到刘伯承意志的坚强。而分角色朗读课文,则又将学生从对细节的品味拉回到整体。体现出“整体——部分——整体”的设计意图,感受到一种圆浑的美!]
四、抒发壮志,升华情感 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想法,或有什么决心,请联系自己的实际用一段话写下来。[设计意图:情感在充分的蕴蓄后,会有抒发的冲动。在学生被课文,被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深深感染的同时,学生会产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想法,而写,可以令他们的思考和想法趋于清晰,令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军神》教学设计 第2篇
福鼎市桐北小学 庄笑娟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性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议、写等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究精神,训练阅读速度,丰富语言积累,提升情感的价值。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教学重点
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教学过程
一、直奔中心,突破全文。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军神》。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这一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带有“军神”的句子。
课件出示: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齐读)读了这个句子,此刻你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为什么惊呆了?为什么说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是军神?)学贵有疑,真是太好了。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边读边用心体会,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呢?(板书:男子汉?钢板?军 神?)请把课文中最能体现这些词语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和体会。
小组交流:把你对课文的精彩感悟与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二、细读内化。
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跟大家说吧!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课文哪个地方体现了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呢?
重点抓住下面四个地方进行交流。(根据学生发言顺序教学)
1、课件出示第17段。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从你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刘伯承是个怎样的人?(意志坚强)从哪些词语你感受到他的坚强?(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啊?(说明刘伯承正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这么巨大的痛苦他竟一声不吭,多么坚强的刘伯承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他的坚强体现出来吗?(评读、再指名读、齐读)
多么令人钦佩的刘伯承啊!让我们回到当年的手术台上,看看那时的情景吧!
放课件(做手术的场景)。
师:同学们,你看见了什么?(手流汗了,手背青筋暴动起等)你听见了什么?(剪刀的声音等)你的心情怎样?(非常紧张、非常担心)沃克医生心情怎样?(非常紧张)
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沃克医生此时非常紧张?(“手术台上,……”这句话说明他很紧张。)
他为什么这么紧张?(他害怕刘伯承挺不住,担心手术有一定危 险)
沃克医生没做过手术吗?(做过,但从来没做过这么严重而没使用麻醉剂的手术。)
刘伯承在做什么?(在忍受痛苦,在数刀数)
同学们,你有过受伤的经历吗?(脚被石头绊倒了,弄疼了等)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摘除眼球比我们摔破口子要疼几百倍几千倍。在这种剧痛下,一般情况下人会怎样啊?(晕过去,大叫)而刘伯承没有晕,没有叫,大脑还是那么的清醒,每一刀是钻心裂肺的痛,每一刀下去,他都可能对自己说什么啊?(我不能晕,我要清醒!)整整三个多小时的手术,这是常人能忍受的吗?
难怪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学生读中把板书男子汉钢板军神后问号改感叹号。)
2、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还让你体会到刘伯承那钢铁般的意志?
“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师:从沃克医生的语言,你知道什么?(刘伯承伤势很重,但从容镇定。)你体会到什么?(他的意志很坚强。)刘伯承的伤势到底有多重呢?课前老师查到相关的资料,请大家看看。
课件出示:1916年,24岁的刘伯承参加了蔡锷“讨袁护国运动”,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炮火、子弹疯狂地轰射过来,为了救一位战士,刘伯承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从颅顶穿过,又从右眼眶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当他苏醒过来,用手摸摸伤口,黏糊糊的都是血块,在那血块中,他又摸到了一个圆球,啊?眼珠!原来他的右眼被打坏,眼珠掉出了眼窝!为了让战士们安心作战,他一狠心抓起了身边的一把大刀,把牵连着那已掉出的眼珠经络割断,紧紧地篡住那颗眼珠,又昏了过去!这么重的伤势来就诊还那么的从容镇定,普通人能做得到吗?难怪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再一次激情朗读本句、烘托情感)
3、再看看课文,手术前还有哪个句子体现了这点?(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什么?病人是怎么说的?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13段。为什么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只有清醒的头脑,才能指挥打仗)从你课前查找的资料中,你知道刘伯承打过哪些战役吗?(刘伯承被称为常胜将军。参与领导指挥了有名的南昌起义、第四、五次反“围剿”及百团战役、淮海战役、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战斗。)
师:这一切都是因为刘伯承有一个清醒的大脑。刘伯承说:“孙膑失去了双腿,依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我失去一只眼睛,只要还有健全的大脑,也可以驰骋疆场,为祖国效汗马之劳。”因此,刘伯承平静地回答:(引读:“沃克医生……”)
4、对于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怎么反应?(沃克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从这一句中,你体会到沃克医生此时什么心情?(震惊,难以置信)
应该用什么语气读沃克医生的话?自己练练。(吃惊,难以理解)自由读、指名读。对于这么严重的伤势,刘伯承只是平平淡淡地回答四个字“试试看吧。”你怎么读这句话?(我听出你的平静、镇定)大家愿意不愿意分角色朗读一下这段话?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件出示三段话)评读。
4、师:面对如此令人难以忍受的伤痛,刘伯承竟然决定不用麻醉剂,还如此镇定、沉着,难怪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再一次深情朗读,体会情感。)
三、扩展延伸深化情感。
1、有诗称赞刘伯承,请你读读。出示小诗,感情朗读。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2、教师总结,深化情感。
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领导晋冀鲁豫野战军,用不米加步枪,战用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令蒋介石惊慌失措,心惊胆寒;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狮下江南的一幕;之后,主动请缨,席卷大西南。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再读课题。
3、练习写话,升华情感。
(1)同学们,慈祥的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些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课件出示刘伯承的照片)
(2)学生交流写话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饱含激情朗读自己所写内容。
四、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从下面的几个话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去实践。
1、搜集有关刘伯承的事迹或像刘伯承一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2、搜集关于刘伯承意志力的名人名言进行摘抄。
3、同学之间自由组合,排演课本剧《军神》。《军神》教后自评:
苏教版小学语文《军神》教学设计 第3篇
新课改理念中强调课堂教学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坚持少教多学的原则。通过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准确表达本文思想感情。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开展自主交流与合作探究创新教学模式,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争取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与情绪变化的方法,体会刘伯承元帅的坚强意志。学习课文侧面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感,学习革命家坚定的意志,以及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本文人物的神态与语言描写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领悟“军神”形象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创设刘邓大军进入太行山情景。(教师: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简要交流观看多媒体视频的感受。
3.大屏幕出示刘伯承元帅生平事迹
(刘伯承1892—1986,四川省开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被尊称为“军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军神》这篇课文,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采!)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对刘伯承元帅的崇敬之情,通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与视频片段,营造刘伯承元帅的光辉形象,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崇敬之情。这样,学生才能带着深厚的情感走进文本,为下面的教学作情感铺垫。)
(二)推进新课,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筛选课文主要内容。
2.理清叙述顺序。
3.师生共同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伟人故事,容易激发学生快速了解故事的梗概。初步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抓住重点,品读内涵
1.快速浏览课文,把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句子画下来并反复朗读。
(明确: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2.全班齐读这句话,体会沃克医生说这句话时带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惊讶、激动、美、崇敬……)
3.师质疑:读这个句子后你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
(明确:沃克医生为什么会称刘伯承元帅为军神?……)
4.师:通过“为什么”激发学生寻找关键性的句子。而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只要我们认真地朗读课文,用心去体会作者的话,就一定会从文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讨论活动,围绕问题进行阅读探究,在相互合作中解疑)(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点拨。)
(设计意图:阅读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作者对话的过程,学生们凭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解读文本。在此过程中,教师设疑、析疑、解疑,在师生共同合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四)汇报交流,深化主题
1.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汇报小组研读成果,全班同学交流。
2.各小组代表自由发言,老师点拨,把握重点。
重点揣摩下列句子:就诊时,抓沃克医生的语言和表情神态的词句进行体会。
(1)“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明确:冷冷惊疑怀疑)
(2)“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
(明确:怀疑惊奇震惊)
(3)从沃一开始的“冷冷”到“目光柔和”。
(明确:不可思议肃然起敬军神)
……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中的探究、合作、交流、讨论是提升过程了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老师要因势利导,实现与文本的再次对话。这样,既获取了文本信息,让军神的形象更为明晰。同时,让学生对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元帅的印象更加深刻。)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军神》这篇课文,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我们查阅他的相关资料发现,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曾经领导过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在千里跃进大别山时令国民党集团惊慌失措。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因此,刘伯承元帅堪称中国的——“军神”。
六、作业
1. 学会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给别人听。
2. 网络搜集有关刘伯承元帅的故事。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自主阅读,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领悟刘伯承元帅的勇敢、坚强、镇定、从容的性格特征。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围绕“整体─部分─整体”这样的结构特点而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对“军神”进行了深入的研讨。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自悟、自得。与此同时,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与点拨。
八、板书设计
《军神》教学设计 第4篇
设计理念
这一课的教案中,教师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反应,让学生自读感悟,自我探究。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掌握并会运用新词。
2、理解课文,体会"军神"一词所包含的含义懂得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初步感受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教学重点: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
教学难点:理解沃克先生称赞刘伯承的话。
一、情境导入,扣题引发
1、导入:请大家看一段文字和图片,你们能从文字和图片中捕捉到哪些信息?(屏幕上出示有关刘伯承元帅的文字和图片)
(教师板课题,学生读课题)
2、引发:为什么用"军神"这个题目?
设计意图:
创境激趣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前提,再根据课题的质疑,学生自主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标。
二、回顾内容,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2、思内容--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的事)
3、思脉络--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具体?可以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的是什么?
(学生在理清脉络时,教师适当点拨,几种分法都可以)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板书:就诊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
设计意图:
高年级学生通过阅读要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对文章要有一个明晰的思路,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侧重领会,品读军神
1、快速默读 "手术后"内容,把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画下来。
(出示重点句: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堪称"是什么意思?"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怎样理解?
2.品读:体会沃克说这句话时怀着怎样的感情?(板书:肃然起敬称赞 )
3、引导质疑:此时你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
(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是一个军神?为什么说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会这样的惊呆?)
设计意图:
抓住文中牵一而动全身之处,迅速进入教学重点。
四、切入重点,解读军神
1、过渡:大家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善于提问题是学习的开端。"只要我们潜心读书,用心体会,你们就一定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2、集体交流,汇报研读成果。
(一)、感受军神人格
1、出示描写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的句子和图片:"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他抓破了。"
(相机在重点词语下做上小记号:一声不吭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居然)
(1)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如拔牙、摔破、缝伤口、使用麻醉药的感受。而刘伯承做摘除眼球,还要把烂肉和新生息肉一刀一刀割,这样的疼痛是一般人无法忍受的。(板书一声不吭)
(2)学生入情练读
2、出示描写刘伯承在手术后表现的语段:"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七十二刀。"
①引导学生闭眼用手指数一数:平时我们从一数到七十二都得一会儿功夫。从查资料中我们得知这次手术做了三个多小时,这三个多小时的疼痛还能说出刀数是何等的勇敢坚强(板书数出刀数)
②学生入情练读
(二)、感受人格伟大
1、过渡: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手术的情形,刘伯承的这种疼痛足以让人晕死过去,可是沃克医生和刘伯承在手术前难道就没有想到用其它办法减轻痛苦,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走进刘伯承和沃克。
2、出示描写刘伯承在手术前表现的语段:"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3、你读懂的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读刘伯承的话,了解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的原因,从他平静的话语中感受到为报效祖国而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坚强,异常的沉着冷静。(板书拒绝麻醉)
设计意图:
在学生的情感被激起之时,让学生通过读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教师诱发引导,锁住重点,又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纳入已形成的认知结构中。
五、主题升华,读中悟写
1、过渡。刘伯承拒绝麻醉。手术中一声不吭,手术后说出刀数。表现刘伯承将军勇敢坚强,更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不愧为一个"军神"。(媒体出示:刘伯承照片)让我们面对照片,同沃克医生一道来称赞他吧!(再读称赞军神的话)现在你是怎么理解会说话的钢板的?
2、手术前的刘伯承找沃克医生就诊时,两人初见,沃克医生也是称赞的吗?刘伯承又是怎样的?请速读课文,并说一说。
(板书:从容镇定、冷冷地)
3、大家读课文,沃克医生面对刘伯承的表现在情绪上与开始有什么变化?
(板书:愣住、颤抖)
5、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很多,这是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读的对比,来了解课文通过重墨描写沃克医生的神情、情绪变化是为了衬托刘伯承非凡的勇敢和坚强,异常的沉着冷静。这种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板书:非凡的勇敢坚强,异常的沉着冷静)
设计意图:
养成教育,读中动笔,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注意引导学生揣摩文章中特色的表现方法。学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习游泳,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谐统一。
六、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语段。
2、收集有关"勇敢"、"坚强"的名人格言。
3、以"我战胜胆怯"为题,写一篇作文。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4、建议学生阅读《刘伯承传奇》
设计意图:
学生对课文有了较深的理解和体验,老师不失时机地安排练笔,以读促写,学习表达;树立大语文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
板书设计:
军神
沃克医生刘伯承
冷冷地 就诊--从容镇定
愣住 手术前--拒绝麻醉 非凡的勇敢坚强
颤抖 手术中--一声不吭 异常的沉着冷静
称赞 手术后--说出刀数
军神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背景:
本课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我从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导入,由“天神”关羽引入“军神”,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找出文中的“军神”指的是谁。然后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初步了解刘伯承。并且学习了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感受到刘伯承虽然伤势很重,但却很镇定。沃克医生因刘伯承没有说出真实姓名,而态度冷淡。教学目标:
1、能流利用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立志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开门见山。
1、(板书:20军神)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军神》。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在这篇课文中军神指的是谁吗?(板书:刘伯承)
3、课文围绕军神刘伯承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吗?
二、精读课文,感悟形象。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带有“军神”的句子。
交流,课件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2、这句话里的标点符号有点特别?你体会到沃克医生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在说这句话的?(激动、赞美、佩服、吃惊)带着你们刚才的体会再来读一遍!生齐读。
3、读书贵在有疑,读了这句话后,你最想问的是什么?
提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们能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真了不起。请大家带着问题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一位军神。(生默读课文)交流:
(一)术前
1、手术前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他是一位军神?谁来读读第2自然段。
刘伯承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不使用麻醉药,病人会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怕损伤脑神经?(考虑的是他自己吗)课件出示,指名读:
孙膑失去了双腿,依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我失去了一只眼睛,只要还有个健全的大脑,也可以驰骋沙场,为祖国效汗马之劳。——刘伯承
救国救民,来日方长,怎能损及神经? ——刘伯承
刘伯承被称为常胜将军,他参加过许多战役,他的名字令敌人闻风丧胆,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有一个清醒的大脑,能够思路清晰地指挥作战。可此时此刻,为了保住清醒的大脑,他却要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去接受一场剧痛难忍的手术。
2、面对刘伯承的这个恳切的请求,沃克医生听了后有什么反应? 假如你是沃克医生,你会怎么想?
3、然而,刘伯承的回答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字——“能”
4、但透过这简单的一个字,你读懂了什么?(意志坚定)
5、分角色朗读。
一个学生读沃克医生,一个读刘伯承,其余同学读旁白。
读得真好,通过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刘伯承的坚强,也感受到了沃克医生发自内心深处对这位陌生病人的关心。
(二)术中
1、手术前我们就能感受到了刘伯承那钢铁般的意志,那么在手术中呢?请同学们默读3、4两个自然段,思考你从哪儿可以看出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个军神?
2、假如我们现在就在手术台旁,周围很安静。当你读到这一段话时,你仿佛看到了病人在手术台上的哪些情景?你想到了什么?“汗如雨下、抓破床单”说明疼痛实在难以忍受,而刘伯承却始终是——(一声不吭)(板书:术中汗如雨下 一声不吭)
11、手术台上,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是什么反应呢?为什么双手微微颤抖?
(三)术后
1、手术过后,沃克医生和刘伯承说了什么,你又从那些字词体会到什么? 2、72刀,透过这72刀你又感受到了什么?你们平时有眼睛里飞进虫子或弄进沙子的经历吗?是什么感受?
3、眼睛是脆弱的,眼睛里是容不得一粒沙子的,可是用手术刀摘除眼球比眼睛里弄进沙子要疼多少倍啊?
4、何止是千倍万倍啊,更何况是在拒绝麻醉的情况下,整整受了多少刀?(72刀)72刀,每一刀都钻心地疼痛,每一刀都让人难以忍受,而病人却(一声不吭),难怪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他不禁失声喊道——
三、前后比较,烘托形象。
1、沃克医生刚刚见到刘伯承的时候表现得怎么样?(冷冷地、不悦)。
2、现在请你看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得怎么样了?生读。(亲切)。
3、从一开始的冷冷到最后的亲切,沃克医生的情绪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是为什么?(板书: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4、因为敬佩,所以沃克医生的态度由开始的冷淡转变为现在的亲切,由于信任,年轻人也不再隐瞒身份,如实地告诉医生,自己的真实姓名——
5、相信“刘伯承”这个名字会永远刻在沃克医生的心中,令他永生难忘,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变红)而他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幻灯片:照片)军神。
6、分角色朗读
四、品读小诗,总结升华。
1、指名读小诗。
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2、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刘伯承说什么?
五、把握资源,渗透写法。
这篇课文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刘伯承那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只有这样,读书学习才会让我们受益无穷。
军神教学设计 第6篇
新会学校 刘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教学重点
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教学过程
一、揭示中心,总领全文。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军神》。通过同学们的自学,谁来告诉大家这一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带有“军神”的句子。
课件出示: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齐读)
读了这个句子,此刻你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为什么惊呆了?为什么说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是军神?)学贵有疑,真是太好了。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边读边用心体会,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呢?(板书:男子汉?钢板?军神?)请把课文中最能体现这些词语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和体会。
小组交流:把你对课文的精彩感悟与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二、再读品味。
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跟大家说吧!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课 文哪个地方体现了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呢?
重点抓住下面四个地方进行交流。(根据学生发言顺序教学)
1、课件出示第17段。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从你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刘伯承是个怎样的人?(意志坚强)从哪些词语你感受到他的坚强?(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啊?(说明刘伯承正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这么巨大的痛苦他竟一声不吭,多么坚强的刘伯承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他的坚强体现出来吗?(评读、再指名读、齐读)
多么令人钦佩的刘伯承啊!让我们回到当年的手术台上,看看那时的情景吧!
放课件(做手术的场景)。
师:同学们,你看见了什么?(手流汗了,手背青筋暴动起等)你听见了什么?(剪刀的声音等)你的心情怎样?(非常紧张、非常担心)沃克医生心情怎样?(非常紧张)
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沃克医生此时非常紧张?(“手术台上,……”这句话说明他很紧张。)
他为什么这么紧张?(他害怕刘伯承挺不住,担心手术有一定危险)
沃克医生没做过手术吗?(做过,但从来没做过这么严重而没使用麻醉剂的手术。)
刘伯承在做什么?(在忍受痛苦,在数刀数)
同学们,你有过受伤的经历吗?(脚被石头绊倒了,弄疼了等)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摘除眼球比我们摔破口子要疼几百倍几千倍。在这种剧痛下,一般情况下人会怎样啊?(晕过去,大叫)而刘伯承没有晕,没有叫,大脑还是那么的清醒,每一刀是钻心裂肺的痛,每一刀下去,他都可能对自己说什么啊?(我不能晕,我要清醒!)整整三个多小时的手术,这是常人能忍受的吗?
难怪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学生读中把板书男子汉钢板军神后问号改感叹号。)
2、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还让你体会到刘伯承那钢铁般的意志?
“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师:从沃克医生的语言,你知道什么?(刘伯承伤势很重,但从容镇定。)你体会到什么?(他的意志很坚强。)刘伯承的伤势到底有多重呢?课前老师查到相关的资料,请大家看看。
课件出示:1916年,24岁的刘伯承参加了蔡锷“讨袁护国运动”,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炮火、子弹疯狂地轰射过来,为了救一位战士,刘伯承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从颅顶穿过,又从右眼眶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当他苏醒过来,用手摸摸伤口,黏糊糊的都是血块,在那血块中,他又摸到了一个圆球,啊?眼珠!原来他的右眼被打坏,眼珠掉出了眼窝!为了让战士们安心作战,他一狠心抓起了身边的一把大刀,把牵连着那已掉出的眼珠经络割断,紧紧地篡住那颗眼珠,又昏了过去!
这么重的伤势来就诊还那么的从容镇定,普通人能做得到吗?难怪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再一次激情朗读本句、烘托情感)
3、再看看课文,手术前还有哪个句子体现了这点?(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什么?病人是怎么说的?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13段。为什么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只有清醒的头脑,才能指挥打仗)从你课前查找的资料中,你知道刘伯承打过哪些战役吗?(刘伯承被称为常胜将军。参与领导指挥了有名的南昌起义、第四、五次反“围剿”及百团战役、淮海战役、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战斗。)
师:这一切都是因为刘伯承有一个清醒的大脑。刘伯承说:“孙膑失去了双腿,依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我失去一只眼睛,只要还有健全的大脑,也可以驰骋疆场,为祖国效汗马之劳。”因此,刘伯承平静地回答:(引读:“沃克医生……”)
4、对于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怎么反应?(沃克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从这一句中,你体会到沃克医生此时什么心情?(震惊,难以置信)
应该用什么语气读沃克医生的话?自己练练。(吃惊,难以理解)自由读、指名读。对于这么严重的伤势,刘伯承只是平平淡淡地回答四个字“试试看吧。”你怎么读这句话?(我听出你的平静、镇定)大家愿意不愿意分角色朗读一下这段话?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件出示三段话)评读。
4、师:面对如此令人难以忍受的伤痛,刘伯承竟然决定不用麻醉剂,还如此镇定、沉着,难怪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再一次深情朗读,体会情感。)
三、扩展延伸深化情感。
1、有诗称赞刘伯承,请你读读。出示小诗,感情朗读。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2、教师总结,深化情感。
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领导晋冀鲁豫野战军,用不米加步枪,战用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令蒋介石惊慌失措,心惊胆寒;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狮下江南的一幕;之后,主动请缨,席卷大西南。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再读课题。
3、练习写话,升华情感。
(1)同学们,慈祥的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些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课件出示刘伯承的照片)
(2)学生交流写话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饱含激情朗读自己所写内容。
四、课后作业。
1、搜集有关刘伯承的事迹或像刘伯承一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2、搜集关于刘伯承意志力的名人名言进行摘抄。
《军神》教学设计 第7篇
1碧羁眨嚎挝闹械摹熬神”是指_________,这是________对他的敬称。
2敝该朗读课文。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蔽挚艘缴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你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2比班交流。
三、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导学课文
(一)导学“求治”部分
1敝该朗读第一自然段。
2蔽挚艘缴开始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的?
3绷醪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
4狈纸巧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导学“术前”部分
1倍炼痢⑾胂搿⒒画、议议。
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
2绷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3辈挥寐橐┮馕蹲攀裁矗
4绷醪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吗?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
5庇懈星榈乩识粒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三)导学“术中”部分
1弊杂啥量挝模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2笨翁媒涣鳎–AI演示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
比较句子(正面描写):
一条崭新的垫单竟被抓破了。
一条崭新的垫单被抓破了。
比较句子(侧面描写):
手术中,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发抖。
手术中,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发抖。
3绷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4敝傅加懈星榈乩识粒从对比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5毙〗
(四)导学“术后”部分
1蹦读课文。
2绷醪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要求什么?
3蔽挚艘缴听了有什么反应?
4蹦憔醯梦挚艘缴可能会“失声喊”些什么内容呢?
5蔽挚艘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6敝傅几星槔识粒骸白鐾晔质酢…了不起的军神!”
7闭鹁的沃克医生不敢相信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他心中可能会怎么想呢?
8蔽什么问名字时,要“关上手术室的门”?
9被出本节中的提示语,根据提示自由朗读,注意根据提示语揣摩语意、把握语气,突出“军神”形象。
10敝傅挤纸巧朗读,表演这一段。
《军神》教学设计 第8篇
一、吃透教材, 精心设计, 凸显主体。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备好了课, 上课也成功了一半。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 我着手备起了《军神》。文中有这样的设计:
师:同学们,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课文《军神》,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你知道军神指谁?谁称他为军神?
生:军神指刘伯承, 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
师:找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
生: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师:当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时神情是如何的?
生:肃然起敬。
师:课文一开始, 沃克医生见到刘伯称时神情又是如何的?
生:愣住。
师:同学快速浏览课文, 找找有哪些变化?
生:愣住再次愣住惊呆肃然起敬。
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老师建议你们读读课文, 找出重点的语句细细想一想。
师:你可以把你想到的跟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点评:课文一开始就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抓住了这些, 也就抓住了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课文的切入点。经过反复研究, 决定以文中另一主人公沃克医生的神情变化为线索, 以“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为线索, 由沃克医生“愣住再次愣住惊呆肃然起敬”这一过程反衬出主人公刘伯承“从容镇定拒绝麻醉一声不吭钢铁般的意志”。从热烈的课堂气氛、顺畅的教学过程、精彩的学生回答中都看出了同学们的收获是巨大的。可见, 吃透教材, 备好课是多么重要。]
二、抓住时机, 创设情境, 突出难点。
在设计教学过程的中间, 原本想安排一个课文录像片断, 内容为文中的手术过程, 刘伯承忍着剧痛数刀数。可是找了能找到的所有录像资料, 没有找到。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 从学生出发, 创设了手术情境, 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下面谈谈这一过程。
师:手术正紧张地进行着, 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拿着手术刀, 双手颤抖着, 一刀一刀地划着, 而病人心里正一刀一刀地数着1、2、35060此时此刻, 病人会想些什么呢?也许他在心里默默地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什么呢?
生:也许他在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坚持住, 我一定要挺住”
生:也许他还会这样说:“我绝不能被这手术打倒, 我还要继续完成未完成的事业, 坚持一会儿, 我一定能熬过去的”
[点评: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情境导语中, 学生深深沉浸在手术中, 眼前尽管是一个屏幕, 一个画面, 但学生仿佛已经跨越了时空, 来到了当年刘伯承的手术室里, 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从同学们的回答中看出这一情境的创设是成功的, 是符合学生实际的, 是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这一环节的学习, 学生更好地感悟到了沃克医生“惊呆”了是那么真实。任何一个人面临这样的情景, 都会惊呆。]
三、趁热打铁, 师生共读, 达到高潮。
课堂上,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引导者。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 教师若能适时地做一回学生, 与学生“零距离”相处, 学生的兴趣就会更浓, 课堂气氛就会更活跃。课上, 在学习“手术台上”这一重点内容时, 同学的朗读基本到位, 我以商量的口气提出想读读课文, 学生欣然答应。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 老师也被深深感染了, 老师也想读读。
(师范读课文16~17自然段)
师:谁来评评老师的朗读。
生:老师, 您多读了一个字
师:是吗!哦!谢谢你!你真细心。
生:老师, 您读得不够投入, 语气还可以强烈些
师:哦!好的, 谢谢你, 老师会继续努力的。你们来试试, 相信你们一定比老师读得好。
(学生感情朗读)
[点评:同学们带着“要评评老师的朗读”这一任务, 仔细倾听老师的朗读。我的朗读并不完美, 甚至还多读了一个字, 一读完,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的朗读激情达到了制高点。事实上, 这次的朗读把整堂课的朗读带入了高潮, 效果十分好。]
评析:
《军神》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