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祭灶600字作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祭灶600字作文(精选12篇)

祭灶600字作文 第1篇

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 又称:小年,民谚曰:“二十三,祭灶关。”旧俗农历腊月二十三为祭祀灶神的日子。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祭灶的由来

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欣。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在周代已成习俗。“祭灶”最早叫“纪灶”,即纪念教人吃熟食的“先灶者”。由于火的发现,人们才由茹毛饮血开始过渡到吃熟食,喝开水。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对灶神的祭祀都是十分虔诚的。

河南民间讲究“祭灶必祭在家”,有“祭灶不祭灶,全家都来到”的俗谚。祭灶时,凡在外的人都要赶回。豫东等地,选在祭灶节认了干亲的.干儿、干女,也要携带灶糖、烧饼、鞭炮、香表和一只大公鸡来参加干娘家的祭灶仪式,表示自己已是干娘家的正式成员。

祭灶在中国起源甚早。在《礼记》「礼器」篇中就有祭灶的记载。不过,祭灶的日子随着寺、地而有不同。《后汉书》「阴兴传」记载南阳(河南境内)阴子方于腊日以黄羊祭灶,受了灶神的祝福,因而发迹,三世繁昌,周处(二四○约二九九)的《风土记》则说:「今吴以腊月廿四日夜记。其谓神翌日朝天日一岁事,故前期祷之」。为恐灶神上天后,说了任何不利自宅的话,吴人祭灶时,会「以酒沃门、谓之醉司命」。宗懔(约四九八五六五)的《荆楚岁时记》记荆楚一带的祭灶习俗则是在腊日(十二月八日)「并以豚酒祭灶神」。由祭灶的供品看来,人们对这位会打小报告的灶神,敬畏的程度一直在降低。早先还用黄羊、豚酒等牲醴慎重的祭拜,到后来干脆就酒将他灌醉。宋朝以降,灶神根本就成了被开玩笑的对象。宋人祭灶使用一种称为「胶牙饧」的灶糖,用意非是使灶神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也有人说是要让灶神的齿牙被糖黏住,说不出话来。北方常见的灶糖有所谓的「糖瓜」,就是麦牙糖沾芝麻做成葫芦或瓜形。

另一种「祭灶关东糖」,是以江米磨粉加饴糖制成,又硬又脆,可以久存。

习惯上,商家到岁末,就要清算全年的帐务。所以送灶同时也是催债、讨债者络绎不绝于途的时候。不过,讨债最多只到除夕。一等吃过年夜饭,就算没收到债款,主客见面时,也得拱起手来互道恭喜。所以北方有句俗话说:「要命的关东糖,救命的饺子」(除夕夜吃饺子),就是形容这种情形。

祭过灶,到年底之前,还要挑一个好日子来做大扫除,俗称「扫年」。扫年的风俗也有悠的历史。崔寔(逝于一七○)的《四民月令》中就提到了十二月时「斋、馔、扫除」。旧式的家庭每年清扫之前,还要事先翻看黄历,挑选一个黄道吉日来进行。扫除积年的尘埃,不仅是为了迎接新年,对环境卫生、维护健康也有极大的益处。

俗传灶神上天禀秦人间一年善恶后,廿五日就是上帝下降之日。他要稽查是非,以降祸福。所以在这一天大家特别要谨言慎行。尤其要告诫小孩不得口出秽言,以免招致不祥。

自廿五日至除夕这五天,由于家神俱已上天,百无禁忌,所以民间也多在这几天内举行婚嫁。

祭灶600字作文 第2篇

腊月二十三这天,我刚起床,一股香味就扑鼻而来,没多久便霸占了整个鼻腔。

“奶奶你在做什么呢?”我好奇地问道。

“做祭灶烧饼。”奶奶边忙活边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到。

“因为今天是祭灶日呀!是灶爷爷要回天上给玉皇大帝做汇报的时候,给“他”做好吃的,让他上天言好话。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奶奶耐心的给我讲解。

我一听,可来劲儿了:“那我来帮你吧!”

首先把芝麻磨成粉,放到一个盒子里,再加点面粉,把红糖弄碎后放到里边,因为红糖长期在冰箱里冻着,因此坚硬无比,不得找菜刀来帮忙。(原创投稿 )

准备工作完成后,就正式开始做祭灶饼了。先和好面把面压扁,然后再把刚刚调制好的无比香甜的馅料放在扁面上后,再把它包起来,压扁做成扁扁的,圆圆的面饼后,并把它放在一个锅上。

祭灶饼做好后,我又些疑问,就问“奶奶做祭灶饼应该有个故事吧!要不怎么会是传统节日呢?”“有,有,做祭灶饼是灶爷爷回天庭的.时候吃的,你没听过这几句话吗:灶爷回家两眼泪巴巴,意思是灶爷在人间保护了我们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又等到了看娘的节日,激动得眼泪都留出来了。还有子弟深夜忙,没有热心肠,意思是:没有一个不听老灶爷的话的。”

“好了,不说了,祭灶饼好了,你尝尝吧!”奶奶一边说一边递给我一个刚出炉的祭灶火烧,我接过来狠狠地咬了一口:“嗯,太好吃了!可就是有点烧。”我一边吹气一边回答。

有趣的祭灶日作文500字 第3篇

我家里除了爸爸妈妈和我,还有一位慈祥的灶神爷给我们管家呢!我们把他当成了尊敬的神。每月初一十五,妈妈总要去拜一拜他,求他给我们带来好运。

昨天晚上,妈妈说:“今天是小年,现在要祭灶了。”“为什么要祭灶呢?”我好奇地问。“因为小年就是祭灶节,就是腊月二十三呀!”妈妈答道,说完,她一边把厨房整理干净,一边在上面摆上了一些水果、糖果,还点上了香火,又在一旁放了些纸钱,准备送给灶神爷。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妈妈的一举一动,又仔细地看了看灶神爷,只见他披着斗篷,端端正正的坐着,旁边围着一群快乐的`小孩,手里捧着一张对联的横幅“家和百福”,在灶神爷的两边写着一幅对联“上天呈好事,下界保平安”。在灶神爷的头顶还印着“东厨司命”四个大字。我不解地问妈妈:“这是什么意思呢?”妈妈饶有兴趣地对我说:“有个民间传说,灶神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错,被玉皇大帝贬谛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向上天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人们祭灶就是要贿赂灶神爷,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讲好话,好让玉皇大帝奖赏,保佑我们平安。”哦!原来祭灶是为了拍马屁呀!古代的人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正当我想入非非的时候,忽然妈妈记起了什么,连忙说:“灶神爷吃得差不多了,我要把钱送给他了。”

我似乎也被感染了,连忙向灶神爷拜了几下,并且许下了愿望,祝自己来年有个好运,希望它真的灵验哦!

祭灶—过年的开始作文650字 第4篇

祭灶,也就是祭灶王爷,是十二月二十三的一个民间习俗,它的到来意味着一系列年庆活动的开始。旧时的灶台都不象我们现在用的那种炉子,都是自己生火的那种,所以家家户户都供奉着灶王爷神像,它坐在厨灶中间,看这户人家是怎么生活和行事的,把他们都记录下来,到了十二月二十三那天回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保平安”,人们逐渐形成了在这一天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上,“粘”住它的嘴巴的习俗。

各地过祭灶节的习俗都不一样,但在我的记忆中,我们过祭灶节的`习俗就是吃祭灶果。祭灶果是多种多样的,一般都有麻枣、红白双色球、油果、黑白芝麻糖,寸金糖、白麻片,冻米糖等。我最爱吃的是红球,颜色诱人,一口咬下去,里面绵绵的,甜而不腻,仿佛又回到旧日时光。长辈们在小年这天给小孩子吃祭灶果,是希望他们能象方言所说的“祭灶果,吃了乖乖过”,同时也祈求一家人在新年的生活能如这些糖果一样甜蜜。

祭灶600字作文 第5篇

那天早上,妈妈说:“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祭灶,我们家也不例外。”听了,我心中充满了期待。

晚饭后,夜幕慢慢降临了,月亮也渐渐穿上了黄色的`新衣,外婆开始祭灶了。首先,我和妈妈一起把外婆准备的“美餐”搬上了桌,真是好丰盛,有平安糕、状元糕、色子糕、麻糕光糕点的品种就有好多,还有祭灶果,苹果、橘子、香蕉、桂圆这水果的种类也是数不清呀!看一眼我就口水直流。于是,我一边假装帮忙,一边偷偷地把手伸向了一盆油果,这时外婆刚好从厨房出来,唉,好事又要坏喽。想到这里,我马上缩回手,可还是被眼尖的外婆发现了,她皱了皱眉头,说“你这小馋猫,等不住啦?”说着把那盆油果往中间移了移,“这先得给灶神吃,他吃完了你才能吃。”听了这话,我有些不服,为什么我还不如“灶神”呢?外婆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笑了笑说:“哈哈,你知道祭灶的传说吗?我相信你听了就不会不服了。灶神是天庭里专门观察人间表现的,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都要上天庭汇报”工作“,把当年每家的表现告诉给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根据灶神的汇报来决定这户人家来年的奖励。说通俗点,其实就是拍灶神的”马屁“!你不想来年的收获多一点吗?”这使我稍微舒服了点。随后,我继续帮外婆、妈妈一起祭灶。

把所有美食放好后,妈妈又拿出一块干净的肥皂,从包装纸中取出三根香,点燃后轻轻摇晃几下,刚刚的小火就变成了火芯子,接着把三柱香稳稳地插入了肥皂中,这三柱香立得笔挺,活像灶神的三位保镖。然后,外婆又倒了两杯茶,放在桌上。我和外婆、妈妈静静地恭候着他的到来。最后还许下了来年的美好心愿,期待那崭新的20xx年。

祭灶的主题作文 第6篇

祭灶,农历十二月廿四日。按福州习俗,阴历十二月廿三日为官家祭荤灶之日,廿四日是普通民家祭素灶之日,而水上居民则于廿五日祭灶。

祭灶,原是古代夏日祭火的一种仪式。火的出现,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是值得大大纪念的。但后世把祭灶变成“灶神”崇拜,说灶神是可以“上天祈福、落地佑民”的“司命之神”。这个衍变过程,大约始于汉代。据《后汉书.阴丑传》载,有一个叫阴子兴的孝子,腊日(十二月廿三)早饮,见到灶神出现,连忙拜求,并宰了家中的黄羊祭祀,“自是以后,暴至巨富故后常以腊日祭灶,而荐黄羊焉。”这个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说越神,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的“驻户大使”。一年一度,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灶神上天向玉帝报告户主善恶情况,上天的日子为十天,到第二年正月初四下凡。在灶神动身之前,家家户户都要为其饯行。祭荤灶的以鸡、鸭、鱼、肉、灶糖、灶饼、美酒等供之;祭素灶除灶糖灶饼外,还有甘蔗、荸荠、红枣、花生、金针、木耳等。在祭供时,孩童们便唱着童谣:“祭灶祭糊涂(讽刺灶神糊涂官),灶前一只铜香炉,元宝是侬褙,金裤是侬糊,灶君上天讲好话,灶妈落地保佑侬,保佑侬爹有钱赚,保佑侬妈有钱长,保佑侬哥讨兄嫂,保佑侬读书变聪明。”祭供将毕,将旧的灶神图撕下火化,贴上新的灶神图,以示送旧迎新。在祭灶节前,外公外婆要给男女外孙送灶糖灶饼,有几个男女外孙,就得送几包,每包还要附送一张“花面壳”(假面具)有唐僧、沙和尚、孙悟空、猪八戒等,孩子们有吃有玩好不热闹。

现在,一些人家仍有祭灶的旧俗。灶糖灶饼更名为年糖年饼,成了福州春节市场年货之一。

祭灶的主题作文 第7篇

儿时,是很巴望祭灶的。因为,祭灶这一天,家人会给我们孩子一点儿钱,充其量也就是块儿八毛的。我们一拿到钱,就立刻冲出家门,来到大街上,东瞧瞧、西望望,甚至爬到高高的杨树上,翘首以盼卖糖人的出现。

如若看到卖糖人挑着箩筐走来,那么就立刻从树上滑下来,像长了翅膀的鸟儿飞奔到他的身旁,顿时会把他的担子围得水泄不通。许多只小手举着钱,七嘴八舌地喊道:“我要五毛钱的。”“我要八毛钱的。”“给,六毛。”“给五毛。”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卖到麻糖以后,会立刻钻出人堆儿,掰下一丁点儿麻糖,先伸出舌头去舔,而后再放进嘴里去嚼。那麻糖的香甜能顿时浸润我们的心田,整个人都会变得如大肚弥勒佛一般开怀大笑。

儿时,很是巴望祭灶的。因为,祭灶的晚饭,是要吃灶饼的。灶饼是奶奶亲手烙的,是玉米面和小麦面两掺的。那饼是发面饼,放在炉灶铁鏊上,翻几番后,那饼的两面都起很多花,如云朵般美丽。另外,灶饼的大小如烧饼一般,烙好的灶饼要先让灶神吃,即先供香,而后才轮到我们吃。因为,儿时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平日里,玉米面馒头或高粱面馒头,都不能任意吃,更何况是两掺面呢,吃的机会实在是屈指可数啊!

现在,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得好起来,那天如果蒸个玉米面馒头或者窝窝头,都抢着吃,真是反了过来呀!祭灶年年过,灶糖年年吃,只是感觉这灶糖无论如何,都没有儿时的香甜可口啊!

祭灶的主题作文 第8篇

祭灶节也称小年,一般是在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小年祭灶是民间为恭送灶神回天庭述职从而进行的祭拜仪式。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台边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灶神坐像的两侧还要贴上一副对联,上联写“上天奏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横额是“一家之主”。此外,为了让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好话,比如哪家是好人,哪家是坏人。如果犯了小罪就减寿100天,如果犯了大罪就减寿365天也就是一年。所以人们用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点粘在灶神嘴上,取“嘴甜”之意,让灶神在天帝面前尽是给自己家中说好话,来年家里就会好运连连,至少不会有灾祸。

我和爷爷奶奶给灶爷爷和灶奶奶磕完了头,我就问奶奶能吃桌子上的东西吗?奶奶说:“现在还不能吃桌子上的东西,因为香还没有燃玩呢!等香燃完了才能吃。”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第9篇

到了腊月二十三,也就到了祭灶王的时候了,这一天平定老百姓称它为小年。这一天,最主要就是祭灶王。传说灶王是个很善良的人,他死后,玉皇大帝可怜他,就让他了当灶王爷,监督每家每户一年来的善恶情况。于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会上天堂和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年来的情况,等到除夕那晚才能回来。因为人们都希望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就给他买了许多糖瓜甜甜嘴巴,这样他就不会对玉皇大帝说人间的罪恶了。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我早早地就给灶王爷准备好了许多又大又多的糖瓜,我把它端到了神炷桌上,点上香和蜡烛,给他放上了他最爱听的《大悲咒》,然后悄悄地在他嘴上面抹上糖瓜,然后诚心诚意磕三个头,趁老妈不注意时,悄悄地在他耳边叮嘱,“好话多说,坏话就不要说了,等您回来了给您每天吃糖瓜”,嘿嘿。这一天,我还会把旧的春联撕掉,这叫“辞旧”。所不同的是,以前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但是,自从政府“禁燃令”出台后,人们不约而同地摒弃了这个坏习惯,那些嘈杂的鞭炮声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的小年自此愈发清朗愈发热闹啦!我想,这才是灶王爷真正想看到的!

在万家灯火中,我好像看到了灶王爷对玉皇大帝说:平定百姓正在齐心协力保护环境,不愧是“文献名邦”之子民!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第10篇

在中国古代,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到了现在,小年在各地依旧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日期,有的是腊月二十三,有的是腊月二十四,还有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等等,各不相同,但是小年祭灶却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

小年祭灶习俗|小年的习俗与由来

灶王爷的传说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小年”上天汇报。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的传统。

绍兴人祭灶神,有供奉老酒、年糕和饴糖的习俗。供奉老酒和年糕,让灶王吃了嘴甜,希望他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供奉饴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是想粘住灶神的嘴巴,省得他在玉帝面前乱说一通。

还要供上碗面汤(面条),俗话说:“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一顿杂面汤。”杂面汤是用白面、豆面、地瓜面混合制成,这种粥,总之就是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话。

最后还要焚香祭拜,将旧灶君像揭下焚化。换上新像,就算送灶王爷上天找玉皇大帝汇报去了。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第11篇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是北方传统的小年,虽然小年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概念,但是不管如何,那浓浓的烟火气里升腾的都是最深沉的眷恋。

妈妈告诉我,小年是祭灶的日子,以前的时候,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摆好贡品,摆上灶糖,好让灶王爷顺顺利利回到天上,汇报工作时多说好话,讨得来年的平安吉祥。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祭灶的仪式已经不多见了。

现在小年这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就拿我家来说,上午我和妈妈一起买了一些糖果瓜子。中午饭后,就开始打扫卫生了,我负责擦玻璃,妈妈负责厨房。我本以为擦玻璃是最简单不过的,可是真正做起来,却是那么难,那小小的玻璃,先是怎么擦都模模糊糊的擦不干净,然后是高的地方我怎么都够不着,又是踩凳子、又是爬桌子,直搞得我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掉下来。我使尽浑身解数,一会儿用湿抹布打湿玻璃,一会儿拿报纸使劲擦想尽一切办法,总算是把玻璃擦亮了,看着亮晶晶的玻璃,我别提多高兴了。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第12篇

据说今天有这样一个说法,每家都有一个灶君,每天都看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小年这一天他要上天庭和玉皇大帝汇报一年人们的好事和恶事,如果你这一天把吃好的给灶君行贿,他就不会说不好,那你这一年就会开开心心,心想事成的。

这一天大人会买一种叫稀麻糖的糖,这种糖是白色的,这糖都是手工制作,小年走在街上能看见一些老人在卖稀麻糖,吃到嘴里外表脆脆的,里面是黏糊糊的糖。吃了会粘住灶神的嘴,让他不说坏事,民间有谚日:“三祭灶,四扫屋,五蒸馍馍,六杀猪。”最后放两个响炮迎送灶神。

小年还有大扫除,贴窗花,窗花图案有三阳开泰,二龙戏珠等等各式各样。家家都开始了除旧迎新,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祭灶600字作文

祭灶600字作文(精选12篇)祭灶600字作文 第1篇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 又称:小年,民谚曰:“二十三,祭灶关。”旧俗农历腊月二十三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