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学卡片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教学卡片范文(精选12篇)

教学卡片 第1篇

【案例一】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船长》教学片段

师:通过预习, 你对《船长》这篇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生:课文讲的是船长哈尔威在“诺曼底”号轮船快要沉没时, 镇定地指挥船员和乘客逃生, 他自己却沉入大海的事情。

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雨果。 (师相机板书:雨果)

生: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生:雨果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从书后面的“作家卡片”中知道的。

师:你真会学习。预习的时候, 关注“作家卡片”是一个好办法。请同学们把书打开,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作家卡片”。

【案例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教学片段

师:课文学完了, 接下来,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名著《简·爱》, 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课后的“名著便览”。从“名著便览”中, 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简·爱》这本书写了一位“灰姑娘”的奋斗史。

生:无数人阅 读这本书, 有一个同 样的原因——被简·爱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深深吸引。

生:它几乎成为全世界妇女必读的经典之作。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师:建议同学们课后有机会读读这本书。

以上两则案例, 是教师对“两张卡片”较为普遍的处理方式。案例一是初学课文时, 因为学生提到了“作家卡片”介绍的内容, 教师“顺势而为”, 让学生读一读;案例二是学完课文后, 教师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名著便览”介绍的关于名著的主要信息, 并轻描淡写地建议学生“课后有机会读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 显然, 以上教学没有很好地利用“两张卡片”这一课程资源, 仅停留在让学生说说读读的层面, 笔者认为, 这是远远不够的, 这样处理也一定违背了教材编者的意图。

怎样用好“两张卡片”, 使之发挥更大作用呢?

1. 联通文本, 促发深层对话

“两张卡片”都是围绕文本内容设计的, 在教学环节中, 从对卡片的相关解读入手, 联通文本, 走进文本, 能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探究的欲望, 促发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深层对话。

如《小草和大树》课后的“名著便览”中有这样两句话:“《简·爱》写了一位‘灰姑娘’的奋斗史。一百多年来, 无数人阅读这本书, 有一个同样的原因——被简·爱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学习课文前, 可以先让学生读读这两句话, 然后告诉学生名著中简·爱这一主人公是夏洛蒂·勃朗特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 简·爱的一生是夏洛蒂·勃朗特一生的写照。这样, 学生未入文本已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再以“夏洛蒂·勃朗特是一位怎样的‘灰姑娘’”“她又具有怎样的崇高精神”这两个问题导入文本, 就会调动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又如, 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时, 在学生精读的基础上, 适时出示课后“作家卡片”中一位诗人称赞巴金的话:“时光如水, 巴金是金。真心真爱, 深意深情。大智大悟, 举重若轻。大作大家, 淡泊宁静。”在指导学生理解这几句话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本, 从字里行间发现体现巴金这些品质的语句, 这样, 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就会更深刻, 并在与文本的深层对话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生启迪。

2. 链接课外, 丰富文化积淀

“名著便览”介绍了名著的主要内容, “作家卡片”写出了名著的名字, “两张卡片”介绍的名著都是学生必读的经典之作。教学中, 教师应该领会编者的意图, 重视课外习得, 引导学生开展经典阅读活动, 让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 拓宽视野, 陶冶情操, 提升涵养。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后的“作家卡片”是这样介绍高尔基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在他的散文诗《海燕之歌》中, 把革命者比作与暴风雨搏击的海燕。其实, 高尔基本人就是勇敢的‘海燕’。他不仅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而且创作了大量作品, 如《母亲》《童年》《在人间》等, 来配合革命……”在初步了解高尔基就是勇敢的“海燕”后, 链接课外, 围绕“为什么文字也能革命”这一主题选择高尔基的一部作品进行阅读, 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有目标、有交流的阅读, 学生必定会仔细咀嚼、沉浸其中, 在经典阅读中丰富文化积淀, 受到情感熏陶。又如, 在学习了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后, 学生被故事中林冲勇猛神武而谦卑礼让的英雄形象所吸引, 这时教师可以及时勾连课文后面的名著便览《水浒传》介绍的内容,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冲动:“《水浒传》……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形象, 如宋江、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读读《水浒传》吧, 那荡气回肠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波澜壮阔的场景, 一定会让你心驰神往, 回味无穷。”如此, 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被点燃!

3. 补充内容, 拓展学习渠道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 还要做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作家卡片”简明扼要, 可以以“作家卡片”为拓展学习的“基点”, 指导学生补充卡片内容, 让学生有更多“习得”。

“作家卡片”内容的补充需要依据“卡片”上的已有介绍, 结合作家的个性特点, 引导学生从作家生平、作家名言、文章特色、人物特点、文学成就等多方面进行选择。比如,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早》课后的“作家卡片”有对鲁迅的介绍:“鲁迅, 原名周树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对敌人, 他横眉冷对;对人民, 他满腔热忱。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作品。他笔下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等, 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阅读、资料查找, 在“作家卡片”上增加鲁迅的小说、杂文、散文方面的代表作, 增加鲁迅的名言, 增加世人对鲁迅的评价以及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简介, 还可以在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等人物中选择一个人物进行形象描写, 等等。补充卡片内容, 是对课外学习的激活, 将课堂学习和课堂以外的语文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 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方法;补充卡片内容, 学生在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中, 开阔了视野, 增强了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4. 模仿制作, 培养提炼能力

“两张卡片”的内容言简意赅, 本身就是一篇篇概括性极强的好文章, 让学生模仿制作“作家卡片”或“名著便览”, 不仅能调动学生阅读积累的积极性, 还能培养学生概括提炼的能力。

小卡片教学法 第2篇

Teaching Goal : What’s the time? It’s o’clock

Teaching Objectices:

1、学习用“What’s the time ?”来问话,并能用“It’s”来回答。通过做游戏来体验学英语乐趣。

2、让幼儿能看着钟表,正确用英语说出整点,掌握游戏规则,并能愉快玩耍,让孩子在玩耍中复习巩固,加深印象。

3、培养幼儿在课堂上能大声跟读与对话习惯,乐于参与课堂上一切活动,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性。

Teaching aids:

1、作息时间图5幅(起床、上学、上课、吃午餐、离园)

2、大灰狼头饰

3、地面上画一个没有指针的大钟盘,指针另外用吹塑纸做

4、幼儿在课前已在数学课中认识时钟。

Teaching Pioceduies:

一、导入

T:Now, let me have a look.What’s the time? Oh,it’s 3 o’clock.Ok, class begins.二、通过作息图,重点理解“What’s the time?”一句并能准确回答。

1、配班老师送上图片。

“Here you are, Miss Ji.”

2、T: What is it?Let’s have a look.OK?

3、教师带幼儿逐张观察图片

图片一

T: What’s in the picture? What’s she doing? S:The boy is getting up.T:Yes,you’re right.It’s time to get up and go to kindergarten.What’s the time for getting up? S:It’s 7 o’clock..T: How do you know? S: The clock tells us.T: Yes, the clock tells us the time.Look at the clock, The short hand point to 7 while the long hand point to 12, so it’s 7 o’clock.We need to get up.图片二

T: Look at the second picture.What’s he doing?

S: He is going to the kindergarten with his schoolbag.T:Oh,He is ready to go to kindergarten, so what’s the time? S: It’s 8 o’clock.T: Yes, the short hand point to 8, the long hand point to 12, so it’s 8 o’clock.It’s time to go to the kindergarten.图片三

T: What’s in the picture?

S: The boy is having his class.T: Yes, He is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as carefully as you do.What’the time ? S: It’s 9 o’clock T: It’s 9 o’clock..图片四

T: Now, After a whole moring’s class, the boy is hungry, what will he do ? S: Have lunch

T: What’s the time? S: It’s 11 o’clock

T: Yes, it’s 11 o’clock.图片五

T: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s the time? S: It’s 5 o’clock

T: Yes, the boy will go home.小结

T: From these pictures, we know that Miss Zeng has given us a boy’s time table.It tells us what the boy does everyday.So what about you ?

Do you also do everything according to the timetable just as the boy does ? We shoule form a good habit for our everyday life? OK, I’ll do some actions, you tell me what I am doing and also tell me what time it is.For example: When I do like this,you must say :You are getting up.It’s 7 o’clock.Are you clear? OK, look at me carefully.三、游戏:准点报时

T: Now, Let’s play another game.Look,What’s on the floor? Yes, a big clock..Now, I am standing here.I have two hands.One is short, the other is long.Now,watch carefully and tell the right time.四、游戏:快问快答

T:OK.You are so clever.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We’ll play a different game.All the children come to stand by the big clock.And ask me what’s the time? I’ll tell you the time.Then all the boys should run to the short hand and the girls run to the long hand.After that, the boy and girls will exchange your roles, that’s to say when I say the time, the boys should run to the long hand and the girls run to the short hand.Are you clear?

五、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T: Just now,we’ve played a lot of interesting games.Are you happy? Ah,who is coming? Oh,the wolf is coming.What should we do? Don’t worry.This wolf will only come out to eat the animals in the evening.Now,Let’s ask the wolf: What’s the time?

S: Wolf ,wolf,what’the time ?

W: I’ll come to eat you at 10 o’clock in the evening.Do you know?

T: When the short hand comes to 10 the wolf will come out to eat us.Now Let’s ask the wolf: wolf,wolf, What’s the time?

师生一起游戏,玩几盘后可让孩子扮演大灰狼。

六、活动结束

英语热身运动创编

上海市青浦区盈星幼儿园

王纯颖 Stacey Wong

(一)Numbers and Alphabets 数字和字母

方法:教师说one,做举右手动作;说two,做举左手动作;three,叉腰踢右腿;four,叉腰踢左腿……依次类推,孩子们则模仿教师的英语和动作,等到1-10所有的number都做过了,教师可以说英语26个字母做动作。

提示:做的动作可以固定也可以灵活机动,甚至可以把挤眉弄眼地做各种怪脸以及中国工夫的动作也编进来。

(二)I go home by… 我回家乘……

方法:模仿驾驶各类交通工具的动作,如I go home by car.做开小车的动作,I go home by train.开火车动作。I go home by bicycle.骑自行车。I go home by plane.开飞机。

提示:熟练之后还可以改编成I go to school by…大班的孩子们还可以根据固定的句型规律自己添加交通工具来自己创编热身运动,把所有已知的交通工具的英语都可以创编进去。

(三)Clap, clap, clap 拍拍手

方法:Clap, clap, clap拍三下手,jump, jump跳两下;Clap, clap, clap,squat down蹲下;Clap, clap, clap,stamp, stamp 跺脚;Clap, clap, clap,run, run 跑;Clap, clap, clap, go, go 走……

提示:教师在Clap, clap, clap拍三下手的时候可以即兴想接下来的动作。也可以把Shake your hands.甩甩手 ;Nod your heads.点点头; Brush your teeth刷刷牙等……这些英语短语都创编在里面。

(四)I can see 我能看

方法:Clap, clap, clap, I can see.拍三下手,两手做望远镜动作,表示看的动作,I see a rabbit.模仿兔子跳.类推: I see a dog.我看见一只小狗。I see a cat.我看见一只小猫。I see a bird.我看见一只小鸟。I see a duck我看见一只小鸭…..提示:等孩子们玩熟了,可以让他们自己来说I see a什么动物,并且让其他孩子和他一起模仿这个小动物的动作。

生动形象的英语模仿正音

幼儿学习英语总是较直观感性的,他们喜欢观察,喜欢模仿,而兴趣又是幼儿学习英语的催化剂。作为英语教师,不但应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提供给幼儿正确地道的英语,还应避免幼儿获得错的发音信息输入,因为错误的发音极易成为幼儿的一种习惯定势,今后要纠

正起来会非常困难,但是正音是一个较漫长又枯燥的过程,孩子往往会在多次重复之后觉得乏味,变得浮躁甚至厌烦。

根据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帮助幼儿感知口型和舌位的变化,激发幼儿发音实践兴趣,鼓励幼儿尝试模仿发音是非常适合幼儿的英语学习的。那么如何使枯燥的正音过程变得形象生动又童趣呢?

《牛津幼儿英语1A》中有一个单词ice-cream,这是一个较长又难读的单词,前缀ice幼儿能读好,但是后缀cream既要卷舌又要在最后发好[m]这个将嘴巴抿起来的音,往往孩子们的小嘴会读到[m]这个音时遗漏或忘却甚至嘴巴抿不起来,读成[ais-krei]。如何让幼儿更好地发好[m]这个音呢?听听教师在引导的时候是如何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来激发幼儿模仿正音的。

“Ice-cream上面有一层奶油,很容易融化掉,你们一定要抿住小嘴巴,把奶油抿在嘴里,象小门一样关关牢![m]~~~~这样才不会把ice-cream滴到地上……”。

孩子们一听老师这样的描述,一下子有兴趣起来,仿佛手里手里真的有ice-cream一样,眼睛瞪得圆圆亮亮的,马上把嘴巴抿起来,跟着老师发起[m]的音来,好象ice-cream真的要从嘴里漏出来了一样,神情特别可爱,就这样多吃几次 “ice-cream”之后,大部分的孩子能较好模仿教师的发音了,整个英语活动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了。

《牛津幼儿英语1A》中有一个kite的单词,kite和学过的cat听上去略有相似,一旦没有分清很容易把两者读得混淆起来,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教师故意设计了一个较形象得环节帮助幼儿发清,发好[ai]和[t]的音。

“Kite飞得很高很高得[ai]……”边说边用手做一个 的手势。孩子们也跟着教师边做弧度动作边说起[ai]来。

“Kite的小尾巴飘起来是轻轻的[t]……”边说边轻巧的做了一个 的手势,孩子们立即也跟着教师边做手势边控制自己的声音,轻轻念起[t]这个音来,这样一来,就自然而然防止了孩子们把[t]念成[te]的音了。

“Kite飞的慢慢的,高高的![kait]……”教师故意用夸张的神情和口吻把kite的音节拖长,放慢速度,让幼儿能更清晰感受kite 的发音,幼儿也就模仿教师的缓慢又清晰发音,几次之后幼儿也就读好kite这个音了。

“风来啦,Kite飞的快快的,高高的![kait]…… ”教师加快示范速度,幼儿模仿速度也跟着加快了,孩子就能较快速得读好kite这个音了。

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模仿过程,教师避免去讲解枯燥的发音口型、舌型、舌位的方法,而让幼儿先通过生动形象的感知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模仿已知相应的听觉表象和发音动作的视觉表象,激发幼儿发音实践、发音模仿,变枯燥为童趣,使英语活动更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更受孩子们的喜爱和欢迎。

我听外教上英语活动课

在儿童英语教学研究上跌跌滚滚爬爬了近2年之后,终于有机会去听正宗的外教老师上课了!J 这对于我无疑又是一次把自己当成海绵汲取新鲜养份的机会。

有这么好的机会,身为外语教研组长的我当然想让自己组内的成员都能去听课,但是还没有去听成课,就已经被预先“警告”,带去听课的人不能多,最多2到3人,而且进入和坐在教师后面还不允许声张,虽然心理难免有些纳闷,但是老外不喜欢别人听课的事情以前倒也是听说过的。中国人喜欢交流,探讨和资源共享,而外国人比较注重个人隐私和个人知识产权 的保护,心想也许这就是老外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强的缘故吧。

去听课的幼儿园是一所私立幼儿园,园所虽然不大,但是氛围特别整洁幽静。刚走上楼就已经有老师引领我们并再次提醒“往这边走,轻轻进教室,坐在后面的一排椅子上,尽量不要发出任何声音。” 于是,我们三人蹑手蹑脚得往里走,这时看见教师内的孩子们围坐成马蹄形,正认真抬头看着一位身穿墨绿色T-shirt和黑裤子的非常朴素的外国女性在做手势,由于我们的进入,这位外国女性很有礼貌地侧过头朝我们微笑并点了一下头,没有任何停顿,之后她也再没有把目光停留在我们身上,甚至包括坐在后面的两位助教老师的身上,她的目光全部都给了面前的孩子们,仿佛除了孩子我们这些人都是“隐形”的。

因为没有停顿,容不得我们仔细打量这位外教老师,就立即取出笔记本开始记录外教的活动过程了。我们几乎是立即感受到这位外教老师的表情特别丰富,口吻特别夸张,语速特别慢,这三个“特别”使孩子们甚至我们都觉得很有趣味,并时刻不停地观察她的表情、动作、嘴巴形状,猜想和理解她的语言含义并很自然就跟着她学说起来。她的这种夸张和专注的程度是我们国内大多数幼儿园老师都很难做到或者觉得很不好意思去做的,而恰恰是她的这种“夸张”就像块磁铁一样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一)Warming-up Exercise 游戏热身

在跟着外教老师举起手说hand, hands;边拍手边说I Clap my hands.;转个圈说I turn around.;跺跺脚说I stamp my foot.这些英语动作后,外教开始掰着手指边数边很慢很慢地唱:One two three, I clap my hands.(拍三下手),Four five six, I turn around.(做了一个滑稽的慢慢转圈的动作),One two three, I stamp my foot.(很夸张的跺了几次脚),Four five six, I “ Sit down”!唱到Sit down时她和孩子们就一起抢着看谁先做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孩子们在坐上椅子的那一霎那,兴奋地尖叫起来,脸上洋溢着欢快地笑容。

休息一下又再玩了一次游戏后,外教翘起大拇指对着安静Sit down的孩子们用赞扬地口吻说:Not bad, not bad, not, not, not, not bad!孩子们的眼睛亮亮的,意犹未尽,就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和外教的心理距离走的更近了。

(二)Happy and Sad 快乐与悲伤

接着外教老师开始利用自己的夸张表情让孩子们分辨并学说happy和sad,她先做出很高兴的表情重复着说happy,一边指着自己的脸,从左往右,又从右往左的移动身体,让每个孩子都关注她脸部的表情变化,等孩子们学说几遍之后,她突然“变脸”,坐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双腿并拢、手放膝盖上、低着头作出皱着眉头很伤心的样子,假装呜咽着说:Sad, sad, I am sad.孩子们被外教老师突如其来的变化所吸引也立即做出sad的表情说I am sad.(三)How old are you? 你几岁了?

外教老师突然变了一个思考的表情,说How old are you? 然后一遍一遍变换声调,缓慢并清晰响亮的一个字一个字说How---old---are---you? 几遍之后,把手放在耳边,做出听的动作,示意孩子们要和她一起说,并要让她听到孩子们所学说的话。孩子们看到外教做了这个动作立即开始提高声音和外教一起学说How old are you?了。由于外教的语速特别的慢,孩

子们几次学说之后就很快咬清了字,读准了音。

这不由使我非常有感触。往往我们在英语活动时会不知不觉加快语速或者忽略了放慢语速便于孩子们听清楚语音,这无疑会增加孩子们的咬字不清,语音不正的情况发生。外教老师的缓慢语速使孩子们有了足够的时间听清,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咬准字音,提供了听与说的最基本的条件。

(四)Big small, long short 大小长短

几个环节下来,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外教老师的突然“变脸”了。这次她把双手相对,在胸前做了一个撑开的动作,用平稳的语气说big,几次学说后突然瞪着眼夸张得把双手撑开,往上划了个弧形的大圈,用较高的音说Very big,而且把very这个音说的特别重和慢。反复几次之后,以同样的夸张表情和方法把双手缩小和再缩小说small和very small;双手上下撑开和再撑开说long和very long;双手上下缩短距离和再缩短距离说short和very short,孩子们很快从外教的不同的肢体动作变化理解了语言的含义,忍不住用中文说“大,太大了;小,很小;长长的,太长了;短短的,很短很短”。

看到这里,孩子们的反映突然使我反思起来。为什么外教老师一句中文也没有而孩子们却能理解她所表达的英语含义呢?原因就是外教使用了肢体语言帮助孩子们理解语言含义,这也就是我们曾经在教研组研究过的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肢体语言教学,这是一种非常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利用肢体语言刺激孩子们的视觉、听觉并一起体动、手动、口动,使孩子们的语言习得过程变得多方位、多刺激、多趣味,而这就是TPR的魅力所在!

(五)Rhyme《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儿歌《头,肩膀,膝盖和脚指头》

这是一首非常经典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儿童英语歌曲,我过去也曾教过这首歌曲,看到外教要教这个内容,我不由心中暗暗窃喜,嘿嘿,正巧可以比较一下中外教师在相同的内容上的不同的教法。

整个过程从整体示范,分别点指儿歌中的各个身体部位及五官的英语后,再整体学说练习,从教学过程的思路上和我们的思路差不多,所不同的是这位外教只是教英语儿歌而不是歌曲,没有使用录音机更没有使用钢琴,没有任何的教具图片或教具替代物,活动形式比较简单单一。相反我们幼教出身的,具有专业艺术训练的幼儿园教师,无论是唱唱跳跳还是钢琴弹奏都是比较拿手的,我们会把儿歌再加以音乐的形式,利用一些有趣的自制教具来丰富和引申,使整个活动形式多样,而且更生动、更具趣味,这可是我们幼儿园老师的优势所在哦!

不过,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这位外教老师对与孩子们的反应相当敏感,她的眼睛里无时不刻在观察孩子们的反应。当说到toes脚指头的时候,许多孩子边说边指着自己的脚背部位,她尝试纠正了几次,但是效果还是不太明显,这时,她走到桌子旁,突然把自己的一只穿着凉鞋的脚高高的抬起来放在桌子上,让每一个孩子看得更清楚,然后就很自然的用手指一个一个点着脚指头数one toe, two toes, three toes…..ten toes,孩子们也跟着她一起把脚翘得高高的的,数起自己的脚指头来了,看起来很滑稽,但是很快孩子们在有趣的数脚

指头的过程中明白toes不是脚背也不是脚,而是脚指头了。

教育的敏感性是一位成功教师的最大特点,有了敏锐的“触角”,才能与孩子们真正的互动交流,在孩子们的习得呼应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之更易于孩子的理解和习得。看到这里,不由使我对这位外教产生了钦佩之情。她的眼里和心里满是孩子。

(六)Open and Close 打开和关闭

Look at me!外教突然指着自己的眼睛,慢慢说I close my eyes.然后伸出一根手指放在嘴边做shi(嘘)的动作,孩子们看到外教再次变脸,很自然又好奇模仿起来。Do you see anything? No, no…I am blind.正当孩子们热衷与闭起眼睛做睡觉的动作时,外教突然加重语音说I “ open” my eyes.其中的open字音说得特别重,把模仿“睡觉”的孩子,甚至包括正在听课的我们,都着实吓了一大跳!孩子们纷纷睁开眼睛朝外教望去,只见外教老师用双手手指用力撑开双眼皮,把原本内凹的蓝绿色眼睛撑得更大更圆,孩子们也跟着她用手指撑开眼睛,嘴里也说起open来,就这样眼睛open, close,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open 和close意思。看到这里,我不由又暗暗赞叹这位外教的“变脸艺术”,她的每一次变脸,再加上借助于或抑或扬的夸张语调,使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乐此不疲。

(七)What do you know in my bag? 你知道我的包里有什么吗?

很随意的,外教又从身后像变戏法似的拎了一只中等大小的马夹袋出来,里面隐隐约约看的到是一些玩具。她嘴里学者小猪的声音,嘟囔着把一只玩具小猪慢慢从袋里取出来,并向孩子们介绍这只pig的名字叫Jackie, 我正在猜想这次外教又要“玩” 什么了呢?却见外教用手指着Jackie的鼻子说Jackie has a nose!A big nose.又分别指着Jackie的眼,耳朵,嘴,引导孩子们用finger(手指头)点指自己的eyes, ears, mouth, nose.后来又分别请了几位孩子上前,她说Where is the nose? Where is the mouth? 由孩子边听边指自己的或者Jackie的鼻子,眼睛等五官,玩的很开心。

接着外教把pig放在桌子上,又拎起马夹袋,边说What have I got in my bag?边从里面取出一个很小的玩具男孩来,她引导着孩子们说boy, a small boy,又随机在孩子中间请了几位男孩子,指着他们说a big boy,让孩子们对比small boy和big boy,后来同样的又从袋里取出一个很小的玩具女孩,引导孩子们说girl, a small girl,又请了一位女孩指着她说a big girl, 最后她又突然指着自己大声说And me!I am a very big girl!把very这个字音读的特别重……

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原来bag里面的东西是用来巩固复习前面所学的英语内容,而她不再继续教新的内容了。仔细回想了一下外教的教学过程,发现了这位外教的另一个特点:她很注重循环螺旋式的复习和巩固记忆,她不会在一个教学点上停留太长时间致使孩子们疲劳,而是把这个度把握的点到为止,在刚新学一点内容后她会突然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然后再继续教新的,学着学着又会突然复习一下前面的内容,把前面学的内容直接穿插在新学的内容中不段巩固复习。如:学完儿歌《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后,她教open和close,教了一会后,她突然又复习起儿歌,之后又是教各种五官英语的单复数,说了一会又开始复习儿歌,再接着利用玩具小猪Jackie复习五官,点点玩玩说说后又开始复习儿

歌了。感觉每一个教学点都是相互有内在联系,前一个为下一个服务,而下一个又为前一个复习,就象连锁一样,环环相扣,层层循环……

还没有从自己和外教的教学方法对比的思索中抽取出来,外教的英语活动课就要结束了。她很自然把自己简单的玩具放回到马夹袋中,并还不忘利用放玩具的时候复习英语,然后亲切的和孩子们招招手,向门口退了几步说Good bye.再退几步说See you tomorrow.直到完全退出门口才转过身慢慢离开。孩子们目送着外教老师离开,都侧着脑袋侧着身体仰着脖子向们都张望,连外教老师的影子都看不见了,还在朝着空空的门口依依不舍的用中文大声说:“英语老师再见!”

我没有来得及追上去问外教的名字,也没有来得及知道她是来自哪个国家,连一句话都没有来得急交流过,当我赶着出门口想问一下时,这位外教已经不知去向了。L 也许她已经在赶往另一所学校的路上,去为等待她的其他孩子们去教课了吧……

活动目标:

1、在复习颜色red、yellow、blue和green,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听懂问句“what color is it?”并能用“It’s……”来回答。

2、能将所学四种颜色的英语名称:red(红)、yellow(黄)、blue(蓝)、green(绿)用于学过的单词前或一句话中。如It is a red bird.

3、通过多种游戏后活动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四色气球各一个,红绿灯,圆形颜色大转盘。

2、四色圆环每幼儿一个,小鸟挂片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部份

1、师生互相问好

——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Good morning.Teacher.

2、教师出示一束花:“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看看是什么?(花)(flowers)“这些花有些什么颜色?”教师逐一将花插入花瓶,幼儿用英语说出花的颜色red、yellow、blue、green

3、出示颜色大转盘,上面有各种颜色,老师捐到什么颜色,请小朋友用英语说出来,速度由慢到快。

4、老师:“Boys and girls.Let’s play a game!What's missing?”(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什么花不见了?)

Please close your eyes.(教师任意取走一种颜色的花,然后请幼儿)Please open your eyes,请幼儿观看后说出Red(yellow、green、blue)flower不见了。

二、学习听问句

1、老师“我们知道了四种颜色的英语名称,那如果我们问一种东西是什么颜色,应该怎样说呢?”应该这样问:What color is it?(它是什么颜色的?)

回答是:It's red(是红色的)It's yellow(是黄色的)It's blue(是蓝色的)It's green(是绿色的)

2、老师分别指着花和颜色转盘上的颜色,提问:What color is it? 幼儿用It's……回答。

3、游戏:《搭汽车》

教师出示一个红色的圈“It’s a ring.What color is it?”幼儿回答:

教师手持红色圈作开车状“I am a driver.”(我是一名司机,现在我的汽车开到谁的面前,回答

对了我的问题,就请上车)

教师随《小司机》音乐手持方向盘开车,绕场一周,停到任意一个幼儿面前,指着其衣服颜色提问:“What color is it?”幼儿回答:It's……回答正确。教师作请上车手势,幼儿跟在老师身后开汽车,游戏反复进行。

4、游戏《红绿灯》

①教师“刚才老师扮演了司机,你们也来当一回小司机好吗?请小司机们每人拿一个塑料圈当作方向盘,小司机们先想想,在十字路口看见红绿灯应该怎样做。”

②幼儿手握圆圈随《小司机》音乐开汽车,音乐停。红灯亮:教师提问:Little drivers,Look!What color is it? It's red. Red light stop.(红灯停)

黄灯亮:教师~What color is it? It's yellow.Yellow light wait.(黄灯等)绿灯亮:教师~What color is it? It’s green.Green light go.(绿灯行)游戏可反复一次

5、歌曲《Blue bird》(蓝鸟)

①教师出示四种颜色小鸟图片:“Boys and girls.Look at these pictures.I speak Chinese.You speak English.”

红鸟——a red bird 黄鸟——a yellow bird 蓝色——a blue bird绿鸟——a green bird

②现在我们都来扮小鸟飞,请小朋友将小鸟挂牌挂好,看看你是什么颜色的鸟。

③All the birds,Listen to me carefully.先请red birds 飞起来,其余的小鸟拍手唱起来,扮作red birds的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边飞边唱,绕场一周.④Yellow birds,blue birds,green birds.分别飞—次。

⑤教师:游戏结束了,小鸟也累了,请小鸟将牌取下来放好。

结束:That’s all for today.Class is over.Bye—bye.Boys and girls.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活动目标

1、学会单词cake,掌握短语happy birthday。理解其意义并正确发音。

2、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培养爱心和对人礼貌,并快乐地参加英语活动。

活动准备:小兔头饰、熊猫家的场景、生日蛋糕1个,各种形状的小蛋糕(模型)各一个、蛋糕图案的小纸贴、录音等,小猫表演者1个,小怪龙Go Go表演者1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扮兔妈妈,幼儿扮小兔。师:0h,It’s a fine day,Let’s play。听音乐做小兔跳。

2.师:Hello,my babies!幼:Hello,mummy!

二、学习单词cake。

1、师:Today is panda’s birthday。He invited US to his birthday party。

今天是熊猫的生日,他邀请我们去参加他的生日party。My babies,Are you happy?你们高

兴吗? 幼:高兴

师:(出示生日蛋糕)Look,What’s this? 幼:蛋糕

师:Yes,蛋糕。This is the gift to panda。

My babies,你们知道蛋糕在英语里怎么说吗? 教师教单词cake,幼儿跟学。

2、(来到熊猫家)Let’s go panda’s.Give him the cake.

师和幼:咚咚咚,May l come in?

熊猫:Come in please!Welcome!Welcome.Sit down please!师和幼:Thank you!熊猫:Hello!Rabbits!

师和幼:Hello!Panda!(大家坐下)

3、认识各种形状的cake

师:Happy birthday,panda!祝你生日快乐,Here you are. It’s a piece of cake.

熊猫:Thank you!

师:0h!How many cakes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模型蛋糕。幼儿说,正方的cake,三角形的cake……。

4、游戏:你喜欢什么形状的cake。

熊猫:Rabbit mummy,I have some gifts,to my friends·

师:Great.(出示贴有小蛋糕纸贴的布板)Look.What’s this? 幼:A piece of cake.

师:如果你想得到这些漂亮的cake贴纸,就必须告诉大家:你喜欢什么形状的cake。(幼儿回答后自己去取喜欢的贴在手或脸上)

三、学习短语Happy birthday.

1、小客人出场

①小猫cat:Hello.Rabbits!幼:Hello,Cat!

小猫:Happy birthday,panda!猫:Thank you!

②Go Go表演同cat。

2、师:刚才cat和Go Go也来参加panda的生日party,他们送礼物给panda时说了一句什么?

幼儿学习Happy birthday.先分开学习,理解意义后再连续短语。

3、游戏:送礼物。师:Look,I have some gifts to panda.MY babies.你们想来送礼物

吗?你们应该怎么对panda说?

幼儿单独或2—3个来送礼物,并说:Happy birthday!

4、扩散练习:如果cat过生日,你应怎么对cat说?(Go Go、dog、mummy等)

5、刚才,还有很多的rabbit想来送礼物,Look,There are many gifts。You can choose one to panda!去挑一件:喜欢的送给panda吧。幼儿全体玩“送礼物”的游戏,练习Happy birthday

四、唱生日歌,并吃cake

1、师:Today is panda’s birthday,Let’s sing a song. 大家围着蛋糕唱英文歌:“Happy birthday“.

2、熊猫:Thank you!Let’s share the cake.在生日歌伴奏下,大家吃蛋糕愉快地结束活动。

May I come in? 活动名称:

May l come in? 活动目标:

l、通过表演游戏认识,练习对话A:May I come in? B:Come in,please.2、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活动准备:

l、玩具电话一个,小房子模型;小熊、小鸭、小猫、小狗头饰各一个

2、请本班4名幼儿表演做客游戏。

活动过程:

1、日常用语

T:Good morning.

C:Good morning.

T:How are you?

C:Fine,thank you,and you? T: I’m fine too.

2、学习May l come in? ①创设情景引起幼儿兴趣。

电话铃响,老师接电话得知有三位小动物要来小二班做客,他们是谁呢? 小鸭、小狗、小猫、三只小动物依次敲门

并询问:Duck:我可以进来吗? T:可以,请进

Dog:May l come in? Please come in.

Cat:May l come in? Come in,please.

②学习对话

a.请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回答问题:

小鸭子进门先怎么做?然后怎么说?(先敲门然后问“我可以进来吗?”)小猫,小狗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先敲门然后问:May l come in?)可以一边重复表演一边提问。

b.让每个幼儿到教室外,一个接一个的跟老师说May l come in?当老师说come in please时幼儿才进来。

③游戏活动

今天小熊邀请我们去它家做客,去了小熊家,我们该怎么做呢?

回答:先敲门,然后问:May l come in? 听到Come in please 才可进去。

请幼儿列一纵队,表示坐上了公交车,在音乐声中开车来,到小熊家,然后逐个敲门、询问。

活动目标:

1、练习This is……That is……句型,并了解这两种句型的区别。(This is……指近处事

物,That is……指远处事物。

2、初步学习“What is this(that)?”“Is this(that)……?”的疑问句型,并根据具体情景做出正确回答。

3、积极参于游戏,体验英语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香蕉、苹果、桔子、书、铅笔、尺、红蓝书包各一个,狼、小兔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生问好,复习歌曲“listen carefully”,创编歌曲“Look carefully”(二)基本部分:

1. 出示装有实物的红、蓝书包,引起幼儿兴趣。

“Please look carefully!What’s this?”

引导幼儿回答 “This is a red schoolbag.”(Or a blue schoolbag.)将红书包放在近处,蓝书包放在远处,引起幼儿想了解书包中有什么的兴趣。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is in the schoolbag.”

2.通过摸红书包里的东西,让幼儿练习“This is……”的句子,并学习用“Yes.It is.”和“No.It isn't.”回答“Is this……?”的提问。

教师示范从书包里摸出一件东西,如苹果,“What’s this?”(引导幼儿回答“This is an apple.Is this an apple?”(引导幼儿回答This is an apple.)“Is this a ball”。

(让幼儿练习用“No.It isn't.It is an apple.”回答)“Is this an apple?”(Yes. it is.)

(2)分别提问幼儿,让幼儿练习”This is……” Yes.it is.”“No.it isn’t.It is.....”的句子。

(3)请幼儿依次摸出红书包中的香蕉和桔子,引幼儿进一步练习“This is a banana.(An orange.)”老师问,让幼儿回答“Yes,it is.”“No.It isn’t.it is ……”

3、让幼儿摸远处蓝书包中的东西,练习“That……”的句子。进一步学习用"Yes.n is.” “No.It isn’t.”。

(1)请一幼儿去那边的蓝书包中拿一样东西,并表示给大家看,如:一本书“What’s that?”(引导幼儿回答“That is a book”)“Is that an English book?”(Yes.It is.)

(2)教幼儿正确发音,并提问幼儿,让幼儿反复练习

That is ……Yes.It is.No.It isn't.(3)再请幼儿依次摸出书包中的其他物品,如尺、铅笔,让幼儿学习That is a ruler.(a pencil)”的提问,让幼儿用“Yes.It is.No.It isn't.回答问题。

三、结束部分

游戏“Wolf wolf,what time is it?”

(1)出示“狼”和“兔子”,请幼儿用“That is a rabbit.”“That is a wolf.”介绍两只动物。

教学卡片 第3篇

[关键词]作家卡片 名著便览 资源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3-072

苏教版教材高年级段,经常在选自名著的经典文本后安排有“作家卡片”“名著便览”等内容,对相应的作家和名著进行简要的概括。这种知识介绍的形式虽然短小,却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切不可将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浪费,而要紧密切合文本,开发其应有的价值,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一、链接课文,建构教学脉络

“作家卡片”“名著便览”一般出现在相应课文之后。为什么呢?很明显,编者这样设置旨在让教师将文本的教学与“作家卡片”“名著便览”的阅读有效融合起来,让这些“卡片”为学生深入、全面地感知文本,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撑,从而引发学生更加深入、有效的文本对话。

例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后面,编者就安排了“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这一“作家卡片”。其中不仅介绍了萧红的生平经历,还适时地介绍了《呼兰河传》的大致内容,更引用了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一首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首凄婉的歌谣。”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风土画”中感受祖父园子中的多姿多彩、五彩缤纷,从“叙事诗”中感受文本诗一样的语言风格,从而有效地把握了这篇课文的基点和特点。可为什么说是“凄婉的歌谣”呢?从课文中难以看出。于是,教师在教学行将结束之际,引导学生将这个问题聚焦在课后对整本书的阅读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聚焦课外,促成经典阅读

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编著者之所以要在教材中设置“作家卡片”“名著便览”这样的栏目,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师生在学习教材文本的同时,将关注的视角放置在对课外的链接和关注上。因此,教师应该将“作家卡片”“名著便览”这两张“卡片”作为课内向课外拓展的生发点,作为开展经典原著诵读的源头,有效地引导学生以课内之法研读课外之书。

例如,在《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后,编者设计了关于莫泊桑的“作家卡片”,“卡片”中告诉了我们莫泊桑是“短篇小说之王”,并对其小说风格进行了简要概括:“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

针对课文以及“作家卡片”的介绍,教师可以选用莫泊桑具有代表性的小说来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共读,以便学生更好地体验“卡片”中所说的“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的特点。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莫泊桑小说选》,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品味经典,最后交流经典。

三、拓展资料,延伸学习路径

以上两个层面都是源于编著者自身的设计,而“作家卡片”“名著便览”的形式也可以成为学生自主动手、补充实践过程的资料补充。

比如,在教学完巴金的《给家乡孩子的信》后,教师通过对课后“作家卡片”中对巴金的介绍,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巴金作为现代大家所拥有的文学创作成就和崇高的精神品质。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着巴金这个人物对“作家卡片”中没有介绍的其他内容进行收集整理,补充巴金的其他经典作品、后人对巴金的评价、关于巴金的名言等。

这样的设计运用,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关注,巧妙地将课堂内外进行了有机融合。在学生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他们的语文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四、仿效创编,历练概括能力

一位大家,一篇名著,在短短200字以内加以呈现,这本身就需要对介绍的对象拥有全盘通透的把握力,更需要编著者有高超的提炼概括能力。如果这样的“卡片”让学生来自主制作,绝对是一项融知识掌握和能力训练于一体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以教材中现有的“卡片”内容为蓝本,明白“作家卡片”“名著便览”的主要内容包括作家的国籍、出生年月等基本信息,重要的是介绍其代表作和作品的基本风格,并结合后人的评价展现作者的魅力。

例如,《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的作者都是成就卓著的大作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模仿教材中的“作家卡片”进行关于“老舍和陈忠实”的“作家卡片”制作,让学生在资料的收集中进一步强化对两位作家的认识,在“卡片”的选择、制作中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一份小小的“卡片”,却融合了教材编著者的良苦用心,也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对话基石,更成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力推手。“卡片”虽小,但作用却很大,教师应该正视“卡片”的存在价值,充分发挥“卡片”的作用,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

教学卡片 第4篇

关键词:卡片,有效,词汇,注意事项

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学生的词汇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多种能力。而随着词汇量的增多, 有效地掌控和应用这些词汇逐渐成为了学生的一种负担, 一日又一日的背诵和听写让学生不堪重负。2011年3月, 教育部在《关于减轻过重课业负担, 深化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要把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多样和可持续性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要把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学习经历、学习兴趣、学业水平、课业负担、身心健康等作为教育质量的基本要素, 要多提高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卡片式词汇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方式, 在新的形势下, 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又可焕然一新。

一、卡片式词汇教学的意义

成功的英语教学依赖于大量的语言资料和语言实践, 卡片式英语教学则是体现出了它的积极意义。首先是卡片的多样性 (形状, 色彩)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有时, 思想的形成不需要语言的参与。学生对于自制或喜爱的卡片, 不需要语言的支持, 爱屋及乌, 也会爱上卡片上的内容, 这也是非语言手段的魅力。其次是卡片的便携性。卡片可大可小, 也易于装订, 便于整理, 形成知识的系统性;也便于携带, 随时随地记录易错、有意义、喜爱的词汇和短语。它最大的功能还是便于交流, 无论课堂内外, 通过引导学生对卡片内容的展示、认知、辨论、修正、整理、再加工, 从而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这一体验过程可极大地刺激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

二、卡片式词汇教学的内容

1. 文本为本, 稳扎稳打, 记录课文单词。

学习词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单词可以成串地学, 而记单词和词组却需要一个一个地记, 需要长时间不断的积累。从学生学的情况来看, 一节课的单词量不宜过多, 重点单词10个左右已是极限, 对于这些重点单词可以让学生做听力训练记录。如一个学生读, 其他学生记, 也可以学生先记录, 老师读一个, 学生选出一个。如新目标八下开始, reading的词汇量突增, Unit one的reading单词就有21个, 相当于以前一个单元的词汇量, 许多学生对此束手无策, 我先让学生来个书写比赛作为家庭作业, 根据书写的情况, 分成一、二、三等, 分别积分5、3、1分, 再利用课堂的五分钟, 进行pairwork, 一人朗读, 一人圈选。也可以小组比赛, 看看哪一个小组记录得又快又准确。学生在这些预设的铺垫下, 最终达到利用的目的。词汇积累的最终目的是以求达到质的飞跃, 使学生在交流中有话可说, 有词可用, 用得恰当, 用得生动;在阅读中能快速的透过字面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 传达的信息;在鉴赏中能够体会美的情趣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2. 触类旁通, 根据需要, 记录衍生词汇。

词汇的衍生和分层对于学生准确地把握词的含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一个词根衍生出各个单词, 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会对于它们有一种思考, Givn曾说:今天的词法曾是昨天的句法。如果对于词汇有了一种思想, 就会对于其相对应的句法形成一定的体系。如记录八上health这个单词, 它的相对应单词有healthy, healthily, unhealthy。学生自然会去想它们之间的关联, 在句子中具体的使用, 有的甚至会想到unhealthily是一个副词。分层的记录词汇指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记录所需的单词, 有的学生只需记录关键的词, 而对于心力均有余的学生通过查字典, 了解单词的具体用法及相衍生单词。

3. 增强输入, 积极引导, 记录课外词汇。

平均每个学生每周大约要做3~4篇阅读, 而这些阅读的文章中有不少课本内没有的词, 学生往往有一种想求新但又畏难的矛盾心理, 这时往往畏难心理占上风, 对于这全新的词, 会一闪而过, 但如果稍做提示, 记录在卡片上, 那就会形成第二次的记忆, 甚至于第三次, 有的自然而然成为了学生永久的记忆。还可以记录自己喜爱的词汇。如在上七年级上Unit5, 在讨论所有体育器材时, 有一学生特喜欢篮球, 我发现在他的卡片上, 有Point Guard组织后卫、Shooting Guard得分后卫、Small Forward小前锋、Power Forward大前锋、Center中锋等与篮球相关的词汇, 他以之为傲, 并详细地讲解给其他学生听, 使学生不仅增长了篮球知识, 而且了解了这些词汇。如能长此坚持, 类似于语料库语言学, 无论场景如何变换, 学生均有自己的语料库。

4. 及时反思, 互相监督, 记录易错词汇。

允许学生犯错, 学生要从被动到主动, 从关注知识的答案和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 要积累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大多数的老师每星期总有那么几次的听写。听写过后是订正或重新听写, 但过一段时间后, 很多的词汇又会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学了unit2忘了unit1。我对于此类问题,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记在卡片上, 要求每天的晨读, 先读易错的单词, 并进行相互的监督, 形成词汇的多次记忆。或者让他们回去后作为家庭作业, 提高他们自我完善能力, 真正的做到“高效, 低耗”。

三、卡片式词汇教学的运用

1. 合作互动, 实现学生卡片共享。

词汇教学的理论, 主要包括Sinclair提出的两个原则—开放选择原则和约定俗成原则。开放选择原则必定要求学生懂得分享, 乐于分享, 在分享中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在分享的过程中势必也有一个语言输出过程, 这个过程恰恰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七年级上unit6整理水果名时, 有一个学生整理大量的水果名, Lemon柠檬、Pear梨子、Banana香蕉、grape葡萄、Peach桃子、Orange橙、Strawberry草莓、Mango芒果、Pine apple菠萝、Cherry樱桃、Date枣子、lychee荔枝, 等等, 他甚是高兴, 于是他说, I like eating watermelons.另一个说, I like eating big watermelons.学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的表达欲望, 他也不甘示弱, 于是说, I like eating big watermelons after dinner every day.学生自然而然地有了更多的语言的输出。在另一方面, 卡片制作的过程也是与别人分享的过程, 以提高动手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增强学生之间友谊。

2. 巧设游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可增强记忆,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积极而持久的认识倾向, 它与大脑皮层中思维活动的兴奋中心相伴随。借助游戏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以缓解因词汇学习而带来的枯燥和压力。游戏可以是竞争类的, 看谁集的词汇卡片数量多, 谁做的卡片漂亮, 有的学生将卡片做成心形的, 也有花形的, 更有做成自己的形象的。我们也可以比比谁在课堂的词汇记忆中拔得头筹, 并以积分的形式记录。质疑类活动, 如猜卡片上的内容, 老师将一张写有“company”的卡片放在桌上, 让一学生比划卡片上的内容, 其他学生猜。窥一点, 猜全貌, 教师在一张白纸上挖个小洞然后把它盖在一张单词卡片上, 让学生透过小孔看一个字母“R”猜单词“robot”。看谁反应最灵敏, 在上八下unit8, 考虑到学生已尝过很多关于动物的单词, 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了mouse这个单词, 让学生猜可能还有哪些单词, 学生自然地想到有spider, snake, hamster, turtle, pot-bellied pig, rabbit, fox等词, 由此让学生将动物单词进行归类。

3. 反复梳理, 提高学生的积累意识。

反复多次对词汇的记忆, 才能把单词真正记住。此过程是为了巩固学生记忆过的单词, 我的做法是:每天上课前五分钟与学生共同回忆前一课时的单词, 从易到难;或要求学生每学完一单元都精心为自己做一份单词卡用于平时对单词的记忆;或让学生用该课时的个别单词组成句子写在卡片上。同时, 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 教师要积极引导, 帮助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识记, 回忆和再认, 最后, 教师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对英语兴趣, 教育其要有恒心, 持之以恒地天天接触英语, 让学生随身携带卡片, 每天早晨回忆自己卡片上的单词, 午休回忆自己以前背下来的单词, 使学生意识到单词在不断地背, 但如不及时进行引导, 复习巩固, 就会不断地忘, 就不能达到有效提高英语成绩和积累更多词汇的目的。

四、卡片式词汇教学的注意事项

《我的拼音卡片》教学法 第5篇

《我的拼音卡片》是湘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十课,是让学生根据拼音字母的外形特点进行联想,将其美化制作成卡片。是一节将画、做、读、玩融为一体,把美术和语文两学科进行横向联系的综合课。教材中展现了用多种材料制作的不同类型的拼音卡片。用便于学生掌握的绘制方法做卡片,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业的主要形式。

教材主要展现了两种设计方案,一是把拼音字母的外形和生活中与其外形相似的事物进行联想,设计出有趣的字母形象。二是对字母进行装饰美化。我是把这两种设计方案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卡片的底板修饰也很重要。只能锦上添花,不能喧宾夺主。

好的课堂是要具备很多方面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

1、生活性,在课堂中要体现对学生的现实关怀;

2、发展性,学习是为了学生以后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关心学生的未来;

3、生命性,一堂课是有生命的,是有生机有活力的,要让课堂始终充满生命气息。在这堂课中,我始终灌注的便是这样的教学理念。

一堂课不是教师在教,而是学生在主动地学,有兴趣地学。

一、在《我的拼音卡片》这堂课中,首先在导入环节,我设计的是简单而不失童趣。首先我先让学生复习学过的拼音知识,一年级的学生是积极地,是爱表现的,恰当的表扬鼓励会让他们更加好奇:美术课上,让我们复习语文知识做什么?这也是这堂课的奇妙之处,语文老师能把拼音教学上的这般生动,美术老师同样可以在教学中与语文学科横相结合,学科综合,更能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出来。之后,我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字母王国的化妆舞会”吸引学生欣赏几张有代表性的字母卡片,让学生惊叹于字母的奇妙变形和美术的色彩变幻。

二、教学阶段。

1、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这几个字母是怎样变化的?这个时候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一年级的学生是最爱讨论的了,教师只需要扮演好维持纪律的角色就可以了。

2、教师做示范。老师可以用幽默的语言来夸大自己的是神奇的魔术师,可以使字母变得很漂亮,授予学生“设计师”“化妆师”的称号,让学生自己给字母设计新衣服,给他们画上美丽的妆容。有了这些教师精心安排的“高帽子”,学生的创作欲望肯定会非常的高涨。

三、实践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想象去创作,只需从旁指点其创意的独到性。在巡视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去提醒学生的坐姿、绘画姿势等。

四、评价交流阶段。评价时不是单纯地去让学生说出喜欢哪幅画,而是让学生去猜同伴画的是哪个字母,形成一个小游戏,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又维持住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而且不失课堂的活泼与生命力。教师的评价要中肯而不失幽默活泼。

教学卡片 第6篇

参与者:苏静静 何慧莲 周玉婵 黄翰玲 唐文华等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地理教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于教师而言,需要考虑如何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对教材的知识进行处理和整合,针对新教材中明显增加的学习活动量,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等等。这些问题或来源于学生的质疑,或来源于教师的反思。对于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教师多采用撰写教学日志或教学反思的方式进行记录。当前,国内外对教学日志和教学反思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教师的教学日志和教学反思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仅限于教师个人的思考或者几个人的交流,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如何开发教师的集体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并通过一定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这是我坊开展“中学地理教学探究问题卡片累积机制”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建立中学地理教学探究问题卡片累积机制是一种新型的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每个工作坊成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提出有待研讨的问题,并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从众多的方案中得出大家认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经教学实践检验,形成“问题卡片”,在累积成“卡片库”后,形成“校本教研超市”,工作坊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教师通过对“地理教学问题卡片累积机制”的研究,增强了教育科研意识;教师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创新活力,找到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此外,教师们在研讨和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和交流,更加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对教师的成长,尤其是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中学地理教学探究问题卡片”的模板

传统的卡片用来记录各种资料,方便分类检索。我坊主要通过制作电子版的“问题卡片”模板,设计出“中学地理教学探究问题卡片”的电子模板,并在工作坊这一平台上进行交流讨论,进而完善“问题卡片”的模板,提高教学的效率。(“问题卡片”模板如下所示)

“中学地理教学探究问题卡片”模板

探究问题: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教案设计:刘敏红 班级:高二(4)班

1.常规教法:讲授式教学法。教师讲授课文内容,同时展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提高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的认识,并进行归纳总结。这种传统的教法,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打哈欠、开小差等情况,教学效果一般。

大多数学生对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都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我打算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因此,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的方法开展教学,力图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变“课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

2.创新教法尝试。在教学准备阶段,我先将教材内容分为“环境污染”“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看城市发展”4个板块。课前,由各个小组的学生认领相应的学习板块;小组成员有的负责设计脚本,有的负责查阅资料,有的负责电脑设计。我要求各个小组通过摄影、上网、查阅报刊书籍、绘画创作等方式完成“我眼中的梧州”研究主题的图片收集。在收集图片的过程中,学生要明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有得有失”,因此,要从不同角度收集城市发展过程的图片和资料。

3.小组交流汇报。各小组展示本组所收集到的图片,介绍在收集图片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阐述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两面性观点。

教师归纳总结各个小组的观点。①正面作用: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科技发达、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这是城市化的主流。②负面作用:在城市化进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

4.学生自由讨论。针对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负面影响展开讨论,列举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找出解决的途径。

(1)产生的问题。①环境质量下降;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③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等等。

(2)解决的途径。①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②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③建设卫星城市,开发新区;等等。

5.调查研究。根据上述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组建探究小组,针对问题或主题进行深入具体的调查研究。

参考课题:①探讨市区排污企业布局;②近年来梧州市区改善“市容市貌”取得的成效;③学校周围噪声污染对学生学习的影响;④企业“三废”回收、处理和利用的情况;⑤城市垃圾处理;⑥城市“乞讨部落”调查;⑦城市交通拥挤现象产生的原因与解决途径;⑧当前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调查。

要求:小组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内容包括以下七点。①课题的提出;②调查的途径和方法;③调查的思路;④实施调查;⑤撰写论文;⑥小组展示研究成果;⑦集体评价。

6.点评。在本课学习中,将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发现和感兴趣的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再调查、再讨论的方式,不断地将学习内容引向深入,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四、建立“中学地理教学探究问题卡片累积机制”的途径

我们认为,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深度思考与反思的过程。实施教学问题累积机制,有利于挖掘教师的创新能力,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我坊要求每个成员结合教材、教法与学法,每天至少提出1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教学问题,同时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每周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或每月利用学科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共同讨论。假如成员们聚在一起讨论之后,确实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会邀请区课题组的有关专家针对相关问题,以报告、讲座及对话商榷的形式进行解答。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建立教学问题累积机制的要求,我坊形成了制作中学地理教学探究问题卡片的累积方式。我们的研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

nlc202309041106

1.问卷调查。传统的问卷调查主要以书面提问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列表式或表格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回答,然后进行回收、整理、统计、研究。我们的问卷调查基本以网络调查的方式进行,同时以工作坊为平台,先在工作坊成员中征集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并制作成调查问卷,最后将调查问卷分发给师生,从而收集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为建立“问题卡片”提供素材。

2.同课异构。我们认为,同课异构是在新课改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它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执教同一主题的教学内容,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听课、评课。通过这种教研方式,可以发现哪种教学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还可以针对上一回的教学过程,品味其得失,剖析其不足,并对这些教学细节进行重新设计并使之变得更完善。通过“同课异构”,为形成“中学地理教学探究问题卡片”提供了实践素材。比如,教学七年级地理《日本的工业分布》一课,工作坊成员周玉婵、彭榕君分别设计了“中学人文地理课堂导学策略”。周玉婵老师在设计“课堂导学策略”时,请学生扮演小商人,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投资眼光到日本选址办厂,要求学生在日本地图上标注出厂址,并说明选址的理由。这样的导学策略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日本地理区位的优势,充分理解日本工业分布的规律、特点及原因,对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彭榕君老师在设计“课堂导学策略”时,则让学生调查商店里的电器柜,统计由日本进口的家用电器、商标品牌或日本汽车品牌等,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原因,将“地理在身边”这一主题贯穿教学的始终,以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全球意识、环境意识。两位老师设计的“中学人文地理课堂导学策略”,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各有侧重,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我们结合两位老师的教学认为,周玉婵老师的导学设计更适合于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而彭榕君老师的导学设计更适合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学习。这对我们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探究问题卡片”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3.片段教学。所谓片段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的。一般来说,截取某节课的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间大致在十分钟。也就是说,片段教学只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断面,执教者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片段教学与完整的课堂教学不同,前者是局部的、虚拟的,功用是教研或评价。片段教学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人数可多可少,时间可长可短,能够体现教师对某个教学问题的独到见解,方便教师之间进行探讨。

4.进行教学反思和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总体课程目标的反思、总体课程内容的反思、学科目标的反思、学科内容的反思、课程教学中具体学习活动的反思等。教师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调控能力和综合水平等,逐步提高教学实践的判断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对进一步深化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 的一个过程。而教学论文则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它反映了作者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已做的研究工作和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通过研究所获得的结论,因此,它可以被认为是一份工作的总结。此外,撰写论文能使教师在撰写的过程中出现“饥饿感”(如某些材料不足,某些论据还不够充分,某些经验还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促使教师进一步开展研究,加强学习,或查文献,或做实验,或进行调查研究,等等,从中获得更多的素材,使研究工作趋于完善。进行教学反思和撰写教育论文为工作坊成员建立“中学地理教学探究问题卡片累计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责编 欧孔群)

如何通过生字卡片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第7篇

1. 制作生字卡片

让学生自己制作生字卡片, 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己参与制作的过程中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刚开始学生制作的生字卡片都是模仿老师用的生字卡片, 字也写得歪歪扭扭, 但是参与的积极高。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生字的各个部件标出来, 把卡片进行美化。比如声母用红色, 韵母用蓝色, 偏旁部首用绿色, 组词用紫色, 等等。有了色彩的美化, 生字卡片变得漂亮了许多, 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生字时, 不仅要求学生会读, 会写, 还要会用。因此, 我会让学生在卡片上增加学习的内容, 比如结构、部首、扩词、造句、学习提示等, 这样生字的音、形、义都在一张卡片上表现出来了。学生制作生字卡片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通过动手、动脑的过程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卡片的制作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也可以跟家人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完成。卡片形状有大的、小的、圆形、花形、星形、水果形等, 各种各样。制作生字卡片,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说生字卡片

学生制作生字卡片之后, 如何有效地使用生字卡片呢?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天性好动, 好表现, 他们很乐意在课堂上介绍自己制作的卡片。学生通常会把制作卡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拿来跟大家分享, 比如有说自己如何写错别字的、如何笔顺错误的、如何组词不对的, 等等。再就是介绍卡片上生字的读音和用法。说生字卡片, 其实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当一回小老师。一个同学说完后, 再让其他同学对其所说的内容进行评价, 教师则适时订正, 相机教学。让学生向全班介绍自己卡片的机会毕竟有限, 因此在课堂上更多时候开展的是同桌互说、小组互说。这样, 识字教学的课堂再也不是“老师讲、学生读、学生写”的传统模式, 而是变成了动静结合、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活跃课堂。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只是引导者和观众, 学生识字学习的自觉性自然大大提高。

3. 比生字卡片

生字卡片做完了、说完了, 最后就让学生采取推荐和自荐的方式进行评比。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 教师可以组织生字卡片比赛, 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另外, 小学生也有不服输的特点, 通过比赛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竞争意识。有竞争才有前进的动力。为做出一张美丽的卡片, 学生都会绞尽脑汁, 精益求精, 大家你追我赶, 枯燥的教学内容就会变得生动有趣。评比的项目有写字最漂亮的卡片、编排最漂亮的卡片、内容最完美的卡片等。先由学生组成的评比小组先评,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教师的适时评价满足了学生渴望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心理需要。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 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 学习效果也会非常好。

4. 教会学生把字写好

教师要通过制作、解说、评比生字卡片, 促进学生把字写好。要让学生把字写好, 教会他们掌握书写的规律是极其重要的。把字写好, 首先要方正端庄。无论哪一种字体, 把字写正, 是汉字书写的出发点。其次要笔画规整。掌握好笔画的基本规律, 无疑是写汉字的基础。再次, 结构匀称, 推广示范。所谓推广示范, 就是把写得好的生字卡片挂在教室里展示。这样做得好的学生非常有自豪感, 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则在欣赏别人的作品中也有所收获, 取长补短。

教学卡片 第8篇

一、以适当的“外部”信息, 深化文本学习

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时, 我以问促读:看到本课的题目, 你有什么疑问?学生们有的问:这是谁的衣袋?有的问:衣袋里为什么装满昆虫呢?我马上引导:这是指法布尔的衣袋。请同学们读读“作家卡片”的资料, 我们可以对他进行简单的了解。读完课文后, 学生们知道了这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昆虫学家, 不由得对法布尔充满了敬意, 学习课文的兴趣更浓了。

这些“作家卡片”的加入, 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文章的兴趣, 深化了对文本的学习。

二、落实“课标”要求, 放大语文学习空间

为了落实课标关于“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书”的要求, 教材在“我读书我快乐”栏目里, 向学生推荐名著《鲁滨逊漂流记》, 还结合相关课文, 安排了“名著便览” (《简爱》) 和“作家卡片” (雨果、巴金) 的内容链接, 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帮助他们了解一些文学常识, 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名著。

我在教学课文时, 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的语文教育观, 既加强组织引导, 又大胆放手, 正确处理课内外阅读的关系。向学生推荐名著, 学习“名著便览”“作家卡片”时, 首先立足课内, 学好相关课文, 为拓展到课外阅读做好铺垫。

为了让学生能更透彻、更全面地了解或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经历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感悟或哲理, 我在讲授课文时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多看看、多读读作者的其他作品, 这样, 对学生学习课文是有很大帮助的。如, 在学习五年级下册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时, 通过作家卡片的引领, 我适时地让学生读读冰心的其他作品, 如《寄小读者》系列, 《繁星春水》等作品。通过这些作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冰心的爱的哲学, 感受她作品中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诚挚。

三、以课内卡片为引领, 养成制作卡片习惯

语文书中的卡片制作精美, 绿色的背景, 黑色的字, 美观大方;内容上不仅有作者的介绍, 还有名著的推荐。经过一年多时间对教材中卡片的重视与运用, 学生们每每遇到课后有作家卡片时总是迫不及待地去读, 还有的学生想自己亲手做一些作文卡片。于是利用课余时间, 我与学生们交流了读书卡片的优点, 给学生们讲著名的史学家吴晗说的话:“一个人要在学业上有所建树, 一定要坚持做卡片摘记, 一发现有价值的资料就如获至宝, 用卡片准确地摘记下来。”此时, 学生们想要制作卡片的兴趣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了。他们制作的有作家卡片、作品卡片等。学生把一些著名作家的简单信息进行整理, 包括作家的姓名、出生年代、主要作品等。通过制卡, 学生们还感受到了卡片最大的优点:易携带, 信息量大, 而且制作简单方便, 只要用稍厚的纸按需要的尺寸裁好即可。

一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 为把自己学习过的知识长久保留下来, 就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并制成资料卡片, 以待日后用于学习或研究中这是每一个自学者都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

卡片的妙用——对外汉语教学法探析 第9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游戏教学法,卡片,妙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眼光聚焦到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更多的人为了了解中国, 学习中国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个国家的文化, 可以从学习语言入手。近些年来, 为了弘扬本国文化, 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认识中国, 中国派出大量的汉语教师, 去世界各地交流学习。对外汉语由此产生并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一、对外汉语的几种教学方法

1.情景法。情景法主要是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情境, 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 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课文意思, 便于记忆。

2.游戏法。游戏法主要是指利用卡片、图画等带领学生做游戏, 在游戏中学习汉语的教学方法。

3.趣味法。趣味法是指运用汉语与英语 (或其他语言) 之间的关联性, 使得枯燥乏味的语法学习变得充满趣味的教学方式。

二、游戏教学法中常用的几种游戏形式

1.卡片法。汉语是象形文字, 跟西方字母文字不同, 它的结构看起来更为复杂, 难懂。卡片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小卡片, 来帮助学生学习汉语词汇。

2.猜词法。几年之前很多节目上都有“你比划我猜”这样的游戏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也可以借鉴这种生动的方式, 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猜谜法。在猜谜法教学中, 教师可以自己制定合适的谜面与谜底。在猜词过程中还可以讲故事, 传播中国的文化。

三、卡片教学法的妙用

(一) 卡片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增加课堂的吸引力

比较成功的范例是关于国籍和一般疑问句句式的学习。在国籍教学中, 因为我们学习的主题是国籍, 所以我们首先学习了一些国家的名称, 中国、美国、英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在学习这些名称时, 我做了一些国籍的卡片。就是在每张卡片上画出这些国家的国旗, 然后缀上拼音和名字。上课时, 我把它们拿到课堂上, 首先请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国旗猜它们分别是哪些国家, 等他们明确了每个国家的名称之后, 我帮他们矫正了一下发音, 然后进一步熟悉这些词汇;稍后开始进行记忆竞答:亮图片, 说国名。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比较直观、形象, 学生们学得很快, 操练环节竞答的积极性很高, 一会工夫就全记住了这些国家的名称。

(二) 卡片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 易于理解和记忆

例如, 在讲方位时, 卡片发挥了类似的作用。关于这个主题, 我们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词汇来说明某个建筑的位置。比如“综合楼在蓝球场的前边, 右边是图书馆”等。在学习了这些句型之后, 我便给他们一个学校的立体地图, 让他们根据图示用我们所学的句子来说明某一建筑物的位置。为什么说是立体地图呢?因为组成这幅图里的每一张卡片都被我做成了立体的纸盒, 方方正正很像一个小小的模型, 综合楼、图书馆、篮球场……前后左右、东西南北学生看地很清楚, 在他们了解了这张图的建筑分布并对我解释清楚某某建筑物的位置之后, 我便移动这些卡片再重新排列, 这样便有了一张新的地图。因为是立体的, 所以很直观, 学生一看就明白了, 而且可以不停变化, 反复练习, 效果还是不错的。

(三) 卡片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改善教学效果

例如在一次使用卡片教学时, 教学内容是学习地址:**地*号楼*层*号房间。在学习这个板块时, 我提前听了另一位教师的课。也是关于这一部分的内容。她把英中对应的地址板书在黑板上, 待学生弄清楚了之后便开始进行练习, Room No.302, 3F, BULNo.3 (3号楼3层302号房间) , Room No.502, 5F, Bul No1 (1号楼5楼502号房间) , 就这样变换编号让学生做练习。这种思路是正确的, 但是现场操作的时候比较混乱, 效果不是很好。为什么呢?因为地址句子较长, 学生一下子翻译起来感觉比较困难, 往往是教师将答案写出时学生还有些懵懂。教师为了进行说明继而改动了房间或是楼层号, 然后再次书写汉语地址。教师的书写任务较大, 不一会儿, 板书就有些乱了, 学生还不是很清楚。但如果继续变换地址编号进行说明又会使教学变得枯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做了一套地址卡片。这套卡片有三组地址, 每一组地址有3个部分:楼栋号、楼层号和房间号, 每一个部分为单独的一张卡片, 卡片为反正面的, 正面中文, 反面英文。在给学生讲了所需的词汇和排序规则之后, 我便拿出了第一组卡片。首先是Room No302, 学生马上说302号房间, 我说对, 把它贴到了黑板上, 然后3F, 学生回答3楼, 我说很对, 又把它贴到了房间号的后面, 接着Bul No3, 学生3号楼, 也很好, 我把它贴在楼层号的后面。地址出来了, 大功告成, 可是还有没有问题呢?有一位同学应召而上, 马上跑到讲台上把顺序调整了过来, 楼栋号, 楼层号、房间号, 非常好。接着来第2组, 逐个击破, 依次排序, 学生已能自觉地去做。第3组, 一组地址直接贴出来, 学生进行翻译, 没有问题。一套小小的卡片, 改善了课堂效果, 提高了效率, 虽然制作花了一些时间, 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对外汉语兴起时间不长, 教学方法并不完善。我们在探索中学习, 在探索中发展。卡片教学法做为游戏教学法中运用较为普遍的方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为我们对外汉语的教学带来更加有益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李海鸥.情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语言文字应用, 1999. (3) .

[2]孟国.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 (6) .

教学卡片 第10篇

教学卡片的传统编制方法需要创作人员具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和设计能力, 这对普通学科教师来说, 无疑是一个难题。笔者通过实践发现, 利用计算机图文技术创作教学卡片简单高效。只需利用Word、金山画王等软件中自带的图形、图像素材, 或从Internet上获取适合的素材, 并做简单的处理与合成, 即可创作出符合教学需求的教学卡片。而且, 利用计算机图文技术创作教学卡片可以实现组块重用, 提高开发效率。教学卡片中的人或动物的基本造型、环境中的楼房和树木等基本组成元素可视为组块, 教学卡片就是由这些组块构成。利用计算机图文技术创作教学卡片时, 对于一些固定不变的组块, 只需从已有的素材库中复制过来, 不必一一重绘, 节省了创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缩短了开发周期。更为重要的是, 还可把这些组块上传到网上, 为广大创作人员共享。本文就来谈谈基于计算机图文技术编制小学课堂教学卡片的方法。

利用计算机图文技术创作教学卡片的环境

利用计算机图文技术创作教学卡片的硬件环境为:多媒体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头、彩色打印机等;软件环境为:Word、画图程序、金山画王等 (选择其中之一即可, 不必全都具备) 。

利用计算机图文技术创作教学卡片的创作流程

笔者根据实践经验结合一些参考文献, 总结出了利用计算机图文技术创作教学卡片的流程, 如下图所示。

下面, 详细介绍一下利用计算机图文技术创作教学卡片的各个环节, 并以“猴”字教学卡片的编制为例进行阐释。

1. 需求分析

教学卡片创作需求分析就是解决“教学卡片做什么”“确定是否有制作的必要性”的问题, 就是要全面地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各项要求。需求分析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决定设计出的教学卡片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需求分析的方法有很多, 创作教学卡片时常采用提问分析法。通常是对以下几个问题的回答、分析, 来确定是否有制作教学卡片的必要性, 以及制作的代价等。

⑴不用教学卡片能否达到教学目标?

⑵使用教学卡片与不使用教学卡片所获得的教学效果差异有多大?

⑶使用教学卡片与使用其他媒体所获得的教学效果差异有多大?

另外, 在分析时也可以参考教学卡片的应用范围来确定是否有开发的必要性。教学卡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主要应用在生字词学习、听说训练、算术练习、技能训练等方面。在进行以上内容教学时, 可考虑选择教学卡片。

例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授“猴”这个生字时, 为了确定是否有开发教学卡片的必要性, 可做如下需求分析:猴子是小孩子喜欢的一种动物, 在教授“猴”这一生字时, 若能同时呈现猴子形象, 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印象。特别是突出呈现“猴”字的部首以及与“候”字的区别, 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2.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卡片作为一种视觉媒体教学材料, 应服务于总的教学目标, 最终目的是配合教师的课堂讲解, 优化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是指依据总的课程教学设计, 确定在教学卡片中要传达的教学信息, 以及这些信息如何呈现。教学卡片的内容设计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确定教学信息。依据课程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卡片中要传达的教学信息, 如生字、词语、算术练习等。

第二步:确定应用模式。教学卡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⑴重难点演示:突出呈现教学中的重难点, 化大为小、化小为大、化长为短、化短为长。⑵情境创设:提供感性材料, 创设情境, 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 同化新的知识。⑶练习强化:提高练习密度与效率。⑷游戏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确定了应用模式, 教学卡片的呈现风格也就确定下来了。

第三步:设计呈现方法。就是依据应用模式, 将教学信息转化为可视的图文元素, 并确定这些元素在教学卡片中呈现的方式。

例如, 在编制“猴”字教学卡片的过程中, 根据需求分析, 设计如下教学卡片的内容。教学内容为生字“猴”, 应用模式为重难点演示, 呈现的图文元素有:一只可爱的猴子图像, 生字“猴”, 加注汉语拼音, 部首用另一种颜色突出呈现, 中间的“亻”也用另一种颜色突出呈现。

3. 风格界面设计

风格界面设计在工作流程上分为尺寸设计、视觉设计两个部分。

第一步:教学卡片尺寸设计。设计时, 一方面要考虑课教学卡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 是由老师呈现还是发给学生使用;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符合视觉设计原则;另外, 考虑到最终打印制作的便捷性, 最好以A4纸为基准。下表是推荐使用的规格尺寸。

第二步, 视觉设计。参照目标群体的心理模型和任务达成进行视觉设计。包括色彩、字体、页面等, 以达到用户愉悦使用的目的。教学卡片创作中视觉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教学卡片的界面清晰明了, 提供视觉线索, 让学习者一目了然, 具有完善视觉的清晰度; (2) 条理清晰, 图片、文字的布局和隐喻不要让用户去猜, 界面的协调一致, 色彩与内容相符; (3) 整体教学卡片不超过5个色系, 近似的颜色表示近似的意思。

例如, 在编制“猴”字的卡片中,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 其风格界面可依如下进行设计:因该卡片为教师演示所用, 故选择“规格1”, 即28cm×21cm, 双面打印。一面为猴子图像, 另一面为生字“猴” (白底黑字, 拼音用蓝色显示, 中间的“亻”用红色显示) 。

4. 设计脚本

教学卡片脚本设计的任务是在需求分析、教学内容设计、风格界面设计的基础上, 把文字、图表等信息合理地组合起来。例如, “猴”字教学卡片的设计脚本如下。

需求分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对“猴”字的印象, 需要在教授“猴”这一生字的同时, 呈现猴子形象, 另外,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 需要突出呈现“猴”字的部首, 以及与“候”字的区别。

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为生字“猴”, 应用模式为重难点演示, 呈现的图文元素包括一只可爱的猴子图像和生字“猴”, 在“猴”字上方加注汉语拼音“hóu”, 其部首“犭”用另一种颜色突出呈现, 中间的“亻”也用另一种颜色突出呈现。

风格界面设计:选择规格1, 即28cm×21cm, 双面打印。一面为猴子图像, 另一面为生字“猴” (白底黑字, 拼音用蓝色显示, 中间的“亻”用红色显示) 。图示如下。

5. 素材制备

素材在教学卡片制作过程中,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素材的收集往往是一个比较复杂且耗时耗力的过程, 但利用计算机图文技术, 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提高素材收集和制作的效率。素材的收集和制备, 有以下方式和途径。

(1) 素材来源: (1) 网络资源。在网络上搜索图片时要注意选择大图, 因为大多图片资源的格式为jpeg、gif, 在压缩过程中质量有损失, 如果下载小图, 放大后细节失真严重, 使原本很美观的图片变得不可用。 (2) 工具图库 (金山画王) 。在我们使用的软件中, 往往自带了一些常用的图片, 在制作教学卡片时可以直接插入到画面中。如金山画王图库中有背景、角色、动画三种自带图片。 (3) 扫描。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头等设备, 进行实物拍摄后扫描并导入计算机。 (4) 自绘。难度比较大, 它需要创作者有一定的绘画能力和美术功底, 还要熟练掌握绘画软件的操作。

(2) 素材处理:素材收集完成以后, 我们在画图程序和金山画王中处理素材。中文版Windows XP的“附件”程序为用户提供了“画图”程序, 该程序是一个位图编辑器, 使用它可以创建和编辑图画, 在编辑完成后, 可以bpm、jpg、gif等格式存档, 用户还可以发送到桌面和其他文本文档中。金山画王较之画图程序提供了更丰富的色彩、拼图、画笔形状和素材, 可以直接应用该软件自带的人物角色、动植物、动画等图片素材随意组合, 也可把自备的素材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操作起来简便易行。这两个软件不像很多专业软件那样需要长时间深入地学习才可以掌握使用, 用它们完全可以满足教学卡片的制作要求, 而且对没有计算机背景的小学学科教师来说降低了技术学习难度, 只要从软件“帮助”栏了解一定的操作步骤, 就可以操作使用。

“猴”字教学卡片中的猴子图片素材可直接从金山画王软件自带的动植物素材中选取“猴子”图片, 把它拖放到画布的中间位置, 调整大小比率, 再进一步加工和修饰使卡片更为美观, 保存为jpg格式的素材, 以便后面的使用。

6. Word集成

在W o r d中集成是为了方便图文的混排和编辑, 也为了方便后面的打印,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上述“猴”字教学卡片准备好的素材在Word集成的简易步骤如下。

(1) 页面设置:设置页边距为上下左右页边距全部为0, 设置方向为横向, 纸张选择A4纸。

(2) 图片导入:执行“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导入制作好的猴子图片, 拖放到画布中间位置。

(3) 图片格式设置:双击图片, 弹出“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 检查宽和高;

(4) 编辑卡片中的文字:按照上述“猴”字教学卡片设计的脚本要求进行编排。

(5) 在卡片边缘处加入辅助线, 便于制作后裁减。

7. 打印制作

打印时一定要清晰, 以保证制作好的教学卡片具有观赏性, 并能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8. 测评

教学卡片编制的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制定科学的标准, 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 对教学卡片的应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价, 并给以价值判断。如果出现问题, 可以回到以前步骤中进行检查修正。

教学卡片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教学卡片评价的形式: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会飞的卡片 第11篇

原来,前几天六年级的几个学生到四、五年级的教室里“拿”了几张卡片,折叠成长25厘米、宽4厘米左右的三四层的硬纸片,一边走,一边到处甩,不是向桌子甩,就是向窗台、楼梯扶手甩,尤其对女同学甩得更起劲,不但频率高,而且力气大,还不到一天,就有十五六个女生前来告状。我对这几个调皮学生第一天的表现没有做出任何表示,仅仅是一边观察,一边思索。

第二天,这几个学生见老师没有做出任何表示,更加有恃无恐,又从四、五年级教室里“拿”了更多的卡片,一有空就甩,甚至上课时还在偷偷地比划,课间及放学回家,也甩个不停。下午放学后,我把这几个学生专门留下,请他们拿出叠好的卡片,扛上凳子,到操场一端的空地上,先在凳子上画个人形,当作攻击的目标,使劲地向“他”甩,并且每位“甩将”配备一名记数员。我还规定以2000下为基数,进行一次小小的竞赛,以次数最多者为胜。我还悄悄告诉那些记数员,不能多数,只能少数。起初,耷拉着脑袋的几个学生一听到我的话,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个个磨拳擦掌。我说“开始!”这几个学生立即全身心投入到了战斗中,有的用一只手甩,没劲了就换成另一只手,两只手轮番上场猛甩;有的同时用两只手甩,上下翻飞,左右开弓,犹如风卷雪片一样,让人眼花缭乱,还真有点儿比赛的阵式。2000下过去以后,一个个额头上密密匝匝布满了一层细细的汗珠,手腕痛了,胳膊酸了,频率慢了,人也有点蔫了,但在争强好胜的心理支配下还在硬撑着。

到了第三天,就有一个学生不好意思地宣布他不再甩卡片了。剩下的几个学生似乎意犹未尽,照甩不误。下午放学以后,我继续留下他们,并告之:“你们是昨天的优胜者,今天以4000下为基数,看谁是今天的优胜者。”这次,他们几个人甩的时间不算太长,就跟条件反射一样,累、酸、疼是他们最切身的感受和体验。但我仍继续鼓励他们:“说了算,定了干,说了不算不叫男子汉。”4000下结束后,他们当初的劲头早已荡然无存了,我看时机已到,就趁热打铁,把这几个学生集中起来,共同探讨和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通过我的说服教育和他们的切身体验,这些学生认识到:

1. 不经他人同意,“拿”人家东西的行为非偷即盗。

2.“拿”了其他年级的教学用品,不但影响了其他年级同学的正常学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损害了自己在同学中的名誉和形象。

3. 为挽回既定事实的恶劣影响,重树自己的信誉,他们的意见出奇的一致:首先,向四、五年级的老师和同学公开道歉;其次,主动退回被“拿”走的幸存完好的卡片,损坏的部分几个人一起到书店去买。

一场恶作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了圆满解决。

在对上面个案处理过程中,我用了行为疗法中的厌恶疗法及负强化的理论和技术。

厌恶疗法 是将某种负性的不愉快的刺激及厌恶反应(如疼、痛、酸、涨、累等)与学生的异常行为(如甩卡片)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因感到厌恶而主动放弃该行为——甩卡片。

负强化技术 是通过取消厌恶刺激,以增强学生正常行为可能性的行为治疗技术。负强化技术主要用于增加学生适应性行为。这些方法通常用来治疗儿童的不良习惯和异常行为,使其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只要他们见到或想到“甩卡片”的情景就产生疼痛、害怕等厌恶的情绪反应,从而消除甩卡片的不良行为,建立新的适应性行为。

使用这些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厌恶疗法和负强化疗法会带来不愉快的消极的情感体验,施治时要考虑量的大小,不能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使其产生逆反心理。

2. 要及时进行治疗,控制好施治的时间,过于超前和滞后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 厌恶疗法、负强化疗法应与其他疗法充分结合起来,尽量缩短施治时间,提高施治效果。

教学卡片 第12篇

一、复习阶段———单词卡片滚动再现已学知识

在热身阶段, 教师可以利用单词卡片反复滚动呈现旧知识, 这样既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又能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提高记忆效率。

例如,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A At a snake bar中的单词biscuit, sandwich, hamburger, noodles等单词之前, 教师可以在热身环节向学生快速呈现已学的表示各种食物的单词卡片, 如:cake, ice-cream等。之后教师领读这些单词。通过朗读单词再现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为学生在新授课阶段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 a...”做好铺垫。

二、导入阶段———单词卡片多样呈现新知识

许多教师在导入新授单词时往往采用呈现具体实物 (如水果、玩具等) 或做动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学习新授单词, 但有些单词却很难用以上方式呈现出来。如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5 Seasons中的单词spring, summer等, 对于这类单词, 教师可以利用单词卡片, 以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白这些单词的意思。

教师在导入新知识时可以利用单词卡片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 并借助图片充分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例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3表示水果的单词时, 可以和学生先借助于卡片复习monkey这个单词, 然后提问学生“What does the monkey like to eat?”接着引入banana, peach这两个单词, 这样新单词的导入就在这几张单词卡片的辅助下顺利完成了。

三、操练阶段———单词卡片有效巩固策略

教师可以在操练阶段利用单词卡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基本机能的训练, 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1. 用单词卡片进行听、说训练

小学英语教学应提倡听说领先, 因为从听、说入手组织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习得语言。

(1) 快速反应:每个学生手持数张单词卡片, 教师读到哪个单词, 学生就举起相应的单词卡片, 或者教师在黑板上贴一些单词卡片, 两个学生上台比赛, 教师说出一个单词或包括这个单词的句子, 学生去触摸单词卡片, 最快触摸到该单词卡片的学生获胜。

(2) 迷你孔:用一张剪了几个小洞的卡纸盖在单词卡片的图案上面, 并快速移动, 让学生根据图案的大致形象猜测其对应的单词。

2. 用单词卡片进行认读训练

教师要把握好认读目标, 创设活泼、有效、易操作的认读活动。用单词卡片进行认读训练时, 教师应注意在呈现单词卡片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认读单词, 以便学生记忆所学单词的音、形、义。

(1) 图画单词对对碰:教师可以在板书单词或词组后, 让学生将单词卡片的图画面贴在相应的单词或词组上方, 帮助学生轻松记住单词或词组的音、形、义。

(2) 地雷战:教师将一组单词卡片的单词面依次贴在黑板上, 并准备好纸做的“地雷”。接着, 学生依次读出这些单词;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随机将“地雷”放在学生将要读的下一个单词上, 学生看到后应避免读出该单词, 如果有人因反应慢而读出该单词, 就意味着他触“雷”身亡了, 也就不能继续进行游戏。该游戏以趣味性活动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单词认读能力和反应能力。

3. 用单词卡片进行拼读训练

在教学字母以后, 教师可以利用单词卡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直接拼读的习惯, 逐步做到“见词能读, 听音能写”, 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其后续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1) 依样画葫芦:教师将单词卡片中的个别字母遮住, 让学生根据字母或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填空。例如,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6中出现的单词bus, bike, plane这些单词时, 教师可以出示duck, b—s, kite, pear, —lane。其中每组单词的前一个单词都是已经学习过的, 后一个单词的横线部分表示教师用纸遮住了这些字母, 让学生根据前一个单词中字母或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补充完整后一个单词。

(2) 快乐闯关:教师让学生根据字母的发音规则试着拼读单词卡片上还没有学习的单词。比如, 学生学习了“for elephant”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快乐闯关”活动, 让学生拼读未学习的desk, hen, let等单词。只要学生能读出上述新单词, 就表示其闯关成功了。

四、拓展阶段———单词卡片促进能力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进行大量的反复机械操练的学习方式,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模式。在巩固与拓展阶段, 教师可以以简单实用的单词卡片为媒介, 以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途径, 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和谐发展为核心, 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教学卡片范文

教学卡片范文(精选12篇)教学卡片 第1篇【案例一】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船长》教学片段师:通过预习, 你对《船长》这篇课文有了哪些了解?生...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