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一般护理常规范文
老年病一般护理常规范文第1篇
1.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达制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 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适用方法 3. 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 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 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 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 新入院患者应评估患者饮食、睡眠、四肢活动、自理能力、皮肤状况、言语沟通、生活习惯等。6小时内完成首次护理记录单
3.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舌脉、二便等变化以及其他的临床表现的变化。注意观察分泌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4. 如发现异常,要分析病情、评估患者护理问题,及时处理。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应当立即通知医师,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要加强夜间的病情观察和防护工作
5. 做好辩证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对于长期卧床、消瘦、营养不良以及昏迷者应当做好皮肤的护理,放置褥疮的发生
6. 根据中医护理记录的有关规定,做好护理记录。根据病情、治疗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十、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
十一、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护理工作核心制度,责任护士之间、组长之间做好床头交接班
十二、 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注意服药后的护理 十
三、 遵医嘱给予辨证施膳,向患者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回复健康过程中的作用。在执行治疗膳食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按需要进食
十四、 正确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需求,给予情志护理。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十五、 为患者进行艾灸、拔罐、热敷等热疗项目时,严格掌握禁忌症,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出现水疱时,小水疱无需处理,大水疱适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并以消毒纱布覆盖,防止感染 十
六、 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及专科指导,使之熟悉各类康复治疗及程序,积极配合治疗
十七、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
八、 做好出院指导,征求患者意见
中风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杨康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逸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譽涩,或仅见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言语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火蔽窍、痰火蔽窍、痰湿痹诮、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涟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着 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膀胱冲洗
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5.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6.临证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三、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 水果,以润肠通便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6.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
瘘病
邪热伤津或气阴不足使经脉失养所致。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脾、肾,周围性神经病变、脊髓病变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一般护理
1. 肌肉萎缩的程度、皮肤的感觉、肢体活动 2. 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 家族史、心理社会状况
4. 辩证:脾胃虚弱症、肝肾亏虚证、瘀阻脉络证、肺热伤津证、湿热浸淫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重症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 3) 生活不能自利者,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观察萎软发生的部位、肌肉萎缩的程度、皮肤的感觉、肢体活动等情况
2) 出现呼吸变浅、微弱,甚至呼吸骤停等危象时,立即抢救,再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 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 4. 饮食护理
1) 饮食以清淡、高营养、多纤维食物为宜,忌食辛辣、肥甘、醇酒之品 2) 肺热伤津者,多食新鲜水果 5. 情志护理
1) 关心患者,使之正确对待疾病,坚强面对人生
2) 劝导家属重视患者,疆场探视,创造温馨氛围,增强其治病信心 6. 临证施护
1) 遵医嘱给予针刺
2) 发生癃闭或淋证,按有关病证护理常规进行
三、健康指导
1. 饮食有节,调养脾胃,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2. 舒畅情志,保持乐观情绪
3. 坚持服药和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4. 对早起患者鼓励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重症者协助其每日多做被动活动,或进行按摩,放置肌肉萎缩
痹症
因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闭阻经络,客于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全身关节和肌肉呈游走性红、肿、重着、酸楚、疼痛或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关节、经络。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疼痛发作时间、性质、关节形态
2. 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 心理社会状况
4. 辩证:行痹、痛痹、着痹、热痹、虚痹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宜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3) 脊柱变形者宜谁硬板床,保持衣被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更换衣单 4) 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 观察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3. 给药护理
1)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2)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3) 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
4) 用药酒食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4. 饮食护理
1) 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 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3) 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5. 情志护理
1) 病程缠绵,行动不便,患者常心情抑郁。要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减轻其痛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 劝说家属给予患者家庭温暖及生活照顾,使其心情舒畅 6. 临证施护
1) 风、寒、湿痹者的患部可用热水袋或遵医嘱给予热药袋热敷,也可用食盐、大葱热烫。局部注意保暖,疼痛部位可用护套 2) 热痹者准遗嘱给予中药熏洗,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三、健康指导
1. 注意防风寒、防潮湿,出汗时切记当风,被褥常洗常晒,保持干燥清洁
2. 需继续服药者,应告知其特殊药物的煎煮法,并注意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诊治。
3. 均衡饮食,肥胖者需指导患者减轻体重,以减轻关节负荷 4. 通风性关节炎患者应减少嘌呤类的食物 5. 根据病情和体质,适当活动
高热
因外感六淫、疫厉之毒及饮食不节等所致。以体温升高在39℃以上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表里或在里。畸形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生命体征
2. 伴随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 3. 心理社会状况
4. 辩证:表热症、半表半里证、里热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高热期间应卧床休息
3) 烦躁不安者,应实施保护性措施
4) 对于实行疫厉引发的高热,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
5) 持续高热不退或汗出较多者应避风,及时更换衣被,用温水擦身,定时变换体位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体温骤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等情况 2)神昏谵语、肢体抽搐等情况
3)吐血、咯血、怒血、便血、溺血 4)高热不退、大吐、大泻等情况
5)高热、喘促、不能平卧、汗出等情况 3. 给药护理
汤剂一般温服,高热有汗烦渴者可凉服。服解表药后,宜少量饮温热开水或热粥,以助汗出 4. 饮食护理
1) 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吃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忌食煎炸、油腻之品 2) 外感高热,宜进热汤,多饮温开水以助汗出
3) 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果汁饮料,亦可选用芦根汤、淡盐水等以养阴增液 5. 情志护理
内伤发热多病程长,患者常有烦躁、焦虑等情绪改变,安慰患者树立信心,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6. 临证施护
1) 发热恶寒重、头痛、四肢酸痛、无汗者,遵医嘱给予背部刮痧,以助退热 2) 壮热着,遵医嘱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针刺降温
三、健康指导
1. 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情操,利于康复
2. 注意病愈初期的休养,避免过劳,适当活动。注意保暖,慎风寒,以免复感外邪
3. 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
老年病一般护理常规范文第2篇
(1)环境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4.监测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人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 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3)及时了解患者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0. 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1. 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2. 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3.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老年病一般护理常规范文第3篇
1.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 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 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测量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
1. 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 新入院患者当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
3. 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
4. 若体温39.5℃以上者,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 体温正常3次后,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 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 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2. 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3.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4.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5. 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6. 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十、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一、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二、 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十三、 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四、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老年病一般护理常规范文第4篇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达指定床位休息。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五、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九、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十一、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十二、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十五、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十
老年病一般护理常规范文第5篇
2. 病室环境宜空气新鲜,光线充足;病室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已55%-65%为宜;按感染和非感染病种分配床位,避免院内感染。
3. 做好入院指导,及时通知医师查看患者;留熟悉病情的家属,供医师询问病史。
4. 按医嘱给予相应饮食,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患儿家属所用食物,由责任护士检查后根据病情食用。
5. 新患者入院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测两次;小于3岁测肛温,免测脉搏及呼吸;高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按高温护理常规;体温不升者,应保暖。
6. 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每周测体重1次并记录。
7. 入院测血压(<7岁免测),以后每周测1次,并记录。
8. 准确执行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服用磺胺药者多喂水。
9. 入院后3日内收集大小便标本作常规检查。保持大便通畅,三日无大便者,按医嘱给予 泻药,并记录。
10注意患儿安全,随时固定好床栏,以免坠床。
11新入院患儿做好卫生处置,更衣。保持患儿皮肤、口腔、被褥、衣服整洁,定期沐浴,修剪指甲。唇鼻干裂者,涂以油剂,危重抢救患儿设翻身卡,防止压疮及并发症。婴幼儿经常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臀红。
老年病一般护理常规范文第6篇
2. 体征观察:定时监测脉率、心电图、心率、呼吸与血压,对危重患者应使用心电、呼吸、血压监护。
3. 生活护理:对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患者,协助生活护理。
4. 休息及卧位:重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者,鼓励逐渐床上或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更换体位。心功能不全者半卧位或端坐卧位。
5. 饮食护理:宜给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应限制钠盐食物。
6. 氧疗护理:非严重缺氧患者,用用鼻导管低流量吸氧,2-4 L/min,浓度20%-40%,严严重缺氧者6-8 L/min.急性肺水肿患者,用20%-30%乙醇湿化,交替吸氧。
7. 排泄护理:鼓励长期卧床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排便习惯。对便秘患者,按摩下腹部促进肠蠕动,如长期便秘者,可给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时可带手套润滑手指将粪便抠出,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定期测体重。
8. 用药护理:准确掌握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如用洋地黄类药物前后密切注意心率、心律变化;用利尿剂时应注意尿量及电解质变化;用扩血管药时应定期测量血压,并准确控制和调节药物浓度与使用速度;抗凝药物使用时应注意有无出血现象。
老年病一般护理常规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