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为勇气鼓掌
半命题作文:为勇气鼓掌(精选6篇)
半命题作文:为勇气鼓掌 第1篇
九年级半命题作文:为_____鼓掌
九年级半命题作文:为_____鼓掌
为勇气鼓掌
鼓掌,掌声中是满满的开心;鼓掌,掌声中是满满的幸福;鼓掌,掌声中是满满的赞许„„
今天,我要为我的勇气鼓掌,那是一个永远也忘不了的童年回忆。
幼儿园时,我在孩子们中间并不出众。偶然的一次元旦联欢会,各班都要出节目,还要评选两个小主持人,听说所有孩子父母都要来。我本身没怎么在意,反正不管怎样,我都是班里众多“熊猫”中的一个,别说其他家长了,我爸爸妈妈都不一定找的到我呢。结果在比赛前一天,班主任田老师突然告诉我让我去当主持人(妈妈后来告诉我,本身当主持人的那个小女孩因发烧不能主持了,田老师就跟校领导推荐了我),我那小小的心一震,又兴奋又胆怯,翻来覆去不知如何是好。那五味杂陈的劲,我到现在还记忆深刻。可是当时的情形不允许我多犹豫,我就如同一只被绳拴起来的小狗,被时间、被父母、被老师牵着往前跑。当天晚上我废了好大的劲把那稿子背得一字不差,第二天就穿上妈妈给我租的红色小裙子上了“战场”。
情况好像也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糟糕。上台前心怦怦乱跳个不停,但上了台,望着底下黑压压的一片却看不到一个人头,想着我旁边还有一个和我并肩战斗的“战友”,心情逐渐恢复了平静。虽然中间有一段我至今难忘的小插曲——我上台报幕,报完后本应按计划掀开幕帘子走进去,却因为光线太暗,我在幕帘上翻腾了半天也没找到入口,想从底下钻进去又怕影响不好,急得满脸通红,还好老师及时从里面掀开幕帘拯救了我。但那段经历现在回想起来也真是十分甜蜜的。我想,如果换作现在的我,无论谁提出多好的条件在那么多人的注视下让我主持,我也是会拒绝的吧!这么想想,现在的我还不如以前的我。所以,即使当年表演结束后收获了那么多掌声,现在的我也要为当时的我鼓掌„„
为勇气鼓掌,或许也是一种激励吧。如果是的话,我要把这掌声当作一种激励,激励以后的我向以前的我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触碰到更高更远的蓝天„„
半命题作文:为勇气鼓掌 第2篇
七点三十分我们坐上车向目的地驶去。愉快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感觉没有过多久就听老师喊“下车!”
一下车,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了:天呀,这怎么这样漂亮?我们急急忙忙排好队,迈开步伐向公园“进军”。一进公园,班里就像炸了锅似的,都“窜”了出去,我说:“天,他们身手太敏捷了吧,喂!等等我呀!”我挤进人堆,看见了可爱的动物:白孔雀、蓝孔雀、珠鸡、矮马、大耳羊……
我正在欣赏,忽然听到了一声喊声:“谁要上山举手!”“我!!”我一边大嚷,一边脱下外套、扔下书包,慌乱地朝老师跑过去,笔直地站好。不一会,上山的队伍庞大起来了。张老师一声出发,我们就狂奔起来,不料碰上了一班的队伍,杨震朝我说:“才上去呀,我们都下来了!”
“嘿,你真行,以为我上不去是吧,行,我就上给你看!!”我恨恨地想,我的步子更大了,上山的速度更快了,这是,我听到有人在喊我,我一转脸,看到张老师搀着王润,一脸滑稽的表情:“博超,这有个少爷,恐高的,你馋他上去,下面还有一个‘千金’。”
我扶着王润,告诉他:“别怕,如果怕了,你就狂灌水。”他点点头,面无表情地看着前方,腿因为恐惧而颤抖。他打开水瓶盖,大口大口地喝水。终于……一瓶水喝没了!感觉他的脸色似乎也好了一些,我诧异地看着他,他说:“不怕了,咱们走!”说完,大步迈上了石阶,只留下我一个人张大着嘴,呆若木鸡[注: 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地望着他的背影。片刻我缓过神来,连忙快步追上了他。
半命题作文策略浅议 第3篇
先请看2008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 (选题作文, 由半命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组成, 命题作文略)
半命题作文 (补全题目后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
那是一张慈祥的脸, 让我感到了生活的温馨;那是一张疲惫的脸, 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那是一张陌生的脸, 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多彩;那是一张阳光灿烂的脸……
生活中, 我们见过无数张脸。
请以“难忘那张________脸”为题目, 写一篇作文。
前提:认识别具特色的新型半命题作文
2008年的中考, 除了陕西省外, 还有江西省、广西南宁市等地区也采用这种半命题作文形式。这种新型半命题作文, 同一般的半命题作文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是一种特殊的半命题作文。一般的半命题作文都没有解说性文字, 如山东省半命题作文《在______中学到______》, 安徽省的半命题作文《我在______中得到快乐》, 等等。而陕西省等地区的中考半命题作文则提供了解说性文字, 我们可称之为新型半命题作文。这种新型半命题作文, 是借助解说性文字, 为考生补充完整题目和审题等提供暗示与引领, 是一种改良后的半命题作文,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 是一种创新的半命题作文。
策略:
策略之一:把解说性文字当作朋友
在补充完整题目之前, 一定要认真阅读解说性文字, 通过自己与它的双边交流, 使其成为开启自己思维大门的钥匙。把解说性文字当作可以亲近的朋友, 领会其用心, 读懂其引领与暗示, 从而在其引导下张扬个性, 展露才情。解说性文字, 与半命题相呼应, 提供所填词语的范例 (如慈祥、疲惫吧、阳光灿烂等) , 暗示所应补充词语的多样性, 并从立意上给予了一定的限制 (如生活的温馨、生活的艰辛、生活的多彩等) , 但有所限制的同时又具有开放性 (如“那是一张阳光灿烂的脸……”) 。这样, 就不仅打破了审题的唯一性和表达的单独性,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考生的束缚, 还考生以适度的写作自由, 而且还着眼打开考生的思路, 让他们快速走进题目里。如借助解说性文字将题目补充完整, 我们可选择“慈祥”, 使题目成为一个复杂的动宾短语, 然后调动我们的积累写一篇叙事或抒情的散文。假设我们受解说性文字的启发, 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 举一反三, 就可用这样的词语来补全题目:自卑、坚毅、熟悉等。然后, 在解说性材料的启发下, 确定作文的主题, 选择自己能较好驾驭的体裁来表达。另外, 解说性文字, 它同半题相配合, 强调了要把握人物脸的特点, 了解脸的故事的本质必须用心。当我们视它为朋友, 领会了它的用心, 就会在“特点”和“本质上”下工夫。
策略之二:因人而异, 量力而行
同是九年级的学生, 但由于知识经验背景的不同, 逻辑思维水平的差异, 思想认识的深浅有别, 一定要遵循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的原则, 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补出自己熟悉的、感悟最深的、自己最有把握的、最容易写出新意的文题, 然后驾轻就熟, 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和文体写作。例如, “难忘那张冷酷的脸”等, 对一般的学生来说就相当难写, 我们绝不能图简便, 从解说性文字中“拿”一个词语了事。但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思想认识水平较高、议论文写作是强项的考生来说, 就完全可借“难忘那张冷酷的脸”之题发挥, 写一篇杂文。尽管记叙、描写的文体在中考中依然存在着优势, 但如果考生对其他文体的学习、把握和运用确有心得, 突破思维定式, 而采用说明文、议论文乃至小小说、童话、寓言等文学形式来表达, 那么, 一定能收到出奇制胜之效, 即使是老生常谈的内容与观点, 由于表现形式别具一格, 也能化腐朽为神奇。不过, 要有底气作支撑, 平时训练有素, 考场上才能从容应对。切莫弄巧成拙!
策略之三:与解说性文字平等交流
半命题作文 第4篇
写 作 导 航 标
半命题作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命题形式:
1.需要补足前半题。如《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错怪了你》等。
2.需要补足后半题。如《我的______》《我终于______》等。
3.需要补足题目中间部分。如《一个______的人》《记一件______的事》等。
4.需要补足题目前后两部分。如《______教我______》《______“六一”______》等。
半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地补足题目中的空白部分。填充、补足题目的过程,就是审题的过程。半命题补足了,补恰当了,审题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那么,半命题作文,怎样补足题目呢?
1.题目中的空白处,需要补足的往往是记叙文六要素中的某一方面或是文章的中心。例如:《发生在______的一件事》这个题目可以填时间(早上、中午、晚上、课间等)、地点(教室、家中、路上等)之类的词语;《记一个______的同学》,可以填上“助人为乐、勤奋学习、尊老爱幼、拾金不昧、关心他人”等表示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
2.要在题目的空白处填上自己最熟悉、最喜爱、印象最深刻的反映内容的词语。如,《我爱______》的题目,因为各人的兴趣爱好不同,生活经历不一样,所以各人填的内容应该是各不相同的。爱学习的同学,会填上“买书、字典、去图书馆”等,爱活动的同学,可以填上“踢足球、下象棋”等。
3.看到题目后,慎重填写空白处的词语。空白处填什么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定。但不管填什么词语,所填的词语决定了你要写的内容,所填词语反映的事件必须是你自己的生活体验。千万不可为了追求新意而使自己无话可写。要是你填的反映内容的词语是陌生的,素材又是生涩牵强的,那么任你怎么搜索枯肠也是写不好的。据说,有个同学看到《我学会了______》这个题目,追求新意写了《我学会了洗滑雪衫》,写作时,他拿洗手帕的简单过程来写洗滑雪衫,写了许多外行话,一看就知道他没做过此事,哪来的真情实感呢?
佳作展示台
将“我明白了_________”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范文】
我明白了宽容是一种美德
□天津红桥区芥园小学六年级高 侠
我家的镜台上放着一个白瓷的“大肚弥勒佛”。每当我看到它笑口常开充满宽容精神的模样时,就想起一件事……
那是三年级的时候,由于我非常喜欢画画,也获过不少奖,同学们都称我是“小画家”,喜欢让我给他们画画。一天,我班的王明让我给他画“变形金刚”,我高兴地答应了。他还拿出十二支彩笔让我用。我看了看说:“九支笔就够用了,那三种颜色用不着。”他就把三支笔放到书桌里了。几天后,我把画和彩笔递给他,他高兴地说:“真像,跟电视里演的动画片没有什么两样,真好看!”看着他那高兴的样子,我心里美滋滋的。但是他看到彩笔的时候,却突然皱眉头:“不对呀,十二支彩笔,怎么只有九支?”我解释道:“有三支用不上,那天就给你的,你再想想!”“不对,我明明借你十二支嘛!”他口气十分肯定。我一时气得说不出话来。他见我不高兴了,便嘟囔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了。
放学了,我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到了家,放下书包,躺到床上,心里想:“白画画不算,还背个贪便宜的黑锅!”妈妈见我这样子,便关心地问:“怎么啦?为什么不高兴?”我含着眼泪,把事情的经过和心里的委屈全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安慰我说:“也许他记错了,咱侠侠可不是那种贪小便宜的人,别哭了。”我一听又破涕为笑了。妈妈一见我高兴了,又接着说:“咱家彩笔多,你拿三支给他。”“不行!”我立刻皱着眉头对妈妈说,“我根本没拿他的笔,这样不是不打自招吗?”妈妈笑了笑,耐心地说:“人要学会宽容别人,这样才是个好孩子。”“可我……”“就算你送他的,将他十二色配齐,这也是助人为乐呀!”我只好无奈地点点头,不言语了。第二天,我硬着头皮把三支笔送给王明,他连声谢谢都没说,拿着就走了。我好后悔,早知如此,不听妈妈的就好了。
一天晚上,我正在家写作业,王明手里拿着三支彩笔来到我家。我和妈妈非常惊讶。他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今天在家找书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三支彩笔,才知道错怪了你,而你却把自己的笔送给我,你太好了。现在,我把它还给你,都怪我,没记性,真是太对不起你了,真是……”“没关系,谁都会有忘记事的时候嘛,侠侠不怪你的。”妈妈说,又转头问我,“是不是呀?”我点点头,舒心地长吁一口气,笑了。王明也傻乎乎地笑了……
我望着镜台上的“大肚弥勒佛”,看着它那大肚皮,不禁想起了:“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对联。是呀,原谅别人,宽容别人,自己也会高兴的。
【细细品味】
开头自然、有趣,由物及事,联想奇妙。
妈妈的语言平实、自然、富含哲理,符合人物的身份。
王明的话多了些,如果少点再有趣些会更好!
首尾呼应,直点主题,印象深刻。
[整体评析]
全文选取一件“小”而“实”的生活小事,来反映永恒的主题——“学会宽容”。事不太大,但在理;文不在深,但见情。全文事理明晰,情动于衷。人物语言鲜活,符合各种人物的身份。事件矛盾冲突鲜明,符合事件的过程。另外,全文朴实、真实,给读者以可信、可读之感。
题 例 演 武 场
【题目1】我是一个_______的同学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
[创新点拨]
该文题的空白处可以填描写性格特点的词语,如“文静、淘气、调皮”等;可以填描写兴趣爱好的词语,如“爱学习、爱下棋”等;也可以填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词语,如“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等。要通过一件或几件具体事来反映自己的特点,而且所记的事一定是自己亲身经历的。
【题目2】想起这件事,我就____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
[创新点拨]
这个题目是写事的文题。它的前半部分“想起这件事”是前提,后边的补充内容应该是导致的结果。多是情绪上的反应,如“高兴、难过、懊悔、后悔、伤心、委屈、激动、生气”等;也可以是行为的词语,如“想哭、想笑、坐卧不安、吃不下饭、信心倍增”等。注意写这个文题时,这件事简略地交代,重点要写你补充的词语反映的内容。
【题目3】
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想象作文。
(1)《____年后的我》(2)《假如我是____》(3)《飞向____》(4)《____的哭诉》
[创新点拨]
这四个题目都是让你带有想象翅膀,去展示你心中世界的文题。它无拘无束,全凭着你的兴趣、情感、态度去补充内容,去抒写自己的体验。(1)是补充时间的词语,跨度要大,要充满理想,要自信。(2)补充你理想中的官职或职业,或是你崇拜的人物,或是在某件事上得到的启发。(3)填上不是地球的外空间词语,带着神秘的想象去探索未知。(4)多是资源方面的,尽量与环保的内容挂钩。
【题目4】《我给______带来快乐》《_______给我带来快乐》
任选一题,先将两个题目补充完整,补充后比较选出一个感兴趣的题目,再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
[创新点拨]
这两个题目看似一样,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文题,写作对象不同,文章的着眼点就不同。《我给____带来快乐》是重点写我的行为,《____给我带来快乐》是重点写所补充词语的行为。这两个文题补充空白处,想的视野要宽些。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还可以是地方。如《我给父母带来快乐》《我给小树带来快乐》《我给小河带来快乐》《我给小鱼带来快乐》《我给小花园带来快乐》等,另一个题目相同。
【题目5】《_______真_______》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
[创新点拨]
这是补充两部分空白的半命题作文。题目比较开放,一个“真”联系前后词语的关系。前面的词语是对象,可以是人物,可以是地方,可以是动物,可以是植物,可以是事物;后面的词语是补充说明前面的所指对象的状态。如,《这个人真好》《他真行》《这个公园真美》《这个地方真脏》《这件事真巧》等等,写作时,两者都不可忽视,既要记清写作对象,又要写清他(她、它)的状态。
素 材 加 油 站
1.你看这一张白皙而又俏丽的脸儿:两道细溜溜的眉毛;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薄薄的嘴唇,常挂着恬静的微笑。
2.那孩子鹅蛋型的脸庞,白里泛红的面色,像一朵桃花似的美;配上一双清泉般透亮的眼睛,显得文静又聪颖。
3.一个略微向上翘起的、线条优美的小鼻子,仿佛使流露在她容貌间的那种大胆勇敢的神情,变得更加显著了。
4.那张小嘴巴蕴藏着她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儿;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气得你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为喝彩半命题作文 第5篇
酷热的夏天,刺眼的阳光使人们不敢抬起头。我刚出门不到五分钟就折了回来,这五分钟足以让我汗流浃背。
打开空调,从窗台望去,那些建筑工人并没有因炎炎夏日而停止工作,他们拎起水桶大口大口地往肚子里灌水。工地上没有遮阳的地方,太阳赤裸裸地炙烤着他们的皮肤,汗珠已经把他们的工作服与皮肤紧紧地粘在了一起。面对扑面而来的热浪,他们并没有退缩,他们吃力地把水泥袋找在肩上,却健步如飞,又弯下腰把砖头一层层地砌高,似乎不知道什么叫做苦什么叫做累……
汽车在马路上穿行,掀起尘土在空中飞舞。楼下的老奶奶不停地朝马路上泼水,嘴里不断地絮絮叨叨:“这么热的天,到底还让不让人活了?不把人晒晕才怪呢!”我的目光再次转移到了建筑工作的身上,他们依然在忙碌,像老黄牛般,再热再累也不哼一声,只是豪爽地撩起衣襟往脸上一抹,继续做着那未完成的工作。
转眼间便入了冬,光秃秃地树干只有几片可怜的树叶,孤苦伶仃地在风中摇曳,人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脖子缩在衣领里,不停地搓着手,嘴里哈出阵阵白气。
这么寒冷的天气让我想到了如熊一般的冬眠,真想一觉醒来就又到了春天。那些建筑工人们应该休假了吧?我习惯性地又朝窗台望去,窗户上早已蒙上了一层水雾,我将玻璃擦亮后再往外瞧,他们却始终在那儿!他们把水泥、沙子一铲一铲地往搅拌机里送,再把混合好的泥浆均匀地铺在路面上。寒风萧萧,枯叶被无情地扯下,在天上打着转。他们却只穿着单薄的工作服,额头上居然还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被擦亮的窗户又渐渐地模糊起来,他们的身影清晰地在我脑海中萦绕,他们的身影是那样的渺小,却又是那样的伟大。
人们喜欢高楼林立的城市,却从未正眼瞧过衣裤溅满泥土的建筑工人。可正是建筑工人们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双手去建造,才有了这一幢又一幢的高楼、一座又一座的城市,放眼望去,全是他们辛苦劳作的成果,全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一点一点堆砌起来的蓝图。
为喝彩半命题作文 第6篇
儿时,我总是会牵着大人的手,在饭后来到这美丽的荷塘边,静静地远眺着那洒满银辉的荷塘,任凭那清风卷起我的长发,享受着那短暂的惬意感,心中更是有一阵阵地清凉感沁入大脑,遍布全身,嗅着那满池的芬芳,听着那满池的蛙鸣,儿时的.我便“咯咯”在笑了起来,随即,心中不禁想到了: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像建设故乡的前辈一样建设我们的故乡、我们的祖国!故乡的荷塘,你代表着故乡人坚韧不拔的意志与永不言败的气节。啊,故乡的荷塘,我为你喝彩!
上了小学后,那片荷塘成了我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每逢夏天,我就会穿上那条与荷叶同色的碧绿色的连衣裙,摘一片荷叶或是一朵荷花,把荷叶和荷花编成一把小扇子,拿在手中,随着荷叶扇的扇动,一阵阵清香入鼻,我不禁感叹道“真香!”这时我全身都仿佛沉浸在这荷塘的清香里了。一个身着碧色衣裙的女孩与那美丽的夏日的荷塘融为了一体,随着清风摇曳……美丽的荷塘,谢谢你给故乡的人们带来了迷人的清香与那一抹清丽的色彩。故乡的荷塘你代表着故乡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啊,故乡的荷塘,我为你喝彩!
现在,我迈入了中学生的行列里,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我的烦恼也日益增多,那片荷塘也不怎么去了。一天,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心中有一个念头萌生在我的脑海中,“去那片荷塘看看吧!”在期中考试考完的那天中午,我终究是克制不住内心那炽热的愿望,“去荷塘看看吧!”走出校门,轻车熟路地走向了那片荷塘,还没走到那里,那股熟悉的味道便涌上心头,——是荷叶的清香!走近一看,喔!原来是一户人家在吃荷叶饭呀!看着那户人家开心的样子,我心头的烦闷也似乎随着微风吹散了。看着那荷叶已经干枯的荷塘,我在心中默默地许下一个心愿:“愿来年夏天这里又会长出满池碧绿的荷叶!”缓缓吐出一口气,所有的烦闷与忧愁也消失了。荷塘,谢谢你,消除了我的烦闷!故乡的荷塘,你代表着故乡赋予故乡人温暖和安乐!啊!故乡的荷塘,我为你喝彩!
半命题作文:为勇气鼓掌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