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快乐学文言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81

快乐学文言文范文第1篇

师古人亦师造化

李流芳与董其昌无论在艺术理念上,还是在具体画法上,两者都有着无法割舍的血脉关联。他们都主张在师古的同时也要师造化。首先,在如何师古的问题上,李流芳与董其昌的认识是相同的。李流芳主张博采众长、不求形似,反对一味摹古。他在《为与游题画册》中称:“余画无师承,又喜临摹古人,如此册子,荆、关、董、巨、二米、两赵无所不效,然求其似之谓也,子久、仲圭学董、巨,元镇学荆、关,彦敬学二米,然亦成其为元镇、子久、仲圭、彦敬而已,何必如今之临摹古人哉!”⑤李流芳所处时代临古之风盛行,画家大都对古人亦步亦趋,这种对待传统的态度,李流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自谓稍存笔墨之性,不复寄人篱壁,但当世耳食者多,识真者少,聊借千载上诸君之名,以恐喝之。效颦学步,非予本性,令摹古者见之,当为一笑。然后世有知此道者,亦或相赏形似之外耳。”⑥董其昌亦有类似的言论:“巨然学北苑,元章学北苑,子久学北苑,倪迁学北苑,一北苑耳,而各不相似,他人为之,与临本同,若之何能传世也。”⑦从前人师古的经验可以看出,每个人对同一临本的感悟不同就会呈现不同的绘画面貌,自我感受在临摹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不要受到形似的限制。他们的主张在当时摹古风气甚浓而毫无生气的时代,无疑是推动绘画发展的新思潮。其次,在如何师造化的问题上,董其昌认为:“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每朝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⑧他还说:“绘画之事,胸中造化,吐露于笔端,恍惚变幻,象其物宜。”⑨李流芳也曾说“然余画无本,大都得之西湖山水为多,笔墨气韵间或肖之,但不能名之为某山、某寺、某溪、某洞耳大都常游之境,恍惚在目,执笔追之,则已逝矣。强而名之日某山、某寺、某溪、某洞,亦取其意可尔,似与不似,当置之勿论也”。⑩李流芳与董其昌的绘画都从真山水中来,采取的都是目识心记的方法,将自然山水心摹手追,提炼为绘画作品,“笔墨气韵间或肖之”,从而与真山水拉开距离。

画必此诗,岂复有画耶

绘画与诗歌本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绘画为造型艺术,而诗歌与音乐一样同为时间艺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却在基本精神上有相通之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一语道破了诗歌与绘画间共同的本质。宁静、幽远而丰富的自然山水既是诗的表现对象,也是绘画的表现题材,山水“质有而趣灵”,人们在世俗中生活,渴望自然山水中的那份纯洁与宁静。在诗与画的关系中,董其昌更多地是继承了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观点,他在绘画实践中自觉地追求“诗意”“余以辛卯之秋游武夷,曾为《二窝二律诗》,独未图耳。今见逊之此图,追踪子久,烟云奔放,林麓深密,实为画中诗。”⑾他又在《画旨》中说:“水作罗浮磬,山鸣于阗钟,此太白诗,何必右丞诗中画也?画中欲收钟磬不可得!”⑿绘画只适宜描绘眼睛所见到的具体事物,却很难表现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体验。董其昌认识到不是所有的诗都能用绘画表现出来,可惜却没有从理论上做进一步的阐述。在这一问题上,李流芳要比董其昌认识得更深刻,他在注重诗意表达的同时也发现了诗歌与绘画的内在差异,诗歌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转化为绘画,《自怡悦斋书画录》中记载了李流芳的一段画论:“淑士在山中,取唐宋人小诗闲适者,属余书一素屏,犹以卷舒不便,因作册子书前诗,又令以诗意作小景。夫诗中意有可画者,有必不可画者。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画必此诗,岂复有画耶?余画会之诗总不似,然亦何必其似?似诗亦不似画矣,岂画之罪欤?”⒀李流芳的“画必此诗,岂复有画耶”,无疑是对宋代以来传统诗画关系认识的一种反驳,两种艺术形态都有其各自的构成规律。虽然它们之间在境界上是相通的,但如果刻意为之,就失去了“画中有诗”的本意,“似诗亦不似画矣”。

气韵苍莽、水墨淋漓

北宋的郭若虚把绘画称为“心印”,并称“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⒁气韵的生动与否关乎人品,而所谓的“人品”即人的学问、修养。李流芳在《檀园集》中指出:“书画本高人之事,非读书万卷,胸中笔下无半点尘俗者不能工”。⒂儒家以“修身为本”,读书可以使胸次高朗、淡泊名利,能陶养出超然世俗的情怀,能“胸中笔下无半点尘俗”,这也是文人画与画工画的本质区别。董其昌更进一步指出:“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⒃

董其昌认为,要达到气韵生动,必需做到两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艺术家要对传统文化有全面的把握,做到这一点也就“脱去尘浊”。行万里路就是要师法自然,只有这样“自然丘壑内营”,才能随手写出。对于“气韵”一词,董其昌的理解是不够全面的,李流芳虽然没有理论的阐释,但是我们可以从其绘画中看到气韵兼备的效果。荆浩在《笔法记》中说“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所谓“气”乃阳刚之美,在山水画中则表现为“气势”“山水之象,气势相生”。所谓“韵”即阴柔之美,清雅脱俗,淡逸而幽远。气与韵同时并举,则刚柔相济。倘若偏于“气”则失之刚硬而有纵横习气,偏于“韵”则失之纤媚而流于俗。董其昌将“气韵”一词只当“韵”来体会,因此,以“淡”字作“气韵”的内容,其绘画风格也是淡的,徐复观认为“顺乎万物自然之性,而不加以人工矫饰之力,此之谓淡”,⒄他还指出“以淡为韵的后面,则是以清为韵,以远为韵;并且以虚以无为韵。这是庄子的艺术精神,落实于绘画之上,必然地到达点。”⒅董其昌对倪瓒的作品十分推崇且极力模仿,并自谓深得云林之精髓,他的画平淡温和,以柔媚为尚,多是单墨轻染着色,有一股清丽润泽之气。

快乐学文言文范文第2篇

摘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一些突出问题为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和挑战。中职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中职校园学习氛围不浓。如何突破传统观念,有效地对职业高中学生进行管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会员制管理模式围绕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设计出一套学生自我管理的办法,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为中职学校提高社会吸引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职业高中;学生管理;会员制

在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道德价值观念对职业高中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情感、审美志趣、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职业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认真审视现在的职高生群体,你也许能找到一些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职高生的影子,但又会发现他们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新世纪的烙印,他们的个性特点往往让一些没有经验甚至是有经验的教师也束手无策。因此,要探讨职业高中学生的管理,我们不得不重新关注这个群体,分析他们的特点,只有了解了他们的特点才可能寻找到有效的方法。

职业高中学生群体的特点

(一)学业特点

学习习惯差 职业高中的学生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般在初中时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渐渐成为一种负担,他们往往不堪重“负”,想方设法逃避学习。进入职业高中的新学习环境后,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不可能自动消失,因此,课堂上睡觉、摆弄手机、开小差的现象时常发生。一些学生甚至会沾染许多不良的爱好,如吸烟、酗酒、泡网吧、打游戏等等。一些学生到最后放弃学习目标,得过且过。

文化基础差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职高生文化基础差。以我校为例,入学考试总分为750,入学成绩在400分以上的学生仅占5%,300~400分的学生比例为30%,200~300分的学生比例为55%,还有10%的学生不足200分。在2008~2012年之间,还有一批学生是自主招生入学的,他们连分数都没有,学习基础就可想而知了。再加上外界的诱惑太多,管理方法如果不及时改进,就会暴露出许多问题。

(二)情商特点

缺乏自信心 大部分学生进入职业高中并非主动的选择。在经受长期的应试挫折后,职高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和信心,对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等也信心不足。自信心不足也导致学生难以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悦纳自己,总觉自己不如人,凡事犹豫不决。

自我管理能力差 所谓自我管理即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职高生的自我管理或说自我控制能力差主要表现为:旷课现象严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公共场所乱扔垃圾,迷恋网络交友和网络游戏,容易因小事起冲突,住校生一周的生活费有时一两天就花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很看重学习成绩,成绩不好就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成长期得不到及时的鼓励和表扬的学生,其内心会非常失落。当这些学生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时,上述种种不良行为就会成为他们表现自己、发泄情绪的途径。虽然升入职高后,通过教师的教育,学生也能意识到这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短暂的收敛之后又会控制不住自己。有的教师常为学生的这种反复感到无可奈何。

抗挫折能力弱 挫折是一种主观心理体验,每个人心理素质不同,挫折敏感性也不同。挫折带来焦虑,长期受挫人就容易意志消沉。职高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他们由于学业成绩不突出屡受挫折。职高生遭受的挫折普遍多于他们的同龄人。在此过程中,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屡遭打击,对他们的个体心理造成消极的影响,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也相对较弱。

职业高中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美国学者伯纳德·L·温斯坦在研究西方国家发展的普遍规律时指出:“西方的经验有力地证明,一个健全的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比高等教育还要关键的因素。”因此,我们认为我国现阶段急需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效发展。然而,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近几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严重的滑坡,招生和就业两头受阻。同时,由于近几年注册入学制度的实施,新生入学已打破分数线的门槛,甚至尚未达到初中毕业水平的学生也能入学。种种因素造成中职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出现诸多不适应。在职高生的管理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管理观念陈旧落后

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天生就是被管理者,教师就是管理者。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强调对学生的控制、监督,强调“服从性”,希望学生变成一个“听话”的学生。这种传统管理理念是当前职业高中学生管理中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职高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心理与生理发展不平衡,心理成熟程度不完善、道德意识欠缺,导致矛盾冲突多发。此外,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推进,学生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变得越来越有“主见”和“个性”,“自我实现”意识强,渴求独立、希望得到尊重和社会承认、好胜心增强成为他们自我意识的主要特点。因此,传统的管理理念“碰”上个性很强的职高生时,矛盾就产生了。因此,传统管理理念很容易造成学生产生敌对情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践证明,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能单单把学生看成被管理的对象。学生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二)管理方法缺少创新

在职高生的管理过程中,突出问题是教育形式单一,除了日常课堂教学,少有管理创新。一部分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只关注好学生,导致学生思想分化。一些班主任在管理中视部分“问题生”为无可救药,尽管有时这些学生也会有进步的表现,但由于教师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他们最终还是被教师遗忘在角落。还有一些班主任采取激进式管理,未充分考虑职高学生实际情况,不但没有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反而造成学生越来越激进的反感。

(三)行动平台缺失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渴望,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职高学生的教育中特别是德育方面,要让学生能发现的事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自己独立完成。总之,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但是,现实是,我们把职高生的德育工作当作了一种说教,结果是管理者嘴巴都说干了,学生依然如故。这就是行动平台的缺失,没有给学生提供好的体验的、行动的平台,学生没有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

会员制管理模式及其内涵

综上所述,传统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取而代之的应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为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提出的职业高中学生会员制管理模式正是立足于培养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人的社会化发展,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使学生成为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会员制本是市场营销中的销售管理模式,将客户分成会员和非会员,享受不同的价格和服务。我们尝试将这种会员制引入职高教育的学生管理模式中,实施学生管理会员制模式,建立自强自律俱乐部(self-strenthening self-control membership club,简称SSMC)将中职学生分为绿卡会员、蓝卡会员和非会员三层进行管理。

SSMC绿卡会员俱乐部是学校学工处管理下的学习俱乐部,名称是“自强自律会员俱乐部”,会员使用绿色SSMC卡,宗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努力使之“学会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培养团队精神,推崇自我管理,兼顾劳逸结合。SSMC蓝卡会员俱乐部是学工处管理下的二级学习俱乐部,名称为“自尊自爱会员俱乐部”,其宗旨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形成自我约束的行为品质;培养团队精神,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实现自我管理。对非会员要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我约束的行为品质,在教师的管理下实现自我超越。

会员制管理模式实践

我校于2008年开始探索会员制管理模式,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会员制管理主要包括晚自修会员制管理模式,基于会员制管理模式的班级团队管理,基于会员制管理模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

(一)晚自修会员制管理模式

晚自修会员制管理模式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团队精神为主旨。根据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进行分层,组成两个俱乐部,绿卡俱乐部和蓝卡俱乐部。入会条件:第一批会员由班主任推荐入会。后续入会会员必须有一位会员推荐,经班主任同意、学工处批准(每两个月审批一次)。被取消会员资格的学生,所在班的班主任扣责任分,保荐学生警告一次。被警告两次的会员不再具有保荐资格。需要注意的是,准入自荐和保荐结合、退出自定与有条件退出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绿卡会员和蓝卡会员学习章程,包括目标及宗旨、准入及退出、权利和义务、活动方案、场地设计、学生管理人员等。通过这种俱乐部的形式营造一种大型的公共学习场合。绿卡会员实行学生的自我管理,让学生参与其中;蓝卡会员实行学生参与、教师指导性管理。由于绿卡会员自我要求高,活动开展可以内容丰富,形式广泛。相对来说,蓝卡会员自我要求低,组织活动时,内容要符合会员的口味,形式上要尽量能吸引会员。

(二)基于会员制管理模式的班级团队管理

这种管理方法是基于会员制管理模式,将团队管理的方法引入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引导学生制定班级规划即共同愿景,然后班级成员根据自愿原则组合成个性化合作团队,班级的管理则交给这些个性化团队,包括值班、主持班会、周小结等等工作。这样就放弃了传统做法,包括班级组织结构,教师只是指导者,体现民主,体现学生自我管理。需要注意的是,此种管理方式一定要围绕“自主、责任、合作、公德”的目标进行。班级的相关制度由学生讨论通过,尽最大努力细化。在组成团队的过程中,团队人数应少于5 人,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分散“困难学生”,由学生自定团队名称,以彰显他们的个性与特色。这种管理方法实施执行力是关键。

(三)基于会员制管理模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考核学校的标尺是升学率,学校考核学生的标尺是学业成绩,学生也如是评价自己。事实上,这种评价是片面的。在会员制管理模式下,我校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模式,采取综合素质评价管理方式,评价维度和指标体系如下页表1所示。对学生的评价既包括班主任评、任课教师评,也包括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

目前,我校已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管理平台”,教师和学生可登陆该平台完成评价工作。图1所示是教师进入平台后进行评价的页面。

会员制管理模式实践的效果及反思

会员制管理模式的目标是“唤醒主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提升公德意识”。其优点在于,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方法,为学生搭建了行动平台,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我校实施会员制管理模式四年来,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包括校纪校风的转变、学生成绩逐步提高等等。概括起来,会员制管理模式的优势有:第一,有助于职业高中学校教育者转变管理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第二,鉴于职业高中学生构成的复杂性,会员制管理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重点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第三,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学校的人性化管理。职业高中只有实行人性化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使每一个环节都渗透育人的氛围,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校在会员制实行到一定阶段后,曾做过相关的问卷调查。其中,对“你乐意接受会员制这种组织方式吗”,乐意的学生占64.3%,不乐意的占11.4%,无所谓的占24.3%;对“实行会员制以后你的个人学习时间增加了吗”,52.8%的学生认为“是”,13.9%的学生认为“否”,35.1%的学生认为“增加不多”。对“你用会员卡向阅览室借过报刊、杂志吗”,66.3%的学生回答“有”,19.1%的学生回答“没有”,14.6%的学生回答“没想过”。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是接受会员制管理模式的,而且在这一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有所改善。

当然,我校会员制管理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第一,从操作层面来看,教师对会员制的理解、应用技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教师还是固守传统的教育观念,对会员制就难有深刻的理解,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偏差。第二,从学生层面来看,在实施会员制的过程中,教师眼中的一批“困难学生”因具有共同的价值观愿意组成一个团队。这样的团队一旦形成,其团队成员行动可能高度一致。教师如何正确引导这样的团队是一个新的课题。第三,一些传统思维观念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例如不太相信学生会依靠自我努力和自尊心来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认为学生只能靠外界力量的干预才能得到提升。第四,实行会员制后学生的学业提高程度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实验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成.株洲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08(7):111-112.

[2]周中文.职高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EB/OL].[2013-03-03].http://www.worlduc.com/e/blog.aspx?bid=48588.

[3]戴恩情.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知与行[J].职业,2010(21):85-86.

[4]王万杰.浅谈职高生创新教育与教学方法的改革[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1):113.

[5]黄新伟.浅谈职高学生受挫的原因、表现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0(12):31-32.

(责任编辑:谢良才)

快乐学文言文范文第3篇

2、“此时此地的现实”?

3、文学史意义上的话语创构

4、浅谈初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的开发与管理

5、回归语言纯粹 重视经典阅读

6、汉语文学审美教育的渗透探析

7、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学科整合

8、浅谈如何提高西藏中等职校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兴趣

9、大众传媒时代大学文学教学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10、初中语文与发展汉语文学作品教学的对比研究

11、汉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2、探究高校汉语言教学中的古代文学鉴赏

13、新时期汉语文学理念的时代化特点

14、英语专业美国文学选读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探析

15、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效果

16、基于文学社团活动提升小学生文学素养的策略探究

17、论“文化中国”建构中的“汉语新文学”

18、民国时期高校中文系课程设置对当下的启发

19、小学蒙授汉语文学习方法

20、小学汉语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作文学习的积极性

21、论民国词体理论批评的发展及其意义

22、英美文学课堂无反馈现象研究及对策

23、对高中汉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分析

24、简论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

25、语言的文化功能对大学英美文学教育的指导意义分析

26、海内外女性写作生态笔谈

27、论汉语新文学的文化归宿感

28、浅谈高职汉语言教学中的文学鉴赏

29、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与文学教育

30、语言的文化功能对高校英美文学教育的影响

31、论朱寿桐散文的汉语美学特征

32、中国英语教育的现状与前瞻:一个外籍教师的视角

33、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典型问题及对策

34、贵州省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改革刍议

35、中国网络文学的贡献和局限

36、论多媒体环境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37、新中国语文教育七十年

38、浅析通过收集英美文学经典选段的方法进行英美文学渗透

39、国内高校韩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40、大学英美文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

41、近年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概述

42、汉语言教学中如何植入古代文学鉴赏

43、“汉语新文学”概念建构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44、大学英语中欧美文学常识的导入与应用研究

45、汉语文学常见问题与对策探讨

46、百花文艺出版社等22家出版社书目

47、民国汉语文学教育思想对当今语文教育启示

48、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以文学来感悟生活

49、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教学重点及改革

快乐学文言文范文

快乐学文言文范文第1篇师古人亦师造化李流芳与董其昌无论在艺术理念上,还是在具体画法上,两者都有着无法割舍的血脉关联。他们都主张在师...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