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著名景点导游词
江西的著名景点导游词(精选9篇)
江西的著名景点导游词 第1篇
江西省共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总长约18400公里,其中常年有水的有160多条。今天文库小编为大家带来江西著名景点导游词。
江西著名景点导游词篇1
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庐山的北山登山公路上。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庐山的概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国伊始,政府就开始谋划修筑庐山登山公路。1952年7月组成庐山登山公路修建工程处,这年冬天,这条公路正式开工。第二年(1953年)8月1日,这条长36公里的登山公路便正式通车。后来,人们称这条公路为北山公路。北山公路盘山而进,有近四百处弯道,所以毛泽东在《登庐山》一诗中,有“跃上葱茏四百旋”之句,其实呀,这条公路的弯道只有399个弯,所以有人说,毛主席也是吹了一小点点牛的。这条公路庐山居民常称之为“毛泽东路线”
1970年10月,庐山南部登山公路开工,第二年7月1日通车,人们把这条路称作南山公路。南山公路的修成,为上庐山的国内外游客,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以后,又有人在庐山修筑数条缆车道与公路。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便这样赞美庐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地区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类活动。长久以来,人们在这里创造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庐山文化。
传为大禹时所作的《禹贡》及稍后的《山海经 》,均有庐山古称的记载。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南登庐山”,并将“庐山”载入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东晋淘渊明、谢灵运、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陆续来到庐山,进行了杰出的文化艺术创作,使庐山成为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康有为、陈三立、胡适、徐志摩、郭沫若等1500余位诗人相继登山,写诗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灿若珠玑。
庐山“道释同尊”。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创中国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禅师竺道生在庐山精舍,开创“顿悟说”。天师张道陵,一度在庐山修练;道教禅师之一的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编撰藏道经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础,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三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1942年,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本世纪初,二十余国的基督教教会汇集庐山。至今,庐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
江西著名景点导游词篇2
各位游客:
你们好!
欢迎来到风景秀丽的三清山,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三清山的概况:
三清山位于酒杯东北部玉山和德兴交界处。主峰玉京峰海拔1817米,雄踞于怀玉山脉群峰之上。三清山因玉京、玉华、玉虚三峰峻拔,犹如道教所尊崇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三神列座其巅,并有古建筑三清宫而得名。
三清山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却具有高山气侯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介于10-12℃之间,七月分平均气温21.8℃,年降水量平均2000毫米左右。
三清山四委景色绮丽秀美,融融春日,杜鹃怒入,百花争艳;春夏之交,流泉飞,云雾缭绕;三伏盛夏、浓荫蔽日,凉爽宜人;仲秋前后,千峰竞秀,层林飞染;三九严寒,冰花玉枝,银装素裹,宛如琉璃仙界。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丰富,规模宏林,种类齐全,景点众多,景区面积达220多平方公里,中心景区71平方公里,共分三清宫、梯云岭、三洞口、玉灵观、西华台、石鼓岭和玉京峰七个景区。三清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的特点,奇峰异石、云雾佛光、苍松古树、峡谷溶洞、溪泉飞瀑、古代建筑、石雕石刻具特色,维妙维肖,形态逼真。
接下来,我们就一处处游览以上的景点吧!
江西著名景点导游词篇3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誉称的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省内最大、最长的河流--赣江,自南而北纵贯全省,故而江西简称为赣。《禹贡》把江西划归为“扬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分属吴、楚。秦统一中国,江西大部分属九江郡。汉设豫章郡,三国时,江西大部属扬州,南朝齐属江州,唐代属江南西道,“江西”之名也由此而来。两宋时期,江西的大部属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中书省,所辖包括今江西、广东两省的大部地区。明设江西布政司,辖区相当今日江西省,清置江西省,沿袭至今。现全省面积为16.69平方公里。
江西既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又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毛泽东和刘少奇曾在萍乡安源组织发动我国最早的工人运动,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南昌领导了震惊全国的“八一”起义,井冈山是毛泽东同志创立的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瑞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所在地,素有“红色之都”的美誉,震憾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由此而迈出了第一步。
江西东有怀玉山、武夷山,与浙江和福建接壤,南有大庚岭、九连山和广东毗邻,西有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等与湖南相倚,形成了一个东、南、西三面山地丘陵环绕,向北开口的不闭合盆地,所承雨水,由赣、抚、信、修、昌五大水系汇于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后,经湖口流入长江,北部以长江为界与湖南、安徽两省相邻。
江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20℃,大体为南高北低,一月3-9℃,七月27-31℃。江西资源丰富,盛产稻米,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鄱阳湖,赣江等江湖水域盛产鱼类,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江西风景名胜繁多,文化资源丰富,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仙女湖、三百山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扬天下。有南昌市、景德镇市、赣州市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处,省级旅游景区景点2406处。
江西省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部,位于北纬24°29′~30°05′,东经113°34′~118°29′之间,南北长约620km,东西宽约490km。
江西省东与浙江、福建,南与广东,西与湖南,北与湖北、安徽接壤。北靠长江,上接渝汉,下通宁沪,南倚梅关,俯瞰岭南,可通广州和香港、澳门。
江西省属于我国华东地区,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紧邻东部、南部,也是东部向西部过渡的前沿地带。江西省共有11个省辖市,76个县,近90个县区。
江西省老区(含革命老根据地和游击区)面积113211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7.8%。其中:老区面积占100%的全红县27个;占90~96%的县6个;占50~89%的县20个;占半数以下的县25个。全省分布有老区乡、村的县、市共78个,分布有老区村的乡共1064个,其中:老区面积占半数以上的乡834个。全省分布有老区乡、村的县、市共78个,分布有老区村的乡共1064个,其中:老区面积占半数以上的乡834个。
江西省属于中国华东地区,处在长江中下游南岸,全省国土总面积16.69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74%,居华东地区六省一市面积的首位。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78%,岗地平原占12%,水面占10%。
省境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间丘陵起伏,北部有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及湖区平原,全省地势由东、南、西三面逐渐向鄱阳湖区倾斜,构成一个向北开口的不闭合盆地。赣江纵贯南北,同抚、信、饶、修诸水,从东、南、西三面汇集鄱阳湖,形成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向心水系,水流经湖口流入长江。
全省地貌类型多样,国土总面积中丘陵山地多,平原耕地少;红壤面积比重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人均耕地持续下降。
全省国土总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70%。山地60101km2,丘陵701l7km2,岗地、平原20062km2,水面16667km2。土地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多宜性,适宜于发展多种农作物和林、牧、副、渔各业,绝大部分土地能四季常青。全省红壤面积为1.58亿亩,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70.69%。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5100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0%左右。未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坡、荒地面积有5300多万亩,其中低山高丘3350万亩,可发展林木或放牧;海拔100米以下,坡度15°以下缓坡地1223万亩,可开发为农田或茶果桑园;农林田地、零星荒地751万亩。
江西省地势周高中低,东、南、西三面环山,重峦迭蟑,山势峻伟;中部丘陵、盆地相间;北部平原坦荡,河湖交织。省内主要河流均发源于边缘山地,汇流于部阳肌然后注入长江。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6%,丘陵占42%,平原岗地占12%,水面占10%。
省境四周除北部瑞昌至彭泽为长江南岸平地外,其余均为山地,构成江西省与邻省的分水岭和天然界线。
猜您感兴趣:
1.江西旅游景点导游词
2.江西景点导游词
3.江西导游词概况3篇
4.江西三清山景点导游词
5.江西导游词
6.江西旅游导游词
7.最新南昌市的导游词3篇
江西的著名景点导游词 第2篇
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
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
它根连鄱阳湖,峰尖触天,海拔1436米,虽高度略低于大汉阳峰,但其雄奇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全山形势最雄伟奇险之胜景。
古代研经传道的五老,在史话被称为天神或天尊,在星象卦说之中,他们分别是青灵始老天尊,代表东方、木、黑色;丹灵真老天尊,代表南方、火、红色;黄灵元老天尊,代表中方、土、黄色;浩灵素老天尊,代表西方、金、白色;一灵玄老天尊,代表北方、水、兰色。
五老祠所祭的正是这五老天神。
由此而知五老山,是五老携《河图》《洛书》藏经授典的隐身之所,研卦修行,传经布道的地方,是易学文化创元时期的传播之地,河洛文化的摇篮之地。
此乃五老山的由来。
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山姿不一,有象诗人吟咏,有象武士高歌,有象鱼翁垂钓,有象老僧盘坐。
在庐山区海会镇海会寺上看五老峰最为真切。
江西的著名景点导游词 第3篇
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多数都以翻译活动为媒介, 翻译行为不仅是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更是两种或多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语言一向被视作是文化的外衣, 不同的语言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 而文化又需要经由语言文字进行传播与相互交流。因此,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而导致语言之间的翻译行为与其所代表的不同文化之间也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
许钧 (2002) 在总结了近三十年来国内翻译研究与实践时,
指出国内的翻译实践存在“重语言轻文化”、忽略翻译活动的“文化本质”的问题 (许钧, 2002, 220-221) 。与此同时, 他还通过归纳总结中西方翻译理论家如法国的亨利梅肖尼克, 美国的安德烈勒菲弗尔, 德国的弗米尔, 以及我国的王克非与刘宓庆等人关于翻译与文化的著作要点, 指出了“文化翻译观”的重要性, 并得出结论:“翻译是因人类相互交流的需要而生, 是民族文化在空间上的一种拓展, 在内涵上的一种丰富”, 因此, “促进文化交流, 便是翻译的目的或任务所在” (许钧, 2002, 223) 。
2 旅游景点文本中的文化因素
2.1 旅游景点文本翻译的文体特点
中国各地的历史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是对外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 其景点内的旅游外宣文本渗透了各种地方文化信息, 包括该地方的历史典故, 地理特征, 建筑格局, 人文审美等。慕名而来的异国游客们来到这些著名景点, 既带着欣赏秀美风光的目的, 同时也想通过参观景点, 了解、学习和体验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地理人文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 作为传达信息的文本类型, 旅游景点的文本翻译应通过侧重文字表面下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出发, 将我国旅游外宣文本中的文化信息传播给各国游客。
此外, 不同与旅游指南、旅游广告或旅游日程等其他旅游类文本, 景点内的文本信息对于游客来说更具有使其“身临其境”的功能, 即游客可以一边浏览景区内的文本信息一边亲身感受所处的景点文化。因此, 景区内的旅游文本往往蕴含着更加细致且能够让游客一目了然感同身受的文化信息。景点内真实的立体展现结合传达了文化信息的旅游翻译文本, 能够给予游客全方位的文化体验。
2.2 目前国内对旅游景点文本翻译文化因素的研究
文化因素的处理与旅游文本的规范性一直以来是国内旅游翻译的研究重点。国内部分学者指出旅游翻译文本存在“文化空缺”现象, 并作出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如“完全空缺”采取音译法或音译加注法;“部分空缺”采用译借或语义再生译法。 (晏小花, 刘祥清, 2002) 。宏观上有学者对旅游景点翻译中的文化意蕴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并总结出国内旅游文本翻译的“六大类错误”, 指出在旅游文本的翻译过程中, 从四个方面体现中西文化差异:1.历史典故;2.宗教信仰;3.思维模式;4.审美情趣 (郭定芹, 2007) 。牛新生 (2013) 则着手于微观, 以不同的例子来分析旅游文本中文化信息的翻译策略和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文化反思, 其中文化信息的翻译策略以具体的旅游景点名称为例, 指出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与旅游景点翻译的规范性相关。
由此可以看出, 目前国内对旅游外宣文本的研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虽有众多针对旅游文本中的文化因素的研究, 但缺乏有针对性的文本采样;2.缺乏正式的书面性的旅游类外宣文本采样;3.大部分旅游文本的研究重点放在旅游文本翻译的规范性上, 如景点名称的统一, 但旅游文本中存在大量历史典故、服饰文化、文学典籍等文化信息, 值得从文化语境的视角下进行具体的汉英翻译探索。下文将重点以该景区内的汉译英文本采样为例, 对其文本内所蕴含的文化因素进行探, 并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 探究相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
3 江西南昌滕王阁景区内文本翻译的文化因素探析
滕王阁, 位于江西南昌西北部赣江东岸, 始建于唐, 其后1300多年中, 屡毁屡建。今为第29次重建。滕王阁因唐朝诗人王勃一篇《滕王阁序》而名扬天下, 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如今, 滕王阁是南昌的骄傲, 是豫章古文明的象征, 以其特有的魅力, 吸引着纷至沓来的中外游客, 成为对外宣传中华历史文明的重要窗口。在滕王阁景区内, 有多处中英对照的文本信息供中文游客参观赏析, 并由此了解滕王阁背后的历史、地理、艺术等文化信息。
3.1 滕王阁景区汉译英文本概况
滕王阁景区是一座以六层高的主阁为主, 辅以圣旨博物馆、末代帝师遗物博物馆, 以及俯畅园、仿古一条街等其他景点为一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古迹名胜。其中主阁部分经过整修和文本信息的系统化整理, 其汉译英文本在以下几处展示:一楼的楼层导视牌, 其文本信息为主阁一至六楼的楼层展示名称及各层主要展品的信息简介;二楼的展品信息文本, 以江西著名的青花瓷及木雕艺术为主;三楼至五楼的展品信息则以中国古代乐器和服饰为主, 其中四楼专门设有一处转换导视牌文本信息, 所展示的是有关滕王阁建筑特色与历史渊源的文本信息, 包括滕阁的建筑构件, 滕阁兴废及阁址变迁等。
3.2 滕王阁景区汉译英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及相应翻译策略
如上文所述, 滕王阁景区是一处综合性历史名胜古迹, 目前景区内包括园区内的景区简介和主阁各层的汉译英文本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3.2.1 历史时间与地理文化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 (公元653年) ,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在景区内的文本信息中有多处涉及中国古代年号、朝代等历史时间的表述。汪徽 (2006) 曾建议在有关历史名胜古迹的文本中, 但凡出现了古代纪念的历史时间, 都应按照目标读者的文化习惯转译为公历纪年, 以此消除外国旅客阅读文本时的迷惑。但为了保留文本中的中国历史文化信息, 在完整地译出中国古代纪念信息之后, 补充说明公历年份似乎更为恰当。以滕王阁始建年份为例, “唐永徽四年”的英译文本可被译为“the 4th year of Yonghui Reign in Tang Dynasty (653AD) ”。
除了特定的历史时间, 中国古代特有的地理信息在汉译英的过程中也应被重视。例如, 滕王阁内有大量与中国科举考试相关的展品 (下文详述) , 其中名为“江南乡试放榜”的图片展品, 其名称中的“江南”不建议简单地通过音译为“Jiangnan”, 而应在后面补充说明可以帮助外国游客理解其具体地理信息的文字, 采取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 (牛新生, 2013) , 译为“Jiangnan (i.e.the districts in the Southern Area of Yangtze River) “。
3.2.2 艺术展品文化
在滕王阁的主阁各楼层的汉译英文本中, 很多文本信息都属于各层字画、浮雕、木雕、陶瓷、乐器等艺术品的文字介绍, 其息主要包括作品名称、作品材质、作品的背景知识以及作品规格等。
在主阁一楼展厅, 有一副名为“时来风送滕王阁”的浮雕, 其展品文本信息既说明了该展品的材质 (即“浮雕”) 。译者在翻译展品材质时, 应先现场考查展品材质, 确定此浮雕作品由大理石制成, 再基于方便外国游客理解的出发点, 将其翻译成“White Marble Sculpture/Cameo”。皆因在著名的大英博物馆古希腊帕特农神殿中的大理石展品使用的便是marble sculpture一词, 便于外国游客在第一时间了解该展品的制作材料。
又如, 主阁二楼为“人杰厅”, 内挂一副名为“人杰图”的壁画, 该展品的文本信息可翻译为“Wall Painting:A Portray of Outstanding Talents in the history of Jiangxi Province”。此处译者用了增译或补充说明的翻译策略, 在原文中, 并没有明确的字面信息指出该图中的人物皆为自先秦至明末的江西历代名人。江西一直被视为“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汉语文本信息中可以直接用“人杰图”来表明该展品的内容, 但是这一认知对于来自英语国家的外国游客来说则是陌生的。因此, 在译成英语的过程中, 应将“in the history of Jiangxi Province”这一信息补充完整, 方能将该展品中的文本信息完整地传播给外国游客。
3.2.3 科举考试与古代服饰文化
主阁之下的华夏圣旨博物馆, 展出了明清两朝 (以清朝为主) 历代帝王封赠的圣旨、牌匾、懿旨、科考用具等实物, 500多件展品, 均配有汉译英文本信息。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可以说是举世无双, 该馆的展品文本译文更应该从展品本身的历史文化信息出发, 尽量多使用意译的策略, 将展品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表达出来。如, 展品“赋文残卷”的意思为“所歌颂的赋文余下的部分”, 可译为“The remaining part of the ode”, 简单明了地表达展品信息。又如:“西人赴考图”的含义即为当时生活在中国的西方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图片, 此处应把科举考试的完整意思“imperial examination”翻译出来, 方能体现该图的特点。
除了上文所述的科考用具以外, 圣旨博物馆中还陈列了一系列明清两朝的官员服饰。在对这些展品的文本信息进行翻译时, 亦要既结合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特征又要考虑了目标读者的认知范畴来进行。如:清朝女官便服所展示的, 一款清朝的女士长袍, 若将其翻译成“informal dress of the female officials in Qing Dynasty”, 其中的“dress”一词的使用过于宽泛, 不能体现该服饰展品的特点。此处可改译为“gown for the female officials in Qing Dynasty”, 而“gown”在英国皇室服饰中特指贵族妇女的长裙或长袍, 便于外国游客第一时间明白该服饰展品的特征和用途。
3.2.4中国古建筑文化
滕王阁居于“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其建筑风格在历经数代中国王朝的漫长历史长河中, 被打上了各个时代的烙印, 如今重建后的主阁楼则为仿宋式古建筑。因此, 滕王阁景区的一大特色, 便是其主阁本色的古建筑风格。在主阁4楼展厅中, 设有一处“滕王阁建筑构件展”, 其导视牌向游客们提供了大量有关滕王阁建筑特征的文本信息。该文本中出现的建筑类词汇如“角梁”, “斗栱”, “云头”及“彩绘”均为极具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特征的文化词汇, 在翻译的过程中切忌只翻译字面意思, 而应在了解字面意思背后的建筑特性基础上, 采取灵活音意结合或补充说明的策略进行翻译。例如, “斗栱”, 可译为“the bracket sets (i.e.Dougong, which is a system of brackets in the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 ”。“宋代《营造法式》”一书, 则可译为“a professional book on architecture written in the Song Dynasty, namely‘Yingzao Fashi’ (meaning Building Formula or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
4 结束语
翻译是沟通世界各民族人民之间思想和文化交流的有效手段, 旅游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行为, 旅游类外宣文本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是一座“活在诗文中的建筑”, 作为江西省对外文化宣传与交流的重要窗口, 滕王阁景区内的汉译英文本信息应充分体现中国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并通过“文化翻译观”指导下的翻译策略, 将中国的建筑、艺术、历史等文化信息更好地传播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参考文献
[1]郭定芹.论旅游景点翻译中的文化意蕴[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8) :139-140.
[2]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3]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4]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5]牛新生.关于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文化反思[J].中国翻译, 2013 (3) :99-103.
[6]汪徽.旅游资料翻译刍议——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的难点及其对策[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6 (19) :18-21.
[7]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8]许钧.翻译研究与翻译文化观[J].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2002 (39) :219-226.
[9]许钧, 袁筱一.当代法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清华大学的著名景点 第4篇
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地处工字厅后门外。四时变幻的山林,环拢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正中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近春园
原是清咸丰皇帝的旧居,又是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原址。近春园的前身是康熙时“熙春园”的中心地带。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内所有房屋化为灰烬,沦为“荒岛”,前后达一百二十余年。到1979年,荒岛才被修复。
近春园景点的核心景观是被一偌大荷塘包围的一座岛,岛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树林掩映,岛西南侧有一古式长廊,此岛通过一座汉白玉拱桥与岸边相连。
大礼堂
坐落于校园西区的中心地带,庄严雄伟,一直被清华师生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大礼堂平面呈正十字形,南端为门厅,北端为舞台。大礼堂建筑面积约1840平方米,内有1200个座位。
校训石
1914年冬,梁启超先生应邀来清华演讲,讲题就叫《君子》,用《周易》这两句关于“君子” 的卦辞作发挥,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责己甚厚,责人甚轻……”
这次演讲后学校即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作为校训,并刻制在当时的校徽上。
跳水馆
著名景点的导游词 第5篇
大家看!远看长城,它像一条神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化为我们今天的万里长城,守护着这片好江山。它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一共有一万三千多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战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响应。我们要是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不要瞧不起这些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
万里长城还有一个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条神龙来到这里,被这片美景所吸引了,就在这住下了。又过了许多年,神龙死了,它的身体化为一股金烟,钻进了地下。过了几天,海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海浪,巨大的海浪正要把这些山脉弄成平地的时候,突然,埋葬神龙的地方出现了一股金烟,这股金烟又凝结成神龙,神龙向巨浪飞去。渐渐地,巨浪消失了,神龙也消失了,当地人民为了报达神龙,就建立了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好了!我也不多说了,准备好了吗?让我们真正做一回好汉,咱们走。
著名景点的导游词2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这个闻名中外的杭州西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陈,大家可以叫我陈导,今天,我会带大家游览三个景点,柳浪闻莺,长桥公园和花港观鱼。
现在,我们的大巴车行驶在南山路上,第一站是柳浪闻莺。为什么要叫它柳浪闻莺呢?等到了景点,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你瞧,这里是柳浪闻莺,岸两边种满了杨柳,一阵风吹过,那些杨柳像一位位舞蹈家翩翩起舞,非常美丽。你们听,“叽叽喳喳”的声音,是小鸟欢乐的乐曲,它们就像柳姑娘的乐师,为杨柳伴奏。如果你想放松一下,只要在这湖岸边走一走,一定会陶醉其中。
现在让我们继续往南走,来到的是长桥公园。它虽名为长桥,实际上它的桥并不长。长桥公园里的小桥流水分外幽静。如果你想远离城市的喧闹,听着鸟儿的叫声,闻着桂花的香味,十分惬意。现在让我们休息一下,大家可以拍拍照片,但是千万不可以掉队哦!
我们现在离开了长桥,继续向前进,来到了著名的花港观鱼。现在正是金秋时节,也是菊花开放的时候,走进公园,大家可以尽情观赏,可是千万不要踩坏了花草。花港观鱼不光只有花儿美,鱼儿更美,还可以去那边买一些鱼饲料喂喂这些可爱的鱼。现在大家自由活动,下午三点准时在大门口集合,请大家注意安全!
很高兴大家都能准时回到这里集合,我们今天的游览已经结束,西湖的美景多得数不过去,欢迎你们再来游玩。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见!
著名景点的导游词3故宫是我国最大、最完整的皇宫,在世界上堪称最为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己有近600年的历史。
故宫是我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故宫的建筑布局分为外朝和内廷。外朝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大臣的主要场所。其中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文华殿和武英殿分立两侧。内廷是皇上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宫嫔妃及幼年的皇子居住、游玩、奉神的地方。
故宫共有9000多间宫殿,雕梁画栋,殿宇辉煌,极尽华丽威严。故宫是我国古代建筑大师和能工巧匠非凡技术和丰富相象力的结晶。如:太和殿中有72根支柱,其中6根支柱是镀金的,上有金龙盘绕。透过栏杆往大殿里瞧,你们会瞧见大殿里金碧辉煌。宝座是镀金的,扶手是镀银的,4个香炉是用香木做的,真是富丽堂皇。太和殿后是中和殿,中和殿是皇帝休息的地方。最让你们惊叹的是保和殿后的一块石雕。石雕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有200多吨重。上面雕着波涛汹涌的大海,腾云驾雾的飞龙。故宫真不愧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呀!
现在我给大家两个小时的自由参观时间。请大家面对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些文物时,要格外珍惜,小心,不要损坏,大家可以用照相机照下自己喜欢的部分。还有,除了照片,你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身影,你什么也别留下。
我们该回去了,希望大家喜欢北京,有机会再来北京参观其它20处文化遗产。
著名景点的导游词4各位游客,大家好,很高兴能成为你们的导游,我姓戴,你们可以叫我戴导,今天我们游览的地方——丽江古城。
大家跟我来。这里就是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具有自然与人文双重魅力被人们称为忘却时光之地,又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城墙的古城。丽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我们现在来到了虎跳峡。
这有一个传说。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是三姐妹,大姐怒江爱发怒,二姐澜沧江爱着急,三妹金沙江娴静。父母要把三姐妹嫁往西方,金沙江暗约两个姐姐往南逃去。来到丽江石鼓镇,两个姐姐执意继续南游,金沙江却立志去太阳升起的东方,就告别姐姐,转身向东去,于是形成了“长江第一湾”。父母派玉龙、哈巴兄弟追逃的三姐妹。两兄弟来到丽江白沙,面对面坐着挡住去东方的路。两人跑累了,约定轮流守候,谁放走姐妹就按家法问斩。轮到哈巴守候的时候,玉龙睡着了。金沙江见状,就放轻脚步,唱起优美的催眠歌。她一连唱了十八支,哈巴听着也睡着了。金沙江乘机从他们的脚掌间溜了过去。玉龙醒来,见金沙江早跑到东方去了,而哈巴还在酣睡,只好按家法砍下哈巴的头,转过背痛哭。两兄弟从此化成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哈巴的头变成一块巨石落在江中,形成虎跳峡,而金沙江唱的十八支歌变成了虎跳峡的十八滩。
丽江古城到处有美丽的景象,说也说不尽。剩下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拍照,注意安全。
著名景点的导游词5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殿,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祈年殿,将屋顶改为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着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线路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坛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就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一层坛面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都会发现,坛上所有的阶数,都是九或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的极阳数。所以工匠们变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的“崇高”之意。
的茅山著名景点导游词 第6篇
茅山,有一种茅山精神,而茅山精神的体现就是茅山的主峰――大茅峰,这旨茅山风景名胜区内的最高峰,大茅峰集茅山福地精华于一体,它是江南锦绣大地上的一条巨龙之首,龙头之上有一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的宝珠――九霄万福宫。
九霄万福宫又称顶宫、万福宫、九霄宫,取其壮志凌云、直冲九霄之意。这九霄宫坐北面南,东西对称,整个建筑,依山借势,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大家先看到的是茅山道院四个黄色大字,也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你,这里是道教文化的重地。站在这里,极目远眺,云雾飘飘渺渺,苍峰隐隐现现,宛若东海蓬莱仙山,如入太虚仙境之感。
走上石阶,步入灵官殿,正中神台之上供奉的是道教护法神王灵官塑像,他脚踏风光轮,身披金盔甲,右手执着九节神鞭,左手掐着灵官诀,镇守宫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之神,分列左右,威风凛凛,气势不凡,要是心术不正、心存贪欲之人见到这场面,恐怕也心里直抖了。
看过藏经楼和天地,我们马上会看到九霄宫内的主体建筑,太元宝殿。这是宫内道士早晚诵经及平时举行各种道教活动的地方。正中神台之上的三茅真君紫缎披肩,中间那正襟危坐、怀抱如意的是三茅中的老大茅盈,手执玉圭,拱坐两侧的是茅固和茅衷;两侧神台上,供奉的是马善、温良、赵公、岳飞四大元帅,他们手持法器,感立镇守。赵公元帅和岳飞元帅大家都认识他们,何来温良和马善元帅呢?原来,道教供奉的马、温、赵、岳四大元帅中,仅有温琼元帅或感灵瘟元帅之说,而无温良元帅之载,这是一种误传。其温琼元帅相传是浙江温州人,其母亲因夜梦火精降神于腹,怀孕后生下温琼,他自小聪明之致,十四岁时通晓三教百家之言,26岁时未考上进士,于是抚桌叹息道:生不能致君泽民,死当为泰山神,以除天下恶厉。
著名景点长城的导游词 第7篇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东野升辉,大家可以叫我“东导”。今天能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感到非常荣幸,希望大家在八达岭度过一个愉快美好的时光。
我们现在参观的八达岭长城是明朝修建的。为防御外敌入侵,秦朝,汉朝和明朝共修建了一万三千多里长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长城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全靠着他们无穷的智慧、拼搏的血汗、无数的肩膀和无数的手,才建成了世界上这气魄雄伟的大工程,这是多么伟大啊!在建造中,也牺牲了很多人,孟姜女哭长城就是一个例证。
江西的著名景点导游词 第8篇
一、导游景点讲解能力的重要性
导游景点讲解内容主要围绕着景点的自然风光、人文背景等话题,通过语言的加工,形成适应于不同游客的言语,从而营造出一种情景再现的感觉。由此可见,语言是导游与游客的主要互动工具之一,它将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语言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导游的讲解能力,因此,需要导游具有较强的言语功底,通过巧妙运用言语,满足游客对景点的认知、求学、娱乐、享受。在旅游行业中有这样一句话:导游一张嘴,丑的也变美。这句话深刻体现出导游对于景点的讲解能力的重要性,实际中导游可以说是一个靠嘴说话的工作行业,因此讲解水平直接影响着导游的工作质量。
二、中职导游专业学生景点讲解中常见问题
中职导游专业生源是初中毕业生,相比之下其文化程度较低, 因此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负面问题,包括知识点的累积不够、社会经验不足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其对景点的讲解过程,下面简要归纳其中常见的问题。
(一)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创新
由于中职导游专业学生的生源来自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初中,而初中学生对于知识面的把握能力相比于大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其只能通过相对狭窄的知识面进行景点讲解,讲解时往往照本宣科,内容千篇一律,无法进行内容、形式多变的知识点讲解。比如对博物馆旅游者讲解时,根据展览物品的顺序依次解说,单一枯燥的演示历史、背诵典故等,灵活变通、富有新意的讲解极少。
(二)缺乏讲解技巧
对于刚学习的学生而言,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科学性、灵活性的讲解,更加不会巧妙运用讲解技巧,所以无法对游客进行不同层次的讲解。
(三)讲解结构单一
导游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深受网络和书籍的影响,因此学生在对一个景点进行讲解时候容易直接背诵事前查阅到的资料,并忽略资料的创新,长期下来容易造成整个讲解结构的单一化,学生自己也容易深陷其中,无法摆脱该种结构。
三、培养中职导游专业学生景点讲解能力
针对上面提出的中职导游专业学生在景点讲解中常见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措施,旨在提高中职导游专业学生的景点讲解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拓宽知识面
导游行业要求从业者是宽广知识面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学生的培养应当包含知识面和素质的培训。首先,知识面方面,因为学生大多数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知识面相对较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除处理传授必要的导游相关知识课程之外,还需要传授一些具有一定特色的课程,比如民族、宗教、文学等方面的课程, 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另外,个人素质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通过能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的相关课程来实现。通过这两方面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导游工作主要内容是进行语言描述,因此语言的表达能力直接关系着旅游行业的发展。所以,一方面需要保证景点讲解过程中涉及景点的信息点必须准确可靠,不可胡编乱造、信口开河。另一方面,不同的参团人员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必要时候需要通过口语化方式讲解,从而保证游客对景点的清楚认知。 基于上述情况,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特定解说词的口语化。
(三)强化学生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源于游客对于景点讲解的认知程度,通常生动形象的表达技巧有助于游客对该景点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在学生培训中应当注重表达技巧的培训,可以通过使用修辞手法的方式提高语言表达技巧。
随着旅游行业的兴起,对于导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对于导游人才技能的要求又严重影响着导游人才的引进,因此我们需要更多从学生时代关注导游专业学生对于景点讲解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努力学习,深入了解景点,此外还需要在培养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这样才能最有效地获得导游人才。
参考文献
[1]江婷.浅谈中职导游专业学生讲解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1(12).
[2]徐进.中职导游专业学生导游讲解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1(23).
江西的著名景点导游词 第9篇
【关键词】翻译伦理 中国文化 海南省著名景点旅游手册
一、翻译伦理
“翻译伦理” 首先由法国当代翻译家安托瓦纳·贝尔曼提出。而后,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借鉴德里达、安东尼·皮姆进一步延伸,将翻译的焦点集中在 “译者伦理” 上来。芬兰学者安德鲁·切斯特曼则总结出翻译伦理的四种模式:再现模式、服务模式、交际模式、规范模式之后,切斯特曼在四个模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种伦理模式———承诺伦理模式。这一标准为规范旅游英语翻译提评判依据。本文结合切丝特曼的五个模式,分析海南省著名旅游景点旅游手册中国文化因素的翻译。
二、再现模式和服务模式
再现模式,再现原文或原作者的意图译语中的信息是否与原语信息等值,即明晰。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即译文译者是否完成了以翻译说明为基础的翻译任务,即真实。旅游翻译的理想境界就是同使满足这两种模式,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满足委托人的需要和读者的期待。例如将 “天涯海角” 翻译成 “Tianya Haijiao,the edge of the sky and the corner of the earth”。译文先用拼音翻译天涯海角这个词,然后采用意译加解释,不仅忠实于原文,而且很好的传递出里面蕴含的文化因素。这样可以帮助外国友人更好的了解这个景区的文化背景,也为其后面的观光做好了铺垫。再如,将 “五脚猪” 翻译成 “five-leg pigs (so named as their long snout could almost touch the ground)”。在翻译的过程中,译文先把”五脚猪”翻译出来,然后适当的增加备注,这样可以让外国游客直观的了解这种食物,以免产生误解。这样不仅符合再现模式,而且也符合服务模式,满足委托人和读者的期待。
三、交际模式
交际模式实现与”他者”的交流、沟通译者是否以促进交际双方获得跨文化的理解为己任,即信任。交际模式主要目的是促进跨文化、跨语言交流,译者的责任就是搭起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例如将”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为了救度芸芸众生,发了十二大愿” 翻译成 “Guanyin Buddha,the Bodhisattva of Mercy who is believed in by all Buddhists,vowed twelve oaths to save all living beings”。例中提到了佛教中的观音菩萨,佛教对于中国人来说非常熟悉,观音菩萨大家更是耳熟能详,不过原文中还是出现了”救苦救难”这样的修饰词。如果在译文中译者仅仅是用 “Guanyin Buddha” 这样直接音译,对于普遍信仰基督教的西方游客来说并不合适,因为他们对观音无甚了解,也就不会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从而无法认识到南山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性。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采取解释性增译的方法。
四、规范模式
规范模式满足特定的文化期待翻译行为是否符合一定社會道德规范与译入语读者的预期,即理解。因此,译者负有”双向的伦理道德”,既要尊重原语文化,同时也要尊重目的语文化规范。例如将 “日月石” 翻译成 “Romance Rocks”。原文中提到了天涯海角两块石头上的刻字,在翻译成英文时我们就不能直接用拼音翻过去扔给读者就完事了,做出简单的解释说明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只看拼音外国游客是永远不可能懂它背后的意思的,解释说明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这些景区的内涵。这样才达到了我们翻译这些景区介绍的真正目的:我们不是为了翻译而翻译,让游客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才是我们的期望。
五、承诺模式
承诺模式履行职业道德的规范与誓言译者是否遵循翻译行业准则,即责任。例如将 “海南八音是海南主要的本土器乐,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因采用八大乐器演奏而得名” 翻译成 “Hainan Eight Tones, listed in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a combination of eight local instruments music, including yehu, trichord, surna horn, pipe, flute, gong, drum and cymbals.” 原文并未对 ”八音” 为哪八音做出解释,而译文却考虑了其文化背景,增添了大段对这种演奏方式的描述。促进文化交流是一位译者的责任,履行职责的表现。
六、结语
安德鲁·切斯特曼的这五种模式对于规范海南著名景点旅游手册的翻译和提高译者的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依据。根据这一理论,不仅可以提高翻译的质量,而且可以在中西文化之间搭起桥梁。
江西的著名景点导游词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