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精选15篇)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第1篇

专家解释说: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胆红素增高见于:

(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推荐阅读:乙肝患者脸色黄怎么回事

(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所以 专家劝告间接胆红素偏高的病人,很多时候胆红素偏高是因为肝部有病症,因此要及时明确病因并采取积极措施,以防止病情的恶化。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第2篇

二、饮食清淡,常吃豆类制品,鱼类、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E、有较好的抗氧化功能且易消化吸收。

三、忌饮酒,忌过多甜食。

柴油机水温偏高的原因 第3篇

一台ZL50型装载机,在连续作业5 h后柴油机即熄火并抱死。

检查结果是:冷却水水位和机油油位均正常,但机体温度很高。初步认为是机体温度过高引发拉缸所致。解体检查发现,II缸的缸套裂开、活塞烧熔,Ⅳ和Ⅴ缸有拉缸现象。更换3套活塞、活塞环和缸套后再试机,怠速运转一段时间后,水温高达85℃,机油压力低于0.05 MPa。初步判断是机油泵有问题,更换机油泵后,机油压力正常,水温略有降低。但重新作业约10 min后,机温升高更快,于是又使柴油机处于怠速状态,机温下降后停机,并对冷却系统进行检查和除锈处理,更换水泵、风扇和节温器,但水温偏高现象仍未解决。

在断定润滑和冷却系统都无问题的前提下,分析认为:喷油量过大也会使水温偏高。于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燃油供给系统上,遂拆检喷油泵和喷油器。发现喷油器变形,喷油量过大。更换了喷油器总成,将修理好的喷油泵和喷油器安装好,重新试机、水温正常。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第4篇

据笔者调查,适用免、缓刑的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有以下特点:

(一)罪名集中,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为主

在經济不甚发达的地区,基层检察机关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罪名单一,集中在贪污、贿赂、挪用公款三种罪名上,约占全部案件的95%—98%,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私分国有资产案件等较少。而且在三类案件中,贪污犯罪较贿赂犯罪多,贿赂犯罪比挪用公款犯罪多。

(二)犯罪主体涉及所办案件的各类人员,以握有实权者为主

涉案人员以掌握实权的为主,或对财物具有实际管理、处置权,或对相关事项具有决定权。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犯罪以村支书、主任和会计居多。适用缓、免刑判决人员中,因职务上的差异影响不明显。

(三)贪污贿赂5万元以下、挪用公款10万元以下的案件几乎全部适用免、缓刑

调查中发现,贪污贿赂5万元以下、挪用公款10万元以下的案件,免、缓刑适用率达95%以上。贪污贿赂5万元以上、挪用公款10万元以上的案件适用缓、免刑判决也达半数以上。

(四)区域执法不平衡现象突出

同罪不同罚的现象在普遍存在。在犯罪性质相同、情节相近的情况下,贪污受贿5万元—10万元的,有的法院判有期徒刑5年以上,有的法院判3年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适用缓刑;即使在同一法院也存在同罪不同罚的现象。这说明同一法院内、基层法院之间,法官量刑时对自由裁量的幅度控制不稳、宽窄不一。

二、缓刑、免于刑事处罚过多的原因

(一)小案多、大案少

统计中,把贪污、受贿不足5万元,挪用公款不足10万元的案件称为小案。基层单位办理的案件小案比例较大,多数在60%—70%之间(以有罪判决为准),有的甚至达80%以上。刑法规定,贪污、受贿5000元以上不足5万元的,处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非情节严重的挪用公款犯罪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在职务犯罪轻刑化的背景下,这类案件如果有减轻、从轻情节,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所难免,缓刑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立案证据标准低

尽管检察机关在立案环节很重视大案比例,但立案证据标准低,立案时案值较高,随着侦查的深入和证据标准的逐步提高,有的案件在结案、起诉、判决时可能变成小案,重罪变成轻罪,为适用缓、免刑提供可能。

(三)证据瑕疵导致案值流失

因侦查证据不扎实,造成部分犯罪事实在审判时无法认定;因证据链条薄弱,被告人、证人翻供造成部分事实无法认定,而被判处缓刑和免刑。

(四)对法定、酌定从宽情节认定宽泛,且处罚偏轻

一是对自首情节认定宽泛。根据高法的司法解释,犯罪嫌疑人到案后供述一部分侦查机关尚未掌握的同罪犯罪事实,只能算坦白,而不能认定自首。尽管业界对此有争议,但在此解释有效的情况下应按此执行。而实践中,此种情形多被认定为自首,对整案从轻或减轻处罚;对纪委移交的案件,如果在侦查环节不翻供的也一律按自首对待。

二是对积极退赃、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的确认随意性大。有移送到法院才退赃的被认定为积极退赃,有供词反复无常的被认定认罪态度好等。尤其是对“退赃”这一反映犯罪分子悔罪表现的情节在实践中被放大使用,不论是追赃还是被迫退赃,只要审判时赃款被扣到案,都可以认定为“积极退赃”,使司法机关追赃与犯罪分子主动退赃之间性质上的区别大打折扣。

三是对“可以”从宽的几乎全部绝对从宽判决。刑法规定,“对于自首和立功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实践中,凡是认定为自首或立功的,法院不仅采取“一律”的态度,且全部是“减轻”处罚。甚至对“积极退赃、有悔罪表现”这些酌定量刑情节也作减轻处罚。

(五)缓刑、免刑适用宽、泛

一是适用缓刑过滥。《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1996年6月高法针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分子适用缓刑面宽,有的不该适用缓刑的适用了缓刑等情况,专门作出了《关于对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犯罪依法正确适用缓刑的若干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一万元以上,除具有投案自首或者立功表现等法定减轻情节的之外,一般不适用缓刑。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数额一万元以上不满五万元,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适用刑法第五十九条第二款(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如果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判处法定刑的最低刑还是过重的,经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减轻处罚在有期徒刑三年以下量刑的,一般不适用缓刑。

而实践中,对于减轻或从轻处罚在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对犯罪情节如作案时间、作案手段、危害结果等,基本不加考虑,绝大多数适用了缓刑。

二是适用免刑的涉案数额超越1万元底线。法律规定,个人贪污受贿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个人贪污受贿1万元以上,除具有投案自首或者立功等法定减轻情节的之外,一般不适用缓刑。而实践中,因贪污受贿犯罪被判免刑的涉案金额已突破1万元底线,向3万元攀升,且适用免刑的比例较高。

(六)重侦查轻审判,重定罪轻量刑

现实工作中,反贪部门在侦查职务犯罪案件时,集中力量调查取证,但对于案件的最终审理结果关注不够,没有“咬着不放”;公诉部门重点在有罪判决,对从宽情节认定随意、量刑偏轻或畸轻的案件也没有“斤斤计较”、及时监督;审判法官在案件定性方面比较认真谨慎,而对于量刑,没有严格按照法定和酌定情节决定刑罚,认为只要在规定幅度内,多一年少一年无关紧要。

(七)法律规定线条较粗,法官自由裁量幅度较大

为保证法律的稳定性,法律本身必须有一定的伸缩幅度,这在职务犯罪立法中体现更充分。当前,对职务犯罪的处罚条款严密性不足、伸缩性过大,犯罪数额、作案手段的认定脱离时代,是法院量刑裁量权过大、轻刑化过度的重要原因。比如“贪污、贿赂5000元以上不足5万元的,处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法律规定,又如1996年6月滞后于1997刑法的高法“对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犯罪依法正确适用缓刑”的司法解释,给法官适法提供了较为宽广的自由裁量幅度,也为人情判案大开方便之门,而法官在执法时若无较为严谨的量刑规范,宽缓失当在所难免。

(八)受刑罚轻缓化趋势影响

受全球刑罚轻缓化趋势的影响,修改后的97刑法顺应世界潮流,对犯罪的处罚向宽缓转变,对于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更是如此。在基层院调查时,多数被调查人认为,新闻媒体报道的贪污贿赂数百万元上千万的犯罪,许多被判15年以下有期徒刑,相比之下,对10万元以下的犯罪低刑期处罚是必然的。

三、降低缓刑、免于刑事处罚率的对策

(一)突出重点,加大打击重点行业和重大犯罪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第5篇

当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大量的间接胆红素,超过了肝脏代偿能力后,肝细胞不能将其全部转变为直接胆红素,因此血中间接胆红素含量升高。间接胆红素可透过细胞膜,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不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那么,具体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1、肝脏疾患

一些恶性疾病也会导致血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溶血性贫血

人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间接胆红素,当血中间接胆红素过多时,超过了肝脏的转化能力,使间接胆红素在血中滞留,从而引起血中间接胆红素偏高,这种情况也被称之为溶血性黄疸,患者通常会有皮肤发黄、巩膜发黄、尿色发黄症状。

3、血型不合输血

当输入血型不合的血液,会导致溶血,使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从而导致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

4、肝细胞性黄疸

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2]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

5、新生儿黄疸

当新生儿出生以后,48-72小时出现黄疸(并不按照面部、顶部、躯干、四肢的顺序出现黄疸),精神不好,且2周内没有消退,这主要是因此母子血型或者新生儿先天性胆道畸形等引起的,这种情况也会导致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

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间接胆红素偏高说明肝脏的代偿能力低下或者肝脏出现了问题。

合理饮食原则

要知道间接胆红素偏高怎么办?

1、少吃糕点等高热量食物,肥胖者适当控制食物总热量。

2、少吃高动物内脏、皮蛋等胆固醇食物,另外蛋黄虽然含胆醇较高,但其中含有卵磷脂,对动脉硬化有防治作用,可以适当食用,但每天不宜超过2个。间接胆红素偏高怎么办

3、少吃多餐、禁烟酒、常喝茶。

4、食物不宜太咸,多吃富含钾、碘、铬的食物。

5、多食新鲜水果、豆类、蔬菜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丰富的食物。

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第6篇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1、血液性疾病。

血液性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红细胞的大量死亡破坏,比较常见的疾病有: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疟疾,新生儿黄疸等。

2、肝胆性疾病。

肝脏是对间接胆红素进行转化的场所,源头出现问题,肯定会造成间接胆红素偏高。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肝囊肿等。

3、输血性错误。

临床进行输血时,如果血型不符而输血,会造成溶血而导致红细胞大量死亡,出现间接胆红素偏高。

注意事项:

1、间接胆红素偏高注意事项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患者应该适当的运动,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积极向上,良好的心情对于治疗十分重要。

2、间接胆红素偏高的肝胆性疾病患者饮食宜清淡为主,不吃刺激性食物(葱、蒜、辣椒)。

3、间接胆红素偏高的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补充一些高蛋白,保持营养均衡。

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第7篇

1、建议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用药方案,医生也建议胆红素高的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清淡饮食,注意观察,定期B超,肝功能等复查。

2、饮食忌油腻。少吃油腻胆固醇含量多的食物,如:肥肉、蛋黄、动物内脏、猪蹄等。

3、饮食宜清淡。宜吃豆类制品、鱼类、蔬菜、水果等,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E,有较好的抗氧化功用且易消化吸收。

4、忌饮酒,忌过多甜食。

5、饭后宜卧床休息1-2小时,保证肝脏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有利于肝细胞修复。

平地机液压油温偏高的原因 第8篇

为保证平地机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液压油的温度最好控制在55℃左右,连续作业时最高温度不应超过85℃。如液压泵、液压油箱等元件表面感觉烫手,说明系统的油温偏高,有可能引起液压油黏度下降,使系统的泄漏明显增加;油液的润滑性能下降,导致元件内各运动副间的摩擦力增大,反过来又进一步促使油温升高;还会加速系统中的非金属元件老化,使油液变质。

油温偏高的原因可能是,所选择的液压阀通流能力不足,引起局部压力损失过大,导致液压系统发热量过大。另外,从该平地机的液压系统图可知,其工作和转向液压系统的液压油没有经过冷却器,主要依靠油箱表面散热,因而也加剧了液压系统油温的升高。

通过以上分析,对该平地机油温偏高的现象可采取如下措施:

(1)适当增大油箱的表面积和容积,合理设计油箱内部结构,增加隔板,扩大散热面积。这样可使液压油从回油管的出口流向吸油管的行程加长,延长液压油在油箱内的停留时间,有效发挥油箱壁的散热作用且便于液压油中的气泡析出。若平地机空间有限,无法实现增大油箱等措施时,应通过安装油冷却器来强制散热。

(2)液压系统中管路设计及安装应合理。该平地机上各种管路较长,所以要合理地设计和布置管路、正确选择管路直径,尽量减少钢管的弯曲,从而减少管路因安装不合理而增加的热量。

(3)对液压转向器和液压阀,特别是多路换向阀中的溢流阀进行测试,按照压力、流量以及对液压油的要求,参照测试的数据,合理选择溢流阀的规格型号;还应考虑节流阀的最小稳定流量;其他阀应按其接入的回路所需的最大流量选取。同时应合理地调节各阀的压力。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第9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支出;行政成本;官僚;官僚理论;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7—0074—02

一、我国行政成本的现状

多年来,行政成本问题一直都是西方公共行政学和公共经济学重要的研究课题。改革开放至今30年的时间里,我国行政成本呈现急剧扩张的趋势,已经成为政府管理和公共财政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引起政府领导人、专家学者和民众的高度关注。有学者指出,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而且近年来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还在大跨度上升,平均每年增长23%。[1]还有学者指出:从1986年到2005年我国人均负担的年度行政管理费用由20.5元到498元,增长23倍;而同期人均GDP增长14.6倍,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12.3倍和12.7倍。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86年的10%到2005年的19.2%,20年间增长将近一倍,超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5.6%的标准。[2]

二、我国行政成本偏高的原因——基于官僚理论的分析

造成我国行政成本扩张的原因是复杂且多维的,从官僚理论分析,有以下原因:

第一,官僚垄断。尼斯坎南认为,官僚机构和政治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边垄断”,分别代表公共产品的供求双方。[3]官僚作为“卖方”垄断者,是具体组织提供公共产品的唯一单位。官僚机构为了预算资金而向政治家承诺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造成的预期结果,因此,政治家决定了官僚的预算。在政治家与官僚的博弈中,最终结果取决于权力的分配和两方在交易中的影响。虽然政治家拥有立法权和法律赋予的其他权力,但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官僚提供的有关信息。因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官僚在提出预算请求时,政治家往往没有充分的信息对官僚的预算请求提出异议。因此,官僚机构总是可以获得最大拨款。

我国政府行为具有明显垄断性质,资助方的人大对政府机构的行政过程缺少必要的信息和知识,而且因为没有可供比较的现实基础,所以人大对垄断性政府机构进行审查通常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种高度垄断的行为,使得政府在与人大的博弈过程中占据明显的优势,政府的预算总是能够达到最大的满足,这就势必造成了我国行政成本偏高的现状。

第二,官员利益最大化。西方公共选择学派和新制度学派就指出政府行政成本扩张的一个原因就是政府官员也是普通人、“经济人”和个人利益的追逐者,他们具有自发的扩张行政成本的内在欲望。“政府机构和人员的行为出发点和目标既不是公共利益,也不是政治家确定的政治目标,而是官僚和官僚机构自身的利益,其对自己活动的考虑是以经济的自我效用来衡量的。”[8]这是尼斯坎南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中的假设。并且尼斯坎南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可以通过方程式表示为:

B=aQ-bQ2, 0≤Q<a/2b(1)

C=cQ+dQ2, 0≤Q(2)

B≥C(3)

式中,B、C分别代表在预算期间,官僚机构所能获得的潜在总预算和最低总成本。其中Q代表官僚机构产出水平,a、b、c、d均是常数。(1)、(2)和(3)就构成了官僚机构的完整模型。

后来Jean-Luc Migue和Gerard Belanger在该假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官僚会把预算节余作为自由支配的预算纳入自己的效用函数,也就是说官僚会将预算和支出之间的差额用于自己的消费。尼斯坎南认同了这样的假设,同时他又指出,官僚力图使其任意决定的预算最大化,这个任意决定的预算就是总预算与政治家的预期产出的最低成本之间的差额。官僚希望最大化其预算规模,就是因为那能提供给他足够的资源以满足自己的最大化效用。因为官僚们不能把任意决定的预算主张为个人收入,他们一般就把这个差额以服务于其利益的其他方式给予花费。这种任意决定的预算的某些部分用来服务于官僚机构,如用来增加新的员工、享受公家报销的各种活动、布置奢侈的办公室,或者增加员工的工资和津贴。这种思想通过单个官僚的效用函数可以表示如下:

U=Yx1PZ1(4)

式中,Y是官僚从其职位中得到的现值收入,P是其职位的非货币化的一种额外补贴,x和Z为参数。

报酬结构的确定函数为:

Y=Qx2(B-C)Z2(5)

P=Qx3(B-C)Z3(6)

在这两个式中,Q是官僚机构的产出,(B-C)就是官僚机构的“任意决定的预算”。

把式(5)和(6)代入(4)并进行简化,可以得出:

U=Qx(B-C)Z(7)

可见官僚的效用取决于官僚机构的产出和任意决定的预算。所以,官僚会力争最大的预算去生产尽可能多的产量,并且,会在最大的预算与最大余额上谋求平衡,尽量多的争取预算,以便能够获得尽量多的任意决定预算,从而满足自己的最大效用函数。

我国行政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行政管理支出,如果把政府部门看作是生产公共物品的公共部门,行政管理支出便是生产公共产品的成本。结合我国情况,有的学者提出作为“人民公仆”的政府人员应该属于“公共人”的范畴,但“公共人”的定位又需要严格的制度基础,所以这一条件在我国并不完全具备。在我国的公务人员队伍中是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经济人”的,他们利用任意决定的预算建造豪华的办公大楼、布置奢侈的办公室、购置豪华公务车和公费旅游等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推动本部门行政管理支出不断扩张进而造成政府行政成本偏高的主要力量。

第三,官僚组织扩张。不管是否真正存在服务的需要,官僚组织都有一种内在的扩张倾向。西方学者认为官僚组织寻求扩张的原因包括:(1)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也更容易保留它的最有才能的现有人员;(2)官僚组织的扩张通常都会增加其领导者的权力、收入和名望,因此,他们鼓励官僚组织扩张;(3)扩大官僚组织规模可以提高组织绩效,扩大官僚组织生存的机会。[4]由于官僚组织的行为缺乏内在的补偿机制,从而使官员无力根据边际成本来衡量未来的边际收益,而且大多数官员面对的激励结构是鼓励他们增加支出而不是减少支出。戴维·毕瑟姆也认为,对于高层的官僚而言,增进他们实质性利益的唯一途径,是组织的扩张,而不是组织的效率。[5]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承担的职能越来越大,一方面原来承担的职能难以完全退出,另一方面又新增加了许多新的职能。相对应的,在政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就是旧的机构没有撤销,新的机构又不断增设,政府人员也随之不断增加。在这些情况下,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肯定会进一步增大。

三、控制我国行政成本的对策

第一,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政府行政垄断。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总体上是一种垄断性行为,在总体意义上,虽然无法改变这种垄断性质,但可以在局部领域打破垄断状态,为政府行为引入竞争机制。在可以引入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领域,让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一起竞争;在不可能引入私人部门的领域,划分小公共任务执行单元,有多个小单元部门进行竞争。[6]设置多个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与政府展开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政府的行政垄断。

第二,建设透明政府。“整个预算过程就是集中有限的能力创造最大化的效果,以减少无知对预算的影响。”[9]现代政府往往需要执行多个政策,它们的性质极其复杂。政府机构运作的复杂性,导致了预算部门获取信息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机构信息公开的程度影响了其获得预算的结果。建设透明政府,在制度上要求政府机构公开有效信息,降低预算部门获取信息的难度。

第三,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在行政成本产生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来控制行政成本。需要建立一整套合理完整的法律,对预算管理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使预算做到有法可依。在行政支出方面,除人大、审计、监察和纪检等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外,还应提高公众的监督地位。通过多方立体的监督,有效遏制官员为了本部门或个人自身利益而最大化其预算规模的状况。

第四,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在预算方面,要把以往的部门预算改为项目预算,预算的着眼点也不再是按部门、按人数和按人均等分配资源,而应该按项目、按某项产品和服务需要谁完成、需要多少成本等分配资源。成立预算论证委员会,对年度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证。成立预算追加听证委员会,对数额较大或涉及面较广的预算追加实行听证制度。

第五,进行行政绩效评估。对政府机构管理过程中投入和产出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柏金森定律”有一结论认为,官员会为了自己的部门利益,为了在新的财政年度争取更多的预算,因此一定要在旧年过完之前,将剩余的资金全部花光。[7]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与行政成本相关的行政绩效评估,“柏金森定律”的这一结论才会在政府部门中普遍存在。要改变现行主要以政治指标考核评价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工作绩效的做法,把行政成本作为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科学设定行政成本的控制目标,以行政成本与行政效果的比例大小和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为基本标准,考察政府和行政人员所承担职能的实现程度。

参考文献:

[1]刘声,潘圆.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年均疯长23%.任玉岭委员:降低行政成本限制政府机关异地开会[N].中国青年报,2006-03-06.

[2]唐铁汉.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4).

[3]威廉姆·A·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4]安东尼·唐斯.官僚制内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戴维·毕瑟姆.官僚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6]刘玉兰.降低行政成本:西方国家的改革和启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3).

[7]国光.官僚机构为何自我膨胀[J].领导文翠,2007,(2).

[8][美]威廉姆·A·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文版)[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9.

[9][美]安东尼·唐斯.官僚制内幕(中文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65.

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第10篇

当有胆道阻塞、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时会导致直接胆红素升高,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吧,人体红细胞的寿命大致是120天左右,红细胞死亡会释放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要经过肝脏的代谢变成直接胆红素,还要经过胆道,最后经过肠道排出体外。

当有胆道疾病时就会使直接胆红素不能正常排放到体外而逆流入血,另还还有是因为肝脏受损,使肝功能下降,对胆红素的代谢异常,使血清中直接胆红素的值偏高。那么直接胆红素偏高症状有哪些呢?无论是哪种疾病引起的直接胆红素升高,都会出现黄疸的症状,病人表现为皮肤黄、巩膜黄、尿液黄。

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是哪些 第11篇

首先,从肝脏病变的原因来说明,当间接胆红素通过门静脉进入到肝脏以后,若此时肝脏损伤比较严重,会使得间接胆红素代谢转化成少量的直接胆红素,而由于肝内的通道受到肝脏病变组织的挤压,使得直胆无法排出滞留在肝脏并和肝脏的其他代谢产物逆流渗入到毛细血管中,使得血液中的直接胆红素升高。

其次,如果如果肝外胆道由于肿瘤或结石发生阻塞,直接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受阻就会进入到血液中,使得血液中的直接胆红素偏高,这也是梗阻性黄疸发生的直接原因。常见于胆囊肿瘤或结石、胰头癌或十二指肠病变等。

胆红素偏高的原因大概有哪些? 第12篇

胆红素是胆色素的一种,它是人胆汁中的主要色素,呈橙黄色。它是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代谢产物,有毒性,可对大脑和神经系统引起不可逆的损害,但也有抗氧化剂功能,可以抑制亚油酸和磷脂的氧化。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胆红素增高见于:

(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胆囊炎、胆石症等;

(3)见于中毒性或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疽、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黄疸、内出血、输血后溶血性黄疽、急性黄色肝萎缩。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Crigler-Najjar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果糖不耐受等,以及摄入水杨酸类、红霉素、利福平、孕激素、安乃近等药物。

(4)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17.1μmol/L(1-10mg/L),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7μmol/L(1-4mg/L)。

特别说明:一般来说小于34μmol/L的黄疸,视诊不易察出,称为隐性黄疽;34~170pmol/L为轻度黄疽;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340μmol/L为高度黄疸。完全阻塞性黄疸340~510μmol/L;不完全阻塞者为170~265μmol/L;肝细胞性黄疽为17~200μmol/L;溶血性黄疸<85μmol/L。

胆红素是肝功能检查中很重要的一项,临床上胆红素偏高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而胆红素偏高最为明显的症状就是黄疸,即胆红素偏高后巩膜、皮肤、尿液、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都会出现黄染的现象,而且面容会发黄、巩膜发黄、尿发黄即俗称的三黄症状多为常见。

另外,如果是肝脏疾病引起的胆红素偏高的话,临床上除了有黄疸症状之外,还会出现食欲下降、乏力、低烧、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如果是贫血引起的胆红素偏高的话,临床上除了黄疸症状之外,还会出现头晕、乏力、肌肉或者是关节痛等症状

胆红素偏高的原因临床上按病因可将其分为四类:

1.溶血性黄疸 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都能引起溶血性黄疸。常见疾病有以下两大类。

(1)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蚕豆病)、异型输血后溶血、新生儿溶血、恶性疟疾、伯氨奎林等药物、蛇毒、毒蕈中毒、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黄疸一般为轻度,没有皮肤瘙痒,但有原发病的表现。如急性溶血时可有发热、寒战、腰痛、头痛、呕吐,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尿),严重者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可有贫血和脾肿大。治疗主要以原发病为主。

2.肝细胞性黄疸 各种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各型肝硬化、原发与继发性肝癌、败血症及钩端螺旋体病等,都可因肝细胞发生弥漫损害而引起黄疸。

该类黄疸的特点是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另外还有肝功损害的其他表现如各种肝酶的升高、白蛋白的降低(白/球比值的倒置)、凝血机制的障碍等。胆红素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肝脏炎症和坏死的程度,进行性的胆红素升高有可能是肝功能衰竭的表现,该类黄疸以病因和保肝治疗为主。

3.阻塞性黄疸(胆汁郁积性黄疸) 根据阻塞的部位可分为肝外胆管及肝内胆管阻塞两类。

(1)引起肝外胆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有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蛔虫、肿瘤及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引起胆管外压迫而导致胆总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或原因,有胰头癌、胰头增大的慢性胰腺炎、乏特壶腹癌、胆总管癌、肝癌以及肝门部或胆总管周围肿大的淋巴结(癌肿转移)等。

(2)肝内胆管阻塞又可分为肝内阻塞性胆汁郁积与肝内胆汁郁积。前者常见于肝内胆管泥沙样结石、癌栓(多为肝癌)、华支睾吸虫病等;后者常见于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郁积症(如氯丙嗪、甲睾酮、口服避孕药等)、细菌性脓毒血症、妊娠期复发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少数心脏或腹部手术后等。

阻塞性黄疸(胆汁郁积性黄疸)的特点是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同时伴有皮肤瘙痒,肝功指标中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明显升高,阻塞严重者大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后期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间接胆红素也会明显升高。该类黄疸的治疗以解除梗阻、利胆、抗炎、保肝为主。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系指胆红素的代谢有先天性的缺陷,发病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年,常有家族史。常在感冒或运动、感染、疲劳后诱发,但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良好。这类黄疸临床上较少见,有时易误诊为肝胆疾病。属这类黄疸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

(1)Gilbert综合征:发生黄疸的机制是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障碍(轻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家族性黄疸)及肝细胞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所致。本病特征为除黄疸外,其他肝功能试验正常,血清内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一般无需治疗,这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单纯间接胆红素升高的原因之一。

(2)Dubin-Johnson综合征:引起黄疸的原因是非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后,结合胆红素的转运及向毛细胆管排泌功能发生障碍。本病特征为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预后良好。

(3)Rotor综合征:发生黄疸的原因是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以及结合胆红素向毛细胆管排泌均有部分障碍所致。本病特征为血清非结合与结合胆红素都增高,该病肝活体组织检查正常。预后一般良好。

探寻水导轴瓦温度偏高的原因 第13篇

坪头水电站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昭觉和雷波三县交界处,是美姑河流域梯级开发的最下游一个电站。电站采用引水式布置,装机容量360 MW,额定水头294.00 m,额定转速500 r/min。机组为立式布置的“三导轴承”悬式结构,推力轴承为弹簧簇支撑的氟塑料瓦,上导、下导轴承均为支柱螺钉支撑的分块式巴氏合金瓦。水导轴承为稀油润滑筒式轴承,周向分为四块巴氏合金瓦面。运行时润滑油从上油箱流经轴瓦,从轴瓦的喉口间隙排至转动油盆并带出热量,热油由毕托管泵至外置冷却器,冷却后回至上油箱,再由重力作用自流流入轴瓦内,如此往复不止。

2011年8月投运以来,坪头水电站3台机组各轴瓦温度、摆度均正常,工况良好。2011年年底检修后,1号、3号机组水导瓦温均有所降低,2号机组水导瓦温却出现了略微升高,但由于时为冬季,轴瓦温度普遍不高,并未引起注意。2012年汛期,2号机组水导瓦温持续上升至报警值,严重影响机组安全运行。

12号机组水导瓦温持续上升

2012年2月份以来,2号机组水导瓦温出现持续上升现象,且4个方向瓦温的上升幅度基本一致。运行人员现场检查冷却水压力、流量较往日无降低,机组其他未见异常,并对油槽加注适量新油以降低水导瓦温,但未见成效。由于原本瓦温较高,3月24日,其+X方向瓦温一度越过了上限60 ℃,遂对影响水导瓦温的各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处理。

1.1冷却水和润滑油的检查及结果

冷却水异常使得热油的热量无法通过冷却器有效带走,进而导致油温、瓦温的整体上升,主要有冷却水堵塞或中断、冷却水水质差以及冷却水水温过高等几种情况。润滑油异常使得瓦面油流不畅和油膜的不充分,从而加剧了瓦面磨擦,也使热量无法通过油流有效带出,主要有油位过低、油位过高以及回油管路堵塞等几种情况。

基于以上分析,对2号机组进行了逐步地检查排除。

(1)4月10日,解体检查2号机组水导冷却器,无漏水、堵塞。更换同牌号新油后重新开机,瓦温、油温缓慢上涨,仍然稳定在较高水平。检查旧油并无进水迹象,排除冷却器堵塞和油质方面的原因。

(2)4月16日,检查2号机组水导回油管路无堵塞,毕托管锁紧螺帽无松动。对管路进行吹扫疏通后重新开机,瓦温、油温无改观,排除油循环量不足的可能性。

(3)如果是油位升高,从结构上看,原因只能是水导冷却器窜水,但4月10日检查冷却器正常,而且旧油油质无异常,排除油位过高的可能性。

(4)从机组连续运行出发,由于甩油,水导油槽油位会慢慢降低。这就有可能造成瓦温、油温长期缓慢上涨的过程。适当补油后4月19日开机观察,瓦温、油温仍无改观[1]。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检查处理,排除了冷却器堵塞和润滑油的异常。

1.2机组工况的检查及结果

机组振动、摆度增大,会导致轴颈与瓦面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增多,从而使轴瓦温度升高。这跟机组运行工况有关,主要有电磁、机械和水力3方面原因[2]。根据水导各方向瓦温同步上升的实际情况,且实际检查这3方面均正常,可排除工况异常的可能性。

(1)导水机构正常,无导水叶错位现象。

(2)机组各部实际振动、摆度正常。

(3)电气、机械其他各方面无异常。

2各机组轴瓦温度普遍上升

多次全面检查未果后,对3台机组进行了比较分析,无独有偶,各机组轴瓦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现象,而且检查3台机组相关方面均正常。同等负荷下,各机组轴瓦温度变化具有以下特点:

(1)水导轴瓦。各机组水导瓦温、油温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且各机组水导各方向瓦温的上升速度都大致相当,表现出同步性(见表1)。

(2)上导轴瓦。各机组上导瓦温略微上升,油温明显上升,且各机组上导油温上升幅度相当(见表2)。

(3)下导轴瓦。各机组下导瓦温无明显变化,油温上升明显,且各机组下导油温上升幅度相当(见表3)。

注:温度取稳定负荷时的平均值,机组有功40 MW。

注:温度取稳定负荷时的平均值,机组有功40MW。

注:温度取稳定负荷时的平均值,机组有功40MW。

3环境气温引起轴瓦温度上升

不难看出,轴瓦温度、油温的上升属于普遍现象,具有上升幅度小、速度慢、持续不停的特点,推测主要是由于环境气温升高引起的。

气温升高对瓦温的影响主要有2条途径:一是直接影响,油槽周围气温升高直接导致瓦温、油温上升;二是间接影响,环境气温升高使得冷却水温度升高,影响了油槽热油的散热,从而间接导致油温、瓦温的上升。冷却水系通过安置在机组尾水洞里的冷却器来散热,其温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河水温度。从2月初至4月初,各机组冷却水水温升高3~4 ℃。

显然气温的升高属于整体性现象,但各机组却以水导瓦温的上升幅度为最,根据电站实际情况,可从以下2方面解释。

(1)从地下厂房结构看,水轮机层气流最缓,水车室散热较差,加之厂房的通风风机尚未投运,厂房内部气流循环未形成,更严重影响散热。水导油槽暴露于空气中,瓦温、油温易随气温的升高而升高。反观上导、下导轴承处于发电机风洞内,属于封闭状态,由于定转子发热,风洞内温度本身较外界气温高出甚多,外部气温的升高对风洞内的温度影响较小。所以气温升高对水导温度的影响最为明显。

(2)从导轴承结构看,水导轴承为筒式瓦结构,4块瓦面通过不锈钢瓦基刚性连接为整圆,当温度升高时,由于热膨胀使得瓦面与轴领的间隙变小,进而加剧了水导瓦温的上升。而上导、下导轴承采用支柱螺钉偏心支撑的分块瓦结构,每块瓦体为独立的浮动部分,这便有效消除了因温度升高而产生的膨胀应力[3]。故而断定,主要是由于环境气温的升高引起机组各轴承瓦温、油温的普遍性上升。

42号机组水导瓦温偏高的根本原因

如上所述,瓦温受气温影响而上升已属不可避免,但2号机组水导瓦温已经过高报警,并且持续升高,严重威胁机组的安全运行。遂将重心转移至“2号机组水导瓦温检修后就一直偏高”这一根本事实。考虑到检修时拆装过毕托管,存在回装角度不到位的可能性。4月24日,松开毕托管锁紧螺帽,发现其角度比设计位置差近10°,复位后开机,回油量明显增大,但是瓦温仍然偏高,说明2号机组水导瓦温偏高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此。

6月23日,投运厂房通风风机,各机组温度上升趋势有所缓解,但2号机组水导瓦温、油温仍有上涨趋势,7月10日,水导油温亦上升至55 ℃报警。现场再次检查,当用手触摸冷却器时,外侧冷却器明显发烫,由于冷却器解体检查并未堵塞,故怀疑该组冷却器进出水管路存在堵塞现象(见图1)。

7月20日,解体检查两组冷却器本体未堵塞。当开启总出水阀2219试水时,外侧冷却器出水管路已堵死!检查阀门2217-2未全开,并已锈死,由于通径小,该处聚集淤物已将管路全部堵塞。疏通管路后重新开机,2号机组水导瓦温、油温均恢复至投运初的水平(见表4)。至此,2号机组水导瓦温偏高得以彻底解决。

注:温度取稳定负荷时的平均值。

5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检修后2号机组水导冷却器出水阀门未全开并堵塞,使得冷却器冷却效果差,最终导致瓦温偏高。后由于夏季气温升高,瓦温持续上升并越过上限报警。

夏季由于气温升高,机组轴瓦温度会在一定范围内上升,但当幅度较大时,应全面地分析寻找瓦温上升的原因,分析的每一步应该有理有据。本例中,工作人员也想到了冷却水堵塞的可能性,但都只是局限于通径较小的冷却器本体,想当然地认为管路通径足够大,不可能堵,从而主观臆断地忽略了。又如,堵塞的阀门曾检查过多次,但由于习惯,检查阀门时都是朝开启方向拧,当拧不动就认为已经全开了,加之这类阀门从未操作过,主观认为不可能没有全开,从而忽略了阀门本体卡死的情况,所以,应该来回多动作几次,必要时几个阀门进行比较,以确认均处于全开。

参考文献

[1]全玲琴.水轮机及其辅助设备[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郑源,鞠小明,程云山.水轮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间接胆红素高的原因 第14篇

间接胆红素高的肝胆性疾病患者饮食宜清淡为主,不吃刺激性食物(葱、蒜、辣椒)。

间接胆红素高的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补充一些高蛋白,保持营养均衡。

总胆红素偏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第15篇

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由于肝脏受损,不能完全对红细胞释放的间接胆红素加工,造成血液中的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同时升高,导致总胆红素偏高。

临床上乙肝患者很容易出现肝细胞性黄疸。因为乙肝病毒和人体的免疫系统激战时,不但的损害肝脏,导致肝细胞黄疸的发生。进而出现肝功能检查时总胆红素升高。因而此类患者除了需要降黄治疗以外,清除乙肝病毒、阻止肝脏的进一步损伤是关键。

梗阻性黄疸

肝外胆道受阻时,直接胆红素不能排出而是逆流回血液中,出现血清中的直接胆红素升高,进而导致总胆红素升高。因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都高时常见于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溶血性黄疸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精选15篇)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第1篇专家解释说: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