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按摩教学大纲
保健按摩教学大纲(精选8篇)
保健按摩教学大纲 第1篇
保健按摩师教学大纲
一、培养目标:
为了使就业人员,失业人员能够多掌握一门技能,本校按国家规范标准的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实施,使不同层次的学习人员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保健按摩知识基本手法,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当中,使其成为保健按摩服务行业的技术人才。
二、学制及课程设置
学制:初级保健按摩师
课程设置:基础理论及专业技术操作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基础理论及技能操作课:了解懂得职业道德及修养,人体解剖学知识,中医基础知识,按摩中适应症及禁忌,保健按摩基本手法运用要领及作用,常见软组织损伤检查及判断,按摩基本用具和用品。
2、技能操作:掌握保健按摩基本技能,运用专业手法解除五种常见身体不适症等。
3、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规范标准技法,使不同学员及时掌握技能及运用。
4、结业班工作:结业班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做到以教材为主,制定系统的、科学的教学工作计划。
保健按摩教学大纲 第2篇
中式全身保健按摩手法教学
中式保健按摩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已经络、气血、精髓、津液、皮肉、筋腱、骨骼、五官、九窍、四肢、百胲等为物质基础,采用按摩手法施于受术者提标之上,以刺激人体进而促使其内部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头部保健按摩
头面是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教会的部位,又居于人体的最高处,故称“诸阳之会”;属于奇恒之腑的“脑”居于其中,人之九窍有七窍——五官,在头面部开通,是接受外界事物和刺激、引起人体反应、表达人之情感、调节人体机能的枢纽;面部又是人类心灵外露之窗,代表着人的精神面貌;同时它又是美貌的象征;体现着机体精气神的盛衰。因此对头面部进行按摩保健的主要的是振奋人体阳气、保持人的青春长驻。
施术时,手法应非常的轻柔缓和,手法的走形方向应充分注意面部肌肉的结构,原则上在眼和口唇周围多座圆形或半圆形的运行轨迹;垂直于皱纹施手法;顺行于眉毛定方向。再配以适合的介质,起到美容保健的双重作用。
受术者取仰卧位,并可随施术者手法的进行变换为侧卧位、俯卧位。术者取坐位,于受术者的头侧,面对受术者的颠顶部。
1、面部保健按摩
在面部行保健按摩,其目的在于保护并保持受术者的容貌、调节人的精神、维护五官的功能。
1.1前额部的施术
1.1.1开天门:术者以两手拇指腹着力,轻柔缓和的交替从印堂穴向上推至上星穴,共12次。
1.1.2分推眉弓:术者用双手拇指指腹着力,轻柔的从眉头之攒竹穴开始,沿眉弓向两侧分推至眉梢的丝竹空穴,共12次。1.1.3 分推前额:术者用两手拇指的桡侧(自指根至指端)着力,同时至于任脉两侧,然后分别向两侧颞部分推,共六次。注意,两拇指的桡侧着力要均匀 1.1.4 按揉鱼腰穴:术者用两手拇指腹至于鱼腰穴,按揉6次。注意按揉要轻柔。
1.1.5 揉太阳穴:术者以两拇指指腹臵于受术者两太阳穴上,轻柔的向耳后果方向揉12次
1.2 眼部的施术:
1.1.1揉睛明穴:术者以两手中指指端臵受术者两睛明穴处,做轻柔和缓的揉动6次。
1.2.2 点揉丝竹穴:术者以两手之短枝一受术者两侧丝竹穴,做点揉6次。
1.2.3 按揉眼眶上缘:术者以两手中指指腹端部臵于受术者两眼眶的上缘正中与眼球之间,略向深部点进,继之按住眼眶的上缘做缓缓的揉动6次。
1.2.4 按揉承泣穴:术者以两拇指腹端部臵于受术者两眼眶的下缘正中与眼球之间,此部位为承泣穴,略向深部点进,继之按住眼眶的下缘做缓缓的揉动6次。
1.2.5 按揉四白穴:术者用两手拇指指腹端按在四白穴上,做轻巧地揉动6次。
1.2.6 环推眼周:术者以一手拇指指腹端臵于受术者一侧眉头,顺其眉毛的走形方向向外推至眉梢,沿眼眶的边缘向下、弯向内推至下眼眶,再弯向商跨经山根穴推至对侧眉头,按前述循环进行。环绕两眼眶环推6次。注意方向绝对不能与眉毛的走形方向相反。
1.3 面部的施术: 1.3.1 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着力,自受术者山根穴两侧开始至迎香穴做较缓慢的擦法6遍。
1.3.2 分推颧骨:术者用两手拇指指腹着力,自受术者必两旁分别经颧骨向面颊两侧分推,第一遍推至耳门穴,第二遍推至听宫穴,第三遍推至听会穴,重复叁次。推法要缓慢,推至耳门、听宫、听会穴时可在其穴位上稍做按揉。
1.3.3 术者以一手中指端于水沟穴做按揉12次。
1.3.4 术者以两手中指指腹端臵于受术者的地仓穴,做按揉法,共12次。]
1.3.5 承浆穴:术者用两手拇指指腹臵于水沟穴两旁,沿上口唇的弧形向两侧分推至地仓穴,然后将指腹再臵于承浆穴,沿下口唇的弧形向两侧分推至地仓穴,反复几次,注意,再分推时,手指不准碰到受术者的唇线以内的部位;分推至地仓时,可做按揉。
1.3.6 推下颌骨:术者用量拇指指腹着力,分臵于受术者下关穴,自该穴开始沿下颌支向上经下颌角(颊车穴)、下颌骨推至承浆穴,反复6次。推至承浆穴后,可在穴位上稍做按揉。
1.3.7 按下颌骨:术者以两手食、中、无名、小指至于下颌骨下缘任脉两侧,以前二指或三指着力,依次向下颌角方向边按边移动直至按到医风穴,反复6次。
1.3.8 分抹面颊:术者以两手心相对抱住受术者的面颊,以食、中、无名、小指的掌侧着力,在做掌指关节屈曲的动作时,用指腹在受术者的两侧面颊部由下向上进行抹法,反复12次。1.4 耳部施术:
1.4.1 推耳门、听宫、听会穴:术者以两手拇指着力,自耳门穴开始,向下经听宫穴推至听会穴,反复6次。
1.4.2 揉乳突:术者手心向上,将手伸到受术者的枕骨下抱其枕后部,用中指指腹着力臵于乳突部位,做揉法,反复6 次。
1.4.3 捻耳:术者两手拇指、食指分别捏住受术者两侧耳朵的得上部,自上而下以两手指做捻动,反复6次,注意要将其耳部的每一个小的部位均捻到;捻后受术者感耳部微微发热为宜。
1.4.4 搓耳:术者以手掌心相对抱住受术者的头两侧,手掌心对准其外耳道口,然后坐上下的搓动,使受术者的耳朵在手下呈卷伸状态,反复12 次。以受术者耳部感到微微发热为宜。
1.5 发迹部施术:
1.5.1 按发迹:术者以两手拇指端指腹着力,自神庭穴始,沿前发迹先向两侧渐按至头维穴,然后绕耳按至后发际直至风府穴止,反复6次,当按到风府穴后,可在该穴位稍做按揉。
1.5.2 推发迹:术者以两手拇指端指腹臵于神庭穴旁,然后分别向两侧沿前发迹分推之侧发迹,最后推至风池穴结束,为1次,反复6次。
1.6 头部施术:
1.6.1 按督脉:术者以两手拇指指端指腹着力,自神庭穴开始,一指挨一指向百会穴方向做按法,直按到后顶穴,反复6次。1.6.2 横擦督脉:术者以两手拇指指端指腹着力并排列在督脉之上,做左右方向的两手拇指交互的、幅度约1cm的快速擦法,自神庭穴开始,至后顶穴止,反复6次。
1.6.3 拨发:术者以两手伸到受术者发内,然后紧贴头皮做收缩五指的动作,此时可将头发抓在自己的指间和掌中,稍微用力握一下拳即可放开;再换一下手位重复下一个动作,反复6次。注意不要将受术者的头发扯下。
1.6.4 指击头部:术者双手伸直,掌对掌、指对指、完全合拢,双手背伸成90度,然后无名指与小指相互交叉屈曲抱住对侧手背。操作时靠前臂的旋转带动手掌及手指做上下方向的、快速的动作,以伸直的中直尺侧着力打击在受术者的头部。注意,打击的力度要轻巧,边打击边移动位臵,致使整个巅顶及头侧均被触及到。
1.6.5 扫散头侧:先将受术者头面朝向一边,术者五指屈曲,以指端着力,靠手腕做尺桡方向的摆动,带动手指在受术者头侧的发部向后进行扫散,扫散英出几头侧的整个部位;之后再将受术者头朝向另一侧,如上法扫散之。
1.6.6 梳理头部:先将受术者的头朝向一边,术者一手五指屈曲,以五指的指端及甲端着力,至于受术者的一侧前发迹及侧发迹,然后向后梳理受术者头发至后发迹,反复12次;之后再将受术者的头转向另一边,术者换另一手如前法反复施术12次。注意,每一次的梳理均不要重复前一次梳理的指际,换句话说,即应将受术者的巅顶部皮肤均要梳理到。1.7 颈前部施术:
1.7.1 推胸锁乳突肌:术者用两手拇指端指腹着力,自医风穴开始,沿胸锁乳突肌的前册推该肌肉至天突穴,与天突穴作按揉法片刻,反复6次。
1.7.2 推颈侧:术者以两手拇指端指腹着力,自风池穴开始乡下推颈侧至缺盆穴,于缺盆穴处作按揉片刻,反复6次。
二、胸部保健按摩:
胸位于上焦,是心、肺两脏的居所,二者一主气、一主血,“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二者相互为用,发挥着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胸中又是宗气之所聚之处,宗气由脾上输于肺的水谷精微之气与肺吸入之外界的清气所组成,起着主呼吸、兴气血的功效。因此,胸乃气血运行之大本营。
于胸部行保健按摩,可以起到行气活血、清心凝神、调畅肺气、通调水道、输布水谷之精微到全身的作用。
施术时,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取坐位于受术者的头侧和身侧。2.1 按揉锁骨:术者以两手拇指端指腹着力,于锁骨的胸骨端下缘开始沿锁骨下缘依次向锁骨肩 峰端行按揉,反复6次。
2.2 分推锁骨:术者以两手拇指偏桡侧指腹着力,自锁骨的胸骨端下缘开始向锁骨的肩峰端做推法,反复6次。
2.3 按揉中府、云门穴:术者以食、中指指腹之于中府、云门穴,进行按揉12次
2.4 捏、拿、弹拔、揉法,约2分钟。2.5 揉膻中穴
:术者以一手食、中、无名指端指腹着力,臵于手术者膻中穴,做揉法约3分钟。
2.6 推胸骨:术者以一手食、中、无名指端指腹着力,自手术者天突穴开始向下推至鸩尾穴止,反复12次。注意动作要和缓。
2.7 分推肋:术者以两手拇指罗纹面着力,臵于天突下方任脉两旁,其余四指轻放于手术者胸廓两侧。两拇指先沿锁骨下缘由内向外分推至肩部,然后沿逐一肋间隙由内而外分推至腋中线、由上到下至肋弓为一遍,反复6次。
2.8 擦胸:采用掌擦法术者以单手操作,齐平天突穴下开始,横擦胸部至两侧的腋前线,左右擦动的同时,手掌缓慢向下移动至鸠尾穴寿平位臵为一遍。酌情作1-3遍。注意,在作擦法的同时,须运用介质以防损伤皮肤;所采用的介质根据病情不同而变化,血瘀者采用红花油,一般情况可再用按摩乳。
2.9 拍胸:将胸部分为三条刺激线,任脉和两条锁骨中线。做拍法时,自一侧锁骨中线开始由上向下拍,此时术者的掌指关节对准锁骨中线。拍完一侧锁骨中线之后再由上向下拍任脉,最后拍另一侧锁骨中线,均拍至肋弓。注意,操作时采用轻拍法,手腕要柔和。反复3遍。2.10 推两肋:术者以两手掌着力,操作时分别将受术者两腋窝下,以腋中线为轴线,自上向下推至髂骨翼。反复6遍。
三、腹部保健按摩: 腹部为肝、胆、脾、胃、小肠、大肠等的居所,位于中焦、是气血运行、水谷运化的枢纽。在腹部进行保健按摩可以起到疏肝利胆、健脾、和胃的功效以调畅气机、运行血气、促进消化吸收。施术时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位于受术体侧
3.1 摩腹:术者以一手手掌着力在腹部进行摩法。一般顺时针摩,如果是虚证受术者,则采用逆时针摩法。操作时间约5分钟。3.2 退腹部任脉:术者以两拇指指端相对,臵于任脉上,其余四指放松自然臵于受术者的体侧,自鸠尾开始由上向下推至曲骨穴止,反复6遍。注意,操作推法时速度要缓慢、均匀、平稳。
3.3 分推肋弓: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着力,自鸠尾穴开始,沿肋弓由内而外、自上向下分推至腋中线,反复6次。
3.4 分推腹部: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以腹部任脉为中线,自鸠尾穴开始向受术者体侧分推至腋中线,然后再回到任脉上来并向下以一个拇指的位臵再向其体侧分推至曲骨穴水平位臵为止。反复6次。3.5 点中腕穴:术者以拇指、食指、无名指指腹着力夹持住中指的第二指间关节,在以中指指腹臵于受术者中腕穴上,随着受术者的呼吸进行点法。当受术者呼气时,术者中指随其腹部下沉约1cm,继而受术者吸气,此时术者应保持中指所处的位臵不动,当受术者再次呼气时,中指再次随其腹部下沉约1cm ,如此反复操作,直点至中指感到腹主动脉的明显搏动时,保持中指不动过一个呼吸周期。然后随受术者的呼吸缓缓抬起中指,既受术者吸气时,术者的中指上抬约1cm,当受术者呼气时,中指则保持不动,当受术者再次吸气时,术者的中指再次上抬,以次直至终止抬到腹平面水平为一周期,酌情做1—3遍。
3.6 推摩腹部:术者自受术者上腹部一侧开始横向进行推法与摩法的组合操作,即边推边摩。推至对侧后,向下移一个手掌的位臵再推摩至对侧。一次推摩至曲骨穴的水平位臵为1遍,反复6遍。3.7 拿大横穴:术者将两拇指指腹分别臵于受术者大横穴处,其余四指臵于腹部背侧,拇指与四指相对捏拿大横穴,使之产生酸胀感,反复拿12次。
3.8 揉神厥穴:术者以一手掌心对准受术者神厥穴,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揉法。虚证做逆时针揉法。操作约5分钟。
四、上肢保健按摩:
上肢是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循行的部位,手是手三阳经与手三阴经交汇之处,手臂乃是人类生活和劳动的主要运动器官。保健按摩施术于上肢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
施术时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受术者体侧。上肢的施术,须分别操作,做完一侧再做另一侧。
4.1 拿上肢:术者一手握受术者的手腕,另手用拿法自其腋窝部开始自上向下拿至手腕为1遍,反复6遍。
4.2 滚上肢:术者一手握受术者的手腕,另手用滚法在上肢部施术约5分钟。
4.3捻指:术者以一手握受术者的手腕,另手用捻法依次对其五指佐捻法。反复3遍。4.4 理指:术者以一手握受术者的手腕,另手用理法依次对其五指的尺、桡侧和掌背侧施术。反复3遍。
4.5 搓上肢:术者用搓法在受术者的上肢施术,反复3遍。4.6 抖上肢:术者用抖法在受术者的上肢施术,反复三遍。
五、下肢、内、前、外侧保健按摩
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所过之处,前部为足阳明胃经所过之所;外侧为胃少阳胆经所过的部位。在此进行保健按摩,可以调节中焦脾胃肝胆,下焦肾的功能,对维护人的生命活力有着重要意义。施术时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取坐位于其体侧旁。
5.1 拿下肢:术者以双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夹持住受术者的大腿上部,自上而下循序做拿法,至踝关节为一遍,反复6遍。
5.2 按揉足三里穴:术者以一手拇指指腹的桡侧着力,在受术者足三里穴作按揉,3分钟;在做另一侧3分钟。
5.3 按揉三阴交、悬钟穴:术者以一手拇指、中指指端,分别臵于三阴交、悬钟穴上,相对用力作揉法,3分钟。
5.4 推下肢:术者以一手掌根部着力,先由大腿前侧开始,自髂前上棘下缘至踝关节前部做推法,反复6遍,再自大转子自外踝做推法,反复6遍。
5.5 滚下肢:术者用滚法按照推下肢的顺序自上而下在大腿的前部和侧部做滚法。5.6 摇膝摇髋:术者以一手抓握住受术者的双踝,另一手扶定其双膝,使受术者屈膝屈髋,之后术者两手配合做摇膝摇髋的动作。一个方向转10圈,再换另一个方向转10圈。
5.7 拍下肢:术者以拍法,先在受术者的前外侧施术,由上而下反复3遍,然后再受术者的前内侧施,由上而下反复3遍。
5.8 搓下肢:先令受术者一侧下肢屈膝屈髋,术者以两手夹持住受术者大腿的内外侧,自上向下搓至膝关节,反复3遍;然后术者再夹持住受术者的小腿内外侧,自上向下搓至踝关节,反复3遍。
六、背腰部保健按摩
背部乃膀胱经所循环的部位,膀胱经主一身之表,且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背俞穴,因此在背部行保健按摩。可以起到抵御外邪,调理脏腑的功能。
腰部为肾之府,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按摩保健腰部,可以壮腰健肾、益精填髓。
施术时,受术者取俯卧位,术者取坐位于其一侧。
6.1 拿肩井:术者以两手拇指与四指相对,拇指臵于肩井穴,夹持住斜方肌做拿法。各拿6次。
6.2 分推腰背部: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着力,臵于大椎穴上。以督脉为中线,向两边分推至腹中线。每分推一次,向下移动一个拇指腹的位臵,知道分推到长强穴水平的位臵。
6.3 滚法与腰背部:术者用滚法在受术者腰背部做滚法,主要在膀胱往上尤其是背俞穴上施术。其施术的顺序为,自一侧大()穴或其高度向下沿膀胱径至大肠俞或其高度,为一遍,反复3遍。然后换另一侧重复上法3遍。做滚法时手的摆动方向可以平行与受术者身体的轴线,也可以垂直于它。
6.4 按揉背腰部膀胱经: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着力,自大()穴开始,边按揉边缓慢的向下移动,沿膀胱径至大肠俞:再从附分穴向下边按揉边移动,沿膀胱经至膏盲穴为一遍。再从另一册大()穴和附分穴如上做法1遍。
6.5 按揉肩胛骨内缘:术者一拇指指腹着力,从肩胛骨上角开始,沿其内缘自上向下边按揉边缓慢的移动至肩胛骨下角为1遍,反复6遍。之后再做另一侧6遍。
6.6 推肩胛内缘:术者以一手掌根部着力,自肩胛骨上角开始,沿其内缘自上向下进行推法,绕过肩胛骨下角至腋中线为1遍,反复6遍。之后再如上法做另一侧肩胛骨内缘6遍。
6.7擦腰背部:术者以一手掌根部着力,首先自受术者背部一侧大椎穴的高度,沿第一侧线和第二侧线膀胱经向下推至髂后上棘处;第二,自大椎穴的高度,沿督脉向下推至长强穴;第三,自受术者背部另一侧大椎穴的高度,沿第一侧线和第二侧线膀胱经向下推至另一侧髂后上棘处。各重复3遍。
6.8 擦背腰部:术者以一手掌根部着力,首先自受术者背部一侧大椎穴的高度,沿第一侧线和第二侧线膀胱经向下做擦法至髂后上棘处,约30秒;第二,自大椎穴的高度,沿督脉向下擦至长强穴,约30秒;第三,自受术者背部另一侧大椎穴的高度,沿第一侧线和第二侧线膀胱经向下擦至另一侧髂后上棘处,约30秒。注意,在使用擦法时,应酌加介质,一般用按摩乳,如属血淤或风寒麻痹证,则加用红花油作为介质,以增强疗效。
6.9 拍背腰部:术者两手交替在受术者腰背部做拍法,其手掌的纵轴与受术者的纵轴呈垂直方向。操作时,先在受术者腰背部一侧的膀胱径自上而下的做拍法;继而在起督脉上做拍法;最后在其另一侧腰背部的膀胱经上做拍法。均起自大椎穴的高度,至于第5腰椎的高度,各做3遍。注意,手法宜轻巧,以肘关节带动前臂,手腕放松,使用虚掌拍击在受术者的体表上。
6.10 捏脊:术者用两拇指与食指的桡侧夹持住受术者的皮肤,自长强穴开始,向上沿督脉做捏脊法至大椎穴,反复5~7遍。注意,无体虚表现者或肥胖着可以不做捏脊法。
七、下肢后部保健按摩
下肢的后部有足太阳膀胱经过,属膀胱络肾,主一身之表,做好下肢的保健按摩,可以调节肾气,益精填髓,补养先天之本,调节全身水液代谢,强化主表卫外的功能。
施术时使受术者呈俯卧位,于膝关节和踝关节下填棉垫,以保护关节不受损伤。
7.1 掌揉下肢:术者以一手掌根部着力,自受术者臀部开始边揉边缓慢的沿其股后部向下至跟键处,反复3遍。
7.2 拿下肢:术者一两手在受术者一侧下肢做拿法,边拿边缓慢向下移动到踝关节处为一遍,反复6遍。再于另一侧下肢如上做法6遍。7.3 按揉穴位:术者以肘部尺骨鹰嘴按揉环跳、承扶、殷门;以拇指指腹按揉委中、承山;以拇指、中指指端按揉昆仑穴和太溪穴。共约3分钟。
7.4 切击下肢:术者以双手做交替切击法,自受术者一侧臀部开始,沿其下肢后侧切击至跟键,再返回至臀部为一遍,反复6遍。如上做法另一侧下肢。
7.5 滚法于下肢:术者以一手施滚法于受术者的一侧下肢,自臀部开始,沿下肢的外侧和后侧缓慢滚至跟键为一遍,反复6遍。再于另一侧上肢做6遍。
7.6 推下肢后部:术者以一手掌根部着力,自受术者臀部开始,交替在两下肢做推法,缓慢滚至跟键为一遍,各反复做6遍。7.7 拍下肢:术者以拍法自受术者臀部至小腿,再自小腿至臀部施术为1遍,反复3遍。如上做法另一侧下肢。
7.8 拔伸趾、捻趾:术者以拇指与食指夹持住受术者的脚趾,逐一拔伸,继而捻之,每趾做3遍。
保健按摩教学大纲 第3篇
推拿手法要学好练好每一种手法都不是很容易的, 都有它的操作方法和动作要领。如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振动类手法、挤压类手法、叩击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等六大类手法中, 摆动类、振动类和运动关节类手法相对难学一些;而摩擦类、挤压类、叩击类手法则相对要简单易学一些[1]。根据教材安排, 第一、二个练习的手法是一指禅推法与揉法, 它们看似容易做起来较难, 不是初学者轻易能够掌握的。如果作为第一、二个手法来教学, 学员对手法练习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降低练习的积极性与刻苦性。
鉴于以上情况, 我们在培训教学中进行调整, 把六大类手法分成两大部分来进行教学, 按照“由浅入深, 先易后难”的原则:摩擦类、叩击类、挤压类为教学的一大部分;摆动类、振动类和运动关节类为教学的另一大部分的顺序来进行讲解和练习。同一类手法中, 也是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 先讲单式手法, 后教复合手法。这样可让学员从一开始就树立起手法学习的信心。
2 形后神, 由轻至重
手法练习必须要有一定的力度和频率。具有“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的技巧, 从而达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刚柔相济的程度。但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 我们发现学员往往只将注意力放在力度和频率上时, 忽视了手法的形态和“手上要长眼睛”的那种自然流畅有手感的感受, 手法容易变形, 找不着感觉。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改进教学方法, 要求学员先在沙袋等上面练习, 在确保手法外形正确的前提下, 幅度从小开始, 频率由慢开始逐步加大加快。其中最关键的是把握内心真切的感受, 做到“一旦临证, 机触于外, 巧生于内, 手随心转, 法从手出”的基本操作要求, 必须要找到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觉。
比如扌衮法, 要求是“肩关节宜放松下垂, 屈肘成140°, 上臂中段距胸壁约一拳远, 松腕, 食、中、无名和小指的掌指关节屈曲幅度逐渐增加;操作过程中, 腕关节屈伸幅度应达到120°, 即前扌衮至极限时屈腕约80°, 回扌衮至极限时伸腕约40°, 使手背部1/2面积 (尺侧) 依次接触治疗部位。“
该手法练习时, 拇指自然伸直, 余指屈曲, 小指、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屈曲, 约90°。余指屈曲的角度则依次减小, 如此则使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 使之形成扌衮动的接触面。以第5掌指关节背侧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 以肘关节为支点, 前臂主动做推运动, 带动腕关节做较大幅度的屈伸和一定的活动, 使手背偏尺侧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连续不断地扌衮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扌衮法亦常用掌指关节背侧部和拳顶部为扌衮动着力面进行操作, 名为掌指关节扌衮法, 是扌衮法的变化运用。掌指关节扌衮法, 其动作要领与扌衮法基本相同, 唯其扌衮动着力面由手背尺侧部变为为小指、无名指、中指及食指的掌指关节背侧, 操作时腕关节稍出向尺侧, 其屈伸活动亦较扌衮法明显减小[2]。
3 相互体会, 临床实践
通过在沙袋等物上练习一段时间后, 就进入了人体相互操作练习阶段, 要求学员结合实际, 以把被操作者视“病人”来对待, 要全神贯注, 认真操作。操作时除了注意手法的基本要领外, 还必须注重操作姿势, 身法和步法的协调。培训老师从中观察和指导每位学员的临床操作手法, 即时纠正不规范的手法程序。为了增强学员的练习手法的积极性, 我们结合妇产科实践情况, 介绍一些病情比较轻, 诊断比较明确, 推拿治疗效果比较好的病人, 经培训老师分析提出治疗手法及具体方法后, 由学员进行操作。这样, 既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 又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结果:
自己在成人按摩教学岗位工作近十年, 培训学员35届每届50-70人, 通过上述手法教学方法, 学员经过培训后在各自的临床操作岗位上, 手法运用规范、操作熟练、,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得到了社会及广大病员的认可。
体会:
通过近十年的成人按摩培训教学工作, 对成人的教学工作有所感悟:先调心再育人, 耐心指导, 因人施教, 灵活教学, 因材施教以保障学员的手法操作效果。
参考文献
[1]《保健按摩大全》任全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6第二版5页
盲人按摩教学的五点思考 第4篇
【关键词】 盲人按摩;教学;思考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对特殊教育也重视起来。各地特殊教育学校的设立也使得盲人按摩教学的重要性日益提高。盲生通过学习按摩,可以走向社会,为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解决一定程度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稳定。但是由于盲生存在视力障碍,个别差异较大,文化知识和社会背景知识匮乏等因素,对盲人按摩的教学带来了挑战。笔者在数年的盲人按摩教学中,体会到教师应当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从多个方面教导学生。笔者亦对如何更好教授盲人按摩提出五点思考,以期抛砖引玉,对盲人按摩教学有所裨益。
1 做好语言交流
盲人按摩虽然主要学习按摩手法和治疗,但是盲生还要学习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中医基础知识对一般人有时都很难理解,对盲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包括各种名词术语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兼之盲生应用盲文纸读写,采用拼音拼写方法,与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的读写形式不同,故对理解单词和某些句子存在困难。比如“藏象”一词,只凭读音,不看汉字很难理解。故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每一段文字先通读一遍,使学生有大体了解,然后再逐字逐句向学生讲解,以使学生能理解每句话的确切含义。
2 做好教学示范
任何学习都是一样的,需要教师亲自做示范。做好教学示范能够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所讲手法,尤其是比较复杂的手法,还能够使学生对手法有深刻体会。同时学生也能够迅速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比如推法、按法等手法,只是教师的语言描述或是书上的文字描述,学生得到的往往是概念上的理解,難以理解手法的操作和具体要求是什么。如给学生指示合谷穴时,教师用拇指按住合谷穴,并对学生说这就是合谷穴。学生却有可能理解成教师拇指周围接触的地方都是合谷穴。这是盲生的视力受限导致的,难以理解一些常识性知识:拇指尖所对的位置就是合谷穴。所以教师对手法每一个动作和分解动作,治疗操作的每一步骤都要一一示范,以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
3 做好练习指导
现在虽有盲人按摩师来规范盲人按摩,甚至有些盲人能够考取专科、本科学历,但是在国内盲人按摩首先看重的还是按摩手法。所以加强手法练习,提高临床操作技能水平是根本。对此,教师应当注重盲生的练习指导。
作用于软组织的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理解水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授学生。先是教师示范,让学生有亲身的体会,然后让学生体会感觉,积极不断的练习,在不断的练习中来巩固自己的感觉。换句话说,手法练习本身就是对手法最好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手法难免会出现理解上或操作上的差错,教师不厌其烦的,不断的给学生纠正。有时候同一动作要纠正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耐心和毅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让学生在教师自己身上操作,以能感受学生掌握的手法水平,并适时的提出改进意见。对于运动关节类手法的教学更要慎重,让学生提高警惕,不要轻易使用。
4 做好心理工作
盲生们许多都是家庭困难,入学前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孤僻、偏激、固执、自暴自弃、报复心理严重、悲观失望等心理问题。作为教师就得始终给学生们以希望,鼓励和支持他们,让他们在希望中得到进步。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因人而异,尽量采用直观教具,形象比喻,使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以增强其信心,克服消极情绪。
5 做好社会交流
盲生学会按摩,最终是要走向社会,面对健全人。所以正常的社会交往知识和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有许多盲生社会交往能力差,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所以教师也应当适时的传授给学生们社会知识和经验。
教师要教导盲生如何注意个人形象,如何与人交流。最好的指导莫过于让学生在社会上亲自与人交流,让盲生有亲身感受。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外做些义务活动,或是定期组织学生实习,或是组织其他学校的学生和盲生们交流,让他们亲身经历社会交往,在实习中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教学体会,不当之处,尚请同道指正。
保健按摩教学大纲 第5篇
初级保健按摩师
一、接待与咨询 接待宾客
(1)了解当地风土人情。⑵熟悉保健按摩师的礼仪、礼节知识。⑶掌握保健按摩师职业道德和 文明用语。服务项目介绍与咨询
熟悉保健按摩服务项目及价格。了解保健按摩的基本作用。掌握保健按摩的服务程序。了解保健按摩的禁忌症。
二、按摩前的准备
(一)整理按摩室及个人卫生(1)掌握个人卫生知识
(2)熟悉环境卫生常识
(3)熟悉公共卫生知识
(二)准备按摩用品用具
了解各种保健按摩用品、用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按摩操作
头面部按摩熟悉头面部解剖学基本知识。掌握按、摩、揉、压、点、抹法的操作要领。掌握百会、印堂、风池、太阳穴的定位。胸腹部按摩
熟悉五脏六腑的名称及主要功能。掌握推、拿、按、压、揉法的操作要领。上肢按摩
熟悉上肢主要关节、骨骼的名称和有关解剖学基本知识。掌握拿、按、揉、压、点、搓法的操作要领。掌握曲池、手三里、合谷穴的定位 下肢按摩
熟悉下肢主要骨骼、关节的名称和有关解剖学基本知识 掌握按、揉、压、推、拿法的操作要领。掌握足三里穴的定位。颈肩部按摩
熟悉颈肩部解剖学基本知识。掌握拿、揉、按、压法的操作要领。背腰部按摩
熟悉脊柱的解剖结构知识。掌握按、揉、推、压法的操作要领。掌握肾俞穴的定位 下肢按摩
熟悉足部解剖学基本知识。
掌握按、揉、压、拿、推、搓拔伸法的操作要领。掌握环跳、委中、承山穴的定位。中级保健按摩师
一、接待与咨询
(一)接待宾客
(1)熟悉各民族风俗习惯。
(2)熟悉主要客源国的风俗习惯。
(3)了解一门外语的简单日常用语。服务项目介绍与咨询 熟悉按摩的作用原理。
二、按摩前准备(1)了解宾客身体状况
(2)掌握保健按摩适应症和禁忌症。三 按摩操作
(一)头面部按摩(仰卧位)
(1)熟悉头面部主要肌肉、骨骼的解剖部位和名称。(2)掌握按、摩、揉、压、点、抹、推法的施术技巧。
(3)掌握头面部十个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要作用:百会、印堂、颧髎、水沟、地仓、颊车、攒 竹、风府、风池、太阳
(二)胸腹部按摩
(1)了解五脏六腑及相应络属经脉的名称和主要功能。
(2)了解任脉的体表循行。
(3)掌握推、拿、按、压、摩、揉法的施术技巧。
(4)掌握胸腹部五个常用穴的定位及主要作用:上脘、中脘、下脘、天枢、气海穴 上肢按摩
⑴熟悉上肢主要肌肉的名称及解剖位置。⑵了解手三阴、手三阳经的名称及体表位置⑶掌握曲 池、手三里、内关、下肢按摩
(1)熟悉下肢主要肌肉名称及解剖位置。
(2)了解足三阴经的名称及体表位置。
(3)掌握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穴的定位及主要作用。(4)掌握按、揉、抱揉、拿、推、拍、打、压法的施术技巧。
(五)颈肩部按摩(俯卧位)
(1)熟悉颈椎的排列、生理曲度等解剖知识。(2)熟悉颈肩部主要肌肉的名称及解剖位置。(3)掌握肩井、秉风、天宗穴的定位及主要作用。(4)掌握拿、揉、按、压法的施术技巧。
(六)背腰部按摩
(1)熟悉背腰部椎体的排列、生理曲度等解剖知识。(2)熟悉背腰部主要肌肉的名称及解剖位置。(3)了解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的体表位置。
(4)掌握脏腑俞的定位及主要作用⑸掌握按、揉、推、压、搓、拍打、弹拨法的施术技巧。
(七)下肢按摩
(1)熟悉下肢主要肌肉的名称及解剖位置。(2)了解足三阳经的名称及体表位置。(3)掌握环跳、委中、承山、承扶、殷门、照海、昆仑、涌泉穴的定位及主要作用。⑷掌握五 脏的足部反射区的定位⑸掌握按、揉、压、拿、推、搓、拍打、叩击、拔伸法的施术技巧。指导实习
熟悉保健按摩基本知识。高级保健按摩师 接待与咨询
一、服务项目介绍与咨询 掌握保健按摩的作用
二、按摩操作 全身保健按摩
(1)掌握三十种以上按摩手法的施术要领及操作技巧: 推、摩、抹、擦、搓、按、点、拨、捏、拿、捻、踩、一指禅推法、揉、抖、振、击、叩、拍、啄、拔伸、摇、屈伸等。(2)掌握五十个以上穴位的定位、所属经脉及主要保健功能。
三、用品用具 维修保养
熟悉常用按摩器具的性能及构造
四、培养培训 指导工作
熟悉按摩基础知识。熟悉按摩专业技能 保健按摩技师
一、接待与咨询
(一)接待宾客
(1)掌握主要客源国的风俗习惯。(2)掌握一门外语的日常用语。
(二)服务项目介绍与咨询。了解保健按摩的发展动态。
二、按摩操作
(一)保健按摩
(1)掌握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有关中医按摩学、经络学、腧穴学知识。
(二)康复按摩
(1)掌握一般急救知识。(2)熟悉国内外按摩手法技巧
三、培养培训 维修保养指导工作 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经营管理及科研
(一)经营管理(1)了解现代管理知识。
(2)了解国家按摩行业的有关规章、制度。
(二)科研
体育保健课教学大纲 第6篇
课程代号: 学时数:72 学分数: 适用专业:
一、二年级各专业
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体育保健课是针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的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体现党和国有对特殊人群体的关心和尊重,使受教育权人人平等得以体现。开设体育保健课一方面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独立制定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会合理选择自己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具有较为健康的体魄;另一个方面能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体育保健课理论知识(1)、疲劳与健康的关系(2)、神经衰弱和体育锻炼疗法(3)、冬季如何进行科学锻炼(4)、体育与卫生保健(5)、中老年人的体育保健常识
(6)、运动中关节脱位、肌肉拉伤、扭伤的处理措施(7)、营养与疾病防治(8)、如何确立合理的膳食制度(9)、体育与心理健康 2、二十四式太极拳 3、软式排球(1)、正面上手传球(2)、正面双手垫球 4、羽毛球 5、保健操(1)、徒手操(2)、绳操(3)、棍操(4)、哑铃操 6、飞镖 7、健身跑(1)、慢跑(2)、跨步走(3)、倒行 8、体育游戏
(1)、队列及提高兴奋性的游戏(2)、发展灵敏性及平衡能力的游戏(3)、发展速度及奔跑能力的游戏(4)、发展力量及投掷能力的游戏(5)、发展耐力的游戏
(6)、娱乐趣味性游戏及智力游戏 9、身体素质练习(1)、立定跳远(2)、引体向上(3)、握力练习(4)、座位体前屈(5)、仰卧起坐(女)10、教学要求
(1)、太极拳为保健班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其它项目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2)、由于保健班情况较为复杂,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要多加强交流,以保证能够顺利开展和收到最大程度的收效。
三、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
(1)在教学内容和运动负荷上的安排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
(3)身体得到发展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得以充分的发展。考核方式:
考核因人而异安排项目,成绩评定限为合格、不合格二个标准,其中包括学习态度和出勤率。
四、学时分配
学期
时数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合计
内容 体育保健理论
太极拳 软式排球 羽毛球 20 6 20 40 6 6 保健操游戏 飞镖及其它 总计 2 36 4 36 6 72 体育保健课教学计划
一、目的任务
体育保健课是针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开设的一门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它可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进行合理的体育运动保健,在体育活动中体会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体育保健课的理论知识 疲劳与健康的关系 神经衰弱与体育疗法 冬季如何科学的进行锻炼 体育与卫生保健 中老年人的体育保健常识 常见运动损伤及处理措施 运动营养学及运动心理学知识 2、二十四式太极拳 3、软式排球 4、羽毛球 5、保健操 6、健身跑,飞镖 7、体育游戏 8、身体素质练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十四式太极拳,保健操,体育游戏 2、难点:针对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四、学期教学进度
体育保健课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课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学时 2 2 2 2 2 2 2 2 2
教
材
内
容
理论: 1、合理的营养膳食; 2、营养与疾病防治; 3、体育卫生保健
太极拳: 1、起势; 2、野马分鬃;软排:自垫排球
太极拳:复习上一切内容;软排:对墙垫排球 太极拳:白鹤亮翅;软排:双人对垫排球 太极拳:左右搂膝拗步;软排:双人对传排球 太极拳:复习上一节内容;软排:双人传垫排球 太极拳:手挥琵琶;软排:双人传垫排球 太极拳:左右倒卷肱;保健操:徒手体操 太极拳:复习所学内容;飞镖:投准练习
体育保健理论: 1、疲劳与健康; 2、神经衰弱体育疗法; 3、冬季如何进行科学锻十 2
炼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2 2 2 2 2 2 2 2
太极拳:左揽雀尾;保健操:哑铃操 太极拳:右揽雀尾;飞镖:投准练习
太极拳:单鞭;保健操:球操 太极拳:云手,单鞭;保健操:绳操 太极拳:高探马,复习所学内容;健身走
太极拳:右蹬脚;哑铃练习太极拳:复习所学内容;健身走
机动
(二)体育保健课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课次 学时 一 2 二 2 三 2 四 2 五 2 六 2 七 2 八 2 九 2 十 2 十一 2 十二 2 十三 2 十四 2 十五 2 十六 2 十七 2 十八 2
教
材
内
容
理论: 1、党见伤病防治; 2、中老年人的体育保健常识
太极拳:复习上学期所学内容:徒手体操 太极拳:双峰贯耳;羽毛球:发球 太极拳:转身左蹬脚;羽毛球:正手击球 太极拳:复习所学内容:保健操:绳操 太极拳:左下势独立:羽毛球:反手击球 太极拳:右下势独立;羽毛球:裁判法结合实践
太极拳:复习所学内容;保健操:球操 太极拳:左右穿梭:羽毛球:单打
理论: 1、体育与心理; 2、体育与生理; 3、体质评价
太极拳:海底针:飞镖:投准练习太极拳:闪通臂;羽毛球:双打 太极拳:转身搬拦锤;健美:上肢练习
太极拳:如封似闭;健身走 太极拳:复习所学内容;飞镖:投准练习
太极拳:十字手,收势;健身走 太极拳:复习全套内容;健美:下肢练习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大纲 第7篇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研究方法。教学的具体内容:
一、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对象
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任务
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内容
四、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学前儿童的生理基础(14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人体的解剖生理结构和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掌握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学会维护儿童的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维护。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及规律。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一、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二、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四、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五、学前儿童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六、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七、学前儿童免疫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八、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九、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与保健
十、学前儿童视觉器官的发育特点与保健
十一、学前儿童听觉器官的发育特点与保健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
一、胎儿的发育
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三、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
四、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6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紧张状态对学前儿童的身心适应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减缓和消除紧张的措施,能够对学前儿童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进行有效地预防与化解。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的矫治与预防。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利用;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的矫治与预防。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预防
一、情绪障碍
二、语言障碍
三、睡眠障碍
第三节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治
一、什么是问题行为
二、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治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评价与健康检查(6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学会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有效地评价。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测量与评价方法;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评价方法。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
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指标
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
三、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方法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评价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评价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第三节 学前儿童健康检查
一、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种类
二、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内容与方法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8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及利用;了解加强孕期营养和提倡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了解幼儿的膳食特点和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理解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意义。
教学重点: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幼儿的膳食特点和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
教学难点: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营养学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营养和营养素
二、学前儿童需要的能量
三、产能营养素
四、非产能营养素 第二节 孕期营养
一、孕期营养的重要性
二、孕期合理营养
三、不同妊娠时期的营养需要 第三节 婴儿喂养
一、提倡母乳喂养
二、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
三、添加辅助食品 第四节
幼儿膳食
一、幼儿膳食的特点
二、合理安排幼儿膳食
第五章 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10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患病的基本表现,了解有关免疫和预防接种的基本知识,掌握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种类、病因、症状,学会初步地护理和预防。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种类、病因、症状和护理;传染病的特性、流行规律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护理和预防。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护理
一、新生儿护理
二、常见新生儿疾病
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护理
一、学前儿童常见病的早期发现
二、婴幼儿常见病的预防及护理
第三节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护理
一、免疫的基础知识
二、传染病的流行及预防
三、学前儿童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第六章 学前儿童护理方法及常用急救术(6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常用的学前儿童护理方法,能够根据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症状判断其危险程度并做出急救处理。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护理方法和意外事故的急救技术。教学难点:学前儿童意外事故危险程度的判断与急救处理。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常用的学前儿童护理方法
一、测体温
二、数脉搏
三、观察呼吸
四、给药
五、高烧的护理方法
六、热敷法
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与处理
一、学前儿童意外事故危险程度的判断及急救原则
二、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与处理
第七章 集体儿童保健(8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任务和职责;明确儿童保教机构的卫生学要求;掌握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学会制订合理的幼儿生活日程和集体儿童膳食计划,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维护幼儿身体的健康。
教学重点:儿童保教机构健康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幼儿生活日程和集体儿童膳食计划的制订;食品卫生和环境、设备卫生的维护,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
教学难点:幼儿生活日程和集体儿童膳食计划的制订;食品卫生和环境、设备卫生的维护。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一、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
二、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任务
三、保健医室的职责
第二节 儿童保教机构的卫生学要求
一、教学卫生
二、房舍卫生
三、饮食卫生
四、设备卫生
第三节 儿童保教机构卫生保健的主要内容
一、健康检查
二、制订合理的生活日程
三、提供合理的膳食
四、建立体格锻炼制度
五、传染病管理
六、安全措施
七、建筑设备卫生
四、考核
1.考试依据及其有关说明
考试依据本大纲和教材,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特别着重考察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保教实践的能力。
2.考核方式、分制
①课堂考勤、学习情况,占总成绩的10%。
教学之余的实用保健招数 第8篇
⒈练眼。双眼远眺窗外的景观, 眼睛用力向下眨, 可舒缓眼睛晶状体的疲劳。
⒉转颈。脖子左、右、前、后, 顺时针转动, 再逆时针转动, 可放松颈部紧张神经。
⒊揉肩。采用压抓揉的手法于肩周的最疼点, 可缓解痛楚。
⒋搓脸。双手相互搓热后, 搓脸, 使脸部发热, 可起到活血的效果。
⒌拉伸。双臂过头, 扶住墙壁向下压, 可拉伸、牵引劳累的肌肉。
⒍搓肚。手掌搓肚皮顺时针搓动, 再逆时针搓动, 可帮助消化。
保健按摩教学大纲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