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飘香》优秀教案
《花瓣飘香》优秀教案(精选6篇)
《花瓣飘香》优秀教案 第1篇
《花瓣飘香》的教案精选
终于上完了,准备了两个多星期,真是辛苦,听听课老师说,上得还行,呵呵,也谢谢网上各位老师的指导!
一、导入
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月季花)它是什么样的?摸一摸,闻一闻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花瓣飘香》
2一起读课题:花瓣飘香
二、整体感知
1先请小朋友们来欣赏欣赏课文(课文动画)
2还想听吗?再听一次,跟着电脑里的阿姨一起小声地读读
3小朋友读得真认真,现在请学着阿姨的样子自己读读课文,一会用文中的句子来告诉老师,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出示板书:懂事)
4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出小女孩的懂事?
5别着急说,学习小组互相讨论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过渡:看到很多小朋友讨论得热火朝天,老师真高兴,谁第一个来说说(指名回答)
三、学习2-10小节
A生若找出第7小节(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会高兴的。)
1指名回答
2还有谁也找到了这一句,你也来读一读(看着大屏幕读)
3你从哪里看出小女孩的懂事?(让妈妈高兴,关心妈妈)
4大家也来把这句话读一读,细细地品位,你们一定也能读出小女孩的懂事。
5谁能把它读好吗?你来试试
6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
从这一段中我们读出了小女孩的懂事,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体现出小女孩的懂事?
B若学生回答第5小节(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1你找得真准,奖励你再读一次(看着大屏幕)
2读得很有感情,谁能读得更好的?
3你读得真好!告诉大家,你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呀?
(我注意了前面的提示语,要低着头不好意思)(老师点一下课件)
4是啊!这可是阅读的好方法呀!同学们可要记住哦!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读
5老师发现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了“舍不得”这个词,小女孩为什么会舍不得摘整朵花呀?
6同学们看,这六个小点儿是什么标点符号呀?(省略号)
7看来小女孩还有话没说完呢,同学们想象一下,她还回说些什么?你能把她的话说完吗?[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花儿也是有生命的`,这花儿多美呀,应该让大家欣赏)
8多么懂事的小女孩呀!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
9你真会读书!我们学着她的样子一起来试试!
过渡:你还找到了什么句子?
C若回答第9小节(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1你也来读一读!(看大屏幕)
2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女孩的神态!(点课件: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3小女孩为什么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4别急着举手,把这一句仔细读一读再回答!
5你来说!(担心妈妈,思念爸爸)
6是啊,小女孩担心着生病的妈妈,又思念着生病的爸爸,她怎能不难过,怎能不流泪呢?
7请同学们再去读一读,品味一下小女孩的懂事。
过渡;你还找到了什么句子?
D若回答第3段(出示:小女孩拿着花瓣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1生读句
2请同学都来读读这一句,想一想,小女孩之所以会不知所措,惶恐,是因为什么?(知道错了)点课件,出示:不知所措,惶恐
3是啊,可见小女孩的确很懂事,这句话该怎么读?谁愿意的?要注意小女孩的神态!(看着大屏幕读)
4男生来试试!女生注意倾听!
5女生也来比一比!读得更好了!
E学习第2段(出示第二段)
哪位聪明的小朋友能从第二段中看出小女孩的懂事的?请看大屏幕,细细读读第二小节,看看谁读得最仔细!
2请大家再读读第二小节,看看小女孩是怎么摘花瓣的?
3找出表示动作的词,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4指名说(俯下。。。)
跟老师读一读
5大家找得真准,读这一段时可要突出这些动词呀,你去读读看!
6现在你能把这段读好吗?谁来读?(指名读)
7读得真好!想一想,从哪儿能看出小女孩懂事?自由读读这一段!
8指名说
9你们真会思考!真正做到了边读边思,这可是我们阅读的好习惯呀!一起来读这一段!
过渡;读到这儿,我们忍不住要说: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点板书)
四、分角色朗读2-10小节
多么乖巧懂事的女孩呀,谁也不忍心责怪她,请同学们读读2到10小节,一会我们来分角色朗读![
1自读
2全班分角色朗读
(1)选两个小朋友读,其他小朋友读旁白(点评)
(2)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那份浓浓的深情
男生读“我”的话,女生读“小女孩”的话,老师读旁白
五、学习第11小节
1这小花瓣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感动了文中的“我”,轻轻地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2从你们深情的朗读声中,老师相信你们已经读懂了作者的心思,读懂了这人世间最纯真,最动人的爱!
六质疑
1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个懂事的小女孩,读一读整篇课文,这一次要边读边思考,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交流讨论(选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讨论)
(你会读书了,都读出问题来了!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百个问题还重要!)
(你的问题真有价值!请同学再仔细地听一遍!我们来讨论讨论帮他解决!
当然还有很多小朋友提出了问题,课上时间有限,我们课后再来交流、讨论。
七总结
1多么动人的爱呀!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首美丽的小诗,请小朋友们欣赏,也可以跟着一念一念。(出示诗)
2小朋友,你们对这个小女孩认识了吗?了解了吗?哦,我们都深深地了解了这位小女孩,她的确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点板书)
3这美丽的小花瓣一定也飞进了你们的心底,你们要怎么做个懂事的孩子呢?(生说,没时间就不说)
4把你的设想写在花瓣上!
5请你上来读一读!贴在黑板上
6真是一群懂事的好孩子,老师仿佛也闻到了花瓣那淡淡的清香了!
还有的小朋友也写得非常好,下课后我们再交流。
7老师真高兴,我们三(3)班的小朋友是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同学们可要落实到行动上哦!下课!
《花瓣飘香》优秀教案 第2篇
下梁中心校 李金霞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文章写了一个小姑娘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文章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情真意切,宛如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诗,小姑娘敬重父母,有孝心,有爱心,她美的心灵,爱的情怀香气四溢,不仅感染了“我”而且感染了每一位读者。
全文共有11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可分为4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我“家门前开满了红艳艳的月季花。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写“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在花丛中摘了一片花瓣,飞快地跑远了。
第三段(第三至第十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段,写“我”通过与小女孩对话,得知她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我”买来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
敬爱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人都应具有这种基本的道德情操。课文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小事的叙述之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②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感悟人物内心的世界,在分角色读课文时,很好地表达人物的美好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懂得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受到敬爱父母的教育,培养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准备] 月季花图片、相关课件、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从小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美德,陶冶高尚的情操。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字里行间体会小女孩和母亲之间真挚、纯朴的亲情。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课前导入。
1、同学们,有一种伟大的爱,叫母爱,老师想把《母爱》这首小诗送给大家,想听听吗?(课件出示画面《母爱》。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写在书本里,读着它,情真真;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孩子们,妈妈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不知操了多少心!那么你有没有关心过妈妈呢?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可爱的小女孩,谁来说说,她为妈妈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3、好,大家学得可真好。不过要真正认识这位小女孩,仅仅知道她做的事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通过细细地读书来走近她,感受她。
二、读悟第二自然段:
1、课文哪一段写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第二段)
2、让我们认真读一读,边读边想,找出小女孩摘花时候动作的词,并细细体会。(学生自由读,课件出示第二段)。
3、指名说说找到了哪些词?有哪些体会?(俯、摘、捧,穿,跑)。
4、理解“双手捧着”,对自己心爱的东西,珍贵的东西,才会用“双 2 手捧着”,小女孩很爱花,所以用双手捧着。(评价学生:能从文字中读出情境来,读出自己的感受来,真是会读书啊!)
5、指导读好第二段(指名读、齐读,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读。)过渡:第二天,作者又遇到了这位小女孩,与她进行了一次交谈后,作者觉得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懂事)。出示课件: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三、紧扣“懂事”,品位语句,推敲句意。
1、自己默读课文3——10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边读边画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体会,你从哪儿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痰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指名读,谈体会。
3、一片花瓣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指名读,齐读。
4、原来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齐读)
5、还能从哪看出小女孩的懂事?指名回答并谈体会。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你们知道南沙在什么地方吗?南沙就是南沙群岛,它位于祖国最南端,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驻守在哪里的解放军,远离了家乡,远离了亲人,肩负着保卫祖国的重任,小女孩有这样一个爸爸,多么自豪,可为什么眼里闪动着泪花?
6、指名答:小结:思念远在南沙的爸爸,是思念的泪花,能记住爸爸的嘱咐,照顾好妈妈,不让妈妈生气,让爸爸安心,自己也高兴,是幸福的泪花,骄傲的泪花。
7、指导读好这一段,指导读,边读边体会小女孩的心情。
8、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我们来夸夸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9、从哪些语句还能看出小女孩的懂事?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不就是一朵月季花吗?有什么舍不得呢?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因为花很美)这是一朵怎样的花呢?你能从课文中读出来吗?
10、生说,评价:读书就是要前后联系起来读,瞻前顾后,这样才能读得更明白。谢谢你教给大家读书的方法。
11、出示月季花图片:看,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看到这么娇艳的花朵,你会忍心摘它吗?(不会)大家和小女孩一样是个爱花爱美的孩子。
12、小女孩说的这句话后面是什么符号?(省略号,猜一猜,她想说什么。)
13、如果你是偷摘花瓣的小女孩,被月季花主人发现,你心情会怎样?
14、理解词义:也许你想放下,但又没有,可能想藏起来,但也不敢很尴尬,——这就叫(齐读)——不知所措。那“惶恐”是什么意思?(心里害怕)
15、不就是摘了一片花瓣吗?小女孩竟然这么惶恐,不知所措,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如果你是月季花的主人,你会责怪她吗?从哪看出来?(轻轻地问)指导读。(和谒可亲)
16、分角色读。
四、读悟最后一段,抓住题眼,加深理解。
1、小女孩的所作所为不仅温暖了妈妈,也深深地感动了我,引读最后一段。
2、“我”买花送小女孩送给妈妈的用意是什么?(受小女孩的感动,4 希望小女孩的妈妈快点好起来,送妈妈表达我对妈妈的爱)
3、明白了作者的心思,也就明白了全天下儿女对母亲那深深的爱!
4、再次审视课题,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深化感情,升华主题。
(小女孩捧着的不仅仅是一片花瓣,还是一颗孝顺妈妈的心!一片对妈妈的深情,妈妈闻到的不仅仅是花香,还是孩子对妈妈的爱心,对妈妈的真情,一起深情的读课题。)
五、总结升华,体验情感。
一片小小的花瓣,满溢着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老师和你们一样为小女孩和她的爱感动着……。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
六、课外练习(见课件)。板书设计 花瓣飘香(爱)
小女孩 → 摘花 送妈妈(懂事)
《花瓣飘香》优秀教案 第3篇
一、紧扣题目, 挖掘文字内涵
为了让“爱”的香味真正飘进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我四次研读课题, 层层深入, 在一次次引领中, 学生的情感教育水到渠成。
一读课题, “山是山”:上课开始, 出示一束月季花, 让学生感受花的美丽和芬芳, 然后指名读课题, 让学生“把闻到的香味读出来”。
二读课题, “山不是山”:小姑娘送给妈妈的不仅仅是花瓣, 更是一片爱。指名再读课题, 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让花香飘进“妈妈”的心里。
三读课题, “山还是山”: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我”, “我”为什么买花送给自己的母亲呢?让学生根据题意展开想象, 进行对话练习, 进一步感受文章的内涵, 再读课题。
四读课题, “山又不是山”:为了激发学生用实际行动去表达爱, 回报爱, 在精读课文之后, 我让学生说说“面对关心我们的父母, 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学生化思想为实际行动后, 再读题目, 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
四次读题, 回环反复, 层层深入, 整个课堂洋溢着“淡淡的花香”。不仅充分挖掘了课文中蕴含的内在价值, 而且还渗透了真善美的思想。
二、品词析句, 感悟人物形象
这篇课文用词准确生动, 很精彩, 意味深长的词语比比皆是。在执教这一课时, 我先提问:“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一点突破”, 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然后, 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小女孩的“懂事”。为了充分感受小女孩的美好心灵, 我让学生重点品析
这段话:“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 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通过反复品味语言, 与文本对话, 学生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这句话产生了更深层的理解, 小女孩的形象变得更加美好, 学生对“爱”的体悟也由此变得更加充盈和丰厚。
三、情感渲染, 彰显人文内涵
阅读教学, 需要老师投入情感, 倾注激情, 或点拨、或引导、或激励, 拨动语文诱人的美丽。学生的头脑需要老师的激情点燃。
1. 歌曲导入。
上课伊始, 我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在美妙的旋律中, 我轻轻吟诵:“生命中有一个人, 永远守护着我们;生命中有一种爱, 永远不离不弃。这个人, 就是母亲;这种爱, 就是母爱。母亲不仅孕育了我们, 也呵护着我们, 我们该如何报答这份爱呢?学习了《花瓣飘香》这篇课文, 你一定会有所感悟”
2. 导语煽情。
当学生走进文本, 去感知、去触摸小女孩那颗纯洁、美好的心灵时, 教师使用饱蘸感情的教学语言, 就如同一名操琴师在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当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了自己的体验, 教师那富有感情的总结, 便成了“催化剂”。
3. 情感体验。
在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 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爱是可以感召的, 爱是可以传递的。学生在想象中调动已有的生活体验, 作出各种各样的回答。学生不仅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而且更深层次地感受到了母子爱, 感受到了人世间的真情。
花瓣飘香,花香传情 第4篇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文章,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情真意切,宛如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诗。文中许多细节描写也耐人寻味,动人心弦。那位懂事的小女孩为了让病中的妈妈高兴,摘片花瓣送给她,同时送去了一份孝心、一片真情。文章景美、境美、情美,让人感觉美不胜收,如花瓣飘香,沁人心脾。
美丽的景——
文章第一段的描写非常简洁,却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一丛月季,葱绿的叶子间,点缀着一朵朵红艳艳的花,那花上,还戴着晶莹的珍珠项链。花儿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蝴蝶、蜜蜂,蝴蝶在花丛间轻盈地舞蹈,蜜蜂忙碌地采花粉。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
晨雾中“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女孩带着心灵的清香,款款步入月季花丛,“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小女孩捧着花瓣,更是捧着对母亲的爱。文章又描绘出了一幅动态的美景。
动人的境——
再细读课文,一股清香飘然而至,不但让人看到了飘香的月季花,更让人看到了另一朵美丽的花——小女孩。在文中,小女孩有一系列动作:俯、摘、捧、穿、跑。一个“俯”字,把小女孩对花瓣的喜爱写了出来,仿佛她是在和一个有生命的事物倾心交谈一样,这里没有语言描写,但我们分明听到小女孩在说:“这片花瓣多美多香啊!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小心地摘”“双手捧着”把小女孩对花瓣的细心呵护刻画得淋漓尽致,她像捧着宝贝似的把这枚带着露水的鲜嫩的花瓣捧在手心里,生怕弄坏了它。
浓浓的情——
她既然这么爱这片花瓣,为什么要把它摘下来呢?回答“我”的问话时,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眼里还闪动着泪花,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为摘一片花瓣,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通过一系列动作、语言的描写,小女孩的形象也在“我”心中渐渐丰满起来,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爸爸远在南沙,妈妈生病了,可能躺在床上看不到明媚的春光,感受不到这个鸟语花香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小女孩想把这枚带着露水、散发着香气的花瓣送给妈妈,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病也快点好起来。小女孩送给妈妈的不仅仅是一枚小小的花瓣,更是一颗带着爱和关心的晶莹剔透的闪光的童心啊!
一片小小的花瓣,洋溢着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小女孩的美德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瓣,缤纷夺目;小女孩的爱心就如同那迷人的月季花香,沁人心脾。这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感染,促使“我”后来买花送给小女孩和自己的母亲。
花瓣飘香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认、读1个二类识字。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教学难点: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揭示课题。
请同学们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小女孩在干什么?想一想小女孩手捧花瓣在想什么?谈话后揭示课题。并提出问题“花瓣飘香”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以“花瓣飘香”为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也可将这一步放在课前预习)
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语,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3、听录音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谁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文中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吗?(懂事,听话,孝顺……)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涵。
1、看来,这位小女孩已经给大家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不过,我们要真正认识这 位小女孩,仅仅知道“懂事”这个词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细细地去读书,从字字句句中用心去感受。哪里能读出小女孩的“懂事”呢?请你们好好看书,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
2、交流:从小女孩的语言,神态中分析。(a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b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c她听爸爸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d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3、小结: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那么美的月季花,但还是忍不住摘下了带着露水的花瓣,为的是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难怪我们要说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4、讨论: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轻轻地问)
5、分角色读课文。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再调换角色读;同桌练读;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齐读
6、小女孩这么懂事,深深地触动了作者。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齐读最后一段。
7、表演:a当“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呢?小女孩又会怎么说呢?
b当“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母亲会怎样问?“我”又会怎样回答?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质疑:小女孩送给妈妈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不,这是她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你为什么要用“花瓣飘香”来命题了吗?
2、拓展:小女孩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除了摘花瓣外,还会做些什么事让妈妈高兴呢?(进行热爱母亲的教育)
3、同学们,你们每一个人就像是一片美丽的花瓣,如何让这片
花瓣飘出幽幽的清香,那就用你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你们的母亲吧!
《花瓣飘香》教案 第6篇
请同学们边听老师读课文,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课文描写了()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的孩子。师读课文,生答问题。
二. 围绕这件事,老师有三个问题,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1.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 2.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3.小女孩摘花瓣做什么?
自由轻读课文2~10段,边读边思考。
三. 回答问题1 投影:出示第2段
默读,边读边用“——”画出描写了小女孩动作的词语。(俯在,小心地摘 双手捧着 飞快地穿过 跑远)从哪些词语能看出小女孩摘花很小心?(小心地摘,双手捧着)从“飞快地穿过 跑远”这些动作,你能体会出小女孩内心是怎样想的吗? 自由练读第2段,将小女孩那种小心、急切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2~3名)评价。
四. 小女孩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自由轻读第3~5段
师:别人门前的月季花怎么可以随便摘呢?
当小女孩又一次摘人家门前的花瓣时,被月季花的主人碰到了,这时她会有什么反应呢?(不知所措 惶恐)
如果你是小女孩,拿着那片刚摘下来的花瓣,你会怎么办呢?(不知道该怎么办)
惶恐什么意思?(担心,害怕)害怕什么? 谁来读第3段,读出那种担心、,害怕。(两名)
“我”有没有责怪她呢?从哪个词看出来。你能看出我的态度 谁来“轻轻地”读一读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生答:……
动作表情怎么样?(低着头,不好意思)为什么舍不得呢? 投影:出示一朵花
这是怎样的一朵花呢?(红艳艳,带着露水)可以看出来小女孩非常喜欢、爱花。
她为什么不摘整朵花呢?(省略号里,她会说些什么呢?)怕影响别人赏花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小女孩?(很懂事)
自由轻读第3~5段,读好我和小女孩之间的对话。3人一组,分角色读(2组)
五. 小女孩摘花瓣是因为什么呢?
投影出示第6.7段
指名读,说为什么摘花瓣?(让妈妈高兴,让妈妈的病好起来)
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谢,好看,喜欢,高兴,病好多了)读到这里你觉得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孝顺,懂事)指名读,齐读
六. 妈妈生病了,爸爸怎么不在她身边照顾呢?
指名读
(爸爸在南沙,它位于祖国的最南端,是中国的南大门,驻守在那里的解放军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肩负保家卫国的重任。
女孩有着这样一个身穿军装,手握钢枪的爸爸,多么让人自豪啊!可小女孩的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呢?
师: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是多么的幸福呀,可爸爸现在却在千里之外的南沙,小女孩只能通过爸爸的来信来解对爸爸的想念之情。尤其是现在妈妈又生病了,小小年纪担负起照顾、安慰妈妈的责任,牢记爸爸的嘱托: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我忍不住会夸她: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七.思考:小女孩摘了我家门前的花,我为什么不责怪她,反而夸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呢?
师:小女孩摘下带露水的花瓣是为了让生病的妈妈高兴;
小女孩只摘花瓣不摘花是为了不影响别人赏花;
小女孩藏起对爸爸的思念,听妈妈的话,细心地照顾妈妈是为了让远方的爸爸放心,这一切都说明小女孩是个懂事有孝心的孩子。师:男生,女生分角色朗读3~10段
八.小女孩的孝顺,懂事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
引读:
这么做为什么呢?(希望她妈妈快点好起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我为什么也选了一盆月季花给母亲呢?(表达对长辈的一份孝心)
九.同学们,让我们也行动起来,用你独特的方式向关心过你的人表一份心意,让我们的爱就像这芬芳的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发出淡淡的清香。
《花瓣飘香》优秀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