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火箭升空说课稿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火箭升空说课稿(精选7篇)

火箭升空说课稿 第1篇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导读:在幼儿进行实验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认真的去寻找反作用力,只有极个别孩子只对某一样东西感兴趣,所以就不太主动的去进行其他的探索实验,根据这个情况,我对这样的孩子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在不同的物体中找到反作用力。

我上的这节课是科学活动《火箭升空》这是整合课程《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中的一个活动。

下面我先说一下这节课的活动目标:

1、拓展幼儿的想像力及对科学的探索能力。

2、尝试了解火箭升空的动力。

3、初步了解反作用力。

首先,我说一下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活动中,我们班的孩子对于火箭都非常好奇,感兴趣,平时提到火箭孩子们也都很兴奋,他们虽然知道火箭,喜欢火箭,但是火箭对于他们来说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他们还不是很了解。

这也正是《纲要》中所提出的:从生活或媒体以及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所以我就抓住了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来设计了《火箭升空》这节课。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初步了解反作用力,难点定位于寻找反作用力。

在活动的开始,我就利用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太空课件,来让幼儿展开想像,最后让幼儿看火箭升空,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探索发现,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利用,使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这些内容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都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为了孩子更进一步的了解反作用,我又做了“小小”游泳和滑旱冰的课件,因为孩子的认知都比较直观,所以我在课件上,又设计了向上向下的箭头,这样孩子们就能够很清楚的看到力的方向了。

在前面的几个环节里,我们只是听和看,对于反作用力只是一个思维上的理解,幼儿并没有亲自去实验,去感觉反作用力的存在,对于孩子们来说:科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在亲身

活动,亲身体验,在获得大量的,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得以真正的理解的,如果不让幼儿亲自去探索,去体验,孩子是不会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的,所以我根据这一规律,也为了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安排了让孩子去自由探索,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孩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子们都提供了汽球、弹力球、弹簧、皮球、滑板车、装水的大雪碧瓶、弓箭等等,让孩子们在这些不同的物体中寻找反作用力。

在幼儿进行实验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认真的去寻找反作用力,只有极个别孩子只对某一样东西感兴趣,所以就不太主动的去进行其他的探索实验,根据这个情况,我对这样的孩子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在不同的物体中找到反作用力。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零碎的,所以在自由探索后,通过幼儿介绍,集体讲述的方式,对幼儿获得不同东西中存在的反作用力进行讲评,让幼儿的大脑里有了一个反作用力的概念。

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孩子们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孩子们了解了反作用力,他们自然就会想到火箭升空的原理,所以,在活动的最后,我给他们准备了皮筋,火箭图标,弓箭等等,让幼儿开动脑筋利用反作用力把自己的小火箭送上天空。

火箭升空说课稿 第2篇

火箭升空了

星期五下午,学校组织观看了“模拟火箭发射”。全校师生有顺序地绕着操场一周站着。同学们议论纷纷,我也很期待。没过多久,庄老师站在操场正中,拿着话筒说:“安静,安静,模拟火箭发射升空活动马上开始!”顿时,操场上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到地上也听得见。

过了一会儿,操场中心来了一位老师,不是别人,正是省科技馆的老师。老师向我们介绍:“同学们,这就是火箭模型。”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火箭直立在操场中央,高约几尺,全身是绿色的,像是一位随时待命的士兵,样子可真威武,真特别。老师接着说:“这些模型是由省科技馆的老师和同学们利用易拉罐等材料制成的,原理与真的火箭一样的。”我拉长耳朵,才听到老师的介绍。老师把要发射的第一枚火箭称为“长征一号”。“十、九、八、七”全校同学异口同声地喊着。“发射!”火箭飞了起来,尾部冒着浓浓的白烟,向着云层飞去。几秒钟,燃料烧完了,火箭剩余部分被一个小小的降落伞降了下来,真像有人在操控似的。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连连按着相机,把这精彩的`瞬间记了下来。

“长征二号即将升空!”庄老师大声地说。过了几分钟,又是一阵倒数声,“哗!”火箭迅速离开了地面,往东边射去,飞往电梯房的上空。我想高中优秀作文 原创分享 ,火箭飞得真高啊!只见,降落伞又成功打开了,慢悠悠地往下降,像一片树叶在风中翩翩起舞。我们开心地朝降落伞的方向奔去,真想摸一摸凯旋归来的将士――降落伞。操场上又变得热闹起来。这时,金灿灿的阳光洒在每个同学的笑脸上,科学的光芒洒在了每个同学的心中。

火箭升空他们迅速蹿红 第3篇

作为“金童推广”旗下的新锐,阿尔瓦雷兹在2010年大放异彩,他五战全胜并有四场KO胜,乔斯库托(31-1-1,拳王库托的兄长)、卡洛斯巴杜米尔(45-12,前WBC次中量级拳王)均成为阿尔瓦雷兹的手下败将。目前阿尔瓦雷兹降回次中量级,立刻被WBA、WBO列为本级别第三号拳手,一扇成功之门已经在他面前缓缓开启。

跟某些伟大的拳坛前辈比,20岁阿尔瓦雷兹只能算刚上路。他是在五年职业生涯中经历了36场比赛才走到世界冠军赛面前的,有些名将则是用了更短的时间、更少的场次、在更低的年龄获得了更大的成功,他们几乎是以火箭升空的速度迅速蹿红。

“金童”德拉霍亚

比如,阿尔瓦雷兹的老板“金童”霍亚就是这样一枚高速火箭。1992年19岁的霍亚带着223胜5败的业余战绩杀入职业拳坛,此时的他身上挂满全美金手套冠军、美国业余拳击锦标赛冠军、友好运动会金牌、奥运会金牌等业余拳击界的无上荣誉。

1992年11月23日在加州英格伍德的大西部论坛体育馆,霍亚仅用1分42秒即打垮威廉姆斯,漂亮地完成了自己的职业拳坛处子秀。他的实力过于强大,因此19天后,承办人阿鲁姆就把有着13胜6负战绩的希克斯送到霍亚面前,结果霍亚只用1分15秒就速胜这个比自己大了9岁的对手。又过了三个月,霍亚已经能在自己第五场职业赛上轻松斩杀29岁的杰夫梅威瑟(23-2-2,未来的IBO冠军)这样的强劲对手了。1994年3月5日在天使之城洛杉矶的奥林匹克殿堂,霍亚这位巴塞罗那奥运会60公斤级金牌得主,在第10回合技术击倒来自丹麦的WBO次轻量级世界冠军布瑞道尔,终于坐上了职业拳王宝座。

霍亚的名字“奥斯卡”来源于日耳曼语,是神之矛的意思,而这柄挑落布瑞道尔的“神之矛”仅有区区12场职业拳赛经历,他的职业生涯刚开始一年零四个月,可见其骇人锋芒。次年的1995年是前重量级霸主泰森回归的年份,但《拳台》杂志却把这一年的“年度最佳拳手”荣誉送给了年仅22岁的霍亚,当然,霍亚的表现对得起这份荣誉。他在1995年四次称雄轻量级的冠军赛舞台,陆续击退了莫利纳(36-3,两度次轻量级冠军)、鲁拉斯(43-1,IBF三连冠)、赫尔南德兹(32-0-1,WBA九连冠)、雷加(30-1-2,前WBC冠军),这柄“神之矛”在22岁时即站在了整个拳坛的顶峰。在未来的岁月中,霍亚更是通过一场场大战成为拳击史上拥有最高PPV票房的超级明星。

“漂亮男孩”小梅威瑟

霍亚曾经的对手、现在的旗下大将、与他共创240万户PPV票房纪录的小梅威瑟当年也是一位火速蹿红的超级新星。梅威瑟的业余拳击生涯虽然不如霍亚那么完美,但84胜6负、亚特兰大奥运会铜牌、全美金手套冠军、全美锦标赛冠军等头衔也证明了他的出众天赋。

1996年10月11日,梅威瑟在自己的家乡拉斯维加斯开始了职业拳击生涯,两年后的1998年10月3日,他带着17战全胜13KO的出色成绩杀到了WBC冠军赫尔南德兹面前。赫尔南德兹拥有38-1-1的职业战绩,两度12场冠军赛胜利的成就证明了他是当年次轻量级第一人,除了升级挑战霍亚时因伤退赛外,他已经称雄本级别七年之久,包括阿祖玛尼尔森(39-3-2,两级16次冠军赛获胜,The Ring评选的历史80位伟大拳王的第65位)、劳尔佩雷兹(50-3-2,两级8次世界冠军)在内的大腕无一幸免地败倒在赫尔南德兹拳下。除了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外,赫尔南德兹180厘米的身高在次轻量级也是个巨大的优势,尤其是面对只有173厘米的梅威瑟时。不过,当比赛正式开始后,人们才发现年仅21岁的梅威瑟表现得比预想的更好。他快速凌厉的刺拳突击、凶猛彪悍的近身击打完全占据了场上优势,始终压制着高大的卫冕冠军。赫尔南德兹也在拼命反击,但随着比赛进行,双方的比分差距越来越大,局面对这位名将也越来越不利。第7回合,当赫尔南德兹最后一轮反扑在梅威瑟凶猛的对攻下无疾而终时,胜负已经非常明了。第8回合刚结束,赫尔南德兹阵营就宣布因伤退赛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梅威瑟不禁喜极而泣。能继承埃斯卡雷拉、阿奎约、查维兹曾经拥有的WBC次轻量级金腰带,难怪这位仅有两年职业经验的小伙子激动不已。两个月后的1998年12月19日,梅威瑟在第一场卫冕战中仅用两回合即轻取曼弗雷德(25-2-1,WBU七连冠,因TKO加蒂、帕兹而名声大噪)。通算整个1998年,梅威瑟7战全胜5KO、两度夺冠,尤其是完胜赫尔南德兹的成绩让他获得了《拳台》杂志的“年度最佳拳手”殊荣,而他仅用19场比赛就成为年度最佳,这个场次追平了1963年拳王阿里的纪录。

小梅威瑟在21岁成为“最佳拳手”,这个年龄小于霍亚得奖时的22岁,不过梅威瑟还不是《拳台》杂志历史上最年轻的“年度最佳拳手”,这份荣誉属于另外一个拳迷们耳熟能详的名字迈克泰森。

“钢铁战士”迈克泰森

泰森业余生涯最好的成绩是1984年全美金手套大赛冠军,最大的遗憾则是同年在奥运会预选赛上两次败给蒂尔曼而无缘本土举行的洛杉矶奥运会(6年后他在职业赛中1回合击倒蒂尔曼复仇成功)。当时泰森的未来掌握在三个睿智的老人手中,达马托负责训练和心理辅导(具体训练中的持靶等工作由鲁尼负责),雅各布斯提供陪练及潜在对手的资料和参考意见,亿万富翁凯顿则提供所需资金支持。

尽管出身贫寒,但泰森的拳击生涯几乎从一开始就接受了最系统、完善、奢侈的贵族式培养(这点恐怕是很多拳迷没有意识到的)。早在业余赛时期,泰森就能雇得起卡尔威廉姆斯这样的职业高手当陪练,而刘易斯、鲍在拿到奥运会奖牌进入职业拳坛后,在其职业生涯早期还要给其他名将当陪练,从这种对比中可见泰森当年训练条件的极端优越。达马托、雅各布斯、凯顿在泰森未来道路的选择上有过犹豫,毕竟1984年的泰森才18岁,他的年龄让他能够经受失败,那时的泰森完全可以再参加一届奥运会,一旦夺冠则相当于叼着金钥匙进入职业拳坛。但最终他们还是决定让泰森直接进入职业拳坛,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和金钱为泰森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而这条大道是通往世界拳王宝座的。

1985年3月6日,泰森开始了他的第一场职业赛。尽管他的职业生涯首战比1984年奥运会金牌得主如霍利菲尔德、维塔克、布里兰、泰勒等人晚了四个月,但泰森阵营用密集、严谨的比赛安排挽回了起步的落后:他在1985年的10个月内打了15场比赛,其中最夸张的1 1月他连打三场。在这一年泰森势如破竹般取得了1 5连胜15KO,其中11场是第1回合KO。进入1986年,泰森疯狂飙升的速度没有丝毫减慢,九个月之内他连战12场,赢得全胜的同时也10次击倒对手。1986年11月22日,当泰森在拉斯维加斯的希尔顿大饭店拳击台上面对WBC重量级拳王伯比克时,他已经是27战全胜25KO其中15次第1回合KO胜的恐怖新秀了。

有个细节可以看出这位全胜挑战者的热门程度:泰森在1986年三次成为《拳台》杂志封面人物,除了二十多年前的阿里、几年前风靡一时的格里库尼,还没有任何一个非冠军拳手享受过这种待遇。这场冠军赛只进行了两个回合,伯比克在他的第一场卫冕战中就遭到了惨重的失败。泰森的左钩拳命中了他的额头,伯比克像断线木偶一样在拳台上摇摆着,直到主裁判兰恩抱住他。泰森以20岁零5个月的年龄成为最年轻的世界重量级拳王,而此前这一纪录的保持者正是泰森的大师兄、21岁零10个月夺冠的帕特森。说:“我的纪录将永远不会被打破1”不久后,《拳台》杂志将1986年度最佳拳手的荣誉戴在了这个20岁的小伙子头上。

“左钩拳”迈克尔穆勒

但是,就在泰森于1986年创造出如此惊人的拳坛记录后,另一个让人不敢相信的奇迹在1988年出现了。1988年3月4日,一个叫迈克尔穆勒的拳击手打赢了他的职业生涯第一战,尽管他的教练是名震拳坛的斯图尔特(八十年代中量级四大天王之一的赫恩斯、IBF重量级冠军塔克均是其弟子,后来他又培养出重量级两代霸主刘易斯和小克里奇科),尽管穆勒是1986年美国业余拳击赛的轻重量级冠军,但他48胜16败的业余总战绩实在让人提不起精神。

在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情况下,穆勒转战于底特律、菲尼克斯、密尔沃基、图森等二线三线拳击市场,打倒了一个又一个对手。1988年12月3日俄亥俄州的布洛克公园,穆勒在第5回合TKO战胜了哈桑(25-4),成为空缺的WBO轻重量级世界冠军。此时,穆勒参赛场次仅有12场,如果说这还不够神奇的话,那么他创造的另一个纪录就足以让人咋舌了:他夺冠时进入职业拳坛仅仅九个月时间!虽然当年的WBO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拳击组织其知名度还不够大,但穆勒这位WBO历史上第一位轻重量级冠军还是以其疯狂进攻的风格引起了拳迷的注意。他夺冠前赢得了11连胜、11KO,其中5场第1回合KO胜。他在1988~1990年间完成了WBO轻重量级十连冠、十场全KO、其中又有三场第1回合KO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穆勒在一年内连续六次击倒挑战者卫冕轻重量级拳王成功,这是其后二十年来再无人能复制的奇迹。

当然,要谈到在拳击界火箭升空的典型,那么无论如何没法回避下面这个名字:威尔弗雷德贝尼特兹。理由很简单:20岁零5个月的泰森是重量级最年轻的世界拳王,而17岁零5个月的贝尼特兹则是所有级别最年轻的世界拳王,而且他登顶时击败的对手极其强大。

“神奇小子”贝尼特兹

1973年11月22日,15岁的威尔弗雷德贝尼特兹在祖国波多黎各的圣胡安参加了第一场职业拳击赛,他仅用1个回合就击倒了对手。这个出身贫寒的孩子很快就打遍波多黎各无敌手,并吸引了两位美国人的注意。比尔凯顿和雅各布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拳击电影史学家、收藏家,在互联网没有兴起的时代,他们等于掌握着拳击界最完善的情报资料库。当他们决定自己做经纪人管理拳击手时,初出茅庐的贝尼特兹就成了他们眼中绝佳的培养对象。靠着雄厚的财力和对拳击界、拳击手的详细了解,凯顿和雅各布斯为贝尼特兹编织了一条完美的上升通道,而贝尼特兹则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拳击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终于,在1976年3月6日,凯顿将WBA超轻量级拳王、伟大的塞万提斯请到了波多黎各。这位与西班牙著名作家同名的拳坛大腕正值30岁的当打之年,74-9-3的职业战绩显示了他极其丰富的比赛经验,近四年塞万提斯已经完成了WBA11连霸、其中8次以击倒方式卫冕(在未来他又完成了一轮七连霸,总计18次称霸超轻量级拳王赛。在《拳台》杂志80位巨星排行榜中,这位超轻量级霸主位列第69名,比利斯顿、泰森、霍亚等人的名次都高)。

塞万提斯不但是身经百战、而且善打客场,这位哥伦比亚传奇巨星曾经在巴拿马、委内瑞拉、日本、波多黎各多次击败过东道主拳手。但这次在波多黎各首都圣胡安的海拉姆体育场,塞万提斯却铩羽而还,这场17岁大男孩对30岁壮汉的比赛打满15回合后,弱冠少年贝尼特兹以2:1的判罚险胜劲敌塞万提斯,从而创造了17岁零五个月夺冠的历史纪录。也正是从这一天起,作为新秀的贝尼特兹一步迈入冠军行列,并在未来夺得三级拳王称号,通过与伦纳德、杜兰、赫恩斯等超级拳王的较量奠定了自己的历史地位:超轻量级,他被美联社评为20世纪第四;次中量级,他被拳击史学家高曼评为历史第五;超次中量级,他被拳台杂志评为历史第四。在《拳台》杂志的综合评比中,贝尼特兹最终入选了80大巨星第68位。

火箭“摩擦”升空 第4篇

硬卡纸、剪刀、水彩笔、麻绳、吸管、硬币、胶带、挂钩

组装车间

第一步:在卡纸上画出一艘火箭,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其剪下来。

第二步:把吸管剪成两小段,贴在纸板火箭的背面。

第三步:在火箭壳体的下半部分贴一枚硬币。

第四步:截取一段长约1.5米的细绳,将绳子从一侧吸管中穿入,然后从另一侧吸管中穿出。

第五步:在绳子中部各系一个结。为了方便操作,你还可以穿入两颗小塑料珠,以起到固定的作用。

第六步:把绳圈套在挂钩或门把手上。用两只手分别拉住绳子末端,向外侧拉动绳子。注意观察火箭的运动情况。

当你反复拉扯绳子时,火箭将借助摩擦力不断向上移动;当你松开绳子时,摩擦力消失,火箭就会掉下来;若你拉住绳子不动,火箭则会暂时悬停在半空中。

拓展延伸

你可以使用不同材质的绳子,例如棉绳、毛线、塑料绳等,重复实验操作。比较一下,不同材质的绳子是否会对火箭的“动力系统”产生影响?哪一种绳子所产生的“上升力”最大?

原理解说

物体运动离不开力的作用,而重力和摩擦力则是经典力学中最常见的两位成员。

在地球上,万事万物都会被一张隐形的大手掌控,这股来自地心的强大作用叫重力。通常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受到的重力作用越强。在火箭模型中,黏附在纸板上的硬币增大了整个系统的重量。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火箭将顺势向下坠落。

当两个物体接触并发生相互运动时,其表面还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随处可见:当我们拧动瓶盖时,手指和瓶盖表面会产生摩擦力;当汽车在路面上行驶时,轮胎和地面之间存在摩擦力;而在刚刚的实验中,随着我们向两侧拉动绳子,麻绳与吸管内壁之间也能够产生足够的摩擦力,以克服重力,保证火箭不会轻易向下滑落。

幼儿园说课稿《火箭》含反思 第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范文《火箭》含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简单了解火箭的特点、用途,以及怎样飞上天。

2、培养幼儿的现代科技意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

3、鼓励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幼儿自我探索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软件、吹好的气球(用小夹子夹住气球口)若干、火箭模型、笑脸娃娃若干、收音机。

2、布置火箭模型展室,火箭模型发射准备。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尝试一:观察火箭

教师带幼儿在音乐声中走进展室自由地观察火箭模型。

基本部分:

教师取一火箭模型和孩子共同讨论其外形特征。

(长长的、圆圆的、一节一节的)

尝试二:鼓励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刚才在玩火箭时,你发现了什么?

鼓励幼儿根据刚才的观察提出有关火箭的多种问题,并以赠笑脸娃娃作为奖励。

解决幼儿提出的问题

火箭头为什么是尖的?

提问:小朋友折的纸飞机为什么是尖的?(飞得快)得出答案。

火箭的用途

火箭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把地球上的东西运送到太空、宇宙和月球上去。

发射人造卫星。

发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运载炸弹。

火箭的种类、特点:

通过看课件A(不同类型的火箭图片)了解火箭的种类和特点。

尝试三:讨论火箭怎样上天:L

A、人驾驶?B、装发动机?C、燃料?

尝试四:实验“气球上天”

幼儿把气球里的空气放掉,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气球上天)。

讨论:气球为什么上天?(空气从气球喷出,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推着气球上天)

小结:科学家利用这种原理,让火箭飞上天。

看课件B(火箭上天一节节脱落的动画)

通过老师科学的讲解和生动的动画,让孩子明白问题

火箭为什么是一节节的(减轻火箭飞行时的.重量)

火箭不是人驾驶的。

火箭是怎样飞上天的。

观看课件C(中国人火箭发射实况)知道火箭是中国人发明的,培养幼儿的现代科技意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

讨论:你长大了想制造什么样的火箭。

延伸:

尝试五:到室外,请幼儿操作火箭模型发动机,并喊倒计时,一起发射火箭模型。

附说课:

我大胆运用尝试教学法,让孩子运动起来,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整节活动围绕着孩子提出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充分发挥了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根据教学目标和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了设计。

一、开始部分:我以培养幼儿自主探索意识为主,把活动室布置成火箭模型室,近了火箭和孩子的距离,创设了轻松的氛围,为孩子的大胆尝试作了铺垫。

二、基本部分:我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地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访就是幼儿控索、尝试、表现自我的过程。在问题的解决上,教师和孩子一起讨论、实验、观看课件等一系列尝试活动,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了幼儿的控索欲望。在重能难点的处理上,我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幼儿不可触及的高科技产物和深奥的科学原理变得具体、生动、简单易懂。多媒体特有的声像并茂、动静结全等优点,使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一个个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

三、结尾部分:我特意选取了中国火箭发射实况让幼儿观看,通过宏伟壮阔的发射场面,使孩子们心灵受到震撼,真正感受到中国人是了不起的,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国意识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四、延伸部分:我运用真实的火箭模型、发射场面,进一步感染幼儿,使孩子们在欢呼声中,更加激发了中国航天事业的热爱。尝试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运用,对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孩子的能力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反思:

火箭升空时掉下来的“渣”是啥 第6篇

大家通过电视收看火箭发射时,可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从火箭的“头顶”掉下许多“渣”。这些“渣”到底是什么呢?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这些“渣”是发射前覆盖在火箭整流罩上的保温层。

那么,为什么要给整流罩保温呢?

原来,整流罩里装的是卫星或飞船,星/船上有许多“娇贵”的设备,还有一些推进剂,这就要求整流罩内不能太热,更不能太冷。卫星的温度要控制在十几度到二十几度之间,而载人飞船的温度则要控制在更小的区间。

我国的酒泉、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均处在中高纬度,温度偏低,而大漠中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还要面临昼夜的极大温差。在发射前一小时,发射塔架上的温控设备就要摆开,薄薄的整流罩很难抵御大漠、山谷的寒风;而星/船本身的温控设备则要等到成功入轨、太阳能帆板展开后才能工作。为了不让星/船在这一小时内“着凉”,设计人员就给整流罩加了一个保温层。材料是闭孔泡沫板,既便宜,又有效,像一件羽绒服,锁住整流罩内的热量。

不过,从火箭起飞后到太阳能帆板展开前只有短短的一千多秒,就没必要再给整流罩“保暖”了。泡沫板原本就是轻轻地粘在整流罩周围,火箭一振动,泡沫板便会纷纷落下,这就成为大家在火箭发射时看到的.“渣”。

由于泡沫板自身极轻,火箭起飞时的速度又慢,掉下来也不会砸伤火箭。有的时候泡沫板可能粘得牢固些,但也会随着火箭加速,与大气层的摩擦加剧而渐渐烧蚀。到整流罩分离前,绝大部分泡沫板都已脱落,即便还有几块“赖”在上面,也会跟随分离的整流罩一起坠入大气层。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铱星”时,就已开始用这种方法为整流罩保温了。不过,是否采取保温手段和纬度、季节都有关系。国外的卫星发射中心往往处在中低纬度,温度比较高,很少采用保温手段,而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火箭看不到掉“渣”的现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在夏季,即便在酒泉、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也不需要保温,有时还需要给卫星、飞船“吹空调”,降低温度。

火箭升空说课稿 第7篇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在轰鸣声中直冲蓝天,把一条巨龙般的橘红色烈焰留在秋日的戈壁长空。

乳白色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起飞重量479。8吨。它是在“长征”二号E型火箭基础上研制的以发射飞船为主要任务的运载火箭,1992年开始研制,1999年首发成功。此前,这种火箭已经成功地将4艘无人飞船送入太空。

作为中国火箭家族中最重、最长的成员,“长征”二号F型火箭采用了55项新技术,使它同时成为中国航天史上技术最复杂、可靠性安全性指标最高的火箭。

这枚火箭首次采用了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和船、箭、塔组合体垂直运输的“三垂”测试发射模式,改变了过去水平总装、水平运输的模式;首次采用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技术,其中先进的光电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弱信号的远距离传输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进一步增大飞行中的安全性,它配置有专门的.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和逃逸系统。火箭在待发段和上升段发生故障时,能够自检测、自诊断,发出故障信息给逃逸系统,逃逸系统随即带飞船离开箭体,从而保障航天员的安全。

“长征”二号F型火箭还首次研制了全冗余的控制系统,实现双套制导与稳定控制技术,其中双CPU计算机、三余度伺服机构和双回路稳定平台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发射“神舟”三号开始全面覆盖系统的冗余控制大大提高了运载火箭的可靠性,为实现载人奠定了基础。

为保证火箭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火箭电器系统就有近4万个元器件。所有元器件都经过了筛选和40多个回合的增长试验,不仅要在模拟飞行环境下达到设计指标,而且在此基础上要有裕度。比如,从火箭发射到飞船入轨只有短短的600秒,但火箭的可靠性增长试验却达到了546小时。这样,就使“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可靠性指标达到0。97,这就是说发射100发火箭只能有3次出现问题。同时,火箭的安全性指标达到0。997,意味着1000次故障所采取的救助措施只有3次是不成功的。

火箭升空说课稿

火箭升空说课稿(精选7篇)火箭升空说课稿 第1篇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导读:在幼儿进行实验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认真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