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精选12篇)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第1篇
从怀孕9个月到宝宝呱呱坠地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每个父母都是爱惜自己孩子的,孩子是否健康成长取决于你受到的营养、喂养方式、和环境以及卫生保健,所以,孩子出生以后就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标准,身高体重就是其中一种标准,学会通过这些标准来判定小孩是否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当你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你就可以提早发现宝宝是否营养不良或者体重超标,从而制定不同的营养计划来喂养宝宝,不过,不能过于盲目的追求标准,有特殊体质的宝宝多少会有一些偏差。
“标准提供新的手段支持每一个儿童在最重要的形成性格时期获得最佳发育机会。”世卫组织总干事李钟郁博士说。
新的标准是世卫组织1997年开始的一项强化研究的结果,以便为评估从出生至5岁的所有婴儿的身体成长、营养状况和运动发育制定新的国际标准,涉及8000多名儿童。新的标准以母乳喂养的儿童为基础,作为生长和发育的规范。
这些标准包括不同年龄的婴儿体重和身长的正常参数、相对于不同身长的体重标准以及婴儿在坐、立和行走等重要发育阶段的一系列标准。
女童体重标准(公斤)女童身高标准(厘米)
初生 3.2 ―――――初生 49.0
1岁 9.0 ―――――1岁 74.0
2岁 11.5 ―――――2岁 86.0
3岁 13.9 ―――――3岁 95.0
4岁 16.0 ―――――4岁 103.0
5岁 18.2 ―――――5岁 109.0
男童体重标准(公斤) 男童身高标准(厘米)
初生 3.4 ―――――初生 50.0
1岁 9.6 ―――――1岁 76.0
2岁 12.1 ―――――2岁 87.0
3岁 14.3――――― 3岁 96.0
4岁 16.3――――― 4岁 103.0
5岁 18.3――――― 5岁 110.0
当你读完这些标准以后,你知道该怎么喂养自己的宝宝了吧,按照一定的规律,你就可以让你的宝宝健康成长,其实这也不是很难,难就难在除了这些规律外会有其他的因素参与进来,例如感冒,生病等因素,这是干扰宝宝体重的危险因素,需及早防范。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第2篇
婴幼儿体重标准测量公式: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
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
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
婴幼儿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
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
1、营养
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宝宝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长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有维生素D、钙和磷。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宝宝个子矮小。
2、睡眠
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宝宝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时高于觉醒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宝宝长个儿,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18月,13-15小时;18月-3岁,12-13小时;3岁-7岁,11-12小时。宝宝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有的宝宝睡眠时间较少,但精神、情绪和生长发育正常,也不必强求。
3、运动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长的增长。3-4个月前的宝宝,每天应俯卧数次,以促进全身活动,并应随着月龄的增长,及时培养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宝宝不应过久地抱着或坐着,宝宝抱着不便于活动全身,久坐会影响下肢发育。同时,宝宝学会坐后,常常不愿学翻身和爬。
4、疾病
很多疾病都会影响宝宝身长的增长,一般急性病仅影响体重,慢性病则能影响身长。如经长期测量观察,宝宝的身长始终低于同年龄小儿平均身长的10%以上,则称为生长迟缓;低于30%以上,则属异常,都应及时诊治。
5、遗传和性别
据报道相当一部分宝宝的身长受遗传影响。在性别方面,男孩一般高于同龄女孩。
6、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气候地区
据调查,我国北方宝宝比南方宝宝要高些。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水平高的地区,宝宝也长得较高。
有助于宝宝长高的食品
人体长高主要取决于长骨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大腿的股骨和小腿的劲骨、肥骨。以下推荐有助于身高增长的五大食品:
第一是牛奶
牛奶是一种全营养品,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钙、磷等,对增高极为有利。但要注意的是,一岁以下的宝宝不要饮用牛奶。
小贴士:牛奶饮用的误区
1、牛奶应该煮开喝
牛奶煮熟后,营养会有所损失,而且煮的时间越长,损失越大。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牛奶中所含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都会发生化学变,不仅色、香、味降低,还会转化成其它物质,所以牛奶加热时间不宜过长。
2、给孩子喝的牛奶越纯越好
给孩子喝太纯的牛奶,这是不对的,因为纯牛奶中所含蛋白质是母乳的3倍,孩子太小,无法消化和吸收过多的营养物质,喝太纯的牛奶会引起孩子腹泻拒食等现象,所以在给孩子喝牛奶的时候要兑些水和适量的糖,以便于消化。
3、喝奶之前扔掉奶皮
在煮牛奶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一层奶皮,很多家长在喂孩子的时候都将它去掉,这是不对的,因为奶皮中含有脂肪和丰富的维生素A,对孩子的健康,尤其是眼睛很有好处。
4、牛奶中加入果汁更有营养
有些家长喜欢在牛奶中加些果汁,一方面孩子爱,另一方面认为这样更有营养,专家指出,其实这也是不科学的,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遇到这些弱酸性饮料会形成凝胶物质,很不容易消化,所以应该将饮用果汁的时间与喂牛奶的时间隔开一个小时左右。
第二是沙丁鱼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第3篇
近年来, 随着体质健康研究的深入, 人们就身高标准体重与其他体质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 进一步的分析说明, 现有身高标准体重与其他体质因素的研究涉及的都是生理因素, 而对身高标准体重与心理因素的关系研究较少。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处理来自内部或外部超过自身资源负担的生活事件时, 所做出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它直接影响着个体的适应活动, 对于缓解压力、保持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因此, 分析大学生群体的身高标准体重状况, 探讨身高标准体重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不仅对改善应对方式, 促进心理健康具有一定价值, 也为综合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了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以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问卷370 份, 回收有效问卷368 份, 有效回收率为99. 6% , 其中, 男生187 人, 女生181 人。
( 二) 研究方法
1. 身高标准体重的评定
按《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表》对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进行评定。
2. 应对方式量表的选择与测量
应对方式量表采用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该量表由我国学者刘凤娥编制, 经检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
( 三)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3 和SPASS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
( 一) 男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应对方式各纬度的影响
表1 结果说明, 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男大学生逃避、退缩纬度的应对方式具有显著影响, 对其他纬度没有影响, 具体差异如表2 所示。
( 二) 女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应对方式各纬度的影响
表3 结果说明, 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女大学生转移、求助、问题解决、逃避、压抑、退缩纬度的应对方式具有显著影响, 对其他纬度没有影响, 具体差异如表4 所示。
四、讨论与分析
( 一) 男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应对方式各纬度的影响
表1 结果表明, 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男大学生应对方式逃避、退缩纬度具有显著影响, 对其他纬度没有影响。因此, 本研究结论说明, 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男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没有影响; 但对男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以上两纬度中其他各组别与正常体重组别均数比较的LSD检验表明 ( 见表2) , 在逃避纬度中, 超重组、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无显著性差异; 营养不良组、较低体重组与正常体重组有显著性差异, 具体均数比较说明, 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组别得分低于正常体重组别。说明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因素提高了男大学生的逃避应对倾向, 而超重、肥胖因素对其并没有显著影响。在退缩纬度中, 较低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无显著性差异; 营养不良组与正常体重组有显著性差异。具体均数比较说明, 营养不良组得分低于正常体重组, 说明营养不良因素提高了男大学生退缩应对倾向, 而较低体重、超重、肥胖因素对它并没有显著影响。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 身高标准体重异常分为营养不良、较低体重, 超重与肥胖四种等级, 而本研究结果说明, 营养不良、较低体重因素对男大学生应对方式具有影响, 它们提高了男大学生逃避与退缩的应对倾向; 而超重、肥胖对男大学生应对方式没有显著影响; 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对男大学生应对方式影响的范围不同, 营养不良对逃避与退缩纬度都有影响, 而较低体重只对逃避纬度有影响, 说明随着营养不足程度的加深, 男大学生的消极应对倾向加大。
( 二) 女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应对方式各纬度的影响
表3 结果说明, 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转移、求助、问题解决、逃避、压抑、退缩纬度具有显著影响, 对其他纬度没有影响。说明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女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应对方式都有影响; 与男大学生相比, 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纬度更多。对以上6 个纬度中其他各组别与正常体重组均数比较的LSD检验表明 ( 见表4) , 在转移、逃避纬度中, 超重组与正常体重组都无显著性差异; 营养不良组、较低体重组与正常体重组都有显著性差异。得分比较说明, 在转移纬度中, 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组别得分都高于正常体重组别, 而在逃避纬度中, 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组别得分都低于正常体重组别。说明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因素降低了女大学生转移应对能力; 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因素提高了女大学生逃避应对倾向。超重因素对女大学生转移、逃避纬度都没有影响。在求助、问题解决、压抑与退缩四个纬度中, 低体重组、超重组与正常体重组都无显著性差异; 营养不良组与正常体重组都有显著性差异。其中, 在求助、问题解决纬度中, 营养不良组别得分都高于正常体重组别, 而在压抑、退缩纬度中, 营养不良组得分都低于正常体重组别。说明营养不良因素降低了女大学生求助、问题解决应对能力; 营养不良因素提高了女大学生压抑、退缩应对倾向, 而低体重、超重因素对女大学生求助、问题解决、压抑与退缩纬度都没有影响。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说明三个问题: 一是在身高体重因素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中, 营养不良与低体重等级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具有影响, 而超重等级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没有显著影响; 二是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影响的范围不同, 营养不良因素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 转移、求助、问题解决、逃避、压抑、退缩都有影响, 而较低体重因素只对转移、逃避纬度具有影响, 这种情况同样说明, 随着营养不足程度的加深, 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范围逐渐加大;三是在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因素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影响中, 它们都表现出降低了女大学生的积极应对能力, 提高了她们的消极应对倾向。因此, 尽管由于样本因素, 本课题在对女大学生研究中, 缺少对肥胖等级的研究, 然而现有对其他几个等级研究结果说明, 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是影响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 而且与对男大学生的影响相比, 它们对女大学生的影响更大, 不仅削弱了女大学生的积极应对能力, 更加强了她们的消极应对倾向, 而超重因素对此无显著影响。
在现代营养异常状态与心理健康的研究中, 关注的重点是超重、肥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而营养不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结果说明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是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 因此, 在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干预中, 应加强对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等级大学生的关注, 其中营养不良等级的女大学生应是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彭萍, 姚树桥, 刘伟伟.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32 (5) :152—154.
[2]刘凤娥.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J].统计研究, 2009, 26 (7) :109—112.
宝宝发育不能光看身高体重 第4篇
焦急的家长们一心想把孩子养胖点,生怕小时候个子娇小将来也长不高,输在起跑线上。可是,成人也有高矮胖瘦,为何不容许宝宝的体型也各有不同呢。
评估宝宝发育,不能简单地只盯着一个时间点,更不能只看身高体重值。如果宝宝一直都是苗条身材,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若是高壮的宝宝连续几个月身高体重都滞留不前,就需要弄清楚原因了。
高白胖一定好?
孩子不用分“高富帅”和“白富美”,但在体型上,会有高白胖和矮瘦小的区别。于是,这样的场景不时上演:“你家宝宝吃什么呀,怎么长得这么好?”、“是不是我的母乳质量不好,我女儿怎么这么轻?”……白嫩嫩、肉嘟嘟的娃娃总是引起其他家长的各种艳羡,而高白胖的家长也是暗爽在心。
身高体重是孩子发育的重要指标,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育节奏。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宝宝,体型会相对匀称。《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特别提出一种“香蕉体型”的宝宝,身高在平均值以上,体重在平均值偏下。这种类型的孩子成年后身材也更为标准,不容易受肥胖和其他疾病的困扰。
所以家长不要只眼巴巴地盯着某个时间点的数值,而是要整体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曲线:如果身高体重一直在正常范围内,并且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即使指标在下限值上下“徘徊”也没有关系,家长不用过分焦虑。但是,如果一个女宝宝8个月身高就达到75cm,体重10kg,一直到周岁都停留在这个水平,那就算还是“高壮”派,但她的发育已经明显出现平台期了,家长要和医生一起寻找原因,让孩子重新回到正常发育轨道。
如果家长们要求宝宝从小连发育指标都争第一名,那宝宝得有多累啊。要知道,“先胖不是胖,后胖压倒坑”,幼年时的身高体重不能代表成年后的水平,生长发育还受到遗传因素、营养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
不同月龄发育要点
除了用身高、体重这两个基本值来衡量宝宝的发育水平外,不同月龄的孩子各有关注重点。欧美国家一般建议孩子在满月、2个月、4个月、6个月、9个月、1岁、1.5岁时做一次系统儿保,两岁以后一年一次儿保就可以。如果宝宝身高体重发育平稳,不妨来对照下面的不同时期发育要点:
1个月:制定个人疫苗接种计划
满月时的儿保,主要关注的是新生儿期潜在或从围产期延伸过来的疾病。比如生产过程中出现过宫内窒息的宝宝,此时要评估生长发育功能;黄疸反复的宝宝,需要评估是否会对肝胆功能造成影响;早产儿预防牛奶过敏,平衡营养素并补充铁和维生素D;足月宝宝开始添加多种维生素等。
这时候还要给宝宝制定个人疫苗接种计划,比如母亲是“大三阳”的宝宝要接种四次乙肝疫苗等。
2个月:学习应对疾病和生理小现象
两个月的儿保内容和满月时差不多,因此足月顺产、喂养情况比较平稳的宝宝,可以在两个月的时候再做首次儿保。
这时候家长们要学习如何护理宝宝的生殖器,比如有些女宝宝因为激素问题出现的阴道流血、男宝宝包皮过长等问题。了解哭闹如何鉴别,鹅口疮、溢奶等常见问题如何处理也是此时的护理重点。
医生们这时候会教导妈妈如何进行和坚持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的注意事项;同时告诉家长如何应对2~4个月中宝宝常见现象。
4个月:预防食物过敏
4个月儿保的重点是评价宝宝生长发育和喂哺状况,多种维生素补充是否平衡,以及疫苗接种是否按时进行。家长们可以学习认识不同的儿童营养品,如配方奶粉、维生素和DHA等。切记盲目补充维生素AD制剂,这样会导致孩子缺锌、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维生素A过量还可能导致孩子长不高。
不少孩子在4个月左右出现厌奶的现象,虽然添加辅食并不是对付厌奶的好办法,但部分宝宝从此开始尝试辅食了,因此预防食物过敏非常重要。1岁以下的宝宝食物过敏判断,不依靠过敏原测试的方法,国际公认的标准就是最简单的食物回避,因此逐步单一添加辅食是家长此时需要学习的重点。
这个时期宝宝常见的问题还有:肠痉挛、生理性腹泻、厌奶、枕秃、体重不增以及食物过敏相关的湿疹等。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孩子头颈部汗腺先发育,又长期躺着,部分宝宝会把头发蹭掉,因此枕秃不一定是缺钙的表现。
6个月:添加辅食
在喂养方面,6个月的宝宝要正儿八经地添加辅食了。这可是一项大工程,家长们一定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根据宝宝的接受情况有规律地添加,并及时排查过敏原。此外,还可以适当地训练宝宝不喝夜奶。
这个时候可以对宝宝进行运动发育指导,比如鼓励宝宝爬行,培养爬行意识。爬行可以促进宝宝感统协调。但反过来说,目前没有任何研究可以证明感统失调与小时候缺少爬行有直接关系,所以如果宝宝不愿意爬,就等一等吧。
6个月的宝宝已经很有主见啦,所以评估孩子发育状况时,要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来判断发育是否正常。特别要注意的是宝宝眼睛的发育情况,看他是否通过目光能与外界进行交流。
9个月:关注行为发育
9个月在喂养方面的关注重点依然是辅食的添加。有些宝宝可能在此时还会有厌奶症状,就需要评估是否对发育造成影响,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吃辅食了就可以忽略奶制品,一岁内的宝宝还是以奶为主。而有些宝宝则出现抗拒辅食的情况,家长可以跟医生讨论一下是否是喂养方式的问题,也许换个勺子宝宝会胃口大开呢。
宝宝心理健康评估从9个月就要开始,欧美国家从此时开始筛查自闭症,因为更早前宝宝还无法跟外界进行交流。最新医学观点认为,2岁以前是大脑塑形期,如果有自闭倾向,提前干预会有非常良好的效果。2岁以后再干预的效果则大打折扣。家庭自测孩子是否自闭的信号,是看宝宝能否和家人有眼神交流。
1岁:如何预防疾病
宝宝1岁以后,更要偏向对行为发育的关注。这时开始宝宝会出现多个敏感期,良好的引导将有助于孩子一生的发展。
在生理方面,1岁后的孩子因为接触范围更多更广,所以比婴儿期更容易感染疾病。这时候,家长需要学习如何预防疾病,并了解发热、腹泻、疫苗反应、长期咳嗽等问题的应对方法。
1.5岁:排尿训练
宝宝脱离尿布,学会自己用马桶,可是家庭里一件大事。建议从15~18个月起对宝宝进行大小便前告知旁人的训练。当然,如果宝宝不愿意,家长们大可等一等。
2岁:观测儿童性早熟
性早熟是现在儿童一大健康隐患。因此到孩子两岁时,观测的重点就是评估生长发育和喂养情况,排查性早熟。
5岁宝宝身高体重 标准是什么 第5篇
5岁宝宝身高体重生长指标
男童体重13.50-27.85kg;身高98.7-124.7cm;女童体重12.93-26.87kg;身高97.8-123.4cm。
注:以上数据根据卫生部《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整理而成。
能力指标
能初步掌握书面言语。孩子手脚灵活,运动较以前更剧烈。
宝宝5岁发育指标详解身体:身高的增长速度稍快而体重的增长则相对较慢。
牙齿:5岁的宝宝就开始换第一颗牙了。这些恒牙可是要陪伴孩子一辈子的哦。
语言:有个以上的词汇;能重复10个或10个以上音节的句子。
运动:5岁以后宝宝的动作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有的宝宝已经学会了跳绳,并有可能学会一些舞步。
社交:对家庭人员的关系感兴趣,如舅舅是妈妈的兄弟。
情感:性格活泼大方、开朗、自信、敢于竞争。
小动作:写和画――用一只手按住纸,另一只手拿铅笔和蜡笔在纸上画,会追踪和描绘一个几何图形,例如星状或钻石状、卡片和纸牌游戏。会用刷子和手指涂鸦、捏泥巴、切割和粘贴。
宝宝5岁发育营养建议1.酸奶可以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有效减轻辐射的伤害等。可以每天给孩子喝一杯(150毫升)酸奶,增强孩子的免疫能力。
2.喝酸奶时要注意饭后2小时后才饮用,不要加热酸奶,喝完后要及时用白开水漱口,因为酸奶中的某些菌种及所含的酸性物质对牙齿有一定的危害。
5岁宝宝食谱
爱心蔬菜蛋饼
食材
南瓜50克、土豆1个、豌豆50克、鸡蛋3个、胡萝卜1根、菠菜1把、豌豆苗1把、奶酪1片、橄榄油适量。
做法
将新鲜豌豆剥出。土豆切丝。南瓜要连皮切丝,鸡蛋敲散。豌豆煮熟,平底锅入少量橄榄油,将南瓜丝、土豆丝放入炒熟,加盐调味。将打散的鸡蛋淋入土豆和南瓜中,慢慢烘熟。鸡蛋饼外圈慢慢熟后,用锅铲推一下,防止粘锅。均匀撒入煮熟的豌豆,再撒入切丝的奶酪。
Q版鸡蛋盅
食材
鸡蛋2个、沙拉酱、肉松、核桃碎、香菜末、盐、黑胡椒少许(这些食材在超市都是能够买到的)。
做法
用鸡蛋器把鸡蛋煮熟。煮熟后把蛋黄掏出来。准备好沙拉酱,肉松,核桃碎,香菜末,盐,黑胡椒等材料。在蛋黄里加入沙拉酱,加入肉松,核桃碎,香菜末,盐,黑胡椒碎搅匀。将搅拌好的蛋黄放入鸡蛋清中即可。
宝宝鲜肉小丸子
材料
猪肉馅60g,红萝卜5g,甜玉米10g,黑木耳1朵,香油5ml,生抽5ml,淀粉2g,盐少许。
做法
1.黑木耳先用温水泡发,洗干净后切成碎末,红萝卜也切成碎末。
2.将猪肉馅放入碗中,加入生抽、盐、淀粉,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加入红萝卜、黑木耳、甜玉米和香油混合均匀。
28个月宝宝身高体重发育标准 第6篇
体重:1周岁时体重为9~10公斤,1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2公斤,故体重(公斤)=9+(年龄-1)X2=7+年龄X2
身长:1周岁时身长约为75厘米,第二年全年约增10厘米,2周岁时身长约为85厘米。2周岁以后身长每年增长5厘米。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身长(厘米)=85+(年龄-2)X5=75+年龄X5
牙齿:生后5~10个月开始出乳牙。6~24个月牙齿数=月龄-4(或6)。一般20~30个月出齐20颗乳牙。6周岁后,开始换恒牙。
身体外观和生长
宝宝头围每月平均增长0.2厘米,基本上测量不出与前几个月的差别。绝大多数宝宝囟门已经闭合,但仍有个别宝宝尚未闭合。如果宝宝2岁半囟门还没有闭合,建议看一下医生。
大多数宝宝已经长出16颗乳牙了,但有的宝宝可能仅仅长出10颗左右,有的宝宝已经出齐20颗了。如果从2岁开始就慢慢学着自己刷牙,现在宝宝基本上能够自己拿着牙刷刷牙了。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第7篇
两岁的宝宝可能是正处于学说话的年龄阶段,并且她们的理解能力也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所以说两岁的宝宝是可以和家长一起玩耍的。我们在考虑到孩子智力方面的发展以外,对于孩子的身高体重发育也是要必须重视的。那么2岁宝宝身高体重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吧。
2岁宝宝身高体重
1、个体差异
其实我们整个国家来说,无论是从种族划分还是地理位置划分,不同种族以及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是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的。对于小孩子也一样,所以我们不能拿一个标准来全篇而论,我们应该考虑我们当地的情况,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取出我们周围朋友的平均值来做比较,这样才是最准确的。
2、发育标准
这里39健康网简单的给大家说一个两岁孩子的发育指标。家长可以参考,只要在这个指标上下就可以不用担心。并且也不要过度死板,只要差别不大即便不在范围内也不要紧的。对于两岁的男孩子来说,体重在9.8到15.1千克之间,女孩子平均要少0.6千克。身高,男孩子在81.4到92.9厘米之间,女孩子则平均少1.7厘米。
3、营养需求
其实抛开这个发育标准,我们家长应该注意的就是孩子的营养方面,我们一定要确保孩子各方面的营养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要教导孩子不挑食不偏食,同时也要参加一定的体育锻炼,这样才是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最有帮助的。作为家长不要一味的纠结孩子的发育标准,而应该多关心爱护孩子。
宝宝长高有秘诀 2岁身高决定未来身高
很多爸爸妈妈都希望宝宝将来拥有健康的体魄、理想的身高,尤其是个子较矮的父母更是如此。
宝宝的身高是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遗传、环境、饮食、运动、睡眠、情绪等方方面面,过于偏重或忽视某个环节,都达不到理想的结果,如果揠苗助长,更加容易出现问题。
关于身高的3点疑问
Q1、宝宝出生时的身长与将来的身高有没有关系?
标准的足月宝宝身高平均在49-51厘米,通常男孩较女孩长一些,但只要达到46厘米就是正常了,也有足月儿身高52厘米以上的。
出生时身高46厘米的宝宝并不意味着成年后肯定偏矮,出生身高52厘米的宝宝成年后也未必肯定是大个子,因为宝宝出生时的身高与孕妈妈的许多因素有关,如年龄、孕产次数,孕妈妈体格和骨盆大小、营养状况和精神状态等。所以通常认为宝宝出生时身高与将来成人后的身高关系不明显。
Q2、0~3岁宝宝的身高增长有何规律?
虽然宝宝的生长发育是连续过程,但生长速度有阶段性差异,具体规律是:
・新生儿(出生~28天)
身高大约增长4厘米。
婴儿(1个月~1岁)
是宝宝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第2~3个月,每月增加3~4厘米;第4~6个月每月增加2.5厘米;第7个月以后,每月增加1~1.5厘米,全年身长总增长约25~28厘米。
幼儿(1~3岁)
其中1~2岁一年中身长增长10~12厘米。2~3岁身长每年增加5~8厘米。
爸妈可以对照以上数值,看看宝宝身高增加速度是否符合这样的规律,如果1~2岁的宝宝一年中身长增加小于10厘米,2~3岁的宝宝一年中身长增加小于5厘米,就提示宝宝长慢了;如果1~2岁的宝宝一年中身长增加小于8厘米,2~3岁的宝宝一年中身长增加小于4厘米,应请保健医生检查,寻找原因。
巧妙运动助长高
宝宝身高增长规律的观察资料显示,2~3岁时宝宝的身高与成年身高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2~3岁时个子小于同龄宝宝的身高,将意味着成年后身高比较矮了。所以要把握好0~3岁生长发育的快速期,若父母个子矮,更不能错过这个阶段。要把握的内容很多,如营养均衡、睡眠好、情绪乐观等,这里重点谈运动问题。
生长激素直接指挥宝宝长个,而体育运动能使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加。引导宝宝进行合理运动对宝宝的身高增长具有特别的意义,是一种有效的“催化剂”。
促进长高的运动项目
有弹跳运动和游泳。因为在大腿骨下端和小腿骨上端有生长带或生长线(为骨端骺板),当进行跳绳、跳皮筋、跳房子、跳高、游泳等运动时,对骨端骺板能产生良性刺激,加速骨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
悬吊和倒挂运动也有助于长个子,但只适宜青春期的大宝宝,对3岁内的宝宝是不合适的,还有一定的危险性。
举重、杠铃等负重运动不利于宝宝长高。
6个月以内宝宝的运动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爸妈主要是帮助他进行被动运动:
宝宝仰卧在床上,爸爸或妈妈帮助宝宝进行头部左右、上肢曲伸、下肢曲伸、身体仰俯等节奏运动。
爱心叮咛
每个部位慢节奏5分钟左右,动作要轻柔。爸妈在实施时,对着宝宝说话,说话的内容不限,尽管宝宝听不懂,但宝宝是很乐意听的,对培养宝宝的好心情很有作用。
・7~12个月宝宝的运动
7个月以上的宝宝已经有主动运动的能力,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进行运动时,爸妈要根据宝宝运动发育的情况,有意地识引导宝宝自己做运动:
1.头部左右运动;
2.扩胸伸展运动:宝宝仰卧在床上,引导宝宝将两臂向两侧平举、交叉等;
3.腿部运动:爸妈协助宝宝伸直双脚、腿屈曲至腹部、两腿与腹部成直角体位等;
4.腰部运动:引导宝宝从仰卧拉向坐位、仰卧、俯卧位等。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第8篇
关键词:生长和发育,青少年,中国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既是自身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基础, 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和国家的综合实力[1]。近年来, 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使得民众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快速、较大的提高[2]。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各地区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很不平衡[3,4]。本文以1985和2010年的全国中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身高、体重数据作为反映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的指标, 探讨25 a间我国东中西部不同经济地区儿童生长发育的差异及变化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采用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写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5,6]数据资料。7~18岁中小学生按每1岁为1个年龄组, 共计12组, 每个年龄组人数大致相等; 分为城市男生 ( 城男) 、乡村男生 ( 乡男) 、城市女生 ( 城女) 、乡村女生 ( 乡女) 4个群体。经济指标来自于国家统计数据库所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 ( GDP) 以及各省人均GDP[7]。
国家计委曾按照离海岸线的远近和经济发展水平指标, 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市区, 经济技术基础比较雄厚,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9个省区, 商品经济不发达; 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10个省市区, 商品经济和文化科学技术较落后[8]。
为使1985年与2010年研究对象样本结构同质性, 未将海南、西藏纳入研究, 2次调查将重庆与四川视为1个省市。应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合, 采用加平均值法[X= ( n1×x + n2×x + … + ni×x) ÷N, S = ( n1s12+ n2s22+…nisi2) /N, N = n1+ n2+ … + ni], 分别对11个东部地区、9个中部地区和8个西部地区的7~18岁各年龄组中小学生的调研数据进行合并计算[9]。在此基础上分别对1985年、2010年不同地区同龄学生身高、体重的差值进行统计学z检验。
2 结果 见表 1 ~ 2。
注: * P<0.05; d1值为东部与中部地区差值, d2值为东部与西部地区差值。
1985年和2010年东部7 ~ 18岁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水平均高于中、西部同龄青少年, 同时城乡男女4类青少年在1985年和2010年的身高发育东部与中、西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0.05) 。
除1985年乡男18岁组体重中部地区青少年高于东部地区; 乡女15~18岁组中部地区青少年高于东部地区, 17~18岁组西部地区青少年高于东部地区外, 其他年龄组东部青少年体重均高于中、西部同年龄组的青少年。另外, 1985年城女16和18岁组, 乡男8岁和16~18岁组, 乡女7~8岁、14~15岁和18岁组, 2010年乡女18岁组体重东中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0.05) ; 1985年乡女15~18岁组体重东、西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 。除此之外, 1985和2010年城乡男女7 ~ 18岁其他年龄组体重东部与中、西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0.05) 。
相比1985年, 2010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青少年身高、体重差异均有所增大; 从1985年到2010年东、西部地区青少年平均身高、体重差异增大的幅度均大于东、中部地区。1985年东、中部地区男、女生平均身高差异增幅与2010年相接近; 东、西部地区女生 ( 城女、乡女) 平均身高差异增幅明显大于男生 ( 城男、乡男) 。从1985—2010年东、中部地区城、乡青少年身高、体重差异增幅不大; 东、西部地区乡村青少年 ( 乡男、乡女) 平均身高、体重差异的增幅明显大于城市青少年 ( 城男、城女) 。
注: * P<0.05; d1值为东部与中部地区差值, d2值为东部与西部地区差值。
3 讨论
从1985年到2010年我国三大地带的人均GDP都有很大幅度地增长, 但三大地带经济增长不平衡性日趋明显, 表现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8]。本研究结果显示, 东部地区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均高于中、西部地区, 可能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于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较好, 人均消费水平和饮食结构的差异使得经济发达地区的青少年更 早进入青 春期, 青春生长 突增期更 长[3,10,11,12]。张迎修[13]2000年比较我国11个沿海省市学生的体质监测数据得出, 总体上沿海省市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较于1985年, 2010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青少年身高、体重差异均有所增大。从1985—2010年东、西部地区青少年平均身高、体重差异增大的幅度均大于东、中部地区。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健康行为、居住条件、环境卫生、医疗资源、卫生服务利用等都与其社会经济状况有关。经济发展越发的 不平衡使得三大经济地区间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差异也呈现增大趋势。
研究还显示, 1985年东、中部地区男、女生平均身高差异增幅与2010年相比接近; 东、西部地区女生 ( 城女、乡女) 平均身高差异增幅明显大于男生 ( 城男、乡男) 。可能是由于东中部地区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有较好的基础, 且女生获得的经济资源、家庭环境、医疗资源等和男生差异不是很大。而西部地区青少年本身生长发育水平比较低, 加之由于女性拥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有限, 她们在获得医疗保健及预防性健康服务等方面与男性相比均处于劣势地位[14]。
宝宝体重不必追求“标准化” 第9篇
许多新妈妈对宝宝的体重增长十分上心,认为宝宝体重的增长是衡量一个母亲是否称职的标准。其中母乳喂养的妈妈在这方面承受的压力,比喂奶粉的妈妈更大,有些妈妈当看到宝宝体重偏低后,就认为是自己的奶水不好,改为奶粉喂养了。
如何判断宝宝的体重增加是合理的?
家长会在各种育儿书上找到不同年龄宝宝的体重标准,这些标准对大部分宝宝是可以参照的,但宝宝的生长发育速度有个体差异,所以动态观察每个宝宝的体重变化最重要,而不是单纯对照体重标准。标准体重是经过计算的平均值,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数字。当宝宝的实际体重测量值达到标准体重或在正常范围或在月体重动态增加量范围内,都是合格的,而不必严格要求“标准化”。
宝宝体重高低意么办?
现在的妈妈不怕宝宝胖,就怕宝宝瘦。在妈妈看来,宝宝瘦一点点也有营养不良的嫌疑。而事实上,只有当宝宝体重低于同地区,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体重平均值的15%时,才称做营养不良。
宝宝营养不良最常见的原因是喂养不当,导致机体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即可发生营养不良。喂养不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时添加辅食;
2、骤然断奶后婴儿对辅食不能适应:
3、缺乏人工喂养的知识,例如乳类过度稀释,长期供给单一的淀粉类食品;
4、妈妈不会判断宝宝是否已喂饱;
5、宝宝有不良饮食习惯或长期偏食等。
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如多产、双产、早产等),均可发生营养不良。当然营养不良还有疾病因素,如因疾病导致长期摄食不足或摄入食物而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和利用,或因代谢消耗过多均可引起营养不良等。疾病因素导致的营养不良需要請儿科医生诊疗。
2岁男宝宝身高体重标准是什么 第10篇
标准:
一、身高
身高生长突增的出现是男女孩进入青春期的信号。青春期男孩身高每年可增长7-9cm,最多可达l0-l2cm,整个青春期平均增长28cm;青春期女孩身高每年可增长5-7cm,最多可达9-10cm,整个青春期平均增长25cm。由于男孩青春期开始发育的年龄比女孩晚,骨骼停止生长的时间也相应晚,加之男孩突增幅度大,持续时间长,故到成年时男性的平均身高一般比女性高10cm左右。
二、体重
体重容易受营养、疾病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体重的稳定性较身高差。主要反映骨骼、肌肉、脂肪组织和内脏器官在量上的变化,所以即使在青春期后仍可继续增长。体重表示身体的总重量,包括骨骼、肌肉、脂肪、内脏器官等。女孩随年龄的增长,脂肪一直在增加,青春期出现脂肪积累高峰,成熟时是男孩的2倍。男孩随年龄的增长,肌肉一直在发育,到30岁时达到高峰,成熟时是女孩的1.5倍。
三、瘦体重与体脂肪
1岁宝宝身高体重标准表都有什么 第11篇
1岁宝宝身高体重标准表:
身高(cm) 68.6-85.0(平均76.5) 67.2-83.4(平均75.0)
体重(KG) 7.21-14.00(平均10.05) 6.87-13.15(平均9.40)
头围(cm) 42.6-50.5(平均46.4) 41.5-49.3(平均45.1)
(注:根据卫生部《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整理而成)
本月宝宝生理状况
这个月龄的宝宝手部动作已经相当熟练了,手部拿捏能力已经发育的非常好。宝宝现在喝奶量逐渐减少,辅食量逐渐增加,要注意荤蔬搭配,如果辅食中蛋白质和脂肪居多,膳食纤维含量较少,那宝宝会容易便秘的。
宝宝满周岁就可以开始戒掉母乳了,这对妈妈和宝宝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一定要注意平稳过渡。
科学护理:
如果您的宝宝还在使用安抚奶嘴,现在是时候停掉了。要拿走宝宝的安抚奶嘴可能很困难,不要紧,我们慢慢来:先在白天让他尽量少用奶嘴,然后,再设法帮他练习不叼着奶嘴睡觉。你也可以试着用毛绒动物或其他玩具来代替橡皮奶嘴。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第12篇
一岁半宝宝身高体重
男宝宝
身高
76.3~88.5厘米。
体重
9.1~13.9公斤。
女宝宝
身高
74.8~87.1厘米。
体重
8.5~13.1千克。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表计算方法
婴幼儿体重标准测量公式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
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
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
婴幼儿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
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
1、营养
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宝宝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长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有维生素D、钙和磷。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宝宝个子矮小。
2、睡眠
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宝宝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时高于觉醒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宝宝长个儿,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18月,13-15小时;18月-3岁,12-13小时;3岁-7岁,11-12小时。宝宝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有的宝宝睡眠时间较少,但精神、情绪和生长发育正常,也不必强求。
3、运动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长的增长。3-4个月前的宝宝,每天应俯卧数次,以促进全身活动,并应随着月龄的增长,及时培养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宝宝不应过久地抱着或坐着,宝宝抱着不便于活动全身,久坐会影响下肢发育。同时,宝宝学会坐后,常常不愿学翻身和爬。
4、疾病
很多疾病都会影响宝宝身长的增长,一般急性病仅影响体重,慢性病则能影响身长。如经长期测量观察,宝宝的身长始终低于同年龄小儿平均身长的10%以上,则称为生长迟缓;低于30%以上,则属异常,都应及时诊治。
5、遗传和性别
据报道相当一部分宝宝的身长受遗传影响。在性别方面,男孩一般高于同龄女孩。
6、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气候地区
据调查,我国北方宝宝比南方宝宝要高些。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水平高的地区,宝宝也长得较高。
宝宝超重怎么办
如果你被医生告知宝宝超重了或者有超重的危险,则需要采取措施控制一下宝宝的体重。宝宝会超重的原因在于他摄入的能量比消耗的要多。家长可以调节宝宝的饮食,并鼓励宝宝多做运动。
宝宝天性活泼好动,大多数初学走路的宝宝一整天都不会闲着,但是有的宝宝比较懒,家长需要多督促一下。如果宝宝已经上幼儿园了,家长要向老师了解宝宝白天的活动量有多少。活动量不足的话,家长可以带宝宝去公园散步,让宝宝多跑动,消耗热量。
除了运动外,家长还需要合理调整宝宝的饮食。对宝宝的日常饮食作一个记录,根据宝宝的进食情况计算其摄入的能量。如果宝宝一天摄入的热量超标,则需要减少一些零食和饮料的摄入,并对正餐中的食材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
不要让宝宝在两餐之间吃太多零食,尤其是甜食。多给宝宝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尝试以水果取代高热量点心作为零食。如果宝宝挑食不爱吃蔬菜,可以试试给他做蔬菜汤或果蔬汁。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如果你让他和你一起买菜、摘菜、做饭,他很可能会更乐意吃蔬菜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很喜欢吸奶瓶,则要注意宝宝是否喝了比身体所需的量要多的奶量。满周岁的病变每日只需摄入大约350~500毫升的奶,如果超量,宝宝还要喝的话,可以给宝宝喝一些稀释的饮料代替。宝宝2岁可以开始喝半脱脂奶,半脱脂奶所含的脂肪量和热量要少一些。
★ 4岁宝宝绘本故事
★ 十八个月宝宝身高标准
★ 女宝宝满月祝福语简短
★ 试试你的宝宝发育正常吗
★ 女宝宝满月贺词「荟萃」
★ 3岁半宝宝睡前故事
★ 给女宝宝的祝贺词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