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混合废水范文
化工混合废水范文(精选9篇)
化工混合废水 第1篇
预处理工艺的选择首先应针对进水中对生物处理有抑制作用和难生物降解的物质, 其中主要包括偶氮结构的物质和硝基苯类物质, 色度也是预处理中重点考虑的对象。某些生物难降解物质的化学氧化是比较困难的, 但通过还原反应可以把该类物质还原成较易生物降解的化合物。处理有毒、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现有技术中较为有效的是铁碳还原法工艺, 但铁碳还原法存在着:a.铁的消耗量大, 产生大量的污泥, 反应一段时间后铁易于板结, 从而降低了处理效果;b.只适用于p H低的废水, 中和废水需要大量的酸、碱等缺点。为了克服铁碳法缺点, 在铁内电解反应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铜, 扩大了两极之间的电位差, 使电化学反应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这样就有更多种类的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能在电极上得到还原。在p H为8.10~8.15时产生具有较强絮凝作用的Fe (OH) 3沉淀, 将污水中的悬浮固体和胶体等凝聚沉淀, 同时吸附大量可溶性有机污染物一起沉淀, 使污水得到净化。总的来说, 催化铁内电解法比铁碳法有效得多:a.处理难降解污染物的能力更强, 脱色效果显著, 在工程上长时间运行也不结块板结;b.整个反应是在不曝气的缺氧情况下进行的, 没有溶解氧参与原电池的电极反应, 污染物在催化剂表面上得到还原;c.催化铁内电解法适用的p H范围较大, 通常反应可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进行。催化铁内电解法常用于预处理, 帮助先行除去对微生物有毒有害的难降解物质, 改善污水的可生化性, 有利于最终出水达标。
2 试验部分
2.1试验材料。a.某市某工业区污水处理厂进水;b.铸铁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铁刨花和铸铜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铜屑;c.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改性的沸石。2.2试验方法。将铜屑和铁刨花按W铜/W铁=0:3比例秤量好, 加入3%的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改性的沸石, 充分混合, 放入矩形预处理反应器中。原废水p H在6~9之间。用5∶1的回流比让废水在上述反应器内反复循环, 在常温下不曝气HRT为2h, 使废水在反应器中充分的反应。进水来自沉砂池出水。中试过程中水进入调节池, 然后用泵打至高位水箱, 流量为0.125 m3/h, 再进入预处理反应器和生化池, 然后经二沉池出水。中试预处理反应器容积0.15 m3, 生化池容积4m3左右。预处理反应器装置:HRT为2h, 沿池长方向用板均隔为4格;水进入池后呈推流态至出水;池内装有以铁刨花为主的填料, 总填充率约在70%。生化池中的停留时间约为12 h。2.3连续流试验结果和讨论。连续流试验在某市某一工业区污水处理厂进行。中试研究了催化还原内电解工艺对该工业区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成份的降解过程和降解效率, 预处理段还原耗材铁刨花的消耗量及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
3 结论
3.1催化铁内电解法作为预处理可以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 提高全流程的处理效率。3.2铁盐的存在对后续生化工艺有利, 可大大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以及生物膜的固着性能。3.3 催化铁内电解法预处理化学工业区废水是经济且有效的。
摘要:在某市西北的工业区排放的污水以化工和医药的废水为主, 两种废水的排放量占污水总量的75%以上。这些废水进入该区污水厂集中处理。出水不能达标, 主要原因是进水水质波动大, 且含有有毒有害及难降解的物质。研究用催化铁内电解法对该工业区废水进行预处理, 以提高全流程的处理效率。
关键词:催化铁内电解法,工艺,化工废水处理
参考文献
[1]贾金平, 申哲民.含染料废水处理方法的现状与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 2000 (1) .
电镀混合废水一体化处理技术 第2篇
1 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新技术开始应用于环保行业,其中以铁/炭内电解反应器为核心的`技术在环保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1].这种一体化处理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电镀废水处理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 者:冷成保 柳小荣 肖波 LENG Cheng-bao LIU Xiao-rong XIAO Bo 作者单位:冷成保,柳小荣,LENG Cheng-bao,LIU Xiao-rong(广州华浩能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60)
肖波,XIAO Bo(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混合化工废水处理的工艺探析 第3篇
当前, 国内化工园区里, 普遍存在着入驻企业规模小、产品领域狭窄、技术含量低等问题。这些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农药、化肥、医药和燃料行业。由于其工艺水平不高, 回收处理工序简单甚至缺乏, 其排放的废水往往含有大量有机有毒物质。这些废水通常具有水量和水质变化大、有毒物含量大、盐度和氨氮含量高、色度深、酸度大, 降解难度高等特点, 处理起来非常困难。
1 混合化工废水特点及其处理工艺
1.1 混合化工废水的特点
混合化工废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污水处理厂收集的污水为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混合污水, 其中化工企业排放的生产污水占绝大多数, 生活污水含量很少。
(2) 收集到的待处理化工污水水质、水量变化范围很大。
(3) 虽然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之前均经过了预处理, 但由于污水组成千变万化, 有机质和有毒物质含量极高, 生物可利用度低。
(4) 污水经过化工企业预处理后, 虽然其主要指标 (例如COD等) 已经满足了接管标准, 但依然存在盐度高、氨氮高、色度深的问题, 导致处理困难。
1.2 混合化工废水的处理工艺
1.2.1 混合化工废水的物化处理工艺
(1) 水质均化和水量调节工序。通常情况下, 污水处理厂收集到的污水水质和水量的变化幅度过大从而影响污水处理设备机能的正常发挥, 甚至可能损坏污水处理设备。水质和水量的剧烈变化不利于污水处理工艺的稳定, 影响处理效果。所以, 必须对收集到的污水进行水质均化和水量调节处理。一般的做法是, 将收集到的污水导入具有水质均化和水量调节功能的调节池中进行调节, 之后才能进入污水处理厂正式开始处理。
(2) 隔除油状有机物工序。化工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不能溶于水, 常呈油状存于污水中。由于其对生物膜表面或者活性污泥颗粒表面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使其能够阻断好氧生物获取氧气, 进而导致生物活性降低乃至完全失去活性, 严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所以必须予以去除。通过隔油池可以去除油状有机物, 同时, 对污水进行初步的沉淀处理, 降低可沉淀物含量, 从而减少后续处理的药剂用量。
(3) 气浮工序。气浮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气泡发生装置在污水中产生大量高分散度的细小气泡, 气泡会大量吸附水中悬浮颗粒, 并一同升至水面, 进而分离处理。疏水性细微固体悬浮物和油类悬浮物是这阶段主要的处理对象。国内通常使气浮工艺有加压溶气气浮工艺、MAF (旋切气浮) 工艺、CAF (涡凹气浮) 工艺等。
(4) 混凝工序。混凝工艺主要原理是, 在污水中添加混凝剂, 通过若干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后, 水中悬浮物或者其他不易沉降的物质凝聚成大颗粒物质, 从而便于分离。在实际工作中, 混凝工艺通常与沉淀工艺、气浮工艺联合使用, 以提高分离效果。由于需要混凝的物质种类繁多, 所以实际中应用的混凝剂往往是复合性混凝剂而不是单一的混凝剂。
(5) 微电解工序。微电解工艺又称之为内电解工艺, 引入国内的时间还很短, 主要分为铁铜法和铁碳法等,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絮凝等方法去除水中污染物。该工艺由于能够显著提高生物可利用性、降低重铬酸盐指数和色度等, 所以常用于印染废水等化工废水的处理。微电解工艺的主要原理是电化学反应。碳铸铁屑和纯铁构成的颗粒在酸性水溶液环境中, 铁屑和炭粒或铜屑组成无数个微小原电池发生电化学反应, 生成亚铁离子和氢原子。在铁和亚铁离子的还原作用、铁离子的混凝作用等作用的影响下, 发生凝集、电中和、网捕和架桥等多种现象, 污水中原本很难去除的微小颗粒凝聚成粒径比较大的颗粒, 连同废水中原有的悬浮物和微电解反应产生的不溶物进一步形成更大的颗粒物, 从而得以去除。这个过程非常复杂, 通常还包括催化氧化反应、络合作用和电沉积作用。
1.2.2 混合化工废水的生化处理工艺
(1) 水解酸化工艺。水解酸化的作用是通过控制微生物将某些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较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 从而提高废水的生物利用度, 为后续处理创造有利的条件。水解酸化工艺具有适应性强, 耐COD负荷变化, p H适应广, 启动快, 运行稳定的特点, 可在常温下运行。水解酸化好氧工艺是处理混合工业废水的常用手段, 只要控制适当的运行条件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处理效果。
(2) A/O工艺。A/O工艺通过串联使用缺氧环境和富氧环境, 利用微生物将水中悬浮物变为有机酸, 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 并将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进行脱氮处理, 从而实现COD、NH3-N、色度的全面达标, 污染物含量的进一步降低, 废水生物可利用性进一步提高。
(3) PACT工艺。该工艺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 并于1972年申请专利。其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粉末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吸附作用来去除污染物。由于该工艺成本较低, 操作简便高效, 进而广受废水处理企业的欢迎, 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如石油化工、有机化工废水的处理。
2 结束语
鉴于我国化工企业中小型企业占多数的实际情况, 要求每个企业单独引进污水处理系统的做法不切实际。那样做不仅会增加企业的运用成本, 降低企业市场竞争力, 同时会造成污水处理设备的闲置与资源浪费。通过建立化工园区, 实行产业集聚, 开展集约式生产与废弃物处理, 由专门的污水处理厂家对园区企业经过预处理排放的废水进行记账处理, 不但可以有效降低生产企业经济负担, 还因为专业化的处理方式使污水处理效果更好。由于不同的化工企业排放的污水中污染物种类和含量都不同, 单纯采用传统的生化处理和物化处理, 处理效果都不理想。实施混合型化工废水处理工艺, 对于提高化工污水处理效果, 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蓝梅, 周琪, 顾国维.生化法处理难降解混合化工废水的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3 (1) :102-103.
[2]丁春生, 李达钱.化工废水处理技术与发展[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5 (6) :225-226.
[3]王红武, 闵乐, 马鲁铭, 等.DO对催化铁内电解预处理混合化工废水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 2006 (17) :263-265.
[4]邓岳, 胡桂香.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混合化工废水[J].工业水处理, 2007 (8) :139-141.
石油化工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第4篇
石油化工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摘要:生物法是传统石化废水二级处理的.核心单元.为满足日益严格的水质排放标准要求,从传统工艺的组合、运行参数的研究和改进、新型填料和滤料的开发和利用、新型反应器的开发和利用、人工分离工程菌和构建新菌株等方面,介绍了石化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作 者:王会强 冯晓强 张学勇 林毅 WANG Hui-qiang FENG Xiao-qiang ZHANG Xue-yong LIN Yi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期 刊:化肥设计 Journal:CHEMICAL FERTILIZER DESIGN 年,卷(期):, 48(1) 分类号:X703 关键词:石油化工废水 生物处理工艺 生物反应器 基因工程 人工构建菌株
浅析化工工业废水处理工艺 第5篇
1 化工工业废水的具体分类
在化工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 我们首先要知道化工工业废水的具体分类, 我们知道在化工工业生产的过程中, 会产生很多化学用品, 这些化学用品, 按照其性质可以划分为有毒的化学用品、有机的化学用品、无机的化学用品。在化工工业废水中含有很多有毒物质, 这主要是在加工的过程中, 化工工业废水排出去的时候, 废水中存在着有毒物质的分解物, 对河流产生污染, 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在我国一些化工工业进行深加工的过程中, 会产生一些化学肥料废水, 化工工业废水是具有多样性的, 对水的污染性质也是非常复杂的, 经过污染的水的颜色会加深, 影响了自然环境化工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的危害程度很大, 有些污染物含有毒性而且很难形成生物降解的物质, 有的在水中形成了悬浮的固体形状。化工工业废水中的一些有毒的化合物是不能进行分解的。
2 化工工业废水的特点
水资源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资源,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我们知道, 水质的成分是非常复杂的, 水中包含着许多副产物, 在化工工业中, 化工原料的组成部分主要是由呈现了类似溶剂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的性质是复杂的, 这就给处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在化工工业废水中存在着很多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化工工业在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如果在化工工业废水中的有毒物质不断增加, 例如:硝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等, 这些化工原料在水中进行分解, 形成的有毒物质, 都会危害人们的健康, 同时影响到我们的身边环境。因此, 化工工业废水是极其复杂的, 废水中所包含的污染物的含量是非常高的, 化工工业废水中的有毒物质增多这样就导致水被污染的色度加深。
3 常用的化工工业废水处理工艺
3.1 物理法
常用化工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包括:物理法、化学方法、等。其中, 化工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的物理法主要包含过滤法、重力沉淀法与气浮法。过滤法主要是指一种属于孔粒状的物质在水中停留, 这种物质能够使水中的悬浮物降低, 在处理化工工业废水中, 比较常用的是微孔的过滤机, 微孔过滤机的孔管主要是由聚乙烯制作而成的, 可以调节孔的大小, 调换的过程是很方便的, 重力沉淀法主要是根据化工工业废水中有悬浮的颗粒, 这些颗粒会沉淀, 沉淀的过程主要是受重力的影响, 气浮法是指在水面上形成的气泡状, 微小的悬浮颗粒。在化工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中运用物里方法是非常方便的, 同时也有利于管理。但是也有不利的方面, 例如:在化工工业的废水中, 不能适合对可溶性废水成分进行有效的去除。在这个过程当中, 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3.2 化学方法
在化工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中, 利用化学方法, 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去除化工工业废水中的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杂质。在化工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中, 经常采用的化学方法有化学混凝法、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等。其中, 化学混凝法主要是对水中的微小的悬浮的物质, 通过利用化学药剂所产生的凝聚和絮凝的作用, 使细小的悬浮颗粒变成沉淀, 这样就能够有利清除, 在化学中的混凝法不仅仅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 而且还能将化工工业废水中很深的色度去除掉。同时还能除掉水中的一些微生物和有机物等, 这种方法, 主要是受到水的温度影响, 同时还受水质的影响, 经过影响, 其变化程度会很大。
4 化工工业废水处理的技术
4.1 膜技术处理法
我们知道化工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具有复杂性, 因此, 我们在处理化工工业废水的过程当中, 要采用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化工工业废水处理中, 运用的技术包括膜技术处理法、电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磁分离技术、铁碳微电解处理技术等。其中, 在化工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中运用膜技术处理法, 主要是膜技术在处理废水的过程当中, 可以不用借入其他的一些杂质, 就可以使水中的有毒物质的大小物质能够分离, 而且还能把分子中含有的原料进行有利的回收, 同时膜技术还包括超滤技术, 这种超滤技术能够将化工工业废水中的聚乙烯醇浆料进行回收, 然而在化工工业废水中采用膜技术法也有不利的地方, 主要是由于膜使用技术要求的造价会很高, 在使用的过程中的时间较短, 很容易遭到污染。伴随着我国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 膜技术在化工工业废水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4.2 电催化氧化法
在化工工业中, 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处理废水中的有毒物质, 主要是在常温的情况下, 利用电催化氧化法自身具有的催化活性的电极反应, 能够产生羟基自由基, 这样就可以把非常难升物降解的有机物开始变成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有的时候, 一些难生物杂降解的时候会产生燃烧的现象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候, 由于操作过程是非常简洁的, 在处理的过程中, 效率会很高。因此, 在化工工业中运用电催氧化法对废水进行处理是一种非常适用的方式。
4.3 臭氧氧化法
在化工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 臭氧主要是强氧化剂, 臭氧能够和化工工业废水中的一些有机物产生反应, 能够将废水中的酚和氰污染物质进行清除, 还可以去除水的臭味, 还能对水进行有效的杀菌。臭氧的氧化功能能够使水中的污染物质很快的去除, 臭氧在水中还能分解成为氧, 这样就不会导致二次污染, 同时在用臭氧处理化工工业废水的时候, 还要注意操作方法, 如果操作方法不对, 可能会对周围的一些生物造成一定的危害。
4.4 磁分离法
在化工工业废水中运用磁分离法对里废水, 主要是处理水中的杂质, 由于磁分离技术可以让水中的物质具有磁性,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把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分解。
4.5 铁碳微电解处理技术
在化工工业废水中, 用铁碳微电解处理技术, 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很好, 主要是碎废水中的铁屑进行分解和过滤, 这种方法已经得到了普遍利用, 对废水的处理起到了好处。
5 结语
综上所述, 化工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是非常复杂的, 在处理的过程中, 要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 这样才能起到保护我们的身边环境免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效果, 从而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毛悌和.化工废水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2]杨元林, 周云巍.高浓度焦化废水处理工艺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 2001 (4) :23-25.
化工企业废水处理工程探讨 第6篇
一、化工企业废水处理工艺
1、工艺流程说明及污染源排放状况
编制各装置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污染物产生量、去除量、排放量表。排放表中污染源编号应与流程图中编号一致, 同时应列出各排放点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成分、浓度、产量、去除量、排放量, 以及排放方式和去向。
2、污染源分析及治理措施
由于化工项目生产工艺的多样性、环境影响因子的复杂性、污染物的特殊性, 工程分析中污染源分析及治理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三个时期施工、运营正常、非正常、风险事故、退役项目组成内容主体、辅助、公用工程, 储运设施, 道路、变电站等技改扩建现有和拟建工程, 可能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放射性等污染分别进行分析, 确保污染源、污染因子不缺漏。其重点是营运期, 同时也不可忽视退役期, 并且必须列表说明污染的排放及治理设施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技改扩建项目的“三本帐”。
二、化工企业废水处理方法
中和法:在回收炼焦煤气中化学成分苯、焦油和从焦油中提取萘、酚和蒽油的工序中, 产生的废水中含有酸、碱等污染物, 为调节水的p H值使其在一定的范围内, 对酸性废水, 采用废碱、石灰、石灰石、电石渣等进行中和, 也可使酸性废水与碱性废水相互中和。
沉淀法:在化工设备清洗过程、硝酸铵和硫酸铵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含有害金属离子的废水, 可以加入沉淀剂使水中有害的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硫化物或碳酸盐等难溶物质而除去。例如, 用石灰——苏打 (Ca O-NO3) 使水中的Mg2+、Ca2+离子转化成Mg (OH) 2和Ca CO3沉淀而除去。又如, 往含有Hg2+离子的污水中加入Na2S, 可使Hg2+转变成溶解度很小的Hg S而除去, 根据同离子效应, 要使Hg2+沉淀的更完全, 必须加入过量的Na2S, 但Na2S过多又会使Hg S溶解生成[Hg2]2配离子, 达不到除汞的目的。为解决这一矛盾, 可同时加入亚铁盐, Fe2+与过量的Na2S反应, 生成Fe S沉淀, 并可以与Hg S共同沉淀。再如, 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之一叫做铁氧体法, 其方法是在含+6价铬的酸性废水中加入还原剂硫酸亚铁 (Fe SO4) , 将+6价铬还原为+3价铬 (Fe2+被部分地氧化为Fe3+) , 再加入Na OH, 调节溶液的p H值为6~8。
反渗透法:反渗透法是应用一种强度足以经受所用高压, 同时又能让水分子透过, 不能让待处理水中杂质离子透过的薄膜, 将纯水从含盐的水中分离出来。已应用的半透膜有醋酸纤维素膜和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素膜等。醋酸纤维素是无定形链状高分子化合物, 所用已成型的膜呈乳白色、半透明, 有一定的韧性, 它具有非对称性, 膜的表皮层结构致密, 孔隙很小, 其内部的多孔层结构疏松, 孔隙较大, 表皮层与多孔层之间为过渡层, 各层之间并无截然分开的效果。这种半透膜的反渗透机理是半透膜的表面具有选择性的吸附能力, 能吸附水分子而排斥盐的微粒。这样, 在膜与溶液的界面上形成一纯水层, 在反渗透压力作用下, 此水层中的纯水就不断透过半透膜而渗出。
三、化工企业废水处理工程
目前, 关于化工废水回收处理已经形成了几种较为成熟的方法, 如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 企业需要根据地区特点和自身特点, 针对性地选择最适合的处理方法, 达到最有效的处理效果。
具体来讲, 如果企业规模较小, 初期成本投入度不大, 可以选择物理处理方法, 通过使用混凝剂沉淀和活性炭吸附将污染物质去除, 物理处理方法是较为初级和简单的方法, 能够起到一般净化水质的作用, 但是对较为复杂的物质则力所不及, 因此不太适合于复杂化工大规模生的企业;化学处理方法目前存在介质消毒法和电化学处理法两种趋势, 前者往往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比如液氯消毒法会产生致癌性物质, 而后者不但控制方便, 易于维护, 而且除污效果非常好, 也是目前许多化工企业进行二级处理所采用的方法。
除了使用以上两种方法外, 对于规模较大的化工企业而言, 需要采用更加高效的新技术实现废水的回收利用, 生物处理法自然成为了首选, 这种技术尽管前期投资会很大, 但是一旦形成系统运转, 成本就会降下来,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物膜技术, 使用生物菌技术针对废水成分高密度培养活性菌进行分解转化;生物炭法, 将粉末活性炭与活性污泥混合投入生化进水曝气池, 然后从浓缩池进行排污;生物流化床, 以焦炭、活性炭作为载体, 让水自下而上流动, 让载体处于流化状态。
一般工艺路线和生产分析方法的主要工作步骤有:a.利用天然资料和合成半制品来加工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化学生产过程;b.阐明重点工艺单元的物料流向及污染物产生过程, 同时绘制标识污染源位置的装置工艺流程简图;c.对比分析所选定的工艺路线与生产方法, 论述其先进性、可靠性。
工艺过程与污染因素分析。工艺过程与污染因素分析是对各生产装置发生的化学反应和化工过程进行分析:a.根据工艺路线和生产方法, 划分化工生产单元, 确定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工艺流程中与环评有关的主要生产单元;b.根据物料特性和工艺操作条件, 确定与环评有关的生产单元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化工工艺过程类型;c.根据化学反应和化工过程类型, 分析判断物料变化, 以及物料流中各种组分的去向;d.综合运用化工单元过程污染分析法和物料衡算法、水平衡计算等, 核算各生产单元污染物的排放量、浓度, 确定排放方式和排放条件, 编制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污染物排放表。
化工单元过程污染分析法的实质就是运用化学反应的基本法则, 分析化工生产过程中各主要生产单元发生的化学反应机理和物化作用, 分析掌握物料组成的变化、物料各组成的去向, 从而完成工艺分析各工作内容。其主要步骤是:a.用分子式描述原辅物料发生的主、副反应, 确定各化工单元的物料组分、性质, 判定污染因子;b.运用化工原理基础理论, 分析项目可行性报告所确定的工艺流程, 确定可能产生污染物的工艺单元, 并对这些工艺单元进行物料平衡分析, 核定各工艺单元物料组成, 污染物浓度和排放量、排放条件及去向。c.确定全工艺过程的转化率和回收率, 对各产污工艺单元进行物料衡算;或用排污系数法、类比调查法, 确定各污染源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 以及与工艺过程所加工的原料、辅助原料、催化剂组分和工艺参数的关系。
四、结论
随着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化工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废水处理技术水平, 才能保证长远发展, 这不但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引进, 还需要化工企业将这种环保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营造全员环保的氛围, 提高化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不但要满足社会的物质需要, 更要为生态环境的绿色化尽自己的义务。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生产实际情况, 对化工废水处理的工艺技术做了大量研究, 以使工厂的污废水排放标准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减小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化工企业,废水,处理,标准
参考文献
[1]高冰凌, 卿光明.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J].化工设计, 2003 (5) .[1]高冰凌, 卿光明.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J].化工设计, 2003 (5) .
农药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第7篇
物化法处理农药废水主要是针对处理前进行预处理的一种常见手段, 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废水处理中有用的成分进行回收利用, 然后对于难以降解的物质进行有机物的有效去除, 提高其可生化性, 从而提高其利用效率。其中物化法经常使用的方法为:萃取法、吸附法以及沉淀法等相关方法。采用物化法可以有效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1.1萃取法
利用萃取法进行农药的废水处理, 其主要优点是利用率较高, 进行操作时较为渐变并且成本较低。在进行操作时, 主要采取多段逆流方式和间歇萃取和塔式逆流连续萃取, 采用塔式逆流萃取对于提取效率来说较占优势。基于可逆络合反应的萃取分离方法对极性有机稀溶液的分离具有高效性和高选择性;液膜萃取分离法对于含有酚、氰废水中有害物质和有机物的富集分离处理, 在进行处理后, 其COD数量呈现大规模下降的趋势, 可生化性具有良好的性能。
1.2吸附法
对于吸附法来说, 其主要利用的是具有高活性的吸附剂进行废水处理。其吸附剂一般为活性炭或者大孔树脂。活性炭具有的特点为其脱附较为不易, 并且再生较为困难, 并且机械强度差, 使用寿命不长, 他的这些特点严重制约了其在工业中的应用。而吸附树脂和活性炭相比, 其吸附效果占有优势, 吸附效果以及性能较为稳定, 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在近些年的使用中, 其在废水处理中应用前景较为广阔并大量的使用。
1.3沉淀法
沉淀法主要是在废水中进行絮凝剂或者中和剂的添加,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得废水中的可溶性污染物以及悬浮物能在污水表面形成较大范围的絮凝物, 经过一定的反应形成一定的沉淀物, 从而有效的实现净水的目的。目前, 我国在絮凝剂的使用上, 较多使用的一般为聚铁、聚铝以及聚丙烯酸钠等有机絮凝剂。当前在进行絮凝剂的研究发展向着高分子化合物以及生物大分子方向进行发展。
2 化学法处理农药废水
2.1湿式氧化法
此种方法需要具备一定的温度以及压力, 然后在废水中进行氧气的注入, 这样做的目的是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从而进行农药废水的处理。在进行此种技术应用时, 其重点就是进行催化剂的正确选用。
2.2超声波技术
超声波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的作用, 从而对分子起到加速的作用, 有效的对胶粒的稳定性进行破坏, 从而进行废水的预处理。
2.3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在当前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使用在广泛推广, 其主要针对化工中具有危害的废物进行有效的处理, 其在进行氯联苯、酚类、苯和甲苯类化合物、取代烷烃的处理时, COD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 具有明显的优势。
3 生化法处理农药废水
选用生化处理技术, 其主要利用的就是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进行有机物的降解, 在我国农药废水处理中广泛应用, 在我国的农药生产厂家中, 一般走建有生化处理基础设施。
3.1好氧生物处理
好氧生物处理方法是农药生化处理技术中重要的一种方法。一般分为活性污泥法以及生物膜法两种形式。其中,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使用范围最广, 其具体包含传统的活性污泥法、SBR法以及渐减曝气法发等多种方法。在实际的使用活性污泥法的使用中, 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处理的效果, 更好的提升其设备的运转效率, 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例如, 在曝气法的使用中, 把空气转化成氧气而使用的纯氧曝气法, 采用吸附和传统污泥法相结合的两级活性污泥法的使用等都是对原有技术的改进与升级, 除此之外, 在使用活性污泥法中, 对于脱氮以及除磷等都有了新的使用。生物膜法主要就是把微生物细胞在填料上进行固定, 使得微生物附着上, 从而进行繁殖, 最终产生活性污泥。此种方法对于生物体积浓度达以及存货时代长的废水中应用较为合适, 采取的主要方式为生物滤池以及生物接触等氧化方法。
3.2厌氧生物处理
在进行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选择时, 其对于生化池的负荷有较大的提升, 并且可以有效的减少池容, 同时可以回收沼气, 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 其在实际的处理中, 单独使用处理效果不明显, 因此经常和厌氧以及好氧生化进行联合使用, 这样既可以提高其污水处理效率, 又可以提升经济效益, 对于当前农药污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结语
综上所述, 在进行农药的污水处理中, 其技术形式多种多样, 针对不同的污水类型选取合适的处理技术, 在实际的使用中, 由于农药污水中的污染物成分较为复杂, 仅仅使用一种处理技术很难实现其处理效果, 因此, 联合使用多种处理技术, 综合其优缺点, 可以有效的提升其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志全.生化法处理某化工企业重氮废水工艺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15.
[2]刘佳.超滤+反渗透+芬顿有机磷废水除磷工艺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 2015.
化工废水处理技术与发展研究 第8篇
1 化工废水的预处理技术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 如果在系统工作前, 以事先的预处理环节降低系统的消耗, 同时提升系统功效的价值。化工业废水有许多种类, 并且每个种类中的有机物、污染物和有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有着巨大的差异, 因此, 对化工废水进行处理前的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1 含油量大化工业废水预处理技术
一是用高分子的絮凝剂对含油量大的化工业废水进行处理, 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聚铁和聚铝, 高分子絮凝剂可以通过分子絮凝作用达到对废水的先期处理和加工, 可以对油质进行大量的吸附, 这会大大降低后续化工业废水处理的难度。二是用聚结过滤的方法除去化工业废水中的油质, 这种方法的主旨就是通过聚结的方式, 扩大过滤表面面积, 以粗糙的聚结网达到对油脂的吸附作用, 如果聚结颗粒适中, 性能适当, 强度和空隙度适宜, 会很显著地提高过滤作用。聚结过滤一般有两个主要阶段:第一, 含油化工业废水通过过滤床床层被聚结层捕集, 形成细微的油膜。第二, 油膜随着捕集油量的增多而逐步增厚, 这两个阶段聚结过滤网都可以起到对化工业废水中油脂的吸附作用, 起到先期处理的作用。三是乳化油废水的治理技术, 在石油炼制和加工工程的炼制和生产过程中, 会有大量的乳化油废水的产生, 当乳化油废水和其他含油混合体相结合时会产生乳化严重的化工业废水, 这会进一步破坏炼制或加工生产中隔油和浮选等工序的进行, 既增加了化工生产的成本, 又会影响化工生产效率的提高, 是一种处理较为困难的化工业废水。对于高乳化油废水的处理一般采用加入强酸的方法, 通过加热使酸根离子破坏化工业废水的乳化作用, 但是成效移植不理想, 当前,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不对称脉冲电絮凝法, 就是在化工业乳化油废水中通入交变电流, 建立脉冲电场, 进而达到处理乳化油废水的目标。
1.2 难生物降解化工业废水的处理技术
对于难以生物降解的化工业废水可以采用厌氧生物法进行处理, 此法可以消耗较少的能量, 通过可回收的生物气作为能源, 而且处理的费用较低, 剩余的污泥量也很少, 非常适合处理高浓度的废水, 在废水处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 化学和物理的处理方法对于抑制生物降解及难生物降解的高浓度废水也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就是处理的废水能否进行妥善的处理。我国正在对具体的情况进行技术改进, 并不断努力进行新技术的开发研究。
2 化工业废水的二级处理技术
二级生物废水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 一般的废水在经过二级处理之后就会达到我国规定的排放标准, 对于成分复杂、难降解生物过多的废水还应进行补充处理, 通常情况下生物处理过程比较复杂, 而且我国对于废水处理后的排放标准的要求也日趋严格, 尤其是对含氮化合物的排放限制严格。
3 化工业废水的配套处理
配套处理技术也叫深处理, 主要对含有氮、磷等物质的废水, 后处理技术包括非生物降解物的去除、悬浮固体的去除以及溶解性固体的灭菌等, 具体的处理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定。石油化工产业的废水可以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进行处理, 这是目前各种处理技术中最为经济的方法。
3.1 颗粒活性炭生物膜法
颗粒活性炭生物膜法就是在保持活性炭层的好氧状态下, 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从而对富集在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 颗粒活性炭生物膜法的优势在于活性炭中的生物再生, 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废水处理效率。
3.2 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法
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法在当前大型炼油厂、化工厂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种方法应用活性炭和活性污泥的强力吸附作用, 对化工废水进行处理, 以提升处理的质量, 是一种简便、低廉、效果良好的处理技术。
综上所述, 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是检验一个国家和地区化工业现代化水平和管理技术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迈向化工业发展更为广阔的时期, 更应发挥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的价值, 使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更好地为化工业生产做好保驾护航工作, 以更新更好的技术和工艺实现对化工生产中废水的全面处理, 在实现化工业社会和生态目标的基础上, 确保化工业和整个经济发展的高效性和合理性, 促进整个社会向更加健康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桂玲.化工废水污染状况及主要处理对策探析[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09, (10) :16-17.
[2]殷永泉, 邓兴彦, 刘瑞辉, 等.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 (05) :47-49.
某化工企业废水再生回用效果分析 第9篇
关键词:化工废水,再生回用,微滤,反渗透
1 引言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同时企业又需要补充大量水质质量高的新鲜水,可见化工废水的中水回用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区域水资源的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化工废水的中水回用多用于高炉冲渣和企业的锅炉用水。因此,对中水的水质要求较高。预处理工艺对COD、SS等脱除效果较好,对盐分及氯离子去除效果一般,需要进一步深度处理才能实现回用。以乙烯废水、化肥废水等混合化工废水为主的某化工联合企业日处理能力5万t,运行稳定,处理后的排放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要求,深度处理后回用水水质同时满足中石油《炼油企业污水回用技术管理导则》中的初级再生水水质控制指标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回用水标准要求,回用水水量30000m3/d,回用至生产用水。采用微滤作为预处理工艺与反渗透工艺相耦合,能明显降低原水中的盐分和氯离子,实现污水的中水回用。
2 化工废水的污染现状及特点
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增长,世界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人所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为了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必须设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水、废水的排放,鼓励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减少和避免废水的产生,鼓励废水的资源化深度处理。因此,提高用水大户及污水排放大户的水资源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废水资源化是工业的重要节水措施之一,而化工企业就是最为典型的用水大户及污水排放大户。
化工废水的水量和水质因生产工艺、产品及生产规模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化工废水中的污染物大多具有毒性,如含重金属(汞、镉、铬、铅、砷)废水,含有害化学品(氰、酚、氟化合物及有机氯、有机磷、蒽醌、硝基化合物等),对人体和环境危害极大。直接排放严重影响区域环境质量健康,同时由于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需水量大,若不能中水回用将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企业本身及所属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化工废水的中水回用问题已经成为抑制企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另外,由于化工企业中锅炉补给水要求的进水水质非常高,需要稳定、高效的处理技术才能达到中水回用的要求。目前众多深度处理技术中,膜分离技术由于具有分离精度高、占地省、自动化程度高、出水水质优良等众多优点。近年开始在化工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化工废水的特点:排放量大,生产中工艺用水和冷却水用量很大,中小企业设备陈旧,清污难以分流,耗水量大,水循环利用率低。水质复杂且污染物含量高,我国生产1t合成氨流失氨氮13kg,发达国际仅为0.11 kg。废水中污染物毒性大,化工废水中污染物多具毒性,有重金属、氰、酚、氟化物、有机氯、有机磷、蒽醌、萘系及硝基化合物等。
3 化工废水资源化情况分析
3.1 化工废水资源化的可行性
化工废水中一般总氮、氨氮、石油类、总磷、游离余氯等超标,而有害物质如汞、砷、镉等一般不超标。一般化工废水中不会含有毒污染物。因此,只要根据需要选用适当的水处理工艺,化工废水完全可以进行再次利用,若供给电厂使用,则需考虑使用成熟的工艺去除其中的悬浮物,就能够满足电厂冷却水的水质要求,如用反渗透、电渗析、离子交换等工艺进一步处理后,化工废水水质可满足锅炉补给水的水质要求。因此,化工废水资源化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化工废水资源化的收入为污水处理费及回用水水费,有一定的盈利能力,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化工废水资源化也是可行的。
3.2 微滤反渗透的应用
微滤是一种精密过滤技术,它与反渗透、超滤均是通过压力而驱动的。所分离的组分直径为0.03~15μm,主要除去微粒、亚微粒和细粒物质[1],达到改善和稳定水质的目的。微滤膜允许小分子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会截留水中存在的悬浮物、大分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等物质。其分离机理是:膜表面孔径机械筛分作用,膜孔阻滞作用和膜表面及膜孔对杂质的吸附作用。从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看,无论是作为饮用水处理还是作为反渗透预处理,由于微滤出水水质与超滤没有明显区别并更稳定,运行费用更低,微滤的应用更为广泛、膜系统的累计规模更大。反渗透技术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一些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方面的应用受到了高度重视,包括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经初级处理后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制取优质淡水。最早应用是在脱盐方面,通过不断的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使反渗透水处理成为当代先进的水处理脱盐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RO是最普遍的除盐方法,用于海水和苦咸水淡化、以及纯水制备的最节能、最简便的技术[2,3,4,5,6]。
3.3 废水资源化工艺
该化工企业污水回用工程设计规模确定为3万m3/d。由于水中含盐量较高,不能直接回用于循环水系统,因此需要进行深度处理以满足回用要求。深度处理采用双膜法即微滤+反渗透工艺(图1)。
二级处理后的来水用高压泵提升进入微滤系统进行预处理,微滤产水池的水加药后再用高压泵提升进入反渗透系统。反渗透系统是本流程中最主要的脱盐装置,微滤产水经高压泵进入反渗透膜组,在压力作用下,大部分水分子和微量其他离子透过反渗透膜,水中的大部分盐分和胶体、有机物等不能透过反渗透膜,残留在少量浓水中,由浓水管排出。在反渗透装置停运时,自动冲洗3~5min,以去除沉积在膜表面的污垢,使装置和反渗透膜得到有效保养。微滤系统和反渗透系统产生的浓水直接排放或送高炉冲渣。
4 化工废水处理效果分析
4.1 微滤反渗透对浊度的处理效果
微滤及反渗透对进水浊度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进水浓度均小于0.3NTU,微滤出水浓度小于0.1NTU,反渗透出水0~0.03NTU(图2)。
4.2 微滤反渗透对总碱度的处理效果
微滤及反渗透对进水总碱度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进水浓度165~170mg/L,微滤出水浓度为80~95mg/L,反渗透出水20~42mg/L,远低于回用水水质指标(图3)。
4.3 微滤反渗透对总硬度的处理效果
微滤及反渗透对总硬度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进水浓度小于400mg/L,微滤出水浓度为199~230mg/L,反渗透出水12.1~18.6mg/L(图4)。
4.4 微滤反渗透对氯离子的处理效果
微滤及反渗透对氯离子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氯离子的去除效果比较明显。进水浓度219-242mg/L,微滤出水平均浓度为0.47mg/L,反渗透出水0.04~0.08mg/L(图5)。
5 结语
该化工企业建设规模为5×104t/d,其中3×104t/d达标后回用于生产装置,以替代和减少新鲜水的使用。针对原水水质、回用要求和回用规模,并充分考虑水质水量的波动,采用曝气沉砂池-絮凝气浮池-纤维束滤池-微滤-反渗透工艺,反渗透为系统的核心处理工艺,对再生水进行脱盐处理。微滤反渗透工艺对进水浊度、总碱度、总硬度、氯离子均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满足该化工企业循环用水水质指标,取得环境效益的同时具有可观的经济收益。该化工废水中污染杂质较多,有机物和微生物含量较多,对反渗透系统产生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很大,合理和有效的预处理是预防微生物污染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正立.反渗透水处理应用技术及膜水处理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Darwish M.Critical comparison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in large capacity reverse osmosis and multistage flash seawater de-salting plants[J].Desalination,1987(63):143.
[3]Al-Mutaz I.,Soliman M.,Daghthem A.Optimim design for hy-brid desalting plant[J].Desalination,1989(76):177.
[4]Awerbush L.,May S.,Soo-Hoo R.et al.Hybrid desalting sys-tems[J].Desalination,1989(76):189.
[5]A.J.Rachwal,J.Khow,J.S.Colbourne et al.Water treatment for public supply in the1990's:Arole for membrane technology[J].Desalination,1994(97):427.
化工混合废水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