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不同地质条件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51

不同地质条件范文(精选12篇)

不同地质条件 第1篇

各个地区地质条件多种多样,概括说有:山区石方、丘陵山坡、北方平原、南方水稻田、江河沟渠、城区公路等类型。土壤性质有弱酸性、中性、弱碱性等。植物有深根性作物、浅根性作物,重点防止芦苇根扎进防腐层。这些地质的导电性反映在土壤电阻率上又从几十到几千欧姆·米不等。

1 施工条件和防腐的关系

从施工条件来分析,普通开挖段是开放式施工,可以做到轻拿轻放,对防腐层损伤较小;定向钻穿越段,管道需要在地洞里拖行,对防腐层损伤较大;套管顶管施工时,管道是用机械设备推进套管的,钢管较重,较长的钢管又会有一个弧度,所以推进套管的操作中,常常会损坏绝缘支撑垫,甚至危害到防腐层[1]。

2 长输管道防腐涂层的种类

目前,国内外长输管道上常用的外防腐涂层主要有:聚乙烯三层结构(3层PE)、熔结环氧粉末(FBE)和双层熔结环氧粉末(双层FBE)等。

熔结环氧粉末和3层PE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和先进的管道外防腐层。3层PE第1层为熔结环氧粉末,第2层为胶粘剂,第3层为挤出聚乙烯,各层之间相互紧密粘接,形成1种复合结构,取长补短。它利用环氧粉末与钢管表面很强的粘结力而提高粘结性;利用挤出聚乙烯优良的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绝缘性、抗植物根茎穿透性、抗水浸透性等来提高其整体性能,使得3层PE防腐涂层的整体性能表现更为突出,更为全面。

熔结环氧粉末涂层约350μm~500μm,与钢管表面粘结力强、耐化学介质侵蚀性能、耐温性能、绝缘性能等都比较好,防腐效果好,不会产生阴极保护屏蔽的问题,价格相对也便宜,但由于单层环氧粉末涂层较薄,其耐划伤、抗磕碰的抗冲击性能较差,防腐层在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破损现象,所以只适合于大部分土壤环境,但不适用于山区石方段[2]。国外60年代开始应用于管道防腐,发展很快,在北美地区应用广泛。

双层熔结环氧粉末是在防腐型环氧粉末外面再喷涂1层保护型环氧粉末,一般内层厚度≥300μm,外层厚度≥500μm,提高了抗冲击强度和耐磨性,减少了吸水率,除应用在定向钻穿越等一些特殊地段外,大规模应用不多。

从防腐角度看,环氧树脂是最好的防腐层,但它机械性能较差,易损坏。所以理论上埋地管道都应以环氧粉末作为防腐层,为了减少施工中对环氧粉末的损伤,又派生出双层环氧及3层PE。

在较低价中标,合同价格已谈成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各种减少成本的做法;而为了赶工期,施工时也很难做到轻拿轻放;经常是防腐厂按时送钢管到现场,而迟迟不能下沟施工,风吹日晒雨淋也会严重破坏环氧粉末,堆放过程中也易受人为损坏[3]。总之,多种因素下,最终埋地管道的环氧粉末防腐层质量不如预期。

3 防腐方案

一般来说,施工、监理、管理部门希望采用一种比较能抗机械损伤的防腐涂层,这样管理、操作中可以相对粗放一些。所以目前中石油的管道较多地采用了3层PE。

其实,只要管道安全埋进地下后,环氧粉末防腐层比3层PE好,它与阴极保护的匹配性好。综合多种因素后,推荐防腐方案如下:

a)山区石方、丘陵山坡、城区公路段:为了避免在运输、装卸、堆放过程中受到可能的损伤,宜采用3PE作为管道的外防腐层;b)北方平原、南方水稻田、江河沟渠及大部分土质地段:保证施工质量前提下,应采用熔结环氧粉末作为埋地管道外防腐层;c)定向钻穿越段:土质穿越时,可以采用3PE防腐层;硬质条件下穿越,熔结环氧粉末作防腐层,外面可再加光固化保护套,光固化保护套是一种进口产品,操作简便,但目前价格较贵,约500元/m2。它是一种工程塑料,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软化点高、耐热、磨擦系数低、耐磨损、耐油、耐弱酸、耐碱和一般溶剂、电绝缘性好、有自熄性、无毒,耐候性好、能在高温、高湿下工作。聚酰胺是其主要合成纤维材料,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耐磨性高于其他所有纤维;d)套管穿越及其它特殊地段:加强级环氧粉末一般来说可以应用在穿越等特殊地段,但为了再提高防腐等级,也可以采用双层熔结环氧粉末。但这样一来,同一条管道中会出现多种防腐层交替出现的复杂情况,施工管理上有些不便。

摘要:叙述了国内外长输管道防止腐蚀方案中两种最为经济合理的手段:对埋地金属采取涂层和阴极保护,这两种方案得到了广泛应用。输油管道的防腐工作都围绕如何更好地实现防腐绝缘层和提供阴极保护展开。

关键词:长输管道,防腐方案,地质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兴志.浅谈油气长输管道安装工程中的监理质量控制[J].建设监理,2011(2):74-76.

[2]柳华伟,陈杨.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埋地管道腐蚀状况评价中的应用[J].石油工程建设,2011(5):43-45.

不同地质条件 第2篇

地处贵州东部的铜仁地区,是我国西南部较典型的山区,也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其所辖8县1市1特区,总面积18032 km2,总人口360.72万人.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至上百万元,给地方经济带来了严重的阻碍.近年来,随着土地开发的不断深入,地质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加之气候的.变化,地质灾害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本文从该区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其地质环境条件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环境条件的关系.

作 者:胡涛 HU Tao  作者单位:贵州省地矿局,一○三地质大队,贵州,铜仁,554300 刊 名:矿物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MINERALOGICA SINICA 年,卷(期): 27(3) 分类号:P694 关键词:铜仁地区   地质灾害   现状   地质环境  

浅谈不同地质条件的深基坑支护设计 第3篇

【关键词】不同;地质条件;深基坑;支护体系;设计

1.深基坑支护设计的要点

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中,深基坑支护的设计是地基项目施工的主要技术保障与施工依据,对于地基施工的进度与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深基坑支护设计的工作难度较大,需要由专业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来进行,否则难以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深基坑支护设计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深基坑挖土施工的组织设计

在深基坑支护设计中,一定不要忽视对于挖土施工的组织设计。深基坑挖土施工普遍要在地下十几到几十米的空间中进行操作,在施工中存在技术要求高,以及危险系数也相对较大等问题,如果没有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必然难以保证深基坑支护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与完成。深基坑挖土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明确施工项目的主体与责任人,并要重视监理单位的作用。

1.2支护结构的变形计算

深基坑支护在具体施工中,由于人为或外界压力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支护结构的变形,因此,在深基坑支护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有可能出现的因素,提前对于支护结构的变形现象进行计算。支护结构变形计算中,设计人员要尽量保证各项计算项目数据与结果的真实、准确,以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可迅速提出整改方案。

1.3支护结构的强度设计

在深基坑支护设计工作中,支护结构强度的设计是尤其需要重视的设计问题之一。支护结构是建筑工程项目地基部分施工的重要环节,其强度是否符合国家相关工程质量标准与技术要求,将直接关系到地基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耐腐蚀性、使用年限等问题。支护结构强度的设计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设计人员要在熟悉工程现场的地质、水文条件的基础上,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还要对于建筑材料的选用严格把关,这样才能确保支护结构强度达到深基坑施工的要求。

2.不同地质条件的深基坑支护设计重点

深基坑支护项目施工往往需要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中开展和进行,因此,设计人员一定要根据不同地质条件的特点,而在深基坑支护设计中抓住其重点,进而保证支护系统设计方案的完善与科学,更好的服务于深基坑项目施工工作。不同地质条件的深基坑支护设计重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淤泥质黏土的深基坑支护设计

淤泥质黏土主要分布于大中型江流湖泊的周边地区,主要是由河流冲刷所带的淤泥而形成。淤泥质黏土层的含水量一般在40%~50%左右、孔隙比一般在1.2~1.6之间,土层的压缩性高,抗剪强度较低。在淤泥质黏土的深基坑支护设计中,设计人员一定要注意挖掘机械的应用,以及施工人员的具体操作流程等实际问题,并要在设计方案中分别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与方法。淤泥质黏土层开挖深度普遍要求小于6m,也可以根据工程项目实际需求而有所增加,但是要尽量控制在6m~10m之间,如果超出这个深度数值,就难以保证深基坑施工的安全。

2.2软土的深基坑支护设计

软土的成分主要为:深灰色淤泥质黏土、砂质黏土、粉质黏土等。软土分布较广地区的年均降水普遍较大,而且常年处于较高的温度,因此,在软土的深基坑支护设计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一问题。近年来,国内对于软土的深基坑支护设计,主要采取悬壁式、单支点及多支点式、圆筒式等支护结构,各种支护结构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并被广泛应用于软土地质条件的深基坑项目施工中。由于软土的性质偏软,因此在深基坑支护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深基坑的整体硬度和强度,对于部分土层较软的部分,还要进行必要的加固设计,确保深基坑施工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3填土的深基坑支护设计

目前,填土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是国内较为常见的地质条件之一,具有较强代表性与典型性。填土层的地下水主要有三层,即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上层滞水埋藏于粘质粉土层、粉土、填土中;潜水埋藏于砂卵石层中;承压水也埋藏在砂卵石层中。在制定填土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深基坑施工中对于地下水系统的破坏,还要充分考虑到由于地下水的流动与冲刷对支护系统的腐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排除深基坑中的存水量,确保深基坑施工中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机械设备的稳定。

3.不同地质条件深基坑支护设计技术的科学发展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一切事物的发展都着重强调科学发展的全新理念。在未来的社会中,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发展理念将是一切事物发展与进步的强大动力与源泉。近年来,我国不同地质条件深基坑支护设计技术已经在相关技术人员,以及建筑行業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并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设计技术理论与实践经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现行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技术已逐渐难以适应现代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因此,不同地质条件深基坑支护设计技术的发展也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深基坑作业环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施工项目需要在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地区进行。传统的设计理念与技术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不同地质条件的深基坑设计工作的实际需求了,必须适时进行革新与完善。不同地质条件的深基坑支护的设计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科学理念来进行实践与工作。同时,深基坑支护设计人员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并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论与知识,才能逐步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与能力,更好的满足于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工作的实际需要。不同地质条件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技术是现代建筑行业设计技术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深基坑支护设计技术在得到科学发展的同时,也就必然的在客观方面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整体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由此可见其所有的意义是十分深远和重大的。

不同地质条件下井的结构选型 第4篇

南京市雨污分流工程是南京市重点工程, 主要目的是完善南京城区的管网建设, 实现南京城区雨水、污水分流, 提升南京城市的综合环境。南京作为历史古都, 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年代变迁, 城区地质条件复杂, 不同的地质条件对工程的设计、施工均有不同的方法。本次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污水管道管径0.8m, 埋深4m~8m, 采用顶管法施工。

二、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钻探和土工实验, 本工程场地土层分布如下:

(1) -1杂填土:黄褐~褐灰色, 松散, 由碎砖石或块石混少量粉质粘土填积, 表层有沥青面层和约0.5m压实填土, 局部底部夹淤泥, 均匀性差, 填龄在5年以上。层厚0.5~4.8m。

(1) -2素填土:灰褐~黄灰色, 软~可塑, 均匀性差, 局部流塑, 由粉质粘土混少量碎砖石填积, 填龄在10年以上。层顶埋深0.5~3.5m, 层厚0.0~4.3m。

(2) -1粉质粘土:灰黄色, 软~可塑。切面稍有光泽, 韧性、干强度中等。层顶埋深1.6~3.6m, 层厚0.5~2.8m。

(2) -1a粉土:灰黄~灰色, 稍密~中密, 夹薄层粉质粘土, 局部夹粉砂, 含少量云母碎片, 具水平层理, 摇震反应迅速, 韧性、干强度低。层顶埋深1.5~3.2m, 层厚0.5~2.7m。

(2) -2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灰色, 软~流塑, 部分低塑性, 夹薄层粉土。切面稍有光泽, 韧性中等偏低, 干强度中等。层顶埋深2.7~6.3m, 层厚1.3~9.2m。

(2) -3粉土、粉砂:灰色, 稍~中密, 部分为细砂, 含少量云母碎片, 夹粉质粘土, 具水平层理。摇震反应迅速, 韧性、干强度低。层顶埋深3.0~9.0m, 最大揭露层厚15.0m。

(3) 粉质粘土:黄褐~褐黄色, 可塑~硬塑, 含铁锰氧化物。切面稍有光泽, 韧性、干强度中等。层顶埋深2.2~17.5m, 最大揭露层厚9.2m。

三、井的结构类型及适用条件

在管线结构设计中, 常用的井通常有以下几种型式:

1. 大开挖井:

是一种无需采取支护措施, 直接采用放坡开挖施工的井, 适用于井周边较空旷, 井距离现有建筑物较远, 地质条件为可塑~硬塑粘性土层, 无地下水或地下水位很低, 埋深较浅的井。大开挖施工方法简单, 造价较低, 但对土质以及周边环境要求较高。

2. 砖砌逆做法井:

是一种开挖一段, 砌筑一段, 利用结构本身进行支护的结构,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开挖, 分段砌筑的逆做施工方法, 井体平面一般采用圆形, 砌体采用实心砖或预制实心砌快, 用水泥砂浆砌筑。结构在外侧水平力作用下砌体结构主要是承受压力, 充分利用砖砌体受压性能好的特点, 基坑可以看作土中类似圆形隧洞, 具有较好的空间整体强度, 当土的力学性能较好时, 基坑坑壁不易坍塌。该方案施工简单方便, 工期短, 造价省, 无需大型机械, 尤其适用于交通不便的地方施工。适用于可塑-硬塑粘性土层, 但井直径不易太大。根据地下水以及污水的腐蚀性, 可利用砖砌逆做井壁作为支护结构, 在井内浇筑钢筋混凝土井。

3. 钢筋混凝土逆做法井:

施工方法与砖砌逆做法井相同, 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井直径比砖砌护壁井范围大, 可直接作为顶管工作井、接收井以及管道中间检查井。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场地, 可在井外侧布置高压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 再进行逆做法施工。

4. 沉井:

采用沉井法施工的地下结构, 将井除底板以外的下部围护结构在地面事先预制好, 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稳定均匀下沉至设计标高, 并及时浇筑水下混凝土进行水下封底, 待封底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井内抽水和浇筑结构底板。沉井在深基础施工中占地面积小, 不需要支护, 技术比较稳妥可靠, 施工过程中无需采取降水措施, 可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 减少施工费用, 无需特殊专业设备, 而且操作简便。

5. 钻孔灌注桩支护井:

在基坑开挖之前, 先将钻孔灌注桩施工好, 待其达到强度后方可开挖基坑, 基坑内根据基坑开挖深度设水平支撑, 地下水位较高的场地, 可在基坑外侧布置高压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为使基底不受扰动和方便施工, 确保基坑干燥, 须在基坑内采取降、排水措施。该方案特点是技术比较成熟, 安全可靠, 施工简单方便快捷, 对周围建 (构) 筑物影响很小, 缺点是止水帷幕施工技术难度大, 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总体造价较高。

6. 拉森钢板桩支护井:

拉森钢板桩是一种特制的U形型钢钢板桩, 由打桩机和震动锤将钢板桩压入地下形成支护结构, 较深的基坑还需增加围檩和支撑系统, 具有挡土和止水作用, 拉森钢板桩在施工结束后可拔出再次利用, 拉森钢板桩拔出后留下的空隙应采用注浆及时封堵。钢板桩结构具有质量轻、强度高、锁扣紧密, 止水效果好、施工简单、施工速度快、绿色环保等特点, 适用于各种土质。拉森钢板桩施工需采用专业的设备施工, 对施工场地条件也有要求。

四、几种典型地质条件下井的选型

1. 地质情况一:

地面标高9.77, (1) -1层杂填土层底标高9.67, 埋深2.10m, (1) -2层素填土层底标高7.17, 埋深2.60m, 钻孔深10m, 以下均为 (3) 层粉质粘土。

场地地质情况较好, 以3层粉质粘土为主, 土的渗透性能较差, 类似土层中工作井接收井直径较大采用钢筋混凝土逆做法井, 检查井采用砖砌逆做法井进行支护, 内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 地质情况二:

地面标高9.20, (1) -1层杂填土层底标高7.80, 埋深1.40m, (1) -2层素填土层底标高6.50, 埋深2.70m, (2) -3层粉土、粉砂层底标高-6.00, 埋深15.20m, 以下均为 (3) 层粉质粘土。场地地质以粉土、粉砂层为主, 土质渗透性能较好, 含水量丰富, 类似土层中大直径的工作井和接收井采用钢筋混凝土逆做法井, 检查井采用砖砌逆做法井进行支护, 内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井周围采用两排直径800mm的高压旋喷桩相互咬合, 搭接300mm, 形成止水帷幕, 同时在井底施工高压旋喷桩, 高压旋喷桩相互咬合, 搭接300mm, 在井底形成不透水帷幕, 减少施工时出现管涌的风险。对于类似地质情况, 管位附近地下管线较少且距离附近建筑物有一定距离, 深度较深的井的型式可采用沉井, 施工方法采用不排水法下沉, 水下封底;对于距离附近建 (构) 筑物较近的井, 可采用高压旋喷桩和钻孔灌注桩支护井施工, 为减少施工期间降水对建 (构) 筑物的影响, 可在井底施工高压旋喷桩。

3. 地质情况三:

地面标高9.70, (1) -1层杂填土层底标高7.40, 埋深2.30m, (1) -2层素填土层底标高6.90, 埋深2.80m, (2) -3层粉土、粉砂层底标高6.50, 埋深3.20m, 以下均为 (2) -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场地以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为主, 地质条件较差, 类似土层中大直径的工作井和接收井采用钢筋混凝土逆做法井, 检查井采用砖砌逆做法井, 内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工作井、接收井及检查井周围采用两排直径800mm的高压旋喷桩相互咬合, 搭接300mm, 形成止水帷幕, 同时在井底施工高压旋喷桩, 高压旋喷桩相互咬合, 搭接300mm, 在井底形成不透水帷幕。

4. 地质情况四:

地面标高9.00, (1) -1层杂填土层底标高7.00, 埋深2.00m, (1) -2层素填土层底标高6.80, 埋深3.20m, (2) -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层底标高5.50, 埋深4.50m, 以下均为 (3) 层粉质粘土。场地下层为 (3) 层粉质粘土, 地质条件较好, 上层土质较差, 类似土层中于工作井、接收井、中间检查井均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开挖施工, 拉森钢板桩上端设置支撑, 下端可采用 (3) 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嵌固, 受力条件较好。管道施工结束后在基坑内做钢筋混凝土检查井, 井施工完毕后拔出拉森钢板桩, 对拉森钢板桩在土中留下的空隙采用灌浆处理。

五、结语

管线结构设计中, 应结合不同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工程造价、施工难易程度等情况选择不同结构型式的井。通过本工程的设计与实际施工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1. 高压旋喷桩搭接长度不宜少于300mm, 高压旋喷桩中水泥掺量对止水帷幕的效果有很大影响。

2. 对井周围及井底采用高压旋喷桩处理, 起到了止水帷幕的作用, 较好地解决了地下水丰富难于施工的难题。

赤石大桥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第5篇

赤石大桥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论述了汝城至郴州高速公路赤石大桥的岩溶发育特征和规律,分析了岩溶的工程风险,从工程地质角度阐述了路线走廊带内桥位方案及桥型方案的适宜性.

作 者:龚道平胡惠华 夏立伟 作者单位: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湖南,长沙,410008刊 名:湖南交通科技英文刊名:HUNAN 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35(3)分类号:U442.2关键词:桥梁工程 岩溶 工程风险

地质条件并非页岩气障碍 第6篇

美国各页岩气田(以海相为主)也存在巨大的地质结构差异,这点和中国的海相页岩气田地质情况十分类似。即使美国第一大页岩气田马塞勒斯气田的不同区域,其地质条件也存在巨大差异。如果简单以某地地质条件来代表整个区块或者整个国家的地质条 件,就可能做出偏离实际情况的决策。

美国各页岩气储层的埋藏深度范围很广,也与中国主要海相页岩气田相似。在美国,不但有埋深在2600米以浅的马塞勒斯页岩气田,也有埋深达到4000米的海恩斯维尔(Haynesville)页岩气田(已大规模商业化开采,目前已形成年均超过8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产能)。

由于页岩油气储层的自生自储自封特性,根据实际勘探开发经验,褶皱和断层等复杂地质条件对页岩气田的可采储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储层埋藏深度的加深对成本的增加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就目前的实际作业结果和当前纽约交易所天然气价格 (约人民币0.85元每立方米) 来看,一旦可采储量达到商业化开发要求,只要能够有效把握褶皱和断层的走向分布,结合其他公司在类似地质条件和埋藏深度下作业的经验和教训,合理地设计作业方案,复杂地质条件和4000米以浅的埋藏深度丝毫不妨碍优质高产页岩气田的规模化开发。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任何形式的勘探开发都必须从最基本的地质条件着手。我们在进行相关勘探开发方案研究和技术体系构建过程中, 务必跳出区域地理位置不同或国别不同则地质条件不同的传统思维框架, 而应该从最基本的地质学和物理化学规律去科学分析。

从美国的页岩气行业总体情况看,特定地质条件和深度下的商业化开采,投资回报率受天然气价格影响最大。当纽交所天然气价格突破每立方米2.16元人民币 (约10美元每百万英热单位) 时,根据经济模型 (以气价、井的产气量随时间衰减曲线、10%贴现率及井的勘探开发生产总成本为主要参数的综合模型) 的分析结果,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开发3000米以浅(含3000米)的储层可实现远超50%的年化收益,开发4500米以深的具有合理可采储量的储层依旧能够产生年化收益20%以上的良好经济效益。

如前所说,中美各海相页岩气田从地质条件和埋藏深度上存在诸多相似性,中国目前的天然气价格也普遍高于2.16元,从全球来看,相关开采技术装备和服务市场不但不存在垄断,而且竞争激烈、物美價廉,在此基础上一旦开放市场且监管到位, 中国有关企业便可实现优于美国油气勘探开发企业的投资收益。

相关技术装备国产化后,如果市场机制和监管到位,开发成本还将显著下降。中国的企业将极有可能实现远高于美国油气勘探开发企业的年化收益率。天然气价格也有望在当前基础上实现下调,从而有望大幅拉动相关工业板块的总体发展。因此中国的页岩气不但开发潜力巨大,各参与企业盈利空间巨大,而且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难以估量。

不同地质条件 第7篇

在CFG桩桩身材料由混凝土材料中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而组成的一种桩型,是复合地基处理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主要由桩体、褥垫层和桩间土组成,其中CFG桩复合地基中桩体主要起置换作用,褥垫层起调整均化作用,对于部分土层还具有挤密作用。CFG桩因其桩身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桩顶不出现压胀变形,桩顶集中的荷载通过桩周摩擦力传至深层土中。故复合地基承载力大,变形小。

1)桩体的置换作用。CFG桩中的水泥经水解和水化反应以及与粉煤灰的凝硬反应,生成了主要成分为铝酸钙水化物、硅酸钙水化物和钙铝黄长石水化物等不溶于水的稳定的结晶化合物。这些物质不断生长延伸充填到碎石和石屑的孔隙中,相互交织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将骨料紧紧缠绕粘结在一起,使桩体变形模量大大提高。随着桩体刚度增加,桩体作用发挥更加明显。

2)褥垫层的变形协调作用。CFG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褥垫层的作用,桩体模量大,桩体逐渐向褥垫层中刺入,同时褥垫层材料在受压缩的同时,向周围发生移动。垫层材料的移动补偿使桩间土与基础底面始终保持接触,同时使桩间土的压缩量增大,从而使桩间土的承载力充分发挥,桩、桩间土共同作用得到保证。

垫层材料的移动补偿,使桩间土的承载力得到充分发挥,桩体承担的荷载相对减少,从而使地基的接触压力得到了均化和调整。地基中的竖向应力分布得到均化,地基的变形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得到大大提高。此外,随着作用在桩间土上竖向荷载的增大,桩间土的压密程度提高,使桩身侧摩阻力增加,同时桩体的承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

3)桩的挤密作用。在粉土、砂土和塑性指数较低的粘性土地基中,采用非排土法施工时,施工对土体的振动或挤压使侧摩擦阻力得到增加,桩体的承载力得到加强,进而提高了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4)复合地基的加速固结作用。除散体材料桩具有良好的透水特性,可加速地基的固结外,水泥土类和混凝土类等刚性桩在某种程度上也可加速地基固结。因为地基固结不但与地基土的排水性能有关,而且还与地基土的变形特性有关。从固结系数CV的计算式可以反映出来,虽然刚性桩会降低地基土的渗透系数,但它同样会减小地基土的压缩系数,而通常后者的减小幅度要比前者大,同样可起到加速固结的作用。为此,增大桩与桩间土的模量之比对加速地基固结是有利的。

5)复合地基的加筋作用。各种桩、土复合地基除了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外,还可用来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刚性桩复合地基效果更为明显。

该桩适应土层为砂土、粉土、粘土、淤泥质土、杂填土等地基。

2 工程实例

2.1 工程实例A

四川双马集团职工住宅小区位于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0栋6层住宅楼地貌单元为涪江右岸河漫滩向一级阶地过渡地段。地层为上覆人工填土,其下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地基土构成主要有:第(1)层:耕填土;第(2)层:冲洪积粉土和砂土;第(3)层:冲洪积砂卵石层;地基土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2.2 工程实例B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门诊、住院大楼地基,该拟建物为地上9层,地下设1层人防地下室,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成都平原岷江水系Ⅱ级阶地。场地上覆人工填土,其下由第四系中下更新统河流冲积成因的粉质粘土、粉土、砂及卵石组成,下伏白垩纪上统灌口组粉砂质泥岩。地基土构成:(1)杂填土、(2)素填土、(3)粉质粘土、(4)粉土、(5)细砂、(6)卵石和(7)粉砂质泥岩。

地基土物理力学参数见表2。

2.3 工程实例C

百子湾1号院住宅小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1号院内,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于永定河冲洪积扇的中下部。地基土构成:(1)人工填土、(2)粘质粉土、砂质粉土、(3)粉砂、细砂、(4)粉质粘土、(5)粉质粘土、粘质粉土、(6)细砂、中砂、(7)粉质粘土、粘质粉土和(8)粉质粘土。地基土物理力学参数见表3。

3 分析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设计问题

在本文中第2部分提出在三个地区的工程中,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地基土的工程特点。A地区,大部分地貌单元是涪江一级阶地或河漫滩向一级阶地过渡地段,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地基土性质为中杂填土,堆积时间短,该层主要以旧房基础残留物、粪池、沼气池、碎砖、混凝土块、瓦块、石灰渣等建筑垃圾及砂、卵石组成,分布凌乱,结构松散,属不良地基土层,不应作为基础持力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上段层中的粉土、粉砂及细砂层:根据工程勘探、坑探揭示,该层由上至下多呈现出颗粒由细变粗的河流相沉积韵律。据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综合分析,粉土为中~稍密状态,属中压缩性土。粉砂和细砂呈松散状态,属高压缩性土。该层属力学性质相对较差的地基土层。而卵石层属于低压缩性土,且稳定。从整个地基土来分析,A区具有上部的地层软,下面的地层较硬的特点。

B地区,地貌单元属成都平原岷江水系Ⅱ级阶地,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场地上覆人工填土,其下由第四系中下更新统河流冲积成因的粉质粘土、粉土、砂及卵石组成,下伏白垩纪上统灌口组粉砂质泥岩。其地质结构上也比较简单。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2。地基土的力学性质都比A区高,且也有下面地层较上面的硬的特点。

C地区,第四纪以来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山区不断抬升,平原强烈下降,并接收了巨厚的河流沉积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3。根据勘察分析,这个场地可以直接作为持力层也能满足13层~16层的楼房建筑。可见,地基土的天然承载力很高,且有几个地层都可以作为天然地基的持力层。如(2)2层、(3)层、第四纪沉积砂质粉土(3)2层,第四纪沉积砂质粘土、粘质粉土(5)层,细砂、粉砂(6)2层。

通过分析得出:桩体模量的增大可以增加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增加桩土应力比、减小沉降,结果对桩体的要求很高,大部分荷载由桩体承担,基地应力集中增加,这样,就不能充分将桩间土的承载特性发挥出来。而复合地基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桩间土的承载特性。因此,首先在选取桩体模量时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选取合适模量的桩体既能够满足上部荷载的承载力,也能满足沉降变形的要求,又能够充分发挥桩间土的作用。其次,通过垫层厚度和垫层模量的变化来调整桩土应力比,减小桩体的荷载分担比。鉴于对A,B,C三个地区的地基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对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参数提出建议:

1)持力层的选择。A地区将持力层放在承载力较大的稍密卵石层上。因卵石层厚度勘探4 m~6 m未见底,可见,选在该层上是比较合理的。B地区端阻力和侧阻力都要大于A区,其地下结构也相对简单,上面已经提到在卵石层下是微风化的白垩纪粉砂质泥岩,持力层一般选在稍密卵石层上,如果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以将桩体延伸到粉砂质泥岩里,桩体进入卵石层内1倍桩径。C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其土层力学性质来讲比A区和B区的要好,在进行复合地基处理上根据上部荷载的要求和考虑基础总沉降及沉降差异较大,因此将持力层放在第(8)层的粘质粉土层上。本工程B楼基础位于第(3)层上,埋深大约8 m。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时,持力层选择在第(8)层上,根据勘察资料计算得桩体长度大约在13 m。

2)桩体模量的选择。根据基础设计要求,A区桩体强度要求不高,B区桩体强度稍大些,C区的桩体强度要求最高。在进行桩体设计上,A区的地基土压缩性高,因此,设计上要充分考虑负摩阻力对桩体产生的影响;C区桩体侧阻力特征值比较大,设计中也要将其考虑在设计之内。

3)垫层厚度的选择。由于A区桩间土的压缩性高,且承载力低的特性,在设计中就要求增大桩土应力比,使更多的荷载由桩体来承担。因此,垫层厚度就不能选的过厚,建议选择20 cm左右,不宜大于25 cm。B区桩间土的压缩性相对要低些,且承载力高些,这样,就要充分利用天然土体的性质,垫层的厚度相对厚一些,建议选择25 cm厚的垫层。C区桩间土的压缩性低,承载力高,桩体侧阻力值最大,垫层厚度应选的更大一些,建议为25 cm~30 cm;在进行设计时,通过前面分析可知,垫层是引起复合地基负摩阻力的因素,故而在增大垫层厚度时就要考虑负摩阻力对设计参数的影响。

4)桩间距的选择。根据三个地区的工程特性,A区的桩间距要设计的小些,置换率要高,B区桩间距介于A区和C区之间,C区桩间距要求最大。

4 结语

通过对A,B,C三个工程进行地基土的工程分析,根据各地工程地质特点对其设计参数进行选取是不同的:

1)A地区处于一级阶地或河漫滩向一级阶地过渡地段,地基土的力学性质很差,所以,在进行CFG桩复合地基时,垫层厚度要比B区和C区的薄些。其目的是要使桩体承担大部分荷载;

2)B区处于二级阶地地段,地基土的力学性质相对A区要好,因此,在设计中,垫层厚度要比A区厚。目的是充分利用地基土的承载特性;

3)C区是冲洪积扇的中下部,地基土力学性质很好,在设计上,垫层厚度可以达到30 cm,桩间距比较大。

参考文献

[1]董必昌.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7):1084-1086.

[2]龚晓南.有关复合地基的几个问题[J].地基处理,2000,11(3):42-48.

[3]王瑞芳.CFG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3:3-36.

不同地质条件 第8篇

一、热力采油的油藏地质分析

我国稠油资源分布广泛, 目前已在多个大中型含油气盆地发现了众多的稠油油藏。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浅、粘度大、胶结疏松、样品易散等特点, 热力采油法是开采稠油油藏的重要方法。

热力采油法是利用热能促使油层温度升高, 降低原油粘度, 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通过蒸汽的蒸馏和溶剂的抽提作用, 均可改善排驱效率。当前, 注蒸汽是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技术, 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是两种广泛应用的注蒸汽方法。实践表明, 采用蒸汽吞吐开发稠油油藏, 技术上和经济上风险性小, 增产效果也明显。蒸汽驱油机理较为复杂, 除了注水所具有的机理外, 还有降粘、蒸馏等作用。但由于原油粘度高, 流动性特别差, 因此一开始就注蒸汽开发效果往往不好。如在蒸汽吞吐一定阶段、注采并之间形成热连通后再注蒸汽, 一般可获得更高的采收率。

与常规油藏注水开发相比, 稠油油藏谢储层胶结疏松、渗透率高, 用热力采油方法开采, 由于油藏温度升高, 将引起储层性质变化, 问时高温蒸汽的推进更易受储层性质控制, 因此稠油油藏开发地质研究显得非常重要。稠油油藏地质研究是选择最佳开发方式、开发层系划分、井网井距、注采工艺参数设计的依据。

二、聚合物驱油藏地质研究

聚合物驱 (油) 是一种化学驱油方法, 它是通过注入低浓度大段塞聚合物水溶液, 改善流度比, 抑制水驱油的粘性指进和舌进的继续发展, 扩大波及系数。聚合物驱除能改善流度比外, 还能调整吸水剖面。

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油层非均质性、聚合物用量、段塞浓度、聚合物段塞的注入方式、转注时间、原油密度、油水粘度比、油层润湿性、吸附性、增粘、渗透率降低、不可进入的孔隙体积、流变性等。下面着重讨论油藏物理性质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

1、纵向非均质性

聚合物驱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适应于油藏的非均质性, 特别是纵向的非均质性。油层纵向均质性主要表现为正韵律、反韵律和复合韵律。对于反韵律油层, 在一定范围内, 聚合物驱提高的采收率随非均质系数的增大而降低, 即愈接近均质愈有利。其他类型的非均质油层, 非均质作用的好坏取决于它是接近正韵律还是接近反韵律。由于注入的聚合物溶液大部分进人高渗透层, 正韵律油层底部得到的聚合物溶液多, 且注入中上层的聚合物溶液有—部分因重力分异作用渗透到下层, 使正韵律油层比反韵律油层得到了更大改善, 从而引起在相同条件下, 聚合物驱对正韵律油层比对反韵律油层更有效。

2、润湿性

在相同的油水粘度比下, 水湿油层的采收率均高于油湿油层。但对非均质不太严重、油水粘度比不大的正韵律油层而言, 油湿比水湿对聚合物驱更有利。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水湿油层的水油流度比小于油湿油层的水油流度比。水油流度比变小对聚合物驱是否有利就决定了水湿对聚合物驱是否有利。油层油湿比水湿对聚合物驱有利是有条件的, 油湿还是水湿对聚合物驱有利取决于粘度比和油层非均质等因素。

3、油水粘度比

水驱和聚合物驱的采收率均随油水粘度比的增加而减少。对于正韵律油层, 非均质程度愈小, 聚合物驱提高的采收率达到峰值时, 油水粘度比就愈大;非均质程度愈大, 达到峰值的粘度比就愈小:只要存在一定的粘度比, 对正韵律油层进行聚合物驱通常能成功。对于反韵律油层, 原油枯度不高时, 聚合物驱的效益不好;油水粘度比较大时, 聚合物驱可能取得很好的效益。

聚合物驱适用的原油粘度, 除与地层温度、地层水及注水液中盐浓度、非均质程度和类型、润湿性、密度差与油层厚度、聚合物性能有关外, 还与地层平均渗透率有关。在一定条件下, 聚合物驱甚至可以适用于原油粘度较高的油田。

4、原油密度

在地层厚度一定的前提下, 水油密度差的影响反映了重力的影响。对于非均质较严重的正韵律厚油层, 当原油密度减小时, 聚合物驱的采收率可能随之减小;对于反韵律油层在一定范围内, 原油密度愈大, 对聚合物驱愈有利。密度的影响与其他因素联系在一起, 如油藏的非均质程度与类型、渗透率大小、油层厚度和油水粘度比等。聚合物驱采收率高, 但提高的采收率幅度不一定大。例如, 在相同条件下, 反韵律油层比正韵律油层的聚合物驱采收率高, 但提高的采收率幅度前者却小于后者。

5、吸附和渗透率降低

如果渗透率降低系数与吸附浓度呈线性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 聚合物被吸附愈多, 对聚合物驱愈有利。吸附虽然使聚合物浓度变稀, 导致溶液粘度下降, 但吸附产生了水相渗透率降低。水相渗透率降低除可以改善流度比外, 还起到调整水相渗透率剖面的作用, 这种作用对正韵律油层很有益处。如果吸附星很大, 使水相渗透率降低的作用不能补偿因吸附而产生的粘度下降, 那么, 吸附将起不利的作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 无论是正韵律、反韵律油层, 还是其他类型的非均质油层, 渗透率降低幅度愈大, 聚合物驱采收率则愈高, 渗透率降低愈能起到有益的作用。

三、水平井采油的地质分析

目前应用水平钻井的油藏具有趋向性, 适用水平并开采的油藏具有一定的地质特点。对于某个油藏是否适宜水平井开采, 水平井适用的油藏条件是什么, 这是水平井地质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非热采砂岩油藏水平井适用性筛选方法分四步: (1) 确定首选候选油藏类型; (2) 确定适用于水平井开采的候选油藏参数范围; (3) 确定适用于水平井开采的油藏.当用垂直井开采时, 垂直井应具有的开发特点; (4) 进行水平井适用性经济评价。

水平井是钻井技术上的一次革命, 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水平井采油技术。我国近年来先后在渤海、大港、胜利、大庆、塔里木等油田成功地打出了几十口水平井, 水平井采油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越来越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聚驱杀菌剂提高油田采收率[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7, (09) [1]聚驱杀菌剂提高油田采收率[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7, (09)

不同地质条件 第9篇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长大铁路、公路、城市地铁、水利隧道等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 对其安全、效益、掘进速度和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 TBM被越来越多的利用在隧道建设中, TBM施工技术、主要经济指标及合同管理的研究越来越多, 文献[1]对输水工程合同管理的探讨, 文献[2]对TBM施工过程中的预计总成本编制进行了总结, 阐明了预计成本的编制方法和原则。本文通过对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TBM2标施工过程中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经济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以便对施工提供参考。

二、工程概况

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输水一期工程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的本溪市桓仁县和抚顺市新宾县两个县级行政区域内, 输水隧洞全长85.32Km, 为目前我国最长的水工输水隧洞。TBM2标位于辽宁省新宾县境内, 主洞全长22.558km, 中间设三条辅助支洞, 隧洞开挖采用以TBM掘进为主钻爆为辅的联合施工方法, 主洞采用1台德国WIRTH公司生产的直径为8.03m的敞开式硬岩掘进机进行开挖, 连续皮带机配套进行出碴, TBM掘进长度合计为13101m。

其中, TBM第一阶段掘进长度为5859m, 支洞运输距离1782.14m;第二阶段掘进长度为7242m, 支洞运输距离1284.48m。

三、数据采集

样本数据采集是经济指标对比中最基础、最重要也是最繁琐的工作。为了保证数据的科学和准确, 根据现场写实法和施工历史数据采集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现场写实法数据采集是指定测定人员在现场以数据或图表的方式记录相关的人工、材料、机械、等情况以及工序多循环各工步的开始、结束时间.施工历史数据采集主要是指历史开挖等相应施工进度、人员清单及工资发放表、设备台账、设备进场记录、设备租赁记录、材料动态消耗报表、用水电量等反映消耗。根据采集的数据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TBM掘进情况进行对比。

四、工程地质

本段地质构造为白垩系小岭组与侏罗系小东沟组地层构成, 穿越隧洞的岩石混合岩化强烈, 其主要岩性为角闪斜长片麻岩, 花岗片麻岩、二云斜长片麻岩、云英闪长质片麻岩、花岗闪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夹磁铁石英岩, 局部伟晶岩脉或伟晶岩株发育。本段洞室的围岩基本为微风化-新鲜岩, 整体强度一般较高, 围岩稳定性总体较好, 对洞室围岩稳定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断层和节理密集带。TBM掘进段各类围岩所占的长度和比例见表1, TBM掘进段不同围岩强度的地层所占比例见表2。

五、TBM施工不同地质情况下作业时间分析

隧道地质条件是影响TBM施工进度的关键因素, 为了更好的分析地质条件对于TBM掘进的影响因素, 必须对不同地质条件下TBM施工的作业时间进行统计分析, TBM掘进段不同围岩施工月进度汇总见表3, TBM不同围岩掘进时间汇总见表4, TBM掘进各工作作业时间汇总见表5。

从表3、表4、表5可以看出, 地质条件对纯掘进时间、刀具更换、故障和支护停机有很大的影响。Ⅱ类围岩地段, 设备的纯掘进时间基本维持在45%左右, 而Ⅲ类围岩地段, 设备的纯掘进时间有明显提高, 基本维持在51%左右, 两者相比纯掘进时间差6%左右;但是, 由于围岩类别的提高、围岩强度的增加, 刀具更换时间明显增加, Ⅱ类围岩地段维持在22%左右, Ⅲ类围岩地段维持在12%左右, 刀具更换时间差10%左右;而设备的纯掘进比率平均值为48.17%, 停机时间比率平均值为51.83%, 设备的利用率较低, 因此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是降低施工成本的关键所在。

六、TBM施工段经济指标统计

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是构成工程成本的直接费用, 下面对本标段TBM掘进过程中直接成本的消耗情况进行统计。

(一) 人工费消耗情况

按照项目TBM的人员配置情况, 对项目TBM施工人员工资进行统计, 施工期间共支出工资6667521元, 按照掘进的工程量13100m×50.266m3/m=658485m3进行平均计算, 掘进平均人工费为10.13元/m3。由于每月消耗的人工费变化情况较小, 为了减低施工成本, 只能通过提高设备利用率来降低人工费消耗。

(二) 材料费消耗情况

TBM施工过程中主要消耗的材料有刀具、油料、配件、二三项料, 其中还有为TBM施工配合、配套的各种设备消耗, 在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消耗为成本的主要部分, 下面按月对消耗进行了统计, 从表6可以看出Ⅱ类围岩与Ⅲ类围岩由于岩石强度的变化, 掘进过程中最直接的是反映在刀具配件消耗, Ⅱ类围岩比Ⅲ类围岩刀具消耗多出300000-500000元/月, 其他部分消耗由于机械利用率等原因, 消耗变化较围岩情况变化不是很明显, 统计得出平均值为161.80元/m3。

(三) 机械费消耗情况

在TBM消耗统计过程中已经对设备的刀具配件、材料、电费等台班费用中变化的费用进行了统计, 本部分只进行设备折旧部分的考虑, 由于TBM为进口设备, 设备购置费用为122263266.68元/台, 残值率按照5%计算, 耐用台班取13000台班, 则TBM设备折旧费为8934元/台班。

七、TBM不同地质条件下经济指标分析

对于不同围岩下的掘进经济指标, 主要是岩石强度的不同造成在TBM掘进过程中对于设备的损耗和材料消耗的不同, 在大伙房输水工程TBM2标掘进过程中主要的围岩为Ⅱ类围岩和Ⅲ类围岩, 以下对这两种围岩的掘进成本进行分析。

(一) 掘进进尺分析

Ⅱ类围岩的平均进尺为418.8m/月, Ⅲ类围岩的平均进尺为455.4m/月, 进尺方面Ⅱ类围岩比Ⅲ类围岩低8.4%。

(二) 人工费经济指标分析

根据掘进过程中的掘进比率情况可以看出, Ⅱ类围岩与Ⅲ类围岩相比纯掘进时间少6%左右, 刀具更换时间多10%左右, 主要体现在刀具更换和故障停机维修时间上, 总体可以看出Ⅱ类围岩与Ⅲ类围岩相比由于换刀、维修等的差别人工费高出10%左右。

(三) 材料费经济指标分析

根据掘进过程中材料的月消耗情况可以看出, Ⅱ类围岩与Ⅲ类围岩比较最直接的是刀具消耗, 刀具消耗多出300000-500000元/月, 消耗高出12.5%, 其他消耗方面略有变化, 但并不是很明显 (周转料除外) , 按照3%考虑, 总体可以看出Ⅱ类围岩与Ⅲ类围岩相比设备的材料消耗高15.5%左右。

(四) 电量费经济指标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月电量消耗没有发生较大变化, 主要是由于TBM的附属设备等在停机过程中运行及照明等原因造成的, 但是实际反映到月进尺方面时差别极大。

(五) 不同围岩总体经济指标分析

根据以上情况可以看出, Ⅱ类围岩和Ⅲ类围岩相比掘进成本的主要部分是在材料消耗和折旧费用上, 对人工费、材料费等的比较分析, Ⅱ类围岩较Ⅲ类围岩掘进成本高出24%左右。

八、结论和体会

TBM施工技术将不断在长大隧道施工中应用, 其高效、安全、良好环保性能的施工特点将不断促进其发展, 以现场实际数据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 方法简明扼要贴近现场, 有利于企业定额水平的修正和推广, 同时将大大促进TBM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当然, 在TBM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域特点和设备情况, 不同围岩条件下的经济指标存在差异, 在施工过程中, 首先应该加强管理, 提高TBM的利用率, 只有机械良好运转, 才能发挥TBM施工的优点和效益, 降低施工成本;其次, 设备及材料消耗中大部分依靠进口, 造成施工成本大大增加, 在国内设备、材料达到标准的情况下, 尽量使用国产配件、材料, 将是主要控制成本的途径, 在TBM国产化后将大大降低施工成本, 也更有利于TBM在国内施工中的使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石立新, 陈德江, 吴继成.输水工程合同管理的探讨[J].隧道建设, 2005.

[2]吴文娟, 王勇.浅谈TBM施工预计总成本的编制[J].隧道建设, 2007.

[3]王智远, 伍智勇.连续皮带机配套TBM出碴技术探讨[J].隧道建设, 2011.

[4]张恒辉, 魏明阳, 汤宪高.斜井带式输送机出碴定额测定的研究[J].隧道建设, 2011.

不同地质条件 第10篇

1 地质概况

巴彦浩特盆地在区域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地块、阿拉善地块和祁连山褶皱带三大构造体系结合部位, 是一个在华北地块古老结晶基底上, 由贺兰拗拉槽与大陆边缘沉积和内陆石炭系坳陷与中生代断陷双层构造叠置而成的复合型海湾盆地[1], 基本面貌呈“L”型格局。由于受盆地基底性质与古地理格局双重因素的制约, 以骡子山隆起为界, 盆地南部与北部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沉积相模式, 盆地北部为三角洲沉积体系, 盆地南部为由障壁岛-潮坪-泻湖构成的障壁海岸沉积体系 (图1) 。

研究表明, 不同沉积环境的盆地, 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差别较大[3], 通过对盆地不同沉积环境页岩气地质条件特征进行对比和研究, 可以寻找出不同沉积体系下页岩气储层的特点, 从而为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从有机地化特征和页岩储层特征入手, 探讨巴彦浩特盆地南北不同沉积环境的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

2 有机地化特征分析

一般来讲, 控制页岩气生成的地球化学要素主要有3个方面:页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的演化成熟程度[4,5]。因此, 对巴彦浩特盆地页岩有机地化特征的研究中, 主要也在这3个方面对其做出定性和定量评价。

2.1 有机碳含量

本次研究共收集和统计了432块巴彦浩特盆地几个重点剖面页岩样品的有机碳数据, 其中实地取样85块, 收集资料样品347块。通过对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不同沉积环境泥页岩有机碳含量统计来看, 北部三角洲沉积体系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 平均含量从2.25%~2.71%不等, 实测样品中有机碳含量最高可达8.31% (HLST2-031) ;相对而言, 南部障壁岛-潮坪-泻湖沉积体系有机碳含量普遍偏低, 其中最高为西碱窝子剖面 (ω (TOC) =1.76%) , 大石头井沟和大柳树剖面均达不到1.0% (表1) 。

总体来看, 盆地北部三角洲相页岩有机质碳含量高, 生气潜力大, 可以达到优质页岩气源的标准, 满足页岩气开发核心 (目标) 区的要求;而盆地南部障壁海岸相页岩有机碳含量总体较低, 只达到中等页岩气源的标准, 可作为页岩气开发远景区或有利区。

注:括号内为数据个数, 部分数据据河南油田研究院, 2001。

2.2 有机质类型

盆地页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从干酪根显微组分和干酪根元素组成两方面进行分析[6]。

干酪根显微组成分析显示, 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干酪根主要由壳质组+无定形和镜质组构成, 其含量变化比较大。盆地北部三角洲沉积体系页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三角图可以划分为两部分, 其中70%数据点集中于镜质组一端, 镜质组相对含量65%~90%, 30%数据点集中于壳质组+无定形一端, 镜质组相对含量为55%~90%, 总体反映为以Ⅲ型干酪根为主的混源型有机质。盆地南部障壁岛-潮坪-泻湖沉积体系干酪根显微组分以壳质组+无定形为主占到全部化验样品的90%以上, 其相对含量为60%~90%, 总体反映为Ⅱ1-Ⅱ2型, 还有部分Ⅰ型干酪根 (图2、图3) 。

干酪根元素组成分析显示, 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有机质总体以Ⅲ型干酪根为主, 盆地南部部分数据显示有Ⅱ2型干酪根 (图4、图5) , 考虑到地表风化作用对露头样品有机质类型的降级作用[7], 盆地南部Ⅱ2型干酪根实际所占比例应该高于干酪根元素组成范氏图所显示的比例, 即三角洲沉积体系页岩有机质以Ⅲ型为主, 障壁海岸沉积体系页岩有机质则包括Ⅱ型和Ⅲ型两种类型。

盆地南北不同沉积体系有机质类型的差异主要和其沉积物源不同有关, 北部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以陆源碎屑物质为主, 同时包含水生低等生物沉积, 盆地南部障壁-泻湖-潮坪沉积体系有机质以水生低等生物沉积为主。研究证实, Ⅲ型干酪根以生气为主, 其生气能力明显优于Ⅱ型干酪根[9], 因此, 巴彦浩特盆地三角洲沉积体系页岩在生气条件上好于障壁海岸沉积体系页岩。

2.3 有机质成熟度

镜质体反射率 (Ro) 是判断岩石有机质成熟度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指标。本次研究共测试了盆地南北不同剖面的19个页岩样品的Ro数据, 结果显示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页岩有机质成熟度主要集中在1.3%~2.55%之间, 占到全部实验数据的85% (表2) , 这表明盆地页岩干酪根已经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而从实验数据来看, 盆地南北不同沉积体系页岩Ro值差别不大, 这说明在巴彦浩特盆地内部, 沉积物沉积时间和埋藏深度的变化等因素对有机质演化程度起着决定作用, 而沉积环境的变化并没有对其形成明显的影响。

3 页岩储层物性特征分析

在常规储层研究中, 储层特征能够直接反应储层的储集性能, 对储层特征的研究能够使我们明确储集性能的主控因素, 这对于页岩气储层同样适用。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巴彦浩特盆地南北不同沉积环境下页岩的岩矿特征和物性特征。

3.1 岩石学特征

X射线衍射实验数据表明, 巴彦浩特盆地内页岩黏土矿物含量普遍较高, 脆性矿物主要包括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和长石等, 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黄铁矿和菱铁矿。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盆地北部三角洲沉积体系页岩黏土矿物含量占到46%~95%, 平均黏土矿物含量达70.01%。石英是最主要的脆性矿物, 含量为20%~35%。除了黏土矿物和石英, 其他矿物的总和平均值不到5%;盆地南部障壁岛-泻湖-潮坪沉积体系页岩黏土矿物含量在43%~75%之间, 平均含量为57.4%。脆性矿物总含量占25%~45%, 其中石英含量最多, 占到总含量的20%~30%, 其次还有一定含量的钾长石和斜长石。黄铁矿、菱铁矿和石膏等矿物在盆地南北不同沉积体系页岩中均有分布, 在含量上, 南部障壁海岸沉积体系明显高于北部三角洲沉积体系。碳酸盐岩矿物含量也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征 (图6、图7) 。

黏土矿物具有较高的微孔隙体积和较大的比表面积, 吸附性较强, 在一定程度上其存在能够增加页岩吸附气含量, 然而实验测试中黏土矿物含量在上升到一定含量之后, 与吸附气含量相关性开始减小而石英含量和吸附气含量反而有很好的正相关性。之所以这样, 是因为陆相向海相过渡的过程中, 石英含量逐渐增高, 在半深海—深海的沉积环境中硅质含量较高, 此处也是有机质富集的有利场所, 有机碳含量较高, 而有机碳的吸附能力强, 和吸附气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此外, 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对于游离气含量也有积极的作用, 这是因为脆性矿物抗压实能力较好, 在成岩作用过程中能够降低孔隙度的损失, 而孔隙度是决定游离气含量的主要因素。同时, 一定的脆性矿物含量对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压裂施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 页岩脆性矿物含量应大于30%~40%才有利于压裂[10]。盆地南部黄铁矿、菱铁矿和石膏含量较高, 反映了咸化泻湖还原环境的特点, 这对有机质的保存是有利的。从这些方面来看, 障壁海岸沉积体系页岩粘土矿物和石英含量适中, 较高的脆性矿物含量使其更有利于后期压裂作业, 并且较强的还原性沉积环境也为有机质的保存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因此它比三角洲沉积体系页岩在开发条件上更加有利。

3.2 岩石物性特征

页岩储层中不同大小的孔隙、吼道、晶洞和裂缝相互连通构成了网状储集空间, 这个系统是游离气赋存的主要空间, 孔隙度的大小直接控制着游离态天然气的含量。而相对于孔隙而言, 裂缝对于页岩气研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这是因为页岩储层中孔隙较小, 而裂缝是泥页岩中流体渗流的主要通道, 决定着页岩气的产能[11]。

岩石物性分析数据显示, 样品有效孔隙度都在6%~9.5%之间, 渗透率在0.01×10-3μm2左右 (表3) , 在页岩孔渗方面, 两种沉积环境并没有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而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盆地不同环境页岩的显微特征却有所不同。照片显示, 盆地内页岩普遍发育解理缝, 裂缝和孔隙基本上都属于微型裂缝 (长度几十微米, 宽度几微米不等) 和微孔隙-小型孔隙 (几微米-几十微米不等) 级别, 但是南部障壁海岸沉积环境的页岩中, 孔隙直径大于十微米的小型孔隙的数量明显多于北部三角洲环境页岩, 并且, 盆地南部页岩具有更多的孔隙隙样式, 其中, 10~100μm的组合孔隙发育非常普遍, 在盆地南部个别样品中, 也发育有30~40μm的较大孔隙 (图8) 。正是由于这种组合孔隙以及较大孔隙的存在, 使得在测试样品中, 大石头井沟2-015较其他样品显示出更大的渗透率。同时, 盆地南部较强的还原环境, 使得黄铁矿较盆地北部更为发育, 其较大的晶间孔隙对提高页岩的孔渗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后期压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页岩气储层的渗透性, 但页岩自身的孔渗性对增加储层的生产能力也有重大的意义。因此, 巴彦浩特盆地障壁海岸沉积环境页岩在孔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4 结论

(1) 与巴彦浩特盆地南部障壁海岸沉积体系页岩相比, 盆地北部三角洲沉积体系页岩有机质丰度高, 在有机质类型上以Ⅲ型为主, 且两种沉积环境下页岩有机质成熟度近似, 因此在生气条件上, 三角洲沉积环境页岩比障壁海岸环境页岩好。

(2) 在岩石矿物组成上, 障壁海岸沉积环境页岩黏土矿物含量适中, 脆性矿物含量比较高, 这使它比高黏土矿物含量的三角洲环境页岩更利于页岩气生产过程中的压裂作业, 这对页岩气的成功开发是至关重要的。

(3) 障壁海岸沉积环境页岩孔隙结构多样, 孔隙组合和较大孔隙发育普遍, 使其在储集能力和渗透能力上优于三角洲环境页岩。

(4) 受沉积环境控制, 不同条件下形成的页岩在油气富集条件上差异明显, 因此在页岩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 应该因地制宜, 在具体实施方案的选择上具有针对性和策略性。

参考文献

[1] 卫平生, 谭开俊.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特征与评价.石油实验地质, 2009;31 (6) :615—627Wei Pingsheng, Tan Kaijjun.Characteristics and estimate of carboniferous source rocks in Bayan Hot Basin.Petroleum Geology and Experimrnt, 2009;31 (6) :615—627

[2] 陈更生, 董大忠, 王世谦, 等.页岩气藏形成机理与富集规律初探.天然气工业, 2009;29 (5) :17—21Chen Gengsheng, Dong Dazhogn, Wang Shiqian, et al.Preliminary study of shale gas reservoir forming mechanism and enrichment regularity.Natural Gas Industry, 2009;29 (5) :17—21

[3] 王阳, 陈洁, 胡琳, 等.沉积环境对页岩气储层的控制作用.煤炭学报, 2013;38 (5) :845—850Wang Yang, Chen Jie, Hu Lin, et al.Sedimentary environment control on shale gas reservoir.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13;38 (5) :845—850

[4] 范昌玉, 王震亮.页岩气富集与高产的地质因素和过程.石油实验地质, 2010;32 (5) :465—469Fan Changyu, Wang Zhenliang.Geolodical factors and process in enrichmen and high production of shale gas.Petroleum Geology and Experimrnt, 2010;32 (5) :465—469

[5] 王祥, 刘玉华, 张敏, 等.页岩气形成条件及成藏影响因素研究.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21 (2) :350—356Wang Xiang, Liu Yuhua, Zhang Min, et al.Conditions of 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 for shale gas.Natural Gas Geoscience, 2010;21 (2) :350—356

[6] 王社教, 杨涛, 张国生, 等.页岩气主要富集因素与核心区选择及评价.中国工程科学, 2012;14 (6) :94—100Wang Shejiao, Yang Tao, Zhang Guosheng, et al.Shale gas enrichment factors and the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core area.Chinese Engineering Science, 2012;14 (6) :94—100

[7] 魏建设, 卢进才, 魏仙样, 等.强烈风华作用对烃源岩评价指标的影响.地质通报, 2012;31 (10) :1715—1723Wei Jianshe, Lu Jincai, Wei Xianyang, et al.The influence of intense weathering on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hydrocarbon.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12;31 (10) :1715—1723

[8] 王艳琴.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沉积相特征研究.成都:成都理工大学, 2012Wang Yanqin.Sedimentary faci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boniferous in the Bayanhot Basin.Chengdu: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2

[9] 于炳松.页岩气储层的特殊性及其评价思路和内容.地学前缘, 2012;19 (3) :252—258Yu Bingsong.Particularity of shale gas resevoir and its evaluation.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12;19 (3) :252—258

[10] 李庆辉, 陈勉, 金衍, 等.页岩气储层岩石力学特征及脆性评价.石油钻探技术, 2012;40 (4) :17—22Li Qinghui, Chen Mian, Jin Yan, et al.Rock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brittlenese evaluation of shale gas reservoir.Petroleum Driling Techniques, 2012;40 (4) :17—22

[11] 邹才能.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37 (6) :641—653Zou Caineng, Dong Dazhong, Wang Shejiao1, et al.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resource.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0;14 (6) :641—653

不同地质条件 第11篇

摘要:我国磷矿区主要位于四川西南到云南的东北部这一带,笔者则围绕这一带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条件展开研究。本文结合该地区典型的矿区——没租哨矿区进行分析,详细的分析了该地区的地质背景、特征以及成矿地质条件。为了地质工作者更好的找矿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没租哨;磷矿;渔户村组;沉积环境;成矿规律

国内最主要的磷矿形成时期为早寒武世梅树村期[1]。本文以没租哨磷矿为例研究川西南到滇东北地区的磷矿区的地质条件以及成矿地质条件。而该矿区的是最近探明的大型磷矿,位置在扬子准地台西南侧滇东北,属于滇东下寒武统磷矿带向北延伸出的一部分。

1. 地质背景

本文结合没租哨矿区对该地区的磷矿地质特征以及成矿条件进行分析,在此首先对没租哨矿区地质背景进行简单的介绍,矿区处在扬子准台地的西南部的滇东台褶带西侧的嵩明台凹内,是褶皱基底以上的长期拗陷区。这一地区的褶皱基底属于中元古界昆阳群,震旦系和震旦系上面的沉积盖层不在上面进行整合。上震旦统以及下寒武统基本上都是连续过渡的,只是在局部会出现沉积间断,昆阳式磷矿基本都是由震旦系和寒武系进行过度界面周围渔户村组的地层中所产生的。区域中存在两个构造,并通过小江断裂带进行隔离分开。西部构造区基本呈东西—北西向进行分布,断裂、褶皱地形都相对发育[2];东侧构造呈现北西向进行分布,较广范围内呈现出向南东方向缓慢倾斜的构造。该地区渔户村组,也就是磷矿区梅树村组,通常可以分为三段,上段属于大海段,组成元素有白云岩以及含磷粉砂质白云岩;中段属于中谊村段,主要构成的岩石有粘土岩、磷块岩、含磷白云岩;下段为小歪头山段,其组成岩石部分有白云岩、含磷粉砂质泥岩、硅质岩[3]。磷矿地区和外部渔户村组相比附近区域的更厚,其厚度一般都大于373m,在云南的早寒武世含磷地层中,该地的厚度为最大的。这说明早在早寒武世渔户村期时,这一地区属于显著的沉积凹陷区。通常而言,区域磷矿共有四种矿层结构,分别为透镜状结构、单层状结构、双层状结构以及多层状结构,而本文研究的没租哨地区则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单层结构磷矿区。

2. 磷矿区域地质特征

该磷矿的背斜处在该矿区的中南部位置,是对磷矿的地层以及矿体进一步展布产生影响的重要的褶皱构造,其轴向为70°,其长度超过5000m,核部宽度在1000m~3000m之间,其组成部分为上震旦统灯影组,遭到了古断层的毁坏,两侧分别为二叠系以及寒武系下统。其北侧的地层倾向在15°左右,其倾斜角大约在20°左右,南侧地层的倾向大约在130°左右,倾角的度数大约在30°左右,北东地区近背斜倾伏端处断裂相对较为发育。围绕背斜核部分布着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在该磷矿区内部,断裂构造的主要走向为东西向,南北向断裂构造只有少部分,而且不是被东西向断裂所限制,就是将东西向的断裂切断,属于晚期断裂。

F1为法古断裂,属于磷矿的主干断层,这一断层的位置处于磷矿的中间位置,其组成部分有三条断层,分别为F1—1、F1—2、F1—3,这些断层将该矿区分为两个矿段,在该磷矿内出露的长度为1.5km,其走向接近东西,倾向为南,其倾角大约为70°左右,断裂带的宽度大约在12m左右,其组成部分有断层角砾岩、糜棱岩。北盘内分别为震旦系灯影组和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南盘的构成部分有渔户村组和灯影组,属于正断层,而近断裂岩层形成的状态非常混乱无序,节理裂隙进一步发育,分枝断裂加持断块内岩石破碎。

断裂组走向呈近东西由南到被依次是F1、F3、F4、F15、F5,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矿体的倾斜连续性,在断裂组中属于向上倾斜正断层为F1、F3、F4、F5,构成了地堑式组合,倾向为北的有F1、F3、F4,在其自身正断层效应的影响下,磷矿层从南到北逐渐地降低,倾向南的为F5,由于正断层的效应,其北盘的磷矿区出现的上升趋势,南盘矿体则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见图2)。而南北向横向断裂最为典型要属F8、F9,破坏矿体走向呈现出一定的连续性,倾向西,属于正断层,导致矿体呈现出由东到西的逐级降低情况。

3. 川西南至滇东北部磷矿区成矿地质条件

这一磷矿区的含矿沉积层中主要生产三种岩石,西北地区的含矿沉积层生产砂泥质的白云岩;中东部矿区则为生产磷块岩;南部地区生产泥质白云岩[4]。在磷矿沉积阶段,这一磷矿多半为开放式的海湾,西北部以及南部都存在水下隆起区域,矿区的中东部则属于凹陷区。从总体上来讲,没租哨磷矿的形态属于不规则带状,在水下低缓高地,部分地段偶尔会露出水面。在沉积过程中水下隆起具有一定的障壁作用,沉积环境属于具有障壁的陆表海,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可以化为台内隆起区以及低凹区。隆起区一潮坪相带为主,低凹区则主要分为两类,其一开阔的台地,其二为闭塞的台地。而没租哨磷矿的位置处在闭塞台地相中,潮间带碳酸盐岩、磷块岩浅滩相与古陆边缘潮坪相上部潮间带含磷块岩砂屑粉砂质碳酸盐岩相之间的过渡地带。在磷矿内的南部以及西北部地区的台隆出现了各类泥质白云岩、砂质白云岩等沉积;在台隆和台凹二者交界的地区斜坡出现了致密块状磷块岩、白云质条带状的沉积;台凹中从底部上顶部的沉积序列为白云岩夹磷块岩条带——致密块状磷块岩——白云质条带状磷块岩——泥质条纹状磷块岩——白云岩。在磷矿成矿阶段,该矿区的气候属于中低纬度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早期的底栖动物发育,菌类植物生长繁茂,洋流由东向西流入这一区域的海域中,因为基底出现缓慢的降低,这一地区历经了多个时期(灯影早期、渔户村早期中谊村期、梅树村期、筇竹寺期)海水进退回旋,从灯影海入侵以来,越来越多含有二氧化碳、富磷酸盐等液体从海底上升洋流在该区域内的海盆中进行内循环运动,在海水压力下降时,大量的二氧化碳溢出海面,或者形成沉淀成为碳酸盐岩,当磷酸盐到了饱和或者过饱和状态,中谊村期陆缘近岸区域发生沉积,同时在水利震荡分选的作用、固结作用、磷酸盐交代等成矿以及次生富积作用反复作用之下,继而形成了该区域内的工业磷矿床。

4. 结束语

本文结合云南地区的没租哨磷矿区对川西南到滇东北磷矿区的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进行深入研究,综合可得该矿区的地质构造的特性,并在了解其地质构造的基础上掌握了该地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在上涌洋流,属于生物化学沉积形成的。

参考文献:

[1] 季春生,何智德. 滇东北部磷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J]. 云南地质,1982,02:147-156.

[2] 祁才吉. 川西南雷波卡哈洛磷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J]. 化工矿产地质,2014,02:94-100;116.

[3] 岳维好,高建国,李云灿,李定平,常河. 云南沉积型磷矿成矿特征与资源潜力预测[J]. 地质通报,2012,08:1323-1331.

[4] 崔文东,曾祥谦,杨泽刚,杜发勇,吴章清,王磊,王嘉. 云南省寻甸县没租哨磷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J]. 四川地质学报,2012,S2:169-173.

[5] 李炼然,李东立.昭通彝良毛坪铅锌矿床河西矿段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J].西部资源,2016(02).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质勘查技术初探 第12篇

1 工程概论

某公路工程是该省重要的公路干线, 在我国高速公路网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地层岩性比较多, 通过检测发现, 该地区的地层出现了岩溶突水、突泥、煤层瓦斯以及岩爆等不良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需要采用地质勘查技术对其进行处理。这一地区先后进行了多次公路隧道施工, 在施工与运行时出现了多次安全事故。其中隧道发生的重大瓦斯爆炸和, 造成了多人死亡, 几十人受伤。在对隧道施工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 隧道溶洞中存在多种有害的气体, 施工阶段还出现了多次大涌突水问题。在分析安全事故隐患时, 需要结合勘察阶段的地质资料, 还要结合施工后期隧道勘察精度调查结果, 保证精度达到要求。

2 隧址区构造发育情况

对于隧址区, 工作人员需要对构造发育情况进行调查, 在隧道的隧址区位于褶皱地带, 并且处于发育状态, 这一地区的岩层岩性较多, 岩溶管道大涌水比较发育, 砂岩裂隙水比较发育。在隧址区内, 褶皱构造具有紧密、细长的特点, 轴部岩层处于直立的状态, 有的甚至处于倒转的状态。在隧址区的前段, 主体部位的两侧存在发育复式裂线, 这一部分还会受到地台基底轮廓的控制。在地区中心部位的轴线呈现出了放射状的排列状态, 多个断裂区域都属于比较发育, 还有的部位存在小断裂现象, 断裂走向与构造线属于同一发展趋势。

3 地质勘查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在本文的工程案例中, 隧道掘进施工前, 采用了有效的地质勘查技术, 这可以帮助施工单位了解地质条件, 从而合理确定公路隧道勘测技术。在修建特长隧道时, 比较容易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 如果所处的环境属于复杂地质, 则需要考虑勘查的周期, 避免受到限制。对于复杂地质, 施工单位应结合施工计划, 合理确定勘查的工作量, 对隧道围岩的级别进行客观的评价, 要分析在隧道掘进的过程中, 是否存在大量涌水的隐患。采用地质勘查技术进行分析时, 可以杜绝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出现, 预防地质灾害的出现。在本文的工程地质案例中, 在对公路隧道工程进行分析时, 应综合考虑影响因素, 根据地质资料, 杜绝常见地质灾害的出现, 如突泥、瓦斯、岩爆等。

3.1 工程地质调绘技术。主要对本区的地层、构造、水文等地质现象的核实与补充, 在岩石出露较好地段, 通过实测地质断面, 分析并推断隧道在掘进时, 通过各断层和褶皱核部时, 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并作出合理的预测、预防。在褶皱与断层的交汇部位布置适量挖探工程, 揭露断层破碎带的宽度及断层两侧岩石的完整性及风化程度, 推测隧道通过段围岩的完整程度。

3.2 物探技术。利用瑞雷面波、浅层地震折 (反) 射法、视电阻率、高密度电法等常规手段, 查明隧道洞身岩性的风化深度、进出口段覆盖层的厚度及密实程度, 断层通过位置及隧道深埋段围岩结构特征并评价可能影响工程的地质异常区 (带) 。目前较为先进的技术有CSAMT大地测深仪, 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为主, 以激发极化法和瞬变电磁法为辅助手段, 综合利用物探资料及地面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对深埋, 并评价可能影响工程的断层破碎带及异常区, 对工程勘察及施工提供有用的信息。

3.3钻探技术。为了验证异常区和取得一些原位测试数据, 钻孔应布置在多种构造的复合部位, 因为这些部位通常是构造薄弱地带和地下水富存部位, 通过钻探, 可以了解岩体的完整程度, 采取岩样做物理力学试验和孔内水文试验, 为隧道涌水量的预测提供参数, 并在深孔内做地应力测试, 以准确评价硬质岩石的岩爆和软质岩石的变形参数。

4 病害预测

通过以上勘察手段的使用, 综合分析各种公路隧道病害发生的原因, 了解其发生的机理, 并对病害发生的地段做好预测。其中ZK0+330~ZK0+360、Z K 0 + 5 6 0 ~ Z K 0 + 6 1 0 、 Z K 1 + 1 6 0 ~Z K 1 + 1 8 0 、 Z K 1 + 6 0 0 ~ Z K 1 + 8 0 0 、Z K 2 + 1 5 0 ~ Z K 2 + 2 4 0 、 Z K 2 + 4 4 0 ~Z K 2 + 5 0 0 、 Z K 3 + 2 8 0 ~ Z K 3 + 3 4 0 、Z K 3 + 8 6 0 ~ Z K 3 + 9 6 0 、 Z K 4 + 3 8 0 ~Z K 4 + 4 4 0 、 Z K 5 + 3 8 0 ~ Z K 5 + 4 4 0 、ZK5+700~ZK5+740段, 隧道掘进过程中, 若处理不当会发生涌、突水现象, 应做好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或地质雷达超前钻探工作;ZK1+250~ZK1+430、Z K 1 + 8 5 0 ~ Z K 1 + 9 4 0 、 Z K 2 + 0 2 0 ~Z K 2 + 3 2 5 、 Z K 3 + 0 9 5 ~ Z K 3 + 3 3 0 、ZK3+790~ZK4+370段, 岩性以灰岩、白云质灰岩、硅质白云岩及凝灰质砂岩为主, 隧道埋深较大 (大于400m) , 穿越的地层岩性属硬质岩, 有发生轻微~中等岩爆的可能, 采用“短进尺、弱岩爆”, 严格控制炮眼利用率, 可以降低岩爆发生频率;进口段和出口段穿越高碳质泥岩及煤层时, 应予重视并加强通风与瓦斯检测工作。

结语

在对隧道进行掘进施工前, 一定要做好地质勘查工作, 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安全隐患。只有合理选择地质勘查技术, 才能保证隧道地质工程的经济效益。本文对综合地质勘查技术在复杂地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希望对相关施工单位提供一定帮助, 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摘要:当前社会, 土地资源的数量正在不断减少, 为了满足土地资源利用的需求, 相关部门在对土地资源进行利用前, 需要做好地质勘察工作。本文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地质勘查技术进行了介绍, 希望对地质勘查单位提供一定帮助, 提高工作的质量以及安全性, 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由不良地质灾害引起的灾害与事故。合理利用地质勘查技术, 可以杜绝安全隐患的出现, 可以保证地质工程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复杂地质,地质勘查,技术,病害

参考文献

不同地质条件范文

不同地质条件范文(精选12篇)不同地质条件 第1篇各个地区地质条件多种多样,概括说有:山区石方、丘陵山坡、北方平原、南方水稻田、江河沟...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