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上的记忆散文
黑板上的记忆散文(精选17篇)
黑板上的记忆散文 第1篇
黑板上的记忆散文
九月的校园,每一双眼睛都透亮,每一张脸都笑成花的模样。
她走向教室,心似乎被淘洗过一般。这个崭新的开始,让她跃跃欲试。然而第一次踏上讲台,她还是有些许紧张,转头的时候有意加大了幅度,瀑布般的长发向左边垂了下来,遮去半边脸。
教室里很安静,孩子们等她作自我介绍。
微抬起头,她环视了一遍教室。四十五双眼睛,如四十五双瓷碗,盛满了波光盈盈的水。她微微褶皱的心,顿时舒展开来,笑容在脸上漾开。她知道此刻的自己,一定笑得和昔日老师黑板上画的自己一样,自信而漂亮
初中时,她的父母离婚了,她跟着年迈的奶奶,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自从父母扔下她的那一刻起,那些明媚的阳光、那些灿烂的`欢笑、那被称作知识海洋的黑板,不再与她有关。她独自守着一个角落,用一枚枚坚硬的刺武装着自己,用排山倒海的汹涌回击着同学老师对她的关心。夜深人静,回想着老师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同学们私下指指点点说她是坏学生时的不屑、奶奶人前人后的无言的叹息,像一把把利刃刺穿她的心房。第二天,她依然一脸麻木地坐回课堂。
初二时,新换了一个语文老师。新老师很年轻,长得不漂亮却很秀气,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她的微笑,真的能让人想到春天的温暖。
新老师没有自我介绍,而是拿起一只粉笔,刷刷几下就在黑板上勾勒出一张脸的轮廓。她有些吃惊,隐隐觉得老师画的好像与她有关。果然,老师收完最后一笔,就有同学喊出了她的名字。新老师含着微笑说:“那么请这位同学站起来,让我认识一下好吗?”
她涨红了脸,一个老师用这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她找不到理由拒绝。她缓缓站起,将头埋得很深。
老师说:“下面,我要把画修改一下,请大家比较一下,哪个更漂亮。”
只见她擦去眼睛和嘴巴,重新作了一番勾画,那张脸立刻生动起来、鲜活起来,那微微翘起的嘴角,像一个弯弯的月亮。眼睛里除了有笑意,还写满了自信。
同学们不约而同鼓起掌来。
她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黑板上那张自信的笑脸一直指引着她,帮助她走出黑暗,走出作茧自缚的困境,走出一路的鸟语花香。
她把思绪拉回来,转头,迅速在黑板上,画下一张脸。那是班里特别孤僻的一个男孩的脸。如那个老师一样,画这张脸不是偶然,是她教师生涯中精心准备的第一课。
她相信,此生,她会在这片黑土地里耕植出大片星光,照亮每个孩子前行的路,成为他们永不褪色的记忆。
黑板上的记忆散文 第2篇
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前,凌厉的寒风如刀割般猛烈,令人瑟瑟发抖,把我从半醒半睡的状态下激醒。我们一边打着哆嗦,一边等待着早读的来临。
不一会儿,教室的.门缓缓地打开了,语文老师郑老师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她挺着大肚子,缓缓地走到讲台,突然,老师踉跄了一下,我心中一惊,急忙冲过去,她却连忙摇手说没事,见她稳住身姿,悬挂在我心里的石头总算是放下了。她坐到讲台前,操着沙哑的声音说:“今天,我们上咳,第二十课,翻开书”那一个个汉字就像是被用力推出来一样,虽然很轻,却能听见。心疼,夹着一股凉意直袭我的心头。
老师左手撑着桌子,右手开始在黑板上跳跃,滑动,一个个如老妪般缺少气力的字浮现在黑板上,她一向清秀的字不见了
写着写着,老师停了下来,手中的粉笔自然掉落在地上,她转过身,笑着说:“同学们,这是我教你们的最后一节课”,这一段时间”
我的心如雷轰电掣一般的疼,尽管我知道这一天会来临,但我还是无法接受,我的心乱了,趴在桌子上,整个世界仿佛都静了
“你这里写错啦,怎么可以犯这么低级的错呢,”,你受伤了,还不快点去校医室,快点去啊快点。”,这段时间与您相处的日子如一幕幕剧情在脑海中放映,或喜或悲,或怒或乐
抬起头,您已经走了,留下的是一黑板歪斜的字,没人像平常一样起身去擦黑板,只是静静地坐着,这一黑板的字象征的不是别的,而是沉甸甸的师爱啊!这一黑板的字虽然能擦掉,但这黑板上的记忆会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中,永世难以抹去。
擦去黑板上的名字 第3篇
我看着学生们,一种责任感顿时油然而生。“好了,各位同学,课堂默写马上开始。今天,我请大家到黑板上来默写。”我转身,故作随意地伸手拿起黑板擦,往那些名字擦去。随着一个个名字被擦掉,我彷佛也在轻轻抚平这些幼小的心灵。
课堂默写开始了,我惊奇地看见其中一个“榜上有名”的孩子举手了!于是我让他上来,不过我有意减少了默写词语的数量。“东张西望、议论纷纷”他默写的“西”字的第五笔“竖弯”写成了“竖弯钩”,“纷”字的右上部分的“八”分得不够开,但每一个词语他都完整地写出来了,字迹端正,而且他勇敢地走上讲台来默写,让我感到意外,也让我欣慰。
我立刻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虽然小J有个别字写得还有些不规范,但字迹端正,进步很大,回家一定是认真复习过了!”也许是因为很久没有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了,他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但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种别样的东西。在往后的学习中,小J表现得很认真,每天的作业都能主动完成。班会课上我又表扬了他,于是他的劲头更大了,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成绩也在不断进步。
黑板上的记忆 第4篇
那是一块陈旧而斑驳的小黑板,那是一块让我深受教育而终身难忘的小黑板。当年周老爷子在世时,就用这块小黑板教育我节约用水……
周老爷子与我家同住一个院子,共用一个自来水笼头。小时候,我十分不懂事,用完自来水后,总有意无意地不关笼头,眼看着白花花的自来水哗哗地流走了。老爸知道后,反复教育我,不时提醒我要随手关水龙头,节约用水。而我总是这只耳朵听那只耳朵出,还是改不了这个不良习惯。
一天夜里,老爸终于使出最后招数,让我跪在地上,用直尺狠狠地打我的手,打得我哇哇大哭。哭声惊醒了正在熟睡的周老爷子,他连鞋都没有穿好,匆匆来到我家,紧紧地拉开爸的双手,膀臂上的青筋都显露出来,劝着老爸:“他还是个小孩子,没事儿,渐渐就会懂事的。”接着,他微笑地对我说:“要听你爸的话,水可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呵!”说完,摸着我的头,我推开他那粗糙的手,拿起床旁的漫画书,若无其事地乱翻着。他看见我床上那几十本漫画书,眼睛忽地一转,好像在思考什么,离开我家时,他的手还在比划着。
虽然这场“风波”结束了,但我总觉得这都是自来水笼头惹的祸。于是我心里有主意了——一天清晨,趁爸妈没有起身,我轻轻溜进小院,拿起一块砖头,准备砸向那水笼头。突然,眼前一亮,水池旁多了一块崭新的小黑板,上面画了一幅漫画:一个小男孩打开水笼头,让自来水变成长流水。我凝视着这块既陌生又熟悉的小黑板,它如同和煦的阳光温暖着我的心房,我心跳渐渐加快了……从此,每当我看到这块小黑板,再也不会让自来水放任自流了。读初一那年,周老爷子走了。那小黑板上的漫画早就被雨水冲洗得无影无踪了,小黑板也渐渐变得“面目全非”了。
前不久,院子里来了一个新邻居,也有一个小男孩,和我当年一样,喜欢“玩玩”自来水。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把那小黑板洗刷了一遍又一遍,并施展了我的才艺,一幅“请告别长流水”的漫画又出现在小黑板上。说来也怪,邻居家的小男孩也变了……
一块黑板,一位老师,还有周老爷子。那便是黑板上的记忆。
【教师点评】:
这篇作文语言平实,构思十分精巧。作者没有从教室里的黑板切入,而选择了周老爷子的小黑板来写,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让新颖的材料汇聚笔下,足见作者平时的积淀能力。文末用“我”也在小黑板上画了一幅“请告别长流水”的漫画作结,使文章主旨进一步升华。
江苏省东台市梁垛中学小草文学社
黑板上的记忆 第5篇
高一(9)班 章舒帆
那是我初中生涯中最艰苦,最难忘而又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黑板右上角赫然写着九个大字——距离中考还剩100天。
还剩100天,就要迎来那决定命运的中考,我期待着,而又焦虑着。我期待着中考后无忧无虑的暑假,而又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我能成功吗?回想初
一、初二的时光,心中不免升起自责之情。那时候我没有认真学习,现在想补救还来得及吗?黑板上的数字“100”像是对我的讽刺,它笑着,笑着。但以为只要这样就能将我打垮吗?我不是这般懦弱的人!我应该乐观对待这一切,而不是消极对待!“100”是对我的激励与期待!想通了这些,心中一切乌云消散。从现在开始,倒数计时,到数字变为“0”为止。黑板上的数字将见证我的努力,我将变得无比强大!书桌上写下两个字——崛起。
黑板右上角赫然写着几个大字——距离中考还剩66天。
黑板上的数字见证着我这些天来的努力,而在这天,我跌倒在前行的道路上。模拟考试失利,瞬间打击了我的信心与勇气。我之前在干什么?难道之前的努力都不算努力吗?我自责,我焦虑,我真的只有这点实力吗?这到底是为什么?很想流泪,似乎是有点没有出息。感觉自己对不起父母,老师的关怀和同学的鼓励,以及黑板上日益减少的数字……我该放弃吗?倒在这前行的路上?我该堕落吗?这一切……不,我不能就这样放弃,强者是在一次次失败下造就的,我不甘堕落,不愿放弃,我要变强,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奋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一切……
黑板右上角赫然写着九个大字——距离中考还剩32天。
我,再次跌倒,而且跌得更痛了。也许这一次我再也无法释然了,也许这一次我再也走出第二次模拟考试的阴影,也许我无法在数字变为“0”之间变得无比强大。但我却笑了,对所有关心照顾我的人,以及那见证我努力的数字,这段日子铭刻下我多少辛酸、快乐、难忘的回忆,谢谢你们送我到这儿,剩下的路我会一个人顽强地走下去。
黑板右上角赫然写着几个大字——距离中考还剩3天。
一切的努力都将化为回报。我的实力将得到检验,我的承诺将得到兑现,黑板上跳动的数字铭刻我太多的回忆,我为变强而不懈奋斗着,在这最后一战中…… 未来,为我而来!
黑板上的记忆 高一(9)班 俞祝阳
黑板是深海。回忆的深海。它用单一的深邃黑色,见证了一代代人的喜怒哀乐。
我不知道眼前这块黑板已存在多久,还会存在多久,我只是觉得它会难过。或许它曾是一棵拥有百圈年轮的大树,荫庇着大兴安岭的某片湿黑土壤,然后忽然某一天,有伐木工人到来,惊叹于它的庞大与长寿,继而用冰冷的电锯将它割开。它的根还在地底下与土壤交错纠缠,它的身体却已经被工厂加工成了一块黑板。在教室里磨碎一支支粉笔。
人们都以为白是会包容一切的颜色,却不知道只有黑色才会接纳一切光色。
那么多年过去了,如今已积满时光的粉笔灰的它,是不是会因为看见年轮光鲜的我们,而忧伤于时光的流逝呢? 彼时我正望着黑板报发呆,看见在黑板上答题的同学走下,答错的微微有些失落,答对的便欣喜难抑。黑板不知道已经见到过多少幕这样的场面,它习惯于以长者的姿态俯视我们,它从不说话,却永远能洞悉我们的所作所为。如果明年坐在这个教室里的是高三学生,它会不会听见催人泪下的离歌呢?
它厌倦了三国周瑜小乔,厌倦了氧化铝与强碱能否反应,厌倦了周恩来在什么时候访问美国。教师在它的身上写的永远 都是高一高二的那几个方程式,它从未见过那些在自己眼前端坐过的孩子们高三时的样子。它只想在自己的生命画上休止符之前,听一听忧伤的毕业离歌。
它见证了太多的记忆,却永远记不起往南迁徒的鸟儿口中描述的此时的大兴安岭是什么模样? 它透过教学楼间逼仄的空隙遥望北方,依稀记起曾经灰暗天空下穿透电闪雷鸣打湿它的身体的暴雨。黑板是深海,回忆的深海。回忆太遥远,窒息了放荡过的年华。
黑板上的记忆 高一(9)班 柴红颖
人这一生中总有那么几个你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老师,或风趣或严谨……老师这个职业,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辛勤的园丁,具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品质。站三尺讲台,手执书与笔是老师的象征。
记忆中有那么一位老师,黑板、书、粉笔伴随了她大半辈子,或许将会是一辈子……
二十年成一圆。
黑板上那一个个圆滑,清爽的圆,她一画就画了二十年。作为一个数学老师,画图是必要的,但她总是在画圆的同时教诲我们,希望我们就要像这圆一样,做事圆润,绝不要多一棱多一角。不仅如此,她自己也是如此处事。她从不偏袒哪一个学生,学生犯了错误,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她总是两头都顾及,尽量做到两头都能接受。
白色粉笔在黑板上灵活地滑动,一个个工整的圆在她手中逐一画出。这一个圆,她画了整整二十年,这一个圆中凝聚了她所有的心血,她的青春都倾注到了这一圆中。
二十年成一线。
黑板上那一条条笔直的线,她一画就画了二十年。她上课从不带尺子,画图都是凭经验而作。黑板上那一条条工整的线段仿佛如她为我们铺平走向知识的殿堂的道路,她为我们斩断了这一路上所有的荆棘,使我们能够顺利地通行在这一条道路上。她画的线永远是那么的平稳,没有一丝起伏,如她白开水般的生活,平静而优雅。当下许多老师以自我名声为目的而教书育人,争着抢着获得各种荣誉,而她却不以为意。学校里有什么活动她总是不参加,只在学校默默地带好自己的班,每次考试成绩公布,她的班的成绩总是列居首位,但她却也总是看得很淡,依然过自己平静的生活,毫无追求名利之意。
白色粉笔在她手中仿佛施了魔法一般,一条条整齐的线一一呈现出来。这一条线她画了整整二十年,她那乌黑的秀发逐渐改变为银丝,正是这二十年来的见证者。
二十年成……人生能有多少个二十年啊!看着干净的黑板,那一圆,那一线,那一人依稀出现在我的眼前,情思飞扬,记忆从时光宝盒中倾泻出来,止不住的流淌……
黑板上的记忆 高一(9)班 张康凯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它有一个伤感的名字——“离别”
清晨,我和过去的三年里一样,起得特别早。但今天我没有丝毫赖床之意,我只想去上学,我没有吵着让爸妈送我,而是自己步行去学校,因为我想细细品味这伴我三年的马路的风韵,这里有我的足迹——还记得我坐着车,怀着急迫的心情,去追赶那上课铃声,我用笑悼念我那时的傻样。
来到校门前,我停下脚步,周围是寂静一片。我专心凝视着整座校园,发现她是如此楚楚动人,耐人寻味,当我走进校园,鼻子开始泛酸。校园里充满了凝重的气息,每个学生都在伤怀。尽管这是在盛夏,但风中还是驻着秋的悲凉。走进教室,意味着临近终结。但我还是得去见见那些将要从我眼前别离的,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老师、同学,还有那块黑板。本以为我这次不会迟到,看样子他们还是比我早。他们早早来到这“追思会”,开始追悼那些逝去的岁月和青春。每个人的身旁已有一些湿润的纸巾,老师也比以往更早地来了,可她今天没有找我这个迟到的家伙训话,却是让我快坐下。老师坐在讲台上仔细看着我们的脸,她的眼神告诉我们:“坐好,让我把你们全都铭刻在心中。”
到齐了,学生都坐得端正,我害怕——害怕老师发下录取通知,然后宣布解散,残忍而又无奈地撕碎我们的心。出人意料的是,她熟练地在黑板上写下“最后一课”,转身神采奕奕地说:“我们开始上课。”她的眼中泛着光,她的笑容也如清晨地朝阳一般灿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同学们都拿出课本,端正坐姿,精神也如那朝阳,眼神与老师的神情碰撞出火花。老师和从前一样用黑板传达着自己,我们也用看黑板的认真和出色的成绩与老师交谈。我们大声着朗诵课文,爆发出无限活力。根本没人意识到老师的脸上,同学们的脸上,自己的脸上已经被泪水浸湿。我们都还是笑着,用自己的热情上课,听课……
黑板上,我们留下了很多,它也留在了我们心中。我们的朗诵声还围绕在耳边,回响在我们心中,那课还没停止。
黑板上的记忆 高一(9)班 杨倩倩
雨后的天空阴沉沉的,连带着教室的光线也变得朦胧了。失去往日活力的灯光仍照耀着黑板,老师讲课的声音涌入耳中。恍惚间,黑板中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将我冲回到过去。
语文老师“老王”抑扬顿挫地在黑板上写下课文题目,便开始了讲课,不知是“老王”的声音太像催眠曲,还是课文内容太无聊,我们都睡眼朦胧地盯着黑板。突然一声大喝,某些沉睡中的“羔羊”惊醒了,他们无辜地望着黑板,迷茫而不知所措,而我们却笑翻了天。你看,那块黑板,不仅写着“老王”的汉字;画着“彩哥”的几何图形;拼着“曾哥”的女强人的的英文字母;描着“张姐”的生物细胞图;还存着上课的一幕幕的小插曲,而下课时……
而下课时,便是同学们的天下了,有寂寞难耐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彩色鬼脸;也有动漫迷的高调宣言——“某某王道!”更有甚者,凭着他那高超的绘画技艺,在黑板上描出大大的拆迁印章,聊以自慰。当然,若是门口把风的大喊一声“老师来了”,众人便立即作鸟兽散了,只留下悲催的值日生苦着脸擦着黑板。
有时候,黑板也充当了某网游中“系统公告”的角色,比如某天我们走进教室,“准备听写”四个大字赫然撞入我们的视线,一瞬间沉默之后,大家哀号一声,便赶紧入位准备了,只有黑板依然淡定。但有时,若黑板上写着“某某天之后放假,”换来的便是同学们的一阵欢呼,就差没有相互拥抱了。
临近中考了,黑板上又出现了倒计时,只是这并不像奥运会的倒计时那样令人欢愉。每当那数字修改一次,我们就感到离深渊近了一步。当然,对于乐天派来说,当他跌入深渊的那一刻,就飞入了天堂,可以享受无忧无虑的时光,但对于我们这些“苦行僧”来说,每天早上走进教室时看到的黑板,都令我们的心激烈地颤动一下。
黑板上的记忆 第6篇
黑板在学校里是再普通不过得了,可就是这普通的黑板,这块小小的地方,却记载着我酸甜苦辣的记忆。
刚上小学时,我是个懵懂的孩子,整天只知道玩。那时,最最讨厌的就是那写在黑板一侧的值日生名单。每次轮到我做值日生,我都不情不愿找各种借口推脱,但何老师总会坚定地说:“无论什么事,做完值日生再说。”我也在心中偷偷抱怨。
日子过得真快,又轮到我做值日生。我正不情愿地拿起黑板擦准备擦黑板,只听楼下有人对我大喊:“下来打会儿羽毛球吧。”那时,贪玩的我哪管三七二十一,一边说:“我马上下来。”,一边放下黑板擦就冲下楼去,只留下那写满字的黑板……
夕阳洒满大地,满头大汗的我这才想起黑板没有擦。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慢慢地挪上楼梯,心里想:“完了,老师检查教室时一定知道我没擦黑板,怎么办,老师一定会惩罚我。”到了教室门口,我从窗户里望去,里面的情景令我大吃一惊。
何老师正拿着黑板擦,踮着脚尖,卖力地擦着黑板,粉笔屑纷纷扬扬地飘落在老师已有着几根白丝的发上。在夕阳下老师的身影显得更加的瘦弱。擦完黑板,老师自言自语道:“这个小家伙,一定是贪玩,又忘记擦黑板了。”虽然是批评,可语气却是宠溺的,就像母亲一样。
这时,我的鼻子酸酸的,心中更是后悔。想起了老师在黑板前奋力书写的身影,想起了老师生动的课堂,想起了老师鼓励的微笑,可
我却总让老师操心,真不应该。
黑板上描绘的是老师的知识,黑板上描绘的是老师的心血,黑板上描绘的是老师的关爱!
黑板上的记忆 第7篇
该走了,该带着我美妙的梦离去了。什么也不带走,只带走那黑板上的记忆,如一坛岁月的美酒,伴我走天涯,去海角,追随我美妙的梦 ……黑板上,有语文老师娟秀的字和飘着香气的优美的诗句;有数学老师清晰的笔迹写下的复杂的难题;有英语老师ABC……黑板上,有考试前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与鼓励;也有考试后老师为我们讲解的技巧。
黑板,在我们心中是神圣的。每一次有幸登上讲台都会令我们振臂欢呼。还记得自己走上讲台,洋洋晒晒的解出数学题的欢快;还记得因准备不充分写错单词时的惭愧,还记得评选“三好学生”时的激昂;还记得老师们那番语重心长的话……如今,随着岁月在指间流逝,一切变成了回忆。
望着那块黑板,美好的低中年级的时光,化成一个个清晰的镜头不停的在眼前回放着。
黑板上的爱情留言 第8篇
有一天,黑板的右下角忽然多了一行字,很多人都在围着看热闹,原来那上面写的是:“文文,请于明天晚上9时在校门口的雷锋像下面等我,如果你我之间心有灵犀的话,你当然知道我是谁,如果你连我是谁都猜不出来,那我们就没有见面的必要了!”
第二天,原来那行字的下面多了一行娟秀的字体:“亲爱的,我当然知道你是谁!为了方便起见,请于今晚8时45分来女生楼下接我,请手捧999朵玫瑰并高呼我的名字,这样我就会很快来到你身边,不见不散。”
那天晚上,很多满怀好奇心的男男女女在女生楼下望眼欲穿地等待着,都想看看故事的男女主角到底是谁,可是等了大半个晚上却没有任何令人激动的场面出现,于是大家纷纷咒骂是谁搞的恶作剧,恨不得抓出来打一顿云云。
谁知道次日清晨黑板上又多了一句话,显然是那个男生写的:“亲爱的,如果我只剩下一块钱了,我该给你买一朵玫瑰花呢,还是给自己买一个面包?”
黑板上的记忆 第9篇
在我的记忆中,有那么一个深刻又可爱的身影:胖胖的身体,长长的马尾辫,闪闪的大眼睛。她就是我三年级的班主任——肖婧老师。肖老师带给每个熟悉她的人的印象,都是那么的年轻又富有才气。平日里,不但和我们一起学习,下课也陪我们一块游戏。她的课气氛活跃生动有趣,令我们每天都是那么的期待。在语文课上,肖老师会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即使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在她的课上,小手都会情不自禁地高高举起,人人也都有机会发言。在班队活动课上,肖老师也会让我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个个都毫不扭捏,落落大方地展示出各自的才艺,我们的每节班会活动总是搞得那么有声有色,精彩万分。
今天,我能在各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都离不开肖老师的培养。她知道我的组织能力强,所以经常把班会活动课交给我来组织安排;她知道我的朗读能力强,所以经常让我参加各种演讲比赛;她知道我的薄弱之处是阅读短文,所以教了我一个好办法,带着短文后的问题认真阅读去寻找答案……有了肖老师的帮助,我的进步突飞猛进。
还记得学期快结束时,我上课有时心猿意马。肖老师悄悄地把我喊了过去,面带一丝笑意地对我说:“你最近上课怎么有点心不在焉的?我跟你说,这次期末考试你如果考不好,你就辞去中队委职务!”我一听,心就立刻揪了起来:离期末考试没有几天了,我一定得细心复习,争取好成绩,不然只能“引咎辞职”了,那脸可就丢大了。经过肖老师的一顿鞭策,那次期末考试得了99.5的高分!事后回想肖老师的话,是她给了我小小的压力,我才化压力为动力,取得了好成绩呀。
黑板上的记忆 第10篇
六年级时,教我们语文是一位退休了的老教授。您满头的白发,矮小消瘦的身板,一副冷黄的老花镜。第一次来到课堂里,颤颤巍巍地走上讲台,接着用洪亮的声音介绍自己。
最令我们难忘的是您的板书。第一堂课上,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季,太阳无情地把火辣的光芒撒进教室。您正在黑板上认真地书写板书,踮起脚,苍老的手紧紧地握住粉笔,一笔一划,仔仔细细地书写每一个字。夏日的骄阳似火般地火烤着您,不久您的额头泌出了
细细的汗珠。您想用手擦拭,却不想一下子失去重心。您差点擦倒的一个瞬间,大伙都惊呆了,有几位同学急忙想去扶你。
好在您急忙用左手撑着黑板,终于没有摔倒。回头微笑地向大家解释:“没事,我们继续。”您就这样,左手撑着黑板,右手努力地向上够。我看着您的左手上青筋突起,瘦弱苍老的手紧紧撑住黑板,一刻也不松懈。似乎拼尽了全力,您终于书写完了板书。
这时,我们看见那被反复擦拭的,早已白迹斑斑的黑板上,留下了一个硕大的,清晰的,过日不忘的掌印。它是那么明显,以至于久久萦绕于我的脑海。
同学们几次向您反应,您不写板书,您报我们听就行!“您却执着地说:我写了四十年板书,我还要继续写,再为祖国写出新一代的人才!”
往后的日子,您每次都坚持写板书,不论寒冬炎夏。而每一堂课后,黑板上都留下您深深的掌印。
黑板上的记忆 第11篇
那天,在我的班里举办了小学生涯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告别聚会。
当每一个同学都到场时,我们一起欢快地唱起了“童年”,谁也没有提到那令人伤心的离别。可当我沉浸在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中无意中看到了这块黑板,这块黑板拖我走进了时光隧道。
有一次上课时,Ahraf趁我不注意,悄悄把我的铅笔盒藏了起来。该抄写单词了,我怎么也找不到笔盒,后来Omar大声告密,我才找到了笔盒,我实在太生气了,就打小报告告诉了老师,因为有Omar给我作证,老师毫不犹豫的在黑板上写下了Ashraf的名字,Ashraf要被罚站了。一开始我还很得意,可后来觉得自己做的有点过分了,Ashraf只是和我闹着玩而已,不应该被罚站,我看了看我的证人Omar,他仿佛也有点不安,我决定下课后叫上Omar去给Ashraf道歉。
下课后,我们找到了正在罚站的Ashraf,向他道歉,可Ashraf却满不在乎的说“没什么,罚站就罚站吧,正好练习一下我的练武精神”。说完,还特意做了一个踢腿动作,惹得大家都哈哈大笑。我回到了教室,拿起了黑板擦,轻轻的擦掉了Ashraf的名字
“哈哈哈哈”!这一去不复返的笑声还回荡在我那美好的记忆里,我望着记录了这一瞬间的黑板又发起了呆。
这是,歌声和笑声都停下来,同学们的眼睛都充满了分别的忧伤,不知谁先在黑板上写起了毕业留言,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在黑板上留言。Ashraf写下了富有诗意的一句话:“流水匆匆,岁月匆匆,唯有友情永存心中”!
我也在黑板上写道:“未来不是梦,友情记心中,悲伤无须有,何况能再聚?”
在我刚写完时,每个人都流下了泪。
黑板上的魔术角 第12篇
课间我把黑板上散落分布的磁力贴集中起来。工整地摆救在黑板的右下角,不想正好摆成了一个长方形。眼前的长方形似乎为我带来了解决问题的契机,于是,上课铃一响,我就要求孩子们算一算摆这个长方形用了多少个磁力贴,这实际上可以用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来解决,孩子们很快就算出来了。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们。看到孩子们把问题解决后的那份喜悦。我又及时地布置了一个任务:课间你们可以用磁力贴摆图形,考考同学们,让同学们算出你所摆图形的周长。孩子们听后都跃跃欲试。
当我第二次来上数学课时,黑板前已站了好几个孩子,他们正用磁力贴拼着各种各样的图形,就连一向自卑的小凡也凑向前来,拿起一个磁力贴。我暗示孩子们把机会先让给小凡,很快黑板的右下角就出现了小凡摆的正方形、三角形。其他孩子也很快算出了它们的周长。这时我发现小凡的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自信的微笑。
接下来的几天里,黑板右下角的图形在不断地更替變换着,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五角星……孩子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不仅把课本上学到的图形展示出来,还延伸到了课本以外。所有见过的几何图形都呈现在了黑板上。
时间一长,孩子们能想到的图形全部被摆了出来。摆图形已没有了新意。我也正想变换一下方式,可还没等我说,就有几个孩子前来向我请示了:“老师可不可以摆别的东西?”“你们的想法非常好,回去试试吧!”有了我的支持,孩子们热情更高了。他们摆出了漂亮的小花、小草、小树,可爱的小动物,汽车的标志、卡通形象、简单的英语单词……这里成了孩子们展示的空间。每个课间,都有几个孩子在这片属于他们的天地里忙碌着,并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魔术角”。这成了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断变换的图案,就像不断变换的魔术一样,活跃在孩子们的脑海里。他们都在准备着为寻找下一次的改变而思考着、创意着。一个个美好的创意绽放在黑板上,而创造灵感的火花也不断在孩子们的心灵里绽放着。
培养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们创造的欲望,始终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教育的契机,引领孩子积极地创新。
黑板上的记忆 第13篇
但是,童年那留在黑板上的记忆却是我一辈子最最珍贵的财富。
记得那是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刚刚步入小学,这对我而言是陌生而又憧憬的。还没有褪去儿时的童真,我难免有些调皮。要我规规矩矩的乖乖在板凳上坐四十分钟怎么可能呢?碰上数学课,因为非常的有趣,所以我总能认认真真的听课。如果碰上语文课那就不好说了。语文老师每天领着我们一遍遍的读“aoe”,一遍遍的抄写拼音字母,完了还要默写。严重抑制了我的思维及想象力,枯燥的要命。老师上课我也是东耳朵进,西耳朵出。长久以来就这样恶性循环。起初我的语文成绩马马虎虎,勉强算得上良好。后来随着课程难度的加深,我的语文成绩是每况愈下。尽管此时我内心已经有了点紧张,有点害怕。但我丝毫不在乎。凑乎着又过了一个礼拜,老师坐不住了,开始找我谈话,请家长老师为我忙的焦头烂额,而我呢,丝毫不领情。反正我就这样了,我看你能怎么滴。我要和老师讲对抗进行到底。说实话,我们那个时候的语文老师真是个负责人的好老师!想尽各种办法始终不放弃我。老师严肃的对我说:“语文这门课程是我们对语言文化的研究,学不好没关系,关键是要认真对待,努力提高。你这样随随便便的抵制学习语文,也是对文化的亵渎。”这一刻,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确实不应该草率的对待语文这门课程。从那以后,老师每天放学后都会把我带到她的办公室,在一块看上去挺破旧的小黑板上孜孜不倦的板书着,不厌其烦的给我讲解着题目。那块不起眼的小黑板陪伴了我将近半个学期,我的语文成绩终于有了可喜的提高。“开小灶”计划成功!老师也十分开心的告诉我:“你真的没让老师失望,进步很大,继续加油啊!”与此同时老师也告诉我不用去她那儿补课了。我本应高兴的,可却不知道为什么,心中开始念念不舍起来。
黑板上的记忆 第14篇
依晰记得刚升小学一年级的那一天,当时的我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蹦跳着,欢笑着我迈进了教室的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黑漆漆的一块东西,摸上去滑溜溜的。
“妈妈,这是什么?”我天真的问道。
“这是魔术师的画板,他用神奇的魔法棒就能在画板上变出许多你喜欢的东西。”妈妈用神秘的语气说道。
我半信半疑。不过,从那以后我的确爱上了妈妈所谓的“画板”。我喜欢和小伙伴在“画板”上涂鸦。画蓝天白云,幻想着有一天能飞上蓝天,坐在云端;画高山流水,想要一睹祖国河山的秀美;画巧克力牛奶,希望有永远吃不完的零食。画一切世间美好的事物,那时的我是如此快乐,无忧无虑。
渐渐地,我长大了。我知道了那是黑板,而老师就是那神奇的魔术师,拿着粉笔这支魔法棒在“画板”上左圈圈,右点点。教我们认汉字,学算术。噢,原来黑板是用来学习的,是老师教育我们的工具,孩时的我这样认为。记得第一次被老师调上黑板做练习的时候,我惊慌失措,缓慢地走上讲台。我拿起粉笔填上了一个不确定的答案,只听见台下一片唏嘘,前排好心的同学小声叫道:错了,答案是三,快改!于是我慌忙的改过答案,匆匆走下讲台,最终得了满分。殊不知在我平静的表情下内心却波澜起伏,我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下次要更认真,用沉着代替今日的慌张,自信取代今日的犹豫。
时光荏苒,我早已告别小学时代,步入了中学殿堂。黑板依然是黑漆漆的;粉笔仍宁愿化为粉末也要奉献自己;老师依旧是恪尽职守,关爱每一位学生。只是,我变了。我不再是一只被母亲呵护在怀的小鸟,不再是受挫后畏缩胆怯的孩子。我正试着挥动那还不算坚强的翅膀向着未来飞翔。黑板在我眼里不再只是老师教育我们的工具。黑板是我追求梦想的天空,它无边无际,它充满人生的曲折。在这片“天空”那些在苦难中成就大业的伟人令我折服,那些才华横溢,誓死报效祖国的君子令我敬佩。更重要的是,在这片“天空”所折射出的人世间的“真”“善”“美”使我感动不已。我们在黑板上书写自信与梦想。
黑板上的记忆 第15篇
她最忘不了那次考试,尤其是黑板带给她的记忆。那黑板上的字教会了她从小到大都没学会的东西,那黑板犹如一位严厉的监考老师,越是沉默不语,她的心就越觉刺痛了。
静子是一个一般的女孩,成绩也恰好处于班级正中间的水平第二十名。她对黑板没有太多的留恋,只是那次,黑板上的那几个字深深地刺痛了她,让她无法忘怀。
那天是期末考试,静子垂头丧气地走进了考场,原因是她在商场上看中了一部音乐手机,粉红色的,女孩儿们都喜欢的颜色,只要她这次考试进入班级前二十,她父亲就买下这部手机送给她。对她而言,考进前二十并不难,但是,当她准备苦作舟到十二点时,她发现那些平时简单的内容此时却那样难,她咬着牙背,背了半天什么也没记住,她真恨自己这个学期没好好学。
这场考试的科目是她最讨厌的物理。当时间过去一大半时,她的卷子还有大片的空白。她想到了那部粉红色的手机,她更急了,可是越急越不会。她想到了作弊。趁老师不注意,她向前排扔了张纸条。很快,前排的人传给了她。她正想打开纸条抄上去的时候,后面传来了严厉的目光,她吓得一下子我紧了手中的纸条,一动不敢动。可是,不对呀,明明只有一个监考老师,难道还有一个针*摄像头吗?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眼看时间就要到了,她更急了,坐立不安,看着写完的同学东张西望,面对那部手机,她又动心了,她深吸一口气,正要打开,不想身后的那束目光再次射来,她顿时慌了手脚,再也不敢看那张纸条了,直到交卷铃响起,她交了卷。她站起来,回头望向身后,她终于明白,她的身后根本没有什么针*摄像头,只是那张黑板上,写着四个大字:诚实答卷。她想,这四个字比任何一个监考老师都有用。
黑板上的“人头像” 第16篇
有一天,他偷偷拾起了老师扔过的粉笔头,在黑板上画了一副画。画上是一个戴眼镜、鹰钩鼻子、笑嘻嘻的“人头像”。
同学们进来了,看着这副漫画大声笑了起来。因为可可画的是他们的班主任胡老师,一位头发白了一多半的老人。
这时,一个胆小的同学喊道:“是谁画的?站出来,等一会儿别牵连别的同学。”这一说,同学们全都害怕了。他们认为老师知道后,绝不会放过他们。
可可也害怕了,正想跑上讲台擦掉那画,胡老师已大步迈进门来。胡老师朝黑板上看了一眼,不由得微蹙眉头。“是谁的大作?请站出来!”胡老师轻咳一声,眯起双眼,表情严肃而凝重地问道。
刹那间,教室里一片沉寂。谁都有种预感——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同学们紧绷心弦,地上掉根针仿佛都能听见……
可可吓得不行,正准备迎接胡老师一顿严厉的责骂时,胡老师却轻轻地拿起了黑板擦。随着黑板擦慢慢地移动,同学们的视线也被牵引着,上下左右移动着。渐渐地,黑板上老师讲课时留下的粉笔字不见了,顶边那淡淡的平行线也擦去了。惟独留下的是黑板中心的“人头像”。
“好,现在我再问一遍,这是谁画的?”胡老师再次询问着。
同学们便将所有的目光聚向了可可,仿佛在说,承认吧,一人做事一人当。
半晌,可可才站了起来,战战兢兢地说:“是我。”然后重重地低下头,准备迎接胡老师的“痛骂”。
然而,胡老师却来到可可的身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头,然后走向讲台,大声问道:“同学们,你们看,这个人头像谁呀?”
同学们全都屏气息声,谁也不敢说——像老师。于是,胡老师把目光转向了可可:“你画的是我吗?”
“是的。”可可小声地回答。
“那你说说,你是画我什么时候的神态?”胡老师不动声色地说,“不要怕,尽管说。”
可可大胆地抬起头来,他看见胡老师正和颜悦色地看着他。可可的神经才稍稍放松,大声说道:“我画的是老师高兴时的神态!”
一丝微笑挂在胡老师的脸上,他点点头,眼神中满是赞许。鼓励的表情一下子活跃了教室里的气氛,一个女同学站起来大嚷:“有一些像,但老师的鼻子更大。”
可可也笑了,他看了看老师,再扫了一眼画像。的确,鼻子上是有一些偏差。可可正羞愧地红了脸时,胡老师已手抚下巴,慢条斯理地说:“是大了点儿,不过这是漫画,漫画不是照片,是允许夸张的。小画家敢于把我的鼻子拉长放大,说明他准确地抓住了我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同样道理,我们写作文时,也要抓住描写对象的基本特征去写,这样既简约又鲜明。”说完,胡老师拿起粉笔,在人头漫画的嘴角处加了一道笑纹。立即,一个笑容可掬、形态更生动的“人头像”出现了。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时,胡老师忽然话锋一转:“鱼儿在水里才能遨游,我们这位小画家的画应该出现在哪里呢?应当出现在他的画本上,应当出现在学校的墙报上,应当出现在一些漫画家的著作上。画在黑板上,往往容易产生不礼貌之嫌,而且也影响环境美。所以说,我得擦掉!”
接着,胡老师拿起黑板擦,将那个人头擦去……
随着人头一点一点地消失,可可的眼也一点一点地湿润起来——老师不但没有责骂他,反而将那鼓励的声音,深深地留在了他的心底!
黑板上的记忆 第17篇
题记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每当听到这首歌,我眼前都会浮现出一幅辛勤、安详而和谐的画面:在墨一般浓黑的幕天下,一扇明亮的窗户前坐着一位辛勤的老师,日日夜夜、无间断地点亮着一本本崭新的作业本,像一颗永远发光的恒星,又像一盏长明灯,兢兢业业的照亮着一条条漆黑的羊肠小道
记忆中的辛劳又何止这些!
您来了,抱着一摞沉重的教科书,迈着坚定而沉重的步子来了,步调中凝结着一份夏日的沉重,一份冬日的消寂,仿佛是过了几个年头才赶到这儿似的,您脸上带着几分愁苦而开心的憔悴。但是您始终不忘将嘴角上扬,给我们一个慈爱祥和的笑容即使您病了。
这一天,我们都察觉到了这一点,带着关心和担心的目光问您怎么了,您只是轻轻一笑,诙谐地逗趣:“没事,我可是打不倒的小强哦!”幽默中我们听到了您声音的沙哑与颤抖。上课了,您像往常一样用洪亮的声音给我们讲解,一会儿下来走动,一会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挥舞。这一次次的转动都纠起了我们割心的疼痛。明显您转动的角度有些倾斜,但您每一次都给我们一个放心的微笑。
我默默地看着您,想着您曾经无数次的转动。突然,我看到了您手上或深或浅的裂痕,像干脆的树皮一样放肆地开着口,上面盖着一层又一层的粉笔灰,每一次转动过后,原来的粉笔灰上又多了一层。啊!这就是您的“回报”,无数辛劳过后的“见证”?这太不公平了!是的,您这双手记忆了无数知识与爱抚,同时也记忆了黑板前那无数的转动。黑板,曾是我们求知的园地,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捷径,殊不知它还记忆了那么多心酸。至少,它记忆了一双白嫩的 细手如何变成一双粗糙而温暖的“摇篮”,一双干燥开裂令人震惊的“大手”那一次次无私的跳动。
病中的您终于讲完了一节课,一颗颗频跳不安的心也松了松。而我,并没有,我上前拉住了您的手扶您走出了教室
黑板上的记忆散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