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风的600字作文
关于秋风的600字作文(精选5篇)
关于秋风的600字作文 第1篇
初中关于秋风的作文600字<一>
是谁最先带来了秋爷爷的问候?是谁把庄稼轻轻召唤?又是谁给大地换上一套金黄色的“秋装”?哦!原来是它,是温柔轻快的风。
秋风,你是一个幼童活泼、可爱。清晨,你像个孩子,迈着柔和的脚步走进千家万户,唤醒熟睡的人们,你轻轻地凑近他们的耳际,悄悄地说:“该起来了,秋天快来了!”当人们睁开惺忪的睡眼,蒙胧之中,迎接他的竟是如此斑斓艳丽的秋色!秋风是那样的调皮,又是那样的富有童趣。
秋风,你是一个小女孩儿天真、稚气。瞧,你刚到树林,翠绿的枝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伴着鸟儿的歌唱,高声问道:“风儿,风儿,你来干什么呢?”你喜盈盈地回答:“伙伴们,我给你们带新衣裳来了。”树林愉快地换上你送给它们的礼物,霎时间,树叶儿都换上了金灿灿的“新装”,一个个你看看我,我望望你,前推后挤,闹成一团。几个淘气的干脆离开妈妈,在大地阿姨的笑语中,慢悠悠地投入她的怀抱在这温馨之时,你又掩起笑脸去完成新的使命。
秋风,你是一位姑娘温柔、恬静。瞧,你正唱起银铃般的歌声,来到初秋最热闹最欢乐的地方农家的田野。你正在它们翘首盼望之中走来。步履是那样的轻盈、舒缓。稻谷绽开笑脸,静静地接受你的抚摸,愉快地随风上下起伏,好似翻滚着的千层波浪;那边的高粱,焦急地等待着,你像一团炽热的火,要不怎能把高粱染得金光灿烂?胆小的玉米娃娃紧裹在小被里,听见外面闹嚷嚷的,也好奇地探出头来,倾听你的歌声这时,你有越过田野,向远处奔去。一步一片金秋,一步一片收获,你将自己奉献给大地,你将沉甸甸的收获吹进了农民的心窝,醉红了农家的笑靥。
秋风,你是一位长者慈和、安详。你身着火红的上衣,飘到山坡上,将成片的枫树叶儿变成金红色。远望,霜叶如醉,宛如一片红海,和霞光连于一体;近瞧,如熊熊火焰在燃烧,这红那红,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暖意。我随着秋风的足迹,跑到山坡上,陶醉于枫叶纷飞之中。面对秋风,我大声呼喊,想掏出心中所有的激情
秋风,你带来了迷人的秋色;带来了丰收的硕果;带来了火红的一切。我爱你,爱你粗犷、豪放的气质,也爱你轻柔、婉约的性情,更爱你默默奉献的精神!迷恋你啊!我的秋风。
初中关于秋风的作文600字<二>
秋风悄无声息的刮在这片土地上。
就这样,秋天来了。自己一个人漫步在校园里,一阵凉风拂过脸颊,夹带着花草的香气,是甜的?抬起头,树上的叶子也有些许枯黄,风卷着几片叶儿在空中飞舞,仿佛与秋风跳着回旋舞,那迷人的舞姿令人有无限的遐想,多少诗人曾为之沉醉,如今我亦为之倾倒。我没有诗人那样满腹文采,吟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也不像音乐家,能因此构出无数动人的乐章。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懂得欣赏这般略带悲伤的景色。
那些枯黄的叶儿,在漫天飞舞,终究却还是要落到地上,那一刻便是它生命的尽头,也许再也无人问津,也许,只能等到清洁工人把他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化作滋养来年绿叶的肥料。我们的生命又何尝不是这样,前者为后者打下一片美好的景色,等待后者开出更璀璨的花。李清照曾经说过:“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荡气回肠的诗句,最适合此情此景此物!
往年的秋天,走在去往学校的小道上,寥寥几人,那种感觉是最适合秋天的,凄凉,而又深沉,那时总会想起那些文人墨客吟出的秋的千姿百态,赋予了秋的万种情愁。有亡国之君李后主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悲凉,也有豪气万丈的易安居士感慨“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凄惨。无论是谁,面对秋时,总是会有一番情愫,述不完,也述不清。即使那是“佳节重阳”“东篱把酒”也终难挡秋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虽然如此,我却依旧深恋着她的那份执着,那份悲并快乐的与众不同。
秋天的快乐,缘自秋天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一年的辛勤劳作,在秋天收获丰收,对于我们,在那时,也可以放松自己,享受一年努力的结果!所以我觉得秋好像人生,有快乐,也有愁绪。如果一味单调,也是不完美的,而秋天完美的诠释了这一切!秋天,山上的枫叶红了,那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对秋最好的歌颂。我在秋风里感受到了秋!
初中关于秋风的作文600字<三>
西方哲学家认为世界由四大元素组成:风,火,土,水。我独爱风。可风也有诸多分别,细细想来,我爱的应该是秋风。
走在林荫道上,头顶的香樟会一路沙哑地响着,音色低沉然而能感受到劲道。我知道那是秋风沉吟着穿梭在枝丫间,只有它能给香樟的酒囊揭了封,将淀积已久的沉郁的香释放,于是那一囊陈酿便悠悠地地在每个人的心头了。秋风的速度很快,却仍然不忘伸出千万只灵活的手扯下枯萎的树叶。我看到那些带着病态的叶飘落时带着恐惧惊叹秋风的干练,之后它们敬畏着遵守了秋风的指示,归了根,滋养新生的稚嫩的叶去了。
然而它并非是过于严肃的。我能听到它唱着歌如影随形紧紧跟着我,玩弄我的发稍和衣角。如果我快跑起来想要摆脱它,它会胜利似的唱得更欢欣,并且嬉笑着越跟越紧。我知道与秋风赛跑是很难赢的局,索性站定认真做它的听众,看它在身边绕着唱完一曲。很快我发现它的听众并非只有我一个,每每它唱完时,一树的香樟叶会利用互相摩擦的热量向它致敬我猜是因为它毫不犹豫地扫清了被掩埋的嫩芽成长道路上腐朽的障碍。于是我说,秋风,你是个孩子,调皮但无害。
深夜我开着窗躲在柔软的床铺中,于是秋风肆无忌惮地冲进卧室,并且准确地找到我左耳的位置,轻轻道了声晚安。我装作已经入梦。其实我听到它一夜在窗外唱着平和的令人愉悦的歌,也许不及春天时它那位姊妹唱得温柔,没有落花与流水的闲情逸致,却也没有了春风嗓音中湿漉漉粘成一团叫人腻烦的味道,它的歌有些像塞外日落平沙的一幕,纯净,平和,干爽,带着迷人的神秘。于是我从秋风的歌中听到了它直爽的激情,宁静中藏着些潇洒。我便真正带着秋风送来的愉悦入梦,这一夜我睡得很好。
一日我告诉它偶感风寒,于是当晚凭窗无风。我带些歉意地想着这一夜或许有分外饥渴的土地等它送去堆积的云我知道它总是善解人意的,况且它极为厌倦无所事事的感觉。
没有秋风的夜极为寂寞,整晚我都在想念它纯净的歌。我告诉自己要在明早第一缕阳光下站在窗前等待,让秋风清爽质朴的声音叫醒闲置了一夜的听觉。
初中关于秋风的作文600字<四>
秋风骤起,满池原本亭亭玉立,碧绿袅娜的荷叶;如膏脂般丰润,带着一种欲说还羞情状的莲花,凭添了惨然的暗淡。田田如舞女的裙,莹莹似玉雕粉彻的优美,被时间的流水带走了,带到了遥不可知的天国,只把美好的记忆,留在了梦中。
池边一株高大的杨树,在秋日中飒飒低语。树叶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有的打着旋儿,在空中盘旋了许久,才不情愿似地落在地上。好象非常不愿离开养育它的母亲大杨树,频频回顾,别情依依。有的从上边树枝落下,又挂在下边树枝上。那是真情地拥抱,执意的眷恋。秋风无情,秋日无语。一阵摇撼,它还是被迫离开树枝,缓缓地落在水面上。沿着池塘已是厚厚的一层落叶,猛然,在一片枯黄中,有一片深绿色的嫩叶非常亮眼。这片叶子为啥这么年青?也许是杨树最后一片绽开的叶子,它还没有走完生命的历程,还在做着青春的美梦,不想,无情的秋风,迈着不紧不慢的脚步,板着冷漠的面孔如期而至,和其它树叶一样,被迫离开树枝。
时令到了让它们最后分别的时刻,别无选择。谁会理会一片还没成年的绿叶呢?
又一阵秋风刮过,池塘喧闹起来,那声音好象在说:等来年吧。
哦!我明白了,它们没有消沉,更没有哀伤,它们是在悄悄地酝酿,在酝酿着一个更灿烂更美好的春天
哗一阵急雨似的掌声和孩子们的喧哗,打断了我的沉思。原来,池塘不远处是一所少年宫,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胸前飘着一角鲜艳的红领巾,正在给小朋友们讲抗日英雄故事,孩子们被故事中为国捐躯,壮烈牺牲的小英雄感动的热泪纷飞。依然是无语秋日,飒飒秋风。
初中关于秋风的作文600字<五>
孤身走在院里,步入一片树荫之下,足下沙沙的细响,像生命的耳语。秋风瑟瑟,吹奏着哀伤的弦韵。天高云淡中,掠过一群雁影。突然间,一片落叶闯入我的视线,轻轻地拂过我的脸颊,悄悄地在秋风中旋转,慢慢地落向地面。我缓缓地伸出手掌,让它飘进我的手心。
捧起这片落叶,托在手心,只见它的蒂处已是枯萎,呈现出一种似死亡荒郊的颜色。它的茎和根已经发黄,从下到上,枯黄渐为黯淡。挺拔的茎,残存着生命的傲然,从顶端舒展出一片磅礴的叶,似是生命的本身。叶片还保留着淡淡的绿意,叶尖还没散去夏日的浓绿。头顶上,千百片这样的落叶落下来,在地上铺成一片金黄。我的思绪被落叶这金色的钥匙打开了,神思像脱缰的骏马,飞驰到灵魂深处。我头脑里浮现出这样一幅情景:曾几何时,嫩嫩的幼苗破土而出,在阳光雨露的抚育下茁壮成长,变成了夏日浓绿如盖的大树。这片落叶也同一片片树叶般在枝条的怀抱中长大。秋风吹响,吹来了生命结束的号角。它顽强地挣扎着,紧紧地附在已经干枯的枝干上,叶茎也因憔悴而发黄。但是,它失败了,无奈地松开了紧紧抓着枝干的茎,怀着依依不舍之情离开树干,不情愿地在秋风中卷起、落下。这时,我觉得,不甘放弃,珍视自己的每一次生命,即生命的本质。
生命,是个隽永的话题。生命是有限的,无论你怎样不甘也无法阻止生命的消逝。重要的是,生命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去把握。
我放开它,它即刻随风飘走了。我仿佛看到它融入了大地,为新生命的诞生做出了贡献
秋风的作文600字<
关于秋风的600字作文 第2篇
深秋,天气已经变得十分的寒冷,到了晚上的时候,天气变得更加差,我到家后,耳朵都被冻得麻麻的,犹如有十几万只的蚂蚁在我的耳朵上爬着,我很困,但是今天依然要写作业,我只得来到书房中写。
我正在专心致志地写作业,突然,门被打开了,我发现是我的妈妈,妈妈手中拿着一杯冒着烟的白开水,温和地说:“儿子,先喝杯开水再写吧!暖和一下。”我被满堆作业包围,扭头看了一下妈妈手中的白开水,大声地说:“不要了,我写作业呢!今天作业很多,还有篇作文没写完呢!没时间喝!”妈妈愣了一下,只好默默地走了出去,把门关好了。
我又在题海之中继续奋战,过了一个小时,正当我在为一题数学题苦恼的时候,门又被打开了,我转过头来一看,还是妈妈,我很不开心又不耐烦地说:“老妈!你怎么又来烦我啦,我的思路都被你打断了!”妈妈没有生气,她继续温和地说:“儿子,休息一会儿吧,喝几口热水吧!”我大声地拒绝了她,并喝斥她,不要再来开门了。妈妈沉默了一会,最后默默退了出去,小声地把门关上了。
过了几个小时,我终于完成了今天的作业,我拖着疲倦的身躯,推开门来到客厅,发现妈妈手中捧着凉开水,已经睡着了,看着她额头间不经意飘散出来的白发。这时,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心中感到一阵温暖了起来,我嘴巴动了动,本来想说些什么,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赶紧从妈妈手中拿起凉开水,拿起一块小毛毯盖在妈妈的身上。
关于秋风的600字作文 第3篇
“仙”使人羡慕但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希望,远远望去心生幻想;而“圣”却长驻人间,精神给养穿越千年,华夏子民在这种心忧天下、济世情怀的精神感召下不止一次团结凝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感叹的神话。但“圣人”也作为一种虽不似“仙人”之远,却遥不可及的形象永远定格于人们的精神世界之中。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中一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身居陋室、衣食无着的杜甫竟悲悯天下、兼怀苍生,这种胸襟、这种情怀岂是常人所能具备的,一句“圣人”更把杜甫定义在遥不可及的地方。“敬”有时会让我们“远之”,“远之”又岂能“学之”,“学之”的目标又岂能只定义为会背会写,如此这样又怎能成为自己血脉之中的永恒。传统文化要继承精华,其精华也绝不等同于会背会写,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大写”的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实现这一目的呢?我一直在思考。
那我们就要重新分析、感受“诗圣”的人物形象,让学生领悟到他不是高不可攀,他不是一个标签符号,他是有温度的。
了解感受杜甫的“诗圣”形象,必须回到1200多年前的大唐王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那近百年的和平安详被“安史之乱”的铁蹄踏得一去不复返,民生凋敝,百姓疾苦,世风日下,一片黑暗,看不到光明。杜甫的诗记录着这段历史,虽不是每首都以史叙述,但在诗作中处处饱含历史的影子,本诗也不例外,懂得了这些,我们就更能体会杜甫的“圣人”形象。
可十几岁的学生,他们懂吗?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的疑问,我也有。
尽管我所教学生从初一开始就进行每日一诗的诗词积累,他们已经背过了几百首诗篇;尽管我曾经用专题的形式给他们讲过唐、宋、明的历史与文化,讲过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的经历思想与作品,但他们一定懂吗?
他们终究是要明白的,所以,我要讲。
在保持传统诗歌教学重点目标设置的“诗歌的理解背诵”的基础上,我准备重点让学生能体会以下两个问题:
1.如何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作中看到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体会杜诗作为“诗史”所记录的时代沧桑。
2.如何真正体会杜甫在本诗中表现的“圣人”情怀。从而意识到“圣人”和我们的距离是那么近,我们也具有趋向“圣人”情怀的基础,我们应该努力追求。时代不同,对一个人定义成功的标准不同,但人的道德要求,从善求真追美的愿望是相同的,这是亘古万年也不会变的“道”,不会变的“理”。但我们也应认识到杜甫能够始终如一的贯穿这种“道”,推己及人,以死明志,身体力行,这种精神境界我们作为“常人”是应该敬仰的。
基于此,在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引(导入)——读(熟)——知(人论世)——析(词句)——品(思想)——迁(课外)──背(全诗)”的基础上,我采用“以读带讲”的方式贯穿全课。
在整体设计上我以“三读”贯穿本课,“三读”每次读都要读“通”。
“一读”读“通顺”,读通字音、停顿、语速、语调。本环节上采取各种形式的诵读:自由读、小组合作读、男生读、女生读、轮读,最后找学生范读或教师范读。范读的目的不仅是读通顺,更重要的是为“二读”做一个铺垫。“二读”也要通,但是要“通情”。通情才有可能达理,只有晓通情感才会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人生感悟。这是整个课堂环节的重中之重。
要解决“通情”的问题,必须建立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之上,关于杜甫的生活经历,关于杜诗的4个创作阶段,关于安史之乱背景的前后,一定要用各种形式加以渗透。我所教学生由于已有教师专题讲座做基础,在此环节上比较容易掌握。
垂垂老矣的杜甫在四川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草堂,这一间小小茅屋怎能避得开风雨,避得开战乱,避得了世事纷纷扰扰,又怎能避得了诗人心中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一个问题自然而出,始终如一,穿连全篇: “长夜沾湿何由彻”,诗人彻底未眠,心中悲凄,暗自泣泪,诗人的眼泪究竟为何而流?(结合文中诗句词语进行品析。)
这是一个多维的问题,认识程度可以不同,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每个人都能略知一二,每个人又都觉得少了一点什么。这一点什么,就是你需要准备的。但注意一定要让学生品析诗句谈感悟,不可天马行空,信马由缰。
学生会说:“为了房屋被秋风而破而伤感,此点不必再过追问,显而易见,只是读一个茅草纷飞的状态即可。‘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学生还会说:“为了群童欺我年迈而伤心,抱茅而走而悲愤。”学生也可能会说:“诗人年老无依,生活困苦,家人贫困难耐,想起这些,诗人暗自流泪。”
提到这几点时教师需进一步引导。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贫困凄惨,一个和谐安定进步的社会应该是“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少有所教”,一个社会中如果老人孩子都衣食无忧,安然快乐,那么社会一定安定祥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是如此。老人和小孩子代表社会中的弱者,尊老爱幼是一个时代文明富强的标志,而我们的诗中是什么场面,小孩子欺老人老无力,公然抱茅入竹去,老人在后面唇焦口燥呼不得,只能归来自叹息。
这是一个什么社会,这是一个什么时代,是什么原因使大唐社会出现如此不堪的局面,百姓如此困苦,民风如此顽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抛却其他的原因不计,诗中一言以蔽之:丧乱(安史之乱)!战争将大唐王朝践踏得一塌糊涂,作者在诗中暗含笔墨,全力控诉。正面侧面针砭时弊,“长夜沾湿”又岂是今天的长夜漫漫,这就是如椽巨笔,这就是史诗般的控诉。
杜诗中痛斥时政,揭示现实的诗作屡见不鲜,学生可迁移举例。
《石壕吏》中“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写战争的破坏。
《兵车行》中“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写尽兵役的苛酷。
《羌村》中“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写尽战争的惨烈。
杜诗中用一腔热血高呼天下已任,也用一双冷眼看时代万世沧桑,这就是史诗般的杜诗,人们把他的诗称为“诗史”。
在如此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年老体弱的老者又能怎样呢?他的眼泪难道不是为自己而流吗?不是为自己的家人而流吗?“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充满了多少感伤,又有多少无限的温情,有的学生肯定会说到这一点。这就是学生心里想但又不敢提及的话题。“圣人”在他们的眼里心中似乎就是不食人间烟火,只为天下苍生,所以他们尽管心中有疑问,却不敢说,怕一说就错。这就是传统观念中的高大全,神化了、放大了、完美了我们心中的“人”的形象,理解圣人、学习圣人,并不是要把他们搬下神坛,而是让学生们感受到圣人首先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温度、有喜怒的“常人”。
我会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根据本诗诗句分析诗人的常人情感:
“唇焦口躁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多么真实的写照,多么愤怒无奈的老者,这不就是原生态的常人吗?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多么慈爱的老者,多么体贴入微的父亲,这不就是生活,是可怜可爱的父母之心吗?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多么可怜的弱者,多么感伤愁苦对生活一筹莫展的凡人。
迁移曾学过的古诗体味杜甫的真挚深情;
《望岳》中“家书抵万金”对亲人的思念。
《月夜》中“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一个男人对爱妻的眷恋。
杜甫是一个真情实意、有肉有血的人,是具有常人心态、常人情怀的人,是一个细腻的将常人本色挖掘深入的人。我们每个人都与杜甫一样,是个常人。易中天在《品人录》中将人分为5个层次:大公无私的是神人;先公后私的是好人;公私兼备的是不坏的人;先私后公的人不是坏人;但损公肥私的人一定是坏人。生活中第1种神人和第5种坏人都是极品,大多数还在二三四层上徘徊,大部分人都是凡人、常人,但我们可以将常人情怀无限延展,力争将常人美德发展到极至,学会爱,懂得真,追求美,我们在常人上也就跃上了几个等级,在这一点上我们完全可以和杜甫的常人情怀接轨。
如此分析,如此懂得,师生都不会感觉杜甫作为“圣”的遥不可及,学生也自然而然地升腾起与圣人平起平坐的自我优越感。所以,我们马上要分析,无限接近绝不等同于达到,将人之常情做到极致还是人,而不是“圣”。
真正的圣人情怀,广阔之心正是在那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中横空出世,如洪钟叩击着人心,灵魂。推已及人,舍生忘死,死而无憾,九死无悔,这非大胸襟大气魄不可,如果前者分析已拉近杜甫与常人的 距离,那么这一句我们却看到了常人和圣人的差距。常人是小人生,圣人是大境界。
学生不会说,也会想杜甫是为写而写,还是真正我手诉我心。这一点可以探讨,但不能怀疑,杜甫忧国忧民,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济世情怀,包括他舍生忘死,推已及人的胸襟不够怀疑。我们看一个人,要盖棺定论,纵观杜甫的一生,他这样说,一直这样说,他的眼泪为自己流,但更为天下苍生而流,“忽传剑外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关马戎山北,凭轩涕泗流”。在生命的钟声即将停止时,诗人仍在表述自己不变的衷肠,你还有什么理由可以怀疑呢?
解决了学生的所有困惑,教师要适时总结。我们都是常人,我们可以将人之常情做到极致,追真求善,即使做不到圣人境界,我们也要提升自我做人的品格。心中永远有敬仰的圣人蓝天,脚下踏着常人的土地,让心灵永远有一方洁净的栖息地,让自己永远执著的努力。
这才是经典要告知我们的人生智慧,读至此,学生才完成第三读,通达,通达人生,通达生活,学生起立挚情齐读,反复诵读结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E-mail:lili79928@163.com
《秋风》作文600字 第4篇
捧起这片落叶,托在手心,只见它的蒂处已是枯萎,呈现出一种似死亡荒郊的颜色。它的茎和根已经发黄,从下到上,枯黄渐为黯淡。挺拔的茎,残存着生命的傲然,从顶端舒展出一片磅礴的叶,似是生命的本身。叶片还保留着淡淡的绿意,叶尖还没散去夏日的浓绿。头顶上,千百片这样的落叶落下来,在地上铺成一片金黄。我的思绪被落叶这金色的钥匙打开了,神思像脱缰的骏马,飞驰到灵魂深处。我头脑里浮现出这样一幅情景:曾几何时,嫩嫩的幼苗破土而出,在阳光雨露的抚育下茁壮成长,变成了夏日浓绿如盖的大树。这片落叶也同一片片树叶般在枝条的怀抱中长大。秋风吹响,吹来了生命结束的号角。它顽强地挣扎着,紧紧地附在已经干枯的枝干上,叶茎也因憔悴而发黄。但是,它失败了,无奈地松开了紧紧抓着枝干的茎,怀着依依不舍之情离开树干,不情愿地在秋风中卷起、落下。这时,我觉得,不甘放弃,珍视自己的每一次生命,即生命的本质。
生命,是个隽永的话题。生命是有限的,无论你怎样不甘也无法阻止生命的消逝。重要的是,生命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去把握。
我放开它,它即刻随风飘走了。我仿佛看到它融入了大地,为新生命的诞生做出了贡献
《秋风》作文600字 第5篇
好像记忆中,你一直站在那个地方,目光在人群之中穿梭,总也看不到我的那双眼睛写上了小小的焦急。
什么都没变,又好像什么都变了。
九年前的秋天,你站在那里。放学后,我一边喊着“妈妈”,一边向你那里跑去,你总是张开双手,慢慢蹲下来,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那时,我把你当成整个世界。
六年前的秋天,你站在那里。已是深秋,你怎么还是穿那么少呢?我走过去,拉着你的手小声问:“妈妈,你不冷吗?”我感觉到你握着我的手颤动了一下,之后,便将我抓得更紧。那时的我,还无法读懂你眼角的泪光,后来才知道,那是我第一次关心你。
三年前的秋天,你站在那里。早晨我刚和你大吵一架,放学后看到你便想躲着你。那一刻的擦肩而过,你脸上原有的笑容被吹散到秋风里。你什么也没说,轻轻地为我披上了外套,只是下一秒,我把它狠狠地甩在了地上,把你一个人丢在了风里。
那晚,我感冒发烧,担心的只有你。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间想起那么多事来,像受到了什么刺激一样,那些记忆突然间跳了出来。
现在,你仍旧是站在那里。我觉得你忘记了我所有的不好,放大了我所有的好。你好像只记得我给你的拥抱,给你的关心,却忘记了我在那些叛逆的日子里曾经留给你的伤痛,人,真的可以选择性记忆吗?
从我生命中经过的人那么多,每个人都行色匆匆,人去楼空,客走茶凉,每一个人都悄悄离开了我,或是无心,或是有意,只有你,会永远地站在那个地方等我,不管我怎样地调皮,怎样地叛逆,这个世界上,也永远只有你会等我回家。
今晚夜色好美,星星都出来了,我走到你面前,伸手理了理你凌乱的头发,挤出一个微笑,柔声说:“妈,我们回家吧。”
关于秋风的600字作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