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大学生英语学习
翻译与大学生英语学习(精选12篇)
翻译与大学生英语学习 第1篇
关键词:四六级翻译新题型,翻译意识,翻译策略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试题改革
全国大学英语考试 (CET) 是教育部主持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 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英语等级考试, 分为四级和六级。 四六级考试近年来历经多次改革, 近期最瞩目的一次正是2013年12月起开始实施的试题结构及题型调整。 调整后, 四六级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相同。 新题型共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听力部分, 二是长篇阅读部分, 三是翻译部分。 就翻译新题型而论, 新题型最大的变化是将原有的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其次, 翻译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 题型说明部分信息最清晰且最吸引人的是段落汉译英涉及的内容, 即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 增加了更具中国特色的内容。 其三, 翻译的考试时间和分值有了明显的增加, 就翻译字数而言, 四级长度为140至160个汉字, 六级长度为180至200个汉字。 从试卷结构看, 翻译部分现占分值比例为15%, 考试时间为30分钟。 新题型开始实施后, 就当前的研究看, 大多数的英语教学研究都是针对新题型的解读和学生如何应对进行分析。 本文将以新题型为切入点, 结合四六级段落翻译的考点, 探讨大学生应如何提高自身翻译水平, 为四六级翻译考试做好准备, 同时提升自身的英语综合素质。
二、翻译新题型对应试学生翻译水平的新要求
四六级考试翻译试题的变化, 对考生的翻译水平也提出了新要求, 具体表现在翻译新题型评分标准的改变上。 段落翻译部分最高档分数为13分~15分 (满分15分) , 它的对应要求是:译文准确表达了原文的意思。 用词贴切, 行文流畅, 基本上无语言错误, 仅有个别小错。 从中可以看出, 段落翻译汉译英考察的要点有三:词汇、句型和语法。 第一, 词汇考察。 从四级翻译样题给出的段落和汉译英真题的话题可以看出, 翻译新题型对文化类词汇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考察。 相应地, 也要求四六级考生更注重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习俗等方面词汇的积累和掌握;第二, 句型考察。 四六级翻译从单句到段落的变化对应试考生的句子翻译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于原来的单句翻译, 考生不需要构思整个句式的选择, 仅仅需要考虑句中的词汇表达, 而新题型中的段落翻译、句型长短句结合, 每句话信息量丰富, 部分句子需要考生认真构思, 译成合适的英文句式。语序的调整就是其中最普遍且最重要的汉英翻译方法。 第三, 语法考察。 只要是以英文呈现的试题, 对考生来说就涉及语法问题。 而新题型中考生要翻译的内容和信息量更大, 因此, 出错的几率相应提升, 例如主动和被动的转换, there-be句型的用法等也是常见的出错点。
三、翻译新题型及学生应试翻译技巧培养
在进行翻译新题型的训练时, 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四六级翻译词汇的变化让他们感到不适应, 那么, 针对四六级汉英翻译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汇, 可以教会学生一些可行的翻译策略。 在这些词汇中, 有些文化负载词汇在中西方语言中都存在, 且内涵一致;有些词汇在两种语言中都存在, 但是内涵意义不同, 还有一些词汇在一种语言中缺失, 因此便有不同翻译方法的选择。 第一, 直译法针对对应词汇, 即在两种文化和语言中对应存在的词汇;例如“孝道”可译为filial piety, “ 中药” 译为Chinese herbal medicine, “ 诊脉” 译为feel one’s pulse, 第二, 意译法针对仅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出现, 其含义并不能被外国人直接理解和接受, 这时我们就要采用意译的方法, 将中文词汇中所蕴含的信息准确的表达出来, 而不用过多考虑词汇的一一对应, 例如 “清明节”译为Tomb-sweeping Day, “端午节”译为Dragon-boat Festival。 第三, 借用法多用于习语类的翻译, 汉语中的一些成语和俚语在英语中可以找到相应的类似表达, 这样就可以借用这些表达, 使翻译传达的信息更为流畅和传神, 例如“辞旧迎新”译为ring out the old year and ring in the new, “浑水摸鱼”译为fish in troubled waters等。第四, 音译法主要针对的是词汇空缺现象, 如人名、地名及其他在英语中无对应的词汇; 我们可以采用中文词汇的拼音音译的方法处理, 例如功夫就可译为Kongfu, 饺子可译为jiaozi等。总之, 在进行四六级段落翻译中文化词汇翻译的时候, 要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翻译技巧, 灵活运用翻译手段, 达到英汉信息交流的最终目的。
四、翻译新题型及学生翻译意识提升的新途径
除了做好翻译新题型的策略准备之外, 应试大学生还要切实培养培养翻译意识, 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翻译观并提高其翻译实践能力。 特别是注意到四六级新题型中的段落翻译更具时效性和时代性, 信息时代下, 增强大学生的翻译意识及能力,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建构全新的英语翻译环境,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翻译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一方面, 四六级考试的翻译内容, 特别是六级翻译时效性很强, 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平时应培养使用英语进行新闻阅读的良好习惯, 由于英语教学的教材更新换代较慢, 在时效性和应用性方面落后于电子网络, 因此, 应试大学生除了课本学习之外, 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 涉猎更多的贴近时代和生活的英文材料。另一方面, 这样的练习可以打好学生的翻译功底, 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翻译实践能力, 对大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一种提高。
五、结语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中汉译英部分比例的加重及翻译内容对历史、文化词汇的关注, 体现翻译作为文化传播重要途径的意义, 指引广大英语学习者对考试侧重点的把握。 翻译新题型从句子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 难度自然增加,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考生只要做到选词贴切、句子通顺, 仍然可拿到高分。 至于文化词汇的英译, 可以多关注此类词汇的常用表达方式, 结合翻译的几种策略, 从而推而广之, 灵活应对。 同时, 四六级翻译新题型改革也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多元文化素质, 肩负起文化传播,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韩晓.公外大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的理据和路径.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 7.
[2]刘小兵.网络资源与大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陕西教育 (高教版) , 2009, 4.
[3]刘小平, 王菲菲.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新题型解题策略.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 6.
翻译与大学生英语学习 第2篇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学生翻译技能的培养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强调,而位于五项基本技能最高层的“译”却处于长期被忽视的.地位.目前经济高速增长,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于翻译人才需求巨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当适应社会需求,从而注重学生翻译技能的培养.
作 者:申颖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073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年,卷(期):29(12)分类号:G42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翻译技能
翻译与大学生英语学习 第3篇
关键字: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翻译能力
中图分类号:H059
随着大学英语四级的改革,英语翻译在英语考试中越来越重要。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而将中文翻译成为英文是运用英语的最好体现。但就大学生而言,英语翻译是个让他们比较头疼的难题。另一方面,相对于教师而言,英语翻译的教学更是成为了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对学生进行英语翻译的教学以及培养他们翻译的能力呢?在下文,我将就这一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探讨。
一、如今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并不是只与教师一人相关,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那么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有着什么样的问题存在呢?
(一)教师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忽视
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后,发现如今的大学英语的教学以“视”和“听”为主。“视”即是英语的阅读。现在的英语大学教师过分注重了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学生英语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阅读能力固然重要,但教师不应该因为这样而忽视了学生对于英语其他方面的需求。大学教师对于学生英语“听”的培养主要在于课堂上放的英语文章录音。学生反复地听录音后听懂了,但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个问题却被教师所忽视了。
(二)大学英语课本设计的不合理
现在的大学英语课本本身就存在着一定不合理性,英语课本过分地注重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词汇的理解以及学生对于英语语法的掌握。就《新视野大学英语》这本大学英语教学课本来说,它的侧重点在于文章的阅读理解与单词的掌握运用,而翻译所占的篇幅,只有百分之四的比例。由此可见,英语课本的设计存在的不合理性。翻阅了众多大学英语课本,发现没有一本详细地介绍翻译的步骤与技巧。课本过分注重词汇语法及阅读能力,会使得学生将来走出社会后不具备与人用英语沟通的能力。不管学生掌握了多少词汇及语法,若不会运用那么一切都是虚无。
(三)学生对于英语翻译的反感
许多学生都很讨厌做英语翻译题,因为英语翻译题综合了英语中的词汇和语法。学生做英语翻译题总是顾此失彼,在考场上容易丢分,因此学生对英语翻译题感到反感。学生对英语翻译失去了兴趣,教师又对英语的翻译重视不够,英语翻译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英语盲区。再加上学生自身对于英语翻译的认识不够,不知道英语翻译对于自身以后工作的重要性,英语翻译更是被忽略得彻底。
二、如何解决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
针对以上的英语教学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它,让英语教学变得更加地完善与生动呢?
(一)教师需要建立起重视英语翻译的意识
要解决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首先就要让教师重视英语翻译。英语翻译是个英语知识的综合,它包括了教师们平日里所注重的语法知识和大量的词汇。学生如果掌握了英语翻译,那么英语的语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而在进行英语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接触到大量的英语单词,这对于学生来说掌握的不仅仅只是英语的翻译,更是对英语语法的运用以及对英语词汇的重复记忆。一个英语翻译就可以解决三个问题,一举三得,这对于教师来说,何乐而不为呢?且在进行英语翻译的讲解过程中,还可对英语单词进行拓展,给出一些可互相替代的英语单词,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用联想法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单词的记忆。
(二)教师给学生补充英语翻译方面的知识
课本上没有的并不代表对学生不重要。学生毕业后如果在外企工作,那么很有可能经常接触到外国友人,需要用到英语的情况比较多。教师需要考虑到这方面的情况,别让学生“书到用时方恨少”。教师在给学生讲授英语方面的知识时,不应只关注翻译中的语法和词汇,还应该向学生讲授英语翻译的技巧。1. 英语翻译的技巧有很多,如断句翻译以及合句翻译等等。2. 学生对于外国的风俗习惯不是很了解,所以有很多翻译不知该从何下手。中国有些成语用英文比较难翻译,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了。如将中国成语“孤注一掷”翻译成英文则为:To put all eggs in one basket.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英语翻译知识的时候,也应该相应地补充部分中英之间文化差距方面的知识,免得学生面对这些东西就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在翻译時,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打破惯性思维,不要一味地字对字词对词地进行翻译。比如中文为“他擅长唱歌”,用英文可以翻译为“He is a good singer”,而不是只能翻译成“He is good at singing”。翻译并不是一个要求学生墨守成规的学习过程,它更注重语言的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翻译的讲授时,还需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去翻译同一句中文。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学生对于英语翻译有抵触心理,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呢?要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其实不难,只要掌握这“三步曲”。第一步,教师可以用西方的文化习俗来吸引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翻译的兴趣,同时这也能避免学生在翻译时因为文化的差异而闹出了笑话。第二步,传授给学生相应的翻译技巧,让他们试着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自己动手尝试翻译,并无论答案是否正确都给予一定的肯定。教师肯定的是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的积极性与努力,而不是答案。答案不正确教师可以和言指出错误所在,并鼓励学生下一次可以做到更好。正如常言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而不是坐在课桌上等着教师的正确答案。第三步,教师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Practice makes more perfect,熟能生巧。学生只有经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出口成章,才能不再将英语翻译视为洪水猛兽。
三、小结
本文就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翻译能力培养展开了探讨,分析了当今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所在,并就这些问题给出了解决的方案,得出了教师需要建立起重视英语翻译的意识、给学生补充英语翻译方面的知识的结论,最后本文就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小议。文中若有不足之处,还望读者海涵。
参考文献
[1]刘东;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存问题与教学新模式探讨;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二零一一年第十三期
[2]闰咏梅、杨耀;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科技资讯;二零一四年第三十五期
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第4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我国与国外的交往日益频繁, 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英汉翻译能力的人才, 特别是既懂专业又有翻译能力的人。 大学生是这支重要队伍中的主要成员, 只有具有较强的翻译能力, 才能担当起迅速提供和传递科技信息, 促进信息交流的重任。 社会发展对学生“译”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可是需求之间却存在着矛盾。 不少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的大学毕业生, 虽然有很强的英语专业能力, 但是不能准确地翻译英文资料, 也不知道如何对手头的专业文献进行摘译、编译, 更不要说具备准确翻译简单的产品说明书的能力。 大学生的这种翻译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可以说, 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与外界的交流。 综上所述, 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提高学生翻译能力, 以适应社会需要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翻译能力
2.1鼓励学生尝试新的翻译途径
学生做翻译练习时总是按部就班, 习惯于用以前学过的词汇、 结构和表达方法。 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存在着诸多差异, 但学生从中学考进大学后使用的英语大多数仍然是中学英语。 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有一种拒绝使用新语言表达法的潜在倾向,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大学里鼓励学生尝试各种翻译方法的氛围不够。 如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的翻译途径, 学生也不用担心因采用与参考答案不同的翻译方法而扣分, 那么学生尝试自己翻译的热情就会高涨。 比如英译汉,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用汉语中的各种句式、成语或谚语来翻译, 而汉译英, 我们则要提倡学生尽可能用大学英语中各种新的表达法, 包括独立结构短语、分词短语、固定搭配、各种修辞格等来翻译。 如“由于”的英语表达法有许多种, 但学生在做翻译时还是习惯用中学里学过的because或because of来表达, 对于大学英语涉及该词的表达法如due to, thanks to, owing to, attribute to等用之甚少。 从语态上讲, 让学生尝试分别用主动和被动两种语态翻译同一内容, 并对此进行比较, 这样可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 鼓励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不断使用新学的词汇、结构、 句式和方法, 既能促使他们复习巩固新学知识, 又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翻译能力。
2.2结合课堂教学讲解翻译技巧
由于大学英语没有专门的翻译课, 加上翻译的技巧丰富多样, 承担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很难在一堂课上让学生掌握一种翻译技巧, 更不用说几种或多种技巧了。即使教师拿出一堂课的时间专门讲授英语翻译的技巧, 学生仍然对翻译感到陌生。如果我们能结合大学英语课文教学给学生分析、讲解翻译的标准及步骤, 翻译的概念就会化抽象为具体。大学英语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或几个精彩的段落, 其中包括全文的语法重点、疑难句型、词汇结构等。我们不妨把每个单元的精彩段落拿出来给学生分析讲解, 并且有意识地从翻译的角度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其中翻译的奥妙, 然后让学生当场试着用同样的方法翻译一些他们生活中常用的句子, 甚至让他们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翻译课文中的同一句子或同一段落, 接着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这样, 他们不仅能够轻松学会使用某种翻译的方法, 而且能够很快从中体会翻译的乐趣。以《21世纪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六单元Text A第一段 (There is something very wrong with the system of values in a society that has only unkind terms like nerd and geek for the intellectually curious and academically serious.) 的中文翻译为例 (如果一个社会只用像呆子和怪人这样不好的字眼来形容求知好学和勤奋工作的人们, 那么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肯定出了大问题。) , 此就运用了语序、句式、词汇转换等几种变通手段。在讲解这篇课文时, 把这段内容拿出来从翻译的角度进行点评, 然后让学生试着用相同的翻译技巧翻译给出的类似例句, 结合课堂教学现场讲解特定的翻译技巧, 在某种程度上收到了活学活用的效果。
2.3加强课后练习、测试并及时进行错误分析
任何翻译“技巧”的灵活运用都只能来自于实践, 即平时的积累和大量的练习, 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特定的“技巧”只是针对特定的、具体的上下文而言的, 如果学生没有相应的课后练习、测试, 就很容易生搬硬套, 甚至有意识地套用某种技巧, 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课后练习、测试都必须是有针对性的, 必须紧跟课堂教学的内容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并达到课堂教学预期的效果。 四、六级考试或水平测试的频繁练习一方面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 另一方面会使学生逐渐对翻译练习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 短小精悍的配套练习最适合学生课后操练课堂所学的各种翻译技巧。 当然课后练习、测试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操练和自我检测的机会,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掌握了翻译的要领。 学生对翻译标准及技巧的最终掌握, 有赖于两个方面即正面学习和反面对比。 前者的作用固然重要, 但后者的影响切不可忽视, 任何一个概念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分析对比都会显得更加清晰明了。 然而, 教师往往比较注重正面讲解而忽视了反面对比, 反面对比常用的手法就是错误分析, 错误分析即把人们在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典型错误拿来分析并与正确的翻译例句进行比较。 如果我们能把这一方法运用到大学英语课堂翻译教学中, 尤其是有意识地针对学生课后练习出现的典型错误对照正确的译法进行分析、比较, 那么学生对这类错误的印象就会更深, 今后重犯此类错误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从而对翻译的技巧掌握得更牢。 通过错误分析还可让学生进一步明白: 好的翻译的前提是正确地理解和译文准确。 改变原句的结构必须是为了表达的需要, 同时要掌握好变通的度。
除此之外, 学生翻译时常见的错误还包括句法错误、语态错误、表达错误等。 针对这一现象, 在结束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后, 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翻译练习, 有的课内完成, 有的课外完成, 然后在讲解翻译练习时便把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常犯的这类错误挑出来对照正确的译法进行比较。 如《21世纪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五单元里的一个句子“Amer- icans have policies to cover every possible risk , no matter how remote. ” , 很多学生翻译此句时都不能联系上下文, 把其中的两个关键词policies和cover孤立地理解成 “政策” 和 “覆盖”。 由于该句所处的段落是谈保险, 因此翻译时应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把policies和cover与insurance联系起来理解为 “ 保险单” 和 “ 回避风险” 才对。 通过这样的错误分析, 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词汇的理解, 而且深切体会到翻译时要瞻前顾后才能避免译文支离破碎。
3.结语
翻译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项以一种语言输入到另一种语言输出的实践活动, 它是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 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讲解翻译理论、传授技巧外, 还应通过运用课堂翻译教学, 以各种形式创造机会, 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学习实践中,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姜倩, 何刚强.翻译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3]王恩科, 李昕, 奉霞.文化视角与翻译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翻译与大学生英语学习 第5篇
一
1.As it was a formal dinner party, I wore formal dress, as Mother told me to.2.His girlfriend advised him to get out of/get rid of his bad habit of smoking before it took hold.3.Anticipating that the demand for electricity will be high during the next few months, they have decided to increase its production.4.It is said that Bill has been fired for continually violating the company’s safety rules./Bill is said to have been fired for continually violating the company’s safety rules.5.It is reported that the government has taken proper measures to avoid the possibility of a severe water shortage./The local government is reported to have taken proper measures to avoid the possibility of a severe water shortage.二、1.Translate the sentences.1)Half an hour had gone by, but the last bus hadn’t come yet.We had to walk home.2)Mary seems to be very worried about the Chinese exam because she hasn’t learned the texts by heart.3)Since the basketball match has been postponed, we might as well visit the museum.4)He stayed in Australia with his parents all the way through WWⅡ.5)Since I graduated from Nanjing University in 1985, I have kind oflost touch with my classmates.三、1)As is predicted by scientists, global pollu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humans are faced with.2)Competition for these jobs is very tough –we have five times as many applicants this year as we did last year/ there are five times as many applicants this year as there were last year.3)As the facts show, educational programs need to fit into the national plan for economical development.4)The car burns too much gas, and moreover, the price is almost twice as much as I intend to pay.5)To understand a great international event, we, first of all, need to consider the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background to it.四、1)It is reported that UN mediators have worked out a plan which they hope will be acceptable to both sides.2)Doris walked in the forest cautiously, afraid of being attacked by giant snakes.3)Earthquakes, typhoons and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cannot be prevented, but action can be taken to protect life and property.4)I bought a new issue of my favorite sports magazine and hurried home, anxious to amuse myself reading it.5)
五、1)I’m not sure where you can find a good carpenter---you’d better ask around.2)Feeling a little embarrassed, he quickly cleared his throat and looked up at the painting on the wall.3)Michael was survived by three sons, two daughters, and his wife Elizabeth.4)As a financial expert, William advised us to invest our money in the stock market.5)We small retailers can’t compete with supermarkets in pricing and sales.六、1)Before I went off to university, my grandfather gave me a few words of wisdom which impressed me deeply.2)Never tell my parents about my injuries and I’ll be very grateful to you(for it).Helen lacks confidence.I’ve never known anyone so unsure of herself.3)At the meeting some of our colleagues put forward sensible suggestions about improving our working environment.4)The management has/have agreed to grant the workers a 10% pay rise in response to union pressure.5)It was very thoughtful of the hostess to give the house a thorough cleaning before we arrived.
浅析翻译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 第6篇
【关键词】翻译能力 培养 大学英语 教学
前言
翻译能力是学生英语水平的综合体现,对学生英语的全方位发展有极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英语作为世界的通用语言,在我国与各国交流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对高素质翻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下面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一、翻译与大学英语教学
1.翻译的界定。对于翻译,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定义,在早些时候,以奥廷格为代表,提出翻译是指将一种符号变成另一种符号,在原文中想要表达某种意思的时候,在翻译过程中也需要寻找一种代替物代替原文,同时还要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保留不变意义,从一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自然语言是奥廷格定义翻译的核心。还有一种定义是以温特、费道罗夫为代表,温特在对翻译进行定义时,添加了“等值”、“忠实”等概念,他认为翻译是利用一种语言将另一种语言等值、忠实的表述出来,翻译是将某部分说法尽可能用另一种等值的说法代替。同时卡特福德也提出翻译的对象是话语,翻译可以看做是将一种语言的话语材料用另一种语言进行等值话语替代。在笔者看来,翻译就是将原来文本中的话语尽可能用等值的译语话语代替的一个过程。
2.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于翻译,其工作的主要对象是语言,翻译能力主要包括语言分析能力、辨析能力、审美判断及表现能力、双向转换及表达能力、逻辑分析及校正能力等几部分。翻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交流任务的语际意义对应转换,这就需要翻译者在语言分析方面有良好的水平,能准确的分析语义,也就是语言的意义、意向,同时还需要准确的掌握语法结构、语言内容形式,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语言分析能力,才能更好的进行语言分析。另外,语言和文化有十分紧密的关系,特别是意义,对语言进行分析时,不能脱离文化,必须在文化的参照下进行,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语义超出了其辨析范围,这就需要依靠文化来决定语义,而语言文化色彩及各个语言层次都需要辨析出其蕴含的文化意义,这就要求翻译者具有良好的辨析能力。对于语言文化的分析,其实是一个审美判断的过程,翻译的审美判断并不是局限于文艺文体,在公文、科技等文体中都存在用词是否得当的问题,这都是翻译审美的体现。在语言转化活动中,双向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高级的活动,所谓的双向是指从A语言转换到B语言,同时还能从B语言转换到A语言,语言的双向表达能力是衡量一个翻译者翻译能力的重要指标,翻译是一个表达有思维的内在过程,是语言分析成果、文化辨析成果的思维活动整合,是一种表达式标志,因此,对翻译者的双向转换及表达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最后,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语言的逻辑性,逻辑思维表现为概念、推理、判断,而这是翻译的重要能力,在翻译中,如果逻辑上存在问题,即便词、句没有错误,也会造成翻译不准确,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分析及校正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影响学生翻译能力的关键因素
1.语言文化差异。在大学艺术类英语教学中,学生在进行翻译时,翻译的主要对象和基本单位是语篇,由于汉英文化有很大的差异,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生活的环境、社会背景、文化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差异,从而使得两者在知识结构上面存在相应的差异,这就导致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在对语篇的理解、接受有一定的不同。在语言文化差异的影响,学生如何跨越语言鸿沟,是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2.语言基本功。对于语言的基本功,也会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造成很大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要求翻译者具备多方面、多领域的知识,其中英语知识、汉语知识是重中之重,在英语知识中,不仅要注意语法结构、逻辑、修辞等基本知识,还需要不断吸收、丰富各种语言基础理论体系,在汉语知识中,学生需要掌握相应的语法、修辞、逻辑等,在进行翻译时,学生必须灵活的应用这些基础知识,如果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必然会对自身翻译能力的提高带来极大的影响。此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视情况、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翻译也会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
1.优化艺术类大学英语教材。在大学艺术类英语教学中,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能从整体上深入了解文章主旨,因此,在大学艺术类英语教学中,应该构建以培养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并保证所有的翻译练习都是翻译培训的基础,让学生在大量的翻译练习中积累翻译经验,并逐步培养学生专业翻译能力。以培养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设置,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相关资料查询,这对提高学生自觉性有极大的帮助。在这一课程模式下,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翻译训练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找一些与译文相关的信息资料,并要求学生阅读一些与译文风格相似的文章、书籍;在正式上课中,教师可以先将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整合起来,从中选择有用的信息,并将其当做是翻译材料。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认为翻译材料应该从教师那里得到,因此,有很多学生忽略了材料收集,对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的进行材料收集,并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翻译,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2.以学生为本,提出自主式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充分考虑,因材施教,全面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教育应该以学习者为核心,从兴趣出发,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让其在认知、感知中得到自我发展。实践表明,在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因此,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翻译材料进行翻译,使得学生在自主翻译中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需要注意的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监督,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合理的控制自身学习行为、学习内容等,并采用合理的措施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3.鼓励合作探究学习。新环境下,社会各界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此,教师必须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这对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在进行翻译理论教学时,由于其理论比较繁杂,教师可以先利用专题、主题等模式对翻译标准、翻译学框架、翻译者等进行归纳阐释,然后设定相应的任务,对相关研究、杂志等资料进行研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在整理资料的同时,做一些翻译。最后,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的学生相互检查、评价他人的翻译内容,让学生找出译文中的错误之处,学生在检查译文时,会从新思考,这样一方面能减少学生翻译过程的出错率,另一方面还能加深对学生翻译理论的认识,这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课堂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相对于翻译,必须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只有在练习中才能提高翻译水平,才能促进学生翻译能力的专业化发展,对此,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一些书籍、杂志,让学生自主选择在课外进行翻译练习,或者教师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一定的翻译任务,让学生进行练习,使得学生能在大量的练习中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
4.构建民主氛围,加强互动式教学。对个体而言,其行为与周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为全面激发学生的翻译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大学英语翻译培训中,教师应该积极构建一个民主的氛围,并加强师生交互,这种交互可以体现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学生、教学氛围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黑板、粉笔、教材是主要的教学环境,教师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进行学习,这就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热情。在新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教学视野更加宽广、教学环境更加良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多媒体等之间进行翻译技巧沟通,以此帮助学生更加专业的提高翻译水平。
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媒体、远程教育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不仅全面丰富了大学英语教学资源,也改变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多媒体将声音、文本、视频、图片等集于一体,操作简单,能更加形象的呈现教学活动,同时能实现人机交互,而远程教育资源能让学生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这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有实质性的帮助。因此,在大学艺术类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丰富教学手段,以此促进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6.对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分层次英语教学。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其主要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艺术中专学生、社会青年,对于这些学生,其英语水平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普通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可能比艺术中专学生的英语水平高,对此,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艺术类专业学生教学时,应该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一次摸底考试,全面掌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层次,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实现分层教学,并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其英语学习信心,以此提高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7.以美传知。英语其本身是一门语言艺术,具有审美、感性等特点,因此,对于艺术类英语教学,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是潜藏在教法、语音、语调等环节中,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艺术化,从而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对于英语教学艺术,可以从各个方面体现,如教师能用流利的英语为学生讲解生动、有趣的事例,又如教师能用规范、整洁的书写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总之,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审美教育,这样才能更好的向学生传授知识。
四、总结
翻译是学生英语知识综合应用的体现,也是衡量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全方位促进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文嫔.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J].新西部月刊,2010,(08):205-206.
[2]柴慧芳.浅析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J].安徽文学月刊,2011,(06):237-238.
[3]唐琳.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31):124-125.
[4]张晓畅.浅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实质和方法[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3):56-57.
翻译与大学生英语学习 第7篇
在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中, “听、读”属于语言的输入 (input) , “说、写、译”属于语言的输出 (output) 。“译”虽然被排在末尾, 且常常被忽视, 但它却是在其他四项基本技能基础之上英语能力的综合运用和升华, 并且是除了英语综合能力考试之外唯一单独有全国统一资格考试的。从全国来看, 20世纪20年代以后到1949年以前, 大学里的公共英语课把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作为主要任务, 以语法翻译法为主要的外语教学法, 翻译只是用作外语学习的一种主要方法和检查学生外语理解程度的手段, 很少有专门的、正规的翻译教学 (穆雷, 1999:9-10) 。人们并没有把翻译当成一门学科, 而更多的是当成一门“艺术”。不掌握翻译方法和技巧, 只是作为辅助练习, 不能解决问题, 最好能开专门的翻译课, 因为学生的听、说、读、写最后都归结到“译”的能力上来。
作为沟通的一种手段, 翻译作为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翻译不断的探讨和研究, 翻译工作者将对翻译有更深入的了解。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 是利用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的内容进行准确而又完整的表达。
我们来看目前国内高等教学中翻译专业的学科设置。从定性方面来看, “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是国内培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专业名称, 列在文学门类的外国语言文学之下, 与“英语语言文学”和“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等专业并列。到目前为止, 以“翻译理论与实践”为硕士点的正式名称也被合并到外国语言文学的应用语言学里去, 翻译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都是在语言文学专业下的翻译方向上培养的, 这种状况与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协调的。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以下奇怪的现象:学生明明已经弄懂单词、词组和整句的意思, 可一旦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 就前言不搭后语, 甚至不知从何下手。不少非英语专业学生坦言, 大学时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谓不多, 可翻译文章时, 还是经常遇到“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尴尬。究其原因, 不外乎如下几点。
(一) 缺乏扎实的英语功底, 未能透彻理解原文。翻译要求译者对源语“透彻地理解”, 再用译语“准确地表达”。正确理解是翻译表达的基础。译语要恰如其分“达意传神”最起码的前提是理解原文。要做到这一点, 译者需要有较扎实的英语功底。如果译者没有掌握英语词法、句法、习惯表达和相当的词汇量, 那么翻译一定是困难重重。在翻译选修课中, 学生由于英语功底欠佳, 未能透彻理解原文而造成的误译、错译问题较为普遍。
例 (1) The lawyer will take the cases of the poor for nothing.
误译:这位律师无缘无故地受理穷人的案件。
改译:这位律师免费为穷人打官司。
律师的职能不是受理案件, 原译有误解。另外, “for nothing”有两个意思, 一是“无缘无故”, 二是“免费”, 译文应取第二义。
例 (2) He is the last person to tell a lie.
误译:他是最后一个说谎的人。
改译:他最不可能说谎。
last除了有“最后的”意思外, 还有“极少可能的”、“最不愿干的”等意思。在本句里last的意思应为后者。
(二) 缺乏基本的翻译技能, 硬译、死译现象严重。所谓硬译或死译指的是, 学生在做翻译练习时, 虽然能够看懂原文, 但由于缺乏基本的翻译技能, 译文过于拘泥于原义形式, 一味追求形式的对等, 置翻译效果于不顾, 因而晦涩难懂, 甚至不知所云。比如:
Rocket research has confirmed a strange fact that had already been suspected there is a"high temperature belt"in the atmosphere, with its center roughly thirty miles above the ground.
学生的译文:用火箭进行研究证实了人们早就有过怀疑的大气层的一个中心在距离地面约三十英里的高空的“高温带”的这种奇怪的事实。
改译:人们早就怀疑, 大气层中有一个“高温带”, 其中心在距离地面约三十英里的高空。利用火箭进行研究后, 这一奇异的事实已得到证实。
英语常用定语从句, 而且定语从句有时很长, 但汉语没有定语从句, 也不习惯用长定语, 如把英语长定语也机械地译成汉语长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前面, 既不符合汉语习惯, 读起来也会感到非常别扭。所以, 较长的英语定语从句往往须用拆分法来翻译。再比如: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hat I want to tel the manager himself.我有件重要的事情, 要告诉经理本人。 (原译:我有件要告诉经理本人的重要的事情。)
二、开设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的必要性
翻译是一种技能, 又是一门科学, 不是英语学到一定水平就可以自然掌握的。在大学英语界始终存在一种观点, 认为只要通过阅读分析, 理解能力提高了, 英译汉自然就解决了;只要通过阅读, 有了足够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 汉译英表达就不成问题。一句话, 只要抓住阅读, 输入足够的语言知识, 翻译自然不难。但学生翻译中反映的问题和教学实践证明情况并非如此。所以, 开设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是十分必要的。
(一) 开设翻译选修课是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有益的补充和延伸。
由于受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的限制, 大学公共英语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外, 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所以教师和学生一起成了应试机器, 教师的教学内容自然而然也就围绕着应试重点讲解词汇, 重点练习听力, 大量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 而课文中的翻译练习要么忽略不做, 要么留给学生做课后练习, 与翻译有关的翻译知识、技巧及方法就会受到冷落。开设翻译理论与实践, 如英语翻译技巧、文化与翻译、英汉语言对比等选修课程, 不但会引起学生对翻译的重视, 而且能弥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在翻译方面的不足。
(二) 开设翻译选修课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英语热”的一再升温和就业市场的日趋激烈, 不少大学生不再满足于英语学习停留在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的掌握及四、六级的考试过关上, 他们需要有更大的发展 (比如近年大学生考研人数激增就是明证) 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给公外大学生开设翻译这门应用能力选修课程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基础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应用综合能力。通过翻译选修课, 学生可以提高翻译技巧, 了解文化与翻泽, 了解英汉语言对比。另外, 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些常用词及惯用法, 尤其是多义词的理解, 提高对语言的洞察力和理解力, 以及灵活的表达力和创造力, 从而进一步促进英语学习, 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开设翻译选修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前, 国际交流空前频繁, 交通和通信工具飞速发展, 地球已经变成一个村落 (global village) , “globalization” (全球化) 已变成一个频繁使用的新词。随着现代科学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各门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趋势日益明显, 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急剧增长。形势的变化、时代的发展, 社会对翻译交际能力的需求再也不是少数外语学院/系的毕业生能够满足了的, 它要求一大批有这种应用能力的人才, 翻译课不应只是专业外语的专利。所以, 开设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程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三、科技翻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 已经从单纯的语言文学扩大到文化、经贸、外交、新闻、法律、宗教、经济、军事、医学、科技等领域, 不少外语院系根据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 在保证学生语言技能达到一定要求的前提下, 开设了上述各领域的课程, 使学生在掌握一门外国语言的同时, 学会一门专业技木, 以适应人才市场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
在翻译人才培养的机制方面, 我们可以现有的翻译工作者的队伍来分析:在全国翻译队伍中 (包括业余翻译) , 科技翻译工作者队伍庞大。科技翻译作为国家科技信息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传播全球科技信息、科技技术知识、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 对科技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的重要的作用。
四、科技翻译人才培养的机制
一个世纪以前, 马建忠就建议设立翻译书院专门培养翻译人才。我国国内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 (地区) 的经验。参照香港的经验, 可以把翻译教学分成两大类, 一类以职业翻译教学为主, 如科技翻译等, 重点学习每个专业特有的语言和文体;另一类是通才翻译教学, 重点学习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的对比, 了解文学翻译和各类职业翻译的特点。经过科技职业翻译培训的学生, 可以更快、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成为合格的科技职业口笔译人员;经过通才翻译培训的学生, 则可以进一步深造, 或从事文学翻译, 或从事翻译教学, 或从事翻译研究。
我国的科技翻译工作, 参加的人员相当广泛, 但主要是由两种人来做的, 一种是外语院系的毕业生, 一种是理工科专业毕业生。这两类毕业生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逐步适应工作, 且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 都难以满足对外交流和引进科技成就的需要。根据调查, 科技翻译队伍存在着年龄层次不合理, 年纪偏老, 面临断层;结构不合理, 呈橄榄型, 初级人员缺乏;学科分布不合理, 工科占绝对优势;总体人数太少, 只能翻译科技文献中很少一部分等严重问题 (倪传斌, 1998年) 。
进入大学后, 外语专业的学生不用学习数理化和科技知识, 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无须学习文史知识, 这些学生毕业后若从事科技翻译工作, 都需要补课, 学外语的学生补习理工科知识十分吃力, 理科学生补习外国语言和文化知识还比较顺利, 但也要一定的时间。因此, 这种补习是漫长而痛苦的, 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才能适应工作需要。国外不少培养翻译人才的机构, 在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前都不分文理科, 从二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里经过考试选拔双语基础都好的学生进入翻译系学习。国内有些理工科大学的科技外语系, 从理科考生中经外语口笔试选拔学生, 或者干脆从学完两年基础课程的理工科学生中选拔双语基础均佳者送外语院系插班学习 (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华东石油学院等) 。实践证明,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接受能力强, 不仅语言基础能很快跟上外语院系的本科生, 而且比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强, 科技知识丰富, 能够出色地承担起科技英语教师和科技翻译的工作。
因此, 要培养科技翻译或科技外语人才, (1) 应选择文理科基础和双语能力俱佳的学生, 最好是一二年级学习其他文理专业, 然后再进行选拔; (2) 要在三四年级加强科技知识的学习。
五、结语
我国90%以上的大学生都是非外语专业的学生。翻译需要多方面的知识, 而我国国内学翻译的绝大部分是外语专业的学生, 没有或者缺乏非外语方面的专业知识;即使是翻译专业的研究生, 因其毕业论文为理论性文章, 故其专业技能和实际翻译能力也会打折扣。把翻译教学纳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 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 让非英语专业学生有机会学习翻译技巧, 无论是对于培养科技翻译人才, 对于翻译学科和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 都是极其重要的举措。
摘要:当前, 我国的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开设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的必要性及科技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对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教学及科技翻译人才的培养应给予足够重视。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英语翻译,科技翻译
参考文献
[1]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9-10, 175, 182-183.
[2]倪传斌等.论中国科技翻译新体系的建立.语言与翻译, 1998, (1) .
[3]刘传珠.翻译理论教学的几个认识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 2004, (01) .
[4]Holmes James S.Translation theory, translation theories,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the translator[A].J.S.Holmes.Translated!Paper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C].Ams-terdam:Rodopi, 1988:93-98.
[5]李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浅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1) .
[6]廖慈惠, 黄忠廉.中国科学翻译研究五十年[J].甘肃社会科学, 2006, (02) .
[7]Odlin, T.Language Transfer.Cambridge.N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8]RobinsonDouglasKugelmass.Translator——SomeThoughts onTranslationandItsTeaching[A].Bush, Peter;andKirstenMalmk-jaer (eds) .Rimbaud’s Rainbow[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8.
[9]李亚舒.中国科技翻译学的科学内涵——建立中国科技翻译学的对策 (上) .中国科技翻译, 1991, (3) .
对比分析法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第8篇
吕叔湘曾指出:“我相信, 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们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 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语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 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 让他们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性和特殊之点。”众所周知, 翻译是涉及到两种语言的活动, 翻译教学当然离不开双语之间的语言、文化等的对比和转换, 不难看出对比分析对翻译教学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在教育部1999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 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并要求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 理解正确, 译文达意, 译速每小时300英文词。能将内容熟悉的汉语译成英语, 译文达意, 无重大语言错误, 译速每小时250汉字”。可见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全面执行《大纲》, 培养学生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而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对英汉双语文化差异、语言特点缺乏了解, 词义堆砌罗列, 翻译不准确, 发生歧义造成误解。另一方面, 学生理解原文时, 译文不通顺、不符合英语和汉语的习惯。学生学习依赖性大, 习惯于被动听讲, 自主学习能力还没有养成疏于对语言的思考、对比和感悟。
三、对比分析理论
对比分析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迁移理论和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为理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假设, 它把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比较, 以此来揭示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狭义的对比分析专指以语言对比为基础的一种外语教学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法可以发现英汉结构上的差异;解释和预测可能出现的困难;把英汉语言和文化两方面的内容加以衡量, 为学生翻译能力培养提供经验知识积累;加深对语言本质和共性的认识。
四、对比分析法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从语言的对比比较入手, 着眼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方面的对比知识, 教会学生学会理解分析, 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翻译能力, 提高双语表达能力。
1.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教学
词是具备形、音、义, 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在词汇层面, 将从词汇的语义对比、形态对比两个方面来入手。在学生的翻译中对词义想当然的理解, 经常出现对词汇语义的误译。例如:
1) 他的妻子很厉害, 他是个气管炎。
His wife is a tough woman and he suffers from bronchitis.
2) 当今像阿凡达这样的美国大片不断涌入我国。
Nowadays American macro movies like Avatar are flooding constantly into our country.
在例句1) 中忽视了这句话的语用意义。这里“气管炎”不是疾病而是“妻管严”怕老婆的男人。应译为He is a hen-pecked man。例句2) 中, 学生用词组“macro movies”表达大片之意, 应为“blockbuster"。
从词的形态方面看, 注意词类的不对称性。英语中有些语法词, 情态动词和介词, 在汉语里面没有对应的词, 所以在汉英对译实践中有时候词类的转换是强制性的。
2.英汉句子对比与翻译教学
在句子层面上, 英汉两种语言的以下几个不同特点对翻译的影响最大。
(1) 形合与意合
英语重形合, 强调形式分析和规则制约, 以形显义;汉语重整体综合, 汉语重意合, 注重逻辑事理顺序, 以神统形, 结构简洁。这种差异最明显地表现在句子层面英语使用大量的连接词、关系词和介词, 把词和分句连接起来。而汉语句子比较少用甚至不用这些词。
(2) 动态与静态
汉语偏向动态, 多用动词表达动作意义。由于汉语无形态变化, 必须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 动作的先后顺序与语序要求对称。英语是一种静态性的语言结构, 动作意义常借用其同源名词或其他词类表达, 英语限定动词受严格的主谓关系的限制, 其直接原因是动词可以名词化, 变“动”为“静”, 翻译成汉语时就要化“静”为“动”。
(3) 复合句与简单句
从结构上看英语多用复合句, 英语句子以主谓结构为主干, 运用丰富的关系词过渡和连接从句或短语, 一个英语句子往往以一个主、谓、宾结构作为核心框架, 然后依此为基本结构向外延伸与扩展, 附上各种次要结构;汉语则不然, 多用简单句, 按时间顺序和逻辑事理顺序, 一个个短句子, 从意义上一层一层地说明意思, 翻译时要学会简单句和复合句的相互转化。
3.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教学
现行的英语翻译教学仍然比较侧重“句”而不是“篇”, 强调的是“语法”而不是“语义”, 通过对比分析应培养学生在把握整篇意义的基础上, 跳出原语文字层面的束缚, 调整原文的结构, 用符合译入语的结构和词义翻译原文的意义, 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判断和推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了解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 (指称、替代与省略、衔接等) 。例如:
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 又是反封建主义的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 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 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The May4th Movement was an anti-imperialist as well as an anti-feudal movement. Its outstand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is to be seen in a feature which was absent from the Revolution of 1911, namely, its thorough and uncompromising opposition to imperialism as well as feudalism.
从上例可看到汉语偏重重复, 而英语倾向使用替代。例中第二个“五四运动”译成英语时基本上不可能重复这个名词。
五、结束语
英汉两种语言在各个层面上都存在着许多差异。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到英汉两种语言词汇、句法和语篇的内部特征, 掌握两种语言形式之间各自的转换规律, 帮助学生提高翻译水平。相信采用对比分析法, 能够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带来启发。
参考文献
[1]Robert, Lado.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71.
[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附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冯锦, 杨平.英汉对比分析与翻译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 (7) .
[4]吕叔湘.中国人学英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5]王京平.谈翻译教学的任务与目标[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4) .
翻译与大学生英语学习 第9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商务翻译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向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我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 不仅是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被提到了外交范围之内, 专业型的翻译人才不但是各国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是文化实现互动的载体, 因此国际的交流与互动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很高。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 我们面临着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 就是这类复合型应用型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严重缺乏。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对国内的多所大学在商务英语昂方面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跟踪调查和研究, 发现在英语教学五项基本技能中的翻译从来都没有占有重要的地位, 没有足够重视翻译教学和学生的翻译训练, 有的大学甚至直接忽略掉翻译教学部分, 这就直接造成了众多高校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很差, 翻译水平完全打不到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水平。因此为了响应国际和社会的号召, 对大学英语教学方式的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
一、英语翻译教学的不足
1. 教材选择和课程规划不符合实际。
研究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史, 英语这门课程很早就加入了教学课程当中, 但是商务英语的翻译教学自始至终都没有引起学校的重视, 学生的手里没有英语翻译的专业教材, 而且现在学校在确定教材时没有把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考虑到, 我们知道教材是知识的载体, 如果没有引进专业的翻译教材, 那就翻译练习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联系的过程中, 我们的老师要能够提供一些专业的知识给学生参考。就算是在我国高校里也很少设置关于商务英语翻译的相关内容, 我们的老师上课的过程中完全按部就班将听、说、读、写四个环节讲述出来, 对翻译教学只是简单的了解一下, 偶尔在课堂上出现了翻译的环节那也只是在核对答案而已。这种现象和评估体制有关, 我们知道现在大学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评判标准就是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 分数较高者英语水平好, 得分低者英语水平不好, 这种片面的只通过一次考试就确定一个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是十分不合理的, 而且在这些考试之中涉及到翻译的题目更是少之又少, 仅仅是用书面英语翻译几句话而已, 根本不能正真的考察出一个学生在英语翻译方面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2. 旧的教学观念和实际教学中的不足。
每一个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能力都和教师相关。教师教学理念的误差、实际的教学的不足以及老师的个人素养都会对学生培养翻译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师一味的侧重培养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将学生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时间安排在这些方面, 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英语翻译能力训练,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根教师的个人素养有很大关系。教师在上课之前很少对商务英语翻译的知识惊醒备课, 而且对翻译教学也没有太多的经验, 我们通过跟踪调查发现甚至有一些教师的翻译能力水平也不高, 所以根本无法进行高效的英语翻译教学。
3. 学生对翻译能力水平不够重视。
虽然我们经常会说老师是领航灯, 能否顺利到达彼岸是要依靠我们自己。但是由于学生对社会现状的认识不足, 他们对教师一味的依赖和信任, 以为教师对翻译教学不重视我们也不需要太过看重翻译能力水平, 因此在一些训练的学习中只是等待老师给出答案直接照抄但课本上, 几乎不关心和翻译相关的内容任务, 另一方面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也限制了自己在翻译能力水平上的提升。我们知道尽管今天信息和知识已经趋向于全球化, 但是中西方文化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我们的学生没有处在英语交流的环境之中, 经常出现翻译不通顺和理解不到位。
4.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和母语的综合能力较差。
经过对大学商务英语教学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研究之后, 我们分析出了学生英语翻译水平较低的根本原因是学生自身的语言基础不牢固。由于受到高中老师教学思维和方式的影响, 学生走进大学之后也不能充分的了解到英语翻译的重要性因此按着高中时期的思维相关将英语翻译的学习直接忽略了。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一个严重误区那就是他们自己认为英语的翻译只是需要大概理解意思即可, 不必太过细致的追求精准的词汇表达。而且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对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的掌握也是十分重要的, 而我们的学生不仅不能彻底理解英语发面有关的文化背景甚至连母语方面的文化背景都不能完全体会, 这就会直接影响翻译的真正意义, 两种语言的交汇就容易出现要种的偏差。
二、英语翻译教学的改进措施和方法
1. 设置明确的教学计划。
高等院校想要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首要措施便是制定一套科学有效并且可行的教学计划。在这套教学计划之中, 主要包括了有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课程安排、教学手段等各类要素。教师在确认教学计划的具体操作以前, 必要要提前将教学计划之中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要求等进行明确。但是就我国目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状况来看, 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 在培养目标的明确以及对翻译这门学科的认知方面, 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我国的高等院校需要在此重新对我国高等院校中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进行全面的界定。
2. 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已经将商务英语教材引进课堂之中, 而且也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水平要求, 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 但是现有的教学大纲将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而且在听和说这两方面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是否安排学生进行的统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造成在实践的过程中, 大学英语教学中往往注重学生读和写这两种技能, 将英语翻译技能的训练抛之脑后。我们知道翻译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运用, 但是英语翻译在国内的众多高校都没有引起重视, 每所学校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时完全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学大纲来进行的, 因此要彻底改变英语翻译教学在学生眼中的重要性和确定英语翻译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就必须重新制定教学大纲, 而且要将英语翻译教学作为重点和突出点。我们学生往往只看重考试中出现的内容, 因此在以后的英语等级考试重要加大英语翻译在试卷中比重, 这样学生就自主地对英语翻译进行学习和训练。
3. 教师和学生方面。
在商务英语教学之中, 教师要注重翻译教学, 尤其是在实际教学中。增加对翻译教学的在课堂中的时间比例,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英语实际交流操作机会, 而且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知道国内目前英语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是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改变来督促和引导学生提高商务英语的翻译能力。英语翻译能力的提升、英语学习理论指导和英语翻译方法这三者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对这三方面的重视就不能忽略, 在英语翻译的实际训练中药结合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课, 让我们的学生尽量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高效的学习, 以求用最快的速度来提高英语翻译能力水平。同时, 应该引起学生对商务英语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 才能够提高其翻译的能力。
4. 利用校企合作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的教学手段能够将学校与企业紧密地连接起来, 将两者之间的优势进行整合, 促使双方的积极主动性得到提升。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学校会将自身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内容及发展方向进行调节以此满足企业的需求, 从而将学生培养成符合企业标准的优质型人才, 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企业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在第一时间为自身发展寻找适宜的专业化人才。如此以来, 学校、学生以及企业三方均获得了良好发展。另外, 校企合作还能够为学校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知识传输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 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能力以及今后就业竞争力, 在未来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结束语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复合型和应用型翻译人才需求越来越多, 在大学中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 培养和提高商务英语的翻译能力水平对以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大学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而且对学生在英语综合应用方法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必须重新认识商务英语翻译能力在学校和社会上的重要性, 老师要不断的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 学生要努力学习基础知识为以后提升英语翻译能力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俊.大学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探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 (1) :12-13.
[2]张海瑞.大学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6 (7) :78-79.
翻译与大学生英语学习 第10篇
从当前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来讲, 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 各大高校和大学英语教师普遍不重视英语翻译教学, 他们认为听、说、读、写才是大学英语课程的重点, “译”只是英语教学中非常不起眼的一小部分, 甚至认为其是英语课程的延伸, 不应在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安排中给英语翻译预留专门的资源配给。当前, 几种比较通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并没有涉及真正的翻译内容, 各高校自身也没有给大学生准备专门的英语翻译教材, 英语教师更没有针对性的制定翻译教学内容只是依靠普通教材进行教学活动。这直接造成大学英语翻译训练的内容单一, 翻译教学内容的度和量都不够, 无法取得预期的翻译教学效果。
其次, 随着英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部分高校和教师逐渐认识到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作用, 但在对其认识角度上却不尽相同, 其中的部分高校和教师认为, 专业性的翻译人才才是学校培养的目标, 因此应从专业设置上做工作。这种观点导致仅英语翻译专业和英语专业的英语翻译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 公共学科专业学生的英语翻译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限制了其他学生翻译能力的进步。
二、大学生翻译教学中的理论渗透
1. 大学生翻译教学理论
根据当前的大学英语翻译现状而言, 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能够提升所有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英语、使用英语, 而不是培养专业性的翻译人才。因此, 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应制定符合以上特点的基本教学目标;追求学生翻译能力的原文与译文内容的一致性, 使他们的翻译能够忠实的表达原文内容, 在必要时结构和形式要为内容让步。
2.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的渗透
根据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和英语翻译教学理论, 英语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将这一理论进行渗透, 进而切实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首先, 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理解译文与原文的对等关系。即在英语翻译中, 学生可以选择追求意思的对等或者文字的对等, 这涉及到在英语翻译中对意译与直译的选择和比较。
意译与直译是英语翻译中的两种基本方式, 也是两个重要理论。意译比较注重原文与译文内容的对等, 没有特定要求的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同样的内容。直译要求译文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原文内容的对等, 译文在信息与风格上要以原文为主。在翻译时, 意译与直译的共同要求是原文与译文的内容对等。在英语翻译中, 意译方法是比较具有依据的, 而直译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在翻译教学中, 英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应用汉英两种语言规则选择意译和直译的翻译方法。当原文与译文的结构差别较小时, 直译方法能够更好的保留原文的韵味。
其次, 其次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 英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从理论上来讲, 译文要与原文内容对等, 既然翻译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忽略英语翻译的文学性, 注重学生在翻译中对原文意思的表达, 而不是译文的文学性和翻译结构的整齐性。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技巧渗透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涉及多种翻译技巧, 其中比较常用的是合译法和分译法、减译法和增译法。
1. 合译法和分译法
分、合译法是两个相互对应的翻译方法。合译法是通过合并几个简单的短句进行翻译的, 比较适合汉语翻译为英语。分译法是通过将相对较长的句子分解为若干相对简单的句子来达到翻译目的的, 在英语翻译为汉语中应用较多。在实际英语教学中, 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翻译需要来选择翻译方法。相对于语言结构, 汉语更注重强调语言的意义, 所以汉语具有较高的简单句出现频率。英语则相反, 具有较高的复杂句出现频率。因此, 在英语翻译为汉语时,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长句各个部分的关系进行长句分解;在汉语翻译为英语时, 根据连词和介词, 将短句结合。
2. 减译法和增译法
根据翻译理论, 英语翻译译文的流畅和自然是重点, 译文与原文的语言规范要相符。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 英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忠实翻译的重要性, 努力保持原文与译文风格的一致性, 并根据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 合理的应用一些词语。在利用增译法进行翻译的时候, 一般利用虚意词, 当然也可以有选择性的利用实意词。利用增译法进行翻译, 不但能传达原文的语言信息, 还能够使译文更符合语法要求。减译法是与增译法正好相反的翻译技巧, 即在翻译英语时, 有选择性的省略一些词语, 以避免译文的拖沓与重复。在实际教学中, 英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理解应用减译法进行翻译不是为了简化原文意思, 而是为了更加整洁的表达原文意思。
结语:强化大学生英语教学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大学英语翻译现状来说, 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 通过应用合理的翻译技巧逐步提升大学生的翻译能力。这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交流与总结, 尝试更多具有专业性的策略, 逐渐提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
摘要:大学英语翻译是一种学生处理英汉语言的综合技能, 它是语言输出与语言输入一体化的双向交流过程,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要性。然而长期以来, 高校普遍缺乏对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视, 在教学中将翻译教学地位边缘化, 因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理论与技巧的渗透进行研究分析, 旨在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技巧
参考文献
[1]刘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思考与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06)
[2]张美平.翻译技能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科技翻译.2005 (02)
翻译与大学生英语学习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意义;改进方法
一、英语翻译的意义
从英语课程走进校园开始,英语就被学校作为重要学科,对于英语国家文化和语言的发展而言,有较大的影响产生。而且对于其它语言国家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在英语和其他语言之间的转化和交流中发挥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英语知识和其他语言的发展也会有促进作用。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应全面了解英语及其它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充分掌握相同使其内不同阅读人群的读写习惯。与相关统计相结合,目前我国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数量达到三万五千人以上,其次,通过不同形式开展翻译工作的人数也超过十万人。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应熟练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大的兴趣产生,并发挥着帮助作用。我们应对基本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全面掌握,对英语翻译工作的开展存在极为很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存的问题
1.研究力度不足,教学目标不清晰
对于翻译教学而言,目前仍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理论,更没有将系统化的教学法研究出来,导致教学过程中产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现象。在编写教材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差异产生,存在参差不齐的教学效果,总而言之仍不够理想。甚至一些老师认为翻译课仅属于外语专业学生对自身语言知识进行强化的方法,翻译课有较大的盲目性额随意性产生,学生和老师未能充分了解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概念和目标。很多学生虽然对英语翻译的学习存在着较高的兴趣,但却未能清楚落实学习的方法和目的。而大多数老师则是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种方法,而并不是目的。在英语翻译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他们对翻译的技巧或方法过于强调,从而采用一笔带过的方法对翻译理论进行讲解,最终造成翻译教学成为语法教学的附庸内容进行讲解。
2.单调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实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法实现的,该教学方式是由教师为中心,存在较低的學生参与度,课堂中的互动相对较少。而且该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会导致教师对学生个体有不足的关注差异。由于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智力、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使得他们的学习效率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存在,存在不同步性的特点。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则受到教师对学生关注不足的直接影响,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不利。
3.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
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在参与大学英语教学的高校教师中,翻译专业或翻译方向毕业的教师存在较低的所占比重,以某学院为例,在该校大学英语教师总人数中,翻译方向毕业的教师仅为16%。由此可见,我国在培养高校翻译人才方面有严重的不足。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工作的做好,要求教师存在过硬的专业素质,应有相应的翻译理论知识存在。一般,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在读数期间都受到翻页课程的熏陶,但毕业后则通常会对翻译实践有所缺乏,甚至在翻译实践中完全没有参与过,造成较多教师对相应的翻译理论基础有所缺乏,从而在开展翻译教学时会产生无法应对的现象。其次,有些教师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未能对方式方法进行关注,在讲解翻译技巧时缺乏整体的规划,一般会有较大的随意性产生。而即便讲解,也只是只言片语,无法使内容的整体性得到保障。很少对学生进行系统翻译训练。若大学英语教师自身都存在则薄弱的翻译理论和不足的系统教学方法,那么对教学效果则很难得到保障。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完善措施
1.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的加强,使翻译教学目标得以明确
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的增强,对其定义实施恰当分析,使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挑战和面临的契机得到明确,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教学目标得以明确,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得到促进。目前,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相结合,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获得了显著的效果。系统性地对这些成果实施研究和总结,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使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得到有效地推动。
2.改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法
在翻译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转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有效突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设备,构建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在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对翻译实践工作进行开展,有效检验学习和学习效果。在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整体要求,而且还应分析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其次,随着多媒体在大学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翻译教学也应充分利用这种资源。网络和多媒体的应用不仅属于一种重要的信息呈现方式,而且更是新颖和富有时效性的翻译资源的来源渠道,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发挥着沟通交流媒介的作用。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对翻译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方式和教案进行上传,使同行之间的学科交流得到有效加深,或拼接网络,与学生开展分组讨论,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对教育教学得到自主、灵活和生动地展现,对学生翻译技能培养及英语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存在相对重要的意义。
3.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现阶段,从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工作的教师,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会有严重的不足产生,为了使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得到切实提升,应从长远进行考虑,高校应重点对即懂外语又精通专业的翻译师资力量进行培养。首先,高校应对现有的老师实施分批培训,定期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师的培养工作。其次,各个高校之间应做到沟通有无,各个学校之间通过借鉴学习,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相关的学术讲座进行定期举行,使其教师在具备基础知识和科学教学方法的同时,实现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第三,高校应提供给从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老师一个专业的学科相关知识平台,使其将翻译教学和具体学科得到有效结合,从而教育出更多复合型外语人员。教师应充分了解一名合格的复合型翻译人才进行培养,通过对一系列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进行灌输,并与一些翻译练习和优秀译文等进行运用,是不会有显著的效果存在。教师必须将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行努力提升,不断对国内外优秀的翻译教学理论和经验进行学习和吸收,与自身的翻译教学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有效地、系统的翻译教学方法。
四、结语
总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已经被各大高校所应用,并逐渐得到重点关注。随着人们对翻译教学重视力度的提升以及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翻译教学的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帮助学生稳固翻译基础,使英语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使毕业生能够对国家、社会和个人英语的实际需要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2003(01).
[2]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01).
翻译与大学生英语学习 第12篇
1、教材陈旧不够完善,缺少系统
教材陈旧问题在高校教育中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多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依旧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著作和脚踩,这些教材尽管有自身的长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变化,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教材已经很难或者是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满足教师的教材诉求。不仅如此,很多大学英语教材还没有足够的系统性,教材中所出现的例子都不够准确以及比较枯燥和生硬,和学生自身的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继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真正提起兴趣,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面对这样的教材甚至也是无从下手,只能是照本宣科,这样的状况之下不仅教师完不成既定的教学计划,学生也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基础较弱
众所周知,英语翻译的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以及相对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和积累,同时没有足够多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提升翻译能力无疑就是天方夜谭,但是就当前我国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自身的基础还相对较弱,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大学英语专业,教学相对封闭,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弱,没有良好的学习方式,学生自己也没有足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身对于英语学习方面的听说读写内容掌握的不够扎实,甚至很多大学生自身的英语作文方面还有明显错误。不仅如此,很多学生在中文方面也掌握不够牢固,比如说标点使用有误,句子不通顺,没有足够多的词汇量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
3、师资队伍薄弱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教师队伍素质层次不齐的状况依旧十分普遍,尤其是对于英语专业教学来说,教师队伍建设状况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以及教学需要已经成为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严重阻碍。对于英语翻译教师来说,往往承担着好几个班的教学任务,甚至还有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这样就使得教师自身的精力无法更好地投入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的时候也没有很高的效率,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学生自身对英语翻译教学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而使得教师的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提升。
4、英语翻译课程的设置不够完善与合理
虽然我国很多高校在设置应于翻译专业的时候都是将其看做是一门必修课程,但是所开设的课时数却十分有限,有的高校英语专业甚至只有一学期有翻译课程,同时每周只有两个课时,这对于英语翻译专业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在这么少的课时中进行学习,英语教师只能进行技巧的传授,同时大部分是以文学的翻译作为主要内容,但是当前英语翻译都应当是具有时代性的,所以,目前的课程设置往往就会会使得学生自身英语应用翻译自身的能力提升受到极大阻碍。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表示,在工作中如果需要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时候,还能够应付,但是一旦进行资料查阅或者是进行翻译的时候,很多人就会表现的手足无措,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当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世纪的社会需求以及学生自身需求之间出现偏差,高校没有对翻译课程给予重视,使得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翻译的机会,对翻译的方法和技巧缺少足够的了解和掌握,继而在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翻译工作或者是接触翻译工作的时候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
二、有效解决大学英语专业英语翻译教学问题的策略
1、优选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应当依据时代发展要求以及学生自身的知识掌握状况、知识需求状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作何以及优化,不仅要顾及相关的翻译理论,同时还应当考虑翻译的技巧,不仅突出文学翻译同时还应当进行非文学方面的翻译训练,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对教材进行优化,想法设法解决学生知识面比较窄的状况,对于翻译教师来说,其主要的任务就是要通过翻译理论教学对学生进性启蒙,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激发,使得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翻译的技巧以及原则,继而对自身的翻译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另外,教师还应当进一步加强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要提升翻译训练的针对性,同时还应当多向学生推荐著名的课外翻译读物,要求学生交读书报告。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翻译作业进行认真的批改,最好是在课堂上发动学生进行评讲,使得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2、加强翻译训练内容的多元化以及实践性
对于翻译训练来说,其内容的多元化主要就是指仅仅依靠课堂中的翻译练习以及相关的知识传授还是不够的,培养以及提升翻译水平需要有大量的练习作为支持,这样就需要翻译练习所使用的材料应当是大杂烩,要将所有不同风格的以及不同题材的练习材料给学生进行翻译,不应当有局限性,只有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材料翻译训练,才会使得学生对于翻译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引导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翻译素材,使得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有效地提升,使得学生自身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自身的翻译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另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在作业中的思路进行记录,透过这样的方式激励学生自身的独立性以及思考积极性。透过这样多元化的实践性训练,会使得学生有很多收获,继而会有一种成就感,同时还能够使得学生自身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得到提升,对于学习其他课程也有很大裨益。
3、加强翻译教师队伍建设
在上文中就当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尤其是翻译专业教师队伍状况进行了分析,所以,高校应当重视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师的队伍建设问题,进一步加强物力以及人力方面的投入,要多为高校教师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使得教师能够在交流互动中得到启发,学习经验,及时调整自身的翻译教学方法和方式,另外,高校还应当积极引进相关的翻译人才,要为这些人才提供良好的待遇,继而有效缓解高校翻译师资队伍质量层次不齐以及匮乏的状况,为高校英语专业英语翻译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4、课程设置应当实用化以及合理化
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当下,高校课程的设置应当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学校应当依据时代和市场变化对课程进行及时的调整,教师应当依据实际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对翻译应用问题进行讲授的时候应当注意详略得当,比如说,对于科技翻译、商务翻译、新闻翻译、广告翻译以及旅游翻译这些学生毕业之后涉足可能性比较大的翻译文体,教师可以多花一些时间进行讲授,对于那些政论翻译等学生毕业之后关系较小的文体,教师可以少花一些精力和时间,通过这样合理以及实用化的文体翻译教学,能够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专业英语教学来说,翻译依旧是当前教育的弱点,教师应当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相应的应对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高校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效果,使得学生自身的翻译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树杰.浅议高师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J].成才之路,2010(7).
翻译与大学生英语学习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