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变压器空载及短路实验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51

变压器空载及短路实验(精选7篇)

变压器空载及短路实验 第1篇

南京工程学院

电力工程学院

/

学年

第二

学期

课程名称

电机实验

实验名称

三相变压器空载、短路实验

班级名称

建筑电气

学生姓名

同组同学

实验时间

2011

实验地点

实验报告成绩:

评阅教师签字:

****年**月**日

电力工程学院二〇〇七年制

一、实验目的1、通过空载和短路实验,测定三相变压器的变比和参数。

2、通过负载实验,測取三项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二、实验项目

1、测定变比

2、空载实验

测取空载特性U0=f(I0),P0=f(U0),cosφ0=f(U0)。

3、短路实验

测取短路特性UK=f(IK),PK=f(IK),cosφK=f(IK)。

4、纯电阻负载实验:保持U1=U1

n,cosφ=1的条件下,測取U2=f(I2)。

三、实验方法

1、实验设备

1、BMEL系列电机系统教学实验台2、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功率因数表3、三相可调电阻器4、三相变压器5、开关板

2、短路实验

1)

是实验线路如图1所示,变压器高压线圈接电源,低压线圈直接短路

接通电源前,将交流电压跳到输出电压为零的位置,接通电源后,逐渐增大电源电压,达到20V左右,使变压器的短路电流Ik=1.1—0.5In的范围内,測取变压器的三箱输入电压、电流、功率共取几组数据,记录于表中,其中I

k=In点必测。实验时,记下周围环境温度,作为线圈的实际温度。

图1

三相变压器短路实验接线图

表2-1

室温

UK(V)

IK(A)

PK(W)

UK

(V)

IK

(A)

PK

(W)

cosΦK

U1u1.1v1

U1v1.1w1

U1w1.1u1

I1u1

I1v1

I1w1

PK1

PK2

18.94

18.71

19.19

3.5

3.364

3.361

18.94666667

3.408333333

119

0.614258012

16.59

15.89

16.35

3.0

2.892

2.818

16.27666667

2.903333333

0.620724729

14.00

13.44

13.93

2.5

2.431

2.387

13.79

2.439333333

0.624286406

11.11

11.03

11.07

2.0

1.962.1.934

11.07

1.965333333

0.612850995

8.20

7.64

8.12

1.5

1.397

1.362

7.986666667

1.419666667

0.6173708163、空载实验

1)测定变比

1实验接线图如图,被试变压器选用三相变压器,1.在三湘交流电源断开的条件下,将调压器旋钮逆时针方向旋到底,并合理选择仪表量程

2.合上交流电源总开关,即按下绿色“闭合”开关,顺时针调节调压器旋钮,使变压器空载电压U0=0.5Un,測取高,低压线圈的线电压U1u1.1v1,U2u1.2v1

Uv

U1u1.1v1

U2u1.2v1

220.78

1.69

Kuv==1.69

三相变压器变比实验接线图

图2三相变压器空载实验接线图

2)空载实验

a)

空载实验接线图如图,变压器低压线圈接电源,高压线圈开路。

b)

v

/w分别为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功率表接线时,需要注意电压线圈和电流线圈的同名端,避免接错线

c(接通电源前,先将交流电源跳到输出电压为零的位置。合上交流电源开关,即按下绿色“闭合”开关,顺时针调节调压器旋钮,使变压器空载电压U0=1.2Un

d(表2-3然后,逐次降低电源电压,在1.2—0.5U的范围内,測取变压器的三箱线电压,电流和功率,共取几组数据,记录于表中,其中U=U

n的点必测点,并在该点附近测的点密集一些

e(测量数据以后,断开三相电源,以便为下次的实验做好准备

U0(V)

I0(A)

P0(W)

U0

(V)

I0

(A)

P0

(W)

cosΦ0

U2u1

2v1

U2v1

2w1

U2w1

2u1

I2u10

I2v10

I2w10

P01

P02

450.1

445.2

447.5

0.169

0.122

0.174

130

447.6

0.155

-53

-0.441055728

420.2

416.4

417.3

0.137

0.098

0.141

417.9666667

0.125333333

0.110212571

400.0

397.3

397.8

0.121

0.086

0.125

398.3666667

0.110666667

0.536937095

380.4

376.6

377.2

0.109

0.077

0.111

0

378.0666667

0.099

0.678716592

360.2

358.2

358.3

0.098

0.071

0.101

358.9

0.09

0.714962718

330.1

328.6

328.0

0.085

0.059

0.086

328.9

0.076666667

0.755584182

300.1

299.6

298.6

0.076

0.055

0.076

299.4333333

0.069

0.782434818

260.2

259.9

258.3

0.066

0.046

0.065

259.4666667

0.059

0.791999821

220.2

220.6

219.2

0.059

0.042

0.060

220

0.053666667

0.782405785

190.5

190.2

189.0

0.054

0.037

0.053

189.9

0.048

0.823410731

4纯电阻负载实验

实验线路图如图所示,变压器低压线圈接电源,高压线圈经开关S接三相负载电阻Rl.1将负载电阻R

l调至最大,合上开关S1接通电源,调节交流电压,使变压器的输入电压U1=U1n

3.在保持U1=U1n的条件下,逐次增加负载电流,从空载到额定负载范围内,測取变压器三相输出线电压和相电流,共取几组数据,记录于表中,其中I=0和I2=In

两点必测

表1-4U

un=U1n

=220V,cosφ2==1

序号

U(V)

I(A)

U1u1.1v1

U1v1.1w1

U1w1.1u1

U2

I1u1

I1v1

I1w1

I2

373.9

381.6

377.75

220.5

0.816

0.613

0.410

1.0

357.6

370.0

363.8

217.6

1.334

0.865

0.396

2.0

351.3

370.4

360.85

215.3

1.855

1.122

0.389

3.0

347.9

370.5

359.2

214.7

2.111

1.248

0.385

3.5

344.2

370.2

357.2

213.3

2.388

1.386

0.384

4.0

三项变压器负载实验接线图

根据空载实验数据作出空载特性曲线并计算激参数:

U0=f(I0)

P0=f(U0)

cosΦ0

=f(u0)

计算激磁参数

从空载特性曲线查出对应于U0=U

n时的I0和P0的值,并由下面式子求取激磁参数

Rm=P0/(3I0*I0)=1960(欧)Zm=2505(欧)Xm=1560(欧)

绘出短路特性曲线和计算短路参数:

Uk=f(Ik)

Pk=f(Ik)

cosΦK

=f(Ik)

计算短路参数

从短路特性曲线查出对应于Ik=In时的Uk和Pk的值,并有计算出的实验环境温度时的短路参数

Rk‘

=4.169(欧)

Zk=3.918(欧)

Zk’=11.189(欧)

Xk‘=8.504(欧)

Uk=122.108%

Ukr=45.5%

Ukx=92.8%

变压器的电压变化率ΔU

根据试验数据,描绘出

cosφ2==1时的特性曲线U2=F(I2),由特性曲线计算出I2=I2n时的电压变化率ΔU

ΔU=0.456%

绘出被试的效率特性曲线

`

变压器空载及短路实验 第2篇

关键词:变压器,空载实验,注意事项

变压器空载试验是变压器出厂试验的重要项目之一, 在制造过程中需要重复多次, 同时也是经大修投运前的交接项目之一。当前城乡电网改造中, 低损耗变压器将全部取代高损耗变压器, 空载损耗是检验变压器损耗指标的重要手段。空载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空载电流、铁芯中的磁带损耗和涡流损耗等变化来发现磁路缺陷 (如硅钢片间绝缘不良、局部硅钢片被短路、穿芯螺杆或压板的绝缘损坏造成铁芯的书面短路等) 和电路缺陷 (如匝间短路、绕组并联支短路以及并联支路匝数不相等) 。

空载试验可在变压器低压侧或高压侧进行, 为了便于选择测量设备和人身安全, 一般在低压侧进行。测量时, 在低压侧施压额定频率的额定电压值, 非加压绕组应处于开路状态, 并用功率表、电流表、电压表和频率表在低压侧测量其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值。

空载试验一般采用三相法, 有时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或为了查找故障, 也采用分相试验。他相试验时, 非被试相铁芯柱上的绕组应短接, 以使磁通在被试铁芯柱上分布均匀, 便于将分

(上接238页) 同、项目性质一致的有关研究相试验的结果换算为等值的三相试验值。三相试验一般有三瓦特表法和双瓦特表法两种, 如表计量程不够, 还需选择合适的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接入电路进行间接测量。现场常采用双瓦特表法进行测试。双瓦特表法测试如果 (当表计极性端子符合接线进) 为两瓦特表的代数和, 如瓦特表表针反转且无反方向刻度时, 可改变该瓦特表的电流极性, 读数后取负号与另一瓦特表读数相加。

试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a.试验前应检查接线, 并要注意瓦期表与互感器的极性连接, 以便判别瓦特表读数应取的符号。

b.如试验电源电压不是由零开始逐渐升压, 而是采用系统电源直接加压作空载试验时, 等送电稳定后再断开短路九闸进行读数。这样作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变压器送电时产生激滋涌流 (此电流值与送电时电源电压的相位角有关, 其电流值可达额定电流的6~8倍) , 损坏表计。

c.所加电压与频率应为额定值, 加压侧绕组的分接开关应调到额定分接位置。电压和频

等目标值, 作为编制方案的依据和今后检查验收的率若不为额定值, 应采用计算法换算为额定值。

d.试验中, 各表计读数要同时读出, 尤其是在电源电压波动较大的情况下, 应特别注意此点。

e.试验中, 如发现结果超出标准允许范围, 应进行分相测试, 以帮助判断超标的原因及部位。

f.试验中所使用的仪表和互感器的准确度要满足要求。

变压器出口短路的危害及预防 第3篇

【关键字】变压器;出口短路;技术措施;管理措施

1.引言

近年来变压器故障时有发生,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变压器近区或出口短路(以下简称出口短路)故障,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据资料表明,在变压器损坏的原因中,八成以上是由于变压器经受了出口短路的大电流的冲击。因此加强对变压器的运行维护,采取有效措施对确保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的意义。

2.变压器出口短路的危害

电力变压器在出口短路时的电动力和机械力的作用下,绕组的尺寸或形状发生变化致使绕组变形。绕组变形后器身位移,绕组扭曲、鼓包和匝间短路等,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一大隐患。变压器统组变形后,有的会立即发生损坏事故,更多的则是仍能继续运行一段时间,运行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绕组变形的严重程度和部位。显然,这种变压器是带“病”运行,具有故障隐患。这是因为:

1)绕组机械性能下降,当再次遭受到短路电流冲击时,将承受不住巨大的冲击电动力而损坏

2)绝缘距离发生变化或固体绝缘受到损伤,导致局部放电发生。当遇到过电压作用时,绕组便有可能发生饼间或匝间短路导致变压器绝缘击穿事故。或者在正常运行电压下,因局部放电的长期作用,绝缘损伤部位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变压器发生绝缘击穿事故。

3)累积效应。运行变压器一旦发生绕组变形,将导致累积效应,出现恶性循环,绕组固定松动,即使在正常运行电流下,绕组也加剧变形。因此,对于绕组已有变形但仍在运行的电力变压器来说,虽然并不意味着会立即发生绝缘击穿事故,当再次遭受并不大的过电流或过电压,甚至在正常运行的铁磁振动作用下,也可能导致绝缘击穿事故。

3.防止变压器出口短路的技术措施

1)变压器的中、低压侧加装绝缘热缩套。对变压器的中、低压侧电压等级是35kV及以下的,只要其出线采用的是硬母线,可以从变压器出口接线套管一直到开关柜的母线,全部加装绝缘热缩套,这样可有效防止小动物等造成的变压器出口短路。

2)对变压器的中、低压侧为35kV或10kV电压等级的变压器,由于其属于小电流接地系统,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单相接地时发生谐振过电压,从而引起绝缘击穿,造成变压器的出口短路。防止单相接地时发生谐振过电压的措施有:

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开口三角加装电子消谐器,它具有消谐能力强、抗干扰性能好、可靠性高等特点,运行时不改变一、二次接线,并且无需对装置整定,使用方便;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中性点对地加装小电阻或者非线性消谐电阻;对电容电流超过规程标准的,加装消弧线圈或者自动调协消弧线圈。

3)对变压器中、低压侧的支柱瓷瓶(包括高压开关柜内),可更换爬距较大的防污瓷瓶,或者涂刷胶防污闪涂料(RTV),防止绝缘击穿造成的变压器出口短路。

4)将变压器中、低压侧的开关更换为开断容量更大的开关,防止因开断容量不足引起开关爆炸造成的变压器出口短路。对母线及线路避雷器要全部更换为性能良好的氧化锌避雷器。

5)不断完善变压器的保护配置。变压器的继电保护尽量采取微机化,双重化,尽可能安装母线差动保护、失灵保护,提高保护动作的可靠性、灵敏性和速动性。变压器的中、低压侧应配置限时速断保护。

4.防止变压器出口短路的管理措施

1)加强变压器保护的年检以及继电保护的定值、保护压板的管理工作,确保其动作的正确性,杜绝故障时因保护拒动对变压器造成的损害。

2)科学合理的计算保护定值,消除保护“死区”,快速切除流过变压器的故障电流。

3)对抗外部短路强度较差的变压器或者受过出口短路冲击发生变形的变压器,对于系统短路跳闸后的自动重合或强行投运,应看到其不利的因素。应根据短路故障是否能瞬时自动消除的概率,对近区架空线或电缆线路取消使用自动重合闸,或适当延长合闸间隔时间以减少因重合闸不成而带来的危害,并且尽量对短路跳闸的变压器进行试验检查。

4)加强对线路的巡视,发现长高的树木及时砍伐,防止线路接地造成的变压器出口短路或者引起的过电压。

5)加强电缆构封堵,严防开关室,避免小动物进入引起的出口短路。

6)对于全封闭的开关室,加装排气扇通风,或者安装抽湿机,始终保持开关室的干燥,防止设备凝露及污闪事故造成的变压器出口短路。

7)加强对变压器出口处避雷器的预试和运行维护,确保其对因雷击等产生的过电压的吸收,防止避雷器损坏造成的变压器出口短路。

8)加强变电设备的运行管理(强化巡检制度),及时发现设备缺陷。

9)加强技术监督工作,严禁设备超周期运行,对室内母线及瓷瓶定期清扫,及时进行耐压试验,确保设备绝缘良好。

10)每年安排2次以上的设备红外线普测,积极开展避雷器在线监测、绝缘在线监测、高压开关SF6气体在线监测等项目,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

11)对新投运的变压器和未作过变形测试的变压器全部做一次变形测试,保留测试数据,这样,在变压器遭受出口短路冲击后,可以此作为基础数据判断变压器变形程度,认定变压器能否继续运行。对未发生明显绕组变形的变压器,及时投入运行,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大大缩短了检修周期。

12)加强电网规划、建设的科学管理,合理安排运行方式,限制短路电流,减小出口短路对变压器造成的损害。

5.结语

变压器空载及短路实验 第4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代社会对电力供应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一旦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就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甚至危及国家安全。电网的黑启动就是保证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后快速恢复供电的有效措施。对于电网黑启动的特殊情况, 外部电源已经全部失去, 本地电源作为启动电源向网内送电, 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从发电厂主变的低压侧空载合闸充电, 因此引起的变压器低压侧励磁涌流不容忽视。本文结合福州地区黑启动方案, 对黑启动过程中变压器空载合闸及励磁涌流进行了分析与仿真。

2 黑启动过程发电机空载合闸特点

传统的文献通常考虑无穷大电源在变压器高压侧空载合闸, 这在普通的运行方式中是适用的。但对于黑启动过程中, 往往是利用自启动的发电机从主变的低压侧向已失电的高压侧母线充电, 如图2所示。此时, 充电电源不再是无穷大电源而是相对很弱的一个供电系统 (此时发电机处在低功率运行状态) 。发电机端的电压幅值不再恒定, 而是与励磁系统电压调节能力有关。因此, 对这种实际的情况比理论计算复杂得多问题, 本文了采用详细的发电机和变压器模型来进行数字仿真。

3 变压器空载合闸的仿真研究

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图1所示的为典型黑启动电源接线图, 根据福州电网各片黑启动的电源特点, 选择合适的仿真模型及参数分别进行电磁暂态仿真模型的搭建工作。

在PSCAD/EMTDC仿真模型搭建过程中, 采用直流电流源来模拟剩磁, 不同大小的直流电流可模拟不同的剩磁值。由于研究的对象是三相对称系统, 以A相为例, 在各不同的仿真模型中, B、C两相直流电源值设为0, 通过调整A相直流电源值, 定义A相剩磁Φra的值在0.8 (p.u) 左右, 这样的取值实际上考虑了较严重的变压器剩磁情况。

3.2 仿真计算分析

考虑福州电网的特点以及黑启动方案的特殊性, 应对黑启动电源空充变压器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仿真中主要考虑铁芯剩磁较严重时, 单机系统空充主变励磁涌流幅值最大的情况, 并在这一情况下机端电压的变化。以做为福州地区黑启动主要电源的古田四级电站为例:

古田四级电站有2台发电机组, #1机组装机容量为17MW, 额定功率因数为0.8;#2机组装机容量为21MW, 额定功率因数为0.9。电站主变有1台, 容量为40MVA, 额定电压为6.3/121kV, 额定电流为3665.6/190.9A。根据电厂的参数以及电厂接入电网的情况, 分别为两台机组各自空充主变以及两台机组并列后空充主充变的情况建立相应PACAD/EMTDC模型 (其中模型中主变剩磁水平为:Φra=0.79p.u, Φrb=-0.39 p.u, Φrc=-0.39p.u) 。由于不同的初始态和合闸时间会引起不同的的励磁涌流和发电系统稳定情况, 经多次仿真, 得出励磁涌流最严重情况下结果, 如表1所示。

从以上仿真结果看, 古田四级电站在黑启动中发电机和异步电动机均能保持稳定运行, 但机端电压暂态质量则受励磁涌流影响较为明显。

4 结论及控制策略

通过对福州电网黑启动初期空充变压器的多次仿真结果, 并汇总不同状态下合闸时变压器低压侧励磁涌流的的结果, 得出如下结论:

(1) 福州黑启动过程中的主变空载励磁涌流的大小与主变型号、发电厂机组的台数、容量及电厂的负荷水平等因素有关, 过大的励磁涌流会影响发电厂的功角稳定和电压稳定运行。从本次计算结果看, 所有福州黑启动中的发电机和异步电动机均能保持稳定运行, 但机端电压暂态质量则受励磁涌流影响较为明显, 并且在有的合闸情况机端电压受到的影响较为严重, 从多次仿真结果看主要是偏低, 此时除了调节励磁系统的励磁时间常数, 主要可以通过增加并网的发电机台数来调节, 有条件的发电厂还可结合通过并联电容器增加发电厂用电系统的无功功率来调节。

(2) 从多次仿真的结果看, 福州黑启动过程中的主变励磁涌流的波形和大小与合闸点有密切关系, 如果合闸时机端电压Ut接近为最小, 则励磁涌流经两次变化, 并且对机端电压的影响最为明显, 同时发电机的出力变化也最大, 所以要避免此时进行合闸。与之比较在合闸时机端电压Ut接近最大时, 励磁变化不剧烈, 所以只要满足变压器保护, 建议尽量在此时合闸。

(3) 在福州黑启动过程中, 根据正常运行时整定的变压器 (过流保护和纵差保护应躲过5倍以下的励磁涌流的要求, 所以要避免过大的励磁涌流可能造成变压器速断保护和纵差保护的误动作) 纵差保护的差速断按5倍 (一般是6-8倍) 的额定电流整定, 过流保护则一般不考虑这个因素, 因为目前福州电网中一般都是投入复压过流元件, 电压可以在这种情况下闭锁电流, 同时还有延时元件保证可靠性。从本次计算结果看, 所有空载励磁涌流最大值均小于5倍的变压器的额定电流值, 所以在福州黑启动过程中可以不必修改主变的保护整定值。

(4) 从福州电网黑启动的仿真试验结果来看, 多台发电机并联运行较单机运行能更好地稳定发电机出口母线的电压水平, 整个发电机-厂用电系统能更为稳定的运行;但单机情况下负荷水平的提高并未明显地降低励磁涌流的大小, 只是改变了出现最大励磁涌流的相序;多机运行时, 负荷水平过低则会影响了发电机厂用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 为了提高整个黑启动过程的速度, 同时保证电厂运行的稳定性, 可利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机组在一定负荷水平直接空充主变压器。

参考文献

[1]刘艳, 顾雪平, 赵书强, 等.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黑启动发电机自励磁仿真研究[J].华北电力技术, 2O05 (4) :14-18.

[2]姜世金, 尚景刚, 刘子军, 等.基于PSCAD/EMTDC的黑启动中发电机自励磁仿真[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9, 29 (4) :79-84.

[3]房鑫炎, 郁维镛, 熊慧敏, 等.电力系统黑启动的研究[J].中国电力, 2000, 33 (1) :40-43.

[4]顾雪平, 赵书强, 刘艳, 等.一个实际的电力系统黑启动决策支持系统[J】.电网技术, 2004, 28 (9) :54-57.

变压器空载及短路实验 第5篇

【关键词】变压器;短路;处理

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着电压变换,电能分配和传输,并提供电力服务的功能,是电力系统的“心脏”,因此,其正常运行与否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优质、经济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必须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变压器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但由于变压器长期运行,故障和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系统发电容量的不断提高,变压器的利用率也在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变压器突发短路冲击后损坏几率大增,据不完全统计,已占全部损坏事故的40%以上。变压器一旦发生短路故障,强大的短路电流将造成严重危害,影响电网及设备安全运行。基于此,本文就变压器运行中的短路故障进行相关探讨,以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

1.变压器短路故障现象

变压器突然发生短路现象时,变压器的高压绕与低压绕组可能会同时通过高于额定值十几倍的短电流,使得变压器产生很大的热量,造成变压器的击穿损毁事件。一般而言,变压器出口短路的类型主要有如下几种,即单相接地、两相接地短路,两相短路,三相短路等。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中性点的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短路约占所有短路故障的65%,两相地短路为15%~20%,两相短路约为10%~15%,三相路约为5%,当变压器为三相短路时电流值最大。如忽略了系统的阻抗对短路电流的影响,那么三相短路可以表达为:

I■■=U/■Z■,Z■=I■/U■

式中,I■■——三相短路电流;U——变压器接入系统额定电压;Z■——变压器的短路阻抗;I■——变压器的额定电流;U■—— 变压器的短路电压百分数。

对于变压器而言,高压对中、低压的短路阻抗通常在10%~30%之间,而中压对低压的短路阻抗通常在1O%以下。因此,当变压器一旦发生短路故障,强大的短路电流会导致变压器绝缘材料受热损坏,而由此产生的电磁力将是正常状态的上百倍,从而使得线圈、紧固件、铁芯等都受到很大的冲击力,具体表现为:1)线圈发热向外膨胀变形,甚至烧毁发生火灾或爆炸;2)线圈上下串动;3)油道松动;4)铁芯变形、松动,冲片之间接缝变大,呈现鼓肚现象;5)端部绝缘破裂;6)导线绝缘受损伤;7)铜铝接头断裂,焊缝断裂等。

2.变压器短路故障原因分析

变压器短路故障原因错综复杂,主要因素包括变压器本身的结构设计、原材料质量、工艺水平以及实际运行中的各种突发情况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电磁线的选用。结合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造成变压器短路故障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基于变压器静态理论设计而选用的电磁线,与实际运行时作用在电磁线上的应力差异较大。2)变压器生产之前的程序计算是建立在漏磁场的均匀分布等理想化的模型基础之上的,这与事实不符,从而导致交变漏磁场所产生的交变力延时共振,最终会造成处在铁心轭部等对应部位内部的线饼首先变形。3)抗短路能力计算时没有考虑温度对电磁线的抗弯和抗拉强度的影响。按常温下设计的抗短路能力不能反映实际运行情况,根据试验结果,电磁线的温度对其屈服极限影响很大,随着电磁线的温度提高,其抗弯、抗拉强度及延伸率均下降,在250°C下抗弯抗拉强度相较50°C时,下降约10%以上,延伸率则下降40%以上。而实际运行的变压器,在额定负荷下绕组平均温度可达105℃,最热点温度可达118°C。变压器运行时均有重合闸过程,因此若短路点一时无法消失,将在很短时间内(0.8s)连续承受第二次短路冲击,但由于受第一次短路电流冲击后,绕组温度急剧增高,此时绕组的抗短路能力己大幅下降,再承受第二次冲击,就增大了短路故障发生几率。4)换位导线选材质量得不到保证。采用了抗机械强度差的普通材料,难以很好地保证变压器短路时承受短路机械力的能力,从而出现严重变形、散股、露铜现象。5)绕组线匝或导线之间未固化处理,抗短路能力差。早期经浸漆处理的绕组无损坏。6)绕组的预紧力控制不当造成普通换位导线的导线相互错位。7)套装间隙过大,导致作用在电磁线一E的支撑够,这给变压器抗短路能力方面增加隐患。8)作用在各绕组或各档预紧力不均匀,短路冲击时造成线饼的跳动,致使作用在电磁线上的弯应力过大而发生变形。9)外部短路事故频繁,多次短路电流冲击后电动力的积累效应引起电磁线软化或内部相对位移,最终导致绝缘击穿。10)变压器制造中匝问绝缘存在缺陷,局部电场强度过大。

3.变压器短路故障预防及处理策略

3.1.1做好方案优化工作

优化设计。把握好产品的质量是根本,这就需要生产商家在设计变压器时应充分考虑其使用性能,将抵抗短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进行改进。由于很多变压器都采用了绝缘压板,且高低压线圈共用一个压板,该结构要求要有很高的制造工艺水平,应对垫块进行密化处理,在线圈加工好后还要对单个线圈进行恒压干燥,并测量出线圈压缩后的高度;同一压板的各个线圈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再调整到同一高度,并在总装时用油压装置对线圈施加规定的压力,最终达到设计和工艺要求的高度。在总装配中,除了要注意高压线圈的压紧情况外,还要特别注意低压线圈压紧情况的控制。

3.1.2 强化检查工作

企业在采购了一批变压器设备后,在投入使用前要对产品进行试验检测,检查过程中要对变压器设备实施多方面的试验,从性能参数、设备结构、内部材质等方面综合考察,确保变压器能够满足电力设备的运行要求。这是降低短路问题的重要策略。

3.1.3 强化保护工作

在系统运行时若发生短路故障,继电保护能尽快做出判断,提前切断变压器电源,预防短路带来的问题,是防范短路的重要装置。企业对于目前使用的继电保护装置,要做好改进处理,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检查,这些都是短路故障控制的策略,能够优化电力系统的内部结构形式。

3.1.4 强化处理

掌握先进的处理方式能够把短路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对此,企业必须要借助于各类专业人才的运用。绕组变形是变压器短路的主要表现,在处理变形问题上要积极更新方式,掌握好先进的处理技术满足不同的设备要求,从而增强变压器设备的抗短路性能。

3.2 重视相关方面事项

3.2.1绝缘方面

改善绝缘性能不但有助于设备运行的需要,还能维护系统运行的安全。在处理变压器故障时,要加强对设备绝缘性能的检测,从而有效避免漏电、失电问题导致的故障。故障处理过程中,需要采取新型的绝缘材料,并把握好变压器的安装位置。

3.2.2 时间方面

在开展各项检查时要掌握好时间,对于其内部注油之后要在1d内尽快观察,以掌握最准确的变压器情况。此外,为防止故障问题不断加重导致电力设备的损坏。在处理故障时要尽可能在几小时内把握好故障处理。

3.2.3材料方面

使用材料时主要是关注绕组材料的使用性能。为保证各项设备结构的协调运行,对于绕组材料的选择要结合变压器的型号来决定。在绕组材料的挑选上通常都要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将各支撑结构体系相互稳固起来,提高绕组材料的使用效率。

3.2.4 干燥方面

一般而言,变压器受短路冲击后的维修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为防止变压器受潮,可采取如下两种措施:一是在每天收工前将变压器扣罩,使用真空泵对变压器进行抽真空,以抽去变压器器身表面的游离水,第二天开工时。使用干燥的氮气或干燥空气解除真空,一般变压器在检修后热油循环24h即可直接投入运行;二是每天收工后,对变压器采取防雨措施,在工作全部完工后,对变压器采用热油喷淋法进行干燥,这种方法一般需要7~10d的时间。

【参考文献】

[1]王常勇.变压器短路故障的分析及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14.

[2]郑平.变压器的短路分析与预防措施[J].硅谷,2011(3):105.

变压器出口短路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第6篇

1 变压器出口短路的危害

在发生出口短路时, 变压器绕组在电动力和机械力的作用下将产生永久变形。绕组变形包括轴向和径向尺寸的变化, 器身位移, 绕组扭曲、鼓包和匝间短路等。变压器绕组变形后, 有的会立即发生损坏事故, 更多的是仍能继续运行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变形的部位和严重程度。显然, 这种带病运行的变压器存在故障隐患, 这是因为以下几点。

(1) 绕组机械性能下降。当再次遭受短路电流冲击时, 将承受不住巨大的冲击电动力的作用而发生损坏事故。

(2) 绝缘强度发生变化, 或固体绝缘受到损伤, 导致局部放电发生。当遇到过电压作用时, 绕组便有可能发生饼间或匝间短路, 导致变压器绝缘击穿事故;或者在正常运行电压下, 因局部放电的长期作用, 使绝缘损伤部位逐渐扩大, 最终导致变压器发生绝缘击穿事故。

(3) 累积效应。运行经验表明, 运行变压器一旦发生绕组变形, 将导致累积效应, 出现恶性循环。

因此, 对于绕组已有变形但仍在运行的电力变压器来说, 虽然并不意味着会立即发生绝缘击穿事故, 但根据变形情况, 当再次遭受并不大的过电流或过电压, 甚至正常运行的铁磁振动作用下, 也可能导致绝缘击穿事故。所以, 在有的所谓“雷击”或“突发”事故中, 很可能隐藏着绕组变形故障因素。

2 防止变压器出口短路的技术措施

(1) 在变压器中低压侧加装绝缘热缩套。对电压等级为35k V及以下的变压器的中、低压侧, 若其出线采用硬母线, 可从变压器出口接线桩头一直到开关柜的母线, 包括开关室内高压开关柜底部母排, 全部加装绝缘热缩套;如出线采用软母线, 则可在变压器出口接线桩头和穿墙套管附近加装绝缘热缩套, 这样可有效防止小动物等造成的变压器出口短路。

(2) 对中低压侧为35k V或10k V电压等级的变压器, 由于其中性点属于小电流接地系统, 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单相接地时发生谐振过电压而引起绝缘击穿, 造成变压器的出口短路。可采取的措施有: (1) 在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开口三角加装消谐器, 如微电脑控制的电子消谐器; (2) 在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中性点对地加装小电阻或者非线性消谐电阻; (3) 对电容电流超过规程标准的, 加装消弧线圈或者自动调谐消弧线圈。

(3) 对变压器中低压侧的支柱瓷瓶, 包括高压开关柜, 更换爬距较大的防污瓷瓶, 或者涂刷常温固化硅橡胶防污闪涂料 (RTV) , 以防止绝缘击穿, 造成变压器出口短路。常温固化硅橡胶防污闪涂料应满足DL/T627-1997标准。

(4) 核算变压器中低压侧开关的开断容量, 防止因开断容量不足引起开关爆炸, 造成变压器出口短路。

(5) 将变压器、母线及线路的避雷器更换为性能良好的氧化锌避雷器, 以提高设备的过电压水平。

(6) 完善变压器的保护配置。对变压器的继电保护, 应尽量实现微机化、双重化;尽可能安装母线差动保护、失灵保护, 提高保护动作的可靠性、灵敏性和速动性;变压器的中低压侧应配置限时速断保护, 动作时间应小于0.5s, 以确保在变压器发生出口短路时, 能可靠、快速地切除故障, 减小出口短路对变压器的冲击和损害。

(7) 对进线为双电源备用电源自投的110k V变电站, 要采取措施, 防止备用电源自投对故障变压器的再次冲击。

(8) 对于新建和技改项目, 应选用短路阻抗高、抗出口短路能力强的变压器, 并采用合理的主接线方式, 以降低短路电流。特别对离大电源距离近的大容量变压器更要选择高的短路阻抗。此外, 也可采用分裂变或者加装电抗器等方法来降低短路电流。

3 防止变压器出口短路的管理措施

(1) 加强对变压器保护的年检以及继电保护的定值、保护压板的管理工作, 确保其动作的正确性, 杜绝在故障时因保护拒动对变压器造成的损害。

(2) 科学合理地计算保护定值, 消除保护死区, 以快速切除流过变压器的故障电流。例如, 对变压器的过流保护 (后备保护) , 应缩短其动作时间, 在满足与下一级保护配合的选择性条件下, 越短越好, 最长也不应大于2s, 以减小过电流对变压器的冲击。对于终端变电站, 电源侧线路保护定值可延伸到终端变的变压器内部, 以增加保护动作的可靠性。

(3) 对于抗外部短路强度较差的变压器或者受过出口短路冲击发生变形的变压器, 在系统短路跳闸后的自动重合或强行投运时, 均存在不利的因素。因此, 应根据短路故障是否能瞬时自动消除的概率, 对近区架空线 (如2km以内) 或电缆线路取消使用自动重合闸, 或适当延长合闸间隔时间, 以减少因重合闸不成而带来的危害。尽量对短路跳闸的变压器进行试验检查, 防止加剧变压器的损坏程度, 以致失去重新修复的可能。

(4) 加强对线路的巡视, 及时砍伐长高的树木, 防止线路接地造成的变压器出口短路或者引起的过电压。

(5) 加强电缆沟封堵, 严防小动物进入开关室, 避免小动物引起的单相接地造成变压器的出口短路。

(6) 对于全封闭的开关室, 应加装排气扇或抽湿机, 始终保持开关室的干燥, 防止设备凝露及污闪事故造成的变压器出口短路。

(7) 加强对变压器出口处避雷器的预试和运行维护, 确保其对因雷击等产生的过电压的吸收, 防止避雷器损坏造成的变压器出口短路。

(8) 加强变电设备的运行管理, 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设备缺陷, 保证变压器的正常运行。

(9) 加强技术监督, 严禁设备超周期运行, 对室内母线及瓷瓶定期进行清扫, 及时进行耐压试验, 确保设备绝缘良好。

(10) 每年安排2次以上的设备红外线普测;积极开展避雷器、绝缘、高压开关SF6气体等项目的在线监测, 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

(11) 对新投运的变压器和未做过变形测试的变压器, 进行一次变形测试并保留测试数据, 以便在变压器遭受出口短路冲击后, 以此作为基础数据判断变压器的变形程度, 认定变压器能否继续运行。

(12) 加强对电网规划、建设的科学管理, 合理安排运行方式, 限制短路电流, 减小出口短路对变压器造成的损害。

参考文献

[1]李加存.变压器出口短路故障的分析与处理[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 (电力) 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 2005.

变压器空载及短路实验 第7篇

关键词:500 kV变压器;绕组;短路;分析

中图分类号:TM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5-0080-02

20世纪80年代末,单相自耦变压器的设计受限于当时的工艺和设计验证水平,变压器普遍抗短路能力不强的缺陷,尤其是变压器近区短路,其特性主要表现在:线圈未采用高强度半硬铜和自粘性换位导线,未采用整体套装和恒压干燥工艺,无内衬硬纸筒。受限于当时国内无大型成套计算软件,变压器抗短路强度设计时对漏磁分布、绕组轴向和幅向受力及导线应力计算结果与实际变压器受力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未采用撑条加倍、垫块加密等提高变压器抗短路能力的措施,导致轴向和幅向抗短路能力不足。下文通过一起20世纪80年代生产并运行至今的老旧变压器近区短路造成的故障案例,对变压器的返厂检修与处理进行了分析。

1  故障案例

1.1  故障基本情况

2012年5月29日21时33分,某500 kV变电站220 kV近区(该站附近开关站启备变,故障点距离#1主变约800 m)发生故障,故障持续50 ms,在区外故障过程中,#1主变C相高压侧电流为3.34 kA(有效值),中压侧电流为11.52 kA(有效值)。在区外故障切除后10 ms,C相本体发生故障,#1主变差动保护、油压速动继电器、压力释放、轻重瓦斯相继动作,切除故障。

1.2  变压器基本信息

该变压器为三绕组500 kV自耦变压器,有20年的运行经历。根据历史运行记录,该变压器自20年以来在运行期间经受了多次大小不一的短路电流冲击。按照规程要求,定期对该变压器开展了预防性试验,在此故障之前近三年内运行状况良好,无异常现象。2010年进行大修后交接试验、2011年、2011年开展了预防性试验,试验结果合格;历次油化试验及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历次数据合格。故障变压器相关基本参数见表1。

2  故障分析及处理

2.1  变压器返厂后解体检查情况

①内外压板有高低不平现象。

②中压线圈Ⅱ上部角环有炭黑。

③中压线圈Ⅱ上部角环局部有变形损坏,端圈垫块错位。

④中压线圈Ⅱ上部导线扭曲变形,端圈有炭黑颗粒。

⑤中压线圈Ⅱ外侧围屏有撕裂现象。

⑥中压线圈Ⅱ外侧第一层围屏有严重炭黑痕迹,如图1所示。

⑦中压线圈Ⅱ线饼发生严重扭曲变形,匝绝缘破损露铜。

⑧中压线圈Ⅱ油隙垫块、撑条严重窜位,整个线圈发生扭曲。

⑨中压线圈Ⅱ导线发生严重烧蚀、变形断股,如图2所示。

⑩中压线圈Ⅱ导线向内严重凹陷、变形。

{11}铁心、油箱未发现异常。

2.2  变压器短路能力核算及对比分析

在该变压器的设计生产时期,受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没有专门的变压器短路附件强度计算软件,计算手段只能是进行手算校核,不能反映变压器短路时的实际情况。

运用专用变压器短路强度计算软件对该台故障变压器在2012年5月29日的短路故障进行分析,该变压器C相高压侧电流为3.47 kA,中压电流9.29 kA,按单相对地短路工况进行计算,该变压器(原结构)是不安全的。

①在变压器的解体过程中可以发现,高压线圈、中压1线圈、低压线圈、调压线圈没有发生损伤。中压2线圈破坏严重,其中虽然中压1线圈端部线饼轴向抗倒伏强度计算值是不安全,但由于采取了加强措施,没有发生破坏。

以线饼翻转破坏情况为例,如图3所示,破坏段号是E1,该段径向压曲强度最小安全系数1.31,径向压应力39.7 MPa,小于允许的最小安全系数。该段轴向抗倒伏强度最小安全系数0.87,小于允许的最小安全系数。由于该段径向及轴向都失稳,因此该段线饼发生翻转破坏。

②再以另外一种线饼翻转破坏情况为例,如图4所示,破坏段号是E2(共66段),该段径向压曲强度最小安全系数1.13,径向压应力45.8 MPa,小于允许的最小安全系数。该段轴向抗倒伏强度最小安全系数0.48,小于允许的最小安全系数。由于该段径向及轴向都失稳,因此该段线饼发生翻转破坏。

③线饼径向失稳变形破坏情况如图5所示,破坏段号是E2(共66段),径向压曲强度最小安全系数1.13,径向压应力45.8 MPa,小于允许的最小安全系数。由于发生破坏位置E2段线圈轴向压力较小,轴向抗倒伏强度是安全的,因此这些线饼只发生了径向失稳变形。

④径向弯曲变形如图6所示,径向弯曲变形如图7所示,破坏段号是E2(共66段),由于其位于线圈下端部,径向压力不是最大值位置,但其径向压力已足以使线饼发生径向弯曲变形。

针对该台变压器短路如上短路受损情况,采取加强措施,中压线圈采用半硬自粘性换位导线(径向受压线圈),其余线圈采用半硬铜导线。采用改进结构后,变压器可承受11 700 A的短路电流冲击。

2.3  返厂检修处理措施

①更换全部绕组,包括:高压、中压、低压、调压绕组,并对原设计进行优化,导线采用半硬铜和自粘换位导线以加强线圈的支撑;线圈绕制在5 mm特硬纸筒上,以提高绕组的抗失稳能力,增强绕组抗短路能力;按照原图纸生产全新地屏。

②更换全部绝缘件,包括:线圈垫块、铁心垫块、端圈、压板、角环、成型件、撑条、围屏纸板等,并按照原图纸生产。

③更换引线和支架,并按照原图纸生产。

④更换全部紧固件,包括:绝缘螺杆、螺母、金属螺栓、螺母,压钉及压钉及钉碗等,并按照原图纸生产。

⑤更换全部密封胶垫,包括:箱沿胶条、升高座胶圈等,并按照原图纸生产。

⑥对油箱、升高座、金属管件和等进行清理,重新喷表漆(外漆颜色)。

⑦对无载分接开关、开关操作箱、齿轮盒进行检查、清理,包括更换易损件,重新调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⑧对所有套管和套管CT进行检查和试验,处理合格后方可使用。

⑨对存放在变电站的储油柜、主控制箱、端子箱、桥架以及绕组温度计、温度控制器、瓦斯继电器、压力继电器、吸湿器等,由柳州局进行妥善保管并进行全面检查和校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⑩绝缘装配、引线装配并进行器身半成品试验。

{11}器身入炉干燥并整理器身后二次回炉干燥。

{12}器身出炉、总装配、抽真空、注油、热油循环、静放。

{13}全部出厂试验。

{14}拆卸附件、附件包装。

{15}主体压油、排油充氮。

{16}主体和全部附件发运。

2.4 预防措施

根据如上变压器近区短路情况,运行单位特针对20世纪80年代生产的老旧变压器进行了排查,并根据DL/T 1093-2008《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的电抗法检测判断导则》中要求的短路电流的大小、持续时间、累计次数决定,对变压器进行绕组变形试验。

根据GB 1094.5-2008 GB 1094.5-2008《电力变压器第5部分:承受短路的能力》的要求,利用设备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进行核算变压器最大穿越电流与变压器受到冲击时的短路电流进行对比,根据冲击情况进行油色谱分析,并根据分析情况进行预防性试验,判断变压器运行情况,并根据变压器专项状态评价适当的缩短预防性试验周期。

3  结  语

近年来,随着电网容量的不断增加,系统短路容量越来越大,20世纪80年代生产的老旧变压器设备普遍面临着绝缘老化,运行工况差的问题,而近年来随着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些变压器由于未到报废年限,净值率较高等因素,还未达到报废条件,老旧变压器的抗短路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提高变压器本体的抗短路能力是防止外部短路引发变压器损坏事故的关键。工厂化检修逐渐成为目前变压器检修的一种趋势,加强变压器状态专项评估,根据评估情况进行工厂化检修,是预防电网外部短路引发变压器事故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邓勇,王剑,刘勇.一起220 kV主变故障案例分析[J].变压器,2013,50(4):69-72.

[2] 仇炜,吴伟文.110 kV变压器事故分析及处理[J].变压器,2013,50(12):67-70.

[3] 刘胜军.突发短路造成220 kV变压器损坏原因分析及处理[J].变压器,2013,50(12):75-78.

[4] 王健.基于计算校验的变压器短路事故分析及建议措施[J].变压器,2013,50(4):65-68.

[5] 李强,胡东,孙昭昌.一台220 kV变压器短路故障分析[J].变压器,2014,51(2):74-75.

[6] 尹克宁.变压器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③更换引线和支架,并按照原图纸生产。

④更换全部紧固件,包括:绝缘螺杆、螺母、金属螺栓、螺母,压钉及压钉及钉碗等,并按照原图纸生产。

⑤更换全部密封胶垫,包括:箱沿胶条、升高座胶圈等,并按照原图纸生产。

⑥对油箱、升高座、金属管件和等进行清理,重新喷表漆(外漆颜色)。

⑦对无载分接开关、开关操作箱、齿轮盒进行检查、清理,包括更换易损件,重新调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⑧对所有套管和套管CT进行检查和试验,处理合格后方可使用。

⑨对存放在变电站的储油柜、主控制箱、端子箱、桥架以及绕组温度计、温度控制器、瓦斯继电器、压力继电器、吸湿器等,由柳州局进行妥善保管并进行全面检查和校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⑩绝缘装配、引线装配并进行器身半成品试验。

{11}器身入炉干燥并整理器身后二次回炉干燥。

{12}器身出炉、总装配、抽真空、注油、热油循环、静放。

{13}全部出厂试验。

{14}拆卸附件、附件包装。

{15}主体压油、排油充氮。

{16}主体和全部附件发运。

2.4 预防措施

根据如上变压器近区短路情况,运行单位特针对20世纪80年代生产的老旧变压器进行了排查,并根据DL/T 1093-2008《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的电抗法检测判断导则》中要求的短路电流的大小、持续时间、累计次数决定,对变压器进行绕组变形试验。

根据GB 1094.5-2008 GB 1094.5-2008《电力变压器第5部分:承受短路的能力》的要求,利用设备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进行核算变压器最大穿越电流与变压器受到冲击时的短路电流进行对比,根据冲击情况进行油色谱分析,并根据分析情况进行预防性试验,判断变压器运行情况,并根据变压器专项状态评价适当的缩短预防性试验周期。

3  结  语

近年来,随着电网容量的不断增加,系统短路容量越来越大,20世纪80年代生产的老旧变压器设备普遍面临着绝缘老化,运行工况差的问题,而近年来随着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些变压器由于未到报废年限,净值率较高等因素,还未达到报废条件,老旧变压器的抗短路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提高变压器本体的抗短路能力是防止外部短路引发变压器损坏事故的关键。工厂化检修逐渐成为目前变压器检修的一种趋势,加强变压器状态专项评估,根据评估情况进行工厂化检修,是预防电网外部短路引发变压器事故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邓勇,王剑,刘勇.一起220 kV主变故障案例分析[J].变压器,2013,50(4):69-72.

[2] 仇炜,吴伟文.110 kV变压器事故分析及处理[J].变压器,2013,50(12):67-70.

[3] 刘胜军.突发短路造成220 kV变压器损坏原因分析及处理[J].变压器,2013,50(12):75-78.

[4] 王健.基于计算校验的变压器短路事故分析及建议措施[J].变压器,2013,50(4):65-68.

[5] 李强,胡东,孙昭昌.一台220 kV变压器短路故障分析[J].变压器,2014,51(2):74-75.

[6] 尹克宁.变压器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③更换引线和支架,并按照原图纸生产。

④更换全部紧固件,包括:绝缘螺杆、螺母、金属螺栓、螺母,压钉及压钉及钉碗等,并按照原图纸生产。

⑤更换全部密封胶垫,包括:箱沿胶条、升高座胶圈等,并按照原图纸生产。

⑥对油箱、升高座、金属管件和等进行清理,重新喷表漆(外漆颜色)。

⑦对无载分接开关、开关操作箱、齿轮盒进行检查、清理,包括更换易损件,重新调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⑧对所有套管和套管CT进行检查和试验,处理合格后方可使用。

⑨对存放在变电站的储油柜、主控制箱、端子箱、桥架以及绕组温度计、温度控制器、瓦斯继电器、压力继电器、吸湿器等,由柳州局进行妥善保管并进行全面检查和校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⑩绝缘装配、引线装配并进行器身半成品试验。

{11}器身入炉干燥并整理器身后二次回炉干燥。

{12}器身出炉、总装配、抽真空、注油、热油循环、静放。

{13}全部出厂试验。

{14}拆卸附件、附件包装。

{15}主体压油、排油充氮。

{16}主体和全部附件发运。

2.4 预防措施

根据如上变压器近区短路情况,运行单位特针对20世纪80年代生产的老旧变压器进行了排查,并根据DL/T 1093-2008《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的电抗法检测判断导则》中要求的短路电流的大小、持续时间、累计次数决定,对变压器进行绕组变形试验。

根据GB 1094.5-2008 GB 1094.5-2008《电力变压器第5部分:承受短路的能力》的要求,利用设备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进行核算变压器最大穿越电流与变压器受到冲击时的短路电流进行对比,根据冲击情况进行油色谱分析,并根据分析情况进行预防性试验,判断变压器运行情况,并根据变压器专项状态评价适当的缩短预防性试验周期。

3  结  语

近年来,随着电网容量的不断增加,系统短路容量越来越大,20世纪80年代生产的老旧变压器设备普遍面临着绝缘老化,运行工况差的问题,而近年来随着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些变压器由于未到报废年限,净值率较高等因素,还未达到报废条件,老旧变压器的抗短路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提高变压器本体的抗短路能力是防止外部短路引发变压器损坏事故的关键。工厂化检修逐渐成为目前变压器检修的一种趋势,加强变压器状态专项评估,根据评估情况进行工厂化检修,是预防电网外部短路引发变压器事故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邓勇,王剑,刘勇.一起220 kV主变故障案例分析[J].变压器,2013,50(4):69-72.

[2] 仇炜,吴伟文.110 kV变压器事故分析及处理[J].变压器,2013,50(12):67-70.

[3] 刘胜军.突发短路造成220 kV变压器损坏原因分析及处理[J].变压器,2013,50(12):75-78.

[4] 王健.基于计算校验的变压器短路事故分析及建议措施[J].变压器,2013,50(4):65-68.

[5] 李强,胡东,孙昭昌.一台220 kV变压器短路故障分析[J].变压器,2014,51(2):74-75.

变压器空载及短路实验

变压器空载及短路实验(精选7篇)变压器空载及短路实验 第1篇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学年第二学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机实验实验名称三...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