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N工程部署
EPON工程部署(精选3篇)
EPON工程部署 第1篇
当前, 中国的全业务运营大潮启幕, 运营商正加快宽带接入网的建设步伐。在诸多接入技术中, EPON由于综合了PON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等技术优点, 以及良好的成熟度, 而成为运营商的最爱。中国电信已将EPON作为主要接入技术, 并实现了大规模部署, 成果显著。中国移动更是在一些城市开展EPON试点与商用, 其中江苏移动最早开始光接入部署, 到目前为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我们欣慰地看到, EPON建设在国内正迎来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EPON正成中国电信的主要接入手段
EPON (以太无源光网络) 是一种新型的光纤接入网技术, 其它的光接入技术还有SDH、PDH、MSTP、MSAP等, 这些技术将在以后的一段时期内长期共同存在。但是EPON是运营商现在采用较多、未来采用最多的一种接入技术, 因此它是一种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
江苏邮电设计院通信信息技术研究院的传输专家封双荣曾参与了江苏多个运营商的EPON网络测试与建设, 在EPON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他向记者介绍, 现阶段, 运营商的通信网由信息传输、交换和终端3个部分组成, 传输大体分为3个层次:即长途网、中继网和接入网。通常将长途网和中继网合在一起称作核心网, 相对核心网而言, 余下的部分称作用户接入网, 它是用户网络接口 (UNI) 和业务节点接口 (SNI) 间实施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其任务是把用户接入到核心网, 提供用户最近业务点的连接。
封双荣强调, 对于中国电信来说, 现在接入网的主要接入手段就是EPON, 而且它是一种综合承载设备, 也就是说以后所有的业务都通过EPON来承载, 向用户开放, 可见EPON对中国电信之重要。因此, 中国电信现阶段主要采用EPON接入, 而且从去年开始就已经规模部署。中国电信已经明确, 未来几年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将全部采用EPON;而对于非EPON的设备, 已经基本不再采购。
其实, 中国电信在2007年决定采用EPON的时候, 厂商提供的技术和设备并不是很成熟, 到真正使用的时候, 厂商的设备还在实验室阶段。封双荣表示, 这种情况曾在去年的一段时期内给中国电信的工程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是随着厂商对EPON设备持续加大研发力度, 情况已经改观, EPON设备现在已进入成熟期。目前, 对于中国电信来说, 早已不再关注EPON是否进入成熟期的问题, 而是已经大规模商用。
通过技术融合实现EPON业务创新
“中国电信目前已经明确, Wi-Fi的承载以EPON为主;去年江苏电信做了EPON+Wi-Fi的测试。”谈起EPON+Wi-Fi, 封双荣津津乐道于此形式, “江苏电信去年搭建了试验网, 在EPON基础上做了无线上网测试, 结果还不错, 证明这种方式可行。”
封双荣进一步解释说, 从理论上来说, EPON和Wi-Fi都是基于IP和以太网的技术, 二者的结合不存在技术障碍。当时中国电信考虑将二者结合, 主要是因为Wi-Fi需要的是FE接口, 而EPON在提供FE的业务接口方面本来就是专长, 而且这样以来, 接入层除了EPON, 其它设备都较少, 对用户来说非常方便, 所以江苏做了这一课题。
在他看来, EPON+Wi-Fi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中国电信的每个决定、每条意见都需要很多论证, 不是随意而为, 去年的测试成功的最大成果, 是为今后的部署提供了一个数据证明。目前, EPON+Wi-Fi已经正式写到中国电信的网络建设指导意见中。”
此外, WDM-PON也正受到运营商的关注。通常说的EPON是时分复用的, WDM-PON是波分复用, 它能为每个ONU提供较高的上行带宽, 其优势在于能够提供较高的上行带宽以及保密性较强。封双荣认为, 由于每个WDM-PON用户独享一个波道, 实现成本较高, 成熟度也较差, 部署不多, 所以业界当前并不看好。此外, 从网络运营的角度看, 其优势也并不突出, 运营商一般都要等技术非常成熟, 成本也很低时, 才开始考虑规模部署。
在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原总工程师韦乐平看来, WDM-PON具有潜在的容量和安全优势, 但是成本过高, 正处于研发阶段, 需要低成本光器件的突破才能进一步考虑规模商用问题。随着光器件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 未来WDM-PON或会有更大的进展与突破。
江苏移动全国首推EPON
封双荣表示, 江苏移动在全国最早开始做光接入网部署, 也就是在去年。那时候中国移动集团还没有明确表示应该采用什么技术, GPON也不成熟, 所以江苏移动率先采用了EPON。
南京移动传输部的宋西亮目前正在进行EPON的一线建设, 他向记者表示, 作为江苏移动的省会运营商, 南京移动当前正积极响应省公司的建设要求, 进行大规模的EPON建设。江苏移动EPON建设启动较早, 全省已经进行了许多部署。南京移动EPON使用的总体感觉是EPON设备比较成熟, 比想象中稳定。
据宋西亮介绍, 江苏移动所建EPON主要承载小区宽带上网业务和中小集团企业客户业务, 应用情况表现良好。其中以小区宽带业务为主, 中小集团业务有10Mbit/s、20Mbit/s传输等, 这些用EPON解决起来较为方便。此外, 营业厅的一些信息传输也采用了EPON承载。这些业务的典型特点是QoS要求不是太高, 而QoS要求比较高的业务当前主要考虑用PTN承载, 目前正处于紧张的测试阶段。
对于中国电信已开始谋划的EPON+Wi-Fi部署, 南京移动当前也在做此方面的试点, 宋西亮介绍, 他们正在高校利用EPON承载、做WLAN的上行传输。“因为WLAN的上行需求带宽比较大, 利用其它方式来建设比较困难, 而用EPON是非常合适的方法。”
此外, 据宋西亮介绍, 江苏移动目前还未启动GPON的应用, 只是处于测试阶段。谈及江苏电信和江苏移动EPON部署的步伐和规模比较, 宋西亮直言不讳:“江苏电信EPON部署启动较早, 比江苏移动规模要大一些, 步伐要快一些。”
其实速度和规模的劣势不会成为江苏移动的短板, 移动领域的诸多积累使他们有足够的底气在新的领域进行更多更有意义的试探。在拿到全业务运营牌照后, 江苏移动正借助EPON进行更多的接入试探, 虽然当前仍以Wi-Fi的形式切入EPON, 但随着中国移动FMC步伐的加快, 以及与铁通整合结果的日渐明朗, 中国移动的触角必会伸向电信和联通占有优势的固定领域, 而这才将会给“三足鼎立”的固网运营格局带来实质性影响。
关注EPON演进江苏移动涉足10G EPON测试
对于EPON的演进方向, 业界存在两种声音:一是上下行对称10Gbit/s的10G EPON或者下行10Gbit/s上行1Gbit/s的非对称系统, 二是WDM-PON。但WDM-PON技术目前还无相应的国际标准, 而且在高功率无色光源、无色ONU等关键技术上还需取得突破, 因此, 在考虑下一代的PON技术时, 运营商现已积极考虑和试水10G EPON。
这一判断也在江苏移动的实际测试部署中得到了验证。宋西亮向记者明确表示, 江苏移动目前正与中兴通讯一起, 对10G EPON进行测试, 而省公司恰好选择在南京做试点。该测试由省公司主导, 南京移动主要为其提供场地和一般业务配合。
实际上, 江苏移动测试所采用的中兴通讯的10G EPON设备样机已于一年前面世。2008年10月22日北京国际通信展期间, 中兴通讯在业内首发10G EPON“非对称”产品样机, 并在发布会现场进行了10GEPON业务演示。在2009年5月21日, 中兴通讯在北京进一步发布了全球首台“对称”10G EPON设备样机, 包括支持对称10G EPON的OLT设备和系列化ONU产品。
据中兴通讯工程师介绍, 对称10G EPON技术是指上下行接入速率皆达到10Gbit/s的新一代PON技术, 是国际标准组织公认的下一代PON技术标准。与非对称10G EPON技术相比, 用户上行带宽增长了10倍, 在应用能力和发展潜力上更有优势。中兴通讯的全球首台“非对称”10G EPON设备样机是于2008年10月北京国际通信展期间发布的, 短短一年内, 中兴通讯再次推出对称系列样机, 从侧面凸显了运营商对EPON及其演进技术的迫切需求。
作为下一代PON中最先成熟的技术, 10G EPON的国际标准将在今年9月正式发布。目前10G EPON产业链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运营商、设备商、芯片厂家和光模块厂家等均积极参与, 推动产业链发展。有专家预计, 在1~2年内10G EPON将进入大规模商用部署阶段。作为较早进行10G EPON试点的运营商, 江苏移动为10G EPON的应用做出了积极地尝试。我们有理由期待, 中国的下一代PON技术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
共平台打破技术壁垒
对于业界沸沸扬扬的GPON和EPON之争, 封双荣认为, 其实GPON和EPON将来是能够共平台的, 也就是说在现有EPON的OLT上, 插上GPON的处理板, 就可以当作GPON来使用。这样的话, 对于中国电信来讲特别有意义, 不但其前期的投入不会浪费、保护了既有投资, 而且在选择技术路线时也更加灵活。
近年来, 曾为中国电信技术掌门人的韦乐平在多个场合不断呼吁, 为了避免风险, 推进兼容EPON和GPON的统一平台和网管, 才能更好地推动PON技术的发展。而现在, 这一美好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中国电信是相应此呼吁的积极行动者。封双荣表示:“中国电信最近正在做EPON和GPON共平台的试验和测试, 对厂家也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其实中国电信在选择上EPON的时候, 相当谨慎, 是在反复论证后才使用EPON的。现在, EPON和GPON平台共用之后, 二者之间就不存在技术壁垒了。”
从运营商集团层面的意志而言, 中国电信倾向于EPON, 而中国移动则倾向于GPON。现在EPON、GPON均支持1:64分光比, 在FTTH应用场景下, GPON因其采用WBF滤波器、DFB发送和APD接收等技术, 使其成本要高于EPON至少20%以上。江苏移动的EPON试点, 与中国移动集团层面的GPON策略并不矛盾, 共平台问题解决后, EPON和GPON的选择似乎不再是困扰运营商的一大问题。
按照封双荣的思考, 江苏移动不再需要将EPON替换为GPON设备, 只需要在EPON之上加入GPON处理板, 便可解决EPON、GPON共平台的问题, 这对江苏移动来讲无疑是一举两得, 既保护了现有EPON的投资, 又在互通性方面为集团做出了有益的试探。
因此, EPON和GPON共平台对中国移动也具有重要意义。宋西亮向记者表示, 江苏移动当前在加快EPON部署的同时, 也在同步进行GPON、EPON的一体化测试。运营商新一轮的EPON角逐激战正酣, 我们应该欢迎这样的竞争, 因为它将带来更好的技术、更优质的服务和更低的价格, 而受益的将是最终用户和消费者。
但EPON和GPON的共平台在打破技术壁垒的同时, 也带来了管理运维的巨大挑战。在资源规划方面, EPON、GPON需要规划不同的线路资源、设备资源、带宽规划;在业务模型方面, GPON还需明确对设备形态、VLAN模型的定义;在故障诊断方面, EPON、GPON有不同的参数定义和光功率门限, 对维护的要求较高;在北向接口方面, 目前没有统一的规范, EPON、GPON同管理需要大量的工作。目前也了解到各省运营商对EPON、GPON共平台的混合部署, 由于引入一种新的技术给接入网规划建设和运维管理都带来很多复杂性和问题, 特别是网络部人员均有较大的抵触情绪。
应对EPON运维诸多挑战
与其它接入技术一样, EPON运维也同样存在难点。
封双荣向记者表示, 当前EPON运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供电保护上。因为EPON一般不提供断电保护, 所以断电之后所有业务也相应断掉, 包括语音业务, 这个问题一般用户难以接受。此外, 老小区改造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由于老小区现场条件的限制, 新的设备一般没地方安装, 造成供电等问题比较困难。
EPON的另外一个运维难题集中在IT支撑平台方面, 即如何利用现有的IT支撑平台去开放业务。当前, 运营商具体的业务支撑涉及到业务开通、计费等环节, 要和现有的平台融合, 但这些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 每个省公司都需要自己开发, 很难全国统一为同一个标准。新业务要和每个省的资源管理系统、业务平台、工单系统等融合到一起, 因为全国不可能统一为一个系统, 否则风险非常大, 万一出现问题, 那么全国都有问题。
因此, IT支撑问题是今年中国电信接入网建设中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也是每个运营商面临的问题。对此, 中国电信专门召开多次研讨会商讨解决办法。到目前为止, 这一问题尚未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中国电信仍在进行统一全国建设标准的工作, 但是比较困难, 更多的是各个省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经验。统一建设标准的问题由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牵头推进。
而同样的问题在江苏移动看来, EPON的运维比较正常, 对运维人员并不存在太大的困扰。宋西亮表示, EPON当前并不存在很大的运维问题, 而只是在散件、故障率、软件升级等零星的细节方面需要调试, 这些跟一般设备商用时的表现差不多, 对厂商的EPON设备总体感觉比较满意。
建筑工程防汛工作安排部署方案 第2篇
一、人防工程防汛应急领导机构
1、小区人防工程防汛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领导小组下设防汛办公室,防汛办公室设在物业办公室。
联系人:
值班电话:
二、认真组织防汛工作检查,做好各项防汛准备
1、按照北京市防汛办发布的汛情时间:6月1日(上汛)9月15日(下汛)。防汛办要在汛期到来前,认真组织对所管的人防工程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作好人防工程防汛的各种物资准备工作(如:水泵、铁锹、沙袋等)。
3、汛期各使用人防工程的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要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及时报防汛办公室。
4、负责防汛工作的各级人员,要保证手机24小时开通。
三、突发汛情的应急处理
(一)、处理要求
各人防工程发现汛情在第一时间,相关负责人要赶到现场进行防汛的抢险指挥。
(二)、各类事件应急处理
1、遇有连降大雨的天气,防汛办公室和各使用人防工程的部门负责人要引起高度的警惕,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密切关注降雨的情况和水位的高低,加强巡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一旦发现汛情快速反映及时处理。
2、遇有汛情对人防工程造成威胁,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排水和拦堵,要保证人防工程和人员的安全。
EPON工程部署 第3篇
会议认为,当前我国推进新“四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水利设施薄弱仍是明显掣肘。在继续抓好中小型水利设 施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有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特别是在中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建设一批重大调水和饮水安全工程、大型水库和节水灌溉骨干渠网,十分紧迫和必要。这对夯实农业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将发 挥长期的积极效益,也可以增加有效投资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会议确定,按照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的要求,在今明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实现新增年供水能 力800亿立方米和农业节水能力260亿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7800多万亩,使我国骨干水利设施体系显著加强。一要推进重大农业节水工程,突出抓好重点 灌区节水改造和严重缺水、生态脆弱地区及粮食主产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二要加快实施重大引调水工程,强化节水优先、环保治污、提效控需,统筹做好调出调入区域、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用水保障。三要建设重点水源工程,增强城乡供水和应急能力。四要实施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综合考虑防洪、供水、航运、生态保护 等要求,提高抵御洪涝灾害能力。五要开展大型灌区建设工程。坚持高标准规划,在东北平原、长江上中游等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地区新建节水型、生态型灌区。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改革创新、加强协调,加快前期工作和审批进度。建立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管好用好建设资金,确保工程质量,强化建后使用和管护。要统筹使用税费、价格等改革措施促进节水增效,加强终端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使重大水利 工程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EPON工程部署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