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二甲评审材料目录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二甲评审材料目录(精选6篇)

二甲评审材料目录 第1篇

内容目录

1.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2.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及分工。3.麻醉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4.麻醉科规章制度。5.麻醉科人员岗位职责。6.麻醉科诊疗规范。7.麻醉科技术操作常规。8.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操作流程。9.腰硬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流程。10.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岗位职责。11.麻醉科每月质量检查一览表。12.术后访视制度。13.不良事件报告表。

14.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执行情况检查与持续改进措施 手术安全核查与术前访视,麻醉前评估执行率,麻醉单记录完整率持续改进成效统计表,柱状图)15.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管理条例。16.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17.麻醉科麻醉药品管理质度。18.麻醉科医疗质量管理培训。

(麻醉科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麻醉科医生日常工作流程 麻醉科交班流程 核心制度 出一份试卷)19.麻醉科医生诊疗操作规范检查记录表。20.麻醉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考试。21.诊疗规范考试卷。22.麻醉科核心制度考试卷。23.麻醉科质量与安全培训考试。24.培训情况及效果评价。25.术后镇痛规范管理与程序。

26.病人术后镇痛效果评价,并发症及处理统计表。27.麻醉与镇痛评价量表。28.术后镇痛评分标准与评分方法。29.术后镇痛效果评价表,柱状图。30.术镇痛效果及及并发症登记本。31.术后镇痛效果分析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32.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统计分析,控制指标,整改措施。33.术后镇痛持续改进效果表,柱状图。34.质量数据统计。35.数据分析。36.质量安全报告。37.提高麻醉质量持续改进措施。

38.2017年四季度麻醉质量改进效果表,柱状图。39.2017年工作量统计表柱状图。40.2017年麻醉方式,镇痛,心肺复苏等统计表柱状图。4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42.麻醉科手术用血管理制度。43.输血治疗同意书。44.临床用血申请单。45.麻醉科手术用血流程。46.麻醉科手术用血指征。47.麻醉科用血与输血科沟通流程。48.临床用血评估及效果评价制度。49.手术用血评估及用血后疗效评估表。50.麻醉科临床用输血培训试题。

51.麻醉科与输血科输血安全与质量管理流程图。52.手术用血情况分析,评价,整改,与持续改进记录。53.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54.麻醉恢复室目的及职能。55.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56.麻醉恢复室入室标准。

57.手术间入恢复室转运,交接流程及流程图。58.麻醉恢复室出室标准。

59.病人回病房转运及交接流程及流程图。60.恢复室及ICU交接流程。61.气管导管拔出指征与方法。62.恢复室记录单的书写。63.恢复室整体工作流程。64.恢复室常见并发症及处理。65.麻醉复苏知识培训试题。66.全麻病人术后访视表。67.全身麻醉病人离室标准。68.Steward评分表。

69.麻醉复苏室病人病情及处理记录单。70.麻醉复苏室病人登记本。71.自查,分析,整改表。72.麻醉知情同意制度。73.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74.自费药品材料知情同意制度。75.麻醉知情同意书。76.输血治疗同意书。77.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78.手术安全核查表。手术安全核查培训试卷。79.麻醉记录单书写标准。

80.手术安全核查,麻醉记录单等表格质量检查整改,持续改进记录。81.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82.麻醉意外并发症上报流程。

83.麻醉意外并发症处理上级医师指导流程。84.培训考核记录。

85.麻醉意外,并发症预防措施。86.围麻醉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87.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关联图。88.麻醉意外并发症统计分析,整改措施。89.麻醉意外并发症持续改进效果图。90.麻醉效果评定规范与流程。

91.麻醉效果分析,评价,整改措施与持续改进记录。92.麻醉效果持续改进效果图,统计表,柱状图。93.麻醉科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94.评估内容与流程。95.手术风险评估表。96.手术麻醉前准备程序。97.术前访视记录表。98.术后访视记录表。99.术前,术后访视讨论制度。100.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101.麻醉前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02.手术风险评估制度。103.麻醉知情同意书。

104.病人术中更改麻醉方式统计分析,改进表。105.执业医师法。106.麻醉科医师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107.麻醉医师申请授权表。108.麻醉医师资格准入申请表。109.麻醉医师执业权限。110.分级授权培训试题。

111.麻醉医师全身麻醉资格授权表。

112.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程序。113.麻醉科医师资格授权评审专家小组与职责。114.麻醉医生毕业证书。

115.麻醉科临床医师培训,学习计划与安排。116.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制度。117.科级培训试题。118.心肺复苏培训与试题。

二甲评审材料目录 第2篇

1、中长期规划

2、工作计划

3、项目进展日志(落实情况)医院管理6.2.2(2分)-----------成锦亮 岳婷

1、领导小组(红头文件)

2、信息化建设会议记录

3、信息科室人员配置

4、信息科管理制度

5、协调机制管理

医院管理6.2.3(2分)-----------石峰 王文浩

1、信息化系统建设标准

2、信息系统详细介绍

3、完善计划于措施

医院管理6.2.4(2分)----------袁美宝郭凯明 冯权

1、等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红头文件)

2、权限分级管理制度

3、应急预案

4、运维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其他1.4.4 适宜技术(8分)

二甲评审材料目录 第3篇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丙烯酰胺(AA),邻苯二甲酸二甲氧乙酯(DMO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偶氮二异丁腈(AIBN,使用前重结晶),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上海aladdin公司;无水乙醇,冰乙酸,二氯甲烷等均为分析纯,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红外光谱仪(TENSOR 27型),德国布鲁克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450型),日本津岛公司;真空干燥箱(DZ-3BC型),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索氏提取器(SZF-06A型),上海精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漩涡混合仪(XW-80A微型),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有限公司;超声波清洗器(SG8200APT型),上海冠特超声仪器有限公司;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器(DF-101S型),上海梅香仪器有限公司;恒速数显控制器(JHS-2190型)、恒速数显搅拌机,杭州仪表电机有限公司;台式离心机(TGL-16C型),上海安享科学仪器厂。

1.2 实验方法

1.2.1 DMOP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将1mmol DMOP和 5mmol AA 溶于10mL乙腈中,放置过夜,使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充分作用。加入0.04 g AIBN引发剂和 8mmol TRIM交联剂,超声振荡10min后,置于安培瓶中,通高纯度N2 除氧10min,用保鲜膜密封。于 60℃恒温水浴中聚合反应12 h,得白色聚合物。按同样方式同时制备不加模板分子的空白聚合物(NIP)。将聚合物用试样粉碎机粉碎,用标准筛筛分出其中粒径在50~100μm之间的颗粒。所得白色粉末用丙酮浮选3 次,每次浮选时将悬混液静置30min,弃去上清液中过细粒子。将沉淀物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分别用乙酸含量为0、 10% 、30%的甲醇和0.1 mol/L的盐酸回流提取24 h,除去模板分子。提取后的颗粒在60℃下真空干燥8 h后备用。

1.2.2 模板与单体作用的紫外光谱实验

在乙腈溶剂中,固定DMOP的浓度为0.067mmol/L,将模板分子DMOP与功能单体AA按n(DMOP):n(AA)分别为1∶1、1∶3、1∶5、1∶7、1∶9配比配置预组装液,放置过夜。在200~500nm波长范围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得到紫外吸收曲线。

1.2.3 吸附动力学实验

称取一系列等量的DMOP-MIP(每份30mg)于离心管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200μmol /L)的DMOP乙醇溶液5.0mL,置于恒温振荡器中室温下震荡,取下不同吸附时间的混合液,以10000 rpm离心分离10min,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中DMOP的浓度。按照Eq.1计算DMOP-MIP对DMO的吸附量Q,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以吸附量Q 对时间t作图。

undefined

式(1)中,Q 为单位吸附量(μmol/g),C0为吸附前DMOP的浓度(μmol/L),C为吸附后DMOP的浓度(μmol/L),V 为所取DMOP溶液的体积(L),m为所取DMOP-MIP的质量(g)。

1.2.4 平衡吸附量的测定

称取一系列等量(每份30mg)DMOP- MIP(或NIP)于离心管中,分别加入5. 0mL 不同浓度DMOP乙醇溶液,置于恒温振荡器中于室温下震荡4 h 后,以10000r/minm离心分离10min。分别移取上层清液0.50mL于5.0mL比色管中,用乙醇定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上清液中对应DMOP的平衡浓度,再按照Eq.1计算其吸附量。DMOP-MIP及NIP对DMOP结构类似物吸附量的测定方法同上。

1.2.5 选择性吸附实验

选用DMOP的结构类似物DMP和DBP作为竞争结合底物考察DMOP-MIP对DMOP的吸附选择性。称取一系列等量(每份30mg)DMOP-MIP(或NIP)于离心管中,根据平衡结合实验方法,用静态分配系数KD(KD = CP/CS,其中CP表示底物在聚合物上的浓度,CS表示底物在溶液中的起始浓度)、分离因子α(α= KDi/KDj,i 和j 分别表示印迹分子和竞争底物)以及相对分离因子β(β定义为MIP的分离因子与NIP的分离因子的比值)来表征[7]。

2 结果与讨论

2.1 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结合作用分析

功能单体在印迹聚合物的形成过程中,主要参与和模板分子形成复合物的预聚合过程,这个过程是实现成功印迹的关键步骤。该复合物的形成过程可通过DMOP和AA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结果见图1。从紫外光谱图可知,当DMOP和AA混合一段时间后,AA在218nm处的吸收波长发生了红移,并且AA的浓度越大,红移幅度越大,吸收程度越强,这可能由于AA中存在极性强的酰胺基团,酰胺基团上的氢原子很容易与DMOP酯基和甲氧基上的氧原子形成氢键[8]。AA的浓度越高,氢键作用越高,此处的吸收峰也就越强。DMOP在209nm处的吸收带随着AA浓度的增加明显减弱,出现减色效应。这表明在DMOP和AA之间产生了结合作用,形成了比较稳定的DMOP- AA主客体复合物。

2.2 印迹聚合物的形成

根据红外光谱中各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等信息可确定被测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化学键。NIP、DMOP-MIP洗脱前和洗脱后的红外光谱见图2 。

3423/cm 左右较宽的中等强度吸收峰为酰胺基团中N-H伸缩振动峰,而1641~1260 /cm间的吸收峰为其弯曲振动峰。2875、2964/cm处的吸收峰归属于加入TRIM交联聚合形成的聚合物骨架结构上的-CH2-的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峰。1722/cm左右的强峰为C=O的伸缩振动峰,说明AA参与了交联聚合反应,在聚合物中引入了可以和DMOP作用的酰胺基团。1641/cm附近的C= C伸缩振动峰很小,可以说明功能单体AA和交联剂TRIM大部分进行了交联聚合,只有很少部分残留[9]。谱线b中,1722/cm处的C=O伸缩振动峰和2964/cm附近-CH2-的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峰比谱线a中相应峰有明显增强,带有二甲酸二甲氧乙酯单元的红外特征,同时在1464/cm处出现了芳环C=C吸收峰,这些是模板分子DMOP印迹到聚合物中的特征吸收峰。2352/cm处的吸收峰则归属于未洗净的溶剂乙腈中C≡N伸缩振动峰。当MIP洗脱模板分子后(图谱c),DMOP特征峰消失,3423/cm处酰胺基团中N-H 伸缩振动峰增强,表明实验洗脱效果较好,DMOP-MIP表现出良好的脱附性,能够实现再生和循环使用。

2.3 DMOP-MIP的吸附性能

2.3.1 DMOP-MIP的吸附动力学

DMOP-MIP的吸附动力学曲线见图3 。从图3可知,DMOP-MIP 对DMOP的吸附量在前180min 内增速较快,此后吸附速度逐渐减慢,240min左右基本接近饱和。在吸附开始阶段,位于DMOP-MIP表面较浅的孔穴有利于聚合物对DMOP的快速吸附,因而吸附量增加较快。当表面的孔穴达到吸附饱和后,DMOP向聚合物内部孔穴的传质受到一定的阻力,其吸附速度下降,吸附量增加较慢,240min 后内部结合点已基本结合完全,吸附也基本达到饱和。

2.3.2 DMOP-MIP的平衡结合实验

为了评价制备的DMOP-MIP对DMOP的结合能力,以平衡吸附实验测定了在室温下DMOP-MIP和NIP对模板分子的吸附容量。结果见图4,DMOP-MIP和NIP的吸附量均随着DMOP浓度的增加而增大。DMOP- MIP的吸附量明显大于NIP的吸附量,且二者的吸附量之差随溶液浓度的增加也有所增大。当DMOP的平衡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平衡吸附容量几乎不再发生变化,即吸附达到饱和。DMOP-MIP和NIP对DMOP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8.2μmol /g和12.7μmol /g,表明DMOP-MIP对DMOP有较好的特异性吸附。

2.3.3 洗脱剂对DMOP-MIP吸附性能的影响

实验分别选用乙酸含量为0、10%、30%的甲醇溶液和0.1 mol/L的盐酸溶液为洗液对DMOP-MIP索氏提取24h。结果表明,洗脱后的DMOP-MIP再次吸附DMOP时,乙酸含量为10%的甲醇溶液洗脱后的DMOP-MIP吸附量最大,乙酸含量为30%的甲醇溶液次之,0.1 mol/L的盐酸溶液最小。说明洗脱剂洗脱DMOP过程中,并不是H+浓度越高越好。浓度高虽然有利于破坏DMOP-MIP中氢键,使得DMOP被洗脱下来,但较多的H+又占据了DMOP-MIP表面的活性位点,进而影响了DMOP-MIP的重复使用[10]。

2.3.4 DMOP-MIP的重复使用性能

为了考察DMOP-MIP吸附材料的重复使用性能,对DMOP-MIP进行了10次吸附-脱附循环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吸附-脱附次数的增加,DMOP-MIP对DMOP的吸附容量逐渐减小,循环5次后,吸附容量为初次吸附容量的91.6%,循环10次后还能达到初次吸附容量的87.3%,说明制备的DMOP-MIP稳定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再生性能,可循环利用。

2.4 DMOP-MIP特异性吸附

DMOP-MIP对DMOP的选择吸附实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DMOP-MIP和NIP对DMOP、DMP、DBP的吸附性能有着较大的差异。DMOP-MIP对DMOP有较为明显的选择吸附的能力,其对DMP、DBP的分离因子α分别为1.73和1.39,而NIP对DMP、DBP的分离因子α为1.21和1.05。DMOP-MIP对DMOP的亲和力和选择性大于NIP,可以推断,DMOP-MIP对于模板分子的亲和作用来源于与DMOP相匹配的结合位点,并且由于结合位点和DMOP结构的互补性,使聚合物具有立体专一的选择性,从而有效地识别DMOP。

3 结论

制备了1种DMOP的新型吸附材料-DMOP-MIP,结合动力学分析显示DMOP- MIP在4 h左右可达到吸附平衡;平衡结合实验表明DMOP-MIP对DMOP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8.2μmol/g;经过10次吸附-脱附循环使用后吸附容量为原来的87.3%,说明DMOP- MIP再生循环利用性能较好;选择性吸附实验表明DMOP-MIP对DMOP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

摘要:以邻苯二甲酸二甲氧乙酯(DMOP)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邻苯二甲酸二甲氧乙酯印迹聚合物(DMOP-MIP)吸附材料。采用紫外光谱以及红外光谱对印迹聚合物制备进行表征,通过平衡吸附实验对DMOP-MIP的吸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DMOP-MIP对DMOP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8.2μmol/g,吸附在4h左右可达到平衡。DMOP-MIP对DMOP的吸附量高于其结构类似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识别能力。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邻苯二甲酸二甲氧乙酯,吸附材料,选择性识别

参考文献

[1]叶常明.环境中的邻苯二甲酸酯[J].环境科学进展,1993,1(2):36-47.

[2]王小逸,林兴桃,客慧明,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污染物健康危害研究新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9):736-738.

[3]Daniel F B,Cheever K L,Begley K B,et al.[J].Fundam ApplToxicol,1991,16(3):567-575.

[4]López-Nogueroles M,BenedéJ L,Chisvert A,et al.[J].AnalMethods,2013,5(2):409-415.

[5]李拥军,熊文明,陈坚文,等.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罗非鱼中9种邻苯二甲酸酯[J].分析测试学报,2012,31(3):278-283.

[6]Tamayo F G,Turiel E,Martín-Esteban A.[J].J ChromatogrA,2007,1152(1):32-40.

[7]Ying X,Cheng G,Liu G,et al.[J].J Appl Polym Sci,2010,117(4):2331-2339.

[8]康永锋,段吴平,李艳,等.PAEs硅胶表面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识别特性[J].化工新型材料,2012,40(9):59-62.

[9]王婧,陈元涛,洪美花,等.和厚朴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表征[J].化学世界,2010,51(010):598-601.

二甲评审材料目录 第4篇

一、水利项目概算财政投资评审情况

财政投资评审是指财政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运用专业技术手段,从工程经济和财政财务管理方面,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使用进行的财政管理活动。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查和评价的行为,是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使用的基本保证。

一年来,我们先后对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抗旱应急引调提水工程等共110项水利工程投资概算进行了评审。这些项目分布在全省各地,项目的实施能够提高灌区增产效益、河道防洪除涝功能和项目区饮水灌溉抗旱应急能力。项目送审投资概算合计16.56亿元,总审减额1.67亿元,其中因材料预算价格计取有误审减约8300万元,占总审减额的一半。建筑材料构成水利工程项目的实体,材料费在项目投资中所占比重最大,材料预算价格的准确确定对水利工程项目投资的准确确定至关重要,该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二、水利项目材料预算价格确定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建筑材料价格信息管理状况。建设工程材料预算价格是指建筑材料从其来源地或交货地点到达施工工地仓库或存放地点后的出库价格。关于材料预算价格的组成,在所有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均是一致的,即包括材料原价和材料采购、运输、保管等环节费用的完全价格。简单地说,材料预算价格就是材料到工地的完全价格。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造价实行行业主管部门管理,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建筑、市政和园林绿化等工程造价管理,水利部门负责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交通部门负责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等。工程造价管理包括相关工程造价定额的修编、解释说明以及相关人工、材料、机械费用的测算调整和价格信息管理。以本省为例,所有省辖市和一些县的城建主管部门定期发布建筑材料价格信息,该信息价为材料到工地的完全价格,其中材料运输包含城区以内(约20-25km)的费用,对该行政区域内的各行业建设工程造价工作均起到重要的指导、参考作用。

(二)水利项目材料预算价格确定存在的问题。鉴于水利项目多位于野外的情况,水利工程材料预算价格采用按价格组成的方式进行具体确定,即首先进行市场调查,确定材料原价,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采购、运输、保管等环节的费用。这种模式具有原理清晰、内容明晰的优点,但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人为因素造成的材料预算价格缺乏科学性、准确性问题。

一是材料来源地不明确,材料原价、运输距离不实。评审的项目中基本上都没有明确材料的来源地,也没有任何关于材料价格的市场调查资料,凡城建主管部门发布的建筑材料价格信息中包括的,均采用信息价。为准确确定材料原价和运输距离,我们先向相关人员了解材料来源地和价格情况,再进行分析判断,然后通过网络或专家咨询确定材料价格,通过电子地图查询合理确定材料运输距离。对采用信息价的材料,扣除信息价中已包含的运距后计取超出的运输费;对通过询价确定的材料,在材料市场价的基础上,计取材料采购、运输、保管等环节费用。

二是重复计取材料运输等环节费用。评审的项目中,采用城建主管部门发布的信息价的材料,均以该价格作为材料原价,然后再加上实际运距的运输费等环节费用,计算出材料预算价格。因材料信息价为到工地的完全价格,故这种做法明显存在重复计取运输费的问题,造成材料预算价格确定偏高。另外,在一些项目中,有的材料市场价,经咨询,其价格已是到工地的交货价,但概算中仍在此基础上计取材料运杂费,人为增加了材料预算价格。

三是不同时期材料信息价的变动。按道理说,材料预算价格采用计划施工期的材料预期价格计算工程概算造价更为准确,因目前尚无法得到这种材料预期价格,故编制和评审概算均采用当期材料信息价,然后再加上价差预备费。由于从概算编制到概算评审需半年左右,在此期间,因建筑材料信息价随经济运行和市场情况波动,如去年下半年汽油、柴油等价格受经济政策影响持续下落,钢筋、水泥等价格随市场供需状况而升降等,由此造成编制和评审之间的材料预算价格的不一致。

三、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项目设计及概算编制工作。水利工程项目建筑材料用量巨大且多位于野外,鉴于这种特点,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方案比选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建筑材料价格因素,在如今建材市场变动较大的情况下,不能简单仅凭经验或以往数据进行判断,要真正做到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合理优化。概算人员编制概算时,一定要对主要建筑材料在项目区内的市场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按照质优价廉的市场原则确定材料来源地及价格,其中价格以包括材料原价和材料采购、运输、保管等环节费用的完全价格作为选择、确定的依据,并将材料价格调查、确定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正式书面材料,作为项目材料预算价格计取的依据。对于确系由城市建材市场供应、且材料价格信息中包含的材料,可以以信息价为基础计取,计取时一定要明确信息价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对于需增加的费用,如运输费等,要详细加以说明,并将这些材料预算价格的确定过程、结果形成正式书面材料,作为项目材料预算价格计取的依据。上述正式书面材料应将调查、确定过程中的原始基础性资料作为附件。

(二)进一步加强建筑材料价格信息管理工作。城建主管部门发布的建筑材料价格信息,一直被视为权威性数据而广泛应用在各行业工程造价计价中。但该材料价格信息系统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以本省为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价格组成内容不够明确。所有信息价均未明确各部分具体组成的信息数据,如包含的运距等,这些具体数据只能通过询问发布机构得知。二是不同市县的信息价在范围、内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说,在涵盖的范围、内容的丰富程度上,省辖市级较县级更好。各省辖市间,有的包含所辖县级基础材料信息,有的不含;有的注明材料的厂家,有的不注明;有的涵盖较齐全、种类较多,有的涵盖种类较少等。三是缺乏对预期材料价格的权威性趋势分析和预测,仅有个别省辖市对主要建筑材料往期价格以变化曲线图的形式进行统计,而未进行预期分析和预测。

鉴于材料信息价应用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和目前该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建议相关发布机构进一步扩大建筑材料的覆盖范围和信息量,明确材料信息价对应的产品规格、档次、产地、厂家等详细信息,增强材料价格组成内容的透明度,提高材料价格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使不同地域间的材料价格信息在范围、内容等方面得以规范、统一,并适时探索开展预期材料价格的权威性趋势分析和预测工作等,以此全面提升建筑材料价格信息的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前瞻性、权威性。

(三)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工程设计及投资概算的审查工作。上述水利工程项目评审前,省水利相关主管部门已组织相关专家对设计及投资概算进行了审查,但专家审查的重点多放在设计方案和工程技术的可行性、合理性以及投资概算的合规性等大问题上,而对具体的材料预算价格计取是否准确、相关依据资料是否充分等所谓“小问题”不够重视,导致项目投资概算中材料预算价格计取存在的一些问题未能及时纠正,使概算不能准确合理体现项目实际投资情况。为进一步提高项目投资概算编制水平,保证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建议省水利相关主管部门,加大对设计单位按照规定标准做好设计及投资概算工作的督促力度,进一步提高对材料预算价格的认识,精心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设计及投资概算审查,使概算中存在的材料预算价格计取有误相关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水利建设项目财政投资评审实施办法》的通知(豫财办〔2014〕46号)

[2]河南省水利厅、河南省发改委、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发布《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概算定额及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的通知(豫水建〔2006〕52号)

(作者单位:河南省财政厅投资评审中心)

责任编辑:洪峰

二甲中医院评审临床科室资料目录 第5篇

3.1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科室命名规范。3.1.1 临床科室≥5个(内科、外科等),医技科室≥3个(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

医院执业证副本

★3.1.2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规定,不得有神经科(中心)、神经内科(中心)、消化科(中心)、风湿免疫科(中心)、免疫科(中心)、泌尿科(中心)等名称。外科二级分科应命名为外

一、外

二、外三……,不得出现其他命名。

①规范医院名称、科室名称(注意宣传资料和科室简介)②宣传、对外院牌等不规范的全换; 3.1.3 医院不得张挂不符合规定的荣誉称号。

实地检查→①检查记录

3.2.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3.2.1 门诊、病房、急诊的设置、设施符合相关要求。

对照指南检查门诊、病房、急诊设置与设施,不符合的整改、补充 3.2.2 人员结构合理,科室主任、护士长、学术带头人或学科带头人、学术继承人配备满足科室建设与管理的需要。

(科主任、护士长、学术(科)带头人任命(调整)人事文件),个人人事档案资料

3.2.3 按照相关要求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①各科能开展的中医特色服务项目(项目至少要5个以上,制定项目的适应症、操作规范)

②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的收费项目表 3.2.4 上级医师正确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中医药诊治工作。

①各科准备201310份归档病历,要求:在病程记录中体现有上级医师指导下级医师辨证分析、治疗法则、处方、用药要点讲解记录 3.2.5 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中医诊治急危重症、疑难病的水平。

①各科备好病例讨论(急危重、疑难病)各5份,讨论中重点体现中医诊疗内容

3.2.6 三级医师的专科继续教育达到相关要求。

各科各级医师医师继续教育学分统计(附:进修、培训证明材料,科室业务学习相关材料)

3.3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本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

★3.3.1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科室制定至少2个以上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体现医院本科室临床实际和特色,诊疗方案基本要素齐全。

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

②各科制定2个以上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有本科特色,诊疗方案基本要素(中西医病名、诊断、治疗、难点分析、疗效评价等)齐全。3.3.2 医师掌握本专科诊疗方案。

①科主任、主治、住院医熟记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三级医师应对访谈 3.3.3 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①准备2013年优势病种病历9份(每种3份)--归档或运行病历 ②医嘱体现实施行优势病种诊断方案 3.3.4 每年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

①各科有每年每个优势病种一份分析总结及评估(重点是疗效特色性的分析、总结评估材料,提出对诊疗方案优势改进意见并调优化方案)。3.3.5 手术科室制定至少1个常见病种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手术病例能正确配合使用中医药治疗。

①手术科室优势病种中有1个以上制定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有中医药配合手术治疗的方案

②外科准备10份体现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和用中医药合手术治疗的病历。

3.4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3.4.1 医院至少2个以上科室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并制定实施方案。

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资料

②内科、外科、针灸科制定1个常见病种及1个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3.4.2 医师掌握本专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①各科至少2个以上医师能熟记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以备访谈。3.4.3 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各科准备每年4份归档或运行的实施临床路径病历(配有临床路径表单),如与优势病种重叠则复印。

3.5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相关规定。

各科准备20份2013年病历体现如下内容 3.5.1

入院记录四诊资料完整

3.5.2

首次病程记录体现理法方药一致性

3.5.3

病程记录体现理法方药一致性

3.5.4

中医方药记录格式及书写符合《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

3.5.5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3.6 严格执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3.6.1辩证使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

准备2013年20份住院病历,病程记录中体现辩证使用中成药。3.6.2 门诊用药合理配伍,符合联合用药原则。

准备40张门诊中成药处方:

①病名诊断、证候诊断、用药合理(合理配伍)经审核合格 3.6.3 门诊中成药使用剂量、用法正确。

②用药剂量、用法正确

3.7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中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不断提高。①各科(主任1名、中医主治1名、中医住院医1名)做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应考准备、病人准备

②熟悉各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里面要求掌握的病种、方剂 3.8 按有关要求,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中医诊疗设备清单,全院8类、20种均在使用的设备范围 ①设备科做好中医治疗设备分类登记造册 ②检查科室使用情况,是否正常使用?

③科室现有中医设备、医师、护士均能掌握使用方法 3.9 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和中医综合治疗。3.9.1 开展中医医疗技术项目≥40种。

①医务科列表统计中医医疗技术项目清单≥40种(附:项目开展运行检查情况)

★3.9.2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10%。②2012年针灸科门诊(人次)统计,体现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比例≥10% 3.9.3 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科室数不低于开设病房的临床科室总数的50%,门诊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区。

①妇科、内科、外科、壮医科设中医综合治疗室(统一制作门牌)②针推门诊挂中医综合治疗区

3.10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门诊中药处方数、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处方总数及中药饮片处方数与门诊人次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3.10.1 常年应用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5种。

①药剂科统计院内制剂品种 ②制剂的注册文件

★3.10.2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6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

②2012年处方比例达中药(饮片、中成药、医医院制剂三种)处方≥60%,饮片处方≥30%

3.10.3 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人次的比例≥50%。

二甲评审材料目录 第6篇

2011年11月29日

文件盒1:依法执业

1)医疗卫生法律法规 {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文件夹} 2)医务人员档案资料 {医务人员执业证书复印文件夹} 3)科室月排表存档

(1)医事法规医院管理制度汇编 {今年医务科下发的小册子}(2)人力资源管理 {医务人员执业证书复印文件夹}(3)科室2010年至目前的排班表 {无执业医生资格不能单独排班} 文件盒2: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管理

1)医院医疗核心制度 {医务、质检科已发}

2)专项管理 {医疗安全、输血、病案书写、抗菌药物管理等} 3)科室医疗质量标准 {包括专科工作质量标准及评价指标、专科疾病医疗质量标准及评价指标} 4)质检科医疗质量检查结果及反馈资料

5)科室质控记录本{含自查资料、整改资料及医疗质量持续改查资料}(1)医疗管理规章制度 {2005年医务科统一发给各科}(2)医务科下发的“2010年病历书写规范、2009年卫生部关于加强抗菌药物管理38号文件”、质检科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手册

(3)2011年4月下发的质控记录本通知含必病历质量评分标准、抗菌药物检查、处方检查等考核标准

(4)2010年每月质量检查反馈给科室的检查结果(5)科室质控本

(6)2010年级2011年质控信息

文件盒3: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岗位职责、工作制度 1)2)3)4)医院医疗诊疗常规 {医务科发} 科室前五位病种诊疗常规、操作规范

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要明确科室医师具体的手术权限} 科室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工作制度 {医务科已发}

文件盒4:医疗安全管理

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 {医务科下发的小手册} 2)医院及科室医疗安全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包括医务科、护理部等科室下发的预案} 3)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防范登记本 {本子前页要有医疗纠纷防范的措施、后面记录科室2010年以来发生的或者有可能发生的以来隐患,科室是怎样进行防范的内容} 文件盒5:医院感染管理

1)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2)院感科关于医院感染管理资料

3)科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记录本 {按院感科要求准备} 本目录仅供临床科室参考,各科室可以对照评审标准并结合日常工作需要拟订资料盒目录。1 临床科室必备资料盒目录(16盒子)

文件盒6:科室医疗技术准入管理

1)2)3)4)科室一类技术目录;

江口县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资料 {医务科已发} 科室临床新技术新项目申报资料 {风险预案、工作总结等相关资料} 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工作记录本

(1)科室一类技术目录即科室开展的常规疾病诊治 {不需经省卫生厅、卫生部批准的技术项目}(2)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将临床管理规章制度中的此项内容复印}(3)科室临床新技术新项目申报资料 {科室申报有新工作的要此内容,未申报的则无此项内容};【无论有无新工作申报均要建立此记录本。无新工作的可以无记录内容】(4)各专业技术项目资料

文件盒7:各种病例讨论记录 1)2)3)4)5)危重病人抢救记录本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术前讨论记录本 {手术科室} 会诊记录本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 {必须有2010年至今内容} 文件盒8:科室培训{含医院、科室三基培训及考核资料}

1)科室在职教育培训计划、要求、考核 2)科室培训资料、课件

3)科室业务学习记录本、政治学习记录本 {含医疗法律、法规学习}、三基考试资料(1)2010及2011年科室职工外出进修或短期学习计划{不包括学术会议}(2)科室业务学习课件

(3)业务学习记录本及政治学习记录本、半年一次的三基考试试卷及分数统计表

文件盒9:科室医师交接班记录本(2010年来至今的医师交接班记录本)文件盒10:科室计划、总结、目标管理

1)科室管理手册 {科室工作计划、总结资料} 2)科室报告 {科室向医院、医务科部门的报告及回复} 3)科务会记录本

(1)2010年、2011科室管理手册

(2)2010年以来科室向医院、医务科等部门有关科室管理、人员编制、床位、设备等等方面的报告(3)科务会记录本

(4)科室目标管理责任书 {2010年目标管理责任书及考核结果、及2011年签订的目标责任书}(5)科主任管理记录本 文件盒11:医疗服务行为、医德医风

本目录仅供临床科室参考,各科室可以对照评审标准并结合日常工作需要拟订资料盒目录。2 临床科室必备资料盒目录(16盒子)

1)医疗职业道德手册 2)医院满意度调查情况 3)科室优质医疗服务项目 4)工休会记录本

(1)医院服务规范 {质检科下发的小册子}(2)关于纠正行业部正之风记录本

(3)关于成立医院治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领导小组的文件、医院治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实施方案(4)医院满意度调查情况

(5)科室优质医疗服务项目

(6)工休会记录本 {若护士长有记录本,科室有一本即可}

文件盒12:医务科、护理部的医疗管理通知 1)2)3)4)5)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及贵州省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实施方案 二级医院评审标准

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实施方案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目录

医院关于合理用药的相关管理制度 【关于印发《江口县人民医院病历质量评分标准》等制度的通知102号文件《医院处方点评标准、临床合理用药考核标准、抗菌药物管理考核标准、江口县人民医院病历质量评分标准》;江口县人民医院《门急诊病历质量管理》我院合理用药相关管理制度{包括江口县人民医院临床合理用药评价制度、江口县人民医院科室用药公示制度、江口县人民医院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文件盒13:院内文件

1)管理行政文件 {包括医院成立的各种委员会及领导小组文件:如质量管理委员会文件、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小组、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成立处方点评委员会、输血质量管理委员会等管理文件}【用抽杆夹装在一起,便于查阅,这些文件需要长期保存的】

2)其他行政文件 {如2011年工作总结、关于**任职的通知等文件}【用小夹子装,便于增加后装入,装2009年至今的文件即可】 3)党支部文件 文件盒14:临床教学 1)2)3)4)临床教学管理制度

科室临床教学教学计划、培训、要求、考核 实习生讲座 教学总结

文件盒15:传染病管理

1)各种传染病记录本

2)与传染病有关的各种制度、文件 文件盒16:统计指标

本目录仅供临床科室参考,各科室可以对照评审标准并结合日常工作需要拟订资料盒目录。临床科室必备资料盒目录(16盒子)

1)科室各类医疗统计报表 {2010年科室报表【到病案室复印】} 2)前五位病种管理记录本 {2010年及2011年的内容,按统计【病案室获取资料】}

注意:科室为了便于管理,自己可以在16个文件盒的基础上增加文件盒,如可以建立一个关于创二级甲等医院资料盒{可以放医院的创二甲各种文件、创二甲目标责任书、二甲工作简报、会议记录、科室领导小组等}。

备注:文件盒内第一页要有大目录,每组一卷封面要有标题,根据需要标明时间,每一卷要小目录及页码。创甲办

2011年11月29日

二甲评审材料目录

二甲评审材料目录(精选6篇)二甲评审材料目录 第1篇内容目录1.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2.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及分工。3.麻醉科质...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