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微诊室范文
儿科微诊室范文(精选4篇)
儿科微诊室 第1篇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 实训是深化理论课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高等应用性护理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护理操作技能是护士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从事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和基本功。
儿科护理教学具有整体性、复杂性、实践性和社会性都比较强的特点, 婴幼儿不能或是不完全能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痛苦, 体格检查不能合作, 病情变化迅速, 经合理的整治后疾病恢复较快, 家属代诉受到其文化程度、与小孩密切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因此, 使得儿科护理的教与学存在较大的难度。
在儿科护理教学的实践中, 仍主要是理论介绍和教师的操作示范。一个教师指导10 ~20个学生, 由于受空间和视觉的限制, 学生很难全方位地看到教师的操作, 对教师和学生都非常辛苦, 且教学效果很差, 并易引起医患关系不协调或医疗纠纷。
而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微视频技术能将动态影像、图片、文字、声音等各种信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对护理的情景再现和护理操作的生动形象演示, 化静为动,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突破婴幼儿的医患矛盾, 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高度共享、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信息查询利用等,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最终有利于促进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二、微视频技术下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模式构建
基于上述思考, 本课题致力于以我校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 设计和制作适合中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微视频资源、学习资源等;第二, 微视频技术下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第三, 探讨微视频技术下中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模式; 第四, 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融入微视频技术的效果研究。本课题研究的教学流程和资源生成设计如下:
三、微视频技术下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
( 一) 实验对象
本人和课题组的成员在中职护理专业分别担任是信息技术教学和儿科护理教学工作, 此次课例整合研究选择了所教中职社区护理专业的班为实验对象, 在教学中使用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
( 二) 目标设定
本研究利用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整合, 进行实践探究, 通过优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儿科护理能力素质的提高。本研究提出以下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微视频技术来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和合作的精神和能力。进一步想通过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整合的教育实践, 提高实训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学生儿科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 三) 效果评价与分析
在本次整合课程结束后, 笔者向参与实验教学的学生发放了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整合效果和《学习目标》调查问卷各38份, 收回有效问卷各38份。
下面分别从学生儿科护理实训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分析、学习方法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四大方面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的统计分析。
1. 课程的整合对提高儿科护理实训能力的作用
在调查对提高儿科护理实训能力的作用是否大时, 选择作用大的占65. 8% , 不确定的占21. 1% , 没作用的占13. 2% 。可见在调查者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利用微视频技术手段的确有助于儿科实训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兴趣与参与度
在调查是否喜欢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教学整合模式选项时, 71%的同学选择了肯定, 这说明在此混合教学模式中, 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法上, 教师没有满堂灌, 满堂教, 同学们不再做被动操作的机器人, 他们主动学习, 自主探索, 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问题, 然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3. 学习方法分析
微视频技术应用于班级教学实践后, 从调查“更注重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微视频技术或视频信息处理能力是否提高”“自学能力或实训操作能力是否提高”三个问题中, 86%的同学们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都认为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整合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
4. 学习目标分析
在调查“是否达到了《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目标”时, 选择是的76.3% , 不确定的18. 4% , 否定的7. 9% , 可见应用微视频技术整合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兴趣, 达到了预期。
( 四) 结论
通过实践研究证明微视频技术与《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课程整合能优化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通过实验, 我们充分认识到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课堂教学中, 整合微视频技术的教学方式, 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 应用微视频技术进行教学, 能增加教学容量, 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处理问题能力, 利于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问题与思考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劳动, 课程教学中数字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的研究更是一项长期任务, 我们在总结课题研究的同时, 也在认真反思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一是受教师信息素养的制约, 大部分教师停留在文字处理、上网搜索、PPT课件制作等较低层面上, 涉及到微视频也主要是录制, 这就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数字资源;二是受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 尤其是实训课, 重点放在亲自示教和小组练习, 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三是受学校教学条件的影响, 学校的计算机主要供教师和信息技术课程使用, 我们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并且借助机房进行微视频资源的设计和编辑实践。
摘要:从儿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 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微视频技术、信息资源的处理加工、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突破了一些教学上师资问题、时间和空间问题, 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微视频,学科整合,儿科护理实训
参考文献
[1]谢晓华.操作演示的微视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34) .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教育技术2005, (2) .
[3]汪军英, 史丽荣, 樊海珊.视频影像在《儿科护理学》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OO8, (12) .
儿科微诊室 第2篇
含钙丰富的食物有哪些?怎样做给宝宝吃?
李璞医生:要多吃含钙多或能促进钙吸收的食物。例如:奶类(人奶、牛奶、羊奶等)含钙较丰富,吸收也较充分;海带、小虾皮等海产品含钙量高;芝麻酱、紫菜、菜花含钙也较丰富。将鱼炸酥后连骨吃,虾炸酥连皮吃(但3岁以前宝宝不宜吃),可提高钙的摄入量。除了吃含钙丰富的食物,更要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动物肝脏、蛋黄、鱼、肉及豆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但动植物中的维生素D要经过紫外线照射转化为内源性维生素D,才能被人体利用,人体内源性维生素D的转化需要紫外线的照射,所以宝宝要适当晒太阳。至少每天半小时。
扁桃腺炎反复发作怎么办?
我的宝宝2岁多,扁桃体总爱发炎,这次刚好了不到10天,就又犯了,怎么避免反复发作呢?
李璞医生:扁桃体炎反复发作,与宝宝抵抗力差有关系,为了避免扁桃体反复发炎,提高宝宝自身抵抗力是关键,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营养要均衡全面,2岁多的宝宝,饮食中肉、蛋、奶、海产品都应该具备,更要重视蔬菜和水果的供应。蔬菜在饮食中占的比例大些,种类也应该多些。水果的作用也是蔬菜所不能代替的,特别是水果中的维生素C对增强宝宝的抵抗力有好处,猕猴桃、枣子、柑橘类以及苹果都不错。
每天的喝水量至少应该在400~500毫升,白开水最好。每天少量多次饮用。宝宝贪玩经常忘了喝水,家长要时常提醒宝宝喝水。
每天上下午各选择一定时间,进行户外活动,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呼吸新鲜空气,加速身体新陈代谢,一开始时间不要过长,每次10~20分钟为宜,每天上下午分次进行。
在家里也要注意通风,每天上下午开窗通风各一次,每次10分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能减少室内病原体的数量,对宝宝健康有利。
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对于提高抵抗力至关重要。
另外每天早晚用淡盐水漱口,可预防感冒和扁桃腺炎的发病。
宝宝眼睛有瘀血怎么办?
我的宝宝刚出生3天,我发现她的白眼球上有一块瘀血,是怎么回事?对视力有影响吗?
李璞医生:大多数宝宝眼睛瘀血,是由于自然分娩过程中,宝宝受到产道的挤压,造成头皮、结膜(白眼球)等部位出血。特别是难产的婴儿更容易出现。宝宝白眼球上的小块红色淤血,应是生产过程中挤压所致。无须做任何处理,出生后一周内就会逐渐消退。而且,消退后不留痕迹。不会影响视力。
有些宝宝也可能是因为局部刺激,比如抱宝宝或洗澡时局部被触碰,还有可能是严重的结膜炎或角膜炎。如果宝宝3天后仍无好转迹象,应请新生儿科或眼科医生看看。如果眼睛除了瘀血外,还有分泌物增多现象,也要及时通知医生。
儿科微诊室 第3篇
宝宝3个月了,检查身体的时候,医生说吃配方奶粉的宝宝不必另外补充钙剂,可很多宝宝都在补钙,到底要不要额外补钙呢?
李璞:吃配方奶半岁以内的宝宝,如果每天保证800ml的奶量,一般不需要额外补钙。配方奶中每100ml含钙量可高达50mg或更多。如果配方奶粉中不含有维生素D,还需要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宝宝半岁以后如果继续以配方奶喂养且奶量在每日600ml左右,辅食添加时多给宝宝吃一些含钙多的食品,这样的宝宝一般也不需要额外补钙。如果这个时期宝宝有挑食习惯,可咨询专业医生是否需要补充钙剂。
深颜色蔬菜
都说深颜色蔬菜营养价值高。请问,给宝宝多吃一些深颜色的蔬菜、水果可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吗?
李璞:颜色深的蔬菜、水果确实营养更丰富,它们含有很多抗氧化成分,可以协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但是对宝宝来说,正处于生长发育最关键时期,身体发育需要各方面的营养素,如果只吃颜色深的蔬菜、水果,没有紫色蔬菜中的花青素、黑色蔬菜中的铁剂、坚果中的锌元素、不饱和脂肪酸等,是无法达到营养均衡的,这对免疫系统的成熟可不是好事。所以均衡饮食才是最重要的,什么都吃一点,什么都不多吃才好。
添加鸡肉
宝宝已经8个月了,可以给宝宝添加鸡肉了,请问专家,刚添加鸡肉时,选择哪部分鸡肉比较好?
李璞:一开始给宝宝添加时建议选择鸡胸肉,这部分的鸡肉比较细嫩,适合咀嚼、消化能力尚弱的宝宝食用。鸡腿部分的鸡肉比较紧实,如果要给宝宝吃,最好等宝宝再长大几个月,一定要做得精细些,切得细一点、或剁得碎一点、炖得久一点,做烂再给宝宝吃。请记住,每次不要吃得太多,一点一点试着添加。
宝宝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这里您将与专家交流,让专家支招,解答您的疑惑。来信请发:baby@opus.net.cn,邮件主题栏中请注明“宝宝健康QA”。
母乳分层
用吸奶器吸出的母乳,放在冰箱2个小时,看上去已经分层了。母乳分层是坏掉了吗?还能给宝宝喝吗?
李璞:不用担心,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常温放置后摇均匀,可以继续给宝宝喝。牛奶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也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层并不意味着变质,只是厚厚的、富含脂肪的奶油从乳汁里分离出来。母乳能在室温下保存6~8个小时,在冰箱里则可保存长达一周。另外,有些妈妈担心青色的母乳变质了。事实上,正常母乳的颜色就是青色或微黄色的。
儿科微诊室——宝宝QA 第4篇
宝宝刚出生第3天,体重比刚出生时减轻了,我觉得我喂养的不错啊,怎么回事啊?
庞江帆医生:宝宝在刚出生的头几天,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大都在出生3~4天达到最低点,至7~10天可以恢复出生时体重。失去的体重,一般为初生体重的7%~8%,约200~250g,提早母乳喂养,可使体重下降量减少。此后,在合理的喂养下,宝宝的体重会快速增长。因此,宝宝体重的下降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妈妈就不必担心了。
出牙
宝宝现在6个月了,还没有长牙,上一周检查,医生说宝宝的身体发育情况很正常,牙会慢慢长出来的。看网上说,宝宝出牙前是有迹象的。我很关心这个,是真的有吗?
庞江帆医生:是的。每个宝宝出牙的表现、时间以及顺序都不太一样。一般,宝宝出牙前会有以下表现:
发烧。有的宝宝出牙时可能会发低烧,体温多在37.5℃(腋窝)以下。精神好,没有其他不适症状。
流口水——牙齿刚萌出时会刺激齿龈上的神经末梢,唾液分泌增多,但宝宝一下子又不会吞咽过多的唾液,造成不由自主地流口水。
痒——出牙会让宝宝出现酸痒难耐的感觉,因而喜欢咬乳头、咬人、咬坚硬的东西,以消除不适感。
哭闹——出牙期间宝宝晚上有时会烦躁,但经过家长安抚都能好转。
挑食
宝宝现在已经11个月了,不喜欢任何搅和在一块儿的东西,比如炒面或馅饼。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庞江帆医生:宝宝可能不喜欢混合食物的味道,这不能算是挑食的表现。此时的小宝宝尝试的辅食种类是有限的,还需要不断适应各种新的食物种类。不要一次把食物种类混得太多,可以一次两种混合,每次少添加一点。让宝宝慢慢适应。另外,11个月的宝宝要逐渐养成规律的进食习惯,不要频繁吃东西,否则宝宝不饿也会拒绝进食。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的时间,可以根据宝宝的情况提前或者延后吗?
庞江帆医生:不可以提前。为保证疫苗的免疫效果,不能违背免疫程序提前接种疫苗。可以适当延后,如宝宝遇特殊情况而不能按时进行接种,可略将接种时间后移,最佳间隔为30~60天。如果两次接种间隔的时间过长,超过了免疫程序所规定的时间,会影响到疫苗的免疫效果。但医生会视延后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是否需要接种。所以在疫苗接种过程中,一定要遵医嘱。
儿科微诊室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