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精选6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

2.有感情地诵读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瑰丽神奇。

3.背诵课文积累古诗词佳句,有诵读古诗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二、合作交流

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三、品读感悟

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四、巩固延伸

1、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蛳懵‖生蜃涎蹋

遥看蚱俨肌挂蚯按ā

飞流蛑毕隆三千虺撸

疑是蛞河‖落蚓盘臁

2、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

第二课时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自读识字

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合作交流

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三、品读感悟

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四、巩固延伸

1、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2、指导书写。

“柳”左右结构,“窗”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学生描红练写。

3、背诵课文。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第2篇

课题 4古诗两首 课时 1课时 设计人

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揭题。

1、激趣导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一)、读通。

1、作者简介。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指名背诵。

4、认记汉字。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

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3)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吟诵。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四、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春烟散学忙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1)、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2)、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6、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师: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自由交流。

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

生:齐读诗题。

师: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生:自由读诗。

师:谁能起来背诵一下?

生:

师:你能用组词或猜一猜的方法说说这些字的意思吗?

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

生:交流。

师:春晓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生:自由朗读。

师: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生:鸟、风雨、花

师: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处处”“闻”“啼”

师: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

生:知多少

师: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是风雨把花给吹落了。

师: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

生:很可惜、很美

师:那你能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读。

师: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生:朗读全诗,背诵。

师:示范写

生:练习书写

师:村居是什么意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第3篇

( 学生读懂诗意之后, 师生交流)

师:读着这样的诗句, 感受着如此美景, 你能猜到作者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吗? (愉快)

师补充介绍背景:在杜甫43岁的时候, 唐朝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动乱——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在这期间, 老百姓们流离失所, 无家可归, 杜甫也被迫离开草堂。这首诗写于八年之后他重回草堂之时。

师: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生读)

师:同样的景色, 在战争时期, 诗人又会怎么样来描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战乱中诗人笔下的花鸟。

师出示《春望》前半首:“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师范读, 让学生说说感受。再分男女生对比读这一悲一喜两首诗, 进而感受《绝句》中作者愉快的心情。

师:经历过那样的凄凉, 当听到战乱结束、可以重回故园时, 杜甫一家是怎样的心情啊!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出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并范读, 生齐读, 感受重回家园时的欣喜与激动。师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绝句》。

课堂上, 学生通过与《春望》一诗的对比, 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作者写《绝句》时的畅快心情。同时, 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 学生也很容易地读懂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当学生用深沉的语调朗读《春望》中的诗句时, 课堂上出现了小小的高潮。一位教师在课后这样点评这个教学环节:“教师吃透了文本, 用二年级学生能接受的语言, 简介了安史之乱, 站在时代背景的高度, 又用《春望》进行对比烘托, 令人豁然开朗, 原来杜甫写的《绝句》不简单。在凄凉的二泉映月音乐背景下, 教师范读《春望》之悲, 就是为了突出《绝句》之喜, 使悲者愈悲, 喜者愈喜, 调动了学生的情绪, 课堂上出现了高潮。这种文学上的写作手法, 被执教教师很好地借鉴到教学方法之中, 值得大家学习。”

【启发与思考】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 教师用到了三首诗:《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绝句》。这三者是有关联的。安史之乱中, 诗人漂泊流离、报国无望, 甚至被叛军俘获, 于是写下了《春望》:“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而当他听到叛乱被平定的消息后, 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现实主义诗人居然写出了比李白还要豪迈的诗句, 这种喜悦兴奋之情可见一斑。终于回到草堂了, 诗人一口气写下了四首“绝句”, 我们学的就是其中的第三首。

古诗的串联看似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 实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古诗并不少, 教师应做有心人, 将古诗分分类, 串串教, 带领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古诗。

1. 景物关联

同一景物, 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 站在不同的角度, 便有不一样的作品。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或对比鉴赏, 或补充拓展, 努力为课堂教学服务。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脍炙人口, 尤其是其中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千古传诵。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精妙?引进徐凝的《庐山瀑布》一诗中的“今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进行对比, 便可事半功倍。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喻体:徐凝用白练来比瀑布, 李白用银河来比瀑布。再品其中的区别:白练取其白, 银河也取其白, 用“银”比用“白”显得更有光彩;银河在天上, 银河落九天, 正写出瀑布从高山上落下, 就像从天上落下, 显得生动而有气势;瀑布是飞流, 银河的河也具有流水的含义, 比起白练来, 显得更为真切;加上“直下三千尺”比“一条”更有气势。如此对比, 配以朗诵, 学生便感受到这千古名句之绝妙, 同时也提高了语言鉴赏能力。

像这样景物相关的古诗还有很多。比如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我们可以如此拓展: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 晴天的西湖究竟有多美? (出示荷花图) 杨万里曾这样描写 (补充《晓出净慈寺》) ;“山色空蒙雨亦奇”, 那雨天的西湖呢, 又奇在何处?让我们来读这一首诗 (出示《望湖楼醉书》) ;西湖的美景, 甚至可以让一个人魂牵梦萦、一辈子都铭记, 当年白居易在离开杭州后, 这样《忆江南》 (出示白居易的《忆江南》) 。

2. 事件关联

几乎所有诗作诞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故事, 蕴藏着诗人独特的心情。比如李白当年为何《独坐敬亭山》, 望着“众鸟高飞尽”, 看着“孤云独去闲”;又如柳宗元当初驾一叶孤舟, 独钓寒江, 定然不是为了钓鱼……当然, 还有更多的古诗, 它们或许讲的是同一件事, 或许前后有联系, 本文开始所描述的片段就属于事件关联。所以我们在古诗教学中, 不能将古诗孤立地来看, 就诗论诗, 而应该在备课的过程中去发现古诗背后的故事, 将相关古诗串联起来, 这样, 学生才能学得明白, 学得轻松, 学得高效。

很多年前,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两首古诗都是南宋诗人的作品, 反映的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情况。但是两首诗所反映的社会角度又是不一样的。《题临安邸》表现了南宋统治者们在南逃至临安后, 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风中的种种丑态, 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的命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现了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在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苦盼王师的情景, 表达了诗人的一腔忧愤与同情。若再联想到南宋统治者的种种作为, 则更令人忧其所忧、愤其所愤。这两首诗正好是从一正一反两个角度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这种时间上的纵向对照和空间上的横向比较, 大大拓展了古诗解读的文化背景、丰厚了古诗解读的文化底蕴。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 王老师不仅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了诗意, 还巧妙地穿插引入了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儿》, 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忧国忧民之心和爱国之情。

又如教学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可补充古诗《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到处相逢是偶然, 梦中相对各华颠。还来一醉西湖雨, 不见跳珠十五年。”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 可补充古诗《钱塘湖春行》。

3. 情感关联

诗歌一般借助于具体的描写, 来表现诗人的情感, 传达诗人的思想。我们读诗、赏诗, 首先要领悟作者在诗中的情感, 这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基础, 也是读诗的根本。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分类,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根据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给古诗分类, 这是我们平时教学中一直在做的, 比如爱国一类的, 送别一类的, 思乡一类的。但很多教师只是要求学生机械地识记与积累, 或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同一类情感的古诗名句还有哪些, 以应付考试之用。其实, 越是相同类别的古诗, 越是我们带领学生进行赏析的好素材。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有一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时, 我首先引导学生读懂诗意, 进而引导他们品味诗人对朋友元二的情感。学生很快地说出“依依不舍”, 对于后半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所蕴含的对朋友的担忧、牵挂需要进一步引导。接着, 我又大胆进行尝试, 引进了岑参的送别诗《别董大》, 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样是送别, 同样是依依不舍, 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区别。学生反复诵读“西出阳关无故人”和“天下谁人不识君”, 慢慢地品出了前者的黯然和后者的豪放。我即刻补充介绍两位诗人——山水诗人王维和边塞诗人岑参的不同性格特点。这样, 学生不仅积累了诗句, 更在积累的过程中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差异, 同时也在品析诗句风格中初步认识了诗人与诗句的关系。

同样, 相同的爱国之心, 不同的诗人因不同的处境和自身不同的性格特点, 自有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有“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无奈, 有“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的呼吁, 有“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 亦有“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的悲凉……我们都可以在对比中积累。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4篇

t€#3o y€鄋 q€"n fu j€?l€? f€?j€靚 n€鄆 x€"nn

( ) ( ) ( ) ( ) ( )

j€"n xi€鄌 sh€#7u zh€"?d€鄆 t€? chu€醤 r€#3n tu€醤 yu€醤

( ) ( ) ( ) ( )

二、请把下面的汉字分成两类。(8分)

糟 桩 翅 此 算 勺 铲 灶

平舌音:

翘舌音:

三、换偏旁,变新字,再组词。(11分)

幅 好 评

洋 糟 动

四、加一个偏旁,使它和周围的字都能组合成一个新字。(3分)

五、请把词语补写完整。(8分)

( )( )协力 ( )新( )异

孤掌( )( ) 博采( )( )

舍( )逐( ) ( )题( )做

人外有人,天外( )( )

读书百遍,其义( )( )

六、照样子,写词语。(8分)

甜甜蜜蜜 暖烘烘

又大又丑 厚厚的冰

七、找规律,再连线。(4分)

模糊 温暖 幸福 哭泣

寒冷 上升 欢笑 悲惨

下降 增加 相信 怀疑

减少 黑暗 短 吐

光明 清楚 吞 长

八、划去下列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4分)

1.面包 蛋糕 奶油 冰淇淋 卷心菜

2.火车 汽车 拖拉机 电车 自行车

3.爸爸 护士 医生 售票员 老师

4.太阳 月亮 地球 火星 飞船

九、选词填空。(6分)

果然 突然 往常 常常 发现 发明

1.天气预报今天下雨,( )下起了小雨。

2.星期天,我( )去图书馆看书。

3.( )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4.英国发明家亨利·阿察尔( )了邮票打孔机。

5.我在绿叶丛中( )了一只可爱的小螳螂。

6.我们正聊得起劲,(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我俩的谈话

十、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把下面的字词整理成一句通顺的话,并加上标点符号。

丑小鸭 了 非常 就 感到 钻出 孤单 篱笆 家 离开

2.照样子,写句子。

例:小鸡是蛋孵的,蛋孵的动物还有鸟、鹅、蛇、龟。

①燕子会飞,会飞的还有

②电视机要用电,要用电的还有

3.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房间里光线这么暗,怎么能看书呢?

十一、按课文内容填空。(3+4分)

1.《揠苗助长》中的那个人“揠苗”的原因是( ),“助长”的办法是( ),这样做的结果是( )。

2.丑小鸭变成了一只( )的白天鹅,( )的羽毛,( )的脖子,( )极了!

十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4+2分)

森林里住着各种鸟兽。美丽的小鹿在林子里跑着。长着一条蓬松大尾巴的狐狸从树洞里钻出来。笨重的小黑熊在密林里慢慢地走着。活泼的小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灵巧的小黄鹂站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可爱的啄木鸟不停地敲着树干,认真地寻找着小虫……

1.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请你从这段话中画出一句话来回答。

2.这段话中写了这些野兽:

3.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十三、看图写话。欣赏丰子恺的漫画《瞻瞻的脚踏车》,再写一段话。(15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t€#3o y€鄋 q€"n fu j€?l€? f€?j€靚 n€鄆 x€"nn

( ) ( ) ( ) ( ) ( )

j€"n xi€鄌 sh€#7u zh€"?d€鄆 t€? chu€醤 r€#3n tu€醤 yu€醤

( ) ( ) ( ) ( )

二、请把下面的汉字分成两类。(8分)

糟 桩 翅 此 算 勺 铲 灶

平舌音:

翘舌音:

三、换偏旁,变新字,再组词。(11分)

幅 好 评

洋 糟 动

四、加一个偏旁,使它和周围的字都能组合成一个新字。(3分)

五、请把词语补写完整。(8分)

( )( )协力 ( )新( )异

孤掌( )( ) 博采( )( )

舍( )逐( ) ( )题( )做

人外有人,天外( )( )

读书百遍,其义( )( )

六、照样子,写词语。(8分)

甜甜蜜蜜 暖烘烘

又大又丑 厚厚的冰

七、找规律,再连线。(4分)

模糊 温暖 幸福 哭泣

寒冷 上升 欢笑 悲惨

下降 增加 相信 怀疑

减少 黑暗 短 吐

光明 清楚 吞 长

八、划去下列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4分)

1.面包 蛋糕 奶油 冰淇淋 卷心菜

2.火车 汽车 拖拉机 电车 自行车

3.爸爸 护士 医生 售票员 老师

4.太阳 月亮 地球 火星 飞船

九、选词填空。(6分)

果然 突然 往常 常常 发现 发明

1.天气预报今天下雨,( )下起了小雨。

2.星期天,我( )去图书馆看书。

3.( )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4.英国发明家亨利·阿察尔( )了邮票打孔机。

5.我在绿叶丛中( )了一只可爱的小螳螂。

6.我们正聊得起劲,(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我俩的谈话

十、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把下面的字词整理成一句通顺的话,并加上标点符号。

丑小鸭 了 非常 就 感到 钻出 孤单 篱笆 家 离开

2.照样子,写句子。

例:小鸡是蛋孵的,蛋孵的动物还有鸟、鹅、蛇、龟。

①燕子会飞,会飞的还有

②电视机要用电,要用电的还有

3.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房间里光线这么暗,怎么能看书呢?

十一、按课文内容填空。(3+4分)

1.《揠苗助长》中的那个人“揠苗”的原因是( ),“助长”的办法是( ),这样做的结果是( )。

2.丑小鸭变成了一只( )的白天鹅,( )的羽毛,( )的脖子,( )极了!

十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4+2分)

森林里住着各种鸟兽。美丽的小鹿在林子里跑着。长着一条蓬松大尾巴的狐狸从树洞里钻出来。笨重的小黑熊在密林里慢慢地走着。活泼的小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灵巧的小黄鹂站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可爱的啄木鸟不停地敲着树干,认真地寻找着小虫……

1.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请你从这段话中画出一句话来回答。

2.这段话中写了这些野兽:

3.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十三、看图写话。欣赏丰子恺的漫画《瞻瞻的脚踏车》,再写一段话。(15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t€#3o y€鄋 q€"n fu j€?l€? f€?j€靚 n€鄆 x€"nn

( ) ( ) ( ) ( ) ( )

j€"n xi€鄌 sh€#7u zh€"?d€鄆 t€? chu€醤 r€#3n tu€醤 yu€醤

( ) ( ) ( ) ( )

二、请把下面的汉字分成两类。(8分)

糟 桩 翅 此 算 勺 铲 灶

平舌音:

翘舌音:

三、换偏旁,变新字,再组词。(11分)

幅 好 评

洋 糟 动

四、加一个偏旁,使它和周围的字都能组合成一个新字。(3分)

五、请把词语补写完整。(8分)

( )( )协力 ( )新( )异

孤掌( )( ) 博采( )( )

舍( )逐( ) ( )题( )做

人外有人,天外( )( )

读书百遍,其义( )( )

六、照样子,写词语。(8分)

甜甜蜜蜜 暖烘烘

又大又丑 厚厚的冰

七、找规律,再连线。(4分)

模糊 温暖 幸福 哭泣

寒冷 上升 欢笑 悲惨

下降 增加 相信 怀疑

减少 黑暗 短 吐

光明 清楚 吞 长

八、划去下列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4分)

1.面包 蛋糕 奶油 冰淇淋 卷心菜

2.火车 汽车 拖拉机 电车 自行车

3.爸爸 护士 医生 售票员 老师

4.太阳 月亮 地球 火星 飞船

九、选词填空。(6分)

果然 突然 往常 常常 发现 发明

1.天气预报今天下雨,( )下起了小雨。

2.星期天,我( )去图书馆看书。

3.( )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4.英国发明家亨利·阿察尔( )了邮票打孔机。

5.我在绿叶丛中( )了一只可爱的小螳螂。

6.我们正聊得起劲,(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我俩的谈话

十、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把下面的字词整理成一句通顺的话,并加上标点符号。

丑小鸭 了 非常 就 感到 钻出 孤单 篱笆 家 离开

2.照样子,写句子。

例:小鸡是蛋孵的,蛋孵的动物还有鸟、鹅、蛇、龟。

①燕子会飞,会飞的还有

②电视机要用电,要用电的还有

3.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房间里光线这么暗,怎么能看书呢?

十一、按课文内容填空。(3+4分)

1.《揠苗助长》中的那个人“揠苗”的原因是( ),“助长”的办法是( ),这样做的结果是( )。

2.丑小鸭变成了一只( )的白天鹅,( )的羽毛,( )的脖子,( )极了!

十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4+2分)

森林里住着各种鸟兽。美丽的小鹿在林子里跑着。长着一条蓬松大尾巴的狐狸从树洞里钻出来。笨重的小黑熊在密林里慢慢地走着。活泼的小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灵巧的小黄鹂站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可爱的啄木鸟不停地敲着树干,认真地寻找着小虫……

1.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请你从这段话中画出一句话来回答。

2.这段话中写了这些野兽:

3.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 第5篇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杜甫的《绝句》,则别有一番景象,另有一种情怀。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色彩,“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同时,诗人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

【教学目标】

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学写生字

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境

3、初步了解李白杜甫两位唐代大诗人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意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庐山图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交流收集李白的资料。

3、解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示图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小组交流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生)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四、巩固练习

1、赏读全诗,闭眼想象画面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象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泄,真让人认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3、指导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这首诗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理解诗意

1、自读古诗,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自读古诗,说说你弄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注意诗的停顿和重音。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画出描写颜色的词,“┈┈”画出表示动作的词?“━━”画出表示数量的词?

表示颜色的词:黄、翠、白、青。表示动作的词:鸣、上、泊、含。

表示数量的词:两行、一行、千秋、万里。描写景物的有:黄鹂、翠柳、白鹭、西岭、青天、雪、船。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里自由飞翔)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指名读、范读、齐读)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师点拨: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全诗都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西岭、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副完美的画面。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

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参照画出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绝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五、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窗”、“柳”、“柳”、“含”的写法

六、总结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第6篇

【教材简析】

课文包括两首有关春天的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春雨》,(原题《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其中前四句)。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诗人用洗练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形象而又准确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作用,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另一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作的《春晓》。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全诗平实自然,蕴涵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落花的惋惜。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3.体会诗人的观察能力及艺术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古诗两首)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生:杜甫)简介: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称为“诗史”。《春雨》原题《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前四句。

二、教学《春雨》

(一)解题。

1.见过雨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呢?春天的雨有什么作用呢?

(大雨、暴雨、毛毛雨、雷雨等。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出来的形式很多。在民间谚语中,有“春雨贵如油”、“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样的的说法。对于农田来讲。春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能决定着一年的收成。)

2.看看题目,你们知道,诗中将写什么?

(雨下的季节和时间)(原题中感受到这个雨是好雨 是及时雨,还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那诗人是怎样写的呢?春雨能带来什么呢?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这首诗。师范读,生齐读两遍。

4.师:同学们已经读了《春雨》这首诗,觉得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样的一场雨?

生:描写的是一场好雨。

师:什么样的雨才是好雨呢?

师:庄稼正需要雨水的时候下的雨就是好雨。

生:不耽误人们做事、生活的雨,比如夜里下的雨是好雨。

生:能浇灌花草树木的雨是好雨。

5.师:《春雨》这首诗中的“好雨”有这些特点吗?从哪儿能看出来?

生:这场雨是夜晚下的,不妨碍人们工作、休息。我们是从“随风潜入夜”看出来的。

生:这场雨正是庄稼需要的时候下的,吓得很及时,我是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看出来的。

(一)讲授第一句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诗的意思。“知”:知道。“时节”:时令,季节。

“当”:正当,就在。“乃”:就。

6.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这真是一场“好雨”,像知道什么季节需要什么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

还能从哪里看出来?

(二)自学第二句

生:这场雨能浇灌花木,我是从“润目细无声”中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从哪儿可以看出这场雨好在不是太大呢?

生:“细无声”(师点头赞许)

生:“潜入夜”

师:潜入夜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潜入夜”是在夜里悄悄地来了。这样的雨不会太大。

师:“潜”:暗中。“润物”:滋润万物。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5.指导朗读、背诵。

教师范读,强调节奏。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总结:

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这两句从听觉上写出了雨的悄然而至、无声无息的默默奉献。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齐读这两句诗。

“好”字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知”字表现春雨善解人意。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春雨知时节,适时、应时、及时。真是给人们带来好处。)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

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这两句从听觉上写出了雨的悄然而至、无声无息的默默奉献。)

(4)课件放录音学生配乐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乃: 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2.学生自练描红“乃、润”3个生字。

三、拓展欣赏 1.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的是其中的前四句,后面的又是怎么写是春雨的呢?请大家欣赏一下。

多媒体课件示《春夜喜雨》。2.生背诵。板书设计:

知时 润物

好 潜入 无声

巩固练习:

1.请同学们搜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2.留心观察春天的雨,结合刚学过的两首诗,看看春雨能给万物单来怎样的变化。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咏”“妆”这两个生字,会写“柳”“丝”。(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

3、情感态度 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2.熟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对诗意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黑板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导入主题。

师:春天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设计意图:优美的春的图片,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使学生初步体验,感受春天的美。)

(二)整体诵读,触摸意象。

唐朝诗人贺知章,仅用了短短2句话,就把这春天美好的一切描绘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一找春的气息吧!

(设计意图:书中主题图,画面由“燕子” “柳树”

“两个小朋友”构成,在找春天

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每找到一处春天的景色,就诵读古诗的某个句子)

(设置意图:以游戏吸引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观察。)1简介作者。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贺知章生活在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与唐代大诗人李

白是好朋友。他写的诗感情丰富,清新通俗。)2听配乐诵读录音,伴有春天柳树图片,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垂下,在春

风里摇曳着。(感受柳树的美)

(设计意图:运用朗读等各种形式与手段,多感官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师把整首诗的停顿画出,学生按停顿自由读诗,并正确、流利认读“咏、妆”二字。

(第一句中“一”读二声,可读重些,“绿”可读重。)4学生再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字音。5指名读,其他学生正音。6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初读诗歌目标明确,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由读得正确流利,到读得有层次,逐步加深要求。

(三)分步解读,感受意境。

指导朗读理解第一句。

放柳树从远处看的图片,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的柳枝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碧玉、妆、万条、丝绦”词语的解释,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

2出示“碧玉”和绿色丝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两样与柳树的相似之处。加深理解第一句。

3第一句还有什么不懂之处?大家共同探讨。

4教师指导读,指读。柳树像碧玉装饰成的一样,垂拂的柳枝又如千万条绿色的丝带,美丽极了!诗人的比喻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又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对柳树的赞美呢?

全班看书中插图吟诵这句。

(设计意图:着重抓住“碧玉”

“绿丝绦”等词语感悟作者笔下柳树的魅力和高贵。)

指导朗读理解第二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让我们接着来看第二句。出示“柳叶”图片,观

察描述柳叶的样子。

2前后两个人多读几遍这一句,思考“这么美的柳叶是谁的杰作呢?” 3结合课件上“似”的字义提示,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师:

“不知细叶谁裁出”讨论:作者运用了拟人写法,从“裁”字看出,把春天人格化,使

读者感到好像有一位春姑娘在那里巧妙地裁剪似的。4“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句是对上句提出问题的答复,把二月的春风比喻成剪刀。

师: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点燃学生的创造力合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抓住春风似剪刀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神奇。)

5指读,评价谁读得好,好在哪?

(四)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让学生试着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蓬勃生机,蕴含着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师生合作,引读诗句,练习背诵。

七、板书设计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一树高

万条——绿丝绦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精选6篇)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2.有感情地诵读...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