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必修五语文第一单元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51

必修五语文第一单元(精选8篇)

必修五语文第一单元 第1篇

第一单元

话题点击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共包括四篇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哦,香雪》。

阅读小说要注意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通过对三要素的把握和对小说写作目的及写作背景的学习理解小说的主旨。

人物是小说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对人物的褒贬、好恶往往直接揭示小说的主题。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通过对别里科夫的刻画,显示了作者对他的讽刺与批判,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沙皇统治的不满和反抗,而《边城》则通过对翠翠祖孙俩以及顺顺等人的刻画,表现了作者对古老的淳朴的民风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故事情节一般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几个部分,人物的性格的刻画、主题的揭示都离不开故事情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通过波澜起伏、曲折跌宕的情节展示了林冲由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到忍无可忍、奋起反抗的性格发展过程,进而揭示了小说的“官逼民反”的主题。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突出、强化作用,对人物的性格起烘托熏染的作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漫天的风雪很好地烘托了林冲的性格和心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哦,香雪》则通过对大山深处小山村的闭塞落后的环境(社会环境)的刻画揭示了香雪等少女对开放、文明世界的追求的原因和作者对她们这种追求的肯定和赞美。

小说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对我们理解小说的主旨有必要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学法导航

学习本单元小说应通过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的刻画去分析,去了解小说的主题。

分析人物形象应注意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服饰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和侧面烘托两种方法,另外还要注意细节描写的作用,有时看似不经意的一处细节描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也可能是展现人物性格、体现作 品主题的重要一笔。

在情节设计上,应注意作者设计情节的巧妙之处,体会这样设计情节的用意和它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突出小说主题的作用,学习用情节设计的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对于环境描写,应从分析环境的特点入手,分析环境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必要时还要结合小说的背景和写作目的,加深对环境特点的认识和对其作用的理解。总之,在学习本单元小说时,要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和知识储备,深入了解和把握小说主旨及写作特点,提高自己欣赏小说的能力和水平。

必修五语文第一单元 第2篇

1、作家作品

_《水浒》__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概括了农民起义_发生_、_发展__至__失败___的过程。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课文节选自原书第十回,原来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主人公是__林冲___,原是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

2、①生难字注音: 仓廒(áo ) 酒馔(zhuàn) 尴尬(gāngà) 髭须(zī)

央浼(měi ) 朔风(shuò) 搠倒(shuò) 迤逦(yǐlǐ) 庇佑(bìyòu)

②多音字辨析:反省(xǐng ) 提防(dī) 模样(mú) 干事(gàn ) 赍发(jī)

省事(shěng ) 提高(tí) 模型(mó)干涸(gān ) 赏赉(lài)

③形似字辨析:陪(奉陪 ) 眷(眷恋 ) 瑕(白璧微瑕 ) 漱(洗漱 )

赔( 赔偿) 券(入场券 ) 暇(应接不暇) 嗽( 咳嗽)

沽(沽名钓誉 ) 啜(啜泣) 缀(点缀) 撼(震撼 ) 玷(玷污 )

诂(训诂 ) 掇(拾掇 ) 辍(辍学) 憾( 遗憾) 拈(拈轻怕重 )

④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我因恶了高太尉 恶wù:冒犯、触怒。(今义:讨厌;憎恨。)

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 但:只要。(今义:转折连词。)

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 下饭:菜蔬、菜肴。(今义:就着菜把主食吃下。)

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 不合:不该

迤逦不想来到沧州。 迤逦:颠沛流离

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 权:姑且

又得林冲主张陪话。 主张陪话:出头作主,为他说话

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小二。 将出:拿出

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个讲了礼。 讲了礼:相互致礼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 生事:设计制造事端

这两个人来的不尴尬。 不尴尬:不正派

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 消耗:消息

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 自来:从来

好歹要结果他性命。 结果:结束,了结

3.重点难点探究

(1).林冲由随遇而安、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林冲来到沧州,一直抱着安度刑期、回家团聚的想法。即使他知道陆谦来沧州加害他,他仍心存幻想,求“神明庇佑”。直到草料场燃起大火,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谦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百般迫害自己的真相,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绝不会给他一条生路。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激起他抗争的斗志,于是他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黑暗政治的道路。

(2).林冲的遭遇和他思想性格的变化,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什么意义?

必修五语文第一单元 第3篇

历史课程理念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主要体现在:在历史观上, 一定程度上引入文明史观的视野和方法;在教育观上, 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观上,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在课程观上, 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人文素养、民主意识、科学精神和世界意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内容选择上, 体现适合高中生学习的, 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

本文以高中《历史 (必修) 》第一册第四单元“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为例, 谈谈历史教学思维方法的转变策略。

一、考察历史:理解历史比记忆历史更重要

对历史学本身的意义, 我国著名史学理论家何兆武先生有过精彩的论述, 他认为历史学本身就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对史实或史料的知识或认定, 第二层次是对第一层次的理解或诠释。第一层次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客观不变的, 但第二层次却是随着我们思想的改变而改变的。历史学在于第二层次。这就告诉我们, 记忆历史是传统历史教学的基本特征, 即依据教学大纲、教科书, 教师讲授教材、组织训练, 学生以教材为本, 回归教材, 记忆教材, 完成以教材为核心的相关训练。记忆历史是一定社会形态的产物, 一是历史科学依附于政治, 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工具;二是获取历史知识和资源信息极为困难, 大脑成为历史信息的主要贮存器, 记忆成为思考与研究的基础。

信息化时代需要的是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思考问题的方式, 而不是记忆大量史实。学术自由时代更需要历史意识, 具有对众多观点进行评价的能力。而正确的历史意识的形成, 不再是意识形态的灌输结果, 而是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 经过对历史事件充分理解、生成、建构作出的价值判断。第四单元的教学应该更多将学生的精力引向对问题的理解, 而不是简单的记忆结论。如鸦片战争失败反映的根本差距为什么是制度?“根本原因是清朝统治的腐朽”在这场战争中有哪些表现?为什么近代中国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这些基本问题都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予以理解。

二、长时段考察历史:历史的阶段特征比历史的阶段分期更重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对历史知识的感受和理解上来。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好比一年四季, 我们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感受理解四季的特征和春夏秋冬的排列顺序上来, 至于春天从哪一天开始、到哪天结束等具体精确的时间则可以淡化。我们并不否认历史阶段分期的存在, 但连阶段特征都没有搞清楚, 空谈分期的具体时间又有什么意义呢?

比如, 第四单元要求学生把握近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1840~1949年的近代中国政治史可以分为旧民主主义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要让学生理解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关键要让学生从这两个历史时期所呈现的鲜明的阶段特征上来理解“新”“旧”的深刻内涵。

三、关注近代中国的文明转型:探索历史事件所蕴涵的价值观比探索历史事件的学术意义更重要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历史学在本质上是一门思想的学问, 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 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支撑我们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在历史上是如何形成的, 价值观教育应该是我们历史教育的核心内涵。比如对“辛亥革命”的学习, 不少学生往往满足于记忆其历史意义。其实,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在学术上有很大争议, 中学教学可以去关注, 但没有必要去求解, 否则就把中学历史教学等同于高校的历史教学了。作为辛亥革命, 其最核心的价值追求是建立起一个民主共和国家, 而什么是民主, 什么是共和, 就是中学历史教学应该突出的价值观, 应从关注革命本身到关注革命在文明进步中的价值。中国近代史是民主革命的历史。过去教材用较多的篇幅介绍革命的来龙去脉, 课程目标中要求比较这个革命和那个革命的共性和个性。新课程教材对此作了大幅度删减, 如《历史 (必修) 》第一册前言部分所说, 课程目标要求的是“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政治人物”。为此, 我们在进行高一历史教学时, 着力方式就与以往不一样, 应侧重于制度演进, 如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分析就着力于其在近代反封建反侵略中的作用及局限性;从大历史观出发, 分析辛亥革命在我国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这个历程中的作用等, 更加关注革命在社会进步中的价值。

四、关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互动:学会从世界角度去思考

历史教育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世界意识, 正确认识世界, 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各民族的关系。这就区别于传统或经典的国际主义, 以“世界革命”为主旨的国际主义是战争与革命时代的产物。世界意识内涵深刻、外延广阔, 既包括国际关系意识, 也包括关于整个人类世界和自然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第四单元教材中已略去“革命的国际意义”。教材中外混编, 目的在于拉近世界与中国的距离,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世界, 从世界角度继承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如我们应这样理解近代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互动。第一, 中国的全球交往的起始并不是自发的和自愿的, 更不是平等的和对等的, 而是在一系列暴力和抵抗中完成的。在世界史西方权力的扩散过程中, 西方给非西方包括中国带来了创伤与痛苦, 造成了深重的灾难。通过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批判, 让学生理解世界史中的资本主义在改造世界中的主导地位和当今全球化中的力量对比和权力配置。第二, 中国走向世界, 追求国家现代化, 并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进程和历史经验。比如, 我们要重点关注近代中国, 是如何实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的转型, 逐步与国际接轨的。第三, 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 比如近代中日关系。第四, 中国与世界共同消除战争、维护和平的历史成果, 比如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必修一第一单元训练(一) 第4篇

1.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政治时说:“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前后仅十五年。然开后世一统之局,定郡县之制。其设官定律,均为汉所因袭。其在政治上之设施,关系可谓极大。”以下朝代与秦朝最为相似的是( )

A. 西周 B. 唐朝

C. 隋朝 D. 元朝

2. 有学者指出:“西周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为了巩固新建立的西周政权,不得不实行分封制……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证明,西周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性的国家形态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郡县制正是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管理方法。”这说明( )

A. 郡县制比分封制更具有优越性

B. 郡县制和分封制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C.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

D. 宗法血缘建立起的政治联系很不稳定

3. 《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材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 )

A. 血缘亲疏 B. 尊卑有别

C. 长幼有序 D. 兄终弟及

4. 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 三权相互牵制达到政治平衡

B. 建立独立监察体制加强君权

C. 中书省独大威胁皇权专制

D. 行政权和军权受制于司法权

5. 开皇三年(583年),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要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应该实施的措施是( )

A. 建立三省六部制

B. 重用文官管理地方

C. 建立科举制度

D. 合并郡县、裁撤冗员

6.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根据“上下相维,大小相只,防耳目之壅蔽,谨福之下移,则无权臣之患”的理念,建立起了一套“集权于上,分权于下”的政治制度。这套制度包括( )

①废除行中书省 ②地方设立三司

③废除宰相 ④建立内阁制度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7.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8.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分封制的加强

B. 宗法制的衰落

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 井田制的推行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法制对市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继承法,也是继统法。这种继统法,必须首先严格区别嫡庶关系。”“由于西周奴隶制国家体制是与宗法制关系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各奴隶主贵族十分重视‘宗子’的特殊地位,十分注意树立牢固的‘尊祖’观念……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这就成了维护宗法制度的基本信条。”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材料三 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

——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

材料四 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制(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

——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3)试评价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

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5篇

基础知识积累

1、关于作者:

沈从文(1902-1988)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2、生难字注音:

安辑(jī ) 蘸(zhàn) 酒 泅 (qiú)水 傩(nuó)送 僭(jiàn)越 商榷(què )

氽(tǔn)水 蚱zhà)蜢(měng) 踹(chuài)水 碧溪岨(jū) 竹篁(huáng) 甬道(yǒng )

茶峒 (dòng) 埋(mán)怨 镇筸(gān) 角隅(yú) 歇憩 (qì) 锣鼓喧阗 (tián)

睨 (nì) 戛(jiá)然而止 糍粑(cíbā) 涎皮(xián) 奇葩(pā) 踹水(chuài)

鞶鼓(pán)

3、重点词语

伶俐:聪明,灵活。 泅水:凫水,游泳。

喧阗:声音大而杂,喧闹。 怏怏: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样子。

缓促:快慢。 氽水:氽,漂浮,文中指潜泳的意思。

4、感悟主旨

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赞美、批判、呼吁)

主题是:

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必修五语文第一单元 第6篇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恁 地 (nèn) 玷 辱 (zhān) 酒 馔 (zhuàn) 搠 倒 (suò)

B .连 累 (lěi) 髭 须 (zī) 洗 漱 (shù) 剜 心 (wān)

C . 提 防 (dī) 彤 云 (tónɡ) 庇 祐 (pì) 仓 廒 (áo)

D . 赍 发 (jī) 供 桌 (ɡōnɡ) 央 浼 (měi) 模 样 (mú)

2 .下列各组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天理昭然 礼尚往来 溯流而上 鸦鹊无声

B .贪脏枉法 鬼鬼祟祟 碎琼乱玉 余音绕梁

C .果品酒撰 交头结耳 毕恭毕敬 纷至沓来

D .素不相识 吃饭防噎 人才汇萃 厚颜无耻

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好歹要 结果 他性命 ( 结束,杀死 )

我因 恶 了高太尉,生事陷害 ( 冒犯、触怒 )

B .我 自来 又和你无甚么冤仇 ( 从来 )

当时 管待 林冲酒食 ( 款待,招待 )

C .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 消耗 ( 消息 )

送汤送水来营里 与 林冲吃 ( 给 )

D .我自在门前 理会 ( 懂得,领会 )

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 交割 ( 办交接手续 )

4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在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上下 ________ ,尤其是要重视建立经常性的隐患排查机制,既要治标,也要治本。

(2) 中国留学生直击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也目睹了 捣乱行径,但是 “ 在捣乱的究竟是些什么人 ” 成为大家最大的 ________ 。

(3) 虽然会议仅有半小时,却达到了两个小时的目的,与会者聚精会神,听完领导和各方人士代表的发言,既没有疲劳感,更没有 ________ 感,而觉轻松愉快。

A .工夫 疑惑 絮叨

B .工夫 困惑 絮烦

C .功夫 疑惑 絮烦

D .功夫 困惑 絮叨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假如没有这场金融危机,家具网络营销的春天也许不会来得这么快。但一切已经发生,我们能做的应该是顺应历史的浪潮,寻找汹涌波涛中的商机。也许,下一个机遇也是被 逼上梁山 的。

B .突然,一个影子如 白驹过隙 一般闪过,快捷异常。

C .便入去听了一个时辰,出来说道: “ 他那三四个 交头接耳 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 ”

D .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 崇论宏议 ,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6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蒙蔽 (ménɡ) 蒙骗 (mēnɡ) 暖和 (he) 胆怯 (qiè)

B .惊吓 (xià) 恫吓 (hè) 憎恶 (wù) 贝壳 (qiào)

C .孤僻 (pì) 怂恿 (sǒnɡ) 禁闭 (jìn) 搓手 (cuō)

D .游说 (shuì) 讥诮 (xiāo) 郁闷 (yù) 祈祷 (qí)

7 .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 )

A .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和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

B .华连卡也骑着自行车来了,涨红了脸,筋疲力尽,可是快活,兴高采烈。

C .他通霄做恶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彩,脸色苍白。

D .别里科夫心荒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戴着恐怖的神情。

8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 …… 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 ________ 了足足十五年!

(2) 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 ________ 的对象。

(3) 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 ________ 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 ……

A .辖制 嘲笑 制服

B .管制 嘲笑 降服

C .辖制 取笑 降服

D .管制 取笑 制服

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 “ 飞人 ” 刘翔自从为救助华南师范大学患白血病的在读研究生发出呼吁之后,社会各界反应相当积极,纷纷踊跃捐款帮助这位患病的学生。

B .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C .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苏绣,以其图案秀丽、色彩典雅、线条明快、绣工精细的特色闻名于世,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青睐的手工艺品。

D .预付费电度表又称智能电度表,使用这种电度表可以减少用电抄表等环节,还能解决防止偷电、杜绝拖欠电费等。

10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擂 鼓 (lèi) 悖 时 (bèi) 翘 起 (qiào) 茶 峒 (tónɡ)

B . 蚱 蜢 (zé) 涨 水 (zhànɡ) 欺 侮 (wǔ) 踹 门 (chuài)

C .放 肆 (sì) 埋 怨 (mán) 抿 嘴 (mǐn) 睥 睨 (pì)

D . 薄 雾 (báo) 唢 呐 (nà) 眺 望 (tiào) 怏 怏 (yànɡ)

11 下列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竹杆 一泻千里 含糊 川流不息

B .唢呐 渡过难关 粗鄙 甘拜下风

C .撑船 轻歌曼舞 粽子 兵慌马乱

D .略影 世外桃源 山峦 左顾右盼

1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B .证监会今天宣布,为加强我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问题,不断完善证券交易方式,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将于近期正式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

C .将传统节日变为法定假日,是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利于保护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的根脉。

D .针对湿地保护,敦煌实施了 “ 绿色屏障 ” ,包括 “ 三北 ” 防护林、封滩育林 ( 草 ) 、平原绿化、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

二、文本阅读 (15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 9 题。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 “ 泼贼那里去! ” 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 肐 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候叫声 “ 饶命! ” 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 “ 奸贼!你待那里去! ” 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 “ 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 ‘ 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 ! ” 陆虞候告道: “ 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 ” 林冲骂道: “ 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 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 “ 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 ” 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13 .本段开头写林冲用了几个连贯的动词 “ 掇 ”“ 挺 ”“ 拽 ”“ 喝 ” ,从而使林冲的形象跃然纸上。试分析其形象特点。 (3 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 “ 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 这句话如何理解?试作简要分析。 (4 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小说在林冲怒杀三人的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4 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陆谦是林冲最恨的人,照理来说应该第一个杀掉,可是为什么偏要把他放到最后? (4 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常识填空

17 、施耐庵 , 本名 ,又名子安,字 ,元末明初小说家。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一切技术无不精通。 19 岁中秀才, 29 岁中举人, 35 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又名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 为题材的 小说。

18 、金圣叹合称哪几部书为:“六才子书”: 、、、

、、。

19 、冯梦龙将哪几部书定位“四大奇书”: 、、

、。

20 、契诃夫( 1860 - 1904 ) —— 安东 ? 巴甫洛维奇 ? 契诃夫( 1860 ~ 1904 )是十九世纪末

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与 、

、合称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凡卡》、《带阁楼的房子》、,剧本 、等。

21、沈从文先生( 1902 ~ 1988 ),现代作家、。原名 ,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 1926 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 ,有 7O 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主要代表作有: 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 、,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四.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6 分 )

(1) 请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6 个字,不得以 “ 无题 ” 为题。 (3 分 )

答:

(2) 请用一句话揭示这幅漫画的寓意。 (3 分 )

答:

5、写作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5 分 )

诗几乎可以表达人类生活的所有情感。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实,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诗人,心中都为诗留着一片圣地,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琐碎的生活让我们远离了诗歌,我们似乎忘了生活中还有诗歌存在。但在我们心底深处,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一有机会,她就像花树遇到春风一样,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 “ 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

路人对罂粟说: “ 如果我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或套作。

高三学好语文的方法

高三学好语文要坚持阅读

虽然高三阶段时间很紧张,但是不能以这个为理由放弃阅读。你放弃了阅读,从某种意义上就是放弃了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知识也大多数是从阅读中得来的,如果没有阅读,你的语文就会变成一滩死水,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高三学好语文要精炼试题

必修五语文第一单元 第7篇

授课地点:南宁一中学术报告厅一楼 授课班级:南宁一中 高二14班

授课性质:校级公开课(教科所安排的市语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公开课)使用课件:自制幻灯片

听课人员:南宁一中语文组全体成员,学校部分领导、其他学科教师等共50余人。

一、导入(约2分钟)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大名著的另一章回体小说,反映农民抗争的《水浒传》中的一篇文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看看里面的人物能给我们留下怎样鲜明的印象?

师:《三国》《水浒》,但偏偏就有人说——(投影)(?摇?摇)不读水浒,(?摇?摇)不看三国

那谁说的?看前面加个什么字。(少)不读水浒,大家猜下句—— 生:“老不看三国”。

师:聪明啊,这样又会对对子了。为何呢?水浒动不动打打杀杀,血腥气太浓,少儿不宜。三国权谋机诈太多,太老谋深算,老不看三国,以免晚节不保。那么今天我们这篇《水浒传》里的精彩章节到底是否值得一读?下面我们走进课文。

二、情节

情节略(通过师生提答的方式复述课文内容)

三、分析人物——林冲

我们来看几个细节,让我们来琢磨琢磨林冲的性格——

(投影)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师:有人关注过这个片断吧?你怎么想的?

生: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取、挑、盖、戴、拿、拽、出、拽、锁、带、投,严格坚守职责,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很仔细。师:不错。关门,又锁上,林冲很多细小的动作,设身处地想一下很有意味。即使现实十分残酷,他仍小心翼翼地呵护,宁愿抱残守缺,我们的林冲再也禁不住什么折腾了。

师:还有什么值得关注的?

生:“信步”,随意步行,表明林冲还很满足眼前的处境。师:好。还有,两次提到一个什么物件? 生齐:钥匙。

师:为何两次提到?拿钥匙干嘛呢?钥匙除关锁之用还有象征意义:有钥匙就可以开门,可以回来,表明这世界无论如何总会有一条路为你开通,有扇门为你打开,表明林冲对世界还有期待,与前面“找泥水匠”一样,他对现状还感觉不错。如果出门不带钥匙,则是出门就不需要回了,或者说回不了了,此处回不了,只好他处再找路。林冲此时没有关心回不了,他满脑子都是回来好好过。

所以,此片断可归结林冲为——(投影)安乐,安于现实,乐于现状。师:我们接着看。

(投影)……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师:有没有人注意到?前面还有情节,把石头搬来堵门。这些常见的动作可见什么?这还是他内心的反应,什么内心?

生:安于现状。

师:他安于现状,在如此狼狈凄苦之时还想回去,做事小心从容一丝不苟,对现实充满希望。如社会不把他从小康推到悬崖,让他裂变,他就是庸人,让他裂变,他就是英雄。

林冲在草场,在荒郊野外,与孤坟野鬼相伴,他也从容不迫,沉稳有力,安度岁月。这是一种动人的力量,什么力量?内在力量,在如此窘境下从容而自在,冷静到让人可怕。我们看李逵是外在力量,一身横肉,满身的黑毛,像程咬金的三板斧,动感十足,可防可避。

师:看到这,我们看下对水浒英雄的情感程度。喜欢林冲的人举手?(没人举手)师:不喜欢也正常,可能根本不了解啊,“少不读水浒”嘛。但有学者认为,如果你真的读完全书,女性读者可能更喜欢林冲:

林冲的柔弱与不幸,会激发女性深切的同情心; 林冲的豪强与英武,会引发女性强烈的爱慕心; 林冲超强的冷静和判断,又会给女性以安全感。师:这个片断我们可以怎样概括呢?(投影)沉稳有力?摇安渡岁月 师:我们看还有没有其他细节。

(投影)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师:这是节选的最后,林冲杀敌复仇完成了命运与性格的蜕变。我们看什么呢?看这简单的叙述对林冲性格有何种暗示。这里叙述了林冲带进庙里的六件物质资料:白布衫(带搭膊)、毡笠子、酒葫芦、裤子、枪,还有一样是我们的林冲随时带在身上的钥匙。这时这里六件物品的叙述已经不一样了,有否定叙述(被子与葫芦),有肯定叙述(白布衫、毡笠子,还有枪),还有一样虽一直带着但根本没提到,那就是钥匙,否定里又有一肯定,即酒葫芦,酒要喝掉,从头冷到脚也要喝掉,喝掉会让自己的身与心更冷;葫芦要扔弃,扔弃的其实是安乐。被子、酒葫芦是享受是安寝,而这时杀人复仇的林冲已没有安寝了,他从此流落四海,以天为庐地为席;白布衫、毡笠子是出行是远游,他依此而浪迹江湖;钥匙,不存在了,所以不提了。这个世界不是关上了门,对林冲来说是完全没门,钥匙也就无意义了。他只好到另一世界去闯荡,闯荡靠的是枪,是战斗、是绝杀。从此,林冲枪上挑的不再是冰冷的酒葫芦,而是血淋淋的人头。这样,林冲就有了一种——(投影)决然蜕变。

师:这样,我们应该可以概括林冲的性格。相信很多同学能得出这样的印象:(投影)他谨小慎微、安分守己(苟全性命)、忠于职守、静候刑期,最后善良忠厚的英雄被逼无奈,杀人复仇,走上了落草之路。

师:阅读、诗鉴赏经常考这类题。同学们要注意,概括人物形象或性格要有两方面——身份+个性。

(投影)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奸臣陷害沦为配军。师:情节典型了,人物典型吗?也要看两方面:本身是否多角度写人?此人对主题以至整部小说的主题理解有突出作用吗?通过刚才的细节共读,我们知道林冲性格与命运的蜕变是被逼的,官逼民反,林冲是最典型的人物。

师:所以,读小说除了要注意精彩的情节。还要关注细节。什么细节?动人的细节。

(投影)精彩的情节?摇动人的的细节

师:课文不仅主要人物形象鲜明,次要人物也很有个性,三言两语就能以言窥人。课下完成9个“一个”的归属。

四、结束,过渡到下节的环境——

(投影)草料场火光冲天,山神庙血流满地。完成性格与命运蜕变的英雄提枪而东……

师:这是对课文的概述,我们可以给它加个特定的环境。

(投影)草料场火光冲天,(天空中大雪纷飞),山神庙血流满地。完成性格与命运蜕变的英雄提枪(背风)而东……

师:课文是小说里最有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环境描写极有魅力,我们留给下节课。同学们再见。

生齐:老师再见。课后反思:

当天在场观摩指导的老师课后进行了评课,有七八位老师给予了书面的评议与建议,令我非常感动。现结合老师们意见,梳理反思如下:

1.结尾是否太匆忙。作为公开课,想给大家一堂完整课的感觉,所以又情节又人物。设想的是,因为是新开课所以不说情节不行的,迅速带过,重点放人物上。但实际是,在情节上学生讲述有明显的需要指出方面,这就花了些时间,影响了后面。有老师建议针对人物可能更集中,可以考虑将情节作为一专题,人物又设一专题。我以为是,完整性与精细性要进一步结合。

2.庞博与中心能否处理得更好。为了增强语文味道、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更多的思考,我常在课堂上多方引申,使课堂丰富而庞博。本节也是如此,习惯性地作了些引申,如对名著的评说等。这样可能会耽误时间影响课堂中心。如何使自己课堂“庞博”而不“庞杂”,形散而神聚?需要不断研磨。3.细节看人物行不行。这是我第一次这样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从几个片断看人物,若干细节见精神。此法深受“百家讲坛”鲍鹏山老师说水浒影响,细微处显作者与书中人物的神韵。法理相通,但学生眼角与专家视角应有很大距离,如何让两者更接近,使之既有操作性,又有阅读的愉悦与轻松?

必修五语文第一单元 第8篇

本单元教学内容复杂, 史实密集, 头绪多, 史与论混合, 教学难度颇大。对于学生来说, 初中阶段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加之经济史内容相对枯燥乏味, 因此教学难度更大。倘若教学中完全依赖教材叙述, 按部就班、一点一滴地施教和学习, 其结果学生仍是学得一塌糊涂, 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 如何做才能有效地实现本单元知识教学目标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反复思考和探究, 以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知识目标要求为纲领, 以教材内容为依托, 采取优化教学内容, 细化知识要点的措施, 宏观梳理古代中国三大行业经济发展概貌及其特点, 微观剖析重要历史现象和概念的教学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加以论述, 以期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列表归纳, 系统直观梳理古代中国三大行业经济发展概貌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发展概貌”是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虽然教材对古代中国三大行业经济的发展分别做了大篇幅叙述, 但教材叙述较分散, 学生难以系统把握和对比性地掌握。因此,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列表归纳的方式, 横向突出要点, 纵向进行比较, 系统直观地梳理古代中国三大行业经济发展概貌。

1. 古代中国农业发展概貌

2. 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3.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概貌

二、由此及彼, 多角度全方位梳理古代三大行业经济发展特点

“了解古代中国三大行业经济发展特点”是课标的另一基本要求, 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古代中国三大行业经济的起源、生产组织、经营方式、技术水平、行业门类、世界地位等方面有宏观认识和整体把握。教材对这部分知识没有具体文字,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概括总结, 从而解决问题, 并训练能力。

(1)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1)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培育和种植的农作物种类繁多, 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2) 古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 自成体系。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 种植业为主, 家畜饲养业为辅。 (3) 古代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为铁犁牛耕, 实行精耕细作的耕作方法, 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4)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是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脱离农业, 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2) 夏商周时期, 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 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3) 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 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劳动分工不断细密。 (4) 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朝中后期, 民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了手工工场。 (5) 手工业地域分布广泛, 随着经济重心南移, 地域分布重心也发生相应变化。 (6)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 产品远销亚、欧、非地区, 广受赞誉。

(3)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 我国商业起源早, 逐步发展繁荣。古代商业产生于先秦时期, 初步发展于秦汉时期, 隋唐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 到宋元时期商业经济达到空前繁荣。 (2) 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的, 商人社会政治地位低下, 商业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3) 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等全面发展。商业发展促使都市、城镇大量兴起。 (4) 古代金融发达, 类似于银行的柜房、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 (5) 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 “厚往薄来”。 (6) 古代商人组织历经宗族亲缘组织和业缘组织到地缘组织的发展变化, 明清时期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出现。

三、由表及里, 全面准确剖析重要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

本单元涉及许多重大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 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兼并、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等等。这些知识不仅是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 而且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问题, 因此教学意义重大。对于这些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的教学, 应从原因、内容、实质和影响等方面由表及里、全面准确地剖析, 最好选择典型例题强化训练。

关于小农经济。 (1) 全面分析形成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铁犁牛耕的出现) ;直接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 从生产单位、生产结构、生产目的等角度掌握其特点。 (3) 强调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4)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个体农民处境等角度对其进行认识、评价。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 (1) 分析出现的原因。 (2) 知道出现的时间、地点、部门、标志。 (3) 重点剖析缓慢发展的原因:根本原因——腐朽的专制制度,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其他原因:农民贫困, 国内市场狭小;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等政策的阻碍和影响等。

关于土地兼并现象。 (1) 分析根源———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制度。 (2) 了解表现, 分析影响。 (3) 知道北魏至唐朝前期、明朝等时期政府抑制土地兼并的典型措施。 (4) 本质上认识:土地兼并是我国封建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是客观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封建国家在不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关于“重农抑商”政策。 (1) 知道其含义、原因、目的及商鞅最早提出。 (2) 掌握西汉武帝、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措施, 并触类旁通, 概括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基本措施。 (3) 运用两点论, 从封建社会的早晚期以及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等方法全面剖析其影响。

关于清代“闭关锁国”政策。 (1) 全面剖析实施原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点决定, 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主观原因——“天朝上国”思想。 (2) 准确把握含义: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并不是禁绝海外贸易。 (3) 运用两点论全面分析其影响。

总之, 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掌握的效果。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是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捷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 勇于探索, 我们就会如鱼得水, 灵活驾驭教学内容, 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②第一单元教学内容知识点复杂, 头绪零乱, 教学难度颇大。为了有效地实现本单元知识教学目标, 可以采取优化教学内容, 细化知识要点的措施, 宏观梳理古代中国三大行业经济发展概貌及其特点, 微观剖析重要历史现象和概念的教学方法, 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必修五语文第一单元

必修五语文第一单元(精选8篇)必修五语文第一单元 第1篇第一单元话题点击本单元是小说单元,共包括四篇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