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I型糖尿病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I型糖尿病范文(精选9篇)

I型糖尿病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儿童I型糖尿病80例,其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1岁1月~16岁3月,平均病程12.9 d,首发病47例,并发酮症酸中毒31例、糖尿病性酮症13例、胃肠炎5例、尿路感染2例、支气管炎6例,甲亢2例,其中两次入院者8例,三次入院者3例。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空腹C肽和胰岛素降低,A1c增高,全部病例均符合儿童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儿童T1DM是一种终身疾病,必须终身注射外源性胰岛素进行替代治疗,其治疗是综合性的,主要包括药物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精神心理疗法和健康教育五大方面。大量临床经验表明,儿童I型糖尿病的五种治疗方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精神心理治疗可以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具体方法如下:

1.2.1 药物治疗

胰岛素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逆转酮症[1]。胰岛素的注射必须要精准。我科针对儿童个体化情况,采用胰岛素笔睡前中、长效,早、中、晚餐前半小时或三餐前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为主的方式控制血糖。

1.2.1. 1 胰岛素注射要点

胰岛素包括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和预混胰岛素等剂型,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胰岛素需皮下注射,常用注射部位有上臂侧面与后面、大腿前面与侧面、臀部后外侧、腹部脐周3 cm之外,其中腹部最适宜,因腹部脂肪较多,胰岛素吸收均匀,且吸收利用率最高。吸收速度从快到慢顺序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注射部位应轮换,两次注射点一般相距2 cm,避免注射到深部肌肉,避开皮肤破损、疤痕或硬结处注射。儿童推荐使用胰岛素笔针头长度为6 mm以下,以4~5 mm为佳,在使用8 mm及以上长度的针头,需捏皮45°进针,以免发生肌肉注射。

1.2.1. 2 胰岛素的储存

①未开封的胰岛素一般储存于2~8℃冰箱中;②已开封胰岛素应于室温(<25℃)、阴凉、避光处保存,可保存1个月。③开封胰岛素亦可放冰箱冷藏,但须取下针头,防止热胀冷缩使药液漏出。冻结的胰岛素不能再使用;不能存放于冰箱门侧,防振动降低药效。

1.2.2 饮食护理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护理中的关键。孩子在成长阶段,饮食的适宜度就是满足儿童需要的营养和热量为最佳[2]。按一日总热量计算公式总能量=1000kcal+(70~100)*年龄(此公式适用于6~14岁儿童)。饮食治疗应个体化,需要考虑糖尿病的类型、治疗情况、个人的喜好、文化背景、并发症和生活方式等[3]。营养不良及患有消耗性疾病者,低体重者可酌情增加能量;肥胖儿在不影响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减少能量摄入。同时注意平衡膳食中热量摄入,定时、定餐、定量、定营养,每餐平均分配,限制纯糖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素[4]。将糖尿病儿童食谱制作成小册子,教会家属使用《等值食谱交换表》和不同能量治疗饮食中各类食物交换份数。告知家长要注意防止患儿偷食等不遵守饮食治疗方案行为。

1.2.3 运动疗法的指导

适度的减肥被证明能够提高胰岛素的耐受性[5]。主要通过控制、搭配饮食和运动来实现。运动一般没有特殊限制,时间以餐后l~1.5 h为宜,不宜空腹运动,主要形式有散步、快走、小跑、爬楼梯等,以中等强度,微出汗为佳。运动后如有低血糖症状可适量加餐。

1.2.4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充分意识到提高家长的关注度及加强糖尿病患儿自我管理能力对预防DKA复发的必要性[6]。告知家属及患儿,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明显的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与成人糖尿病教育不同,儿童、青少年处于一个特殊的身心发展阶段,不能完全独立地进行自我管理,需要家庭、社会及学校的共同参与[7]。以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利于血糖的控制。

1.2.5 健康教育良好的健康教育可充分调动糖尿病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疾病控制,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8]。科学的护理方法和糖尿病教育可对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控制血糖和体重[9],降低医疗费用[10]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可根据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心理状态、教育程度、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采取集体、小组、单人教育等形式,由专科护士组织进行患儿家属座谈会,讲解包括疾病的基础知识、心理教育、饮食治疗教育、运动疗法教育、药物治疗教育等,主要内容包括:

1.2.5. 1 血糖监测

常规按三餐前、三餐后2 h、睡前及夜间03:00监测血糖,注意使用酒精消毒,观察有无Somogyi现象、黎明现象、低血糖等症状的发生。

1.2.5. 2 低血糖的观察及处理

注意患儿有无虚弱、四肢无力、头晕、发抖、虚汗、焦虑等表现,提防低血糖的发生,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应及时予进食适量糖果、饼干、苹果等,卧床休息,注意监测血糖变化直至正常值范围内。

1.2.5. 3 预防感染

监测血糖及注射胰岛素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服及床上用品,房间定时开窗通风,糖尿病患儿较正常人免疫力差,注意预防呼吸道、泌尿系统等感染。

2 总结

儿童T1DM应坚持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及治疗方法个体化的原则。同时注重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预防皮肤、呼吸、泌尿系统等感染,定期检查视力、肾功能、血压、血脂等。处理好各个时期、各个方面影响血糖的因素。重视新技术疗法的应用,如干细胞治疗和免疫治疗,尽量将患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糖尿病是个终生性疾病,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加强对患者家庭跟踪管理,建立患者复查与随访档案,定期检查患者自我管理措施实施情况,给予及时指导及帮助[11],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丽.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26-28.

[2]洪党云,朱冬兰.儿童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2,11(2):42-43.

[3]吴临爱.儿童糖尿病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8):298-299.

[4]伍琦.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20-21.

[5]魏荣,柯晓燕.循证护理对儿童糖尿病血糖控制和不良事件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814-1815.

[6]郑晓萍,陈红,陈晓春,朱伟芬,黄轲.24例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急救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96-1097.

[7]彭鑫,崔焱,董玲,等.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5):10-13.

[8]王艳丽,杨军红,等.儿童I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及营养干预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2):1121-1123.

[9]T ups,M c Daniel G,Gay J T.Diabetes self-care know-ledge,behaviors,and metabolic control elder adults:the effect of a post education follow-up program[J].Diabetes Educ,1993,19:25.

[10]刘建琴,刘道平,陆秀华,等.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与疾病直接医疗费用关系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9):526.

《I型起源》:眼睛传奇 第2篇

在科幻电影《I型起源》的开头,剧中的科学家就介绍了眼睛研究的现状与困境。电影所说的确实是事实。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六章《理论的难题》的“极其完美和复杂的器官”这一节中写道:“眼睛有调节焦距、允许不同采光量和纠正球面像差和色差的无与伦比的设计。我坦白地承认,认为眼睛是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假说似乎是最荒谬可笑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说,包括人眼在内的所有生物的眼睛,真的是进化道路上的一个奇葩?

那句话只是达尔文的一个引子

因为进化论否认了上帝的存在,进化论刚一推出,就遭到神创论者的猛烈抨击。神创论认为,地球及万物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9点钟创造出来的,神创论攻击进化论的一个有力武器就是眼睛是怎么进化出来。他们质问:“眼睛的功能是任何最高级的照相机无法企及的。但按进化论的观点,眼睛的结构与功能也是一点点地进化来的。可是,眼睛的各部分以及它与大脑的联系等,怎么都那么凑巧地同时进化到这样准确的程度,使眼睛有正常的功能呢?其中任何一部分配合稍差一点,眼睛就无法起作用。试想,在进化过程中,10%、50%甚至99%进化程度的眼睛如何发挥功能呢?眼睛的形成,是很难用进化来解释的。”

这种观点经过神创论者不遗余力的宣传,哄骗了不少人。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达尔文确实写过前面引用的那句话,但那不过是引子,用来引入话题的一种写法,并非结论。接下来达尔文笔锋一转,用详尽的数据与可信的推理,证实眼睛这样复杂的器官也是进化的结果。达尔文的解释,在今天看来,也是无可挑剔的。进化生物学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对眼睛的进化已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已经能够详尽地描述眼睛的进化历程。

在电影中,主人公、分子生物学在读博士伊恩·格雷和他的助手凯伦提出一个验证眼睛进化的实验方案:人眼由12个重要部分组成,而构造最简单的眼睛只含有一个部分,如果能通过单基因突变,补全这之间的进化断层,就可以描绘出构造最简单的眼睛向最复杂完备的眼睛的演变过程。所有有眼睛的动物都有PAX6这个基因,要是能从没有眼睛的动物身上找到PAX6,再想方设法让这个隐性基因表达出来,那就可以证实眼睛是可以从零开始演化出来的。

然而,这段描述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它把进化过程视为一条从简单到复杂的直线,认为原始的感光点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演化为人眼,人眼是最为复杂完备的。事实并非如此。

人类的眼睛并不值得骄傲

从某种程度上讲,人眼确实堪称完美。人类是三色视者。我们的眼睛拥有3种被称为“视锥细胞”的感光器,对红色、绿色和蓝色敏感。另一种被称为“视杆细胞”的感光器能感受弱光,让我们在暗处也能看清物体。由于我们的视网膜中央挤满了视锥细胞,使我们的视力水平位于动物界前列。但是,这并不值得骄傲。无数种动物的眼睛都超过了我们。

鸟类是四色视者。它们眼中的4种视锥细胞能让它们辨别红色、绿色、蓝色和紫外线。一些肉食鸟的视力比人都好,老鹰的视觉分辨率比我们高出大约2.5倍,翱翔于两三千米高空也能发现地面上的小动物。人要是处于那样的高度,能看到的范围就要窄得多。而且,有证据表明,老鹰可以看到10千米以外的老鼠,远超人类。

其他动物的眼睛也各有千秋。

虎、豹等食肉动物的眼睛长在头部前侧,两眼的视野部分重叠,具有较好的立体视觉,不仅能看清楚物体,还能很好地分辨周围物体的前后位置和距离,这样的眼睛利于追捕猎物。牛、羊等食草动物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两眼的视野互不搭边,总的视野比较宽阔,加之对动的东西特别敏感,这样的眼睛利于及时发现前来偷袭的天敌。

变色龙的两只眼睛可以相互独立地向任意方向转动,这是适应一只眼睛盯着前方的猎物、另一只眼睛防备“黄雀在后”的需要。青蛙、海龟、海豹等水陆两栖的动物,眼睛能水陆两用。射水鱼因为要吐水射落岸边植物上栖息的昆虫,就进化出能同时看清水里东西和空中东西的眼睛,而一般鱼类看空中东西是模糊不清的。

空中善飞的小昆虫视野需要特别宽阔,它们的眼睛是半球形的复眼。复眼中成千上万只“小眼”的视野镶嵌排列,就构成了宽阔的总视野,前后、左右、上下都能看得见。

眼睛的缺陷正是进化的结果

这些动物的眼睛本领都是人眼所不具备的,甚至望尘莫及的。事实上,演化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只要能适应不断改变的环境,那就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并不存在从简单到复杂这样一条进化直线,简单与复杂,都是适应环境的具体方式。如果进化是直线的,那地球上就不会有细菌这样的简单到极点的单细胞生物。要是发生陨石撞击地球这样的大灾难,复杂生命反而更为脆弱,而细菌会在任何规模的天灾面前,滋润地活着。单就眼睛而言,每种动物的眼睛对于它本身都是最好的,都能很好地适应生存。眼睛有好有坏,人眼是最为复杂完备的,其实都只是人类的片面看法。如果真的能够让动物们对“谁的眼睛最好”发表意见的话,我们就会听到一个异口同声的回答:“自己的眼睛才最好!”

眼睛的构造和功能千差万别。像人眼这种相机式眼睛,在进化史上曾经出现过6次。如果眼睛真是上帝设计的,那他真不是个好设计师,因为我们看似完美的眼睛其实充满了缺陷。我们的视网膜是倒装的,感光细胞在最里面,往外是传入神经和血管网,所有脊椎动物的眼睛都是这样的——这导致了视网膜特别容易受伤害。因此,近视、老花、散光、白内障,种种眼睛的问题困扰着我们。而头足类——包括章鱼和乌贼——的眼睛就更为合理,感光细胞在最前锋,后面才是传入神经和血管网,所以头足类有着最好的感光“硬件”设计,从本质上超越所有包括人在内的脊椎动物。有意思的是,有缺陷的眼睛正好可以证明进化论是正确的,因为眼睛的缺陷正是在进化的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妥协一步步摸索演变的结果,而不是谁事先设计好了的。

《I型起源》后边的故事就开始胡扯了:格雷博士把已故女友的虹膜资料输入系统,发现在印度有个女孩拥有一模一样的眼睛,年龄正好与女友去世的时间相同。他去印度做研究,发现那个女孩居然还有前女友的记忆片段,因此,“转世”之说得到了验证。

I型糖尿病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晨中段尿液标本382份于无菌尿管中, 立即送检。

1.2 仪器与试剂

本文采用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 (日本Sysmex公司产品) 进行UTI测定;Sysmex原装试剂;尿液质控品 (上海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MB-80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及配套细菌鉴定板条;1μl定量接种环。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按照仪器操作说明进行, 以细菌计量≥4 000/μl和白细胞计量≥30/μl为阳性。

1.3 方法

对382份晨尿标本先行细菌培养, 再用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结果。

2 结果

2.1 尿培养结果

本组382份尿液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84例 (22.0%) , 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多见 (52例, 占尿培养阳性患者的61.9%) , 真菌8例, 肠球菌6例,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各3例, 铜绿假单胞菌2例, 与相关报道结果基本相符[4]。

2.2 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

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细菌计数值以2 000/μl为1个阶段, 分6个阶段, 细菌计数值在0~2 000/μl时尿培养阳性数与尿标本数的比值为4.1% (8/193) , 细菌计数值在2 001~4 000/μl时尿培养阳性数与尿标本数的比值为10.8% (7/65) , 细菌计数值在4 001~6 000/μl时尿培养阳性数与尿标本数的比值为52.0% (13/25) , 细菌计数值在6 001~8 000/μl时尿培养阳性数与尿标本数的比值为66.7% (8/12) , 细菌计数值在8 001~10 000/μl时尿培养阳性数与尿标本数的比值为77.8% (7/9) , 细菌计数值>10 000/μl时尿培养阳性数与尿标本数的比值为80.5% (33/41) 。由上可见, 随着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细菌计数值的增加, 尿培养阳性率也相应增加。以尿细菌培养作为UTI诊断的金标准, 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细菌计数值在不同诊断界值时的诊断评价见表1。表1所示, 当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细菌计数值为4 001~6 000/μl时, 其诊断率最高 (88.1%) , 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3%和90.3%, 阴性预期值达94.2%。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型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 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极易并发UTI;而且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膀胱扩张迟缓、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进而导致慢性尿潴留或膀胱残余尿量增多, 此种环境非常适合细菌的繁殖滋长, 从而导致UTI发生。诊断UTI的金标准是中段清洁尿细菌培养, 但结果回报时间较长, 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此外, 相当比率的尿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 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如何快速筛查UTI, 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5~8]。樊云蓉等[6]通过检测150份尿液标本, 对尿白细胞、酵母样菌及细菌计数进行测定, 并综合上述三项检测指标结果判断是否合并UTI, 结果显示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出的“UTI信息”研究参数对诊断UTI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尿沉渣分析仪即为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 有学者使用该仪器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中段尿液标本, 并与公认的诊断UTI的金标准-细菌培养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虽然不能代替尿液细菌培养, 但是具有较高的筛查价值[9,10]。本文3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84例, 其中大肠埃希菌52例 (61.9%) , 因此本文认为大肠埃希菌是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UTI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与很多相关报道结果一致[3]。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细菌数对筛检和诊断其是否合并UTI。

总之, 采用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UTI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具有经济、简易、快速、重复性好、无需离心和诊断准确性较高等优点[11], 极大地方便临床诊断、治疗和观察预后, 并可避免不必要的经验用药。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尿路感染 (UTI) 的效果。方法:对382份2型糖尿病患者新鲜中段尿液标本, 分别行细菌培养和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随着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细菌计数值的增加, 尿培养阳性率也相应增加。当细菌计数值>4 000/μl时, 其诊断率最高 (88.1%) , 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3%和90.3%, 阴性预期值达94.2%。结论: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细菌定量计数可作为2型糖尿病早期UTI的一项快速筛查指标。

I型糖尿病 第4篇

关键词:T+G;酵母抽提物;酱油;生产工艺

酱油作为一种传统的调味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其口感及风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朝着天然、美味及多功能的方向发展。正是由于天然调味料市场的不断扩大,对其研究及应用也正不断的深入。目前,全世界的天然调味料中以酵母抽提物的应用前景最为广泛。作为新型的蛋白质食品资源,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其各种使用价值不断地被开发出来,例如应用于同样作为调味品的酱油中,在促进酱油产品鲜味的同时,能提供蛋白质、核酸、谷胱甘肽、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

1.高I+G型酵母抽提物酱油的生产工艺

1.1工艺流程 其工艺流程如下:分离纯化酵母菌-筛选高产率及含量的酵母-酶解提取酵母抽提物-酱油发酵出的原油-加温-过滤-调配-成品

1.2分离纯化 从发酵罐中的酱醅、泥土、树林地、河流地,分别取样进行酵母菌分离纯化,培养基为PDA培养基。

1.3筛选 对纯化后的6株酵母菌进行培养,测定酵母产率及RNA含量,结果见表1。其中,酵母RNA含量的测定方法为:取5mL培养液于预经恒重的离心管中,离心去上清液,沉淀加水5mL,洗涤2次,离心去上清液,沉淀再以95%的酒精洗涤,离心去上清液,再加入丙酮洗涤沉淀,离心去上清液,得酵母泥,置于70℃烘箱干燥8h。称重,计算干重(mg/5mL)。用10%氯化钠于沸水中抽提酵母RNA,重复3次,均倒入50mL容量瓶中定容,吸取1mL加5mL蒸馏水于试管中,摇匀,测定OD260。酵母产率的计算方法为:称量酵母干重(g)x20,得到100mL培养液中酵母干重(g)。由表1可知,以RNA含量X细胞得率为指标,分离出的酵母菌Y003的指标最高,选择该菌株为目标菌。

1.4提取 将选育出的Y003先进行灭酶,再添加破壁酶、蛋白酶、5'-磷酸二酯酶和5'-腺苷酸脱氨酶,在一定温度和pH条件下对酵母细胞进行水解,得到高含量呈味核苷酸、氨基酸等物质。不同温度及pH条件下的酶解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对酵母菌进行酶解处理,在pH6.0、温度50-60℃的条件下,RNA含量为142.6mg/100mL,氨基酸态氮含量为885mg/100mL。

1.5酵母抽提物添加

1.5.1添加环节 提取出酵母抽提物后,按5%0的比例添加到原油中,添加方式有灭菌前、过滤前、调配前3种方案,分别进行鉴评,对比酱油成品的口感风味、体态情况及理化指标。其中,感官鉴评口感风味的方法如表3。

1.5.2添加比例 以2%0、3%0、4%0、5%0、6%0为添加梯度,对比不同添加比例下的成品感官及理化指标,同时以不添加的成品作为空白对照。将不同添加比例的酱油成品进行感官鉴评,有17人参与鉴评,其结果如表5。由表5可知:添加量为4%0时,口感最好,添加量为4%01)2下时,口感等逐渐增强,而高于4%0时,焦味逐渐变强,综合风味变差。

将不同添加环节的酱油成品分别进行感官鉴评,同时与不添加的空白产品进行对照,安排23人进行鉴评,其结果如图1。由图1可知:方案三的综合结果最佳,即在调配环节中添加酵母抽提物后,酱油成品的口感醇厚,焦味被有效掩盖,体态澄清。而其它方案中,在灭菌前或过滤前添加,口感及风味被减弱。

产品的理化指标见表4。在过滤或调配时添加酵母抽提物,其理化指标较高。而在灭菌前添加,酵母抽提物的营养物质在灭菌过程中发生生化反应,相应全氮等指标含量降低。

不同添加比例的成品理化结果见表6。随着酵母抽取物添加比例的增大,全氮、无盐固形物指标也随之增大,而其他指标的变化不大。

2.结果

经筛选出的新型酵母抽提物,以4‰的比例于调配过程中添加,酱油成品的口感较添加前更加醇厚,气味为酱香味,理化指标能达到特级酱油的指标要求。

3.结论

I型糖尿病 第5篇

随着光伏逆变器、UPS、变频器等行业的发展,新颖的逆变器拓扑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高效率、高频率、低谐波及输出滤波器小等特点的三电平逆变拓扑,在逆变功率变换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常用的三电平拓扑结构中,“T”型和“I”型的应用较为流行。有关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开关频率在16k Hz以上时,“I”型逆变拓扑开关管损耗与“T”型相比较小,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随着逆变器功率密度的不断提高,受效率、谐波、体积及成本等因素影响,“I”型越来越凸显其优势。而“I”型三电平逆变拓扑在工程应用中,由于其结构形式为开关管的串联,开关管的静态和动态均压问题是“I”型拓扑的设计关键,串联的开关管不均压会直接导致过压损坏,直接影响系统的可靠性。

本文针对“I”型三电平的逆变器,从开关管的控制方式及硬件电路上做了优化。保证开机时,内管先于外管开通,关机时,内管后于外管关断,解决了内、外管承受电压不一致的问题。

1“I”型三电平拓扑及工作特点

“I”型三电平拓扑如图1所示,直流侧经过直流电容接入,在“I”型的桥臂中点处连接交流输出的低通滤波器,滤波器形式可为LC或LCL。在开关管交替开通、关断时,桥臂中点电压有三种变化形式:+BUS、N及-BUS,这三种电平经过低通滤波器滤波处理后变为工频的电压波形。

为了将桥臂中点三种脉动的交流电平变为规则的正弦波,三电平拓扑中开关管的发波需要进行严密的逻辑控制。一般地,在逆变器输出的正半周内,Q1高频开关动作,其占空比呈正弦包络,Q2为工频变化的开关管,在正半周处于常通的状态。同时,在输出正半周内,Q3的开关动作逻辑与Q1呈互补状态,Q4呈关断状态。而在输出负半周,四个开关管的工作状态与正半周对调,即Q4呈高频开关动作,占空比呈正弦包络,Q3负半周中常通,Q2与Q4逻辑互补,Q1呈关断状态。详细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I”型三电平开关管动作控制逻辑按照图2工作时,在正半周内,Q1、Q2导通时,Q3、Q4关断,二者串联承受双边母线电压;在负半周内,Q3、Q4导通时,Q1、Q2关断,二者串联承受双边母线电压。每个开关管及钳位二极管关断时承受的反向电压最大为半边母线电压。

2 内、外开关管均压设计

2.1“I”型三电平内、外管不均压分析

“I”型三电平在一般应用时,四个开关管及两个二极管均选用耐压规格相同的器件。比如典型的380VAC/400VAC(线电压)电网,直流侧母线电压为400V左右,开关管及二极管一般选择600V耐压。

“I”型三电平拓扑开关管不均压主要表现在同侧的内、外管上,一般均出现在逆变器开机与关机时刻。不均压根本原因是由内、外开关管的寄生参数差异而造成的,由于开关管的生产线工艺差异、批次差异等,均会造成内外管的输出电容Coss不同[2,3]。一般地,开关管在关断后所承受的电压主要取决于集电极与发射极(IGBT)或漏极与源极(MOSFET)的输出结电容Coss。结电容越大,在分压时分到的电压越小,结电容越小,分到的电压越大[6,7,8,9,10,11,12]。

以关机时刻为例,如图3所示,四个开关管同时关断,逆变器滤波电感续流,半边IGBT的反并联二极管导通将“I”型三电平桥臂中点(即交流输出点)拉至正母线或负母线,致使另外半边的内、外开关管串联承受双边母线电压。在这种内、外开关管串联承受双边母线电压的时刻,由于开关管输出电容Coss的差异,使得内、外管不均压。如果开关管的结电容参数相差较大的话,会直接导致内管关断电压过高而发生雪崩击穿,损坏开关管。

以下从电感电流的两个流向来分析,即流出桥臂中点和流入桥臂中点。

(1)电感电流流出桥臂中点

如图3中(a)所示,当由于逆变器过流、过压等情况出现,需要关机时,逆变器滤波电感的电流在一定时间内需要续流,电流流向保持前一正常工作时刻的流向不变,即从桥臂中点流出,其续流路径详细情况见图4所示[10]。

逆变器滤波电感需要续流,将D3、D4自然打开。因此,桥臂中点电压与直流侧的-BUS基本一致(仅相差两个串联二极管的通态压降)[14]。而在关机时,Q1、Q2关断,其关断状态是通过Q1、Q2开关管的两个输出电容Coss分担双边母线电压来进行。在此,如果Q1、Q2的输出电容的寄生参数由于工艺、批次等原因不一致时,其关断的时间将会有差异。

假如Q1的Coss较Q2小,即会造成Q1先关断,Q2后关断,而在这种情况下,D5会导通,将Q1、Q2的中点电压钳位在正负母线电压的中点,即零电压。对于后关断的Q2来说不会承受双边母线电压,比较安全。但如果Q1的Coss较Q2大,情况就不容乐观。将会造成Q1后关断,Q2先关断,而在这种情况下,D5承受的电压为负,无法将Q1、Q2的中点电压钳位在正负母线电压的中点零电压,此刻会导致Q1、Q2电压不均,极限情况下,先关断的Q2会承受双边母线电压,发生过压雪崩击穿,损坏Q2,进而将逆变器损毁。

(2)电感电流流入桥臂中点

如图3中(b)所示,当由于逆变器过流、过压等情况出现,需要关机时,逆变器滤波电感的电流在一定时间内需要续流,电流流向保持前一正常工作时刻的流向不变,即电流流入桥臂中点[11],其续流路径详细情况见图5所示。

逆变器滤波电感需要续流,将D1、D2自然打开,因此,桥臂中点电压与直流侧的+BUS基本一致(仅相差两个串联二极管的通态压降)。而在关机时,Q3、Q4关断,其关断状态是通过Q3、Q4开关管的两个输出电容Coss分担双边母线电压来进行[13,15]。在此,如果Q1、Q2的输出电容的寄生参数由于工艺、批次等原因不一致时,其关断的时间将会有差异。

假如Q4的Coss较Q3小,即会造成Q4先关断,Q3后关断,而在这种情况下,D6会导通将Q3、Q4的中点电压钳位在正负母线电压的中点,对于后关断的Q3来说不会承受双边母线电压,比较安全。如果Q4的Coss较Q3大,将会造成Q4后关断,Q3先关断,而在这种情况下,D6承受的电压为负,无法将Q3、Q4的中点电压钳位在正负母线电压的中点零电压,此刻会导致Q3、Q4电压不均,极限情况下,先关断的Q3会承受双边母线电压,发生过压雪崩击穿,损坏Q3,进而将逆变器损毁。

2.2 优化控制方式

为了避免由于开关管自身的寄生参数差异而造成内、外管在关机时的关断速度不一致,进而损坏内管,在“I”型三电平四个开关管的逻辑控制上加入一些保护的措施,可对开关管进行有效的保护[1]。

常规的开关动作时序如图2所示,在此基础上加入开机、关机时刻的保护逻辑,旨在开机时刻保证内管先于外管开通,关机时刻保证内管后于内管关断,防止内、外管承受电压不均。加入的特殊控制逻辑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开机时刻,在正半周中,按照发波相位逻辑先将Q2开通,随后开通Q1,即Q2和Q1要有一定的延迟;在负半周中,先将Q3开通,随后开通Q4,即Q3和Q4要有一定的延迟。第二,关机时刻,在正半周中,先将Q1关断,随后将Q2关断,Q1和Q2的关断要有一定的延迟;在负半周中,关机时,先将Q4关断,随后将Q3关断,Q4和Q3关断要有一定的延迟[5,9]。

2.3 优化硬件电路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出,“I”型三电平内、外管关断时不均压的原因是由于开关管的制造工艺和批次造成其寄生参数不一致,即输出电容Coss大小不同导致关断速度不同,造成内、外管承受电压不一致。

在发波控制方式上的优化方案可以有效针对软开、关机的工况,即由于过流、过压等原因的开、关机。对于控制器由于掉电复位的开、关机,无法通过发波控制解决。因此,在硬件电路中彻底解决此问题就显得非常关键。而解决该问题的核心可将内管的输出电容人为加大,使内管的关断速度滞后于外管,这样可以完全避免内、外管承受电压的不一致,从而对“I”型三电平的内管进行有效保护,增强逆变器系统整体可靠性[6,7]。

如图6所示,为实现内管关断速度滞后于外管关断速度,在内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间并联R、C电路,其中电容的选择要根据IGBT本身输出寄生电容而定。以Infineon公司的600V/50A IGBT(IKW50N60)为例,其输出电容Coss典型值为200p F,在以此款IGBT组建“I”型三电平时,并联电容可选用一倍到两倍的输出电容Coss值比较合适,在此选择330p F/1000V的陶瓷电容。与电容串联的电阻大概为10ohm到30ohm之间,其主要作用是将IGBT正常开关动作时电容储存的能量用电阻消耗掉,或者可以理解为加以阻尼来防止该并联电容与电路中寄生电感振荡[8]。

3 均压效果

本文中“I”型三电平逆变器的功率为6k VA,IGBT选用Infineon的IKW50N60(600V/50A),逆变器直流侧母线电压为380V,逆变器工作频率为20k Hz。

首先在发波控制上,利用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将DSP发出的SPWM波按照文中提到的方法处理,即开机时,内管超前外管开通1.5μs(根据具体情况可调,一般与死区时间一致);关机时,内管滞后外管关断1.5μs。其次,在硬件上,内管并联阻容网络,选择330p F/1000V的陶瓷电容与15ohm/2W的绕线电阻。实验测试波形见图8和图9,波形显示Q1和Q2的电压基本保持一致,不存在内、外管承受电压不均的情况,逆变器工作良好。

4 结论

由测试波形可以看出,经过在发波控制上加入防止内、外管承受电压不均的逻辑时序及在硬件电路上加入防止内管先于外管关断的阻容网络后,内、外管关断的电压保持一致,最大为半边母线电压。因此,该方法是从发波控制与硬件电路上进行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解决由于内、外管关断不一致而造成的内、外管承受电压不均的问题。该优化设计目前已成功应用到“I”型三电平逆变器的UPS及光伏逆变器产品中。

摘要:为解决“I”型三电平逆变拓扑中内、外开关管的不均压问题,在逆变拓扑开关管的控制方式及硬件电路上提出了优化的方案。开关管发波控制中,在原有的时序控制中加入开机和关机的时序逻辑,开机时保证内管先于外管开通,关机时保证外管先于内管关断,避免内、外管承受电压不一致的情况。在硬件电路中,对内管增加阻容网络,消除了内、外管同时关断时由于其寄生参数不一致而导致的内、外管承受电压不一致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彻底解决“I”型三电平拓扑中内、外管承受电压不一致的问题。

I型糖尿病 第6篇

1 材料

1.1 病料来源

病料来源于即墨市某养猪场病死猪, 无菌采取发病猪心血、肝、淋巴结、脑和关节液保存, 以备分离菌株。

1.2 培养基

将TSA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B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 购自英国OXOID公司, 按照产品说明书配制, 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加入新生牛血清和NAD溶液, 使其浓度分别为5%和0.02%。

1.3 生化试剂

生化管为:6.5%高盐肉汤、甘露醇、海藻糖、山梨醇、乳糖、菊糖、马尿酸钠、七叶苷和明胶, 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公司。

1.4 药敏纸片

青霉素G、阿莫西林、链霉素、先锋霉素V、氧氟沙星、卡那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复合磺胺13种药敏纸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公司。

2 方法

2.1 菌株的分离

将采集的病料划线接种于含有5%犊牛血清的TSA平皿上, 37℃培养12~24h后观察, 挑取直径0.1~1.0mm、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圆形、边缘整齐的小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阳性、成对或有链状排列的球形细菌为可疑菌落, 对其传代纯化。

2.2 生化试验

对于纯化好的可疑菌落按使用说明做以下生化实验:6.5%高盐肉汤、甘露醇、海藻糖、山梨醇、乳糖、菊糖、马尿酸钠、七叶苷和明胶。符合链球菌生化标准的菌株判为链球菌。

2.3 药敏试验

按标准纸片琼脂扩散法 (K-B法) 操作。

2.4 PCR鉴定

2.4.1 本试验所用PCR引物见附表。

2.4.2 PCR模板、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

按试剂盒说明书提取链球菌基因组为PCR模板。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按参考文献进行。

3 结果

3.1 菌落形态

通过菌体形态、革兰氏染色, 初步判定从即墨某猪场的发病猪的关节液中分离出一株疑似猪源链球菌, 命名为SS1 (见附图) 。

3.2 生化鉴定

该疑似链球菌SS1株不发酵甘露醇、山梨醇、海藻糖、七叶苷、菊糖、乳糖, 产酸不产气, 无运动性, 符合猪链球菌的生化特性。

3.3 药敏试验结果

该疑似链球菌SS1株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链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耐药;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中度敏感, 对先锋霉素V、复合磺胺、强力霉素敏感。

3.4 PCR鉴定

用猪链球菌通用引物进一步做PCR鉴定, 确认SS1株为猪链球菌;又将其进行猪II型链球菌通用引物的鉴定, 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序列与NCBI上发布的猪II型链球菌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8%。

4 讨论

由于链球菌广泛存在于正常猪的呼吸道、扁桃体等器官和组织中[1.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所分离的先锋霉素V、复合磺胺、强力霉素, 而对大多数药物如青霉素G、阿莫西林、链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均产生较高的抗药性。因此, 临床上可把先锋霉素V和环丙沙星作为治疗猪链球菌病的首选药物。

在欧洲导致猪发生猪链球菌病以R群的II型猪链球菌为主, 其次是1型、9型、7型和其它型[3,4]。而我国, 以前以C群的马链球菌兽疫亚种为主, 近年来也常有猪链球菌II型的报道, 该研究中猪II型链球菌在山东省即墨某猪场发现, 表明该型链球菌已在山东流行, 但是该菌株并未对该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表明该分离菌株毒力较弱。

本研究对该菌株进行了初步研究, 有利于该猪场猪链球菌病的防控, 间接促进该猪场的经济效益。

摘要:从即墨某猪场发病猪的关节液中分离出一株疑似链球菌, 通过菌落形态、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及PCR检测对分离的疑似猪链球菌进行初步研究。经菌落形态学和生化鉴定为猪链球菌,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中度敏感, 对先锋霉素V、复合磺胺、强力霉素敏感。通过对分离菌株进行PCR鉴定及分型, 确认该菌株为猪II型链球菌。

关键词:猪,链球菌,药敏试验,生化试验,PCR

参考文献

[1]黄毓茂, 黄引贤, 等.II型猪链球菌的血清学鉴定[J].中国兽医学报, 1995, 15 (1) :63-65.

[2]姚火春, 陈国强, 陆承平, 等.猪链球菌1998分离株病原特性鉴定[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 22 (2) :67-70.

[3]Yu H, Jing H, Chen Z, et al.Huma Streptococcus suis outbreak, Siehuan China[J].Emerg Infect Dis, 2006, 12 (6) :914-920.

I型糖尿病 第7篇

关键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故障维修

1 故障一

1.1 故障现象

开机报正压或者负压错误。

1.2 故障分析及排除

出现此类故障,首先检查的是与压力有关联的元件,如储液瓶、废液瓶、缓冲瓶混合池等。因为这些组件都需要正压和负压的驱动,其密封圈也很容易老化或者在保养过后安装不到位。检查了上述部位之后,如果问题没有解决,就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首先听一下声音,是否有气体泄漏或吸入的声音,如果是“噗噗”的声音说明有气体泄漏,是正压;“哧哧”声是气体吸入的声音,是负压,可依照两种声音的差别来判断正负压。检查的方法有很多,隔离排除法比较方便,即夹住这一段管道看是否报上述错误,如果不报错,那么就是这一段的问题。如果有压力表,那么此项工作会变得容易一些,首先把压力表接到正压或负压接口上,借以判断是否是泵的压力不足。若原始压力正常,再根据管路图将各分支管路逐一夹住排查,最终找到问题所在。如果开机后程序无法正常进行,有可能是程序或者主板损坏。先设想一下:血球仪需要压力才能工作,像这类血球仪只有一个正压传感器,那么说明正压多少不是关键,仅仅提供废液的排出和反冲,废液无法排出或者排出不干净,就要考虑正压问题。首先要进行采样针冲洗块的复位,和正负压的建立。把负压传感器的管子拔下,接上一个管子,再接上10mL注射器,用力拉动注射器造成负压已经建立的假象,这时如果压力泵立即停止工作,说明主板没有问题,是压力泵的膜片磨损,需更换膜片。像这种情况,在拔下负压传感器的时候就应该感觉到没有负压,如果有负压,拔下管道就会听到明显的“哧哧”声。

2 故障二

2.1 故障现象

废液排除不干净。

2.2 故障分析及排除

该设备有两个废液池,先靠负压把计数池和冲洗后的废液吸到这里,然后等待正压把废液排出机器。如果计数池的废液不能排出,就要考虑负压问题及计数池密封不严的可能性,如果是废液池不能顺畅排出废液就要考虑正压因素,两者都不能顺利排出废液就要考虑废液池本身,密封阀是否完好和安装是否到位,然后再检查相关的电磁阀和管道。电磁阀堵塞或者性能不良,会造成无法把全部压力加到废液池上以致于造成废液排出不足。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无法将正压加到废液池上的话,压力传感器是不会报警的,因为这不是废液泄漏。

3 故障三

3.1 故障现象

堵孔和气泡。

3.2 故障分析及排除

在使用时间和体积进行计数定量的仪器上,都有定量管(或者叫计数管),液体通过定量管上的光电耦合器来进行体积定量,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认为是合理的,超过规定的时间就会认为是堵孔造成的,而在低于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则被认为是有气泡造成的流速过快,因为纯液体不会这么快通过。负压过高会产生气泡,在无负压报警监控的机器上,管道的泄漏、计数管密封不好,或者小孔破碎都会造成气泡。堵孔是指小孔被杂质堵塞,通过自动或者人工反冲可以得到验证,如水流喷射无力,或者成滴水状都是小孔堵塞的表现,可以通过浸泡、冲洗,并结合显微镜观察得到很好的处理。有些小孔跟其它的部件结合在一起,因此只能通过浸泡或者人工反冲,要注意的是不要用力过大冲破小孔,把故障范围扩大。有些堵孔则是由于负压不足或者管道泄漏引起的,负压不足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XS-1000i的负压瓶密封不好造成的负压不足,电路的漂移造成负压不足,其它部位的管道或者电磁阀密闭不严造成的泄漏等,都会造成负压不足,需要逐一排查。

参考文献

[1]刘军,等.BC-3000血细胞分析仪计数重复性差等故障维修[J].中国医疗设备,2008(8):118.

[2]别如志,付振艳,王红霞.日本MEK-6318血液分析仪的使用保养和维护[J].医疗装备,2004(2):33.

I型糖尿病 第8篇

关键词:甲癌,131I治疗,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教育过程, 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1]。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 约占甲状腺癌总数的80%[2], DTC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具有摄取核素131I的功能, 所以能用核素131I进行内照射去除, 以消除隐匿在残留甲状腺组织中的微小DTC病灶, 降低DTC复发和转移发生的可能性, 对制定患者随访和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3]。湖南省肿瘤医院用131I治疗DTC, 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 并针对核素治疗的特点、系统的对患者进行131I治疗前后的健康教育,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有效的帮助患者渡过隔离期, 并使病房满意率达到100%。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共有34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湖南省肿瘤医院接受131I治疗, 其中男性217例, 女性125例, 年龄14~79岁, 平均46.2岁, 131I治疗剂量3700~6364MBq (100~172mCi) 。治疗期间患者住院观察, 并建立严格的诊疗记录与随访表, 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所有病历资料和在进行131I治疗前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湖南省肿瘤医院根据131I治疗的经验及131I治疗的特点, 编制了“分化型甲癌术后行核素131I治疗知识问答”:对核素治疗分化型甲癌的方法、131I治疗原理、适应症的选择、131I治疗优缺点、治疗疗效和注意事项等做了详细的描叙。分治疗前心理教育、临床准备、治疗后注意事项和随访4个阶段进行健康教育, 以利于患者掌握教育内容。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个性特征等采用让患者阅读治疗手册、看宣传板报、集体宣教、个别指导等不同的教育方式来是实施教育宣教, 并发放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2 措施

2.1 治疗前心理教育

131I治疗甲癌属于放射性核素治疗, 大多数患者对此有焦虑、恐惧心理, 特别是首次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 由于对放射性核素不了解, 往往表现出焦虑、恐惧心理, 通过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口服131I进入机体后经胃肠道吸收, 主要蓄积在甲状腺内, 其余的多在48h内由泌尿系统排泄、故对其他脏器所致的辐射吸收剂量很少。另外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和家属交流, 阐明甲癌的病因、目前的治疗方法、131I治疗疗效、优缺点及并发症等多方面的内容, 并举治疗成功病例或原治疗过的病友现身说法, 使患者消除顾虑, 增强信心。

2.2 治疗前临床准备

在根据病理检查结果确定DTC病的诊断及术后的情况后, 与病房医师护士联系预约好时间, 并严格按照医护人员规定的要求执行。如:患者停服左甲状腺素钠片及含碘食物2~4周以上再收入院治疗。患者入院后做好入院处置, 告知医院的规章制度及核素治疗病房的管理要求, 使患者能自觉的遵守国家的放射防护法规。做好常规检查, 并发放书面资料再次宣教, 应用抗131I不良反应的药物, 如护胃止呕的药物及服药当天开始服用泼尼松片, 防治131I辐射作用引起的喉头水肿。告知患者131I属于放射性药物, 在利用其释放β射线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同时, 也释放穿透力较强的γ射线对他人造成外照射, 故为了减少患者之间的彼此辐射和对周围人群的辐射, 在住院期间不得串门 (患者住在有防护设施的单人房间) , 患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地点进行户外活动。

2.3 治疗后注意事项

2.3.1 心理护理

患者服用131I后, 随即进入到一个封闭的生活环境, 在放射性隔离病房内单独生活7~10d, 暂时与人群分离, 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孤独无助感。因此, 护士预先做好家属的工作, 鼓励家属、亲朋好友经常与之电话联系、互通信息, 留专人服侍患者的日常生活, 各班医护人员通过内线电话和监控详细询问患者服药后的身体情况, 如果出现不适, 护士遵医嘱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的同时及时到患者床边处理, 使患者感受到外界对自己的关心, 消除恐惧、孤独感。

2.3.2 用药后的健康教育

(1) 嘱患者服药后即口含维生素C片0.1g或嚼口香糖, 以增加唾液流量, 减少131I在腮腺的转运和浓聚时间, 避免发生腮腺疼痛和口干等症状;少量多次饮温开水, >2000mL/d, 促进排尿, 加速放射性药物的排泄[4]。服131I前后各空腹2h, 继续禁碘饮食3~7d, 以免影响131I的吸收, 服131I 72h后开始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 进清淡饮食, 如面条、蒸鸡蛋等, 在规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地点进行户外活动, 注意房间空气流通, 排气设施符合要求。患者相互之间不得在病室内“串门”。遵医嘱服用泼尼松片5~10mg, 每日2次口服, 防止131I辐射作用引起的喉头水肿。服131I患者使用专用卫生间, 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等经过衰变池处理后再排入下水道。患者不得随地吐痰, 与健康人群接触保持距离3米以上交谈, 不接触孕妇及小孩, 患者自己衣物单独洗涤等。 (2) 服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胃肠道反应, 131I内照射治疗的患者中出现恶心、呕吐反应的较为少见, 一般情况下无需特殊处理会自行消失, 也可遵医嘱给与止吐药;局部反应:服用大剂量放射性核素可引起甲状腺肿胀, 喉头水肿, 唾液腺肿痛等。患者不要挤压颈部 (甲状腺) , 常规给与泼尼松片5~10mg, 每日2次口服, 防止131I辐射作用引起的喉头水肿。

2.4 出院指导及随访

服131I后隔离观察3~7d行甲状腺显像, 7~10d后根据显像结果确定出院日期方可出院。出院当天检查患者及陪人对所宣教的知识是否掌握及收取住院患者调查表, 统计患者对住院期间的满意度 (表格自行设计, 统计后显示患者对病房的满意度为100%) , 并再次进行健康教育和发放相关资料 (出院注意事项) 。出院后继续隔离观察2~3周, 遵医嘱按时复查。女性患者一年内、男性患者半年内均须避孕。定期复查血常规, 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全套, 3~6个月进行随访复查, 根据医嘱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 如有异常请及时就诊。

3 讨论

健康教育使一项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及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5]。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帮助个人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树立健康观念, 自觉采纳健康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通过出院时的反馈发现, 90%的患者认为健康教育个别指导的优点在于有针对性, 可从一定程度上掌握疾病治疗的准备、发展、辐射防护、预防控制等知识, 从而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 由被动治疗变为主动合作。健康教育即使责任护士的作用充分发挥, 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的手段, 健康教育的结果是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等方面改变的综合反映, 这不仅是对健康教育效果的可测量的客观的评价, 也是对护理全过程的检验[6]。在患者住院期间, 系统的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通过对核素131I治疗患者系统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知晓核素治疗的特点和要求, 能自觉遵守核素治疗的管理制度及国家规定的放射法规, 患者既得到了正规的治疗和护理, 又保护了环境和家人免受污染和辐射照射。教育过程中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特点调整教育的方式或重复教育, 并对患者特别关心的问题给与耐心, 详细的解答, 患者对教育的理解、掌握和重视程度与并发症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关系, 医护人员在应用131I治疗甲癌的方法上提供好的指导, 使治疗效果更进一步的提高, 避免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示医护人员加强宣传力度及对教育措施落实的检查, 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 不断规范临床核素131I治疗工作及高质量的健康教育, 具有提高患者依从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增强各种疾病治疗效果的作用。在患者住院期间, 我们对疾病所引起患者的身心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法, 对患者做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教育, 达到了减轻患者痛苦, 有效地帮助患者渡过隔离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惠贤.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3) :54-55.

[2]裴著果.影像核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60-366.

[3]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84-187.

[4]雷芳, 杨均.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42例护理[J].广西医学, 2005, 27 (5) :760.

[5]左月然.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6) :325.

I型糖尿病 第9篇

即在运行工况和设计基准事件工况下能够保证:(1) 紧急停堆,(2) 应急堆芯冷却,(3) 余热排出,(4) 安全壳隔离,(5) 安全壳排热,(6) 防止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等安全功能的实现。

对安全级设备的安全功能,需要通过按相关标准进行设备鉴定来证明。本文针对CAP核电技术核电站的要求,进行核电1E级i-AY6型12 k V开关柜 (i-AY6-12) 和EVH9型12 k V真空断路器设备鉴定中有关抗震鉴定研究。CAP核电技术为第三代核电技术,以CAP1400等非能动型压水堆为代表,将是我国核电站建设采用的主要技术之一[2]。

1核电1E级开关柜的设备抗震鉴定

在核电站内,按照1E级电气设备安装在不同环境中,使用环境分为和缓环境、严酷环境。 IEEE 323—2003将和缓环境定义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比电厂正常运行期间,包括预计运行事件所出现的环境明显严酷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安全停堆地震 (SSE) 是可能经受的唯一设计基准事件。而严酷环境是指可能存在LOCA( 冷却剂丧失事故 )、 HELB( 高能管破裂事故 ) 或MSLB( 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 ) 这类设计基准事件的环境[3]。

核电1E级中压开关柜安装于核电站安全壳外, 使用环境属和缓环境条件,设备鉴定等级为K3类, 鉴定内容包括老化鉴定和抗震鉴定。鉴定内容为证明设备在预期寿命内能够保证:(1) 经受累积正常和事故辐照剂量的作用而不影响安全功能执行;(2) 具有老化机理的部件经受累积老化作用 ( 如热老化、运行老化等 ) 而不影响安全功能执行;(3) 预期寿命末期经受5次运行基准地震 (OBE) 和至少1次安全停堆地震 (SSE) 作用,并在地震期间及之后仍能保证安全功能的完整性[4,5]。

核电1E级i-AY6-12开关柜及所配EVH9-12真空断路器的抗震鉴定采取型式试验法。为真实模拟预期寿命末期工况,样机除经受热老化和运行老化外,还进行了振动老化 ( 疲劳 ) 模拟,在SSE之前模拟5次OBE,并在SSE试验后实施功能验证[6]。

2i-AY6-12开关柜设备鉴定样机的选择

AP1000核电厂在附属厂房设置有两个10 k V开关室 (ES1、ES2),在发电机厂房设置有4个10 k V开关室 (ES3、ES4、ES5、ES6)。厂用中压交流配电系统中具有安全功能要求的是对4台反应堆冷却泵供电的回路和设施,4台泵分别接在发电机厂房的4条母线上,每台泵由两面串联的1E级断路器柜供电。由该电源系统的电气特性和老化要求决定, i-AY6-12开关柜和所配用的EVH9-12型真空断路器的主要参数分别如表1、表2所示。

为保证ES1 ~ ES6各条中压母线系统的安全功能,选取接在母线系统的冷却泵控制开关柜、母线进线柜和母线电压测量柜等几个柜型,作为实施设备鉴定的样机方案。

3i-AY6-12开关柜的抗震鉴定

3.1抗震试验反应谱的确定

为保证i-AY6-12开关柜抗震试验结果的通用性,产品的抗震试验采用了一个能够包络开关柜可能安装的不同地点的“假想楼面加速度反应谱”的包络反应谱,如图1所示。该反应谱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以AP1000依托项目和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等相应标高处的楼面反应谱为基础,对有关拟建核电站厂址的地震参数进行统计研究得出。包络线1、2为水平 (X、Y) 方向OBE、SSE反应谱值, 包络线3、4为垂直 (Z ) 方向OBE、SSE反应谱值, 该反应谱的放大区的频率范围为1 ~ 50 Hz,并且加速度值在水平方向(X、Y)为3.5g,在垂直方向(Z) 为2.34g,具有较大的包络性。

3.2抗震计算分析

开关柜的主要结构可分为主母线室、电缆室、 手车室、仪表室几个部分。i-AY6-12开关柜按额定电流1 250、3 150 A区分,断路器方案柜型有800、1 000 mm宽度两种,PT方案柜宽800 mm。几个方案的产品,其三个隔室的划分在深度和高度方向保持一致,但各室一次元件的布局、质量和质量分布因方案而异,相应的内部支撑和固定结构都不同。所以,分别对800、1 000 mm两个宽度进行了抗震计算。在建立计算模型时,一次元件按照设计的实际位置布置,如1 000 mm断路器柜内6个总质量为480 kg的互感器及断路器手车等。对二次元件,考虑开关柜使用元器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保证开关柜内元器件的抗震包络度和今后应用的灵活性,将典型元器件布置于较高位置。

计算分析采用梁、板线性有限元数学模型,使用ANSYS软件,以图1的地震反应谱为地震载荷, 并计及自重载荷,用响应谱法做动力响应分析,进行了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及地震响应分析,并依据有关设计规范对结构进行应力评定[7]。通过计算分析和设计改进,确定了各柜型试制样机的设计结构。

图2为800 mm宽柜在SSE载荷作用下柜体面板膜应力 + 弯曲应力等值云图。

3.3抗震试验

根据规范,抗震试验分为:(1) 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等固有特性探查;(2)S1、S2抗震性能试验;(3) 最终检验[8]。

试验样机由4台开关柜拼柜构成,分别为2台装有不同保护元件的1 250 A真空断路器柜、1台3 150 A真空断路器柜和1台PT柜。抗震试验前,4台开关柜的一、二次元件及绝缘件已于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老化试验。

抗震试验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振动台试验室进行,采用MTS振动台,按如图1的要求反应谱生成地震加速度时程激励实施。试验中,在抗震试验台面,样机顶部、底部,柜体两侧, 断路器室与仪表室等处,共布置7组测点,每组3个加速度传感器对应三个方向的加速度反应,并对开关柜的控制回路、操作回路施加了相应电压,以监测元件触点抖动、元件状态和主回路工作连续性情况。

试验内容包括测试自振频率和阻尼比,进行5次OBE考核试验,进行1次SSE考核试验,抗震试验前、试验后进行基准性能试验,抗震试验中进行电气连续性监测等。

试验测得样机在X方向的自振频率为20 Hz,Y方向的自振频率为24.25 Hz,Z方向的自振频率为45.5 Hz。5次OBE考核试验、1次SSE考核试验时, 样机保持正常功能,试验后样机结构和工作性能完好。图3、图4为SSE试验X向台面加速度时程及台面加速度反应谱。

4结语

I型糖尿病范文

I型糖尿病范文(精选9篇)I型糖尿病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儿童I型糖尿病80例,其中男3...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