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主题分类提纲
issue主题分类提纲(精选10篇)
issue主题分类提纲 第1篇
1、As people rely on 表态+论述
观点:中立偏否定
1、科技确实对人有巨大帮助,减轻了人的思维负担:a、电子计算器帮助人们完成复杂计算,推动数学及相关领域发展;b、电脑由于其强大的功能可以被应用在几乎所有领域,成为人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c、科技使得人们的研究领域大为扩展,同时拓展了人类的思维(intellection)和认知(perception)
2、不得不说,很多情况下科技确实造成人类独立思维能力的下降:a、依赖计算器完成简单计算,运算能力下降;b、便利的科技造成人们懒于思考,而习惯于通过技术手段求助;c、通讯技术发展造成交流形式快速化,交流能力减退
3、尽管如此,采用科技仍然利大于弊(outweigh):a、科技确实减退了人类某些方面的思维能力,但主要集中在重复性(accurate)和精确性(precise)的领域,而独立思维寻求解决方法的能力并不受影响,反而被提升;b、部分能力下降相对于获得的实际利益和扩展人类的思维空间是值得的;c、科技本身没有错,很多时候是由于我们过度或不当的运用
结论:尽管科技对人类思维的不良影响将持续讨论,我仍然认为只要我们正确运用科技,其弊端是可以削弱的,而优点则会极大地使我们受益。
issue主题分类提纲 第2篇
观点:偏肯定
1、反:对能负担学费者不平等;2、教育资源不足,不可行;3、财政富担
2、正:a、提供均等机会;2、提高整体素质;3、促进竞争
3、交汇:a、依国情决定;b、依不同学生经济状况决定免费或部分免费
论分类主题一体化 第3篇
分类语言、主题语言都是人们为了整理和查找文献所创制的人工语言, 都属于情报检索语言和范畴, 它们的基本原理一致的。
目前, 在文献数据库的标引方面, 世界各国都主要使用叙词语言。《叙词表指南》收录有500多种世界各国的叙词表。我国也主要使用叙词语言。近十多年来, 为了适应建立数据库的需要, 我国编辑出版了上百种汉语叙词表;另外, 在图书馆藏书目录的标引方面,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主要使用标题词语言, 我国和独联体国家以及英国主要使用分类检索语言。
专家们认为, 一种理想的情报检索语言应该是:
1、既可以从学科、专业角度检索, 又可以从事物角度检索;
2、既可以按系统入手检索, 又可以按字顺入手检索;
3、既可以先组式使用, 又可以后组式使用;
4、既可以进行专指性检索, 又可以进行泛指性检索;
一、分类主题一体化的研究进展
1、国外
比较著名的调查有:1969年维克利等人用TEST和UDC等分类法的抽样比较, 1971年斯图亚特 (Steuar, RD) 用UDC原子能科学技术分类表与《欧洲原子能联营叙词表》进行的比较, 韦立西等进行的UDC与TEST、MESH等著名叙词表的对比调查。这一系列的调查表明:词表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叙词可以用单个的或组配的UDC类号表示。1969年, 英国图书馆学家艾奇逊成功地将《英国电气分面分类法》改编为一部《分面叙词表;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叙词表和分面分类法》。这部新型词表的本版受到图书馆和情报界的重视和好评, 补誉为“对索引工程理论和实践的一大贡献”, “首次拟定了方法, 构造了模型”, “建立了一体化的体系”。在它的影响下, 英美等国陆续出版了一批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 如《基础叙词表》《建筑工业叙词表》等。
2、国内
杜定友在1962年就提出建立分类主题词目录的思想, 即在前三级按分类体系组织, 第四级以后按主题排列, 可惜没有深入讨论下去。
七十年代, 丘峰继续开展分类法与主题法的比较研究。结果概括出分类法的长处为“三性”, 即系统性、间接性和严密性, 其中系统性是其主要特征。主题法的长处也为“三性”, 却专指性、直接性和灵活性, 其中专指性是其主要特征。从此较中, 也同样认识到分类法的长处, 正是主题法的短处;主题法的优点, 正是分类法的不足。所以提出分类法的主题法要取长补短, 相辅相成。
真正提出分类主题一体化的是侯汉清。1981年, 侯汉清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以题为《论分类法和主题法的一体化》完成了他的硕士论文。作者在文中比较系统地分析分类主题为《论分类法和主题法的一体化》完成了他的硕士论文。作者在文中比较系统地分析分类主题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以后又多次探讨这一问题, 并全面介绍了国外分类主题一体化的成果和动态。
据统计, 近十年来, 我国探讨分类主题一体化的论文多达百余篇, 编辑、出版的一体化词表多达20多部, 其中一种类型是分面叙词表, 如《教育主题词表》、《社会科学检索词表》等;另一种类型是分类法叙词表双向对照索引, 如《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中国法与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对照表》等等。这种一体化词表是一种分类号和主题词这间兼容转换的工具, 其最大优点是, 可以通过标引数据的转换, 同时完成文献的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 提高标引的数量和质量。
二、《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是我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科研项目之一, 在北京图书馆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委会的主持下, 经全国40个图书情报单位, 160多位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而研制成功, 于1994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总的说来,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填补了国内空白, 达到了国际水平, 是我国图书情报界10年来, 特别是90年代情报检索语言分类主题一体化研究领域取得成果的集中反映和代表。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是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类号、类目与《汉语主题词表》主题词对应的基础上, 将分类法与主题法、先组式与后组式融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的检索语言。同时, 它也是针对我国图书情报界现行使用的标引与检索工具的状况, 考虑各个文献部门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一种等级体系与主题词术词相结合, 具有多重属性、多重功能的一体化检索工具。
实践表明,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不但完全替代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汉语主题词表》, 而且, 由于两表的兼容互换, 其功能大大超过了原《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汉语主题词表》的功能, 给标引工作带来诸多方便。
1、使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可在对文献一次主题分析的基础上, 同时得到分类、主题两种标识,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千余种文献的标引实践中发现, 有百分之四十的文献其主题标识直接选自类目对应的主题词栏目, 大大地节省了查表、选词、标识、组配的时间, 简化了主题标引过程。
2、分类号、主题词互为对应, 有助于标引结果的相互检验, 保证标引质量。
3、进行主题标引的时候, 无须象过去那样, 在多达7册的词表中翻来查去, 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
结束语
分类主题一体化的实现, 有效地提高了情报检索的效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以《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为基础, 还可以建成后控词表, 用于自然语言检索系统。看来, 把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和自然语言结合起来, 增加检索语言与自然语言的对应转换功能, 是一条走向自动化的捷径。
摘要:文章从情报检索语言的角度, 论述了分类法和主题法走向一体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叙述了国内外有关分类主题一体化研究的进展历程, 并以《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为代表, 集中介绍了国内图书馆学界在该研究领域中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情报检索语言,分类主题一体化,《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张琪玉:《情报检索语言的发情趋势——关于图书馆未来的对话之机吴建中》, 图书馆杂志, 96年4期。
[2]吴建中、侯汉清:《从人工语言到自然语言——关于图书馆未来的对话之十》, 图书馆杂志, 96年4期。
主题与分类 第4篇
一 术语的主题分类
维斯特首先指出,并不是所有看起来好像是概念系统(也就是概念分类)的东西,就是一个真正的概念系统。如果在一个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不存在概念关系,也就是说,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既不是逻辑关系,也不是本体论关系,而仅仅是一种“主题关系” (Themabeziehung),那么,其中一部分概念尽管也可以被排列起来,但是,它们并不能构成概念系统。在这个“主题”下,每一个客体应该按照它在文献资料中被处理的情况来加以理解。这些主题本身也是概念。主题关系涉及的不是客体构件部分的概念的本质,而仅仅是它们在某个确定文献中的偶然出现的特征,仅仅是一种“出现关系”(Vorkommenbeziehungen)。这样的主题关系可以成为“主题分类”(Themaklasifikationen)或者“主题系统”的基础,主要被应用于文献和信息资料当中。
在主题分类当中,“主题阶梯关系”和“主题系列关系”相当于概念系统中的概念阶梯关系和概念系列关系。
1.主题阶梯关系
一个主题阶梯关系表示该主题的分类顺序,在这个阶梯关系中,从深远意义上说,一个主题被放在另一个主题之上,阶梯中包括了每一个主题。如果不考虑上层的主题,处于下层的主题是无法起作用的。一个主题阶梯可能是一个概念阶梯,但是它未必一定是概念阶梯。不是概念阶梯的主题阶梯,人们称之为“伪阶梯”(Scheinleitern),在英语中,叫做Pseudo瞙ierarchical sequence(伪层级顺序);Pseudo瞙ierarchy(伪层级)。
“伪阶梯”的例子:
Elektrotechnik(电子技术)
↓
Elektrische Maschine(电机)
↓
Ankerwicklung(电枢绕组)
主题阶梯具有比概念阶梯更多的自由。有些作者把放在上层的概念和放在下层的概念称为“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而不管它们是否真正具有逻辑上的根据,这种模棱两可的处理方式是极为有害的。所以,维斯特建议,对于“伪上位概念”和“伪下位概念”应该分别使用“大主题”(Oberthema)和“小主题”(Unterthema)来替代它们。
另一方面,自然也可以把“上位概念”“包含概念(einschlieβender Begriff)”以及“大主题”都归并到“宽泛概念”(weitere Begriffe)这个名称中去,把“下位概念”“部分概念”以及“小主题”都归并到“狭窄概念”(engere Begriffe)这个名称中去。
文献学家们认为,在宽泛概念和狭窄概念所包含的三种不同的类型之间作区别是多余的,这样的工作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当涉及宽泛概念和狭窄概念或者是主题时,文献学家们不使用图示符号,而是使用书面文字的缩写(Abkürzungen)。这些缩写虽然是从英语中借用过来的,但是在国际上通用:
BT:来自英语的broader term(宽泛术语),相当于宽泛概念。
NT:来自英语的narrower term(狭窄术语),相当于狭窄概念。
还可以使用“层级关系”(Hierarchishce Beziehung)和“层级”(Hierarchie)来表达主题阶梯关系。这种叫法使用于宽泛的含义上,又可以使用于狭窄的含义上。如果人们能够根据可能性完全避开这样的表达,或者是仅仅在更广阔的含义上使用,把它看成“上级关系”(aberordnung)同义词语,是很实用的。不仅逻辑关系和组成部分关系,还有其他的本体论关系(如起源关系),最后还包括主题关系(伪阶梯关系),都可以归结到这种关系里。
2.主题系列关系
与主题阶梯关系类似,主题系列关系是主题的分类顺序,在主题系列关系中的这些主题,在形式上依次排列起来。这意味着,在主题系列关系中的各个主题是相互排斥的。显而易见,一个主题系列也可能是一个概念系列,但也可能是“伪系列”(Scheinreihe)。
伪系列的例子:
Dampfkraft(蒸汽力)—Wasserkraftmaschinen(水力机)┆—Elektrotechnik(电子技术)
二 主题的连接
在形式上,主题连接和概念连接类似。但是,主题连接形成不了新的概念,除非它同时也是概念连接。一个主题连接本身所说的只是:在一个确定的文献中,连接的构件部分概念是以主题的面目出现的。在主题连接中,要区分两类连接(而不是像概念连接那样有三类):主题合取(die Thema睰onjunktion)和主题析取(die Thema睤isjunktion)。
1.主题合取
主题合取的意思是,在一个文献中,两个或者多个主题的使用是相互影响的。
举例:
Normung und (Thema)Terminologie[标准化和(主题)术语学]的意思是:在一个文献中,Normung und Terminologie(标准化和术语学)这个主题应该理解为“标准化和术语学之间的关系”。 其中的“und (Thema)”被理解成“主题合取”的符号。
也可以在∧里加上一个小圆点来表示“主题合取”。
2.主题析取
“主题析取”的意思是,在一个文件中,两个或者更多的主题被独立地使用。
例子:
Normung(标准)和Terminologie(术语)的意思是:Normung(标准)和Terminologie(术语)这两个主题是分开使用的。例如,在纪念文集或者杂志中这两个主题被两个不同的作者所使用。
主题析取(Thema睤isjunktion)的图示符号是在符号∨里加上一个小圆点。
三 分类符号系统
概念系统、主题系统必须严格与“分类符号系统”(System der Klassifikationszeichen)区分开来。也可以把“分类符号系统”称为“符号系统”(Die Notationen)。尤其是在“分类”(Klassification)这种笼统的表达下, 概念系统、主题系统和分类符号系统经常被混在一起,这会导致很多误解。 “符号系统”可能是数字组合、字母组合、数字和字母的混合组合,当然也可以包括词和词组。“类属词典”(Thesauren)中首先应该使用词作为符号。在类属词典中,它们被称为“叙词”(Deskriptor)。所以,也称“类属词典”(Thesauren)为“叙词词典”(Deskriptorw塺terbücher)。
目前,概念系统和符号系统常常相混淆。例如,在概念系统(或者主题系统)的每一种类型中, 在原则上可以使用数字作为符号。但是,如果谈到“图书十进制分类法(Universellen Dezimalklassifikation,简称为DK)”,人们应该想到的是一个完全确定的概念系统,这个概念系统也或多或少地、偶尔地使用数字作为符号。 概念系统(或者主题系统)与符号系统的混淆,在使用“等级分类”(Hierarchische Klassification)[与“多角平面分类”(Facettenklassification)不同]这种表达时也经常地发生。也就是说,人们更多地应该想到,它是一个或多或少呈等级结构的符号系统,而不应该把它设想成是一个确定的概念系统。
四 几种常见的综合分类
最后,维斯特还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综合分类,根据使用的目的把它们区别开来。这些综合分类有:专业科学分类、词典编纂分类、文献学分类、内容一览表。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专业科学分类
例如,Brauckhaus大百科全书(Der Groβe Brockhaus,第4卷,Wiesbaden Brauckhaus, 1954)关于地质形成的分类。地质形成分类系统是一个组成部分系统。每一个单独的地质形成类别在空间上是相邻的。
KNOTTNERUS睲EYER的动物学词典(Leipzig睟erlin, Teubner, 1920)的动物系统的分类。由上向下地进行排序。按照这样的顺序,首先分为许多“科”(Familien),“科”下面有很多的“属”(Gattungen),“属”下面有很多的“种”(Arten)。这种分类系统是1735年由瑞典科学家林奈(Linné)建立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抽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种”是“属”的下位概念,而“属”是“科”的下位概念。本体论关系具有这样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说,动物分类系统同时也是动物的起源系统。
2.词典编纂分类
维斯特给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词典编纂分类系统:
——由英国人Roget编排的“类属词典”(ROGET, P. M. 《英语单词和短语的类属词典》, Toronto/London/New York: Longman, Green and Co., 1947)。
——由德国人Dornseiff 根据事物类别编排的德语词汇(DORNSEIFF, F. 《根据事物类别编排的德语词汇》)
——由Hallig和Wartburg编制的作为词典编纂基础的概念系统(HALLIG, R.; WARTBURG, W. 《作为词典编纂基础的概念系统•顺序图示研究》,Berlin: Akademie睼erlag, 1952)
——由美国人Buch编制的大型的语言比较系统(BUCK, C. D. 《主要印欧语言中同义词选编词典》,Chicago: Chicago大学出版社,1949)。
上述的几项抽查表明,分类系统不是纯粹的抽象系统,它不只是包括本体论系统在内的纯粹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它已经超出了这些主题系统。在某些术语词典中,分类则更为严格一些。
3.文献分类
这里维斯特给出三种有形象说服力的文献分类系统。
——国际图书十进制分类系统(Die Internationale Universale Dezimalklassifikation,简称DK):这种分类系统的最初形成可以追溯到1876年。(《十进制分类系统 德语简版》,第3版,Berlin: Beuth, 1973)。DK被看成是技术的标准分类。但是,在一些应用领域,它正逐渐地被类属词典所取代。
——阮冈纳赞(Ranganathan)的冒号分类系统(RANGANATHAN, S. R. 冒号分类法,London, Blunt & Sons, 1950)。
——工程师联合会的工程和科技术语分类词典中的分类系统(ENGINEERS JOINT COUNCIL, 《工程和科技术语分类词典》,New York, Engineers Joint Council, 1967)。
对这三部分类系统的抽查说明:文献的分类与主题分类有关。事实上,大部分文献分类是从现存的专业分类中提取的(特别是从DK中提取的)。因此,它们大部分是纯粹的概念系统。
4.内容一览表
例如,《无机化学教程》(HOLLENMAN瞁IBERG. 《无机化学教程》,Berlin, DE Gruyer & Co. 1958)中的内容一览表。这张内容一览表采用主题分类,是系统化的内容目录。其他大多数的书籍或者文章的内容一览表不是纯粹的概念系统,而仅仅是主题系统。
GRE写作提纲Issue完整版 第5篇
观点:中立
1、正:a、人性关怀精神(Shows Humanity Solicitude);b、法律是固定的,无法适应所有特殊情况,如break traffic regulations to rush sb. to the hospital;c、灵活应变为修正法律提供根据
2、反:a、法律权威(authority)地位不能动摇;b、灵活应变对其他人不公平;c、灵活的尺度难以把握,造成漏洞exploiting loophole in laws to avoid prosecution
3、交汇:十分复杂(profound、sophisticated):a、坚守原则;b、轻罪给予相对大的灵活性;c、不断修改法律以适应发展
GRE写作提纲Issue完整版 第6篇
观点:偏否定
1、正:a、教育模式僵化(stiff);b、教育目的功利(qualified people,not creative individuals)
2、反:a、创造性建立在一定基础上,需要正规教育;b、有改变趋势,引导思维解放(emancipate minds)
3、交汇:a、尽管有天才需要独特模式,大多数人仍依赖正规教育拓展思维;b、创造性主要取决于学生思维方法,不能全部归咎于(ascribe)接受教育
GRE写作提纲Issue完整版 第7篇
结论:尽管享受便利和独立性(independence)的关系仍需讨论,享受便利的利弊已经被部分知道。只要合适的手段被采用,gains would outweigh costs
In any field of inquiry 表态+论述
观点:中立偏否定
1、正:a、新人(freshmen)受思维约束少;b、当代技术发展,新人(tyro)能力提高的途径更多,与专家差距缩小;c、专家研究压力大,事务繁忙
2、反:a、新人能力相对差,创造力无法弥补;b、新人经验不足,可能将精力投入错误的地方;c、专家有团队协助,效率更高
3、交汇:a、历史上尽管有许多新人取得巨大成就的例子,但专家取得的还是主流;b、探索是长期的过程,专家的耐心(patience、endurance)和经验有优势
结论:如果新人掌握合适的研究方法,他们会更成功这点是可以肯定的。但是,由于对新人是否比专家更能成就的观点还需充分(sufficient)讨论,我认为简单断言(assert)新人更能取得巨大成就是不明智的(unadvisable)
The surest indicator of 表态+论述 观点:中立
1、正:a、大众是国家的主要群体,意见主流;b、统治者、艺术和科学的成就建立在人民基础上,幸福是前提;c、人民幸福是终极追求,是所有学科发展的目的
2、反:a、幸福感不稳定,指示波动太大,如发生战争或灾害;b、幸福太抽象(abstract、profound)难以衡量;c、统治者、艺术和科学的成就可推动人民幸福,更具指示性
3、交汇:并不矛盾,应综合考虑:a、如果幸福有衡量标准则更有意义b、将少数人成就与大众幸福结合可更好指示;
GRE写作提纲Issue完整版 第8篇
观点:偏否定
1、随着教育不断发展,教育机构具有越来越全面的手段去培养一个学生。有一个正在时兴的观点是教育机构有责任劝阻学生学习他们不太可能成功的领域。
2、我们必须承认这一观点有一定意义:a、通过劝阻学生,可以使学生避免在自己弱势的领域耗费精力;b、进一步说,由于教育机构要培养对于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样的劝阻有助于学生在擅长的领域发挥才智(talent)
3、a、然而,这样的推论(inference)存在巨大的漏洞(flaws)b、首先,尽管教育学(pedagogy)、心理学(psychology)和其它学科在不断发展,教育机构对于学生能否成功的判断仍然无法保证准确(Thomas Alva Edison、Albert Einstein);c、进一步说,对学生的劝阻可能不仅不会使学生服从,反而产生抵触心理,在看上去(seemingly)会成功的领域表现消极;d、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有全面学习的权利(right),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有自由选择专业的权利。这两种权利皆为受教育权的一部分,教育机构无权剥夺。
GRE写作提纲Issue完整版 第9篇
观点:偏否定
1、城市繁荣对于国家文化的保存和发展确实具有意义:a、许多主要城市有丰富的historic sites(Roma,Paris),对他们的保护是对文化保存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b、由于具有健全的设施,主要城市有能力维持大型博物馆和图书馆,文物(antiquities)和书籍,而这需要大量资金
2、然而这个因果推论(causal inference)存在巨大漏洞(flaws):a、预算倾向大城市是不公平的,尤其是某些发展中国家,资金有限,经济地域差距大,大城市本身财力较强,对他们的财政支持势必造成小城市和乡村的支持不足;b、资金的支持无法确保文化传承和发展,比如其还依赖于社会意识,如少数民族语言的保存;c、对于许多历史悠久(centuried)的国家,小城市和乡村也有大量文化需要保护,无法肯定文化主要存在于大城市
GRE写作提纲Issue完整版 第10篇
观点:中立偏肯定
1、正:a、通过怀疑权威,促进社会进步,如Copernicus质疑权威Catholic Church,提出heliocentric theory,推动astronomy发展b、怀疑激发创造力,探求真理(truth)
2、反:a、怀疑精神造成不信任;b、许多怀疑根据不足;c、怀疑被某些人利用造成社会动荡(social unrest)
3、交汇:a、对权威的怀疑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motive power);b、不当的怀疑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issue主题分类提纲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