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injure的名词形式是什么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injure的名词形式是什么(精选16篇)

injure的名词形式是什么 第1篇

injure,damage,harm,impair这组词的共同意思是“损害,损伤”。

1、impair表示损伤某人〔物〕而导致削弱、缩小或减少其使用价值,也可指情绪的损伤;

2、damage表示损害了表面,损害了人或物的`某个部分或使之完全失掉用途;

3、harm表示人的心理、健康、权力或事业上的损害,程度较轻;

4、injure表示身体或精神上各种性质及任何程度的伤害,多表示意外受伤。

injure的名词形式是什么 第2篇

collect这个单词有三种词性用法,分别是形容词、副词以及动词。

1、collect做及物动词以及不及物动词时都表示收集,募捐的意思,作为不及物动词时还有聚集的意思。做及物动词时后面可以直接加名词,例如:collect stamps是集邮,收集邮票,积攒邮票,收集洋娃娃的意思。

2、collect做形容词的.时候,它的意思是由收件人付款的。

日语形式名词「こと」的探究 第3篇

一、形式名词「こと」的词义

形式名词亦称形式体言, 是日语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之一, 其失去了作为名词的实质意义, 在句中受连体修饰语的修饰, 将用言体言化并起到一定的语法作用。日语句法中的句子成分主要是由各种助词决定的, 而助词只能连接名词, 若一个长句或段落充当句子的主语、主题、宾语等各种句子成分时则需要将其名词化, 这个语法功能便由形式名词「こと」等承担。作为形式名词「こと」的词义是表示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等, 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1. 表示与某人某事相关的事情或以什么为中心的事情。其词义与「ありかた」「場合」相似。例:僕のことは心配するな/不要担心我。

2. 表示以某人作为动作、心情的对象或抽象的概念。多用「好きだ」「嬉しい」「悲しい」「分かる」等表示好恶之类的情感形容词或表示状态的可能动词。例:あの人のことが忘れられない/我忘不了他。

3. 表示某种行为、状态。其词义与「行為」「様子」相似。例:自分のしたことを反省しなさい/请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

4. 表示说话思考的内容、意思。其词义与「内容」「意味」相似。例:彼女は私の言うことがよく分からないらしい/她似乎不大明白我说的意思。

5. 接形容词连体形后起副词作用, 所表示的事态与后续谓语有关。例:長いこと留守にする/长时间不在家。

二、构文上的名词化用法

1. 当谓语部出现表示可能性、正确与否、评价、感情、思考等词语时, 主语部的名词化即可用「こと」。如:「当然だ」「真実だ」「正しい」「嘘だ」「いやだ」「嬉しい」「悲しい」等。例:彼女が怒ることも当然だ/她生气是理所当然的。

2. 当谓语部出现表示知觉、视觉、感觉等词语时, 主语或主题部分的名词化则不能使用「こと」。如:「聞こえる」「見える」「感じられる」等。例:子供が泣いていることが聞こえる。 (×) ;子供が泣いているのが聞こえる/听到小孩子在哭。

3. 当主语部及谓语部均需要体言化时, 主语部可用「こと」或「の」, 但谓语部只能用「こと」不可用「の」。例:常に真実を語ること (の) は大切なことだ/总是说真话很重要;常に真実を語ること (の) は大切なのだ。 (×) 。

三、构成惯用表达

「こと」作为形式名词使用时, 更多的是惯用的表达即形成了固定的句型。学习者熟知了解这些句型, 是学会掌握并能应用形式名词「こと」的最好捷径。

1.「~動詞 (過去形) +ことがある/ない」。表示曾经的经验、体验或经历。可译为“……过”。例:フランス料理を食べたことがある/吃过法国料理。

2.「~動詞 (現在形) +ことがある」。表示有时或偶尔发生的事, 对于发生频率较高的事不能使用。可译为“有时”“经常”。例:朝早く起きることもあるんですよ/有时也会早起的呀。

3.「~動詞 (現在形) +ことができる/できない」。表示可能或不可能, 可与表可能的「V-れる」型动词替换。但在强调可能性时, 一般多用「ことができる」。可译为“会”“能”“可以”。例:信頼してくれる人を失望させることは出来ない/不能让信任我的人失望。

4.「~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ことになる」。表示主体以外的客观决定或决定的结果。可译为“决定”“定为”。例:今度北京支店に行くことになった/ (公司) 决定了我这次调到北京分社。

5.「~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ことにする」。表示主体的主观决定或决心。可译为“决定”“决心”。例:就職することにしました/我决定就职了。

6.「~動詞 (現在形) +ことになっている」。表示约束人们生活行为的各种规定。可译为“规定着”“按规定”。例:休む時は学校に連絡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ことになったいる/学校规定, 请假不上学时必须事先与学校取得联系。

7.「~動詞 (現在形) +ことにしている」。表示根据某种决定而形成的一种习惯。但表示一般意义的习惯或礼仪时则不能使用, 其句型本身不能出现否定形。翻译要灵活。例:私は毎日必ず日記をつけることにしている/我每天坚持必写日记。

8.「~動詞 (現在形) +ことだ」。表示说话人就某种行为进行忠告、劝解、命令或主张。可译为“就得”“该”“最好”。此用法的否定形是「ことはない」。可译为“用不着”“不要”。例:風邪を早く直したんだったら、暖かくしてゆっくり寝ることだ/要想感冒早点儿好, 就得保暖好好睡一觉。

9.「~動詞 (現在肯定形) +ことはない」。表示绝不可能发生的全面否定。可译为“绝不…”“不会…”。「~動詞 (現在否定形) +ことはない」。表示部分的否定, 留有肯定的语意。可译为“偶尔…”“有时…”。例:私は決して友情を裏切ることはない/我绝不背叛友情。

1 0.「~形容詞·形容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ことだ」「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ことだ」。表示说话人的惊讶、感叹、感慨等心情。可使用的形容词等很有限。翻译要灵活。例:家族みんな健康で、けっこうなことだ/全家人都健康, 这太好了。

1 1.「~名詞+だ/だった+と言うことだ」「形容詞·形容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と言うことだ/とのことだ」「動詞 (現在·過去·ている形) +と言うことだ/とのことだ」。表示传闻, 用于诉说从他人处听到的事情, 直接引用感强。可译为“听说”“据说”。例:王さんは近く会社をやめて留学すると言うことだ/据说小王最近要辞职去留学。

1 2.「~名詞+なことは~同一名詞+だが」「形容詞·形容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ことは~同一形容詞?形容動詞 (現在·過去形) + (だ) が」「動詞 (現在?過去?ている形) +ことは~同一動詞 (現在·過去·ている形) +が」。此句型用以表示强调, 虽承认或认可某事, 但并非是积极肯定的语感。在同一语句中前后出现的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必须是同一词语或同义词的反复。可译为“…是…但…”。例:手伝うことは手伝いますが、あまり期待しないでください/帮忙是帮忙, 但请别太期待。

1 3.「~ (感情を表す) 形容詞·形容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ことには」「~ (感情を表す) 動詞 (現在·過去形) +ことには」。此句型的「ことには」前必须是表示情感的用言。可译为“…的是…”。例:困ったことには、今、金の持ち合わせがないんです/为难的是我现在手里没有钱。

通过对上述日语形式名词「こと」的探究, 我们找到了较为容易学会和掌握形式名词「こと」的方法。可按上述分类进行, 首先弄清形式名词「こと」的词义。其次是构文上的语法功能。然后是已形成了的惯用表达方式。希望这篇拙稿能给日语学习者带来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名柄迪, 等.外国人のための日本語例文·問題シリーズ2形式名詞[M].荒竹出版, 1987.

[2]寺村秀夫.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Ⅱ[M].くろしお出版, 1987.

[3]森田良行.基礎日本語2[M].角川書店, 1987.

injure的名词形式是什么 第4篇

犹太人究竟是怎样一个民族?为何在欧洲历史上,特别是二战时期,犹太人会遭受如此惨烈的迫害?这些问题,尽管二战以后已经成为欧美知识分子反思和讨论的热点,但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却依旧充满了困惑。所以我们会惊讶于,在《极权主义的起源》里,汉娜·阿伦特竟然把犹太人本身也当成“恶”的一部分;我们更惊讶于,卡尔·施密特那句著名的论断:“同化了的犹太人是真正的敌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东方人的内田树,在《为什么他们是犹太人》里,对这些问题做出一番梳理,恐怕有助于我们理解犹太人那悲剧性的民族命运。

《为什么他们是犹太人》的内容并不厚重,它是作者在神户女学院大学讲课笔记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全书基本围绕一个问题讨论——“为什么犹太人会遭到迫害”。

为了理解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犹太人的“来源”。内田树认为,犹太人并不算是一个典型的“民族”。与其它民族依靠政治团体、经济团体和传统文化凝聚在一起不同,犹太人“是被一种与此性质完全不同的东西凝聚在一起的”。由于这种特殊性,要定义“犹太人”的含义恐怕就要依靠排除法,即确定“犹太人不是什么”。据此内田树提出,所谓犹太人,他们不是公民国家的成员,也不是一个种族,更不是宗教共同体。也就是说,犹太人并没有实体上的基础。但2000多年以来,犹太人的生存史却是与这种“实体模糊性”对抗的历史,于是内田树认为,“犹太人是以试图否定犹太人的人为媒介持续存在下来的。”这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有关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的理论正好相反,犹太民族并不是在犹太人内部生成的,而是在属于外部的“他者”的观念中产生的。也就是说,犹太人是被反犹主义者“创造”出来的。

犹太人之所以是犹太人,是因为有人将他们看作“犹太人”。内田树以法国著名的“反犹分子”爱德华·德拉蒙特为例进行阐述。德拉蒙特在《犹太化的法国》里,曾经揭发蒙田、拿破仑、大仲马都是犹太人,但德拉蒙特对此给出的标准却并非宗教、文化甚至生理等方面的因素,而是基于数个极为荒谬的妄想:犹太人不会感染黑死病、犹太人体臭异常、拥有比天主教徒强七倍的繁殖能力等等。与德拉蒙特相比,纳粹对犹太人的划分也并不高明多少。在纳粹德国1935年颁布的那部臭名昭著的《纽伦堡法案》中,犹太人被这样定义:如果一个人的祖父母四人中全部或三个是犹太人,则该人在法律上即属于犹太人。另外,二战时期还有德国科学家提出犹太人的颅骨比较小,并以此来作为辨识犹太人的标准。

欧洲历史上,这种荒谬的犹太人辨识标准还有许多。但在荒谬的背后,却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首先是历史上继承而来的“种族战争史观”,欧洲世界长期以来就有人坚持一种观点,“雅利安人和闪米特人”的种族对立是世界历史的原动力,于是以法国人为代表的雅利安人,和以犹太人为代表的闪米特人间的战争,也就有了所谓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其次,更重要的是,随着西方近代化的加速,原本从事商业、金融的犹太人,成为资本主义革命最大的获利者,原本欧洲贵族的地位却开始衰落,为此在德拉蒙特这样的欧洲人眼里,犹太人成为了欧洲社会传统秩序和价值观的“挑战者”。所以,“德拉蒙特感到恐惧和厌恶的并不是犹太人,而是现代化-城市化趋势本身。”

无论是荒谬的犹太人划分标准,还是内在的深层次原因,这一切互相作用将反犹主义观念内化在了欧洲社会之中,令其成为西方世界社会观念的组成部分,最终导致犹太人不断遭受着来自外部的迫害。所以,内田树认为,反犹主义是现代社会的结构性问题,不改变这个社会的固有观念,就无法彻底消除反犹主义的阴霾。“犹太人是反犹主义创造出来的,因此只要消灭了反犹主义者,犹太人就会自动消亡。”

内田树还将对反犹主义的讨论,扩展到了欧洲之外。他认为,“我们在讲述犹太人的时候,必然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讲述我们自己。”于是,他借此讨论起明治时代盛行于日本的“日犹同祖论”。与欧洲人始终对犹太人保持戒心不同,明治时代的日本人却试图借助犹太人,以摆脱“东亚病夫”的阴影,而为跻身世界列强提供民族学上的“合法性”。但这种表面上的不同,却无法掩盖“日犹同祖论”在本质上与反犹主义一样,它们均是企图借助对“他者”的虚妄的民族建构,来满足自己民族的利益和欲望。

在《为什么他们是犹太人》中,内田树对犹太人和反犹主义的讨论,主要受犹太裔法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列维纳斯的启发。列维纳斯亲身经历过“反犹主义”的重创,他的父母兄弟妻女在二战期间均被纳粹杀害。然而,这位以伦理学为第一哲学的哲学家却提出:受害者也要部分地为自己的受迫害负责,纳粹的土壤存在于“民众”之中。内田树在本书中提出反犹主义已是欧洲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应该就是基于列维纳斯的这一观点。

可以说,西方社会至今对反犹主义的分析已十分深入,其中不仅有着阿伦特、列维纳斯这样从历史、哲学等角度的思考,也有像弗洛伊德这样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给予的独特观察。与此相比,内田树靠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当然不可能对反犹主义的产生原因和社会影响进行太完整的分析。但内田树却借着这种“抛砖引玉”似的讨论,引导我们重新了解反犹主义背后的社会动机。借此,我们或许能更加理解“阴谋论”在每个历史时期,在每个国家社会中都能拥有市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这些扭曲的社会观念在欲望掌控下,可能会给一个群体甚至一个国家,带来数千年的悲剧命运。

injure的名词形式是什么 第5篇

For her, books were as necessary to life as bread.

对她来说,书就像面包一样,是生活必需品。

If necessary, you can contact me at home.

必要的话,我在家时你也可以和我联系。

If necessary I can come at once.

如果有必要,我可以马上来。

There is agreement on the necessity of reforms.

对改革的必要性已经达成了共识。

The article proves the necessity of reform.

文章论证了改革的必要性。

I often drop into the store for some daily necessities.

select的名词形式是什么 第6篇

prime,first-rate,choice,select,splendid,excellent这六个单词都有表示“极好的”的意思,它们之间的区别是:

1、prime:这个单词主要用于指最重要、价值最高的东西。

2、first-rate:这个单词多用于指对抽象事物的`主观评估。

3、choice:这个单词指通过精心挑选达到水平,特别专门指罕见或品质精良的商品。

4、select:指精挑细选出来作为范例的物或人。

5、splendid:比较口语化,指非常令人满意,显得完美无缺。

injure的名词形式是什么 第7篇

He is a trustworthy and level-headed leader.

他是个头脑冷静、值得信赖的领导。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is not always trustworthy.

网络信息并不总是可信的。

Professional quality will be trustworthy, gree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uperior materials and energy-saving.

什么是“形式主义文学批评”? 第8篇

近年来,谈论欧美甘世纪文学批评理论成了一种时髦,许多文章和书籍应运而生。《外国现代文艺批评方法论》(江西人民出版社)即其中之一。读过这本书后的第一印象是:名词概念混乱或含混不清。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就从第213—236页一组文章的编排谈起。这一组的总标题是:“英国新批评”,辖《批评的功能》(艾略特)和《作品本体论的崇拜——论英美新批评》和《新批评与艾略特》。总标题的后面用括弧说明是“形式主义批评”。面对这样的编排说明,读者不禁想到如下几个问题:“新批评”=“形式主义批评”?“新批评”=“新批评派”?什么叫做“英国的新批评”?再联系到书中其他地方,他很可能会进一步发问:究竟什么是“形式主义文学批评”?

编者并未给人以清晰的印象。第35页上的第(14)条注释说(用以代替形式主义的)其他常用术语有:美学批评、文字批评、本体批评,最常用的是“新批评”。第60页上也说“形式主义”也称“新批评”。但在第193页上我们看到象征主义、意象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统统纳入形式主义。这里还将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混为一谈。如苏俄的形式主义是一个文学批评运动,而未来主义是与其平行的一个文学创作流派。有趣的是:《俄国形式主义》和《艺术旗帜上的颜色》两篇文章都说俄国的形式主义五十年代以后才介绍到美国,即影响到美国。但书中其他地方却说美国的新批评是受俄国的形式主义的影响或俄国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文学批评的正式开端(第193页)。其实庞德发起的“意象派”新诗运动(一九一一年)比俄国的形式主义早。形式主义更广泛的定义见于第544—554页。在这里,形式主义既包括法国的结构主义,也包括俄国的形式主义和美国的新批评以及德国的文体学批评(stylistics)。这也许是编者把这篇文章放在最后的原因。

其实,“形式主义批评”与“新批评”这两个术语在西方都是有所指的,并不混乱。“形式主义批评”(forma-lism)是指1916—1930年左右风行于俄国或苏联的一个文学批评运动,当时受其影响并发展了它的是捷克和波兰。俄国的形式主义批评与英美的新批评运动是平行的。两者虽有相似之处(都注重文学形式或反对旧的批评方法),但有根本的区别。俄国的形式主义批评更偏重语言学技巧尤其是音位分析,而贬低意象及象征主义技巧的作用。他们的方法是机械的,他们对文学史保留浓厚的兴趣,但无视文学评价这一关键问题,一味追求新奇。“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主要指美国三十至四十年代的文学批评运动。它既包括威尔逊一类的批评家,也包括I.A理查兹和兰逊(Ran-som)与所谓的“南方批评家”。如果说兰逊的本体论可泛称为形式主义批评,那么威尔逊、特里宁(Trilling)、麦梯逊(Mattieson)和贝克(Burk)是根本不同的另一类批评家,因为他们更关心内容而不僅仅是形式。如果说艾略特的早期批评作品在风尚方面对于推动美国新批评运动有过巨大的影响,他本人的批评绝非形式主义文学批评。如果“新批评派”一语可用以泛指廿世纪在欧美(含苏联)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批评流派,仅用“形式主义”去概括恐怕也不科学。

suggest的名词形式是什么 第9篇

一、表示 “建议”。

二、 表示“提出”的意思。

He suggested a different plan to his boss. 他向老板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计划.

三、 表示“暗示、表明”的意思。

其主语往往是事物,而不是人.

1)接名词或动名词作宾语.

2)接宾语从句,从句用陈述语气.如:

四、其它用法

在主语从句It is suggested that... 及名词suggestion 后面表示“具体建议”的`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都应用should+动词原形,should可以省略。

It wa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give a performance at the party. 人们建议我们在晚会上表演节目.

His suggestion was that the debts (should) be paid off first. 他的建议是先把债务还清.

busy的名词形式是什么 第10篇

busy的中文解释

busy这个英语单词可以被用作形容词和动词,当busy作为动词时它属于及物动词,意思是使忙于,当busy表示形容词词性时,busy的.意思是忙碌的,热闹的,正被占用的。

sail的名词复数形式是什么 第11篇

1、His ambition is to sail round the world

他的梦想是环球航行。

2、We set sail at high tide.

我们在涨潮时起航。

3、The wind filled the sails.

名词的单复数形式 第12篇

下面作简单的解释:

一般的名词词尾直接加-s。

例如:book → books room → rooms

以s, ss, ch, sh, x 结尾的名词,在词尾加-es。

例如:bus → buses dress → dresses

peach → peaches dish → dishes

box → boxes

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名词,要先将y改为i再加-es。

例如:city → cities party→-parties

以f 或fe 结尾的名词,要将f或fe改为v再加-es。例如:

knife → knives thief → thieves

拥有特殊的复数形式的名词。

① child → children

② man → men woman → women

policeman → policemen

③foot → feet tooth → teeth

④sheep, Chinese, English单、复数同形

Tip:

people单数形式表示复数意义,要求谓语动词用复数;people的复数形式

peoples通常指“多个民族”的意思。

injure的名词形式是什么 第13篇

他常常访问这个国家。

He was a regular visitor to her house.

他是她家的常客。

Reception just rang through to say my visitor has arrived.

服务台刚刚打电话来说我的客人到了。

The exhibition is interesting to both the enthusiast and the casual visitor.

热心的`爱好者和碰巧来参观的人都认为这个展览有意思。

It was a lavish reception as befitted a visitor of her status.

repute名词形式是什么 第14篇

1、 Some of the theatres are in bad repute.

有几家戏院名誉扫地。

2、 He is ill reputed in the business community.

他在商界名声不好。

3、He is reputed the best dentist in the town.

injure的名词形式是什么 第15篇

1、He looked at her fondly.

他深情地望着她。

2、I fondly imagined that you cared for me.

我天真地以为你很喜欢我。

3、The nurse fondled the child fondly.

injure的名词形式是什么 第16篇

关键词:のこともの用法意义

1. 前言

在日语语法中,形式名词“の”是由格助词变化而来。像“昨日家に来たのは誰ですか。”(昨天到家里来的是谁?)、“私のは机の上にある。”(我的在桌子上。)这样的句子中,形式名词“の”接在日语活用形的连体形后,与前面的词构成整体,起着语法作用。桥本博士很重视它在文法上的作用,并且把它作为助词的下位分类来处理。与此相比,松下博士认为尽管他很抽象,但是它在文中的某个位置上拥有一定的意思,并把它作为名词的一种来处理。而本文则按照后者的观点把它作为形式名词来论述。

2. 形式名词“の”在文中的用法及其意义

形式名词“の”可以与“こと”和 “もの”互换。其中“こと既有实质名词的意思,又有抽象意义。那么,在文中形式名词“の”到底代用了哪一个呢?它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可以说,根据句子中的谓语成分的内涵不同,其性质和内容就不同。

2.1 含有具体的内包的叙述部分的场合

2.1.1 具体性动词出现在谓语部分的场合

这种动词,其动作作用的对象是某个个别事物或特别现象,要求用实质名词来展示内容。比如说,“聞こえる”(能够听到)就是其中的一个。“聞こえる”的对象可以是“声”也可以是“音”。在文中,作为它的作用和对象不能够被抽象化,而要求是像“声” “音”这样的具体的实质名词来表达的。也就是这种动词的内涵。在日语中,可以把这种动词称作“具体性动词”。

例如:“隣の部屋から赤ん坊の泣いているのが聞こえる。”这句话中,叙述动词“聞こえる”要求它的对象必须是“声” “音”。如果能够把它抽象,作为“もの”可以抽象,但是在文中,如果把他们抽象的话,动词“聞こえる”的具体的内涵就不能与意思相结合了。

因此,在文中的形式名词“の”根据“聞こえる”的具体的内涵的作用,那句话就可以代替“隣の部屋から赤ん坊の泣いている声が聞こえる。”中的“声”,所以,它就拥有了是值得意思。

2.1.2 具体性形容词、形容动词出现在谓语部分的场合

这种形容词、形容动词所评价的对象或者引起感觉感情的要素是某个个别事物或特别的现象,被要求用某个具体的实质名词来表现。比如说,形容词“まぶしい”,引起所谓“まぶしい”这种感觉的条件要素可以是“光线“或”光“等这样的个别事物。因此,这里面就包含了具体的内涵。当然,我们可以把这种词称为“具体性形容词、形容动词”。

例如:“靴がぴかぴかするのが目に眩しい。”“髪の毛が焼けるのが臭い。”这两句中的“眩しい”和“臭い”是有具体的内涵的形容词。它们都要求各自的对象是像“光线”或者“味道”这样的具体实质意义的名词。的确,根据“光线”或者“味道”等情况,作为“もの”能够被抽象,但是能够和句子的谓语部分“眩しい”和“臭い”意思相结合的不能够抽象化。这种情况下,语言主体根据谓语部分的具体的内涵的功能需要用形式名词“の”来代替“靴がぴかぴかする光”中的“光”、 “髪の毛が焼ける匂い”中的“匂い”。

因此,根据具体的内涵的功能形式名词就代用了实质名词,拥有了实质名词的用法和意义。

2.1.3 具体性名词出现在谓语部分的场合

根据这种名词来判断或断定的对象是某个个别的事物或特殊的现象,它需要用某个具体的实质名词来表达。比如说“誰”这个名词。疑问人称代名词“誰”所被问及的对象被要求用“人”这样的具体的实质名词来表达,所以就不能与抽象意义的“こと”“もの”来替换。这种名词里含有具体的内涵,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具体性名词。

例如:“背の高いのは太郎で、頭のいいのは花子である。”“この曲を書いたのは十八世紀である。”这两句话中,谓语部分的名词“太郎”、“ 花子”、“ 十八世紀”,是关于人和时间的指定和判断。人和时间的确是作为“もの”能够被抽象,但是如果要与谓语部分的具体的内涵的意思相结合的话,仍然是不能够被抽象化的。这种情况下,由于谓语部分的具体的功能,“背の高い人”中的“人”、“頭のいい人”中“人”、“この曲を書いた時”中的“時”是可以用形式名词“の”来代替的。这样,文中的“の”就拥有了实质名词“人”和“時”的用法和意义。

2.2 含有“こと”内涵的谓语部分的场合

2.2.1 “こと”性动词在谓语部分出现的场合

这种动词,要求其作为动作、作用的对象用抽象的现象和活动的动词。比如说,动词“締める”。这个动词的对象即可以是“来年選挙に出る”这件事情,也可以是“花子にプロポーズする”这件事情。像这样的并不是对具体的实物产生作用而是对某种抽象的事情发挥作用的动词拥有了“こと”内涵,我们称之为“こと”性动词。

例如:“太郎は花子が自分を嫌がっているのがよくわかった。”“太郎は花子にプロポーズするのに成功した。”句中谓语部分“わかった”“ 成功した”就是“こと”性动词。所以,句中的“の”可以被抽象意义的“こと”所代替。也就是说,语言主体在思考阶段一旦用抽象名词“こと”来替代,就可换成“太郎は花子が自分を嫌がっていることがよくわかった”“太郎は花子にプロポーズすることに成功した”。

因此,句子中的谓语部分有“こと”内涵的情况下,句中的“の”就可以用抽象名词“こと”来代用,那“の”就有了它的用法和意思。所以,在句子中形式名词“の”是能够和抽象名词的“こと”替换。

2.2.2 “こと”性形容词、形容动词出现在谓语部分的场合

日语中的形容词和形容动词,从活用体系来看,各自作为不同的品词来处理的。因此,考虑到他们中所包含的内涵,可以把他们作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个品词来一起处理。这种形容词、形容动词作为引起评价对象或感觉感情的要素,是要求被抽象化的。人的“嬉しい”的感情发生的条件,一定是其当事人所体验到的某种事情,并受到其刺激。因此,我们把这种有了“こと”内涵的形容词、形容动词称为“こと”性形容词、形容动词。

例如:“あの人に負けたのは悔しい”“あの声とあの表情では大概の男がまいるのは当たり前だ”。句中谓语部分“悔しい”“ 当たり前だ”是有“こと”内涵的。这种情况下,语言主体思考阶段,把“あの人に負けた”“大概の男がまいる”作为各自的事情而抽象,是可以用抽象名词“こと”来取代的。在表达时,可以根据谓语的内涵功能用形式名词来代替。根据谓语部分的“こと”内涵,句中的形式名词“の”可以代替抽象名词“こと”来使用。

2.2.3 “こと”性名词出现在谓语部分的场合

与断定助动词一起构成谓语部分的名词和其他品词一样,拥有各种各样的性质。既有把语言主体所断定的内容抽象化、用作抽象名词加入断定的情况,又有把断定的内容具体化、用作实质名词加入断定的场合。这时,经常用“XはYことである”的这种形式。

例如,“困るのは欠席者の多いである”这个句中的“の”就可以用“こと”来代替。“他人の考えを尊重するのは大切なことである”中,谓语“大切なこと”根据抽象名词“こと”,就拥有了“こと”内涵。这种情况下,在表达场合可以用形式名词“の”来代替“こと”使用。

因此,文中的形式名词“の”就拥有了抽象名词“こと”的用法和意义。那么两者也就可以互换使用。

2.3 含有“もの”内涵的谓语部分的场合

2.3.1 “もの”性动词在谓语部分出现的场合

这种动词,要求动作、作用的对象是具体的实物。比如说,动词“食べる”。 “食べる”这个动作、作用的对象肯定是像“食べ物”“料理”等这种实际存在的实物,作为“もの”能够被抽象。我们把这种动词称作“もの”性动词。

例如,以在蔬果店里的对话来为例。

客人:“すみませんが、リンゴをください。”

店员:“甘いものとすっぱいもの二種類ありますが。”

客人:“甘いのをください。”

在上面这段话中,店员以客人想要苹果为既知的条件,使用了抽象名词“もの”来代替苹果。并且,客人用“の”来代替抽象名词“もの”。

根据以上信息,“もの”性动词的谓语部分的形式名词“の”有了抽象名词“もの”的用法和意思,所以可以互换。

2.3.2 “もの”性形容词、形容动词出现在谓语部分的场合

这种品词,要求引起所属的评价对象或感情的东西是实物或自然现象。比如说,形容词“大きい”。这个形容词,评价的对象是像苹果或建筑物,可以作为“もの”而抽象。

例如:“太郎の持っているのは大きいが、花子の持っているのは小さい”“棚の上にあるあの赤いのがほしい。”句中的“大きい”“小さい”“ほしい”这写词中含有“もの”的内涵。句中的形式名词“の”根据其内涵可以代替思考阶段的“もの”。两者可以交换使用。

2.3.3 “もの”性名词出现在谓语部分的场合

这种名词和“もの”性名词一样,需要把语言主体所断定的内容作为“もの”来抽象化把握。经常用的形式为“XはYものである”。名词谓语句“Yものである”根据句中抽象名词“もの”而有了“もの”内涵。

例如,“昨日、読んだのは太郎が描いたもので、花子が描いたものではない”。这句中,谓语部分的“描いたもの”里很清楚地包含了“もの”内涵,形式名词“の”可以代用抽象名词“もの”。“昨日、読んだ小説”在这里作为“もの”能够抽象。并且,根据谓语部分的内涵功能是可以用形式名词“の”来代替抽象名词“もの”来使用的。

3. 结语

形式名词“の”在句中的用法和意思是根据谓语部分中所包含的言外之意而有所限定的。在含有“こと”内涵的句子中,形式名词“の”代用了抽象名词“こと”,所以有了抽象名词“こと”的用法和意义。在含有“もの”内涵的句子中,形式名词“の”代用了抽象名词“もの”,所以有了抽象名词“もの”的用法和意义。另外,在谓语部分中含有具体的内涵的情况下,形式名词“の”可以代用实质名词,所以就拥有了实质名词的用法和意思。

注:

① 桥本进吉.《助詞、助動詞の研究》.岩波书店.1969年版:第66页.

② 松下大三郎.《改選標準日本文法》.紀元社.1928年版:第241页.

参考文献:

[1]李西岩,王星.现代日语语法精讲精练[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刘金钊.现代日语实用语法[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朱林.有属文的构成与形式名词“コト”和“ノ”[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1,3(2):70-73.

injure的名词形式是什么

injure的名词形式是什么(精选16篇)injure的名词形式是什么 第1篇injure,damage,harm,impair这组词的共同意思是“损害,损伤”。1、im...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