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护理名词解释:隔离技术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护理名词解释:隔离技术(精选10篇)

护理名词解释:隔离技术 第1篇

隔离技术的名词解释

隔离技术(isolation technique),将传染源传播者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和特殊环境中,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对传染病人采取传染源隔离,切断传染途径;对易感人群采取保护性隔离。

隔离技术的隔离原则

病房和病室门口前悬挂隔离标志,门口放用消毒液浸湿的脚垫,门外设立隔离衣悬挂架,备消毒液、清水各一盆及手刷、毛巾、避污纸等。

工作人员应按规定进入隔离室需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

穿隔离衣前,必须将所需的物品备齐,各种护理操作应有计划并集中执行并以减少穿脱隔离衣的次数和刷手的频率。

病人接触过的物品或落地的物品应视为污物,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病人的衣物,信件、钱币等经熏蒸消毒后才能交家人带回;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病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喷雾;每日晨间护理后,用消毒液擦拭床及床旁桌椅。

了解病人的心理情况,尽量解除病人因隔离而产生的恐惧,孤独,自卑等心理反应。

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渡过隔离期,医生开出医嘱后,方可解除隔离。

终末消毒 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病人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隔离技术的隔离种类

严密隔离

为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设计的隔离,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

如:鼠疫,霍乱,炭疽等

具体措施

1. 住单间病房,门外挂隔离标志,不得随意开启门窗。禁止病员走出病室和探视。

2 .接触此类病员,必须戴好帽子,穿隔离衣裤和隔离鞋,必要时戴橡胶手套。

3.一切用物一经进入病室即视为污染均应严格消毒处理或销毁;病员的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均应严格消毒处理。

4.其他按一般消毒隔离和终末消毒处理进行。

呼吸道隔离

是对病原体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所采取的隔离方法。

适用于:麻疹,流感,百日咳,开放性肺结核等疾病。

具体措施

1. 将同种疾病的病员安置在一室,病室通向走廊的门窗关闭,出入随手关门。

2.接触病人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

3 .病员的口,鼻分泌物需消毒处理。

4.注意病室的通风换气,每晚进行紫外线灯照射或者过氧乙酸喷雾消毒。

消化道隔离

是对病原体通过污染食物,饮水,食具或手并经口引起传播的疾病所给予的隔离方法。

适用于伤寒,副伤寒,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

具体措施

1.不同病种最好分室居住,同居一室时须做好床边隔离。

2.常用治疗器械,应固定专用。

3.每一病人应有自己的食具和便器,其排泄物,呕吐物和剩余食物须消毒后排放。

4.护理人员须按病种分别穿隔离衣,并消毒双手。

5.病室应有防蝇设备。

接触隔离

是对病原体经皮肤或粘膜进入体内的传染病所采取的隔离方法。

适用于破伤风,狂犬病,气性炭疽,性传播疾病等

具休措施

1.最好分室居住。

2.密切接触病员时须穿隔离衣,工作人员的手或皮肤有破损者应避免作伤口换药或护理等操作,必要时戴橡胶手套。

3.被伤口分泌物或皮肤脱屑所污染的物品器械,敷料等须严格消毒处理。

4.病员接触过的一切污染物品,应先灭菌再清洁。

昆虫隔离

是对病原体通过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所进行的隔离方法。

适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等。

具体措施

1.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由蚊叮咬传播,室内应有防蚊措施。

2. 流行性出血热,其传播是野鼠,通过螨叮蛟而传播。

3.斑疹伤寒,回归热是由虱类传播,病员须经灭虱处理,沐浴更衣后进入病室。

血液体液隔离

是对病原体经血液体液而传播所致的传染病进行的隔离方法。

适用于: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具体措施

1.患同种疾病的病员要置一室,但出血不能控制的患者应单人隔离。

2.接触血液体液污染物时,须戴手套。工作时尽量避免损伤皮肤。

3.其他人员受到病员的血液体液污染,和不宜用其他方法消毒的物品受浸染时,立即用5.25%次氯酸钠擦拭消毒。

4.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液器须经严格的消毒处理,才能送供应室处理,或装入耐刺容器内作特殊标记后送出集中销毁。

保护性隔离

是对某些免疫特别低下或易感染的病员,为保护其不再受其他感染,所采取的具体相应措施的隔离方法。

适用于严重烧伤,早产儿,血液病,骨髓移植,肾移植等。

具体措施

1.病员单独隔离。

2.接触病员须清洗双手,甚至消毒双手,戴帽子,穿隔离衣裤及隔离鞋。

3.病室内每天用消毒液擦拭病室内所有家具地面;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2次,每次60分钟。

4.尽量减少入室人员,医护人员患呼吸道疾病或咽部带菌者应避免接触病人。

适于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护理名词解释:隔离技术 第2篇

【评估】

1.患者 病情、目前采取的隔离种类、心理状况、合作程度。

2.家属 对所患疾病有关防治知识、消毒隔离技术了解和掌握程度。

【用物准备】

1.治疗盘内盛:已消毒的手刷、10%皂液、清洁干燥小毛巾、避污纸,盛放用过的刷子、小毛巾、避污纸的容器。无洗手池设备时,另备消毒液和清水。

2.口罩、隔离衣。

【操作步骤】

1.使用口罩 使用口罩是为了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避免互相传染,防止飞沫污染无菌物品、伤口或清洁食品等。口罩用6-8层纱布制成,或用过氯乙烯纤维滤纸制成,宽14cm,长16-18cm,带长30cm,两侧打褶3cm。

⑴ 洗手并擦干,除去手上的污垢。

⑵ 取出清洁口罩。

⑶ 拿起口罩上方2根带子,罩住鼻和口,在头顶打活结;下方2根带子在颈后或头顶打活结。松紧度要合适;不可用污染的手接触口罩;口罩潮湿时,立即更换。

⑷ 不用时,不可将口罩挂在胸前,先洗手,解开口罩带子,取下口罩。

⑸ 将已污染口罩,丢人污物桶内,然后再洗手。一般情况下,口罩使用4~8h后应更换;每次接触严密隔离的传染患者后,应即更换;使用次性口罩不得超过4h。

2.消毒手 护理人员在接触传染源后或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前,均应洗手或消毒双手。

⑴ 卫生洗手 用于各种操作前后清洁双手。取皂液或肥皂,以环形动作,双手交互用力搓揉,使产生泡沫,搓揉顺序同刷手法,至少15s。用脚踏开关开启水源,从上至下在流水下彻底冲洗双手,让污水从前臂流向指尖,防止水溅到身上或地上。彻底清洗,不遗漏部位,冲洗干净后擦干。

⑵ 刷手法 用于脱隔离衣前,将隔离衣袖塞至肘关节上,双手浸泡于消毒液内。用刷子按前臂、腕关节、手背、手掌、手指、指缝、指甲处顺序刷手2min,注意按顺序刷洗,避免遗漏。也可用刷子蘸肥皂水按上法刷洗手。用清水洗净双手后擦干,脱去隔离衣。

准备齐全

取下手表

卷袖过肘

取隔离衣

手持衣领

洁面向已

穿袖抖袖

先扣领扣

再扣袖扣

对齐衣边

叠紧系带

进行操作

操作完毕

松带解袖

正确塞袖

消毒双手

解开领扣

脱袖包手

双手退出

挂衣备用

发热隔离区患者的护理对策 第3篇

关键词:发热隔离区,患者,护理

一般的发热病指的是由一般的外感而引起的发热现象, 表现为发热等症状, 病患会感觉到身体全身发热, 感觉十分痛苦[1]。发热隔离区的患者通常是患有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例如在非典盛行的时候, 非典的病发时间短, 且首要的发病症状就是发热。为了避免交叉感染, 造成更多的人员感染该病, 在医院成立发热隔离区。以下是对发热隔离区患者的护理提出对策, 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发热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人员分别为40例。对照组中男性18例, 女性22例, 年龄为21~76岁, 平均年龄为 (64.3±5.7) 岁。观察组中男性20例, 女性20例, 年龄为22~76岁, 平均年龄为 (65.1±4.9) 岁。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特殊护理, 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以及病症方面都十分相似,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 及时观察患者每天的病情变化情况, 按时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按照相关用药标准和医嘱, 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对于发热较严重的患者进行及时的物理降温, 辅助一些药物治疗, 减少患者病痛。护理人员要每天定时进行巡视, 并认真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及时反馈给主治医师, 防止病情恶化[2]。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要做好隔离工作, 要学会保护自身不受感染。对于患者使用过的物品要进行及时的消毒措施, 避免交叉感染。

对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关心患者的心理问题, 努力帮助患者早日脱离病痛。相关调查表明, 隔离区患者多伴有紧张和恐惧的心理, 产生抑郁和封闭的现象, 经常对世界产生绝望心理, 这样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3]。因此, 护理人员应该对隔离区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帮助患者早日康复。首先, 针对一些对自身病症有恐惧心理的患者, 护理人员除了应该照顾好发热患者的生活起居外, 要首先向患者解释清楚发热病症的具体情况, 向患者解释发热病与其他严重性感染病的区别之处, 让患者充分了解发热病的病症。护理人员还要告知患者, 隔离只是暂时的, 将他们隔离是为了更好的治疗。假如能够消除患者对隔离区的恐惧心理, 对患者病症的痊愈有重大作用。其次, 护理人员要关心患者。进入隔离区的患者不能得到亲人和朋友的陪伴, 且生活空间狭窄, 没有任何活动项目, 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的心情, 严重者甚至做出危险举动。因此, 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 要时常陪患者聊天, 询问患者在医院的困难和难言之隐, 解开他们的心结, 帮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最后, 护理人员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来接触患者。由于隔离区的患者容易产生孤独感, 在与亲人为数不多的见面中, 都要隔着隔离服才能见面, 这更加让患者产生自闭的心理。护理人员首先应该调整好自身的心理状态, 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来感染病房的患者, 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烦恼, 并帮助他们走出自闭, 鼓励他们正视自己的病情。医护人员应该努力说服患者配合医院的治疗工作, 这样才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系统进行分析, 所有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1中可以明显表现出, 观察组的满意度是94.65%, 对照组的满意度是80.61%, 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将发热患者送入隔离室会给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冲击, 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很多人将发热病进入隔离间的这一现象误认为是患者无拯救希望, 很可能已经感染上了致命的传染病, 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力[4]。而患者作为当事人则更会将这种情绪扩大, 很多患者在这样空间狭小又没有亲人和朋友陪伴的情况下更加心情郁闷, 严重者患有抑郁症, 不能正常配合医师的治理, 耽误治疗的进程。

本文抽取医院的80例发热隔离区患者为研究对象, 针对患者在隔离区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特殊心理护理措施。具体措施主要是:首先要向患者解释发热病的病症和表现特征, 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 避免患者胡思乱想, 使自己精神紧张;其次是护理人员要关心患者, 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 让患者打开心扉, 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解决困难;最后是护理人员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影响患者的心情, 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 发热隔离区患者由于其特殊的治疗空间, 导致患者在心理上容易出现抑郁的心情, 需要护理人员进行特殊的护理, 这也充分体现了医院的人文关怀。本文对发热隔离区患者的护理对策进行了十分详细的探讨, 为医院更好的治疗处于隔离室的发热病患者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靳丽华.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区的工作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26) :56-57.

[2]严红霞.6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23) :67-68.

[3]郝凤瑞.妊娠期甲型H1N1病毒感染的急救与护理[J].吉林医学, 2010, 31 (20) :89-91.

护理名词解释:隔离技术 第4篇

【关键词】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手术室;护理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26-02

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直接影响着手术室护理质量,因此加强手術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1]。实践证明,护理观察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的应用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能给予相应的改进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1年——2012年我院将护理观察用于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管理中,以手术室医生和护士为观察对象,将手术室环境、无菌操作技术、手术器具消毒灭菌作为观察内容,定期对护理观察的相关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1.2方法①制定完善的制度:在手术室护理中成立质量控制观察小组,按照当前实行的手术室护理手册、消毒管理办法等内容确定护理观察的内容,制定消毒隔离工作标准,然后将制定好的材料发给观察员,让他们以此作为学习监督的参考。②制定计划。制定出10周的计划,对手术室护士长、护士、手术科主任、医生进行观察训练,以观察结果为依据来改善手术室的消毒隔离技术。首先,要选定观察人,一般选择2名,1名护士和1名医生,护士负责指出手术消毒隔离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医生负责加强与手术科室人员沟通,对手术中无菌操作技术进行明确。其次,要进行观察,主要的观察对象为手术室的护士和医生,观察医生在手术区内对主导医生的每一个动作和步骤进行观察,看他是否正确程序进行手术。观察护士在手术之前要对手术室的环境情况进行检查,记录存在的问题,在手术过程中对护士的配合度详细记录。观察人员在手术区内集中注意力观察0.5-1h,观察完成之后观察员要将结果反馈给护士长和手术科主任。如果需要对部分问题单独交流看法可以采取一对一的模式进行。③修订计划。在观察结束之后,在手术科室主任以及护士长的指导下,对观察到的问题集中讨论,同时修订工作计划。不同岗位的负责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明确修订时间表,确定在哪些工作中能投入更多的精力,作为观察小组则需要定期对工作计划的修订进行回顾,促进观察的有效性。

1.3收集资料总结在完成整个观察训练之后,需要用护理观察的方法继续搜集资料,及时进行总结,吸取好的经验,不断提高消毒隔离技术的管理水平。

2结果

通过2011年——2012年护理观察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发现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主要的问题在于手术室环境、无菌操作技术和手术器具消毒灭菌等三个方面。在管理中涉及到的问题有八十多个,其中部分问题反复出现,如无菌操作技术不达标、手术器具消毒不合格等。通过观察结果共修订了35项计划,对八十多个问题进行改进,实现了对整个消毒隔离操作过程的持续性控制。在2012年最后一个观察周期中,手术消毒隔离操作中的问题有了明显的下降,只占到2011年开始实施时期的五分之一。

3讨论

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对手术效果的影响较大,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是确保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前提,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不到位会引发手术感染,增加手术的风险,影响患者治疗,甚至造成患者死亡[2-3]。因为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需要控制的因素较多,所以管理难度较高,以护理实践经验来说,主要的难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手术室工作环境。手术室工作环境质量对手术的影响较大,所以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除了保持一般意义上的洁净之外,还需要达到生物洁净标准,但是每日进出手术室的人员较多、流动性大,人员皮肤、衣、帽、鞋等物品对手术室环境的影响较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所以要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清洁消毒,紫外线杀毒,每台手术完成之后,间隔1h作为清洁时间。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要穿戴无菌衣帽,做好防护措施。第二,手术器具消毒灭菌。手术中使用的器具种类较多,供应室需要的人员也比较多,很难对每一个人的清洗、打包、消毒灭菌等环节进行监控。作为手术供应室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正确步骤进行器具的清洗、打包、消毒灭菌。在手术室应用中,护士要做好配合工作,传递器具要准确,避免手术器具在传递过程中被污染。第三,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在手术室中经常应用,但是因为每一个医疗工作者对自身要求不同,加上带教差异,因此完全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难度较大。医护人员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洗手工作要彻底,注重个人卫生。

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应用护理观察是一种有效提高手术是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水平的方式。其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明确了消毒隔离技术管理的目标,确定了相关的标准,鼓励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第二,实现了信息的及时传递,能及时将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反馈,保证了管理控制的实效性。第三,护理观察标准和制度的细化,使得消毒隔离技术管理能保持客观性,对每个人的活动进行准确评价。第四,在护理观察中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对问题的原因、责任人进行了明确,指明了改如何改进。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应用护理观察能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能对消毒隔离技术操作中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导性的改正措施,提升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陈玉荣,刘占芬.手术室消毒隔离的管理措施和办法[J].黑龙江医学,2010,12(10):789-790.

[2]冯德春.手术室消毒隔离的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8):2225-2226.

保护性隔离的名词解释 第5篇

保护性隔离的主要措施

1.设单间隔离室,病人住单间病室。

2.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应戴帽子、口罩、手套,穿隔离衣及拖鞋。

3.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

4.凡患呼吸道疾病者或咽部带菌者,包括工作人员均应避免接触病人。

5.未经消毒处理的物品不可带入隔离室。

6.室内空气、地面、家具等均应严格消毒并通风换气。

7.探视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保护性隔离的意义

护理名词解释:隔离技术 第6篇

未将手表取下

未卷袖过肘2

3

3穿隔离衣40取下隔离衣时污染护士服

伸袖前未把清洁面翻出

领子倒下污染

袖未上抖,系领扣时污染面部及口罩

系过袖口后,手触及清洁处

衣后开口处未对齐

开口处折叠时手触及边缘

系带时带子尾端触及下摆内面

顺序颠倒

4

4

4

4

4

4

4

4

10脱隔离衣 刷手 10顺序颠倒

刷手方法不对

刷手不彻底,时间不够

已刷过的手又被污染5

3

3

3脱隔离衣20甩带时袖未包住手

甩带时触及下摆内面

挂隔离衣时污染护士服或清洁面

挂好后下摆未对齐

3

4

各1

3操作熟练

步骤正确 8酌情扣分 时间:10分钟

护理名词解释:隔离技术 第7篇

质控组在护理部的领导下,经过全组人员共同讨论,针对2014年检查消毒隔离控制方面在我院做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各科根据新的指南、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每病区感染监控护士做好检查督促本部门消毒隔离工作。

二、加强手的卫生管理。按《医务人员手的消毒规范》要求,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在全院大力推广《六部洗手法》,加强督查,把手卫生落实到实处,接触病人前后应及时洗手,进行无菌操作前必须戴帽子和口罩。

三、严格控制医院感染各项监测工作。定期开展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每年对新上岗的医生和护士进行院感知识的岗前培训和手术室准入培训和考核,对不合格者不给予进手术室。

四、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将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用废弃物用黄色垃圾袋放置;放置生活垃圾(如办公垃圾)用黑色垃圾袋放置。监督指导临床科室按规定进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包装、密闭运送,有记录,按规定配备一次性锐器盒、黄色垃圾袋等。

五、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消毒隔离技术,认真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要求病房每日定时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病室空气、病人床单位、走廊、洗漱间、卫生间,地面等每日按常规消毒。

六、提高消毒隔离管理意识,认真做好医务人员利器损伤、HTV、HBV、HCV等职业暴露的防护、应急处理,做到有制度、有措施,使各级各类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艾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消毒隔离 第8篇

护理名词解释:隔离技术 第9篇

【关键词】消毒隔离;病区;护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29-01

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病区是护理人员对病人施行治疗、护理的场所,也是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地方;护理人员与病员接触的机率最高,若护理人员没有较强的消毒隔离意识,使消毒隔离制度落不到实处,病区就会成为一个大的污染源,给病人造成伤害,直接影响著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们通过从抓制度落实这一关键着手,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使消毒隔离制度逐渐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1、病区护理工作中消毒隔离存在的薄弱环节

1.1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院感控制工作不够重视,对护理活动中各项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比较消极、被动。

1.2有些护士消毒隔离知识欠缺,对消毒隔离措施不了解,未落实。

1.3个别护士认为医院感染管理增加了科室材料消耗,增加了护理成本,而且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故配制输液用的注射器 ,就未能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4有些护士因为工作忙碌,缺乏慎独精神,将消毒措施简化,省略等等。

2消毒隔离制度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综上所述,我们针对病区护士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下述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使护士熟悉消毒隔离相关制度,并养成自觉执行的习惯。(2)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护理部核心制度培训,使护士人人能够熟悉消毒隔离制度,重视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3)组织病区护士参加院感科举办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知识培训,培训后并组织考试,使病区护士掌握手卫生规范和自身防护知识,掌握病区及治疗室院感管理规范。(4)各病区组织科室内护士业务学习,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等等知识,培养重视消毒隔离工作的意识。

2.2成立护理质量检查组和病区护理质量自查小组(1)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检查组,护理部主任任组长,成员由内科、外科、肿瘤科护士长组成,每月检查一次病区消毒隔离质量,并将检查结果汇总,在护士长会议上进行检查结果通报,提出整改措施,以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2)各病区成立护理质量自查小组,负责本病区消毒隔离检查工作,以病区护士长任组长,常白班护士及病区主管护师为成员,每周检查一次,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消毒隔离考核表中,在次日晨会上作不提名的点评,让病区护士逐渐提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意识。对在考核中多次出现相同错误的护士,由护士长找其谈话,了解其原因,并限期整改,必要时进行经济惩罚。

2.3制定考核办法和细则,组织护士学习,然后开始实施:我们从以下7个方面分18个考核点进行检查考核:(1)执行手卫生规范情况。(2)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情况。(3)无菌物品使用、保存和更换。(4)晨间护理方法及用品消毒。(5)治疗物品清洗消毒处置。(6)抢救器械清洁消毒。(7)病员安置、隔离标志。

3效果评价

通过三个月的检查考核,我们发现各病区护理人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大幅度上升,操作前、中、后,接触不同的病员之间能及时进行手消毒;病区无菌物品正确使用、保存、更换及时,无菌容器能及时更换灭菌,容器外贴有时间标识,无一例过期失效包;输液用液体能做到现配现用,加药用注射器能做到一人一用一弃;实行干罐干镊,4小时及时更换;晨间护理能做到一人一巾一消毒;治疗用品能做到及时清洁消毒后备用;抢救器械能定期清洁消毒,有记录;病员安置合理,挂隔离标识,并能及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等等。同时,由于护理人员消毒隔离意识的增加,其主动参与病区管理的意识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工勤员的监督指导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而使病区的整体消毒隔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进而有效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护理专业穿脱隔离衣的基本操作法 第10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穿脱隔离衣;基本操作法

穿脱隔离衣的基本操作方法被江苏省联合职业院校列为护理专业必修内容,本文主要针对穿脱隔离衣的基本操作方法的特点,对这一课程进行研究。本节课程主要分为六大类,其中包括教材分析、教学情况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资源整合以及教学过程反思。每个类别的内容具体如下:

一、教材分析

1.使用的教材

穿脱隔离衣操作法所使用教材为《基础护理技术》,主编为李晓松,由人民卫生教育出版社出版,这一教材的特点在于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为目的,从教材内容可以看出,该教材偏重于应用实践技术,对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有着极大的好处。

2.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围绕着教材中第四章第五节内容展开,即“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章节中的“隔离技术”。这部分内容是江苏省联合职业院校中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实践操作技能,为学生日后在临床实践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需要完成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其中以知识目标为基础,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穿脱隔离衣的基本操作原则和相关注意事项,进而培养学生独立穿脱隔离衣的基础操作能力,而这也就是本节课程所要达到的技能目标。同时,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角度考虑,通过讲解这一课可以让学生了解隔离护理的概念,并且养成严谨的态度,并对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道德提供基础。本节课程对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极为重要,而这也就是本节课程所要达到的情感目标。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点突出这一特性,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地穿脱隔离衣。另外,本节课程的难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无菌意识和无菌技能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程的教学对象是2012级的高职护理专业班的学生,笔者之所以选择他们是因为笔者了解这些学生的具体成长情况,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并且年龄偏小,其中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他们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好奇心较强,善于学习实践技能。笔者期望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穿脱隔离衣这项基本操作技能,并建立起相应的认知体系。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在教学中,采用各类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包括直观演示法、实践探究法、集体讨论法以及纠错竞赛法等。对于我国现代的教育模式而言,教师已不再是课堂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变成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合作者,并且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在较大程度上是由教学双方的合理化互动和配合程度决定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断动脑思考。提出具有建设性的问题,在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应启发学生自主解决,这样有利于够营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气氛。

2.学法

通过教师示范性操作,学生能够对穿脱隔离衣操作有直观的了解,但是要想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项技能,还必须在课堂上采取实践教学,以此加深学生对穿脱隔离衣基础操作方法的印象。再利用小组搭配合作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实践技能,这样就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了参与者,并且有利于师生之间良好互动,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90分钟完成教学目标。为了突出本节课程的重点,应该将课程进行分解:其一,结合多媒体教学材料利用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其二,利用5分钟时间复习本节课程中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其三,让学生学习穿脱隔离服的基本操作方法,由教师演示,让学生观察;其四,在演示结束后,让学生自主练习,了解并巩固这一知识内容。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指出学生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并了解在学习实践技能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此作为参考,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观摩操作技术,设置“大家来找茬”环节,让学生主动寻找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方法。这一环节大概需要65分钟,其中15分钟为理论讲解,50分钟为实践技能操作,最后利用剩余的5-10分钟进行课堂总结和答疑。

五、资源整合

教育资源是现代教学领域的重要内容,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程整体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将学校内的资源、行业内部的资源以及互联网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并且利用学校实验室,将其合理地运用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而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程的优点在于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并且突出实践技能,同时能使学生在实验室中模拟穿脱隔离衣。另外,为学生建立了临床护理环境,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学生较多,教师无法有效掌控每一个学生,因此,课堂纪律状况一般。同时,本节课程时间较短,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时间不足。

通过对穿脱隔离衣基础操作方法的教学评估和反思,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加入到平时表现考评当中,并且选择班级内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作为课堂纪律监督者,这样能够避免这些学生对课堂纪律造成干扰,还加强了其对于自身的管理。另外,需要增加穿脱隔离衣这项这项操作在实训教室的练习时间,鼓励学生强化自身实践能力。

护理名词解释:隔离技术

护理名词解释:隔离技术(精选10篇)护理名词解释:隔离技术 第1篇隔离技术的名词解释隔离技术(isolation technique),将传染源传播者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