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英语的翻译技巧
护理英语的翻译技巧(精选12篇)
护理英语的翻译技巧 第1篇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广泛运用于各种英文报刊杂志的文章当中, 在各类英语教材及试题中也屡见不鲜。然而, 很多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上有一种想法:只要掌握足够的词汇量, 英语就算学好了, 对隐喻等修辞方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进而影响了对文章内容的消化理解。隐喻不像明喻那样运用as (如) 、like (像) 、seem (似乎) 等比喻词, 这往往使得学生没有想到作者是在比喻, 这是一难。另外, 隐喻的含义带有一定的模糊性, 不同文化背景, 不同教育程度, 不同的理解能力以及不同生活经验都可能造成意义上的偏差, 此为二难。因此, 学生学习英语往往忽略一些本为英语的隐喻。文化背景及生活经验等诸多差异固然对英文隐喻修辞的理解有影响, 但随着资讯手段的便捷, 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 文化差异有望日渐趋微, 重要的还是方法问题。本文就英文隐喻修辞格的翻译技巧进行一些探讨。
一、隐喻辨析
(一) 隐喻有本体 (tenor) 和喻体 (vehicle) , 有些句子的隐喻属判断暗喻, 本体和喻体之间用like或as这类词连用, 其句子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隐喻体可以在句中作主语、谓语、表语、定语、同位语、宾语或状语。
例如:1.Chairman Mao is like the Sun.2.John Smith has a heart of stone.例1的chairman Mao是本体, the Sun是喻体, 把人比作太阳。例2中heart是本体, stone是喻体, 本喻体同时出现。
(二) 隐喻有同位型、修饰型、并列型、移用型等形式
1. 同位语:主体和喻体在结构上是一种同位关系。She was a lady born, a jewel, though probadly.She could do no more than just read write! (尽管她不太懂文墨, 她是个贵妇人。) 句中的a jewel作a lady born的同位语, 此句为“同位型”。2.修饰型:此型中, 主体和喻体系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Be careful of that thief he is a slippery customer. (当心那个小偷, 他是一个狡猾的顾客。) 此句为“修饰型”的隐喻。3.并列型:主体和喻体各自成句, 通常前句为主体, 后句为喻体。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 one of the greatest virtue is to grasp”now”.此句为“并列型”隐喻。 (手中一只鸟胜过人间的两只鸟, 最好的美德是把握“现在”。) 4.移用型:主体出现, 但喻体不直接出现, 而是以适用于喻体的词充当喻体的隐喻, 称为“移用型”。此型中适用于喻体的词通常为动词 (或动词短语)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把读书比作“eating吃饭”, 但喻体未出现, 而移“eating”的各种“吃法”来充当:taste, swallow, chew, digest。
二、翻译技巧
隐喻可根据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点把某事物或动作原有的含义转嫁到另一事物或动作, 借以提高语言的表达力。
(一) 直译法与明喻 (simile) 通常使用like, as等比喻词相比, 隐喻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使用喻词, 因此其主体和喻体的关系就显得十分紧密, 以至于在形式上成了相合的关系。当英语中有些表达法与对应的汉语表达法的隐喻意义基本一致时, 我们在翻译中通常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 做到形神皆似。
举例如下:
1. Tom is a donkey.汤姆简直是头驴。 (隐喻:汤姆是一个像驴一般的人, 指愚蠢的人。) 2.Mark Twain is a mirror of America.马克·吐温是美国的一面镜子。 (用镜子比喻美国的现实, 很贴切。) 3.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 (这句俗语, 时间就像金钱一样, 为隐喻。)
(二) 意译法在许多情况下, 因为东西方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存在着巨大差异, 大量英语词汇的隐喻意义是英语文化中所独有的, 以至对于某些英语当中常用而汉语中不用或罕用的隐喻手法, 需要采取意译的办法, 才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思想和精神。例如:
1. There is a mixture of the tiger and the ape in his nature.他的本性及残暴又狡猾。 (老虎在英语文化中是凶残的象征, 猿猴则是狡猾的代表) 2.We suggest that you break the ice by some words of less weight.此句中, “break the ice”是英语里特有的, 而汉语里并没有这样的表达, 此处应译为“打破或缓解僵局”。
(三)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很多隐喻的意思, 像汉语一样一词多意, 因而在翻译处理时, 英与汉的衔接要吻合、恰到好处。以knock一词为例:
1. 敲掉;打掉
He knocked the nail out.他把钉子敲了出来。
2. 使昏迷
The drug knocked him out.麻醉药使他昏迷了。
3. 击倒
Joe knocked his opponent out in the first round of the contest.乔在比赛第一回合中就把对方击倒了。
4. 淘汰
He has now knocked out most of the other competitors.现在他已击败了大多数的其他竞赛者。
5. 使不能使用;毁坏
The telephone communications were knocked out by the storm.风暴使电话通讯中断了。
6. 粗略地[匆匆地]创作[完成]
He knocked out five letters in two hours last night.
昨晚, 他只花了两小时就写了五封信。
7. 使震惊
The news of the tragedy really knocked us out.
关于这一惨案的消息确实使我们感到震惊。
8. 引起共鸣
That book really knocks me out.
那本书确实引起了我的共鸣。
科技英语翻译的技巧 第2篇
二、音译,有些词由于在汉语中没有贴切的词与它相对应,我们应想到音译法,有些用来表示新材料、新产品、新概念、新理论,或是用来表示药名、商标名称、机械设备的名称的词,也可以借助音译。
三、象形译,是指“象译”和“形译”两种情况。
“象译”是根据所指物体的形状进行翻译,看这个物体像什么,例如:H-beam译为“工字梁”;而“形译”是根据词的形状进行翻译,这个词像个什么形状,例如:T-bend译为“T字形接头”。
四、推演,有些词如果照搬词典中意思已经解释不了原文的意思,需要根据原意结合原文中的具体语境和知识背景推断出这个词的意思。
五、引申,在原文基础上用延续或扩展的方法来解释词义,科技文章有时也为了生动形象,用一些含义较深的词,也就是将这个词的具体意义引向抽象意义,如head的具体意义“头”引向抽象意义“做决策的地方”,因此headquarter就可以引申为“总部,指挥所”。
六、解释,是一种辅助性的翻译手段,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个别新出现的而意义又较抽象的术语,这时就用一句话解释原文这个词的意思,而不能直接给出对等词。
科技英语翻译应如何体现“雅”【3】
先来说一下科技英语的特点是什么,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且逻辑性强,经常使用被动句,长句以及派生词,对于逻辑性这么强的科技英语翻译来说,翻译就应该多体现在文体中的“雅”接下来是上海翻译公司就这点来和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可能有很多人以为科技类的文章的语言要准确明白而简练,这就需要科技英语翻译者阐明观点和主张,并提出论据,加以论证就行了,科技英语翻译并不像那些文学作品那样丰富生动,形象具体,对科技英语翻译的文章语言的理解是片面的,因为各种翻译活动都有其科学或艺术的对应。
很多译者在翻译科技文章的时候将“信”“达”两方面放在首位,认为这两者才是科技翻译的准则,而忽略了“雅”。
相比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对“雅”的要求则不那么严格,因为“雅”一般指译文要有美学价值,而科技作品描述的是客观事实,因此很少采用文学修饰手段。
其实科技翻译也是需要追求“雅”这部分的,译文的语言必须通顺易懂,行文流畅,符合汉语规范。
那么科技翻译中“雅”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是译文必须能够反映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其次译文应尽量使用科技行话或技术术语来表达原文的内容;接着科技译文须注重语言和修辞;最后科技翻译也要适度体现出其文学欣赏价值。
初探英语翻译中定语从句的翻译技巧 第3篇
【关键词】英语翻译 定语从句 翻译方法
就定语来说,虽然我们在汉语表达中也常会用它,但是它的存放位置却与英语不同。英语中,通常将定语放在所修饰词的后面,而在汉语中多见于修饰词语前面。所以英语和汉语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因此,很多学生在接触定语从句时,常用汉语的表达方式来思考问题,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对定语从句的翻译掌握一定的技巧,不仅可以使翻译工作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取得良好效果。反之,则会使得译文思路臃肿混乱。
一、定语从句的定义
在英语表达中,通常将定语从句置于先行词之后,用来限制描述先行词。先行词有三种:单词、短语或句子。其中单词包括代词、名词、形容词等。定语从句和主句的连接需要借助关系词,它包括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关系代词有that, which, who, whom, whose,as或but。关系副词有when, why,where。
名词性从句或者副词性从句在进行翻译时只需要依据固定的模式即可,但是对定语从句来说,它包括限定性定语从句、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以及兼有状语功能的定语从句等,下面我们进行具体的说明:
二、定语从句的翻译技巧
1.限定性定语从句的译法:
(1)前置式。该方法适用于句子成分较短的限制性定语从句。此时需要翻译为“……的”的形式,既没有破坏句子的完整性,而且也使得行文清晰明了。例如:Some years ago I was offered a writing assignment that would require four months of travel through Europe.可翻译为:几年前,我接了一个需要到欧洲出差四个月的写作课题。
(2)分译法。该方法也能用于限制性定语从句,但是不如用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取得的效果好,它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比如句子结构长而且比较复杂,又比如一个句子包含着许多独立的结构或者代表着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独立层次,此时为了译文满足汉语表达上的习惯,可以先理清句子主干,然后将定语从句和先行词分开,将句子分成若干独立的结构,然后各个击破,最终在将其整理通顺。
(3)融合法。在进行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翻译时,如果句子结构需要,用这种方法再适合不过。比如说,The water that are heaver than some metals.翻译为:水比一些金属的分量重,突出强调的是水的性质,并非水本身或者金属。
2.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译法。与限制性定语从句所不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是对主句的补充说明,不仅主句和从句之间需要用逗号隔开,而且先行词的囊括范围也不一样,主要用于对主句中的特定名词或者整个主句的修饰。在进行翻译时,所用到的方法与限制性定语从句没有太大差别,唯一存在差别的就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在使用分译法时,需要将句子划分成若干独立的句子再进行翻译。
(1)分译法。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主要用于对先行词等进行具体的描述,一般不进行限制,它和被修饰词之间的关系不如限制性定语从句与修饰词之间的紧密。所以,基于此我们多用分译法来翻译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在进行具体的翻译时,主要用到三种方法。第一,翻译时去掉先行词,直接将从句翻译成并列的分句。比如,Days and nights are very long on the moon, where one day is as long as two weeks on the earth. 翻译为:在月球上,白天和黑夜都相当长,一天等于地球的两周;第二种,就是翻译时重复先行词所要表达的含义,比如,We will put off the traveling until next week, when the weather may be better. 翻译为:我们要将旅游会延到下周,那时天气也许会好。;第三种就是翻译成独立的句子,比如,Nevertheless the problem was solved successfully, which showed that the computations were accurate. 翻译为:不过,问题还是圆满地解决了。这说明计算很准确。
(2)后置式译法。后置式译法多用于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中。在进行翻译时,可以先找到先行词,然后在其之后进行翻译。在长难句中,使用该方法相对符合汉语中的表达习惯。
(3)状语转换法。简单点来说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定语从句都起到定语的作用,也存在一些成分起到了状语的作用。翻译时,先搞清楚定语从句和主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后,根据具体的语境需要转换成状语从句。
(4)译成独立句。此时我们可以将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与主句分开,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子进行翻译。
三、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英汉之间思维习惯以及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所以导致英语中对定语从句的翻译是一个难点、重点,但是它并不是没有任何根据可寻的,需要在考虑汉语表达习惯的基础上,灵活翻译。英语和汉语中定语放置的位置不同,所以翻译时我们首先应该理解主句和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对定语从句进行各种形式的变化,使其形成具有因果或者让步、假设等关系的状语成分,或者是独立的句子类型,判断使用哪种翻译技巧后进行翻译,最后根据流畅性和层次性原则,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
参考文献:
提升英语翻译能力与翻译技巧的方法 第4篇
一、提升英语翻译能力与翻译技巧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
提高英语的翻译能力与翻译技巧能够有效的促进英语的学习。首先, 翻译能力与翻译技巧的提升能够进一步巩固原有基础知识, 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印象, 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其次, 根据英译汉单词的逐渐变化, 能够逐渐寻找到单词记忆以及翻译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大英语单词的积累范围。最后, 在英语翻译的学习中, 根据现状中存在的不足, 来完善自身学习的内容, 以从根本上提高翻译能力, 并掌握翻译的技巧, 从而在积极努力的学习过程中, 提升自身的英语技能知识。与此同时, 翻译能力与翻译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阅读理解等学习内容, 具备翻译能力的基础前提便是掌握单词、语法以及句型, 因此, 要是能够熟练的运用翻译的能力与技巧, 阅读理解能力自认而然就得到升华。
二、提升英语翻译能力与翻译技巧的方法
1.掌握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英语翻译是具备一定规律的,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翻译能力与翻译技巧, 就要掌握其规律。英语翻译常用的方法有转化法、综合法、拆译法、词序调整法等。在翻译的过程中,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单词、词组、语法以及修辞等方面都是翻译重点难点所在, 这就要求在翻译的过程中, 要把握好对单词、词组、句型等的理解, 在追求字面意义相符的基础上, 要保证句子的连贯性, 不要出现歧义句等现象, 充分发挥翻译的技巧, 提升翻译的能力。比如在翻译邀请函、通知、告示时, 就要利用调整语序这一翻译技巧, 如:Comrade Li, ProtocolDepartment,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在语言书写时的方式大不相同, 其翻译过来的语序应是外交部礼宾司李同志。再如: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since the opening and reform policy was adopted 30 years ago.此句翻译过来的语序应为:改革开放30年以来, 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提高运用翻译技巧的能力。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下, 要想能够将英语完美的转换成汉语, 并非一件易事, 因此, 这就要求要提高自身运用翻译技巧的能力。在翻译的过程中, 很多时候英语句子都会很长, 通过连词的运用形成复合句等句型时, 在翻译时就需要将其拆分处理, 不仅仅是句子, 有时候英语中的一个单词都需要一整句的汉语来翻译。这种语言思维的不同, 致使翻译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难点。因此, 翻译练习的过程中, 首先, 要从直译技能着手, 按照课文中的内容, 将很多简单的句子作为翻译的对象, 从而奠定翻译能力的基础;其次, 将翻译的技巧逐步引入到翻译中, 将具有一定难度的复合句、并列句作为翻译的对象, 从而由浅入深, 逐渐提高自身的翻译技巧和翻译能力, 能够从错综复杂的句子中判断出句子的结构, 分析出句子的主干, 再将其它内容融合到主句中, 从而翻译出句子的内容, 与此同时, 要深入语境确定合适的词语, 使翻译的结果遵循“信达雅”的要求。比如句子:I know that he is well qualified, but I feel that he needs more experience. (我知道他完全够条件, 但是我觉得他需要更多的经验) 这个复合句型经过直译加上选词就可以完成翻译内容, 因此, 可以把这类句子当做初级入门阶段的翻译对象, 奠定翻译的基础;再如句子:She suddenly thought of her husband, who had left her and theirchildren behind and had never been heard of. (她丈夫早就抛弃了妻儿一直杳无音讯, 现在她突然想起他了) 这个句子需要运用拆分法进行翻译, 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明确如何拆分句子并整理成语句通顺、符合原意的汉语句子。再如句子:He tookout a bottle of wine out of his pocket which he began to drinkslowly. (他从衣兜里掏出一瓶酒慢慢的喝起来) 这个句子当中, 就要使用综合法进行翻译, 通过融合、合并的方式将句子翻译过来并符合原意。再如:Not only can a forest providea home for wildlife, but wildlife can in turn make the trees andplants flourish.此句翻译过来是“不但树林能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之所, 而且野生动物也能使树木茂盛起来”。
综上所述, 在英语翻译中, 提升翻译能力与翻译技巧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和重点。因此, 我们必须克服英语翻译学习中的困难, 积极努力的探究提高英语翻译能力与翻译技巧的方法, 以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 促进自身英语的学习能力, 从而更好的面对市场竞争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卢帆.谈语法翻译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改进[J].辽宁高职学报, 2012, 12 (08) :56-60.
护理英语的翻译技巧 第5篇
①Our manager nodded to express his approval.
②Our manager nodded approval.
在初学英语时,都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解决方法是:在翻译一个句子之后,把这个句子的主要动词找出来,如果是很常用、很熟悉的动词,比如come、go、have、take等,那就算了,如果是不常用、不熟悉的动词,比如nod,就查一下《英汉词典》,看看nod在词典例句中的用法,与自己的用法是否一致,如果一致,说明所用法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我就仿照词典例句的用法,将我的句子改正过来。这种方法,虽然当时要花费一点时间,但对今后正确使用英语,是有很大帮助的。
还有一个网友,将“新郎新娘给他们的父母鞠躬”这句话翻译为下面第一句。这句译文,如果不仔细琢磨,是看不出毛病的,它的毛病就是:在汉语中,我们习惯先说新郎,后说新娘,但在英语中,顺序正好相反,应当先说bride,后说bridegroom,因此第一句应当改写为第二句。按照汉语顺序排列英语单词,是另外一种常见的“中国味”,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东西、南北、老少、新旧”等,在英语中应当改成“西东、北南、少老、旧新”等。
①Bridegroom and bride bowed to their parents.
②Bride and bridegroom bowed to their parents.
护理英语的翻译技巧 第6篇
【关键词】俚语 特征分析 翻译技巧
英语俚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展现英语的语言魅力。在俚语的发展中,俚语的产生率以及消失率很高,并且不具备一定的时效性,所以,流行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在我国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俚语一直不被重视,导致的英语俚语学习及使用的难度很大。所以,积极的加强英语俚语的翻译策略研究对英语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英语俚语的特征
1.诙谐幽默。在实际的英语俚语应用过程中,都会采用很多动物、颜色等词汇,这样能够使事物的描述以及语言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诙谐幽默、通俗易懂。例如:“don't have a cow”其中“ cow”是牛的意思,是一种较大的生物,可以形容受到惊吓,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翻译为:不要大惊小怪的;再入:“lucky dog”,在俚语中可以翻译为幸运的人;“Apple-polishing”能够翻译为拍马屁。通过上述举例,我们能够看出动物以及颜色在俚语综合中的使用,能够是俚语形象生动。
2.与时俱进。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许多事物也具有一定多变性,语言的发展也是如此。一些新颖、潮流的词汇大量涌现出来,有效的推动了俚语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说明俚语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例如:“Keep calm”是保持冷静的意思,如果这样用使用具就会显得过于呆板,但是换成“Cool it”就会好很多;再例如:“couch potato”是形容经常窝在家里看电视的人,用代化的流行说就是宅男;“ baby kisser”是保姆的意思,但是在俚语中能够被翻译成为了获得竞选而拉拢人心的政客。通过以上离子,我们能够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在不断的对俚语进行创新。
3.口语化、语言略显粗俗。一般来说,俚语都产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数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所使用的,比如:接头商贩、犯罪团伙等。例如:“ look at that chick”能够翻译为看那个小妞,但是,这句话是形容女孩很漂亮,这样的表达明显过于粗俗没有礼貌;再例如:“Give me some skin”从字面意思能够译为给我一些皮肤,语言显得轻佻,但是,实际所表达的意思是我们握个手吧。通过以上例子,我们能够看出,俚语在应用过程中都不是字面的意思。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只有针对这些问题,才能准确把握俚语意思,以免造成笑话。
二、英语俚语的翻译技巧
在实际的俚语翻译过程中,只有从多方面对俚语进行理解,才能更好的把握俚语的翻译,如果只看表面意思,不能够完全的理解俚语的意思。一般来说,俚语的翻译技巧能够分为以下几点:
1.直译。在英语翻译过程中,直译是一种常见的翻译方式。所谓的直译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既保留原来的内容,还保留原文的形式,是一种理想的翻译方式。例如:在俚语“Mark is an old hand in fixing cars”我们可以翻译为马克是一个修理汽车的高手。这句话中“an old hand”是实际指的是内行。可以直接翻译为老手。再例如:“Stop your big talk”其中”big talk“的字面意思是说大话,所以,此句可以直译为不要在说大话了。
2.委婉语。在俚语翻译过程中,委婉语的是一种温柔的表达方式,通过一些词汇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表达出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这种方式表达方式应用的十分广泛。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翻译,能够有效的避免尴尬局面的出现。例如:“ he died”在大多数时候,人们不能直接说,这样不礼貌。所以可以委婉的说:“he to go to sleep ”翻译为他长眠了,是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所以,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翻译,不能单方面的注重字面意思。
3.代替置换。狭义的代替置换,属于意译。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的语序进行调整才能更好的进行翻译。例如:一些粗俗的语言“fuck”、“crap”等,在翻译过程中要避开字面意思,还要将一些粗俗的词语进行适当替换,不改变所表达的内容,同时,还具体一定幽默性。例如:“ Dont talk crap!”这句话的的“crap”是大便的意思,如果直接翻译就会让人觉的不舒服,所以,通过相关替换,可以翻译为:不要胡说八道,这样听起来也会使人觉得舒服,容易接受,并且,还分礼貌。再例如:“Sod off!”可以翻译为“滚开”,这样更加令人接受。
在实际的英语俚语翻译过程中,类似与这样的用法还有很多。翻译者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代替置换,不仅能够准确的表达意思,还具有一定的礼貌性。
三、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英语俚语在人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具有诙谐幽默等特点,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也增加了英语学习者的难度,在实际的应用翻译中,英语俚语所采用的词汇具有鲜明的特点,翻译时,要适当进行处理,正确翻译,才能准确英语俚语的意思。
参考文献:
[1]刘昊馨.英语俚语特点及翻译方法初探[J].雪莲,2015,(12): 105-107.
初探英语翻译中定语从句的翻译技巧 第7篇
在英语的句子中, 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的使用是十分频繁的, 但对于这三大从句的使用尤其是翻译和理解却又是非常复杂的, 其中在这三大从句中定语从句被很多学生认为是最为复杂的, 因为考量某一英语语法的难易程度不光要看其在英语中的复杂性, 同时也要看其在汉语中的使用程度及其区别性, 与汉语语法的区别性越大, 学生就会觉得该语法的难度越大。其实定语在汉语中也经常使用, 但多数都是较短的词语, 而即便是句子多数也都会放在所修饰词的前面, 也不会和英语中的情况一样放在所修饰词的后面。无论是哪种形式都会以汉语的语意及句意表达的清晰、明确且不臃肿为主要准则, 如不能把握定语从句的特点和句意就会把句子和文章翻译得中不中, 英不英的。
我们通常把定语从句分为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兼有状语从句职能的定语从句, 由于定语从句的种类不同、特点不一, 所以其翻译的方法和技巧都存在着不同之处, 常见的翻译方法有前置法、后置法、溶合法和状语译法, 但无论是哪种翻译方法, 我们都要立足于原文的文意, 忠于让受众能够理解文意的这一目的。保有原文的句式固然是好事, 但必须要在保证原文文意翻译通顺、合理的情况下才会考虑的“锦上添花”的事情, 所以在翻译定语从句时既要考虑从句的长短又要考虑定语从句的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以及兼有的状语意义。
1 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翻译
限制性定语从句顾名思义句子的定语是一个句子, 放在所修饰的先行词后并对所修饰的名词起限制作用, 与先行词关系密切且有一定的指定性, 不用逗号将其分开, 对待这类定语从句翻译的方法通常有前置法、后置法和溶合法。
1.1 前置法
由于限制性定语从句与主句的关系十分紧密, 一般是把从句和主句连在一起翻译, 如果定语从句比较简单, 通常会把句子译成带有“的”的一个定语词组, 并且把其放在所修饰词的前面, 也就是把原文英语的复合句翻译成汉语的简单句, 这种翻译比较符合汉语的习惯。
(1) I don’t like the way in which he talks to his mother.
我不喜欢他和他妈妈说话的方式。
(2) The pretty lady about whom you told me the other day turned out to be a thief.
你那天跟我谈及的那位漂亮女士原来是个小偷。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 例 (1) 限制性定语从句中从句相对比较容易, 而例 (2) 中虽然从句较长但其内容与主句意义表达十分紧密, 且不难翻译, 所以我们会采用前置的翻译方法, 这样的翻译既能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又符合汉语的表述方式, 同时译文与原文的句式又很相似。但如果从句较长且较复杂, 那么用前置法翻译就不是非常得当了。
1.2 后置法
前置法主要用于翻译比较简单的定语从句, 对于比较复杂的或表述较长的定语从句显得有些不太合理, 而且会使译文显得过于臃肿不太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 此时我们会选择后置法, 用后置法来翻译结构复杂的定语从句就不会让人觉得句子主干不明、松散, 成分罗嗦、冗长了。
(3) Ted’s dream was to have his own studio in which he produced the workings of his own hands.
泰德的梦想是有自己的工作室, 在那里他可以亲自完成自己的作品。
(4) I can think of many cases which students obviously knew a lot o English words and expressions but couldn’t write a good essay.
我能想到这样的状况, 那就是很明显学生们掌握了许多英语单词的表达式但却无法写出好的论文。
以上的这些例子都是句子中存在比较复杂的定语从句, 很难运用之前的前置法来翻译, 要么很罗嗦要么语意表达不清, 只能选择后置法这种翻译方式, 虽然译文句式和原文的句式有出入, 但句意却能表示的很明白, 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翻译方法, 毕竟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表明原文的意思是最主要的, 神似好过于形似。
1.3 融合法
区别于前置法和后置法, 融合法主要指的是把原句中的主语和定语从句溶合都一起翻译成一个独立句子的一种翻译方法,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翻译限制性定语从句, 特别是“there be…”句型结构。
(5) There are men in the crowd who wanted to steal money.
人群中有小偷。
(6) There is a beautiful lady who wants to see you at the gate.
门口有个漂亮的女士想见你。
通过以上这六个例子, 我们可以看出, 例 (7) 、 (8) 虽然句子不是很复杂, 但直接用之前提到的前置法或后置法都无法把句子翻译通顺, 而融合法在翻译“there be”句型时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如例, 虽然句子并不是很难、很复杂, 但如果采取融合法来翻译, 译文就显得既顺畅又简练。
2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翻译
在英语中,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使用一点不比限制性定语从句少, 可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讲,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对于他们是十分复杂且难以理解的, 翻译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就更加困难。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对所修饰的先行词不起限制作用, 只是对它加以描写、叙述和解释作用, 我们通常用到翻译方法有前置法和后置法, 其中采用后置法的译法情况较多。
2.1 前置法
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也存在些较短而且具有一定描写性质的从句, 对于这样的定语从句我们也可以采用带有“的”的前置定语, 然后后面再接被修饰词, 但这种情况不像限制性定语从句那么普遍, 所以使用的频率并不很高。
(7) Last week I read a very good book, which was about Steve Jobs.
上周我读了一本关于史蒂夫乔布斯的很好的书。
(8) Tom’s words, which were very humorous, broke the silence during the long time walk.
汤姆幽默的话语打破了步行的静默。
这样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出现的并不是很多, 除非有特别的强调或是插入语并有很明显的描写性。出现更多的都是比较复杂的, 并且从句与先行词的关系比较松散。
2.2 后置法
绝大多数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都会采用后置法来翻译, 由于其复杂性和表述的需要, 力求把原文的意思表述清楚且不能罗嗦冗长。不过, 虽然都是使用后置法来翻译, 但也会出现两种比较常见的翻译情况, 一种是把从句翻译成为并列分句, 其中有可重复先行词也有省略先行词的情况, 还有一种是把从句翻译成为独立句。
1) 从句译成并列分句。
有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可以译成并列分句, 先行词需要在翻译时重复表述。
(9) The man in black is his father, who influences him much.
穿黑色衣服的人是他的爸爸, 他的爸爸对他影响很大。
(10) The military base was built in a secret place, around which were high mountains.
军事基地建在秘密的地方, 周围都是山。
2) 从句译成独立句。
(11) The competition was delayed, which was exactly what I wanted.
比赛推迟了, 这正是我希望的。
(12) Jack was late again, which made the teacher very angry.
杰克又迟到了, 这使得老师很生气。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得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主要为前置法和后置法, 其中前置法与限制性定语从句大同小异, 而后置法的区别较大但使用确实要更为广泛些,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 都要本着译文与原文句意符合, 译文表述明确、简练、通顺为翻译的目标。但相比较之前提到的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下面所要谈的内容特点更为独特, 句意表达的逻辑性更强。
3 兼有状语职能定语从句的翻译
英语中有些定语从句在语法上表现的是定语从句, 而在实际意义上却兼有状语从句的职能, 虽然具有定语从句的特点但却在意义上与主句是有状语关联的。常见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与主句存在原因、结果、目的、条件、让步等几种关系。所以翻译时应善于从原文的字里行间发现这些潜在的逻辑关系, 然后译成较为合适, 句意表达明确、通顺的汉语偏正复句。
3.1 译成表“原因”的分句
有些定语从句从意义上看从句像是主句的原因, 所以我们在翻译时要尽量把句子的逻辑意思体现出来。
(13) They don’t want to go to Chengdu in July when it is too hot.
他们不想7月份去成都, 因为那时太热了。
3.2 译成表“结果”的分句
一些定语从句中的从句与主句是结果的关系, 翻译的时候也尽量把结果的意义体现出来。
(14) The little girl got the first prize in the competition that pleased both of her parents.
这个小女孩在比赛中得了一等奖, 所以她的父母很高兴。
除了译成表示“原因”、“结果”的分句外还有很多可以译成“目的”、“条件”和“让步”等几种逻辑关系的分句。
3.3 译成表“目的”的分句
(15) The headmaster avoided students to take their cell phone to school, which made them focus on study.
校长不让学生们带手机到学校, 以便让学生们集中精力学习。
3.4 译成表“条件”的分句
(16) The food which is kept too long in the fridge will also spoil.
食物如果放在冰箱里太长时间也会变质。
3.5 译成表“让步”的分句
(17) She insisted on buying another new house, which she had no use for.
尽管她并不需要, 她还是要再买一套房子。
通过上述这些例子不难看出, 除了要注意语法意义的定语的翻译之外还要注意状语意义的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 这对于理解和把握句意是十分关键的, 只有完全理解句子的含义, 体会出其内部的逻辑关系, 才能翻译好定语从句。
4 总结
根据以上对于定语从句翻译方法的分析, 我们可以总结如下: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主要涉及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以及兼有状语职能的定语从句, 它们的主要译法是前置法和后置法, 但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必须遵循基于原文的文意和逻辑, 表述准确、顺畅, 符合译文所属语言的表述习惯, 要把定语从句融入语境来翻译, 灵活运用形合和意合, “形似”和“神似”固然都重要, 但相比较“形似”, 我们应更加注重“神似”, 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最大程度吻合。
摘要:在英语中定语从句的使用范围广、频率高, 但多数情况下也是因为定语从句的使用, 以使英语的句子变长, 因此正确的使用定语从句以及准确的理解和翻译好定语从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定语从句的翻译方式也是不同的, 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英语中定语从句通常需要放在所修饰词之后, 而在汉语中这种情况很少, 修饰的词一般不会很多、很长, 也就是这一特点, 我们在作英汉翻译时要注意其翻译技巧上的变化。本文将会从限制性定语从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和兼有状语职能的定语从句进行翻译技巧上的分析, 力求更好的使用和理解定语从句。
关键词:英语,汉语,定语从句,翻译
参考文献
[1]张培基, 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7.
[2]靳梅琳.英汉翻译概要[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11.
[3]郝中秀.语篇观照下定语从句的翻译[J].教学与管理, 2012, 6.
[4]何琦.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7, 4.
初探英语翻译中定语从句的翻译技巧 第8篇
限制性定语从句一般和需要修饰的先行词紧密相关,对先行词起到限制效果,中间不需要用符号隔开。
1. 前置法。
前置法就是在翻译英语定语从句时,可以将定语从句前置于先行词,并用“的”使之通顺。定语从句通常都是修饰定语,因此在翻译该从句时,一般用带“的”的前置定语来代替定语从句,前置定语一般置于先行词前。
2. 后置法。
后置法一般是针对较复杂的定语从句结构,就是在英语翻译时,定语从句置于先行词后,翻译的结果一般是并列的两个分句。因此在翻译定语从句时,我们有以上两种处理方法。
(1)重复词先行。在定语从句中,先行词常常作为整个句子中的组成部分,因此只是翻译定语从句时,就需要重复先行词。这就是所说的重复词先行。
例:Although he lacks experience,he has other abilities which are decisive in achieving success in the area.
他虽然缺少经验,但其它能力很强,正是这些能力帮他在这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省略先行词。翻译定语从句时,若放在现行词后面,保证语句通顺结构完整的情况下,有时候可以省略先行词。
例:They worked out a new method by which production has now been rapidly increased.
他们策划了一个新的策略,运用之后工作效率快速提升。
3. 融合法。融合法就是包括定语从句以及主语的复杂句子变成一个简单句子,定语从句充作谓语部分。
例:There is a man downstairs who wants to see you.
在楼下有个男人想要见你一下(句中there is a man作为主语,译作有一个男人,而定语充当谓语成分)
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仅对修饰的先行词进行描述、陈述或起到补充解释的效果,没有限制效果。翻译这类句式的方法有:
1. 前置法。
对于句式较短陈述性质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限制性定语从句一样,可定语前置,将“的”置于被修饰词的前面。但较之限制性定语从句并不常用。
例:The sun,which has hidden all day,now came out in all its splendor.
全天藏在云层中的那个太阳,终于又光芒灿烂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2. 后置法。
(1)译成并列分句。
1)翻译时将定语从句置于句式后面,将先行词的意思再次表达出来。
例:Kissinger and his small group of aids toured the Forbidden city,where the Chinese emperors had once lived in lofty splendor.
基辛格和他的团队参观浏览了北京故宫,中国古代帝王以前在故宫里享受着奢侈豪华的生活。
2)翻译时将定语从句置于句式后面,将先行词的意思省略掉。
例:After dinner,the four key negotiators resumed their talks,which continued well into night.
吃完饭,4个重要谈判人员接着开会讨论,会议一直持续到很晚。
3)翻译时将定语从句置于句式前面,将先行词的意思再次表达出来。
例:World War II was,however,more complex than World War I,which was a collison among the imperialist powers over the spoils of markets,resources and territories.
“一战”的原因是由帝国列强们抢夺国际市场、争夺领土导致,而导致“二战”的原因比“一战”更加复杂。
三、结语
当然,在上文叙述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且非常实用的方法,关于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还有不少。总结一下,首先明确句式中的先行词非常关键,而如何找出先行词需要我们分析整个句子的成分构成,并且联系句子里的前后文。其次,当我们遇到比较复杂的包含定语从句的句式时,我们在翻译这类复杂的句式的过程中要充分灵活的使用上文中提到的翻译方法,特别需要着重探讨每个定语从句之间的联系。最后,我们在将定语从句翻译成其它的从句以及翻译其它比较复杂的句式时,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总结。
参考文献
[1]拆分与组合翻译法[M].群言出版社,2014.
护理英语的翻译技巧 第9篇
1 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具体表现
只要是进行英语翻译就无法躲避中西文化这一主要因素, 一些特定的文化词语如果没有相关的文化背景是无法正确理解的。例如:典故、成语、俚语等。另外, 患有一些为谋以文化而独创的失误, 如果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中没有对应的词语, 那么翻译时就要进行创造, 这对翻译工作是一个极大地挑战与难度。泰勒曾经对文化给予了准确的定义, 即:所谓文化就是包含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其他社会成员的人们能够获得一切能力与习惯的一种内在的复杂的集合。由于中西方不同的历史背景、经济背景、社会发展背景、所处地理环境、宗教习俗、文学与意识、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差异, 使得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1 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进行思维活动是产生的一种方式, 是人类思维活动与思维功能的统一。由于中西方发展背景的不同, 西方人一般比较习惯于对象性的思维方式, 也就是西方人习惯于将整个世界看作是一种在的对象进行研究。而中国人比较习惯于非对象性的思维方式, 即传统的“天人合一”。例如:中国人在表达家庭住址的具体内容时总是遵循从大到小的顺序, 以此写出国家、省份、城市、乡、镇、家门号码。但是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则完全不同, 他们遵循的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再例如:在对时间的表述方面, 中国人总是将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表达方式, 即:年、月、日。美国则截然相反, 以日、月、年的形式来表述, 这种表述方式属于一种从部分到整体的分析思维模式。可见, 不同的思维方式将导致语言表达的不同。
1.2 颜色之间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国家对颜色理解是不同的。例如:西方人认为白色使自己心目中的纯洁、幸福、天使的象征, 因此, 西方人在举行婚礼时经常新娘要穿白色的婚纱、新浪要穿白色的礼服。但是在中国就不同了, 我国自古以来民间就有“红白喜事”的说法, 一般用红色代表嫁娶, 众人的挂念中将红色看作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例如:过春节时经常贴红色的对联、红色的窗花等来装饰节日的房间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我国传统认识中一般用白色表示家中老人驾鹤西去, 显示出家人的悲伤、苍白。可见, 不同国家之间在颜色的不同理解在英语翻译时必须尽量避免对颜色的这种禁忌。
1.3 数字之间的文化差异
数字对于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含义与禁忌。在中国, 人们最忌讳的就是“4”和“7”这两个数字, 因为中国人民认为“4”与“死”的发音基本相同, 是一种不吉利的象征。而在西方国家, 大部分人忌讳“13”这个数字, 因为在西方的圣经故事中, 就是耶稣的第十三个门徒无耻地背叛了他, 西方人民认为“13”就意味着背叛、不幸与欺骗。因此, 在进行英语翻译时必须尽量避免这些数字的出现, 以免相互之间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与尴尬。
1.4 生活习俗之间的差异
生活习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日常社交活动中由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一种文化。例如:不同的民族在称呼、恭维、告别、打招呼、告别、道歉等方面的表达中所体现出的不同的额民族文化习俗。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在这方面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在我国普通人见面时打招呼最常用的客套话是:你吃了吗?你要什么?你去哪儿?在我国的语言体系中这只不过是一种极为普通的打招呼的方式而已, 并没有多么深奥的语言文化深意。但是, 西方人不了解我国人民的生活习俗, 对这几句话十分敏感。如果你跟西方人打招呼时说“你吃了吗?”很多西方人会认为请想请他吃饭。中国人见面总是问“你要干什么?”而西方人认为自己做什么到哪儿去都属于个人隐私, 别人无权过问也无权干涉, 除非是十分亲密的朋友。
2 跨文化视角下转换翻译技巧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 语言之间的翻译也就成为两种文化之间的良好交流。而翻译的目的也是为了达到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因此, 在翻译时必须注重不同文化在读者心目中的可理解性, 尽量缩短在不同文化背景由于误解而产生的障碍与距离。
2.1 人与人、物与人视角的转换翻译技巧
由于不同语言在思维方面的差异性, 在翻译过程中, 很多翻译者会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 从而对被翻译语言的认识度降低。另一方面由于中西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的差异, 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对主语的表述中西方民族的表述截然相反, 汉语中主要以“人”作为主语, 英语中通常以“物”作为主语。因此, 这就要求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必须根据语境将主语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转换。西方人总是讲究很绅士、很谦让, 在人称中总是将自己房放在最后, 为了表达对第三人的尊称, 与别人聊天时总是先说第三个人。一般的顺序是“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 即:You, he/she, it, I。例如:You, he and I should go there as soon as possible.如果在句子中是复数的人称代词做主语, 那么顺序就变成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顺序, 即:we, you, they。但是当承担责任或成人错误时总是将第一人称放在最前面。我们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文化的流传, 有着较为浓厚的尊卑长幼的观念, 但是西方国家由于工业化程度较早, 他们对亲属的一些称谓显得比较笼统。例如:汉语中有“表兄弟”、“堂兄弟”之分, 而西方人的这些称谓只有一个。因此, 在翻译时必须搞清楚英语中的任务关系, 才能准确的表达出人物之间的亲疏关系。
2.2 跨文化视角下翻译句式转换的翻译技巧
在翻译与日常交际中, 我们主要是对句式进行的翻译。但是, 在英语表达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会受到语言习惯的影响, 这为我们的翻译增加了难度。例如:在英语中经常会遇到没有主语的句式, 例如:There be句型、省略句、祈使句等, 这就要求翻译者在翻译时必须使用恰当的名词、代词将主语表达出来。当然, 在翻译时我们也经常会用到被动语态。例如:Splendid is the architecture of Manhattan, the heart of the city, with its hundred and more skyscrapers.全句中只有一个is谓语动词。这是一个完全倒装的句子。翻译时一定要注意倒装句的主语, 汉语可以翻译成:作为这座城市的中心, 曼哈顿的摩天的大厦有一百多幢, 其建筑十分壮观。
2.3 翻译视角转换下的增补主语的翻译技巧
在汉语中无主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型, 而在英语句子中一般都有主语。因此, 有的英语句子中的翻译需要转换视角, 主要是通过增补主语的方式来实现。这种视角的转换可以依靠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来完成, 即: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添加相应的人称代词、名词作为句子的主语。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对原文的语义进行补偿, 并不是翻译人员单纯的增强了译文的连贯性。例如:中文的“不努力就不会成功”翻译成英文是:One never succeeds without making great efforts.
2.4 利用正反词进行的翻译技巧
在进行英语翻译时, 可以充分利用不同词性之间的灵活性, 使源语言在不太通顺的地方进行翻译, 最终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翻译效果。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 在很多情况下, 汉语与英语之间可以使用反义词来表达相同的含义。例如:中文中的“北屋”就可以翻译成:A room with a southern exposure.在这里很多人会觉得在英语中“北”对应的是英文中的“north”这个词汇, 为什么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出现了“south”呢?很明显, 这种翻译使用的是反义词翻译技巧。这种反义词的翻译, 不仅将屋子的位置表述的十分清晰, 还充分考虑到了中英文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再例如:“他是一个外乡人”, 我们可以翻译成:He is not a native。在这个句子中, 翻译的疑问使用的是否定的形式, 其实这也是英文中的一种比较委婉的表达方法, 这种委婉的表达方法主要是在各种交际的场合中使用的。可见, 翻译中采取肯定与否定、正向与反向之间层面意义的相互转换是一种比较灵活的翻译技巧, 这种翻译技巧不仅能更好的符合源语言的要求, 又能使目的语的读者不会产生理解上的误差。
总之, 翻译并不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简单地词汇与句式的转换, 翻译的主要目标是对原著的忠实, 我们在翻译时不仅要尽量满足原著的风格, 但是也不能忽视译者的风格, 更不能完全否定翻译的技巧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每一个优秀的翻译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翻译风格, 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语言习惯翻译的表达方式并不同, 在跨越文化视角的转换翻译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使翻译的作品更加符合双方国家的文化背景与表达方式。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及经济的发展, 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翻译已经不再是一项简单的语言之间的转换了, 它蕴含着文化色彩, 与文化发展相融合。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差异、生活习惯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等使得英语跨文化视角的转换翻译技巧成为研究的重点。该文将以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下跨文化视角的转换翻译技巧进行研究。
关键词:英语翻译,跨文化视角,转换,翻译技巧。
参考文献
[1]岳雪.基于文化视角浅谈英语翻译[J].剑南文学:景点教苑, 2013 (6) .
[2]潘颖.浅析商标的中英文互译[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16) .
[3]高子娟.浅析英语语法的特殊句式[J].文学爱好者, 2011 (9) .
浅谈医学英语的翻译技巧 第10篇
关键词:医学英语,翻译方法,特点
一、引言
医学英语属于科技英语的范畴, 是非文学翻译的重要对象之一。医学英语经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以及现代英语的三个发展阶段, 它是指医务人员以及医疗部门在临床方面应用、研究、教学以及服务等等的实践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语言, 若想把握最先进的医学科技信息, 最首要的问题就是医学英语的翻译问题。就基本的翻译标准来看, 许多理论都具有借鉴指导作用, 如奈达的功能对等, 汉斯佛米尔的目的论, 刘重德的“信、达、切”等理论。
二、“等效原则”在医学文献翻译中的作用
美国学者Eugene Albert Nida提出的Equivalent Translation (即“等效翻译”) , 在中国翻译界中影响颇深。所谓等效有两种:complete equivalence (完全等效) 与dynamic equivalence (动态等效) 。Nida提倡的翻译模式主要是“动态等效”, 其基本思想是“The quality of a translation in which the message of the original text had been so transpored into the receptor langugae that the response of the receptor is essentially like that of the original receptors”。 (Eugene Albert Nida,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举个浅显例子说明“等效翻译”的意思:有个中国相声段子使中国听众开怀大笑—, 以某种翻译形式把相同内容转译成英语后, 也能使英美听众像中国听众一样开怀大笑——这就是动态等效现象。
医学翻译属于科技翻译, 以传递理论与数据为特征, 没有文学翻译那么复杂。医学翻译涉及的生命变化过程是客观存在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例如“红细胞”这一术语, 不管哪国语言怎么叫法, 其概念是完全相同的, 不能有异化。正因为科技文体的这种特征, “动态等效”翻译原则对于医学翻译来说十分适用。
三、医学英语翻译特点
医学英语翻译和其他类型的非文学翻译一样, 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总结起来有三多:被动语态多, 非谓语动词多, 定语从句多。医学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一个分支, 还应增加一多, 即多重复句多, 共四多。而在词汇方面, 医学英语很多专业词汇来自于普通英语, 而含有医学方面的特定含义, 另外还有不少部分的医学英语词汇含有拉丁语和希腊语词素, 因而词缀丰富、术语复杂, 并且和其他非文学翻译一样多用名词定语和缩写词。
四、医学英语翻译方法
(一) 增减译法
1.增译法
指增加原文没有的词或词组。
例1 Whati is medicine?Medicine is not a science.
初译:什么是医学?医学不是一门科学。
改译:什么是医学?医学不是一门单纯的科学。
医学翻译的基础是内核不变, 初译句改变了内核。第二句“not a science”中否定的是“a”而不是“science”, 故增译“单纯的”。
2.减译法
指减少原文无关紧要的词或词组。
例2 In particular, proiscuity and anonymous sexual contact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AIDS.
初译:性行为混乱以及与不知名的人发生性接触尤其与艾滋病有关。
改译:性行为混乱尤其与艾滋病有关。
关于性行为混乱, 国外也许有“promiscuity”与“anonymous sexual contact”之分, 但按照汉语理解, “性行为混乱”包括“与不知名的人发生性接触”, 故可略去。否则反显概念不清。
(二) 升降译法
1.升译法
指语法结构升级, 如单词译成词组, 词组译成句子。
例3 The syphilis colsed down the communal bath houses of sixteenth century Europe.
初译:梅毒关闭了16世纪欧洲的公共浴室。
改译:16世纪欧洲因梅毒流行而关闭了公共浴室。
“梅毒”是病名, 不可能关闭浴室, 它是关闭浴室的原因, 故把单词“梅毒”升级为原因状语从句“因梅毒流行”。
2.降译法
指语法结构降级, 如词组译成单词, 句子译成词组乃至单词。
例4 Generally, application of nebulised salbutamol respirator solution can be very effective if this has not already been used.
初译:应用喷雾的舒喘灵呼吸器溶液 (如果尚未使用过) , 一般是很有效的。
改译:一般而言, 首次应用舒喘灵喷雾器者效果甚佳。
条件状语从句“if this”降译成单词“首次”, 意思更明确。改译句符合动态等效原则。
(三) 正反译法
1.肯定—否定、否定—肯定、双重否定—肯定
例5 Precision is not influenza virus’s strong suit.
初译:精确性不是流感病毒的一大特点。
改译:复制多变是流感病毒的一大特点。
此句指流感病毒外壳抗原簇的复制特点。把否定句改译成肯定句, 与已成常识性的医学理论相吻合, 突出流感常易流行的原因。改译后负荷动态等效原则。
2.被动—主动、主动—被动、被动—被动
例6 Many of the important allergens can be identified by taking a careful history.
初译:许多重要的变应原可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加以了解。
改译:仔细询问病史可了解许多重要的变应原。
汉语被动态不如英语明显, 在医学英语的英译汉中尤其如此, 此时原英语句的被动态多半被译成汉语的主动态, 容易被目标语接受。
3.以前—以后
例7 Many more years passed before anyone suspected that germs could cause diseases.
初译:在人们怀疑细菌可能会致病之前, 又有许多年过去了。
改译:许多年以后人们才怀疑细菌可能会致病。
初译仅强调“许多年过去”, 而改译则强调“历经多年才有正确认识”, 语意基本上与原文等效。“After”介词短语的应用在英文原版文献中十分多见, 在英译汉中多半可采用这种译法。
(四) 顺逆译法
1.顺序译法
指译句的语序与原文相同或基本相同。
例7 Today smallpox vaccination has been discontinued and no more cases of smallpox have occurred.
初译:现在天花已被消灭, 不再有天花病例发生。
顺序译法大多见于属于基本句型的简单句。所谓基本句型是主谓、主谓宾、主系表、主谓双宾、主谓宾补。在任何语体的翻译中, 顺序译法机会并不多见。
2.逆序译法
指译句的语序与原文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
例8 We have found a correlation between healthy homosexuals possessing a low ratio (H/S) and having had homosexual experi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80-1981.
初译:我们发现, 健康同性恋者的H/S低比率与其在1980-1981年期间在美国额同性恋史具有相关性。
改译:根据美国1980-1981年的资料, 我们发现健康同性恋者的H/S比率降低与同性恋史相关。
初译句内核概念不清, 改译句的逻辑比较严密, 不易产生漏洞或歧义。
结语
医学英语翻译是非文学翻译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熟悉文中探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外, 更应该不断丰富积累相关专业知识, 把所得知识活学活用, 在实践中深化并积累经验, 才能渐渐融入这一领域的翻译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冯颖.浅论医学英语中的被动语态[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8 (05) .
[2]贾德江.医学英语汉译方法初探[J].中国科技翻译, 1998 (03) .
[5]刘学俊.医学英语汉译[J].中国科技翻译, 2000 (01) .
[6]阎庆甲..科技英语翻译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7) .
[8]严之蔚.医学翻译初探[D].上海海事大学, 2007.
[9]朱广苓.略论医学英语翻译的特点和方法[J].海外英语, 2011 (07) .
浅析法律英语文本的翻译技巧 第11篇
【关键词】英语法律文本; 翻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17-02
作者简介:胡璇(1983.2-),女,江西九江人,在读研究生,助教。
由于法律文本翻译的内容不同,涉及的领域也不同,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对法律英语翻译技巧有基本的掌握和了解.在法律文本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往往倾向于采用直译的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语言差异问题,却不能照搬原文的句法.因此,为保证译文的通畅,本文将就常用法律英语文本翻译的技巧进行逐一介绍。
1 法律英语文本翻译的词性转换问题
在法律文本的翻译中,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分类或者语法功能等方面都比较相似,然而这两种语言在词类上未必对应.所以,灵活转换词性就成为一种翻译手段.也就是说,英语当中的名词和形容词,往往要转换成汉语中的动词和副词,相应地,汉语中的动词和副词也需要被转换成英语中的名词和形容词,这样才能使得译文符合语言的语法和表达习惯. 例如,The confidentiality restrictions and obligations imposed by this Section shall terminate two years after the expiration or termination of this Agreement. 本规定的保密限制和义务,在本协议期满或终止两年后终止。从本句中我们可以看出“expiration”和“termination”是名词,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按照汉语的习惯分别被译成动词“期满”和“终止”。由此可见,在法律英语文本的翻译中,词性转换是一种常见的翻译技巧。
2 关于法律英语文本翻译中的增补和省略问题
由于中西方国家有很多法律理念方面的差异,这就使得法律英语文本在翻译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够直译,否则的话,就会导致其含义不明确,甚至有时完全有悖于原文.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须采用增补和省略的方法,从而使译文在语法结构,语言形式上符合语言的习惯.例如:Notwithstanding the foregoing, a Party hereby waives its preemptive right in the case of any assignment of all or party of the other Party’s registered capital to an affiliate of the other Party. 译为:尽管有上述规定,如果一方将其全部或部分注册资本转让给一家关联公司,另一方则在此放弃其优先购买权.在这一句法律英语文本的翻译中,原句中的“the foregoing” 在句中类指“上述的规定”,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增补“规定”一词,这样译文的内容才能完整,清晰. 另外,由于英汉的诸多差异,翻译时除了适当增补词语之外,还要适当省略某些语言成分,也就是说,将一些多余的词在翻译中省略.例如:Whoever commits arson,causes explosion or uses other dangerous means to sabotage any factory,mine,oilfield should be sentenced to fixted-term imprisonment of more than 3years.放火,爆炸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矿厂,油田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在这句译文中,主语“whoever”在翻译成汉语时,不需要将其翻译成“无论何人”,而用“……的”这种汉语中简练的句式,符合汉语表达行文规范。
3 法律英语文本翻译中的语序问题
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语言结构上存在很多差异,这就使得在翻译过程中原句中的某个或某些成分在译文中的位置和原句中的位置不同,这样的话,就需要在翻译中调整词语的顺序,甚至要完全打乱,进行重新排列,进而使译文意思更清晰.例如,Civil liability shall not be borne for failure to perform a contract, or damage toathird party if it is caused by force majeure, except as otherwise provided by law. 译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本句翻译中若是按照英语中的语言顺序就应该一开始表明主题,将中心句放在句首,而要是根据汉语的语言逻辑来看,就正好相反了。译者在翻译时对原文作了结构方面的调整,将中心句放在结尾,这样安排很显然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
4 关于翻译法律英语文本中的长句问题
在法律英语文本的翻译中,长句的结构紧密而且信息量很大,使得语法关系会显得比较复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原句进行拆译,就是将原句当中的词语或分句排列拆散,进行重新组合.长句拆译要突出重点,就像文章有中心思想一样,法律英语文本的句子也有它的重点,而这个重点就是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意思和传递的信息,所以,译者必须在翻译的过程中按照以下规律进行长句的拆译:1)在拆分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其语句特征,结构安排和语言的逻辑顺序,尽量做到拆句不拆意。2)对于要进行拆分的原句,一定要把握其语言特点,语言成分等内容,力求拆分时有条不紊,不影响整段文字的表达。
法律文本内容严密,语言精练。在对其英语文本进行翻译时,要在坚持直译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各种翻译技巧,这样才能不但使翻译人员准确的表达原文的含义和信息,而且使译文也能做到通顺,流畅。
参考文献
[1] 陈忠诚.法窗译话[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
[2] 李阳.法律英语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8
[3]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 王建.影响法律英语翻译的因素[J].中国科技翻译,2003
科技英语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第12篇
英语语句重形合,注重句子形式及结果完整,一般较长,往往层层包孕、环环相扣、主谓分明、关系清晰。语言中往往加入一些修饰性、限定性的语句,通常把最主要的意义用主句表达,次要意义则用从句和介词短语等次要结构表达,在科技文章翻译过程中,应注意掌握以下几种结构的句式使译文结构紧凑、逻辑严密,符合译语习惯。
1 包孕式结构
包孕式结构就是在多个修饰从句之间形成的关系链,就是下一分句对上一分句的一部分或整体进行逻辑解释或引申,语言上层层推进,语法上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长链。
2 多枝干结构
由于这种语言现象如长在同一根枝干上的树枝,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多枝共干式结构,如几个状语共同修饰谓语,几个定语共同修饰一个主语,这种结构在科技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使句子结构紧凑、逻辑严密、文字简洁,符合科技文章的特点。
3 非人称主语结构
科技文章很少用人称主语,而多用非人称主语。非人称主语后续的动词,不是一般非人称主语常用的谓语动词,而是人称主语(animate subject)使用的表达感觉、意识、情感或动作之类的谓语动词,形成“非人称主语+人称主语使用的谓语动词” 结构,我们称为“非人称主语句”(impersonal subject sentence)。它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达科技英语中的各种逻辑关系,将英语的形合句(hypotaxis)变为意合句(parataxis),即:
1) 非人称主语句溶合了条件句;
2) 非人称主语句溶合了时间状语从句;
3) 非人称主语句溶合了因果关系句;
4) 非人称主语句溶合了让步从句;
4 名词化结构
这种结构的特征点之一是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尤其偏重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动作和状态。名词化是指名词化转换,包括起名词作用的非谓语动词和与动词同跟或同形的名词,也包括一些形容词来源的名词,名词化词可起名词的作用,也可以表达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所表达的内容,并伴有修饰成分或附加成分,构成短语的称为名词化短语。因此,句法上小到词或词组,大到句子段落,都可以进行名词化处理,形成多种组合方式的名词化短语。
由于名词化结构的深层结构是句子,因此,从逻辑上看,名词化结构包含了各种逻辑成分,除了名词化的词作逻辑谓语外,还可作逻辑主语、逻辑宾语、逻辑表语、逻辑状语、逻辑补语等成分,名词化结构的中心词与其修饰的逻辑关系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 主谓宾结构
Employment of manager=manager employ (workers)/to employ manager
2) 动宾补结构
The categorization of flake caustic as cerotin=to categorize flake caustic as cerotin
3) 谓状结构
Laboratory test=to test in laboratory
5 无人称句和“呈现”句
无人称句(impersonal expression)和“呈现”句(presentation expression)是典型的判断句型,是科幻文章中常用的句型,在英语中,无人称句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it句型,“呈现”句就是there be句型,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必须将句子加以调整和转换。
6 被动句和主动句
科技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结构,在英汉互译中,将主被动语态对换是一项最基本的技能。
在掌握以上句式结构之后,如何准确把握词义又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随着科技领域的新词层出不穷,对个别疑难生词短语的准确翻译是个难题,翻译时为了使译文合乎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规律,意思更加明确清晰,使译文达到“准确”、“通顺”、“简练”,就必须掌握一些翻译技巧。
6.1 语法增减词
英汉在语法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如英语有冠词,汉语则没有;英语多用代词,汉语则很少用;英语多用关联词语,汉语则主要靠逻辑关系来编排句子,强调意思的连贯性。因此,英译汉时,可根据具体语境省略原文的冠词和某些代词、介词、关联词等,有时适当增加一些语气助词,不要太拘泥于原文形式。
6.2 词义增减词
在很多情况下,英汉词汇的语义并非一一对应,如果英语词汇的语义范围比汉语宽,英译汉时要采用增词法,使原文中隐含的意思得以充分表达,反之,如果英语词汇的语义范围比汉语窄,英译汉时要采用减词法。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透彻理解原文的含义,再按照英语思维和英文的写作规范来重组译文,必要时做一些删减、增补。
6.3 转换法
6.3.1 汉语动词和英语名词之间的相互转换
英语是“静态”语言,一个动作或状态,不但可以用动词表达,而且还可以用形容词、副词、名词等表达,因此,英汉对译时往往需要根据语境,在英语名词和汉语动词之间作灵活转换。
6.3.2 汉语形容词和英语名词之间的相互转换
由于许多形容词具有动态的意义,如pride oneself on sth.和be pride of sth.的意义差不多,因此,在英汉互译时,把汉语形容词和英语名词互相转换。
6.3.3 汉语动词和英语副词之间的相互转换
英语中许多表示副词,特别是表示状态、方位和方向等意义的副词和其它动词或be动词搭配,就产生了动态意义。所以在英汉互译时,汉语的动词也可以和这类英语副词相互转换。
6.3.4 英语介词与汉语动词词组的对译
在汉语中必须用动词表达的意思,在英语中往往表现为 “静”,其中之一就是用介词短语;反之,英语中用介词短语表达的意思, 在汉语中往往表现为“动”,用动词来表达。
6.3.5 英语介词短语与汉语副词的对译
在英译汉时少用“地”,汉译英时活用介词短语,使译文熠熠生辉。
6.4 省略或重复
英语和汉语都有省略现象,英语多按语法形式省略以避免重复,多省略所有格、形容词和介词后面的名词、助动词、不定式后面的动词,系动词后面的表语,主语一致时的主语或谓语等,译为汉语时,这些省略的词语往往要补上,这就是汉语中所谓的重复。
6.5 替代
英语往往用代词来替代上文刚出现过的名词,如替代词so,替代动词do等;代动词及代动词词组,如do, do so, do it 等,往往用重复法译成汉语的动词,另外,英语中的替代句型,如if so, so+do+主语等,也通常用重复法译成汉语。
6.6 译词为句
英语中有些形容词和副词所修饰的成分在译为汉语时显得搭配不当或难以搭配,这时采用译词为句的方法,把形容词或副词单独提出,译为汉语中的一个句子。 例如:
They tried vainly to blame us for the breakdown in the truce talk. 他们试图把谈判破裂的罪名加在我们头上,但没有成功。
6.7 注重信息重心
英汉互译时还应注意句子的信息重心,一般而言,句子通常由已知信息和新信息构成,而句子的信息重心通常在新信息上,一般在句末或靠近句末的位置,因此,为了突出句中的信息重心,往往需要改变语序,将句中的某个成分提前或置后。
6.8 长句分译
将长句分成短句(cutting)是英汉互译的重要手段,翻译时首先要理清上下文的衔接部分,然后把句子分成短句,调整短句的顺序。
6.9 短句合并
在翻译过程中将重复的部分合并,根据短句与短句之间的内在关系(implicit interrelations)重新组合,构成长句,可以是并列句,也可以是复合句,或者是成分复杂的简单句。
6.10 定语从句的翻译
6.10.1 前置法
把定语从句译成带“的”的句子放在被修饰词之前。
6.10.2 后置法
如果定语从句结构较长,译成前置定语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时,往往译成后置的分句,有时需要重复先行词,有时则省略不译,有时将关系代词译成人称代词,而当关系代词指整个主句时,往往译成指示代词“这”。
6.10.3 融合法
融合法是指把主句压缩成汉语词组做主语,把定语从句压缩成谓语,there be结构和it be结构在译成汉语时往往这样处理。
例如:
There is somebody waiting for you who I think might be one of your friends from your native town.有个人在外面等你,我想这个人可能是你家乡的一位朋友。
6.11 句法转换法
科技文章大多采用较正式的文体,着眼于准确、客观地传达信息,因此,大量采用比较正式的无人称句、长句和被动结构等,翻译的时候要求能够熟练掌握来源语和目标语的句法,要善于在英语句法和汉语句法之间进行转换。
6.12 “借”、 “转” 、“破”译法
所谓“借”就是借普通词汇用作行业术语或新的科技术语;所谓“转”就是转义,所谓“破”就是语体风格的破位,即从“正式体”破位到“非正式体”,此法往往“破”出科技英语行文的生动活泼和栩栩如生。
6.13 词汇和术语的掌握
科技文体覆盖范围很广,其中包括了科技论文、科普文章、科技新闻、以及科幻小说等,科技文体的翻译要求译者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熟悉一定的语言程序或用词习惯,还要了解其词性变化,包括专业词汇和非专业词汇。
科技文章的特点是由其内容的性质决定的,大多采用较正式的表达方式,语句结构都比较严谨,语气比较客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不能用语言随意加以渲染。为了准确地表达原作者的意思,一个合格的译者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内涵。
6.13.1 深厚的语言功底恰如其分
翻译是语言工作者,掌握本国语言和目标语言是当翻译的先决条件。所谓掌握,就是能够熟练、灵活应用外语的表达方法,能够用外文思维、写作。翻译的过程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这就要求我们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搞清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研究并学会处理它们之间的差异,掌握语言转换的规律和技巧。
6.13.2 丰富、广博的知识面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和深入,职业翻译接触的领域极其广泛,因此必须通晓如专业知识、社会常识、法律法规、国际时事及背景知识,努力作一个“杂家”,懂得知识越多就越有利于做好翻译,使自己能够应用准确的语言地道地传达原作的意思。
6.13.3 翻译思维
翻译既是语言形式的转换,又是思维方式的转换,思维离不开逻辑,作为特殊思维活动的翻译更离不开逻辑。逻辑作为研究思维的规律、形式和方法的科学,指导并制约着翻译的全过程,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到英汉思维的差异,避免以汉语思维对应英语思维。
6.13.4 逻辑思辩
逻辑思辩的形式是对原文的条理进行分析,令译文层次分明,使读者易于接受。
6.13.5 语篇意识
所谓的“语篇意识”就是译者的“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能力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从理论到实践,译者的语篇分析能力为翻译注入了新的活力,避免了译文呆板、生硬。
6.13.6 “口吻”感悟
“口吻”一般指原文的词语风格、句式特点、篇幅结构等,一般较难把握,要将原文的意思完整地展现在译文中对译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想做好科技文献的翻译,需要译者对语篇的准确理解,具备敏锐的语感和高超的驾驭母语的能力。
总之,科技英汉翻译的技巧很多,不一而足,但是准确、客观和忠实的翻译风格是一个翻译工作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做好翻译工作的一个先决条件。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词法、句法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本研究就科技英语文献在定义、定理、定律、概念及结构方面逻辑性强、概念复杂、结构严谨、语言精确等特点列举了几种翻译技巧和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使原语和译入语相协调。
护理英语的翻译技巧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