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原创教案设计
回声原创教案设计(精选11篇)
回声原创教案设计 第1篇
回声原创教案设计
一、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有一只小兔淘淘遇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我们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2、是谁在学淘淘说话啊? 回声是大自然中一种有趣的现象,谁能有趣地读读课题?
3、回声是怎么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要跟着小青蛙和它的妈妈来揭开这个奥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句子:(个别读,同桌读)A、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象一个大月亮。B、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地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 C、小青蛙奇怪极了,他问妈妈:“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D、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E、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
3、出示生字:提醒字音,开火车读
三、学习1-3自然段
1、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你喜欢这个地方吗? 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里的景色的(出示第一自然段)谁能读出景色的美丽?(个别读、齐读)
2、过渡: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完后用
一、两句话说一说“是什么有趣的事”?
3、分角色朗读(小青蛙、看不见的小青蛙)。“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4、指导读句:小青蛙是用什么语气说这些话的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从课文里找一找。“呱呱呱,多好看哪!”(高兴)“你是谁?你在哪儿?”(奇怪)
5、分角色朗读2、3自然段:旁白、小青蛙、青蛙妈妈、看不见的小青蛙
6、四人小组合作读,汇报
7、小青蛙说的话里还藏着两个生字宝宝呢,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他们?
8、齐读2、3自然段,读出小青蛙不同的语气。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是怎么做的呢?请你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边做动作边读)
2、你们看,河水被激起了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荡回来。(出示图片,随机出示文字: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
3、识记生字
4、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利用玻璃缸投石演示,观察水面的变化。生说一说 再读课文中水的变化。
5、完成练习: 青蛙妈妈()起一颗石子,()进河里,河水被激起一圈圈()。()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回来。
6、水的波纹是这样的,那声音的波纹呢?请你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青蛙妈妈的话,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7、课件演示。
四、写字指导
1、我们今天要写的几个生字就藏在这个句子里,请你读一读。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2、你能说一说这几个字的结构吗?说注意点。
3、学生练习书写,反馈,再写。
4、写完的小朋友读一读: 有一天,聪聪来到鱼塘边,心想:这下我可以向青蛙妈妈学习哩!他捡起石头往鱼塘里扔,嘴里还“呱呱呱”地学青蛙叫。鱼塘太大了,水的波纹组成一个个圆圈,由小变大,可还没碰到岸边,就消失了,看不到返回来的样子。
回声原创教案设计 第2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识字写字,了解回声现象等科学常识。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听了以后,你们知道回声是怎么产生的吗?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青蛙知道是回声的?(4、5自然段)
3、齐读4、5自然段,有趣吗?
4、再读课文,把文中我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三、学习我会认的字。
1、分小组自学生字。
2、检测自学情况。
指名读、用生字组词、偏旁、字型结构、开火车。
四、学习我会写的字。
1、齐读生字、记生字。
2、用生字组词,理解词义。
3、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师示范。
4、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生字卡,复习生字。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小河上这座石桥美吗?指导朗读。
2、小青蛙来到桥底下,心情怎样?他是怎么叫的?看课件。
3、看了以后,你们感觉怎么样?(很奇怪)小青蛙也感觉很奇怪。
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来到岸上,是怎么给他讲的呢?
4、看课件,你们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了吗?
5、你听到过回声吗?是在哪儿听到的?
6、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出小青蛙高兴的语气。
三、读读抄抄。
1、小河上有座石桥。
2、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
3、小青蛙欢快地说:“多好玩啊!”
四、课后小结。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回声原创教案设计 第3篇
在许多音频设备,如视频会议系统中,由于扬声器播放出来的声音被麦克风拾取后发回远端,使得远端谈话者能听到自己的声音(经一个声路径延迟的声音),从而干扰语音传输,称为声学回声。
声学回声抑制器(AEC:Acoustic Echo Chancellor),是对扬声器信号与由它产生的多路径回声的相关性为基础,建立远端信号的语音模型,利用它对回声进行估计,并不断地修改滤波器的系数,使得估计值更加逼近真实的回声。然后,将回声估计值从话筒的输入信号中减去,从而达到消除回声的目的,AEC还将话筒的输入与扬声器过去的值相比较,从而消除延长延迟的多次反射的声学回声。根椐存储器存放的过去的扬声器的输出值的多少,AEC可以消除各种延迟的回声。
2回声抑制算法模块简介
声学回声抑制算法(Acoustic Echo Canceller简称AEC算法)采用了一种成熟的商用频域算法模块,由美国的SPIRIT Corp设计,遵循国际电信联盟(IUT)G.167标准,可用来去除由扬声器到麦克风的声音反馈引起的回声,用户可设的最大回声路径延迟达508ms,算法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其中CNG( Comfort noise generator)为舒适噪声产生器、DT(Double talk)Detector为双端回话检测器、ERL(Echo return loss)为回声传播损失、NLP( Non-linear processor)为非线性处理器、NS(Noise suppressor)为噪声抑制器、Tone detector为音调检测器、Sub-band adaptive subtractors为子带自适应减法器、Sub-band noise suppressor 为子带噪声抑制器、Anti-howling control为抗啸叫控制单元、Convergence monitor为算法收敛检测器。
Feinput为远端参考信号输入,Feoutput为经过AEC算法处理后的近端参考信号输出,称为接收回路;Neinput为回声信号与近端语音的混合信号,Neoutput为去除回声的近端语音信号,称为发送回路。
在AEC开始处理的时,采用半双工方式以避免AEC算法收敛时残余回声被听到,收敛监控器跟踪当前回声返回损失并检测收敛,一旦收敛AEC转向全双工方式,而且因为它对背景噪声,回声路径改变,非线性失真都非常强,所以不会在转向半双工方式,这样保证在任何条件的全双工通讯。因为其子带结构,AEC仅处理32个输入缓冲区的样本,并在内部有96个样本的延迟。
AEC具有强大双端会话检测器,因而允许AEC算法在本地语音存在的条件下收敛,并且在双端会话期间不会带来残余回声增大。双端会话检测器可以在信噪比大于6dB的噪声条件下工作,双端会话检测器控制自适应滤波器、NLP和CNG防止他们不收敛,当双端会话开始被检测到,发送回路中的NLP关闭并且以确定速度逐渐增加其传输增益,直到达到其最大值1(16位时位32767)。当双端会话结束被检测到时,NLP打开并逐渐降低其增益直到定义的最小值,这样增加了回声抑制。
发送回路和接收回路中的NLP在半双工模式下都支持开关切换。CNG在NLP打开时工作产生与背景噪声幅度相适应的适度噪声,但其幅度小于设定的最大值。AEC具有内部音调检测器以防止AEC收敛在如拨号音或振铃音的正弦信号,这种收敛可能造成AEC运行错误。特别是在AEC收敛在这类信号的开始处,这一点对免提电话特别有用。AEC还具有抗啸叫控制单元用来避免啸叫(Larsen 效应),这是因为声音在麦克风和扬声器间反馈引起的,只有在远端和近端运行在全双工模式下才会发生。
3回声抑制器硬件平台
回声抑制器硬件平台基于TI公司TMS320VC5416高性能DSP芯片,硬件平台结构如图2所示:
工作原理:
DSP芯片TMS320VC5416作为主处理器完成算法的调用处理,音频数据流的控制调度;SRAM作为外扩存储器,用来存放中间运算结果;FLASH存储器用来固化算法和应用程序模块,使回声抑制器系统在外界环境固定,不需要调整控制参数时,能作为一个独立系统脱机工作。
codec采用高度集成的立体声音频编解码芯片TLV320AIC23B芯片,处理音频输入和输出;立体声输入部分,一路接Neinput近端语音与回声信号的混合信号,另一路接Feinput远端参考信号,即远端说话人语音信号;立体声输出部分,一路接Neoutput即经过AEC处理的近端语音信号输出,一路接Feoutput即远端参考信号经过AEC处理的输出。AEC的控制参数通过串口通讯来实现,PC机向回声抑制系统发送AEC调控参数,以达到最佳抑制效果。
回声抑制器硬件平台采用+5V单电源供电,可与PC机提供的+5V电源连接,具有外部手动复位键,操作简单方便。
4串口通信
为方便调整AEC算法运行参数,系统采用了RS232串口通信方式,串口通讯的编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采用汇编与C混合编程的方式,在TMS320C5416上运行,另一部分为采用VB6.0的人机控制界面设计。
通信机制采用查询方式,回声抑制器主程序上电运行时,在对两个输入通道采样32个样本,作AEC算法处理前都查询一下串口,有无控制参数发出,没有则按默认参数运行,如果串口有控制参数,则保存并按新的控制参数执行。
VB具有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简单方便的串行通讯和实用性强等优点。利用串行端口控件Mscomm可以简单的实现串行通信,该控件屏蔽了通信过程中的底层操作,用户可以设置、监视Mscomm控件的属性和事件,结合Timer控件即可完成对串行口的初始化和数据的输入输出工作。
串口控件Mscomm的使用和设置非常简单,如以下的代码即可完成该控件相应属性的初始化。
strset = "19200,n,8,1"
Form1.MSComm1.InBufferSize = 512 定义输入缓冲区大小
Form1.MSComm1.OutBufferSize = 512 定义输出缓冲区大小
Form1.MSComm1.CommPort = 1 设置串行端口号
Form1.MSComm1.Settings = strset 设置数据格式
Form1.MSComm1.PortOpen = True 打开串口
这里将控制参数分类并排序,发送和接收都严格按次序执行,以确保通讯过程正确。控制参数主要分为三类,如图3所示:
(1)量化参数:如图3左侧,该类参数有具体数值,对于超过8位二进制数的参数,采用分高低字节发送,使用Slider控件实现;
(2)AEC开关量:如图3中间部分的参数,该类参数表示AEC算法中某些运算模块的打开和关闭,采用Checkbox控件实现;
(3)选控参量:如图3右侧的参数,该类参数表示AEC算法中某些参量数值的选择,如采样率,回声延迟设置,采用ComboBox控件实现。
用户使用时设置相应参数完毕,点击“应用”即可完成参数传递过程,也可点击“复位”加载算法本身提供的默认参数。由于控制参数一旦根据音频设备使用环境设置完毕,不需频繁修改,参数设置过程不影响算法实时运行。
5结束语
通过语音数据文件的仿真分析,及实际会场环境检测,该回声抑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回声抑制效果,算法收敛速度快,性能稳定,限于篇幅,不再敷述。
参考文献
[1]TMS320VC5416Fixed-Point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ata Manual.
[2]赵志国冯建武.利用VB实现PC机与多单片机通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研究.2003,(5):
回声抑制系统的设计 第4篇
关键词:回声抵消器;自适应滤波器;DSP;语音系统
一、回声抵消研究的意义
随着多功能多种类的通信应用一直层出不穷,人们在享受更为便捷、丰富和舒适通信质量的同时,也更多地会遇到回声问题的困扰。因为应用场合的不同,回声影响的程度不同,对回声抵消器的设计以及回声抵消效果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改进和提出性能更优的自适应算法必将一直是自适应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二、回声抵消的基本原理和自适应算法
(一)回声抵消的基本原理
一般说来,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中,均采取了适当的自适应辨识方案来对消回声。它的基本原理用一个自适应滤波器对未知LEM(Louderspeaker-Enclosure-Microphone)回声通道进行系统辩识,模拟回声路径,通过自适应滤波算法的调整,使其冲击响应与实际回声路径相逼近,从而得到回声预测信号,再将预测信号从麦克风接收到的语音信号中减去,即可实现回声抵消。
(二)回声抵消自适应算法
自适应算法用性能标准模块或者一些功能、输入量和期望响应(如果需要)来决定怎样调整滤波器参数,改进他的性能。参数可调数字滤波器可以是FIR数字滤波器或IIR数字滤波器,也可以是格形数字滤波器,输入信号x(n)通过参数可调数字滤波器后产生输出信号y(n),将其与参考信号(或期望响应)d(n)进行比较,形成误差信号e(n)。e(n)通过某种自适应算法对滤波器参数进行调整,最终使e(n)的均方值最小。因此,实际上自适应滤波器是一种能够自动调节本身参数的特殊维纳滤波器,在设计时不需要事先知道关于输入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性知识,它能够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逐渐了解或者估计出所需要的统计特性,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自己的参数,以达到最佳滤波效果。一旦输入信号的统计特性发生变化,它又能够跟踪这种变化,自动调节参数,使滤波器性能重新达到最佳。
三、语音系统的硬件设计
整个硬件电路是以一片TMS320V5509DSP芯片为核心,再辅以各外围功能模块来共同完成测试系统对硬件模块的功能需求。
(一)DSP处理器模块
是硬件电路的核心,负责控制外围各电路模块,实现测试流程,完成参数计算,并通过USB总线与测试软件进行数据和命令交换。系统选用一片TMS320VS5509DSP处理器,其片内集成了众多外设,集成了USB控制器,多通道低速率A/D变换器等,有利于减小外围芯片数量,简化了系统设计。片内提供64K字节的DARAM、192K字节的SARAM,共256K字节,满足DSP程序对存储空间的需求。该DSP工作在144MHz,能提供288MIPS的运算能力。
(二)音频模块
TLV320AIC23是TI公司生产的具有高度完整模拟功能的高性能立体声音频编解码芯片,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采用采样数字插值滤波器,转换数据长度可以是16、20、24和32位,采样速率从8K到96K。TLV320AIC23是便携数字音频播放和录音设备的理想模拟输入输出,其主要的特点有:
1.高性能的立体声编解码芯片,90dB信噪比A/D转换器(采样率48kHz),100dB信噪比D/A转换器(采样率48kHz),1.42V~3.6V数字核供电,和TI公司DSP内核供电电压兼容,2.7V~3.6V缓冲和模拟供电,8kHz~96kHz采样速率。
2.软件控制通过TI McBSP支持多种串行通行协议,兼容2线和SPI串行通信协议,能直接和TI McBSPs相连。
3.音频数据输入输出是可编程音频接口兼容TI McBSP,I2C兼容协议只需要一个McBSP为A/D和D/A进行通信,标准的I2C,高位或低位数据填充传输,16/20/24/32位数据长度。
4.具有完整的驻极体麦克风偏置电路和缓冲,低噪声麦克风偏置引脚在3/4 AVDD为驻极体电容提供偏置电压,运放缓冲有可调的增益为1到5,控制寄存器可选择增益0 dB或20 dB。
5.立体声输入,可编程增益,有模拟旁路A/D转换器有多个输入,可以是立体声线或麦克风,立体声输出,模拟混合器可以把D/A转换器和模拟旁路混合起来,模拟量控制可以禁止。
6.高效率的耳机放大器,模拟供电电压为3.3V时,负载为32Ω,输出功率30mW,灵活的电源管理,全部可以软件控制,回放模式功耗23mW,备用模式功耗小于150μW,掉电模式小于15μW。
(三)控制接口设计
TLV320AIC23有很多可编程的寄存器,外围设备可以通过控制接口来修改相应寄存器从而进行AIC23增益控制、音频输入通道选择、改变数字音频接口工作模式等操作。控制接口支持SPI模式和I2C模式,需要将引脚MODE接地或接电源已确定AIC23工作时多选择的模式,MODE接地时使用I2C模式,接电源时则工作在SPI模式下。通常比较简单的办法是将DSP的一个McBSP串口设定在SPI模式跟AIC23控制接口连接。但是有些时候,如果DSP的McBSP串口资源比较紧张(比如需要跟近端RS-232和远端RS-485连接),也可以通过I2C总线与AIC23连接。
(四)电源模块
系统所使用的C5509DSP处理器需要1.6V和3.3V电源输入,音频模块则需要3.3V工作电源。系统使用TI公司的TPS767D301芯片来提供系统工作所需1.6V和3.3V电源。
参考文献:
[1]汪安民.DSP嵌入式系统开发典型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友谊的回声》教案设计 第5篇
新密市实验小学:翟水松
友谊的回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聆听和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与神奇。学生在倾听、实践、师生合作中理解歌曲、学唱歌曲和表现歌曲,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过程与方法)
3、在优美的音乐情境及有趣的游戏中,学会“f ”、“p ”强弱记号,并能自信的,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知识与技能)
教学重点:
准确演唱《友谊的回声》
教学难点:
能有控制的演唱歌曲
一、组织教学
1、谈话导入:(1)同学们,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如果你大喊一声,会有怎样的反应?(会有一种回声)
2、初次表现回声
师: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模仿一下“回声”(老师是发声源,你们来表现回声)。(练习:喂,噢,你好)
师: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当我们向山谷发出声音时,声音传到山谷中的物体上被反射回来形成了回声。回
声和我们发出的声音相比,有什么不同?(原声比较重,回声比较轻)
3、力度记号的学习
师:在音乐中用f表示(强音),在音乐中用p表示(弱音).。你觉得回声和原声各用什么记号表示。
引申:老师给他们各添上个朋友“ff”表示极强,“pp”表示极弱。
既然回声带给我们这麽多快乐,接下来让我们一块来感受一下别具一格的回声。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师:你感受到了谁和谁的回声?(讨论)
2、复听歌曲
师:这麽美的歌曲听完有什么感受?(速度 情绪 声音)师:歌曲中有什么地方需要帮忙?(ll::llfpp渐慢)
3、复听歌曲
4、学习歌曲
(1)师生歌词接龙
(2)学习第一部分旋律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老师给大家唱一遍谱子,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心里默唱。(师范唱第一部分旋律)
师:下面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分组自己来学习。遇到问题的请举手示意,老师来帮助你。(师钢琴单旋律作为背景,并用琴声表示分组自学结束。)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能教教大家吗?(生当小老师,视唱旋律)
师:来,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这一句吧(钢伴,全体视唱这一乐句。)
师:还有哪个同学想把你最喜欢的那句教给大家?(生视唱,师解决难点。)
师:我们一起来合着钢琴的伴奏把第一部分的旋律轻声地唱一唱。(师钢琴伴奏,生视唱第一部分旋律。)
(3)、学习第二部分旋律
师:第二部分请同学跟着老师的伴奏来试一试吧(师钢琴伴奏,生视唱第二部分,师关注学生的情况解决难点)
(4)、完整演唱整首歌的旋律(师钢琴伴奏,生视唱全曲。)
(5)、学唱歌词
师:同学们可真棒,这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曲的旋律,听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歌声,能唱的同学小声地和老师一起来吧。(师范唱,钢琴伴奏。)
师: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自己把歌词唱一唱,有问题的地方我们呆会儿来解决。(生自学歌词后,师讲解疑难问题。)
(6)、完整演唱歌曲
师:我们一起来跟着钢琴唱一唱,看哪个同学的声音最动听了。(师钢琴伴奏,生跟琴完整演唱。)
三、小结
1、解释“什么是友谊的回声”
师:学了这首歌曲,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友谊的回声吗”?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你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不用谢。这些一呼一应就是回声了。)
2、教师小结
《回声》的优秀教案设计 第6篇
一、引入新课,预习成果交流。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科普文章,一个有趣的故事《回声》。齐读课题。
2、谁来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怪不得课题就叫《回声》呢!再一起读课题回声。
3、同桌同学互相考读叶片生字和通道生字。
4、写字比赛。好吧,按照惯例,现在就进入写字比赛环节,打开《词林》,每个字描一个,写一个。本次比赛的评委是吕思睿,冯禹韬和蒋翌楠,下次的评委将是这次比赛中进步最大的同学。做最好的自己,加油!
二、研读一、二、三段,玩回声,创回声。
1、寒冷的冬天,有点不舒服啊,让我们跟着青蛙妈妈和小青蛙一起,到夏天的郊外去看风景吧?出示句子: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谁来读?(2生)我们一起读。
2、你们读得真美,瞧,青蛙妈妈和小青蛙都被你们吸引过来了。(出示课件)就在这桥洞底下,小青蛙发现了回声这个有趣的现象。有意思,我们一起跟着青蛙玩玩回声好吗?赶快打开书自由读读二段。请用横线画出小青蛙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另一青蛙的话。
3、谁来学学青蛙叫?出示卡片:呱。学着青蛙高兴地叫一叫,出示:呱呱呱,指名读,青蛙高兴的时候叫声变化可多了,他还会怎么叫?
4、这变化多端的叫声回到句子中叫一叫。出示句子:
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
引读,指名读
4、我们一起来,青蛙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这时,不知哪儿有一只小青蛙也在叫呱呱呱,多好看哪!
5、咦,多有意思呀!我们也来学着叫一叫吧。你来当桥洞里的小青蛙,我来当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师生演。发现了什么?一字不差,语气声音都一样,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6、我也来当小青蛙!谁来当看不见的小青蛙?生师演。(3人)大家都当小青蛙,一生来当看不见的小青蛙。
7、小朋友,假如你就是桥洞里的这只小青蛙,听到有人学你说话,你心里想
于是,你奇怪地问你是谁呀?你在哪儿?你惊讶地问你好奇地问你有趣地问我们一起奇怪地问
谁知,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在问你是谁?你在哪儿?
8、这时,出示句子
小青蛙奇怪极了,他问妈妈:“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指名读(2人),哩也是要认的字,出示卡片,指名读,注意轻声。
哩在句子的末尾有什么用呢?听老师读两句话,1、他在学我说话。2、他在学我说话哩。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哩在句子的末尾可以帮助我们加强语气。像这样的字还有哪些!出示:
吧吗啊吧呢哪呀呗
我们一起奇怪地读读这句话引读。
以下内容视时间而定。
11、在妈妈的帮助下,小青蛙知道这看不见的小青蛙就是回声。后来,出示句子:
小青蛙又游回桥洞里,呱呱地叫个不停。桥洞里立刻响起一片呱呱的回声。小青蛙欢快地说:“多好玩啊!”
引读,小青蛙在桥洞呱呱地叫个不停,他还会欢快地怎么说呢?
老师当小青蛙,你们当回声,我们再来玩玩回声好吗?桥洞里立刻想起一片呱呱的回声。
回声原创教案设计 第7篇
课前:今天,我们来到了观摩室上课,新地方,新规则,这堂课只上二十分中,就是半节课时间。所以要更加认真,更加珍惜时间。
一、引入新课,预习成果交流。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科普文章,一个有趣的故事《回声》。齐读课题。
2、谁来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怪不得课题就叫《回声》呢!再一起读课题——回声。
3、同桌同学互相考读叶片生字和通道生字。
4、写字比赛。好吧,按照惯例,现在就进入写字比赛环节,打开《词林》,每个字描一个,写一个。本次比赛的评委是吕思睿,冯禹韬和蒋翌楠,下次的评委将是这次比赛中进步最大的同学。做最好的自己,加油!
二、研读一、二、三段,玩回声,创回声。
1、寒冷的冬天,有点不舒服啊,让我们跟着青蛙妈妈和小青蛙一起,到夏天的郊外去看风景吧?出示句子: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谁来读?(2生)我们一起读。
2、你们读得真美,瞧,青蛙妈妈和小青蛙都被你们吸引过来了。(出示课件)就在这桥洞底下,小青蛙发现了回声这个有趣的现象。有意思,我们一起跟着青蛙玩玩回声好吗?
第 1 页 赶快打开书自由读读二段。请用横线画出小青蛙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另一青蛙的话。
3、谁来学学青蛙叫?出示卡片:呱。学着青蛙高兴地叫一叫,出示:呱呱呱,指名读,青蛙高兴的时候叫声变化可多了,他还会怎么叫?
4、这变化多端的叫声回到句子中叫一叫。出示句子: 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 引读,指名读
4、我们一起来,青蛙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这时,不知哪儿有一只小青蛙也在叫——呱呱呱,多好看哪!
5、咦,多有意思呀!我们也来学着叫一叫吧。你来当桥洞里的小青蛙,我来当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师生演。发现了什么?一字不差,语气声音都一样,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6、我也来当小青蛙!谁来当看不见的小青蛙?生师演。(3人)大家都当小青蛙,一生来当看不见的小青蛙。
7、小朋友,假如你就是桥洞里的这只小青蛙,听到有人学你说话,你心里想—
于是,你奇怪地问——你是谁呀?你在哪儿?你惊讶地问——你好奇地问——你有趣地问——我们一起奇怪地问——
第 2 页 谁知,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在问——你是谁?你在哪儿?
8、这时,出示句子
小青蛙奇怪极了,他问妈妈:“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指名读(2人),哩也是要认的字,出示卡片,指名读,注意轻声。
哩在句子的末尾有什么用呢?听老师读两句话,1、他在学我说话。
2、他在学我说话哩。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哩在句子的末尾可以帮助我们加强语气。像这样的字还有哪些!出示: 吧吗啊吧呢哪呀呗
我们一起奇怪地读读这句话——引读。以下内容视时间而定。
11、在妈妈的帮助下,小青蛙知道这看不见的小青蛙就是回声。后来,出示句子:
小青蛙又游回桥洞里,呱呱地叫个不停。桥洞里立刻响起一片呱呱的回声。小青蛙欢快地说:“多好玩啊!” 引读,小青蛙在桥洞呱呱地叫个不停,他还会欢快地怎么说呢?
老师当小青蛙,你们当回声,我们再来玩玩回声好吗?桥洞里立刻想起一片呱呱的回声。
青蛙欢快地说:“多好玩啊!”小朋友,小青蛙在玩回声中
第 3 页 不仅体会到了快乐,还学到了不少知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回声原创教案设计 第8篇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录音机,字卡。投影仪,盘子,水,石子。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你读了课题,说说想知道什么?板书有价值的学生的问题。
二、、那接下来你想干什么呢?好的,尊重你们,我们用笔划出正字词,标出自然段 ,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检查。第一小组读课文的一段,顺序其了组读二三四五六段。
指名读,读你想读段落。师生纠正字音,评价。
四、认读字词。
1、自由识记词。
2、小组长检查。
让学生发挥小互助学习的优势,自己认记,如,瓜-呱、里-哩、卷-圈、文-纹、反-返。
3、老师检查,指名读,带读。提醒“哩”读第一声。
4、小组给他们组词。
五、写字指导。
1、观察。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
左窄右宽:洞、纹;左宽右窄:影
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请大家仔细看看,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口字的左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
2、范写。生写这两个字每个写一个。评一评:放在投影仪上看看说说。影字右边的三撇起笔应该在一条垂线上。
3、观察。两个字大口框的字--圆,围。请大家仔细看看,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部分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姿势
六、朗读感悟。
设疑:回声是什么声音?在哪儿能听到回声呢?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谁能自信的告诉大家生字你全会了?好,那你把他们放到课文中去把课文读的更流利好吗?自由读。
2、现在你能回答自己提的问题了吗?学生回答,读相应的课文,齐读。
现在老师也有问题问你们,听好,再读课文,然后告诉我吗?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 来。要求默读。
3、学生读后回答,你画出 那几句,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字词。同桌互考;老师看你的嘴形说字,带读。
二、理解课文,读好课文。指导朗读。
1、上节课小朋友们读的可好了,接下来我们请几位小朋友读他自己喜欢的段落给大家听,你仔细听,过会请你评一评。
2、指导朗读第一段。在说前你说说对他有什么要求,指名读。齐读。让学生在书本上提一指大月亮在哪?
3、第二段朗读。老师也很想读,让我来试试好吗?请自己读。再指名读。
4、朗读第天段。请小组读。
5、小青蛙在桥洞里说话会有回声,小朋友你们在哪儿听到过呢?指名读。
6、齐读课文。
7、读读抄抄。
8、实践活动:1、回家后用脸盆做一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
2、到山价或者空旷的房子叫两声,听听自己的回声。
三、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后做了什么事?请大家默读第四段,用笔画出表示青蛙动作的词语。
在投影仪上放一个圆形水盆,里面放适量的淡红色的水。打出画面。
请你观察水面静止的样子。然后,教师把一颗小石子轻轻投入水中。
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
最后,学生口述观察到的情形。
四、朗读课文第四段,北指导学生将文中的词语和老师实验所用物品、所做动做的词语加以比较,捡--拿、扔--投、河岸--盆壁。
五、结合词语比较,记认“捡、扔、碰、圈”等字,并相机进行字义的理解。
六、朗读感悟第五段
1、知道朗读青蛙妈妈的话。
2、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小青蛙的疑问,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该稍慢。
3、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和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
4、小青蛙听妈妈的话恍然大悟,他非常高兴,要读出欢乐的语气,节奏要稍快。
5、自由练习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 --指名读--指名读--齐读。
回声原创教案设计 第9篇
学生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的语文课,涉及到的是自然当中一种普通物理现象,但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知识了解的不够多,多数学生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因此,课前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体会,学生可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回声的认识。还可借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了解回声是怎么回事。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奇怪、欢快、亲切的语气。
3、可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和词句训练。
教学方法:
采用以读为主、以词句训练为重点,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及课文插图,结合实际演示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槽、生字词卡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电教创景,激情引趣。
1、课前谈话:
谁来说说你的爱好是什么? 我也有一个爱好,就是把生活中有趣的、难忘的事用摄像机把记录下来。今天我就带来一段录像,你们想看吗?
2、播放课件:(人在山谷中大声叫的回声片断)
看了录像你想说什么?
3、引入新课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的兴趣则源于好奇。为了能使学生马上被吸引住,我先播放一段人在山谷中大声叫的片断,幽静的山谷,反复的回声。学生很快被吸引住了,一个个睁大了眼睛,伸长了脖子,说:“老师我知道这是什么,这是回声„„”,“老师,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出了那是回声,也提出了疑问。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并且迫切地想知道回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请学生给大家提个醒,明确读课文时要注意做到:
(1)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 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学习生字。
3. 检查自学情况,顺情引导。
(1)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2)选一句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请大家再读读,或者选自己认为读得最棒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以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达到进一步通读课文了解大意之目的。)
4. 通读课文,思考:你初步读懂了什么?产生了哪些问题?
(简单问题当场请学生尝试解决,较难问题或中心问题留待学习课文时探讨。)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自由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1)实物投影或课件出示文中插图,并理解句子:“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2)请学生根据插图说说什么像大月亮?明确多音字“倒”的读音。
(3)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朗读表达这美丽的景色。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就在这儿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是什么事呢?
1. 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把写小青蛙听到的声音的有关句子画出来,思考并讨论:这些声音小青蛙是在什么地方听见的?
2. 朗读小青蛙说的话,注意两次语气的不同。(从问号、感叹号等分析理解。)
3. 这时候,小青蛙听到有人在学它,会怎么想呢?找出课文中写小青蛙心情的句子,并理解“奇怪极了”的意思。
妈妈怎么说呢?让我们一起跟着妈妈去看一看。
五、生字书写指导:
“岸、洞、倒、影”,重点分析“岸、影”的书写。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回声》,小青蛙妈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以疑导学,深入理解课文。)
二、研读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说说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找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并引导学生用词语替换法理解这些动词的近义词。
2. 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谈谈。同时播放课件录像,理解词语“激”“荡”。
3. 师生共同板画,再次理解“激”“荡”的意思。
碰
水波)))))))))))河岸
荡回来
4. 齐读,学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青蛙妈妈为什么要投石击水呢?
三、合作探究第五自然段。
1. 自由读青蛙妈妈说的话,合作小组学习讨论。出示自学要求:
(1)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用序号标出句序。
(2)试着画出回声原理图。
(3)相互说说回声是怎么产生的。
2. 实物投影学生图画(或请学生板画),说说为什么这样画,是根据青蛙妈妈哪句话画的。
3. 为什么说小青蛙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呢?播放课件录像,想象声波碰到石壁返回来的现象。
碰
声波)))))))))))石壁(障碍物)
返回来
4. 讨论:声波与水波有什么相像的地方。结合看到的现象与课文相关语句进行理解。同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返”。
5. 齐读青蛙妈妈的话。说说小青蛙是怎样听见自己的声音的?
6. 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想想:青蛙妈妈投石击水是为了说魇裁矗?br>
说说:回声就是声音的______碰到______返回来的声音。
7. 小青蛙明白了这个道理,非常高兴,你从哪儿看出来?这时的高兴与刚来桥洞时一样吗?引导读出小青蛙兴奋、欣喜的感情。
四、学习第六段。
1. 自由读这一段,理解小青蛙现在的“欢快”心情。
2. 指名一个同学扮演小青蛙,其余同学读回声,体验欢快的心情。
3. 放课件录像,欣赏小青蛙的回声。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出示句子:暑假里,妈妈带着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们来到山顶上,小明对着大山喊:“喂,我来啦!”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喂,我来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妈妈笑着说:“___________。”
小朋友都来做小明的妈妈,对你的同桌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训练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巩固学生对回声现象的认知。)
2、平时生活中你认为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你能来解释一下吗?
3、小结:同学们只要留心观察,参与实践,就一定会比小青蛙聪明。关于声音还有许多奥秘,同学们课下去寻找吧!
六、复习巩固。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完成课后作业“读读抄抄”。
板书设计:
回声
碰到
回声原创教案设计 第10篇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技能、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回声是怎么回事。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
2.了解回声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什么是回声吗?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话,就跟着老师一起去问问小青蛙吧!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遍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序号标明。
4.通过读课文,认识课后的生字吗?
三、引导读第 l~ 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然后组织讨论。
(1)小青蛙和妈妈在哪儿玩耍?、(2)小青蛙为什么“叫”起来?
(看到美丽的景色而高兴得叫起来)
(3)小青蛙为什么奇怪极了?
(因为看不见的一只小青蛙跟它说一样的话。)
2.指名读。
四、学习第4~6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
(l)青蛙妈妈捡起石子扔进河里,是为了说明什么?这一段起什么用?
(2)被激起的波纹为什么会回来呢?
因为波纹碰到河岸,所以又一圈一圈荡回来。
(3)声音的波纹碰到石壁又会怎么样呢?
(也会返回来。)
(4)石洞里真的有一只小青蛙吗?
(没有,那只是小青蛙的回声。)
五、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你知道回声是什么了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读课后的生字,并说说课文中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抽卡认读8个生字的字意,并说说每个字的结构。读新词。(可板书在黑板一则)
二、学生练习生字词。
1.指导学生练习生字,学会组词。
菜园里课堂原创教案设计 第11篇
1、认识14个生字,1个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写“卜、心”两个字。
【课时重难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到一个地方参观。(课件先出示菜园全景,随后出现菜园里三个字)这是什么地方呢?瞧,“菜园”这两个字正向我们眨眼呢,看谁能先和它们交上好朋友,记住它们的样子。
2、我们已经来到了菜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蔬菜?
3、指名说。
二、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1、菜园里有这么多的蔬菜,他们每一个都有好听的名字。如果我请出蔬菜的名字,你能认出是哪一种蔬菜吗?看谁最能干。
2、指名读课件显示的有拼音的蔬菜名。(认对后出示相应的蔬菜图片,加强记忆。)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
开火车读。(特别注意“卜子”是轻声;“黄”是后鼻音)
3、检查认读情况。
小朋友们学习的劲头可真高。我来看看你们是不是都已经认识了这些蔬菜的名字。
(自由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三、排菜谱,巩固生字。
1、小朋友们真棒,认识了这么多的蔬菜。为了奖励小朋友,我给你们一个自己安排菜谱的权力。从周一到周五,你想怎么安排你的菜谱呢?
2、小朋友们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同桌听。
3、找个别孩子到黑板上排菜谱(卡片),并解说。
四、写字
1、小朋友们真能干。接下来我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写字了。先来认一认今天要写的字吧!(卜心)
2、观察。小朋友们好好观察一下,这两个字有几笔,每一笔都写在什么位置上?
3、师范写。小朋友们用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写。要注意每一笔的起笔在哪里。
4、学生以正确的姿势描
1、写1。师巡视指导。
5、优生字点评、奖励。
五、课外拓展,鼓励识字。
今天,同学们认识了9种蔬菜娃娃,你们真能干,课后,同学们可以随爸爸妈妈去市场认识更多的蔬菜娃娃,将你认识的蔬菜娃娃用彩笔画下来,写上名称,制成卡片。把你认识的蔬菜娃娃告诉你的小伙伴们听,咱们比一比,看谁交的蔬菜娃娃最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
2、会写“心、风”两个字。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
【课时重难点】
了解蔬菜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去菜园里认识了很多蔬菜宝宝,跟他们交上了朋友,瞧!这些蔬菜宝宝来到教室里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呢!谁能准确、大声地来问一问,他在哪里?他马上就会回答你。
二、初读课文:
这些蔬菜宝宝各有各的特点,可讨人喜欢了,有人就根据他们的特点编了首儿歌,想不想读读!翻开书本95页,自己去拼一拼,读一读这首儿歌,尽量把它读正确,通顺!再数一数,儿歌中写了几种蔬菜宝宝!开始吧!
1、学生自由读
2、儿歌写了几种蔬菜?你喜欢哪种蔬菜就把那种蔬菜读给旁边的小伙伴听。旁边的小伙伴认真听,读得好就夸夸他,如果读错了就帮帮他。
三、交流反馈:
1、你喜欢哪种蔬菜?
a、豆角青青细又长。谁也喜欢青青的豆角?还有谁?
学习生字“又”:
细又长是怎样的?比划一下?
看看豆角青青细又长是什么样的?看图,又细又长,多苗条啊!谁再来读读
又字就把豆角又细又长的两个特点连在了一起。
能不能用又来说说西瓜的特点呢?
你还能用又什么有什么来说说其它东西吗?
b、黄瓜身穿绿衣裳。衣裳是轻声
读着读着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黄瓜的皮是绿色的,说成是身穿绿衣裳,就好像人一样,多有意思啊!
感觉黄瓜身穿绿衣裳很神气。
很多蔬菜都有鲜艳的外衣,下面就来欣赏一场蔬菜时装秀。
洋葱身穿什么衣裳?辣椒、西红柿。
不同的蔬菜穿着不同的衣裳,他们都是那么可爱,那么漂亮,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黄瓜。
C、茄子高高打灯笼。
人们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挂起灯笼呢?
茄子挺着成熟的身体高高挂在枝头,它好像在向人们说些什么呢?多神气啊!读读。多可爱啊!
d、萝卜地下捉迷藏。
这句话里藏着三个生字,你能找出来吗?
学习生字“捉迷藏”。玩捉迷藏的时候,那个捉的人是怎么做的?蒙住眼睛,用手来摸,所以是提手旁。
小朋友找一找,萝卜在哪儿呢?哦,他在地下跟我们捉迷藏呢!我们除了用叶子把自己藏起来,还可以藏在房间里,还可以藏在柜子里,再用高高的东西把自己遮起来,这样,别人就找不到你了。
瞧,萝卜把自己藏在地下,露出一点点脑袋瓜,看我们能不能找到它,多有意思啊,谁愿意跟萝卜玩捉迷藏,读好这个句子。
e、辣椒长个尖尖嘴。
学习生字“嘴”:是平舍音,指指嘴巴在哪儿?嘴巴就是口,所以是口字旁,嘴角在哪儿?嘴巴的旁边,所以嘴的右边下面是个角字,合起来就是嘴巴的嘴。
f、南瓜越老皮越黄。
学习生字“越”
出示课件,刚结出来的南瓜还是绿绿的、青青的,等到越成熟,他的皮就越黄,所以说南瓜越老皮越黄。谁来读读这个句子,黄瓜的皮是越老越黄,但味道却是越来越好。
谁能也能用什么东西“越来越怎么样来说说话呢?
四、面对这么多可爱的蔬菜,这么美丽的菜园,你想说些什么?
1、是啊,我们不禁想赞叹: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
读好风,谁来说说风的笔顺是怎样的?风光有一个好朋友叫风景。
2、看到这么美丽的风光,想不想变成菜园里的蔬菜宝宝,跟他们一起玩?小组读。豆角组、黄瓜组、茄子组、萝卜组、辣椒组、南瓜组,最后一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下面请各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来读。个别读。
五、创编儿歌:
菜园里其他蔬菜不肯了,他们都有那么好听的句子,我们也长得漂亮又可爱,也要求编到儿歌里来呢!瞧!这里有。
请小朋友选择一种学着书上的样子来说一说。可以说他的颜色、形状,样子,味道都可以。
六、写字:
1、今天我们既认识了可爱的蔬菜宝宝,又学会了一首儿歌。小朋友真是又聪明又能干。我们这就来看看这个“又”字怎么写,好吗?
2、先仔细观察有几笔,每笔都写在什么位置上。认识一个新的笔划:横撇
3、风:笔顺,横折弯钩
七、作业:
回声原创教案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